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

時間:2022-07-26 03:52: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基于制度熵的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評價模型研究

【摘 要】文章從制度熵的理論視角,對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運行機理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制度熵的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評價模型,給出制度熵評價方法,為科學刻畫一定時期內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運行效果提供了理論依據,并為企業協同創新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制度熵;協同創新;評價

一、熵及制度熵理論

熵(Entropy)的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他在運用熱力學第二定律觀察熱現象時發現,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而不可能不引起其他變化。用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被定義為“熵”(熵在希臘文中指“演化”),表示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系統的熵在可逆過程中保持不變,在不可逆過程中單調增大,這就是“熵增原理”。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熵的概念不斷被拓展,被引入到不同的學科領域,并產生統計熵、信息熵、管理熵、耗散結構熵等諸多引申概念,大大豐富了學科的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者借用熵的概念描述任何物質運動方式、任何事物、任何系統的混亂度或無序度。系統科學引入熵的概念,提出熵值增加效應表現為當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協調發生障礙或者由于環境對系統的不可控輸入達到一定程度時,系統很難繼續圍繞目標進行控制,從而在功能上表現出一定的紊亂。因此要掌握降熵手段,才能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看,制度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具有特定結構,發揮特定功能的系統。它不僅包含一系列觀念認識上的非物質實體所組成的制度概念系統,還包括其所依附的動態機制。李志強教授(2007)首次提出制度熵概念,即在制度系統的演化過程中有序性減少,無序性增加的過程,是制度系統不確定性和無序程度的表現。

二、基于制度熵的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評價模型構建

(一)企業協同創新系統運行機理

協同創新是一種復雜的創新組織方式,政府是協同創新體制的制定者,大學是新思想和人才的供給者,科研機構是發現與發明的推動者,企業是創新價值在市場上的最終實現者。其內涵本質是企業、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和中介組織等知識創造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為實現重大科技創新突破,通過大跨度資源整合和深入合作,達成目標和行動的一致,并結成巨大的非線性系統組織。由于各主體的利益訴求不同,各創新主體的合作并不是自發的,如果沒有國家意志的引導和制度安排,其結果很可能是個體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導致集體利益的最小化。因此,協同創新是一種制度安排,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如同科學和技術的知識進步會使技術變遷的供給曲線右移一樣,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進步也會使制度變遷的供給曲線右移。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開放性,企業的生命力源于開放的體制與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協同創新系統只有保持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協調,保障政產學研中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才會長期存在。二是整合性,協同創新系統促進分散的、自組織的創新活動在競爭和合作框架下有序化,形成整體的發展優勢。它包含很多子系統,主要是資源、知識、行動和績效。三是互動性,協同創新系統所包含的各子系統并非簡單的加總,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同步并進的,子系統之間的良好匹配往往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效率,表現為各創新主體間的資源優化配置、知識共享、行動同步和成果共享。

(二)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制度熵評價模型

降低企業協同創新系統運行的不確定性,即提高其有序性,將個人欲望所造成的錯誤限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需要的是一種高效率的制度設計。如何進行科學的制度安排,衡量系統的有序性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運用制度熵對企業協同創新系統進行評價,實際上是對于協同創新系統中制度關系過程所反映的秩序和效率的狀態描述。制度熵絕對值的數學模型表示方法為:

其中,S為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總制度熵值,i為影響系統熵值的各種因素。為企業在特定時段受各種因素影響的權重系數,Si為各種影響因素產生的熵值,即各一級指標的制度熵值。

KB為制度熵評價系數,是指系統在特定時期,受各因素影響使得每改變單位績效所產生的熵值的變化。tij表示第i個影響因素下第j個子關系對于企業協同創新行為的影響而導致制度熵值變化的關系向量。表示第i個影響因素中第j個子關系的權重,且Σωij=1。為第i個影響因素中第j個子關系的制度熵值,即各二級指標的制度熵值。

(三)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制度熵值計算步驟

第一步,建立評價企業協同創新運行效果的指標體系;

第二步,通過成立一個該領域的專家組(由m個專家組成),依據企業協同創新系統中各影響因素的相關關系,給定取值區間與對應的關系判別表,對tij進行綜合測評并賦值,且,其中tijk為第k個專家的賦值;

第三步,確定權重ωij,令KB=1,根據公式(3)計算出Sij的值;

第四步,確定企業協同創新系統各一級指標的權重系數ωi,根據公式(2)計算出Si的值;

第五步,根據公式(1)計算整個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總熵值S。

(四)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制度熵值評價分析

通過對某一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實證分析,得出整個系統的總熵值,根據熵值判斷出該系統現階段的運行狀態,可能有三種情況:

第一,若S=0,則說明該企業協同創新系統在一個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系統內部產生的熵增與從外部吸收的熵減相互抵消,各制度安排運行有序,系統的有序度達到最高,創新行為處于均衡狀態。但同時,此時也是系統效率開始衰減的臨界點,是協同創新機制進行調整、改善的最佳時機;

第二,若S>0,則說明該企業協同創新系統吸收的負熵不足以抵消內部產生的熵增,系統的運行不暢、效率低下。此時,需要大幅度調整各項制度安排,從外界引入更多新的理念和要素,以新思維、新舉措促進系統的有序完善;

三、結語

采用制度熵評價方法對企業協同創新系統運行的有序性進行量化描述,是基于過程思維考量系統運行效率的直觀表達。它通過測量一定時期內系統的運行狀態,適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排除各種影響系統有效運行的機制障礙,來保障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更好地發揮功能。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用特征向量表示對樣本的定性描述,只是獲得了基于定性分析和邏輯支持的解釋性結果,并不能滿足定量測評制度績效或貢獻率的要求,這是本文的不足之處,也是后續研究努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李曉娟(1989- ),女,山西大同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競爭力。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基于資源共享及協同創新的醫藥產業園區創新系統研究

摘 要 醫藥產業園區集聚了大量的知識、資金等創新資源以及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四大創新主體。本文基于資源共享理論及協同創新理論來分析研究醫藥產業園區創新系統網絡模型,以便于為醫藥產業園區的集群創新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資源共享 協同創新 集群創新系統

一、前言

醫藥產業園區不僅集聚了大量的資金、信息、人才、智力等有形和無形創新資源,而且集聚大量的醫藥企業、醫藥相關企業、醫藥科研機構、高校、研究所、風險投資機、信息咨詢機構以及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地稅局、國稅局等政府機構,這些機構形成了醫藥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四大主體,即: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中介機構。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集群創新的發展成長離不開系統內資金、信息、智力等資源的配置共享以及系統內四大協同創新主體的相互協同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資源共享理論及協同創新理論來分析研究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系統網絡模型,以便于為醫藥產業園區的集群創新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二、相關理論分析

(一)資源共享理論

張明(2014)認為:資源共享主要指在不損害資源相關利益方的前提下,避免或者減少資源的不必要重復建設,并將資源向社會開放的過程。[1]資源共享是有效合理利用資源的配置方式,有利于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再開發,減少資源的重復建設與資源開發的成本。資源共享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中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是產業集群實現資源協同、獲取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一方面,促進了成員間的合作與溝通,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員間合作和交易成本,降低資源建設與開發的成本;另一方面,各成員通過對共享資源的獲取、吸收、處理,提高了自身競爭力,并實現了資源的增值。

醫藥產業園區集聚了大量的資金、信息、人才、知識、基礎設施等有形和無形的創新資源。筆者認為,醫藥產業集群創新資源共享是指集群內成員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或核心競爭力的情況,適當的各自貢獻出一部分創新資源,并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實現資源的交互與共享。醫藥產業園區以醫藥企業為核心,集群創新活動圍繞集群內所有成員企業的創新活動而進行,創新資源共享是提高集群創新能力、提高集群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醫藥產業實現集群發展的目的之一。相對于離散的集群外醫藥企業而言,集群內的成員企業可利用的創新資源范圍要大得多,不僅包括企業自身內部可利用的創新資源,也包括存在于集群內的由其他成員企業以及其他主體成員所貢獻的“共享性創新資源”,企業通過對這些“共享性創新資源”的再利用與再開發,創造新價值,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并不斷與集群內其他成員進行資源交互與共享,這一方面使自身的創新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吸引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實現資源擁有方的合作共贏與資源共享。同時,由于集群內組織在地理區域的臨近性以及復雜的組織間網絡關系,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與經營成本。另外,由于知識、信息、人才等資源的共享,也會帶來集體學習效益、知識溢出效應及知識轉移,進一步提升園區的集群創新能力。

(二)協同創新理論

協同論也稱之為協同學,該理論由德國教授哈肯(Hermann Haken,1971)提出。“協同”的意思即指合作、協作,協同學意即協作作用的科學。[2]協同學是一種復雜系統理論。它把一切研究對象看成是由組元、部分或者子系統構成的系統,這些子系統彼此之間會通過物質、能量或信息交換等方式相互作用。通過子系統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整個系統將形成一種整體效應或者一種新型的結構。協同理論最重要的是“協同效應”,即系統內各子系統、要素之間的互動而產生的產出要超出各要素、子系統單獨作用的產出總和,也就是“”的效應,協同效應是協同作用產生的結果。隨后,學者將協同學理論應用到創新領域,促使了協同創新理論的產生。吳杰等[3](2005)將協同創新定義為企業與其他組織結構在市場結構關系中建立的相對長久的、有助于企業之間開展創新的活動方式。胡恩華、劉洪(2007)認為協同創新是通過企業與群外環境通過既競爭又協同的作用方式實現的。

醫藥產業園的集群創新系統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有眾多要素形成的“協同系統”,這些眾多的要素有四大創新主體組成:即由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組成,這些主體形成以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為核心,以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創新平臺、非盈利性組織等為輔助的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系統,并通過對創新資源的有效整合、共享、交換等連接在一起,各主體通過相互間的“協同作用”共同推動園區集群創新系統的“進化”發展。

(三)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理論的關系

從資源的來源與流向看,醫藥產業集群內“共享性創新資源”來源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中介機構這四大協同創新主體,并最終流向與企業及高校/科研機構這兩大創新主體,參與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動行為中。園區內的企業作為集群創新的主要供給者和需求者是集群創新的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是園區集群創新的源泉,為園區創新提供人才、技術、信息等支持;中介機構是園區集群創新的重要支撐者,為園區創新提供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支持;政府是園區集群創新的支持者與監督者,為園區創新提供產業政策及資金支持,同時又要以監管者去宏觀把控和監督園區創新。從這里看出資源共享是集群協同創新的基礎。

從協同創新的本質來看,協同創新本質是由于創新資源的稀缺性導致單個創新主體打破組織邊界,進而與別的組織進行資源與要素的交互、共享。協同創新的關鍵是確保各種創新資源與要素在各創新主體間的互動,建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中介機構等創新主體間的人力、資金、知識、信息、技術、設施等資源的有效流動,確保各種創新資源的有效利用,建立各協同創新主體間關系協調、行為配合、資源互動和信息反饋的有效協同關系。[4]通過創新資源的共享,各企業、各高校/科研機構獲得自身所需要的創新資源,獨自進行創新活動行為或者與其他企業或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進行創新活動。

三、基于資源共享及協同創新建立醫藥產業園區創新系統

筆者認為,醫藥產業集群資源共享系統可以分為資金資源共享子系統、信息資源共享子系統、知識資源共享子系統、人才資源共享子系統、物質資源共享子系統,這些資源共享子系統共同推動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的發展。

(一)資金共享子系統

醫藥產業園區的共享性資金資源主要來源于政府(各地政府扶持園區發展所制定的各項政策,包括對創新項目及創新成果的財政資助與補貼、稅收優惠、重點項目的直接投資等政策)、銀行低息貸款、為企業創業創新活動提供融資、信用擔保等支撐條件的風險投資機構及融資擔保公司、創業企業家投資者以及園區設立的研發獎助基金、創新成果獎勵等。這些共享性資金最終流向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動,為其創新活動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降低了其研發創新的風險,同時也激發了園區內成員的研發創新積極性,推動了園區內成員間的合作創新;另外,良好的創新資金環境更吸引了那些有技術卻缺乏資金的創業者入駐園區,進一步提高集群的創新能力。

(二)信息共享子系統

醫藥產業園區的共享性信息資源主要來源于園區建設的一系列信息共享平臺,包括虛擬醫藥圖書館、文獻信息庫、專利信息庫、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咨詢服務平臺等公用平臺,這些平臺連接了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律師事務所、信息咨詢機構等中介機構,并實現了信息資源向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轉移,同時,減少了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信息開發、信息搜索、信息利用的成本,促進了信息資源的再利用,避免了信息資源的重復開發。另外,這些共享性信息資源也促進了各主體間的集體學習與知識積累,并進一步體現在研發創新活動中,提高集群創新能力。此外,醫藥產業園區內人才資源的共享會間接帶來信息、知識資源的共享,特別是那些高層次研發專業人才,其所具有的信息與知識資源對企業創新活動尤為重要。

(三)人才共享子系統

人才資源是園區創新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醫藥產業園區的共享性人才資源主要來源于高校/科研院所機構、園區內獵頭招聘公司、培訓機構以及園區經常舉辦的人才招聘會、人才交流會等。高校/科研院所機構具有教育和培訓人才的職能,其也是園區集群創新的源泉,通過產學研的合作,促進集群內人才的流動,實現人才資源的共享與轉移,促進園區集群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園區還經常舉辦人才招聘會或者通過獵頭招聘公司從外部為園區內企業招聘優秀人才資源,為企業實現人才的引進與儲備,并通過人才資源共享平臺、人才交流平臺實現人才資源的自由流動與共享。

(四)知識共享子系統

醫藥產業園區內的共享性知識資源主要來源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培訓教育機構、培訓咨詢機構等,通過虛擬圖書館、文獻信息庫、網上學習、學術交流會以及經常性組織的專業技術培訓、商業管理培訓等平臺與方式實現園區內知識資源的共享,并進一步形成集體學習效應、知識溢出效應,園區內成員企業汲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知識資源,實現自身的創新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知識共享一方面會帶來無形資源的產生,如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等;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更多的創新價值與經濟價值,如創新成果與產品的出現、創新產品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的增加、成本的減少等。

(五)物質共享子系統

醫藥產業園區內的共享性物質資源主要包括水、電、供暖、網絡、公交、醫院等園區內人人共享的基礎設施,還包括有一定權限的公共實驗室、會議室、科研場所、實驗儀器設備等物質資源。這些物質資源多數是由政府與其他企業投資建設,并為園區內各主體共享利用。這些共享性硬件設施為園區的產業發展及集群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撐條件,避免了物質資源設施的重復建設,為園區內新創企業及中小企業孵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質資源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從四大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系統及資源共享系統建立以下醫藥產業園區集群創新系統網絡圖:

四、總結

醫藥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其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研發周期長的特點促使其發展趨向于向醫藥產業園區集聚發展。醫藥產業園區在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園區集群創新是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醫藥產業園區要加強資源共享體系及平臺建設,提供資源優化配置效率,充分發揮各主體間的協同創新作用,促進各主體間的合作、交流與溝通,充分實現成員間資源的交互與共享,實現醫藥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的飛躍提高。

(作者單位為中國藥科大學)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

摘要: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是應對國際科技競爭、解決區域發展問題的必然選擇。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屬于中觀層次的創新系統,跨越省級行政區配置資源和開展創新活動,并產生單個區域所不能獲得創新績效。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具有高度復雜性、開放性、非平衡性、非線性作用等特征,系統的運行機制表現為:以創新主體的合作意愿與協作能力為內因,以環境變量、資源變量、鏈接變量等為外因,內外因協調作用共同促進系統的運行。

關鍵詞: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區域協同創新;產學研創新

一、發展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必要性

20世紀末以來,科技創新研究和實踐都經歷了巨大的變革。一方面,人們對創新實踐的認識發生變化,發現科技創新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其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并且與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復雜的聯系。創新理論的研究變成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一個學科無法解決創新涉及的所有方面的問題,要想對創新做全面的研究,必須具備多學科的視角。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出現開放化、網絡化、區域化等很多新的趨勢。單一主體難以獨自完成重大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早已跨越區域的界限,甚至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合作并整合資源。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成為科技創新活動的鮮明特征,是保持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也是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戰略重點。因此,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來看,研究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問題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對于中國而言,在全球科技發展新趨勢下,面臨著創新戰略調整和加強區域科技發展和合作的挑戰。一方面,要求國家及區域改變科技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科技資源在國際間的配置,加強區域間的科技合作,提升區域在科技競爭中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解決自身的區域科技發展問題。當前我國區域間科技合作水平不高,區域間協同創新驅動不足、資源分散且分割、缺乏區域間協同創新的平臺和機制、合作效果不佳等問題還很突出。OECD的研究報告曾經指出,中國存在很多“創新島嶼”,島嶼間知識溢出受到限制,造成中創新系統的不完善和不協調。如京津冀地區,其科技合作經過多年的努力仍處于淺層、初期合作狀態。行政壁壘造成三地的科技資源流動難和共享度低,三地的產業雖各有所長但同構競爭也很明顯,三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差較大。北京作為全國科技“高地”,向河北周邊轉移的多是落后產能技術,未能真正帶動河北科技發展。京津兩個實力較強的區域,對河北的資源虹吸作用大于效益的輻射作用。這些都造成京津冀科技發展的不平衡,而科技發展的不平衡聯帶引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使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

可以說,未能建立起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的運行機制是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對于特定區域的發展而言,已經到了需要通過區域間合作來解決經濟、社會、科技發展難題的階段。從國家層面也越發重視跨區域合作和共同發展問題,促進跨區域的科技合作已經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部署來研究和推進。而通過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能夠促進區域創新系統有效整合,帶動各個區域的科技、經濟、社會、環境等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必然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內涵

本部分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區域創新系統的內涵與特點

隨著全球一體化和經濟邊界的消失,從經濟意義上,區域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區域成為一種經濟利益體。與之相對應,企業的創新活動首先在特定區域內進行,形成區域整體的創新合力,再謀求更大范圍的競爭與合作。在區域發展理論和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的基礎上衍生出區域創新系統理論,成為創新系統研究的又一個熱點。

區域創新系統的內涵包括:(1)在省級行政區劃為邊界的特定區域范圍內;(2)以企業、研發機構、高校、政府、中介機構等為主要創新行為主體,知識、人才、資金、信息、物質等為創新資源要素;(3)通過各種與創新相聯系的主體要素、非主體要素(創新所需要的資源條件)之間相互作用及協調各要素之間關系而結成網絡關系,并與制度和政策環境等相互作用而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區域創新系統具有如下特點:(1)系統性:區域創新系統是眾多要素及其結構和關系作用組成的復雜系統。其自身是具有一定運行規則和規律的完整體系。(2)區域性:區域自身的資源稟賦、關系網絡結構和制度環境形成了特定區域優勢,為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企業等的創新活動與區域結成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時,區域性還表現在,區域創新系統的科技創新與區域的經濟、社會密不可分且相輔相成。區域科技源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又被區域經濟社會資源所支撐。(3)開放性:盡管區域創新系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但是,其并不是孤立的。封閉的發展模式不利于區域的科技創新活動和效果,區域創新系統時刻保持著與外界的交流,通過資源和能量的交換促進自身的創新能力提升,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區域創新系統的核心功能在于有效整合區域內、外的資源,并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環境保障,引導技術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進而提升區域的科技實力和競爭優勢。廣義的區域創新系統的功能是復合型的,不僅包括區域的科技創新,還包含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內容。為了聚焦研究問題,本論文著重研究區域創新系統的科技創新問題。

(二)跨區域創新系統的內涵和特點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是指不同區域的科技創新主體(包括企業、高校、研究機構、政府、科技中介)跨越省級行政區劃的限制,與其他各類創新主體協作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應用和轉化等科技創新活動,共同調動、整合區域間的科技資源,通過復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而產生單獨個體和單個區域無法實現的整體協同效應和創新績效。

與其他形式的創新系統相比,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具有不同的特點。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屬于中觀層次的創新系統,由于跨越省級行政區使得資源的流動有一定障礙。在龐大的系統內擁有復雜而相對松散的創新網絡。系統內各區域之間可以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和產業優勢。并且,系統的創新績效需要從科技、經濟、社會和環境多層面考慮。不同范圍的創新系統的特點比較見下表。

與國外的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相比,本文所論述的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具有特殊性:

第一,區域的內涵不同。國外學者所研究的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主要是以經濟空間、組織空間、地理空間、文化空間等為區域范圍的劃分標準,而本文所論述的“區域”界定為省級行政區劃下的區域。這種界定主要是考慮了中國的特殊國情,中國的省級區域相對更具獨立性,也經常作為區域主體參與各種競爭與合作,特別是在區域間科技合作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中國地域廣泛,區域劃分層級較多,省級行政區劃的區域是在經濟、社會、文化、制度等方面具有獨立性和獨特性的區域,是開展跨區域科技合作的首要區域單元。同時,較低層級區域與較高層級具有隸屬關系,低層級區域的科技創新活動在高層級區域的統籌指導之下,如果不對區域加以界定,就會使討論陷入重復交叉的局面。

第二,協同創新主體不同。許多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主要是依靠市場主體開展協同創新,即便是跨越不同的經濟空間、地理空間、組織及文化空間的科技合作也主要是由企業等市場主體來推動和主導的。而中國當前處于市場經濟改革時期,其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宏觀調控方式等具有特殊性,使得中國的科技協同創新主體不僅包括各類企業,還包括各種類型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機構,甚至是政府部門。

第三,協同創新影響因素的作用不同。國外學者在探討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影響因素時,更多地聚焦于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知識的流動性和可獲取性、市場環境以及地理距離等,而對于政策的影響、區域文化和區域戰略等因素的影響關注度不高。但是,中國的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問題,則必須考慮區域政策、區域戰略等外部因素,這些因素對于創新主體的行為具有顯著影響。

三、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

在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本文所論述的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具有高度復雜性、開放性、非平衡性、非線性作用等特性。

(一)高度復雜性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高度復雜性表現在兩個層面:系統結構的復雜性和系統的復雜適應性。

1.系統結構的復雜性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是一個擁有多個相互作用的子系統,并且每個子系統又包含若干不同要素,要素之間進行無序運動形成復雜的創新網絡。創新網絡由系統內的結點、結點間的鏈接、能量的流動、外界催化因素等構成,各種要素之間形成復雜多樣的網絡關系。

2.系統的復雜適應性

復雜適應系統具有多元主體,這些主體在系統演變中不斷競爭與合作,積極適應系統環境,自主對外界因素的刺激作出反應。即便沒有統一的作用規則和方向,各種主體也會在自主狀態彼此相互作用,并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達到一種穩定的有序狀態,其核心思想是“復雜性來源于適應性,適應性造就復雜性”。復雜適應系統理論對于解決復雜性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該理論指出復雜適應系統的復雜性起源于個體的適應性,這些個體不斷與環境和其他個體間相互作用,在適應和改變環境中也在改變自己,并促使系統涌現出新的結構、現象以及個體的更復雜的行為。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中的創新主體在整合創新資源、應對環境變化、促進創新鏈條各環節順利運行的前提下相互作用,促進系統達到較為理想的創新績效。

(二)開放性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開放性不僅體現在子系統之間,還體現在系統內部對外界環境的開放性。這是因為,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處在科技一經濟一社會一自然環境的大系統之中,科技創新鏈的每一環節都是開放的,源源不斷進行資源交換,與外界有廣泛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因此,在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系統協同演化的過程中,不斷有物質、知識、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動,并累積達到一定的閥值時,系統內部的各要素便可借助這些能量,克服其自發的獨立運動,而產生功能、時序等方面的協同運動。此時,在外界環境的作用下,要求系統內不同創新主體和不同子系統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創新行為,圍繞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的發展目標協同運動,并同時使創新系統始終保持開放狀態。

(三)非平衡性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始終處于遠離平衡狀態,這是因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如國家政策和戰略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新知識和技術的生產等,都會促使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打破舊的穩定體系,建立新的穩定體系。而區域自身的資源稟賦限制造成系統的不同子系統資源的結構性稀缺,形成區域間的互補性和共生性,為跨區域科技系統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可能。為了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促使系統處于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并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信息、資本等能量交換,促使系統遠離平衡態,破除舊的結構、建立新的結構,整合科技創新要素和資源,促進創新主體的競爭與合作中獲得有序的發展。系統遠離平衡態并波動起伏,又會造成要素自身內部和要素之間彼此競爭和合作作用,導致系統產生放大漲落效應,使系統獲得協同發展的動力。那些能夠導致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正效應的稱為“良性漲落”,而為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的系統帶來負效應的被稱為“不良漲落”。通過系統內部的自組織機制,主導和控制系統的漲落,使良性漲落抵消不良漲落,形成正反饋機制,推動創新主體間的協作與競爭,進而形成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自組織過程。

(四)非線性作用機制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過程中的非線性作用機制表現在科技創新系統的競爭與協作上,系統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是復雜的,表現出一種交叉往復作用特征。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演化發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要素間的競爭。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內部的各種子系統和要素會對外界的環境有不同的適應能力,同時也會對環境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和適應能力的差異也會造成系統內的競爭,進而促使系統離開原有的平衡狀態進入新一輪的演化過程,自組織演化又將引領跨區域科技創新系統向新的有序結構演化。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中存在的非線性作用,是加速系統內的要素整合配置的助推力,能夠促使系統的整體協同效應實現;也能夠使系統內的各個創新主體通過非線性作用機制構建創新網絡,促進不同主體之間加強交流溝通、共享和交換資源、共同開展創新活動;進而,通過系統內外部影響因素與各個創新主體行為之間的非線性作用,實現預期的協同創新績效。

四、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運行機制

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這種特殊的協同創新方式是如何開展的,相關要素間的結構和作用方式如何,以及創新主體為了實現創新目標和績效采取哪些行動和措施等問題是相關研究的核心問題,這些問題都屬于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的實現機制范疇。一種觀點從不同層次的創新主體開展協同創新的內在需求和戰略選擇出發,作為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的動力來源,認為政府有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需要、企業有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需要、高校及科研院所有提升創新能力和活力的需要。另一種觀點則從資源要素配置角度出發,認為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是資源要素配置過程中通過競爭與協作而形成的非線性關系,其目標是實現各要素的協調合作。此外,還有一種觀點從多維視角探討協同創新的運行機制。認為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通過創新主體的需求激勵、創新生態體系的打造、創新系統內部自組織的過程以及技術創新和產業的生命周期發展進程推進等機制來實現;或者認為跨區域創新系統具有自主性、自穩定和自協調的特征,并能實現協同創新的增值效應。

還有學者提出跨區域創新系統中應首先找到協同創新主體的價值結合點,選擇系統集成、優勢整合的對接模式與運行機制,采取以資本為紐帶的合作雙贏的模式,促進跨區域協作和發展。此外,區域間產業的聯系與協作也是協同創新的一種實現機制,不同區域的產業之間結成合作關系,促進彼此間的生產要素的流動與優化配置及重組,開展區域間產業創新協作活動,進而促進區域協同和經濟發展。

綜合來看,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是為了實現不同子系統的協同以及系統內各要素的協同作用,實現增值的整合效應。這主要是通過創新主體的行為和作用來實現的,這是跨區域創新系統運行的內因。科技創新主體不僅是競爭與合作的決策主體也是行為主體,創新主體的合作意愿與協作能力直接關系其創新行為的結果,也就是協同創新的創新增值和協同創新績效,引導系統的有序演化過程。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系統的環境變量、資源變量、鏈接變量共同組成了系統開展協同創新的外因。這些因素決定了系統偏離原平衡狀態,催化了新主體的協同創新行為,使各子系統的創新主體間通過溝通協作建立起有效的協作機制,有效整合創新資源,促進跨區域創新系統的協同創新績效的實現。

協同創新系統的特性及運行機制研究:淺談行業特色高校參與協同創新系統的必要性分析

論文關鍵詞:協同創新 行業特色高校 發展現狀

論文摘要:行業特色高校在劃歸地方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趨同化”發展之后,如何重新實現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與社會需求的接軌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通過協同創新系統,可以解決行業特色高校發展中的此類問題,企業、中介組織、政府也都將取得有效的成果。

1 協同創新的內涵及其對高校建設的意義

1.1 協同創新的內涵

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創新資源在系統內的無障礙流動。是以知識增值為核心,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教育部門為創新主體的價值創造過程[1]。是通過國家意志的引導和機制安排,促進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發揮各自的能力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是當今科技創新的新范式[1]。

1.2 協同創新對高校的意義

高校是社會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主陣地,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高校在技術和人才的“生產”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在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了許多企業在招收畢業生之初就需要“上崗再培養”的情況;在技術研發方面,我國高校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時效性都頗為堪憂。而這些現象的出現與我國高校深鎖在“象牙塔”內“閉門造車”是分不開的。如何在高等教育領域實行符合我國國情的“改革開放”,這是目前政府和諸多學校積極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完全由是市場主導的高等教育領域開放模式并不合適。因為在高等教育的“出口”(就業)方面雖然已經形成了“買方市場”,但在其“入口”(招生)方面,由于教育資源依然相對稀缺,仍是“賣方市場”,而我國高校的主要經費來源(政府撥款、學費)恰恰取決于招生而非就業。在現階段市場化的后果必然是各個高校只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3],這與我國提出“以內涵建設”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高等教育發展方針是背離的。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凝聚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資源,合理規劃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目標,拓寬成果轉化渠道的創新體系,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必然途徑,而協同創新的提出恰恰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

2 行業特色高校發展現狀

2.1 行業特色高校發展的“趨同化”

20世紀末開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轉變,絕大部分行業特色高校劃歸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幾乎與此同時,自98年開始,眾多高校進行了10年左右的擴招,使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跑步進入“大眾化階段”。以上兩者一方面使得行業特色高校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學校規模、學生規模、學科、經費等取得大幅增長,同時也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和技術支撐;但另一方面,學校規模擴張,學科專業的覆蓋面擴大,許多行業特色高校向“多科性”、“綜合性”大學邁進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去行業化”,行業特色專業所占比重下降,部分特色專業失去特色,行業特色高校的發展趨同了。

2.2 行業特色高校發展現狀的影響

首先是對高校自身發展不利。一方面,在參與高校競爭時,與綜合性高校同類專業的“全面鋪開”,意味著行業特色型高校必須與綜合性高校“相同專業比水平”,而失去了原先“不同專業比特色”的“不對稱優勢”,無法再尋求“錯位發展”的蹊徑;另一方面,“特色”的失去也意味著對原先歸屬行業相關工作的參與能力下降。而對于行業特色高校而言,無論歸屬地方還是歸屬行業部委,能在高等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大依托正是與所在行業的緊密聯系。

其次是對高等教育的布局不利。關于高等教育的布局,楊福家教授的一些觀點可供我們借鑒。楊教授提到的“高等教育八條準則”的第一條即是:“各發其音、動人樂章”。他認為,“高校的體系,好一支樂隊,不應該只有鋼琴,也應該有小提琴、大提琴,這樣才能演奏交響樂”,“不同學校應發不同音、站不同崗”,“學校不同,特色各異,培養出來的學生各有其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需要”。我國行業特色高校趨同化,某種程度上,正是行業特色高校不滿足于“大提琴”、“小提琴”的地位,而努力向“鋼琴”的“崇高目標”邁進。

最后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不利。學科專業趨同必然造成一個后果,即人才培養的趨同。近十余年來,高校在人才培養上的趨向主要有兩點:一是所謂“熱門專業”,二是“低成本專業”,而最佳方案當然莫過于兩者的結合部。正是基于著這種認知,1998年開始擴招時,法律、經濟、計算機等專業熱火朝天,許多本二學校的法律專業招生分數遠高于當年各省的本一控制線,而與此同時,幾乎所有高校都在幾年間陸陸續續開設了這些“熱門專業”。這一“盛況”的結果卻是若干年之后,對于高校畢業情況的描述產生了一個新名詞:“結構性失業”,有需要的崗位招不到對口專業的畢業生,而大量相同專業的畢業生又去競爭有限崗位。國內許多企業的人才缺口,尤其是操作性的高級技術人員的缺口并沒有因為高等教育的擴展而得到彌補,這顯然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3 協同創新對行業特色高校未來發展的意義

通過上述論證可知,行業特色高校的發展現狀并不容樂觀,但由于上文已經論述的“賣方市場”存在,我們無法通過市場來“自動調節”這個不合理的結構,我們在現階段只能依靠政府來推動結構調整。

根據政府管理程度不同,其采取的手段也各異,政府固然可以像過去那樣對學校、科研機構、企業、中介組織的行為進行一一規定,但這一方式的“計劃”色彩顯然過于突出,其不妥之處已為歷史所證實。那么,我們剩下的唯一途徑即是建立一個由政府(在政策上)主導,以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為主體,以中介組織為媒介的“產學研”合作聯盟,而協同創新正是這一聯盟的最新形式。

通過這一系統的運行,高校\研究機構、企業、中介組織、政府都將取得有效的成果。

高校\研究機構在輸入端口可以解決更多的資源問題,包括科研經費,實驗、實習、實踐平臺和設施等,在輸出端口可以解決方向問題,使人才培養和研發項目(尤其是應用型項目)更符合社會需求,更容易實現成果轉化。

對于企業來說,通過這一體系,將更容易獲取外部的智力和技術支持,節省了自身的研發投入,縮短了研發周期。

中介組織則可以通過提供信息、搭建平臺、提供輔助服務等途徑獲取回報。

最終,在政府層面上,通過協同創新系統的運行,將有力的推動經濟、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強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 色哟哟最新在线观看入口|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中国猛少妇色xxxxx| 群体交乱之放荡娇妻| 亚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性天天综合网| 日本真人添下面视频免费|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全免费a级毛片|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公交车大龟廷进我身体里图|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内射大片99|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被猛男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成熟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洲 无码 在线观看|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欲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俺也来俺也去俺也射|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我和公发生了性关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