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6:02: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高中體育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課標的認識,闡述了 體育 教學中的很多舊思想、舊觀念是需要轉變的。并且強調在體育教學中,技術教學和理論教學是同等重要的,兩者可以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 技術教學 理論教學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過分強調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傳統的體育課已不再受到學生的歡迎。2001年新的體育教學大綱的實施頒布,為我們高中體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根據新的體育教學大綱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統一性和選擇性相結合的原則,我校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選擇了室外體育課采取“半開放式”的形式;室內體育課使用電教多媒體手段進行體育理論課的教學。
一、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體育教學中很多舊觀念制約著當前學校體育的 發展 ,與新《大綱》不相適應。要想使學校體育向縱深發展,符合新《大綱》的要求,就必須轉變舊思想和舊觀念。
1.體育教學內容的轉變
隨著體育 教育 的發展,單純的競技教學和身體素質內容,已不適應 現代 體育教育發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紀,體育教學的內容覆蓋著體質、生理、心理、道德、人口、 經濟 、 哲學 、美學、健康等學科。 (1)技術技能教學內容傳統體育教學中技術、技能的內容以田徑、體操和三大球為主,學習時不分性別、年齡、體質狀況、技術基礎全班統一,忽視了學生個人的特點,興趣和各方面的差異,不利于學習。在現代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興趣、體質等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技術、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解決了教學中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難題。 (2)理論教學內容。現代體育教學中要重視理論課的教學,增加理論課在教學中的比重。學生通過對營養與健康、養生與保健的學習,增強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通過對我國傳統項目史、奧運淵源等體育史的學習,激發他們的愛國激情,使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強烈;通過動作技術原理、項目規則的學習,促進體育實踐教學的效果。
2.體育教學組織的轉變
傳統體育教學忽視教學的效果,重視教學的過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學組織模式。“鐵”的紀律,整齊的隊形是課堂組織好的典范,學生在這種“死”教學環境條件下心理處于壓抑狀態,他們只能機械地從事與自己毫無興趣的活動,學生的個性被抹殺。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呆板是學生愛體育卻害怕上體育課的主要原因。體育課成了學生的一種沉重負擔,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現代體育教學的組織必須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快樂的教學氛圍。從知、情、意、行入手,重過程的參與、重個性的解放,重師生關系的和諧、重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課堂教學做到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3. 體育 教學方法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采用封閉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要求嚴格,他們認為“嚴師出高徒”,對課堂上學生的一些“出軌”行為嚴厲批評,甚至體罰,這樣加深了學生的消極情緒,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進提高。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多肯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成。同時合理利用多媒體等 現代 化教學設施,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4.教師角色理念的轉變
體育教師傳統上是體育教學中的領導者,往往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現代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獨奏者”的角色轉變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領導者,而是引導者,幫助和引導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要由“學適應教”轉變到“教適應學”;要把主動性還給學生,把體育課當成是給學生提供充分鍛煉、 發展 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課堂的主人。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內在的體育需求創設一系列和諧、民主、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體育活動。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會學、樂學、善學,從而保證學生達到發揮和發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確處理好體育教學中技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系
1.通過體育理論知識傳授,教會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
體育教材是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學習的主要教學資料體育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對體育教材的學習是學生學習體育的基礎。重點應指導學生了解體育教材的知識結構,讓他們知道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指導他們邊閱讀、邊思考、邊比劃、邊練習。使學生對體育實踐內容有一個粗略的印象,體育教科書中的插圖和圖示有完整動作圖、分解動作圖、輔助練習圖、練習方法圖、游戲方法圖、戰術配合圖及衛生保健知識圖等,它們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有效資料,教師應指導學生看懂體育教學資料中的插圖和與圖示的內容動作順序、動作路線及技術要求等,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與運動技能。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體育基礎知識的學習,教會一些簡單的學習方法,
2.針對體育課的不同類型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
體育課通常分為實踐課和理論課,而從體育課的特點和課時分布來看,大部分為實踐課。從教學內容來分可分為:新授課和復習綜合課。總之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有不同類型的課型,而不同類型的課的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必須以課的類型為依據,才能做到有效指導。在新授課中教師的“教”的比重稍大于學生的“學”,在綜合復習課時則要更注重學生的“學”,此時學生的“學”法將形成學生的體育學習習慣和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新授課學習時,在泛化和分化階段,教師利用一定條件,對某些錯誤動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動作學習的泛化和分化階段,教師自身要加強正確方法的學習,為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和動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輔助手段進行學法指導,促使學生正確學會動作。在復習綜合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示范和點撥法,引導學生“學”法的遷移和運用,促使學生會“學”。
摘要:在新課程的大環境下,體育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新問題,本人想就新課程下的體育教學談一些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體育教學;教學思考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現在基礎教育中的一次深刻變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評價,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嚴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溶入新課程。做為新時期的高中體育教師如何去發揚傳統教學的優勢,又能盡快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做為一名高中學體育老師,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新課程的要求談談我個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以及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煉的人日益漸長,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跑步、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群越來越廣,終身鍛煉的意識已深入人心,從增進學生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展。
二、關心學生,關注學生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的無興趣,學生學的無樂趣。新課程以“以一切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三、調整狀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
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真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和身體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和能力,切實幫助他們,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傳統的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成績的判定者和絕對的控制者,而且,總是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新課程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轉變成合作者,使教學過程轉變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廣播體操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糾正錯誤動作,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了讓師生共同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的方式,學生先跟著多媒體演示觀察、模仿創造發現學習等步驟,在老師的鼓勵和學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領。整個過程教師只是學生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與學生平等的交往中學生幫助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師生如此合作起著事半功倍效果。
四、創造新教學模式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體育教學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五、改變傳統模式,構建新開型結構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來自蘇聯的“四段教學模式”,其表現形式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目標單一,組織形式死板,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培養,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如在準備過程中,體育教師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無論遇到什么課題都是如此。這種固定模式的教學結構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限制了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對體育活動散失興趣,不利于創造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陳舊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要求教師改變原有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教學模式。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讓學生機械學習的辦法,使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得到了學習和提高,課堂上學生覺得開心,玩得有趣,個個滿懷激情地大膽表現,身心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總之,我們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解放思想,運用新的有用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潛在創造因素,不斷培養學生的潛在能力,造就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堅信,只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我們一線教師一定能將新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論文關鍵詞:體育 教學 和諧 人際關系
論文摘 要: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建和諧關系才能稱得上是真教育。為此,要正確認識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方面、體育方面存在的問題,落實好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實施策略。
師生之間的交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育性的交往,這種交往作為教育手段不僅能傳授知識、技能和練習方法,促進身體的發展,而且可以改變學生的性格,加強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增強親近感與情緒共鳴。正如陶行知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從內心深處來構建和諧關系,才能稱得上是真教育。對于高中體育教學中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高中體育教學中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缺乏紀律性、吃苦耐勞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們處在任何環境里面,堅強不屈的人格及不屈不撓的精神,決不能少,尤其在我們的學生時代。”但是,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學生大多都存在著心理素質不過硬,存在著害怕吃苦的現象,導致他們從主觀意識上不愿意參與身體鍛煉和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更有甚者,一些學生因為害怕吃苦,而逃避體育課堂上的一些身體練習,就算是參與了,也是出功不出力,更不要說達到健身的效果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勇于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在學生中體現得越來越薄弱,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表現為做體育動作時怕苦、怕累、怕臟,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缺少吃苦耐勞精神。
2.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陶行知先生提出:“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很高,但是自身條件有限,對運動技能的接受水平低;而有些學生雖然身體素質較好,對運動技能接受很快,但是對自己不喜歡的運動卻缺乏一定的熱情,也就更談不上效果了。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動作的協調一致、動作的規范,但是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卻有所忽視。因此,在體育課上,往往會出現一部分學生消化不了,而一部分學生卻又感覺學得東西太少,給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此外,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教育背景、個人性格的不同也會對其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摩擦。這些矛盾如果不認真加以處理,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實施策略
1.體育教學要注重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
教學活動是師生教與學的過程,兩者之間的交往應建立在尊師愛生、情感和諧的基礎之上。而當前我們的體育教學,仍存在著學生被動接受、被動參與身體練習的現象,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了壓抑,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很難得到體現和發揮。因而,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注重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咱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對象充滿熱愛,自始至終地關心和愛護他們,特別是對一些身體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更不能急于求成,應常給他們以幫助和鼓勵,讓他們主動克服自卑感和壓抑感,使他們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自身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展示和提高。
2.體育教師要加強體育教學中人際關系的協調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和特長的選擇。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內容的選擇看起來是教師的事,實際上也涉及學生,尤其是課時計劃,它是需要通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如對于一些技術復雜、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的內容,可以預先征求學生意見,采取何種方式學習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等,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議后,教師再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學習效果就會更好一些。選擇學習內容時,應盡量讓學生有多種多樣的接觸機會,以利于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交流。
3.加強學生對人際關系的培養
組織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關鍵,如果學生能針對教師組織教學和效果上的不足和偏差,友好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那對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都會起到促進作用。作為高中學生來說,要積極參與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學內容的完成,要有分析的對教學計劃和內容進行合理評價,不斷補充和完善教師的教學計劃和內容。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組織練習、訓練和比賽,不僅可以改善師生關系,鍛煉自己的能力,還能促進學風和加強團隊合作的協調發展。課堂上學生可以協助教師檢查、評價教學的效果,并幫助教師布置場地、器材,對于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的沖突等突發事件,學生應積極參與解決,真正實現體育教學課堂和諧共進的人際關系。
高中體育教學中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我們需要不斷探索,采取積極的措施,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體育教學課堂環境。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推廣,高中體育教學出現了新氣象和新變化。但也要看到,高中體育教學隨之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關鍵詞 高中體育 教學改革 新課程
新課改的實施和推廣,極大的推動了體育教師以新的體育教學過程觀為指導,去創建新的體育教學實踐模式,要能夠正視并且及時糾正在教學中出現的某些傾向性的缺點和錯誤。
一、體育教學中不可忽略的問題 教學理念仍不能與新課改相一致 毋庸置疑,當前高中的體育教學還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教師和學生只重視以掌握運動技術技能為目的“教”而“練”,忽視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學”與“煉”。只重視眼前體育短期效益,輕視終身效益;只對學生在校階段負責,不對學生長遠負責;片面強調增強學生體質,忽視學生體育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學校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長期以來得不到糾正。在高中階段面臨高考的挑戰,而體育不在高考升學之列,許多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減少體育課,有的甚至不開體育課,體育在整個學校教學中處于較薄弱的地位,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和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情感。大多數體育教師因循守舊對一些傳統觀念還不能突破,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新理念、新方法得不到實施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實現教育目標、傳授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許多學校體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方法仍為傳統式的傳藝式教學,學生缺乏自主性、獨立性,所學知識技能嚴重地脫離體育社會實踐,至使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差。在教學手段更新上缺乏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 師生間情感溝通不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迅速地捕獲教師的教學內容,領略動作的要求。高中生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現實中,繁重的學習任務,升學的巨大壓力,教師、家長的錯誤觀點導致他們忽視體育學習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強烈的學習興趣,在體育課上消極怠工。
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 一是以體育成績來評價學生的體育水平,而體育成績考核卻又以《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評分,我國各地區中學生身體發育不同,同一標準部分學生難以達標。二是考核項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缺乏培養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空間。三是由于受課時限制,學生為了考核項目的達標,往往忽視基本技術的學習和掌握。
二、體育教學亟待改革
倡導全面發展的體育觀 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的毅力,而且要特別注意對本門課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滲透。一定要使高中體育教師認識到,高中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時期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其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與基礎教育的其它階段有共性,又應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以適應將來的大學教育或走向社會就業工作的需要;在體育保健知識、技術和技能方面要學有所長,形成基本的體育能力,養成體育意識和習慣,為今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必要的基礎。只有克服全面均衡發展的思想,克服片面追求體質發展或運動技能提高的思想,才能切實提高高中階段體育教學實效。
新理念、新方法的實施 高中體育教師要善于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取向于學生之間的關心,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追求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例如,要讓學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應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形態結構,從而使學生選擇跑步、彈跳最合理的姿勢和用力的科學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進行講解示范和輔導時,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上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感知。
師生間體育情感的溝通 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別對待成為可能。通過高中體育學習,使學生能掌握2~3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術、技能,既發展學生個性,又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活動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方法,為終生堅持體育活動奠定基礎。例如,對晨練活動的改革。高中很大部分的學生是寄宿制的,學校一直堅持出早鍛煉,但內容和形式上比較陳舊,長期以來以全校為單位,集體做一套操或追求整齊劃一的集體跑步的做法,難以激發學生參加晨練的欲望。為此可以打破原來“整齊劃一”的做法,以寢室為單位進行有氧健身跑練習,由學校規定多條健身跑路線,規定一定距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跑的線路、速度和距離,這樣可滿足學生對晨煉的欲望。考評標準更科學 考評在體育教學運行中起導向、調節、激勵、鑒定作用,考試只是作為一種檢查手段在素質教育的支配下發揮作用,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因此,體育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考評標準,對學生成績做多維評價。例如,對學生體育成績考核實行加、減分制:一是“達標”項目的考核,應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來劃定分數;二是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各項加分項目的考核;三是根據學生自身特長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進行考核追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