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04:45: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管理學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者:孟范香 刁治秦 蔣志福
論文關鍵詞:管理學 教學觀念 案例教學法
論文摘要:管理學專業是一個對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要求都很高的專業,在這種雙重壓力下,管理學專業課程輔導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一方面要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所以,教師教學行為是否有效至關重要’應努力提高管理學專業課程輔導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呼聲的增強,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的關注與研究的論文、課題越來越多。那么,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管理學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如何根據管理學專業的特點,實施有效教學,成為管理學專業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概述
(一)管理學專業概述
管理學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很強、但是也兼具一定實踐要求的專業,該專業下設的學科如:管理學、工商企業管理、企業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企業信息化管理等都是具備這一特征的學科。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例,該學科要求具備充分的理論知識,可是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該學科,單純的面授理論講解是無法滿足要求的,充其量學生也只能達到紙上談兵的水平。學得好的學生知道招聘的程序、面試的原則、面試的程序、面試的技巧等理論知識,可是該理論在實踐中是如何應用的,卻是不得而知。
(二)教師教學行為概述
關于教師教學行為的內容,我們可以參考波士頓學校委員會(boston school committee) ( 2006)提出的教師教學行為的8個維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職業主義(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職業行為,包括工作職能、區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樣性的社區里的工作目標;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負責任的學習共同體;4.學校、家庭與社區的伙伴關系;5.指導學生學習的計劃和策略;6.實質性知識,具有廣泛前沿性知識,關鍵概念、事實、相關的研究、質疑的方法,具體到各自學科的交流風格等;7.發展性過程的監控與評估;;8.反思、合作和個體成長。
二、管理學專業教師教學行為的現狀
(一)教學設計不靈活。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資源鏈接等。而目前我們的專業教師,并沒有依據學生的特征進行設計,而是程序化進行,一本教案走天下的模式。
(二)對師生課堂角色的錯誤定位。一些管理學專業的課程輔導教師錯誤的認為,教師應該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就應該被動活動,包括靜坐、聆聽、接受和吸收信息。
(三)對學生課余時間的硬性安排。要求學生將課間時間用來完成工作表、練習冊、或者仍然坐著,做其它功課。
(四)針對性不強的填鴨式教育。一些課程輔導教師喜歡面向全班進行的教學指導、演講,并且十分熱衷于這種教學方法,認為教師在這時充分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五)對學生的不公平分類。一些教師將學生進行“能力”分組,硬性將學生分為三等,并分別對待。例如,一些教師根據學生的成績,將學生進行分類,并安排座位,成績最好的坐在第一排,依此類推。
(六)對課堂紀律的過分要求。一些教師認為課堂就應該是安安靜靜的,否則就會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對教室里的安靜狀態給予表揚和獎勵,采取了中學的教育方式,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管理學專業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不會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做好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工作是做好教師教育行為轉變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學觀念,才會給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注人鮮活的動力,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行為就不可能轉變。
首先,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體。課程的內涵已經發展為新的趨勢:從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從強調目標計劃到強調過程本身;從強調教材的單一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這種理念,課堂教學就不再僅僅只是知識與技能的單向傳授,而是師生共同與教材的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體驗。
其次,角色的正確定位,注重師生的交往。所謂交往,即共在的主體(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基于這一理念,課堂上的“師道尊嚴”就非要摒棄不可了。教師眼中的學生,首先是與教師具有同樣價值的人。師生關系應是平等的,教與學應是民主的,教學氛圍應是愉快、和諧的。對教師而言,他不應該是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而應該是與學生平級的組織者,所言所行,既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釋放。
第三,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課堂教學目標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而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立體的教學目標。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教師的提問面明顯擴大,更大層面的學生有了回答問題或表現自己的機會;課堂教學的知識標高適度下調,學生的學習負擔得以減輕;教師對傳統意義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二)案例教學法的合理應用。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簡單講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與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的發揮,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推導,運用基本概念和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案例教學中,師生都要注意角色轉換,學生只有真正地深人案例、體驗角色,才會有案例情境的“再現”,案例教學的價值才能被體現。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可充當監督員,激勵啟發學生,監督案例分析、討論情況;可充當示范員,向學生演示、講解、分析案例等;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并在實施中起主導作用等。
(三)場景模擬。管理學專業課程的特點是,無法到企業中實習,因為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根本沒有時間教你如何去做,更不會放心的讓你去做企業的管理事宜,所以,必須采取校內場景模擬的方式達到實踐的目的。
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招聘環節為例,可以讓學生以某企業為例,模擬招聘的場景。學生首先分為兩組,一組負責商討企業的規模、性質、擬招聘的職位、面試的問題設置等等;另一組則負責商討應聘的注意事項。最后由教師點評。
當然提高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與學校的管理、工作評估有關。學校的管理方式、評估標準的制定及實施有很強的導向性,對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教學行為有著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同時與外界的支持與指導有關。如領導的支持與幫助、同事、同學的幫助一與支持、家長的幫助與支持等。也與其對學生心理行為的理解與評價有關。教師只有對學生心理行為的正確理解,并能得出正確的評估,才能有正確的教育行為,總之,教師應該結合自身經驗、結合學習者的特點努力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論文關鍵詞:學校體育;邊緣化;原因;對策
論文摘要:對學校體育邊緣化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指出導致學校體育邊緣化的關鍵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
1學校體育邊緣化的原因
1.1 體育管理體制因素我國體育由三部分組成,即競技體育、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2]體育體制改革后,國家體育總局隸屬于國務院,而學校體育也從體育管理系統中分離出來,屬教育部直管,只有競技體育與社會體育仍由國家體育總局直管。這是導致學校體育邊緣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學校體育從體育系統分離出來后,長期流離于體育系統與教育系統之間,各種資源與利益都沒能落實到實處。
1.2 應試教育因素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不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偏重于文化課教學,長期忽視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的體育教育功能,學校體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逐步在教育系統內部被邊緣化了。
1.3 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社會體育的對接問題①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對接問題。目前,在我國,學校體育領域的體育人才基本上被排斥在競技體育門外,從學校畢業后能夠順利進入專業隊或者職業體育領域的體育人才屈指可數,大部分從學校畢業的體育人才都是自產自銷。我國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籃球項目亦是如此。cuba與cubs這兩項大學生籃球聯賽水平較高,近年來商業運作得也較為成功,理應成為國家籃球聯賽cba的后備人才基地,但一直以來,從cuba與cubs轉入cba聯賽打球的球員很少。這種人才培養出路問題也導致了學校體育被邊緣化。另一方面,競技體育領域的優秀運動員退役后,很少能進入到學校體育領域。一些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后,一般都在體育行政系統內部任職,或者從事一些群眾體育組織管理工作,很少有進入教育系統任職的。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對接不順暢造成的惡性循環是導致學校體育邊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②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對接問題。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對接問題是導致學校體育邊緣化的又一重要因素。與經濟、社會以及競技體育發展相比較,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相對滯后,成了體育領域的一塊軟肋。由于社會體育發展不景氣,社會體育的組織管理機構可有可無,社會體育組織活動寥寥可數,社會體育領域不能為體育人才提供就業崗位,學校培養的體育人才畢業后在社會體育領域找不到立足之地,從而導致體育院校、各運動學校以及體育傳統學校培養的學生就業難。
2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對策
2.1 推行體育體制改革推行體育體制改革是有效遏止學校體育邊緣化、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和諧發展的關鍵一環。首先,應當進行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學校體育管理歸口問題,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場館、經費、人力、信息等資源的調配,強化學校體育的法規政策。其次,應當改革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機制,使學校體育成為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搖籃。同時,學校也應當適當為競技體育人才提供就業渠道,通過考核吸納部分有能力的競技體育人才。最后,應當對我國競賽體制進行改革。一是要進一步鼓勵各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隊,并允許其參加國際大賽;二是國內聯賽應當與大學聯賽接軌,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在我國職業化程度較高的項目應當不拘一格求人才,應當積極主動的從各自項目的大學生聯賽中尋求高水平運動員。
2.2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重視體育教育國家應當進一步凸顯“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應當逐步改變人才考核選拔標準,改革過去單純以文化成績為考核選拔標準的做法,做到以能力、素質考核為主,文化成績、體育成績并重的選拔標準,在考核選拔過程中加大體育成績的比重。
2.3 加強學校體育立法力度,強制力保障其施行近年來,專門針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法規文件日趨增多,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法規體系不完善成為了學校體育進一步快速發展的桎梏。針對這一現象,應當加強學校體育的立法力度,尤其應當加強有關學校體育場館建設、使用法規,體育經費劃撥、被挪用的處理法規,教學課時被挪用的處理法規以及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的法規文件,使學校體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有法可依。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應當加強各種監督力度,強制力保障各項法律法規的執行。
2.4 做好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及社會體育的對接工作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體育發展模式不難發現,學校體育不僅應當成為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搖籃,而且應當肩負著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重大歷史使命,為社會體育人口的拓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社會體育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①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對接。首先,應當從體制改革入手,使學校體育行政管理系統(國家教育部)與競技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國家體育總局)有一個良好的對接,形成良性互動。此外,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行政管理單位的上級管理部門(國務院)應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應當站在促進體育和諧發展的戰略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來解決問題,通過協調溝通與行政管理等多種方式,來有效解決體育人才培養與使用問題,使整個體育領域資源配置最優化。②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對接。當前,國家體育行政部門以及各社會體育管理部門應當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措施來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對接工作。首先,應當進一步完善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系統,設立一些具有實質性職能的社會體育管理職位。其次,應當加大社會體育活動的開展力度,使社會體育活動的開展與學校體育有機結合起來。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管理學 課程教學 問題與原因 改革思路
【論文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指出了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高職教育管理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少高職院校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混淆了高職與普通本科的培養目標,沒有做到以職業工作過程和行為為導向組織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導致目前許多高職畢業生實踐能力較差。(2)教學內容和高職教學不符合。目前,高職院校在管理學課程使用的教材與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沒有根本的區別,教材的理論性太強,內容抽象,學生學習時難以掌握,影響了教學效果。(3)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多數高職院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滯后,校內實訓環節薄弱;校企合作找不到結合點,大部分學生到企業實習只是做普通工人的工作,接受不到管理技能的訓練。(4)教學方法單一。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和壓抑。(5)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高職管理類學生大都文化基礎比較差,學習進取心不強,相當一部分同學都不太清楚自己將來要做什么,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1)根據經濟管理各專業的培養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高職經濟管理各專業應培養 “技術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人才,其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都應該體現這一人才要求。針對管理學課程內容多、覆蓋面廣,但沒有突出重點的實際問題,教學內容以模塊化組成為宜,應包括:第一,基礎模塊。包括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與基本職能等。第二,專業模塊。包括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生產管理和企業財務管理等。第三,教學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模塊。通過分析國內外經典教學案、情景模擬等,提高學生了解現實情況,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總的要求是提高管理學教學的直觀性和可體驗性,具體可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第一,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經歷一系列管理事件和問題,再通過深入地研究與分析,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設定一定的工作場景,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體驗工作情景,培訓學生的技能。
第三,游戲教學法。在游戲中,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可以相互撇開,又相互接納,從而不斷實現領域融合和精神拓展。
第四,調查研究法。事先應擬定好調研內容,教會學生基本的調研方法,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開展這一工作。采用這種方法教學,有利于學生通過直接經驗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建立管理學課程網站、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教學錄像和企業工作實景光盤等,這種教學方法形象直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好方法。(3)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應該實行課內實驗和課外實踐相結合。課內實踐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除了以上所述教學方法中提到的相關做法之外,還可以采用erp沙盤模擬進行實訓。這種教學方法除了可以讓學生學習商業規則外,還能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以及團隊成員的協作能力。課外實踐可以通過 “請進來,走出去”兩種形式來進行,一方面可以請企業管理專家走進課堂,介紹自身的管理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通過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見習和實踐鍛煉,將校內學習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管理實踐有機結合。(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第一,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兩種途徑,不斷改善教學團隊的職稱和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和學緣結構等。第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例如組織教師到企業參加管理實踐活動。第三,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專家為兼職老師。第四,鼓勵教師利用各種機會與校內外同行進行廣泛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5)搞好教材建設。可采取選用教育部推薦的或一些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有一定影響的教材。也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管理學課程特點和要求,積極創造條件編寫自己需要的教材。此外,還可以編寫一些輔助教材。(6)建立健全教學質量控制和評價體系。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要建立課程建設的規范性文件,教學過程的檢查和監督,學生、同行、教學督導專家和領導評教制度等。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整個過程的評價。另外,要建立各項量化指標體系,盡量減少主觀因素,以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摘要: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對于管理學基礎課程既要保證理論講授,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管理學 基礎 概念 案例
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是人們將在長期的管理活動中經過無數次失敗和成功總結出的管理思想,加以系統化,最終形成的可以進行學習、傳授的理論體系。因此它有其科學性的一面。但同時,在實踐中,管理工作并不是簡單的理論套用,管理工作的好壞,取決于在具體管理環境中對理論的靈活運用,只有將管理理論與具體的管理工作結合起來,發揮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將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學基礎課程,一般高校都作為專業基礎課在大學一年級或大學二年級開設。初入大學或初接觸專業課程的學生一般都對管理課程充滿著憧憬,希望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一下變成職業經理人。再加上近年來案例教學流行,學生們似乎認為管理學課程就是案例研討會,但對于一點理論基礎都沒有的學生來說,直接進行案例教學并不現實,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管理。因此,如何能夠既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管理學教學中應考慮的問題。
1 系統介紹全書脈絡
對于初次學習專業課的學生,他們大多對管理學專業課沒有多少了解,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直接開始從第一章第一節開始講解,學生只能是被動的學習,因此,建議第一節課不要直接講解課程,而是最好從書中目錄開始,把每一章節都講解什么內容,每一章節的內容之間有什么聯系,給學生介紹清楚。在介紹內容的時候,不要反復用理論術語,重點在于告訴學生通過這一章你能夠學習到什么知識,而這個知識在今后什么情況下會在生活工作中使用,它會對你的工作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 強調概念的核心
作為基礎性課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很多概念性問題。而很多學生習慣于某些中學的記憶式教學,但同時也痛恨記憶式教學。結果是,他們記住每個概念的方式主要靠死記硬背,但同時,又對這個學習過程感到不滿,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大學的教育和中學的教育的不同。中學的教育強調的是規范性教育,而大學的教育強調的是啟發式教育,是百花齊放。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可能最終得出的理念是不一樣的。甚至即是是從相同的角度來研究問題的學者,其所總結出的概念也可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述出來的。所以,教學的重點不是對概念的記憶,而是向學生闡述觀點,并將概念的核心表達出來,至于觀念的表述方式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與書本一致的。
3 理論講解貼近學生生活
在理論講解過程中,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只有學生認為自己在生活中用過這個理論或者將要用到這個理論,他們才會對這個理論感興趣,才會記住這個理論。比如,在講解激勵理論時,可以與學生討論一下家長是如何激勵他們學習的,哪些激勵對他們有用,哪些激勵沒有用,為什么沒有用,從而引出有效激勵的要素和必經的過程。
4 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具有傳遞信息量大,表述方式靈活等優點,因此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不足的一面。課程講授過程中,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理解知識,學會運用知識。多媒體教學有時并不適合于師生互動。在與學生座談中,學生提出,當多媒體每換一次幻燈片時,學生們就趕忙記錄下幻燈片的內容,然后,就沒有興趣聽課了,很多學生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多媒體上而不是和教師的交流上。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反映了部分教師的不足,比如有的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把所有需要講解的內容都輸入多媒體,讓學生自己學習,也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的原因。所以,我們主張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甚至在某些教學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比如案例教學中,但切不可過于依賴它,它只是教學輔助手段。
5 適當選擇案例(下轉第140頁)
(上接第72頁)自從上個世紀初,案例教學法被美國哈佛大學用于管理學教學中以來,已經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將具體管理事件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案例分析,促使其進入特定的管理環境中,體驗真實的管理感受,從而事半功倍的理解管理理論,培養他們的實際管理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學生選擇案例,案例不能盲目選擇mba知名案例,要準備適合課程內容和特點的教學案
例,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起引導作用。而不能僅僅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由此,才能通過此項訓練增強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能力。
摘要: 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建設是大學教學信息化的核心與基礎。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補充教學資源、拓展管理知識領域、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和促進了管理學教學方法和手段變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管理主體不明晰、建設與應用不規范、團隊建設機制缺失和維護經費缺乏困擾高校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充分認識管理學網絡教學的重要性、設計一個技術先進、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技術方案、建立統一管理模式等措施是發展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管理學課程 網絡教學平臺 教學改革
0 引言
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建設是開展管理學多媒體教學的前提,是大學教學信息化的核心與基礎。組織與管理好管理學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對提高我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管理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談一些這方面的看法與體會。
1 我校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構想與框架
一個完整的網絡教學平臺至少應該包含網上課程開發系統、網上教學支持系統和網上教學管理三個子系統。網上課程開發系統主要完成網上課程內容的展示,為教師提供了一些基本設計模板、公式編輯器、圖形工具等。網上教學支持系統主要包括課程的上網、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教的支持和對學生學的支持,以及對教學活動的管理。通過虛擬課堂,教師可以實時在線授課,開展課堂討論或在線答疑。網上教學管理系統是指實現網上課程管理。我校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構想與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在校園網上開設課程信息、電子教案共享、網上收發作業、網上討論、網上課程輔導等功能。
1.1 網上課程信息 品課程網上系統可以將課程的有關信息,比如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師介紹、ppt、參考書目等到網絡上,得到授權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瀏覽相關信息。
1.2 電子教案共享 教師將電子教案上傳到平臺后,注冊并已經得到授權的學生就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地瀏覽課程的電子教案。
1.3 網上討論 網上系統有專門的網上討論區,可以支持本課程的網上討論活動。
1.4 網上課程輔導 網上系統提供了網上課程輔導功能,保證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課程輔導。
2 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立與應用的意義和作用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由于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管理學網絡教學的智能知識庫,可以自動保留以前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興趣,配合在線答疑、作業等能解決學生同類問題與難題。
2.2 補充教學資源,拓展管理知識領域 使用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向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廣泛的管理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管理學知識,拓展其思維空間,激發創新能力,完成課堂教學有限時空內無法完成或很難完成的任務。
2.3 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 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手段已無法適應當前大信息量的教學內容需求,以構建的獨立多媒體教室,也無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能擺脫以教師講課為主的學習模式。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立與應用,將教師從重復性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同時,教師還能夠跟蹤學生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以彌補教材單一、封閉型學習的缺陷。
2.4 促進了管理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變革 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使教學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交互性。管理學教學素材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展現越來越靈活、形象、生動,支持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式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師以單純歸納式演繹講解為主模式,而是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意義構建”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2.5 實現了管理學教學以教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和教師與學生交互式的雙向交流轉變 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要發生改變,由傳統的知識解說員、傳授者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多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不再像過去那樣通過課堂學習從教師、教材獲得知識,而是可以從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得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識。
3 網絡教學平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搭建了基于校園網的網絡教學平臺,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網絡教學資源,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網絡教學活動,但是在平臺使用、資源利用、發揮作用等方面卻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
3.1 網絡教學平臺教學工作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日常管理主體不甚明晰 同其他網絡教學一樣,管理學網絡教學同樣是系統工程,包括基礎硬件、教學平臺、軟件資源、教學運行、教務管理等多個部分,任何一部分的不完善都是對網絡教學的整體效果造成不良影響。現在很多高校這些過程一般分屬不同部門。就筆者所在學校來說,網絡中心負責硬件環境,像服務器,提供方的教師負責教學平臺,并由主管學院協助解決,教務部門則負責教學運行和管理。這種分工合作、責任明確的網絡教學管理模式看似合理,事實上,卻因為管理的分散,缺乏統一領導,難以形成合力,影響了網絡教學的效果。
同時,分散到不同部門管理,也容易出現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現象,沒有人真正為管理學網絡教學工作負全責,不利于網絡教學的健康發展。
3.2 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不甚規范,操作起來不方便 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涉及到平臺使用、資源開發、教學實施、總結評價等具體內容,這些內容又涉及到老師、學生、教務人員、技術人員等。如果沒有明確的應用規范、評價標準和運行機制,網絡教學是很難發揮作用和健康發展。
3.3 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團隊建設機制缺失 目前,課程建設團隊一般由本門講課程老師組成,由于它不是一個正式的建制,除團隊人員知識結構具有同構性、缺少計算機方面的專業知識外,平時協調起來也不容易。
3.4 維護經費缺乏 一般來講,項目立項時學校能給一些經費主持,但平時又沒有這方面開支,更新、補充、提高等維護經費等得不到有效保證。
4 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建議
4.1 充分認識管理學網絡教學的重要性 上面已經提到管理學網絡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補充教學資源,拓展管理知識領域,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管理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變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管理學網絡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僅領導要重視,教師、學生也要重視;不僅教學評估時重視,平時也要重視;不僅要重視建設,更要重視使用。
4.2 要有一個技術先進、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技術方案 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相對于其它教學建設屬于基本建設,因此,在建設前期,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技術先進、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技術方案,要反復論證,聽取不同方面專家意見,甚至也要聽取學生意見,使其方案得以完善。
4.3 建立適合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的統一管理模式 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統一管理模式要實施一個部門負責。把學校與網絡教學相關的工作全部交由一個部門來統一負責,有必要在機構建制、人員配置、技術力量、工作內容、職能責任以及相關利益等方面進行整合,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同時,要經常對網絡教學所涉及的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選課學生進行系統培訓,對教師和學生在網絡教學活動中遇到困難,只需求助一個部門就可以得到解決。
4.4 要重視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中的培訓、開發、應用、評價有機結合 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上開設一門網絡課程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傳統授課工作量的2-3倍,開發制作信息化網絡資源也是編寫相同內容紙質教材工作量的3-4倍。如此大的工作量和精力付出是需要學校能夠給予充分肯定和認可的。要對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功能和使用方法進行培訓,讓教師掌握如何用網絡教學平臺有效教學、學生掌握如何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要把開展網絡教學新應用、開發數字化教學新資源、開創信息化教學新局面納入學校教學改革立項管理、立項開發。
一種教學模式能否被認可和普遍采用,關鍵是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目前在高等學校,很多教師和學生,包括一些從事網絡教學工作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對網絡教學發揮的作用和達到的效果不甚滿意,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網絡教學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效果評價機制。
4.5 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 通過立項開發,提供經費主持,可以有效激發教師開展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為網絡教學的應用增添動力。學校也應在平時增加這方面的經費預算,為更新、補充、提高等維護網絡教學平臺提供有效保障。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管理學 教學 應用
論文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管理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基于此,主要從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作用、教學基本環節以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基本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獲得更好的管理學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與管理學的關系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最早倡導,采取的是將案例引入商業教學的方式,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這種方式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討論、主動學習。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采用啟發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以案例為基本素材,通過教師的引導,不斷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對案例當中的現象及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得出結論,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實踐情況的了解和處理能力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管理學是管理學科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它是學習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基礎,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的現代管理觀念和具備相應的管理技能。它既要求學生遵從相關理論和原則,又要求權益應變,是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學科。因此,學生僅學習課本當中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鍛煉綜合能力。而案例教學法正是一種為學生在課堂上創造一個仿真環境,使學生利用所學理論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管理問題的重要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需要學生自主思考,相互討論,才能最終解決問題。這需要學生在課余世界閱讀更多的書籍、報刊、雜志,開闊視野,學以致用。為此,學生變被動地聆聽為主動地查閱,積極地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有所提升。
2.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最明顯的優勢在于使學生的視野更為開闊,思維空間更加寬廣。因為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是教師作為主導,以教師的想法為基礎,教師的思維水平決定了授課過程的空間感,學生往往也存在著依賴心理,很難真正達到思維水平的進步。而案例教學法,給了學生廣闊的平臺,學生可以借助自己的能力,提出更有創造性的見解,充分提高思維水平。
3.案例教學法將理論結合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局限于課本,從理論到理論,學生學得再好也無法很快適應實際工作。而案例教學法在理論與實際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使學生很快能夠理解知識、熟悉知識、運用知識,并且可以對學校之外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在進入社會之后,其適應能力也可以大大增強,這與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
三、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基本環節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包括三個基本環節:教學案例的選取與編寫、教學案例的課堂分析與討論、教學案例的總結與歸納。
1.教學案例的選取與編寫。這個階段是整個案例教學過程是否成功的前提和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前要認真準備,精心選取。如果之前已經建立相關案例庫或有很多相關資料,那么應當從中仔細甄選,認真選取和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相符的案例。如果目前沒有非常適合的案例,那么可以將身邊的故事或報刊、雜志、網絡上刊登的事件進行整合,編寫案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具有相當的文字功底,并對管理知識有較好的了解,從而提高案例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2.教學案例的課堂分析與討論。這個階段是整個案例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首先應當將案例進行介紹,必要時應配合紙質文本或幻燈片,讓學生切實了解所要分析的場景。接下來,學生們可以分組初步討論,完善自己的觀點,之后全面向大家闡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及原因,借助頭腦風暴法使得每個觀點都得到全面解釋。最后是學生互相點評,共同退出最合理的方案。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控制時間,積極引導,合理安排進度。
3、教學案例的總結與歸納。討論階段完全結束以后,教師應當就整個過程以及討論的最終方案進行點評,這個過程既要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同時還要針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及討論水平提出建議,以期在下一次案例教學過程中有階梯式的進步。
四、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應調動學生課前準備和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熱情是案例教學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師應在課前大力宣傳,課中積極引導,課后給予肯定。這樣一方面保證學生有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學生也會仔細體會,多次回憶,加深印象。
2.教師應控制課堂節奏,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程中所占的時間比例并不是很多,30%左右即可。每一次的時間也以50分鐘以內為最佳。在這有限的時間中,教師要合理分配時間比例,力求不超時,也不冷場。在案例教學過程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教師介紹案例、提出問題及推出規則階段,一般以5—8分鐘為宜。第二階段,思考及分組討論階段的時間也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思想,完善方案。第三階段,集中方案階段,因為是利用頭腦風暴法展現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所以至少需要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第四階段,評價方案及推選方案的過程,為了讓同學參與選擇,也需要10—15分鐘的時間。最后,教師的總結發言,5分鐘可以將結論及評價進行完畢。
3.教師應充分準備及合理點評。案例設置之處,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將文字、圖形、圖片、聲音等直觀展現給學生,創建模擬場景。討論之中,教師應合理過渡,既不影響學生判斷,也不會跑題或耽誤時間。討論結束,教師的點評應客觀準確和積極鼓勵。一方面要客觀評價案例教學的過程及結論,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正面鼓勵,保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實踐教學法 管理學 雙語教學
【論文摘要】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2009年獲得國家級《管理學》雙語教學項目,在2010年秋由本文作者及其他三位老師對剛入學的管理學院兩個專業四班級進行實驗,成效喜人。本文主要論述把華德福教育中的實踐性運用到大一本科《管理學》理論教學中,從課堂教學,實踐作業,開放性期考三方面進行探索。
1 前言
在21世紀的今天,高等教育中的雙語教學地位益發重要。2001年8月教育部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本科教學中要積極推進英語等外文的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的開展是現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華德福教育鄭重的推薦給全世界。目前,全球共有600多所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在大學教育中運用的很少,本文主要論述把華德福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運用到大一本科《管理學》理論教學中,從課堂教學,實踐作業,開放性期考三方面進行探索。
2 《管理學》雙語教學對教師能力的挑戰
雖然《管理學》在桂理工大學已經是一門成熟的基礎課程,但是雙語《管理學》教學在我校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教學中運用“雙語”的具體要求和做法等許多方面都在嘗試和摸索中。特別是對大一的新生實施《管理學》雙語教學,對老師的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即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外語,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通曉《管理學》的同時還要通曉教育心理學。我們的教學團隊都是中青年歸國學者,對教學有著濃厚的熱情和豐富的經驗; 教學計劃及教案都是經過多方討論,中西合璧, 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3 《管理學》雙語教學的學生基礎
3.1 大一新生英文基礎薄弱。我校的新生90%以上是來自廣西貧困山區和農村,有三分之一是少數民族。他們的英文基礎薄弱,我們進行調查,電子商務2010級兩個新生班中有60%的學生大學英文入學考試低于90分,屬于較差級。開學大學英語摸底考試,進入英語a班的學生不到三分之一。他們長期習慣的英語應試教育使得很多學生的聽,說,讀,譯,寫的能力很單薄,特別是在閱讀教材時往往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很不到位,很多學生根本沒有讀過英文原版書籍,不能通過外語思考,而是習慣于字對字,最多是句對句的翻譯,在口頭或書面回答問題時,則限于背誦或抄寫教材的原話。要想改變這種英文習慣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任務,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才能夠達到。這也是我們雙語課教學中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2 大一新生的社會與工作實踐經驗缺乏。《管理學》是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基礎,對于有工作經驗的企業員工和領導是知識充電,他們也有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迫切愿望,對于管理學原理能夠觸類旁通,一通百通。而大一的新生剛剛從繁重的高考中解放出來,既缺乏工作實踐也沒有對管理學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前就有個別學生發email和短信咨詢我們,為啥要《管理學》,學習目的不明確,興趣不大。
4 雙語《管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
4.1 教學方面:起用原版教材,作業和課堂討論100%使用英文。我們認為通過使用完整的原版教材,教師和學生可以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語,使得學生從一開始就努力學會雙語思考和寫作。我們選用了stephen p robbins和 mary coulter合著的《management》8th[1]一書作為指定教材。該書作者stephen p robbins是國際知名學者,編寫的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教材在世界范圍被廣泛選用。這本書涵蓋了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紹了最新的觀念和實踐理論,同其他的管理學教材相比,該書敘述簡潔清晰,重點突出,除基本內容外還包括了案例、小結以及多種類型輔助學習資料,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對學生則提供了比較豐富的閱讀材料。
《管理學原理》的教學從一開始就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使用全外文的ppt演示課件,同時要求學生用100%外文完成課后案例分析,鼓勵學生用外語回答問題和參加討論。筆者發現雖然理論課是以ppt為主的,但是如果穿插學生課堂討論,小組互動等活動,學生們在寬松講課環境下就很放松,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內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全部用外語,還邀請美國的企業顧問加入課堂討論過程,效果顯著,學生對《管理學》的興趣明顯提高。
4.2 學生方面:外語學習的秘密武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1)從第一節課起,我們要求學生準備一本“口袋書”-pocket book;學生們用以記錄在閱讀原版的教材中遇到的生詞,要求每人每天記錄至少十個生詞,隨身攜帶,即使在飯堂排隊打飯也要翻看。教師隨堂抽查,班干每晚自習檢查。這樣學生們開始利用課余時間記下艱深難懂的專業名詞,上課時對老師的講課聽懂率達70%以上。
2)課后,筆者針對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問題,有目的地邀請學生在咖啡廳喝茶聊天,聊大學的學習目的,四年計劃,為學生答疑。啟發他們對社會公益項目的關心,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把《管理學》的理論深入淺出地貫穿于談話中,為學生提供了40多本專業書單,使他們真正領會《管理學》對自己將來職業發展的意義。
3)在小組作業設計上,隨著教學的深入而漸漸加深,每次作業都是社會調查和案例分析相結合,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例(一)“網上調查富士康現代化分工細化的程度,結合目前十三跳,探討闡述企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例(二):“結合唐駿的假文憑調查,談談企業管理者誠信的意義”。小組作業是學會與人合作的重要一課,這群90后孩子個性鮮明,他們在小組中既要分工合理,又要互相幫助,有一環出問題,就不能繼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他們學會共贏:有時為了一個問題能夠達成小組共識,通常要開會開到深夜,有的小組還吵得不可開交。通過幾次做實踐作業,同學們也建立起了寶貴的友誼。
4)課堂討論關注時事熱點,注意聯系實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學以致用。每節課都留有5-10分鐘的時事討論題目,討論的內容與課堂講授的理論密切相關,這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作用。特別是邀請了美國朋友tamar vinckel 來校講座,她曾經在美國擔任企業管理顧問。她的課堂討論指導使學生們受益匪淺,他們深深領悟到《管理學》在今后職業生涯中的意義,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大提高。
4.3 開放性的考試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為了進一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我把原定的閉卷考試改為開卷:a. 部分給出國外權威的mbti測試網站,讓學生自己進行性格測試,然后采用《管理學》360°人事測評制度,讓小組成員對每一名學生做出評價,學生用英文寫出對自己深刻的認識;再結合swot理論分析學生的個性優勢與其專業方向上的匹配,讓學生找到大學四年專業的努力方向,然后寫出1200+字的大學學習計劃,把《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法mbo靈活地運用到新生的大學生涯規劃上。b. 部分是面試部分,是對小組合作的考察,在短短10分鐘內小組英文演講,介紹自己大學計劃及管理學心得,回答老師提問。
開放性考試把《管理學》的理論生動地運用到了學生的大學生涯規劃中,學生們既要學會分析自己,又要學會兼聽則明,提前做好進入企業的360°測評心理準備;而口語面試逼著學生課后練發音,練習小組合作演講,學生們的英文口語表達也取得了喜人的進步。
5 結論與展望
本次《管理學》期考,全班沒有不及格,優秀率達90%以上。88%學生在課后總結認為《管理學》是本學期印象最深刻,收獲最大的課程。而期末大學英語考試結果喜人,參加雙語課的班級及格率100%,有63%提前進入英語a班。雙語班學習的學生有資格提前進行四級考試的比普通班多出33%。 通過此次 雙語《管理學》在大一學生教學中的實踐,不僅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是對大學雙語教學進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論文關鍵詞 項目管理 教學改革 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 項目管理學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分析思路、解決方案的選擇及決策過程中的綜合管理能力,然而項目管理學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體現出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本論文根據項目管理學的特點,從當前本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理論與案例并舉,善于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等政策建議。
項目管理是以某個項目為研究對象,以計算機應用為輔助手段,結合系統工程、行為科學、網絡計劃技術和掙值分析等研究方法的一門完整的應用學科,具有綜合性、發展性、實踐性及操作性強等特點。主要的研究內容是將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和風險管理等領域進行分析,其目的在于為學生迅速了解并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一直作為工程管理及其相關專業如“工程造價”、“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的核心課程,以及面向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本科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力圖通過理論教學、案例分析、實踐、計算機上機學習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項目管理綜合能力。
1 項目管理學課程的作用
1.1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也是提高對問題認識的過程,項目管理學中大量案例分析可使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能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與勤于思考的能力。
1.2 項目管理數量方法運用的培養
項目管理中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網絡優化方法包括工期優化、費用優化和資源優化等是項目管理學研究,有助于項目管理人員的實際使用。
1.3 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思想指導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計環節,要求學生在課程結束后結合實際項目編制項目進度、費用和成本等管理策劃方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
2 當前項目管理學教學中主要問題分析
目前全國各高校從培養學生系統分析與創新能力的視角,紛紛開始項目管理學課程,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卻不太理想,總的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1)大多注重理論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國內的有關項目管理學的教材多半偏重于理論研究,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上課講授的知識只是單向地傳遞,學生被動地接受。與此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所需要的系統方法重視不夠且訓練較少,同時也很少結合知識點做案例分析,學生學起來比較枯燥;而學生本來的學習熱情不高,這樣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2)課堂互動效果差。由于高校擴招,項目管理學往往大班上課,而人員的分算,在管理上給老師上課跟學生互動產生了困難,同時不少老師很少互動或無法與很多的學生進行互動,老師講授的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接收或消化程度不夠理想,這給合班授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學生差異明顯,自學難度較高。因為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理解程度與掌握程度也大不相同。面對整齊劃一的教學進度,學生只能通過課下消化吸收來找齊教學進度與自己理解程度的差異,而項目管理學的自學難度較高,因此學生的自學效果較差。
(4)注重教學,較少涉及教學軟件的使用。當前使用項目管理學的教學軟件與學習軟件如project等軟件在尋找項目進度的關鍵路徑、項目的甘特圖等方面對學生很有幫助。但是,老師一般在課上提到該軟件可以應有到該領域,而很少在課堂上教大家如何使用該軟件,這是教學知識的缺陷。
3 提高項目管理學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為了使學生掌握項目管理學這門課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將之用于生產實踐中,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提倡案例教學
而項目管理作為一門實踐性和靈活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不能僅僅依靠課本進行照本宣科式的介紹,更應該基于學生自己的體驗、理解,結合較多的項目管理案例,通過必要的教學手段表達出來。老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工作實踐或通過網上、書籍以及其它渠道進行收集。例如項目管理者聯盟網,提供了許多非常好的項目管理案例和學習資料,老師可以用作教材,也可以推薦學生自學。
一般情況下,筆者通常對收集到的案例素材都要進行整理和提煉,簡明扼要地把案例情況介紹控制在一頁a4紙的篇幅(太長或太短不利于教學),并針對案例內容和相關知識點精心設計若干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展開討論。我的感觸是,聯系現實生活中一些經典或有趣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往往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融洽氣氛中,既學到了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又能聯系實際,加深理解。例如,在講到項目管理時,可以以美劇“越獄”為案例,將主人公邁克爾·斯科菲爾德策劃的越獄作為一個項目來看待。把邁克爾作為項目經理,分析越獄這個目標的縝密計劃以及如何巧妙地周旋于各關鍵人物之間,出色地協調各種資源,從而成功地完成了越獄這一“不可完成的任務”。并就一些資源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問題映射到現實中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分析。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非常喜歡并且積極參與到這樣的案例分析及課堂討論。相信這樣的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3.2 啟發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式教學就是采用重點設問的方法,并將其貫穿于整個課程的講授。盡可能地將企業引入課堂,以企業的項目作為課程實訓內容,課程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如風險管理中,首先提問風險的概念、項目風險管理的內容、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并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內容。同時,并針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管理的能力,這也是一個項目經理必須具備的能力。
3.3 任務驅動式教學
該課程利用課程作業,或通過習題或通過案例,并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相關資料,擴大知識面,驅動學生學習相關的內容。例如圍繞典型工程或it項目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把每一項目下分若干模塊,布置每一模塊下若干工作任務給學生,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由于每一任務均有相應的技能和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特別是項目管理中項目進度的甘特圖、關鍵路線等內容需要軟件,更需要他們課后練習加以強化。因此,以課后作業為載體,加強學生知識點的學習,更好的理解與消化課程知識要點。
3.4 教材與教輔工具的選擇
教材與輔導工具的選擇實際上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很多院校,無論什么專業都用項目管理學教材,實際上應根據不同專業院系的學生選擇不同的項目管理學教材。例如,信息管理學生應該學習it項目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學生應該學習項目管理,而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等專業應該學習工程項目管理。因此,教材與教輔工具的正確選擇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好課程。與此同時,在選擇教材與教輔工具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狀況,盡量選擇著名出版社、著名專家的教材,這樣內容充實,學生學起來輕松,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項目管理學,將項目管理學的方法運用到相關領域與生活實踐中。
當然,關于一門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各方面合力共建的結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與努力。除了教師要愛崗敬業、努力鉆研業務知識外,還需要學校給予大環境的支持和配合、學生的努力與專注等。一門課程的教學成果不能單單以考試成績來衡量,還要分析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具體掌握了哪些方法與技能,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總之,項目管理學在研究和解決各種復雜問題中不斷地得到創新和發展,至今,它已發展成為體系健全的龐大學科。對于不同問題的研究,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應注意不同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環節的應用。在講解案例與相應解題思路與方法的時候,注意不要引導學生去記憶一些事實或是尋找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提煉,并將問題用項目管理學的方法表述成數學模型的形式。應發展成由單一的教與學的知識傳遞通道,拓展為帶著問題學與尋找問題教的雙向反饋通道,加大課上討論與分析的時間分配,引導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分析的過程中增強分析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樣,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反饋與研究效果對學生進行準確定位與分類,進而引導學生分層次地逐步掌握更高深的知識。
論文關鍵詞:管理學 教學 實踐性
論文摘要:《管理學》理論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基于工作過程,教學過程中應定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方法,完善創新的實踐考核體系,發揮其高職高專經濟管理基礎課的作用。
管理無處不在,任何一個部門、組織,要協同勞動,要經營要發展,都需要進行管理。《管理學》課程就是研究各種社會組織中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實踐性極強。
一、實踐能力型課程教學定位
《管理學》課程是高職高專所有經濟管理專業的必修基礎課,也是其他各類專業的選修基礎課。《管理學原理》課程以培養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建立“124”教學內容體系。“124”是指“一條主線”、“兩大基礎”、“四大關鍵能力”。
1.一條主線。以培養基層管理崗位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這種基層管理崗位綜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業單位基層部門主管等管理崗位所需要的綜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以這種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進行設計。
2.兩大基礎。一是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包括管理的概念、屬性,管理主體、管理對象與環境、管理機制與方法,管理職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進過程、最新趨勢,管理原理、組織文化等。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管理基礎知識,樹立現代管理思想與理念。這是培養管理技能的基礎與前提。
3.四大關鍵能力。按照基層管理者進行綜合管理的需要,《管理學》課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大關鍵能力,即決策與計劃的能力、組織與人事的能力、領導與溝通的能力、控制與信息處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職能反映了各級管理者的共通作用與程序。教學過程中在介紹四大職能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主體與重心放在基層管理者所需的實用技能上。
鑒于高職高專教學的特點,《管理學》課程服務于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以管理技能培養為主線。具體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基層管理崗位的基本管理實踐技能,同時為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后續教育考試打下基礎。
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核心。除講授、提問、學生分析、討論等常用的方法外,結合《管理學》課程實踐能力型的定位,適應管理職業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參與式、體驗式、交互式和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為基本形式的多種方法。
1.頭腦風暴法。針對講授中、案例中、寓言故事中、學生身邊生活中提出的管理問題,由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放開思路,大膽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解決方案。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管理學》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的特色形式。教師的指導要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也不要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
3.角色扮演法。給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輪流扮演),設身處地地分析與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從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發,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分析與決策,以提高學生實際決策的技能。
4.實地走訪法。在課上或課外,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有條件時,直接訪問企業家及其他各級組織管理者,組織學生與企業家等各級組織管理者的對話活動。
5.管理游戲法。游戲圍繞著對技能的學習和使用而展開,它幫助參與者思考、反應、操作,更重要的是會有很多啟迪,通過一個完整的游戲過程,讓他們在非正式的、非緊迫的情境下學會一個技巧。
三、創新型的教學考核
針對《管理學》課程應注重實踐性、創造性和實際管理技能培養的要求,同時又鑒于各專業教學大綱中以考查課的身份出現,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改革“期末一張卷”的傳統考核方法,實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理解理論、概念,注重考核思維與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開放式的。特別是思維力與能力的考核,可以無標準答案,可以超出教材與課堂講的范圍。三是實行全程化考核,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堂參與狀況、作業完成情況,特別是實踐教學中的表現等進行全面考核,記入成績。
基于工作過程,在高職高專《管理學》課程教學中以實踐性為中心的課程定位、教學手段方法和考核形式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隨著技術進步和管理學理論的拓展,必然還會出現新的價值認識、教學手段和方法,《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只有具備積極的、開放的心態才能適應這種發展變化,做到與時俱進。
論文關鍵詞:衛生事業管理 信息管理 創新人才 教學改革 高階能力理論
論文摘要: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醫院管理學》進行改革,根據培養學生高階能力理論,開展有意義的學習理論以及形成性評價和范例展示評價理論,革新評價模式,注重培養創新人才的高階能力,組織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可以在教學改革實踐活動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背景
我國醫學院校本科課堂教學大多以書本為標準,采用“滿堂灌”的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沒有思考和提問的時間,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培養,綜合能力的提高也受到限制,不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究其原因,與教師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模式有直接的關系。
由于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已身處信息時代,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充滿生機和未知變數。從哲學的角度看,現代社會青年的特點在于解構權威,具有反傳統和反主流意識。因此,學生的學習特點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學了課本和課堂,還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說,只要想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取知識;教師不再是知識權威的代表,知識也不再專屬教師,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并非決定路徑的人,選取何種途徑獲取知識也不完全取決于教師,學生擁有很大的選擇權。這一切都促使教師要運用現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轉變評價模式。
新世紀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注重學生的高階能力培養,因此,當務之急是把高階能力的培養整合到學習的各環節中,從而培養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礎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基礎性思維是指接受知識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維是指重組知識的能力,最終由創造性思維產生新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避免“滿堂灌”;要以教材為本,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融入醫學新信息,拓寬學生的視野;要大力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二、理論依據
1.高階能力培養理論
根據鐘志賢、祝智庭、丁剛等學者的觀點,高階能力包括七個方面:運用多種思維的能力、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的能力、深度學習的能力、社會化能力、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促進學生高階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在不忽視基本素養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創新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的能力、批判性思維、信息素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兼容和獲取隱性知識的能力、自我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改變“重知輕行、客觀主義理論基礎盛行、注重低階能力培養”的現狀。
2.開展有意義的學習理論
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高階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意義的學習指學生能對學習負責,自我控制,選定學習目標并進行自我評價;對學習充滿熱情,愿意持續學習;知道如何轉化知識,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善于協作學習或工作。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有意義的學習包括主動性、建構性、意圖性、真實性和合作性等五種特性。
要很好地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就必須學會放棄自己在課堂上的權威,用有實踐意義的主題去發展師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擁有在課堂上的話語權;允許不同觀點的表達,讓學生愿意積極參與自學,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因此,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轉換角色。教師要向導師、幫促者、信息咨詢者、團隊協作者、課程開發者、學術顧問、研究者及學習者轉化,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的能力在自學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學生要向積極主動的建構學習者轉化,開展協作交流性學習,主動建構情景圖式,解決有意義的、復雜的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并能夠闡釋自己掌握的知識,根據情況制定和實施調控策略。
3.形成性評價和范例展示評價理論
在開展有意義的學習的同時還要開展形成性評價,即在教學過程中,為引導和完善教學而進行的教學效果評價;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以便調整和改善教學工作。形成性評價一般是絕對評價,著重于判斷前期工作達到目標的情況。而我們目前采取的總結性評價一般都是事后評價,是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對教學結果進行的評價,不利于學生注重平時的過程學習。
范例展示是向學生展示優秀成果,引導預期學習成果產生,是學生可以仿效的樣例。范例展示評價是一種新型的執行評價方法,就是在布置學習任務之前展示符合學習要求的學習成果范例,以便為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預期。其特點在于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角色自主化、評價與教學過程一體化。作為一種基于過程和真實性的評價方法,它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把學習與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把學習看成一個整體,避免把學習與評價、內容、過程割裂開來。
三、實證研究
1.實驗對象
兩個平行班,一個是衛生事業管理班,84名學生;一個是信息管理班,108名學生。《醫院管理學》是這兩個班的必修課,均采用平時成績占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的考核方法。
2.實驗方法
在相同教學進度的《醫院管理學》教學中,衛生事業管理班采用創新人才培養方法,運用形成性評價和范例展示評價;信息管理班則主要采用常規教學方法。
3.實驗過程
(1)形成性評價體系貫穿教學始終。討論、論文、ppt匯報、自我評價作為平時成績,共40分;期末考試成績占60分,主要是對書本知識進行理論考試。
(2)撰寫論文兩次。主要是把科研引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對所看文獻進行分析、概括、綜述的能力。
(3)進行開放式討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對開放式討論題討論5次,放在每章講完之后進行,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對所學內容進行活學活用的能力。由于所討論的開放式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可以淡化教師的權威性,從而對傳統教學理念和傳統師生角色提出挑戰,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4)自主學習部分章節。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要求各小組分別自主學習部分章節,并用ppt的形式對本組自學內容進行自主匯報。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為創新能力的培養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由于創新思維的產生離不開學生交流時靈感的碰撞和激發,因此這種方法還能使組與組之間和小組組員之間相互欣賞、激勵和認可。
(5)學生參與期末考試試題設計。每組學生都參與期末考試試題設計,然后從各組完成的試卷中選取部分試題,再與教師出的試題綜合而成a、b兩套試卷。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對自己所獲取的知識進行評價的能力。
(6)建立全方位的評價模式。只有建立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的學期成績評定機制,才能有效避免學生不注重平時學習、僅在考前搞突擊的現象。進行討論和ppt匯報時,由其他小組對匯報小組打分評價;學期結束時,由小組對每個學生一學期的表現進行評價打分,并組織學生結合個人自我評價打分;教師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和試題的創新性解答情況作出評價。也就是說,到學期末,每個學生的平時成績都是由5次小組討論、3次小組作業、1次ppt匯報、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構成的,每項占10分。
4.實驗結果
衛生事業管理班不進行期末考前輔導,信息管理班進行常規期末考前輔導。衛生事業管理班在學習的熱情度、積極主動性、紀律性和自主學習的創新性等方面明顯好于信息管理班。兩個班的學期成績如下。
(1)平時成績對比。平時成績占總分的40%,在0~10分和11~20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學生都分布著百分之十幾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卻沒有學生;在21~30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61.11%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則只有20.24%的學生;在31~40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6.67%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79.76%的學生。這個結果充分表明,信息管理班學生不注重平時的過程學習,而衛生事業管理班由于采用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辦法,學生平時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平時成績都集中在高分區。
(2)試卷成績對比。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滿分為100分。在60分以下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5%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只有3%的學生;在60~69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2.96%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14.29%的學生;在70~79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9.63%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36.90%的學生;在80~89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3.15%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36.90%的學生;在90分以上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9.26%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2.38%的學生,明顯低于信息管理班,可能與信息管理班有考前輔導,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沒有考前輔導有關系。
(3)綜合成績對比。把平時成績40分和期末試卷成績按60%折算之后相加,得出兩個班的學期綜合成績。在60分以下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9.44%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沒有學生;在60~69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27.78%的學生,衛生事業管理班只有14.29%的學生;在70~79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33.33%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28.57%的學生;在80~89分的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18.52%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52.38%的學生;在90分以上分數段上,信息管理班有0.90%的學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有4.76%的學生。從這個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由于不注重平時學習,信息管理班學生的成績大多集中在中低分數區域,而衛生事業管理班學生的成績則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數區域,這基本上真實地反映了兩個班學生平時在學習上的差異。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學理論指導下,通過轉變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方法、采用新的評價模式、優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理工類的信息管理班學生和人文類的衛生事業管理班的學生在學習動機、興趣和能力上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進一步在相似樣本中開展研究。
[關鍵詞]情景教學 管理學 教學情景 有效性分析
[摘要]本文結合高職《管理學》課程情景教學實例,探討了管理情景創設的有效性,指出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情景的創設應凸顯管理情景的生活性、??題性、情感性和實用性。
一、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法是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國特級勞動模范魏書生在教改實?中,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中心,重現科學與民主.所創造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他認為情景教學法是通過多媒體運用、實物演示、角色扮演、實驗操作等多種手段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將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改變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被動局面的一種教學方法。簡言之,情景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人或創設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獲取技能.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二、管理學情景教學的運用
知識信息是可以授予的,即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但是能力的提高或者技能的獲得卻需要相對更長時間的實?過程。管理的理論來源于實?,同時又用來指導實?。只有在實?中學習管理學,才能夠真正理解管理的精髓。因此,高職《管理學》課程首先要創設真實的管理情景,使學生在情景實?中模擬管理的行為.把握管理的實質。以下我們以授課過程中創設的三個教學情景為例,對高職《管理學》課程情景教學的運用予以闡述,并在每個教學情景的最后進行總結。
教學情景一:升任公司總裁后的思考
教學內容:管理者的素質與技能
教學情景設計:首先.通過一段視頻,真實地展現生產機電產品的某公司各部門管理者的管理場景,增加學生對于管理工作的感性認識;其次,引導學生閱讀升任公司總裁后的思考教學案例,把握事件的來龍去脈;再次,區分案例角色,由不同的同學扮演案例中的人物角色,使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管理情景中,處理案例中的各種??題,通過親身的體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企業各層次管理者勝任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與技能;最后,由教師提出??題,引導學生對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總結、分析和評價。并在教師的指點下,歸納出各層次管理者所需具備的素質和技能。區分出不同層次管理技能的比重。
情景總結:該情景之所以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一是因為播放的視頻真實有效,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二是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會案例中人物的真情實感,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三是最后的總結,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情景二:點鈔訓練
教學內容: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學管理
教學情景設計:事先準備不同面值的數疊點鈔紙。規定學生在不超過15分鐘的時間內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完成鈔票的清點工作,并記錄各種鈔票清點方法所需要的時間。清點的具體辦法如下:一是先記錄手持式點鈔時間,包括分別記錄單指單張、單指兩張、三指三張、四指四張、五指五張的點鈔時間;二、記錄單指單張點鈔時間,包括記錄手持式點鈔和桌按式點鈔的時間;三、記錄不同手型的點鈔時間。點鈔完成后,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分析造成各種點鈔方法使用時間差異的具體原因,進行總結和提煉。
情景總結:該情景緊密結合實際,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通過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完成點鈔工作,使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正確理解了科學管理的內涵。
教學情景三:折紙
教學內容:單向溝通、雙向溝通
教學情景設計:首先,每位同學發一張紙,由教師發出操作指令:大家閉上眼睛——全過程不許提??——把紙對折——再對折——再對折——把右上角撕下來,旋轉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來——睜開眼睛,把紙打開,教師會發現學生完成的是各種不同的圖案。其次,由教師邀請任意一位同學,重復上述指令,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可以提??。
情景總結:該情景極具生活化,并包含了許多??題,有利于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比如,第一次通過教師單向指令,由學生完成具體的操作,之所以得出不同的圖案,是因為學生對教師指令的理解出現偏差;第二次同樣通過教師指令,由指定的學生完成具體的操作。但在指令執行的過程中,學生被賦予了與教師進行雙向溝通的權利。學生在向教師提??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教師的操作指令,因而最終折疊出的圖案,更接近于教師所希望得到的結果。通過本情景的演練,使學生理解了不同溝通方式所產生的效果。
三、管理學情景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事實表明,管理學情景教學效果取決于管理情景創設的有效性。為此需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凸顯管理情景的生活性
在情景創設中。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根據將要學習的管理內容提煉出管理情景,無疑是創設有效情景的重要方法。情景創設中,有一個突出的??題是教師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代替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出自己認為很合理的情景,結果卻不理想。因此,在創設生活化情景時,教師首先應當進行換位思考:學習該部分內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哪些?可以從中找到該管理知識的原型嗎?然后再進行提煉、加工,創設出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管理情景。
2.關注管理學的學科本質,凸顯管理情景的??題性
皮亞杰認為:人的已有認知,在面對新知時,首先是同化新知.把新知納入到已有認知結構之中;當新知不同被同化時,便會引起已有認知結構的順應,主動改變,以適應新知,發展認知結構。新知與已有認知結構的矛盾,是產生不平衡、引起變化的主要因素。教師應當能夠找到這個矛盾處,創設相應情景,讓學生發現矛盾,解決矛盾,完成知識建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因果關系正好在那里掛鉤的、初看起來不易察覺的那些交接點。因為正是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疑??。而疑??則能夠激發求知的愿望。”學生的疑??,正是管理知識的生長點,在這個生長點上創設情景.可以促使學生思考。進行探索。
3.關注情景創設的載體,凸顯管理情景中的情感性
情感性指教學情景具有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功效。情景不僅包含場景,而且內含情感。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也是與學生交流感情并引起共鳴的過程,有情才能動人。有些情景從認知層面看是到位的,是有價值的,但是教師卻以一種機械的方式來展示它.結果正如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
4.關注管理情景的有效運用.凸顯管理情景的實用性
學習存在于人際關系中,存在于學習者參與其中的各種對話中,存在于社會生活的人與人交往中。高職《管理學》課程開展情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情景中讀出管理信息,提出管理??題,突顯情景的管理味、??題性。管理情景出示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更多的關注情景中的管理信息,發現管理??題,而不僅僅是對情景中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等感興趣。通過提出如你能從中讀出什么管理信息、你能從中提出什么管理??題等。為學生指明觀察情景的方向.從情景中抽象出管理??題,使情景更顯管理味和實用性。
四、結論
情景教學是高職《管理學》課程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管理情景運用得當,會使課堂生機勃勃,學生獲得有效地發展;運用不當,卻會淡化高職《管理學》課堂教學的本質屬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高職《管理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既要能體現管理情景的生活性、??題性,又要能融入真實的人物情感,凸顯管理情景的實用性。
論文關鍵詞 管理學基礎 崗位要求 實訓教學
論文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組織對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且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的要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和造就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落實這一方針,一個極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學生能實現就業,適應工作崗位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并在實施過程中給予科學、合理的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方向。本文對于高職管理學基礎課程的實訓教學進行了探討研究。
1 基層管理崗位對高職學生能力的需求情況
高職經營管理類專業主要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是他們在人才市場上獲取工作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為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觀念、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的表現滿意度、對基礎管理能力的評價和要求,對高職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中的能力表現及基礎管理能力向用人單位進行調查。從調查結果看,高職院校經營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大多從事基層管理工作,屬于基層管理者,也是第一線的管理人員,是一線從業人員與中高層管理人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崗位職責要求其一般應具備如下能力:正確理解上級指令,分解工作任務的能力;指導他人活動的能力;靈活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的技術能力;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激勵員工的能力。
管理學基礎是高職經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嚴格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注重學生適應現代企業工作崗位的相關能力及綜合素質是管理學基礎課程實訓教學的基本任務。針對調查中反映出來的情況,結合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及其他高職院校的教學情況,筆者認為,改進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如下能力:理解并描述相關管理概念的能力、管理信息收集及分析處理能力、計劃和決策能力、組織創新能力、協調溝通能力、領導及指揮能力。圍繞這些能力的培養,確定教學目標,構建教學體系,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真正實現教育教學為社會實踐服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2 管理學基礎課程實訓教學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管理學基礎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為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而開設的,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綜合素質的養成起主要支撐作用,尤其對營銷類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至關重要。實踐性教學有其獨特的功能與價值,它是高職學生對所學課程建立感性認識、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通過對經營管理類各專業基層管理工作崗位的分析,可以肯定管理學基礎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及職業能力形成、發揮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為各專業后續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證和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組織對基層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學生順利就業為目標,加強實訓教學是社會發展、教學理念進步的一種表現,也是高職教育對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的一般要求。高職教育是一種融知識、技能與綜合素質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純粹的技能型職業教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管理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日常管理活動,培養學生識別、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而高職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不滿足被動地接受,愿意并能主動地探求相關的知識。理論學習是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的弱項,如果按精英教育的方法,則理論講授過多,他們是很難接受的,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以培養生產技術的管理者、技術標準的執行者、創新力的思維者、凝聚力的實施者等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根據專業基層管理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典型工作任務出發,分析出勝任崗位的基本職業能力,并找到基本職業能力與管理學基礎課程基礎知識的結合點,設計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具有訓練和指導意義的實訓教學體系,使學生在實訓中學習理論,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從而提升整合其職業素質。
3 管理學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管理學基礎作為經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長期以來,受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的限制,一直采取比較單一的“傳授——接受——再傳授——再接受”的課堂教學方式。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首先確定書本上本節課程的知識點,然后確定重點、難點,按照先后順序將概念、理論講解清楚,再配合一些習題或案例,最后布置作業。這種常規課堂單元教學設計,使學生覺得學習管理學基礎就是要進行專業理論研究,從而使教學內容忽視職業崗位的現實需求,不能突出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現有教材內容嚴密而系統,條理而規范,使教師沒有施展才華的余地,學生無法在體驗中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這些都導致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缺乏參與的機會,缺乏系統的實訓內容,沒有形成完整的實訓教學目標體系,只有導向性而可操作性不夠。這就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違背認知與能力形成的內在規律,結果是教師墨守成規,教學能力止步不前,學生沒有真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根據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性和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必須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符合高職教育目標的畢業生。
4 基于崗位要求的管理學基礎課程實訓教學的設計
實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從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認識出發,針對基層管理崗位對畢業生的能力需求狀況分析,就各種能力的培養制定相應的實訓方案。
4.1 理解并描述相關管理概念的能力
理解并描述相關管理概念是基層管理者從事專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是對基層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貫穿在每一章節的課堂教學中。針對這一能力,筆者設計課堂討論、調查與訪問、課堂辯論、多媒體教學、專題研究等5個實訓項目。首先通過課堂討論,認識什么是管理,在現實生活中知道哪些管理實踐活動,認為哪些管理實踐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等等,讓學生明確管理無處不在,管理既是理論又是實踐,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課堂討論對管理理論有所認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調查與訪談,了解管理者、管理職務、管理層次及不同層次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然后組織學生就管理思想、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的關系進行辯論,使學生明白管理思想源于管理實踐、管理理論產生于管理思想,而管理實踐又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同時通過多媒體教學,組織學生觀看反映管理理論發展不同階段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到管理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最后通過專題研究,探討中、日、美三國企業文化的不同,使學生認識不同的歷史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方法是各不同的。
4.2 信息收集及管理環境分析能力
這一技能的訓練主要通過企業調研及小組討論來實現。首先是劃分小組,并且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調查內容,設計調研方案;其次是進行市場調研,收集影響某一特定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并分別進行記錄;每個小組運用五力分析法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討論,形成企業外部環境分析方案;最后運用swot分析法對企業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形成企業內部管理環境的分析報告;實訓結束后各小組上交一份管理環境分析報告。
4.3 計劃及決策能力
這項技能可以通過3個實訓項目實現。首先通過測試評估每個形勢的計劃能力,使學生明白計劃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其次通過為班級編寫計劃書的形式,訓練學生計劃書的撰寫能力,為他們畢業后撰寫各類計劃書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通過管理游戲衡量個人決策、集體決策與專家決策的異同,使學生基本掌握個人決策與集體決策的優缺點,掌握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決策方式,提高決策能力。也可以結合管理環境分析能力訓練的內容進行,讓學生在五力分析法分析的基礎上模擬寫出一份創業計劃書。
4.4 組織及創新能力
采用分組調查、討論和模擬招聘的形式進行組織及創新能力的訓練。首先按照自愿的原則組成5~7人的學習小組,各小組討論產生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然后可以自由選擇比較熟悉的企業或到學校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進行調查訪談,了解該單位的職能部門設置情況,掌握該單位的部門設置、各部門的職責和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結合教材學習內容提出改革部門設置和部門工作的創新意見,寫成調查報告,并畫出該單位的組織機構圖。在這一項目的實施中,教師要對如何進行調查采訪和撰寫調查報告給予輔導,預先檢查各組的調查提綱,并配合做好各單位的聯絡工作。
4.5 領導意識及指揮能力
通過案例分析了解不同管理者的領導藝術,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領導者的領導風格;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了解領導的實質及領導者與管理者的聯系和區別,理解和把握領導者擁有權力的過程,培養學生處理管理沖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現場模擬指揮,訓練學生有效指揮的能力;最后通過領導方式傾向測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6 溝通協調能力
溝通協調能力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所需要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包括正確認識、對待、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關系的能力。它既是一種生存能力,也是一種發展能力。通過管理游戲的方式,增加學生的溝通體驗,加深對雙向溝通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能重視雙向溝通,提高個體的溝通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引導學生思考溝通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5 管理學基礎課程實訓教學方式
5.1 通過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構筑課堂內實訓教學體系
在本門課程中,至少拿出1/3的課堂時間進行各種形式的參與式、交互式教學,這是管理學課程實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式、互動式課堂教學是指結合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發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中,教師不再以講解為主,而是充分運用預習和復習環節使學生充分理解書本理論知識,指出本章節的學習目標和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對重點、難點知識作扼要的說明,大部分時間則用于收集各種實際管理問題,采用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臺發言、管理游戲、自我評估、學生模擬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講解時采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避免單純的課堂講授,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認真閱讀教材,課外收集資料,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管理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實踐;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管理工作就像其他各種技能一樣,都要利用經過整理的基本知識,并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靈活地運用。
5.2 校內模擬實踐活動
管理學基礎作為一門經營管理類學科,要在企業進行大規模較長時間的實訓確實很困難,因而在校內進行模擬實訓必然成為專業實訓的主要途徑。在各種理論知識及單項技能訓練結束后,利用學期末一周的時間,組織學生結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一系列的實訓活動,系統模擬一家公司從組建到營運的全過程,以創建公司為主線,讓學生小組設計創建屬于自己的公司,通過介紹公司主要業務和目標顧客定位、總經理就職演講、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組織機構設計、招聘模擬、領導風格優缺點分析,激勵、溝通等實訓項目,再現實際管理中涉及的各個環節,提高學生管理素質,增強學生管理技能。
5.3 深入企業的管理調研與崗位見習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職業氛圍,要能夠根據教學需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邀請相關行業專家、崗位能手、職業專家來校示范性教學,以烘托整個職教氛圍。同時,組織學生到有先進管理理念、績效顯著的知名企業進行參觀訪問,聘請企業的管理者為本門課程的客座教師,為學生做專題演講,帶領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崗位見習等。
管理學基礎課程實訓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只是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方法初探,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要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原則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其人才培養定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高職高專管理學教學盡可能向應用型和技能型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