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04:11: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工業建筑的改造與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工業建筑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對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就更加復雜。本文提出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歸納總結出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設計方法,并通過實例加以佐證。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對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具有指導價值。
關鍵詞:舊建筑;改造;必要性;手法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結構的改變,許多工業化時代的廠房和場地都失去了其原有的生產功能,建筑的物理壽命往往大于其功能壽命,因而工業荒地的出現已經成為了的我國建筑業的一個普遍現象,如何改造利用這些空出來的場地,吸引人們來開發,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工業建筑同樣記載著人類發展和前進的烙印,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如何對待具有歷史價值的舊工業建筑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課題。
目前,我國改建項目很多,但很多都停留在從維護長官意志或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出發而進行的。如何判定建筑改造的合理性與否還未得到充分的關注。對舊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是在可持續發展觀念指導下對舊建筑適應性潛力進行開發的二次設計過程。作為舊建筑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舊工業建筑,雖然可以借鑒一般的舊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設計方法,但是由于工業建筑的所在區位、結構形式、材料設備等不同一般的民用建筑,對其進行改造和再利用具有相對的特殊性,需要通過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工作。
一、改造的必要性
建筑是人為構筑的,為人類生活活動提供空間的實體。建筑師以物質技術為手段,以建筑功能為目的創造了建筑,而建筑作為客觀的物質存在,具有豐富的內涵。開發建筑適應性潛力,深入理解建筑的雙重含義——歷史性與時代性。建筑必須不斷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對原有建筑進行改造,賦予其新的生命,是對建筑適應性潛力的開發,也是時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工業廢棄建筑自身的歷史文化性、空間特性、結構狀況以及與當前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等因素是現實存在的,因此在改造再利用的過程中受到的制約因素相當多。因而改造設計必須從現實條件出發,因地制宜,挖掘和利用有利的因素,探索再利用的可能方向,從而使其能夠在城市發展中扮演一個適當的角色。
1.1歷史文化意義
舊建筑的改造對于今天人類環境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通過對舊有建筑適應性再利用可以將人類的歷史重新展現并保存有價值的舊建筑。工業建筑記載著人類的工業發展歷史,反映城市的歷史特征和文化積淀。對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工業類歷史建筑的保護。建筑的合理改造提供了人類在歷史和文化資產上連續性的可能性,如同Ada LouiseHuxtable所說,“我們需要延續性……歷史保存并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精神上的必需品。我們必須要學習珍惜歷史性,我們必須學習如何保存他們,不是將他們當成憐憫感觸的博物館展示品,而是賦予它們新用途。建筑的歷史文化意義是決定工業廢棄建筑改造重要因素之一。具有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工業廢棄建筑的改造設計,更多關注的是改造后的建筑對歷史文化性的繼承和延續。因此,在改造設計中要考慮原有建筑的風格、形式、材料等歷史性因素,改造力度相對較小。
1.2經濟因素考慮
經濟因素是考慮舊建筑改造的重要因素,建筑物在建造和運行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能源,對其進行拆除和重建勢必浪費更多的資源。此時對于舊建筑改造顯得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待改造的建筑物遠遠未達到其自身物質壽命的極限,內部結構大多堅固,改建可比新建省去不必要的資金和資源,在一定條件下改造舊房比建造新房有三大優點:工期短、投資少、效益高。在當今的改建項目中,也有很多改建費用大大超過新建費用的實例。但由于通過舊建筑再利用賦予建筑更多的社會價值、使其再現舊建筑作為生活場所的本質,建筑的這種生活層面的價值,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容易轉變為商業價值。所以改造成功的典范往往給周邊地區帶來意外的繁榮與振興,從而在更大范圍內獲經濟利益。
1.3環境更新價值
城市的更新和舊區改造建筑的更新無法分開,同樣,舊區改造和建筑的更新也相互關聯。舊城、舊區、舊房的合理改造更新了城市的形象。二戰以后西方工業化國家中一方面面臨舊城市結構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城市的物質性老化趨勢,一方面又面臨著過度城市化引起的社會經濟問題,他們紛紛制定城市更新政策以振興中心城區的經濟,改善城區社會環境,促使中上層居民返回市區,重新繁榮城市。隨著舊建筑的成功改造,城市供應了更有效的公共設施并改善市區的環境,美化市容,使其成為更富吸引力且適合于居住、工作或休息的環境。
二、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設計方法
2.1轉換功能
功能轉換是指保留舊工業建筑的空間并加以利用,通過使用功能的改變,而獲得新的空間使用形態,實現對原有建筑空間的動態保存。功能轉換是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中常見和簡單的處理形式,特別是初期改造實踐當中最為普遍。這種手法先對簡單易行,動工量較少,資金投入較少,使用功能部分會受到空間的限制。功能轉換的設計方法適宜把舊工業建筑改造成具有現代設施的旅館、藝術館、博物館等。在位于北京798廠的改造當中,使用者就是設計者,僅僅把原來的建筑加以修繕和裝修,用作其他用途,這就是功能轉換的基本形態。
2.2重組空間
重組空間是指打破原有的空間形態,運用適當的設計手法重新組織空間,形成新的空間效果和新的空間形式,它包括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失去生產功能的工業建筑在改造的過程當中,需要針對新的需要和功能重新設計空間。在這種改造方式當中,對原有工業建筑的改造幅度大,甚至僅僅保留了結構的形態。重組空間相對轉換功能的設計手法來說,空間改動較大,改造后的空間和形式能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是根據使用者實際需求來進行的空間改造,實用性更強。
2.3更新局部
在新的功能和空間要求下對原有舊工業建筑的局部采用拆除、重建或者材料替換等方式來獲得新的空間,滿足新的使用需要。局部更新包括空間的更新和建筑圍護層的更新。常采用穿插、附加、分割等手法使更新部分與原有建筑取得協調。伴隨著經濟和技術水平的發展,特別是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形成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大量使用到局部更新中。這種更新不僅保局部留著原有工業建筑的形態,還賦予原有建筑一種新的生命力,能夠更好地延續原有建筑的使命。
2.4擴建加建
擴建加建是指在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或者與原建筑關系密切的空間范圍內,對原建筑進行適當的擴建、加建,使新舊建筑形成一個整體。例如,在改造的過程中,為了凸顯部分空間,如主入口的位置,就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建加以突出和強化,擴建加建是比較常見的設計方法,注意加建的部分同原有建筑的協調與統一,同時還要注意相關的結構計算和分析。
三、結語
工業建筑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對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就更加復雜。目前,我國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開發大西部、重振老工業基地情況下,產業調整和城市發展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高潮當中,研究和探討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設計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摘要:商業改造作為舊工業建筑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了舊有工業文化的同時,也是對區域經濟的良好提升。該文通過對國內舊工業建筑改造案例的調查,分析研究其中商業的分類、空間布局以及影響商業形成的相關因素,最后提出些商業改造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改造;舊工業建筑;商業氛圍;歷史文化;空間布局
1 舊工業建筑商業改造定義及其發展狀況
“舊工業建筑”是指那些仍在建筑的使用年限內,卻因為城市產業結構和用地結構的調整,造成建筑原有的功能、形象不適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或者由于管理經營不善而被棄之不用的工業建筑。而商業改造則是指以提供進行商品交換包括文化、飲食、娛樂、購物等活動的商業空間為目的的改造行為。
國內舊工業建筑商業改造的實踐活動起步較晚,最早實施的案例為北京雙安商場,雙安商場的成功也拉開了國內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序幕。國內的舊工業建筑商業改造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摸索階段:包括早期雙安商場、798等。這一階段的改造主要是由民間力量和投資者自發組織起來的,因而,這一階段的改造相對較少,而且完全處于摸索階段。
第二階段高速發展階段:包括政府、投資方、原建筑產權所有者等聯合參與或獨立進行改造再更新,使得大量的改造活動在全國大量的展開,據不完全統計,以北京、上海、武漢、沈陽、深圳、南京、天津等城市為例,就有舊工業建筑商業改造案例數十處。
與國外同類改造活動相比,國內相關的研究滯后,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辦公loft、文化產業園、博物館的營造上,較少從商業的角度來對舊工業建筑進行研究,這也使得相關實踐缺乏理論指導,商業改造水平參差不齊,因而急切需要對舊工業建筑的商業改造進行系統的研究。
2 商業改造的分類
2.1商業街
這類改造主要是通過保留原有舊工業建筑以及街景,形成具有歷史時代特性的商業街。商業街的改造模式注重歷史原貌的還原,商業多以中高端餐飲、娛樂以及特色專賣店為主。
2.2購物中心
以購物中心為改造目的的舊工業建筑多位于城市較繁華地段,交通便利,而且有著比較大的體量,能夠包容各式各樣的商業業態。
2.3復合型商業
復合型商業主要是指改造后的工業廠房功能多樣化、復合化,不只包括商業方向的改造,而且包含博物館、城市公共空間、loft辦公等方向的改造,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合呈現,形成復合的建筑空間。這種類型的商業改造對建筑的結構要求較小,功能的組成上也比較靈活,改造后的適應性很強,因而成為目前國內最常見的改造形式。
3 影響商業改造的因素
舊工業建筑改造中商業的形成和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如項目本身的背景和規模、項目的周邊環境、項目在城市的地理位置、項目的規劃及定位、后期管理等都對舊工業建筑的商業改造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1背景和規模
根據建筑的歷史背景不同,商業的組織形式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歷史悠久或建筑風格獨特的舊工業建筑,適合改造成與旅游相結合的商業,上海1933老廠坊就屬于這種改造形式;而對于一般性的舊工業建筑,這些建筑有著一定的歷史內涵,這類的廠房可以進行適當的保留而形成藝術區或者產業園,商業以附屬型商業的形態存在;另外還有些改革開放后的廠房,這類建筑的價值不高,改造的尺度可以比較大,可以做商業賣場等。
同樣,舊工業建筑的規模對商業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商業組織對商業的規模有著不同的要求,因而,較小規模的舊工業建筑商業改造項目中,商業多組織成商業街或者復合型商業的模式,只有當規模達到足夠大,才考慮商業中心的商業模式。
3.2周邊環境
改造項目的周邊環境直接影響改造型商業的形成,不同的周邊環境意味著不同的人群結構、交通狀況,針對這些社會因素,會制定相應的商業策略和商業目標,其商業的構成、商業的定位、和商業的比重也會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如上海創意,幸福灣中的商業受周邊商圈的影響,普通的商業模式已經達到飽和,但另一方面區域內商業餐飲存在一定的空白,因而以此為突破口,整個項目定位為餐飲為主、娛樂為輔的商業策略,這樣,通過商業的互補性避開了和周邊商業的競爭,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3地理位置
舊工業建筑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對舊工業建筑改造中的商業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其地理位置分為兩種,一種是位于市區中心地帶,周邊經濟比較發達,消費水準比較高,商業的形成較快,容易營造出比較成熟的商業氛圍。另一種是位于城市的次中心區,周邊的城市居民密度較低,經濟水平不高,周邊的商業還處于發展階段,未形成規模。如上海半島1919,商業只占整體很好的一部分,雖然招商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但商業發展依舊很緩慢,這與所處的城市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聯。
3.4整體的定位
在改造之前設計方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或基于政府統一規劃的前提,明確項目的實施方向,對整個項目有個基本的定位。整體的定位和規劃對改造型商業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商業的類型、組織形式、規模大小也直接受到項目定位的影響。不同的定位其中的商業會有著很大的差別。如上海域市雕塑藝術中心和上海復地四季廣場,兩者分別定位為文化產業基地和商業綜合體,兩者的商業組織完全不同,前者商業少,規模小,項目主要功能為藝術展示,商業輔助存在,而后者商業多,規模較大,項目以商業為主。
4 商業改造的空間布局
商業空間對商業位置的選擇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便捷地可達性和良好的視野,能夠讓顧客方便、快捷的進入。由于舊工業建筑改造呈多元化形態,改造后的建筑功能往往不只是商業,還包括辦公、博物館,甚至公寓等,因而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商業的空間分布。在實際的改造活動中,商業的空間布局有幾種情況。
4.1“點”式布局
“點”式布局是指在以舊工業建筑群為改造目標的案例中,由于項目的定位為辦公、藝術中心、城市游覽空間等時,商業不作為項目的主體來進行設計,只是對建筑群中的一棟或者幾棟建筑甚至是某棟建筑的一個小的部分來進行商業改造,以滿足基地整體的需求。這類商業布局比較零散,但一般占據項目的交通便捷處或者是人流密集處,如上海八號橋案例中,商業位于基地的臨街面和入口處。
4.2“線”式布局
“線”式布局多出現在以商業街為商業組織形式的改造項目中,商業沿著人流較多的市政道路布置,呈“線”型分布。這種布局可以形成較清晰的商業動向,也有著較好的商業氛圍。如上海沃弗1864中商業以線性布置,沿街展開。
4.3“面”式布局
“面”式布局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型的獨棟多層工業廠房,當商業與其它功能復合時,建筑的地面首層或下部幾層改造成商業,而建筑上部多用作其他功能,這種布局使得建筑的功能分區比較明確,但這也使得交通的組織更加復雜化;另外一種則是改造對象為大型的工業區時,商業成片區分布,與其它的功能區分開來,如前身為金陵機械制造局的南京的1865園區,總占地21萬m2,建筑面積10萬m2,劃分為科技創意研發區、山頂花園酒店商務區、科技創意博覽區、工藝美術創作區和時尚商業休閑區五個功能區。
4.4“立體”式布局
在以綜合性商業為改造目標的多層舊工業建筑改造案例中,商業作為唯一功能占據建筑的所有樓層。如由南京絲織廠和南京微分電機廠改造而來的南京恒鑫大廈,綜合性餐飲商業分布在整個建筑內。
5 商業改造的建議
5.1人性化
人性化的設計就是指以人為本,注重人在空間中的感覺。之所以強調人性化的設計,是因為原有的工業建筑是以生產為主要目的,無論是從空間的尺度上還是從各項配套設施上都不是為人服務的,忽略了人在其中的感覺。而現代商業建筑服務的對象是人,更加強調人在商業建筑中的感覺,因而需要根據商業空間的功能與需求進行適度的改造。此外,還需要考慮無障礙設計。
5.2個性化
為了吸引消費者,營造獨特的商業環境,現代商業需要有個性。不同的商業由于不同的商品和服務內容,對空間環境也有著不同的追求。因而,在進行內部空間改造時,應該根據各自的品牌文化特點,賦予空間以個性魅力。
5.3歷史人文性
注重歷史文化的延續。現代商業強調空間的內涵性、人文特色性。而舊的工業建筑作為城市發展的名片,是城市的無形資產,是城市的人文精神所在和魅力源泉,所以在保護工業文化的前提下來進行商業改造,對營造商業空間是非常有益的。
6 結語
我國的商業改造一般都被涵蓋在整個工業改造的范疇中,一直以來被人們所忽視,而且我國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實踐相比國外發展成熟的改造設計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商業作為改造設計中一個大的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開發商對其最為關注,而商業的開發相比其他的功能更容易影響到對舊工業建筑文化的保護,因而,對商業的改造必須重視起來。目前商業改造的實踐越來越多,其中的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協調來改進,解決好舊工業建筑的商業改造問題,是對區域經濟的復興,也是對舊工業建筑改造實踐和理論的良好推動。
【摘 要】 本文從與創意產業結合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角度著手,以廣州“紅專廠”改造為切入點,結合國內外舊工業建筑改造的成功經驗,論述了廣州“紅專廠”改造的重要價值和方式,探討了其在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 舊工業建筑 創意產業 文化遺產 紅專廠
一、舊工業建筑改造的相關背景
(一)創意產業及其與舊工業建筑結合的興起
創意產業概念最早出現在英國,它急需大量富有特色的建筑空間為其提供場所,舊工業建筑空間高敞、可改造性高,正滿足了創意產業對使用空間上的要求,且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兩者相交在這樣的文化、經濟的大環境下,順應時代潮流,特征與需求一一吻合,同時帶動整個城市舊區的復興。[1]
(二)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必要性
在我國現存許多舊工業區,由于城市結構和產業布局發生重大變化,以前位于城市邊緣地段的工業用地現處于城市中心地段,工廠的遷移或倒閉致使舊工業建筑成為城市的“廢棄品”。這些建筑大多興建于20世紀早期,已是城市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提出“振興中華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中國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而舊工業建筑作為城市工業文化遺產,其合理改造也是響應了這一號召,使舊工業建筑文化與工業美學得到完美結合。如何在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前提下,保護及合理利用這些舊工業建筑是目前建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對城市更新具有重要影響。其中,改造為創意產業區模式已在很多城市得到應用。在廣州,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并做出相應措舉。廣州眾多舊工業建筑中,紅專廠的改造正是對工業遺產的繼承與發揚,但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和弊端。
二、紅專廠的概況、重要價值及其改造方式
(一)項目概況
廣州紅專廠,其前身是1956年創立的廣州鷹金錢食品廠,位于廣州市天河區員村。2009年,鷹金錢食品廠經改造,以loft形式為主,形成集藝術設計、商務、餐飲、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創意文化產業區。這正是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典型案例。
(二)價值分析
正是由于將曾經的鷹金錢食品廠從舊工業建筑改造為“紅專廠”創意產業園區,以下獨特的價值才得以更好地體現:
1.歷史悠久,工業文化底蘊濃郁,功能美學價值豐富。紅專廠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廣州曾經的時代特色,見證了廣州一段輝煌的工業發展歷史。以紅磚為主調的廠房建筑,造型直接反映建筑結構形式,是現代主義的代表,整體規劃、機器、材質等都具有美學價值,其功能主義特點對當今設計仍有重要影響。
2.長遠經濟效益與生態節能價值。從發展趨勢看,文化創意產業是地區軟實力的體現。
紅專廠隨著城市建設與擴張,其區位價值得到較大提升。廠房有較強的空間實用性與適應性,其低廉的租用成本和改造成本,可在循環經濟中創造長遠經濟效益,也減少了城市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
3.人文性與社會認同感。對于紅專廠的改造,不僅是對廣州五六十年代工業歷史的保留,更是滿載了人文關懷的情感依托,成為現代人對于那個時代記憶的載體。
(三)改造方式
紅專廠的價值得以體現,正因其選擇了合理的改造方式。主要是以其建筑外觀、廠房內部空間、文化景觀與公共休憩空間等為創意園區的改造手段,具體體現為(圖1-3):
1.建筑外觀方面:修復中確保了紅專廠建筑的真實性與整體性。風格仍舊以蘇式為主,由檐部、墻身、勒腳“三段式”構成,講求功能,立面平整簡練。墻面上留下的種種痕跡,體現了那個時代特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內涵。
2.廠房內部空間方面:置換使用功能,沒有過多裝飾,空間的自由性使創造者可根據個人喜好和需要,在保留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實用靈活的生活工作空間。
3.文化景觀與公共休憩設計方面:園區內注重的是環境的協調以及給人的心理感受,老機器具有獨特的景觀價值和特殊的文化氣息。另外,界面上精美的涂鴉、園內植物、景觀小品等都是景觀與建筑的有機結合。室外的創意集市、休閑廣場及,讓人們體驗藝術之美的同時感受更多的人文關懷。[2]
三、紅專廠改造過程中的問題
(一)改造大多是對室內功能的更換,而對原有環境的增添與改進尚少
由于當前社會急功近利的心理,部分進駐者進行改造的出發點多為紅專廠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而對其歷史文化價值缺乏深刻認識,有時會重視園區建設而輕視對工業遺產的保護。例如部分展區僅是將原有空間功能轉變為陳列展品,又如小廣場 D2廠房的表叔餐廳等商鋪只重經濟效益,均易導致室內裝飾缺乏文化內涵和藝術創造性。
(二)缺乏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和引導,缺少自主品牌
紅專廠創意產業區是由當代藝術家、設計師及商家自發用于工作室、展廳及商業店面等,缺乏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和引導,部分場地尚未開發完全。現有產業規模初成,但由于個性的不同、商家的良莠不齊,改造略顯雜亂,且缺少自主品牌。如園區創意中心區域,一些店鋪出售書籍與創意產品,但規模較小,且大多是引進品牌產品或少量手工藝加工品,自主品牌是較少的。種種因素導致紅專廠產業鏈不夠完善,這樣會降低園區的文化品位。
(三)脫離廠房建筑原有結構,整體改造存在缺陷
例如紅專廠F16、F18等廠房建筑,原為生產車間,改造后在節能要求上就有一個轉變。如果不加以生態節能改造,無論是保溫隔熱,還是光能、熱能的使用方面都存在缺陷。[3]
四、改進的建議
(一)可根據實地情況進行多樣化改造
不僅創意產業區是舊工業建筑改造的一種方式,博物館、社區文化中心等都可作為再利用的途徑。如美國的匹茲堡就是將曾經的木工廠、鋼鐵廠等工業用地改造為辦公場所和住宅區,取得了較大綜合效益,另如由國內粵中造船廠改建的中山岐江公園,已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效果。廣州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模式也應進一步探索,拓寬方式,用文化藝術和創意帶來產業附加值。如北京798是我國舊工業建筑改造較為成功的多元文化空間,規模較大、創造性空間與自主品牌居多、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的案例。而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改革開放的前沿,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更應整合利用,同時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改造成果,通過對紅專廠的改造為其提供的多元文化交流與學習環境,吸引人才,結合嶺南文化特色,融合更多人文生態理念,積累文化資本,塑造廣州城市文化品牌,彰顯區域優勢和地域特色。
(二)廣州市政府的扶持引導與公眾的積極參與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隨著創意產業興起,廣州市政府對這個領域也高度重視,應提倡由政府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整體運作方式。如德國魯爾區老工業基地,協調聯邦、州、市三級政府共同參與,政府扶持引導下成立經濟促進會等相關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又如蘇荷區的改造實例,也是把公眾力量與政府號召結合,各抒所長,統籌發展。[4]廣州可結合實地,借鑒這樣的模式,通過相關部門進行科學規劃與區域管理,并禁止在劃定范圍內違規拆建或破壞區域內建筑和設施。利用舊工業建筑在保護歷史的基礎上創造新的符合當代需求的公共空間,倡導建立節約型社會理念。同時,加強人們對于紅專廠的保護意識,重點放在工業遺產保護意義層面上,通過各界人士共同協作,形成價值認同。
(三)進行綠色與節能環保設計
世博會上的德國“漢堡之家”,通過生態節能設計,不需要空調和暖氣,卻能四季保持室內25℃左右的恒溫,它是通過空氣置換方式來隔熱,建筑的主要能源來自太陽能、人體和電器余熱。這樣的空間不僅內部可作展覽等用途,其建筑本身也是展覽的對象,具有文化和生態教育意義。這也可為紅專廠舊工業建筑改造帶來啟示與技術參考。對建筑進行合理改造,妥善處理好廠房建筑的采光通風、保溫隔熱等問題,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雨水回收利用等可再生自然資源,從根本上節約能耗、減少污染。綠色與節能設計從長遠來講,具有深遠意義。[5]
五、結語
舊工業建筑及其歷史地段需要找尋多元的更新途徑。廣州在百年工業歷史中留下一大批優秀工業遺產,其保護更新備受關注。紅專廠與創意產業區結合的模式雖相較于國外和北京、上海的創意園區,發展仍不夠成熟,但其人本理念與創意文化必將為舊工業建筑保護再利用研究帶來新的血液。這種改造模式,既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場所,更是一種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合理途徑,認識其潛在的經濟、文化、生態價值,使工業文化在當代得到傳承,以新的文化方式去保存,讓舊工業建筑煥發新生,在提高國民創新能力的同時促進旅游文化與藝術交流,從而產生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播效應,展示廣州承載著本土文化、情感與記憶的城市魅力,是廣州未來城市發展之路之一。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舊工業建筑面臨著重大考驗,而舊工業建筑改造是當前城市空間重構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武漢花園道為例,通過對國內外舊工業建筑改造的現狀研究,闡述了舊工業建筑改造的方法,并探討其再利用的價值、方式和意義。
關鍵詞:舊工業建筑;改造;武漢花園道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帶來了科學的進步,城市的發展,世界經濟格局、城市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轉變,導致了許多傳統的工業生產地的結構性衰退。使那些位于城市中心的工業與城市的發展需求、土地的利用產生了許多矛盾,也給城市的發展帶了新的環境問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現象也愈發激烈,對于廢棄工業建筑的改造成為城市發展的重大課題。
在城市的發展歷史中,這些工業建筑有著功不可沒的歷史地位,它們見證著城市的發展和歷史的更替。當我們在對舊工業建筑進行改造的時候,不僅是在保護原有的建筑,更是在以一種新的方式使舊建筑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1.2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問題已經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工業建筑遺產保護運動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于2003年通過的旨在保護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對工業遺產的界定是: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建筑或科研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包括建筑物和機械、車間、磨坊、工廠、礦山以及相關的加工提煉場地、倉庫和店鋪、生產、傳輸和使用能源的場所、交通基礎設施,除此之外,還有與工業生產相關的其他社會活動場所等[1]。
隨著20世紀60—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從工業時代走向后工業時代,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舊工業建筑保護和改造性再利用得到初步發展。隨后30余年,各國業內相關政策的提出使舊工業建筑保護和改造性再利用深入發展和普及。20世紀80年代,荷蘭、法國、日本等國也開始調查整理產業遺產相關資料,關注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并為此制定長期計劃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上對舊工業建筑保護和改造性再利用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經驗日趨成熟。其中成功改造的有:德國魯爾工業區、溫特圖爾蘇爾澤工業區、美國著名的紐約SOHO區、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等。
1.3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項目大約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于經濟、技術以及價值觀念等原因,在城市更新中,大多還是采取大拆大建推倒重來的方式,國外盛行的改造性再利用的新思路,國內僅有不多的實例,規模往往較小,方法也不夠完善,也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2]。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對舊工業建筑保護和改造性再利用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等專業人員與理論界對此已有了一定的重視,并且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建筑作品。近年來創作的優秀案例有:粵中造船廠的改建;北京798工廠改造;上海冷軋帶鋼廠廠房改造等。
2、舊工業建筑改造的概念與方法
改造設計是指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變革,使適合需要。舊工業建筑改造是指針對工業建筑這個類型專項改造設計。
2.1舊工業建筑改造的概念
舊工業建筑[3],指曾為工業生產用地和與工業生產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用地、后來廢置不用的地段、如廢棄的礦山、采石場、工廠、鐵路站場、碼頭、工業廢料傾倒場等等。一般舊工業建筑的壽命較長,保護和再利用可以節約成本,通過功能和結構的置換的方式,使之能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這樣不僅能保留原建筑,也保留了建筑歷史的文脈,從而成為城市新的地標建筑。
2.2舊工業建筑改造的方法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原有的舊工業建筑被閑置下來,有的會被連根拔起,有的會被保護利用,這全憑借他有多少剩余價值。那些被保留下來的建筑一般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通過合理的保護、修復和利用,使之重新服務于城市。常采用以下三種方法進行保護:
一是“整舊如舊”,它是指對舊的建筑原封不動的進行保護,對它進行外表面的修整和加固。這種建筑一般是文物保護單位與優秀歷史建筑。
二是進行適當改造,賦予建筑新的生命。這種建筑一般是指建筑風格、建筑結構等方面有明顯地域或時代特色的歷史建筑和具有鮮明的工業特色的建筑。
三是沒有歷史意義臨時修建的建筑,這種建筑隨著時代的腳步而被淘汰,失去了保留的意義,最后會被拆除。
3、武漢花園道項目背景與現狀
3.1武漢花園道發展歷程
武漢花園道,位于漢口西北湖路特1號,北臨北湖,南靠廣電大廈,西臨王家墩中央商務區,東靠西湖。它是武漢最成功的工業遺存改造項目之一,他的前身是中南汽修。
1927年,中南汽修廠的前身萬國汽車修理行汽修廠由4名私人老板聯合建立。隨后,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是武漢地區最大的汽車修理工廠,背負著厚重的工業歷史。
1967年,青年路76號建起了26棟房子,它用作汽車配件生產及辦公場所等。1960年,開來廠里修理的車子不是美國林肯、道奇,就是華沙M520,但因為某些因素,當年這些汽車配件都比較緊張,于是汽修廠會專門生產一些汽車配件,較之一些專業廠家更為實用,深受顧客青睞。
1980年代后期,廠里不再生產汽車配件。
花園道所在的老房子,廠里的工人們習慣稱它為五車間。2000年后,汽修廠相應政府號召,將設備廠搬到了市郊,五車間就被空閑下來。
廠里原來26棟建筑,拆了很多,其他的都經過翻修,獨有五車間一處被完完整整保存下來,所幸五車間改造只是大用內功,保留了其原有整體面貌,而這也是廠區內對廠房的最大一次改造工程。
2008年,中南汽修廠正式進入改造。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大師伊東豐雄家族啟動對中南汽修廠整個園區的改建計劃和設計。他想通過這次的“微創大手術”,把它變成擁有國際一線品牌、創意辦公、高尚休憩和國際風格餐廳等復合式業態。
花園道作為武漢歷史的見證,經歷了戰爭年代的洗禮,見證了武漢的社會歷史變遷,為武漢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花園道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
3.2武漢花園道改造現狀
花園道項目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一期占地28畝、有8棟底層廠房及移動辦公樓組成,是西北湖CBD中難得一見的低密度商業、辦公間。業態規劃化集創意辦公、格調購物、時尚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它共分創意辦公、情景商業2個區,有多家商店,參觀以及咖啡屋,是娛樂和休閑的好去處。
花園道前身是華中地區最早的汽車修理廠,廠區內有200多顆老樹以及舊廠房,它們被重新裝扮并保留下來。辦公樓改為創意辦公基地,舊廠房變成情景商街,歷史被留存下來與前衛時尚的生活方式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現代都市中心獨樹一幟的創意辦公、商業空間,漫步其中,現在的過去、過去的將來交織而行。
4、武漢花園道項目改造的價值
武漢的花園道承載著武漢這座城市的興衰變遷,是解讀城市歷史的密碼,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它們是城市彌足珍貴的人文資源,同時具有很高的建筑學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
4.1美學價值
舊廠房的改造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設計師應該把傳統的美學思想與當今的藝術的概念結合在一起,
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重塑舊工業建筑的昔日的輝煌。舊工業建筑見證了城市的歷史變遷,是那個時代的留下的遺跡,它是歷史的產物。花園道不僅見證了武漢工業史的變遷,其中原有的銹蝕鐵門、褪色的標語、恬靜的老廠房等特有的工業美感在新的創作空間中散發最原始的魅力,使舊工業建筑兼具現代藝術氣息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人們提供新的視角來欣賞歷史與當代藝術的融合,現代品位與歲月留痕巧妙呼應。
4.2人文價值
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使城市面貌發生著極大的轉變。工業時期留下的大量工廠設施相關建筑物隨著歲月流逝已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從而形成了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首先,歷史街區往往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這些舊工業區中也同樣飽含著歷史足跡和文化特質;其次,武漢近代工業發達,像花園道這樣建造于近代的舊廠房甚多,它不僅是一個普通的汽車修理廠,它更見證了新中國發展過程中,武漢人民所經歷的艱辛而富有意義的歷史滄桑,也沉淀為真實并且珍貴的城市記憶片段。它們雖然已經不再具有實用功能,但作為工業時代的產物,見證了城市文明和技術發展的歷史印跡它記載了城市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也是后人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
4.3商業價值
一般來說,舊工業建筑在改造上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首先,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工業廠房一般都有結構堅固、空間高敞、層高較高、跨度、較大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其次,一般舊工業建筑都有著簡單、規整的平面和整齊的柱網,可以適應多種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為改造提供了較大的可塑性[4]。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另一經濟價值就是其所處區域位置的特殊性。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的原工業重心向新興工業區或郊外轉移,原工業舊址大都發展為城市的中心的優良地段,大部分舊工業建筑均處在都市的黃金地段并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
如武漢的花園道改造項目,它本身擁有高達寬敞的空間、以及優越的黃金地段,完全具備商業開發的作用。它的改造不只是對舊建筑本身進行改造保護,也為項目以后的發展做打算;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不僅僅是對它原有的空間進行分割利用,而是要從長遠的經濟和商業價值去衡量。
5、結語
吳良鏞教授曾指出:“一個城市是千百萬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機的載體,構成城市本身組織的城市細胞總是經常不斷地代謝的”[5]。一個城市的建筑是這個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東西,也是最能體現城市精神的東西,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建筑往往就是展現這一城市文化的重要場所。隨著國家對工業遺產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工業建筑遺產將被保留下來,同時也會出現更多的再利用的案例,這種改造和再利用還須多方的參與與努力,因此我國在這一點上還有一條很艱辛的路要走。(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中出現大量的舊工業建筑,對這些建筑的更新改造,成為當下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課題。針對這一現象,本文提出關于舊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對策,以期給相關部門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對策
受國外舊工業建筑保護理念的影響,舊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問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逐漸引起了國內的重視,政府開始把對歷史建筑的保護視線擴大到現階段對歷史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上。但是目前國內對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依然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存在的問題
國外有很多國家十分重視對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并出現了大量優秀的改建項目,例如美國的西雅圖煤氣廠公園、德國的杜斯堡公園都是在利用原有工業建筑遺址的基礎上建立的工業特色景觀公園,國內設計人員可以吸收國外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經驗,但是目前國內很多城市內出現舊工業建筑被大量拆除的現象,例如上海的楊樹浦路濱江地段,這一代原先是上海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有很多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但是由于缺少保護措施,導致很多工業建筑原有的歷史風貌喪失。
1.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忽視其歷史價值
由于很多工業建筑物自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為此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改造方案時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物包含的歷史價值,設計方案應該忠于舊工業建筑。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設計人員對工業建筑的歷史價值缺乏深刻認識,對工業建筑進行隨意或者過分的拆改和裝飾,導致很多工業建筑的改造現狀較差,降低了工業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在城市發展中的影響,不利于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
2.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缺乏有效引導
現階段國內的工業建筑改造依然處于自發的狀態,缺乏有效的監督控制管理,沒有相關政策的引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設計質量。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應該是多方人員共同參與、相互監督的過程,政府在其中起著重要的監督和管理作用。政府在工業建筑改造的方案以及再利用方式等方面應該加強監督管理,保證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對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方案設計以及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約束開發商和設計者的行為。
3.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缺少節能意識
受舊工業建筑當時的技術條件約束,工業建筑在改造之前的耗能一般比較大,在現階段的改造和再利用過程中,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到工業建筑在重新使用時的能源節約,但是很多設計者在進行舊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設計過程中,過分重視舊工業建筑的時代感和滄桑感,忽視對工業建筑節能技術的改造,
二、改進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的對策
現階段國內對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已經有比較成功的改建項目,譬如青島的啤酒博物館以及北京的遠洋藝術中心等,本文以青島啤酒博物館作為一個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對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加以分析。現階段的青島啤酒博物館是對1903年青島啤酒總廠的改造和再利用,青島啤酒總廠的舊址是一座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博物館借助啤酒廠的舊址向游客展覽青島啤酒發展的悠久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博物館對游客的吸引力。
青島啤酒博物館中最具有價值的核心部分是其中的歷史文化部分,在博物館內部游客可以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通過博物館內部的圖文資料,了解青啤發展的歷史,另外,博物館內部的生產工藝流程區域用于展示老建筑物、過去啤酒生產的生產流程等,為了使歷史原貌進行重現,博物館內部還設置了生產工人進行生產的勞動模型,復制當年工人工作的場景。青島啤酒博物館建成之后,游客在博物館內可以憑借門票免費品嘗啤酒,而且館內設置了很多利用現代科技制作的電子顯示器,游客可以隨時查詢自己感興趣的文獻資料,成為一所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專業博物館,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項目,涉及到文物保護、城市規劃以及建筑設計等多個方面,各個城市進行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過程中應該吸取青島啤酒博物館在建設中的經驗。
1.歷史性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
歷史性的工業建筑物是指原有的工業建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與某些特定的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有密切的聯系,可以反映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風貌以及技術發展成就。這些歷史性工業建筑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它們作為一種歷史文化,歷史價值遠遠大于自身的建筑價值,是歷史見證,文化傳承的載體。
歷史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手段主要有兩方面,其一,設計人員要保留舊建筑的主要結構和外觀特征,對于舊建筑遭到破壞的地方,應該對其進行修復或重建原址,保留其自身固有的文化內涵。其二,設計人員可以在工業舊址建立博物館形式的工業歷史展覽會,允許游人對其進行參觀,了解工業生產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工業建筑內部建立一些公眾可以參與的游樂設施。
2.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
非歷史性的工業建筑歷史價值較小,但是建筑本身具有較高的建筑價值,通常情況下,這些歷史性工業建筑空間結構的設計較為獨特,外觀簡潔而大氣,從審美的角度來考慮,這些工業建筑具有很高的機械美學價值。
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求設計師保留建筑物整體外觀的同時對室內空間重新規劃,使得改造之后的建筑物更加符合現階段的使用需要,對于一些沒有價值的部位,可以進行局部拆除,進行重新開發。由于非歷史性工業建筑的尺度巨大,設計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盡情設計,例如可以在工業舊址開發大型的娛樂場所,綜合購物和旅游等多個方面,或者將工業建筑開發成為商用的辦公室,國內被譽為世博第一樓的世博建設大廈就是由上海的第三印染廠改造而成的。
3.工業建筑改造與再利用遵守的原則
為了保證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合理性,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則。首先,工業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要堅持新舊建筑之間的匹配原則,即設計者在進行改造設計之前,要對工業建筑的功能進行相應的調查分析,挖掘建筑空間的潛在價值,充分考慮工業建筑如何滿足新的使用功能,在舊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得新舊兩種工業建筑設計在形式和內容上相匹配;其次,在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過程中,要尊重原有工業建筑的的空間結構和歷史之間的邏輯關系,遵循對原有工業建筑的尊重原則,對歷史性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使用時要堅持維持原有建筑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部分;最后,在對廢舊的工業廠房進行改造再利用時要堅持共生的原則,保證新添加的元素與原有的建筑元素可以成為一個整體,通過新舊元素的重組,給工業建筑注入新的生機。
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已經成為世界建筑發展的新趨勢,它可以保障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解決現階段城市有序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是一項復雜而又艱難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協調合作,按照全新的思維和設計理念,保證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如果在改造中出現失誤,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很多重要的歷史價值建筑也會因此從歷史中消失。針對現階段國內在工程建筑改造和再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及時予以糾正,引進國外在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方面的經驗教訓,創新國內的改造再利用理念,不斷提高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設計水平,逐漸建立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項目。
結語:
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為此政府應該堅持可持續的改造利用原則,加強對工業建筑更新利用的管理和控制,逐漸提高工業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設計方案,確保城市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