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5 10:48: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已成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利率市場化也必將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影響;對策
1利率市場化的內涵
利率市場化,即利率自由化,是指政府放開對存貸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把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來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可見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是一個改革的過程。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如果市場達到充分競爭,則任何單一的市場主體都不能成為利率的單方面控制者或決定者,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都不具有對利率的完全定價權,僅僅是調整利率水平上下浮動的權利變大,國家及中國人民銀行還是會對利率水平進行間接地控制,設定與其相適應的基準利率,再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整,形成最終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場化的實現,一方面有利于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能更真實地反映資金的供求狀況,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改革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我國銀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2.1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商業銀行對利率的優化管理。在實施利率市場化之前,商業銀行主要從事存貸款這類傳統業務,因此絕大部分收入來源于存貸款利息之差。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商業銀行可在一定幅度范圍內調整利率,為爭取到更多的資金來源,商業銀行會傾向于在允許的范圍內提高存款利率;同樣在貸款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客戶自主制定不同的貸款利率水平,在合理范圍內調低貸款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客戶。
(2)有利于推動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加快了商業銀行間競爭,在利息凈收入逐年減少的趨勢下,我國商業銀行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經驗和做法,通過開展傳統業務以外的非傳統業務,如進行金融創新,推出新的金融工具、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等,其中中間業務的開展成為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必然選擇。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客戶辦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項而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如銀行辦理的資金證明、承兌和信用證業務等,另外中間業務并不需要占用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風險較小,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可通過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及占比。
2.2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利影響
(1)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利率市場化使商業銀行存貸利差縮小,進而直接導致主營業務收入減少。有數據表明,雖然近年來凈利息收入仍是銀行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比重呈現出下降趨勢。如2013年銀行業的利差收入占到經營收入的近80%;2015年中、農、工、建、交五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占比為74.8%;2016年受利息差收窄等因素影響,五大行的利息凈收入均有所下降,工行利息凈收入較2015年減少360億元、農行減少380億元、中行減少226億元、建行減少399億元、交行減少93億元。
(2)加大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在利率管制時期,商業銀行的利率因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而較為穩定,因此面對的利率風險極為有限。而在當前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調節利率的空間加大,再加上市場上存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這就使得市場上資金供求狀況發生改變,將直接導致利率發生較為頻繁的波動,使商業銀行暴露在較高的利率風險中。另外商業銀行難以準確預測利率的走勢,這將使得商業銀行要想制定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價格是極為困難的。因此,利率市場化后所帶來的各種不確定,即利率風險將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
3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
3.1加強利率風險管理
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利率風險的重視程度,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銀行業應對利率風險的經驗和技術,以加強對利率的風險管理。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可成立風險管理部門,制定利率風險管理的相關制度,并監控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和規避風險;另一方面,我國應重視培育利率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引入專業的風險計算工具及分析模型,對風險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判斷,對不同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出相應的利率水平。
3.2大力發展銀行中間業務
2015年中間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銀行共有3家,分別為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其中中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最高,為1458億元,同時還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雖然,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較快,但比重一般維持在20%左右,而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重則至少在50%以上。另外,由于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通常不運用或不直接運用其自有資金,這就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同時中間業務收入為非利息收入,不受利率的影響,從而降低了風險的發生。鑒于此,我國應大力發展銀行中間業務以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收入,我國應盡快改變中間業務種類單一的局面,并向產品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目前已有的支付結算類和類中間業務的基礎上,可大力發展交易類、擔保類及承諾類等營利性較強的中間業務,同時提高金融服務質量,這將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
作者:崔璐璐;王鴻健 單位:吉林工商學院
摘要: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率頻繁波動使得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本文從地方性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了利率市場化下地方性銀行的利率風險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若干解決對策。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舉措,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的變革將是未來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完善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的管理能力,健全利率風險管理體系是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利率市場化下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影響分析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是指銀行受整個市場利率水平的不規則波動而可能引起的損失。伴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市場也逐步對利率放松了管制,地方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將會進一步加大。首先,利率水平如果由管理當局決定,那么市場利率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并且管理當局決定的利率也比較容易預測,這種情況下利率風險不會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對該風險的管理也只是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附屬職能。然而隨著管理當局對利率管制的不斷松綁,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場的變化所決定,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利率的波動逐漸變大并且波動頻率也在增高,其波動的趨勢也很難掌控。因此,銀行應當合理制定出相關措施以更先進的風險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術去應對此風險。其次,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在競爭激勵的環境中擁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完善定價機制,健全市場的供求關系。我國央行通過運用各種政策性工具來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使得市場能夠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中發揮其主導作用。地方性商業銀行目前利潤的主要來源在于傳統的存貸款利差收入,其他創新產品收入較為薄弱。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實施,存貸款利差的空間將會不斷縮減,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不斷增大,進而迫使商業銀行不斷的開拓新的業務,以此來規避和減少相應的利率風險。
二、地方性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利率的波動加劇了銀行的利率風險
自2007年以來,存貸款基準利率頻繁的出現不對稱性的調整,對以存貸款為主營業務的商業銀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人民銀行根據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通過調整基準利率來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當經濟過熱時,人行會調高存貸款基準利率,來穩定經濟的發展;當經濟發展增速較慢時,人行則通過調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來刺激經濟發展。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提速,人民銀行通過調整利率來調節經濟增速越來越頻繁,由此加大了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利率波動風險。
(二)市場利率的波動加劇了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及信用風險
利率市場化之后地方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收到了挑戰,由于利率的變化,地方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傳統盈利模式發生了變化,市場資金在金融市場之間頻繁地流動,造成地方中小銀行普遍存在著資金流動性的壓力,客觀上存在著流動性風險。其次,利率市場化容易帶來信用風險。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資本逐利的本性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原先地方商業銀行風險極小的大客戶甚至中小客戶,面對著利率的波動,他們的定價、溢價能力變得異常強大,而銀行為吸引客戶,搶奪存款,等傾向于將資產投向那些能夠帶來更高收益的領域,往往容易帶來風險偏好的上升,容易造成信用風險的增加。
(三)存貸款利差逐漸縮小,銀行盈利能力受到沖擊
利率市場化后地方性商業銀行也在逐步轉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以爭取更多的回報,但存貸款業務仍然是地方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各家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變化,地方性商業銀行獲得了存貸利率的決定權,各銀行間的競爭不僅僅只是體現在貸款的數量的增長上,更是體現在存貸款的價格變化上,但是由于各商業銀行間競爭加劇等原因,貸款利率上升的幅度要遠小于存款利率上升幅度,這必將會導致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縮小,盈利空間降低。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許多中小型銀行因為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面臨倒閉或者被兼并的命運。
(四)商業銀行之間利率的定價競爭呈現日趨激烈的現象
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利差是固定的,存貸款利率相同,因此銀行間的同業競爭壓力比較小,各銀行間主要的競爭集中在物理網、和科技力量和營銷機制等方面。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差異化增加,從而必將展開激烈的利率定價競爭。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競爭手段從原先的全面優質客戶服務轉變為用價格差、利率差等來吸引客戶,通過差異化利率杠桿來爭奪優質的客戶。由于國內金融市場體系還不夠成熟,地方性商業銀行轉型升級并沒有形成足夠有效的產品定價機制,不能準確的依據市場的資金變化行情和客戶的風險水平來界定存貸款利率的水平,短期內地方性商業銀行很可能出現盲目的價格競爭現象。
(五)地方性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受到挑戰
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由于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風險預警機制,應對利率的變化在受到市場資金供求的波動影響下,造成利率的波動幅度和頻率不斷增大,杠桿效應的影響又使得商業銀行的存貸款等業務的敏感性增強,導致銀行風險控制的能力下降,從而加大了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其次銀行中的風險轉移機制,銀行破產和兼并機制也尚未建立健全,這些都增加了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
三、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深化我國利率市場改革
利率市場化并不僅僅是利率的變動,其更深的層次在于帶動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改革,內容涉及商業銀行的制度、政策、內控管理等多個維度。唯有當經濟活動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時,整個利率市場才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改革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此,對于處于利率市場化關鍵時期的我國來說,更需要不斷推進相關的利率市場改革,特別是與利率相關的監管法律、制度、政策。同時,為實現利率的有效傳導,必須繼續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其成為市場的競爭主體,將配套措施的改革與市場化改革相匹配,增強其經營主動性,并且互相協調、互相促進,使資金需求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而富有彈性。
(二)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和管理
金融衍生品是我國商業銀行業近階段主營業務之一,也是屬于高風險業務,特別是在當今互聯網+的時代中,商業銀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雖然此類金融產品所帶來的回報率較高,但因其準入門檻較低,我國監管措施己嚴重滯后于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導致監管乏力、風險難測。在利率管制的情況下,金融工具的價格優勢不明顯,風險程度相似,排列組合的空間利用率不大,將金融風險捆綁在了市場主體上,雖然在利率市場化后,各類供求關系由市場所決定,但并不意味著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沒有必要了。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存在,因此銀行在推動金融衍生市場進行創新的同時,各部門監管機構也要重視整體層面的風險預警,如金融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應當對金融衍生產品加強信息的公開的監管,對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及時的提出警示。
(三)完善利率市場化改革工作
針對商業銀行的轉型,當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在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應當以商業銀行提供的新的利潤增長點為目標,構建一套比較全面的金融安全體系,以此來防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為商業銀行在改革進程中的平穩有序過渡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為達到這一目標,金融監管部門應根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同階段和實際情況,調整完善相關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路徑,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確保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掌握改革措施在實施中產生的問題和效果,并能快速全面地提出下一步改革和監管對策。
(四)加快轉型發展,培育特色業務
各商業銀行應把握外部市場變化,針對利率市場波動,調整自身發展戰略,形成各商業銀行經營特色,同時兼顧區域差異,凸顯局部亮點,通過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提高信貸資源產出效率;通過調整客戶模式,改善其收入布局,提高中小企業的客戶占比,從而降低對利差收入的依賴,進一步深化銀行業各網點轉型,著力提升其綜合產能;提高服務收入的占比;進一步完善服務渠道,借助互聯網技術拓展服務覆蓋面等方式加快推進發展轉型。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性商業銀行要在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加強創新,推動自身轉型,同時也要積極應對不斷擴大的利率風險,從而有利于地方商業銀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降低利率風險,為商業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獻英 單位:新疆昆侖銀行克拉瑪依分行
[摘要]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完成,在嚴格監管的背景下,銀行的規模擴張受限,業務結構上仍以傳統業務為主。本文基于我國滬深兩市25家上市銀行的日均數據,分析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盈利情況和存貸利差水平,結合三類銀行發展存貸款業務的不同策略分析出現盈利和利差分化的原因,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存貸利差;存貸款業務
一、引言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自2013年以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不斷加速。2013年7月20日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同年10月25日,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機制正式啟動,意味著我國已經完成貸款利率市場化。進入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分別于5月和8月兩次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最后定于10月24日起放開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1]。從此,貸款和存款的利率管制都取消,金融機構有了自主利率定價權,標志著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尤其在最后一個階段即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而言,不論是傳統業務還是復雜業務都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進而影響銀行的盈利狀況。
目前我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不足30%,凈利潤依舊主要靠利息收入[2]。今年,在嚴格的監管環境和MPA考核的雙重壓力下,銀行規模擴張受到限制,業務結構上將仍舊以發展傳統業務為主。因此,研究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不同類型商業銀行凈利潤的變化,分析存貸利差的變動情況,探究商業銀行發展存貸款業務的策略,對于商業銀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我國滬深兩市25家上市銀行作為樣本銀行,將這25家上市銀行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即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第二類為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第三類為城市商業銀行,包括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常熟銀行、貴陽銀行、杭州銀行、江陰銀行、江蘇銀行、吳江銀行、張家港行、無錫銀行和上海銀行。選取2013—2016年的數據作為基礎,探討現階段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存貸利差差異的原因以及發展存貸款業務的策略。
二、2013—2015年上市銀行盈利情況和利差水平分析
(一)凈利潤增長率
總體上,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普遍高于大型商業銀行。2014年城市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出現拐點,在此之后呈現逐年上升。然而,對于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2015年開始,二者的凈利潤增長率均出現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2015和2016兩年的凈利潤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從各家上市銀行的數據來看,五家大型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降幅最嚴重,2016年甚至是負增長,為-3.67%;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從2013年至2016年大多有不同程度下降,但2016年,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表現不同于其他股份制銀行,凈利潤增長率則有一定程度提高;而各家城市商業銀行每年各有不同。除了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上市時間較其他城商行早,業績表現略好之外,大多數城商行經歷了2014和2015兩年凈利潤增長率的下滑,其中張家港行2014年的數據為-27.09%,吳江銀行2015年的數據為-21.27%。但從2016年開始,各家城商行的業績開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
(二)凈利潤
總體上,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凈利潤遠遠高于其他兩類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因其上市時間較晚、規模和分支機構較少等因素,凈利潤最少。具體到各家銀行的數據上,大型商業銀行中工商銀行的凈利潤最多,交通銀行最少;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的業績最為亮眼;城市商業銀行中北京銀行的凈利潤最多,且逐年增加,相反吳江銀行、張家港行相對表現較弱。
(三)存貸利差
2013—2016年上市銀行存貸利差對比情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到,上市銀行的存貸利差總體不高,都低于2.7%。伴隨著2014年以來的降息周期,加上利率市場化的演進與完成,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導致存貸利差大幅度收窄,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利差收窄最為顯著。到2016年存貸利差水平已降至低位,收窄幅度較之前放緩。從各家上市銀行具體數據上看,雖然城市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總體水平不高,如2016年江蘇銀行的存貸利差在所有上市銀行中最低,但個別幾家比如吳江銀行相對較高。
三、上市銀行發展存貸款業務策略分析
由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以及存貸利差情況來看,2013—2016年,銀行業凈利潤增速急劇放緩,盈利下滑,存貸利差收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經濟增速下降,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貨幣政策縮緊。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壓力下,實體經濟不景氣,資產質量惡化,直接影響銀行的盈利情況[3];第二,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到初步完成,央行幾次下調存貸基準利率,導致存貸利差收窄,銀行之間收入增長差距拉大;第三,近年來,金融脫媒、融資渠道多元化和跨業跨界競爭加劇都對傳統銀行業務產生巨大的沖擊。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傳統業務的客戶流失嚴重。而在這樣的宏觀和行業背景下,各銀行因其發展規模、業務結構和客戶情況的差異采取不同的存貸款業務策略,最終造成不同銀行之間的分化。
(一)發展存款業務策略分析
首先,總體上,上市銀行的平均存款利率水平差別不大,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意味著平均付息成本隨之降低。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平均存款利率最低,然后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最高的則是城市商業銀行,這主要是因為大型商業銀行具有負債規模大、網點多、客戶基礎扎實等優勢,形成了規模效益,存款利率定價不高也能大量吸儲。從各家上市銀行的具體數據來看,不得不提到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比較特殊的招商銀行,其平均存款利率除了2014年略高于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之外,其他年份均處于所有上市銀行中的最低水平。這應該是與招商銀行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加快戰略轉型,發展“輕型銀行”和“一體兩翼”[4],從而優化存款定價和差異化授權機制密不可分。其次,從存款結構上看,結合圖1中2013—2016年上市銀行存款結構占比情況和各家上市銀行的具體數據,不難看出,自2013年以來,大型商業銀行的公司存款和個人存款占比相對穩定,變化不大,其他存款則逐漸有所上升。大型商業銀行個人存款的占比要高于其他兩類銀行,尤其是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吸收居民存款能力相對較強。同時,大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占比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是其吸收的居民個人的活期存款遠遠高于股份制銀行。這些情況和大型商業銀行規模大、網點分布廣、數量多、業務輻射范圍大等特點相符合[5];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公司存款占比明顯高于其他銀行,平均都在70%以上,而個人存款占比則不足30%,2016年更是低于20%。以平安銀行最為典型,在25家上市銀行中,其公司存款占比最高。而招商銀行的情況比較特殊,其個人存款占比在股份制銀行中最高,但仍低于一些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公司存款占比較高,這一點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情況類似,但其他存款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兩類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中,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因上市時間早、發展較快、金融服務水平較高,三家銀行的公司存款占比較高,且存款結構占比情況接近股份制商業銀行。而一些上市較晚的銀行如常熟銀行仍以吸收個人存款為主,個人存款占比明顯高于公司存款十幾個百分點。
(二)發展貸款業務策略分析
伴隨著經濟下行,信貸資金需求減少,加之高企的違約率加大貸款投放難度。表2顯示2013—2016年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年增大,到2016年底,不良貸款率達到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大峰值。貸款不良率的上升,不僅嚴重影響銀行的盈利,也使得貸款到期回收面臨困難,從而破壞資產負債的平衡。三類銀行中,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于其他兩類銀行,主要是由于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過高,拉高了整體水平所致。城市商業銀行中有一些銀行的資產質量相對較好,如北京銀行,這是由于該銀行嚴格加強風險控制和管理信貸投向,以不良資產雙控和操作風險管控為主要任務,實現規模、資產質量和效益的穩健發展[6]。2013年以來,為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央行先后六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6%降至4.35%。雖然目前已經實現了利率市場化,但從各家銀行的貸款定價來看,如圖2顯示2013—2016年上市銀行平均貸款利率比較情況,同樣的,商業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水平與基準利率一致表現為逐年下降。這與前文所述的存貸利差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演進而收窄相符。在降息周期的壓力下,以解決社會融資問題和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為指引,銀行下調貸款利率。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平均貸款利率水平下降得最快,導致三類銀行的貸款利率差別越來越大,到2016年,大型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之間的差距擴大到1.12個百分點。但是從貸款總額等數據觀察,各家銀行的客戶貸款總額逐年增加,僅有個別銀行在2015年貸款額增長緩慢。
實體經濟信貸規模擴大,除了監管力度加強導致資產從表外向表內轉移的因素之外,說明目前通過直接融資獲取資金的方式仍不能滿足企業和個人的需求,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仍是主要渠道。因此,貸款利率下降空間有限。然后,從貸款結構來看,圖3中2013—2016年上市銀行貸款結構占比情況顯示,各類銀行的公司貸款比重逐漸緩慢下降,個人貸款和票據貼現的比重則逐漸上升。公司貸款方面,城市商業銀行的公司貸款占比較其他銀行大,如吳江銀行的公司貸款在所有上市銀行里占比最高,體現城市商業銀行對本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個人貸款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的個人貸款占比略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且遠高于城市商業銀行,反映出大型商業銀行客戶多、網點覆蓋廣的優勢;票據貼現方面,城市商業銀行的票據貼現占比遠遠高于其他兩類銀行,體現城市商業銀行為滿足資產負債組合管理需要而適度增加票據貼現資產配置。在信貸結構重心上,大多數銀行側重公司貸款或個人貸款一方,僅有個別銀行的公司貸款和個人貸款比例趨同,例如招商銀行和常熟銀行,這和部分銀行為應對利差收窄而率先實施銀行業務重心下沉、客戶結構重心下移的策略相關。再看各類貸款的利率定價,大型商業銀行的公司貸款利率稍高于個人貸款利率,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則相反,其個人貸款利率較公司貸款利率高。因為股份制銀行的個人貸款審批手續相對便捷,放款速度快,利率自然就高一些。盡管如此,近年來大多數銀行的個人貸款總體仍增長較快。個人貸款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和信用卡透支。其中,隨著居民自主及改善性購房需求增大,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幅度較大;消費升級刺激信用卡發卡量增加,信用卡透支額度和分期付款業務穩中有增。
四、對策與建議
在經濟放緩、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但是伴隨著經濟新周期的到來,存貸利差可能企穩回升,則盈利會好轉。根據前述利率市場化以來不同類型銀行的盈利情況和利差水平分析以及目前發展存貸款業務的策略,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以推動其存貸款業務的發展。
1.擴大負債來源,降低負債成本當前,商業銀行的存款增長乏力,獲客和留客成本加大,必然增加負債成本。銀行應進一步擴大負債來源,降低負債成本。首先,樹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理念,不斷開發創新性負債產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其次,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將特定的附加服務內置于產品之中,如結構性存款、定制理財等,穩定資金,穩定客戶。再次,降低資金運營成本,大力發展交易銀行和非銀同業存款,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實現低成本負債。再者,完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提高存款營銷能力。
2.加強風險控制,優化信貸結構首先,由于存款成本上升的壓力對利差形成擠壓,商業銀行應逐漸調整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合理定價,以覆蓋成本。其次,加強風險控制,降低不良貸款率,重點提高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再次,調整信貸結構,將貸款投向更具有議價優勢的領域。最后,針對個人消費融資需求和個人經營性貸款下降的現狀,優化信貸產品,簡化準入標準和業務流程,增強個人信貸業務的競爭力。
3.細分市場和客戶,提高利率定價能力利率市場化后,隨著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對利率的定價能力將直接關系到傳統業務的發展情況,影響銀行的利潤。商業銀行應判斷宏觀經濟的形勢,熟悉政府政策對利率的傳導,提高市場敏感度,做到能夠及時調整利率。同時,細分市場和客戶,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不同客戶的情況,綜合費用分攤、風險補償、讓利幅度等因素來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
4.結合本行情況,實施差異化經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同質化嚴重,最終導致價格戰。商業銀行應根據當前市場運行環境,結合本行自身的情況,找準市場定位,分析不同層次的客戶,實施差異化的資產負債經營管理策略。第一,對于大型商業銀行而言,利用規模大、網點多的優勢發展可持續負債,增加其他存款。不能一味地下降貸款利率,應針對伴隨消費升級,個人貸款增加較多的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貸款定價機制。吸引優質客戶提高資產質量,建立風險管理體系。逐漸向國際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以提高盈利能力;第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加快戰略轉型,發揮互聯網特色與優勢,如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發展“輕型銀行”和“零售銀行”。傳統業務方面,積極開拓客戶,拓展各類負債和資產,尤其是個人存款和個人貸款,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利率,提高吸儲能力;第三,城市商業銀行的客戶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銀行在利率定價中有議價優勢,可以保持合理較高的存貸款利差優勢。同時,調整資產結構,提高零售貸款占比,立足所在區位,拓展本地客戶,走品牌化和特色化發展之路。
作者:林深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摘要: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金融界也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利率市場化對各大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只有進行相應的創新才能使保持持續盈利。中間業務的開展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不僅如此其還具有占資少和風險小的特點,中間業務的發展是市場發展的必然。本文就中間業務進行簡要說明,闡述其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著重論述其發展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引言
當前利率市場的改革不斷深入,存貸利差逐漸減少。以往業務的利潤低降低,商業銀行為盈利尋求了新的發展路徑,中間業務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顯現。中間業務不合理的結構、不均衡的發展和不夠大的規模都是其現存的問題,與國外相比我國該業務還未建立成熟,中間業務的拓展任重道遠。
一、概述
(一)利率市場化
對利率進行一定的行政管制,使資金的供求價格得到一定的放松,國內的商業銀行能夠和其他金融組織以自由的競爭來對利率定價。資金的價格不受行政命令的影響,而受市場供求浮動來決定。結合以往的狀況來看,該項改革政策使商業銀行的發展備受壓力,使其競爭的格局發生了改變,各大商業銀行不得不轉變運用模式[1]。
(二)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主要有兩個種類,其中一種為廣義中間業務,這種業務在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中并未體現;另一種為狹義中間業務,這種業務是以銀行為中介而產生各項業務,通過手續費的手續來為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
二、發展現狀
(一)種類增加
當前,為順應利率市場改革,商業銀行所包含的中間業務種類不斷增加,通過擴展中間業務來使自身的盈利范圍得到擴大,為銀行本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平臺。當前中間業務主要分為六類,第一,銀行卡類,包括銀行卡轉賬和消費;第二,類,包括央行、政策性銀行、財政和代收代付等;第三,擔保類,包括信用證承兌、商業匯票承兌和保函業務等;第四,承諾類,包括回購協議、票據承諾和貸款額度承諾等;第五,交易類,包括金融互換、期權、期貨、遠期合約等;第六,咨詢類,包括資產、現金管理咨詢和理財咨詢等。在信息時代中,各項代支付業務逐漸興起,與以往的情況相比,中間業務種類有很大幅度的增加。
(二)發展迅速
結合利率市場改革環境下中間業務的發展狀況來看,其發展速度迅猛。首先,從類業務來看,其所包含的數量和范圍都有著明顯的擴展,其中包含了水電費的代繳、煤氣費的代繳、通訊費用的代繳、社保醫療卡的代繳和公司發放等;其次,從銀行卡業務來看,發卡的數量有著明顯的增多,交易金額也呈上升的趨勢;最后,從金融類業務來看,各種產品層出不窮,無論是業務種類還是業務范圍都有著很大程度的增加,這也使商業銀行的收益不斷加大[2]。
(三)質量提升
中間業務種類的增多和業務范圍的擴大都對其服務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其服務質量[3]。創設多種多樣的業務來滿足不同人群不盡相同的需求,使中間業務的發展呈現出繁榮的狀態。當前已存在眾多銀行通過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來使各種中間業務的辦理具備智能化特點,使業務的辦理更加便捷,加強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使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
三、存在問題
(一)收入占比低
通過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進行分析并結合其利潤能夠得出,當前中間業務收入所占的比重還比較低,主要的獲利途徑仍是存款和貸款。2007年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3.72%、8.4%、4.51%,2010年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9.16%、11.86%、7.2%。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間業務占比低,增長也較緩慢。利率市場改革下,存款和貸款之間存在的利差在很大程度上會縮小,此種狀況就會致使銀行的收入額降低,使其所要承擔的業績和風險不斷升高,對商業銀行的長期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
(二)創新性不足
雖說當前中間業務的種類不斷增多,但將其種類剖析后可以看出,傳統的業務仍占據很大的比重,這些中間業務的附加值并不高且不具備創新點。在私人財物管理,各大信托服務和理財咨詢等方面涉及甚少,除此之外其各大業務在市場中所占的比重也十分低。在此種狀況下,商業銀行在激烈的競爭中無法立足,整體發展堪憂。
(三)服務質量差
當前商業銀行的服務質量雖有提升,但整體來看仍具備一定的局限性。在改革的影響下,各種壟斷現象會逐漸消減,這就意味著競爭也會更加的激烈。當前人們的意識發生了轉變,服務的優劣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質量的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當前部分商業銀行的服務功能仍有待提升。例如,在沒有建立電子中間業務系統的銀行中,采用的還是以往的人工核算,此種服務不僅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的弊端,還會給客戶帶來服務質量差的消費體驗。同時結算時還易出現錯誤,對銀行整體的發展有著負面的影響。
(四)經營理念有誤
受貸款利息差的影響,當前存在部分銀行仍舊以此作為其經營理念。在其經營時將側重點都放在存貸款業務中,導致對其他業務的忽視,對其他業務拓展缺失進而出現發展不均衡的狀況,銀行內部欠缺活力,盈利不足。在當前,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方面就是中間業務,對中間業務的拓展和開發有利于企業長期的發展,若企業仍舊保持單一的經營理念,就會導致企業發展停滯不前,在激烈的競爭中將處于下風。
(五)品牌效應缺乏
當前,由于部分銀行對中間業務認識不深、起步晚,銀行內部對中間業務的拓展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使業務范圍、業務種類和服務質量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品牌效應未經形成。當前人們的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品牌效應的影響,目前銀行的中間業務還未形成品牌效應這就會使客戶的辦理意向降低。競爭的加劇會使同行之間的客戶流量加大,若不具備品牌效應則很難得到客戶長期的支持,面臨著客戶流失的風險。
(六)管理法規欠缺
在利率市場改革中,各項管理法規還未健全,存在著規定不明確和無規定的狀況。各項法規的數量和內容都無法滿足中間業務的發展,導致中間業務的拓展沒有法律的保障,發展進程緩慢。商業銀行的各項活動在不受法規制約的狀況下還會引發各種金融事件,對整個金融環境的影響是十分不利的。當前所有相關法規,但法規的內容并不具體,并未提及各種特殊狀況,法規并不能對各項業務全面適用,除此之外,現存的規章制度中存在一些條文并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這種狀況給中間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四、發展建議
(一)轉變經營理念
在大形勢下,各大商業銀行應對當前形勢進行全面充分的分析,通過對各大數據的總結來對未來中間業務的發展擬定軌道。對以存貸款利差為主的經營模式進行透徹的分析,結合時展的要素來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為促使企業的長期發展應對此種模式進行一定的減少,擴大中間業務的經營。中間業務是未來商業銀行發展和競爭的關鍵點,以當前的發展形勢為基準,提高對中間業務的重視度,充分把握改革的契機,建立長期戰略性應景模式來促使利潤不斷增強。商業銀行可以將中間業務作為一個特殊部門,建立專業的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和市場內部的波動構建戰略性策略,制定長期以及短期的發展目標,進而使銀行內部的經營理念發生轉變,以中間業務為依托促使企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二)更新管理策略
立足當地具體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導向更新管理策略,通過優化管理來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結合商業銀行當地的金融市場狀況,制定出屬于自身的獨特管理系統。首先,對當地的經濟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客戶的需求和其對中間業務的了解程度來構建各種營銷目標,進而使客戶流量保持穩定;其次,強化中間業務轉變經營模式,加強與客戶之間的交流,通過高質量的服務來增強客戶的信賴度,樹立自身品牌,進而使利潤得到增加;最后,完善各項管理內容,增強業務的創新性,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和服務氛圍,使銀行整體業務能力得到更深層次的提升,為中間業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三)強化人才培養
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擁有優秀的人才能夠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有先機,因此商業銀行應注重人才的培養和發掘。首先,在對人才進行篩選時,要求其具有完備的專業知識素養,除此之外還要求其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具備創新思維,能夠為中間業務的拓展出謀劃策;其次,商業銀行可以和各大高校構成合作關系,在高校內培養人才,在人才畢業后為己所用,充實內部核心力量,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其次,銀行內部可以組織各種培訓和交流會,通過經驗的交流來使自身的能力逐步增高,除此之外還可以到先進的銀行學習,總結經驗不斷進取;最后,加強與國際之間的聯系,組織人員參與國際性的培訓開拓視野,使中間業務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國際思維。
(四)頒布相關法規
在激烈的競爭中,各大商業銀行為取得優勢難免會出現部分違規現象,因此國家需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使中間業務的競爭更具公平性,凈化競爭環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來對其發展進行一定的約束。法律法規的頒布能夠加強中間業務的盈利效應,對中間業務的收費標準進行相應的改變,推動商業銀行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還應將各種法律法規更加細致化,將權利和責任明確劃分,使法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各大商業銀行應與中央銀行保持一致,對各種中間業務的拓展和取消都要以中央銀行為主。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進而促進金融事業的繁榮。
(五)完善收費政策
在改革狀況下,銀行提升了存款利率,這就使得其利息收入降低。為確保商業銀行具有穩定的利益,應對中間業務的收費進行一定的完善,制定科學合理的收費政策,可以從服務費中進行提取,加強服務費用提高服務成本。其中應注意的是,在對中間業務的收費政策進行完善時要結合市場利率的變化,確保收費公平合理。
(六)加強業務監管中間業務的拓展
在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也給相關金融監管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難度。面對此種狀況,監管部門應構建專項管理辦法,加強對中間業務的監督和管理,進而為各大商業銀行的競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各項業務嚴格把關,把握市場變化趨勢,審核各項業對合格業務進行備案,進而使中間業務的有更加穩健的發展路徑。
(七)研發業務品種
對中間業務進行研發,拓寬其發展渠道。首先,對結算類的業務品種展開研發,對客戶的需求展開分析,按不同的種類將客戶進行分類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其次,對管理類的業務品種展開研發,加強保險類產品的,使銀行內部的業務系統得到優化,構建適應的體系使其運行更具科學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強化保險箱業務,將此業務進行相應的推廣,建立專項項目考研團隊;再次,研發個人理財業務,該業務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創新理財內容進而吸引更多的客戶;最后,研發網上銀行業務,當前電子銀行興起,大多業務的交易都通過網絡進行,因此加強網上業務的研發對銀行的發展意義重大。
(八)構建品牌營銷
中間業務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若想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建立品牌效應,構建品牌營銷策略。通過品牌的建立來使銀行的影響力得到提升,進而讓客戶對銀行產生信賴。結合我國銀行品牌營銷的狀況來看,處于逐步上升狀態。其中興業銀行引入綠色金融概念,加入環境保護理念,這種理念對客戶的吸引力是極強的。在構建品牌營銷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國外銀行的先進經驗,進而使品牌營銷得到良好的發展。
(九)加深科技運用
信息技術的興起使銀行的各項業務呈現出自動化和智能化。各大銀行在對中間業務研發時,應加深對科技的運用,通過技術拓寬中間業務的發展路徑,創新業務進展。當前手機銀行業務的研發為客戶帶來了諸多便利,然而其仍舊存在一些弊病,因此應強化科技創新,加強對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使中間業務的發展具有更好的科技含量。
五、結語
在利率改革環境下,中間業務成為各大銀行發展的關鍵之處。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各大銀行應注重對科技的研發的利用,優化人才架構,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增添業務種類注重品牌營銷效應。轉變經營理念,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來使中間業務的發展更加穩健,讓金融市場更具活力。
作者:張維 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會計金融學院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這一過程充滿風險。由于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將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不確定性。由于中國利率長期處于管制狀態,商業銀行的自主定價能力比較薄弱,而且沒有積累這方面的保險和系統性數據,包括分類的企業違約率狀況及其產生原因的數據。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逐步地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可以培養我國商業銀行的自主定價能力,提高其管理資產負債的能力,使其逐步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分考慮到我國的金融市場環境和現狀,有步驟、有層次、有階段地逐步完成,既科學又合理。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標志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利率市場化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管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既面臨著挑戰,也面臨著機遇,抓住有利有利時機,商業銀行在管理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的。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管理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業銀行能夠更有效地吸引閑置資金
利率市場化包括存款利率市場化和貸款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納閑散資金,把社會上閑置的資金很好地利用起來,如果利率上漲,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戶及散戶的閑置資金。目前,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多家商業銀行都根據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政策,在存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并通過大額存單、理財產品等方式來吸引對公客戶和個人客戶的存款,增加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利率市場化以后,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決定利率,那么適當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時期內吸引到更多數量的閑置資金,以備今后發展。存款是商業銀行立行之本,商業銀行只有在充足的資金保障下才能夠更好地開展資產業務,包括貸款業務等。同時,把社會閑置資金吸收到商業銀行,也有利于化零為整,更好地整合社會閑置資金,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等形式,使需要資金的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得到貸款資金的支持,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二、推動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創新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產業務仍然是信貸業務,雖然近年來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總體來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還是存貸款的利差收入。可以說,商業銀行除了傳統信貸業務以外其他多種業務的拓展也都是依托于信貸業務的基礎客戶群體而衍生出來的,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國際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利率市場化將會使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定價更加透明,同時利差收入的縮小也會使商業銀行從原來比較單一的產品結構向豐富、多元化的組合型產品結構進行轉型。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通過直接市場進行融資,而商業銀行也會通過利率下浮來爭取優質的信貸業務。商業銀行在此過程中應及時調整客戶營銷策略,以綜合收益來衡量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除了要鞏固和拓展大客戶的傳統貸款業務,還要通過投資銀行業務(如承銷債務等)、現金管理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實現多維度的收益最大化,提高客戶對銀行的綜合貢獻度,減小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差收入空間縮小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利率市場化進程將促使商業銀行積極開發創新業務品種,積極拓展投行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多種業務形態以增加商業銀行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將利率市場化減小存貸利差的不利因素轉化為創新業務品種的動力,在傳統銀行業務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更多的銀行業務品種,完善銀行業務和產品結構。
三、推動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管理模式轉型
在利率管制時期,金融產品的價格不能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在這個時期,商業銀行出于對成本的考慮,會更愿意選擇大中型客戶。而在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管理戰略和市場利率,充分考慮經營成本、目標客戶綜合收益、目標客戶風險等多重因素靈活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實行風險和收益對稱、優質客戶優質價格等差別化價格策略。商業銀行的定價機制制定的范圍包括銀行資產、銀行負債、和其他業務。建立科學系統定價機制的目的是要讓商業銀行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另外,商業銀行還要對金融產品定價體系進行系統化的制定,結合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針對不同的產品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對不同級別的客戶進行細分化處理,最終做到對資產負債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有效配置。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后,一些商業銀行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這樣商業銀行就能夠獲得更多貸款利息收入,為銀行增加更多獲利能力,而且商業銀行會給優質客戶創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質量不高的客戶收益下降,風險較大且信譽度低的客戶將退出信貸市場。為應對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將會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采取差異化的利率策略,從某種程度上說,此舉可以降低部分企業融資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融資變得多元化。同時,銀行在給中小企業貸款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嚴格貸款條件,對于發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業優先貸款,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減少不良貸款。在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管理轉型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和學習國外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風險控制手段,切實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采取了相應措施積極對應這種環境變化的沖擊。國外商業銀行在銀行負債框架做出了及時的調整,為符合環境要求,對金融市場的環境進行了有效調節等。在關于應對利率市場化沖擊,國外商業銀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國外商業銀行對于銀行利率風險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傳統風險管理手段廣泛應用于風險管理之中,在數據庫創設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國外商業銀行關于資金預測的技術為風險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就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要結合歷史性數據來對銀行面臨的風險進行系統性的分析,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并依此決策出最佳解決方案。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會增強,一些銀行可能面臨新的風險,為了維護整個市場穩定,各銀行已經逐步開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從長遠來看,利率市場化進程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根據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等不同的目標客戶群體,實行風險和收益對稱的價格策略。同時,也可以加速商業銀行除傳統銀行業務外投資銀行、財富管理等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進行促進銀行進一步升級。綜上所述,在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應該積極通過對自身的資產負債業務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創新業務等方式進行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轉變,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情況,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商業銀行為應對利率市場化而進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改革也應該是可持續的、不間斷的。從長遠來看,商業銀行為應對利率市場化而進行的經營管理模式轉型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鋌而走險。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就是要做到準確預測風險,制定出相對應的對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創新業務品種,最終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作者:李競一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