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05:13: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心理研究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2009-2013年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參加復試的研究生為調查對象,共計316人,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81人。
1.2研究方法采用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UPI)與個性成熟度測試表對復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個性成熟度進行測試。
1.3UPI評分標準UPI總分的計算規則是將除測偽題以外的其他56個題的得分求總和。UPI總分最高為56分,最低為0分。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歸為A類(指明確有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1)UPI總分為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2道題做肯定選擇者;(4)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歸為B類(指沒有嚴重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1)UPI總分為20~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2)第8、16、26題中有1道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只有1道題做肯定選擇者。不屬于第一類和第二類者則歸為C類(指沒有任何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其中第8、16、26題內容分別為:第8題: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第16題:常常失眠;第25題:活著沒意思;第26題: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作為評判復試研究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UPI是等級資料,將A類學生賦值為3,B類學生賦值為2,C類學生賦值為1。
1.4個性成熟度測試評價標準0分:很不成熟;0~49分:不大成熟;50~99分:一般;100~149分:比較成熟;>150分:很成熟。1.5質量控制選擇UPI與個性成熟度測試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試。提前對調查員進行培訓,嚴格遵守心理測試的原則,統一向受試學生發放問卷。問卷設置引導語,引導學生放松填寫,不得與他人交流,并當場回收問卷。測試完后,根據量表答案及時進行批改,并將心理測試結果錄入整理分析。測試工具采用公認的標準化測試工具,嚴格按照測試的要求進行,測試的相關材料與內容由研究生科專門保管,結果保密。
1.5統計學分析選用Excel2003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對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算F值(檢驗水準α=0.05)。在F值有意義的情況下,再行多組樣本均數兩兩比較的LSD(檢驗水準α=0.017);等級資料間的相關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009-2013年復試研究生UPI測試情況A類學生10名,占3.16%,B類學生41名,占12.97%,心理不健康的研究生(A類及B類)所占比例為16.13%(表1)。2.85%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1.27%的研究生告知“常常失眠”,認為“活著沒有意思”者占0.30%,“對任何事情都無興趣”者占0.63%。4.43%研究生到測試時認為自身健康方面有問題,5.06%的研究生曾經覺得心理衛生方面有問題,5.06%的研究生曾經接受過心理衛生的咨詢和治療。
2.22009-2013年復試研究生心理成熟度測試情況心理很成熟27人,比較成熟237人,一般成熟51人,不大成熟1人,很不成熟0人。成熟度一般的研究生比例為11.11%~20.00%,總體所占比例達到16.46%,即部分研究生個性成熟度屬于中等水平(表2)。
2.3UPI在3類學生中心理成熟度分數的差異10名UPI為A類的研究生中,7名研究生的個性成熟度為一般,所占比例為70%;41名B類研究生中,1名研究生個性不大成熟,20名研究生個性成熟度為一般,所占比例為48.78%。個性成熟度與UPI指數呈負相關(Rs=-0.241,P<0.001),C、B、A類研究生的個性成熟度依次呈遞減趨勢(表3)。
3討論
3.1個性成熟度測試
本研究測試結果顯示有較高比例的研究生個性成熟度屬于中等水平,個性欠成熟??蓺w結為主體內部、主客體關系、人與人關系等3個方面的不成熟。主要表現為:對父母的依從性與依賴性較強;行為動機以利己為主;缺乏自信,膽小,不愿踏入社會;獨立性、自覺性較差;情緒波動較大,攻擊性和逃避性行為偏多;缺乏責任感,怯于承擔;生活態度散漫,只圖一時快樂;學習、工作態度不夠認真,沒有固定目標;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與世界;不能與別人建立和諧的關系。這些不成熟的個性在其人生道路上往往會成為巨大的障礙,使該部分復試研究生不能夠很好地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及矛盾,不善于觀察引發問題、影響問題的原因與因素,不能快速地適應新的生活,人際溝通能力低下,同時會因缺乏重視而引發巨大的心理隱患[5]。
3.2UPI心理測試結果
本次調查顯示,心理不健康的復試研究生所占比例為16.13%,較劉瓊芳等[2]報道的心理問題檢出率(10%~30%)高。主要表現為以下類型:(1)情緒不穩定:14.87%的研究生過于擔心將來發生的事情,3.29%的學生認為自己情緒容易被破壞;(2)缺乏自信心:11.71%的研究生總是注意周圍的人,17.08%的研究生認為父母對其期望過高,20.25%的研究生在乎別人的視線,8.54%的研究生缺乏決斷能力;(3)強迫癥狀:為猶豫不決而苦惱的研究生所占比例為11.08%,對臟很在乎者所占比例為37.97%;(4)神經衰弱:9.18%的研究生思想不集中,6.65%莫名其妙的不安,6.65%的研究生獨處時感到不安等[6]。大多數研究生是直接從本科考取的,缺乏社會經驗,學習理念不能及時改變[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70.25%的研究生考研是迫于就業壓力,希望通過提高學歷增強競爭力,為后續就業做準備,奠定基礎。而現實是1999年,各大高校開始擴招,我國研究生的規模以27%的速度遞增。200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達到40萬,創歷史最高點,就業前景不容樂觀[8]。同時從心理學原理來看,作為社會期望值較高的群體,期望值越高,其心理承受力越差[4]。這一系列因素使研究生產生了困惑、疑慮、不自信、情緒不穩定等無形的壓力,從而影響了心理健康。對于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必須引起高度的關注,如不及時給予調節疏導,會嚴重危害其心理健康,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
3.3復試研究生
UPI與其個性成熟度10名UPI為A類的研究生中,7名研究生的個性成熟度為一般,所占比例為70%,41名B類研究生中,1名研究生個性不大成熟,20名研究生個性成熟度為一般,所占比例為48.78%。可以看出心理不健康或者不太健康的研究生其個性成熟度也處于較低水平。同時個性成熟度較低的研究生也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態與行為方式。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經統計學證實UPI與個性成熟度呈負相關,即C、B、A類研究生的個性成熟度依次呈遞減趨勢。實踐證明,在UPI與個性成熟度測試中出現問題的同學,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也往往出現各類問題,如:人際交往、醫患溝通、學習困難等。
3.4對策
3.4.1增強與提升研究生的自我調節控制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內在因素決定外在因素,是一切因素的關鍵。由于研究生缺乏社會閱歷與經驗,因而需要學校、學院、研究生管理科工作人員共同進行教育與引導。針對我院現況應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一定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動,如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自我保健教育講座、心理知識普及實踐活動等,以強化研究生自我身心素質訓練,提升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幫助我院研究生了解和把握適用自己的最佳調試辦法與技巧,加強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協調能力,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最終達到良好效果。
3.4.2每年定期開展課余文化娛樂活動通過每年的戶外拓展活動,充實與豐富研究生的生活,舒緩壓力,使我院研究生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調試身心狀態,改善人際關系,使研究生能夠以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與工作上的挑戰。
3.4.3發揮導師在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中的作用研究生指導教師須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增強自我保健與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進一步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培養工作中適宜、適用、及時、重要的作用。我院研究生導師定期召集學生并與其對話,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思想、生活上的困惑。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及科研的指導,明確發展目標及任務,讓其形成清晰的認識,并對自己合理客觀地定位,使研究生盡快投入并適應到新的學習生活當中,以保證順利完成學業。
作者:張茜董亞莉賈巍趙俊嶺朱琳單位: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研究生管理科附屬腫瘤醫院感染管理科附屬腫瘤醫院教學科研科
一、研究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某項工作的操作能力的主管判斷和或評價。是人們對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的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的信心或信念。積極而恰當的自我效能感讓人認為有能力勝任所承擔的共工作,進而采取積極的、進取的工作態度;反之,自我效能感較低的人會對所從事的工作產生消極和回避的行為,影響工作效果?,F有的研究表明,以往的成敗經驗、個人歸因方式、周圍人的替代經驗、情緒喚醒和情境條件等對自我效能感有較大的影響。目前的研究顯示,部分研究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學業能力評估、人際交往現狀等都承受著很大壓力。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首先,要培養研究生對自己的準確定位和正確評價進而制定科學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讓他們在幾年的學習的不同階段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績,有計劃地進步。其次,研究生的自我效能還應突出體現在科研水平的提升上。畢竟他們在畢業之后需要獨立完成相關的研究項目,這對他們的自我效能會有持久的影響。最后,研究生的自我效能還表現在對自己人生的把握上,要讓他們立足現實情況,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甚至家庭情況等作出讓自己滿意,有益于家庭和社會的選擇。
2.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研究生培養階段的重要任務。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創新能力包含認知、人格和社會層面的綜合體。具體而言,包含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創新意識要求研究生內心在專業領域推崇創新,并積極參加實踐去追求創新,在自己的認知和評價方面要以創新為榮。創新思維是要求研究生不能盲從輕信已有各類權威理論,對各類理論持懷疑態度和理性批判性的精神,并善于融合不同學科、專業和領域的知識積極求異的思維方式,這是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核心。創新技能則要求研究生在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指導下,充分運用現有的知識,結合實驗和實踐的條,立足于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實現創新的手段。
3.促進研究生的人際交往和諧。
研究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會影響他們協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促進研究生的和諧人際交往,首先要引導他們客觀地評價自己的社會地位,學術水平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用一種開放的態度悅納自己。其次,要發展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和諧關系,讓研究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體驗到人際交往的快樂。最后,要充分發揮研究生在研究團隊中的吸引力、互補性和熟悉性的優勢,讓不同年級的研究生能在同學交往中不斷進步,并逐漸將這種學緣關系納入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進而取得良性發展。
二、研究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改善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的需要。
經過多年的教育,我國目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有所好轉,但現狀并不容樂觀:一項針對3282名研究生的調查表明“有31.81%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面向大都數心理正常,但處于各種亞健康狀態的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嘗試談到在研究生中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即結合研究生的發展特點和相對復雜的社會角色從積極的視角,以積極的價值取向,用積極的內容和方式塑造洋溢著積極精神、充滿希望和散發著春天活力的健康心靈。
2.突破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局限的需要。
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主要是以“心理問題”為指導,雖然對于通過檢測或咨詢發現的數量占少數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言這種教育模式能起到較好的幫助作用,預防性和補救性功能可以較好地發揮。但是,這種教育模式更多聚焦問題學生,課堂中展示的更多的是學生中的消極因素,無形中樹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咨詢”的錯誤觀念,使得學生對于正常的心理健康的需求難以滿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很多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不敢走近心理咨詢室尋找心理咨詢室的專業幫助。最后,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少關注對任何人都有益處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人格培養、積極認知方式的形成以及積極的應對方式等。而這些體驗和認知,正是幫助我們提升內在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3.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
研究生是國家培養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教研[2013]1號文件中也提到,我國研究生教育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但研究生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開展研究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促進他們的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的有機結合;可以健全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他們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可以完善研究生的積極人格,有助于培養研究生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歷史責任感。因此,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
三、研究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途徑
1.引導研究生積累積極體驗,學習成功榜樣以增強自我效能。
首先,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引導研究生逐漸積累自己的成功經驗。一方面可以是對以往成功經驗的重復體驗,增強積極體驗;另一方面,是要引導他們在當下的學習和生活中做好科學的生涯規劃,并勇于嘗試,不斷增加自己在學習、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讓他們在完成既定學習量的同時,能夠充分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學會自我管理,以此為基礎來增強自我效能。其次,無論是學習還是科研,每個高校每個專業都有相對優秀的學生,他們身上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可以直接成為研究生的替代經驗,進而成為研究生高自我效能的重要來源,可以引導研究生主動向他們學習,進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動。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優秀的榜樣與研究生的特征越接近越好,比如學科相同、專業相近或者是研究方向相似等。最后,創造有利于研究生自我提升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鼓勵他們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互相交流和影響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綜合提升自我效能感。
2.培養研究生勤學好思的激情和創造性思維以提升創新能力。
首先要改變教育方式,徹底摒棄一味應試的教育,加大對研究生的創新性意識、思維和能力的考察力度。比如,可以把研究生創新項目等作為依托,逐步形成不同學科的創新評價指標。用實踐能力的考察和科研水平的評估逐漸代替應試教育的“考試”評價模式,從制度上引導研究生的創新。其次,要改變教學方法。目前的很多實踐證明,讓研究生自行組織團隊,按照專題對專業知識進行探討、實驗和實踐,進而再進行論壇式的報告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和對知識的探究渴望,有助于創新能力的提升。可以逐漸擴大這種教學方法的范圍,讓研究生在教學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研究和探討。再次,在各種教學環節中,都鼓勵研究生的保持健康的好奇心,允許他們的奇思妙想和大膽嘗試。讓他們在不斷嘗試中提升創新能力。這不僅要求研究生導師具有開放的思維觀念還要求對研究生的培養具有包容的環境,允許他們嘗試和犯錯環境。最后,這要求培養研究生們在第二課堂博覽群書的興趣。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基于大量的知識獲取,因此要求他們不僅要精于本專業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的前沿理論,還要對相關學科的發展狀況有所了解,對基礎知識扎實掌握。在此基礎上,通過目前的“讀書會”、“研究生創新論壇”等培養研究生勤于思索的激情,培養他們將知識積累與思維發展相結合的習慣,將死的知識和活的運用相結合。
3.加強導師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完善傳幫帶學習制度。
經過大學四年的歷練或社會實踐的洗禮,絕大多數研究生的人際交往技能都掌握得較好,他們比本科生更加能體會到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性。加強研究生人際交往的培養,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首先在于研究生導師的人格影響和言傳身教。需要研究生導師在和研究生的日常引導和交往中,給予研究生充分的人文關懷,讓他們從中看到和諧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導師不僅僅是學習上的老師更應該是他們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幫助研究和諧人際關系,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注重研究生之間的互相關懷和幫助。
4.教會研究生積極解釋的技巧和主動發展的習慣。
積極解釋是一種風格,更是個人長期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技巧。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個體的成長遭遇和經歷不同,教會研究生積極的解釋風格主要是在遇到積極體驗和成功經歷的時候能夠采取客觀的歸因方式,將屬于自己的勤奮努力、持之以恒、團結協作等內在的品質進行充分的肯定,而不是“謙虛”地將成功完全歸為他人的幫助和外在的環境和因素;與此同時,對于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也能有清醒的認識,將那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的作用進行合理界定,并堅信即使自己一時失敗了,也可以汲取教訓,在其他方面繼續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可以教會研究生采取積極的行為,來做好該做的事情,并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所建樹,以此來改變實現,積累成功的經驗,豐富科研及社會實踐乃至人際交往的經歷,進而實現心理的轉變,變得更加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本文來自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歐陽勝權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隨機挑選江西省教育學研究生100名,其中男7名(25%),女21名(75%),應屆畢業生(75%)。
1.2研究工具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SCL—90量表由Derogatis編制,包含90個項目,每個項目按1—5級評分,將SCL—90歸納為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以及因子分,作為本研究的心理健康水平指標。SCL—90量表包含9個因子,每一個因子都會反應被測者某方面的癥狀。本量表經過大規模人群測試證明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目前也為國際上通用的癥狀自評量表,主要用于反應被測者有無各種心理癥狀及其嚴重程度。
1.3研究步驟本量表通過郵件形式發送給每一位被測者,并對量表注明統一指導語。采用SPSS11.5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并與全國18-29歲青年組的常模結果進行比較,采用t檢驗。
2調查結果的分析
2.1結果分析100名職業教育學研究生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結果:100名研究生中,因子分≥2的學生18名,占總人數的64.3%。其中總分大于250分的被測者暫無,說明都無嚴重性心理問題。但是陽性項目超過43項的學生12名,占42.9%。篩查陽性者因子分布情況中較為明顯的因子為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這里飲食睡眠屬于附加項目,作為第十個因子來處理,以便使各因子分之和等于總分。見表1。
2.2職業教育學研究生心理健康與國內常模的比較職業教育學研究生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等各項因子與國內常模間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國內常模里沒有飲食睡眠這一項,故這里暫且忽略,不影響比較結果。見表2。表2職業教育學研究生SCL-90因子分與國內常模比較(x±s)
2.3不同性別職業教育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不同性別職業教育學研究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間差別具一定統計學意義(P>0.05),t檢驗結果均為正值。見表3。表3不同性別職業教育學研究生SCL-90因子分(x±s)
3討論與結論
當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詢中心,聘請了具有資質的專業人士,為學生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心理障礙的研究生。然而全國40所院校的在讀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測試發現,30%的研究生患有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一檢出率比在校大學生(21.68%)高出8.32%,心理障礙類型中強迫、人際交往、敵意、抑郁癥狀明顯。根據本文的數據統計,大部分學生有比較輕微的孤獨癥狀;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比不上他人,覺得自己很自卑,對未來前途很悲觀;還有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自己精力下降活動減慢。男女職業教育學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現差異比較明顯,男生較為嚴重,各項指標均高于女生。通過男女職業教育學研究生的SCL-90量表答題情況,可以對比出男生精神容易緊張、有明顯的敵對心理、自卑、感情易被傷害、感覺自身能力欠缺無法完成任務、經常責怪自己,有幾位竟冒出了輕微自殺的念頭。這不得不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關注。
本研究SCL-90量表中專門列出了飲食睡眠一項,是為了說明這也是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一個誘因。因為據此次調查發現,100名教育學研究生普遍存在睡眠不適的問題,另外女研究生中也存在經常過量飲食的問題,這不是一個現象而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由于這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筆者不作具體論述。職業教育學研究生與同齡人及其他學生的心理狀況相比,既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又有其獨特的心理活動,對于他們心里產生的種種問題,學校應加以重視。在其入學初始就應著手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工作,以幫助其適應學校生活、盡快提高心理適應能力,為完成以后的學習任務打好堅實的心理基礎,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
作者:吳春燕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填寫問卷和訪談兩種方法。根據先前有關心理健康研究的結論,篩選出一些最具普遍意義的問題共40項形成調查問卷表。自1999年1月4日至28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同濟醫科大學等幾所醫學院校抽取300名研究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300份,收回289份,有效答卷277份,有效率為92?3%。統計結果采用SAS軟件6?0版本進行了分析處理。
二、調查結果
1?接受調查的研究生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各為58人、219人,分別占被調查者的20?9%和79?1%。
2?研究生對健康概念等6項問題的認識差別列于表2。結果表明不同類別、性別、學歷層次的研究生對第4項問題的認識有顯著性差異,而其余5項的認識沒有太大差異。
3.醫學研究生對心理健康內涵認識的統計結果見表3。對于本調查表列出的8項內容,被調查者對1,3,4,5,6等5項的認識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而對于2,7,8則有性別、學歷層次及類別的差異。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中,有32?2%的人認為“接受他人,與人善處”不重要。被調查的277名研究生中,有34?3%的人表示不贊同或不清楚智力正常及行為與年齡相吻合為心理健康的內涵。
4?研究生對心理異常行為的認識統計結果。對于調查表中列出的8項異常行為的認識也不盡一致。其中對第1,3兩項的認識達到顯著性差異,有37?5%的研究生認可行為偏激或偏執,在訪談中,亦有部分研究生將偏激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
5?研究生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認識統計,對其中影響因素之一———多方面壓力來源的認識統計結果見表6。調查表明,生物遺傳因素及早期教育與家庭環境兩項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大,但無顯著性差異。生活事件的刺激對女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并達到顯著性差異。絕大多數研究生非常贊同多方面的壓力會給心理健康帶來影響,并認為壓力的根源主要來自學習科研及戀愛婚姻,經濟壓力排在第三位。這提示高層次人才面對著激烈競爭和知識不斷更新帶來的巨大壓力,已婚研究生因夫妻兩地分居和經濟上的困難而可能面臨夫妻感情的危機,未婚大齡研究生也因為讀書的清貧而為戀愛發愁。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所帶來的物質至上的世俗壓力。
6?研究生對心理健康的保持方法認識的分析。所列10項全選的僅占46?2%,其中最低的選項為求助于心理醫生,占46?2%,最高的選項為學習心理調節的知識與技能,即100%。第2,4,5,10項具有顯著性差異。女生,非應屆或定向委培生更傾向于確定力所能及的奮斗目標,更樂于向朋友傾訴,講心里話,并且不愿意盲目與人競爭;而男生則傾向于自我保健,自我娛樂,努力避免心境壓抑。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年輕氣盛,較少選擇“確定力所能及的奮斗目標”,但“一旦發現心理問題”,更愿意求助于心理醫生。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及討論
1?通過調查發現,醫學院校的研究生從主流上講,心理狀態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他們對于健康的概念、內涵、異常表現、影響因素及其保持方法的認識明顯高于社會其他人群。表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認識到在發展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潮中,心理健康應是一個合格的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這說明,經過長期系統的醫學教育,醫學研究生群體已經突破了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接受了社會—心理—生物醫學的模式,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樂意盡一切努力來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適應激烈的競爭。這對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積極的支持作用。
2?醫學研究生的心理狀態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或不良傾向,值得警惕和關注,并需要采取相應的心理教育和誘導措施。具體表現在:①自我認識不夠徹底,如對知識層次越高,心理問題越多的認同率偏低(67?9%),而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上講,越是知識層次高,越是站在社會發展的最前沿,承受著劇烈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越大,因而心理問題越容易發生。②認知上的先進與行動上的滯后相矛盾。如基本上所有研究生都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卻有32?2%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不愿意接受他人,不注重努力與人善處。這說明研究生在長期的讀書生活中,一方面不斷汲取知識與文化,另一方面卻忽視人際關系這一心理健康最基本內容的處理,既不能正確對待自己,也不能正確對待別人,過于強調個性發展而偏極端,以自我為中心,團隊精神不足。長期以來,在研究生中較普遍存在著恃才自傲的不良傾向,有些人甚至連導師都看不起。因此,調查者中,僅有47?7%的研究生認為行為偏激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僅有60?3%的研究生認為手淫、偷窺之類的異常性行為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某醫科大學一碩士研究生裝扮成女生竄至另一所高校女生澡堂偷窺。該生性格內向,長期的心理障礙因得不到疏導而發展成一種變態心理。該生受到批評教育后,居然有部分學生為之叫屈,認為這個碩士生裝扮成女生到女生澡堂偷窺這種表現只不過是性沖動的緩釋劑。這與青島醫學院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基本吻合。③超過1/4的研究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調查結果顯示71?2%的研究生認為自己心理健康,僅有0?2%的同學坦然承認自己心理不健康,28?6%的同學對這個問題認識不清楚。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不清楚就是心理障礙的表現之一。因此28?8%的同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本結果與全國其他同類調查結果相當,且有逐年發展趨勢。這種種不良現象或傾向的41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1期存在必將極大影響醫學研究生隊伍整體素質,其危害不容忽視。某醫科大學自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已有5名研究生在校期間患精神病,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也進一步回答了醫科研究生要不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3?研究生認為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較多集中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其中以學習科研、婚姻戀愛為主。這更加明確地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新一代研究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于從工作單位重新走進教室的研究生來說,以前長期從事學習和科研以外的工作,脫離書本太久,因此,學習與科研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更有部分已婚或“準婚”研究生長期兩地分居,學習生活中伴隨著夫妻或戀愛關系在情感方面的饑渴,再加上研究生待遇過低,無力負擔家庭開支而抑郁負疚。諸如此類的心理負擔又反過來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科研與工作,可引發出一系列心理障礙問題。多年來,在研究生中既有男生做“陳世美”,也有女生作第三者插足別人已有的婚姻戀愛關系。某校一名碩士生因為在家的妻子行為不檢點而深受刺激,專找低年級的女生,騙取其感情后拋棄,反復如此不能自拔。因此,如何減輕研究生的壓力、改善研究生的學習條件、提高研究生待遇,在婚姻戀愛方面加強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等諸如此類方面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實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4?相當一部分研究生的思想體系仍然趨于保守、封閉。這表現在研究生認識到自己有心理問題時,不愿向家人或朋友傾訴,不愿意擴大人際交往來舒緩,更不愿求助于心理醫生進行咨詢。這說明現代高級知識分子仍有部分人自恃清高,未能突破某些陳舊的傳統觀念,坦然面對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這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有明顯差距。據有關資料顯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學生在發現有心理問題時,都會找心理醫生或家人傾訴,避免自我淤積,并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適的方法加以糾正,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因此,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真正從認識和行動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上驳氖?91?2%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在調查中表示,在發現心理問題時,愿意首先求助于心理醫生進行專門的咨詢。這說明研究生中,那些年齡稍輕的較之年齡稍大的,其思想體系的開放性明顯提高。
5?市場經濟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觀念呼喚對醫學研究生進行心育。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心理素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所必備的。對于醫學研究生來講,今后的工作服務對象是人,是患者這樣特殊的人。只有自身心理素質良好,才能以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去撫慰病人,更好地救死扶傷。對醫學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正常實現心理功能和全面提高心理水平。這不僅是科教興國和文明建設的需要,更是強國富民的需要。作為醫學研究生,至少要學習和掌握下述六個方面的心理知識:①認識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律,②促進心理健康正常發展,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④開發自己的心理潛能及特長,⑤培養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⑥養成良好的心理衛生習慣。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應當在全國高校開設心理課程和心理學專題講座,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應當加強對教師心理知識的再教育與培訓,以便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使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與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齊頭并進;應當盡快完善心理咨詢機構網絡,形成社區、家庭、學校全方位的教育服務體系。
在發達國家,心理診所遍及大街小巷,特別是大學校園,心理咨詢組織更是十分普及。大學生接受心理咨詢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而目前國內,一方面心理咨詢人員與機構奇缺,另一方面研究生有心理問題往往羞于啟齒。只有盡快扭轉這種局面,才可能更好地培養研究生強烈的進取意識,自制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培養和健全研究生開放的人格,自我開放,悅納他人;完善健全研究生的心理狀態,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狀況,并能隨著外界的變化不斷調整心理結構,不斷建立新的平衡心理,使醫學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真正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合格的建設人才。
早在1999年6月13日的有關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無疑是我國學校體育理論的一大進步,也是新形勢對體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統一。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體育往往只重視對學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視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導致了有些學生經不起半點打擊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狹窄,遇到挫折易走極端,如跳樓、服毒、獄母、出走等事件,常常見諸報端。學生這樣嚴重的心理缺陷及障礙已對社會產生了許多不良的影響,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教師要懂得學生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的因果關系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關系極為密切。任何一個人所顯示生理的或心理的現象都影響其心理和身體的兩個方面。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互為因果,相互制約,機體的某一方面(心理或生理)的功能發生變化,能引起另一方面(生理或心理)功能的改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健全的生理機制,會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勢態會促使生理機制產生更大的價值。反之,心理上的長期和嚴重不健康狀態,勢必導致生理上出現異常和病變;生理上的缺陷和疾患,最終使心理顯現種種不良狀態,如煩燥、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體育教學應正確處理好它們的關系,在注意學生生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加強學生心理教育,使學生有健康的身體。
2教師教學當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個教師的心理不健康,會直接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進而影響社會,其危害是不可估計的。因此,學生每天和教師在一起生活學習,他們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師。作為教師,課上得如何,開頭部分舉足輕重,巧妙的導入,寬松的環境,無疑能使學生心理愉快地進入良好的教學狀態,體育教師應注意培養這種能力。尤其是自己遇到各種挫折及不順心時,應理智地積極調整自我,以心情舒暢、精力充沛感染學生。反之,如把不良的情緒帶到課中,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情緒,使課堂氣氛過于壓抑,即使能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叫一節成功的體育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情理,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切莫求全責備,盡量減少挫傷情感的“摩擦因素”。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也許就可以達到教育效果的,何必去大動肝火呢?此外,良好的心態不是說來就來的,它是教師長期教學藝術的結晶。教師只有注意每一堂課,把它看成是教學的有機整體,一環扣一環,環環注意良性心理的培養,課才能得以持續,教學效果才能越上越顯著。
3教師要利用“注意的轉移”來達到學生心理上的“減負”
心理學家指出:“注意的轉移”是有目的地使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耐力跑是一項枯燥無味、學生身體還會出現強烈生理反應的運動,學生怕上,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被強迫參與的感覺)。碰到這類課我就設計一些游戲,對規則及條件做了改進,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追逐、躲閃、斗智斗勇上,使之完全忘記了奔跑的時間和距離。一節課下來,學生滿面通紅,汗流俠背,此時學生才發現中了老師的“圈套”,但從學生的臉上卻看到滿意的笑容。因此,充分利用注意的轉移,把一些枯燥的知識、技能經過消化吸收,變難為易,變繁為簡,變苦為樂,變重為輕,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深受學生歡迎,何樂而不為。因此,體育教學中只有老師愿意上,學生喜歡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4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防止學生的抵觸心理情緒
常言說:親其師,信其教。體育教學只有學生覺得老師親切、和藹、可信,才能積極認真地聽其教導和學習。如果教師教態生硬,語言粗暴.往往會傷害學生,使之產生抵觸心理(逆反心理),一旦抵觸心理發生,即使老師用意是美好的,學生也不會領情,認為老師是有意與自己過不去,遇到個性較強的學生就會與老師發生沖突,擾亂課堂秩序。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抵觸情緒的發生,應多鼓勵,少批評,因勢利導。遇到較為突出的問題需要公開批評時,必須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做到準確無誤,切莫草率行事。對身體素質差、體質弱的學生,更要謹小慎微,因為他們在這個群體中本就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對上體育課缺乏熱情和信心,如處理欠妥,就會使學生心理雪上加霜,恐慌、厭學、逃學的現象就隨之發生。當然,即使教師加以注意,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應有心理準備,在抵觸情緒發生后積極補救,做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消滅在萌芽之中,切忌任其發展,否則就會愈演愈烈,積重難返。
5教師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水平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情緒受到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手段及教師的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心理學家指出,當心理產生厭倦時,生理機能疲勞就會提早出現,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當心理出現高漲(興奮)時,要注意引導及保護,并見好就收,否則,學生再喜歡的項目,時間一長也會失去其魅力。當心理出現低潮(抑制)時,要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由低潮向高潮轉化。
總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心理水平如何,必然表現在學生的一舉一動上,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體育教學中,正確理解生理與心理的關系,注重尋找教育的契機,講究情感溝通的技巧,有效地融化師生之間的隔閡,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寓教于樂,才能把我們的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個既有健康身體又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早在1999年6月13日的有關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無疑是我國學校體育理論的一大進步,也是新形勢對體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健康不外乎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統一。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體育往往只重視對學生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忽視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導致了有些學生經不起半點打擊和委屈,意志薄弱,心胸狹窄,遇到挫折易走極端,如跳樓、服毒、獄母、出走等事件,常常見諸報端。學生這樣嚴重的心理缺陷及障礙已對社會產生了許多不良的影響,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教師要懂得學生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的因果關系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關系極為密切。任何一個人所顯示生理的或心理的現象都影響其心理和身體的兩個方面。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互為因果,相互制約,機體的某一方面(心理或生理)的功能發生變化,能引起另一方面(生理或心理)功能的改變。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健全的生理機制,會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勢態會促使生理機制產生更大的價值。反之,心理上的長期和嚴重不健康狀態,勢必導致生理上出現異常和病變;生理上的缺陷和疾患,最終使心理顯現種種不良狀態,如煩燥、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體育教學應正確處理好它們的關系,在注意學生生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加強學生心理教育,使學生有健康的身體。
2教師教學當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個教師的心理不健康,會直接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進而影響社會,其危害是不可估計的。因此,學生每天和教師在一起生活學習,他們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師。作為教師,課上得如何,開頭部分舉足輕重,巧妙的導入,寬松的環境,無疑能使學生心理愉快地進入良好的教學狀態,體育教師應注意培養這種能力。尤其是自己遇到各種挫折及不順心時,應理智地積極調整自我,以心情舒暢、精力充沛感染學生。反之,如把不良的情緒帶到課中,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情緒,使課堂氣氛過于壓抑,即使能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叫一節成功的體育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情理,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切莫求全責備,盡量減少挫傷情感的“摩擦因素”。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也許就可以達到教育效果的,何必去大動肝火呢?此外,良好的心態不是說來就來的,它是教師長期教學藝術的結晶。教師只有注意每一堂課,把它看成是教學的有機整體,一環扣一環,環環注意良性心理的培養,課才能得以持續,教學效果才能越上越顯著。
3教師要利用“注意的轉移”來達到學生心理上的“減負”
心理學家指出:“注意的轉移”是有目的地使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耐力跑是一項枯燥無味、學生身體還會出現強烈生理反應的運動,學生怕上,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被強迫參與的感覺)。碰到這類課我就設計一些游戲,對規則及條件做了改進,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追逐、躲閃、斗智斗勇上,使之完全忘記了奔跑的時間和距離。一節課下來,學生滿面通紅,汗流俠背,此時學生才發現中了老師的“圈套”,但從學生的臉上卻看到滿意的笑容。因此,充分利用注意的轉移,把一些枯燥的知識、技能經過消化吸收,變難為易,變繁為簡,變苦為樂,變重為輕,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深受學生歡迎,何樂而不為。因此,體育教學中只有老師愿意上,學生喜歡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4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防止學生的抵觸心理情緒
常言說:親其師,信其教。體育教學只有學生覺得老師親切、和藹、可信,才能積極認真地聽其教導和學習。如果教師教態生硬,語言粗暴.往往會傷害學生,使之產生抵觸心理(逆反心理),一旦抵觸心理發生,即使老師用意是美好的,學生也不會領情,認為老師是有意與自己過不去,遇到個性較強的學生就會與老師發生沖突,擾亂課堂秩序。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抵觸情緒的發生,應多鼓勵,少批評,因勢利導。遇到較為突出的問題需要公開批評時,必須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做到準確無誤,切莫草率行事。對身體素質差、體質弱的學生,更要謹小慎微,因為他們在這個群體中本就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對上體育課缺乏熱情和信心,如處理欠妥,就會使學生心理雪上加霜,恐慌、厭學、逃學的現象就隨之發生。當然,即使教師加以注意,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應有心理準備,在抵觸情緒發生后積極補救,做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消滅在萌芽之中,切忌任其發展,否則就會愈演愈烈,積重難返。
5教師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水平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情緒受到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手段及教師的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心理學家指出,當心理產生厭倦時,生理機能疲勞就會提早出現,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當心理出現高漲(興奮)時,要注意引導及保護,并見好就收,否則,學生再喜歡的項目,時間一長也會失去其魅力。當心理出現低潮(抑制)時,要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由低潮向高潮轉化。
總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心理水平如何,必然表現在學生的一舉一動上,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體育教學中,正確理解生理與心理的關系,注重尋找教育的契機,講究情感溝通的技巧,有效地融化師生之間的隔閡,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寓教于樂,才能把我們的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個既有健康身體又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
摘要:研究生不僅是國家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和管理科學的學術骨干力量,而且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數量的迅速增加給研究生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考驗與挑戰。在研究生的培養與教育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最為社會廣泛關注。本文系統分析和總結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深入探討了解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途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培養與教育;研究生
在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和有關部門的廣泛關注,然而對仍處于學生階段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卻遠遠不夠,而且有限的關注僅僅停留在危機事件已經發生之后,這種滯后的關注并不利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不斷被提出,顯然國內研究生教育與國際間的差距相當大,又因近幾年國內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原來面臨走向社會壓力的大學生,變成了今日面臨畢業和社會就業雙重壓力的研究生。這些變化對于還未完全承受社會壓力、只在學校生活中渡過了一二十年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更加殘酷的現實。隨著年齡的增長,研究生還需要承擔很多學習以外的各種壓力與沖擊,這些對于研究生的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同時也在考驗著我國現階段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可以想象,當前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將是祖國未來二三十年的主力軍,教育制度關鍵程度毋庸置疑。
一、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原因
1.研究生承受著各個方面的心理壓力
(1)學業壓力
雖然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樣是學生,但是在標準上完全提升了一個層次。在研究生階段十分強調獨立的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創新科研能力,除了完成一定數量的課程以外,大多數的學校都要求研究生在學習階段至少在學術期刊發表一篇文章,這對于經過一年專業課程學習只有1年多到2年時間做科研而且要面臨就業等壓力的碩士來說十分匆忙。而如果是博士研究生很多學校甚至要求發表SCI收錄的文章,以此作為衡量研究生畢業的標準,而根據教育部建設高水平學校的要求,很多學校更是不斷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畢業標準,這對于20多年學校生活還未接觸社會生活的博士生來說壓力劇增,為達到要求很多學生不斷延期,心理的負擔也因此不斷增加。
(2)就業危機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就業問題逐漸凸顯。研究生比本科生有著更高的素質和水平,也有著更高的就業期待值,而這往往與就業的現狀產生種種矛盾,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很多研究生不得不面對收入不高、門檻卻越來越高的尷尬,這也致使不少碩士畢業生因而選擇繼續深造,進而不斷加大博士畢業生的就業負擔。
(3)經濟負擔
雖然研究生早已過了經濟獨立的年齡,然而國內的現狀讓大部分研究生不得不仍然接受家庭的經濟支持。對于自費的研究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相當大;而即使是有獎學金的研究生也不能夠保證完全的經濟獨立;收入相對較多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剛剛才經過國家教育部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才得以獲得每月1000元的生活補助,如果加上學校和科研上的一些津貼,基本能達到獨立生活的標準,然而這對于將數年的青春歲月獻給科學研究、能創造更多科研價值的博士生來說也只是剛剛解決了溫飽的問題。
(4)人際交往與社會關系
研究生是社會中一個群體,雖然距接觸社會僅有一步之遙,但是大部分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范圍十分狹小。學習與科研的壓力讓研究生很少參與集體活動,溝通的范圍只限制在課題組、同學、親友等。
這樣單純而簡單的關系使得研究生不會面對未來社會上復雜的人際網絡,增加融入社會的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影響了未來的生活。
此外,研究生大多處在婚戀的最佳年齡期,基本都要面臨尋找伴侶或者組建家庭的問題。而這對于大部分精力投身于科研當中的研究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無法忽視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
2.高校與導師心理關懷的缺失
國家教育部為了考核高校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措施與效果,在高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及時處理大學生的心理疾病,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對于日益龐大的研究生隊伍,并沒有關注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應規定和要求。面對這一狀況,大部分高校只是通過輔導員等少數途徑建立起與研究生的聯系,而且大部分的溝通與交流也不是關注研究生個人的心理狀況。往往事態發展到緊急的地步才開始采取應急措施來善后處理,其實早已為時已晚。
雖然高校中普遍設立了研究生院,但是研究生院在對于研究生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上的幫助目前看來還十分不夠,遠遠不能滿足讓研究生安心于所學,放心去就業。如果學業和就業的壓力不能得到緩解,就不能解脫研究生的負擔,不能讓研究生有一個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很多人以為對研究生的心理關懷就是與研究生談談心,交流交流感情,這樣做還遠遠不夠,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研究生的心理負擔。很多高校為了眼前的目標與利益,不斷更改畢業要求,以此來提高學校的學術成績,然而卻忽視了研究生的利益,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同時,導師對于研究生的指導不能僅局限于專業,還應該關心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各個方面。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不僅要學習如何科研的方法,更要學習一種科研的態度,只有在良好的心態下,才能夠做出好的科研成果。然而隨著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導師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有些導師也因為課題的繁重而疏于與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學生在科研遇到挫折時沒有得到及時地的指引,很容易造成心理負擔。
面臨個人和社會雙重壓力的研究生,往往會產生心理焦慮與不安,甚至更嚴重的心理疾病,與能夠藥到病除的其他疾病來說,心理的問題往往無法用藥物根治。面對研究生這樣高素質群體,這更增加了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如何保證研究生心理健康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解決途徑
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綜合性問題,它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而針對每一個研究生個體,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因此,如何處理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面對當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薄弱環節,應當從多方面著手綜合應對,多管齊下,才能見到成效。
1.全面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改變只重學業、不重心理的落后教育理念,從思想上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教育體系,使其規范化、制度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研究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普查開始,伴隨其整個研究生時期。高校應為每個研究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分類整理、管理,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排查,對在排查中有心理健康異常傾向的研究生加強監測和防預,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對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進行專業心理治療,“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各類慘痛后果。
2.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水平
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水平直接關系到此項工作的優劣成敗。由于研究生本身整體素質較高,所以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為專業的教育者。因此,各個高校應加大引進專業心理教育人員的力度,并加強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心理教育專業水平,使其更為科學的對研究生進行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指導。另外,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切實把“為學生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主旨,關心研究生的生活、學習,了解研究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和心理活動,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增強對研究生心理問題的敏感度,從實際出發對有心理健康異常傾向的研究生進行心理疏導,而不是簡單的說空話、打官腔、講所謂的“大道理”。公務員之家
3.提高研究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
據調查,相當比例的研究生普遍對心理健康認識存在偏差而重視不夠。他們認為心理健康問題離自己很遙遠,覺得心理咨詢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的。他們主觀而錯誤的把心理健康問題等同于“心理疾病”,而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小小的情緒和思想都屬于這個范疇。鑒于這種思想,一些遇到心理問題的研究生或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或怕別人說自己“有病”而不敢去進行心理咨詢,導致最后采用極端方式自行解決。因此,高校有必要、有責任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科學、專業、廣泛地宣傳,打破錯誤的舊思想,使研究生對自己的心理問題足夠重視起來,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合適的方法調理情緒,在需要的時候主動尋求心理幫助。
4.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內容和途徑
現在高校里的心理教育、咨詢內容和途徑過于單一,很多學校只有一個偏僻而簡單的心理咨詢室,遠遠不能滿足眾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谏厦嫣岬降暮芏嘌芯可旧聿辉敢馊バ睦碜稍兪业仍?,這僅有的一個小咨詢室也往往是無人問津。所以,高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應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內容和途徑,例如經常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張貼心理健康宣傳海報,舉辦各種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型互動式活動,把心理咨詢從心理咨詢室這個小屋子里推廣出去,在各院系設立分咨詢點,將簡單的心理健康咨詢擴展到感情、事業、學業、社交等各個方面,讓更多的研究生更容易的、用更輕松的方式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
5.改善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環境
前文分析中提到,研究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是來源于學習和生活壓力,而學習和生活環境往往會影響人的心情,一個好的環境有自然緩解壓力的作用,因此改善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應在緊抓研究生課題、論文工作的同時,改善研究生的居住、研究條件,為經濟困難的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勤工儉學崗位,讓研究生們“有尊嚴的活著”,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高校還應多舉辦符合研究生喜好的人文社會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緩解學習和生活壓力,增強研究生的溝通和社交能力,擴大研究生的生活圈子,使其更多的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狀態,避免一個人“鉆牛角尖”,培養起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三、結束語
研究生隊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骨干力量,“少年強則國強”,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興衰。近些年來發生的研究生自殺和傷人的極端案件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重視和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高校以及全社會必須行動起來,齊心協力,共同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優秀研究生。
【摘要】醫學研究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現象在逐年增多 ,這些問題正逐漸引起有關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筆者針對加強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及其對策談幾點淺見。
【關鍵字】醫學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高層次人才群體, 研究生在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個人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人際關系的不協調時, 缺乏足夠的心理基礎, 使得這一群體出現不良心理狀況的人越來越多,而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有其特殊性。
經調查統計,各重點醫學院校研究生心理存在問題的比例為:南方醫科大學17.17%,(女生18.10%和男生16.73%)1,武漢大學醫學院21.8%2,山西醫科大學14.08%3,昆明醫學院34.16%4。各院??傮w比例在10-30%不等。而且不同類型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1) 性別差異。女生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因子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在敵對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則明顯高于女生,且均有顯著性差異。該結果說明女生的心理反應比男生更廣泛、更明顯,應有性別針對性地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年級差異。三年級、一年級、二年級逐漸增高。二年級作為研究生階段的中期, 正著手學位課題的研究,工作繁雜、艱難, 需要查閱大量文獻, 并需要與較多與實驗相關的人員相處, 處于這一時期的研究生心理壓力較大, 情緒容易波動, 心理健康狀況最應引起關注, 因此研究生階段的第二年應當被作為心理教育的重點。一年級新生由于剛到一個新環境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同時基礎課學業負擔較重,特別是期末臨近考試,對考試的恐懼使得部分學生心情焦躁,因此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樣也應該受到重視。
還有調查表明, 影響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最主要的三個因素排名是學習、人際關系和就業問題。男、女生分別以學習問題和生活習慣問題最為突出。碩士、博士生分別以學習問題和家庭問題最突出。一年級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受人際關系影響最大, 二年級研究生受學習問題影響最大, 而三年級研究生的情緒則最易受就業問題的困擾。所以,如果抓住這樣的幾個影響學生情緒的原因,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引導和幫助,就一定會最大限度的去防范學生走向極端。
由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施行行之有效的對策是醫學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1.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要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與本科生同樣的高度上來。研究生作為較高層次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培養目標。一定要扭轉一些人認為的“高學歷人員作為社會人群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之外,必然具備了良好的心理品質,因而忽視了對他們的培養”等如此類似的認識誤區,高度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只有首先在思想上重視,才能在行動中落實。
A,增強醫學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醫學研究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體又是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取決于其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 因此應不斷增強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增強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徑。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最好設為必修課, 并保證足夠的課時。如果設為選修課, 很多學生可能由于認識的問題而不選修, 失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心理衛生知識講座是增強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補充形式??舍槍ρ芯可毡榇嬖诘男睦韱栴}, 有針對性地舉辦心理健康標準、人際交往、調整自我、健全人格等講座。通過講座, 使學生能夠認識自我, 了解自我,正確定位, 調整心態, 充滿自信, 以達到正確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5。
B, 構建五級心理健康工作組織網絡
著力構建五級心理健康工作組織網絡――院長,輔導員,學生會干部,寢室長,個人。在上級機構的領導下,下級有針對性地對研究生的心理問題給予及時、有效的服務。各級組織由下而上定期匯報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成立學生會干部和寢室長心理健康小組, 應由志愿為同學服務且心理素質較好的研究生組成, 在與同學朝夕相處的學習生活中, 給予那些心理需要關懷的學生以經常性的幫助, 并將有嚴重心理障礙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向組織反映, 避免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起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C,注意三個側重
由于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具有女生差于男生, 碩士生差于博士生, 二年級研究生差于一、三年級的特點,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該注意三個側重: 側重于女生, 側重于碩士生, 側重于二年級研究生。應改變過去守株待兔式的被動工作方式, 主動熱情地為學生服務,在每個研究生進校時即為其建立完整的心理檔案, 并定期進行心理測量, 以普遍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此基礎上, 必須針對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 有所側重地進行認真調查分析,及早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盡快與這些學生進行思想交流, 弄清癥結所在, 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對癥下藥, 有的放矢
針對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目的明確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點解決好學習、人際關系和就業問題。學習問題在男生、碩士生和二年級研究生身上較為突出, 其原因可能是碩士階段需掌握一整套與本科階段截然不同的學習、科研方法, 一些學生會不太適應, 而二年級研究生的學習、科研負擔在三個年級中是最重的, 因此其心理健康狀況受學習問題影響最大; 人際關系問題則主要體現在一年級新生身上, 這是因為一年級新生剛到一個新環境, 在融入一個新群體的過程中, 人際關系必然會左右其心理健康狀況; 三年級研究生以就業問題最為突出, 就業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 它對畢業班學生的心理沖擊可想而知。只有針對心理障礙的成因對癥下藥, 心理健康教育才可能取得顯著成效。
2.發揮研究生會等研究生社團的功能。積極組織開展健康活潑、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科技、藝術和體育活動,使研究生能夠在繁忙的學習、科研之余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走出自我封閉、孤立的小圈子,擴大其交際面,加強研究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的崗位,改善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和環境,緩解研究生尤其是自費研究生由于經濟拮據、生活困難帶來的壓力。
3.要重視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生群體內部的較大差異性,導致了培養單位、教管部門等不可能采用整齊劃一的措施應對研究生所有的心理問題,而在針對性和時效性上,導師能夠彌補其不足。
幫助醫學研究生自己維護和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培養優良的心理品質 ,創造積極向上的心理氛圍 ,這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近年來,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日趨明顯,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生屬于高層次人才,是學生中的佼佼者,其年齡、學習和生活方式較之大學生和一般人群有較大的差異,藝術設計類研究生作為高等學校的一個特殊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較之其他專業的研究生略有不同。
我們現以湖南工業大學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例,重點分析藝術設計類研究生的心理狀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中較常見的問題,研究加強高校藝術設計類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和辦法,積極探索解決不同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設計類研究生生活學習中存在問題及特點
1、人員結構相對復雜造成人際關系隔閡。研究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人員結構相對復雜,藝術設計類研究生更是如此:包括已婚的、未婚的、工作后繼續學習的、大學本科之后直升讀研的,年齡參差不齊,跨專業者更甚。以湖南工業大學06級的設計藝術學為例,全班人數30人,來自其他專業的占到30%左右。這些人在帶來別的專業踏實務實、新鮮活力的同時,也有對藝術專業人士的不認同,產生了新的矛盾因素。因此在人際交往上有著“代溝”。
2、與導師之間的關系生疏。多數高校研究生制度為“導師負責制度”,湖南工業大學也是如此。因此與導師之間的互動交往成為研究生生活學習中的重要一環。隨著近年來研究生逐漸擴招,導師所帶學生過多,因此無論在學術還是生活方面,導師對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加上少數研究生在平常自視清高,在學業上或生活上碰到這樣那樣問題的時候不愿意同導師溝通,而自己又缺乏解決這方面問題的經驗和能力,導致思想壓力很難得到緩解。
3、學業、經濟的雙重壓力。研究生作為高學歷群體,社會和家庭對他們的期望值都很高。藝術設計類研究生學習周期較長,需要進行扎實的實地考察活動,且對畢業生獲得學位的要求較高,無形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來自于個人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使他們對未來的事業和前途不可避免地產生擔憂。一些研究生來自農村,部分研究生已婚或將要結婚,上有老,下有小要靠他們養活,研究所提供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不能滿足家庭生活需要。這些學習上的壓力導致強迫癥狀、恐怖、精神性等問題隨之產生。
4、婚姻壓力。隨著學歷的增高,據有關調查女生的性別比例占到75%以上,大多數女生到了適婚年齡。但是由于社交圈的狹小,社會上某些人士對“高知識分子”,尤其是女士的不理解,造成了很多研究生的“恐懼心理”,容易產生孤獨感、無助感,導致心理障礙。
5、就業壓力。研究生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就業壓力。雖然從總體上來講,藝術設計類研究生的相對數量不算多,就業狀況也比較樂觀,社會回報率也比較高,但是,由于目前研究生的教育成本的加大,研究生在就業時普遍有較高的期望。他們傾向于選擇較為穩定的、高社會回報的職業,他們對就業的高期望值與現實的強烈反差,無疑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6、藝術天性與紀律的矛盾。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態是表現為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能夠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情緒狀態,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善于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對生活充滿希望。但是也有少數研究生天性散漫。因此當個性與紀律發生矛盾的時候,焦慮、煩亂、憂愁、無聊、空虛、壓抑、失落、不知所措等心理現象產生了。
二、提高設計類研究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對策
1、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地對待他人。針對藝術設計類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師生交流、同學會、對外交流等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針對學生自我評價有偏差的情況,想辦法幫助他們通過自我開放,或者與別人相比較等方式,達到正確的自我認識并通過感受體驗努力與成功、失敗與挫折,增加對自我的認識和對自己的信心。正視自我,接受自我,并且,在理想中不斷創造新的自我,避免心理失衡。校方、社會也應拿出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成立心理咨詢室、成立心理咨詢愛心組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創辦雜志并開辟心理健康專欄。
2、進一步完善“導師負責制度”。加強導師與學生之間的彼此聯系,導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切實的安排學術生活要求。盡可能的為學生心理健康長期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例如,通過實施長期輔導,減輕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生活壓力,降低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現。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情況,以便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3、加強職業規劃理念的教育。幫助、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第一,幫助畢業生對職業理想要有一個合理的定位。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幫助學生從看單位性質轉變為看單位需求,從看單位大小轉變為看單位發展的就業觀念;第二,幫助畢業生樹立自主創業的理念精神,支持學生創業計劃;第三,將教育、課題、專業技能與市場經濟、文化產業需要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有機地滲透到教育管理、教學活動、課程體系建設等所有環節。
4、開展多樣性的課余文化活動,增加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和園區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設計類大學生的專業特色,積極組織開展健康活潑、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科技、藝術和娛樂活動,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生活氛圍,鼓勵和促進研究生會、研究生社團和研究生志愿者活動等的健康發展。在學校有關部門領導下,可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包括心理健康主題在內的各類社團活動,促進研究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倡導研究生自我教育。
5、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詢體系和預防體系。第一,要強化新生入學后的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研究生的輔導、治療和跟蹤。第二,通過為研究生開辦心理衛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在講座中幫助研究生了解和把握一些適用的自我調適壓力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現實社會中人際關系的處理和協調等研究生相對較缺乏的社會知識,為研究生搭建心理衛生、人際交往等應用性常識的平臺,以豐富研究生的知識層面,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6、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對貧困研究生的資助和補貼??梢酝ㄟ^導師課堂助教、科研項目等手段為家境貧寒的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的最低經濟保證,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為他們全面健康地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就學環境。
總之,應根據藝術設計類學生的特殊情況,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認真研究改善藝術設計類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諸多途徑,不斷促進藝術設計類研究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主,加強藝術設計類環境和文化建設;加強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加強研究生工作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廣泛多樣的研討活動;積極組織研究生開展聯誼和文娛活動;積極組織研究生體育運動;積極組織、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中國藝術培養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人文系。此文系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湘教通[2008]263號)
摘要:分析長沙理工大學6個學院研究生心理問題表現及其原因分析,旨在緩解研究生心理問題提供參考借鑒。研究結果表明,在校碩士研究生具有學業壓力大、經濟狀況窘、人際關系弱、擇業選擇煩4個方面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分析產生此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1.雙重壓力疊加,心理問題復雜化;2.年齡層次凸顯,各自需求明顯化;3.讀研動機迥然,集體意識淡薄化。最后,對于產生原因針對性提出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研究生 心理健康問題 壓力 人際關系
歷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對象主要為大學生和中學生,而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尚少,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深化。研究生培養側重于學術能力提高、專業素質成長等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易被忽視,但作為社會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其心理健康發展應給與重視。研究生作為我們國家的高層次人才儲備,其自我認識更為準確,自我體驗更為深刻,自我控制更強,但是由于研究生不僅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問題、學術研究任務和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還要承受家庭責任和經濟等方面的壓力,其群體的各種心理問題也日漸凸顯。
一、研究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通過收集長沙理工大學理工科6個學院問卷116份,用SPSS 18.0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研究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畢業門檻高,學業壓力大
學院加大力度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明確規定篇數和期刊級別,嚴把畢業論文門檻,加強論文審核力度,有序規范畢業流程,但是無形之中加重研究生學科和畢業壓力。所有學院規定研究生期間必須發一篇論文,85.5%研究生表示目前學院規定畢業之前要在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一篇與本專業相關的論文,否則將不授予學位證書,也有14.5%研究生表示學院要求發表多篇小論文,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沒有規定必須才能獲得碩士學位。同時,70.9%研究生表示學院明確規定發表期刊為國家級,余下29.1%研究生表示發表期刊為省級或市級。
文發表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合格論文需要1年左右實踐調研和數據采集,過高要求研究生的篇數以及期刊級別,只會徒增研究生學術的壓力,降低研究生對學術的熱情。
(二)消費水平高,經濟狀況窘
研究生處于經濟尚未獨立而渴望異性青睞的求學階段,情感問題也是他們一直想回避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在當今經濟社會,即便研究生享受國家每學期發放獎助學金,但由于研究生屬于高消費群體,生活基本需求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下很難有結余,而相比于其他已有固定收入的同齡人,研究生的經濟上略顯拮據。
從統計數據可知,少數研究生月消費在1000元-1200元左右,絕大部分研究生月消費水平在1200元以上,研究生屬于中等偏高消費群體。35.3%的研究生生活費主要來自父母給予,部分研究生通過校外兼職來獲得生活費,17.2%的研究生通過項目經費,12.1%的研究生通過助學貸款獲得生活費。同時,大部分研究生表示生活費有嚴重透支的現象,而一旦透支很容易造成生活拮據,少部分研究生表示會合理理財。
(三)情感交流少,人際關系弱
大部分研究生生活和交際圍繞實驗室展開,很少建立自己的社會交際圈,交往人群也比較單一,大部分研究生每天生活的軌跡為宿舍、食堂、實驗室三點一線,而實驗室的時間分配為收集實驗素材和驗收結果、定期匯報工作,長期專注于科研成果,與他人交流內容為學術問題。然而,一旦跟實驗室或寢室人際關系出現失調現象,很容易造成內心矛盾和沖突,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排解和疏緩,對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從上表數據可知,26.7%的研究生傾述苦惱或商量重大事情的對象是自己的交往對象,38.2%的研究生找異性朋友傾訴成為他們的首選對象,而同性朋友排在第三位,通過傾述自己的苦惱來獲得支持與幫助。14.5%的研究生選擇向導師、家人傾訴,從側面反映導師與研究生情感交流甚少。其次,造成與研究生間感情較為疏遠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繁重、參加課外活動時間少,其次是由于生活節奏差異,易產生距離感,缺乏與同學間的溝通,還有部分研究生由于沒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缺乏互動的人際網絡以及其他原因。而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影響研究生交際能力的提高。
65.4%的研究生與室友和實驗室的同學關系很和諧,12.4%的研究生遇到困難可能只是彼此稍微關心,甚至有些時候相互之間從不關心,只是點頭之交。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研究生在交往時往往更多地強調知識和信息的交換,而忽略情感交流。
(四)就業指導淺,擇業選擇煩
國際化市場和全球化經濟對于應用型、復合、高層次人才需求尤為突出,高校為國家社會輸送高知識人才,而實際上崗位的勝任能力與研究生實踐能力難成正比。國內有些用人單位更重視實踐工作經驗,動搖高校深造學子的教育理念,這讓研究生求學過程中對于畢業后能否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表示焦慮和擔憂。
其次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其他原因較少。針對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30.6%的研究生認為缺乏面試技巧,自我推薦能力差,25.1%的研究生認為缺乏就業指導,以上研究生的擔心與焦慮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對其以后的擇業、工作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學校有必要詳細介紹國家的就業政策,充分做好就業信息事務工作以及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指導,有助于理性擇業。
二、研究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
通過對數據的描述性分析以及半結構訪談,結合以往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理論,歸納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呈現以下3種。
(一)雙重壓力疊加,心理問題復雜化
研究生的壓力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自我定位高和追求高成就感。相比普通學生的求學之路,研究生自身學業成績優越感強,促其高定位和強成就感,造就研究生過于追求完美,養成不能接受自己失敗的態度,反感能力他人超越自己的心態。另一方面來自他人對其的期望。研究生屬于高校高級人才培養的對象,國家社會都對其都寄予厚望,而大部分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圈僅限制于校園,缺乏社會生活上的磨練和閱歷,國家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而研究生的教學課程體系與科研實踐出現脫節現象,導致符合國家社會需要人才是供不應求。而社會國家在文化高度和借用知識的標尺主觀衡量研究生的優秀,也會成為研究生自由發展的桎梏。
(二)年齡層次凸顯,各自需求明顯化
研究生培養方式分為非定向培養、定向培養、委托培養、自籌經費,培養層次分為專業學位碩士、科學學位碩士生,培養類型分為在職、聯合培養,每一種培養方式的生源迥然,大部分報考專碩、在職研究生的人員為社會已就業人士,來高校學習的次數微乎其微,年齡階段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每個年齡階段的研究生都有,已婚研究生談話內容更多關注家庭瑣事、工作前景,而未婚研究生談話內容更多關注學業發展、就業現狀,兩種關注點不同的群體很難產生交心的交流,兩種群體所面臨的壓力和困擾也截然不同。
(三)讀研動機迥然,集體意識淡薄化
歷年來,國家一直投入財力注重高知識人才的栽培,這不僅是當今科技發展所需,更是國家民族振興所要。研究生的培養旨在培養對學術研究有所造詣,甘于獻身科研事業,自身具備高素質的拔尖創新人才。部分研究生片面過于追求學歷的獲取,而忽略對科研的創新熱情,有的暫時逃避就業帶來的壓力,有的純粹實現家長對自身的期待,有的僅僅沖著工作的晉升,為了自身的前景和利益而把獲取學歷作為跳板,這些不良的學習動機會導致學習態度的不端正,不良學習態度引發一系列的學業問題。
此外,培養課程安排是分年級管理,研一側重于理論學習,研二側重于實踐研究,只是培養進度不同而已,專業碩士在校培養時間為兩年左右,研二即將面臨就業和學業的雙重壓力。由于讀研動機存在偏差,專碩、在職研究生在校期間時間少之又少,很難對班集體產生感情,班級集體榮譽感極低,只是簡單認為班集體是日常工作和評獎評優的一個平臺而已,但是他們會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傾注于對實驗室師門的投入。
三、思考與建議
探討研究生如何塑造健康人格,尋找行之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的途徑,為更好做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提供科W參考。
(一)以整合全方位力量,契合國家對高等人才培育發展需求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部分,學校應整合全方位力量,有關職能部門、研究生管理干部和導師均有責任和義務關心研究生心理健康,重視和加強研究生擇業就業心理調適輔導。同時,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指導體系,有層次、有區別進行心理健康指導。
(二)以搭建社會支持體系,吻合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
改善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和環境,緩解由經濟拮據、經濟困難給研究生帶來的壓力,通過研究生院“三助”減輕經濟困難研究生的心理壓力,社會類獎助學金緩和經濟拮據的局面,輔助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
(三)以構架家校聯通平臺,符合新時代高校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優化與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的合力,強化自我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首先,學校創建研究生特色的校園文化,豐富研究生的課余生活與人際交往,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其次,完善導師負責制。導師不僅教書育人,而且要思想引領,給研究生在學術科研和心理成長方面予以積極引導。然后,家人支持與鼓勵研究生所做的抉擇,給予積極關注,陪伴度過研究生階段的每一個環節。
(四)以構建學院成長輔導,切合研究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一方面,個別咨詢與團體咨詢雙重方案強化導師責任制,充分肯定導師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方面的作用,每月定期開展學院小團體輔導,重視研究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掌握心理問題的表現癥狀,針對性進行疏導和化解。另一方面,完善網絡微信平臺,定期推送普及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理論,探索多渠道、全方面的教育途徑,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摘 要:當前研究生心理問題引發心理危機屢見不鮮,出現心理危機的研究生通常會表現出情緒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孤僻不合群、抑郁冷漠、憤怒暴躁等反常的狀態,嚴重者會極度焦慮不安或情緒失控,甚至伴有頭痛失眠、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癥狀。主要產生原因可以歸結為自身性格缺陷、學術科研壓力、社會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婚姻戀愛壓力、家庭環境壓力這六個方面。對于研究生心理危機的干預建議從加強防患和及時處理兩方面入手解決。
關鍵詞:研究生;心理危機;危機干預
近些年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在日益擴大,數量與日俱增的研究生群體作為高學歷人才,是國家未來建設發展的主力軍,這就要求研究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還需要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與本科生和一般青年相比, 研究生正處于學業、求職、婚戀等人生的關鍵階段, 他們面臨更多的機遇挑戰,擁有著更高的抱負追求,同樣也承受著來自多方面更大的心理壓力,不僅要承受來自學術和就業上的壓力,更要承受伴隨年齡增長日益增加的來自經濟和家庭責任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帶來較大的威脅, 嚴重者會導致研究生心理失衡, 甚至危害到研究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屢見不鮮的研究生心理問題正提醒著我們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研究生心理危機并盡早進行干預。
因而,本文旨在結合目前已有理論研究成果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實際經驗,分析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機的成因,進而對研究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進行探討,從而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參考,幫助高校在處理研究生心理危機問題時做到早發現早介入。
一、研究生心理危機的定義及其表現
首先,研究生心理危機可以理解為,高校研究生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利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學生本人陷于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大多體現在學業求職壓力、情感問題、家庭變故、突發事件中。
其次,研究生遭受心理危機通常表現為情緒和行為的異常,與平時的行為表現出現較大反差。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發現出現心理危機的研究生,通常會表現出情緒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孤僻不合群、抑郁冷漠、憤怒暴躁等反常的狀態,嚴重者會極度焦慮不安或情緒失控,甚至伴有頭痛失眠、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癥狀。
因此,這就需要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輔導員,清楚知曉各位研究生的性格特點和基本情況,及早發現有反常表現的學生,究其原因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從而避免出現嚴重的后果。
二、研究生心理危機的產生原因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要避免研究生因心理危機而產生影響正常學習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就需要知曉研究生心理危機可能產生的原因,并結合學生個體特征和不同情況,來采取及時的措施。
從現階段來看,研究生群體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相比本科生而言,對自己未來的個人發展又有著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基于如上特征,研究生產生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如下六個方面。
(一)自身性格缺陷
眾所周知,研究生作為20-30歲年齡段的成年人,已經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而每個人的性格也各有差異且無人能夠具備完美的性格,或開朗、或內向,或樂觀、或自卑,或豁達、或敏感。通常來說,自卑敏感又或自負脆弱的性格,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而導致明顯的心理變化,若無法及時調整便會出現心理危機。
(二)學術科研壓力
作為研究生,學習方面需要面對的是從本科階段應用型知識的掌握向研究生階段專業學科領域學術科學研究的重大轉變。大部分研究生平時都承受著來自于學術寫作和科研的壓力、同學們之間的競爭壓力、畢業論文撰寫以及是否能夠順利通過的壓力等,這些壓力如果不能很好的轉化為動力,并積極付諸于行動,長期積壓在心里便會導致心理危機。
(三)社會就業壓力
目前,絕大部分研究生畢業后會直接選擇就業步入社會,對于很多研究生來說,這將是他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研究生畢業相比于本科畢業時,會因為個人學歷和學識的提高,對自己的工作選擇有更高的要求,會希望謀得一份所謂更好的工作,因此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高的心理預期。然而,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就業壓力的與日俱增,一些研究生在求職過程中,會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甚至會屢屢碰壁失去自信,這種失落感和挫敗感積壓在心中,若得不到有效及r的轉化排解,便可能導致心理危機。
(四)人際交往壓力
在研究生階段,學生面對的主要人際關系是導師和同學。導師平時與學生的交流機會有限,同學之間也會由于課程設置的松散或忙于個人事宜而缺少交流,這就需要研究生利用個人有限的時間與導師、同學們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聯系建立起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若不能恰當處理好人際關系,便會出現與導師關系不好、與同學關系不和等人際交往壓力,從而影響個人學習生活的情緒,嚴重者便會造成心理危機。
(五)婚姻戀愛壓力
大多數研究生正處于有著正?;閼傩枨蟮哪挲g階段,渴望戀愛尋常未來的人生伴侶。然而在戀愛交往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會因為戀愛受挫、戀愛失敗或者遲遲找不到合適對象,而灰心喪氣甚至痛苦不堪,有些甚至長時間陷入悲傷的情緒無法擺脫,嚴重者或導致焦慮、抑郁等情緒,從而產生心理危機。
(六)家庭環境壓力
家庭環境對于研究生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一方面,依照傳統觀念,研究生已經進入了可以掙錢養家糊口的年齡階段,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研究生會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實習兼職等各種途徑來貼補家用,尤其是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學生,為了完成學業又不給家庭造成過重的負擔,同時承受著來自學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情況嚴重者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甚至自卑。另一方面,家庭中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等無法預料的遭遇,會給研究生的心靈帶來沉重的打擊,如果陷入悲痛焦慮的情緒中而得不到及時的關心與緩解,也很可能演變為心理危機。
[摘 要]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實施兩年來,高校研究生群體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致有如下五類;腳踏實地,以科研為重,注重全面發展型;積極爭取,卻力不從心,郁郁寡歡型;急功近利,投機取巧,違背學術道德型;不思進取,無所謂,我行我素型;抱怨不公,消極處理,憤世嫉俗型。為確保新國獎制度發揮良好導向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必須完善獎學金制度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和心理輔導。
[關鍵詞] 新國獎;群體心理;制度完善;正面宣傳;心理輔導
自去年2012年10月,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印發〈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教[2012]342號),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已經連續實施兩年。根據文件精神,自2012年9月1日起,實施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每年獎勵4.5萬名在讀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萬名,碩士研究生3.5萬名,獎勵標準為,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3萬元;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2萬元。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由于其級別高、榮譽高、數額大,在高校范圍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加之2014年秋季入學取消公費制,將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筆者認為,新國獎制度將產生較大影響,對在校研究生的心理行為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
一、新國獎制度實施研究生群體心態分析
觀察2012年、2013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審,可以發現研究生群體心理大致有如下表現。
(一)腳踏實地,以科研為重,注重全面發展型。此類在校研究生是學校的主流群體。他們心態平和,思想積極,積極進取。2012年10月,第一年實施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此時學校獎學金已經評審完畢,校獎學金評審標準堅持綜合考察學生的思想品質、課程學習、科研能力、社會實踐等,因此國獎是在學校獎學金一等獲獎者基礎上產生的。通過分析發現,所有國獎獲得者皆品學兼優,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他們一方面是科研突出,大都發表文章若干,部分同學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有的則是參與國家、省市重大科研項目,同時,有一大部分獲獎者有學生干部經歷,樂于奉獻、服務師生、工作能力突出。2013年10月,國獎制度實施一年,學生對此已不陌生,2012-2013年度,是積攢能量沖擊國獎的一年,從獲獎結果分析,依舊是腳踏實地, 以科研為重,注重全面發展型的研究生摘得桂冠。
(二)積極爭取,卻力不從心,郁郁寡歡型。這類研究生在各高校是普遍存在的,他們有著積極進取的決心,但是卻未能如愿。分析原因有兩點:一是專業基礎弱,拔高階段受阻礙,他們有的是轉專業讀研的,自然基礎薄弱,雖然刻苦努力,畢竟做學問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自然他在課程學習及科研上不占優勢。二是,研究生階段特別是碩士階段科研水平提高很大一部分來自導師的指導、引領,導師科研項目多寡、性格特點等不一樣,加之科研能力在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定標準中占很大比重,這就直接導致一部分學生在這方面不占優勢。
(三)急功近利,投機取巧,違背學術道德型??蒲兴皆诟咝Q芯可剬W金評定中占據重要位置,鼓勵科研創新、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這本是獎學金設定的初衷、目的,但是在實施中有時卻事與愿違。由于衡量因素量化而非質化,一定程度上將科研水平等同于文章數目,特別是在碩士研究生群體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由于碩士研究生科研水平本身有限,單純以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計算亦或是要求過高,出于種種考慮,使得一些學生鉆空子,出現、抄襲等違背科研誠信的現象。
(四)不思進取,無所謂,我行我素型。這類學生在高校占據較少,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對于未來工作沒有壓力。他們攻讀研究生大多抱著:能順利畢業拿到學位證、畢業證就萬事大吉的不思進取心態,他們也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沒有生活中的經濟壓力,沒有對未來規劃的擔憂,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所謂的巨額獎勵,對于錦衣玉食的他們而言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就是在享受生活,混日子。
(五)抱怨不公,消極處理,憤世嫉俗型。面對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這類學生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不能適應新形勢,思維保守,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農主義、平均主義思想,吃大鍋飯的心態,他們的想法是把獎學金“平攤”實行絕對公平,也不影響學生之間的關系,也不催生等不道德問題,簡單便于操作。另一種是極端挑剔,當自己在獎學金評定中不占優勢的前提下,或者是暫行獎學金制度不利于自己的情況下,批評獎學金制度存在的缺陷,抱怨不公,也提不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只是一味的憤世嫉俗。
二、對策研究
(一)完善獎學金制度。在國家出臺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以及2014年秋季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自費制度實行,國家應該完善研究生獎助體系,擴大研究生助學金覆蓋面,減輕研究生生活負擔。據悉,這一政策今年就會實行。此外,各高校在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基礎上應該制定符合學校學科特點、實際情況的制度,不可“一刀切”,應發揮獎學金制度的積極作用,旨在培養全面發展且科研能力突出的創新型研究生,綜合考慮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課程成績、科研水平、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應該提高獎學金評定細則的權威性,減少人為因素等干擾獎學金評定的公正性。
(二)做好宣傳,正面引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借助動員會議、新媒體等形式最大程度做好宣傳是在維護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符合評定程序,也可以化解偏見,從而確保國獎評定順利進行。一是事先宣傳,宣傳內容主要為國家獎學金設定的意義、獎勵額度,評選標準,評選程序,公示、復核制度等。二是和廣大師生說明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是新生事物,制度會不斷完善,隨時聽取意見,沒有完美的制度。三是對獲獎學生加以宣傳,把他們作為一種重要教育資源、學習榜樣,這樣既可以營造健康、你追我趕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三)加強心理輔導。學生輔導員老師一要認真做好未獲得獎學金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引導他們從失落、消沉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鼓勵他們積極調整心態,全面發展爭取下次機會。二要做好心生嫉妒,心理不平衡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摒棄不當想法,向獲獎者學習,善于看到別人的優點,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踏踏實實搞好科研。三要做好獲獎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提醒他們戒驕戒躁,克服自滿情緒,爭取再接再厲,懂得感恩,感謝導師的培養,家人的支持等,在同學面前謙虛謹慎。
作者簡介:馬振葉(1987-),女,天津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摘要:隨著高校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研究生在學業、就業等方面面臨著諸多新問題,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新的挑戰。導師作為研究生的直接培養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在校研究生和導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形式,探索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關鍵詞:導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階段,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重任。當前中國的高等教育與社會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研究生在學業、就業等方面也面臨著諸多壓力,隨之產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近年來,因心理問題引發的行為問題不時發生。因此國內學者越來越關注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夏航等人的研究表明,雖然研究生群體主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研究生出現了心理失常的情況;姜松梅等人的研究指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顯低于全國常摸,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趙紅偉等人用SCL-90量表對高校研究生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三成學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題,并且與學歷呈正相關的關系。以上調查研究說明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是個別現象,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本研究主要通過對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對導師進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探索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研究生基本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為了了解研究生基本心理健康狀況,筆者首先對在校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按年級和學院分布隨機抽取80名在校研究生作為研究樣本,實際獲得有效問卷78份,回收率97.5%。問卷從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觀體驗、研究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研究生與導師相處和交流的狀況、研究生導師對自己的影響、研究生面對困難時采取的應對方式五個維度開展調研。
在調研對象中,高達55%的研究生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生活狀況滿意度一般,僅有30%的研究生感覺良好。54%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壓力來自家庭,45%的研究生認為心理壓力來自導師。當被問及讀研期間的主要心理壓力來源時,學習科研任務(60%)、求職(50%)、發表文章(41%)分別占前三位。研究生在心情不好時選擇的應對方式中,選擇自我調整的占68%,選擇通過休閑娛樂方式疏解情緒的占64%,選擇與朋友或者家人聊天的占59%,選擇與輔導員交流的占10%,選擇與導師交流的僅占1%。被調查研究生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學術科研方面,然而當他們心理健康狀態不佳時,卻很少向在學術科研方面密切相關的導師求助。
三、導師對研究生心理狀況的影響分析
在調研對象中,76%的學生表示與導師相處融洽;60%的學生認為導師在與自己交流的過程中態度比較熱情;69%的學生表示與導師交流學術問題時能夠保持著輕松平和的心態;77%的學生表示導師很少讓自己做與科研學習無關的事情;62%的學生在與導師學術觀點不同時能夠與導師進行探討最后達成一致觀點。以上結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平時與自己的導師相處融洽、關系穩定。
在對研究生的問卷調查中,研究生既期望導師對自己進行深入細致的學術指導,也對導師對自己品德修養和專業素養方面進行有效的引導提出了要求。部分研究生表示自己的心理壓力更多來自未來,希望導師能與自己多交流,并能在職業規劃等方面給自己指點迷津。在對導師的訪談中,導師則認為自己應在科研學術、論文寫作、做人做事方式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而在談及導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應發揮的作用時,導師認為各種職業的人員都會存在心理問題,大部分研究生人格較為獨立,心理健康狀態良好,只有小部分有心理問題的研究生與導師和院系缺乏溝通,導致自己難以了解其心理動向。
四、導師在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方面的對策思考
如何利用導師的身份,正確引導和幫助研究生疏導情緒、化解壓力、保持心理平衡顯得意義重大。導師應關注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及時發現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充分發揮其自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1.導師應給予研究生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
導師可以加強對研究生的全方位指導和幫助。比如:對研究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有助于學生較快地進入學術狀態,減少因適應不良帶來的自卑感;安排學術任務時能夠循序漸進,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供連續性的學術指導;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同時,導師還可以傳授日常生活、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學識,注重學生性格方面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多為學生未來的就業考慮,在職業規劃等方面提供指導。
2.導師應主動關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導師不僅是學術導師,也可以是心理導師,導師要認識到自己作為對研究生影響最大的角色,對學生的指導不僅限于學業、科研的指導,更要多關注其心理健康發展等。導師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學常識,有意識地對所帶研究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追蹤,對于研究生出現的細微心理問題,不但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而且應該提高防范意識,防微杜漸,憑借自身的角色優勢、恰當的師生關系定位、合適的談話技巧,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學業中。對于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研究生能做到積極開導,并及時建議他們主動接受相關專業人員的心理治療。
3.導師應以身作則提升教書育人理念
導師通常都是其所在專業領域中的學術佼佼者,在研究生的心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導師的道德品質、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會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身心健康產生深刻影響。部分導師科研水平強,育人能力弱,學術理念強,育人理念弱。作為導師,應與研究生平等相處,做到亦師亦友,在治學態度、道德修養等方面成為研究生學習的榜樣,將“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思想滲透到研究生教育中,對學生有人格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忌把自己定位于研究生之上,更不應以掌握研究生的畢業大權而威脅或給學生施壓,讓研究生覺得與導師難以溝通,從而給研究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4.學校應為導師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供條件保障
完善研究生導師制的規章制度,明確導師的職責和地位,在制度層面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歸入導師的崗位職責。比如建立導師―研究生雙向考核制度、建立能規范導師等具備影響力監管制度等。增加輔導員與研究生導師協調溝通的渠道,當研究生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時,導師有責任和義務及時向專業人員或機構求助等。同時學??梢越o予年輕導師一定的學生活動經費,增進導師與研究生的互動,比如增加師生的體育活動項目等。
導師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往往把研究生的學習科研放在首位,認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由輔導員主導,這容易造成導師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忽視。筆者認為,在研究生階段,導師不僅是研究生科研的指導者,更是研究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引導者。發揮研究生導師的角色優勢和重要作用,有助于研究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