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09:33: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教育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如果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長,這本來并非壞事,可家長們更多的是出于對以后升學的考慮而非幼兒的興趣,這樣不僅給幼兒造成了嚴重的身心負擔,使其天真活潑的稚氣和求知欲逐漸泯滅,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幼兒園的高收費、亂收費現象,最終將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幼兒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幼兒園收費缺乏合理依據目前公辦園的收費標準普遍偏低,其收取的學費不能滿足這些幼兒園的基本經費需求,這樣,幼兒園就只能低成本運營,教師待遇偏低,教學設施長期得不到改善,幼兒得不到系統、正規的教育。而民辦幼兒園收費相差懸殊。市區的幼兒園,特別是名幼兒園,收費明顯較高,每月少則上千元,多則上萬元,這樣所謂的名園就變成了為富裕家庭而舉辦的貴族幼兒園,普通的工薪階層只能望園興嘆。與此相反,在城郊以及村里的大多數幼兒園,收費較低,尤其是村辦園,一些村在進行村委會選舉時,候選人會向村民承諾低收費甚至免費,在其當選后,為了兌現承諾,這些幼兒園每月只向家長收取幾十元學費,或者不收費,而村委又不給予補貼,完全不能滿足幼兒園的日常開支。這些幼兒園中的民辦教師工資待遇差,有些可能只有公辦教師工資的1/3,養老、醫療等各種保險都沒有,致使教師隊伍非常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要么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不能滿足社會對優質幼兒教育資源的需求,要么就是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欠了大量外債,需靠下月收取的費用來彌補部分虧損。這些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嚴重匱乏,聘用不起優秀教師,有些幼兒園甚至沒有符合教師資格的教師,只有幾名阿姨對幼兒進行看護,導致幼兒園教育質量極差,家長對幼兒教育不信任。
幼兒意外傷害險賠償額較低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差,意外事故極易發生。但是,不少幼兒園并未為幼兒投保意外傷害險,或投保的保額較小,賠償數額不高,導致在事故發生時的責任主要還是由家長和幼兒園承擔,增加了雙方的經濟壓力,容易激化矛盾。
幼兒教育中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對幼兒教育的地位和性質認識有誤目前,我國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極為有限,科研深度及科研成果的轉化都比較差,相關的制度和規范都不甚完善,使得家長、教師、甚至是幼兒教育機構的管理者對于幼兒教育的地位、目的以及幼兒應該接受什么樣的教育的認識都有偏差。
2.幼兒園收費缺乏科學合理的依據一方面,我國的公辦園不允許超成本收費,而現行的收費標準偏低,政府財政投入有限,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該標準已明顯不能滿足幼兒園的經營需求,應該適當提高。另一方面,我國將本應是公益事業的民辦教育完全推向市場,過分強調其非義務教育性,由幼兒園自負盈虧,導致其與公辦園的平等地位得不到落實,沒有國家財政性的經費資助以及集體的投入,僅靠市場和家庭購買,尚未建立起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分擔的機制,使得民辦園的競爭壓力非常大。一些幼兒園為了闖出名聲,為了可以聘請較為優秀的師資而采取了高起點、高收費的策略;另一些平民幼兒園雖然收費較低,但是教育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留不住生源,被迫低收費營運,此種現象在村辦園尤為普遍。如此惡性循環,收費自由權太大,導致市場競爭混亂。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其在市場失靈的地方進行宏觀調控的彌補作用亦未發揮出來。
3.對亂收費行為監管不力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十三條規定:幼兒園不得以培養幼兒某種專項技能為由,另外收取費用。顯然,我國是禁止興趣班收費的。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幼兒園在舉辦各種類型的額外收費的興趣班,一方面為滿足家長需求,另一方面為了增加教師收入。對此問題,相關部門并沒有嚴厲查處,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幼兒園的亂收費。
4.幼兒意外險投保率偏低迫于經濟壓力以及一些家長所存在的饒幸心理,部分家長認為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并不愿為子女投保。
法律完善及分析
1.明確科研機構職責及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機制幼兒教育科研機構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開展幼兒教育科學研究。立法中應明確幼兒教育科研機構的職責,這對于提高幼兒教育科研水平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為幼兒教育提供科學研究。立法還應明確,幼兒教育科研機構另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幼兒園教師及幼兒家長進行培訓,轉變現有的錯誤的教育觀念,向其宣傳正確適當的幼兒教育知識。立法中應明確規定幼兒園與科研機構的交流聯系制度,進行規范性指引。幼兒園是了解幼兒教育現狀最直接、真實的地方,科研機構應深入到幼兒園調研,采集第一手資料,作為幼兒教育研究成果科學有效的保障;而教育科研機構匯集了大量幼兒教育研究的專業人才,幼兒園教師應將第一線的真實情況與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并且到科研機構去接受最新科研成果的培訓以加深自己對幼兒教育知識的認識,將其應用到幼兒教育實踐中,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2.規范政府財政投入機制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法律層面上的《學前教育法》或者《幼兒教育法》,導致一些政府部門沒有給予幼兒教育足夠的重視,尤其在實施了免費義務教育后,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都投向了義務教育,對幼兒教育資源的配置非常匱乏。僅有的一些教育資源都投向了公辦園,使得民辦園現狀困窘,這也是導致民辦園收費的混亂重要原因。立法中應明確規定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實行專款專用。目前我國教育經費總量中,幼兒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實在太小,資金投入是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僅僅依靠市場和家庭購買,而不明確政府財政投入方式及數額,難于支撐幼兒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我國目前的重要任務是真正建立起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分擔的機制,具體規定加大中央、地方財政投入的措施,使其得到落實。我們必須立足于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供給多元化的格局和家庭對幼兒教育需求差異化的現實,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共財政投入和支出模式,形成切合實際的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分擔幼兒教育成本的機制。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還應規范幼兒投保制度,由于幼兒事故易發,不少保險公司望而卻步,若有政府財政支持,幼兒投保制度將會更加完善,惠及更多家庭。江蘇省已于2007年實施由政府投保,這對我國總體的幼兒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示范,由政府財政投入支持為幼兒投保,改變主要靠家長投保的模式,這樣不僅能擴大投保范圍,適當加大保額,還能減輕家長和幼兒園在幼兒發生意外事故時的經濟壓力。
3.加強政府對幼兒園的管理制定科學的收費標準,對學費用途進行監督。首先,公辦園的收費標準制定時間過早,已不符合我國經濟的發展,無法滿足幼兒園現在的經營需求,政府應重新對幼兒教育成本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學的收費標準,滿足公辦園的現實發展需求;其次,民辦園沒有嚴格的收費標準,因此,應盡快制定民辦園收費標準,以規范其收費,減少高收費、亂收費現象。最后,加大力度治理幼兒園“費外有費”的現象。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幼兒各種潛在的天賦本應是幼兒園的職責之一,應當是幼兒園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的基本內容,其費用應被包含在征收的保教費中,而不應該單獨收取。我國是禁止興趣班額外收費的,但是,還是有大量的幼兒園在舉辦各種類型的興趣班,以增加教師收入,政府應加強對此問題的監管,盡快整治此類現象。
作者:楊強單位:太原科技大學法學院西山煤電斜溝煤礦
學生教育和教師教育研究占有比例較大,其學生教育涉及面較廣,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與之比較次之的是教師教育的研究,包括實習、職前、入職后、繼續教育等等。(1)教師教育:《社會轉型進程中的俄羅斯高等教育課程改革——以課程目標和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研究》、《國際視野下教師人性及其發展初探》等;(2)職業技術:《試述新加坡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特色——兼談對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企業參與培訓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中美職業技術教師教育者的特征比較研究》等;(3)理念:《21世紀的伙伴關系:“威斯康星理念”的新發展》、《布爾迪厄教育社會學理論研究》、《哈蒙德教師教育思想述評》等;(4)基礎教育:《美國基礎教育全國課程標準的社會形成研究》、《當代俄羅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等;(5)中等教育:《二戰后美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學校文化:行走于理想與現實之間——基于民辦寄宿制中小學的案例研究》、《禮物的流動——對初中生社會關系網絡的探究》等。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探索研究作為近年來的一個新興的熱點之一,在研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幼兒教育”碩士層面研究成果規律。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走向多元化,涉及到各個方面。諸如特色教育、研究生教育、法制教育、少數民族教育、女童教育。在現代教育的高速發展,學者開始關注教育質量的評估、督導、以及教育財政等問題,如:教育評價:《芬蘭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研究》、《關于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初步研究》、《美國高等教育認證體系中的民間組織研究》等,但整體上來說,所占比重相對較少。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創業教育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博士階層對“幼兒教育”關注
在CNKI網博士論文數據庫中,以學科專業為“幼兒教育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1999年到2010年)共找到155篇,其中部分文章在數據上傳過程中重復上傳,剔除重復文獻后,共有112篇博士論文。從思想觀念的整體上進行研究,高屋建瓴的把握教育學的脈絡,如《幼兒教育的范式研究》、《幼兒教育的價值研究》、《幼兒教育實證分析范式的變遷及影響研究》、《從隔離到全納》、《高等教育多元化與學生權益保護》、《教師專業標準研究》等。結合地域進行研究,選取教育發展比較前衛的國家為實體,實際進行論證,主要有澳大利亞,如《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市場化進程中的大學——政府——市場關系研究》、《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研究》等。
碩、博專業論文對“幼兒教育”的研究之比較
與其他學科類似,幼兒教育學碩士階段論文研究范圍較廣,可以說各個方面有所涉及。博士階段論文其涉獵范圍相對更加集中,但其研究更加深入。總體上研究相對較多、實證研究也多集中研究教育發展較為突出的國家、如美、澳、德、而不是各類國家均有所涉及。博士論文以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學校為龍頭,其導師各有其研究領域,在各自研究深入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研究體系,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現狀,如華東師范大學注重幼兒思想教育的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在基礎性教育方面有所側生、西南大學則在教育理念高度方面有所加強。其各院校有其風格、特點,導師不同,研究方向各有差異。
小結
當前、課程改革、模式改革、評價方式、教師教育以及財政和運行機制成為碩、博士論文共同關注的熱點。其研究熱度持續近十幾年,然而,幼兒創業教育、研究生幼兒教育研究、特色幼兒教育在博士生論文中尚未有涉及。在弱勢幼兒群體的教育在碩、博論文中涉及都較小,甚至在博士論文中沒有查找到,有待于加強。
作者:曹曄單位:集寧師范學院幼師學院
【摘要】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使然。一個人,從嬰兒期進入幼兒期后,由于其動作和語言的發展、生活范圍的擴大和獨立性的增長,他渴望參加成人社會活動的愿望便逐漸產生。但因受本身特點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參與到成人的活動之中來。所以,游戲成了最受幼兒歡迎的活動,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是學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
【關鍵詞】游戲;幼兒;教育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主動的活動,是幼兒在假想的情景中進行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
一、幼兒游戲的價值
游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和情緒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有人指出,游戲對嬰幼兒來說,它的重要性僅次于母乳喂養和母愛,足見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第一,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孩子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他的神經系統興奮強于抑制,讓他老老實實呆著不動,這對他有著很大的難度。要使孩子身體健康,一定要給他有活動的機會。幼兒園每天都要保證2到3個小時的戶外活動,還有另外的游戲活動時間,給幼兒提供的活動機會還是非常充分的。第二,游戲能滿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戲中探索和發現。這種探索和發現不僅體現在很安靜的游戲和認知性活動比較多的游戲中,而且體現在戶外活動游戲中。第三,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小孩子喜歡與小伙伴一起玩耍,2歲以前孩子一般與成人交往,2歲以后逐漸對小伙伴發生興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戲是幼兒從事社會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第四,游戲能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在游戲中,幼兒的成功體驗多于失敗的體驗,有利于使幼兒產生成就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角色游戲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二、在實踐中實現游戲的價值與教育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1.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觀察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或現象的基本能力,觀察力是智力的基礎,觀察力強的幼兒能獲得豐富的素材,獲得真實的感覺和認識。比如老師在組織幼兒玩“搶椅子”的游戲時,可提醒幼兒觀察:為什么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搶到椅子呢?幼兒通過觀察及點數椅子與人數,從中發現了奧秘:原來小朋友的人數總是比椅子多一個。這樣使幼兒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于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2.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呼吁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自主游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情感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和內容,當他們在游戲中產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現實的想法時,老師千萬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而應積極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升華。3.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作為幼兒教師,我發現學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性情孤僻,很難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但是一參與游戲,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游戲是幼兒通向真實世界的橋梁,老師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來改變幼兒的這種狀態。例如:讓小班的幼兒表演《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剛開始表演時,可邀請全班幼兒一起上臺來表演,只要求他們大膽地表現出小動物走路的動作及之間的對話,然后趁機對那些靦腆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表演中去。這樣,不但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有利于克服不良傾向,培養合作精神。4.通過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并用,全面發展。操作材料是指為幼兒提供操作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操作,操作中學習,達到手腦并用,全面發展的效果。老師要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分配游戲材料,尤其是對大班的孩子,應側重于游戲的操作難度及復雜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圖讓幼兒通過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反復嘗試或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成功,訓練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意識,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和品質,培養進取精神。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他們所接觸的生活面、知識面越來越寬,好奇心越來越大,隨之就會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產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個世界是什么樣?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這就是游戲世界。因此,我們老師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的游戲,以便更好的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者:石錦蕓 單位:臨湖第一中心幼兒園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到各個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中。幼兒園開展游戲教學在實踐過程中應加強教師培訓,明確游戲課程化建設的方向和實施內容、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建設。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真正體現在幼兒能在游戲中獲得知識。游戲的教育價值的體現方式就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本文對情景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情景游戲;幼兒教育;應用
伴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教育價值獲得了社會大力支持和認同。它將幼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融入到游戲中,幼兒園課程化可以更好地發揮幼兒園課程的教育功能,游戲成為了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對幼兒教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創設情景游戲激活幼兒的思維,展現自我,培養創新意識及智力的開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在幼兒教育中開設情景游戲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是幼兒學習的啟蒙階段,幼兒時期重視幼兒思維模式的培養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和今后的學習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時要把握好幼兒自身的發展情況,采取趣味性強的教學方式為幼兒創設一個和諧有趣的情景游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課堂環境。讓幼兒在情景游戲的過程中培養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有效開發他們的智力和認知能力。通過情景游戲讓幼兒學到一些基本的知識和道理,在情景游戲中獲得情感的體驗,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幼兒教師要做到將情景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正確引導幼兒認知這個世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幼兒老師應該從生活中發現引領幼兒學習,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教學目標是把游戲帶入到幼兒園課程教學中,充分體現游戲的教育價值。幼兒教育開設情景游戲,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幼兒的自主創新意識,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游戲教學中去,讓幼兒的天性得以釋放,這樣才能實現游戲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價值。
二、情景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對象是年齡較小的幼兒,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意識在初級的發展階段,所以對于幼兒教師,想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如何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是首要的問題。在幼兒教育中游戲是學前教育目標實現的最佳選擇,而情景游戲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多媒體在情景游戲中的作用
在幼兒教育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游戲,可以啟發幼兒的邏輯思維和對事物的認知,多媒體的特色功能也為幼兒教育創造了非常有利的先天條件。目前在日益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國家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幼兒的學前教育。在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情景游戲教學時,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與教師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巧妙的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實現情景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教學目標。比如幼兒對動畫非常感興趣,那么幼兒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一些動畫的片段開設相關情景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幼兒教學時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幼兒創設出各種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情景,讓幼兒有種切身體驗的真實感覺,促進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并加深記憶。提高幼兒學習能力、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幼兒認知能力的變換過程。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點采取生動又有趣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增強幼兒的學習自信心,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情景游戲中
當幼兒抗拒參加幼兒園的情景游戲教學活動時,幼兒教師應該多加鼓勵和開導幼兒,讓他們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如果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得優異,那么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表揚,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培養。因為教師的表揚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繼續強化他們自身的優勢,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提升自己的內在動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他們更加有動力去學習和認真做事,起到非常有效的教育效果。由于幼兒處于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其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弱,幼師可以通過情景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導,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學到一些知識和道理。并且游戲可以給幼兒們帶來歡愉,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把游戲規則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幼兒教師要做到正確引導學生,時刻關注幼兒們身邊和生活中發生的細微現象,進而通過游戲的教學方式使幼兒認知這個世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游戲過后教師要進行總結,正確引導幼兒創新思維及自主能力的培養。
(三)通過情景游戲營造課堂氛圍
總之,在進行幼兒教育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游戲因素,塑造生動活躍的幼兒園課堂氛圍。借助游戲的形式進行活動教學,幼兒園的教學形式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的教學。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景游戲獨有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進行幼兒的教學活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教學效率。把游戲當作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采取科學有效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組織教育活動時運用游戲性的語言,例如在幼兒認識香蕉這種水果種類時,在開頭通過猜謎語、播放有關的歌曲引導幼兒參與到合作競猜游戲中去。通過情景游戲加深幼兒對知識的認知和掌握,激發幼兒智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幼師通過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對幼兒耐心地教導,從而調動幼兒們對游戲的興趣,正確引導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綜上所述,在幼兒早期的學前教育中,游戲帶來的天性釋放和學前教育目標的價值體現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開設情景游戲教學時,要將幼兒放在主體位置,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調動幼兒思維的分散和頭腦的靈活性,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讓幼兒在游戲中感覺到喜悅和成就感,從而促進幼兒教育邁向新的臺階。
作者:王媛媛 單位:河北省黃驊市滕莊子鄉劉月莊學校
摘要: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在教育方面,一生之計就是幼兒教育,與之后的教育培養學生個人能力和帶給學生知識的教育不同,幼兒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幼兒正確的三觀基礎和良好的習慣,以確保他們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能夠得到幫助,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也同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在發展的同時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只有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才能為我國幼兒帶來更好的教育。
關鍵詞:現代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問題;對策研究
一、現代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教育機構的審核、監管不夠嚴格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自己子女教育問題上更是不留余力地進行培養,唯恐自己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前就落后別的孩子太多,爭先恐后地讓自己的孩子進入更好的幼兒園接受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無疑成為了很多商人眼中的好項目,于是乎就出現了大量借著幼兒教育大熱的東風而成立的幼兒園,各種形形色色的幼兒園更是呈現了遍地開花的景象,然而這看似生機勃勃的幼兒教育發展,卻因為審核和監管的問題使幼兒教育存在很大的隱患,很多地方的幼兒園更是呈現出魚龍混雜的現象。例如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過去我們沒有注意的地方都相繼暴露出了問題,幼兒園幼師虐童事件就是其中一項,家長們怎么都不能夠相信,自己信任老師、信任幼兒園,將孩子交到他們的手中,卻等同于把孩子推到了惡魔的手中,而且從越來越多的虐童事件曝光來看,幼兒園幼師虐童儼然不是個別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幼兒教育當中的,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很多幼兒園對幼師的審核上放松了標準。一些幼兒園為了降低成本,甚至會去錄用沒有幼師資格證的人成為幼師,可想而知這些幼兒園的教學水平如何,在這種幼兒園當中,幼兒能夠學到什么完全是未知數,同時政府部門對幼兒園的監管不夠嚴格,更是縱容這種現象出現的溫床。2.幼兒被集中飼養般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每個孩子都是在被當做集體中的一員在接受教育,想要得到老師們的鼓勵甚至獎勵,孩子們就必須要滿足老師所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而滿足不了老師的要求很多時候會被打上“差”孩子的標簽,就如同優秀影視作品《看上去很美》中一樣,衡量優劣的唯一標準就是小紅花,在這種教育下,幼兒們的天性往往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很多幼兒或許在別的方面有著極高的天分,卻因為這種教育被打上了“差”孩子的標簽,這無疑是幼兒教育的失敗。
二、讓現代幼兒教育更好的對策
1.增強幼兒園建設審核標準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兒教育方面,想要給幼兒更好的教育,就必須先建立起更為科學、更為嚴格的幼師審核標準和幼兒園監管方式,確保每一個幼兒園的正規性,嚴厲打擊不正規的幼兒園,以帶給幼兒們更優質的幼兒教育為理念進行辦學。同時幼兒園本身也更應當加強對幼師的審核,對于沒有幼師資格證的幼師堅決不錄用,對于危害幼兒健康的害群之馬更應當聯合政府相關部門予以制裁,而不是單純地開除就解決問題,以此為孩子們提供更科學、更有效的幼兒教育,真正有效地培養孩子,讓幼兒教育起到它應有的作用,衷心祝愿未來的幼兒教育中不再出現虐童事件,讓幼兒都能夠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2.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每一個幼兒實際上都有著他們的特點,先天與后天的影響使得他們每一個都是那么的與眾不同,他們有的對數字很敏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總是能展現出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也有的幼兒對語言更感興趣,使得他們在學習語文或英語的時候能夠比其他的孩子更快。在這種前提條件下,教學當中自然就顯得一些孩子更“聰明”一些,而有的孩子則“笨”一些,所以并不能用這種方式去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所以為了帶給我國幼兒更適合他們的幼兒教育,現代幼兒教育必須擯棄過去的“集中養殖”式的幼兒教育,在確保每一個幼兒都被照顧到的同時,也應當根據每一個幼兒的特點去制訂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讓每一個幼兒在得到了平衡發展的同時,也能夠進行個性化發展,讓每一個幼兒的優點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和進步夯實基礎。3.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關鍵一環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自己的父母都是“全知全能”的代表,他們對自己的父母更是無條件的信任,同樣的一個道理由孩子的父母說出來,也遠比老師說出來更有效,可見在幼兒教育當中,幼兒家長的能量是不容小覷的。所以在幼兒教育當中,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也應當讓幼兒家長明白他們對幼兒的深遠影響,讓幼兒家長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去影響他們,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進行有機結合,讓幼兒得到全方位,立體的教育。同時幼師們也應當更進一步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將每一個幼兒當作是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將自己無私的愛奉獻給每一個孩子,以此來更具耐心地進行幼兒教育,讓孩子們在幼兒園中也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
三、總結
對于一個國家的長久發展來說,教育永遠都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如果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那么幼兒教育就是國家未來的基石。在我國民間,也早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也許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實際上也說明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希望筆者的淺見能夠讓更多的幼兒教育從業者參與到討論中來,將自己對幼兒教育的理解與他人進行分享,讓現代幼兒教育能夠更健康地發展下去,為我國的幼兒教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黨嵎瀠 單位:天津市河北區第十七幼兒園
[摘要]幼兒教育質量的好壞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幼兒教育時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改革,才能保證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在許多幼兒園都采用了信息技術來與與幼兒教育進行整合,可見其對幼兒教育有重要作用。信息技術的出現在許多方面都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文章就二者的整合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整合
一、整合優勢
(一)提升學習熱情
孩子在幼兒時期普遍有著這樣的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新奇的事物更能產生興趣等,因此在幼兒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僅僅去根據設定的好的教學內容去進行講解,并且講解的相對枯燥,因為幼兒好動的特性,在課堂內容沒有吸引力時,課堂氣氛就會較為混亂,這種教育形式,幼兒很難產生學習的熱情,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僅不會使幼兒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學習能力不會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阻礙幼兒的發展。然而在在進行幼兒教育時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因為信息技術有較強的靈活性,在進行教學中內容的設定也能更加豐富,并且呈現出的動畫、圖片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且能延長注意的時間,動畫視頻直觀的將教學內容進行呈現幼兒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提升了。
(二)陶冶情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首先在課堂教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信息技術中那些有趣的內容很容易使幼兒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樣就可以有效的使幼兒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創設想象的空間,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發展。運用信息技術很容易展現一些思維邏輯方面的內容,幼兒通過多媒體的引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小短片,其中可以包括一些繪畫、歌唱、舞蹈等內容,讓幼兒通過有趣的小短片,可以讓幼兒對這些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使得幼兒愿意主動的學習這些內容,不斷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整合的方法及應用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培養思維能力
在幼兒時期如果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能力,對幼兒的各項發展都是有助益的,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找尋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果單靠教師的語言闡述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并不容易,但是教師通過信息技術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就相對容易了,在進行《三只小豬》故事的課程時,筆者就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了教學當中,筆者沒有直接將教材拿出來對幼兒進行故事教學而是將這個故事實現進行了錄音并且還配上了合適的音樂,在課程開始時直接將故事的錄音播放給了幼兒,因為故事的錄音中不僅有語言故事的講述還有動聽的音樂,幼兒聽的非常認真并且筆者還觀察到許多幼兒在聽故事時還會模仿故事中的動作。故事聽完后筆者進行了提問,哪只小豬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幼兒在聽完問題后,積極的進行回憶,并回答了筆者提出的問題,幼兒們還結合著小豬的動作和大灰狼的動作進行了模仿,并且表演的很形象,這時筆者并沒有結束課程而是再次了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課程進行了總結,教師將《三只小豬》的動畫場景播放出來讓幼兒欣賞,幼兒在觀看故事時可以了解到小豬們是怎樣蓋房子的,并且什么樣的房子更結實,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可以使幼兒的聽覺、視覺以及感覺上都能被信息技術調動起來,這樣的形式可以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
(二)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培養幼兒認知能力
幼兒時期已經有許多的知識具有抽象性,幼兒很難將其中的知識理解透徹,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幼兒在枯燥、乏味的環境中本身就不會產生興趣,再加上比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幼兒在認識的過程中就顯得很被動,教師也會發現,即使自己很用心的在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也沒有什么提升,但是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會出現全新的景象,信息技術呈現出來的內容都比較直觀,許多科學現象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呈現幼兒理解起來就容易的多了。例如教師在進行科學領域《磁鐵的秘密》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課堂上真正能讓幼兒去動手操作的材料并不多,那么許多無法操作的材料幼兒就不能判斷,他是否可以被磁鐵吸引,限制了幼兒的認知能力的發展,那么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將這一問題解決,教師事先可以將想向幼兒展示的材料制作到多媒體課件當中去,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對幼兒進行展示了,并且這種展示的效果有時會比真正的操作能更清晰的將實驗現象展示出來,并且一些實驗現象稍縱即逝,采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將這一問題有效解決,幼兒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反復觀看,了解其中的秘密。當幼兒對某一內容感興趣或感到困難時,可靈活演示,拓寬了教學途徑。孩子們仿佛被一塊強有力的磁石地吸引著,一把新奇的鑰匙正在開啟著孩子的心。這就是在信息技術下孩子們產生的主動、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結果。
總結:
在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其發展。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幼兒的自主能動性,促進幼兒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在今后的幼兒教育系統中,要它們兩者間進行有機的結合,如此才能夠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更好地發展。
作者:楊文俊 單位: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中心幼兒園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既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又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當前,如何更好地在學前教育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是擺在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小銜接;研究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階段,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發展。做好幼兒教育中幼小銜接工作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也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1]。當前,如何更好地在學前教育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是擺在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1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分析
1.1幼小銜接工作的現狀
目前,為了迎合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部分幼兒園提前把一年級的學習內容教給幼兒。這樣就導致了幼小銜接工作中,部分學生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的現象,甚至養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多數幼兒園缺乏全面了解兒童發展規律的專業教師,導致幼兒園這個教育階段向小學教育階段過渡的推動力不足。以上現象均不能使幼小銜接工作順利進行,不能真正體現幼小銜接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1.2幼小銜接工作的價值
幼小銜接工作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在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過程中增加另一個學習環節,實質上是指幼兒園應該順應兒童發展規律完成與小學的過渡環節。這一環節的教學目標是幼兒進入小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并且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及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在本質上,幼小銜接工作起到了緩沖小學教育階段與幼兒園教育階段的坡度,真正使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形成一個不分離的整體。幼小銜接工作可以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培養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并不是指教師要把一年級所學的內容教給幼兒,而是合理利用小學與幼兒園相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給其入學前做好堅實的心理準備。幼兒教育階段注重的是培養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而小學教育階段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可以實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目標,這也為幼兒入學后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這一工作中,教師可以要求幼兒用小學生的行為規范自己,注重培養幼兒珍惜時間和善于學習的好習慣。幼小銜接工作逐步培養起幼兒的自律能力,可以讓幼兒盡快的適應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學過程。
2如何更好地進行幼小銜接工作
2.1真正明確幼兒園與小學差異
事實上,幼兒在入學前的知識儲備只要求能夠適當識字并且能夠會十以內的加減法。所以,教師根本就沒有必要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教授小學內容。但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明確認識到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差異。第一,要認識到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兒童發展規律的基本知識,從兒童健康成長的角度來安排幼小銜接工作進程。第二,注重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設身處地為幼兒設計團體活動和個人活動,真正尊重幼兒和關心幼兒。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在幼兒園,幼兒絕大部分時間都受到教師和保育員的精心照料,而在小學,教師對學生生活上的照顧減少。在學習上,幼兒園注重寓教于玩,以游戲為主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小學教育階段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任務和規則意識,以課堂學習為主要方式并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教師應該建立一個穩定的作息制度,培養幼兒有張有弛的生活節奏。教師也應該注重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幼兒自己玩耍或者思考[2]。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為了讓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小任務和小活動,要求幼兒用自己帶的物品獨立完成,這樣才能真正的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規則意識。
2.2加強幼小之間的溝通,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工作
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中引入心理介入活動,以多種形式優化幼兒合作與交流能力,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工作。在課程設計中也要充分考慮個體特殊性和差異性,設計有針對性的團體活動和個體活動真正提高幼兒銜接工作的質量。還可以多設計一些關于時間和環境的游戲,比如“我要上學啦”、“十分鐘能做什么”等主題活動,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為了真正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雙方的溝通與協作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如組織大班幼兒到小學進行參觀學習,請小學生到大班介紹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這樣可以使幼兒真正了解小學的學習任務和生活要求,建立良好的入學心理準備。加強幼小之間的溝通也可以加強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之間的聯系。兩者可以定期溝通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使幼小銜接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作業時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余三指托住,筆桿向后稍斜,靠在虎口處;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在幼兒進入小學初期,可以適當調整幼兒園大班的生活內容與學習內容,協調幼兒園與小學的生活節奏和學習節奏,多增加生動有趣的內容和趣味形象的活動,安排合理的上課時間和作業量,逐步提出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要求,從而構建一個幼小銜接工作的育人環境[3]。教師可在墻壁上張貼一些畫著幼兒課外活動的圖片,把拼音卡片貼到顯眼的地方,讓幼兒時刻不忘學習的內容,找來幼兒(也是一年級學生)自己畫的畫,張貼在學習園地里,用他們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讓幼兒一開始就有參與感。這樣的調整可以使幼兒比較自然地進入小學生角色,真正培養幼兒長期學習的欲望。總之,我們要拒絕幼兒教育小學化,從理論上和行動上解決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問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應該立足于幼兒園實際情況,在實踐中敢于探索教學方式,敢于創新教學內容,真正地培養幼兒適應社會和學習能力,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郭艷梅 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青年路幼兒 園
【摘要】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幼小銜接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是影響我國學前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問題。目前我國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問題、緣由以及對策等四個方面的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明晰“小學化”內容界線、豐富研究方法、拓寬研究視野、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為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解決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研究述評
幼兒教育“小學化”作為學前教育界近年來重視的問題,在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中有提到:“禁止在幼兒園教育中使用各種形式的‘小學化’的教育。”2016年5月,學前教育宣傳月以“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為主題,再一次把幼小銜接問題提上日程,體現了幼兒教育“小學化”對于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影響。經資料收集可知,我國學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研究相對較多,涉及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各個方面。對已有文獻資料的分析整理,有助于今后研究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研究現狀的把握和了解,避免在拓展新思路新方向的過程中走彎路、回頭路。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相關研究文獻分析
筆者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幼兒教育小學化”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搜索數據統計如下:從表1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關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研究相對較多。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從2006年開始到2015年,以“幼兒教育小學化”為主題的研究呈現逐年遞增趨勢,這充分說明我國研究者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且從2011年以后,對此主題的研究每年呈大幅度增長趨勢,這與2011年我國頒布《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文件有關,說明國家政策的頒布對于研究方向有著重要影響。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相關領域的研究分析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筆者從幼兒教育“小學化”表現及問題、原因、危害、對策四個方面進行綜述分析,相關分析如下: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及問題
目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教學觀念小學化,以小學教育理念指導幼兒教學;教育日常管理小學化,按照小學生的作息來要求幼兒;教學形式小學化,以課堂教學取代游戲教學;教學內容小學化,片面追求知識的傳授;評價模式小學化,用考試分數評價幼兒的成長,重結果輕過程。除此之外,還有家庭作業、行為規范等類比小學生;過度開發幼兒早期特長等。如徐曉燕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是:辦園觀念固化,幼教理念扭曲;教學內容過載、課余學習過重;教學體系混亂、教學方式簡單(徐曉燕,2014)。王蕓梅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主要表現為:教育內容上,以智力教育為主;教育方法上,幼兒自我學習;教育評價方面,重視結果忽視過程(王蕓梅,2015)。還有學者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表現為日常管理小學化以及教學形式小學化。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表現的研究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參照,但大多數研究者所得結論是基于個人經驗,具有極強的思辯性,無實證調研的支撐,缺乏說服力。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釋。總的來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觀念方面,傳統兒童觀、教育觀以及人才觀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產生的根源。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門監管缺失,造成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非法幼兒園過多等現象。最后家長及社會對幼兒園教育的錯誤評價,是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原因。比如黃紹文認為,傳統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及人才觀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教育未予以應有的重視(黃紹文,2005)。周小青從四個層面分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觀念層面,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政府層面,缺乏有效的管理與監督;幼兒園層面,辦園宗旨不端正,以營利為目的;社會及家長層面,缺乏正確的教育導向(周小青,2011)。鄭曉娜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受升學壓力等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口眾多,受教育者也多,各地區教育資源不平衡;各地發展不均衡,各家庭經濟情況不一樣(鄭曉娜,2014)。不同研究者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進行分析,各有側重,為今后研究者提供更全面準確的認識。影響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為幼兒身心發展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相關文獻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做了多方分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的最主要對象是幼兒,研究者主要從幼兒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做了總結。孫麗旭指出幼兒教學“小學化”的危害:首先,導致幼兒缺乏發散思維的能力;其次,違背幼兒正常的身心健康發展;最后,讓幼兒強制性接受教育會使幼兒產生厭學的不良心理(孫麗旭,2013)。夏雁指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首先,不顧年齡特點容易導致身心疲憊和心理壓力,后天厭學;其次,導致幼兒在上小學后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上課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夏雁,2013)。鄧付芳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危害:首先,是扼殺孩子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其次,與社會要求相脫節,不符合新世紀用人的需要;再次,與小學脫節,對小學教育形成負面影響(鄧付芳,2004)。通過對文獻分析可知,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不僅危害到幼兒的身體,對幼兒的心理危害更是無法彌補的,因此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研究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的研究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是以幼兒的身心發展為對象,而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情感發展也受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的。
(四)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關于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不同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解決對策,主要從政府、社會、幼兒園及家長這四個方面提出。從政府層面,教育部門要充分發揮其監督管理作用,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力度;加快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社會層面,廣泛宣傳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端正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從幼兒園層面,應端正幼兒園辦園宗旨,科學辦園,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幼兒園管理干部以及幼兒教師師資培訓工作;開展家園共育,關注幼兒健康成長。從家長層面,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轉變家長盲目超前、片面注重知識學習的錯誤思想傾向。除了以上四方面的建議外,還要加快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的接軌,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取消小學入學選拔制度,等等。研究者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對策的研究通常針對其產生原因提出相應對策,具有一定針對性,但是其對策的提出主要是研究者自己的思辨以及個人經驗得來,缺少實質性意義。
三、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為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解決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筆者就此提出展望,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一)界定幼兒教育“小學化”教育內容
目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的研究主要是思想觀念、教育方式、組織形式的闡述,研究者極少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教育內容進行清晰的界定。關于幼兒教育“小學化”,我們并不能絕對地認為任何教授給幼兒知識的行為都屬于“小學化”。如果幼兒園傳授給幼兒的知識處于其所能接受和承受的范圍,并且符合幼兒思維發展階段時,就不能簡單認為它就是“小學化”。所以我們應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內容界定一個明確的范圍,比如以所教授的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為其判定的一個標準。幼兒教育“小學化”內容的明確界定,對于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將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豐富研究方法
目前關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多是經驗之談,定量研究相對較少,研究缺乏實證調研及數據支撐。縱然定性研究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了解會更深入且具有針對性,但是定量研究所具有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也很有說服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適當增加定量研究,為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實證支持,提高研究的準確性,使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更客觀、科學。
(三)拓展研究視野
目前我國研究者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研究多局限于對其現狀、原因、危害及對策的研究,且研究結果相似度、重復率較高,創新性極低。今后的研究者可以拓寬自己的研究視野,從新的角度或視野去研究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比如從教育政策視野出發進行研究等,使未來研究者對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有多維度多層次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
(四)借鑒國外成熟的教育經驗
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且在發展過程中不免會有很多問題。在我國之前的研究中多是從自身進行分析,較少與國外幼兒教育進行對比。因此,我國在關注自身研究的同時,還應該多多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經驗。例如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上有成熟的理論和政策,借鑒國外先進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可以對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解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趙珂珂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與教育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育的整合成為整個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現階段幼兒園課程改革迅速,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產生了沖擊,新型的教學模式急需要引進到幼兒教學當中,以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做好幼兒學習的啟蒙教育。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的內涵
第一,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而非教學結果。首先從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的本質上看,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幫助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整合過程中,要清楚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應該以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作為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結果。美國福瑞克教授曾經提出技術與工具之間的應用規則:“技術在教育中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結果,不能為了突出技術而使用技術。”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要著重發展信息技術為教育服務的功能,實現對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才能夠達到最優教學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兒教育是一個廣義概念。眾所周知幼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礎啟蒙階段,因此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不僅僅能夠使孩子提高對幼兒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從而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幼兒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還應當將范圍擴展到家庭和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日常行為和價值觀的養成,因此應該尤為重視。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談到:幼兒教育是復雜的過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勝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見對幼兒教育的廣義認識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義是在一定條件下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根據某種客觀規律形成一個新的整體的過程。在這個新整體的構建過程中其中的元素會發生協調性的變化,以實現新整體內部結構的優化,產生協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單純的混合,而是通過相互結合實現最優的效果。在信息技術和幼兒教育的整合過程中要根據幼兒教育的特點和信息技術的優勢相互融合,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共同目標,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幼兒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與幼兒教學相整合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科的特點進行信息技術的選擇,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幼兒教育提倡教學的全面性,不論是語言知識、社會科學還是藝術、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應該兼顧。但是眾多的教學內容各具特點,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因此在信息技術手段的選擇時要注意其特點。還要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處于知識的啟蒙階段,要利用信息技術將知識呈現的更為直觀有趣,讓學生多多開闊眼界認識世界。在教學媒介選擇時還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其中要包括講故事、做游戲、聽音樂、看視頻等內容,營造良好的幼兒課堂氛圍,使幼兒的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可以進行歌曲的播放、視頻動畫的播放,還能夠進行舞蹈教學和游戲教學,實現多種教學方式的組合,讓幼兒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從而學習知識,得到身心的良好發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術創建良好幼兒園文化。創建良好的幼兒園文化能夠幫助實現提高對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在幼兒園中利用信息技術建設校園廣播平臺、網絡平臺、活動平臺等,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生活環境,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還可以在節日進行表演活動和比賽,提高幼兒的自我表現能力和特長發展,鼓勵學生進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園廣播和校園網絡的建設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使教學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還能夠起到一定的宣傳引導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學環境的創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幼兒創新培養。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中可以實現教育過程的動態化、教學的連貫化和授課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給予學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學生提高對學習的參與度,實現教學互動。還能夠實現對幼兒的正確引導與發散思維的培養,使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并鼓勵學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發展。與此同時還能夠開拓幼兒的知識面和對世界的認識,能夠塑造幼兒的世界觀和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實現能力的提高和認知的培養。
三、結束語
在20世紀90年代教學媒體被應用到幼兒教學中來,其形式由幻燈片、投影儀等,實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逐漸被廣泛認可和應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進一步整合,實現了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優化。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階段,也是奠定未來學習和生活方向的基礎,因此對幼兒的全面培養是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將信息技術應用與幼兒教育中能夠幫助實現教學的趣味性和內容的多樣化,提高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實現其綜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發展的階段,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整合過程中的最優化手段,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學的科學化,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實現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馬萍 單位:河北省青縣木門店學區后董景幼兒園
人們耳熟能詳的意大利著名繪畫大師達?芬奇畫蛋的故事給我們教育工作者許多啟示,特別對我們幼教工作者有著更深刻的意義。試想,如果老師看到達?芬奇的第一幅畫時,不是贊賞,而是橫加指責,那么會有后來的繪畫大師嗎?其實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們扼殺在搖籃里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賞識,賞識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徑,可以說賞識教育是培養、誘導一個幼兒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鑰匙。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但做法卻截然不同: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未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孩子學習不行時,家長卻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責孩子,很少反思自己的過錯!在平時的幼兒教育活動中,我堅持用贊許的目光看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賞識,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幾點自己粗淺的嘗試。
一、理解幼兒,與幼兒心與心溝通
熱愛幼兒、尊重幼兒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評價和檢驗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下一代的歷史使命,力爭使每一個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不僅需要為幼兒創建優越的物質環境以滿足幼兒生理需求,同時在創建物質環境的同時也決不能忽視精神環境的創建。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懂得:“每一個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理解與尊重。”我們所做的每一項工作,應努力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注、理解、贊賞和支持。有時成人處于某種原因和想法阻止幼兒發表意見與參與活動,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他侵犯了幼兒受教育的權力。站在幼兒的角度,我們可曾想過幼兒會是什么感受呢?他會感到教師對他的歧視以及不公正,他會不相信周圍的人對他的愛。我們要吸取徐州市下淀天馬少兒藝校事件、泰州興化板橋幼兒園電熨斗事件的教訓。
二、尊重幼兒,蹲下身子傾聽
《綱要》明確指出: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也就是說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幼兒,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贊賞。教師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一個撫摸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如果教師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個別幾個能力強、聰明可愛的孩子身上,那么作為“陪襯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老師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為此教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提供表現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每周的升旗活動,孩子們十分重視,我們就讓小朋友們商量,這個星期誰來當升旗手?有的說:“天天都要到幼兒園學習的。”有的說:“要做聽話的乖孩子的。”有的說:“要有好東西愿與小朋友分享的。”……孩子們會努力爭取做到,并對自己充滿信心。每次升旗還要結合思品教育進行表演,節目是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編排的,雖然有些稚嫩,但會得到全園小朋友和老師的掌聲,使孩子們獲得成功感。
三、發展幼兒,搭建幼兒發展的平臺
《綱要》指出發展性原則,要求我們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孩子間都存在著個體差異,要使孩子的潛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就要以發現“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班上有一個性格內向、怕羞的小姑娘,名叫田田。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有一次我發現她手工作業完成得特別棒。我在大家面前表揚了她,并請她幫助旁邊的小朋友,活動結束后還請大家為她拍手并說:“田田,你真棒!”田田臉上露出了微笑,從那以后開始有了自信。對于不同性格差異的孩子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去贊美,挖掘他們身上微小的閃光點,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不是孩子缺少優點,只是你缺少發現。
四、提醒幼兒,開展智慧的批評
有的教師對“賞識教育”的認識有一個誤區,認為賞識就是不能批評,尤其是對那些好學生,往往經常表揚,但很少批評,生怕批評會降低他們的威信或者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致使這些孩子驕傲自大,自覺高人一頭,人際關系很差。賞識不等于驕縱,賞識也不是不能批評,只是應該講求批評的藝術,否則對有些孩子來講,我們的賞識教育只會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膨脹他們的私欲,結果適得其反。“賞識教育”的主旨是發現人的閃光點,發現人的潛在力,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促進他們進取。而對人的弱點,我們當然不能賞識,否則賞識便失去了它的原則性。無原則的賞識就是驕縱,是教育中的大忌。在賞識教育中要注意實是求實,即不濫用賞識,又不吝嗇賞識,夸獎要適度。因為不切合實際的夸獎容易造成幼兒的虛榮心。賞識要講究方法,批評應考慮藝術。這樣,才能使幼兒及時而適當的獲得鼓勵和贊賞,幫助幼兒獲得自我價值感,發展自尊與自信。帶著賞識的情懷,用贊許的目光看待每個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光彩奪目,他們是那樣可愛!讓賞識教育陪伴孩子的童年時光,讓每個孩子沐浴在贊許的目光里,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茁壯地成長!
作者:沈雪梅 單位:江蘇省大豐市實驗幼兒園
幼兒教育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然而長期以來,幼兒教育史研究不僅鮮有人問津,似乎也無問津的必要。事物向來如此并不意味著就應該如此、只能如此。本文在對當前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之“不合時宜說”和“替代說”回應與批判的基礎上,進一步就現實中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進行了思考,權作一家之言,愿就教于方家。
一、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嗎?
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值得倡導與落實。然而現實中,當前仍有不少人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為此,在具體論述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之前有必要先澄清是否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這一前提性問題。盤點起來,當前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之觀點主要有“不合時宜說”和“替代說”兩種。
(一)目前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不合時宜嗎?
現實中有不少人都認為,當前幼兒教育需要關注與研究的問題很多,如幼兒教育公平問題、幼兒教育制度建設問題……這些才是目前幼兒教育亟待研究的問題,而幼兒教育史研究雖然必要,但現階段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尚不合時宜。初看起來,“不合時宜”說似乎很有道理,畢竟現階段幼兒教育還有很多根本性、關鍵性問題亟待研究,而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貌似真的不合時宜。其實,進行史學研究常常會遭遇是否合時宜這一困惑,就連科學史之父的薩頓都曾質疑過自己對科學進行史學研究是否合時宜,其在《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一書中曾如此這般問自己:“為什么要考察過去?為什么不讓過去的事過去算了?為了前進,甚至只是為了生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有那么多實際問題需要立刻得到解決。”[1]是啊,現在有那么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為何要追溯過去呢?對此,或許有人會說:“未來模糊不清,現在沉重不堪;只有毫無生氣的、完結了的過去才適合于思考。那些觀察它的人活得比它長久——他們是它的產物及其征服者。因此,人們對歷史的關注不足為奇。渴望了解過去發生了什么,以及渴望理解歷史的進程,這些是人類共同的特征。”[2]然而,“關注過去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特性,這或許是真實的,但是這并沒有解決問題”[3]。那么我們為何要關注那些離我們如此悠遠的過去呢?事實上,“不管進入歷史的事實多么悠遠,實際上它總是涉及現今需求和形勢的歷史,那些事實在當前形勢下不斷震顫”[4]。“只有借助現在,我們才能理解過去,也只有借助過去,我們才能充分地理解現在。使人們理解過去的社會,使人們增加掌握現在社會的能力,這就是歷史的雙重作用。”[5]具體來說,“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卻不會完全消逝,它還以潛在的形式存在于我們周圍;如果了解了中國教育史,再看當今的教育問題,就會意識到在現實社會中隨處都能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且有些還在起作用。歷史經驗和教訓對我們具有現實意義,這并不是說歷史經驗可以簡單地移植或套用到現在,但認識到有些問題并非今日所獨有,當有助于觀察和理解現實問題”[6]。“通過對過去教育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思考和解決當代教育問題;有助于為現實教育改革的決策提供服務;有助于闡明現在和將來教育發展的可能趨勢;有助于認識現存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特點和相互影響的重要性。”[7]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常說:“教育史是教育理論的源泉,這是無可爭議的。”[8]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史研究不管是對當前幼兒教育的理論建構還是現實踐行都是十分重要、寶貴的,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非但不是不合時宜,反而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
(二)歷史研究和學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嗎?
具體來說,關于歷史研究是否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這一問題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歷史研究能否直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二是基于史學視角來審視幼兒教育是否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對于前一個問題很好回答,我們都知道歷史學是很少關注幼兒教育這些“小問題”的。實際上,不僅不關注似乎還有些不屑關注。縱使有極為少數的歷史學家在其言談著作中涉及那么一點點幼兒教育的問題與思考,那也僅僅只是基于個人經驗或感覺的隨意之談,是十分不充分、不成系統的,故企圖用歷史研究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是行不通的。既然歷史研究不能直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那么基于史學視角來審視幼兒教育能否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呢?對此,我們說這是不合適的,同時也是存在很大隱患的。幼兒教育與歷史的聯姻并非一種“1+1=2”的機械湊合,更不是把現行占統治地位或主流的史學理論看作是一種“既成的”、先于幼兒教育活動的存在,一種具有普遍性、絕對性的原則應用于幼兒教育活動的結果。倘若訴諸史學視角審視幼兒教育,則史學是以外在于幼兒教育的狀態進駐幼兒教育的,史學不是作為“幼兒教育問題”而出場,而是“為了”幼兒教育而被邀的,史學前來是為了“啟蒙”幼兒教育,而不是“分享”。史學是高居于幼兒教育之上的,先知般的誘導者。這種高姿態割裂了與幼兒教育的血脈相連,史學的立場是空置的,導致人們容易采用一種“理論-應用”的思維模式來看這個問題,將歷史視為高高在上的、完美的理論,而幼兒教育僅僅只是歷史學的應用之域。幼兒教育史研究其實是幼兒教育和歷史研究的有機組合,而不僅僅是基于歷史來審視、考量幼兒教育的,歷史高高在上,幼兒教育匍匐在地,如此以后,幼兒教育史研究將喪失其教育學立場,這是很糟糕的,不僅異化了幼兒教育史研究,同時亦異化了幼兒教育。綜上可見,歷史研究不可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那么,學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嗎?對此我們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雖然目前學前教育史體系較為完善,但當前學前教育史大多關注的是學前教育制度、學前教育思想這些較為宏大的話語體系,雖然其間已有關涉幼兒的,但畢竟還是很少、很不系統的,可以說幼兒教育史僅僅只是個腳注而已,故學前教育史研究依然替代不了幼兒教育史研究。
二、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工作?
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不僅必要而且必須,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呢?這既是務實之舉又是當務之急。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是個系統工程,限于篇幅在此將不系統闡述,僅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初步展開。
(一)明確幼兒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對象
明確研究對象是開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倘若沒有正確且明確的研究對象,就算投入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也往往事倍功半、徒勞無益,甚至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故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對于一項研究來說,生死攸關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研究對象。那么幼兒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對象是什么呢?關于幼兒教育史研究對象這一問題,似乎無須多問,甚至有些明知故問,幼兒教育史研究研究什么?顧名思義肯定是研究歷史上的幼兒教育問題了。這固然沒錯,但倘若就這么將幼兒教育史研究對象界定為歷史上的幼兒教育,則不免簡單、抽象。問題是研究的對象,但還僅僅只是一個抽象的結論而已。為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追問幼兒教育史研究到底都研究歷史上幼兒教育的哪些問題。唯有如此具體的思考,方能把抽象的結論具體化,從而較為精準地回答幼兒教育史研究對象這一問題。一般來說,幼兒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歷史上幼兒教育的事實性問題和價值性問題。具體來說,所謂歷史上幼兒教育的事實性問題主要是指歷史上幼兒教育的緣起、發展、演變以及性質樣態等客觀性問題,如幼兒教育是如何緣起的,其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每個時期階段的幼兒教育又有什么性質等等。而歷史上幼兒教育的價值性問題主要關涉歷史上諸種幼兒教育價值主張的競爭、排序問題,通過對歷史上幼兒教育價值問題的關照,人們將能更為透徹地了解和把握歷史上對幼兒教育所秉持的價值觀。在此有必要強調的是,上述兩類問題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常常糾纏著共存于幼兒教育問題中的,只是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常常將其區分開來介紹而已。
(二)澄明幼兒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價值
事物的價值是實然存在的,但價值的發掘與發揮卻仰賴于人們主觀上對其的了解與認識。并且,對于事物價值的描述,既是對其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性揭示與顯露,同時亦是對現實中該價值彰顯的一種可能性敞開與導向。“教育史研究的功用或價值是教育史學科的關鍵問題。它既涉及教育史研究作為一個專門學術領域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同時也關系到對教育史研究的目的、任務的認識,關系到對具體的研究方向和問題的確定、選擇,關系到教育史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方向。”[9]此外,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具有一種‘求價意志’(WilltoValue),是一種‘價值’動物。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打上了價值的烙印。從理論上說,人類不會去從事那些自己認為沒有價值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對自己所從事活動的價值認識得越清晰、越深刻,就越能夠克服種種困難,追求并最終實現活動的目的。“追求價值作為人們活動的一般目的,它直接規定和影響著活動的性質和方向。”[10]“價值對于活動的意義和力量還在于它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意志、情感,即強烈的活動意識。正確的和正義的價值目標反映在人的意識中,便產生了人們對價值目標的信念和渴求,強烈的渴求便形成意志、情感,使人們在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人們進行任何有目的的活動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這種動力的保持與喪失,不僅對活動的持續進行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關鍵時刻決定著活動的成敗。”[11]教育史研究價值歷來存在求真與致用之爭,實質上,求真與致用二者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可以統一且必須統一的。幼兒教育史研究既要求真又要致用,求真是致用之前提與基礎,但求真往往以致用為旨歸。所以在幼兒教育史研究中,我們要樹立求真達于致用的幼兒教育史研究價值觀。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主要是通過中外幼兒生活,地位和價值認識的變遷,幼兒教育發展過程的展示和幼兒生活場景的再現,幼兒教育規律的揭示和把握以及幼兒教育思想的演進,揭示出中外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幼兒教育的特殊規律和一般規律,為現實中國幼兒教育理論建構和實踐提供歷史資料和啟示。
(三)在堅守敘事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幼兒教育問題研究
任何一門科學要想成為真正的科學,除了必須十分明確并堅持它的研究對象外,還必須采取科學的研究方法,兩方面缺一不可。只講方法而不講對象,就可能南轅北轍,相去愈遠;只講對象而不講究方法,就無異于海市蜃樓,望洋興嘆!那么我們該采取什么研究方法來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呢?“敘事原是歷史著作最早形式中的常用模式之一(如修昔底德、波里比烏斯、李維、塔西佗的著作)。”[12]“敘事乃歷史本身所固有的。”[13]“所有歷史都有不可化約的敘事元素”[14]。敘事研究是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長期以來,受史學傳統的影響,教育史研究主要是敘事研究。敘事研究被看作教育史研究的基本功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5]。那么教育史中是如何開展敘事研究的呢?所謂的敘事研究主要強調教育史研究要如實地描述過去的教育實踐,盡可能全面、客觀、詳盡地將教育史敘事清楚。事件是怎么緣起、發展的,又是如何結束的。可以說敘事研究是比較重視教育事件的分期、時段以及發展演變的。公允地說,敘事研究之于教育史研究是十分必要、重要的,教育史研究的求真價值也主要源于敘事研究。但這種研究方式在效力于求真的同時無益于致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致用。為此,教育史研究方法有必要進一步豐富與創新,恰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張斌賢教授強調的那樣:“教育史學科要不斷地發揮它的固有的社會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也應當不斷改革和創新,與時代共同發展”[16]。為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訴諸問題研究來開展教育史研究。這里提出通過問題研究來開展教育史研究絕非隨意,其也有學理上的考量與因循。比如在歷史學研究中,法國年鑒派學者(主要以費弗爾和布洛克為代表)就提出:“傳統史學只是敘述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這種史學毫無益處。‘歷史只有從敘述的變為解釋的,它才能成為一種科學’”。因此,他們認為“歷史學家必須提出問題,必須用對問題的分析來取代對事實的平鋪直敘”。[17]當然,這里提出要在教育史研究中積極開展問題研究并不是說不要先前的敘事研究了,對敘事研究簡單否定、揚棄了,而是說我們要在堅守敘事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史的問題研究,以期對彰顯教育史研究的致用價值有所裨益。故在幼兒教育史研究中,我們要在堅守敘事研究這一傳統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幼兒教育史問題研究。
(四)現實中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
上面僅從研究對象、研究價值以及研究方法這三方面初步探討了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實際上,幼兒教育史研究工作還遠不止這些,然限于篇幅在此不能系統闡述。下面將簡要談談現實中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需要注意的幾個常見問題,旨在從另一方面補充、完善幼兒教育史研究工作。首先,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要堅守教育學立場。所謂堅守教育學立場主要是指我們在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時,要注意其歷史之維,但不能過于沉溺于歷史。我們關注歷史上的幼兒存在、發展等狀況,但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教育學意蘊。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幼兒教育史研究縮水為幼兒歷史研究了。雖然幼兒教育史研究是歷史與幼兒教育史之聯姻,但現實中人們在具體研究時往往會把其踐行為幼兒歷史研究,遺忘或遮蔽了其中的教育學意蘊,喪失其教育學立場。其次,在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時要有大視野。這里所謂大視野首先是指我們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時,不能只關注與研究我國幼兒教育史,同時還要關注與研究外國幼兒教育史,幼兒教育史實質上應該包括中外兩大部分,我們不能只研究中國幼兒教育史或外國幼兒教育史。此外,這里所謂大視野還意指我們在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時不光要像傳統教育史研究那樣關注制度或思想,還要關注幼兒的存在、生活的問題。最后,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要處理好其與教育史、學前教育學研究的關系。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有學前教育史、教育史這些較為成熟的研究前例,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可以說有所依托。但我們在欣喜“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樹在樹下難成材”。因為有前例在,我們難免會模仿與借鑒。當然,這里并不是說不要模仿與借鑒,只是我們不應在模仿與借鑒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丟棄了自己的研究對象,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畢竟幼兒教育史和學前教育史、教育史不同,否則的話,也沒有必要再單獨進行幼兒教育史研究了。當然,以上僅是對幼兒教育史研究的一點初步構想,欲切實有效地推動幼兒教育史研究還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不斷開拓新的資源,增強自我創新的能力,使幼兒教育史研究在現實中在更好地認識幼兒發展、促進幼兒教育方面有更多更大的作為。
作者:張睦楚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脫離了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等方面向小學階段的教育標準看齊.[1]該問題困擾幼教領域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如果單從幼兒教育本身來講,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愚蠢之舉.但如果從復雜的社會背景觀之,該問題則千頭萬緒,難于解決.筆者試圖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幼教主體在幼兒教育選擇中深陷入難以自拔的“囚徒困境”,并探索其深度根源,試圖尋求走出困境之途徑.
1博弈論的“囚徒困境”:理論闡釋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一個經典案例:兩名竊賊被警方抓獲,由于證據不足無法將二人定罪,于是警方將二人隔離審訊.警方為二人提供的選擇條件是,如果二人都招供,則二人同時被依法判處6個月監禁;如果一方招供,另一方拒不招供,則招供的一方因立功表現將被釋放,而拒不招供的一方則因妨礙司法公正而遭重判,被判入獄9個月;如果二人都拒不招供,則導致證據不充分,二人皆被判入獄1個月.囚徒雙方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皆選擇了對自己來說最安全、利益最大但并非最優的決策即雙方均選擇了供認不諱.這是典型的非合作一次性博弈.在非合作一次性博弈中,兩個自利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個體將忽視他人利益,而選擇一個對雙方來說都陷入低效的結局———非合作戰略均衡.[2]博弈論是關于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論.它是關于社會形勢中理性行為的理論,其中每個局中人對自己行為的選擇必須以他對其他局中人將如何反應的判斷為基礎[3].博弈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包括局中人(player)、局中人的策略集合(strategies)以及各局中人的收益(payoff).博弈論的基本假設是,博弈中的局中人都是理性的,他們在決策中傾向于選擇自己的最佳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博弈的基本特征是,博弈中每一個局中人的收益不僅取決于自己選擇的策略,而且取決于所有其他局中人選擇的策略.同時,每一個局中人在決策前,將理性分析給定的博弈規則或信息集合.給定的博弈規則決定著局中人的收益矩陣.局中人所獲取的信息以及由此而構建的對博弈規則的理解,決定著局中人主觀上最優的決策選擇.另外,在博弈分析中,需加以注意的是,局中人的收益是局中人真正關心的東西.由于現實中每一個局中人的價值觀念是不同的,所以他們主觀上認可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現實的博弈分析中,局中人的價值理念必須考慮在收益分析之中.
2幼兒教育小學化:博弈論視角的分析
幼兒教育領域中的小學化現象正是這樣.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中,存在著多個利益相關者,其中主要包括幼兒家長、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在幼兒家長之間、幼兒園之間以及幼兒教師之間未達成合作意向,即并非所有參與博弈的幼教主體均選擇科學合理幼教方式的情況下,一旦有人選擇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就會導致其自身利益受損.
(1)幼兒家長的“囚徒困境”.每一個幼兒家長都希望選擇最有利于孩子發展,能夠使孩子獲得最大競爭力,幫助孩子爭取最多教育資源的幼教方式.而目前我國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主要通過考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學業成績的孩子將為自己爭取到讀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資格和權利,因此,孩子的學業成績將成為家長最重要的關注點.選擇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從短期效益來說,的確能夠滿足家長對孩子學業成績的訴求,而這短期內學業成績的提升有可能為孩子獲得較為優質的教育資源,接下來優質的教育資源又可能為孩子潛能的開發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促進孩子更好的發展.雖然,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要承擔孩子非智力因素如人格發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受損的風險.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任一幼兒家長選擇科學化的幼兒教育,而其他參與博弈的幼兒家長選擇了小學化的幼兒教育,那么該家長的孩子將在以學業成績為衡量標準的教育資源競爭中處于劣勢.學業成績競爭的失利,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致使孩子潛能開發受阻,無法得到充分發展.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中,幼兒家長已深處“囚徒困境”.只要參與博弈的其他幼兒家長仍然堅持小學化的幼兒教育,無論哪個幼兒家長選擇放棄小學化的幼兒教育,都將冒使孩子在教育資源爭奪中處于劣勢的巨大風險.
(2)幼兒園辦園者的“囚徒困境”.目前,我國幼兒教育正處在教育資源匱乏,公辦幼兒園發展緩慢的階段.據2013年國家統計局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實施情況報告顯示,我國公辦幼兒園數量不到全國幼兒園總數的1/3.大部分幼兒園的辦園經費來源于園費收入,因此,生源多寡不僅關乎幼兒園的發展,更決定著幼兒園的存亡.面對激烈的園際市場競爭,幼兒家長訴求將成為幼兒園辦園方式選擇的重要導向.如前所述,幼兒家長已陷入“囚徒困境”,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已成為他們最安全最有利的選擇.因此,受到幼兒家長訴求的引導,辦園者為了謀求幼兒園的生存和發展,傾向于為迎合家長訴求,爭取生源,放棄辦科學合理幼兒教育的決策,而選擇小學化的辦園方式.而一旦大多數幼兒園選擇了小學化的辦園方式,幼兒園辦園者也將陷入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囚徒困境”.辦園者們的決策已構成了幼兒園之間博弈的納什均衡,一旦有幼兒園改變決策,就意味著該幼兒園將極有可能在園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從而導致生存堪憂.
(3)幼兒教師的“囚徒困境”.幼兒教師在幼教方式選擇上,同樣面對科學合理幼教方式和小學化幼教方式的抉擇.當前,我國幼兒教師隊伍從整體上來看,綜合素質不高,仍然存在無證上崗、學歷水平偏低、專業素養不高等問題.而對于許多幼兒教師來說,采用科學合理的幼教方式的難度已遠遠超出其最近發展區,難度過高,難以達到.相對而言,小學化的幼教方式易于把握,教學效果容易量化,能立竿見影地實現幼兒家長的教育期待,致使大多數幼兒教師傾向于選擇簡單易行、成效顯著的小學化幼教方式.如此,選擇小學化幼教方式的教師迅速獲得了幼兒家長的認同,從而贏得幼兒園領導的認可,為幼兒園爭取到了生源,進而使其在幼兒園和幼兒家長的心目中贏得了較高的聲譽,并由此為自己獲得了相應的優厚待遇,如與生源掛鉤的獎金、快速的晉級機會以及領導的賞識等等.在此種情況下,即便存在科學教育觀念堅定,專業素養較高的幼兒教師想要選擇科學合理的幼教方式,也會由于科學合理幼教方式的難于踐行,遠期成效無法在短時間內顯現,因而受到幼兒家長的指責,遭到領導施壓,而無法堅持下去.因此,只要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狀況不能有所改善,小學化幼教方式仍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幼兒教師也將無法走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囚徒困境”.
3公共改進:擺脫幼兒教育小學化“囚徒困境”之路
基于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理性經濟人”假設,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中往往傾向于在理性思考、精明計慮后,選擇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決策.然而,由于人的理性是不完全的,所以往往出現在所有個體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卻損害到集體的利益,從而使每一個個體利益受損.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囚徒困境”中,寄希望于每個局中人都能出于大局意識、集體利益而放棄自己的最優決策是不現實的.因此,擺脫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囚徒困境”的最優策略只能通過公共改進即通過政府或相關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調控、積極治理方可實現.
(1)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提高幼教主體理性水平.幼教主體教育觀念的扭轉是擺脫幼兒教育小學化“囚徒困境”的思想前提,只有幼教主體的觀念得到徹底改變,才能促使他們選擇正確的幼教之路.因此,重視對幼教主體理性水平提升的教育和宣傳至關重要.首先,對辦園者資質審核做到嚴格把關,保證幼兒園的辦園水準和專業水平.對于不具備辦園資質,條件不具備,幼兒園管理者素質不過硬的幼教機構,堅決不允許其招生辦園.其次,加大力度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在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上,應提升幼兒教師的學歷層次,嚴格遵守持證上崗的幼兒教師管理制度,保證上崗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發展水平.同時,幼兒園及相關幼兒教育管理機構應為幼兒教師的職后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資源,促進幼兒教師進一步的專業發展.另外要提升幼兒教師的工資和待遇,保護和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以及對科學合理幼教方式進行探索和實踐的積極性和熱情.最后,加強對幼兒家長的教育宣傳,如開辦社區家長學校,加強家園溝通,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誠懇聽取幼兒家長對幼兒園發展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尊重信任家長,提高幼兒家長學習幼兒教育理念的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家長對幼兒教育方式作出正確的選擇.
(2)建立“選擇性激勵”機制,引導幼教主體決策方向.除了在觀念層面為科學合理幼兒教育制度的實施奠定基礎外,應建立“選擇性激勵”機制,改變原有幼兒教育的支付結構.所謂“選擇性激勵”即指有選擇性地對主體行為進行強化和激勵,以使預期行為出現的概率增加.在幼兒教育中,通過相應主管部門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選擇性地將優質資源、競爭機遇、發展便利等傾向給予選擇科學合理幼兒教育的幼教主體,以此改變原有博弈的支付結構,即減小合作行為的支付成本,并增加該行為的收益.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中,針對幼兒家長、幼兒園辦園者以及幼兒教師應選取恰當的“選擇性激勵”辦法,引導他們選擇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針對幼兒園,國家應加大對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保障廣大幼兒園生存和發展必備的教育資源,消除其生存困擾.同時,對于采納科學合理幼教方式的幼兒園,政府及相關教育主管部門應加以獎勵,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持及專業咨詢,充分發揮政府和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的服務職能.對于幼兒教師,幼兒園應加強對幼兒教師的管理.在充分尊重幼兒教師教育自主權的同時,對于進行科學合理幼教方式探索和實踐的幼兒教師給予支持和幫助.改變幼兒教師傳統的評價方式,以科學的評價標準對幼兒教師的工作業績加以評估.重視對幼兒教師的支持和鼓勵,為他們的進一步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資源,促進他們自我提高,激勵他們的專業發展動機,將幼兒教育和其自身發展有機融合,建設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隊伍.對于家長來說,應大力提倡小學進行零起點教學,盡量使接受小學化幼兒教育的投機取巧者的優勢弱化,使其所預期的優勢無法實現.總之,“選擇性激勵”機制建立的目的旨在,改變各幼教主體的博弈支付矩陣,將利益導向科學合理幼教選擇的一面,從而引導各幼教主體的決策方向.
(3)制定相應法令法規,調控幼教主體行為.各幼教主體之所以陷入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囚徒困境”,就是因為小學化幼兒教育對于他們來說是最安全且最有利的選擇.要改變這一局面,唯有改變支付結構,成為各幼教主體在幼兒教小學地過程中支付遠遠大于收益.也就是說,改變支付結構除了可以運用“選擇性激勵”,減少合作行為的支付成本,增加其收益之外,也可以通過增加不合作行為的支付成本,減少不合作行為的收益,來減少機會主義,改變博弈結果.[4]目前,我國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主要通過地方性政策和規定對其加以限制和制約,導致各地規范力度存有較大差異,難以實現全局性、徹底性擺脫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局面.因此,在面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上,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大規范力度,將禁止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重視度和執行力提升到立法的程度.德國《基本法》第七條第六款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即不允許教授幼兒園的孩子寫作、計算等專業知識,也不準社會開辦此類培訓班.匈牙利也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以立法形式加大懲戒力度,增加違約成本,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發生.我國立法及有關教育主管部門也應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制定相應的法令法規,對投機者加大懲戒力度,增加違約成本,令選擇小學化教育和管理模式的幼教主體懼怕懲罰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作者:李虹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蝴蝶效應”的起源與混沌釋義
“蝴蝶效應”也可稱為“臺球效應”,是60年代初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進行天氣預報計算提出的,并比喻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長時間后可能導致遙遠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這是因為“蝴蝶效應”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始條件敏感依賴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空氣系統屬于極不穩定的混沌系統,而蝴蝶扇動翅膀則相當于改變了“初值”,最終導致空氣系統的改變。混沌是指一種混亂,雜亂無章的狀態。而“蝴蝶效應”也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卻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產生壓倒一切的巨大差別。對于混沌的定義,許多學者都曾從各種角度給出過,下面將介紹能夠深刻表現出混沌系統特點的狄萬內混沌。設為緊致系統,是的一個拓撲度量。定義1:如果存在使得對每一點,和的任意領域和,滿足,則稱對初值敏感依賴,為敏感常數。定義2:如果下述條件得到滿足:①是拓撲傳遞的;②的周期點在內處處稠密,即;③對初值敏感依賴,則稱在狄萬內意義下是混沌的。
2.“蝴蝶效應”對幼兒教育工作的啟示
幼兒教育并不是穩定或一成不變的,它由很多因素和環節組成,如孩子的個性差異,家長的素質差異及職業地位、老師的教育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家長及老師的幼兒教育工作的整個系統,所以幼兒教育工作是一個混沌系統,可用混沌理論進行研究與分析,根據狄萬內意義下的混沌定義可看出一個復雜的動力系統,呈非周期性的無序運動過程,并且對初值敏感依賴。幼兒教育工作一般由老師、家長、孩子、互動內容、溝通方式構成。其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蝴蝶效應”中的“翅膀”對整個幼兒教育工作的系統乃至每一個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蝴蝶效應”說明在復雜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動,經過系列的連鎖反應,則會對長期的行為產生預想不到的結果,一件小事沒有處理好卻可能對整個工作系統產生預想不到的影響,一個很小的不好機制,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或制止最終將產生巨大危害。拍打翅膀能帶動連鎖的正面反應,同時也能帶動一系列的負面反應,一個班級要是有幾個優秀的家長能起好的榜樣作用,那么更多的家長也會一起“扇動翅膀”,幼兒教育工作就能形成積極向上的風氣。
3.充分發揮“蝴蝶效應”在幼兒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
目前“蝴蝶效應”無論在氣象學、經濟學、還是混沌學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包括學校及家庭對幼兒的教育領域,如何有效的發揮“蝴蝶效應”的良性作用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在《幼兒園教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忽略了一個家長,就等于放棄了一個孩子的教育”可見家長就相當于“蝴蝶效應”中“扇動翅膀的蝴蝶”一樣重要,家長對幼兒園來說是一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價值取向、文化程度、經濟收入高低等的不同致使家長很難在一定時間內形成教育合力,并且現在的家長一般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大多數時候是老師主動對家長進行“指揮”、家長接受的狀態。因此,充分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發揮“蝴蝶效應”的良性作用影響著整個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3.1老師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
現在的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很快,家長接送孩子們總是匆匆忙忙,導致大部分家長根本無法每天都能與老師見面交流,因此老師要細心觀察每個孩子生活學習狀態,根據每個孩子不同階段的表現來分類,利用現代化設備與家長進行溝通或把有相同類型困惑的家長一起請到學校來,利用休息時間老師與這些家長充分交流,讓家長通過談話能夠對自己孩子的近況了解徹底,使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真誠,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從心底里認同并主動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從而引發良性的“蝴蝶效應”,對孩子未來的教育產生深遠積極的作用。
3.2階段性開展家長會
定期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家長會,學生的家長是一個復雜的混沌系統,在家長會上不同的家長之間形象交流,借助于某一特殊成功或失敗的家長工作實例來加以反思和討論,而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實例都相當于“扇動翅膀的蝴蝶”,對于整個互動工作有著深刻影響。
3.3成立閱讀區域
區域內為不同特性和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孩子及老師提供各類書刊,使老師和家長及孩子都可根據其不同的興趣愛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書刊,利用閱讀區域引導家長及老師學習怎樣指導孩子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蝴蝶效應”積少成多就會對家長和老師的幼兒教育觀念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3.4定期進行專家講座
對于育兒方面很多家長之間可能存在許多共同困惑,定期邀請有關專家開設講座,實現家長和老師的同步教育,有效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由專家介紹成功家長及老師的榜樣經驗。老師及家長應從思想、行為及生活的各個小的方面入手,時刻意識到“蝴蝶效應”的良性作用及副作用,充分發揮“蝴蝶效應”在幼兒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才能使孩子未來的教育工作穩健進行。
作者:王美玉 高云天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數學學院
一、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思路
1.增強幼兒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是振興民族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也是提升人民素質和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根本方法。幼兒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對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幾代人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對我國的民族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對于幼兒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是為我國教育體系的整體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為民族發展培養人才和奠定基礎。因此,加強幼兒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注重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是通過在幼兒教師的工作環境以及薪酬待遇上的傾斜,從而引進更多具有專業知識水平和良好素質和教學經驗的人才;其次是要加強現有幼兒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和思想道德建設,從而提升幼兒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因此,我國的教育相關部門以及各個幼兒教育機構應當給予幼兒教師更多的發展空間,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以此來更快地提升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2.加強教育教學手段的改革
幼兒教育教學有利于幼兒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能夠發現自身的發展優勢,通過創建幼兒自主創造活動,來促進幼兒自身的創造能力與探索能力的發展。所以,幼兒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幼兒教育中的全面啟蒙與保教統一的教學原則,依據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的發展與學習特點,實時地調整教育教學手段,從而體現出新時期幼兒教育與時俱進的特點。另外,在幼兒教育中還要從幼兒個人情感、學習能力以及技能掌握情況來制定符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在幼兒發展差異的問題上,要最大限度上來對幼兒的差異化以及個性化的發展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同時也要加強與幼兒家長的交流,從而與家長一起,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3.加強幼兒教育機構的管理與監管
當前我國幼兒教育還處在探索學習階段,仍然沒有納入義務教育范圍。而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幼兒機構的辦理要求也沒有相應的明確要求,對于幼兒機構的監管措施不足。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加強對于幼兒教育機構的指導與監管,不但要對當前的幼兒教育機構進行細致的監督檢查,還要對準備辦理幼兒教育機構的提升辦理門檻,保障幼兒教育的規范、健康發展。另外,各地教育部門還應當定期對轄區內的幼兒教育機構進行檢查,對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定期的評測,加強幼兒保健和保育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此來全面提升我國的幼兒教育機構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質量與水平。
4.保證幼兒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
幼兒教育的有效開展,特別是實行良好全面的幼兒教育需要穩定的資金支持,這也是幼兒教育的師資隊伍以及幼兒教育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的根本條件。因此,我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對幼兒教育機構的資金扶持和經費投入力度,從而使得幼兒教育機構的建設資金和教師的工資都有充分穩定的保障。首先要加強對公辦幼兒教育機構的資金投入,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民辦幼兒教育機構也要增加相應的資金投入支持,以此來加快我國對幼兒教育工作的優惠工作,從而擴大支持范圍;其次在政策的扶持與控制范圍之內,要多拓展多種途徑籌集資金,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到幼兒教育工作上來,從而以多種方式和多方面來促進我國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以此來滿足社會對于幼兒教育的新需求。
二、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幼兒教育不僅關系到千千萬萬幼兒家庭的利益,而且還關系到我國民族的未來發展。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要有力地結合當地幼兒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教育發展方式,同時綜合社會資源與各項教育資源來進行合理配置,以此來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機構以及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作者:李芳 單位:四川省廣漢市雒城四幼
一、幼兒教育中語言教學的主要原則
根據幼兒語言特點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的培養方略,要想真正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就必須遵循幼兒教育中語言教學的主要原則,這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首先,情境性原則是比較有效的一項原則。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不過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所以教師要聯合家長根據生活場景創設情境,為幼兒語言的學習與運用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創造性原則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項原則,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因材施教原則,它起源于我國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對這一教育方法踐行的比較徹底,但是在后來的發展中并未得到實際的應用。因材施教原則是在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差異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因材施教更能照顧到不同幼兒的不同特點,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幼兒語言特點
1.表達欲望強,但語言運用不準確
由于天性的影響,幼兒對身邊的食物特別好奇,他們總是愿意將他們的想法表達出來。雖然他們的表達欲望比較強,但是由于身帶等還未發育成熟,再加上他們年齡的限制,他們真正能夠掌握的詞匯很少,在對一些詞匯的使用和表達上往往存在著表達不準確的問題[2]。因此,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時可以通過與他們進行交流,引導他們對不熟悉的詞匯等也進行嘗試。通過加強詞匯教育,著重于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
2.接受能力強,進步顯著幼兒的好奇心很強,對一切事物總是躍躍欲試,他們掌握的詞匯也比較少,所以他們對新事物、新詞匯的接受能力特別強。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對幼兒進行的新詞教學中,他們總是能夠迅速掌握新詞,并根據相似情景學以致用。這是幼兒極具天賦的一方面,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幼兒接受能力強這一特點,激發幼兒對新詞匯的興趣,增加幼兒的詞匯量,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3.發音不夠清晰,需要積極的引導
因為幼兒的聲帶還未發育成熟,因此他們在發音時通常語音不清,使人難以理解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意圖,也不利于他們語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發音不清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大限制,這也導致他們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為了解決幼兒的發音問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對幼兒進行正確的發音引導,對他們進行基本的發音訓練,盡最大努力改正幼兒的發音問題。
三、幼兒教育中根據語言特點因材施教
1.了解幼兒語言特點,并對其進行分類
在幼兒的語言教學中,要想獲得比較顯著的教學成果,必須能夠全面了解幼兒的語言特點,并對其特點進行分類整理,為教師后期的教學方案提供可靠參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幼兒的語言特點進行分類整理時,首先要保證語言特點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證自己能夠掌握幼兒的語言特點,同時還要保證對語言特點分類的科學性,提高分類效果。
2.根據幼兒特點制定個性化的語言教學方案
根據幼兒語言特點制定的個性化教學方案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具有極大的影響,是幼兒因材施教教學策略的成功的關鍵。因此,在針對幼兒展開的語言教學中,可以根據前期所做出的語言特點分類,制定個性化的語言教學方案。通過參考語言特點分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語言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實現差異化教學,提高幼兒的整體語言水平。
3.根據教學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雖然是根據語言特點分類制定的,但其和教學情況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要通過教學評價,及時對教學方案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及時改正其不足之處,以便于及時完善幼兒語言教學方案。并根據教學評價或反饋及時對教學方案進行重組和優化,提高教學方案的可行性。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幼兒的語言教學中,要想獲得積極的教學效果,必須要牢固掌握幼兒語言特點,并對幼兒語言特點進行深入挖掘,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促進因材施教教學策略的實施,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幼兒自身發展。
作者:梁娜 單位:赤峰市六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