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09:55: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建筑業發展探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本文基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分析了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指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行業監管水平較低,新技術開發和應用滯后等三方面是造成我國建筑能耗高問題的主要原因。針對上述原因,本文從政府、產業、企業等層面提出了建筑業實現低碳化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建筑業;現狀;對策
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濫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不良的經濟影響逐漸被人們熟知,尤其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世界經濟加速向如何合理運用能源使經濟社會低碳化的方向深入發展,而低碳經濟則成為實現全球減排目標,促進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低碳經濟主要的涉及部門,建筑業如何在全球低碳化的大背景下,結合自身發展特點,適應社會經濟進步,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我國建筑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建筑設計、規劃不合理、耗能量大
在我國,住房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盡管國家在2006年時曾經規定在新建商品房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要占到總建筑面積的70%,但是少有城市能夠達到這一標準,既是個別地區能夠達到,那些符合標準的房屋也多數存在著采光不好,通風不好等設計上的嚴重問題。
(二)建筑材料和能源利用方面存在隱患
目前,大多數被建筑工地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消耗高,污染高,效果差的材料。在能源的利用上很少采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型能源,煤炭和石油仍然是建筑能源的主要來源。
(三)我國建筑節能標準和國際節能標準之間存有差距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新建工程面積雖然占到了世界新建工程的一半,但是80%到90%都沒有達到國際節能標準。我國現在的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仍然是發達國家的3倍。因此,雖然說上海等一些先進大都市已經在推行低碳經濟,但是從本質上而言,我國的低碳建筑依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沒有一個成熟的運行體制和成熟的路線技術圖,也沒有相當清晰的低碳計算體系。
(四)大眾參與度低,相關政策和法規未出臺
目前,低碳經濟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相對應的綠色建筑,建筑企業的低碳增長方式也正值一個雛形階段。因此,在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并沒有形成一支的向心力。對消費者和企業并沒有完全普及環保的綠色觀念,而政府雖然從宣傳整體上日漸注重環保,但是與此相關的有效管理體制仍然沒有強制的實施。
二、我國建筑能耗不合理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初級階段
據相關資料的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15萬以上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同時,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對居住條件的改善有著迫切的要求,均推動了我國建筑業迅速發展,全國城鄉到處大量開展新建房屋。近幾年,全國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積約20*108m2,并且繼續快速增加,但是由于建筑用地的規劃和建筑設計的不合理,導致浪費嚴重,采暖燃煤排放物對空氣的污染度高出國際標準2至5倍。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和附屬設施。目前,建筑業已是國民經濟中能源消費和環境污染增長最快的行業,我國建筑鋼材的消耗占全世界總產量的50%,建筑能耗占國民總能耗的30%。這與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國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建筑”、“節能減排”等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存在尖銳的矛盾。
(二)行業管理監管水平較低
新開發的建筑中,開發商未來降低成本擴大利潤,使得高耗能建筑紛紛上馬。開發商盡量減少使用高質量、節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減料,本應該兩層的玻璃幕墻設計成一層,大大降低建筑的保溫隔熱效果,造成能源浪費。此外,商業建筑中過多選擇高耗能的空調方式,造成冷凍機和冷卻塔效率低、輸配系統能耗高、過渡季節大量運行空調;很少安裝熱回收措施、造成能量“跑冒滴漏”嚴重。
(三)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滯后
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滯后突出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國建筑業智能建筑開通率有待提高。目前,國內很多智能建筑項目設計完全達到了5A標準,但在項目建成后,開通率卻很低,智能化系統的實際應用程度也很低。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IT服務商的后期支持和維護服務滯后。項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統使用和維護,通常不是專業人員,而是物業單位。樓宇自控領域對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專業水平要求比較高,一旦發生問題,不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影響整體智能化系統或子系統功能的發揮。很容易造成應用不充分、設備系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等能源浪費現象。
另一方面是老化建筑“無力”高效利用能源。在老化建筑中,節水器具難以推廣,污水收集管網不配套,供水管網老化,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遞增,再生利用率低;供熱采暖系統垂直單管串聯方式,用戶無法自行調控供暖量,致使能源浪費更加嚴重。
三、我國建筑業低碳化發展的對策
(一)政府層面
1.完善綠色建筑法規體系。完善《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配套措施。
2.出臺強制推廣與激勵先進相結合的綠色建筑政策。以政府投資的建筑為突破口,規定必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要求,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在部分有積極性,有工作基礎的地方試點,要求新開發的城市新區新建建筑必須全部滿足綠色建筑技術標準;研究出臺綠色建筑財稅激勵政策,制定財政資金的扶持和鼓勵。
3.進一步擴大綠色建筑示范。爭取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組織實施綠色建筑相關的示范工程,一是單體綠色建筑的示范,二是城區或小城鎮的區域性示范。
4.提升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建立綠色建筑理念傳播、新技術新產品戰事、教育培訓基地、宣傳綠色建筑的理論基礎,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普及綠色建筑知識、提高全民意識。
(二)產業層面
1.構建全壽命周期的標準體系。修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技術導則》等標準規范,完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維護、使用等各環節的標準,建立既有建筑的綠色建筑改造評價標準體系。
2.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發展。建設綠色建筑材料、產品、設備產業化基地、形成與之相應的市場環境、投融資機制,培育和扶持綠色建筑服務行業的發展,加強人員隊伍培訓。
3.建筑行業應當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大力發展交易市場。目前,我國交易全是在現貨市場里面,沒有開展期貨交易。對此,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出,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權交易存在著更大的政策性和技術性的風險,故而國際市場對于期貨、期權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顯現。所以,自2006年起上海期貨交易所便開始研究碳排放權期貨,希望通過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幫助中國提高碳資源定價影響力,建立符合國內需求同時對接國際規則的碳市場交易。
(三)企業層面
1.研究完善綠色建筑產品技術支持體系。編著《綠色建筑技術產品推廣目錄》,建立健全相關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機制,組織技術研究,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和消化國際先進的技術理念,融合自主創新,發展適合國情的綠色建筑新型材料。
2.采用新型環保建材,新技術和清潔能源。大量使用環保節能的新型施工技術,廣泛推廣綠色建筑,加強綠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利用。進一步促進建筑行業碳排放的降低,將低碳經濟貫徹始終。
3.通過主營業務的調整,實現經濟效益和低碳的雙贏。建筑施工企業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并且經濟效益較差的業務,增加碳排放量較小并且經濟效益好的業務。將建筑施工企業從過去對煤炭和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轉向水電投資、風力投資、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促使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增加,碳排放量不斷減少,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資源,推進結構的調整以及力圖在經濟增長方式上求得轉變。
綜上所述,在全球低碳經濟化潮流的巨大趨勢下,我國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但要充分意識到低碳的重要性,還需要徹底地施行綠色建筑和低碳增長方式,在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為國民收入的增長貢獻力量的同時,也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生活環境。經過不斷的探索,建筑行業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將會有更大的突破和改善,我國建筑材料市場和施工市場也會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摘要:全球氣候問題備受關注,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日益顯著,世界各國都在探尋應對方法,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共識。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更要重視經濟發展與自然和諧。因此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減排壓力。同樣,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建筑業也同樣面臨著減排和發展的雙重任務。那么,在全球都在尋求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下。本課題的研究談論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面臨的挑戰,剖析了實現低碳建筑的措施和技術要求。同時結合我國建筑業發展狀況,提供一些政策的建議,為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同時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節能綠色建筑技術
1 引言
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重視經濟發展與自然和諧尤為重要。因此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減排壓力。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利用和低碳或無碳能源開發。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現實和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建筑行業是一個能源消耗大戶,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因此低碳經濟與綠色建筑的研究值得關注。
2 綠色建筑與低碳經濟的聯系及發展綠色建筑的意義
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得我國傳統建筑高能耗問題尤為突出?;诘吞冀洕l展目標,中國建筑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建筑的標準,建筑在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施工,運行,后期的裝修入戶,及至最終拆遷的生命周期內,除規劃設計外,其他階段都伴隨著資源利用,能源輸入,以及廢物的排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環使人們意識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結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約釋放出0.8噸碳。另外,在房地產的開發過程中建筑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參與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盡快的建設綠色低碳住宅項目,實現節能技術創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體系,注重建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環持續發展的模式,最終,使建筑物有效的節能減排并達到相應的標準,是中國房地產業走上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開發商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綠色建筑理念尚未普片,將低碳建筑與低碳經濟緊密聯系起來,尚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其主要存在技術和制度兩大方面的問題。
4 發展低碳建筑的政策建議及技術措施
面對我國低碳建筑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下文從教育、經濟、管理、技術4個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4.1低碳建筑教育政策
1、明確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體責任。應從組織、管理方面解決目前低碳教育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把低碳教育納入國家和地方教育體系中去,成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的重要職責,特別是對從事建筑行業的有關人士要專門的進行低碳建筑理念的灌輸。
2、籌建專門的低碳博物館。博物館是向公民宣傳普及各種科技知識的場所,但在我國現有的各種博物館中,少有專門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應將低碳博物館的建立健全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填補我國博物館的這一空白。
4.2 低碳經濟政策
1、開征二氧化碳稅。二氧化碳稅,也稱碳稅,是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種環境稅。它的實際征收往往是對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征收,而不是直接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這主要是由于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征稅對象,在技術上不易操作。由于所有化石燃料中的碳最終都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對化石燃料中的碳征稅,就相當于對化石燃料燃燒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排放稅。從長遠來看,實施碳稅是勢在必行的。、
2、建立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制度。對生態環境造成直接影響的各項行為活動開征生態環境補償費。根據生態環境補償費的征收目的,可采用產品收費、使用者收費等多種方式。
3、經濟補償政策,針對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提供補償鼓勵,同時控制其住房售價。這樣可以有效的排除因綠色建筑成本的提高對綠色建筑發展的影響。
4.3 低碳建筑技術措施
1、通過采用新型綠色建材并結合建筑結構,綜合考慮建筑的通風、采光、隔熱等各種因素,因地制宜地進行設計施工。
例如外墻保溫技術在我國推廣使用并表現出良好的保溫和節能效果。其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基層墻體的外側設置保溫層(一般為厚度60mm的聚苯泡沫板),在保溫層外面做裝飾層?;鶎訅w和聚苯板之間用專用粘接劑連接,聚苯板用尼龍錨栓固定,然后在保溫層外抹聚合物水泥砂漿保護層,并壓人耐堿涂塑玻纖網格布,最外層用抗裂膩子和涂料找平和裝飾。
2、采用太陽能、地熱、沼氣、風能等新型能源與建筑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環保節能型建筑。
例如太陽能光電幕墻,太陽能光電幕墻集合了光伏發電技術和幕墻技術,是一種高科技產品,代表著國際上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的最新發展方向。
光電幕墻的最大優點在于,它不需燃料,不產生廢氣,無余熱,無廢渣,無噪音污染,可用來發電。由于能發電,可少交電費,在國外還可將多余的電賣給電業局。
地源熱泵是以地表能為熱源,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熱能轉移的熱泵空調系統。地源熱泵與傳統空調和供熱系統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資源可再生利用;2、運行費用低,每年運行費用可節省30%左右;3、占地面積小,節約水資源;4、綠色環保,工作過程中沒有燃燒、排煙以及不產生廢棄物;5、自動化程度高,機組以及系統均可實現自動化控制;6、一機多用,可用于供暖、空調以及制取生活熱水。
3、綠色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與綠色建筑不是對立的,是可融于一體的,智能建筑不僅可以通過采用最優化的節能控制模式來節省在房屋能源消耗總量中占最大比例的電能消耗,特別是對冷凍機組、冷卻塔、各類水泵、空調機組、新風機組和照明燈具等耗電的主要設備;而且可以通過樓宇自動化系統中的暖通空調監控系統來對室內的溫度、濕度進行調節,保證室內環境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度;同時還可以通過對設備的運行狀態監測、運行時間累計從而及早發現設備故障,停用故障設備,備用設備自動投入運行并根據設備的累計運行時間和各種啟停策略來均衡各設備的運行時間,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并定期提示設備的維護與管理;此外,還可以通過采用最優化的節能控制模式使各個設備維持在各自的最佳運行狀態從而節省了能源,優化了設備的運行,實現了建筑設備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因為如此,智能建筑正在成為綠色建筑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結束語
建筑實質性節能,提高建筑能效,是發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在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態必然是緊湊型的、有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的,以減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在建筑能源利用上,要實現 高效、低碳、集成 ,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另一方面將節能作為一種無碳替代資源。同時,要重視能源規劃和低碳管理。實現低碳建筑的普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主導增強全民的低碳意識,并根據中國國情探索最適合的低碳發展道路。目前,國內低碳建筑仍處于起步階段,故應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結合自身情況,加快低碳建筑技術的研發,將低碳理念貫穿于建筑全壽命期。此外,政府在有關政策上應給予建筑企業相應的激勵措施,方能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摘 要】本文主要結合天津市建筑節能發展的相關舉措來探討建筑領域在碳減排工作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天津市建筑領域節能工作的開展必將為全市的碳減排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建筑;低碳經濟;發展
作為迅速發展中的中國北方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天津市,資源稟賦不高,而能源需求量近年迅速攀升,使得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較快.2009年11月26日,我國政府已經對外承諾,2020年碳排放強度將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40%~45%,并將碳排放指標納入“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當中。天津市面臨碳排放成為硬約束的壓力,為此應該從規劃入手,及早行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節能減排為契機,大力發展節能技術、開發低碳產品和服務,促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方向轉變.不僅能夠緩解天津市經濟發展中資源環境的約束問題,而且能夠為促進天津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生態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發展低碳建筑是大勢所趨
截止201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40.8億平方米,占城鎮建筑面積的21.7%,且比例逐年提高。建設節能建筑,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
天津市是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市域總面積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00平方公里。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天津市能源消耗總量持續增加。但取得成績的同時,天津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也面臨極大的壓力。2007年天津市建筑運行能耗約為1275萬噸標煤,占社會終端能耗的28.3%。因此在世界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天津市節能建筑的研究及推廣工作,將對全市的碳減排工作起到非常大的貢獻作用。
二、發展低碳建筑的積極意義
有低碳經濟,引出低碳城市的發展理念,再到低碳建筑的推廣,這些都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當前大力推行低碳建筑是低碳經濟時代搶占全球經濟制高點、金融危機后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產業優化升級的一條優選路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低碳建筑切合節能減排的主題
目前,建筑相關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空調能耗等)已經超過工業成為社會第一能耗大戶,占總能耗的46.7%,而在住宅使用過程中的能耗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相同技術條件下為發達國家的2-3倍。在發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節能”注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每個行業都有責任與義務解決所面臨的嚴峻問題。發展建筑節能減排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減排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減碳潛力巨大,更切合全球“節能減排”的發展主題。
(二)低碳建筑是城市與產業發展的需要
在我國,綠色建筑探索了十年,綠色化進程蹣跚起步。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的嚴峻挑戰與后果。從建筑節能,到綠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可以看到對建筑“可持續”的研究不斷深入和拓展。在全社會對低碳的呼吁與共同參與中,下一個十年,低碳建筑將成為建筑發展的新視角。
(三)低碳建筑有助于天津市搶占國內經濟制高點
隨著碳強大控制時代的開啟,“碳標準”得誕生,這意味著未來社會的所有經濟行為都會以低能耗、低排放為衡量標準,而低碳建筑的節能減排的特征符合低碳社會的標準,因此,推行低碳建筑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正處于城鎮化進程中,具有更加廣闊的低碳建筑市場。低碳建筑技術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在需求和相對較小的國際差距,將成為支撐我國新能源革命,搶占全球經濟制高點的有力保障。
三、發展低碳建筑面臨的問題及天津市發展節能建筑的相關措施
(一)發展低碳建筑所面臨的問題
低碳建筑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但在天津市甚至在我國要將低碳建筑與低碳經濟聯系起來,還有一些困難需要解決。
1、缺乏有效的鼓勵政策和監管機制
目前,由于我國缺乏有效的成體系的鼓勵政策和監管機制,導致了市場個方參與積極性不高,制約這低碳建筑的發展。
對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沒有激勵機制,在技術和資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發能力較為不足,低碳材料造價比較昂貴,致使低碳建筑很難得到較快推廣。對于開發商而言,由于成本造價相對較高,利潤空間有限,加之房價處于高位,市場認識度低,尤其在當前供需方矛盾依然突出的情況下,賣方市場導致開發商更多地關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動力嚴重不足。對于消費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會轉化為用戶的負擔。當相關稅收優惠不足以抵消購房成本的增加額時,低碳建筑就只能成為高檔住宅的嘗試,而難以廣泛贏得市場。
2、缺乏完善的產業相關技術標準
由于我國綠色建筑起步晚,實踐經驗少,基礎數據不足,現有的評估體系側重建筑環境質量的評價,強調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等內容,忽視了建筑本身的經濟性和使用的舒適性,不利于實現包括開發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內的綠色效應最大化,也影響低碳建筑的推廣和擴展。
3、低碳改造中資金來源不足
目前,我國對民用建筑節能在補貼、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激勵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節能工作推進起來難度較大。同時,我國還未成功搭建起與低碳建筑項目相關的融資平臺,包括從政府層面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政府對部門低碳建筑項目融資提供信用擔保等。這使得現有存量建筑低碳節能改造資金的來源不穩定,主要依賴地方財政,資金壓力比較大。
(二)天津市發展節能建筑的相關解決措施
1、完善法規政策
天津市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制定了一系列建筑節能的法規和政策措施。頒布了《天津市節約能源條例》、《天津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合理用能評估和審查管理暫行辦法》(津政發【2007】15號)、《天津市建筑節能管理規定》(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7號)、《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2010.6.1正式實施)等,并修訂完善了《天津市節約用水條例》等。通過上述法規政策的實施,為低碳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制定支撐,并取得良好效果。
2、制定節能標準規范
為了提高建筑節能力度,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住宅三步節能和公建二步節能的建筑節能標準,在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方面,建立了較完善的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
近幾年天津市的地方性標準主要有《天津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29- 153-2005)、《天津市建筑節能門窗技術標準》(DB29-1-2007)等;此外,天津市民用建筑節能工程的節能檢測、施工及質量驗收等均了技術規程,使建筑節能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四、綜述
低碳經濟發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股洪流背后已經形成了龐大的資金供給和金融流動機制,誰能把握建筑低碳經濟先機,誰就將成為未來建筑業的主導者,低碳經濟潮流中最大的贏家。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國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經濟要發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這當中我們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耗能的道路,我們應該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讓我們的人民過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為建筑節能技術和建筑節能產業的強國。
摘 要:低碳經濟是當今的主流發展趨勢,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本文以低碳經濟為研究基點,分析了我國建筑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并借鑒國外低碳建筑的做法措施,對我國當前發展推廣低碳建筑的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建筑;建筑業發展模式;節能減排
1 我國建筑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產業
建筑業是為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沒有強大的建筑業,整個社會的再生產活動便無法有效地進行。根據歷史統計資料,一般建筑業年平均增長速度要比國民生產總值增值速度快1-3個百分點。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建筑業。特別是住、行,更和建筑業密不可分。國民經濟的繁榮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對建筑產品帶來巨大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資料表明,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凈產值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已達到8.25%。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建筑業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條件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近幾年來,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市政公用設施,文教、體育、衛生設施等迅速增加,城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2)建筑業是一個為社會創造新價值,為國家增加積累的重要部門。隨著建筑產品商品化特別是住宅商品化的發展,僅城鄉居民住宅每年就需建造8.15億,這將會為國家積累大量資金;
(3)建筑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員。無論是工業發達國家還是我國,建筑業的有機構成都比較低,就業人數占整個國家就業人數的比例較大;
(4)建筑的前后聯度大,能夠帶動許多工業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的發展。建筑業運行狀況是國民經濟興衰反映的“晴雨表”,正由于建筑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國民經濟許多部門的發展,并可以容納大量就業人員,所以建筑業可以作為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
(5)建筑業發展國際承包是一項綜合性輸出,有巨大的創匯潛力。
1.2建筑業是我國的能源消耗大戶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調等)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調,占到20%。而這“30%”還僅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產過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6.7%),和建筑相關的能耗將占到社會總能耗的46.7%。對于我國這種正處于高速發展中的國家而言,隨著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這種趨勢必將與日益匱乏的資源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1)北方城鎮采暖能耗:我國北方城鎮采暖能耗占全國建筑總能耗的36%,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組成部分。單位面積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標準煤為20kg/?年,為北歐等同緯度條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圍護結構保溫不良。二是供熱系統效率不高,各輸配環節熱量損失嚴重。三是熱源效率不高。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鍋爐效率低下,熱源目前的平均節能潛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目前我國有5億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電量為70~300kwh/?年,為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領域。調查結果表明,這類建筑能源浪費現象仍較嚴重,有很大的節能潛力。
(3)住宅與一般公共建筑的非采暖能耗:我國城鎮的住宅總面積約為100億。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包括照明、炊事、生活熱水、家電、空調等,折合用電量為10~30kwh/?年,用電總量約占我國全年供電量的10%。一般公共建筑總面積約55億。用電總量約占我國全年供電量的8%。 目前這兩類建筑的能耗水平低于發達國家,這主要是由于建筑提供的服務水平不高。由于我國能源費用相對于居民收入偏高,絕大部分城鎮住宅的用電水平較低,生活熱水用量遠小于發達國家水平。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在一些大城市出現了一批高檔豪華住宅,戶均用電水平幾倍甚至幾十倍于普通住宅,此類高能耗住宅有大幅增長的趨勢。對于能耗原本較低的一般辦公建筑進行二次裝修和加裝中央空調系統,盲目提高建筑內部的“豪華性”,也會造成此類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長。
(4)村生活能耗:我國農村建筑面積約為240億,總耗電約900億度/年,生活用標準煤0.3億噸/年。 目前我國農村的煤炭、電力等商品能源消耗量很低。根據調查,目前農村建筑使用初級生物質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并在陸續被燃煤等常規商品能源所替代。如果這類非商品能源完全被常規商品能源所替代,則我國建筑能耗將增加一倍。
(5)長江流域采暖需求:我國長江流域以往的建筑設計都沒有考慮采暖。目前夏季空調已廣泛普及,而建設采暖系統、改善冬季室內熱環境的要求也日趨增長。預計到2020年,長江地區將有50億左右的建筑面積需要采暖。預計每年將新增采暖煤1億噸標煤左右,接近目前我國北方建筑每年的采暖能耗總和。
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住宅建設用鋼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發達國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從土地占用來看,發達國家城市人均用地82.4,發展中國家平均是83.3,我們城鎮人均用地為133。同時,從住宅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看,與發達國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為相同技術條件下發達國家的兩到三倍。從水資源消耗來看,我國衛生潔具耗水量比發達國家高出30%以上。2006年底,全國政協調研組就建筑節能問題提交的調研數據顯示:按目前的趨勢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10.9億噸標準煤。
1.3 建筑業相關節能政策措施缺乏
由于很多建筑不能采用節能的結構、材料等,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上升至40%,超過工業、交通、農業等其他行業,位居各能源消耗之首。因此,打造低碳生態建筑,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勢在必行。
我國房地產占社會總能耗的比重,已由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設也是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戶,目前住宅建設工業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現場手工式操作為主,生產效率低,并造成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嚴重污染。產業的集約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進住宅建設整體水平提高。同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可減排30―50%的溫室氣體。
在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要在下一個15年中保持高于7%的年增長率目標,中國正面臨環境惡化和資源限制。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推廣節能建筑、減少建筑能耗是至關重要的。
早在1986年,我國就開始試行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1999年又把北方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納入強制性標準進行貫徹。國辦和建設部近年來又相繼出臺了《進一步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筑的通知》、《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用建筑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以推動建筑節能工作。各地也紛紛出臺具體落實措施,希望降低建筑能耗。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體系,建筑節能實施情況不容樂觀。2005年,建設部曾對17個省市的建筑節能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北方地區做了節能設計的項目只有50%左右按照設計標準去做。所以推進和改革建筑節能措施,仍然是一個長足的研究課題。
2 國外節能措施借鑒及對我國的啟示
2.1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的建筑節能措施
荷蘭、丹麥和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目前正在進行提高建筑廢料回收率的項目研究,如研發以可回收原材料代替傳統原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如今,某些示范項目的建筑廢料回收率已經達到75%。 此外,環保還包括減少建筑材料對空氣、水源和自然環境的污染等。對此,荷蘭、英國等一些國家還鼓勵建筑材料企業申請使用無污染建筑材料標志,允許在生產、使用材料和廢料處理過程中無污染的企業在產品說明或包裝上使用環保建筑材料標志等。但在比利時,由于費用等問題,這一活動還沒能得到推廣。
2.2德國的建筑節能措施
德國能源匱乏,石油幾乎100%進口,天然氣80%進口。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是德國政府開發利用能源的一貫政策。
德國建筑保溫節能技術新規范的一大特點,是從控制單項建筑維護結構(如外墻、外窗和屋頂)的最低保溫隔熱指標,轉化為控制建筑物的實際能耗。建筑的總能耗包括供暖、通風和熱水供應。新法規規定。新建建筑必須出具采暖需要能量、建筑能耗核心值和建筑熱損失計算結果,特別是建筑外圍結構熱損失計算結果。新建建筑只有滿足新的節能標準才能上馬。
在法定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德國政府還推出了各項節能資助項目.以促進法規的落實和普及。此外,德國政府的各個機構還積極向公眾宣傳建筑節能知識和政府的方針政策。
2.3 美國的建筑節能措施
美國政府規定,使用地熱采暖、太陽能熱水和采暖系統最多可減免稅收1500美元;新建節能住宅建筑可獲稅收減免;購買經“能源之星”認證的建筑可申請節能抵押貸款;政府為低收入家庭免費進行節能改造,美國各州這些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制定的節能標準,值得我國借鑒。
由以上所舉案例不難看出,各國政府均結合本國能耗實際特點,選取了相應節能減排的措施,并制定了相應的法定技術規范,全面從技術、規范、激勵等角度促進低碳建筑在國內的順利推行與廣泛運用。
3 基于低碳經濟的我國建筑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種種跡象表明,低碳時代已經到來。在以低碳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新一輪國家競爭力角逐中,誰領先一步,誰將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我國正處于加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資源供給與經濟發展需要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環境保護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各項發展目標,解決目前存在的環境和發展矛盾,走低碳經濟道路是最佳選擇,這不僅可以實現溫室氣體減排,也可以促進環保,改善人民生存環境。
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基礎性產業,建筑業對于低碳經濟的貢獻自不言說。國內房地產業的領軍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響應低碳號召,為生態環保、減少碳排放貢獻一份力。
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隨著城市發展,建筑將超越工業、交通等其它行業而最終居于社會能源消耗的首位,達到33%左右。我國城市化進程如果按照發達國家發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總量的1/4來滿足中國建筑的用能要求。因此,必須探索一條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的節能途徑,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1 政府引導
從國內外經驗來看,良好有效的政府激勵措施是實行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可靠保障。有了政府主導,包括制定指導長遠戰略,出臺鼓勵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措施,來引領和助推低碳經濟發展。
(1)完善節能減排的國家強制標準。建筑節能標準是建筑行業必須遵行的規范,也是宏觀調控目標的依據。同時,加快標準修訂周期,防止標準化工作滯后于科技進步,才能避免巨大的浪費。
除此之外,為強化標準的執行力度,還應當附以相應的行政和經濟手段,例如:建筑產品的準入制度,稅收制度,建筑企業信譽資質評定等。
(2)制定節能減排的相應產業政策。低碳建筑只有依托產業化方式才能擁有較好的成果。因此,必須有明確的產業導向政策。包括:“產、學、研”的融合創新,推動低碳建筑基礎性前沿問題的進步;運用產業政策引導建筑企業和中介機構展開節能的市場競爭,具體可涉及到建筑保溫、節能、節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集成體系、模塊化生產、專業化產業鏈等;引導建材業朝向開發新型節能材料、廢棄高耗能舊時材料的方向發展。
(3)建立特殊的市場機制。高耗能建筑大量開發的根本原因在與能源價格體系和房地產市場的不規范。因此,必須從根處著手,解決能源的入市以及盡快形成價格體系,并加快理順房地產市場的癥結所在,全面規范現今房地產市場。
(4)調整與建筑能耗和排碳量有關稅種。依據具體需要,可以考慮采納的調節稅種包括:根據建筑產品本身和運行耗能情況調整企業收益稅;對高耗能建筑首先開征或多增收房屋利得稅;理順礦物能源的資源稅;按照高耗能建筑可節能費用的貼現水平,對建筑物交易開征特別能源稅等。
(5)建立建筑節能減排專項基金。建立專項基金扶持低碳建筑的研究和普及,有利于組織各種市場力量,培育建筑節能減排的多元化內生驅動力,有利于矯正市場的扭曲,形成社會化分工合力等。但在運作時,還是應以中央財政收入和中央專項資金使用的形式為主。
3.2 加速建筑技術創新改革
做一個低碳、節能的建筑的技術措施,可以從四個方面切入:減少建筑材料生產的耗能、減少日常使用耗能、利用可再生能力,并在建設方針和原則上重點考慮。
(1)要減少建筑材料生產和消耗首先就是輕量簡約,所謂輕量就是建議用鋼結構、木結構等低能耗結構。中國現在鋼材數量很大,2009年我們鋼產量達到了6億多噸,是全球產量的1/3,另外鋼結構在建筑業的比重,現在中國只占5%,發達國家已經50%以上了。鋼結構和傳統結構相比可以增加使用面積,自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70%,鋼結構的碳排放,住宅用的鋼大概是一平米100到120公斤,比鋼筋混凝土低得多。采用鋼結構是低碳、節能減排,就是減少材料生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延長建筑生命的年限、控制面積水準也很重要。適當延長建筑壽命,必會使得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延長,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但這需要與相應的政府政策相輔相成。
另外,還應從設計源頭入手,提倡簡約景觀造型的建筑產品,避免不規則的、豪華的沒有用的設計,從根本達到減少建筑材料生產消耗的目的。
(2)減少日常使用耗能。建筑的圍護結構包括外墻、外窗和屋頂,中國的圍護結構考慮是跟氣候條件有關的,各地區的設計要求不同。嚴寒地區與夏熱冬暖地區兩個極端地區的設計要求較為明確,但是對于占大部分的溫和地區來說,并沒有明確的標準規范,有些夏熱冬暖地區甚至把嚴寒地區的保溫要求拿去當地使用,比如到南方溫州、廣州一帶,窗戶鋁合金根本不需要,這樣不分地區、不分氣候條件的做法,勢必會造成很多浪費。
其次,提高現有采暖空調設備的能效,解決好供熱系統與收費、用戶的關系等相關的技術管理問題。另外,應切實有效地提倡自然的通風和采光。
(3)關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建筑領域的推進也在逐步推行當中。例如:中國的太陽能比較豐富,可以提供熱水或者用來發電,有些專家提出太陽能要和建筑進行一體化設計,代替瓦的功能,用作太陽能接收器,非常有利用節能。并且,太陽能也是天然的室外照明來源,有利于減少光能能耗。除此以外,中國現在的風能利用還非常的低,將近1/3的閑置率,這也給今后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3.3建立相應建筑低碳排放體系
2010年,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便推出了10個中國住宅項目的碳減排量的排名,其中包括京滬穗津各1個項目和6個2、3線城市的項目。與此同時,《中國綠色低碳住區減碳技術評估框架體系(討論稿)》以下簡稱(《減碳評估體系》)也正式,它量化了建筑業的碳排放,為我國建筑業的低碳經濟發展標準化、制度化、國際化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3.4 不斷探索創新建筑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潛力大的子產業。
在建筑業的低碳經濟模式發展過程當中,勢必會遇到技術策略瓶頸,這就要求我國建筑業從業人員在從實際中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興有潛力的子產業,如:合同能源管理(EMC),低輻射(Low-E)鍍膜玻璃,聚氨酯(PU)保材料以及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等。在創新中摸索,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只要是適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形式的產業,均可以引入國內,在申請相應政府資金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做強做好。
4 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型低碳建筑將成為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一切跡象顯示,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發展模式,一個全新的地產變革時代,正快步向我們走來。發展低碳經濟,不是應付世界金融危機的權宜之計,推廣低碳技術,也不是短時期的炒作,而是經濟發展與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面對這個大趨勢,中國住宅產業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用政策牽頭、從技術著手,不斷摸索創新,走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一、低碳經濟下建筑業企業的績效評價
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加速,我國建筑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呈上升趨勢,2010年至2013年的利潤總額分別為3422億元、4241億元、4841億元、5575億元(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2010年至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但是,隨著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筑業如果不隨之實行低碳建筑政策,這種上升的狀況將難以為繼。低碳經濟背景下建筑業企業的績效評價,應該關注未來低碳經濟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從財務評價與非財務評價兩方面進行。
1、財務評價指標財務評價指標主要用來反映已經發生的可以計量的經濟成果。獲利是企業的核心目標,典型的績效評價財務指標通常是和企業的獲利能力聯系在一起的。主營業務利潤率是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和全部利潤的比率,反映企業經營的穩定程度以及是否有核心競爭能力。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其持久性只能來源于用比對手更先進的技術、更低的成本、更佳的質量以及更快的速度與更高的效率去發展自己的能力,來源于能夠生產出大量具有強大競爭潛力的差別化產品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強弱的最直接表現,無疑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傎Y產報酬率是企業利潤總額與利息支出之和與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該指標能全面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標,直接反映了企業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也是決定企業是否舉債經營的重要依據,一般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總資產利潤率應高于其債務成本率。經濟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又稱經濟利潤,是一定時期的企業稅后營業凈利潤與投人資本成本的差額。如果EVA的值為正,表明公司獲得的收益高于為獲得此項收益而投入的資本成本,即公司為股東創造了新價值;相反,如果EVA的值為負,則表明股東的財富在減少。該指標將經營績效評價與企業決策聯系在一起,從而有利于企業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
2、非財務評價指標非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是為了彌補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實務中已越來越多地將非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融入績效評價體系之中。市場占有率是指企業某主導產品的銷量占整個行業同種產品銷量的比例。這一指標反映公司市場經營方面的績效,表明企業在現實情況下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實力的主要表現。客戶滿意度是評價企業產品和服務是否滿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客戶的欲望和要求。滿足客戶的期望會帶來客戶的滿足感,超越客戶的期望還可帶來客戶更強烈的忠誠度。員工勞動生產率是評價員工知識與技能水平的一項指標,包括員工對內部生產過程改進能力和其改進是否符合客戶要求等。一般將生產產品的員工和數量同其創造的價值聯系起來考察,即用員工創造的價值和生產產品的員工比率來體現。技術創新投入指標指企業在研究開發新產品過程中的投入,反映企業的長期競爭能力。評價技術創新投入的指標主要有:創新投入占銷售額比率、創新投入年增長率、創新人員占企業總員工比率和創新人員年增長率。
二、建筑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
影響建筑企業績效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宏觀經濟增長的波動性直接導致了建筑業企業績效的好壞,而相同條件下企業所有制類型的不同也可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同時反映眾多因素對企業績效水平的影響是很困難的,但在低碳背景下,這并不影響對企業績效有較大關聯性因素的研究,在本文中,著重研究在低碳背景下對建筑企業績效有較大影響的因素。
1、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企業無形資產的主要構成內容,同時也是企業資本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企業的經營只有依靠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員工的能動性和智力,才能保持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具有相關知識與能力的人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公司的企業績效。一家企業要想在低碳背景下尋求更多的競爭方法,就需要尋求高科技人才。雖然具有綠色低碳技術的人力會增加企業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額,但是,這些人才所帶來的創新型技術會使企業在低碳背景下能夠采取正確的方式,既可以獲得較高的收入,也可以保持較低的碳排放量,降低生產成本,對企業的財務績效產生正面影響。同時,高科技人才的加入能提高在崗職工素質,使建筑企業聲譽提高,增加社會滿意度。
2、低碳技術的研發對于建筑業來說,采用綠色低碳技術,對降低碳排放量,保持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正在向低碳轉型的中國建筑業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核心競爭力。低碳技術的研發雖然在研發當年會增加研發支出費用,但是在低碳背景的浪潮下,如果前期不投入,后期的“碳”會更貴且這些研發技術一旦投入生產,極有可能增加企業績效。換句話說,低碳技術的研發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近幾年雖然會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等財務指標降低,但是會對以后的企業績效產生作用。
3、材料的選擇綠色節能建筑將成為未來房地產競爭的利器,綠色節能建筑開發將成為風尚。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建筑材料的選擇既要考慮適合建筑物的建筑要求,也要考慮到節能減排。選擇正確的綠色材料,看似由于新型材料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低碳經濟趨勢下,更多的建筑業企業將選擇綠色材料,勢必會降低材料的采購成本,如果先選擇了正確的綠色材料,企業就相當于先占領了這一片市場,擴大了市場占有率。并且,國家還設立了“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資金”和“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等加大對企業的扶持,降低了一定的成本。采用綠色建筑材料,不僅能在財務指標上提高績效,而且可以提高企業公眾形象,增加綜合社會貢獻。
4、建筑垃圾的處理目前,我國建筑廢棄物的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而這些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績效。如果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處理,這一定算入企業內部的支出。但是各種研究表明,建筑垃圾也是一種可再生利用的資源,它可以替代耕地土做回填材料,也可以用來生產燒結磚等建筑材料。如果一個企業采取了這些處理方法,可以對建筑垃圾進行出售或者自產自用,增加企業的營業外收入,也會影響企業的總資產報酬率與經濟增加值。另外,對建筑垃圾進行可回收處理,可以增強企業形象,有一定的宣傳作用。
5、可再生循環資源的利用在施工過程中,對可再生循環資源的利用也會影響企業的績效。一家建筑業企業在施工時,多利用可再生資源,如雨水、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一次性能源的利用與依賴。這不僅僅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耗能。若按單位GDP節能20%的要求,每年建成量中的10億平方米為低碳建筑,每平方米減排1噸,可以節約運行費1000億元。節約的運行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企業財務績效指標。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建筑業未來發展路徑
1、增強人力資本要招收技術型高素質人才,對員工進行各種低碳方面的工作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勞動技能和專業技術水平,增加企業人力資本積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通過采取激勵政策,例如股票計劃、薪資計劃等,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但是,人員不是越多越好,要與企業績效、企業規模等協調一致,發揮他們的最大效益。
2、注重低碳技術的研發要加大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積極努力發展各種低碳建筑所需要的技術,例如太陽能技術、地熱系統、生物質能系統、高效冷卻技術。還需要將這些系統進行綜合應用,靠合理的建筑設計、用能系統設計、正確的運行管理,不斷推廣與改進,做低碳綠色建筑,搶占商機,贏得企業的發展。
3、選擇新型環保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選擇正確,可以提高建筑質量,建筑速度也隨之加快。例如水泥的選擇,最好選擇散裝水泥,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工作。對于鋼筋的選擇要推廣使用高強鋼筋,專業化加工與配送。在安裝時要適當選擇安裝方式,減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在墻材方面,要選擇新型環保墻材,并且在施工前,要進行總體排版策劃,減少材料的浪費。
4、重復利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大多為固體廢棄物,一般是在建設過程中或舊建筑物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中的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過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還可以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
5、加強利用可循環再生資源盡量使用可再生資源。在設計建筑時,實行“節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熱管道,盡量使用集中供暖,并且可以根據當地氣候與自然資源條件,充分使用其他一些可再生資源例如太陽能、地熱來代替煤的燃放,推動可再生資源與建筑一體化的應用。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或其他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
四、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型低碳建筑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低碳建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建筑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不是應付世界金融危機的權宜之計,推廣低碳技術,也不是短時期的炒作,而是長期經濟發展與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經之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影響建筑業企業績效的因素有很多,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將這些因素合理有效的綜合考慮好,不斷摸索創新,建筑業企業的績效才能有所提高,走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作者:張晨吳偉容單位: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