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1:0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教育是為經濟服務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需要培養應用型的創新人才,這對高等學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進行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經濟管理類的重要課程之一國際金融,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課程,因此應改革教學方法、改進考核方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國際金融 教學改革
一、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的特性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教學改革
與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比較,地方高校具有其獨特性,并由此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不斷增加,大學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我們培養的人才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是研究型的,更多應該是應用型人才。從生源的質量上來說,地方高校總體上次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特點,決定了地方高校更多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地方企業服務。由此,地方高校一般定位為服務于地方經濟,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隨著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地方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這一重擔需要地方高校承擔。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為地方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培養的人才與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及地方產業結構脫節,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這對地方高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高校培養的學生“無銷路”,影響下一屆的招生;企業招不到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影響生產;學生得不到就業,影響生存,從而造成一些列社會問題。因此,轉變人才培養方式、大力推行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人才關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地方經濟的轉型和協調發展,關系到人民的安居樂業和社會的穩定。
2、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要求教學改革
國際金融作為研究國際支付、國際匯兌、國際融資等國際金融活動和國際金融業務的學科,其應用性很強。尤其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國際金融走進了每一個人的生產與生活中。近年來,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對國際金融改革影響深遠,與此相應的國際金融領域各種理論迅速發展,并日益與實踐結合,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國際金融知識分析解決此類問題。國際金融知識涉及經常項目赤字和可持續性、資本賬戶自由化、資本管制、債務危機、貨幣危機及其傳染性、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國際金融組織改革、外匯市場的微觀結構、匯率模型、匯率制度選擇等。國際金融課程必須及時總結現實情況,在剖析國內外金融現狀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國際金融課程的應用型特點決定在其教學中,要求利用相關理論,緊跟時事,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3、社會的需求要求教學改革
筆者在對畢業生調研時發現,畢業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太差,很多學生就是一個文弱的書生,他們只會說,不能做。學生與用人單位對學校都感到不滿。學生反映雖然主修了某些課程,老師進行了認真的講解,也記住了一些原理,但幾乎不能運用,還得重新學習。用人單位抱怨學校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差,不能適應工作,一個本科生還不如一個中等職業學生好用。這對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國際金融作為應用型很強的學科,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進考核方式,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地方高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學,其直接目標是為地方企業輸送人才;國際金融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要能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與企業的需求相匹配。因此,在國際金融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其實踐應用能力。
1、運用案例教學法
縱觀世界經濟,其實質是一個逐漸被虛擬化的一體化經濟,資金流動頻繁,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資金流動日趨減少,與實體經濟無關的資金流動不斷增加。國際金融業務雖日顯重要,但問題也層出不窮,如世界性的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由此可見,國際金融課程案例非常多,且日新月異。而我們學習國際金融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因此,在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諸多的實例為我們進行案例教學提供了方便。案例教學法應該貫穿始終,從上課開始就導入案例,讓學生帶著案例進行學習,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的目標與重點,選擇適當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這是案例教學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具體而言,我們應選擇緊貼時事、關系最密切的案例進行分析,合適的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案例設計應針對某項具體業務中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突出外匯、股票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規范操作、規避風險,使學生更加熟悉國際金融業務的實際要求,能在實際業務中熟練的進行操作,讓培養的人才能派上用場,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2、運用情景教學法
根據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和課外活動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思維活躍,積極思考和理解書本中的知識。我們可以采取很多具體的措施來實施情景教學:利用網絡,采用多媒體播放紐約、倫敦、香港等外匯交易場景;有條件的地方高校,可以帶領學生到外匯交易所進行實地考察等等。通過情景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對提升學生應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運用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以實踐為導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從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具有典型性的項目為教學內容,通過師生共同實施某一完整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國際金融課程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采用項目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具備外匯、外匯交易、匯率、國際資金流動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可共同確定具體的項目及項目方案,學生根據擬定的項目方案,分組集體完成國際金融項目,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項目進行評價,并給予一定的成績。通過“一條龍”的訓練,學生可對外匯或其他國際金融圈有所了解或掌握。
4、運用實訓教學法
實訓教學法是指學生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分析、解決問題,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開發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方法,并由此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通過實訓,學生可以受到良好的技能訓練,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地方高校培養的目標是應用型和操作型的腦力勞動者,是為地方企業服務的應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和學術型的人才,它偏重于應用性、技術性、職業性,而非學術性和研究性。由此可以看出,實訓教學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實訓教學的效果:首先,思想上要重視實訓教學,不能將其視為走過場,應將其落到實處;其次,搞好硬件和軟件建設,具備實訓的基本條件,如建好國際金融機房、購入操作軟件或者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再次,應不斷增加實訓教學的學時,可以把國際金融的實訓課時提高到占總課時的40%以上;最后,采取多元化的實踐方法,如運用國際金融模擬軟件進行外匯交易模擬、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擬操作,或者通過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
三、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選擇與考試方式的改進
1、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選擇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無論是在生源質量,還是在教學條件方面都不如綜合性的高校,其培養學生的目的也很明確,即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能在地方企業就業的應用型人才。所以,理論知識不需要掌握太深、太多,以夠用即可,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具體來說,需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選擇能培養學生能力的內容進行重點講授,同時應選擇實用的教材。就國際金融課程而言,應選擇外匯及其外匯市場交易、匯率及其匯率政策、國際收支賬戶及其記賬方法、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國際貨幣體系及其國際金融組織等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授,而對匯率決定理論這部分只須講授比較簡單的章節(如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并選擇與此內容相匹配的教材,以達到讓學生能動手、懂政策、會操作的目的。
2、國際金融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進
考核方式是一種導向,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內容與方式。我國長期以來以一張試卷決定勝負,學生為了得到較高的成績不惜代價背課本,更有甚者,為了順利畢業,不惜鋌而走險,進行抄襲作弊。這達不到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們應該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這對國際金融這一應用型課程尤其重要。我們應該改變目前主要以期末考試決定成績高低、獲得優秀或評選獎學金的途徑,增加平時的考核,平時考核至少應占到總成績的50%以上。平時考核方式較多,如組織案例分析、共同完成某一國際金融項目、上機進行模擬操作、撰寫小論文等等。期末的卷面考試應該減少記憶性的內容,增加判斷題、案例分析題和論述題等測試學生能力的試題。通過這些改革方式,可促使學生思考,迫使學生動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摘要:隨著國際金融形勢的不斷變化,市場需要的人才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又緊跟時代步伐的課程,其教學方法必然需要改進和提高。文章通過分析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獨特性以及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提出了改革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方法,期望能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高校 國際金融課程 教學方法
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知識體系龐大的課程,要求學習者須具備西方經濟學、會計學、國際貿易學和貨幣銀行學等知識基礎。由于國際金融還涉及到數學公式的推導及演算,因此要求學習者應具備較好的數學功底。由于上述原因,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在心理上存在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地方高等院校培養目標和國際金融課程特點,有必要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以達到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地方高校辦學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地方高校一般主要由當地政府出資辦學,與綜合性大學或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在人才培養方面更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隨著我國大學招生規模的擴大,教育方式也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在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地方高校的一些特點和限制,使得生源素質總體較綜合性大學低,而且地方高校主要是為地方經濟培養人才。這從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因此,地方高校培養人才目標主要定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能更好地貼近市場需要,服務當地經濟,而不是偏重理論性知識的研究型人才。
二、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分析
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條件下,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學科。在知識體系和教學目標等方面與其他課程存在諸多差異。因此,準確把握該門課程的特點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1.知識面寬,與其他課程聯系緊密。國際金融課程知識點涉及廣泛,包括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外匯業務、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信貸和國際金融組織與國際貨幣體系等多個知識模塊。每個模塊又包含了眾多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又與其他課程緊密相連。如學習國際收支平衡表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學基礎,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信貸涉及到貨幣銀行學和證券學等課程。因此,學生只有在學好相關課程的基礎上,才能為學好國際金融課程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2.知識點更新快,緊跟時代步伐。國際金融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較強的課程,其內容更新速度快是不言而喻的。日新月異的國際金融實踐也推動著國際金融理論不斷深化和發展。近10年來,國際金融理論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匯率決定理論、匯率制度選擇理論、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理論、國際金融監管理論和國際金融市場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因此,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金融大事件在我們身邊層出不窮。如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崩潰,到牙買加體系的建立,體現了在貨幣體系的變更的背后,全球金融發展的演變;從1997年東南亞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對原有金融監管的質疑以及如何構建新的金融監管思路的討論;中美貿易問題引發的匯率大戰,人民幣升值問題等等。這些金融事件的出現,不僅要求國際金融這門課程更新知識理論和知識點,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
3.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國際金融作為經濟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好的數學尤其是高等數學基礎。如在學習外匯業務和衍生金融工具時,對匯率的套算、進出口報價、外匯期權和外匯期貨等問題,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方法演算。在這一點上,大多數文科類學生顯得力不從心,經常在這幾個知識點的考核上出現失分嚴重的現象。
隨著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的開放程度逐漸提升,尤其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我國的金融行業、外貿企業等機構對既通曉國際金融實務,又熟知國際金融法律法規的綜合性人才需求增強。因此,高校對國際金融課程的建設重新提上議程。顯然,在課程建設中,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下面,筆者結合地方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以及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三、地方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
地方高校辦學目標是為當地輸送應用型人才,而國際金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掌握了國際金融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又符合市場的需求。
1.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習的一般規律,運用多樣的教學形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在學中”。如根據啟發式教學特點,筆者在講解匯率變動影響時,結合2011年9月瑞士央行干預其匯市事件,采用事件導入法,設計了讓學生思考瑞士央行干預其匯市的原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達到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
2.采用案例教學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國際金融課程內容與實際聯系緊密。如貨幣體系的變更、希臘債務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人民幣匯率升值等等。眾多現實案例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原始材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重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選擇恰當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換言之,即教師應結合所要講解的內容進行問題環節的設計,突出知識點的綜合運用,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授匯率政策手段實施時,可以安排學生先觀看郎咸平關于中美匯率大戰演講的視頻,然后要求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提出本組的觀點,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除在課堂引人案例外,還可要求學生就當前發生的重大時事金融熱點,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件開展小組作業練習。教師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作業,并在課堂上講解本小組的PPT內容,然后由其他小組成員針對該議題展開提問和討論。通過這種互動方式,既讓該小組成員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對其他小組成員能起到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
3.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運用多種教學輔助工具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除利用PPT形式展示所學內容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結合講解的內容,觀看相關視頻、最新評論以及有關網站信息。如在講解國際收支平衡時,可讓學生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查找相關貿易數據,引導學生利用數據分析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變化以及不同行業進出口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此外,光盤和專題影像資料也是較好的教學輔助工具,它可以讓學生在直觀了解事件的同時,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拓寬知識結構。為更好地讓學生學習國際金融課程,學校還應利用網絡建立網絡課程。通過網絡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上網進行學習,或者在網上發表學習感言和做作業,達到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無限制的交流。通過建立這種開放性學習環境,不但能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的目的。
4.充分利用模擬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目前,國際金融課程大多缺乏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上,而國際金融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加強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地方高校應加強模擬實驗室的建設,讓教師能結合實驗條件設計教學任務和教學重點。如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金融實驗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學”和“模擬交易”兩大系統,既可提供即時證券、外匯、期貨等金融市場的相關行情和資訊評論,也可同步進行相關模擬交易活動。除建立模擬實驗室外,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也是一種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途徑。學校相關的學院可以和相關企業聯合,如銀行、證券公司或外貿企業等,建立教學實習基地。學生通過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學習,能更好地理解課本上所學知識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枯燥和晦澀的理論當中。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學生畢業后也能較快地進入崗位角色,上手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為加強校企互動,學校還可以聘請金融機構或外貿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來校開展交流活動,更貼近實際地講解業務操作流程和當前行業資訊等,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學習。
四、結語
國際金融課程獨有的特性,如專業性、綜合性和時代性,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應在結合本校定位和選用合適教材的基礎上,運用日新月異的信息和科技手段,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力求將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和當前的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市場所需人才的目標。
摘 要: 國際金融課程是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金融在經濟中占據核心地位,這使得國際金融課程在高校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文章根據兵團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對國際金融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方案,以期扎實學生的基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適合兵團發展的應用型經濟類人才。
關鍵詞: 兵團高校 國際金融 教學改革
國際金融是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其理論性強、涉及面廣,學生容易對其產生畏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距離感,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地理解國際金融的熱點問題,從而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分析能力,為兵團培養優秀的經濟類人才,一直是兵團高校教學改革的核心。
一、兵團高校辦學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
石河子大學是兵團高校的代表,始終堅持“立足兵團、服務新疆、面向全國、輻射中亞”的辦學定位,以培養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構建“多樣化、高素質、強應用、重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并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為邊疆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形成“以兵團精神育人,為屯墾戍邊服務”的辦學特色。兵團高校主要是為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因此,培養目標應定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更好地貼近市場需求,服務兵團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一)課程特點。
國外和國內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很大不同,在國外,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所述學院的不同講述的側重點不同,主要分為“國際財務管理”和“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兩個層次,而國內開設的國際金融課程則融匯兩個層次的內容,并且以后者為主。國際金融課程有三個特點:1.難度高。該課程內容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要求學生具備會計學、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學、金融學及扎實的數學功底;2.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國際金融學概念抽象,理論內容必須在現實問題中得到檢驗,學生才可以認識深刻、具體;3.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教學內容與當今世界金融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和金融發展趨勢緊密聯系。
(二)教學要求。
學生要對西方國際收支理論及我國國際收支狀況、西方匯率理論及人民幣匯率改革、外匯管制目的及意義、外匯風險管理辦法、國際資本流動及金融危機的相互關系等有所了解。理解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各自的優缺點、常用外匯交易的特點與用途及保值增值的原理等。重點講解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項目及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外匯交易的各種方式、各種外匯風險的概念、種類、外匯管制的概念及內容;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金融危機的類型及危害等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相關數據庫、政府網站和學校圖書資料等查找教師布置的課外學習材料,結合國內外及兵團現實情況,應用國際金融的知識和理論,剖析當前重大國際金融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兵團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是以應用性為目的,幫助學生認識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運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外匯、匯率、國際收支、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在實踐中運用;了解國際金融宏觀理論,學會解決說明和解決當前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把握國際金融與國內經濟的相互關系,為國際經濟合作奠定理論業務基礎。
三、兵團高校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1.理論內容。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現實中的熱點問題,比如熱錢流入的途徑及盈利模式、資本外逃的方式及危害、貨幣國際化路徑等,同時還應詳細介紹學生理解困難的知識點,比如貨幣升值的定義、匯率變動幅度的計算、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計算和區別等。
2.案例內容。在國家金融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以相關理論為基礎,站在國際金融的視角認識國際金融運行的特點,從金融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途徑,采用“小知識”模塊方式將國際金融的原理與當前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閱讀、分析與討論,提高學生學習國際金融課程的興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播放視頻資料,選取專業的視頻資料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激發學生在教材中尋找理論依據的熱情。比如《貨幣戰爭》視頻介紹了人民幣、英鎊、美元、日元等發展歷史,內容豐富,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該視頻輕松掌握國際貨幣的發展史,初步了解國際貨幣體系。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1.開展討論課。學生對國際金融課程具有畏懼感,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消除距離感,快速進入新的情景,是高校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高校教師可以采取關注當前金融熱點,在相應章節開始前提前布置辯論主題,一個教學班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觀點,學生通過課前查閱資料,課中由教師主持開展辯論或討論,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充分共享網絡資源。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了解國際收支的知識點,通過瀏覽金融機構的網站查看人民幣匯率行情了解外匯與匯率的知識點等。
3.課中采取互動方式。教師可以采用提問式教學方式,先讓學生回答,再根據回答情況將知識點逐漸展示出來。提問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引申出來的知識比講述出來的知識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洞察力。
(三)拓展學習空間,注重實踐環節。
教學不應只是課堂上的90分鐘,整個教學環節應該包括提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實習。課前預習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課堂學習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介紹應掌握的理論基礎知識,而課后實習是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高度關注和探索課后學習的有效方式,對一些重點章節可以布置一篇論文,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數據、形成觀點并書寫成文。
課外多開展社會實踐教學。高校應多建立實習基地,與銀行、證券公司、期貨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簽訂實習協議,還可以積極聯系企業,特別是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和課外活動,通過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和利用假日參與社會調查,深入企業單位學習,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學習,同時邀請校外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金融主管開展講座。
(四)考核方式改革。
課程考核是課程評價的重要環節之一,進行考核改革是促進教、學、管等過程的全面變革,從而保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途徑。教師不應局限于試卷考試,過程化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課堂、論文、實踐三方面建立立體化、過程化的考核模式,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控制,實現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
四、結語
國際金融課程以其特有的理論性、綜合性和時代性,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必須靈活多樣。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兵團高校的辦學定位,將課程的知識點和當期熱點問題緊密聯合,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為兵團培養優秀經濟類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