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05:58: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園藝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園藝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新興學科,要滿足社會各界對高端園藝人才的需求,高校課程設計必須進行積極的探索、改革和創新,傳統的園藝學教育與社會實際生產實踐相脫節,教學環節各自獨立,知識的持續性連貫不上,造成學生達不到學以致用。為培養能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學校課程必須對園藝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加強園藝基礎課程的教學建設,強化園藝實踐教學環節跟進,擇優實驗項目等方面進行探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為園藝專業教學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藝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
中國是世界園藝大國,園藝學不僅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中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產業之一。園藝學不僅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國民經濟基礎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作用是巨大的,還對美化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起了重大作用。
園藝學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是園藝學本身特點及培養目標所必需實行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僅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還加強了學生對掌握園藝生產技術應用的實際鍛煉,讓學生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然后又用新生成的理論去指導新實踐,通過親身實踐實習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提高園藝教學的效果。下面我將根據自已多年來的教學體會,就四個方面從園藝學的課程設置提出如何實現實踐性教學的改革。
1 創新教學理念,采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
在理論教學上,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進度設置成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疑問,自學課本,查閱參考資料,搜索網絡媒體等先對問題形成自已的看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運用已有的知識聯系日常生活進行積極思考,并展開討論,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這樣既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的相互聯系,又可增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還可可鞏固所學的知識。最后教師再把答案收集起來進行歸納總結。比如由于植物的種類和特性多樣,則在管理上應該要分類進行管理,如果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是肯定行不通的,肯定會失敗的。因此,在實踐課上園藝專業采用了創新的教學方法,也促進了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面貫通。
2 提升師資力量的建設,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相容合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現代園藝學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首先對授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不斷實踐,得出經驗,才能將知識準確地傳達給學生。教師的教學實踐技能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完成。因此,也可聘請在園藝生產一線的工作者或科研單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知名專家作為兼職實踐指導教師,指導園藝專業課的實踐性教學。
3 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編寫切實可行的實習實踐教材
實習基地建設是培養園藝技術型人才的充分必要條件。校內要有一定面積的實驗實習基地,滿足開展植物、花卉、蔬菜等實習實踐項目的要求。同時也要注重校外實習基地的開發,擴大實習品種范圍。園藝專業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按現行統編教材,依據園藝生產時令、季節和教學環節實踐需要,編寫切實可行的校本實習教材,及時改進教學實踐方法。校本實習教材要以學生形成系統的技能和園藝知識為主線,安排技能實訓臺歷和具體日程,制定技能訓練方案,盡量使教學理論從教室走出來,移到田間,移到生產試驗場所,使教師的教授、示范和學生模仿與創新等教學環節緊密結合。
在考核實驗教學上,用綜合評定取代一次性以實習報告形式考核的方式,首先,教學實習的實踐報告每次記錄實習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內容、試材、操作步驟、心得體會,占50%;其次,理論采用閉卷考試方法考核,占40%的成績;再次,記錄平時學生的出勤情況和學習態度的考核,占10%。
4 加強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的改革
學校還應組織園藝學專業學生教師共同參與有關部門科研課題建設。依據當時園藝生產各方面實際情況,組建科研課題小組,設計一些實踐過程中發現的課題或者急需解決的疑難問題,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掌握生產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園藝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5 結語
園藝學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只有在足夠強的專業實踐技能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強實踐、廣適應、厚基礎”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所創新。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既要從課程中汲取豐富理論知識,更要從實踐經驗、創新活動中形成。專業教師更要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和自身能力的創新;學生要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觀念,克服怕苦怕累怕難的心態、積極投入到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活動中去。
摘要 為適應21世紀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園藝人才的需求,園藝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進行積極的改革、探索和創新,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合格的人才。為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從專業建設定位、專業建設目標、專業建設的具體任務和措施、專業特色和優勢、專業建設的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期為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園藝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課程設置
1 專業建設背景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1]指出:海南省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建省辦經濟特區2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由于發展起步晚,基礎差,目前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仍然較低,保護生態環境、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勝地,是海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對全國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為了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加快實現“生態產業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海南生態省建設的總體目標。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旅游業發展質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游產業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大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力度,逐步擴大園藝作物的種植面積與規模。不少地方的園藝作物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成為地方脫貧致富、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達1 511萬hm2,總產量4.45億t,總產值達4 000億元;果樹種植面積達867萬hm2,總產量達6 237萬t,總產值達1 247.4億元;花卉種植面積達24.6萬hm2,總產值達215.8億元。
當前我國園藝產業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因而對園藝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園藝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也必須適應這一變化趨勢,進行積極的改革、探索和創新,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合格的人才。為了適應21世紀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部(原國家教委)于1998年頒布了新的專業目錄。園藝專業就是在專業目錄修訂后,由原來的果樹、蔬菜、觀賞園藝3個專業合并而成的一個新專業。新園藝專業包括的學科面廣,基本內容多,信息量大,且要求實踐性強。如果按照原培養模式進行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樓陽生指出,瓊州學院要乘勢而上,進一步把學校辦好,辦出特色,廣大師生要勇敢接受挑戰,再接再勵,以勇創一流的精神、扎實有效的措施,朝著國際化、開放型、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目標不斷努力[2]。
2 專業建設定位
高校專業建設往往與學校原有的教育基礎、所處地緣的經濟文化環境有緊密的聯系,定位問題與該學校在高教系統中的位置、自身的歷史條件及與地方的關系有關。同時專業建設的準確定位,對推動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發展戰略的實施、辦學特色的形成以及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都有重要的影響[3]。
瓊州學院園藝專業立足都市園藝和產業化園藝,以“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勝地,是海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為契機[1],秉承“明德、博學、勵志、篤行”校訓,繼承“扶助農工,注重實踐”辦學傳統,培養學以致用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服務地方經濟,成為海南地區主要的現代園藝人才培養基地。回顧辦學歷史,總結人才培養經驗,可為建設具南方都市園藝和產業化園藝的國家特色專業,培養更加適應社會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提供重要參考。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須搶抓機遇,在實現規模化發展之后,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以實踐教學為中心,認真探索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內在規律,探索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師資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以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
3 專業建設目標
園藝專業建設目標是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確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特色。不僅要培養園藝專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強,而且具有高度社會責任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握有一技之長,能夠在農林、商貿、園林或園藝管理部門等領域從事與園藝科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現代園藝農業生產者,而且要培養能夠綜合運用現有知識和技術創造性地解決本專業領域內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高級科學技術應用復合型專業人才。深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特色的定位研究,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支撐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是人才培養的標準和要求,是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核心,對人才培養活動具有調控、規范、導向作用[4-6]。
轉變園藝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由傳統單一的蔬菜園藝或觀賞花卉培養方向向園林綠化設計與施工、園藝植物栽培與養護、園藝生態旅游與管理領域發展,由傳統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轉變為培養以園藝學專業知識為基礎,既懂專業,又通曉管理,既精于園藝生態旅游、又懂得繼承傳統人文的復合型知識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是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對人才的需要,也是當代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4 專業建設的具體任務和措施
建設國際旅游島,打造海南生態強省,對園藝人才的需求潛力非常大,傳統的專業知識型人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由單一的知識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培養轉變,是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園林綠化設計與施工方向、園藝植物栽培與養護方向、園藝生態旅游與管理方向,培養地方特色的生態人才,是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符合海南生態強省建設對人才需要的選擇,同時也適合地方建設發展的需要,適合新形勢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宗旨,能更好的培養優秀人才。
應用型課程應向綜合化、模塊化發展,建立新型課程體系應采用“壓縮、精簡、綜合化整合、增加”的方法,即精簡重復交叉的內容,壓縮不重要的知識,綜合一些課程,減少一些課時,增加與專業密切相關且應用廣泛的課程。將相關學科適當綜合化,既發揮學科課程的特長,又克服了原有單科分段的弊端,課程模塊化可實現課程結構的柔性化,構建應用型人才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7]。
由表1可知,專業基礎課程2010級最多,在2009級的基礎上增加到15門;2011級的課程在2010級的基礎上減少到13門,相同率為86.7%,在2010級的15門課程減少3門課程的基礎上再增加1門園藝學總論;2009級最少,僅11門。2009級至2011級逐漸加大了園藝基礎課程、園藝繪圖設計的比重。
由表2可知,每個年級所開設的園藝專業主干課程均為5門,2009級和2010級專業主干課程的相同率只有20%,2010級和2011級專業主干課程的相同率只有80%,而2009級和2011級專業主干課程的相同率為0。
由圖1可知,每個年級均設置2個方向,方向限選課程的門數逐年減少;專業任選課程門數2010級的數量最多,2011級專業任選課程數量減少,2011級的素質拓展課程門數比2009級、2010級的還要多,說明課程設置本著理論夠用即可,注重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因此,人才培養方案方面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拓展的能力培養。
5 專業特色和優勢
專業課程設置遵循“依靠政府、依托企業、聯合企業、結合自己”的原則,保持與行業、企業、公司、專業戶和社會各界不同層次的密切聯系與合作。借助海南生態省建設的契機,及時掌握該省該地區產業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定期進行人才需求的市場調查和人才預測,及時了解人才培養需求,適時調整專業建設規劃,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做到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突破以往園藝專業偏重于園藝植物栽培的極限,也打破了園林專業偏重于綠化設計的極限,盡力塑造一個既懂園藝植物栽培技術,又懂園林綠化設計、生態旅游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改變傳統單一專業知識型人才培養結構,為復合型人才培養打下了基礎。人才培養模式調整是瓊州學院專業方向上對人才培養的一次大膽創新,將文、理、工、商等知識體系結構融為一體,學生可憑興趣自主選擇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根據社會地方對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培養出更多能滿足地方發展的新型人才。
6 專業建設的條件保障
6.1 師資建設
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至2014年園藝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比例超過95%,副教授以上的比例達到25%以上,優化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加大對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進一步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實施“青藍工程”,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進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圍繞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培養教師“雙師”能力;加強教師職業資格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選派專業教師到實驗實習基地鍛煉,力爭“雙師型”教師在專業專任教師中比例達到50%以上。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服務地方經濟。充分利用專業教師自身的科技優勢,開通農業“110”,為農民解疑答難;成立科技講師團,送科技下鄉;選派科技特派員,到經濟薄弱村幫扶;掛職科技副鄉長,服務地方經濟。
6.2 實訓基地建設
加強實驗室建設,建立園藝專業專用實驗室,確保滿足課程設置的實驗都能順利進行。通過校企共建合作,建立食用菌基地、植物組培中心、芒果基地、香蕉基地、橘橙基地、哈密瓜基地、沙灘西瓜基地和海南高山特色野生蔬菜栽培基地等生產基地。
7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園藝產業逐漸成為關系到國民經濟、人民生活與健康水平的重要產業之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園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高素質化是社會的需求,也是大學生畢業就業的需要。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朝著國際化、開放型、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目標不斷努力。通過人才模式創新改革,力求學生能夠秉承“明德、博學、勵志、篤行”校訓,培養園藝專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綜合運用現代知識和技術創造性地解決專業領域內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高級科學技術應用復合型人才。
摘 要:通過優化《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改革考試方式,最大程度提高課程授課質量,提高園藝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更多優秀的園藝人才。
關鍵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設施園藝學
1 專業課程教學背景
我國農科專業學位自1999年設置以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獲得了較快發展。在每年召開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上,國家均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列為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任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1]。
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其培養目的是為了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并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過程注重實踐和應用[2]。然而,我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剛處于起步階段,教學體系還不夠科學,因此,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問題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我國《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專業學位作為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3]”。可見應用性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特征的核心含義,綜合能力培養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基本內涵。然而,盡管我國大部分高校都認識到了改善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研究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4-5]。加上專業學位研究生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研究生教育還沒有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研究生的專業潛能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并將加快園藝作物生產設施化作為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點。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再次將“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6]。截止2010年,我國設施栽培面積已經超過467萬hm2,成為世界上設施園藝面積最大的國家[7],設施園藝產業逐漸成為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手段。大型設施園藝產業蓬勃發展需要強大的技術基礎,而人才資源不足和農業技術滯后是限制中國設施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問題。
在新的發展形勢條件下,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強大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技能的高級技術應用人才,解決中國設施園藝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硬件和軟件不符合現狀,是農業大學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點。《設施園藝學》作為園藝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主干課程之一,教學內容勢必隨著科技發展和知識更新而日益豐富,社會對設施園藝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逐漸向綜合能力方向發展,而非簡單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
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8],課程建設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根據對園藝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對現有《設施園藝學》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規劃,按照生產需求,將設施園藝的最新技術、最新的園藝品種、最佳的種植模式、園藝設施規劃和設計原理以及環境調控的最新手段加入指導性教學大綱編寫內容當中,并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期對園藝領域農業推廣碩士主干課程改革提供借鑒作用。
2 專業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
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自從承擔了全國農業推廣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的2012年度全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設施園藝學》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組成員以培養適應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為指導思想,針對園藝領域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點及培養要求,重新修訂了園藝領域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包括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技術等在內的《設施園藝學》課程建設活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優化《設施園藝學》教學體系,協調與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內容主要對設施類型與結構、設施環境與調控、設施規劃與設計、園藝植物生理特性和栽培技術、設施配套技術與設備等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講述,內容紛繁復雜,部分內容難免與《植物生理學》、《無土栽培技術》、《蔬菜栽培學》、《果樹栽培學》、《花卉栽培學》、《園藝病理學》等課程重復,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突出重點,項目組成員走訪了承擔有關課程的教師,了解相關內容的教學情況,并經常進行教學討論活動,理出重點,調整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獲得更多的知識。
2.2 加強課程建設,完善課程內容結構體系 《設施園藝學》作為園藝領域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領域主干課程之一,通過教學內容調整,將教學大綱中的八章授課內容增加為九章,并對各章節內容進行了修訂和調整。第二章為園藝設施類型種類、組成、性能和生產應用,在新制定的教學大綱中,第二章增設了植物工廠方面一節內容;第四章為園藝設施的環境特征及其調節控制,在新制定的教學大綱中各節分別增設了光照監控與調節設備、設施內土壤氣體調控、溫度監控系統、營養因子與調控設備、智能遠程監控與栽培技術專家系統等方面的內容,使得授課內容更加豐富,開闊了學生視野;第六章為設施蔬菜栽培技術,根據生產需要,增加了瓜類和茄果類蔬菜種類,由原來只講黃瓜和番茄栽培技術,擴展到黃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栽培技術體系也詳盡涵蓋了品種選擇、栽培技術、生理性障礙識別和診治、病蟲害防治以及產品采收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第八章為設施果樹栽培技術,根據生產需要,由原來只講授葡萄栽培技術更改為葡萄、草莓和油桃設施栽培技術3個方面的內容;在新制定的教學大綱中增加了第九章即設施蔬菜生產作業設備授課內容,包括整地機械、播種與育苗設備、移栽設備、植保設備、采收設備、采后處理裝備,提高了課堂信息量。
2.3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授課學時相對有限,必須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保證教學內容全面滲透,《設施園藝學》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2.3.1 課堂講授法 基礎性理論知識,例如設施生產的概念和特點、設施環境因子變化規律、設施環境調控方法、園藝設施設計基本原則等,采用課堂講授方式。如園藝設施的結構和類型,通過課堂授課方法,輔以大量的圖片、視頻素材(如各種光盤)、自行設計的教學多媒體課件和各種設施模型,學生會容易理解和接受。
2.3.2 多媒體教學法 圖形和視頻展示效果較好的教學內容,例如園藝設施的結構和類型,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素材(如各種光盤)、自行設計的教學多媒體課件以及各種設施模型向學生展示,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3.3 田間調查法 直觀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如園藝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生長狀況觀察和設施管理技術等,必須由教師指導學生親自到生產區域觀察、調查和記錄,再進行實地講解;對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例如設施蔬菜的植株調整技術、設施果樹的花果管理技術等,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基本原理與注意事項,利用實踐環節讓學生完成實際田間操作。
2.3.4 探討互動法 針對一些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有助于解決園藝生產實際問題的如溫室生產為什么要進行CO2施肥(CO2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等教學內容,可以采取提前實地觀察,提出問題后師生共同探討的方式,圍繞著問題進行現場或課堂教學,以掌握理論依據、學習或改進相應生產措施為目的,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5 項目教學法 在“棚室果蔬生產高新技術引進與推廣”項目研究過程中,根據棚室果蔬生產實際,利用節能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現代農業設施,按照綠色果蔬產品標準的要求,引入的棚室果蔬生產高新技術包括嫁接育苗、氣體施肥、立體栽培、膜下滴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運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等棚室蔬菜生產的高新技術,采用標準化的栽培管理技術及量化的環境條件控制技術,生產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綠色果蔬產品,從而帶動農業產業化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教師以此科研項目為載體,讓學生追隨指導教師全程參與,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
2.3.6 自學輔導法 按照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要求,理論教學的比例不斷減小,這就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受到限制。對于一些前沿性內容如植物工廠、太空農業等,可以結合學生愛好和興趣,根據教師選擇的小論文題目或學生自設的題目,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相關資料組織和綜述撰寫。教師進行集中批閱后,在學生中開展不同規模的學術交流會進行知識的有效交流,既能拓寬學生視野,又能鍛煉其文字表述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提高。
2.4 輔以適當的考核方式,可以改善和提高《設施園藝學》教學質量 《設施園藝學》要改變采用期末一張考卷評定學生總成績的傳統考核方式,學生的總成績采取以下的計算方法,即總成績=平時成績(占10%)+閉卷考試成績(占70%)+實踐考核成績(占20%)。10%的平時成績主要利用學生出勤率和課堂提問表達效果來考核;70%的閉卷考試成績主要利用靈活多樣的題型來全面考核學生對各章節主要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要求題型覆蓋各章各節,難易程度要適度且要突出重點內容;20%的實踐考核成績主要是考核和評價學生實習、實驗操作的規范度、小論文撰寫效果、在課堂研討中的表現等。
2.5 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創新基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是強化研究生教育內涵建設,創新研究生培養機制,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效益,全面深化研究生教學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2013年,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分院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使研究生在深入一線參加研發的實踐中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各自的職責非常明確,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和學位授予等各個環節設置科學合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由所依托的高等學校負責組織,學位論文的要求、答辯和學位授予按依托高等學校的要求執行;研究生的管理按依托高等學校的規定執行,課程學習階段主要由依托高等學校負責;科研工作階段由科研院所負責,研究生的論文工作則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指導下完成。這種科學的合作,既考慮到研究生培養各環節的獨特性和科學性,同時也充分利用了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高層次人才。
3 結語
通過課程建設和改革,學生不僅較好地掌握了《設施園藝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提高了其實踐動手能力,從而提升了園藝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社會上的受歡迎程度。通過課程改革,對《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研究,尋找出了切合可行的改革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將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更加系統地總結和改善,以創造精品課程。
摘 要:從確定課題、論證課題、實施研究、結果分析四個方面論述如何有效地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園藝;教學;應用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出可研究的課題,并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在園藝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以探究問題為主線,密切聯系生產實際開展研究活動。
一、依據教學內容確定研究性學習課題
在園藝學教學中,根據學生專業興趣的不同組成了兩個科技小組,每組由六個學生組成。然后在專業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各組學生從栽培技術中,選出兩個課題,每組完成一個課題。一是“萘乙酸處理培育無籽石榴的研究”;二是“萘乙酸處理提高李子坐果率的研究”。
二、進行課題論證并提出研究措施
在果實發育過程中,發育的種子里合成了大量的生長素。在這些生長素的作用下子房就發育成了果實。根據這一原理,在沒有授粉的雌蕊柱頭上涂抹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子房也能發育成果實。此時,由于植物的花沒有授粉,所以,所形成的果實里沒有種子。由此而提出“萘乙酸處理培育無籽石榴的研究”課題,該課題研究的中心內容是培育無籽石榴。
在學習生長素對果實生長的作用時講到,生長素能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李子是一種坐果率很低的果樹。由此而提出“萘乙酸處理提高李子坐果率的研究”課題。因此該課題研究的中心內容是:進一步提高李子坐果率。
在課題研究之前,各組必須擬出可行的研究計劃,研究周期定為一年。在研究中要求根據節令按步驟實施,每作一步都要有記錄、有分析,要查閱資料,分析存在的問題。同時,在組間開展比、學、趕、幫、超的研究,看哪組的研究最成功。
三、按計劃實施研究
在學習中,根據不同的季節,指導各組學生利用學校的基地和學生家鄉的果園,實施課題研究。在3月下旬,石榴剛剛開花而花冠還未張開時,即選擇較大的花將花冠瓣開去雄,然后用稀釋的萘乙酸處理柱頭,為防止再授粉,要用透氣性塑料紙將處理的花包好。要求每個學生處理十朵花,學生使用不同濃度的萘乙酸。用未處理的花作對照。
在3月上旬,李子樹大量開花時,用稀釋的萘乙酸噴灑李子花。每隔3天噴一次,連續噴三次。留下一半的李子樹作對照。
從花朵處理到果實或種子成熟前,按時按節令進行觀察、分析、記錄。要求每組學生每隔3~6天觀察一次,將果實發育特征詳細記錄下來,進行分析處理。
四、結果分析
當石榴果實成熟時,采下處理的石榴,進行解剖分析看是否有種子形成,果肉品質是否發生改變。
當李子果實成熟時,分別統計處理和未處理的李子的坐果率,看處理的李子的坐果率是否有所提高。
經過初步觀察分析,處理的石榴花中,共有23個花發育為石榴果實,而發育成熟的果實沒有形成種子,但果實發育不充分。其原因可能是萘乙酸濃度使用不恰當。
處理的李子坐果率僅提高了1.3%,效果不明顯。其原因可能是萘乙酸濃度、雨水、樹體營養等因素的影響。
在結果分析中,學生利用自己學習的專業知識對整個試驗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找出了試驗成敗的可能原因,都寫出了研究報告,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通過一年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對先進的科技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技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摘 要:掌握和運用先進儀器,是快速適應科學技術發展,推動學科進步的重要途徑。在儀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開設園藝學科專業儀器操作技能課程,在教學前準備、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及考核等環節進行探索,最終使該課程順利實施,達到了減少儀器損壞,提高學生實踐技能鍛煉的目的。
關鍵詞:園藝學科;專業儀器;課程
園藝學是人們接觸最早,與生活聯系最為緊密,解決人類吃、穿、住的重要學科之一。科技在推動園藝學科產業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1]。掌握和運用先進的儀器設備,是快速適應科技發展,推動學科進步的重要途徑。然而,儀器的種類千差萬別,并不是所有的儀器都適用于園藝學科研究,因此,開設園藝學科專業儀器操作技能課程,讓學生認識和熟練使用現代化儀器設備,對其開展園藝專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課程設置及授課內容
我校園藝學科創建于1934年,近年來,學院按照優勢突出、新興交叉、社會急需的原則,積極探索專業建設改革,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和創新。為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專業實踐。這不僅需要學生熟悉多種儀器操作規程,還要求知曉儀器的后期維護保養,對學生提出了較高要求。隨著實踐內容增多,出現了專業儀器非正常損壞以及因操作不當引起的人員受傷等諸多問題,為此,在實驗室管理中心及學科建設組的共同努力下,以降低儀器損壞及推動專業學科發展為目的,我院開設了園藝專業儀器操作技能課程,供大三學生選修。
園藝專業儀器操作技能課程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以儀器分析[2]和教學實驗[3]為基礎,注重專業研究領域涉及的儀器操作使用及實驗方法的技能培養。掌握實驗室安全知識、常規試劑配制及儀器操作技能是該課程學習的基本目的,了解儀器原理、知曉儀器功能、熟練操作儀器、正確維護保養是該課程學習的主要目標。根據學生進入實驗室后的認知順序及操作對象的難易程度和園藝專業的研究特點,將儀器操作分為常規儀器操作和大型儀器操作兩部分。常規儀器指實驗研究中經常使用的儀器,按照加熱、制冷、儲藏、破碎、培養、離心、量取、觀測、檢測分析功能進行集體授課。大型儀器指使用方向單一、價值較高、數量有限的儀器,通常以單價超過20萬元作為衡量標準,如液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流動分析儀等,進行預約分組授課[4]。此外,實驗室安全和儀器發展史也是該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實驗室運行機制,認知儀器的類別,進而靈活選擇不同類型儀器設備進行實踐操作。
2 課程教學實踐探索舉措
2.1 教學前準備
2.1.1 儀器資源合理化布局
合理擺放儀器可有效節省教學時間,提高工作效率[5,6]。我們根據實驗操作程序及儀器自身體積大小,結合學生觀摩及操作順序,集中擺放功能、原理類似的儀器。同時,在實驗室入門處,設置指示、標記牌,引導學生查找儀器。采用“一表、一牌、一卡、一簽”管理模式,即每個儀器室有教學儀器存放一覽表,每個儀器櫥有櫥號牌,每層有定位卡,每件儀器有標簽。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熟悉儀器的分類和功能,在儀器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尋找其他可替代資源。
2.1.2 建設實驗室預約開放共享系統
針對儀器資源有限的現狀,我們采取實驗室全面開放管理策略,即把學院儀器清單及說明書到網上共享,實行儀器管理網上預約。此外,我們根據具體儀器操作流程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對專業儀器操作說明書進行簡化,編排了簡化版儀器操作使用指南,張貼在儀器上方醒目位置,供學生參考使用。
2.1.3 嚴把教材及教學隊伍質量關
現有的儀器課程教材內容多為分析性儀器,涉及儀器類型較少,而且儀器型號相對陳舊,和目前園藝專業儀器教學內容脫節。為此,我們發動學院實驗室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儀器課程教材編寫工作,并邀請本領域專家作指導,完成了儀器教材的編寫任務。
通過組建儀器交流互動群,定期組織實驗人員參加各種儀器培訓及學術交流活動。學校設立儀器功能開發專項,提高了實驗科教人員的科研素質。為教好儀器操作技能課程,實驗科教人員還通過相互聽課打分評比的方式,提升教學水平。
2.2 授課方式
2.2.1 分組、分科實踐教學
在對實驗室安全知識、試劑配制及常規儀器操作內容授課時,以6名學生為一個小組,要求組中每個人都能獨立操作,并由小組長進行監督。在對一些數量較少、價格昂貴或屬于某個領域的專用的大型儀器授課時,預先告知學生儀器的功能和用途,要求他們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分組選修2種及以上的大型專業儀器,然后確定授課人數及時間,進行預約式授課。大型儀器操作往往受實驗條件、分析對象等因素限制,僅靠實際操作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此時,可通過計算機動畫模擬及多媒體教學,對各個環節進行局部放大,反復演示儀器操作流程,并分析原理,提高教學效果。
2.2.2 以課前預習為授課基礎
由于儀器分析課程內容多,知識面廣,學科跨度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只能著重講授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而大量的相關知識只能依靠學生課外自學或實踐來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前一周告知學生授課內容,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布置設計性實驗題目,要求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文獻,學習可能用到的儀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課堂上,采用以學生講解和班級討論為主,教師評論補充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2.2.3 理論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
在以往的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知識分開講授,常常出現教師講理論時,學生想象儀器操作,教師操作儀器時,學生已忘記理論知識的現象,造成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時,操作事故頻發。經過分析與總結,我們逐步探索出一套進行現場教學的方法,通過實地演示儀器全部操作過程,強調每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及操作不當可能引發的后果,利用儀器預熱、運行等待的時間,穿插講解儀器原理、分類、維護技巧等內容,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學生上課的專注性,也減少了學生實踐中的失誤。
2.2.4 建立儀器性能與操作技術交互評價體系
在儀器操作訓練中,通過設計實驗,評價學生操作是否規范、檢驗儀器性能優劣。以移液器操實驗為例,取6支離心管,量取一定量程液體后稱重,稱重結果一致,驗證儀器性能良好,認定操作初步規范;再向離心管中加入等量反應物,檢驗反應產物濃度一致,最終認定操作完全規范。
2.2.5 以提高專業研究實驗效率為目標
由于儀器種類多,更新速度快,面對有限的實驗資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設備,快速有效地提高實驗效率,對實現教學目標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們以樣品數量、實驗要求精度、現有實驗資源為衡量標準,從樣品制備、測定、耗材花費以及獲得實驗結果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相應的儀器設備,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效率。
2.2.6 定期開展儀器技術交流活動
儀器設備的更新,設備銷售商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此,我校定期邀請儀器廠商人員來校開展儀器技術交流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此外,我校還成功組建了色譜團隊、蛋白團隊、電鏡團隊等,負責培訓實驗技術人員及學生,定期針對一個主題消息,邀請師生參與,進行討論。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儀器的新知識、新技術,而且為以后的工作、學習向深層次、高水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 考核
儀器技能操作課程考核分為三部分:課前預習成績占20%,平時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儀器操作技能課程僅有32學時的授課時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只能著重講授重點和難點內容,對大量的有關知識只能依靠學生課外自學。因此,我們把課前預習納入考核范圍,將學生對儀器的原理及功能掌握程度作為考核指標,提高學生對課前預習的重視度。平時成績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實驗態度的全面考核,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基本素質[7]。期末考試是在學生充分準備和高度重視下進行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真正能力。期末考試分兩個部分,筆試部分占總成績的20%,操作部分占總成績的40%。除了對學生考核外,我們要求學生對教學進行評價,建立教學反饋互評機制[8]。
3 結束語
近三年的選修人數統計結果表明,選修該門課程的人數超過學院年級總人數的95%,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及認可。從實踐效果分析,學生對專業儀器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有很大提高,儀器的損壞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三年多的實踐教學探索,完善了課程教學內容,改善了教學實踐中的諸多環節,解決了學生對專業儀器操作訓練中普遍反映的資源不足、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儀器實踐操作技能,降低了專業實驗室儀器損壞率,為師生開展專業實驗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研究及科研工作等提供了便利,該課程的學分已成為實驗管理人員評估學生進入專業實驗室資質的重要依據之一。與此同時,實驗管理人員個人素質及實驗室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實驗資源從儀器設備到技術服務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摘 要 本文對高校園藝專業學生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點,滿意度;對于課堂中采用的互動式教學的教學方法予以肯定;由于學習意識和動力不足等因素,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欠佳。據此,提出通過園藝學科專業英語課程的合理定位,調整課程設置和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強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幾個方面改革,旨在為專業英語的課程改革與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 專業英語 農業 設施 調查問卷
0 引言
園藝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一門涉及園藝專業領域的英語教學課程,該課程結合園藝學科知識與園藝專業英文原文文獻,把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擴展園藝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及擴展專業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學生從進入大學就開設了公共英語課程,但由于專業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在一定的專業環境條件下運用英語的能力,與公共英語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實用性和行業特點。需要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及公共英語教學階段的語言基礎之上,再通過專業英語階段的教學,進一步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工作能力。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與轟轟烈烈的基礎英語教學階段相比,專業英語的教改活動悄無聲息,學生中也存在著重視基礎英語的學習,對專業英語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等現象。因此,針對園藝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學習狀況及教學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教學情況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策略,為專業英語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與參考。
1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課題組對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2007,2008,2009級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就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考核方式等境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課后發放紙板調查問卷與網上調查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遵循自愿原則進行匿名答卷,學生回答問卷態度認真,調查問卷發放156份,回收試卷156份,回收有效問卷125份(占80.12%)。
1.1 課程教學內容
1.1.1 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滿意度與需求滿足度
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按照目前的教學大綱安排,教學內容主要涉及生物工程技術在園藝植物中應用,園藝作物栽培管理,灌溉技術,病蟲害防治,溫室設施結構與設計,園區設計與規劃,科學報告寫作等方面的內容,分三學期講授,每個學期18學時。在調查中發現,近65%的學生認為目前課程內容安排合理,認為該課程的內容豐富,涉及專業中的很多領域,對專業視野的拓寬及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好處;還有11.2%的學生對課程所設置的內容不滿意,希望課程內容能夠進一步改進。在課程的學習中,86%的學生認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提高語言技能,尤其是閱讀和翻譯能力,對于長句子的分析及翻譯能力有了進步,能夠讀懂并借助專業書籍或詞典可以進行專業文獻的翻譯。
1.1.2 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分為專業應用及專業知識內容兩個方面,調查發現,學生對于園藝專業方面最近的產品動態及參與在專業領域國際交流的興趣較高,學生感興趣的專業應用方面的教學內容依次是:園藝產品介紹(57.2%),國際貿易(14.6%),國際會展(10.5%),公司介紹(9.5%),應用型信函翻譯(8.2%);對于專業內容方面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于栽培管理方面的外文知識興趣度較高,依次是:作物栽培管理(66.5%),設施環境調控(15.1%),農業生物環境測試方法(12.3%),農業園區規劃與管理(6.1%)。
1.2 課程教學方法
多數的同學對于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中,所做的努力進行了肯定,認同教師在課堂中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課程的內容進行精讀翻譯的同時,能夠將一些園藝方面的新動向,如新的育苗方法,新的園藝作物的有機栽培的管理方法,設施環境新的檢測方法的等和學生一起分享;同時在授課過程中采用交互式的方法,對于重點園藝詞匯如:transpiration(蒸騰作用), training systems(整枝系統),canopy configuration(冠層結構)等通過重復性提問,加深了詞匯的記憶;和大家一起對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賞析,討論,做一些專業知識的簡單口譯等。通過這些互動的學習過程,絕大多數的學生的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能夠對于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有幫助(占總人數98%),另一方面,使學生在運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自己在未來的學習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3 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中,41.6%的學生認為“自身努力不夠,也沒有取得預想中好的效果”,35.2%的學生認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獲得了好效果”。由此可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說明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在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課外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幫助學生利用適宜的學習方法,策略,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1.4 考核方式評價
由于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專業英語課程的考核中,把考核的重點放在學生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考核成績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為50%,學習態度為10%。通過該考核方式,一方面在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活動,如課堂報告,外文翻譯,角色扮演等;同時通過平時的課堂提問對學生檢驗自己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起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2 對園藝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思考
2.1 園藝學科專業英語課程的合理定位
為了保證園藝學科專業英語課程的恰當定位,首先應在把握國家對園藝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的宏觀調控的同時,考慮高校的該學科特點及地域特色,開展廣泛的調研,組織專家,學者根據國家目前和未來的發展需要,制定園藝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院校的專業差異性,以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為例,可以結合北方地區生產主要采用的日光溫室,介紹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其次,正確處理好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關系,防止兩種極端,一是過分強調公共英語的基礎重要性,過高地設置學生的公共英語標準,延誤了專業英語的學習;另一種是忽視了公共英語的基礎重要性,夸大了專業英語的實用性,給一些語言基礎太差的學生加大了專業英語的學習難度,影響了教學效果。
2.2 調整課程設置和改革教學內容
目前的專業英語課程以沈陽農業大學為例是在大學三年級開設,分三個學期,每個學期18學時,共54學時,對于這種課程安排,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課時量所限,不能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細致進行練習。因此,應該在閱讀和翻譯兩個方面有所側重訓練,在學生增強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逐步擴展聽力,口語部分的訓練,以提升學生的整體語言素養,提高其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體現渠道,通過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雖然目前的教材涉及的內容豐富,但通過教學實踐發現能夠為學生掌握,在交流中應用的語言知識還十分有限,說明有很多教材中的內容不能被學生學有所用,因此,在選擇專業英語教材時,可以將典型工作任務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提高專業英語的應用性,將專業英語可以教學內容設置為六大場景:(1)農作物品種選擇:農作物名稱,種植生長環境,品種特點;(2)農業園區觀光導游:園區特色,景點名稱特色,導游員專業術語;(3)農業產品廣交會:會議邀請函,簽訂合同,訂購交流;(4)農產品介紹與推銷:農業產品開發,介紹,推銷,市場調查;(5)農業技術交流會:會議邀請函,會議要求;(6)科技文獻閱讀:信息檢索,科技文獻翻譯。使學生在學期期間以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依據,進行英語教學與專業技能相融合的情景式或任務驅動式教學。把有限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與其職業能力相匹配的應用實用能力的培養、形成和熟練上來,突出對于園藝專業學生的各項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和強化。
2.3 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目前的專業英語教學多采用3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方法,一般多結合教學內容解釋英語單詞,句子,段落大意,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等,雖然對學生有一定學習效果,但是與目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倡導主動式教學大相徑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業務需求,創設互動合作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進行專業理論和技能訓練。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組織者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園藝專業英語的教學中,采取的是小組活動,專題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與示范,營造積極向上,活潑有序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明確學習目標,培養自我學習意識。使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利用相應的學習資源如網絡,書籍,學術論文等,同時找到相應的學習方法,如討論式,任務式,探索式等,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設置整體教學目標和個性化教法,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多媒體,網絡技術平臺等,把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集成,教師還應利用網絡課程,在網(下轉第92頁)(上接第67頁)上課件,布置資料,批改作業,課堂討論等,以建立多元的,全方位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擴大專業信息量,例如查詢園藝方向最新的發展動態,相關企業的新聞等,讓學生體驗專業英語學習應用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4 加強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對于專業英語學科發展來說是任重而道遠的,作為園藝專業的專業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知識,尤其對于園藝專業的新技術等方面應該保持敏感性,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條途徑進行師資培養:(1)學歷學位教育,鼓勵在職教師繼續深造,使教師通過系統的學習進一步夯實專業基礎,培養教師進行專業英語教育與研究的能力。(2)短期培訓,主要組織教師在校內進行,主要以學術交流,專題報告,公開課等主要形式。(3)資格認證,通過考取一些國際上通用的語言教學能力認證(如TKT,ESOL等),使教師在學習,考證,教學實踐中提高不斷檢驗和提高自我的英語教學專業水平。
【摘要】實驗室開放是實現實驗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實現創新教育的新舉措,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介紹了安徽農業大學設施園藝實驗室在開放運行機制方面的改革、創新和實踐。
設施園藝學是涵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等多門學科和多種系統的一門科學,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1]。它要求從事設施園藝領域的人才必須具有多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具有很強的應用技能和實踐性。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施園藝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積極探索設施園藝實驗教學新思路。因此,必須對設施園藝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實驗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進行設施園藝研究的基本素養。
實驗室開放運行是實驗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實現創新教育的新舉措[2]。通過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開放實驗,能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實驗的能力,幫助他們親身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
實驗室開放內涵和形式
實驗室開放,一般可以分為實驗時間、實驗空間開放,實驗項目開放和實驗對象開放等,它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的物理實驗教學改革[3]。中國教育部于2007年2月發出《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學校的各類實驗室要對本科生開放。安徽農業大學的設施園藝實驗室是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最近幾年,實驗室開放工作實現了有序、生動、持久地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設施園藝學實驗室開放運行機制建設
完善設施園藝學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
為了推動設施園藝學實驗室有序、持久地開放,安徽農業大學先后出臺了《安徽農業大學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安徽農業大學實驗室開放項目申報指南》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設施園藝學實驗室結合自身情況配套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學院領導很重視實驗室開放工作,成立了實驗教學中心,組建了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的副院長與實驗室主任一起,負責統一規劃、管理實驗室;由全院老師和實驗中心技術人員一起編寫儀器的采購計劃,廣泛征求大家意見,全院師生共同研究探討實驗室開放工作模式和管理措施。
建立促進平臺共享的管理制度
通過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以全院實驗中心實驗資源為核心,連接各實驗室形成一個開放式共享實驗平臺。學生通過網絡選自己喜歡的實驗課、實驗授課老師等。教師也可以瀏覽平臺成員實驗課、實驗內容安排情況,預約自己的實驗和進行網上回答學生的疑問。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教學水平,也為構建各學科之間交叉滲透的實驗氛圍創造了有力條件。
優化實驗室設備配置,加強技能培訓
我院的實驗中心建設得到了校領導的肯定和極大地資助,學校給學院撥了一筆專款用于中心建設和儀器采購。學院把實驗室分為教學平臺和研究平臺,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儀器購置,使得實驗室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鑒于設施園藝實驗的特點,我院在校農場建設了實驗基地,為設施園藝學實驗室配備了一批能夠室外研究的器材和溫室大棚,邀請所購儀器廠家技術人員為全院師生開展儀器安全、正確使用講座,定期加強實驗技能培訓。
創新開放實驗項目
實驗項目建設是開放實驗教學的靈魂,資源豐富的實驗項目也最能夠體現開放教學模式的優點[4]。我院是把“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和“學士學位論文”掛鉤的示范院系,開設了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可以實現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模式為:綜合性實驗在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以后,運用某一門課程或多門課程的知識,為學生開展實驗技能和方法綜合訓練的復合型實驗,實驗時間可以在一門課程一個循環結束之后,也可以在幾門課程結束之后安排有一定規模較長時間的實驗;設計性實驗在學生經過常規基本實驗訓練以后,開設的高層次實驗。實驗指導教師根據實驗條件、教學要求提出實驗目的和要求,由學生自己制定實驗方案、擬定實驗步驟、獨立完成實驗操作、記錄數據、繪制圖表、分析實驗結果等。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更進一步的設計性實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結語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和積極探索,設施園藝學實驗室開放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運行管理機制,保證了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可喜成績。自2008年以來,實驗室承擔了多項全國、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本科生畢業論文多篇入選“校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均在核心期刊。目前,我校設施園藝實驗室正以“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摘 要:《設施園藝學》是一門系統理論和生產實踐結合較強的專業課程。打造精品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更有效的獲取知識。本文以《設施園藝學》課程為研究對象,結合江西農業大學教育教學的實際,對該課程內容優化、立體化教材開發、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并針對當前打造《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該課程申請校級、省級精品課程奠定基礎。
關鍵詞:精品課程 教學改革 實踐 設施園藝學
園藝生產是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代園藝生產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設施園藝的發展[1]。21世紀的設施園藝學,是一門集現代園藝學、環境工程學、信息技術學和現代農業經濟學為一體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高新科技革命的不斷發展及知識加速更新,該學科被不斷賦予新內涵[2],而社會對設施園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超越了簡單的知識積累,更傾向于綜合能力的拓展[3]。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課程組成員近兩年來以打造《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為目標,對課程教學內容選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等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改革嘗試,并結合現階段課程存在的不足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1 《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建設探索
1.1 改革課程弊端,優化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和適時更新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設施園藝學》作為江西農業大學園藝本科專業一門主干課程,授課歷史久遠,并具備了成熟的課程體系。然而近年來高校專業課程調整、課程學時數壓縮、新技術更新等問題不斷涌現,如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掌握,并能靈活運用《設施園藝學》課程,課程組通過教學改革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設施園藝學》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繁多且相互關聯,是一個比較龐大的體系。把知識點由點及線再延伸至面,讓學生融合貫通,需要認真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取舍。首先,教學中各個章節內容仍以基本原理為主,著重添加了國內外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和進展,如大塊玻璃覆蓋可減少骨架遮光;溫室覆蓋材料內側鍍膜可減少熱能損耗;高效節能LED冷光源;天然氣加溫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其次,增加了實例分析和實踐。
如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組在先前園藝設施類型調查、穴盤育苗實驗安排基礎上,增加了芽苗菜工廠化生產、水培育苗、設施園藝在生產的應用等針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實驗。在課外,課程組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如參觀設施園藝企業、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學創新基金項目,通過激勵學生積極思考,發現產業和行業存在的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1.2 立體化教材的積極開發
教材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4]。目前,課程組使用的教材以南京農業大學李式軍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設施園藝學》第二版為主,以中國農業大學張福墁主編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設施園藝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鄒志榮教授主編的《園藝設施學》、南京農業大學郭世榮主編的《無土栽培學》和華中農業大學別之龍主編的《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等教材為輔。經過2年的努力,課程組構建了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設施園藝學》為基礎,以針對性強的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試題庫為補充,以電子教案、電子課件、電子參考書等網絡資源為依托的多媒介、多用途、多層次的教材體系。該教材體系,充分體現了“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重實踐”的精品課程教材的要求,不僅利于知識結構的系統化和規范化,還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的資源保證。
1.3 活躍課堂氣氛,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保證[5]。《設施園藝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因此,課程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教師在授課前預先布置相關題目,要求學生課后查閱有關資料,通過課堂討論使學生加深了對有關教學內容的理解;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實物教學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設施園藝類型及應用的感知;在課堂上強調基本理論、方法和前沿知識并重,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對學生實驗效果評價等。結果表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創造性。
1.4 組建教學團隊,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設施園藝學》教學團隊由5位教師組成,其中博士3名,在讀博士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成員涉及設施學、蔬菜學、花卉學等多個專業領域,是一支由知識、職稱、學員結構合理的動態發展梯隊。在2年的團隊建設中,授課由課程組教師共同承擔,成員來自于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不同高校的學習背景讓每位教師可充分發揮各自專長,百花齊放,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園藝設施特點,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
此外,課程組鼓勵成員積極參加各種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目前,課程組成員主持各級科研課題9項、教研課題3項,將科研平臺、成果與教學緊密結合,有力促進了教學。
2 《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建設的不足與思考
2.1 形成科學的精品課程建設理念
作為“精品課程”,必然需要一個“精品課程支撐理念”作為建設和發展的航標與方向[6]。目前,課程組大部分老師并沒有真正深刻認識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和意義。《設施園藝學》作為我校園藝專業的骨干課程,授課歷史悠久,創建精品課程的最大阻力來自于傳統觀念。由此,《設施園藝學》精品課程建設不可避免會遭遇新、舊教學理念的撞擊。這要求課題組成員正確反思“教育”與“教學”的差別后,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質量觀念。在知識傳授上,不僅給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方法的能力、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和進行項目合作的社會能力等。
2.2 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實施者。《設施園藝學》課程組中,教學團隊存在學歷高職稱低或職稱高學歷低問題,這說明學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對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引進力度不夠,導致課程整體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精品課程建設需要逐漸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師德建設。課程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積極參與學生溝通交流,做到全方位啟發學生。第二,教學團隊建設。主講教師或課程負責人要有較高的學術與教學水平,有豐富的科研背景及成果。該負責人既是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要責任人,又是教學任務分配、教學研究以及課程教學資源的學術組織者和領導者。第三,專業素質和科研水平建設。課程組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有目的、按計劃地安排全部專業課教師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培養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此外,專業課程教師應該具備科研經歷,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科研教學有機融合。
2.3 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一直是大多數高校課程建設的短板。即使對于已立項的精品課程,國家提出要實現網絡化的要求,各高校認識到網絡建設的重要意義,但網絡資源建設和應用也還仍處于起步階段。究其原因,主要的癥結在于高等學校對課程網絡建設缺乏有力技術支撐和技術指導,缺少統一的、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
然而,課程的網絡化建設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可以突破傳統課程學習的時空限制,是現代課程建設的必然方向。開放共享的網絡技術平臺能讓《設施園藝學》課程得到開放、共享、交流,并在更大范圍內將知識傳播開的效果。因此,課程組應該采取相對的對策,構建統一的網絡教學平臺,將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教學測驗及答案、該課程的最新動態及進展及時更新到網絡并免費開放,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其它課程的建設。
1《園藝學實踐》課程的實踐
1.1教學形式該課程以在教學實習基地的現場教學為主,一般先由任課教師在基地講解與實訓項目相關的基本知識、具體任務和要求。對于觀察和識別性的內容(園藝植物的分類與識別、病蟲害識別等),任課教師先對照作物講解識別特征,然后學生分組觀察記錄;對于操作性的內容(如土壤耕作、嫁接、播種、施肥、整枝修剪等),則由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觀察并記錄技術要領,然后由學生動手操作。下課前進行總結,教師根據課堂情況向學生提問,或者對學生的操作現場進行評價和分析,最后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外根據實訓要求完成實訓報告。對于一些持續周期長的項目,如主要秋冬蔬菜的育苗與栽培、主要春夏蔬菜的育苗與栽培等項目,則采用種實驗田的教學形式。課表安排每周1次,將學生分成4~5組,每組5~6人,實行組長負責制,每組種植面積60~…70…m2;指導教師根據栽培季節指導各組選種不同代表作物,每組1個品種,學生制定生產計劃與執行方案,任課教師審定;課堂講授與課余學生自己管理相結合,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評比,總結經驗教訓;鼓勵學生參與市場營銷,加強學生管理,實行綜合考評。
1.2教學效果20多年的教學效果證明,該課程使學生比較系統地認識和掌握了園藝植物生產的基本原理、技術方法與操作步驟,包括園藝植物的分類、植物學形態特征識別、園地規劃、園地土壤耕作與管理、育苗、栽植、肥水管理、植株調整、病蟲害識別與防治、化學調控、食用菌栽培等基本內容,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對園藝植物和園藝生產認識不深的問題,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實踐基礎。同時,學生在田間動手操作與實踐,訓練了學生綜合實踐操作技能,提高了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專業的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
2《園藝學實踐》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園藝學實踐》課程至今已經運行20多年,該課程已成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和深入了解與掌握園藝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但我們也在課程的運行過程中發現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教學內容按單項技術安排,綜合性不強在現有課程教學大綱設定的60個實訓項目中,只有“主要秋冬蔬菜的育苗與栽培”、“主要春夏蔬菜的育苗與栽培”兩個項目的教學形式采用種試驗田的形式,綜合了生產計劃制定和蔬菜育苗、栽培的全程管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可以通過作物的生長、產品的收獲甚至是銷售來評價自己各項管理措施的效果。其他項目都是單項技能的訓練,而且是集中在4個學時之內完成,因此,學生很難看到自己操作的實際效果,如嫁接后管理、嫁接成活率、定植、施肥、修剪等對作物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等,不利于學生總結與提高,影響教學效果。
2.2教學內容的安排有重復或遺漏現象該課程教學的部分內容與栽培學課程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存在大量重復,如,“電熱溫床的鋪設”也是《設施園藝》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食用菌母種的制作”、“食用菌原種與生產種的制作”也是《食用菌》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花卉種類的識別”、“盆栽花卉的管理”也是《園藝植物栽培學》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整形修剪”、“種類識別”也是生產實習中的內容。另外,由于《園藝學實踐》課程的授課時間的安排具體到了哪幾周的星期幾的第幾節課,而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又必需考慮到當時的季節、天氣以及教學場地的影響,很難完全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實訓項目逐個進行訓練,內容的安排上隨意性比較強,這必然導致有些項目被反復訓練,與此同時,有些項目則被遺漏疏忽。
2.3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適應園藝生產的發展近10年來,我國以蔬菜、水果和花卉為主的園藝產業正在發生跨越式的變化,迅速向集約化、商品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園藝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應用型專業,其實踐教學內容仍然局限于傳統的耕作種植,不能與現代園藝生產的形勢相適應,《園藝學實踐》課程現有的教學內容對一些在園藝生產上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如噴、滴管的鋪設、園藝機械的使用、園藝產品的商品化處理、園藝產品的貯藏、保鮮、加工等以及現在園藝產業的形勢與發展趨勢等沒有涉及或者涉及不多,不利于學生全面樹立對專業的認知和專業熱情。
2.4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外遷,原有教學的安排和教學方式的實施存在困難由于學校建設用地的需要,校園內的果樹教學實習基地已經遷至30…km外的長安教學實習基地,蔬菜教學實習基地也即將搬遷,這就不能再按原有的固定每周4個學時進行教學,同時,基地外遷后,學生也無法在課外進行連續管理,原來種實驗田的教學方式實行起來就存在很大的困難。
3《園藝學實踐》課程改革的思路
3.1遵循教學規律,進一步明確課程定位《園藝學實踐》課程實踐訓練項目多,教學時間長,在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值得思考的是,《園藝學實踐》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園藝生產的一般知識與基本原理,使學生形成對園藝生產和園藝產業較強的感性認識和一定的動手能力,為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好的基礎。這里“初步了解”、“一般知識與基本原理”、“感性認識”等決定了該課程的定位應該是一門認知課程,并不等同于整個園藝專業的實踐教學。同時,該課程也是在專業理論課教學之前開設的,從認識規律和教學規律而言,也應該將該課程的定位與專業理論課教學中的課程實驗以及為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而開展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區分開來。因此,應該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深度、難度以及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使之與課程的定位相適應。
3.2統籌兼顧、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將《園藝學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與整個園藝專業的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驗、實踐教學內容統籌考慮,根據課程的定位,確定哪些內容應該安排在《園藝學實踐》課程中完成,哪些內容應該在其他實踐教學環節中完成。園藝作物種類繁多,實踐技能訓練如果以作物種類為單元,很難面面俱到,所以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還包括實訓項目要以基本技能為模塊,而不是以作物種類(如蔬菜、果樹、花卉,或者果樹中的葡萄、柑橘、桃等)為模塊。如,進行了果樹嫁接技術的訓練就不一定需要再進行蔬菜嫁接技術或者花卉嫁接技術的訓練,進行了柑橘或者葡萄修剪技術的訓練就不一定需要再訓練桃和梨的修剪技術,重點是教會學生掌握嫁接或修剪技術后,要能觸類旁通,而不是簡單地在不同作物種類上重復訓練。…此外,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還應該包括教學內容的更新,如園藝新技術、園藝產業形勢與趨勢、園藝產品的營銷等,使教學內容與生產與產業的發展相適應。
3.3加強基地建設,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按照修訂后的教學內容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基地的設施設備條件,購置小型農機,建設溫室大棚,安裝噴滴灌設施,改善學生食宿條件,為包括《園藝學實踐》課程在內的實踐教學環節教學順利實施提供條件保障。同時,在教學實踐基地遷出校園后,仍然應該結合校園的園林美化,在校園內建設小面積的果園、菜園和花園,用于園藝作物種類識別、物候期觀察等內容的教學。
3.4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調整教學方式要對修訂后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按季節、物候期對實訓項目進行整合,上學期和下學期在教學基地各進行1~2周的集中訓練,以解決基地遷出校園后交通不便的問題。同時,可將該課程的授課時間調整至4~5學期,此時學生基本完成專業基礎課學習、開始專業主干課程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基本知識,再學習《園藝學實踐》課程可以提高該課程的學習效果,更好地發揮“該課程作為園藝作物栽培課的實習實驗內容的先鋒及補充”作用。對于像“種類識別”、“物候期觀察”等需要連續觀察的內容,可分配一定學時在校內采用由任課教師集中講解和學生課余觀察記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此外,還可以增加企業家講座、產業基地、產品市場考察等教學方式,以增強學生對產業的了解、把握園藝生產的方向與市場需求。
作者:何長征石雪暉黃科秦玉芝鐘曉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一、相關的調研
中職園藝生若想在競爭中立足,除了要具備過硬的技能外,還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通過對周邊用人單位的調研,了解到在科技經濟發達的常熟,無論是發展環保、安全、生態、外向、集約化的園藝生產,還是培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園藝商品,都急需培養和集聚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主要面向園藝生產管理、園藝新技術推廣、園藝產品的貯藏與檢測、園藝產品營銷四大崗位群,不同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點:。從調研結果看,社會對園藝技術專業學生及綜合素質的要求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復合型人才需求較大從調查中發現,復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歡迎,如文農科兼修的人才,即學園藝的不僅懂技術,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場、懂營銷。
2.動手實踐能力強、能吃苦的技術型人才園藝企業一般遠離鬧市,要求員工能夠深入田間地頭,參與生產,吃苦耐勞。因此,不少高學歷的人才留不住,但動手實踐能力強、愿意吃苦的中職生很受歡迎。
3.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就業觀一個企業往往需要心態積極、平衡,能夠樂觀地接受任務和應付麻煩事的人。因為任何企業都會有不足的方面,面對企業的不足,心態積極的人才會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并把它當作鍛煉自己的機會,擺正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4.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已很難完全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并采取切實高效的行動。所有這些都需要人們組成團體,并要求組織成員之間進一步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團隊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同時進行必要的行動協調,開發團隊應變能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依靠團隊合作的力量創造業績。
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1.入學時
樹立職業意識,規劃學習生活。入學是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新起點,也是成長的關鍵期。對于每個跨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職業生涯指導與學生即將開始的學習生活,以及他們個體未來的發展密切相關。如果在入學初期及時讓他們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獲得有益的幫助,引導他們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視角認識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進程中認真對待和規劃職業學校的學習,他們便能由此生成積極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狀態學習,充分地迎接職業的挑戰[4~5]。
2.學習中
在園藝的課程設計上與學生就業聯系起來,學生既是學生也是員工,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師傅,多將課堂搬到實訓基地去,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多動手,能更多地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將基地上的一些溫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給幾個園藝班,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每學期進行產出比賽,看看每個班的盈利情況。多給他們創造機會,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合作精神。
3.就業前
安排學生去一些園藝公司和基地進行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園藝就業形勢調查。這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實用型的教育,很多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都充滿了不切合實際的幻想。這需要由專門的職業指導教師來做好職業咨詢工作,使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職業,了解社會就業的新形勢和社會對人力資源的要求。幫助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多方權衡,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最終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使學生找到適合其發展的職業崗位。
三、通過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1.激發職業興趣
專業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須先讓學生找到和專業的“關系”。情境的創設縮短了學生的現狀與工作內容的距離,增強了現實感。通過參觀合作企業、園藝實踐基地和創業園等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讓學生進入狀態。通過了解工作環境、工作流程、崗位設置、職員形象等,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和專業的“關系”,切身感受自己將要投身領域的重要性,培養從事專業學習的自豪感,由對職業的好奇轉變為對職業的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培養敬業精神
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一定要融入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從基礎課到專業課,從校內實訓基地到校外社會實踐,開創學校全員培養、全程培養、全方位培養的新局面。
3.創設競賽情境
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競賽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可以定期組織園藝技能比賽,如:插花、嫁接、扦插、種子檢測、修剪等,為學生創設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抗挫折能力及耐壓性,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4.培養市場觀念
市場經濟是競爭的機制,是優勝劣汰的篩子,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職校生要經受市場經濟這只無形大手的撥拉。因此,必須培養他們一些市場觀念,如信息觀念、質量觀念、服務觀念、法紀觀念、效益觀念、創新觀念等,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通過校企文化滲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1.建設校企合作平臺
校企合作是培養學生的職業信仰、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通過校企合作,引進現代企業文化,可以讓學生接受現代企業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對學生進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滲透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邀請企業的管理人員到學校為學生開講座,講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理念,讓學生在思想上盡早地與企業接軌。學校分階段安排學生進企業進行社會實踐,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提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感受企業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讓他們有機會到企業基地中接受有針對性的實習實訓,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聯系起來,看看在實踐中會遇到哪些難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在學好知識技能的同時提升素質,更能轉化為效益。
2.實行園藝實訓基地責任制
學校的園藝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溫室2個、普通塑料大棚8個、露地5畝,將這些地塊劃分給每個園藝班,實行包干責任制。由每個班進行自主設計種植,學校協助產品銷售,從而讓學生提前進入職業角色。對每個班的責任塊進行學期的評比與考核,進行表彰,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他們在將基地建設好的同時也洞察了市場需求,培植一些市場需求量大的花卉樹種,也經常鉆研如何將產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學生熱愛專業知識。
3.經營生活創業園
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鼓勵學生創業,在校園內專門為學生開辟了門店,針對每個系部的專業特色讓學生創業。園藝專業的學生在校園內開設了園藝花卉店,主要從事盆栽花卉、鮮切花、營養土、營養液、綠化小工具等的銷售。學生將基地上生產的一些花卉裝盆,并試著進行盆景的制作,鮮切花的包裝與禮儀插花等都試著在經營中利用,獲得了不錯的效益,也使學生從學習到生產再到銷售一體化進行了職業素養培訓,為他們更好地走上職業崗位奠定了基礎。
作者:王麗霞單位: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摘要:本文以長春科技學院園藝專業《觀賞園藝學》實踐課程體系改革為研究對象,針對本課程在實踐教學環節表現的問題,從內容和形式進行更新優化,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健全考核方式等改革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既能夠提高實踐的教學質量,又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對專業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提高《觀賞園藝學》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觀賞園藝學;實踐教學;現狀;改革措施
《觀賞園藝學》是長春科技學院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必修的專業課程。研究觀賞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對環境條件的需求,研究綜合運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以實現優質、高產、周年均衡供應觀賞植物的生產、管理、應用和經營的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1]。它是培養園藝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極為重要和必要的一門專業課程。是深入掌握課程精髓和實踐技能高度融合的重要教學環節,對培養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就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 《觀賞園藝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性質和目的
《觀賞園藝學》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觀賞植物栽培與育種的基本原理、專業術語和操作技能,能夠培養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2],能夠提高學生實際動手生產能力,鍛煉學生在實際生產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2 《觀賞園藝學》課程實踐教學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到位
本課程實踐教學效果受氣候條件、生產季節、教學環境、實驗材料、園藝設施、經費條件等多方面限制,使實踐教學難于達到預期效果。
2.2 實踐教學計劃和環節不夠完善
教學內容安排不夠科學,時間安排過于生硬,質量無法保證。師生互動環節不夠,多數僅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最重要的實踐操作。
2.3 實踐教學考核方式不嚴謹
教師和學生皆偏重對理論成績的要求,實踐環節考核方式不科學不嚴謹,導致學生重視程度有差距。
3 《觀賞園藝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和方法
3.1 積極籌辦“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
當前實踐教學由于經費不足、資源緊張等原因,教學效果不理想,籌辦建設“校企合作”實踐基地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與其簽署協議、掛牌合作,可使企業和學校“雙贏”。通過簽署協議和掛牌的形式建立長期合作、定向培養,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企業也成為學生走向社會的“直線式課堂”[4]。推動“產學研”合作,以崗位實踐促進專業學習。
3.2 優化實踐教學計劃和環節
本課程實踐教學包括綜合實驗、實習和實訓三大環節。鑒于教學內容受季節、環境等條件制約,在實踐教學中可靈活安排三大環節開展時間,使實踐教學的開展更加豐富、科學而嚴謹[5]。比如,生共同走出課堂現場教學到育苗溫室、植物園、花卉市場及其風景園林區,或使學生親自管理觀賞植物的周年管理等,都有助于提高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學會思考、比較、總結和歸納,使實踐教學內容直觀化、生動化,從而提高實習效果。
3.3 制定嚴謹且靈活的考核方式
結合我校最新版的人才培養計劃,針對本專業教學現狀,課程總成績包括出勤、平時表現、實踐報告。出勤率不得低于20%,否則沒有期末成績;平時表現包括學習態度、動手能力、課后作業(作品)三個部分;實踐報告要求及時上交,記錄準確。通過以上要求,大部分同學能準確獨立地進行常見觀賞植物的識別、繁殖、栽培、管理等工作,實現從學校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4 結語
《觀賞園藝學》是園藝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實踐性較強,有一定特色。學生必需通過實驗、實習和實訓這三大環節的綜合操作,才能深入理解理論,用于指導生產。針對本課程現狀和植物生產需求,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變,進行了系列改革與創新,校院系大力支持,師生配合,走出一條新型、特色的《觀賞園藝學》的教學新路線,使理論和實踐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針對《觀賞園藝學》課程在我校實際開展情況,以培養長春科技學院園藝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協作精神、實踐技能、創新意識為目標,本文提出一些教學改革建議,以期為其他植物生產類課程實踐教學提供參考。
【摘 要】《設施園藝學》是一門集合多個領域不同學科的交叉性邊緣學科,同時具有實踐與理論學習并重的特點。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該課程教學現狀與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優化該課程的幾點改革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設施園藝學》;課程改革;實踐策略
0引言
《設施園藝學》即設施栽培,是指通過人為設置適宜園藝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將不宜露天生長的植物配置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養殖棚、連棟溫室等特定設施中,使園藝品優質生長的環境可控制農業。園藝設施的抗不良環境作用也使得在沙漠、高寒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成為可能。因此,設置設施園藝課程,對我們更好地探究設施園藝在節約水資源、提高糧食產量等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設施園藝學》課程的建設目的與指導思想
我國園藝產業在二十多年的建設歷程中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成為了我國農業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設施園藝的面積也位于世界首位。然而,從生產效率上來說,當前我國的設施園藝行業仍與先進國家存在差距,原因則是受到自身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科技要從人才的培養上入手,因此設置《設施園藝學》課程,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設施園藝學》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融合了環境、園藝、信息科技、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眾多學科,同時《設施園藝學》是為滿足社會需求而設立的學科,與時俱進是該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該課程也只有在社會飛速發展中不斷進行改革和發展才能達到學科設立的目標,因此,《設施園藝學》的內涵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補充。
2目前《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現狀與主要問題
2.1教學內容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
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沒有突出重點是當前國內《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前所述,《設施園藝學》是一門覆蓋環境、經濟、信息等多個領域的學科,涵蓋的知識面也必然十分廣泛,而在一定的課程學習時間內是無法將所有內容面面涉及的。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中很容易出現教學沒有側重性、將眾多知識泛泛講解帶過的現象,學生也就抓不住重點,并難以掌握知識精髓,貪多必嚼不爛,最終影響最后的教學效果。
2.2教學模式與方法單一
《設施園藝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學科,只注重課堂的理論教學必然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而對于實踐教學還不夠重視。比如,對于一些材料采光、大棚濕度控制、溫度控制等物理原理的教學適合課堂講授,而對于設施類型設計、育苗技術、栽培管理等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習則需要在理論講解之后輔以實踐操作。此外,設施園藝教學中會用到大量的圖片和一些操作的講解,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放映相關圖片和視頻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知識,同時也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
2.3課程考核模式陳舊
課程考核是對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成果的檢驗,而學生的學習成果僅僅通過期末的考試成績是無法準確評判的。有些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中并沒有付出很大的精力,但卻能依靠考試前夕的死記硬背取得高分成績。因此,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收獲和學習成果是不合適的。當前《設施園藝學》的課程考核還處于過分看重期末考試成績的弊端中,既影響了考核的真實性,也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狀況。
3優化《設施園藝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策略
3.1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明確而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確學習的重點,同時找到學習的方向,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完善教學的內容,參考并引進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課程教學方法,讓學生接觸到更為前沿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在向國外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能照搬國外的模式,設施園藝是農業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適合的設施園藝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設施園藝的課程教學要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吻合,向學生傳授設施園藝的教學理念要建立在國情基礎之上。
3.2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3.2.1改革教學觀念,實施啟發式教學
教學觀念即教師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有著直接的影響。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側重于教授的過程,學生處于一種相對較為被動的學習狀態,這一教學觀念容易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一味地灌輸,而忽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生學習中的引導。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的是全面性和自主性人才,啟發式教學正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而過去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觀念應該加以摒棄,發展和實施啟發式教學模式才是正道。
3.2.2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教師則需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學活動中,學生學到多少,學生學會了沒有才是教育活動最需要關注的內容。很多時候,教學活動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將重心放在教師的講授上,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在設施園藝的教學中應該對這一問題加以整改,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2.3建設教學實習基地,進行實地講授
《設施園藝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課堂學習與實踐教學并重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門課程。因此,建設教學實習基地,并進行課程的實地講授對于學好這門課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最好能夠成立自己的教學實習基地,可以是自己建造,也可以與相關的管理機構合作,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的地學習機會。比如,在進行實踐性知識的教學時,可安排學生在教學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加深印象。一般來說,適合在教學實習基地進行的內容主要包括園藝設施類型、結構、設計等模塊。
3.3加強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如前所述,《設施園藝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門課程的學習最終也將落實到實踐中去,因此,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學好這門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時候“理解”、“想得明白”并不等于你可以將這件事情做成,而“做”同時也是這門課程的最終歸宿,故而,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園藝設施的設計這部分內容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親自動手制作模型,并說明其設計的靈感以及這種設計的優越之處,從而讓學生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發散其創新思維。
3.4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將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
考核不應該僅以期末考試成績來進行,決定學生真實水平的也并不是一紙試卷。在如今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很容易受到阻礙,為了避免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我們可以將更多的模塊引入到學生的考核體系中。比如,學生平時的考察報告、實驗報告也是學生實踐學習效果的一種反饋形式,可以將這部分內容引入到最終的考核當中。
4結語
《設施園藝學》課程的改革首先要從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入手,在教學中突出教學重點,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關心學生到底學到多少,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切實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摘要]本文結合《觀賞園藝學》優秀課程建設的經驗,對《觀賞園藝學》優秀課程建設的意義、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教學任務實現以及配套硬件設施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觀賞園藝學 優秀課 教學教法
高校打造精品課程是聚集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能夠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建立良好的知識傳播渠道,使學生受到良好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教學共享的一項教學創建活動。做好園藝專業主干課程《觀賞園藝學》的知識傳授意義重大。
一、學好《園藝觀賞學》課程的意義
觀賞園藝學以觀賞性植物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學科性質以自然科學為主,并綜合應用藝術和社會科學,融會了《花卉學》《觀賞樹木學》《觀賞植物栽培養護學》等課程的主要內容,《觀賞園藝學》的學習不僅能夠奠定園藝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對加強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通過優秀課程建設,有利于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規范課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對園藝專業的熱情,使學生養成自覺探索園藝知識的興趣。
二、建設《觀賞園藝學》優秀課有利于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為了將《觀賞園藝學》建成優秀課,完成教學任務,課題組教師認真總結、多次研討,根據園藝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確定《觀賞園藝學》的教學大綱和授課程計劃,更新了《觀賞園藝學》的知識結構,縮小了知識內容與產業發展之間的差距,強化了知識與產業發展的結合,融合了我國特色的設施、栽培方式及應用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
三、教學任務的實現途徑
(一)完善教學大綱
根據園藝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修訂了較為完善的教學大綱,統一了教學內容,規范了授課計劃。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把握本課程的主干知識體系,明確了《園藝觀賞學》在園藝專業的基礎地位,闡明該課程與其他課程間的緊密聯系,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熱情。
(二)創新綱領性課程講授
以往的《觀賞園藝學》教學基本按教材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因學生對具體的植物陌生,教師直接講述其意義及分類,學生沒有直觀印像,不能形成理性思維,學生的學習只是機械記憶。通過優秀課程的建設,我們利用植物生長的季節性因素,先帶領學生直接進行植物識別課,用一棵棵、一類類植物的識別進行直觀教學,最后再進行綱領性課程緒論和總論的講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開放式的討論學習,能夠達到自己歸納植物種質資源的規律以及準確地進行植物自然分類。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對教師評價測評平均分為94.6,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是82.3,總體較好。
(三)精講各論教學
該課程老師在深入研究后,用自己的語言以及對植物的現場識別,適當增加教學引導,結合植物進行精細教學,結合常見觀賞園藝植物的形態特征、習性、繁殖與栽培方法,與學生一起探討其觀賞與應用價值,使學生改變以往學習中的被動地位,建立形象、直觀的知識記憶。
四、配套軟硬件設施建設
(一)建立一支業務素質強的教師隊伍
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有直接關系,在教學大綱明確、教學教法科學、教學任務具體的情況下,只要能建立一支業務素質強的教師隊伍,必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也達到了優秀課程建設教學共享這一目的,并實現使學生受到知識傳授這一終極目標。
(二)加強硬件設施
一方面要加強植物品種的引進,建立品種、數量足夠的植物資源庫;另一方面應為本課程教師配備現代采集設備(如專業相機等)。因受植物生長的限制,一部分植物不適合我們北方的生長環境,教師只能利用網絡以及外出學習的機會采集植物資源,才可以在課程中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植物知識點。
五、小結與展望
《觀賞園藝學》優秀課程建設過程的實踐表明,在明確的教學大綱指導下,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必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觀賞園藝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在今后的學科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借鑒和融合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而不斷地提升其科學性、創新性、應用性以及與產業結合的實用性。《觀賞園藝學》的教學教法也要因時而宜,圍繞提升學生的教育效果,不斷改進。
摘要:為了推進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健康快速發展,對園藝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進行了研究,著重從更新教育理念,優化培養體系,注重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建設創新基地,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加強研究生自身修養,加強學位論文與科研能力等策略來培養園藝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園藝;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策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在于培養出一大批創新型專門人才,研究生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對此擔負著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責任。研究生創新能力是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1-4]。在現代農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專業型園藝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強,無疑會削弱社會的核心競爭力,難以適應時代的脈搏。因此,重視培養園藝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僅符合現代農業對園藝師的理論要求,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產一線的專業型園藝碩士研究生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河南科技大學在全日制園藝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做法進行探索,以其為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一、更新教育理念,優化培養體系
理念支配行為,有新的理念才能創造新的模式。專業學位研究生和科學研究研究生相比,前者更重視實踐,后者重視理論。在培養理念上一定要分類培養、分類指導,不能一刀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點是具有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科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實現由“知識創新”向“知識轉化”的轉變,以面向產業需求,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注重實踐技能的掌握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使其能獨立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方面的工作[5]。在課程設置上,以實際應用為導向、職業需求為目標、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確立通識課程、核心課程與選修課程結合,文化基礎、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并重,加大技術研發性課程比重,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發展要求和創新性研究需求,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學過程包括課程教學和專業實踐兩個環節,其中課程教學內容強調在理論指導下結合實踐經驗和現實案例分析,突出理論的應用方法[5];教學方式多采用提問式、討論式、參與式、啟發式、引導式、案例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在學到書本知識的同時,更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聘請企業的技術專家或管理者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開闊視野;改變研究生的考核評價模式,創建創新能力培養評價和考核體系,增強創新能力的考核,采用綜述、實訓相結合的方式,把創新能力的考核措施和方法納入研究生考核評價體系中。專業實踐階段,一般將研究生派往相關企事業單位針對某一技術或項目展開實際工作,要求每生完成1~2篇調查報告,實踐考核結果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能否參加答辯、順利畢業。
二、注重知行統一
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導師都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給理論創新和創新實踐搭建了直聯平臺,將科研創新放在第一線上,使寶貴的科研創新思路能落到實處,促進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行動能力,提高了學生科研創新的積極性。提倡學以致用,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探究事物、分析問題,在實踐中學會自己思考,帶著問題去學習,導師不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其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閱讀中外期刊文獻,養成閱讀文獻的好習慣。注重知行統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增強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為盡快適應社會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因材施教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覺精神與獨立能力,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在統一教學要求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實施教育,尊重學生個性,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將每個學生的特點、特長開發到最大化,讓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達到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7],從而培育出個性鮮明、思維獨立或見解獨到的專業型園藝人才。營造濃厚的、平等寬松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個性發展,相互切磋,加上導師適時的點評和針對性指導,天才一定會培養出來的。
四、建設創新基地
創新基地是科技自主創新的基礎平臺和重要依托。學校與洛陽的園藝公司、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通過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者的有機結合,掛牌并共建了一批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有針對性地培養研究生在現代園藝產業發展中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企業和研究機構每年為研究生提供半年甚至更長的實習機會和完成畢業論文的崗位,讓研究生充分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與重大項目研發,不僅提高研究生的創新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優化企業研發技術人員隊伍,通過雙向互動更新觀念加速創新。企業從中得到廉價的智力資源,研究生得到了在學校無法得到的創新實踐鍛煉,實現了“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研究生”三方共贏的目的。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理順了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的關系,拓寬了園藝產業領域開展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科研渠道。
五、強化建設導師隊伍
導師隊伍的質量決定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特別是創新能的培養。創建了“以導師為主體、相關部門負責,教書與育人、教育學生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嚴格校內導師的遴選和考核激勵制度,造就并壯大了一支修養好、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導師隊伍,促進導師對研究生的有效指導。從研究生入學開始,導師就擔負起創新培養的責任,從課程選擇、課題確定、文獻查閱、開題報告的書寫、試驗方案的確立和實施、數據獲取和處理、論文的書寫和答辯等等,每一個環節對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會產生明顯而深刻的影響。所以,首先要求導師必須具有高水平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即具有碩士學位或副教授職稱且第一學歷是大學本科。其次,導師應時刻掌握本學科專業的最新研究動態和前沿,能預見學科的發展方向。第三,在實踐活動中,導師具有創造性的工作經驗,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學生言傳身教,針對園藝生產中的棘手問題、現實問題,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研究,在科研中著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第四,重視團隊合作,重視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和誠信可靠的優良品質,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滿足高新技術企業對人才的需求[4]。在校內導師遴選基礎上,還在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等單位,選聘一定數量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研究人員為校外兼職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調研等指導工作,建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結構,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養。
六、強化研究生的自身修養
學習動機是將學習需要與愿望轉變為學習行為的心理動因,是直接發動和維持學習行為的一種內部力量。一個僅僅為了能夠順利畢業和找到工作而學習的研究生,就會局限于課程考試合格(75分以上)、、答辯過關等現實問題,無心去深入鉆研和探索科學問題,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創新能力無從談起,因此,端正學習動機是學業成功的關鍵所在。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及責任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石。研究生本人應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樹立科學的懷疑和批評精神,對新問題、新事物養成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只有這樣,才能轉化為提出新觀點、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動力,進而升華為創新性思維。
七、加強學位論文與科研能力提升
加強學位論文的選題研究,論文選題應注意導師的研究方向、工程技術應用背景、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發展趨勢,注重解決實際的、現實問題;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和水平提出嚴格要求,但論文形式、類型不拘一格,既可是調研報告、產品研發、應用研究,也可是項目管理、工程設計等;對論文評審采取“學術專家+技術專家”雙審查制度,只要有一個專家認為達不到碩士論文要求,就不能參加答辯。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設立是為了滿足經濟和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其創新能力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更新教育理念,優化培養體系,注重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建設創新基地,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加強研究生自身修養,加強學位論文與科研能力等培養策略提高了園藝專業碩士的創新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摘要]本文從創新觀賞園藝學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手段出發,分析了目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對創新觀賞園藝學教法提出了建議,希望對觀賞園藝學的教學和學習有所促進。
[關鍵詞]觀賞園藝學 實踐教學 改革
觀賞園藝學是園藝專業骨干課程,是園藝專業工作的基礎課程,其主要融會觀賞植物栽培、養護、育種、應用等觀賞園藝學科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增強課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對學生深入掌握課程精髓和就業有著積極推動作用。
課題組通過對觀賞園藝實驗項目的設計和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研究,結合本課程在我校園藝專業的教學情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創新意識、協作共事能力為重任,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依據,構建了系列的實踐教學改革體系,為相關課程實踐教學提供依據和參考。
一、觀賞園藝學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相對于觀賞園藝學的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最薄弱的環節。 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實踐基地建設不到位
觀賞園藝學是融會“花卉學”“觀賞樹木學”“觀賞植物栽培養護學”“園林植物育種學”“園林花卉應用設計”“園林苗圃學”“觀賞植物采后處理與技術”等觀賞園藝學科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知識內容系統、全面,如要讓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觀賞園藝學科的知識,加強實踐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必須有充足的實驗基地和設施設備條件。受經費等多方面限制,致使實踐設備和場地不足,實踐教學條件難于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
(二)實踐教學組織管理不夠完善
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實驗內容隨意安排,實踐教學時間隨意安排,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明確,組織管理跟不上,實訓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
(三)實踐教學的考核不規范
沒有建立規范的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對實踐教學的要求遠沒有對理論教學要求的嚴格。
(四)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許多教師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觀賞園藝學中實踐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變更實踐教學方式,以參加比賽促進實踐學習
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通過學生參加專業競賽為動力,提升其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本課題組在觀賞園藝課堂上,針對每一項實踐項目,以學生為主導,自行設計一套方案,上交作業,綜合分析學生的設計內容,整合思路清晰、實踐效果明確的方案,在實踐課上具體實施。
(二)規范實踐教學考核,以技能考核促進實踐學習
結合學生就業崗位技能需求,推進課堂、實驗基地、企業環境相結合,以工作需要為動力,以崗位技能要求為標準,指導實踐教學,把崗位技能培訓作為實踐教學的目標。本課題組在實踐課堂上,設立實踐考核標準評價指標體系,以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為兩個一級指標,以情感態度、團隊協作、創新能力作為職業素養的三個二級指標,技能操作與完成效果、資料收集、總結報告為專業技能的三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設置不同的權重值,總分為100分。
(三)推動產學研合作,以崗位實踐促進實踐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崗位需求是最好的推動動力,通過讓學生參與項目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觸到本行業的新技術、新技能、鍛煉其處理生產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質量意識和品質意識,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本課題組向園藝專業相關企業單位畢業生進行了問卷應答調查,對園藝行業的要求以及對觀賞園藝課程的重要性作了相關的調查和了解,并且單位對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也給予充分的建議。另外,結合調查的同時,利用寒暑假向相關的企業輸送一些學生到企業參加崗位實踐鍛煉。
(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加大對實踐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構建合理師資結構,明確實踐教學人員的分工和相應的崗位職責。實踐教學人員要按照各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規范,積極承擔實踐教學工作,努力完成各項實踐教學任務。我學院為了加強教師實踐技能操作能力,每年度都計劃安排專業教師到實踐基地和企業進行下場鍛煉和培訓。
三、結語
創新觀賞園藝教學實踐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一個嘗試,在園藝方向人才教育培養模式上還需要專家學者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