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4:5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財經方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面對當今財經院校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欠缺的現狀,高等院校必須切實承擔起文化傳承的功能,采取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豐富校園文化、參觀文化古跡、重視傳統節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傳統文化;有效途徑
財經類院校主要擔負著培養和輸送滿足經濟管理和社會事業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任務,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以經濟、管理類為主的院校,其課程本身注重邏輯性、實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是財經院校的薄弱環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相對單薄。但是,現代經濟的發展對財經人才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僅專業上要精,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如整體意識、敬業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協調能力、審美情趣與藝術修養等等。財經院校應如何培養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在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應是正確的方向。那么財經院校應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呢?本文試圖加以闡釋,以期對財經院校的教育有所幫助。
一、課堂教學
(一)面向財經類學生開設《大學語文》
課堂教學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就大學課程而言,雖然各門學科都有豐富的德育教育的內容,但相比之下,文學作品中濃厚的文化積淀、豐富的道德因素,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材料。語文課特殊的篇章作品教學,又使它具有不同于倫理道德和哲學教學的形象可感性和審美情感性;《大學語文》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和賞鑒能力為主要目標,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大為減弱,這使得它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功能更為突出。“語文教育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1]。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2006 年9月,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與基地建設,推動相關學科發展。這使大學語文教學有了明確定位:發揮語文的傳統文化傳承的“近緣性”功能,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古今中外的一篇篇經典作品為切入點,歸納、整理課文所涵蓋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社會文化、行為文化,有機地融入到教學中,適時結合社會現實和學生實際做精到、得法的引導和點評,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培養提高學生的博學思想和厚德品質,幫助引導大學生完成他們從成人到成熟再到成功這種遞進進程的鋪墊。
(二)開設以經典導讀為主的通識教育選修講堂
僅靠一門《大學語文》來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文化自覺是遠遠不夠的,還應開設以經典導讀為主的通識教育選修講堂。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部和許多高校都在推動“素質教育”,主要就是想改革目前的大學本科教育,特別是想改革中國大學中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不區分的狀況,許多大學都在開始探索本科教育體制逐漸轉向通識教育的方向。通識教育的意義何在?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說:“通識教育不僅是為了擴大人才概念的外延,強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也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具備一些良好的文化趣味。其根本意義乃是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形成和思想感悟力的提高。”[2]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何謂文化自覺?按費孝通先生的闡釋:“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們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古’,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3] 一所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一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學生走向社會之后,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競爭中的實力,根本上就是可疑的。事實上,專業學習、研究的推進與學習者、研究者文化思想底蘊相輔相成。1937年,玻爾訪問中國,中國的道家思想使他意識到東西方文化的互補性,以至他以太極圖作為自己族徽上的圖案,還在上面刻了“對立即互補”的銘文。建筑大師貝聿銘說:“我時常讀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對我建筑想法的影響可能遠勝于其他事物。”這些事例證明了中國的專業院校在自己的專業研究和教學的活動中,不應當忽視中國思想和中國智慧的深厚基礎。通識教育的任務在于“在課程中尋找一種思想傳承的途徑,以便對專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形成一種范式滲透作用。”[2]很多高校口口聲聲強調學校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創新功能的發揮也必以傳承功能為基礎,通識教育主要就是承擔傳承功能,因此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我們對廣西財經學院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狀況的問卷調查中發現,60%的學生認為,“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重視不夠,相關課程的課時偏少,應該增加課時。”可見,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抱有極大興趣的。作為新興的本科院校,廣西財經學院也開設了許多有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比如《中國經濟思想與傳統文化》、《中國民族器樂欣賞》、《古典詩詞欣賞》、《中國經典小說欣賞》、《書法》、《旅游與中國文化》等等,這些選修課也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從課程數量看,可謂不少,但是這些課程的設置總讓人覺著少了點兒什么:一是沒有一門直指學生精神層面的核心課程。所謂核心課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須修的基礎課,也就是通識教育的主干。二是課程雜多而缺少系統性。三是課時太少,絕大部分課程只開半個學期,學生只能得到一些蜻蜓點水式的指導和學習,難有深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拓寬。
有鑒于此,廣西財經學院目前通識課程的開設應著眼于吸引學生閱讀經典,以文化的經典導讀作為核心,引導學生自覺地、持之以恒地,根據個人氣質、愛好有選擇地去閱讀一本本、一篇篇涵蓋中華民族基本文化理念與做人、明事、安身、立命智慧的經史子集,諸如四書五經、《左傳》、《戰國策》、《史記》、前后《漢書》、老莊、古詩十九首、漢樂府、三曹詩文集、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等,學生在閱讀時將個人閱歷、精神氣質融入其中,在愉快的閱讀中體悟出生命與生活的大智慧,在克服心胸褊狹、目光短淺、精神偏枯、處事功利種種弊病的同時也改善了他們的知識結構。
二、校園文化
課堂教學并非培養素質全面人才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學校育人的方式應是多方面的。因為學生不僅僅從正規的課堂教學中接受教育,而且還不自覺地受到自身所處的人文環境的熏陶。校園文化即是大學生每天處于其中的一種人文環境,它的好壞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質有很大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種特有的潛在作用影響制約著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著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形成大學生牢固的道德觀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積極向上的人格精神。”[4]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的學習、娛樂和興趣、愛好進行正確引導,將傳統文化寓于校園文化中。諸如舉辦有關傳統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動;邀請知名學者開設有關傳統文化的專題系列講座。比如廣西財經學院文化與傳播系開設的“文化大講堂”,先后開講了如《民族文化傳承的政府責任和市場分工》、《傳統文化與民族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熱點透視之一:中國龍文化解讀》、《中國古代的孝文化》、《用心品讀〈紅樓夢〉》、《經濟人與藝術人之間》、《文苑奇葩、文化瑰寶——談談中國名聯》、《文學的作用》等等專題,受到學生的高度贊揚和熱烈歡迎。除此之外,學校還可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電影、電視、錄像,并引導學生對有關問題開展討論、辯論,進一步深化認識。同時還可以指導興趣小組,比如文化與傳播系成立的書法興趣小組、民族樂器欣賞興趣小組等等。在校園自然環境建設過程中添加傳統文化元素,這是比較明智和有成效的舉措。環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高等院校應把自然環境建設和人文環境建設有機融為一體。以優美的自然環境給人心曠神怡的靚麗的視覺效果,給人美的享受,又通過豐富環境的文化內涵,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育人的潛在功能。廣西財經學院自從2005年合并升格為本科院校以來,一直致力于校園軟件硬件設施的改善。先后在教學樓前改造建成了仿明清式荷塘假山小景,使學生在學習途中感受一絲清新綠意;并建成了文化廣場;改造了學校大門;樹立了寓意“和諧、創新、發展”的大型銅制雕塑;確定“誠以修身、信義立業”作為校訓廣為宣傳并鐫刻在大門側面的影壁上。這一系列舉措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宣揚了傳統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學校的傳統文化底蘊,然而僅有的這些舉措是無法全面體現和傳達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在調查中不少同學認為學校文化內涵不夠,仍需要添加。由于學校場地有限,所以同學們提出的添加建議主要是集中在教學樓、教室、實驗室、各系部辦公樓、宣傳欄增加經典詩文、名人名言警句、孔孟等古代圣賢畫像、開辟文化長廊等。
總之,校園文化氛圍是一種潛在的第二課堂,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下不知不覺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不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文化古跡
文化古跡是指含有一定文化歷史意義古代的遺址。中國的文化古跡非常多,有明清故宮、頤和園、天壇、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平遙古城、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蘇州古曲園林、武當山古建筑群、拉薩布達拉宮、麗江古城、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廬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龍門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明清皇家陵寢、云岡石窟、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安陽殷墟、開平碉樓及村落等。世界文化古跡更多,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羅浮屠、柬埔寨吳哥窟等等。
文化古跡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它往往又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更是以一個無聲的教育者的形象對人們起著作用。因此,學校的人文教育,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不應僅僅局限在校園,而應把它延伸到社會,根據需要不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文化古跡,從一處處文化古跡中親身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存在和價值,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廣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區優勢,組織學生參觀靖江王陵、友誼關、歸龍塔、孔子牌坊、湘山寺、民族文物苑等區內的文化古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甚至世界的文化古跡旅游。
四、重視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活的傳統文化。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文化淵源、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節俗、節日中的民間文化活動,以及附加其上的審美情感、趣味,其精神影響力是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認同的象征和載體,也是培養民族意識和文化自覺的最好教材。費孝通先生在其人生的最后幾年,著力強調和呼吁“文化自覺”,對中國傳統文化,包括節日文化的非自覺狀態深表憂慮。費老的這種自覺,并不是現在一般人所單純理解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簡單的文化回歸,而是對本土文化進行合理的傳承與重構,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發揮應有的社會功能,即在順利進行“文化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中,達成“生活方式”、“人際整合”和“社會治理”等層面的節日預期,以維護和重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2005年6月,、文化部等中央五部委聯合發出《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意見》指出: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對于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對于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該意見以國家立法形式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日。作為承擔文化傳承主要任務的高等院校應充分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覺。可以在校園內辦傳統節日文化展,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深刻文化內涵;同時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如春節游藝、上巳雅集、清明追念、端午競渡、中秋走月等等,讓學生廣泛參與進來,提升民族節日認同感與文化自覺;在傳統節日里,還可以組織學生做義工,來喚醒社會的愛心。
中國傳統文化之于學生(包括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如同水與魚、樹根與枝葉的關系,如果學生缺少傳統文化的滋養,如同魚兒沒有水的濡潤,枝葉沒有樹根的扶持。無水之魚如何得以活下去,更別說遨游江河湖海了,而無根之樹如何得以枝繁葉茂?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產生的后果有兩個:一是學生自我情志調適能力低下,生活弄不好,不尊重生命的行為時有發生;二是導致學生思想無根,限制了他們創新能力的發揮。現代高校教育,包括理工、財經等專業院校教育只有承擔起文化傳承功能,保證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基業不斷裂且亙古常新,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里,我們才能實現不斷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論文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體系
【論文摘要】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存在的問題體現在認識不到位、評估結果反饋不及時、不重視評估結果、評估指標不盡合理等方面。解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問題的途徑主要是強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的重要性、及時反饋與運用評估結果、評估主體多元化、完善評估指標體系等。
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財經院校教師隊伍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大批青年教師走上講臺,他們已成為本科教學的主體。他們大多充滿活力且具有較高的學歷,但課堂教學經驗稍顯不足,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工作,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有力措施,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保障。本文以某財經院校為例,對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方略進行分析。
一、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存在的問題
(一)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的認識不到位
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評估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使青年教師能夠及時發現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反思、總結、改進;進而不斷提高其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但由于學生對此項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導致該項工作失去原有的意義。第一,學生評教意識不強。該財經院校采取學生網上評教的方式。雖然學校采取先評教后選課的措施確保了參評率,但部分學生卻持有應付、不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評教。第二,參評中的部分學生帶有某種偏見進行評教,并非客觀公正地進行評教。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學生評教結果不具有可靠性,使得教師難以根據評估結果準確地判斷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結果的反饋不及時
該財經院校不僅實行了學生網上評教,而且還實施了教學督導制。但在實際的教學能力評估過程中,該院校并沒有及時的將教學能力評估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段內知道學生給自己的評教分數,但并不知道自己在教研室、系部、甚至全院的排名,不利于教)fi開展反思與總結工作。而且督導組的評教大多流于形式,多數督導組成員未能就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授課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因此,這樣的教學能力評估未能達到評估目的,其評價結果未能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結果利用的無效性
該財經院校除規定在教學大獎賽中獲獎的教師在職稱評定時有一定的優先權外,并沒有規定對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結果不好的教師有何懲罰措施。這樣,青年教師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教學工作無所謂,只要不出教學事故即可,科研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職稱的評定等工作僅拿科研成果來衡量。長此以往,青年教師開始重科研輕教學,不再潛心于教學工作。青年教師不認真備課,缺乏創新意識,等靠要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如此惡性循環,哪里還談得上教學能力的提高。
(四)教師教學能力評估指標的設計不盡合理
該財經院校督導對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的項目主要有:講課有熱情,精神飽滿;講課有感染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問題的闡述深人淺出,有啟發性;對問題的闡述簡練準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對課程內容嫻熟,運用自如;講述內容充實,信息量大;教學內容反映或聯系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給予學生思考、創新的啟迪;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等。學生采取網上評教,其內容主要有:師德高尚、教學態度認真,責任心強;教學內容熟練、條理清晰,重點、難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得力;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素質能力培養。由此可以看出,這些指標本身過于抽象,其賦分層次不清,缺乏檔次,容易使評估結果產生偏差。
二、完善財經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的方略
(一)提高師生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目的的認識性
青年教師是財經院校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他們的教學能力提高與否直接關系到財經院校未來發展的大計。通過教學能力評估,可以使他們清楚自身的教學能力水平,認識到差距與不足,以便更好地反思與改進教學工作。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參與評教是他們的義務與責任。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先決條件。學生參與評教,有利于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盡快地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二)及時反饋與運用青年教師教學評佑結果
一方面,學生評教結果應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及學生。教師作為被評價者不僅應有知情權,同時還應有申訴權。如果教師認為學生評教結果與自己的實際教學效果差距過大,可以就某些特殊情況進行解釋說明,分析產生此結果的原因。另外,教師也應了解同行的分數及排名,有利于教師進行同行間的比較,認識到差距,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能力。學生作為評價者,也有權知曉評價結果,以利于提高他們的評判能力,同時也會調動學生參與評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科學的處理評估結果。應將評估結果按分數的高低分為不同等級,不同等級在相應的崗位津貼、外派進修、職稱評定等方面應有不同的待遇。這樣才會使青年教師認真對待教學能力評估工作,教學評估的目的。
(三)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主體應多元化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為主觀判斷,其定性分析所占比重較大。因此,評估主體的選擇尤為重要。筆者認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主體應由以下人員構成:學生、督導組成員、教研室成員、院領導及相關處室負責人等。其中應將學生作為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的主體。學生對教師的職業素質及教學能力有著清楚的認識與判斷,大多數學生能給予客觀公正地評價。督導組成員大都是各學科領域的專家,他們會不定期走人青年教師課堂,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都有所了解,經驗較豐富,相比較而言,能更正確地評估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及水平。教研組成員之間都很熟悉,且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態度及職業素養。因此,互相評教也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準確性的有力保障。另外,主管院領導及相關處室的負責人也應參與到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的工作當中。
(四)完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一個完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估體系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能力。(1)能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目標要明確、要全面、要適度、要具體。(2)能恰當地安排教學內容。能突出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能恰當處理課內外教學內容的關系;能正確選用教學參考資料。(3)能恰當地安排教學活動。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能規范地編寫教案。教案符合教學實際,切實可行;能正確表述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
2.教學組織能力。(1)能在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注意力。講課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2)能保持緊張有序的課堂教學節奏。能始終如一地貫徹課堂行為規范;具有一定的教學應變能力。
3.語言表達能力。(1)能運用規范的教學語言。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音量、聲調、語速應與環境、內容協調;語言準確簡明,合理運用態勢語。(2)能規范、恰當地板書。板書要配合教學內容,做到精練恰當;板書要有計劃性,要配合教學活動進行。
4.恰當運用教法能力。(1)能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教法要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教法要有利于學科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2)能優化教學結構和教學過程。(3)能適當運用現代教育媒體。
5.激勵學生學習能力。n)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以飽滿的熱情、豐富的感情感染學生;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2)能給學生以必要的鼓勵。
6.教學評價能力。(1)能正確地分析評價教學行為。能根據教學理論評價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及時檢查自己的教學得失,寫教后體會;聽同行的課能做出一定的評價;能將評價結果形成文字材料。(2)能有效地進行教學測試。能設計科學的階段性測試試卷;能統計分析并利用測試結果改進教學。
7.教學研究能力。(1)能及時吸收前沿的研究成果;并借鑒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2)能進行教學科學研究。能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研究課題;能科學的制定教學研究計劃;能獨立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能撰寫教學論文、調查及研究報告。
[摘要] 財經類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中比較特別的類型,其教育定位應該與高職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能力相適應。本文將財經類高職教育的特有內涵與高職學生的認知途徑較好地結合,由此來探索適合財經類高職教育特點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 財經類高職; 教育模式; 改革
1財經類高職教育教學現狀
財經類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中比較特別的類型。它不同于工科類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是不好把握職業教育和普通專業教育的界線。工科類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線是比較好把握的,操作崗位和研究、設計崗位的界線本身比較清晰。財經類職業工作崗位基本上是三大類:行政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崗、教學崗和研究崗。這些崗位的工作性質是相同的。崗位內分類最多的是企業會計財務管理,有出納、記賬、核算、總賬、科長、處長、總會計師等眾多崗位,但它們基本上只是職責不同而不是技能不同,崗位的轉換主要是根據工作的需要,基本不受學歷的限制。研究生、大學生、專科生、中專生都可以做會計,當科長、處長,當財務總監。另一方面講,說職業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強,而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畢業生不會記賬也不行,沒有強的動手能力也不成。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學的會計專業教育也把動手能力強作為教學的重點,正在改變動手能力弱的被動局面。而這就給財經類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大家都在強調動手能力強,你的立足點到底在哪里?這是關系到財經類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和生存之路的大問題。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思考,我們感到在教育教學的教育一方不好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進行嚴格的定位和區分,而在受教育的一方則大有文章可做。在受教育一方,本科生和高職生有較大的區別:本科生基本文化素質明顯高于高職生,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能力高于高職生,自律能力高于高職生,其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潛力也必然強于高職生。由此來看,對高職生的教育定位應該是:“避開弱勢,開發優勢,補充不足,技能為本”。“避開弱勢”即避開從中小學就形成的難以改變的書本知識學習能力差、自律能力差的實際狀況;“開發優勢”即吸取應試教育的教訓,離開書本搞教學,尋找此類學生的認知特點、認知規律,開發新的教育教學規律;“補充不足”即補充基本文化素質的不足,使學生的人文素質達到一般社會公民的基本要求;“技能為本”即把技能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而本科教育可能把技能教育作為基礎之一。在對待“動手能力強”這一點上,本科和高職教育的區別可能就是部分和全部的區別。
人的認知途徑基本有兩個:一是通過實踐和體驗直接獲得,二是通過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獲得。在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就個人來講,有些知識是間接獲得為主,如自然科學、哲學,在相當的高度以后,才能以直接獲得為主;有些知識必須以實踐和體驗為主獲得,如生活經驗、感情知識;有些知識是實踐體驗和書面知識學習相結合獲得的,如各種工作的操作知識。這些知識的積累量不是很大,這些知識與其他知識的聯系也不很強。這種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知識獲得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先講授后實踐,先實踐后講授,邊實踐邊講授,大實踐小講授,小實踐大講授等。就實踐來講可以是認知印象式、動手操作式、研究改進式。就理論傳授來講可以是個別原理式、理論框架式、理論體系式等。這樣一來實踐和理論可以有很多種組合,在教學體系的設計上就會有多種模式。
選擇哪種模式要作理性的判斷和設計。決定因素是學生的特點和由學生狀況及社會發展需求決定的培養目標。實現學生特點和目標定位的最佳組合,是最理想的培養模式。也就是說能夠體現教育效果,有最好成績的教育模式就是好模式。財經類職業教育是直接和間接獲得知識并重、先后順序并不十分重要的教育活動。教育模式的選擇可以有多種組合。
另外,在職業教育中管理育人是很重要的教育職能和教育環節。把課堂教學和管理育人結合起來,兩條腿走路,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基本區別之一,也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亮點。管理育人體現在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學生自組織管理、學校整個管理組織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活動提升學校民主管理和管理實踐。而這方面的文章還沒有破題,基本是一片空白。
2財經類高職教育教學的改進
按照以上輪廓性職業教育模式,觀察審視財經類職業教育的現狀,可以看到有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
2.1教育模式方面
認知模式單一、僵化,不適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在高職教育階段,仍然延續中小學教育模式,沿用學科教育體制,搞“滿堂灌、添鴨式”教學,搞“概念、理論、意義、作用”教學。“滿堂灌”是延續這些學生中小學的失敗,沒能避開他們學習書本知識能力欠缺的實際,進一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效果必然好不了;高職“概念化”的理論教學又是簡化了的學科教育,體系弄不透,內容支離破碎,特別是無法形成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不能用學過的知識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知識和生活兩張皮,成為典型的學而無用。在學生考核方面仍然用試卷考試來作評判標準,能力和素質教育很難貫徹落實下去。
本文分析認為,這種教育模式的確定,除了對教育模式多樣化的認識不足外,主要是對高職教育的能力素質培養目標研究得不夠,沒有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所謂能力是素質的綜合。就高職學生而言,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用專業的頭腦理解和判斷專業問題,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素質教育的總要求。這涉及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培養,專業理論的掌握和靈活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所講的“理論夠用的范疇”。這些東西內化到學生的思想中,成為他們自身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素質。素質是人的能力的基本層面。
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它是對某種工作操作能力和技巧的綜合,實際是能力的特殊表現形式,是某方面能力的具體化。技能包括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而且兩者要協調。
基于這樣的認識,本文提出把財經高職類教育模式確立為“實訓—理論—實踐—實訓”模式。第一個“實訓”,是讓同學們認知所學專業職業崗位的具體分類,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對今后工作崗位有感性的直觀的認識。“理論”教學是在對工作崗位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對工作內容進行對應的理論講解,是對工作內容的理論化。“實踐”是在模擬或實際工作崗位實習,對崗位有更直接的了解,對理論加深體會。第二個“實訓”是在學校進行案例教學,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對理論的整體認識。這樣就避開了學生的認知弱點,遵循了“認識—實踐—認識”的一般規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會計專業的學生對理論的熟練程度遠低于對做會計憑證的熟練程度,理論知識一問三不知的學生,做簡單的分錄基本還是會的。
2.2理論教育方面
理論教育改革嚴重滯后,而且有被忽略的現象。對要不要理論教育,要什么樣的理論教育,如何進行理論教育等基本問題的認識很不清晰。強調動手能力,忽視理論學習,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犯我們常犯的錯誤。淡化理論教育的結果是敷衍理論教育,不深入研究理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大家普遍認為,大學生是學歷較高,具有科學素養的專門人才。在大學生里雖然有本科生和專科生的區別,但在大的概念上一般是不加區別的。這里實際上就隱含了大學生有一個基本的標準。如果以60分為標準的話,大專生應該是60分以上,大學本科生是70分以上。那么我們對高職生理論教育的學術標準就是大學理論教育的60分。這個標準應該包括基本的理論概念、基本理論框架、基本理論原理。而且要滿足培養學生能力的三方面要求:使學生具備進一步學習的能力、理解財稅制度的能力、掌握學科規律的能力。具有進一步學習的能力是終身學習的需要。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應該有自學能力了,可以拓展新的知識,一生都可以延續下去。任何一項財稅制度都是理論和實踐的產物,理解它們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人的一生可能有若干次職業變動,掌握一門學科,應該對學科有規律性認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習一門新學科應該容易得多。這三點要求對高職生非常重要,因為對大多數高職生來說,高職教育是他們的終極學歷教育。
摘要:財經人才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生力軍,高等財經院校能否培養出合格的財經人才直接關系到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興衰與成敗。目前,不少財經類大學生在市場激烈競爭形勢推動下,注重了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但又出現了道德素質下滑的傾向。故需高度重視道德在財經專業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加強財經人才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緩。
關鍵詞:財經人才;德育;素質教育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對財經人才的需求一直都處于一種上升的趨勢,即使是在大學生人數激增,面臨就業困難的今天,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相對很多專業來說依然比較好。然而,從全國各地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中我們也不難得知,目前,不少大財經類學生在市場激烈競爭形勢推動下,注重了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但又出現了道德素質下滑的傾向,給學校、用人單位和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這已引起高等財經院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視。
一、道德教育在財經人才培育中的作用
道德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科學,其根本指針或著眼點總是指向社會整體的普遍價值和長遠價值,高度關注各種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和諧,強調經濟參與社會合作與實現個人自我完善的辯證統一。這種價值指針引領當下中國財經院校財經人才培育中各種矛盾的解決,從而為培育合格的財經人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具體而言,道德教育在財經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有利于創造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形成,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社會道德行為失當的現象在各職業領域都時有發生。在財經從業人員中有一部分人在這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各種弄虛作假、損公肥私、敷衍塞責以及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等不道德現象,使整個行業的道德風尚受到嚴重的干擾和侵害。要抑制和轉變不良風氣,就需要加強財經人才的道德教育,讓財經人才明確行業道德要求,規范職業行為,并形成職業良心和榮譽感。通過這樣的道德教育,可以促使財經人才大大提高道德水平,從而減少甚至消除目前財經職業生活中那些消極現象,達到凈化社會道德風尚的目的。
2.有利于提高財經人才的理論道德水平。道德具有激勵功能,它通過自我評價,激發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避免惡行,堅持不懈的追求善的行為。加強財經人才的道德教育過程,實質上就是發揮道德的激勵作用,讓財經人才的道德認知從無到有,從有到全。通過道德的激勵作用,可以鼓勵財經人才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和潛能,促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明辨方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實現人生理想和目標,自覺地在本職崗位上忠于職守、無私奉獻。
3.有利于樹立財經職業道德信念。實際生活中,不少財經人才在從事相關財經職業時往往處于矛盾、困惑和茫然的心理狀態。財經人才一般知道應依法辦事,要遵守職業道德,但在當前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同時接受著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機制的作用,要適應原有和變化了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法定職責,財經人才往往深感困惑、茫然、不知所措。加強道德教育,可以幫助財經人才重塑道德信仰,建立道德信心,弘揚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假惡丑,凈化道德環境,催生新的道德準則,維系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如何培育財經人才的德育素養
作為人才,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好的人品。人品不好的,就是再有本事,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財經人才,作為眾多人才的一種,因為與經濟活動聯系緊密,故更需要強調品德的重要性,品德必須是第一位的。高等教育如果只重視專業能力的學習和教育,輕視或忽略德育素養修養,必然會擾亂國家經濟生活秩序。大量的實踐證明,現代經濟生活中出現的許多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經濟違法犯罪活動以及大量腐敗現象,幾乎都與財經人才德育素質不高分不開。這已經成為嚴重危害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毒瘤”。鏟除這個“毒瘤”,必須大力加強財經人才的德育教育。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指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指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基本內容而構成的價值體系。它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是激勵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也是引領當代財經類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它為當代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錘煉優良品德,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發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途徑。加強財經人才的德育教育,必須堅持這個根本指針。
2.強化師德意識。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品質。教師師德意識強,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激發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引領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可以肯定地說,現在一些財經類大學生不喜歡德育課,疏于品行的修養學習,與一些老師的師德意識不強有很大的關聯。一些專業老師在課余甚至在課堂上鼓吹學生只上專業課,不要聽或者少聽德育課,完全忘了教師除了教書,還要“育人”本職。強化師德意識,一方面,需要教師發揮主體性、能動性,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行為示范”;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大監管力度,建立集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于一體的多層次多方位的教師考核考評機制,督促教師潔身律己,充分發揮道德楷模作用。
3.堅持以誠信教育重點。誠信,即誠實守信,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不論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哪個社會,什么階層的人,遵守誠信的人都是社會所稱贊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仁、義、禮、智、信”是人們倡導并力求遵循的行為準則。子曰:“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的道德傳統,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類的美談佳話。近年來,一部分財經大學生誠信觀念淡漠,誠信行為缺失,其境況令人擔憂,已成為大學校園中不和諧的雜音。如大學生考試作弊,騙取成績;不守承諾,拖欠貸款等。誠信缺失問題雖然出現在少部分學生中,但負面影響較大。學生在學期間失信行為一旦得逞,易形成投機取巧、徇私舞弊思想,產生冒險和僥幸心理,養成漠視規則陋習,為將來可能的經濟犯罪埋下禍根,給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潛在威脅。因此,增強大學生道德素質,加強誠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4.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是智慧之源、生存之本。財經大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既需要教師課堂教育的正面引導,更需要社會實踐的洗禮磨煉。教師組織開展諸如財經辯論、談論、演講等課堂實踐方式的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在充分辯論、討論的過程中認識真理。通過這些方式,固然可以幫助學生們在辨析的過程中提高獨立選擇、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還要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身到廣闊的社會實踐之中去。“好的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給對方,而是帶領對方去尋找真理”。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調查考察、參觀訪問、無償獻血、義務勞動、“三下鄉”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道德情感,增強學生建設祖國的道德責任,提高學生熱愛社會主義道德覺悟,強化學生遵紀守法的道德意識。總之,學校應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實踐條件,增加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磨煉的機會,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能力。
5.加強社會公德教育。所謂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和應當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之所以稱為社會公德,是因為它是全體公民都必須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保證每個公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加強大學生公德教育,旨在引導大學生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互助互愛的良好品質,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維護社會公益、遵守環境道德、維護生態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這些也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從總體上看,目前雖然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整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現實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大學生社會公德失范。據某財經院校對近十年300余名畢業生的不完全統計,出現了數起嚴重盜竊,攜帶巨款潛逃的刑事案件,其中多是原在校學生骨干和黨員。他們信仰淡化,理想空虛,缺少社會責任感;或者貪圖享受,好逸惡勞,極度缺乏敬業精神,造成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犯罪。因此,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大學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條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的重要保障。
總之,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推進,培養合格的優質的財經人才,已經成為關系到能否促進社會進步和穩定,促進國家和諧和發展的大事。今天高等財經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而且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更要有團隊精神,能承受壓力、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創業精神。這樣,才有可能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摘 要:掌握艾賓浩斯記憶方法,對學習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知識非常重要,在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的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科學地記憶知識能明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將其掌握和應用于學習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等。
關鍵詞:艾賓浩斯;財經法規課;實踐教學;
1、引言
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國的一位著名心理學家,他在1885年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研究,他用無意義的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把實驗數據繪制成一條曲線,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一般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稱艾賓浩斯保持曲線,它的縱坐標代表保持量。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遺忘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到了相當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也就是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后慢”。
美國1999年世界記憶學大會上公布了一個成果,是“關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定量性研究”這個這個研究終于找到拋物線的最高點了,科學家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找到了這個最佳復習時間間隔t和最佳的復習頻率。開發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記憶核系統(memory nucleon system),它是一種用來帶動學習的高度智能化專家系統。從此以后開創了人類記憶的新篇章。
科學家們評價說如果說內燃機的發明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記憶核系統將把人類從學習過程中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場人類腦力的革命,將讓大腦突破其生理極限運轉,大大超越人類現有的學習速度,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傳統學習方式。
艾賓浩斯記憶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已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我國艾賓浩斯記憶法僅用于記英文單詞的研究,在其他課程中的應用還很少。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只不過是記憶”。意思說,知識能否掌握,最終靠記憶,如果沒有好的記憶,學了就忘,最后也不能獲得知識。希臘劇作家班斯鳩魯說,“記憶是智慧之母”,意思是說,人有了好的記憶力,就能學量的知識,知識在大腦聚集多了,大腦就會加工、整合,最后創造出智慧,這些智慧的源頭是記憶。
2、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中需要對許多法律概念、法律規定、等進行記憶,許多同學感覺有困難,每年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通過率只有20%,為了幫助同學們更有效的記憶,加速知識積累,提高學習效率和考證通過率,我們將艾賓浩斯記憶法運用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中,艾賓浩斯記憶法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對所學知識和記憶效果及時進行復習和自測是艾賓浩斯記憶法的主要方式。
艾賓浩斯記憶法的益處是艾賓浩斯記憶法對于任何學習材料的記憶都是行之有效的,是人們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歸納出的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與技巧,可以極大地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要想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復習。欲知記憶效果,應該經常進行自我測驗,自測也是一種很好復習的復習,都是對艾賓浩斯記憶法的具體應用。
3、“艾賓浩斯記憶法”理論在財經法規課程的應用
掌握艾賓浩斯記憶方法,對學習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知識非常重要,只有將法律知識記牢,才能運用所記的知識進行判斷、分析,并解決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內容及特點,將幾種常見的艾賓浩斯記憶方法靈活地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科學地記憶知識能明顯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艾賓浩斯記憶方法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更應將它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將其掌握和應用于學習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等。
通過對艾賓浩斯記憶方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特點的研究,在目前行之有效的會計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高職會計考證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改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施用的教學手段,因而達到幫助學生解決經常發生的遺忘現象的目的,這也是教師在傳授法規知識點的同時所存在的難處,最終得出一套艾賓浩斯記憶方法在高職會計考證課程中的應用理論體系,將艾賓浩斯記憶方法融入到平時授課的教學手段中去,一靠巧妙灌輸,二靠耐心鞏固,給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故會大大提高他們對知識點的清晰度和記憶的牢固度,運用艾賓浩斯記憶方法對所學習的課程及時復習和經常自測,可以培養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的大不一樣,如果經常運用自我測驗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必然會胸有成竹,臨陣不慌,大大提高考試成績,從而提高會計從業資格的考證通過率。
4、小結
在目前行之有效的會計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上,構建一種很科學的記憶方法,突出其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有效性等特點。建立這個教學方法包括完成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編制。并在高職會計專業考證課程實踐運用指導實際教學工作,將理論和實踐教學融合在艾賓浩斯記憶法教學模式中,擺脫傳統死記硬背教學理論的弊端。
一、當前中等財經學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滯后。對在等財經學校的會計專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與財經類高校學生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響著職業中專教育,這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都表現的很明顯。盡管職業中專學校會計教師已認識到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并且已經加大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但學生的素質逐年下降,,致使目前的會計實踐教學存在較大的難度。
2、教學環節重理論輕實踐。會計是一個發展變化快的學科,會計制度不斷修改和添加,使得某些教師的實踐經驗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有些教師常年從事會計的理論教學工作,實踐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還有些教師缺少從業經驗,剛出校門就走上了講臺。由于他們缺乏操作真實經濟活動的經歷,使得教師在實踐課的教學上缺少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能力。而教輔書的枯燥,缺少實例的輔證,也使教師難以從中獲得足夠的資料。
3、師資水平跟不上。從目前財會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普遍存在缺乏有實踐經驗的年輕教師的現象,而大多數中等財經學校也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上、組織上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無法很好地保證中等財經學校《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質量。
二、構建財會學校《財務會計》完善的教學體系?
1、更新觀念,優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一方面,學校領導要轉變觀念,重視和支持實踐性教學改革。堅持基本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盡量增加實踐性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有比重(理論4:實踐6),更新實踐內容,重組實踐課程,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比重,實踐單獨設課,增開實踐選修課程。同時加大實踐經費和實踐教學設備投入,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保證學生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要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財務會計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設計出適合中專學生實際情況的《財務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降低理論難度,增強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建立會計資料庫和會計模擬實驗室,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
(1)建立《財務會計》資料庫并完善會計模擬實驗室,定期進行財務會計實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教師通過定期的實踐活動收集教學資料;第二、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自己設計教學資料;第三、直接從相關企業取得資料,并且結合理論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模擬一系列真實的會計工作,深刻理解并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對會計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避免了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脫節,更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個人智能和業務工作潛力,為其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的各種方法。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授課,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學習氣氛活躍,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用會計教學軟件將編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過程演示出來,與教師的講授相配合,使學生全面掌握會計核算程序。?
3、培養高水平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為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過程,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實踐指導教師的理論進修和對專業理論課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培訓力度,使教師首先掌握財務管理軟件的操作及應用,并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鑒定考試,實現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從而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同時,學校應積極招聘有經驗的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增強會計專業教師的實力。
4、重視校外實習。課堂實踐還只是演練,校外實習才是真正的實戰。在學習了《財務會計》課程之后,帶領學生們到工作崗位上實習很必要。實習單位可以是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是企事業單位或酒店、賓館等服務性行業。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期末及學生畢業實習期間,此時學生已學完全部財務會計課程,對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核算辦法已有了全面的認識,并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而學期末企業也將進入期末匯總階段,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憑證匯總、試算平衡、編制報表等。學生們參與進來,可以幫助他們從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同時也增加學生們的實戰機會,學生們才能切身體會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扎實,實踐水平是否達到了實際工作的要求。?
5、加強實踐性教學考評,完善評價體系。一般來說可以從實踐紀律、實踐技能、實習報告、撰寫論文等幾個方面來綜合評價實踐成績,其中以實踐技能為核心,制定一套具有針對性和約束力、并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靈活考核辦法:(1)改革常規卷面考試內容,增加會計模擬實習課的份量,加大實賬處理的考核力度。(2)探討建立題庫、抽題考核的新辦法,實行教考分離,讓學生充分全面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避免偏科和抓重點、押題的現象,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3)建立等級化的評價體系,采取層層量化的模式,借鑒高校的學分管理制度,讓學生在學好必修課的同時,自主地選擇一些選修課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4)嘗試運用計算機進行評價考核,減輕人員評價的工作量。
摘要:法學科學及法學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模擬法庭教學是實踐性法學教育的重要教學方法,從模擬法庭教學對財經院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入手,指出了現行模擬法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強化模擬法庭教學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財經院校;法學專業;模擬法庭;機制
一、模擬法庭教學對財經院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財經院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特點
財經類院校的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財經法律人才,即培養德智體美技全面發展的、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專業技能、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能夠運用法理和法律分析與解決經濟法律實務中的問題的高級財經法律專門人才。從思想素質來看,具有法律至上的堅定信念,維護正義、恪守法律職業道德;從法律知識結構來看,側重掌握民商法、經濟法等與經濟有關的法律及法學理論與技能;從綜合人文知識結構來看,較多的掌握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從人才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來看,是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思維的應用型法律人才。
(二)模擬法庭教學對財經院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第一,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我國傳統的法律教學模式是聽教師在課題上講授書本知識為主。在這種模式中。教師直接向學生灌輸某一法律領域的原則、原理和具體規則等,學生只擔負“聽”和“記”的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因教學手段落后,往往很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統一起來。而模擬法庭則會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場所、一個“真實”的案件,使每一個參與者“身臨其境”的置身于法官、律師、原告、被告等身份中,將平時學到的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大大縮短教學和實踐地距離。
第二,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訴訟程序與技術。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主要講授法學理論知識。但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對具體的案件事實縝密分析與辯論之后才能掌握和靈活運用。同樣的事實材料,法官、雙方當事人及律師對其會有不同的解釋。學生作為一方的律師,從當事人處接過案件的事實材料之后,首先要對之進行篩選,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訴訟或答辯意見的材料,把程序法與證據法和實體法相結合,通過歸納和分析,形成向法院陳述的事實和法律意見。訴訟程序應是法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但“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在我國卻普遍存在。模擬法庭教學顯然可以使學生更直接地體會新的庭審制度給當事人所設置的權利和義務,具有較強的綜合實際工作能力。
第三,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使不同資質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經驗積累、知識能力與思維方式的不同,在接受與理解教學內容必然存在著差異。傳統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全體學生是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的原則。而模擬法庭教學,注重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制造學生內心的認知沖突等。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模擬法庭的訓練能夠為參與者提供一種綜合的素質訓練。
二、國外模擬法庭教學借鑒
模擬法庭教學方法,重在培養學生實務能力,在國外法學院被普遍使用,現簡述下:早在14世紀的英國,律師學院的學生在夏季和冬季法庭休庭期間,除聽講誦師講課外,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參與模擬法庭,研討審判主管委員和講誦師為他們編制的案例。當前的英格蘭和威爾士,法學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綜合性大學進行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的教育,為期三年。第二階段主要是在法學院進行的實務教育,為期32周。
美國的法學院的教學方法比較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今,美國法學院的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著“模擬法庭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評判性思維”,使他們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成為優秀的律師。
德國學生在經過至少為期3年的法學教育之后,要參加第一次國家統一考試。教師注重模擬法庭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后要參加為期二年的職業研修的預備期,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司法與行政的實際任務和工作方法,深化與補充原有知識,培養獨立工作、獨立判斷和責任意識”。然后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通過后才可以獲得“候補文職官員”的資格,申請法官、檢察官、高級公務員或律師。可見,德國法律教育周期長、考試嚴格,并且非常重視法律實踐。
三、財經院校法學專業模擬法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所選案例典型性不夠
由于選取財經類法律案例典型性不夠、不精,情節平淡無奇,事實清楚,毫無法律爭議地案例,很難調動學生作為參與者地興趣,更難以留下自由發揮地空間。導致模擬法庭操作先天不足,參加者僅針對所爭議的問題發表辯論意見之后,就再也沒有其他可進行的內容,整個活動顯得單調乏味。
(二)教學目的單一
模擬法庭教學由訴訟法專業教師自行組織,受教學目的、授課時間、人員設備等限制,教師只關注審判程序“走”得如何,訴訟理論掌握得如何,而并不注重學生如何組織,怎樣適用實體法,如何全面總結,因而整個活動雖然能達到熟悉掌握訴訟程序的目的,但對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嚴重不足。而學生也因此孤立地看待模擬法庭教學,重程序輕實體、重專業輕素質培養的思想普遍存在。
(三)過分注重庭審程序
教學環節缺乏完整性,只注重庭審環節而不注重庭前準備和庭后總結環節。教師對模擬法庭的庭前準備不加以指導或指導很少,對庭后的總結形式單一,范圍狹窄,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開庭審理這一環節上。而在司法實務中,法庭審理階段僅僅是案件審理的一個環節,大量的庭前準備工作、具體的庭審技巧對司法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庭后的總結對于提高審判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借鑒司法實際,模擬法庭教學也應注重庭前準備和庭后總結,用多種形式完成教學環節,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
(四)導致教師的指導不到位
在模擬法庭的實際運行中,法學專業教師主導地位體現不夠,教師的指導不到位。具體表現在:一是有的教師平時工作太忙,對模擬法庭的工作完全放開不管,到開庭時匆匆去講幾句空話、套話;二是有的教師本身法律實踐很少,平時上課紙上談兵的多,指導起模擬法庭來很吃力;三是有的教師只對自己所教課程了解比較深入,綜合素質不高或者對其他相關的課程則了解不多,無法適應模擬法庭綜合性的特點。
四、財經院校法學專業模擬法庭教學的措施
(一)精選典型的財經類法律案例
這是成功開展模擬法庭的前提和關鍵,選取到典型的財經類法律案例就等于為模擬法庭教學奠定了良好地基礎。典型案例是指案情比較復雜,通過舉辦模擬法庭,能夠解釋有關法律規定,分析法律規定的不足之處,使學生理解、掌握法學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實際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案例。教師應從有關報刊討論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登載的案例等方面進行收集、篩選和積累。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增刪知識點,設置爭點,這是模擬法庭開展的前提條件。
(二)合理分派角色,討論案例
作為案例主要提供者的教師,一般只需要提供案例情況、雙方證據即可,而不應將所有案卷材料,尤其是法律文書資料交給學生,以避免模仿照抄、重復案例情況的出現。學生拿到材料后,可在教師指導下共同研究有關案情的基本情況,了解全部訴訟參與人的活動,至于如何分析案情、把握事實、適用法律、應主要在分組后,由各組學生自行把握。根據案情可以將學生分為審判組、控訴組(原告組)、被告和辯護組(被告組)、證人、被害人、鑒定人等訴訟參與人可以單獨分組,也可以插入分組。在角色分派時,要特別注意審判長角色的選任,因為這是法庭開庭程序的主持者,對整個模擬法庭的正常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要選擇專業知識扎實、心理素質穩定、有較強判斷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學生擔任。
(三)精心準備訴訟文書
在正式開庭之前,把預先編印好的《法庭審判程序》(模擬法庭操作規程)、《如何組織法庭調查》、《證據的使用問題》等有關材料分發給學生(人手一份)。學生應被要求精心準備好相應的訴訟文書,如起訴書、公訴詞、證據目錄和說明、辯護詞、詞等,有些文書應按法定程序(如起訴書、辯護狀等)傳遞給對方。一般應要求學生準備多種方案,開庭后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發揮。判決書本應在開庭評議后作出,但考慮到審判組是與其他組保持緊湊性和完整性,可由審判組預先寫好草稿。
(四)充分準備,正式開庭
開庭前可公告,把模擬法庭的開庭時間、地點、案由以公告的方式在校園內公布,歡迎學院領導及廣大師生參加旁聽并予以指導。后勤保障工作要求深入細致,一切應及早準備,反復檢查,如服裝、道具等要提前準備好。從開庭公告、進行開庭準備到作出判決均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開庭過程中,尤其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實體公正的基石是程序公正,這是一基本信念。
(五)及時點評,全面總結
點評是模擬法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庭審結束后,要到本次庭審活動進行點評,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由模擬法庭各組派代表與其他同學就庭審中的問題發表看法,并開展交流;二是指導教師作全面的小結,教師作為整個模擬法庭的指揮者和這種教學活動的實施者,要從肯定教學成果,解決教學難點;三是也可以創造條件,邀請法官來旁聽,之后,對庭審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對學生的庭審表現發表看法,提出建議,相比而言,法官點評更具有說服力。在點評時,要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從法律知識的理解運用、庭審材料、文字和語言等方面進行評價。
(六)配備高水平的指導教師
應當為模擬法庭的開設配備專門的教師,使他們有專門的時間用于模擬法庭教學的指導工作。從事模擬法庭教學指導的教師必須有較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和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并要求該能力隨著我國審判方式的改革同步發展提高,可以采取的方法,除教師從事兼職律師職業外,可與有關司法機關達成協議,讓教師能有機會到這些部門去工作一段時間,獲得最直接、較充分的實踐經驗,以利于提高其指導水平。
論文關鍵詞:傳統教學媒體 多媒體 現代教學媒體 媒體特點 媒體選擇
論文摘要:以教學媒體的基本概念為基礎,將教學媒體分為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兩大類,并分別討論了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煤體的特點。多媒體具備妙趣橫生,激發興趣,形象生動,幫助理解等優點,但同時也有容量與節奏難于把握;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不利于及時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時硬件和教師計算機水平要求較高等缺點。所以教師在選用教學媒體的時候應充介考慮課程特點,教學對象等,將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媒體包括在教學過程中為獲取、加工、處理和利用事物信息所使用的存儲與傳遞事物信息的所有媒體。財經專業教學中通常使用的教學媒體,按其發展層次可分為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傳統教學媒體是由教師的語言、神態和動作,以及黑板、粉筆、掛圖、模型、教科書等組成;現代教學媒體是指幻燈、投影、廣播、錄音、錄像、計算機、網絡等,以及多種媒體的組合系統—多媒體系統。無論是傳統教學媒體還是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過程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影響著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1傳統教學媒體的特點
傳統教學媒體的優點在于:
1.1方便靈活。學生使用這類媒體學習時,可自定學習步調,自由選擇,并可在材料上做出標記、注釋以便日后查閱。同時課程材料可按不同的方式進行設計,便于學生自學。現在許多教科書都在每頁的邊緣留出較大的空白,供學生記錄學習要點和心得,就體現了傳統教學媒體的這一特點。
1.2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傳統教學媒體以語言的形式顯示教學信息,有利于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1.3在信息傳遞的同時,師生間有感情交流,有利于情感因素的運用。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對信息傳遞的容量和強度具有比較強的調控作用,從而使信息傳遞能夠穩定的進行。學生注意力也比較容易集中。
傳統教學媒體的缺點在于:
a.信息傳遞量較小。借助于黑板和教科書給學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師的板書,擦黑板等都會占用課堂時間,造成知識容量縮小。
b.直觀性和形象性比較差。
c.新穎性和趣味性比較差。
這些都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發揮。特別是對比較抽象的信息,傳遞效率更低,表現力更差,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2現代教學媒體的特點
使用現代教學媒體可以擴大課堂信息容量,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多樣性,尤其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多媒體技術更加具備以下優點:
2.1妙趣橫生,激發興趣。利用多媒體能夠將抽象的財經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降低了財經知識的認知難度。如在進行會計基本平衡公式的教學中,可用autherwaer軟件制作交互按鈕,當學生用鼠標點擊畫面中的天平時,會出現兩個金額相同的硅碼,讓學生動手將兩個祛碼放在天平上,放人后,天平保持平衡。通過這種簡單的操作,使學生形象的理解恒等式的意義,直觀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2.2形象生動,幫助理解。比如財經專業教學中的操作流程問題,一直是一個枯燥瑣碎的知識點。可利用flash軟件將整個業務流程制作成動畫,演示給學生看,使得原本講述起來顯得雜亂無章的知識,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就如同他們親身感受一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也并非是完美無缺,它的缺點在于:
a.容量與節奏的問題。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寫黑板和擦黑板的時間,這樣教學內容可以增加很多。但是容量太大使學生很難消化,教學效益反而下降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用多媒體展示板書,切換的時間很短,節奏很快,使學生來不及思考和消化,也使教師難于把握教學進度。用電腦顯示屏幕替代黑板,只有屏幕,沒有板書,或者是只有幾個序號和內容提綱,看似知識量很大,實則學習效果難以保證。學生滿足于獲得老師的課件,而放棄了做課堂筆記,不利于突出教學重點和復習。
b.多媒體形式生動,使一些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尤其使用flash加人動畫效果的課件更是如此。
c.一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及時處理學生的反饋信息,所以對信息傳遞沒有調控作用,信息傳遞缺乏穩定性,并且由于缺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它的優點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d.使用多媒體教學對硬件設施和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有較高的要求。由于計算機輔助教學需要一定的硬件設備,而許多中小學都存在著資金不足,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狀況,目前很多學校,還不得不大量使用著傳統教學媒體中的黑板,教課書,實物模型等。另外運用多媒體教學還要求教師不僅要懂得相關理論知識,還要懂得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而且要具備熟練操作、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已經具備現代教學媒體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教師,如掌握教學設計和電腦、網絡使用技能等的教師,其課件有一部分能夠自己完成,可是還存在相當一部分的人需要別人的指導,或者是直接利用網絡上的資源。在制作課件的軟件選擇上比較單一,大部分是選擇用powespoint演示稿.只有少部分教師能夠使用auther-ware和flash制作課件。這就往往使課件不能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
3教學媒體的選擇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學校的教育中,所有教學計劃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媒體”。所以,優化教學媒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了現代教學媒體,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完善,已經使其成為財經專業教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學媒體。現在一個普遍的誤區是認為:只有現代教學媒體,尤其是多媒體系統是教學媒體,而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媒體好像已不再是教學媒體了,或是認為傳統教學媒體已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應該被淘汰。但事實是,教學媒體只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必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媒體本身并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教學媒體的選用有優劣之分,其優劣應看它是否適合教學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如何,而不是只孤立地看選用了哪種教學媒體。沒有一種媒體適合于所有的教學目標,也沒有一種媒體適合于所有學生的學習類型和特點。在選擇教學媒體時應充分考慮課程特點,教學對象,將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稅法教學中,有關報稅流程的內容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些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而在進行公式推導、計算講解時,粉筆、黑板和語言則更易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帶動學生的思維,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 復合型人才 實踐教學 培養目標 改革
論文摘要: 大學承擔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三大功能,本文對應用性大學培養人才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強化實踐教學、培育復合型人才的觀點。
隨著internet技術的迅速發展,國民經濟信息化已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與支柱產業。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開發與利用信息資源,關鍵在人才。所以,培養和爭奪一流人才已成為各國政府、學校、機關、社會團體、科研機構、各大公司等重要的戰略任務。
大學承擔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養是最基本、首要的。社會的發展對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空前的。這種社會需求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對信息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種挑戰尤其明顯。因為我們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實際結果,都無法適應社會現狀與發展的需求。怎樣向社會輸送合格、復合型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務。傳統教育模式是培養不出復合型人才的。所以,只有強化實踐教學,才能培育出復合型人才。
一、貼近社會需求,確定培養目標
按社會需求,財經院校學科應整合原有教學課程體系,主要是解決原有課程中理論脫離實際、條塊分割的問題,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的能力。對于財經院校的學生而言,只具備財經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必須有相當的管理學科知識和現代技術手段。財經院校為滿足市場對該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了“培養第一線的信息管理與計算機、電子商務與網絡方面的高等技術應用人才”的目標。改革方式是:
1.基礎學習階段。
基礎學習階段,學生除學習公共課之外,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統計學基礎、經濟學、經濟預測與決策、項目管理、數據庫、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等。為后續專業課打基礎,強化公共課對于專業理論課和技能的直接支持,將公共課同相關專業課程具體內容進行適度整合,使學生在公共課的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能夠學而知其用,消除公共課與專業課的脫節,促進各類課程的融合與滲透,使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打下較堅實的理論基礎。
2.實踐能力培養。
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在于鞏固、運用、深化理論知識,并為上一階段的理論學習提供多種實踐。加強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增加實驗報告章節。如《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管理》、《項目管理》、《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等課程必須是1∶1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必須寫出實驗報告、項目報告和系統設計方案。
實踐能力的培養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內實驗室內進行模擬實踐培訓,另一方面,積極與企業聯系,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通過開展產學合作,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3.綜合素質培養。
人才作為一種資源納入市場經濟的軌道,必然造成就業的多元化,過去那種專業對口,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計劃分配制度一去不復還了。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畢業生的適應性和競爭力都要強。要達到這個目的,綜合培養是關鍵。實驗報告、項目報告是訓練學生從事商務運作、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延伸,而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則是綜合培養的重要環節。應面向社會,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在優化培養方案的指導下,培養的學生向復合型方向發展,應是“應用型”人才。
二、強化品牌意識,促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1.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改革。
社會的發展要求大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術知識,還應具備較高的個人素質,同時學習的內容應盡量和當前的經濟建設需要緊密結合。這就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講授《數據庫原理及其應用》、《電子商務安全與保密管理》、《信息管理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管理》、《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結構》等課時,著重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以講授《數據庫原理及其應用》為例,我把《人事檔案管理》、《學籍管理》等題目以小組為單位發給學生,讓學生隨著課程的進行逐步完成,這門課結束時,學生也基本完成題目。這樣學生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鍛煉了動手能力。
2.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培養未來創造型人才和培養多學歷、高層次、大批量人才的橋梁。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動手實驗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課程的授課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講座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分層次教學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計算機網絡、課件制作等,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問題的求解思路與方法,能寫出《商品管理信息系統》、《學籍管理》等需求報告,會對不同品牌的adsl進行調試與安裝,并寫出adsl安裝的實驗報告等。對學生大二、大三、大四上五個學期實驗報告、需求報告等的寫作和項目報告內容闡述的訓練,可為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畢業論文的答辯奠定基礎,同時,學生畢業后也能適應各行各業的崗位需求。
3.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實驗內容的確定,要注重加強學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許實驗過程的多樣性,并盡量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網絡實驗中,教師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組成網絡實驗小組,選理解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任組長。組長帶組員(同學)根據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實驗的任務(①網絡環境組建;②windows 2000 server 服務器的安裝;③windows 2000 server 服務器配置;④smtp 郵件服務器、ftp 文件服務器、web服務器、telnet 遠程管理配置等等)和思考的問題進行實驗,在實驗中遇到問題,組員與組員之間,組與組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料查詢,直到問題解決。實驗完畢后,以小組為單位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任務、實驗設備、實驗步驟、難點解決方法”。教師組織學生對每組的實驗報告進行評析。學生通過對實驗記錄的整理,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歸納,可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判斷事物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總結并歸納方法能力。
4.開展產學合作,創“應用型”品牌。
可采用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具備比較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向縱深發展,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創造性,使他們成為復合型人才。開展產學合作,如在講授《數據庫原理及其應用》和《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管理》等課時,我與電視臺、圖書館、電腦公司聯系,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其解決實際問題:編制《貴州電視臺職稱管理系統》、《電腦商品信息系統》、《貴州省圖書館督導系統》,給電腦公司的客戶安裝adsl。我還帶學生到貴陽南明乾坤泰豐汽車修廠、烏當野鴨中學、貴州電視臺、貴州省圖書館觀摩和參與網絡的組建與調試。
5.考試方式改革。
改革傳統的期末筆試考試方式,把考試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理論考試采用期末筆試形式,理論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綜合題的分析,教師判分。實踐考核學生課題實驗完成情況,學生寫出實驗報告,用ppt進行答辯,由學生代表、學習委員、班長、教師五人小組判分。綜合分:理論考試占50%,實踐考試占30%,平時作業、考勤占20%。
三、結語
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我們深深體會,培養復合型人才是一個長遠的戰略任務。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深入探討教學改革,加強與兄弟院校的聯系和交流,共同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財經院校教育的新路子,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復活型人才。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已經影響到我國高等財經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采取各種措施,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已經影響到我國高等財經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采取各種措施,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一、加強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加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財經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是面向21世紀、面向國際發展的需要,是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一)加強實踐教學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政府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高等院校在財經教育方面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就意味著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要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扎實的基本功,更要具有遠見卓識和較強的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具體體現在高校財經類各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以專業基礎知識教育為基礎的綜合素質訓練,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是面向21世紀、面向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
21世紀,知識創新及其創造性應用已經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成為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和增強競爭力的基礎。而知識創新的主體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特別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財經創新人才。作為培養財經創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加強實踐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參與國際競爭、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經成為普通中國人都認可的共識。然而,在初步參與了國際交往和實際競爭之后,人們發現我國高校以往建立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標準在許多方面還難以做到“與國際接軌”,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因此,為滿足面向21世紀、面對參與國際經濟的需要,高校財經類專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三)加強實踐教學是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財經類專業屬于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培養的本科學生,除少數進八碩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將進入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從事經濟方面的種種工作。也就是說,高校財經類專業所培養的本科生主要是應用型人才,而非理論研究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財經類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較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二、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高校擴招以后,我國高等財經類專業發展迅速。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高等財經教育的各種問題也日漸顯現,其中實踐教學環節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高校教學應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理論教學體現了學術性,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一個補充。在財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表現為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輕課外、重定性輕定量等傾向。實踐教學在財經類專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上的脫節,從而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創新素質不高,財經類專業的畢業生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
(二)內容陳舊,方法落后
由于教學改革的滯后,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陳舊落后,某些已經過時的內容仍然出現在教材中。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目前,財經類專業課程實踐主要集中在平時作業,有的課程是模擬練習,有的課程是小結、小論文的形式。實踐課程僅有幾個傳統的模擬實驗和畢業論文設計,一個專業最多有兩門實踐課程,有的根本就沒有實踐課。全部是理論課。而大部分課程特別是理論課往往是由教師講述。增加幾個案例就是所謂的實踐教學,平時沒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課程實踐,課程結束多數以試卷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及掌握情況。在教學形式方面,仍舊采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實踐課教學中,某些專業實踐環節一般就是讓學生到相關部門、學校、公司、企業去參觀一下,由于實踐方案、教學目標不明確,加之管理比較松散,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不大。畢業實習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驗,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對就業的壓力,一些高校減少了畢業實習時間,甚至取消畢業實習,對畢業論文的質量放松了要求,多數學生都能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三)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高校從事財經教育的教師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業實踐和社會實踐經驗,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財經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數理論水平高又有實踐經驗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碩士生、博士生的指導工作上,很少承擔本科層次的講課任務,更談不上從事本科實踐教學工作,在財經類專業教學一線的主要是青年教師。這些青年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學校到講臺,從學生到教師,沒有參加過相應的實踐鍛煉,缺乏財經實踐經歷。這部分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實踐案例闡述基本理論和原理,不能用實踐中的經驗和問題來充實課程的教學內容,只能是紙上談兵,難以勝任實踐教學工作。在專業教學中,學校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安排理論課的教學任務,實踐教學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職稱、崗位津貼、工作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一般不安心實踐課程的教學。
(四)實踐教學的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滯后
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高校特別是財經類專業缺乏穩定的實習基地。加上財經專業的特殊性,實習內容往往涉及到單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單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即使接收也不會讓學生接觸到真正的業務工作,由此導致學生實習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從學校自身來說,由于受實踐教學經費不足的制約,對財經類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投入很少,財經類專業一般很少有穩定的實習基地或完全沒有。學生的實習變成了走過場,甚至干脆“放羊”,學生實踐環節的實習包括最重要的畢業實習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強高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理論教學不是主從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是兩個相對獨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為了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明確認識、落實制度。真正把實踐教學變成鍛造合格人才的熔爐,使實踐教學成為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高等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以保證培養目標的根本實現。
(二)構建科學的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把知識傳播、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形成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體系。具體包括:課堂實踐教學、現場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和畢業論文四部分。課堂實踐教學是指配合課程教學,以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課程實踐和計算機上機實踐。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專業課程所開設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認知和驗證性實踐教學課時以及單獨設置的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教學課程。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在校內的課堂和模擬實驗室進行,具體可采取案例教學、模擬操作等方式進行。現場實踐教學是指以實踐教學基地為條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實習、專業技能訓練以及畢業實習。這部分實習,特別是畢業實習應采取“頂崗實習”形式,即組織學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個學期到公司、單位進行3~5個月的集中實習,讓學生與公司、單位正式員工一樣按統一要求進行各崗位工作的實際操作,參加公司、單位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實現由學生向正式員工角色的轉變。課外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道德意識為主要目的的科研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具體可采取組織各種競賽活動、暑假實踐、社會調查、青年自愿者活動等。畢業論文(設計)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高校應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三)更新內容,改進方法
培養財經類創新型人才,必須要求他們掌握經濟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必須具有較強的能力和寬厚的基礎,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就耍求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更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不是向學生灌輸內容,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能力,防止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上采用傳統的單槍匹馬的方式。在教學內容上,既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學科前沿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也要緊密結合現實情況,隨時更新教學內容,把最新的知識和信息提供給學生。在教學方法上,要由灌輸式轉向啟發式,更多地采取討論式教學、研究式教學、項目團隊等新教學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在考試方面,考試形式可靈活多樣,筆試、口試、實踐操作、調查、參與課題研究等相互結合,綜合考核。
(四)加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高校應當采取多種措施,建設一支能夠很好開展實踐教學的、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師隊伍。1、學校要在人員編制、崗位配置、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吸引穩定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投身到本科實踐教學中去。財經類教師一般應有從事實驗教學的經歷,每年要有一定的時間進實驗室,指導、參加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工作。2、可以安排教師到有關部門、公司、企業掛職鍛煉。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同時,學校應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參加各種高層次的職業資格考試,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金融理財規劃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3、學校可以聘請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在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專家兼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教師。
(五)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
實驗室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對財經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其中主要是要加強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如會計模擬實驗室、金融模擬實驗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室等。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落實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必備條件之一,實習教學基地的條件直接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為此,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爭取社會和企業的大力支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按照校企“雙贏”的理念。多途徑、多形式地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摘要:實訓教材開發機制主要包括實訓教材開發與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構建一體化機制,校企聯合開發機制,實訓教材開發與教學素材資源庫建設配套機制,實訓教材開發與“雙師”培養聯動機制,實訓教材開發資助機制等。建立健全實訓教材開發機制,既是實訓教材開發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培養教師教材開發能力和實訓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實訓教材;開發機制;研究與探索
現階段財經類各專業的實訓教材不僅在數量和質量上不能有效滿足實訓教學的需要,而且存在與專業課程設置、“理實一體”教學模式不配套,仿真程度不高,實用性不強等眾多問題。綜觀其根本,主要是各高職院校在實訓教材開發過程中沒有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材開發機制,沒有制定相對規范的教材開發執行標準,校企合作不夠全面深入等原因所致。本文僅就建立健全實訓教材開發機制問題作一簡要的研究與探索。
一、實訓教材開發與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構建一體化機制
教材開發屬于課程建設范疇,一個專業只有確定了專業培養目標,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制定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適合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之后,才可能有針對性地開發出能夠滿足職業技能培養要求的實訓教材。因為專業課程設置、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不同,實訓教材的內容構成和要求也不一樣。如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的稅務專業(企業稅務方向),根據專業特點,以職業能力為依據,設置了“稅法實務”、“納稅會計與納稅申報實務”、“企業稅務電子化”等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對應開設了“納稅會計與納稅申報實訓”等實訓課程。而會計專業則以職業崗位為依據設置了“出納實務”、“會計核算實務”、“成本會計實務”、“企業稅收實務”、“內部審計實務”等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對應開設了“會計核算實訓”、“成本會計實訓”、“內部審計實訓”、“企業稅務實訓”等實訓課程。據此開發的實訓教材,其宗旨與專業培養目標一致,其依據也與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相同,所開發的實訓教材更能滿足專業實訓教學的需要,更能體現職業技能培養的要求。
實訓教材開發不僅與課程設置、課程體系構建有真接的關系,也受到教學模式的制約。現階段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理實分割”教學模式,二是“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前者是各高職院校現階段普遍使用的教學模式,后者是各高職院校正在探索試用的教學模式,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理實分割”教學模式下,實訓教材與理論教材是分別編寫與開發的。由于開發主體、思路、要求可能不同,其教材的內容體系、編寫方法大部分不相對應,不太符合實訓教學的需要。而在“理實一體”教學模式下,實訓教材與理論教材是合二為一的,理論教材同時也是實訓教材,不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不同步的問題。所以,兩種教學模式下的實訓教材開發是完全不同的。鑒于“理實一體”是未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財經類各專業的實訓教材與理論教材理應按照理實一體的模式進行編寫與開發。
二、校企合作、聯合開發實訓教材機制,
開發財經類專業實用性強、仿真程度高、能充分滿足職業技能培養的實訓教材,需要應用到大量的典型業務案例、發票、銀行結算憑證、許可證照等來自企業一線崗位的原始素材,以及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的操作方法或操作技巧等。所有這些,對于長期在教育崗位工作、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的專業教師來說是難以完成的,或者說不能高質量地完成。而實訓教材的開發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技能則極為重要,尤其是對于要創品牌、建名校的高職高專院校來說,對此更不得掉以輕心。所以,各類高職高專院校應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建立起緊密型的校企聯合開發機制,吸收一批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較高專業水平的企事業單位一線技術人員、行業專家、企業崗位培訓專家共同參與實訓教材開發,以使實訓教材的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和要求相一致,教材的仿真性、實用性得到保證。
校企聯合開發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教材開發人員選定機制、教材開發方案制定與完善機制、教材開發工作交流機制、教材應用驗證機制等。其中,企業一方主要開發人員的選定要考慮到開發人員的行業、崗位工作經驗、學生實習指導經歷以及教材編寫能力:校方主要開發人員的選定要考慮到開發人員的實踐經驗、教學經驗與教材開發能力。實訓教材開發初步方案確定之后,要組織企業對應崗位的一線人員、行業專家和專業課教師進行反復討論和修改。教材開發過程中企業一方的開發人員與校方開發人員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交流、交換意見、取長補短。教材開發初步完成后可利用基地企業的優勢,在企業一線工作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和學院專業課程教學中試用,多聽崗位培訓教師和學院專業教師的意見,在此基礎上修改定稿、出版應用。
三、實訓教材開發與教學素材資源庫建設配套機制
財經類各專業的教學素材資源主要有典型經濟業務、作為典型經濟業務的物質載體——發貨票、涉稅票證、交易合同、經濟法律文書、許可證照、交易媒介、電子章印等等。這些原始素材因涉及到各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收集難度大,且大部分原始素材中所記載的文字和數據涉及到企業商業秘密。有些原始素材因本身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或管理上的要求而受到使用單位的嚴格控制,很難輕易取得,以至于許多高職院校及實訓教材的作者為了應付實訓教學需要,不得不紙上談兵,開發一些類似于練習冊的有名無實的實訓教材。筆者認為。實訓教材開發不能就教材開發而開發,而應與教學素材資源庫建設同步進行,并以教學素材資源庫建設為基礎,形成教材開發與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配套機制。建立了教學素材資源庫,有了豐富的原始素材,再根據這些原始素材結合職業技能培養的要求,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進行適度的設計與組合,就可編寫、開發出仿真程度高、實用性強的實務性教材和學生實務操作用資料。
要建立和完善實訓教材開發與教學素材資源庫建設的配套機制,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制定實訓教材開發計劃或方案時,要將教學素材資源庫的建設作為一項主要內容并預先進行建設。這既利于本教材的開發,也有益于相關實訓教材的開發。二是要確定多種原始素材的收集途徑,發動廣大師生尤其是歷屆畢業生的優勢共同收集。必要時,學院還應撥出專項資金予以支持。三是與基地單位進行合作,取得基地單位的大力支持,或與基地單位共同開發實訓教學素材資源庫。四是要建立教學素材資源庫制作、利用、管理、耦合和對外開放等網絡平臺,并以此為窗口向全社會開放,以便于充分發揮教學素材資源庫的利用效能。
四、實訓教材開發與“雙師”培養聯動機制
實訓教材開發雖然依賴于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或行業專家的合作,但實訓教材開發的策劃者和施用者仍然是學院的專業教師,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及其實務操作水平如何,對實訓教材開發的策劃、教材內容的組織、教材編寫方法的設計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且。實訓教材開發完成之后,還需要專業教師在實訓教學中加以應用。所 以學院專業教師對崗位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典型經濟業務及其操作方法、典型經濟業務所涉及的各種發貨票、交易合同、銀行結算憑證等原始素材的填制與應用技巧都必須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與掌握,否則就談不上實訓教材開發的策劃、設計,即使使用兄弟院校或他人已開發的實訓教材,也難以在教學中應用自如,得心應手。
現階段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這些青年教師基本上都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實訓教材的編寫與開發經驗,而且實訓教材開發對作者的要求比一般教材要高得多。另外,現階段各高職院校正在開展“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改革,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理實一體”教材、崗位綜合實訓教材的開發任務相當繁重。在這種情況下,非常有必要建立實訓教材開發與教師“雙師”素質培養的聯動機制,吸收廣大青年教師參與實訓教材開發,結合實訓教材開發促進青年教師帶任務下企業實踐鍛煉,在豐富青年教師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務操作水平的同時,增強其實訓教材的編寫開發能力和實訓教材的應用能力,壯大實訓教材開發隊伍,提高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
五、實訓教材開發專項基金資助機制
開發一部仿真程度高、實用性強的實訓教材需要投入的費用相對于開發理論教材要大得多。例如教材的開發與撰寫人員到企業一線進行廣泛的實地調查,收集體現典型工作任務與工作內容的實務案例以及與之相關的原始資料或票據需要經費;對參與實訓教材開發的企業行家及技術人員也需要給予適當的補貼;部分專業或課程因學生人數少、教材用量少,需要支付教材出版費用等,所有這些費用由撰寫與開發人員自己承擔不現實。如果學院沒有經費支持,既使專業教師和企業行家愿意自主開發,積極性也不可能高漲。更不可能及時地、高質量地開發出能夠滿足職業技能培養需要的實訓教材。當然,為了節約資金和人力等,可以等待其他高職院校開發、出版同類實訓教材后再購買使用,但這樣做不利于高職院校創名校、創品牌,而且還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未來的生存與發展。所以,為了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各高職院校應建立實訓教材開發專項基金資助機制。劃專款用于專業課程實訓教材的開發。
總之,實訓教材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各高職院校既要考慮到當前實訓教學的現實需要,也要考慮到人才培養的長期需要。
1遠程教育財經類案例庫的使用
1.1以資源共享為前提
首先,開展實踐教學應共享案例庫資源實踐教學是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工作崗位中去,將知識內化為能力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手段;案例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橋梁具有一定情境并呈現真實性的案例,能幫助學生在案例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理論的實踐性從教與學的成本角度來說,不能通過實踐教學來鞏固所有的理論知識,作為理論與實踐教學橋梁的案例教學可以代替實踐教學部分功能來完成理論的升華其次,開發精品課程也應共享已有的案例庫資源當前,從事遠程教育的國家開放大學與地方電大正在組織教學團隊全面開發精品課程,并取得了成效但是在精品課程開發時,缺乏對已有資源的有效利用,在有限的人力財力基礎上,沒有形成資源的有效共享優化配置建設精品課程時,雖然針對不同的課程,需要個性化開發,但是不能忽略對已有的優質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同類課程的共性,財經類課程的共性是:培養對象主要在企業,課程內容涉及到企業的內部管理與外部運營各個環節,因此應考慮將已有的案例庫資源應用到財經類精品課程建設中去
1.2以教學目標為導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任何教學手段都服務于教學目標,案例教學也不例外,只有在案例庫中選擇契合教學目標的案例供學生學習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如果背離了這一根本,案例教學將失出真正意義我們要實現能夠利用SWOT工具分析企業內外環境這一教學目標時,就須在案例庫中選擇戰略管理類案例中具有企業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遇與威脅相關信息的中、小型案例來供學生學習,但要實現能夠利用SWOT工具分析企業內外環境并選擇企業發展戰略這一教學目標時,就應選擇那種有行業背景介紹、市場競爭狀況等相關信息的大、中型案例來供學生學習討論,如何錯位選擇,就可能增加學習時間成本或達不到教學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依賴案例庫中的個案,單憑案例所屬于某一知識大類就選其用于教學,所選案例與教學目標不匹配,導致教學目標難實現,教學效果不明顯另外,案例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應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應以是否完成教學目標來檢測案例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案例庫中選擇一個與教學用案例相類似的另一個案例來檢測案例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1.3以教學模式為驅動
早在29年我們就構建了自主協作、虛實結合的案例教學模式自主是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協作是指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虛實結合是指依托案例教學平臺和系統辦學來組織教學,實現信息共享、統一組織與監控這種模式解決了滿足成人學生自主協作學習需求與遠程教育組織教學需求兩個問題成人學生相對于全日制學生更具有獨立性且已有工作經驗,自主學習的需求更強烈,條件更成熟;另外成人學生由于集中學習機會少易產生學習孤獨,需要與其他同學一起協作學習增強學習積極性在使用案例庫時,應以模式為驅動,考慮學生的自主協作性與組織教學的虛擬性如果單純從案例庫中抽取某個案例用于課堂教學或實踐教學,而淡化自主協作學習等因素,就會違背成人學習者需求的特性,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使用案例庫時,應綜合考慮模式的驅動作用來全面提高案例庫的使用效率
1.4以教學平臺為載體
案例教學涉及到學生、教師與管理人員等多個參與對象,且需完成教學、學習與管理監控等多項功能,因此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以平臺為載體來開展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平臺是推廣遠程教育財經類案例教學所必需的載體,它將復雜的案例教學活動所包含的各類要素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整體的平臺,所有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都應在平臺中進行另外,案例教學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將遠程教育與案例教學能有機契合案例教學平臺將案例教學模式具體化,學生與教師只需通過操作平臺,就能自覺地遵循案例教學模式,有效使用案例庫
2遠程教育財經類案例庫使用的質量監控
2.1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測評
學生通過案例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從預習一直到撰寫案例報告的整個標準化學習流程中的學習行為都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監控,監控學生是否按流程學習,每個流程環節是否有一定的學習時間作保障,是否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這些都可以采用技術手段通過軟件采集監控信息,并歸類統計,對學習效果進行客觀測評對案例報告的質量測評可以通過指導教師評閱來確定測評結果我們在案例教學平臺設計中,將案例學成績以1分制記錄,由個案學習成績加權平均得到,其中個案學習成績按學習流程分解為六個部分構成,考核結果分階段分環節向學生反饋,如果學生在某一環節成績不理想可重新申請考核,達到了考核是教學輔導手段的目的,打破一考定結果的格局
2.2對教師教學效果的監控
雖然遠程教育財經類案例庫通過案例教學平臺投人使用,但是不能忽略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針對遠程教育財經類案例教學的實踐性強、涉及面廣、操作難以控制等特點,就必須加強案例教學工作的組織與管理,理順各級教學崗位的工作職責,省一級責任教師的職責是對常規案例教學各環節進行監控、輔導與評定,對施教者的案例教學質量進行裁定等,市、州一級教UDCATIONJ公6師的主要職責是具體組織并指導學生學習案例,完成案例學習任務,并評價學習效果我們在設計案例教學平臺時,應充分考慮如何監控教師的教學行為應在教師實施案例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上面設置教學過程觀測點,通過各個觀測點采集教師教學行為相關信息,對教師指導學生、教學組織、評價學生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2.3對案例庫的質量監控
在使用案例庫時,要對案例庫中個案質量進行監控,按學生學習需要、教師教學需要和教學管理需要三個方面進行評價遠程教育的學生大多希望獲得較多的知識信息、看到較多的資源展現形式、學習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的資源內容、具有持續激勵學習行為的學習手段,以此為標準來檢測案例庫中個案的質量,能保障個案能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基于遠程教育分級管理辦學模式,基層分校專業教師人數相對較少、選課人數相對分散等實際情況,基層分校迫切需要上級學校提供部分專業和課程教學的支持服務,作為省校,應更多地考慮向分校提供實用的教學內容、方便的教學手段、統一的教學模式等支持服務,以此為評價標準對個案進行評價,能保障個案適應教師教學需要;再者,在案例庫的使用過程中,對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的管理是任何一所學校必須考慮的兩個主要因素,特別是遠程教育分級辦學,教學管理與教務工作相對復雜,更加需要理順教學管理內容與流程
3結束語
建設好的遠程教育財經類案例庫,需要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才能發揮其實際價值,案例庫的使用需要質量監控來了解使用效果,發現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進行改進與完善,以便更好地優化案例庫,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動態的案例庫建設一使用-監控循環,就可以持續不斷地保障案例教學的質量,保障案例教學的全面推廣。
作者:段慶華單位: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的影響下,新加坡以南洋理工學院為代表實施了“雙軌制”實踐教學模式。該模式在每學期將學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學生做企業項目,另一部分完成課程教學,學期結束后再將兩部分學生進行對調。“雙軌制”同樣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配合企業的需求,全年不間斷地安排教學企業項目,促進企業與學校的長期合作。這兩種成功的實踐教學模式,都是在本國實際國情以及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中探索出來的,國家從法律層面、政策層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時行業、企業也在國家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例如,德國“雙元制”直接有國家法律支持;新加坡“雙軌制”項目教學中就有國防部的項目等。而目前在國內,由于國情的限制,在政策層面尚未形成這種高效的職業教育機制,政府或是行業的參與程度也不高。特別是對于財經類專業而言,大都還是依靠學校甚至是院系“孤軍奮戰”來解決實踐教學(頂崗實習)的問題。
目前國內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模式及存在的問題目前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采用的是傳統的頂崗實習模式,雖然不同學校具體的時間安排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學校采用“2+1”,有的學校則采用“2.5+0.5”,但總的來說都是前幾個學期完成全部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后,在最后一兩個學期才安排學生離校進行頂崗實習。這種傳統的頂崗實習模式面臨四個主要問題:1.企業與學校供需時間不一致學校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兩年修訂一次,在執行的過程中一般不會輕易調整。學生何時頂崗實習,完全按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而企業則需要考慮業務及自身發展的經濟狀況來確定需求,每年的用人需求往往是不確定的。這就導致兩種結果:第一種是學生錯過了很多頂崗實習的機會,第二種則是頂崗實習打亂了原有的教學計劃安排。2.頂崗實習專業對口率較低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頂崗實習是分散進行的,即學生在第五或第六學期自行尋找實習企業,并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完成頂崗實習。學生由于之前并沒有實習經歷,因而在短時間內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接受企業,再加上各類高校大都開設有財經類專業,因此學生實習、就業競爭壓力大,很多高職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的對口率逐年下降。其結果就導致了許多學生的頂崗實習存在隨意性,有些實習崗位甚至與所學專業可能完全不相關,根本無法達到頂崗實習預期的效果。3.頂崗實習穩定性較差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財經類行業,有一些優質的就業崗位錄取比例可以高達500:1。在這個背景下,第六學期實際上就是學生找工作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里,學生與實習企業處在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一旦出現更好的就業機會,學生就可能會更換實習單位。這段時期的頂崗實習實際上就轉變為了“就業實習”,學生可能會隨意、頻繁地更換實習單位,這也就大大降低了頂崗實習的穩定性。4.頂崗實習成績考核困難由于頂崗實習企業是學生自行聯系的,而接受實習的企業很可能不清楚頂崗實習是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也不一定會為學生指派專門的校外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工作安排則更是缺乏系統性、計劃性,甚至很多企業只安排學生“打雜”,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實習內容,最終導致學校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成績無從考核。
(二)與就業掛鉤的“銀領學院”模式及存在的問題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銀領學院”的訂單培養,實際上代表了與就業掛鉤的頂崗實習模式。學生在第四學期末,通過金融企業與學校的聯合考核、篩選,一部分優秀學生進入“銀領學院”,并在“銀領學院”完成最后一年的學習(包括頂崗實習),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這種頂崗實習模式非常值得學習,但是在借鑒的過程中會存在兩個問題:1.學校提供的實習崗位有限由于最后要和就業掛鉤,因此“銀領學院”并不能滿足該校所有學生的頂崗實習需求,只有部分優秀畢業生被企業選中后才有資格進入“銀領學院”,而對于大部分普通學生而言,“銀領學院”可望不可及。2.學校具備行業背景優勢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前身是直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國家級重點中專——浙江銀行學校,因此具有非常雄厚的行業背景,而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財經類專業而言,并不具備這樣的行業背景,因此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可復制性、可移植性。鑒于此,要在現有的環境與條件下,從本源上解決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改革、創新現有的頂崗實習模式,使頂崗實習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模式設計
頂崗實習不僅是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連接學校與合作企業的重要紐帶。因此,對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模式的設計應以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的設計為核心,以配套課程的設計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為兩個重要抓手,從“本源”上解決頂崗實習的問題,而校企合作則應貫穿在整個過程中。
(一)頂崗實習管理制度設計1.設計頂崗實習管理機構由各院校財經類專業牽頭,建立一個專門的頂崗實習管理機構。設置一個類似“頂崗實習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的管理機構,該“學院”是一個虛擬的管理機構,主要負責財經類專業的頂崗實習管理。“學院”應由財經類專業與其合作緊密的企業共同建立(例如,會計專業可以與規模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稅務事務所共同建立;金融專業則可與規模較大的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共同建立),“學院”可設立類似“董事會”的管理層,由合作企業與財經類專業的負責人組成。“學院”應對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進行全面的組織、考核及管理,主要工作職責應包括組織學生集體進行頂崗實習、設計并調整相關課程內容及教學計劃、聘請校內外實習指導教師、安排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后勤、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考核、向學校其他部門提交頂崗實習相關材料等,并盡可能將全部工作制度化。2.設置頂崗實習管理崗位“學院”可以在“董事會”下設院長、副院長,專門負責頂崗實習的具體事務管理。院長、副院長人選可由校企共同商定,同時從學校及合作企業中聘請“學院”的指導教師,被聘任的指導教師在“學院”任職的同時,還要承擔頂崗實習期間配套課程的教學任務。例如,在會計專業的稅法課程中,可以拿出一部分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主要稅種的申報、匯算清繳等模塊),在學生頂崗實習時由企業指導教師指導完成;在金融專業則可從客戶經理、客戶溝通、金融服務營銷等專業課程中,選出一部分模塊由指導教師在頂崗實習崗位完成教學。3.設計頂崗實習管理目標在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并設計了頂崗實習配套課程之后,對頂崗實習的管理實際上就轉為對配套課程的教學管理。頂崗實習管理的目標,實際上就變成了保證配套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以及提高配套課程的教學質量。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完成配套課程教學的過程;學生經過考核、評價獲得配套課程學分的過程,同時也是獲得頂崗實習學分的過程。
(二)頂崗實習配套課程設計1.制定合理且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曾明確指出“要積極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鑒于此,財經類專業可以在參考“學院”董事會的建議后,制定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具體操作中,原則上可借鑒新加坡的“雙軌制”模式,以行政班為單位,在第四、第五學期安排集中頂崗實習,并設計配套的實踐課程。按照“工學交替”的模式,輪流安排各班學生在企業集中頂崗實習,總的頂崗實習時間不應低于16周。如合作企業因經營情況要求對教學計劃做出調整,“學院”應提前上報學校相關部門審批,并調整相關班級的課程安排。例如,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各類會計中介機構可以在每年的1—6月份可以提供大量的報稅實習崗位。對金融專業而言,各大銀行在每年年初或年終時,會因為業務量的增加而提供一些頂崗實習崗位。“學院”可以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充分考慮到行業特點,安排學生輪流在企業頂崗實習,其他時間則安排更多的理論課程。這樣,既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求,又保證了充足的頂崗實習崗位以及頂崗實習的質量。以會計專業兩個行政班級的頂崗實習安排為例。2.設計嵌入到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專業課程由于“學院”董事會成員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崗位,因此實習配套課程的設置應與實習企業的經營過程緊密結合,并由“學院”董事會決定開設哪些課程。每個專業開設的頂崗實習配套課程不應少于2門,每門課程的授課時間應為6至8周。例如,會計專業頂崗實習配套課程的主要授課內容可以在稅法、審計、會計等相關課程中選取一部分內容;而金融專業則可在客戶理財、金融禮儀、金融營銷等課程中選取一部分內容,甚至可以考慮新開設其他的相關實踐課程。
(三)頂崗實習師資隊伍建設1.校內專職指導教師“學院”院長、副院長負責聘請頂崗實習校內專職指導教師,除完成“學院”董事會布置的具體事務外,還需要在頂崗實習企業完成配套課程的理論教學部分,并全程指導學生的頂崗實習。因此,校內專職指導教師既是頂崗實習及配套課程的任課教師,同時也是頂崗實習管理的主體。2.校外兼職指導教師校外兼職指導教師由“學院”董事會聘任企業從業人員擔任,提交學校人事處備案,并頒發學校校外兼職教師聘書。校外兼職指導教師是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師傅”,對學生日常工作過程進行指導。在頂崗實習及配套課程的教學任務分配上,校外兼職指導教師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課時。此外,校外兼職教師還應定期參加學校安排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培訓,并及時反映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種頂崗實習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與企業共同的設計與安排下,學校可以達到頂崗實習的預期教學效果,企業在用人需求上可以得到滿足(在一定程度上還進行了人才的儲備),學生在高質量的頂崗實習過程中可以得到充分鍛煉,并可強化對口專業的職業技能,最終實現學校、企業以及學生的“三贏”。
作者:羅威單位: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實證研究設計與分析
1.被試。在訪談過程中,績效優秀的理財經理21位,績效一般的理財經理22位,合計43位。在本研究中,績效是否優秀由理財經理的直接上級評價。共有31位理財經理填寫了《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核檢表》。另外610名理財經理回答了《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問卷》。
2.工具設計。我們為關鍵事件訪談設計了《商業銀行理財經理關鍵事件訪談提綱》。該訪談提綱按照經典的行為事件訪談的形式來設計,主要內容為訪談對象的“個人信息、主要工作職責、成功和失敗”三部分內容。在《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核檢表》的生成過程中,參考了麥克里蘭德編制的通用軟實力詞典,黃勛敬等(2007)在《商業銀行行長勝任力模型研究》中所提的行長勝任力(軟實力)模型,以及“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中的人格分類、MBTI人格維度,并請教了有關專家,最后形成的核檢表問卷共包括36個勝任素質。《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詞典》的編寫經過了查閱和總結資料、個人獨立編寫、小組討論和修改三個過程。在最終形成的軟實力詞典中,每個軟實力都包含了軟實力的定義、六個等級、等級定義以及在每一個等級的行為表現。它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對訪談文本進行編碼的依據。為了進一步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者依照構建的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編制了《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問卷》。
3.行為事件訪談。我們設計開發了針對商業銀行理財經理的結構化關鍵事例訪談方法,通過關鍵事件訪談搜集理財經理工作行為和能力素質要求。訪談要求訪談對象回憶在工作情境中他們感到特別成功及失敗的幾個關鍵事件。每位訪談對象的時間從半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不等。并且在征得其同意后,對所有訪談對象的談話內容都進行了錄音。
4.勝任特征編碼。按照常規的軟實力研究步驟,先對資料進行編碼,并統計訪談文本的字數、各個軟實力的等級分數等,最后對得到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檢驗。首先,錄音和問卷轉換為文本材料。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關鍵事件收集后,我們對關鍵能力問卷和訪談記錄進行了整理,先將訪談錄音和訪談問卷整理成訪談報告,然后對轉錄文本進行編號,最終產生提取概念化的軟實力的原始數據,總共43份,約9萬4千字。其次,基于文本進行軟實力編碼。編碼是在訪談文本中相應的行為事件后面寫上軟實力的名稱以及等級。由于文本數據內容非常廣泛,初次編碼時,兩個編碼人員按照統一的編碼詞典對照認可的軟實力,先進行嘗試性分類并予以編碼。對那些訪談文本中出現的獨特特征,進行補充編碼,并進一步補充到編碼詞典中。初次編碼后再次閱讀文本,對每個歸類編碼進行核查,尋找支持某一歸類編碼的所有現存證據,對其編碼的正確性進行確認或修正。
5.數據結果。統計的基本指標為文本的字數、各個軟實力在不同等級上出現的次數、在各等級的分數、平均等級分數和最高等級分數。等級是指某一軟實力在該軟實力最小可覺差量表中的大小值,它表示某個行為表現的強度或復雜程度。比如,根據《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編碼詞典》,某一被試在“團隊協作”分量表上的具體行為表現為:在等級1上出現2次,在等級2上出現1次,在等級3上出現3次,在等級5上出現4次,那么這一軟實力發生的總頻次就是2+1+3+4=10次;平均等級分數為3.3,即總分數/總頻次;最高等級分數為5。然后對頻次、平均等級分數、最高等級分數三個指標進行驗證,對優秀組和普通組的每一軟實力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1)訪談長度(字數)分析。對訪談字數的原始數據進行方差齊性檢驗,結果表明方差齊性,即進入檢驗的兩個樣本來自于同一個總體。如表1所示,績效優秀組訪談平均長度為2281.3字,績效一般組訪談平均長度為2074.0字。在訪談長度上,績效優秀組和績效一般組之間的差異在0.05水平無統計學意義,也就是差異不顯著。表2顯示了軟實力發生頻次、平均等級分數、最高等級分數與訪談長度之間的相關。其中有5項軟實力的頻次總分與訪談文本的長度(字數)顯著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并且其中的4項在0.01水平上相關;采用平均等級分數這一指標有4個軟實力與訪談長度相關;而采用最高等級則只有一個軟實力與訪談長度相關。這說明,相對而言,最高等級分數指標比較穩定,較少受訪談長度影響。在Hay公司的經典研究中,提出采用頻次、平均等級分數、最高等級分數三種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平均等級分數最優。但在本研究中,沒有得到這樣的結果。為了消除訪談長度的影響,我們采用最高等級分數作為準確反映出被試某一軟實力水平的指標。(2)信度分析。兩個編碼者按照《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編碼詞典》,對相同文本進行編碼的一致性程度是影響軟實力評價法的重要因素,是編碼可靠性、客觀性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采用歸類一致性方法來考察文本編碼者之間編碼結果的一致性,以確立軟實力評價法的信度指標。歸類一致性是指評分者之間對相同訪談文本資料的編碼歸類中相同個數占總個數的百分比。它的計算公式是參照《動機編碼手冊》來的(董奇,1990)。(3)差異檢驗。以最高等級分數為指標,分別統計兩個編碼者對同一文本材料中某一軟實力分數的最高分,然后比較績效優秀組和績效一般組被試在每個軟實力上的最高等級分數,檢驗其差異的顯著性。結果見表3。表3的結果顯示,優秀組和普通組的最高等級分數在團隊協作、信息搜集、公關能力、溝通能力、責任心、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專業知識、風險意識以及關系建立等10個特征上存在顯著差異。(4)軟實力核檢表結果分析。我們對《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核檢表》進行統計,其頻次統計結果如表4。從表4中可以看到,頻率超過50%的前13個勝任素質包括了通過“差異檢驗”的全部10個軟實力詞條,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行為事件訪談、訪談材料編碼以及數據處理等過程的科學性。
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體系
(一)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
根據BEI訪談結果分析形成了初步的軟實力模型,見圖1。結合資深專家訪談資料和實際應用情況,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軟實力勝任標準)包括10項特質,分別是團隊協作、信息搜集、公關能力、溝通能力、責任心、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專業知識、風險意識以及關系建立。上述勝任特征反映了理財經理這一工作崗位中影響個體成功的所有重要的行為、技能和知識,也即理財經理所需的軟實力勝任標準。1.服務意識。服務意識是指理財經理以客戶為中心,把為客戶服務當成自己的責任,能夠及時發現并滿足他們的需要。銀行間的競爭取勝最終要靠銀行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來保證,而理財經理是向客戶展示銀行服務的重要窗口,因此理財經理的服務意識關乎銀行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而贏得市場和客戶,關乎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2.溝通能力。理財經理的溝通能力具體地可解釋為傾聽和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觀點,并做出恰當反饋的能力。作為理財經理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更需要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如果無法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并建立良好關系,那么必然無法勝任理財經理崗位。因此,從事理財經理工作必須具備溝通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理財經理應具有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合適的溝通方式,與內外部客戶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并與客戶建立良好關系。3.關系建立。關系建立是指理財經理能夠與有助于完成工作的相關人員建立或維持友善良好的關系。利用多種渠道不斷了解客戶信息,預測客戶需求,保持客戶關系,建立業務聯系。不斷收集客戶所在行業信息,以備溝通中使用。通過實地走訪加深客戶的感受,趁熱打鐵,及時建立業務關系。能夠建立客戶信息檔案。4.信息搜集。信息搜集指理財經理能夠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搜集信息,從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準確地選擇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夠有效地處理信息,據此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和決策的能力。5.公關能力。公關能力是指理財經理能夠協調和處理好與客戶、政府等各方面的關系,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并利用這些關系來拓展業務或者為工作提供方便。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商業銀行必須處理好與市場主體即股東、客戶、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才能為自身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機會。6.責任心。責任心是一個人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理財經理,必須有對組織高度的責任心,這樣才能夠腳踏實地地做好工作,推動銀行業務的發展。有責任的理財經理能夠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精神,認真負責、誠實可靠,常為團隊的成功付出額外的努力。7.積極主動。理財經理主動采取行動迎接眼前的挑戰或提前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在面對挑戰、追求卓越的過程中,理財經理主動采取行動能夠促使其更好地把握機遇,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目標,促使銀行不斷發展。8.團隊協作。團隊協作是指在工作過程中,理財經理與團隊成員協同合作、密切團結,從而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團隊協作意識是凝聚整個組織的核心力量,一位理財經理具有這種意識,才能積極主動配合同事和上下級的工作,同心協力,使組織中的資源得到最優化的利用,并產生高績效。9.風險意識。風險意識是指理財經理具備一定的風險管理意識,能夠有效識別、衡量和防范市場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等金融業務常見風險。風險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或損失”。如果理財經理在工作中能有效識別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做出合理的判斷,將有助于防范風險、避免損失,從而保護銀行和客戶的利益。風險意識軟實力特征的核心要素是:理財經理具備有效識別不同形式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并能采取恰當措施規避風險。10.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是指理財經理掌握銀行業務的相關知識,熟悉相關產品,能夠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是理財經理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靈活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為銀行創造收益。這個特征主要衡量和評價理財經理對金融業務和銀行基本業務掌握的熟練程度。
(二)《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詞典》的構建
在構建“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的基礎上,本課題組完善形成了《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詞典》。每一個軟實力詞條包括軟實力名稱、定義、核心問題、重要性、等級水平、行為表現、正/反向案例及管理名言。尤其針對各個軟實力,分別從正、反兩面提出一至兩個案例。這些案例是商業銀行理財經理在行為事件訪談過程中提到的一些具體事例或觀點,既是對詞典內容的進一步補充,也是該行為描述和實際應用的真實對接。該詞典將幫助銀行更客觀地、更有針對性地選拔、培養、激勵商業銀行理財經理,進而推動銀行核心能力的建設和組織變革。文后附有“服務意識”軟實力的案例示例。
(三)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的驗證
在模型建立之后,我們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心理學專家以及銀行中高層管理者對該模型進行了評價,得到了較普遍的認同。同時,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證實了上述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因子分析所得的10個因子及其包含的內容,與之前構建的商業銀行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中包含的勝任特征全部吻合。不同的是,構建理財經理軟實力模型采用的是行為事件訪談法(BEI)方法和技術,資料是通過個案訪談獲取;而因子分析所用資料,是通過編制問卷在大范圍理財經理群體中測試獲取的。這種交叉驗證充分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作者:黃勛敬程秋虎趙曙明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