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09:39: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科學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在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學習科學發展觀,關鍵是要在實踐中運用和落實,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的去發展農業經濟,更好的建設現代化新農村。這不僅僅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節約資源、保護資源的時代要求。所以,我們要將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深入內心,在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中不斷指導實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始終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放在首要位置,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是解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尤其是針對農業中基礎水平薄弱、城鄉差距較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一定要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業農村經濟取得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第二,注重和堅持以人為本,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民利益,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農民是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從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依靠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促發展,讓農民群眾分享發展的成果。要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使他們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第三,三是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提高農業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農業農村經濟在產業、區域、環境等方面的協調性。要在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穩定生產的前提下,不斷深化結構調整,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第四,四是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好農業農村經濟中各方面重大關系。要統籌處理好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關系,促進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工農失調、城鄉失衡的狀況,實現工農并進,城鄉并舉。統籌處理好農產品供給的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提升關系。第五,結合不同地區發展水平的實際狀況進行發展,每個地區的環境不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也有很大不同,各地一定要根據地區實際,探索適合自己發展的模式和方法。
2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化道路
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就是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出發,遵循世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廣泛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物質裝備、新的生產要素和現代經營管理等手段,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和政府的支持調控作用,全面提高農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將傳統農業逐步發展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多功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從新中國成立初起,我國就開始探索實現農業現代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必須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總結歷史經驗,借鑒國外好的做法,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和決策部署,開拓創新,扎實推進。
3結語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時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真正做到牢記科學發展觀使命要求,把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真正運用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時間中去,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建設水平的提高。雖然在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是一定要樹立信心,不斷解決問題,為“三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階段,是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是農業農村人才工作的重點領域,是實施人才強農戰略的關鍵環節。
1.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十一五”以來,我省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省委組織部、省人才辦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較大發展,進入了平穩、有序、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農業農村人才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制定了許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實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和項目。特別是2011年,在全省啟動實施了吉林省“雙百千萬” 計劃,其中一項重要計劃就是吉林省萬名興農帶富之星培養計劃,這說明全省重視農業農村人才、關心農業農村人才和培養農業農村人才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農業農村人才總體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全省農業科技人才達到3.7萬人,比 2005年增加33.3%;農村實用人才達到18萬人,比2005年增加148.9%,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業農村人才類型顯著增多。隨著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農村實用人才已由過去的生產型、經營型擴展到技能服務型、技能帶動型和社會服務型。生產經營領域分工的專業化,有效促進了各類農業農村人才的成長壯大。對農村經濟支撐作用逐漸增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規模的擴大、服務功能的增強,加快了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和推廣,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保證了我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十一五”期間全省糧食總產達到2722億斤,年均545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比“十五”期間提高了80億斤。
2.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吉林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總體要求,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部署,明確任務,突出重點,以培養農業科研領軍人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村生產型人才、農村經營型人才、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為統領,帶動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全面發展。
3.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建立組織機構 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農業部門具體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努力形成社會各方面力量培養農業農村人才、開發農業農村人力資源的工作新格局。要建立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解決農業農村實用人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健全農業農村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要將農業農村人才發展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農業農村人才發展規劃,納入農業農村工作成效考核范圍,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測評估和督促檢查。
二是明確工作任務,落實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 各有關部門應當把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作為重要指標,并納入各地區新農村建設成效考核范圍和農村社會經濟總體發展考核指標中。明確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和村級黨組織在農業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中的職責。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條件 各級政府要將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列為一項重要的公益性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將農業農村建設項目作為培訓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載體和基地。
四是強化扶持措施,完善公共服務 按照實現我省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上下協調、功能完善、綜合配套的農業農村人才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落實國家人才發展各項政策,強化對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扶持措施。
五是強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人才優先發展理念,強化對實施人才強農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對農業農村人才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支撐作用的認識。通過報刊、書籍、影視、廣播、網絡等媒介,大力宣傳優秀人才的典型事跡,著力營造我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當前,我國農業仍然屬于弱勢產業,農民在社會上也還屬于弱者群體。雖然,當前農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與城市比,還具有較大的距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農業實際投入的不多,1986年中央財政支出中農業實際支出比重是13.4%,到了1998年農業支出比重為10.7%,到了2007年則降低到了7.9%;二是農村
與城市在實際收入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另外,農村基礎設施較為滯后,在交通、就醫、就學等方面落后于城市。
1 農村經濟發展的有關歷史背景
從2004年開始,中央頭號文件的主要內容就是三農問題,強調要不斷加強惠農政策力度。2005年黨中央將農業生產、農業收入單位以及個人征收等費用全部取消,并且還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諸多的補貼。從2004-2008年,中央已經頒布了8項具體的措施對農村進行扶持:第一,將農業稅、農林特產稅、屠宰稅全部取消;第二,實行糧食直接補貼,農機具購買補貼,農業綜合補貼;第三,將糧食買賣市場全面打開;第四,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實施一種資助政策,免雜費、免書本費;第五,普遍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第六,普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七,進一步加快農村各種水電路等設備的建設步伐;第八,對農民工的權益進行有效的保護。2010年中央頭號文件又指出:當前,隨著我國農業開放的進一步提高,與城市之間的經濟關聯程度越來越強,氣候的不斷變化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與積極因素正在逐漸的增多,各個組織與非組織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突出。在面臨著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農民增收加快增長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對轉變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除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二元經濟結構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所以,全黨必須重視三農工作,做好三農工作,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2 規范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2.1 建立民主理財規章制度,管好村級資產及財務 實行民主理財制度與財務公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民主管理以及將該村涉及國家、集體和村民群眾的利益的各項事務,通過一定程序與形式告知全體村民。各個農村地區都要建立由熟知財務知識、會管理、對集體關心、做事公私分明,在村民中具有較高威信的村民作為代表共同組成民主理財小組;對一事一議資金的實際收入與支出結余情況,糧食直接補貼、退耕還林等諸多的惠農補貼以及村民們強烈反映的一些事項要進行一一公布,并要及時公開。
2.2 規范村級財務收支管理制度 農村財務開支必須實行集體研究模式,不斷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強化責任制度。首先,經過集體研究決定后的事項,在集體規定的一定資金開支之內,由村委主任進行審批;其次,沒有經過集體研究決定的資金開支,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百元內小額開支由村委主任審批,資金數額達到了數百元以上的必須由村委會與支委會研究之后,再交由村主任審批。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統一到鄉鎮農經站購領票據,并嚴格執行票據的各種制度。鄉鎮農經站必須每年對大部分的村進行財務審計,加強對農村財務的審計監督管理力度,公開審計結果及處理意見,將存在的不足與錯誤情況解決,對于違法亂紀的行為應嚴懲不貸。
2.3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拓寬農民的增收空間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不僅能夠將農民生產組織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其農業實現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同時還是農民增加經濟效益和增加收入以及走向富強道路的有效途徑。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情況下,要以同一種類型專業生產經營的農民作為主體,將產品、資金、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紐帶,從而形成一個自我參與、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2.4 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要全面的做好農村土地承包工作,將承包地塊、承包面積、承包合同以及經營權證書的“四到戶”全面貫徹到位。要全面提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與良好的服務水平,并建立完善的流轉市場,在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資源有償流轉的前提下,發展諸多形式的規模經營模式。在處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過程中,應根據其仲裁法中的規定辦事。《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家庭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根據法律賦予農民長期的擁有土地使用權,以此促進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3 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當前,三農問題已經成了黨中央高度重視的焦點,自改革開放到現在,黨中央已經先后召開了多次會議,主要針對三農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并強調要將當前農村的經濟管理進一步規范,以此促進農村經濟朝著健康方向又快又穩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