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0:46: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探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民辦高校現行成本會計教學現狀與面臨的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文章圍繞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內部控制
前言:自會計學專業設立以來,尤其是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成本會計學課程就被確定為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然而,近年來部分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卻并不理想,以下將以高校會計專業本科段為對象就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成本會計課程在整個的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其中《基礎會計》是其先修課程,即為其奠定了基本的會計理論基礎和會計核算基礎;《高級財務會計》是其后修課程,是對財務會計課程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成本會計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注重理論知識和企業實際業務的結合,具有極高的應用性。
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我國先后對會計制度進行了四次大刀闊斧的改革。每次會計制度改革均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無論教學內容組織、教材體系構建、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擇還是教師的教學素質均會隨著會計制度的變化而不斷改進。但是,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現有的民辦成本會計課程教材內容落后于會計制度的發展,表現在:與新準則內容脫節嚴重;有些教材內容按新準則重新編寫,但例題和練習仍舊按舊準則編制;有些教材回避了實務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細節問題,導致對一些交易和事項的處理模棱兩可。
二、民辦高校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不夠完善:由于缺少成本會計目標,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傳統的生產成本管理,而不能更高層次地實現企業戰略管理。缺少客觀的工業企業制造環境,使得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內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學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關部分的成本核算,當企業制造環境發生變化時,學生不能獨立的對生產企業進行成本核算并編制成本報表。
(二)實踐環節不足。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盡管學校一般會安排相應的實踐課時,但由于實踐課時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試之前兩周,教學課時較為緊張;加之師生對其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實踐教學效果甚微。
(三)僅側重于生產性企業的成本核算教學。大部分畢業生從事的非制造業會計。雖然成本核算原理相同,但不同行業的成本核算還是有些微差別的,因此根據就業需求情況,非制造業的成本核算有必要納入成本會計教學內容。
(四)成本會計教學手段限制。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手段絕大多數停留在自然媒體階段,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課時和媒體等的限制,使得教學效果欠佳。
三、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創新改革措施
(一)實踐課程的設計規劃。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實踐的課程,對于理論的認識和成本核算,預測,管理等技能都需要有實踐經驗作為支撐。增強實踐課程的設計規劃旨在訓練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激發他們對于此課程的興趣和培養職業上的實踐業務能力,培養專業思維,團隊思維。認知實踐就是除了適當開設企業生產工藝生產流程方面內容的講授之外,還要通過現場觀摩,實地走訪,調研等多種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的流程、工藝特點,成本費用的核算等等;一般將成本核算的實踐分為兩個階段,初級階段與高級階段。
(二)構建成本會計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系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直觀、具體、生動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為特點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已經大量的運用于現代教學中。針對會計教育的特點,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曾提出,“會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成為一種21世紀會計教學手段新模式”。針對成本會計系統性強、內容多的特點,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更生動地展現成本核算的流程,使學生對各種成本計算方法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理解,改變過去單一的板書和抽象的講解,提高教學效果。
(三)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視與明確。成本會計課程盡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關理論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對基礎會計所學的會計原則、記賬方法和會計循環等的進一步詮釋與應用,對于會計的專業思維熏陶和綜合素質的養成具有其獨到的作用。成本會計課程一開始就有必要通過宣講討論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確該門課程在會計專業知識體系中的作用,使教學重點放在通過課堂學習和模擬實訓操練來理解各類計算后的經濟實質及賬務處理關系,從而達到專業思維、數據處理技能的默化提高。
摘要:河南省民辦高校經過近4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為中原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5年底教育部啟動新一輪的高校課程改革,在此背景下,民辦高校必須轉變發展思路以適應“新全球化”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成本會計課程作為高校財會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性,而省內民辦高校在生源素質、教學模式、師資隊伍等方面問題突出。本文通過研究與分析,針對性的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其健康發展,為“中原經濟區”建設輸送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商丘學院
一、前言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38年的發展,我國民辦高校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但與公辦高校相比,在生源質量、師資隊伍、就業機會、政策扶持等方面還有很大不足之處。2016年1月省教育廳在《關于促進普通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啟動實施高校分類發展計劃,提到重點建設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方面。截至2016年12月河南省民辦本、專科高校近40所,雖然圓了許多中原人的大學夢,但如今卻面臨著嚴峻的高校改革新趨勢。《成本會計》是高校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在當前經濟環境和高等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如何適新形勢是民辦高校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研究現狀及意義
(一)研究現狀
目前國際上成本會計教學發展模式比較流行的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教學模式和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教學模式。美國高校在成本會計課程講授中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差別化的幫助,鼓勵開放性思維。德國高校在成本會計課程講授中常常注重實用性,以案例研究為主線,使學生能夠從個別到一般進行理解與總結。日本高校在成本會計課程講授中根據課程結構和理論基礎,把教學環節分解成多種教學技巧,加以小組討論,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能力。國內民辦高校的成本會計課程在講授中常常帶有中式傳統家庭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帶著學生去學、去思考。吳志林,李麗(2013)在《成本會計崗位實務》一書中運用案例教學方式,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技能,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楊南,魏曉博(2015)在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提高對成本會計課程的重視;二是適當的運用案例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三是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在掌握好理論的前提下,提高實踐經驗,多走向企業、車間,從實際問題指導出發。徐敏,李朝光(2015)在發放表論著中提出創新改革措施:設計規劃實踐課程、構建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系統、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視和明確。
(二)研究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發展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改革、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方針為指導。本文通過大量收集國內外成本會計教學實況資料,針對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指導性建議。為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指導,同時也有利于我省民辦高校相應課程的建設。
三、河南省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材選用方面
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社會需要的一種能夠依托財務、會計、管理和信息技術整合的信息化會計人才,這就需要在教材的選用上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然而調查發現:我省近40所民辦高校在2013—2017學年中選用人大版《成本會計學》教材的有28所,商丘學院也是選用此教材。此教材非常經典,但理論性太強,實訓環節偏少,對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難理解。教材中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缺少系統性的理論與實踐支撐,實際操作可行性差。列舉的例題僅限于生產型工業企業,在企業生產條件發生變化時,學生們往往很難獨立的進行成本核算與分析,更不可能編制出企業實際需要的成本會計報表了。
(二)課程教學方面
調查顯示:我省民辦高校學生希望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占55%,希望成為復合型人才的占43%,希望成為研究型人才的占2%,如下圖1所示。由此可知98%以上的學生希望成為以實踐能力為主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然而我省民辦高校師資力量、教輔設備、政策支持等力量薄弱,而成本會計課程的關鍵是各種數據的邏輯構建,其來龍去脈常常借助各種表格展現。但是大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的傳統教法,很少進行實踐、練習以增強學生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之課時限制、考核指標繁多,憑證、表格和賬簿無法進行連貫性、生動性的展示,很容易出現知識斷點,最終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生源素質方面
我省民辦院校高考生源錄取時多數放在第三批,相對生源素質、能力和質量差距很大。研究分析商丘學院近三年錄取分數線和期初摸底考試成績發現:分數線集中在本省三本線10分左右的學生內占比95%,二本線10分左右的學生占比5%;65%的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刻苦勤奮程度弱、自學能力不強。這樣的客觀情況往往導致其在以后的學習中發散性思維窄,課堂集中度低,獨立動手能力差。但是這樣的學生們思維比較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方法。因此,在培養計劃制定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進行相關方面的改革與完善。
(四)師資力量方面
我省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由專、兼職教師組成,具體為:返聘退休教授、自培副教授、中青年講師三類。但是由于區域、地理環境和經濟實力相對弱小,對退休教授和副教授來學校就職吸引力差,且現有人才流動性大,只能招聘“211、985”高校博士、碩士畢業生進行自培。調查發現:我省民辦高校師資中85%以上具有研究生學歷,且年齡處于28—40歲的中青年講師,教授、副教授比例不足15%。雖然中青年教師具有活力、勤奮、認真的優點,但是學術科研能力不足,實踐實習歷練短、教學經驗不足,對于需要豐富的實踐、實習經驗的成本會計課程而言,中青年教師在講授中對方法、課堂把控、知識點鏈接等方面顯得不足。
四、河南省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措施
(一)構建科學的課程結構體系
新時代下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信息化人才。首先,在教材的選訂上,要著重理論與實務結合度較高的教材。其次,必須將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成本會計課程中,由于成本會計是在會計學原理、經濟學、財務管理等基礎上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融入的知識點龐大,在構建教學體系時要考慮全面,打破傳統學科與課程的束縛,在不同學年中安排實踐性課程。最后,結合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搭建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整合多學科知識點,形成特色的教學體系。
(二)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
民辦高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其基礎差、底子薄,因此,要探索科學的培養模式。可以制定“一主一輔”的教學計劃,“一主”是對學生強化輔導,在大一學年的基礎課程講解中力求詳細、具體和透徹,保證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打好基礎,大二、大三學年的專業課程深化講解,并結合社會、企業實情變化,調整培養方案。“一輔”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大四學年組織系統的實習,在企業、單位進一步提高其數據運算能力、邏輯思維水平及人際交流技能,以滿足當今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技能首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結合成本會計課程與學生的特點,采用自主授課、案例分析和“咖啡屋”團隊學習方法,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其充分參與進來。其次,實施導入式教學。在每章節內容開始時,加入新穎的興趣點或社會熱點,使學生們在充分了解企業宏觀和微觀環境下,主動思考、團隊協作,帶著問題和思考進入課程學習中。最后,加強實訓練習。充分借助多媒體、實驗室、實習基地等資源,增強仿真模擬效果,使學生們對成本會計工作有直觀的認識,達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效果。
(四)推動師資隊伍的全面建設
一方面加強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專業技能培養,我省民辦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占比高達85%,雖然科研能力相對不足,但是潛力巨大,可以引導教授、副教授進行教改指導或合作申報,同時把最新成果引進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們了解到最新學科動態。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復合型人師資隊伍建設,盡最大能力引進“實踐高”和“理論強”的復合型教師,既要懂信息技術,又要有豐富的實踐水平。同時對青年教師進行信息化技術進修,充分發揮“老、中、青”三級搭配的能效。
作者:孫永旭 孫云云 魏自花 單位:商丘學院商學院
[摘要]本文在分析某民辦高校財會專業就業情況的基礎上,總結了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民辦高校應建立就業導向下的成本會計教學路徑。這樣可以將學生職業、就業工作中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及時反饋回教學管理中,促進學校的專業改革、課程改革與學科建設,以便適應市場對專業的需要。
[關鍵詞]就業導向 成本會計 教學改革 路徑選擇
一、就業導向下的民辦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
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今天,也伴隨著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加劇。面對這樣激烈的大學生就業市場,面對民辦高校自身的就業情況,民辦高校應該主動地迎接挑戰,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對策來提供符合市場需要的畢業生。而從教學角度來說,通過就業市場反饋的用人需求信息來對各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修訂,可以將學生職業、就業工作中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及時反饋回教學管理中,促進學校的專業改革、課程改革與學科建設,以便適應市場對專業的需要。本文僅就以我校會計或財務管理(以下統稱財會)專業中的成本會計課程為例,來談一談民辦高校在就業導向下的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內容。
二、2010屆我校財會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我校2010屆財會畢業生,共有畢業生296人,其中本科生200人,專科生96人,共調查了260人,主要目的是通過對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就業單位進行統計,以便了解畢業生的就業行業。調查方式主要通過畢業生上交學校的就業協議書進行粗略統計。
從統計情況可以看出,民辦高校財會專業畢業生總體就業層次不是很高,大部分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在政府機關工作的畢業生僅占被調查人數的3%;從就業行業來看,到生產企業的畢業生較少,僅占5.4%,從事第一產業的幾乎沒有,大部分都是到非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商貿、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因此他們涉及到的會計知識需要熟悉中小企業會計和一些行業會計,雖然各行業的會計原理相同,但涉及具體業務時的科目名稱還是有些差別的,這些內容目前在我們的教學計劃中沒有涉及,因此根據就業情況,需要調整相應的教學計劃,增減相應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傳統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既然民辦高校大部分畢業生面向中小企業,因此開設的相關課程應更多的體現中小企業經濟業務的內容,以滿足中小企業對財會畢業生的實際需要。
三、傳統成本會計課程的演進
在20世紀80年代初,成本會計課程是從原《工業會計》課程中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部分分離出來的,當時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學內容沿襲了計劃經濟條件下會計模式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核算范圍上僅僅局限于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計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會計報表體系上將成本報表作為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之一。然而,多年來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始終不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型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環境。自動化的制造程序、電腦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制造行業,有的企業實現了無人化管理。企業一旦實行自動化之后,生產力就會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斷減少,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解決了市場對產品多樣化、精致化的需求。這樣,以傳統制造環境為背景、以產品生產成本為核心的成本會計教學,與社會現實需求很不相適應。為此,成本會計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四、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面臨的問題
成本會計作為財會專業的主干課程,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會計也是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但是成本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及應用范疇,不同于其他會計學課程。成本會計是一門集知識、技能、技巧為一體的專業課,對于學生來說,雖有會計學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會計這門課,還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成本的計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
1.成本會計教材內容不夠完善
(1)缺少客觀的工業企業制造環境
傳統成本會計的教材內容基本不涉及或很少對工業企業的制造環境進行系統地介紹。由于缺少對工業企業制造環境的介紹,使得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內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學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關部分的成本核算,當企業制造環境發生變化時,學生不能獨立的對生產企業進行成本核算并編制成本報表。
(2)缺少成本會計目標
傳統成本會計的教材內容基本不涉及成本會計目標。由于缺少成本會計目標,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傳統的生產成本管理,而不能更高層次地實現企業戰略管理。
2.成本會計教學手段限制教學容量
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勾稽關系來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這種數據的來龍去脈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的有關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手段絕大多數停留在自然媒體階段,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課時和媒體等的限制,使得教學效果欠佳。可見,傳統的自然媒體的教學手段限制了教學容量,很難體現成本會計樹狀的非線性的知識結構,不便于按成本會計知識的內在實質進行結構化教學。教學手段落后
3.僅側重于生產性企業的成本核算教學
目前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還是側重于制造業成本核算和會計報表編制,其他行業的成本核算一般不作講授。但從目前畢業生的就業趨勢看,大部分畢業生從事的非制造業會計。雖然成本核算原理相同,但不同行業的成本核算還是有些微差別的,因此根據就業需求情況,非制造業的成本核算有必要納入成本會計教學內容。
4.實踐環節不足
目前,學生實踐能力欠缺是高校畢業生的一個通病,究其根源之一是教學實踐環節的欠缺,成本會計課程亦然。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盡管學校一般會安排相應的實踐課時,但由于實踐課時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試之前兩周,教學課時較為緊張;加之師生對其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實踐教學效果甚微。
五、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
1.構建合理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由于成本會計是在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的一門專業課程。它融入了多學科的知識,因此在設計培養方案時,應該從整體發展與綜合性出發,合理構建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使學生意識到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礎課程的基本理論、方法,為成本會計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注重其它學科知識在本學科領域中的應用,搞好整體優化。在課程內容的確定上,確立為滿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結合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內容,適當增加非制造業成本核算內容的講授,在保留成本會計傳統體系中的理論與方法的同時,簡化過多涉及其他管理領域的內容,擴充成本控制戰略等成本管理領域的新概念和理論與方法,使成本會計的體系內容更具科學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2.構建成本會計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系統
針對會計教育的特點,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曾提出,“會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成為一種21世紀會計教學手段新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直觀、具體、生動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為特點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已經大量的運用于現代教學中。針對成本會計系統性強、內容多的特點,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更生動地展現成本核算的流程,使學生對各種成本計算方法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理解,改變過去單一的板書和抽象的講解,提高教學效果。
3.構建完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方式
實踐性教學是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親身體會成本會計在不同行業中的操作與應用以及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會計教學主要以制造業生產過程為例進行講解,而學生對企業生產過程沒有感性認識,因此應該讓學生對制造業的生產過程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同時,通過實驗課程的開設,了解各種憑證的來源、去向,解決學生感性不足、認識不夠的問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并通過團隊合作可培養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最后,針對不同生產組織和工藝過程特點具體了解企業如何組織成本會計工作、進行成本計算、編制成本報表、進行成本管理等內容的綜合實踐教學,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成本會計整體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對成本會計實踐更好地應用。
4.建立成本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
成本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是指以完成成本會計教學內容、達到其教學目的為出發點,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為目標,將實踐教學的各種形式和手段,在成本會計理論教學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廣泛有效的應用。比如,教師在講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會計的理論問題前,可結合在企業產品生產過程能夠觀察或了解到的現象及事物,對該理論問題涉及到的知識點設計出一些具體問題;然后,學生帶著這些具體問題參與產品生產過程的情景教學或多媒體演示教學;通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充分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后,教師最后對該理論問題作出準確的、深入的、全面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講解。這樣“理論教學中有實踐,實踐教學中有理論”,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成本會計理論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對產品成本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