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0 05:5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和國家對高職教育的大量投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突飛猛進。由于大學近幾年的擴招造成高職院校尤其是民辦院校生源質量的急劇下降,很多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改革都于失敗告終。從職業院校的實際存在的財務會計的教學問題出發,根據親身的教學體會找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高職 問題 體會
近幾年關于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的教學方法的爭論一直很激烈,什么講述法,項目引導法,頭腦風暴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財務會計的教學實踐中。據市場調查,大多數企業在面試學生時,都是考察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而高職院校的這種能力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明顯。究其原因,高職院校財務會計的教學質量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的現狀
由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大都要求雙證畢業(即畢業時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證才能發畢業證),所以大一的學生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考證上面。基礎會計學得不扎實,不系統,而自身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偏差,加上財務會計綜合性較強,要求有較好的思維能力,造成目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困難重重。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視,許多學校大力壓縮財務會計理論課的時間,增加財務會計的實訓時間。這本無可厚非,如果理論課和實訓課的比例不適當,那將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因為學生理論沒有學好,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受很大的限制,實訓老師就不得不去補理論知識。這樣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二、提高財務會計的教學質量,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對于財務會計理論教學中難度適中的知識點,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它一般是教師啟發式的指導,以案例為基礎;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或作出判斷,從而鍛煉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預收賬款的知識點時,可引用一個案例:某公司按照合同規定預收廣東從化四新公司貨款60000萬元存入銀行。數天后,實際銷售該公司的商品價款為8萬元,增值稅為13600,差額33600元可以補收。請編制相關會計分錄。筆者在教學時讓學生做分錄,有的學生分錄如下:A預收貨款時,借:銀行存款60000,貸:預收賬款60000;B公司銷售產品時,借:預收賬款60000應收賬款3360,貸:主要業務收入8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3600;C收到貨款時,借:銀行存款33600,貸:應收賬款33600。
有的同學將B的分錄的借方做成:借:預收賬款93600將C分錄的貸方做成貸:預收賬款33600。讓兩個學生代表把這兩種分錄寫在黑板上,然后要求他們進行討論。最后得出,實質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對的,只不過是思維角度不同而已。第一種思維方法是按照應收和預收賬款的定義來思考;第二種是按照預收賬款和應收賬款的借貸的實質來思考。第一種比較容易理解;第二種要求他們聯想資產負債表中如何填寫預收賬款和應收賬款的數據,告訴他們預收賬款是一種負債,它在借方表示一種相應的資產―應收賬款的增加。通過這個案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會計科目在借方和貸方的不同含義以及填寫資產負債表中特殊的會計科目的數據。
對于一些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可以采用改錯法來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的設置中,可以安排由老師或學生自己查找企業的實際業務案例,并作出相應的會計處理,由師生共同評價會計處理的妥當與否等。在教學工作中采用的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叫――改錯法。改錯法就是教師在講課時,可以故意出現少量的錯誤,然后請學生來思考和改正。平常有些學生習慣于接受正確答案,不會和不愿意花時間去思考問題,因此這樣的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較差,不利于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在采用改錯法時,學生必須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分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為什么對,為什么錯,這也是對學生熟練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當然,教師解題時也可以特意出現一些錯誤,如果錯誤被他們發現,這樣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學習的印象和效果。采用改錯法,要事先設計好教學案例,哪兒出錯比較合適,通過這個錯誤,可以提高學生哪方面的知識欠缺。例如計提應付票據的利息時,作分錄為:借:財務費用,貸:應付利息,然后問學生是否有錯誤。學生經過考慮后會發現老師把應付票據反映為應付利息了,這樣做會影響對企業將來債務類會計科目的分析,同時告訴他們應付票據的利息是票據到期時才償還,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應該把這筆利息費用視為相應的負債。同樣的教學方法也適用于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有時學生找出的錯誤各種各樣,這時就幫他們慢慢分析,錯誤的原因是什么,爭取吃一塹,長一智,下次不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
另外,在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中,可以情景案例教學。(1)可以將理論教學活動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和企業實際財務活動來提高學生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將會計理論教學活動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了一定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學生下企業尤其是會計事務所去搜集會計案例。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并用理論指導實踐,達到較好掌握理論知識的目的,從而開動學生的思維并激發其創造性,提高其處理會計實踐問題的綜合操作能力。(2)實施情景教學,通過教師對財務會計課程和實訓室進行優化設計。如可以將實訓室的桌子擺成像財務室那樣,并在各個座位上分別標明主管,出納等字體,使學生實訓室能有身臨境的感覺。還可以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與財務會計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視頻、圖表與文字整合為既有一定框架和原理說明,又有情景設計和趣味情節的教學參考片和教學課件,讓學生在情景中從抽象性、概念化學習到具體性、通俗化學習,通過課堂講授、師生互動與情景教學中的實景案例分析、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實現立體教學。
如果學校在外面有大型實訓基地,也可以直接請他們的會計主管當實訓指導老師,請他們直接給學生上實訓課,實訓內容就可以用他們的經濟業務。在實訓的后期,可以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企業業務鏈為架構體系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設計。因為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會計服務于管理,是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涉及的資金運動的記錄與反映。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密切相關。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籌資、生產、投資活動及生產過程中的采購、生產、銷售業務是環環相扣,周而復始,這些業務類型不同但都涉及資金運動,財務人員需要配合各業務部門辦理相關資金結算,并及時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會計這一核算工作過程是財務人員通過分工與協作,日常及時核算企業的資金運動,定期計算經營成果并報告會計信息的系統化工作過程。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企業業務鏈為架構體系的財務會計教學模式是以企業的籌資、采購、生產、銷售、對外投資等會計工作對象為主線索,按會計核算工作中典型的日常業務會計處理與期末事項會計處理為時間線索,區別出納、會計等不同會計職業崗位工作的多維性課程教學方案。該教學模式,讓學生置身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和會計工作崗位的職業情境中,接受會計核算任務,與他人分工與協作,逐步完成各種類型經濟業務的核算。
總之,財務會計這門學科綜合了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基礎會計、經濟法等內容。必須根據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階段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出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摘 要】 為實現培養高技能會計人才的目標,文章試圖從財務會計課程出發,探索適應高職教育的創新教學模式。通過按會計崗位設置項目重構教學內容,建立多層次的實踐環節,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各企事業單位培養能勝任各行業第一線從事出納、會計、審計等工作,具有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基本業務素質,具有較強的會計核算與分析能力和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從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依據會計學科教育的自身特點,注重實踐技能與崗位職業能力的訓練,探索培養高技能會計人才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從事會計工作的核算能力而設置的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但是,目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本科財務會計教學的翻版,它主要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為順序,分章節闡述各要素中各會計賬戶所涉及的經濟業務,最后介紹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雖然各高職院校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都強化了會計實踐教學,但是這種先講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的思維能力禁錮在某個會計賬戶的運用上,而忽視了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聯系。現行財務會計教學模式下,學生沿襲了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傳統學習習慣,被動接受知識,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中具體經濟業務的工作情境相脫離,缺乏實際崗位工作能力。按此模式培養的會計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考試時會寫分錄,但一到實際工作崗位上仍然是滿臉茫然,捉襟見肘。因此,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對財務會計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序化,突出實踐能力,探索適合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財務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
(一)根據會計崗位職業能力重構課程體系
財務會計課程應注重職業崗位能力分析與職業能力的分解,根據職業能力安排課程必需掌握的專業知識,重構課程架構體系。目前中小企業會計部門工作崗位一般包括出納、財產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財務成果核算、資金核算、往來結算、總賬報表、稽核、檔案管理、內部審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與分析等,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選取是對以上會計崗位進行分解,確定歸屬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財務會計課程可按會計崗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標準要求,并在對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來確定本課程各崗位及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二)根據會計工作流程設置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中應遵循高職學生的感性認識規律,讓學生從其所處的工作環境,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務中主動掌握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知識。財務會計課程原有的教學模式是對每章節的內容都是先介紹理論后實踐,教學的順序是“概念――要素的確認及計量方法――賬戶設置――賬務處理――舉例――小結”,學生由于沒有感性認識,很難深入理解這些理論。而創新教學模式是按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教學順序是“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憑證傳遞”。我們將給學生展示真實的賬證資料,從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開始進入教學內容,把相關的理論知識嵌入各相關工作任務過程中,給學生以直觀的感性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的教學內容,并實現課程與工作零接軌。
(三)根據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目標構建實踐環節
財務會計課程應加強學生實踐環節的構建,充分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本課程將實踐教學環節分為三階段并設置相關課程:第一階段為課程講授前的會計崗位認知實習(校外實習基地);第二階段為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會計分崗實訓(校內實訓室)和會計崗位實習(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第三階段為課程學習后的綜合模擬實訓(校內實訓室)與頂崗實習(校外實習基地)。
三、財務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創設“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財務會計課程按企業會計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可劃分為八大工作崗位,即出納崗位、往來結算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崗位、工資核算崗位、成本會計崗位、財務成果核算崗位、資金核算崗位、總賬會計崗位。在課程組織過程中,以八大工作項目為導向,根據每個工作項目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要求設置不同的工作任務,再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列出應掌握的知識點。通過“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把財務會計的每個知識點融入到課程中,同時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會計中每個工作崗位的工作范圍與任職條件,加深學生對各崗位的理解。
(二)創設仿真的工作流程,融“教、學、做”為一體
財務會計課程對每個會計崗位設置了仿真的工作流程,即“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憑證傳遞”。我們首先給學生展示真實的企業原始資料,從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開始進入教學內容,老師只作基本的講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過程和思路,由學生判斷該項業務的性質與內容,最終要求學生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及相關賬簿資料等,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中的賬務處理流程一致,實現“教、學、做”相結合。
(三)創設仿真的工作崗位,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
財務會計課程開設的同時,可配套開設會計分崗實訓課程。該實訓課程可設置九個實驗,前八個實驗分別按出納崗位、往來結算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崗位、工資核算崗位、成本會計崗位、資金核算崗位、總賬會計崗位設置,由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及提供的實驗資料單獨完成,第九個實驗為某一小型企業的全部經濟業務,以小組形式來共同完成。我們把全班同學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會計崗位的核算工作,由老師派發原始憑證,各小組完成各自崗位的業務核算,并能把已編制的憑證傳遞到其他相關崗位。在獨立的實訓課中創設仿真的工作崗位,學生不僅能掌握工業企業里每個崗位的業務核算,還能處理好單個崗位與其他崗位的業務聯系,真正把企業的財務部門搬到課堂上,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
(四)創設真實的工作崗位,實行工學交替
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還可組織會計專業學生到校內、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如校內體育館和電子閱覽室的收費項目可為學生提供出納崗位和會計記賬崗位,學生超市可提供收銀、倉庫管理員、會計記賬等崗位。學生完成18學時的項崗實習時間,經任課老師考核及格,取得1學分。通過這真實的工作崗位訓練,學生掌握實際工作中收據的填寫方法,真假幣的辨別方法、存貨盤點、日常的記賬工作和月末結賬等賬務處理方法。同時,學院還可與會計師事務所和財務咨詢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月派出會計專業學生替各會計師事務所和財務咨詢公司進行記賬,每三個學生為一組,每組一套賬。通過這真實的記賬工作,學生可從實際工作中掌握從會計憑證到會計報表的賬務處理過程,真正了解會計師事務所等咨詢機構的工作流程,使學生提前進入角色,實行工學交替。
四、財務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保障機制
(一)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會計教育要求的教師是既有豐富的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素質”教師。學院不僅要鼓勵教師考取各類會計專業資格證書,還要求教師都要有企業兼職、頂崗的經驗。財務會計教師通過在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工作,縮短老師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另外,學院要從企業一線聘請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師,擔任會計實踐課程,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二)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與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應當圍繞課程建設開展教材建設。由于現行的財務會計教材基本是根據學科知識體系編寫的,不符合會計崗位項目教學的內容,因此,應結合財務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編寫一套以新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應用能力為重心,體現會計職業崗位任職要求的教材。
(三)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是財務會計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因此,應將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放在首位。在校內,可建設手工會計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審計實訓室、ERP實訓室、模擬財務咨詢公司等,有利于加強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同時,由于會計部門對于企業來講是相對保密的部門,這就為會計學生的頂崗實習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有些學者建議學院成立注冊記賬公司,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項目,筆者認為這也是一個有效途徑。但如何理清學院與記賬公司的產權關系,這是一大難題。學院不妨在成立記賬公司前,與多家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每月派出學生到事務所進行記賬,事務所的會計師也可成為學生的實踐指導老師,筆者認為這是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工學交替的可操作方法之一。
總之,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采用按會計崗位設置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方法,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層次的實踐環節,首先創設仿真的工作流程,其次創設仿真的工作崗位,最后創設真實的工作崗位,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財務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實施,可實現培養企事業單位第一線從事會計、出納、審計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摘要】 本文針對目前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兩難的狀況,提出在保證教學內容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安排教學內容,體現各章節之間的知識邏輯性,并強化和細化實踐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宜采用觀摩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體驗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
【關鍵詞】 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財務會計”是繼“會計學原理”之后開設的會計專業主干專業課之一。學生在初步認識會計工作的工具即會計科目,初步掌握會計工作的方法即借貸記賬法之后,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讓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分析和解決會計處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為“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這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課程。但從教學效果來看,老師普遍感覺難教,學生普通感覺難學。即使一些“會計學原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也普遍認為財務會計課內容多,難度大。筆者認為要想改變目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兩難的狀況,須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
一、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現狀
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現有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具體項目展開,以會計報表的編制為終結,詳細闡述了企業的供、產、銷及利潤分配環節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要性,導致教材編寫基本上是內容面面俱到,條條框框的規定較多,重點不突出。加之我國的會計核算與國際接軌,準則的頻繁修訂、出臺,造成了“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改和補充,影響了教學內容的穩定性、連續性、系統性,增加了教學難度。許多教師習慣于按教材的內容組織教學,偏重于核算細節。由于許多學校的財務會計課時安排為72課時,導致老師講完核算之后已經沒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從而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每節課都忙于單調枯燥的業務核算,看不到會計學習的樂趣,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較沉悶壓抑。
從教學方法上看,在財務會計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是講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師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筆業務,學生在這段文字中或教師的描述中去想象這是一筆什么樣的業務,然后照葫蘆畫瓢地編制會計分錄。有時,學生不理解業務,老師要費很多口舌去講解這個業務,很多時間浪費在這些解釋和描述上,而學生仍然會對業務涉及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一無所知。雖然現在有許多上會計課的老師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將一些原始憑證和業務流程以較為生動的方式播放出來給學生看,讓學生觀摩,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學的實戰性;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沒有真正的進行原始憑證填制,沒有真正的業務流程體驗,雖然在課堂上、考試時會寫分錄,但一到實際工作崗位上仍然是滿臉茫然,捉襟見肘。
二、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會計準則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
結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著準則走,也不能完全離開現行的準則。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將具體準則中常規的、經常性的、與會計六要素有關的業務,如固定資產準則、存貨準則、收入準則等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對于具體準則中的特殊的、非經常性的業務,如會計政策變更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準則、債務重組及非貨幣交易準則等,教學中可以不涉及這方面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學內容涉及到具體準則時,教師要了解具體會計準則修改和制訂的背景,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的影響。此外教師可以將這些準則以課程學習參考資料的方式通過郵件、學習網站提供、推薦給學生,以方便學生的專業拓展學習。
(二)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重新組織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
傳統的按會計要素安排教學內容固然有其學科的嚴謹性和知識的連貫性,但卻缺乏知識體系內在的邏輯性,如傳統教材中資產要素的“應收及預付款項”與后面的“收入”要素,資產要素中的“存貨”與負債要素中的“應付及預收款項”,在核算內容上是有較強的業務關聯性的。按要素分開去講每一部分內容,學生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按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將這些有較強業務關聯性的內容安排在一起去講,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既懂業務流程又懂核算要點,還能在真實的業務流程體驗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現將傳統的按會計要素安排的教學內容與擬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組織的教學內容進行比較。見表1:新舊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比較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會計要素安排的教學內容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新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從形式上更為靈活,在章節安排上更加緊湊,前后內容有較強的邏輯性。課程教學內容從認識報表為起點,以編制報表為終點;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恒等式為基礎,以收入-費用=利潤,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現金凈流量為分析的起點,強調會計要素的涵義及會計報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通過具體經濟業務核算過程形成會計報表的結果,反過來,通過報表結果的具體項目增減變化來推斷經濟業務的過程。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既反映了基本業務的核算內容,又突出了專業分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除了要在會計學原理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借貸記賬法和賬戶進行較復雜業務核算的能力以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而專業分析能力的培養單靠嘴上說說、紙上寫寫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較為真實的實踐環境、較為具體的工作任務。為此要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應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之中,而不僅僅是課程結束后的集中訓練。新的教學內容要求每一章節均應合理地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務。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組建與經營”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 參觀一個生產型企業;2.模擬創辦一個生產型公司,完成資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談、觀看電子資料的方式認識生產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4.以座談、觀看電子資料的方式認識公司財務規章制度;5. 認知公司的資產、負債;6.認知公司的所有者權益;7. 認知公司的收入費用利潤;8. 認知公司賬簿;9. 建賬。
在第二章“供應過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 認知料的供應流程;2.觀摩料的供應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3. 填寫收料單;4.討論料的供應的計價方法;5. 分析應付及預付款項;6.編制記賬憑證,完成料供應的核算;7. 登記有關明細賬;8. 認知國家和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9.認知企業的薪酬分配制度;10. 認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 固定資產取得的核算;12. 無形資產取得、使用與處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產過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 認知企業料的發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討論料的耗費的計價方法;3. 觀摩料的耗費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4. 填寫發料單;5. 編制記賬憑證,完成料的耗費的核算;6.登記有關明細賬;7. 解讀工資單;8.編制記賬憑證,完成工的耗費的核算;9. 登記有關明細賬;10.認知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耗費和管理制度;11. 討論分析固定資產的耗費的計量方法;12.編制折舊計提表;13. 編制記賬憑證,完成費的核算;14. 登記有關明細賬;15.討論分析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問題和處置;16.認知產品完工入庫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觀摩產品入庫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18. 填寫入庫單;19. 登記有關明細賬。
通過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學中做,做中學,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關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學內容,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宜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觀摩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體驗法、案例教學法等。
(一)觀摩法
將一些業務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種原始憑證及有關會計事項的辦理指南,制成票樣或打印出來,放入文件夾供學生查閱觀摩,讓學生獲取較直觀的認知。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由于學生已學過會計學原理,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發給學生一個模擬實訓企業的會計資料,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會計模擬實訓。老師掌握實訓進度,以下達實訓任務書的方式告知學生應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工作內容,具體實訓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給老師檢查以評定成績。
(三)角色體驗法
財務會計課程涉及到很多的具體核算業務,由于學生并沒有接觸實際工作,對于工作的分工和業務流程缺乏感性認識,而會計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業務流程上進行,學生缺乏空間和時間的概念。為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可采用“角色體驗法”,即老師設計一項或幾項業務,讓學生扮演銀行工作人員、會計、出納、銷售人員、經理、客戶等,模擬各種角色體驗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面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將煩瑣、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在講到應收票據的有關業務時,老師設計第一項業務即客戶甲來公司商洽業務,擬以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購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則扮演銷售人員的學生在得知對方的意圖之后就要將這個情況匯報給總經理,按公司規章制度進行事項審批;審批之后,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收到對方開來的銀行承兌匯票后,開出提貨單交運輸部門發貨,開銷售發票給客戶;會計人員根據銷售合同及銀行承兌匯票復印件記賬。如在講到存貨購入核算時,讓學生分別扮演出納、會計、采購員和倉管員,各司其職,完成材料的購買、款項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庫等業務的流程及會計單據的傳遞。
(四)案例教學法
在公司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學習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給出一個公司的存貨資料,讓學生比較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影響;或者讓學生分析在既定的經營目標下,如何選擇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如在講到企業投融資業務活動時,運用案例資料,讓學生完成從投資取得到持有到最終出售的全過程的核算,并就投資情況進行分析評價。
四、結束語
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生專業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提升的關鍵一課。教師應認真組織好本課程教學內容,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學生應克服各種困難,化就業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學校應做好教學保障工作,保證各項教學內容能按量保質完成。
[摘要] 《財務會計》是一門集理論、實踐、技術于一體的實用性學科,教師在傳授中應如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如何抓緊抓好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現高職教育目標――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 財務會計 實踐教學 能力培養
一、加強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是現代會計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為了適應國際會計慣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重修了《企業會計準則》,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必然會推動會計教學改革,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那么高職院校應如何來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這就要區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切實加強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保障各環節的時間和效果,讓高職院校培養出既具有較寬厚的經濟與會計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現狀
1.實踐性教材貧乏
目前使用的實踐教材種類雖多,幾乎是“各自為政”。在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中,由于缺乏與高職院校配套的實踐性教材,有相當部分院校采用自編教材。這些教材中普遍存在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環節的審核監督問題;模擬資料“過于其實”或“過于虛假”;實驗的內容不統一、不規范、不成體系等現象,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進程,制約了高職人才的培養。
2.實踐項目單一
大多數會計模擬實驗都采用制造型工業企業,且局限在會計核算上,而其他行業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管理、審計、稅收等項目還有待開發,實驗項目僅停留于“報賬型”會計人才的培養上,要求和層次低,基本上都是驗證性實驗項目,缺乏特別有待開發: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性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項目。
3.實踐教學環境欠完善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配有“手工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還有部分院校沒有建立自己的校內實驗室。就實訓室的配置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由于實驗經費短缺,實驗室軟、硬件滯后于目前的實際情況,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無法保證實驗實訓需求,不利于學生對會計工作形成直觀認識。另外,校外實訓基地嚴重缺乏,雖個別高職院校在校外建立了實訓基地,一般以給對方培養人才為條件設立,實習學生基本沒有直接參與工作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忙于找工作,根本達不到預期實踐教學的要求和效果。
4.有實踐技能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匱乏
由于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是中專升格后形成的,導致師資隊伍中真正符合高職教學要求的教師比例偏低,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技術轉化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師更少。大多數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教學任務繁重,知識結構老化,沒有精力參加進修,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對實際工作流程缺乏感性認識,在指導實踐教學中,往往力不從心,也不清楚當代經濟發展究竟需要哪些新技術,這與高職教育教學要求的“雙師型”是不相稱的。
5.教學觀念陳舊
對高職的財會專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與財經類高校學生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立身之本。然而,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響著高職教育,這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都表現的很明顯,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三、建立完善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體系
1.領導重視,建立以素質、能力為本的辦學理念
(1)更新觀念,優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首先,學院領導要轉變觀念,重視和支持實踐性教學改革。堅持基本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盡量增加實踐性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有比重(理論4:實踐6),更新實驗內容,重組實驗課程,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實驗單獨設課,增開實驗選修課程。同時加大實驗經費和實驗教學設備投入,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驗基地,保證學生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其次,要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設計出具有高職特點的財務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2)更新觀念,改進實踐教學方式,強化案例教學。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將會計理論教學活動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活動,搜集會計案例,充實教學資源。教師在模擬案例的設置方面,應考慮有關國際理論與實務(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內容的設置),拓寬學生的相關專業知識面;應開辟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會計工作環境,提高學生處理會計實踐問題的綜合操作能力;學生也可根據未來的就業方向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2.編寫統一的、權威性的高質量財務會計實踐教材
(1)要保證實踐教學取得好效果:必須有一本好教材!必須有一本好教材!因此必須完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編寫制度,組織那些具有深厚會計理論知識的教授、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實驗課教師、會計實務工作者和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教師共同組織編寫,做到教材共享,既減少重復勞動,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選用或編寫的教材應具備“全、新、實、簡”的特點。所謂“全”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選用的經濟業務類型應具有“全面性”的特點。所謂“新”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應能反映最新的會計、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內容,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謂“實”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中所涉及的經濟業務應符合現實經濟活動和會計核算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所謂“簡”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選用的經濟業務應盡量典型化,即具有一定的“簡約性”。同時,在基本資料中設置少量有問題的原始憑證,如假發票等,以解決目前模擬實驗重核算、輕審核、輕監督的問題。其次,還可增加一些非常規的經濟業務,以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
(1)采取內引外聯的方式,結合教學進行教師培訓。向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兼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對在校教師進行培訓與指導;或考慮與企業聯合建立自身的實習基地,聘請有經驗的實踐人員擔任實習基地的各科室負責人,彌補在校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
(2)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按計劃、采取有效措施組織財會教師讀研或到國內外高校學習進修,以提高會計教師實踐教學和理論研究水平;根據需要脫產或利用假期選送會計教師下派到業務部門、企業進行專業培訓或頂崗鍛煉,到第一線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師進行適當地社會調查,既可以由學校聯系對口單位,也可以針對會計改革的熱點和專業教學研究中的重難點,由教師自發組成專項調查小組,搜集整理資料。
(3)適應社會,調整好知識結構和專業視野,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會計的時效性強,不僅是從核算方法上,還是從內容上專業教師都應與時俱進,隨時了解和掌握會計相關政策法規的動態,努力擴展自己的專業視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4.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1)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建立仿真性強,能全方位模擬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會計模擬實驗室。校內實驗室應包括手工模擬實驗室、多媒體教學實驗室、電算化實驗室和ERP沙盤綜合實驗室等。現代會計教學中,手工模擬實驗和電算化模擬實驗是相輔相成的,高校在手工會計實驗基礎上應加強會計電算化教學,做到教材、數據共享,使兩者融為一體。
(2)實踐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校內模擬實習,也不要讓學生實習僅僅流于形式,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應從政策、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支持。應積極尋求出路、拓寬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的思路,把財會管理有創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作為首選目標,走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
(3)引進建立德國式“模擬公司”。實踐證明,“實驗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職業學校經濟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難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增長相關知識,但沒有外部相關部門的配合,還是擺脫不了“閉門造車”的境地,遠遠不能和“模擬公司”相比。學校應在教學理念、實踐方式、實踐手段上大膽創新,國家也要加大各級實踐基地的投入,借鑒德國“模擬公司”的運作來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減少學生與企業的磨合時間,實現“無縫銜接”。
5.加強實踐性教學考評,完善評價體系
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考評,是實踐性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一般來說可以從實訓紀律、實訓技能、實訓報告、撰寫論文等幾個方面來綜合評價實訓成績,其中以實訓技能為核心,制定一套具有針對性和約束力、并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靈活考核辦法:(1)改革常規卷面考試內容,增加會計模擬實習課的份量,加大實賬處理的考核力度;(2)探討抽題考核的新辦法,建立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用于畢業考試)。(3)建立等級化的評價體系,采取層層量化;(4)嘗試運用計算機,減輕評價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