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0 10:22: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對于當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亟待跟上時代化信息發展潮流,積極建設會計專業實踐體系,強化教育中的實踐教學能力。以下本篇探討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體系建設問題,并為之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
會計專業;高職;建設;實踐體系
一、當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情況
1.缺乏實踐支持高職會計專業中,其頂崗實習流于形式,學生很難直接參與實際財務工作,校外實訓基地名存實亡,嚴重影響高職會計實踐教學質量。對于高職會計專業實踐中,高職會計專業實踐中,專職教師實踐技能薄弱,實踐教學質量較低;并且,在會計專業實訓中,多處在單項實訓層面,部分高職學校沒有建立獨立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手段缺乏會計理論教學經驗,忽視會計案例教學,沒有開展綜合模擬實訓,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少,學生職業勝任力差,單位滿意度低。
2.體系不完善在高職會計專業實踐體系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合理,專業實踐技能差。經過調查發現,在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體系設置中,基本為單項實訓轉化為綜合模擬實訓的體系,然而在校企之間,不僅缺乏政府政策的扶持,且校外的頂崗實習會計單位不多,專業對口率極低。在高職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學生不僅缺乏理論知識基礎,其實訓技能也偏低,使得學生很難在社會中適應其相關工作崗位,使高職學生不能滿足社會中會計用人單位的要求。
二、建設會計專業實踐體系的意義
對于高職會計教學中,建設專業的實踐體系,不僅有助于開展校企合作,也可以積極落實校外實訓基地,達到預期實習鍛煉目的。高職實訓中,建設高職會計專業實踐體系,可以整合模擬實訓室系統,提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為國家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建設高職會計專業實踐體系,還可以有效地組織實踐教學,指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會計實踐能力。建設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利于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轉變我國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方法,注重會計專業實踐體系構建工作,對于會計信息匯總、處理方法,強化學生實踐操作水平;并且編制財務報表,注重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上需要,培養高素質會計人員,培養出新型的高職會計人才。
三、改進建設會計專業實踐體系的措施
1.強化實踐教學設備及技術支持針對高職中,切實加強會計實踐中校企之間的合作,搞好多方向的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對于校內會計教學實驗室中,能夠安裝先進DEERP軟件,并且可以從會計預算、金融市場、企業融資、日常會計事務運轉等方面,加深高職學生對實踐會計工作的認知,增強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切實的去加大校企會計實踐合作力度,以便可以實現產學資源方面的互助互補。并且,與此同時,可以落實高職實踐教學,加大學生在企業會計崗位、倉庫、財務部門的參觀見習頻次,引導高職學生接受會計相關知識,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技能。高職會計教學中,建設會計專業實踐體系,分析學生具體情況,調整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對于高職會計教學之中,直觀展現會計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提升學生會計實踐動手能力,還可以鞏固高職會計理論教學,增強高職學生的會計職能認知。基于會計實踐教育模式之下,會計教師應在會計教學重視學生的思想意識,運用職業會計專業知識,通過對會計相關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可以使學生擁有在實際工作中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不僅有助于養成學會計思維習慣,還可以培養提升學生會計實踐技能。
2.完善教學實踐體系對于高職會計教學中,構建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突出會計專業教學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原則。在具體實踐中,建設會計專業實踐體系,能夠在會計實踐職業領域,對會計專業所對應職業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解、分析、歸納,使學生掌握綜合會計職業技能與操作能力;并且,在高職會計專業實踐中,可以梳理技術、操作能力知識點、技能點,重構職業行動領域,構成高職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提升教學水平。并且,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能夠結合會計工作任務的特點,設計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如會計電算化、企業進存銷會計實訓等教學內容,優化高職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系統化進行高職會計教學,對于實訓基地中,學生需要進行全天上崗操作,并適當對其進行實踐培訓,使學生可以在上崗操作中學會做人、做事,并能夠學會思考、分析問題,更能增強高職學生會計實踐能力。
3.提升實踐監管執行在目前高職的會計專業教學之中,可以針對其存在的相關弊端問題,優化構建新的會計專業實踐體系,不僅可有效避免會計教學弊端,避免學生實踐環節斷檔,確保高職會計教學職能高可以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會計實踐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制定科學的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可以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職業人才質量評價標準。對于高職會計教學中,建設會計專業實踐體系,積極建立科學的、易行的實驗考核體系,由分項實訓、模擬綜合實訓等因素,考核高職學生完成學業情況,對每一個學生實驗操作過程進行考核評定。不斷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和諧有序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會計專業實踐教育教學模式,可以有教師系統性地對學生會計專業進行引導教學,能夠以學生為主,采取網絡教學、動漫、網絡視頻等方法,突出學生的能力本位,倡導學生在高職會計實踐中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高職會計專業中,建設專業實踐體系,能夠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具體會計崗位工作升華為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不僅可以重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課程,還可以縮小高職教育與實際會計工作之間的差距,為高職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作者:楊繼秀 單位:湖南省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
隨著我院示范校建設的步伐,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也隨之要做相應的調整,會計電算化課程必須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會計電算化崗位技能為核心,改革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整體規劃課程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方法,科學構建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按具體會計職業崗位設置核心專業課程,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型、實用型、創新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
[關鍵詞]
職業能力;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建設
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用人單位對會計電算化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會計人才的重要途徑,符合人才市場需要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從事會計崗位工作,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達到初級會計師的技能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1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現狀
1.1課程體系設置專業實踐技能差調查發現,在目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基本上是理論—單項實訓—綜合模擬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的教學體系,校企之間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約的約束,校外頂崗實習的單位不多,專業對口率極低。一些學校僅僅停留在單項實訓層面,沒有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沒有集中地開展綜合模擬實訓,學生實踐操作系統性差。專業技能訓練少,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夠科學,尚未充分考慮就業市場的變化和用人單位的需要,靈活性差,學生職業勝任力差,單位滿意度低。尚未建立突出實踐技能的課程評價考核體系,評價考核仍以筆試理論文化知識為主,沒有突出行業職業技能訓練的企業考核,沒有把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和就業能力納入評價體系。
1.2校企合作開展不力,校外實訓基地難以落實,實習鍛煉達不到預期目的由于財會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會計電算化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很難實施,大多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頂崗實習,即使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簽署了“友情式”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協議,但該專業學生到單位頂崗實習往往不可能,頂多是實習基地參觀實習,時間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學生業務不熟,既不能給公司增效,又增加單位的負擔,加之公司財務人員不愿意學生接觸他們的財務機密,更不愿意主動培養學生與自己競爭。即便部分學生自己聯系了實習單位,但很難直接參與實際財務工作。頂崗實習流于形式,校外實訓基地名存實亡,校企合作只是紙上談兵,使得學生的專業生產實習落不到實處,達不到預期的實踐鍛煉目的,這嚴重影響了其實踐教學質量。
1.3理論課比例大,模擬實訓室缺乏仿真性與系統整合性通過調查,現階段90%高職院校都建立了會計實訓室及電算化實訓室,但70%未能達到仿真要求和學生實驗需要,只不過是一些電腦加幾個軟件,缺乏會計工作環境,這樣不僅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達到分組輪崗輪訓的目的和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與鍛煉。更何況手工記賬資料與電算化資料截然分開,缺乏系統整合性,這樣手工實訓結果不能得到計算機的驗證,學生也就無從體驗會計電算化的優越性,更談不上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了。
1.4專職教師技能薄弱,教學質量不高目前各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即便考取了會計師以上職業資格,獲得了“雙師”職稱,但是不具備雙能力,實踐技能薄弱,由于沒有到企業從事一定年限的會計工作,缺乏一線的實踐經驗,很難有效地組織實踐教學。再者一些老師雖然掌握了豐富的會計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實踐技能,但缺乏會計工作的相關專業知識的儲備和相關問題的處置能力,指導實踐教學缺乏真實性,解答不了真實工作環境下的復雜問題,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會計電算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各高校財會專業也更加重視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但是,在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內容的設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2.1課程目標定位不準確在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對這門課把握不準,要么將它上成軟件培訓課,要么上成程序編寫課或計算機基礎課。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應該包括會計信息系統基礎知識的講授與典型通用會計軟件的實踐性操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數有限,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既想講授理論知識又想講授軟件操作,結果往往都是點到為止。
2.2課程內容設置落后由于處在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中,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速度也很快。比如會計軟件的主流技術已經轉向以網絡為基礎的ERP軟件了,而我們教學內容的更新明顯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速度。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教材的內容落后于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又落后于社會應用水平。
2.3課程講授方式、方法不完善學生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且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落后。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講課方式,將教學內容固定化,論述過程程序化,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創造性思維能力被忽略了。
2.4實訓教程質量不高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所以本課程需要有高質量的配套實訓教程。到目前為止,會計電算化教材質量普遍不高,教材中所舉軟件嚴重落后于企業實際應用軟件,或者教材中是對各個會計軟件泛泛地講,沒有針對哪一個軟件詳細講。會計電算化教材本身質量尚且不高,實訓教程的質量便可想而知。
3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既然把“就業導向的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作為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
3.1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和實踐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職業通用標準與具有職業針對的專項標準相結合的人才質量評價標準。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大多是單項基本技能實訓、綜合崗位實訓、校外頂崗實習三個層次,故實踐考核要突出實踐應用性,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學易行的實驗考核體系。
3.2課程體系結構應服務于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課程目標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及課程目標是建立課程體系結構的依據。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都應通過相應的課程教學得以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有自己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在構建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結構時,應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從職業分析入手,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以形成以能力為核心、同時兼顧綜合素質培養的課程體系。原則上,各門能力技能課程內容都應設計相對獨立的學時,體現職業崗位性。
3.3切實加大加強校企合作,搞好多方向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切實加大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教產合作,實現產學資源的互補,達到校企雙贏、校企互動的良性循環。努力改變校企合作難以落實的局面,與多種企業多方向開展校企合作。企業與學校建立比較固定的實習基地,讓學生獲得更真實的實際經驗。重點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為突破口建立實訓基地,采用記賬方式,學生一方面了解真實的企業的經濟業務往來賬款的會計處理等,另一方面給別的公司做賬,大大提高了其實踐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職業勝任力。
3.4課程體系建設與證書銜接,突出技能培養目前,我國經濟建設中缺乏大量適應一線崗位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應用型人才。計算機等級證書、會計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助理會計師證書等都是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就業的“綠卡”。在基礎會計之后應安排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之后應安排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之后應安排成本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課程應每周兩節理論講授,四節上機實訓;在學生到單位進行會計實踐之前應進行一次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將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進行融合,這既是對學生以前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一次綜合實訓,又是對學生進行一次上崗前的培訓,可以說是一舉兩得。設置與國家職業標準規范相銜接的課程體系結構,是深化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改革,與就業市場接軌,培養與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的需要。
4結語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會計人才,只要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方向,以崗位工作實踐為方法”課程體系改革,才能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能力的要求,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作者:劉佳 單位: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摘 要:工學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各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實踐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高職會計專業人萬培養而言,單一企業就業崗位的人數限制和職業能力需求差異束縛了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工作的推進,訂單、定向培養已成為饞決這些問題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訂單式”;課程體系
所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企業根據其對未來不同規格人才需求的情況,與有關學校簽訂培養協議(訂單),然后由學校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和用人單位提出的人才規格和數量要求進行培養,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實質就是校企雙方通過簽訂合作“訂單”這種形式,密切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實現生產、教學、科研三者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校學習的職業針對性問題、技術應用性問題以及就業問題,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
一、高職會計專業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迫切性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步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一方面生源質量、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學校的生存靠按學生人頭的財政撥款,導致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連最基本的出納工作都干不了,讓教育者感到悲哀。為此會計專業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已迫在眉睫。我們認為,走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之路,大力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整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會計專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高職會計專業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的特點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打破了三段式的學科課程體系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不再沿用傳統模式,摒棄了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分,將所有的課程內容融為一體,按照工作過程分解出典型的工作任務,再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通過項目或情境來實現教學。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的開發結果不是形成職業培訓
目前,有人認為,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就是加強實踐教學,將公共基礎課等不直接影響職業崗位能力的課程全部刪除。學生只需在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基地開展實際操作即可。筆者認為不妥,因為工學結合課程模式不是對原有學科性課程的全盤否定,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按前述的方式去架構課程體系,那“職業教育”就變成了“職業培訓”職業院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三、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
“能力本位”早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界的共識。不過對“能力”的理解并沒有統一的認識。有的按照英語對能力的理解強調結果,看重通過考核鑒定確定的技能和績效;有的采用德國概念強調能力的形成過程,不同的理解影響了我們對培養目標的定位,即職業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還是培養完成整體化工作任務的“綜合職業能力”。筆者認為,若是職業培訓,則培養目標是前者;若是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應當為后者。它當然也包括前者,姜大源教授把綜合職業能力分為專業能力、關鍵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根據這種分類,我們可以制定出由“會計核算基礎――業務核算――模擬實訓――會計頂崗實習”的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只有在項目教學中來鍛煉和體現學生的這種能力,這也是要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開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高職會計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的構建
構建會計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的關鍵是要遵循:確定“工作崗位或崗位群――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能力分析――學習領域開發”這樣一條邏輯主線。設置過程中,要從專業服務的崗位(群)調研入手,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及其相應的能力要求,然后通過分析、歸納、總結能力要求形成不同的行動領域,再經過科學的分析,實現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的轉化,使其構成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一)課程的開發
1.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調查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以就業為導向,因此,課程的開發必須建立在對會計人才需求調查的基礎上,使課程設置滿足企業會計人才的需求。
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專家學者、骨干教師到用人單位進行崗位調研,如“目前各單位設置的會計崗位有哪些”、“每個崗位都需要做什么工作”、“每個工作需具備哪些能力”、“ 在會計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難題”等,這些調查結果為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的設置奠定了基礎。
2.進行會計工作分析,確定專業課程
以會計專業調研為基礎,確定主企業所需會計專業人才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及能力要求。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執行。首先,分析和確定會計工作崗位;其次,分析和確定每個工作崗位所包含的工作任務及能力要求。最后,把相關的職業能力歸類并最終轉化為課程。
(二)課程結構設計
課程結構設計要基于職業生涯設計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絕大多數會計人員剛開始時,都是從事低級、簡單的工作,經歷一段時間的錘煉后,再被安排到高級、復雜、綜合性的會計工作崗位上。基礎性工作到綜合性工作的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技能型會計工作。技能型會計工作是會計職業活動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會計人員主要從事簡單的、重復操作性的工作,類似的崗位有出納、記賬、會計檔案管理、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等。
2.技術型會計工作。技術型會計工作是會計職業發展歷程的中間層次。這個階段的工作相對復雜,按部就班的工作中穿插著會計人員的創造性,職業判斷能力越發顯得重要。
3.管理型會計工作。管理型會計工作是會計職業發展歷的最高層次,該階段的工作愈加復雜,需要會計人員處理企業內外部全局性的財務工作,參與企業的戰略決策、風險管控等工作。
根據會計職業生涯各階段對知識、能力和任職資格的要求,確定相應的課程體系。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突出人才的“應用型”,鑒于這種需求,會計專業教學注重實踐教學。而會計實訓教學又是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分析現有的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體系現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相關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會計實訓,現狀
高職的教育強調的就是職業教育,高職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培養人才的為“應用型”技能人才。“應用型”人才,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因此要求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開設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顯得非常重要。
一、構建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體系的意義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而處于經濟迅猛發展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構建會計專業課程實訓體系具有非常的重要意義。
1、建立會計專業課程實訓體系,幫助學生掌握會計理論基礎知識。會計是一個博而雜的崗位,該崗位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學專業的知識,還要求學生知道相關課程的內容,如財政與稅收,經濟學,金融學等課程。但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記憶不深,相關聯系了解不透。因此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訓操作訓練,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的融會貫通,深切體會各學科在工作崗位之間的穿插。比如會計在每月完成報表編制之后,還要完成相關稅費的申報繳納。
2、建立會計專業課程實訓體系,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灌入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對學習枯燥的專業知識毫無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技能的培養。會計專業實習體系的構建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分工任務,通過崗位角色的模擬演練,進入實際的工作角色,以工作任務來完成學習。不僅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分工角色中,也強化了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
3、建立會計專業課程實訓體系,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學生通過專業實訓,完成相關工作,最根本的目標還是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系統的掌握各個實踐環節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專業實訓,模擬崗位工作,使學生在學校以員工的角色進行生產實踐,參與接受工作環境和分工協作的鍛煉機會,有利于實踐由“學生”向“員工”的身份轉變,有利于提高職業技能,增加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體系現狀
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是以相應的理論課程為基礎,不同的高職院校在開設理論課程存在差異,相應的會計實訓課程也會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理論課程是相同。
1、校外實訓。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一般放在大三畢業前,常稱為頂崗實習。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到企業參加實習工程,完成學業,取得學分。這階段的實訓室要求學生確確實實參加進入工作崗位。但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這階段的實訓并不能非常完美的完成,因此校內的實訓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實訓內容
2、校內實訓。校內實訓的分為三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三個實訓階段內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簡單技能逐漸過渡到綜合技能。呈階梯式,基本技能是基礎,專業技能是專門化方向,綜合技能職是整合完成最終實訓。
基礎階段要求學生以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為主,在實訓課程中安排了會計基本技能的實訓。這一階段的實訓,要求要求學生消化理論基礎知識,簡單的會熟悉會計業務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手工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和總賬,裝訂記賬憑證等。
專業階段是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大量學習和掌握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所學的內容多而雜,相對應的實訓內容側重點也不同。主要的實訓課程有:財務會計的實訓,財務會計實訓在基礎會計實訓的內容上增加了業務量和業務難度。其次是成本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突出強調了成本和核算,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掌握企業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然后是稅務的實訓,稅務的實訓側重于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稅務會計的核算等。
綜合階段是在完成了整個知識內容的學習后,進行最后一個階段的會計綜合實訓,在會計綜合實訓完成工業企業涉及到的相關內容。是對前面專業階段實訓內容的一個整合。從原始憑證收集和編制,到記賬憑證的填列,會計報表的編制,增值稅及附加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報表分析等等。在會計綜合實訓里都有涉及。
三、校內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建議
1、實訓教學內容和過程有待完善。很多學校的在實訓過程中,使用的實訓教材五花八門,實訓教材不具備真實性。同學們拿到實訓教材,分不清與普通理論教材有什么區別。學生們拿到實訓教材,仍然當成一個作業來完成,對業務發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完好的理解。比如成本的計算,大部分學生當成是一道復雜的計算題進行處理,而對產品的生產流程未有清晰的認識。其次角色分工不存在,一個學生包攬實訓全過程,不同角色間單據的傳遞無法實現;有的完成的角色分工,但是在實訓過程中,仍強調會計的核算職能而忽視了監督職能。
2、師資力量有待完善。學生在實訓期間不可避免的會碰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上的各類問題。需要指導老師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而現階段的指導老師對于理論知識已經足夠,但是缺少實踐操作方面的能力。當前許多會計專業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類型的教師。使得理論教師對會計實際崗位操作不熟甚至不解,造成教學誤區。讓大型企業財務總監、財務經理、內審部經理、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主管、注冊會計師等業務一線會計人員為學生講課并指導實訓又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雙師型”教師。
3、實訓環境有待完善。為了使實訓更有真實性,建立仿真的實訓基地和實訓室成為外在的必要條件。實訓基地的建立,設立相關銀行,稅務,工商,企業一體化的實訓室。實訓過程中,按照培養方案設立的角色分工,進行實訓。同時將校內實訓和校外參加結合,在實訓過程中參加企業,讓學生對經濟管理活動有更深刻的認識。
摘 要 文章以會計專業的崗位需要及特點為依據,指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當前狀況,提出開展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途徑,并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議,為會計專業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上做了新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建設途徑 思考
隨著高考人數的逐年下降,怎樣保證學生生源就成了各個高職院校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而保證學生生源最主要還是要提高學生就業率,而提高就業率的核心問題是怎樣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內涵建設。要讓教學質量得到一個質的提高和飛躍,主要是要對學校實踐教學體系做深入的改革和突破。而會計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經濟管理應用學科,實踐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程是學生獲得實際操作能力,掌握基本會計技能,盡快適應會計崗位工作需要的關鍵環節。筆者根據高職會計專業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作了一些探索。
一、高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現狀
實踐教學在整個高職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就業的關鍵一環。但是以往的教學內容與就業市場實際需要表現出了明顯的不適應性,拿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來說,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實訓環境
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都是在普通教室進行實踐教學。在實訓中沒有真實的企業環境,不能讓學生體會真實的會計工作流程。因此,這種流于形式的會計實訓,效果自然是很差的。
(二)教學方法
很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訓只采用會計崗位綜合實訓,就是在實訓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分工,由學生一人擔任所有的會計角色。這種方法雖然讓學生體驗了所有的會計崗位工作,但是沒有辦法體會企業的會計分工和內部管理制度,這樣教學質量自然很難有保證。
(三)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屬于崗前練兵,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加會計實務操作的實踐性教學形式,也是對校內實踐教學的補充。但是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實習單位接納的學生數量非常有限。即使學生進入了實習單位,但真正從事會計專業崗位的很少,所以頂崗實習的預期效果比較差。
二、開展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途徑
(一)會計專業分析和調研
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就開始對會計專業進行分析,可以安排經驗豐富、有實際行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擔任新生“專業分析”的主講教師,讓學生了解自己三年中將要學的知識和畢業后將要從事的崗位。這樣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機會,為以后的教學活動做準備。
對學生進行專業分析以后還要帶著學生進行本專業的調研,可以帶學生去校內外實訓基地去參觀,讓學生對本專業所要了解的知識、從事的崗位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專業分析和調研完成之后,可以通過一個考察報告或者專業總結的形式讓學生去展示,最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和分析,這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互動、展示的一個過程。
(二)校內實訓環境的強化
校內實訓基地強化的實踐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穩定性,學生在獲得會計專業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的同時,可以在學校實訓基地里進行與所學課程內容相符的實踐項目的訓練。同時學院應當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同開發仿真的實訓資料,在實訓室里設置不同的工作崗位。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讓學生體會企業的內部流程和內部的管理制度,所以實訓效果就打打提高了。
(三)校外實訓基地的拓展
高職院校要加強校企合作的平臺,通過校企聯手,積極拓展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的融合,而且通過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會計專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崗位意識。另外,通過這個平臺來提升學院和企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企業主動加入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中去,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平臺。
三、高職實踐教學的評價與管理
(一)實踐教學的評價
結合能力與素質的要求,注意對實踐教育過程的控制與調節,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不僅要重視實踐最后的結果還要關心實踐的過程,要科學的制定過程并和結果同時進行、相互滲透的評價體系。
對會計專業實踐教育的評價還應該把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融入到實踐教學體系中去,要與用人單位和企業之間建立長期有效的實踐學習反饋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實踐教學的管理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要保障校內外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必要成立實踐教學組。這個小組的應當由會計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輔導員和校外實訓指導老師組成,制定實踐教學管理辦法,來協調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其次,要制定各項實踐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實踐教學體系以及校外實習的管理、考核等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為了適應社會對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應該在高職院校中大力推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同時我們相信,在廣大高職會計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全新之路,為社會輸出大批能力強、技術硬的會計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