時間:2022-10-27 03:3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與改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當與職業勝任力需求相匹配。隨著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財務、業務一體化模式的廣泛應用,會計職能已經由傳統的核算職能拓展到經營預測、決策支持、風險管理等職能。企業對會計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發生了變化,財務人員向管理型會計的轉型是必然的趨勢,這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深刻的影響,與之相適應,財務轉型背景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也亟需重構與完善。
一、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欠缺頂層設計,層次不明晰,內容滯后一些院校由于經費所限,只能根據現實條件開設課程,缺少系統性設計,課程之間的實踐環節缺少有效的聯系,部分內容重復,尤其是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稅務會計以及會計模擬實驗等均圍繞著賬務處理展開教學,差異化不明顯。再如一些實驗項目的內容多年來不做更新調整,比較陳舊,互聯網經濟下新的商業模式和智能制造等還沒有體現到會計實踐教學內容中。
(二)偏重核算類實訓,決策管理類的實踐教學不足。這也是財務轉型背景下最為突出的問題。如財務分析、管理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等課程缺少相應的實踐課時和項目。“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量基礎性的會計核算工作被自動化處理所替代,如果仍將培養學生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會計核算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顯然沒有順應會計職能轉變的趨勢。
(三)教學設計不足。大多數實驗是在相關的軟件或平臺完成操作,軟件公司在提供產品的同時會配有相應的指導用書或案例庫等資源,導致教師授課時照搬流程或資料庫,極少進行二次開發與設計,對課程缺少有效的思考。
(四)缺乏對崗位人員合作能力的培養。在會計實驗實訓教學中,一般采用一人包干式的模式,造成學生缺乏崗位認知,缺少團隊合作意識。財務共享服務改變了財務人員的工作環境和既定工作流程,這對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學模式和手段落后。基本是教師理論知識傳授→教師示教→學生模仿的程式,導致學生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性不高。此外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等先進的教學手段。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當與職業勝任力需求相匹配。因此,以社會、行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勝任力需求為導向,梳理了包括財務會計與報告、稅務、商業環境與法律法規等在內的職業勝任領域,并細化了職業勝任力的表現。
(一)財務會計與報告。運用會計原則處理交易或事項;運用財務報告準則或其他準則處理交易或事項;評估用于編制財務報表的會計政策的恰當性;按照財務報告準則或其他相關標準編制財務報表;解讀財務報表和相關的披露信息。
(二)稅務。為個人和組織進行直接和間接的納稅計算;進行稅收籌劃;國際交易相關的稅務問題。
(三)商業環境與法律法規。描述組織運作的環境,主要包括經濟、法律、政治、社會、技術、國際和文化力量;分析影響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全球環境;解釋適用于不同組織形式的法律法規;熟悉在不同環境下適用的法律法規。
(四)管理會計。運用技術支持管理決策,包括產品成本、差異分析、庫存管理和預算等;應用適當的定量技術分析成本性態和成本驅動因素;分析財務和非財務數據,提供相關的信息進行管理決策。
(五)財務管理。比較融資渠道,包括銀行融資、金融工具等;分析企業的現金流和營運資金的需求;利用技術方法分析一個組織當前和未來的財務狀況;評估用于計算資金成本要素的適當性;評價資本投資決策。
(六)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分析完善的公司治理構成要素;運用風險管理框架分析組織的風險和機遇;分析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
(七)審計和鑒證業務。應用相關的審計準則從事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八)信息技術。評估信息技術環境以識別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控制;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據分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決策。每一項職業勝任力的培養僅依靠一門課程或載體是無法實現的,它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具有復雜性、系統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同時,為了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或遺漏以及確保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首先,以課程群的形式把具有相關性的不同課程編排在一起,根據職業勝任領域劃分為財務會計課程群(對外報告)、財務成本管理課程群(對內財務與會計)、財務信息系統課程群、審計課程群。在保證“面”覆蓋的基礎上向縱深發展,按照崗位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逐步加深專業的實踐能力培養,形成分年級、分項目的實踐教學體系。而課程群間的聯系則要通過設置專業的綜合性實驗以及跨專業的綜合性實驗來建立。綜上所述,形成課程群內的課程知識點單項實驗、課程綜合實驗,課程群間的專業綜合性實驗、跨專業綜合性實驗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一)課程知識點單項實驗,在第二到第五學期完成。以理論教材章節為實驗單位,按理論教學進度分別組織實踐,該階段以操作性、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課程綜合實驗,在第二到第五學期完成。在某門課程主要知識點講授完以后以綜合模擬練習、案例分析等形式進行實驗實訓,屬于綜合性實驗,主要訓練學生運用本課程的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專業綜合性實驗,在第六、七學期完成。這是涉及多門課程和多種技能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將主干課程本來的聯系重新建立起來,主要訓練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提升職業判斷能力。
(四)跨專業綜合性實驗,在第七學期完成。涉及多專業、多學科。典型代表為企業仿真運營實訓平臺。該類實驗以制造企業運營為驅動,設有銀行、工商局、稅務局等外圍組織,模擬市場的競爭環境和運營機制,鍛煉學生的決策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三、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重點與措施
(一)優化及開發綜合性實驗
綜合性是既指以業務過程為主線串聯起多門主干課程以及多學科零散的知識點,促使學生靈活應用,又指集成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于一體,它承載著將累積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的作用,促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跨專業的綜合性實驗目前有比較成熟的實訓平臺可以輔助教學,譬如用友新道開發的VBSE平臺、金蝶推出的K/3Cloud平臺,而大多數院校專業綜合性實驗主要是手工賬或電算化等核算范疇內的教學內容,綜合性上有所欠缺,需要重點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和精細化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設計體現“會計+管理”的思想
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企業業務模式與會計人才需求發生重大的變革。會計職能已經由核算職能拓展到融資管理、經營預測與決策、風險控制等職能。因此,實踐教學體系中,一方面,應增加管理會計、內部控制、戰略管理等內容的實驗項目及內容。另一方面,在基礎性、驗證性實驗項目里也要滲透內控、風險管理等思想。
(三)加強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
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給會計行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臺,為校企合作開創新的模式提供便利,也為師生的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和學習指導等提供更多的便利。首先,逐步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學生按照學習進度進行網上的自主實踐,結合線下的課堂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其次,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遠程報賬、查賬等工作成為可能,高校應加強與企業和軟件公司的聯系,合作開發“云會計服務平臺”,用互聯網和會計云平臺開展真賬演練、記賬等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校外頂崗實習效果不佳的問題。
四、結語
財務職能轉型背景下傳統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式已不能適應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當以職業勝任能力需求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教學設計體現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基本思想,并加強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