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9 03:33: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社會越來越趨向于對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工商管理學科是應用科學,因此,實踐教學對工商管理教育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學校、教師、企業三位一體的監督機制,并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通過模糊矩陣分析法得出相應指標權重,進而提出實施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監督機制的院系對接整合模式。
關鍵詞:工商管理 實踐教學 監督機制 對接整合模式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并且更加偏好選擇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而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應用科學,其目的是研究各種類型的組織如何利用有限資源為實現組織目標所采取的管理行為及其規律。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更強調實踐性、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與實際外界應用的銜接。同時,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加深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獨立思考、獨立研究和獨立探索問題的能力,進而獲得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因此,工商管理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工商管理教育來說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現實中諸多方面的客觀要求和迫切需要。目前,工商管理教育最突出的一個缺陷是實踐教育的缺失。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一般都是重理論輕實踐,學生普遍存在創新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實踐能力差的“三差”現象,不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這就使得高等學校的工商管理類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培養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二、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校方面 (1)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楊瑞霖提出,部分高校只是通過增設與實踐教學有關的課程或是在其它方面作部分的改變。其忽略實踐教學的本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有些學校甚至將參加大賽能否取得好成績作為衡量是否重視實踐教學的標準,偏離了實踐教學的主航道。(2)課程設置總量偏高。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說,課程設置總量偏高不利于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課程總量應與專業、學生、市場相適應,做到少而精,給學生充分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使工商管理類的學生真正懂工商管理,會工商管理。(3)專業實驗室投入不夠。由于大多數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缺乏專有的實驗室,其實踐環節不能跟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只能安排在時間相對充足的學期末。從行為學角度來看,學期末,大部分同學都急著回家。面對額外的實踐環節,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偏低,效果大打折扣。同時,雖然學校開設了第二課堂,但是供學生使用的校外實習基地數量有限。因此,即使有些學校很早就開出了實踐課,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師方面 (1)思想上沒有高度重視。對于實踐教學任務,采取應付式的態度。教師一般對費時、費力、低回報的實踐教學缺乏熱情和動力。而且由于督導的監督工作難以進行,因此從機會主義來看,有些教師會直接將實踐的內容布置后,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去實踐,最后將調查或實習報告收上來就算了事。這樣,實踐教學就背離了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意。(2)對學生的指導不夠。一方面指導教師都比較資深,沒有時間來為同學們指導。另一方面,有些教師不重視實踐,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實踐的答疑上,更傾向于學生的自主。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即使是對自己不清楚的問題也不愿問指導教師,在有些問題上只做表面了解,不進行深入探究。甚至導致虛構作假、拷貝、抄襲等不良現象。(3)科研活動與教學活動相脫離。目前我國大學商學院普遍存在教師的科研是為了、評職稱、計算工作量,沒有與教學掛鉤,不能使科研帶動教學,改進教學方法。這樣也使得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缺乏感性認知,實多是為了完成學分,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造成對企業缺乏全面的了解。(4)實踐經驗不足。盡管指導教師的學歷都普遍較高,但是其缺乏在企業、公司參與實際的經營與管理的經歷,沒有做具體實務的閱歷。這樣的話,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說,教師對有些具體的實踐操作也存在含糊或者逃避的現象,學生參與實踐的效果可想而知。(5)對學生的考核缺乏效果的評價。實踐教學對學生的考核注重出勤、成果、報告的質量等較多,對學生通過實踐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反映。也正因為學生實踐能力并沒有計入考核成績,就使得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意愿不高,只注重報告的撰寫,而對實踐的過程馬虎了事。也就是說在這一方面,教師對于學生還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也應該對學生的考核體系進行相應的改進。
(三)企業方面 (1)合作限于表面,監督不力。雖然高校針對工商管理類實踐環節的缺陷,相繼開設了第二課堂,即為學生聯系校外實習基地。也就是說,企業與學校達成了相關的協議,表示愿意接受學生的實習。但企業是追求經濟利益和利潤最大化的,即使與學校已達成協議,也會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因此,企業一般不愿意承擔額外的負擔,只是表面上顯示很樂意接受,卻不給學生安排實際的工作。更不會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嚴格的監督,甚至還會在教師了解情況時,幫助學生對實際情況進行隱瞞。(2)不重視實習學生。由于學生實踐的時間一般不長,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項不經濟的決策。因此,企業不愿意在學生身上花費人力和物力。只是在剛進去的時候為學生稍作講解,做足表面功夫。但在剩下的時間里,并不安排實際工作,完全屬于自由時間。這樣的話,學生接觸不到實際的企業實務與運營體系,繼而就會失去實踐教學的興趣,實踐也就演變成了有名無實的一項工作。因此,校外基地實習名不副實,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監督機制構建與應用
(一)實踐教學監督機制的作用 在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改進和革新的歷程中,現有工商管理類培養體系的問題與不足。邵繼紅站在教學模式改進的角度,表示可以建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將第二課堂納入學分制管理,以第二課堂的實踐性、創新性教育導引第一課堂教學。冷敏、孫晶言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指出:在課外實踐方面,一是社會調查,可事先由經驗豐富的老師確定調研目標和計劃,然后讓學生深入到工商企業進行調研,最后形成調查報告,并能夠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二是專業實習,建立相對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通過學生的專業實習,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楊瑞霖從整體效果考慮,提出:要明確來定義和衡量實踐教學的成功與否,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并且也表明了“愉快學習,嚴格考核”的觀念。呂娜也表示,為了增進實踐教學的效果,可以從構建實驗實訓教學體系、加大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實踐教學效果的評估標準等方面進行改進。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主要還是停留在宏觀層面的論述,在微觀層面對如何對實踐教學進行更好的監督以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從實踐探索中總結歸納一套具體且可操作性強的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的監督機制,以培養出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
(二)實踐教學質量監督機制考核指標 本文在相關質量體系研究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并結合工商管理類背景,提煉出了含有3個維度,10個指標的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質量監督體制考量表。如表(1)所示。
(三)實踐教學質量測評模型 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質量由學校,教師,企業三方面來決定,以TQ表示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質量,以QS、QT、QC分別表示學校、教師、企業,而以Y1、Y2、……、Y10分別表示構成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質量的10個分項質量得分。下面應用模糊矩陣計算百貨商場的顧客忠誠度:
(1)模糊評價矩陣的構造。假設對于10個測評分項的第n項,在調查問卷中5級李克特量表中,第i個量級的選擇人數為Xi,則該測評分項每個量級所對應的隸屬度Rni(1≤n≤10,1≤i≤5)的計算公式為:Rni=■
(2)模糊關系矩陣的構造。首先應計算出在行業背景下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質量分項得分Yi,其計算公式如下:
(四)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應用 (1)實踐教學環節院系對接模式。院對接包括教務處實踐科以及財務處。其中教務處實踐科地職責是:根據各專業培養計劃下達各學期實踐教學任務;匯總實踐教學信息,并對實踐教學的進展進行有效監控。財務處的職責是:對各專業實習經費進行審核;對經費實際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系對接則指系教研室,其職責為:完善和修改各專業的實踐教學計劃;根據下達的實踐教學任務組織安排實踐教學,同時做好經費預算工作。如圖(1)所示。(2)教學質量管理院系對接模式。院對接包括教務處教學質量科和院督導辦。其中教務處教學質量科職責是:制定教學質量檢查計劃并下發執行;收集檢查結果等相關信息,并進行教學評估和修改計劃。院督導辦職責是配合教務處進行教學質量檢查。系對接則包括系教研室、教學辦、學工辦。其中系教研室的職責是:根據教務處相關要求,進行教學質量自查并匯總上報。系教學辦職責是:上報各教研室自查信息。系學工辦職責是:協助系教學辦完成教學檢查工作,完成學生信息匯總工作并上報。如圖(2)所示。
四、結語
實踐教學對于工商管理教育來說至關重要,關系高校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復合型以及應用型人才。因此,不管是高校教育者還是研究工作者都有必要給予實踐教學高度重視。而實踐教學除了在硬件軟件方面需要大力支持外,還需要完備的監督機制:使學校、教師、企業三方都處于學生以及督導的監控范圍內,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然而,本文實踐教學質量監督的維度和指標是在文獻分析基礎上,結合實際,總結出來的,尚未有實證作支撐。因此,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但建立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監督機制以及優化院系對接整合模式,為我國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現狀,期望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為高校蓬勃發展的雙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工商管理;雙語教學;思考
一、實施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意義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格局的進一步形成以及全球經濟化趨勢的增強。強化和推進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對我們高等教育實現與國際化接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工商管理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國教育部于2001年出臺四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在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其中“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
所謂“雙語教學”,根據《郎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的解釋,就指在學校使用非母語的第二種語言(外語)進行各門專業科學科的教學。按照當下時髦的說法,就是用外語(在我國主要指英語)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為學生創造與英語“親密接觸”的環境。
二、目前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現狀與困境
隨著各高等學府紛紛響應號召,積極開展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同時,一些違背雙語教學初衷的不和諧的音符頻頻出現,引起了教育屆的重視。目前,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對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認識不足
推行雙語教學是教育部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提出的戰略性目標,但有些高校并沒有意識到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開展雙語教學僅僅為了應付教育部對本科教學的要求和審查;也有些高校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師生說一些日常生活交流方面的外語就算雙語教學了;還有些學校開展雙語教學是為了有個好招生的“噱頭”。總之,高校開設雙語教學的目的林林總總,卻并沒有堅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念,把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培養國際化人才當作已任。
(二)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師資嚴重不足
放眼國內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師師資嚴重不足。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單科型的。即要么是英語專業:英語能力強,可又缺乏專業知識;要么是專業知識扎實,可不擅長英語。有限的一兩個也只能優先考慮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其他專業的學生則無緣接觸雙語教學,而這一兩個雙語教師也是“連軸轉”,一人承擔了數門課的雙語教學工作,教學負擔大,導致教學質量效果也直線下降。
(三)學生外語水平有限,班級學生數量龐大
我國的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進入大學時已經學習了九年的英語。但因為我國教育資源的潰乏,每個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數量都至少在50人以上,小班教學無從談起,這極不利于英語等語言類教學的開展。因此,既使學生在入校前已經學了近十年的英語,但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僅限閱讀方面,聽力、口語和寫作等環節都比較薄弱,尤其是聽說:基本上是聽不懂,說不出。這對于高校雙語教學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四)課程設置與教材選用存在盲目性
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在課程設置與教材選用上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材選用是一片迷茫:選用全英文的原版教材,這些教材在教學要求、教學法編排和教學重點等方面與我國不一致,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選用國內的改編教材,又發現市場上這類教材良莠不齊,要想選到合適的不容易;高校組織教師自行編寫,能力和水平又存在不足。
(五)教學思想及方法落后
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實行雙語教學的思想和方法比較落后。據筆者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實行雙語教學不外乎有以下三種方式:(1)采用全英語的原版材料,中文板書,中文講解;(2)采用全英語的原版材料,英語板書,中文講解;(3)采用改編的教材,英語板書,英語講解,但僅限于一些較難的專業術語。教學方法也是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講授方法,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師生缺乏互動。
三、加強工商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學的措施
(一)加大師資培養力度
解決管理類課程雙語教師匱乏的問題,辦法有很多。從方法上著眼,可以定期舉行教學研討會和觀摩會,組織教師相互學習、相互聽課;同時定期組織教師觀看國外知名專家的教學視頻;也可以遴選出一挑優秀的,具有雙語潛質的教師進行專門培訓,如出國到合作國外院校進行短期進修,以盡快提高他們的雙語知識水平和口語水平,同時還可以放眼于世界,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理念,從而促進自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當然,從成本方面考慮,可以邀請國外名師來校進行系統培訓,逐步提高教師的雙語水平;同時,也可以聘請國外留學的專業人員或有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外籍教師承擔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工作或中、外教共同授課。總之,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速與完善雙語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二)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應遵循“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開展實施
目前,我國高校對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尚處于探索試驗、各級經驗階段,不宜大規模輔開實施。況且目前我們大多部分高校也不具備大規模進行雙語教學的師資和辦學條件。因此,大規模的推行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沿待各方面時機和條件成熟時方可實行。鑒于我國高校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應考慮在大學一年級應加重英語教學的比重,為雙語教學的實施打下其實的語言基礎。到了高年級再考慮根據學校師資及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開設雙語課程。同時,應該采用分級、分班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編入不同的班組,因材施教。
(三)限制班組規模,分級教學、小班授課以提高學生的英語使用能力、增強英語學習氛圍
為了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建議限制班組規模,分小班上課,以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有參與和表達的機會。課堂教學應活潑生動,師生互動、個人演講、幻燈片演示、案例分析等,課下小組討論,模擬演練,應突出學生對學習、學術、語言能力的培養,互動教學。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課堂上還應加強團隊合作精神、項目研究與開發、案例分析及創新等方面能力。
(四)加強教材建設
選擇合適的課程開展雙語教學法是保證雙語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而教材選用是實施雙語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在引進國外原版材料時,應選擇語言通俗易懂的教材。同時,也要清醒的意識到,選擇材料時不要盲目的“崇洋媚外”,國外原版材料也有不適合我國的地方,其昂貴的價格也讓許多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我們在使用國外原版教材時,不要照搬照抄,可以鼓勵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原版教材中的重要章節分發給學生使用;也可以組織部分英語和專業水平較高的教師自編英文教材。這樣既能照顧到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英語接受能力,又能實現原版教材的本土化。
(五)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
由于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存在備課難,時間長、教學資源少,資料難找等問題,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既要考慮專業內容,又要考慮英語授課的方式和難度,雙語教學要比平時的教學多付出許多。因此,很多教師擔心“吃力不討好”,不愿意選擇雙語教學。因此,學校對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應采取傾斜政策。在計算任課教師工作量時,應按高于普通教學的系數計算。同時,對雙語課程進行科學評價與建設,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推動雙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總體來說,在高校開展和推廣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有師資、學生、學校和整個教育大環境的配合。眾所周知,雙語教學在實現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培訓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文化交流能力的工商管理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加快與國際接軌等方面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應教育工作者應共同合作,積極推進工商管理類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
【摘 要】本文闡明了案例教學的含義和發展趨勢,并就如何有效地組織案例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最后指出了開展案例教學過程中注意事項。
【關鍵詞】案例教學;含義;發展趨勢;組織過程;注意事項
不同的工商管理類課程其具體內容盡管差別很大,但是這類課程的共性、也是難點問題是如何有效地解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學好此類課程、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較好的方法是開展管理案例教學。管理案例是把管理情景和實際經驗引入課程的有效工具,一個好的案例能夠把真實管理情景引入課堂,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使課堂討論一直圍繞著只有在真實管理情景中才會存在的棘手問題來進行。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
案例教學自從1923年在美國的哈佛大學問世以來,已經成為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案例教學,就是以教學案例為研究對象,學習者通過認真研究和分析教學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處理各種真實的管理問題,可以從中學習掌握如同實際從業人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者進行思考和行動的實際能力,所采用的分析、討論、處理案例問題的一整套教學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使學生在一種積極能動的情況下,去思考、探索所學的內容。案例教學本質上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一種互動式教學與學習方法。
二、案例教學的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高校案例教學呈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1)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互性。教師主要通過啟發和誘導,促使廣大學生走向探討未知、陳述己見和獲取真知的教學前臺,學生從“聽講者”轉變為“參與者”,從“理論的接受者”轉變為“實踐的創造者”。(2)案例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案例教學法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獨立地事先閱讀和分析教學案例,發現自己認為存在的問題并擬定初步方案,然后拿到課堂討論中去交換意見和深入研討對比,最后形成具有獨到見解和盡可能具有創造性的可行方案,這有利于形成學生獨立思考、系統思維和自我能動發展的能力。(3)案例教學強調以基礎理論做為鋪墊。案例教學法則強調在實施案例教學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論學習,以一定的基礎理論為鋪墊。實踐證明,案例教學一般應放在專業課每章或本門課程的最后教學階段。(4)案例教學方式趨于無紙化。即運用計算機來閱讀案例、分析判斷企業面臨狀況,并通過模擬決策來看設計方案的經濟效果及其對公司的影響。
三、工商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的組織
要搞好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必須下大功夫,做好充分扎實的課前準備工作,靈活的運用課堂教學技巧來組織引導好案例教學,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前教師要精心挑選合適的教學案例
案例的選擇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成敗。所謂合適的案例,一方面它應該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與教學進度,緊扣主題;另一方面案例的難易應當適度,因為案例太難,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會打擊其積極性,而如果案例太容易,一眼便知答案,則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再一方面,教師對于案例涉及的背景資料與知識領域應能夠熟練掌握,能夠全面分析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較為成熟的方案。同時,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在選擇案例時,要從我國管理的實際出發,盡量選擇我國知名企業的案例。
(二)提前發放案例素材,讓學生有一定的預習和準備時間
案例教學的主角是學生,為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學生的課前準備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難度大、綜合性強的案例更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教師一般應在本次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把下次課堂教學要討論的案例素材提前發放給學生,以便他們有時間去查閱資料并就案例中涉及的問題進行詳細地分析,從而對其中的問題作深入、細致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較為滿意的答案。
(三)關注四個環節,切實組織好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
課堂案例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分別是:閱讀案例,個人分析;分組討論,形成共識;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歸納,消化提升。
第一個環節是基礎環節,每個學生必須認真閱讀和分析,打牢基礎,否則就可能使整個案例教學流于形式。第二個環節則是進行分組討論,通過集中集體的智慧,最后形成小組的決策方案。討論必須充分展開,避免走過場。第三個環節一般由教師親自主持,先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講述本組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斷、論證和決策過程,說明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和步驟,并對實施效果進行預測分析。對于各組代表的發言,教師要圍繞案例本身給予必要的引導,鼓勵他們多角度、多因素地觀察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拓寬思維的能力,啟迪他們學以致用的創新意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過程達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同學間往往存在著意見分歧,大家為了某個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在爭論中提高了對問題的分析、判斷、決策的能力。第四個環節一般先由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歸納與評價,對正確的論點給予肯定和完善,提出一些帶有傾向性和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對某些問題可以啟發、誘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
四、注意事項
在開展工商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有三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其一,切忌為案例教學設定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案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案例分析的目的也決不是讓學生去尋找標準答案,而在于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評定時,不宜簡單地看學生的分析結果與自己的分析結果是否一致,而應該著重看學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決策的依據是否充分,得出結論的推斷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分析過程中有無獨到的見解。
其二,教師本人要注意轉換自身的角色。與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解為中心所不同的是,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只是導演或教練,學生才是演員和主角。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轉換自身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自如的課堂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其三,案例教學不能代替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盡管我們強調案例教學方法在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作用,但是我們并不能夠因此而忽視或弱化課堂知識傳授的作用。因為沒有一定的較為系統的管理類基礎知識作為根基,案例教學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因此,在管理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并重的原則。
摘要:高職院校規模已占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與傳統高等教育的競爭中,實踐教學應該成為高職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利器。但由于高職院校特定的發展歷史和成長條件,高職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著諸多不足和問題,這些正成為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反映在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由于其“顯性”技術不強,實踐教學的不足和問題更為突出影響了高職教育的優勢。
一、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是謀求院校差異化發展的優勢體現在現階段,基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傳統,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仍普遍存在著重視理論學習,實踐教學嚴重不足的現實。很多情況下,是人們已經認識到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積極投身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還是只停留在表面上。[1]實踐教學規律的探索、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一直是高職院校、尤其是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積極推動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是基于高職教育本質規律,滿足社會需求,高職院校在同業競爭中,謀求差異化優勢的重要途徑。
(二)是全面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對培養高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對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置身豐富的企業管理實踐,能夠將書本上抽象的知識點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形成對專業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教學,學生的操作技能、應用技能得到提升,強化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
二、實踐教學的困境
從現實情況看,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高職教學體系中是最為薄弱的環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認識不足、資源不足、模式陳舊、創新乏力等四個方面。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影響專業的長遠發展高職院校、尤其是以工科專業見長的高職院校管理者,常將工商管理類專業看成是低投入、高產出的專業,把這些專業當作高校市場化的重要利潤來源。這種認識是直接導致該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嚴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無疑具有“飲鴆止渴”般的危害,如不改變,該類專業實踐教學仍將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
(二)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導致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實踐教學資源不足體現在多個方面:師資力量不足、實訓基地資源不足、專業投入不足。工商管理類專業特點和實踐教學自身的規律,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雙師”型。但從實際情況看,擁有“雙師”資格者并不十分稀缺。在此情況下,一般院校采取了專任與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模式。因此學校在引進師資時,通常對學歷、職稱比較關注,但對引進人才的專業實踐背景通常關注較少,有不少專任教師甚至沒有任何社會工作經歷,更不要說從事過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鍛煉。在實際教學中,專任教師的授課,常常滿足于理論的灌輸,要么不重視實踐教學,要么根本沒有能力從事實踐教學;在聘用兼職教師時,由于多種原因,一般難以找到適應實踐教學要求的高水平教師,外聘教師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基本雷同于專任教師,體現不出外聘教師的特色。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其實踐教學不應游離于企業之外而獨立存在。企業是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最好的平臺,企業管理的經驗和教訓、企業管理生動豐富的實踐,都是實踐教學無法替代、不可多得的資源;任何書本化的案例、任何虛擬化的實訓平臺都無法與之相媲美,但高職院校普遍難以獲得這樣的企業資源。
各高校為彌補這種不足,也在大力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但又大多處于重在掛牌、輕在建設甚至不建設層面,相當多的高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上顯得有心無力,學生的校外實習實訓無法落到實處。
師資力量與實訓基地資源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專業投入不足,這導致專業教育難以吸引高水平的實踐型師資;高水平師資的短缺,使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時,沒有更多可以利用的資源,企業對這種合作興趣不大,校企合作的領域極為狹窄,最終導致校外實訓基地資源匱乏。
從校內資源看,辦學者常常滿足于建立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訓室,有些甚至連這樣的實訓室也不配置。即使建立了實訓室,或由于軟件不實用;或缺乏與此相對應的師資,實訓室教學也難能盡如人意。一些高校在探索建設校內實訓基地,但由于觀點、政策等方面的原因,這樣的探索也是困難重重,實踐教學質量更難以有效保證。
(三)實踐教學模式陳舊,導致教學水平難以提高目前高職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包括課堂案例教學、實驗室實訓、實訓基地實訓等。
但由于師資隊伍、資源投入、教學計劃等方面的原因,上述環節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問題。課堂案例教學是廣為推崇的教學手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互動環節得不到足夠重視,教師常常滿足于自身的說教與分析,不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有的教師對案例的選擇隨意性較大,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新穎性不夠;有的教師認為案例教學就是舉例教學,課堂教學滿足于將一堆堆的例子講給學生聽,而不注重其理論問題的分析,最后收獲寥寥。
實驗室實訓在資金投入、教學組織、過程管理等方面,存在著各種問題,教學成效再打折扣。
由于實訓基地資源與管理的限制,或應付了事,或直接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在專業培養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與專業實踐密切相關的畢業實訓。但除了實訓基地匱乏之外,就業已成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于是實踐教學就草草收兵。
實踐教學模式陳舊的另外一個表現是,不愿甚至不敢對傳統模式進行調整與改革。表現在課程結業考核上,鮮有教師改變“一卷定成績”的傳統框框。通過這種方式給出的學生成績難以反映教學水平與效果的全貌,尤其難以準確反映實踐教學情況。這種情況助長了師生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思想,不利于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實踐教學創新乏力,影響專業教學改革的推進近年來,關于本科和高職工商管理類教學改革的討論與探索不斷,但真正取得成效的不多。
究其原因,是關于教學改革的創新乏力。就高職層次而言,創新乏力表現為:傳統思維禁錮著探索和創新的步伐,使高職工商管理類教育基本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體系;實踐教學手段陳舊,技能訓練與培養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教學組織過程中,過于信任本科教學的一套模式,不愿或不敢進行新的嘗試;仍采用傳統方式對培養情況進行評價,扼殺了創新動力;對創新的外在激勵不足,外部環境對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推動不夠,抑制了實踐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三、改進實踐教學的對策
(一)加大軟、硬件投入和一般工科專業不同,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的“硬件”投入相對較少,但對“軟件”投入要求比較高。目前高職院校都看到了前者,但都有意無意地忽視后者。這是工商管理類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質量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硬件”投入主要用于實訓室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軟件”投入主要用于師資隊伍(包括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和政策扶持。目前,某些高職院校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問題上政策僵化,導致投入嚴重不足。因此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以學校的政策扶持為前提。
(二)重視“雙師”素質的培養師資配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應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特點,提出師資的任職資格。從事高職工商管理類教學的人員,除了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更應具有深厚的專業從業經歷和經驗。因此應注重從企業一線選擇從教人員;避免選擇應屆畢業生直接從事高職工商管理類教學;慎重選擇博士等高學歷人才,這類人才未必適應高職層次、尤其高職工商管理類教學需要。
應重視現有師資的再培養工作。但現行的做法,師資培養常常局限于學歷深造、學術交流和理論培訓,這是高職師資再培養工作的誤區。應讓現有師資分批、分期接受企業實際訓練,真正讓他們去企業摸爬滾打,增加企業實踐的感性認識,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實際操作技能,增長實踐才干,適應實踐教學需要。
應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以加強實際教學為目的,制定兼職教學隊伍建設規劃和兼職教師使用計劃,使工商管理類教學面向企業、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大力走開門辦學之路。兼職教師應以校企合作為前提,從企業營銷管理崗位上選擇,兼顧市場研究、渠道管理、市場策略等不同業務方向的背景,以適應教學要求。兼職教師的角色,不能與專職教師簡單劃等號,應定位為強化實踐環節、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工學結合。兼職教師的工作,以專題講座、營銷實踐經驗分享、案例報告和分析為主。
(三)著力推進實踐環節教學改革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比重。一是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內容。一些高職院校現行的教學計劃安排不盡合理,內容重復、陳舊等情況并不少見。如“市場調研”是一門獨立的課程,但在《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課程中,相關內容反復出現。適量減少專業培養內容的重復,精簡理論教學內容,可以使專業培養計劃更合理。二是落實實踐教學是高職辦學中心的思想,改變目前實踐教學時數占總教學時數比重較低的情形,真正體現高職教育技能型特點。
創新思路,挖掘實訓資源。在當前企業基地難以發揮實效的情況下,應該創新工作思路,挖掘校內資源,開展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可以是超市、書報攤書報亭,還可以是淘寶屋,甚至可以利用校內網絡資源,將這些店鋪開到網上。如筆者所在學校舉辦的每年一次的校園商品展銷會,是學生鍛煉技能的綜合性場所,學生既是展銷會的主辦者、策劃者、管理者,同時又是交易現場的練攤者。但如前所述,關鍵需要得到學校的政策扶持。學校的扶持也是多角度的,既可將全校性的經營場所看作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習場所;也可辟出專門的地段(如學生經營的“商業街”)進行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對一些虛擬實訓基地建設應給予指導。對已掛牌的校外實訓基地,要掛牌,更要投入、維護和建設。要以互惠的心態動用校內資源服務于掛牌企業。
校企合作的另一個思路,是強調校企的聯合。這種聯合也是多角度的,可以是企業辦學校,也可以是學校辦企業,或者校企聯合辦專業。但現在公辦高職院校,由于機制、思路等方面的原因,校企聯合一直處于萌芽狀態,實質性聯合辦學還不多見。如浙江工商職院與必勝客餐飲連鎖公司寧波餐廳、寧波銀泰聯合辦學,成為學校學生全職頂崗的實踐基地,在三個月一批的輪流頂崗中,學生邊頂崗、邊培訓,不僅學習了連鎖企業的內部管理經驗和營銷手段,同時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的精神,職業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注重團隊建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營銷本身就是一個團隊行為,因此可以以營銷實踐教學為契機,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學生團隊活動的有效開展是對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的良好促進。[4]一般而言,團隊活動在管理類課程教學活動中并不少見,但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比如,學生團隊的組成方式,可以在學生自由組合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同時要求團隊起個性化的名稱、通過小組討論建立團隊章程,個人以此為基礎,制定工作計劃。公務員之家
團隊活動開展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圍繞課堂活動、校園調研、校園實踐、走向社會等環節進行。課堂活動可以是小組學習情況匯報、小組按設計的營銷問題進行表演等。校園調研是借助校園平臺,開展工商管理類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舉措。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就校園熱點問題、專業學習等進行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校園實踐主要依托校內實訓基地,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觀摩、認識和經營活動。校內實訓基地的核心管理團隊應在一定期限內保持相對穩定,教師或教師團隊(教研室)在其中起指導和監督作用,以確保經營穩定,確保其它團隊能夠從校內實訓基地學到知識和本領。以《工商管理類》教學為例,可以要求各團隊根據大多數成員意見,選擇感興趣的產品或企業,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等,通過網絡、現場觀察等進行跟蹤研究,在研究基礎上,寫出小組學習心得,制作PPT,在課堂上進行專題匯報。實踐證明,運作好團隊活動這四大環節,對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增強實戰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創新考核方式,增強實踐教學效果。實教學環節創新還包括考核方式改革。學生學習評定應貫穿學習過程始終,應加大實踐環節評價的比重。仍以《工商管理類》為例,學生學習成績評定由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兩部分構成。除傳統做法外,應發揮團隊組長的考核功能,采取一活動一考核的辦法,增強考核的可信度和科學性。
以實踐大賽推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戰能力。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實踐教學應注重其應用性。因此可以借助學生活動平臺,提倡專業建設與學生活動的結合,以專業為依托,開展一些學生競賽。如浙江工商職院舉辦的每年一屆的技能運動會已連續了十三屆,歷年來的傳統比賽項目包括:計算機實用技能、導游、英語口語、創業計劃、投資理財、推銷、廣告創意、促銷策劃、新聞、商務信息搜集等項目,學生參賽面達到80%,這有助于在校園內營造一種營銷專業氛圍,擴大專業影響。有的還可以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企業。
四、結語
實踐教學開展得如何,決定著高職工商管理類培養的質量。因此,實踐教學應成為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應加大專業辦學的投入,加強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要求,以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為重點,打破傳統辦學思路和模式,注重團隊建設,改革考核方式,走出一條立足高職院校實際、體現高職特色和專業要求的專業實踐教學之路。
[摘要]
案例教學法作為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一種方法,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分析了目前案例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注意事項,實施案例教學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案例教學,管理類,學生
教學改革與方式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點,同時還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受傳統教學范式的長期影響,高校工商管理類課程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辦法順應知識信息經濟時代對人才特殊的要求。
一、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理論基礎與體系結構
本研究結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理論基礎和體系結構,結合現有文獻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統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議。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減少MIS開發方法和開發過程內容所占的比例,添加MIS與企業競爭優勢、MIS管理、經管領域MIS應用等知識模塊。工商管理類專業MIS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理論篇
(1)管理信息系統基本概念:信息、系統、信息系統以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
(2)管理信息系統理論基礎:管理理論、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行為科學、數學以及運籌學等基礎理論學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統的分類:基于管理層次的分類、基于管理職能結構的分類、信息資源的空間分類以及技術架構分類。
(4)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結構:概念結構、層次結構、功能結構、軟件結構和硬件結構。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基礎篇
(1)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計算機硬件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
(2)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條件:企業業務流程分析與企業業務改革,領導的支持與參與。
(3)系統的開發方法:結構化開發方法、原型法、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和計算機輔助工程。
(4)數據庫技術基礎:概念模型、關系模型、概念模型和關系模型的轉換、關系模型的規范化。
(5)通信與網絡: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第三部分:系統開發與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必要性、目標、內容與組織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規劃模型,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系統分析的目標、任務及步驟,系統詳細調查與分析,新系統邏輯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系統設計的任務與原則,系統功能結構設計,系統配置方案的設計,系統流程設計,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
(4)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系統設計的任務與原則,系統功能結構設計,系統配置方案的設計,系統流程設計,代碼設計,數據庫設計。
第四部分:典型應用篇
(1)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的發展、物料需求計劃、制造資源計劃、企業資源計劃。
(2)決策支持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的概述,決策支持系統的發展歷程,決策支持系統功能與支持,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群體決策支持系統。
(3)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概念、分類,電子商務的應用框架,電子商務中的支付,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體系如圖所示。
二、管理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現狀
(一)課程之間差異性小,知識創新速度緩慢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必須通過最新的、最快的信息快速填補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然而,由于管理類知識理論來源于早期的理論觀點,因此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一直局限于此。盡管一些管理理論和觀點堪稱經典,但理論也許與時俱進。很多高校學者們也在不斷地通過學術論文推陳出新,不斷創新。但這些觀點和想法卻不能及時通過教材更新,理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觀點不能在課堂上得到運用。學生所用的教材與任課教師的課件一直沿用很多年,幾乎不更換。教學內容與時展脫節,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難以滿足社會和時展的要求。工商管理類課程,如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由于實踐性較強,知識點和內容重復性較高。但由于課程設置對優化整合關注少,致使同一內容通常在不同的學科中出現,比如會計信息系統、人力資源信息系統、ERP系統等課程會重復出現在課堂上。由于講解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師一般是管理類教師,他們缺乏計算機和信息論等方面的知識,對知識點講解不夠深刻。這些現象不但會使學生掌握知識不夠系統,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上課不專心聽講、困倦等。
(二)理論講解比重大,實踐少目前,管理信息系統的本科階段教學一般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任課教師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學生對于抽象的概念及知識無法理解。
(三)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盡管現在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展現教學內容,但教師經常對多媒體中展現的文字和理論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每節課灌輸給學生的知識量很大,學生之前的知識點還未理解,教師已經提出了新的知識點,如此循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深入,理解不透徹。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理論知識點抽象模糊,盡管通過簡單的多媒體進行演示,但是學生仍不能透徹理解,只有通過實踐真實體會,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但是,高校本科的教學大部分實踐集中在理論講解上,給學生的實踐課時極少。在這種教學體制下,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知識點,教師必須精心準備與所講知識點密切相關的案例作為支撐。通過案例的討論、講解與總結使學生理解抽象之后的奧秘。
(四)案例稀少調查表明,教師不是不愿意使用案例教學,而是與所講知識點密切相關的案例較少。而且很多學校把案例教學當成是教師個人的事情。經費少,案例開發人員力量薄弱,組織上也不給予重視。因此,教學案例不能進行有效開發。盡管國外優秀的案例很多,但適合于中國本土教學的案例少之甚少。近幾年來,很多高校也在不斷投入經費,組織教師開發本土化案例,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處在開發階段。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領域較多,案例的綜合性較強,例如一個完善的案例會涉及信息領域、網絡組織、通訊領域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研究。綜上所述,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性的教學手段,將成為未來高校課堂教學的趨勢。
三、管理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的引入
鑒于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性質,引入“案例教學法”能提高學生對其知識點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為了能夠較好地將案例引入與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體系相結合,本研究提出以下應注意的問題。
(一)案例分析與理論知識點的有效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處理案例引入與理論知識點的銜接,有效銜接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要注重案例教學,但又不能完全取論講授。通過案例的引入輔助學生了解知識點,通過企業實際的背景資料了解企業實際,在有企業情景的背景下學習管理信息系統中錯綜復雜的知識銜接關系。
(二)合理安排案例教學的比例現實教學中,由于教師授課的風格和講授的方式不同,引入案例教學的比例也不盡相同。而且在不同的高校實踐案例教學的比重差異很大,很難找到一個統一標準的范式指導教學。因此,教師應該靈活地引入案例,通過案例引入輔助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三)建設案例庫在中國,現階段很多高校在開發自己的案例庫,同時也有鼓勵教師編寫案例的平臺。大連理工大學組建全國百篇優秀案例的投稿平臺,通過評選,選出百篇優秀案例,并裝訂成冊,供各高校老師使用。同時,也會將投稿的案例經過評審入選到優秀案例集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挑選適合課程教學目標的案例,實現案例資源的共享。
四、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案例教學實施的流程
案例教學可以作為專門的案例討論課來進行,根據案例的長短合理安排預習時間,讓學生提前了解案例的背景資料,熟悉案例。較長的案例建議提前將案例發給學生,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和了解相關知識。案例中未能全部提供的信息,學生可以借助于網絡查詢了解。一般在案例討論環節應按以下環節進行。
(一)教師明確討論主題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教師對問題適當的篩選,明確案例中所提到的思考題中的一個或幾個作為主題。
(二)小組討論案例在課堂討論前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的小組討論,最后形成小組意見。
(三)課堂討論小組討論結束后,每組的組長向全班陳述本組的討論結果。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就分析結果進行交流、討論和爭辯。
(四)教師點評最后教師就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就每組的意見總結歸納。案例教學流程:案例教學的準備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的評價與反饋課后的評價與反饋。案例教學是一種工商管理類課程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當前正處在推進階段。目前我國所面臨的管理案例教學中的困難是如何借鑒國外案例教學模式,將國外案例轉換為國產化和本地化的案例,最終形成完整的中國管理案例教學體系。要實現管理案例本土化和國產化,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大批懂得如何去寫作案例、進行案例分析和使用案例組織教學的教師隊伍。同時,從案例的編寫、選取以及教學環節的把握力求嚴謹、科學,力爭最大限度地提高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課程中的教學效果。
作者:王劍 段妍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