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教師培訓論文

教師培訓論文

時間:2022-05-22 10:1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教師培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師培訓論文

教師培訓論文:“案例教學”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的實踐探索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骨干教師;培訓

論文摘要: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的被培訓教師和學員所喜愛。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骨干教師培訓中起著積極作用。

一、案例教學的概念

課程理論的講座與教師自己撰寫案例相結合,讓參訓學員充分了解國內外的教學狀況,發現、追蹤熱點,并與自己的教學進行對照,做出更理性的分析,從而提示矛盾,發現并解決問題,即案例講座型培訓。這種培訓,使新課程鮮活的理念回到現實中,與學校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突出教育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受到廣大參訓教師的歡迎。

案例教學的鮮明特點就是把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側重于解決實際問題,把學員推向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前沿,在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下提高學員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的過程

1、案例的搜集精選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在培訓通知上就明確要求學員將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教學案例進行歸納整理,并在報到交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對學員上交案例逐一進行分析、篩選、修改,從中優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在案例后加注評語,然后打印成冊。

2、授課的組織準備在實施案例教學前,指導教師要對學員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組,明確任務目標,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做好學員的動員,使每一個學員都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案例分析的工作中去。

3、學員準備案例下發到學員手中,學員的主要任務是對案例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分析研究,把握有價值的信息,或與其他學員非正式進行討論,交換不同意見,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初步擬定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4、分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或小組負責人是這一環節的主持人,在主持討論時,要設法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引導學員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幫助學員學會獨立自主地思考、分析問題,鼓勵他們不斷提出新的設想和觀點,使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經過充分辯論后,由大家推薦一名課堂重點發言人。

5、課堂交流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由各組的重點發言人將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向全班學員匯報,這一環節由指導教師主持,主持這一環節的教師要對各小組討論的情況有個簡要的了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課堂重點發言一直圍繞著分析和解決案例的問題而展開,并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以討論為中心,把課堂發言和互動探索相結合,使學員們在討論中互相學習。

6、總結評價在課堂發言結束后,會形成一種或多種問題解決方案,主持教師根據發言的情況和討論的結果進行點評,對學員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使學員對討論的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掌握討論的情況,對討論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對討論中遺漏或分析不深的問題——進行分析。

在總結評價的基礎上,要求學員寫出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通過書寫報告,可以進一步增強學員對相關知識的領會,鍛煉和培養學員的書面表達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優勢

1、有助于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都是參訓學員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搜集的發生在學員身邊的事,面對案例,教師們仿佛置身其中,利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制定解決對策,這就大大增加了學員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案例教學是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將理論講座、調查研究、經驗交流等各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員能夠把教育教學的具體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既有理論上的突破,又有方法上的掌握,對于這些從學員工作和生活中來的案例進行分析,這對學員的理論掌握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有直接作用。

3、充分調動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案例教學中,每一位學員都有發言任務,所以每一位學員都會在課下將案例進行認真的分析,寫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及解決方法,這就大大提高了學員的課堂參與意識,在討論中將自己融入課堂教學。

4、案例的寫作讓學員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工作通過對案例的寫作,學員會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深刻的反思,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難點和重點,超前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的選取在案例教學中,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案例,需要學員撰寫、指導教師分析、選編等多個環節才能完成,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具備目的性、啟發性、實踐性、創新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點。

2、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案例制作階段,教師要對學員編寫的案例進行認真的分析、理解、修改,編寫出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例:第二,在討論中指導教師要設法調動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使全體學員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及時發現學員思想的閃光點進行鼓勵。第三。在總結評價中,教師要總結充分,分析透徹,特別是學員討論中忽視、遺漏和挖掘不深的問題,要逐一指明,讓學員發現案例與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結合點,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

3、案例教學要有一定的時間上的保證案例教學耗時較長,首先要求學員課前對案例進行分析了解,為課上小組討論作好準備,其次在課上要有充足的時間討論,避免草草收場,達不到預期效果。

教師培訓論文:淺談搞好入館教育 充分發揮圖書館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的輔助作用

論文關鍵詞:入館教育 骨干教師 輔助作用

論文摘要:骨干教師入館教育可以使教師與圖書館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使他們盡快認識、了解、熟悉圖書館,提高圖書館服務效率,為骨干教師培訓中的科研和學習服務。

入館教育一般是指新入學的學生如何利用高校圖書館的啟蒙教育。通過入館教育可以使他們對圖書館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由于骨干教師在校時間短、課程緊,學員流動性大等原因,圖書館對其基本上沒有入館教育。筆者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發現,對骨干教師培訓學員進行入館教育,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使學員了解圖書館,更加充分地利用圖書館,多層面地發揮圖書館在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中的輔助作用。

一、骨干教師入館教育的現狀

經過大量的文獻調查和實際了解,我們發現骨干教師培訓機構往往只重視學員培訓課程的設置,如聘請了多少省內外知名專家,設置了多少研討、參觀、實踐觀摩等,而對于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冊圖書的圖書館并沒有重視起來。我們在調查中還了解到,骨干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已經老化,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普遍感覺需要大量充電,以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后勁不足的問題。而許多老師畢業后就沒有到過高校圖書館,缺乏對圖書館的了解,對于圖書館的文獻、館設、館藏布局、文獻的分布等情況都一無所知,這就使圖書館這個高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骨干教師入館教育與新生入館教育的區別

1.骨干教師需要有更強的針對性。新生入館教育主要使學生盡快了解圖書館各類藏書,從而在大學期間充分利用圖書館。而骨干教師則不同,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使自己的實踐經驗得到理論的提升,但這些教師所擁有的實踐經驗不同,所需資料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的圖書館員在入館教育前對其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在入館教育時將他們感興趣的文獻資料的獲取方法放在前面講解,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掌握自己需要的文獻的查閱方法,從而提高骨干教師利用圖書館的效率。

2.更加強調科研功能。科研是骨干教師培訓的又一目標。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骨干教師到校前就對圖書館有著很高的期望值,他們希望借助高校教師或圖書館查閱一些與他們教育教學相關的較前沿的教研資料,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因此入館教育中對科研功能的強調也是對骨干教師入館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骨干教師入館教育的實踐

1.在培訓課程中設置圖書資料檢索課程。在培訓課程中設置文獻資料檢索、電子圖書館使用等課程。由圖書館派館員講解圖書館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圖書館、規章制度、圖書館網頁功能簡介等方面的內容,使學員對圖書館的總體概況、館藏布局、圖書的排架、代書板的使用、借閱手續、流程、有關規章制度、電子閱覽室的使用、網上查詢功能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2.利用業余時間,請骨干教師到圖書館實地參觀考察。利用骨干教師培訓的業余時間,將教師請到圖書館,對他們進行實地培訓。從期刊、報紙閱覽室開始,然后是各文獻資料庫,中小學教參室、教案室、電子閱覽室等實地參觀。首先對文獻資料的檢索、借閱方式、代書板的使用等一一講解,然后發給教師臨時借閱證(培訓期間可以使用),模擬借閱圖書,使教師們對文獻資料的借閱有初步的了解,在培訓期間可與在校生一起借閱圖書。其次是通過對電子閱覽室使用方式的講解,使老師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閱到自己需要的圖書資料。

3.參觀中小學教參室及骨干教師教案室。我院在圖書館的建設中,十分重視其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圖書館針對骨干教師培訓開設了中小學教參室和教案室。每位骨干教師都是一份寶貴的資源,他們到我院培訓期間,請他們留下自己最滿意的教案復印成冊,存放到圖書館教案室中。近幾年我院已收集骨干教師教案五千余份。

四、骨干教師入館教育在培訓中的作用

骨干教師入館教育是老師們認識、了解圖書館的開始,也是圖書館與骨干教師之間良性互動、有效溝通的起點,為骨干教師返回單位后仍能正常借閱圖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入館教育,教師們了解了圖書館的情況,同時在培訓期間與圖書館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關系,返校后,他們也可以定期向院圖書館借閱圖書,很好地解決了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

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者培訓模式的重新構建

這里所謂的“培訓者培訓”,指的是為了促進教師教育培訓機構----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專門從事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升而組織的各種各類繼續教育活動。

近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培養從事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教育的專門人才培養和建設方面仍然步履維艱。培訓者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水平,跟教育部提出的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要“成為本地區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培訓、研究和服務中心”的師資要求有一定距離。我們所開展的中小學教師培訓者培訓,其培訓目標模式、培訓組織模式和培訓保障模式等方面需重新構建。

(一)培訓者培訓的具體目標需重新構建

與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相比,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是個更特殊的職業。不僅要像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那樣要有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課程的開發者、研究者,實踐的反思者、探索者;而且,作為培訓者,“教師的教師”,而且還應當是中小學教師學習的榜樣,更要學會培訓項目的經營管理和組織策劃。

目前,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師資主要來源于:一是中小學(含幼兒園)的教育干部,二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學學科教師,三是從職業高中或中專轉崗來的專業教師,四是引進的專家型教師,五是招收大中專院校的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從總體上看,他們創造性地承擔培訓項目的組織、策劃、實施、協調和專業指導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缺失。因此,培訓者培訓愈來愈成為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發展和培訓品質提升的關注重點和緊迫需要。

成銀生(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顧問)認為,從事培訓職業人員既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講教師、課程設計者以及課件制作人員,也有培訓組織實施的管理人員、培訓經理、策劃人員、項目主持、評估專家以及保障人員。可見,培訓者可分從事教育教學和培訓管理的人員兩類,從培訓項目開展的全過程看,培訓者群體應當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群體、經理型的教師群體、領導型的教師群體。在科學技術的綜合化、教育的社會化、培訓的市場化、教育科研的一體化的新情境下,培訓者群體還應當成為復合型教師群體、創新型教師群體、合作型教師群體。因此,中小學教師培訓者培訓的目標亟待重新構建。

(二)培訓者培訓的組織方式需重新構建

一直以來,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很好地將培訓者培訓納入教師教育發展規劃,大中專院校和有關研究單位及學術組織沒有很好地將培訓者培訓項目研究視野,教師培訓機構也沒有很好地規劃培訓者培訓,因此,培訓者培訓的科學機制、課程目標、培養規格、教材開發、評價制度仍沒有和好得到實踐探索,培訓者培訓缺乏理論支持和實踐架構。主要問題是:1、培訓課程體系缺乏科學的構建。如采用普通教育課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語言學)、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基本理論、各科基本理論、各科教學法、教學實踐)、學科專業課程(中小學教學科目)“三三制”(各占三分之一)組織培訓;一些培訓者培訓還建立培訓者培訓課程,如教師教育政策解讀、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和展望、信息技術下培訓的組織與實施、教師教育學概論、成人教育學基本理論與實踐等。2、培訓活動缺乏創新的策劃。盡管有一定的培訓主題,但其培訓形式往往局限于集中理論講授、實地參觀考察、問題會談交流等,“批發的”多,“零售”少,未能體現成人教育“能力本位”特征。3、學習方式缺乏合理的組織。問題診斷式學習、課題研究式學習、網絡研討式學習、混合式學習等成人學習方式經常被忽略,而接受式學習、任務式學習、觀摩式學習經常被應用等兩者之間缺少有機的統一。

從實踐角度來看,培訓者培訓的科學的課程體系、有效的學習方式的構建應當保證培訓資源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盡可能激發培訓者的主體意愿,落實知識信息的交流分享,進行師資群體的優化組合,形成“問題解決”主線、“課題研究”帶動、“情景體驗”訓練、“自主研討”整合、“能力本位”牽引和“網上交流”共享學習的新的組織方式。

(三)培訓者培訓的保障體系需重新構建

在目前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整合工作各地區進展不平衡,而整合卻勢在必行的情況下,培訓者從領導層到操作層人心不定,崗位工作的專業要求不明;培訓機構的發展規劃、崗位編制不清,即使培訓者有個人成長規劃或專業發展計劃,也難以有體制上的保障。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大多實施組班教師負責制,但是培訓項目的指令性、培訓內容的多變性、培訓對象的多變性、培訓要求的多變性,提高了培訓者專業素質和能力的綜合性難度和要求,影響了培訓者發展的專業性。

由于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目前的管理體制和領導模式仍然是由等級、權威構成的導致獨裁的體系,培訓者的個人積極性更多是去迎合上級的意愿,避免因為向上級提意見而遭到排擠,并且想逃脫上級的監督。培訓者參加專業培訓進修與實踐學習的機會差異懸殊。有的培訓者甚至一年沒有一個專題、兩三年沒帶過一個培訓班、三五年沒申報過一項課題,專業自主精神發揮缺少應有的能動性。所以,需要構建一種新的保障體系,讓每一個培訓者有一定統一的價值觀和目標、分享學習收獲和經驗,適應不斷變化的培訓項目和滿足專業要求,負責地開展專業自主發展和實踐;讓領導也主動去維護和發展培訓者專業化發展的自我負責的使命感,將批評和培訓實踐視為學習動力與學習機會。這就要求培訓者在培訓機構的崗位體系中找到個人發展的基本定位,從而做好并落實個人崗位成長和專業化發展計劃;要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充分地汲取科層管理取向和專業管理取向的優點,重新落實職務體系和職責要求,提供培訓者專業化發展的政策和經費保障,完善組班教師負責制為項目負責制,拓展培訓者專業化發展空間。

隨著學習型社會、信息化時代、終身學習理念的發展,教育的國際競爭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者培訓成為有效實施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項目的先行條件。面對培訓者專業化發展自主意識亟待加強的實際,對培訓者專業化發展既需要下行政任務,更需要激發培訓者專業自主過程,還可以通過教師教育市場的競爭壓力,引導培訓者建立與機構發展趨向一致的發展愿景,改變心智模式,系統思考,合力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實現培訓者和教師培訓機構發展的齊頭并進。

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研究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 教師 培訓模式

【論文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了適應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培訓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貴州省兩年來教師培訓工作的實踐談談如何走出一條讓教師主動持續發展之路的認識和做法。

當前,盡管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教師培訓,但是大多數的教師培訓陷入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境地。這突出表現在:(1)重視理論理念培訓,忽視操作性培訓。培訓中往往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參訓教師的參與互動和實際操作。(2)在培訓內容設置上,與教學實踐脫節。教師的需求被排斥在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之外,教師沒有獲得期望中的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3)多用授課式培訓,少用互動培訓。教師被動接受培訓的內容,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指導,因而無法突顯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

為此,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在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有效性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以下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培訓模式。

1.以學科分班制為單位的探索。采用分學科小班制的形式確保了培訓的時空和課程有計劃的實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共聚一堂,表面上看熱鬧非凡,實質上其背后卻極度不和諧的局面。班級的成員來自不同學校,他們有不同的學科背景、學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實現相互間經驗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戰。另外,在培訓班中,教師們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形成了友好的學習共同體。許多老師在長期的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在每一次的小組活動、課堂展示、專題討論、頭腦風暴中都能施展智慧和才華。同時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更具針對性,班級組織和教學事物上更便于管理。

2.專家與一線教師結合是提高培訓質量的一項有力措施。培訓班采取與各類院校合作的形式,兩年中邀請了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省內的許多院校的專家教授,特別是有幾位在國內學術界享有很高聲望的著名博導,如華東師大戚業國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毛亞慶教授、云南師大教授、EEPO創始人孟照彬教授等作學術專題報告,邀請了上海、江浙一帶和本省一些有造詣、有特色、有風格的優秀中學校長、特級教師進行學科指導、談為師的認識和經驗,邀請市教科所教研員談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徑。專家與一線教師淵博的知識素養,昂揚飽滿的激情,豐富的實踐經驗等都能激發了參訓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不僅僅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更為他們教學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讓他們“走近名師”,開闊思路,成為激勵他們不斷求索的力量源泉。

3.舉行研討式、論壇式和對話式的互動活動。傳統的模式是把教師集中起來,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方式,要求他們成為“學生”來接受培訓,缺乏參訓學員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缺失了互相間的智慧與智慧的交流、知識與知識的互融。對此,我們采用“示范課”、“研討課”、“說課”對教師進行培訓。老師們就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弱點、疑點等處展開共同研討,對本課的設計理念、特色、教學思路、教學過程安排等處,通過課堂觀摩、說課、評課等形式,教師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我們舉行的學科高峰論壇活動中,要求參訓教師用個人提供的教學案例上示范課,進行集體點評,大家踴躍發言,總結出上課的優點、長處,同時分析不足,并請來自上海市和江浙的特級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對教師進行初步診斷,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探討問題,拓展教師解決教學疑難的思路,提高了參訓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實踐的能力。同時,參訓教師有機會與專家面對面的思想碰撞,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對話,與專家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另外,在省級骨干教師中,為使參訓教師得到專家和指導老師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我們邀請到全省各學科一線的特級教師與院校經驗豐富的教授共同協作,擔任各學科的指導專家,采用說課評課、案例分析等方式,與學員平等對話,相互討論,進行互動反思。先由學員將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困惑、問題提出來,再由學科專家或導師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培訓、指導,提出改進策略與建議,幫助學員排憂解難。在骨干班主任培訓中,邀請了全國優秀班主任作主題報告,現身說法,與參訓教師一道分享自己班主任工作體會和心得,受到了參訓教師的熱烈共鳴和歡迎。

4.參加課題研究。我們希望參訓教師通過參與科研課題的系統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真實問題,提高自己的科研素養。為此我們專門邀請了市教科所專家就教師教研能力的培養和校本教研的途徑措施為參訓教師作了專題報告。另外,通過課題研究為載體,圍繞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確立教研課題,建立學習共同體,讓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及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同時,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達到了持續有效發展的目的。

5.面向實踐,將培訓目標轉變為具體的培訓行動。這既體現在從教師的實際出發、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又體現在從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出發,從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出發;既體現在學習的內容要能聯系實際,引導教師指導實踐,又體現在參訓教師能運用理論省察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經驗,評議自己的行動。學校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立足之地,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開展,特別是課堂教學的實踐,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主陣地。參訓教師的自主與主動、自立愿景、自擬計劃、自我實施、自我調節、自我總結才是培訓工作順利性、有效性的關鍵。所以,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指導每位參訓教師根據學習的知識,結合個人實際,制定了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表、校本研修計劃表、實施表和學科小組校本研修方案,并要求在培訓后進行研修與實踐,專家進行跟蹤考察。

6.互助團隊機制建設。團隊建設是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將參訓教師按實際情況,分別建立學科委員會、或學科課題小組、或互助團隊校本研修行動小組。并讓指導教師、學科指導專家與參訓教師一道討論互助合作機制,既有參訓教師之間橫向的合作機制,也有教師們與學科指導專家和培訓機構指導教師之間縱向的合作機制。使各種資源在互助團隊間流動、交互。充分發揮各自的信息技術資源的優勢,優化、共享教學資源,加強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指導,引導資源的共同開發與共享。

7.參加國家級培訓、享受國家級培訓資源。我們還積極創造條件讓參訓教師有機會參加各類國家級的培訓。使他們有機會接收到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知名專家的指導。同時,能與全國一流學校里的骨干教師相互交流,同場競技,他們在欣賞別人的同時真正認識了自我,找到了差距。通過上述辦法和途徑,我們盡可能地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讓學員走出去,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這些交流觀摩活動,使參訓教師視界開闊,見識增長,獲益匪淺。視野決定思維,學員視野的開闊是促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承認差距和接受并認同新理念的先決條件。

教師培訓論文:試析“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及其實現

論文摘要:在中小學教師培訓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的訴求下,“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具有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依“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制定符合實際的培訓目標,設計滿足需要的培訓課程,采用與“做”密切結合的教學方法,加上必要的環境保障和組織保障,可以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

論文關鍵詞:農村教師培訓;針對性;實效性;教學做合一;時代價值

在基礎教育改革深入發展,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形勢下,全國各地各種類型的教師培訓蓬勃開展。最近,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決定從2010年起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新一輪全國性的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培訓拉開了帷幕。

一、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教師的呼喚

近年來,在各種培訓實施的前前后后,對于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愈來愈堅挺,受訓教師的呼聲愈來愈強烈,培訓機構的關注程度也愈來愈高。它在宏觀上成為時代的要求,在微觀上成為人們評價培訓成敗的標尺。

(一)培訓針對性的價值觀

怎樣的培訓算作針對性強?對于一個具體的培訓項目來說,雖然從不同角度可能會有不同判斷,但在總體上應該看它是不是符合了“三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培訓項目的針對性通常表現在培訓目標的制定、培訓課程的設計、培訓教學方法的選用等三個方面。

(二)培訓實效性的價值觀

對于培訓的實效性的評判,也會因人而異。但從根本上說,應該看它能否實現“三個滿足”:受訓教師的期待得到滿足,有收獲感,覺得“知了,懂了,會了”;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愿望得到滿足,參加培訓后教師“教得更好了”;教育主管部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得到滿足。

培訓項目的實效性豐萼靠培訓課程和±立訓方法來實現,其效果在受訓教師身上通常表現為:師德表現發生改變;教育教學行為出現改善;教育教學成效有了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得到增強。

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已成為教育主管部門、參訓教師和教師培訓機構的共同訴求。在這種訴求之下,諸多培訓理念和方法在培訓實踐中被探索、實驗、提煉出來。“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便是其中之一。

二、“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精髓,它把理論與實際、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教學做合一”的含義

陶行知創立的“教學做合一”是南京曉莊學院前身——南京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即曉莊師范)的校訓。對于“教學做合一”的含義,陶行知于1931年在《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中的闡釋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指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這就是說,“教學做合一”使“教”與“學”在“做”的實踐上融合起來了。

“教學做合一”既是教學原則也是教學方法,更是教學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下,施行聯系生活實踐的、適應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需求的教育,就能培養出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教學做合一”開展教師培訓的現實意義

如今,基礎教育改革正不斷深入發展。與陶行知先生當年所處時代相比,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背景都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教學做合一”把教學與生活、工作實踐相結合,使教學適合人的認知特點,順應人的道德生成和知能增長規律,優化人們習得“真”知識和提高“真”能力的過程,其科學性、實用性的特征沒有改變。在當下的教師培訓中,許多培訓者按照培訓目標的要求,引導學員“動手動腦”,在已有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參與培訓的學習活動,用撰寫案例、總結反思、現場診斷、討論交流等形式來“學”,促進學員思考、認識教學的現象、本質、規律及關系,使他們獲得內在收獲。多個地區經驗表明,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設計和實施教師培訓,頗見成效,受到參訓教師的歡迎。

(三)“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特殊意義

農村教師培訓除了具有一般教師培訓的共性,與城區教師培訓相比,還有其特點。由于經濟文化發展進程差異及學校分布零散等原因,一些農村的教師培訓資源相對稀有,教育等方面信息的獲得相對滯后,教師參加進修提高的機會相對較少,教師之間相互進行教學交流的機會并不很多。在城市有條件安排的學習形式在農村卻不一定有條件安排,在城市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在農村卻不一定有。因此,搞好農村教師培訓的難度更大一些,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訴求將更多地依賴于在農村本地切實可行的培訓形式來實現。在這樣情況下,“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便顯出它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以“教學做合一”來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更為適合農村教師的特點。它利用農村教師身邊的資源,貼近他們的教學環境,更多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順應了他們的需要,關注了他們當前的教學問題,對他們的問題解決、行為改善、素質提高幫助甚多。

(四)“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

陶行知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創立了生活教育理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當時,在他創辦的曉莊師范等學校中,“教學做合一”的方法為培養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優秀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它依然合拍于時代的旋律,溢射出時代的光彩。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具體的規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要“開發教師培訓優質資源,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和方法,推動全國大規模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開展”。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在“教學做合一”理念下開展農村教師培訓,增強了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培訓質量。

在“教學做合一”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探索建立以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為特色的培訓理念體系,可以創立符合農村特點的教師培訓方法與模式,為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辟新路。這為我們落實黨的十七大的要求,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扎實有效地開展農村教師培訓,幫助農村教師專業提升,推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添了一臂之力。

三、“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時代價值的實現

我們所討論的時代價值,是在新時期農村教師培訓中,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和方法所產生的價值的總和。它在宏觀上表現為農村教師培訓后整體素質的提升,微觀上體現于各個具體項目培訓效果的改善。這種價值的主要附著點是培訓項目的目標、課程與教學方法。

(一)以“會做”為根本,制定符合實際的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反映了培訓組織者的培訓理想和價值追求,它離不開“針對性、實效性”這一要素。通常情況下,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培訓目標較為宏觀,屬于總體目標,體現了對教師的“期待”。據此,培訓部門結合參訓教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培訓目標,落實教育主管部門的這種“期待”。例如,江蘇省某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要使學員“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高”。在制定培訓方案時,我們進一步提出要使學員“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增加對學科知識更新趨勢和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的了解,拓展專業知識,拓寬專業視野,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經驗總結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能在縣、鄉起到學科教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培訓部門制定的具體目標,是體現針對性的重要標桿,把教育主管部門的總體目標具體化并加以落實。

培訓目標要能針對學員的教學工作和專業發展實際,把標高設在學員的“最近發展區”,讓學員通過培訓達到“會做”的根本目的。為此,制定培訓目標前要認真了解學員的教學現狀和發展需求,制定目標時要根據所擁有的培訓資源充分考慮目標實現的可行性、實效性。

(二)以“做事”為背景,設計滿足需要的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是實現培訓目標的施工藍圖,是實現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載體。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指導課程設計,以“做事”為背景,根據培訓目的需要,圍繞學員的“做”與“學”來編制課程,能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其中,一方面應合理配搭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另一方面應恰當組配授課教師,注意他們的結構,使專家、教研人員、一線名優教師的比例適當。對教學理論、教學技能、教學科研等模塊,要注意與教學實際密切結合,做到理論課程能在“做”的經驗上學,實踐課程能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以利于學員進步。

例如,在江蘇省20lO年暑期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培訓項目中,在我們的課程編排里,教學案例分析、模擬課堂教學、說課討論、教學課件設計等實踐性課程約占總課程的三分之二,理論性課程如小學英語教材梳理、英語新課標解讀、英語新課程的實踐反思等約占總課程的三分之一;授課教師的成分構成是:高校專家占三分之一弱,教研員、一線名師共占約三分之二。

我們所說的“做事”,既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也包括他們在接受培訓過程中的學習行動。

(三)以“做上學”為特征,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實施培訓教學

培訓教學是通過實施課程來實現培訓目標的過程,也是實現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的過程。因此,培訓教學的方法極為重要。好的培訓教學方法如同好的工藝,把設計藍圖變為合格“產品”。它能引導學員參與學習過程,激起學員共鳴,促進學員的感知,提高學員的能力。

“教學做合一”的方法是以學員“做”的經驗為基礎,幫助他們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進一步理解“做事”的道理,進一步把握“做事”的規律,進一步改善“做事”的方法,從而習得教學的新理念、新觀點、新技能、新方法。有些理論性課程是“死”的,授課教師要把它與“做”結合,教“活”起來;實踐性課程本身應該是“活”的,授課教師更要設法讓活課程“活得生動”,有效地轉化為學員的智能。培訓教學應以“做上學”為特征,將培訓者_的“教”及學員相互的“教”與學員的“做”和“學”融為一體。例如在培訓教學中,引導學員拿自己的教學案例進行剖析反思;用自身教學經驗來梳理和提煉教育觀點;在培訓期間寫反思日記;在教學現場開展觀課議課,對教法作教理分析;學員之間互動互教;學員與專家交互活動等。

培訓教學過程中的學員是學習的主人,授課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服務者。

四、實現“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時代價值的保障

實現“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培訓團隊的努力,受訓學員的參與等多方配合,需要建立一定的保障系統。

(一)環境保障

環境保障可分為物質環境保障和精神環境保障。物質環境是指,農村教師培訓中可供學員享用的各類教育實踐場所、設施等,如教育實踐基地(包括學員所在學校)、各類課堂、微格教室、特定的場館所、網絡信息等教育資源。培訓機構應擁有足量的優質教育資源,為農村教師培訓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

精神環境主要指與農村教師培訓相關人員的思想、觀念、意識、態度等。教育主管部門和培訓部門領導要充分尊重農村教師的特點,認清“教學做合一”在農村教師培訓中的價值,鼓勵和支持培訓工作中的創新,把“教學做合一”運用到農村教師培訓中來;培訓授課教師和工作人員要以追求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己任,不怕“麻煩”,努力在培訓的組織和教學中踐行“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與方法;學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勤于“動手動腦”,堅決摒棄“只帶耳朵”參加培訓的落后學習方式。

(二)組織保障

組織保障主要由組織體系、制度文化、考核體系三個方面組成。

良好的組織體系包含運轉高效的培訓機構、專業素養好的培訓者團隊;還有相關管理機構之間的密切配合,培訓機構與實踐基地等支持單位的和諧協作。培訓者團隊的結構應是優化的,主要由專家教授、研究人員、一線校長、名優教師組成。他們應與農村中小學保持經常性聯系,熟悉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情況,善于在“做”上教,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

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作為培訓者的座右銘,形成培訓者關注農村中小學教育、了解和服務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風尚,倡導“教學做合一”的培訓文化。進行培訓者培訓,研究和推廣“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方法。對培訓的目標制定、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應有相關制度要求,將“教學做合一”體現于培訓全過程,打造講求實效的農村教師培訓特色。

在考核體系方面,以針對性、實效性為效標建立培訓考核辦法。要開展多元的培訓評價。首先是學員的評價,具體分為評自己和評授課教師。如培訓過程中,學員自覺參與情況怎樣;取得了怎樣的收獲;教師的“教”是否體現針對性;對學員的幫助程度如何;等等。其次是培訓者的自我評價。培訓者在培訓教學中如何踐行“教學做合一”;收效怎樣;等等。再次是培訓領導者的評價。培訓領導者通過聽課、對培訓學情的觀察檢查等手段形成評價意見。最后是跟蹤評價。對學員參訓后在工作績效等方面面貌變化情況作跟蹤觀察,為培訓實效的評判提供參考。

“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為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培訓質量,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帶來了實惠。當然,我們在享受它回饋的價值的同時,還應不斷總結探索以豐富它、發展它。

教師培訓論文:關于英國校本培訓對我國教師培訓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校本培訓 教師教育 教師專業發展

論文摘要:教師培訓是對在職教師實施繼續教育,促進教師成長的專業教育。英國校本教師培訓強調以學校為教育基地,注重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來探討學校教育與教學的規律,以培養具有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為目標,幫助教師專業發展。我國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借鑒校本教師培訓的先進經驗,重視教師教育的重要作用,結合當前學校教育現實,加強中小學教師的師資培訓,培養適應現代教育形勢以及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專業教師隊伍,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一、英國校本培訓的產生與發展

校本培訓(school-based in-service education)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英美等國,是以培訓內容為依據,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學校和教學實踐為中心的培訓,旨在強化教師專業的實踐性,加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早在1972年,《詹姆斯報告》就建議教師在職進修應從中小學開始,認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學校發生的,校本教師培訓可以使教師的課程開發與教學技能得到充分發展,并揭示各種教育需求與不足。因此,詹姆斯小組認為,每所中小學都應把本校教師的在職培訓看做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并且所有教職員工都對此負責。《詹姆斯報告》關于教師在職培訓的觀點得到了各教育團體和中小學的贊同,同時由于英國中小學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從而為教師在職培訓的改進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可能性。此外,一些教育學者也認為,要確保將學校教育計劃付諸實施,就需要有?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在職培訓計劃的支持,進而加深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教學能力。英國皇家督學團也在其督導報告中指出,在各個學校里,教師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利用現有的資源,來評價他們的進修政策和實踐,以及界定將來要優先發展的方面,決定從何開始進修。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通過自主界定本校教師的培訓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提供適當的支持,實施校內培訓計劃,幫助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伴隨學校改革思潮和教師專業化運動的興起,校本教師培訓計劃在英國得到了廣泛推廣并實施,經過多年實踐,英國校本教師培訓計劃的學校政策、內容與方法都變得更加完備。教師培訓緊緊圍繞學校教育和培養學生的任務來實施,并將學校教師培訓計劃納入學校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學校發展相適應。其中中小學校長在校本教師培訓中負有重要責任,以保證校本培訓計劃的順利開展,培訓內容也要立足教學實踐和學校需要,提高教師教學的能力。英國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已將教師的校本培訓計劃列為?重建學校?的一部分,并與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教研實踐、校本管理等工作互相結合,強化對教師的專業教學實踐。

二、英國校本培訓的實施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英國公眾對教育質量日益關注,要求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業成績應達到人們的期望,而且進一步呼吁政府制定出臺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質量的政策。自此,英國教師教育改革把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作為政府發展教師教育的新舉措,并在1988年以后,英國將教師校本培訓作為國家的一項教育政策。

(一)校本培訓計劃的設計

校本培訓計劃是在大學、中小學以及地方教育當局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但最終的決定權應在中小學,由于各校情況不一,學校培訓計劃必須與其所擁有的優勢相適應,制定明確的目標和程序,以便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證教師培訓的質量。中小學作為教師教育的實施機構獨立承擔師資培養任務,是近年來英國教師教育中出現的新趨勢,也是教師培養的一種新模式。這種變化說明,為了避免教師培養和訓練中專業實踐能力不能滿足教師專業化的現狀,從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訓練,已成為英國促進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從而提高教師質量的重要理念。首先,由學校制定教師培訓政策。說明培訓目的,可用的資源,實施培訓活動的要求和程序,培訓時間的安排及職責分配等,使所有教師全面了解學校的培訓政策。其次,提出年度培訓計劃及實施程序。分析并說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個人三方面的需要及預先計劃的培訓時間、方式和費用等。最后,對教師培訓進行檢查和反饋。作出翔實的培訓記錄,對培訓活動取得的成效及開支進行及時監控與評價,并對教研組及整個校內外有價值的觀點與實踐經驗作出反饋和采納。

另外,在英國的中小學設置專業委員會作為校本培訓計劃的重要組織。由副校長兼任主任,成員包括學校的教師代表、地方教育當局的中小學總顧問、地方教師中心或大學教育學院的代表。專業發展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是為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提供指導性建議、協調與監控,提出年度的優先發展項目,與教研組長和年級主任合作為學校教師培訓具體內容提出建議。這使學校教研組、年級組及具體的職能組織都能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教師專業發展提出規劃和補充。

(二)校本培訓的內容和方法

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必須從教師的專業發展出發,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與學校發展緊密相關。由于英國中小學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其校本教師培訓計劃、內容與組織均由各自所在的學校負責,但是學校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地方教育當局的指導方針制訂培訓計劃和組織實施。

英國校本培訓是由中小學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而設計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體系的,其培訓內容充分體現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要。教師專業發展通常被認為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盡可能多的經驗以及系統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所達到的一種專業成長,所以校本教師培訓的內容應集中于教師勝任教學及革新教學的各種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論、所教學科的知識與運用、學校管理、學生與班級管理、師生交往、學業評價、教學新技術的運用和校本課程開發,等等。中小學校本培訓逐步傾向于滿足教師個人的需要,重視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和所需教學技能的獲取,諸如如何實施對年幼兒童的有效教學,如何運用信息科學技術來加強學生的課堂學習,如何滿足有特殊要求學生的需要等。

為使學校與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之間謀求一種動態的平衡,英國中小學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了設計校本培訓的策略。其一,在設計校本培訓時要處理好學校整體規劃的計劃與程序,學校的年度與學期教師培訓計劃,教師的具體培訓活動與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有效實施校本培訓計劃。其二,在校本培訓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學校教師的整體需要,學校各工作小組或職能組織的需要以及教師個人的需要。最后,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可用資源,重視學校內外的各種優勢和力量,充分調動學校各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謀求與校外的聯系與合作,從而完善培訓計劃的設計與修改

三、我國教師培訓的現狀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和知識結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學校師資培訓帶來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專業化運動的不斷發展,使各國加強了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培訓計劃。而我國的教師校本培訓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如湖北省十堰市遵循?因校制宜?、?因師施教?的原則并依據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師的素質狀況,構建了適合本校發展的?三型十環?校本培訓模式,讓教師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促進教師個體和教師團隊專業發展。關于校本培訓的界定,我國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解釋,經過綜合比較,我們認為,校本培訓就是以教師任職學校為中心的在職培訓模式,它以學校中的教師為對象開展培訓,培訓立足于學校崗位的實際需要,學校負責培訓內容的選擇時間的安排、方式的確定和教師的組織,其目標是解決本校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我國的教師培訓,從表面來看,教師的學歷合格率提高較快,然而教師素質和學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大多數盲目追求學歷的提高,從而出現了高學歷的泡沫現象。就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素養與能力來看,還遠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需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推廣和教育對象的復雜化、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感到自身的能力無法跟上新教學理念的要求,這對教師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教師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管理行為,把教師的發展簡單地看成是教師個人的事情。尤其在農村學校教師在職培訓或進修方面,更缺少時間上的保證和經濟上的支持,這些已成為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障礙,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師教育的發展使得教師培訓的目的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多層次和多樣性的趨勢。一是以學歷、學位教育為主要目標;二是以更新知識結構為主要目標;三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改進中小學教育實踐為主要目標。所以,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方面,在強調學歷教育的同時,更應該將教師培訓的重點轉向非學歷教育,切實發展教師的思維和教學能力,并著眼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高質量、復合型的專業教師隊伍。

四、從校本培訓看我國教師培訓

校本培訓在教師繼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將培訓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是由教師任職學校自主制訂培訓計劃、自主組織開展的培訓活動。在教育系統復雜化和教育對象多樣化的今天,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多,既是課程專家,又要成為技術評價者、課程顧問等,要為學校的發展前景服務,這就要求重新認識教師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作用,重新發現教師,推進教師的專業化。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一要注意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應擁有的教育理論與教學技能;二要認識到對教師增加職業培訓的重要性,以適應中小學教學實踐的需要;三要通過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為教師提供完整的繼續教育。英國的校本教師培訓計劃是中小學及地方教育當局一項固定的長期工作,在每學期的每周都有固定的時間安排用于校本培訓的活動,讓教師積極參與到校本培訓課程、各種專題討論、相關教學咨詢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等。校本培訓在關注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發展的同時,也在注重教師專業研究能力的發展,讓教師成為研究者,使教師針對實際教學問題進行思考,作出判斷。此外,中小學的自治權使學校能根據學校、教師的實際需要制訂有效的培訓計劃和設計基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培訓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和學習技能,幫助學生持續發展。

為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培訓計劃,以確保培訓活動與教師專業發展能使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得到顯著改善,我國的教師校本培訓要優先改進學校管理機制、基礎教育教學培訓模式、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等與教育教學實踐直接相關的方面,由此加強教師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技能。

第一,學校應建立教師職后培訓的良性管理機制,構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并將教師任職學校作為培訓基地,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依據學校發展戰略,強調教師培訓機構與中小學之間的伙伴合作關系。同時,學校要充分享有自治權,使教師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學校管理者對教師培訓的設計和組織要綜合考慮校情、師情,依據現實需要提出培訓課題并組織實施。

第二,教師培訓要注重教育理論與教師教學實踐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教學經驗交流、案例教學、行動研究等方法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此外,教師的校本培訓要與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起來,讓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習。這意味著教師要依據實際工作需要、自我發展需要和學生發展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教師的專業成長,并有效地轉化為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第三,校本教師培訓的內容應更加豐富,密切結合實際,除了專業學科和教師教育知識的更新和深化、教育技術的掌握、一般文化素養的提高外,還要包括對學校、家庭和社會所面臨的最緊要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另外,在培訓方式上采用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同時運用以老帶新、假期培訓、校際觀摩交流和反思教學等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教育改革已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新的取向,而校本教師培訓計劃的推行,讓教師通過適當的校內實踐經驗來獲得教學技能,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進行行動研究,從而豐富教師教育的內容。與此同時,廣大教師在校本培訓計劃的指導下,既能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學生在整個生活中創造知識,學會生存所需的態度和技能。這種以中小學為基地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適應了教師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反映了當代教育運動的重要規律,并為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新的參考。

五、 結束語

我國基礎教育的全面改革與深入發展,使教師專業化和教師專業發展成為教師教育的主導方向,其發展目標也呈現全面性趨向。在對過去教師教育的深刻反思下,當代教師的目標也超越教育理論、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的范疇,擴展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所有方面,并以多元化的培訓模式來培養合乎需要的教師隊伍。我們認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專業逐步提升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掌握新知識,增長專業技能的需要。教師需要通過繼續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實踐能力。而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計劃適應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在學校變革,特別是在教學和課程改革中,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使教師的培訓更加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并與教育實際相結合,推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教師培訓論文:關于創新型教師培訓研究

論文摘要:創新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活動,創新教育要依靠創新型教師來進行。在人格魅力、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面,創新型教師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創新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教育管理機構應在教學環境、學術氛圍、教師培訓、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在創新型教師培訓上,視頻資源具有表現性強、具象性強、紀實性強、智能性強的教育優勢。發揮視頻資源的教育優勢可以提高創新型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率,構建視頻資源庫、視頻點播、視頻廣播平臺是培訓創新型教師的三種應用方式。

論文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型教師;視頻資源;教師培訓

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社會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日益激烈,競爭的焦點是人才,特別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創新型人才需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而實施創新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創新型教師。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好的教師,才能有好的教育。

一、創新型教師的特征

創新型教師是指教師善于吸取最新教育教學成果,創造性地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形成鮮明的教學個性。創新型教師主要體現在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育技術等四個方面。

1.創新型教師具有優良的人格魅力

創新型人才依靠創新教育來培養,素質教育是創新教育主要方式,要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就應該作出表率,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2.創新型教師具有現代教育理念

教師的教育觀決定著教育的思想和行為,教師應自覺實踐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確立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3.創新型教師具備新穎前沿的學科知識

創新是在已有的知識上的突破,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是無法創新的。新穎的知識更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從而加強學習的效果。

4.創新型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教育已進入信息化教育階段,信息化教育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的特征。

創新型教師對學生創新性的培養起到率先示范的“身教”效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僅會體現在教學行為中,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效果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二、創新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創新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貫穿于教師培訓的整個過程。就當前我國教育的實際來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1.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管理機構和學校要積極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要大力精簡各種名目的考試,實踐素質教育,把教師從“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下解放出來,給教師創新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教育管理機構要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考評體系。

2.建立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鼓勵教師進行教育創新

一個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對于教師的創新是必需的,全社會應形成奮發上進,求實創新的風氣,學校要從政策上鼓勵教育創新,給教師進行創新提供必要條件,建立健全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

3.組織教師培訓,樹立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

當前,我國的教師教育主要采用的仍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十分不利于教師創新精神的培養。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技術的發展十分迅猛,新觀念、新技術不斷涌現。教育部門應組織開展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培養教師采用新技術的意識和能力、改善教學方式、提升創新能力。

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體現在教育技術中,還體現在教師的思想觀念上。教師培訓要培訓教師的反思性、批判性、發散性等多種思維模式,創新的理念應當成為日常工作中的一種自覺和自律,并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表現為一種創造精神和創造行為。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

離開了實踐支撐的理論是空泛的,空泛的理論也就談不上創新。學校應該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創造條件給教師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廣大教師也應樹立科學與技術結合,知識與經濟相聯系的現代意識,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充實學科知識,實現思想觀念和技術方法上大膽創新。

三、視頻在創新型教師培訓中的教學優勢

專業培訓是創新型教師成長的主要形式,視頻及其整合在教師培訓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與文本、圖片等其他媒體元素相比,它具有明顯的優勢。

1.視頻具有表現性強的優勢

視頻影像適宜呈現一些對學習者來講感覺比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尤其在表現事物細節的能力方面,視頻所能傳輸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2.視頻有具象性強的優勢

視頻所表現的信息都是形象、直觀的教育信息,是事物的形態、色彩的具象信息,而不是語言、文字符號等抽象內容。具象性是心理感知規律、記憶規律以及注意規律的重要基礎,鮮明、生動的形象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講解重點的選擇性和理解性,同時還能夠使注意力穩定和持久,并且增強記憶的牢固性,準確、逼真的視頻媒體尤其能夠非常好地表達教學對象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運動變化。

3.視頻具有紀實性強的優勢

視頻影像能夠比較真實全面地記錄整個教學內容。

4.視頻具有智能性強的優勢

視頻資源的播放能夠不受時間的限制,學習者可以在任意時間播放自己所需的視頻資源。

四、視頻資源培養創新型教師的主要方式

視頻信息的教學特性十分有利于培養教師的創新思維、營造教學情境、拓展知識領域、增強實踐技能。視頻資源在教師培訓中主要有三種方式:

1.構建教師培訓視頻資源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整合

我國教師教育視頻資源從整體上看還不夠豐富,可用總量很少,分布也不均勻,兩極分化現象明顯。教育信息化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教育資源的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資源庫是資源共享的典型方式。

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在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同步建設視頻信息資源庫,視頻資源庫的建設有利于整個信息資源的充實和發展。近年來,我國各類教育視頻資源庫的建設是比較快的,如國家精品課程視頻資源庫、圣才學習網視頻資源庫等。

教育視頻資源庫的應用不僅是視頻資源的共享,還應用于視頻資源的整合。視頻資源的整合不僅存在于視頻素材間,還存在于視頻與文本、圖片等媒體元素間。

2.構建視頻點播(VOD)平臺,促進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

教師的個性化、專業化是教育創新的基礎。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教育同樣提倡教師的個性發展,沒有教師的個性發展,也很難有學生的個性發展。視頻點播平臺可以創設多種學習情境,這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VOD(Video On Demand視頻點播)是一種可以按用戶需要點播節目的交互式視頻平臺,該平臺是以流技術為核心,不需下載完視頻文件就可播放,即點即播,十分方便。教師教育機構應用VOD平臺,可以有效培養教師的治學能力,促進個性化、專業化的發展。學習者通過視頻點播系統,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內容,學習時間完全由學習者自己掌握,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3.構建數字視頻廣播(DVB)平臺,拓展教師知識領域

教師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在于學科知識的掌握,更多在于教師的知識領域的寬泛、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數字視頻廣播)是一種根據需要向某一區域傳送視頻節目的系統,該系統也是基于流技術系統,它采用的是多播方式,而不是VOD的點對點方式。教育培訓機構可以應用DVB平臺,建立新聞、科技、MTV等視頻節目頻道,用前沿、新穎的知識和積極向上的娛樂節目來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拓展知識領域,了解學科動態,陶冶思想和情操。

教師培訓論文:淺析面向新農村的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模式整合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新農村 中學英語教師 培訓 教師教育

論文摘要: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模式整合主要涉及四個方面:一是培訓內容的整合;二是培訓主體的整合;三是培訓對象的整合;四是培訓手段的整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培訓與科研(教研)相結合。通過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以及專家的專業引領,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農村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教師隊伍。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教育工作論述中明確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是實現教育公平,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的關鍵之一。進一步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整體素質,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迫切任務。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農村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不是很高,專業發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現為: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不對口,“教非所學”所占比例較大,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等等。以永州市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為例,有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是由非英語專業畢業生或其他學科的轉崗教師構成,與此同時,農村中學現有的師資不僅得不到充實調整,反而挑選一些較優秀的農村中學教師到城區中學任教,使農村中學教師隊伍進一步弱化,給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造成了負面影響。

近幾年,筆者擔任了永州市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學工作,對該市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現狀進行了初步調查了解,發現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培訓主體方面:以培訓院校、培訓機構為本位,忽視中學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發揮。目前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通常做法是:讓所有參加繼續教育的中學教師利用暑假到指定高校接受培訓,實行大班上課,學完規定門數的課程即可結業。

二是培訓對象方面:部分參訓教師對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深,主要表現為:重學歷進修輕培訓提高,參加培訓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僅僅是為了拿學分,上職稱。他們在培訓中往往學用脫節,被動學習。

三是培訓內容方面: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主要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這種統一課程、統一教材、統一要求的教師培訓體系,雖然重視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忽視教育理論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培訓內容以教育理論知識和教學法知識的學習為主,缺乏對實踐性知識和經驗性知識的整合,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單純知識傳授,脫離教學實際,較少考慮農村教師個人成長的需求,不能解決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不強。

四是培訓手段方面:師資培訓多采取理論講座的形式,課堂上專家理論指導性強。但多數培訓者習慣于采用傳統的培訓手段:講一聽一記,重視理論灌棺,很少采取互動式、討論式和啟發式,手段單一,形式單調,直接影響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二、培訓模式整合的含義

“整合”在系統科學的思維方法論上,表示為由兩個或兩個以_L較小部分的事物、現象、過程、物質屬性、關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體客觀規律或符合一定條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個較大整體的發展過程及結果。

教育界引用“整合”一詞通常表示整體綜合、滲透、重組、互補、凝聚、融合等意思。這里的“整合”指的是將培訓模式的構成要素融入到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機整體中。“一般而言,培訓模式的主要構成要素包括培訓主體、培訓理念、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手段與培訓管理等,”培訓模式整合過程,就是在某種培訓目的指引下,將培訓理論與具體實踐中多種因素相結合的過程。

三、培訓模式整合的途徑和方法

(一)培訓內容的整合

從現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的角度看,教師的知識結構包含四個方面: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英語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知識被稱為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積累的教學經驗,是指教師在實現教學日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教師的文化知識是指教師具有)而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培訓內容可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教師培訓的不同目的進行不同的公1合,建構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課程結構,不斷促進教師的發展。在培訓內容的整合方面,應注意結合中學英語教學的內容。比如詞匯、教學法、聽說技能、英美文化綜合知識、英美文學賞析等。現代教育技術也是很多農村中學英語老師的弱項,可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二)培訓主體的整合

所謂培訓主體,即培訓機構和培訓者。目前,我國參與教師繼續教育的機構大致有五大類:一是大學或師資養成機構;二是專門的教師培訓機構;三是教師專業團體包括教研、科研組織;四是教師任職學校;五是遠程教育網。培訓主體的整合,應注意聘請院外知名專家和優秀中學英語教師參與培訓班的講授與專題報告,采取高校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遠程教育相結合,實現兩種形式優勢互補。

(三)培訓對象的整合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繼續教育要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繼續教育培訓的基本任務應當是有效地推進教師專業發展進程。教師在師范院校的學歷教育完成后,還有一個很長的持續性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帶有終生的性質。就培訓對象而言,他們處于不同的生涯階段,擔任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等特點。他們有各種不同的訴求,比如需要具有學科性、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訓;能解決他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要更多地考慮如何激發他們參與,變“要我學”為“我愿學”,能取得實效。因此,為了解決老師的訴求,針對不同教師的特點、需求和問題,可采用分類培訓的模式,突出有針對性的分階段的教師培訓。例如,針對新入職教師采用“導師制”、針對一般教師采用“案例法”,針對骨干教師采用“課題帶動法”等模式開展有針對性地教師培訓,以整體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另外,從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方面考慮,推行 “頂崗實習、頂崗支教,置換培訓”這種做法,既可以培養高校的師范生,又能夠培訓當地的中學教師,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缺乏問題。這是西南師范大學率先為重新確立師范大學培養目標、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完善大學服務職能做出了有益探索。目前,這一模式在四川、廣東等省推廣。一方面,為師范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強化他們的從教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強農村教師隊伍的造血功能。

(四)培訓手段的整合

培訓手段,即培訓媒體、方式與方法。從教師學習方式角度看,有以案例為支撐的情景學習,以問題為驅動的行動學習,以交流互動為基礎的合作學習,以經驗提升為目的的反思學習,以發現規律為追求的研究學習等。從培訓手段角度看,有微格教學模式、研訓一體培訓模式、網絡培訓模式、課堂觀摩與教學反思模式等。

由于我國現行中學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是一種外控的“單向傳遞”理論型模式,缺乏對教學實踐的關照,滿足不了農村中學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研訓結合是中學教師培訓的一種有效模式。指科研(或教研);訓,指培訓。研訓結合模式是指把教育科研與培訓一體化,以研興培,以培促研,將科研與培訓有機地結合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培訓模式。多年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專家關注教育實踐,走入學校,開展合作行動研究,探索“研訓一體”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這種回歸教育生活,回到教育教學的現場,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合作行動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學效能,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研培一體化模式又分為:“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和互動式培訓模式。“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有利于培養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互動式培訓模式以專家講座、學員參與、交流評議、典型示范、研訓結合為特點,即“導一學一議一仿一研”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模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的主體性,實現雙向互動。實踐證明,“研訓一體化”模式是較為適合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實際的,它既可緩解工學矛盾,又成本低廉,能真正全面有效地提高農村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然而,農村學校開展校本研訓最大的困難就是缺少專家的專業引領。利用網絡技術的現代遠程教育手段能夠打破時空阻隔,共享優勢資源,是擴大教師教育資源、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農村學校規模小,交通不便,培訓師資缺乏,傳統培訓形式帶來諸多矛盾,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進行教師培訓,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矛盾,給培訓帶來生機和活力。網上靈活的學習方式,能有效的解決工學矛盾。

總之,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師培訓工作,加強農村教師的培訓,縮小他們與城區教師的差距。構建以學員為本的培訓理念,采取開放的、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訓與科研相結合、觀摩與反思相結合,遠程培訓與校本研修相結合。適應教師學習的特點,即自我導向、經驗參與、以問題為中心、資源共享、以提高績效為目的,通過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以及專家教師的專業引領,讓教師實質性地參與到解決現實教學問題的研究和交流的過程中,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教師培訓論文:關于英國校本培訓對我國教師培訓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校本培訓 教師教育 教師專業發展

論文摘要:教師培訓是對在職教師實施繼續教育,促進教師成長的專業教育。英國校本教師培訓強調以學校為教育基地,注重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來探討學校教育與教學的規律,以培養具有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為目標,幫助教師專業發展。我國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借鑒校本教師培訓的先進經驗,重視教師教育的重要作用,結合當前學校教育現實,加強中小學教師的師資培訓,培養適應現代教育形勢以及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專業教師隊伍,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一、英國校本培訓的產生與發展

校本培訓(school-based in-service education)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英美等國,是以培訓內容為依據,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學校和教學實踐為中心的培訓,旨在強化教師專業的實踐性,加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早在1972年,《詹姆斯報告》就建議教師在職進修應從中小學開始,認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學校發生的,校本教師培訓可以使教師的課程開發與教學技能得到充分發展,并揭示各種教育需求與不足。因此,詹姆斯小組認為,每所中小學都應把本校教師的在職培訓看做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并且所有教職員工都對此負責。《詹姆斯報告》關于教師在職培訓的觀點得到了各教育團體和中小學的贊同,同時由于英國中小學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從而為教師在職培訓的改進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可能性。此外,一些教育學者也認為,要確保將學校教育計劃付諸實施,就需要有?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在職培訓計劃的支持,進而加深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教學能力。英國皇家督學團也在其督導報告中指出,在各個學校里,教師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利用現有的資源,來評價他們的進修政策和實踐,以及界定將來要優先發展的方面,決定從何開始進修。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通過自主界定本校教師的培訓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提供適當的支持,實施校內培訓計劃,幫助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伴隨學校改革思潮和教師專業化運動的興起,校本教師培訓計劃在英國得到了廣泛推廣并實施,經過多年實踐,英國校本教師培訓計劃的學校政策、內容與方法都變得更加完備。教師培訓緊緊圍繞學校教育和培養學生的任務來實施,并將學校教師培訓計劃納入學校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學校發展相適應。其中中小學校長在校本教師培訓中負有重要責任,以保證校本培訓計劃的順利開展,培訓內容也要立足教學實踐和學校需要,提高教師教學的能力。英國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已將教師的校本培訓計劃列為?重建學校?的一部分,并與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教研實踐、校本管理等工作互相結合,強化對教師的專業教學實踐。

二、英國校本培訓的實施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英國公眾對教育質量日益關注,要求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業成績應達到人們的期望,而且進一步呼吁政府制定出臺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質量的政策。自此,英國教師教育改革把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作為政府發展教師教育的新舉措,并在1988年以后,英國將教師校本培訓作為國家的一項教育政策。

(一)校本培訓計劃的設計

校本培訓計劃是在大學、中小學以及地方教育當局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但最終的決定權應在中小學,由于各校情況不一,學校培訓計劃必須與其所擁有的優勢相適應,制定明確的目標和程序,以便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證教師培訓的質量。中小學作為教師教育的實施機構獨立承擔師資培養任務,是近年來英國教師教育中出現的新趨勢,也是教師培養的一種新模式。這種變化說明,為了避免教師培養和訓練中專業實踐能力不能滿足教師專業化的現狀,從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訓練,已成為英國促進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從而提高教師質量的重要理念。首先,由學校制定教師培訓政策。說明培訓目的,可用的資源,實施培訓活動的要求和程序,培訓時間的安排及職責分配等,使所有教師全面了解學校的培訓政策。其次,提出年度培訓計劃及實施程序。分析并說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個人三方面的需要及預先計劃的培訓時間、方式和費用等。最后,對教師培訓進行檢查和反饋。作出翔實的培訓記錄,對培訓活動取得的成效及開支進行及時監控與評價,并對教研組及整個校內外有價值的觀點與實踐經驗作出反饋和采納。

另外,在英國的中小學設置專業委員會作為校本培訓計劃的重要組織。由副校長兼任主任,成員包括學校的教師代表、地方教育當局的中小學總顧問、地方教師中心或大學教育學院的代表。專業發展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是為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提供指導性建議、協調與監控,提出年度的優先發展項目,與教研組長和年級主任合作為學校教師培訓具體內容提出建議。這使學校教研組、年級組及具體的職能組織都能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教師專業發展提出規劃和補充。

(二)校本培訓的內容和方法

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必須從教師的專業發展出發,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與學校發展緊密相關。由于英國中小學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其校本教師培訓計劃、內容與組織均由各自所在的學校負責,但是學校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地方教育當局的指導方針制訂培訓計劃和組織實施。

英國校本培訓是由中小學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而設計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體系的,其培訓內容充分體現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要。教師專業發展通常被認為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盡可能多的經驗以及系統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所達到的一種專業成長,所以校本教師培訓的內容應集中于教師勝任教學及革新教學的各種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論、所教學科的知識與運用、學校管理、學生與班級管理、師生交往、學業評價、教學新技術的運用和校本課程開發,等等。中小學校本培訓逐步傾向于滿足教師個人的需要,重視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和所需教學技能的獲取,諸如如何實施對年幼兒童的有效教學,如何運用信息科學技術來加強學生的課堂學習,如何滿足有特殊要求學生的需要等。

為使學校與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之間謀求一種動態的平衡,英國中小學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了設計校本培訓的策略。其一,在設計校本培訓時要處理好學校整體規劃的計劃與程序,學校的年度與學期教師培訓計劃,教師的具體培訓活動與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有效實施校本培訓計劃。其二,在校本培訓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學校教師的整體需要,學校各工作小組或職能組織的需要以及教師個人的需要。最后,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可用資源,重視學校內外的各種優勢和力量,充分調動學校各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謀求與校外的聯系與合作,從而完善培訓計劃的設計與修改

三、我國教師培訓的現狀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和知識結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學校師資培訓帶來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專業化運動的不斷發展,使各國加強了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培訓計劃。而我國的教師校本培訓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如湖北省十堰市遵循?因校制宜?、?因師施教?的原則并依據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師的素質狀況,構建了適合本校發展的?三型十環?校本培訓模式,讓教師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促進教師個體和教師團隊專業發展。關于校本培訓的界定,我國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解釋,經過綜合比較,我們認為,校本培訓就是以教師任職學校為中心的在職培訓模式,它以學校中的教師為對象開展培訓,培訓立足于學校崗位的實際需要,學校負責培訓內容的選擇時間的安排、方式的確定和教師的組織,其目標是解決本校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我國的教師培訓,從表面來看,教師的學歷合格率提高較快,然而教師素質和學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大多數盲目追求學歷的提高,從而出現了高學歷的泡沫現象。就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素養與能力來看,還遠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需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推廣和教育對象的復雜化、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感到自身的能力無法跟上新教學理念的要求,這對教師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教師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管理行為,把教師的發展簡單地看成是教師個人的事情。尤其在農村學校教師在職培訓或進修方面,更缺少時間上的保證和經濟上的支持,這些已成為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障礙,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師教育的發展使得教師培訓的目的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多層次和多樣性的趨勢。一是以學歷、學位教育為主要目標;二是以更新知識結構為主要目標;三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改進中小學教育實踐為主要目標。所以,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方面,在強調學歷教育的同時,更應該將教師培訓的重點轉向非學歷教育,切實發展教師的思維和教學能力,并著眼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高質量、復合型的專業教師隊伍。

四、從校本培訓看我國教師培訓

校本培訓在教師繼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將培訓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是由教師任職學校自主制訂培訓計劃、自主組織開展的培訓活動。在教育系統復雜化和教育對象多樣化的今天,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多,既是課程專家,又要成為技術評價者、課程顧問等,要為學校的發展前景服務,這就要求重新認識教師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作用,重新發現教師,推進教師的專業化。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一要注意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應擁有的教育理論與教學技能;二要認識到對教師增加職業培訓的重要性,以適應中小學教學實踐的需要;三要通過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為教師提供完整的繼續教育。英國的校本教師培訓計劃是中小學及地方教育當局一項固定的長期工作,在每學期的每周都有固定的時間安排用于校本培訓的活動,讓教師積極參與到校本培訓課程、各種專題討論、相關教學咨詢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等。校本培訓在關注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發展的同時,也在注重教師專業研究能力的發展,讓教師成為研究者,使教師針對實際教學問題進行思考,作出判斷。此外,中小學的自治權使學校能根據學校、教師的實際需要制訂有效的培訓計劃和設計基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培訓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和學習技能,幫助學生持續發展。

為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培訓計劃,以確保培訓活動與教師專業發展能使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得到顯著改善,我國的教師校本培訓要優先改進學校管理機制、基礎教育教學培訓模式、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等與教育教學實踐直接相關的方面,由此加強教師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技能。

第一,學校應建立教師職后培訓的良性管理機制,構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并將教師任職學校作為培訓基地,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依據學校發展戰略,強調教師培訓機構與中小學之間的伙伴合作關系。同時,學校要充分享有自治權,使教師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學校管理者對教師培訓的設計和組織要綜合考慮校情、師情,依據現實需要提出培訓課題并組織實施。

第二,教師培訓要注重教育理論與教師教學實踐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教學經驗交流、案例教學、行動研究等方法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此外,教師的校本培訓要與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起來,讓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習。這意味著教師要依據實際工作需要、自我發展需要和學生發展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教師的專業成長,并有效地轉化為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第三,校本教師培訓的內容應更加豐富,密切結合實際,除了專業學科和教師教育知識的更新和深化、教育技術的掌握、一般文化素養的提高外,還要包括對學校、家庭和社會所面臨的最緊要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另外,在培訓方式上采用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同時運用以老帶新、假期培訓、校際觀摩交流和反思教學等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教育改革已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新的取向,而校本教師培訓計劃的推行,讓教師通過適當的校內實踐經驗來獲得教學技能,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進行行動研究,從而豐富教師教育的內容。與此同時,廣大教師在校本培訓計劃的指導下,既能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學生在整個生活中創造知識,學會生存所需的態度和技能。這種以中小學為基地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適應了教師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反映了當代教育運動的重要規律,并為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新的參考。

五、 結束語

我國基礎教育的全面改革與深入發展,使教師專業化和教師專業發展成為教師教育的主導方向,其發展目標也呈現全面性趨向。在對過去教師教育的深刻反思下,當代教師的目標也超越教育理論、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的范疇,擴展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所有方面,并以多元化的培訓模式來培養合乎需要的教師隊伍。我們認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專業逐步提升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掌握新知識,增長專業技能的需要。教師需要通過繼續學習與探究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實踐能力。而以學校為中心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計劃適應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在學校變革,特別是在教學和課程改革中,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使教師的培訓更加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并與教育實際相結合,推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教師培訓論文: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探析

摘 要:我國高校教師培訓的個體需求將由重學歷培訓輕非學歷培訓,轉變為終身需求知識性培訓、學術性培訓和教學性培訓并重。應通過政策引導、全面推行教師職務聘任制、實施教師培訓制度、建立培訓運行保障機制等措施,促使教師重視非學歷培訓和教學性培訓,提高培訓效果,滿足高校教師培訓的個體需求。

關鍵詞: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理性化

一、培訓認識的理性化引導著高校教師培訓的個體需求

在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高校教師對培訓學習的認識逐步走向理性。培訓不僅僅反映出社會進步與發展對高校教師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師自身謀求職業發展的內在需要。

第一,終身學習理念使高校教師培訓的個體需求趨向理性化。伴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傳播與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受到人們日益廣泛的關注。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引導著高校教師對培訓學習認識與需求的理性化。教師參加培訓學習逐步擺脫了由學校組織安排的被動狀態,變為個人終身學習的主體需求,他們將目光投向各種不同類型的培訓學習。

第二,科技進步、知識更新使高校教師培訓學習的熱情日漸提升。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知識更新日新月異。這必然反映到高等學校的教學中來,傳統的教師素質觀已經無法適應需要,時代呼喚著新的教師素質觀的建立。教師清醒地認識到,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實現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占有,才能滿足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需要。廣大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熱情日漸提升,可以預見,高校教師培訓的個體需求必將不斷增長,培訓市場亦更將廣闊。

第三,現代大學觀促成高校教師參與培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現代大學必須全面承擔時代賦予的教育責任、學術責任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教育責任要求大學必須堅持人文、科學和創新的統一,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術責任要求大學必須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實現對人類文化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充分發揮大學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基礎性、源頭性作用;服務社會的責任要求大學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大學要以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文化引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師作為大學實現其教育、學術和服務社會責任的實踐者,正逐步將對培訓學習的理性認識和熱情轉化為——種自覺行為。

二、我國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的現狀

1.我國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的總體評價

通過調研數據和同教師訪談的信息分析,我們對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的現狀作如下總體評價:個體培訓需求十分豐富;需求與現實滿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在培訓需求的目的上存在著片面性和功利色彩。

個體培訓需求的豐富性表現在:教師既有學歷培訓需求,又有非學歷培訓需求。非學歷培訓主要包括知識更新,對學科發展新理論、新成果的掌握和運用,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與提高,教育觀念、教學思想的轉變,教育教學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職業道德修養與政治思想素質的提升等。

個體培訓需求與現實滿足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現為:工學矛盾突出,培訓學習的機會不均等;培訓未能達到期望效果,個體培訓需求沒有完全實現。調研資料顯示,在被調查的45968名教師中,最需接受培訓的中級以下職務的教師每周實際授課在10學時以上的有14281人,占被調查的中級以下職務教師總數的51%。可見年輕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繁重,每天忙于應付教學,沒有時間參加培訓學習,他們的培訓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訓方式不當、培訓內容先進性不夠、指導教師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教師接受培訓的實際效果與其期望效果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他們的培訓需求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實現。調研資料顯示,被調查的40116名教師中,認為“培訓效果不錯”的只有16742人,僅占41.7%。

行政部門和學校政策導向的誤解,部分教師的培訓需求帶有比較濃厚的功利色彩,具有一定片面性。如重學歷培訓、輕非學歷培訓,重學術培訓、輕教學培訓等。

2.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需求既有共性又有明顯的差異性

教師群體從層次上可劃分為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不同層次的教師,由于所處的客觀環境、承擔的任務以及學校的要求的不同,其培訓需求在內容、水平和形式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就共性而言,教師都重視專業知識的更新,知識結構的優化。高校教師必須具備扎實、先進的專業知識和寬廣、優化的知識結構,才能承擔起培養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師普遍認為,“更新專業知識、掌握學科前沿動向、優化知識結構”,是他們參與培訓學習的主要目的。

就個性而言,由于多年的積累與學習,學科帶頭人的學識水平、研究能力、教學能力等處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特別是在教學能力方面,經過多年的錘煉,達到了較理想的境界。他們的需求主要是:提高自身學術水平,掌握學科前沿理論和知識,進一步擴大學術影響,以引導和帶領學科建設與發展。

與學科帶頭人相比較,骨干教師在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的培訓提高空間。他們既是學術研究的骨干力量,又是教學上的中堅。他們既有提高學術水平、加強科研能力訓練的需求,又有掌握新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技能的需求。

青年教師進入教師隊伍的時間不長,他們富有朝氣、思想活躍、學習勤奮、工作熱情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青年教師的角色轉換相對遲緩,對教師職業的行為規范理解和把握不夠,缺乏系統的現代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鍛煉,因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暴露出專業知識不足、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等毛病。他們的培訓需求主要是: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技巧、迅速提高科研能力、理解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涵、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政治思想素質等。

3.不同學科專業教師的需求不同

從教學角度而言,不同學科對教師應具備的教學技能和技巧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從學術研究角度而言,學科的性質及發展狀況不同,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不盡相同,教師的培訓需求也就不同。文科教師的學術研究一般說來主要靠資料的占有和信息的獲取,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文科教師獲取相關學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們參加培訓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名家的指點啟發自己的研究思路,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研究方法,在培訓形式上采用學術會議、短期研討等較為合適。理科教師在學術研究上要取得較大突破,一般建立在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技術條件的基礎上,他們參加培訓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他學校的先進實驗設備和技術條件進行科研,采取訪問學者的形式比較適宜。

從學科發展的角度而言,基礎學科教師培訓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加深專業知識的深度方面;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教師的需求體現在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新動態,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等方面,比較適合的培訓形式為高級研討班、學術會議、出國訪問等。

4.不同地區教師的需求不同

不同地區高等教育的發達程度不同,教師的整體素質不同;不同地區高校教師整體素質的差異性,又決定了其培訓需求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東部地區的大部分高校教師整體素質較高,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較深,知識結構較為合理,科研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對以“掌握學科前沿理論、提高學術水平、擴大學術影響”為內容的培訓感興趣,比較熱衷于高級研討班、學術會議、國內外訪問交流等培訓形式。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慢,底子薄,基礎差,高等教育仍欠發達,高校教師的整體素質較弱。這表現在:(1)學歷層次較低。如甘肅省高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個百分點,青海省具有研究生學歷高校教師的比例還不足6%。(2)骨干教師缺乏。因此,西部地區高校教師對學歷培訓的需求格外迫切,對以“更新專業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為內容的培訓需求較大。西部地區高校教師對培訓形式的要求更加靈活多樣,尤其歡迎東部地區的“學術支邊”,與東部地區高校聯合舉辦學位課程班等培訓形式。

三、我國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的發展趨勢

伍,教師的學歷培訓需求逐步減少,知識性的培訓項目成為教師培訓的終身需求,學術性培訓和教學性培訓將持之以恒地發展下去。

1.教師的學歷培訓需求將逐步趨緩

從當前我國高=淌Χ游櫚南腫蠢純矗?淌Φ難Ю?憒位貢冉系停?哂興妒懇隕涎?壞慕淌Ρ壤?揮?1%。因此,在近5年左右的時間內,教師培訓仍保持較高的學歷培訓需求。但是,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畢業學歷的比例將大大提高。在教育行政部門倡導的“教師培訓重點由學歷補償教育向知識更新、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轉變”戰略的引導下,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的重點將轉移到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學術水平和促進自身專業成長上來,學歷培訓需求將逐步趨緩。“掌握本學科前沿理論、提高科研能力、掌握教育教學的技能和技巧、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將成為多數教師培訓提高的重點。

2.學術性培訓和教學性培訓將繼續深入

高校教師作為高等教育職能發揮的直接實踐者,不僅承擔著傳遞知識的重任,更應該成為創造知識的主體。隨著教師對當前環境下自己的社會身份、地位的認識、了解和認同,他們將會把這種角色的社會期望轉化為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對學術性培訓的需求日漸突出。在學歷達標已不再是困擾青年教師的主要壓力的情況下,在高校普遍推行聘任制以及嚴格的教學質量評估制的積極推動下,在教育主管部門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的正確引導下,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責任性和緊迫性,開始重視教學工作,力求通過教學性培訓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3.知識培訓將成為教師個體的終身需求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研究表明,教師具有自我更新的專業發展取向,也就是說教師具有較強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和動力。教師的這種自我更新的專業發展取向和理念,決定了教師在個人職業生涯中會自主關注自身的專業知識更新,發現其中的不利因素,促使自己的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

四、引導和滿足教師培訓個體需求的建議

1.加強政策引導,促使教師重視非學歷培訓

應通過制定政策、加強評估等方式將高校教師的培訓需求由過分追求學歷培訓引導,到注重非學歷培訓上來。在多種培訓形式并舉的前提下,勿忘提高教師學術、教育教學水平這一培訓的本質,防止因學歷培訓“熱”而弱化非學歷培訓。現代大學必須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出發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學術水平高、學識面廣,而且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嫻熟地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但這些能力的提高僅靠教師的學歷教育是不可能達到的,必須依靠教師的非學歷培訓和科研實踐才能實現。

2.全面推行教師職務聘任制,建立科學的教師工作考評體系,促進教師重視教學性培訓

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也是促使教師通過培訓實現自身發展和提高的客觀要求。要通過全面推行教師職務聘任制,實現教師管理模式的重大轉變,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行教師職務聘任制的基礎是考核,通過考核調動廣大教師勤奮工作的積極性,考核的關鍵則是建立全面、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應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行,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性培訓,為適應教師培訓個體需求創造條件,實現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的重大轉變。

3.加強教師培訓評估工作,建立教師培訓工作評估制度,提高培訓效果

當前,我國在高校教師培訓工作方面既有各方面的政策、規章制度,也有《教師法》、《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等法律、政策。這雖然為教師參加培訓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對教師培訓的整體績效缺乏相應的檢查、監督、評估機制,導致培訓效果不甚理想,影響了教師培訓的需求,挫傷了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建議建立自上而下的教師培訓工作評估制度,通過評估,促進教師培訓,提高培訓效果,使接受學校、送訓學校和教師個人均獲得相應的收獲。對接受學校的評估應包括日常管理,指導教師選派,培訓計劃的科學性,培訓目標設計的合理性,培訓內容的先進性,培訓方式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參訓教師的評價等方面;對送訓學校的評估應包括培訓對象選擇上的公正性,教師培訓機會的均等性,培訓內容選擇上的合理與實用性等方面;對參加培訓教師的評估應包括培訓期間是否履行相關義務,培訓任務完成情況等方面。

當前,為提高培訓效果,建立教師培訓運行保障機制乃當務之急。第一,建立適應教師培訓的若干平臺。如由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門出面,在國家重點科研院所、重點高校設立高校教師培訓基地,國家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并對基地的運行、管理、效益等進行定期評估。第二,設立專門的教師培訓信息機構,為教師培訓提供信息支撐。如利用我國現有的高校教師培訓網絡體系,將那些可以作為教師培訓學習內容的信息傳遞給廣大教師。第三,探索創建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適應各類教師的不同需求。如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網上培訓;充分挖掘校內教師資源,開展校本培訓;引進國外先進的培訓理念,試行“臨床案例”式培訓等。第四,增加培訓經費投入,為教師培訓提供物質支持。國家和學校應是培訓經費支付的主渠道,要逐步建立政府、學校、教師個人三方面共同承擔培訓經費的投入機制,適應教師日益增加的培訓需求。

教師培訓論文:試析“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及其實現

論文摘要:在中小學教師培訓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的訴求下,“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具有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依“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制定符合實際的培訓目標,設計滿足需要的培訓課程,采用與“做”密切結合的教學方法,加上必要的環境保障和組織保障,可以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

論文關鍵詞:農村教師培訓;針對性;實效性;教學做合一;時代價值

在基礎教育改革深入發展,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形勢下,全國各地各種類型的教師培訓蓬勃開展。最近,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決定從2010年起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新一輪全國性的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培訓拉開了帷幕。

一、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教師的呼喚

近年來,在各種培訓實施的前前后后,對于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愈來愈堅挺,受訓教師的呼聲愈來愈強烈,培訓機構的關注程度也愈來愈高。它在宏觀上成為時代的要求,在微觀上成為人們評價培訓成敗的標尺。

(一)培訓針對性的價值觀

怎樣的培訓算作針對性強?對于一個具體的培訓項目來說,雖然從不同角度可能會有不同判斷,但在總體上應該看它是不是符合了“三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培訓項目的針對性通常表現在培訓目標的制定、培訓課程的設計、培訓教學方法的選用等三個方面。

(二)培訓實效性的價值觀

對于培訓的實效性的評判,也會因人而異。但從根本上說,應該看它能否實現“三個滿足”:受訓教師的期待得到滿足,有收獲感,覺得“知了,懂了,會了”;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愿望得到滿足,參加培訓后教師“教得更好了”;教育主管部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得到滿足。

培訓項目的實效性豐萼靠培訓課程和±立訓方法來實現,其效果在受訓教師身上通常表現為:師德表現發生改變;教育教學行為出現改善;教育教學成效有了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得到增強。

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已成為教育主管部門、參訓教師和教師培訓機構的共同訴求。在這種訴求之下,諸多培訓理念和方法在培訓實踐中被探索、實驗、提煉出來。“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便是其中之一。

二、“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精髓,它把理論與實際、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教學做合一”的含義

陶行知創立的“教學做合一”是南京曉莊學院前身——南京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即曉莊師范)的校訓。對于“教學做合一”的含義,陶行知于1931年在《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中的闡釋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指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這就是說,“教學做合一”使“教”與“學”在“做”的實踐上融合起來了。

“教學做合一”既是教學原則也是教學方法,更是教學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下,施行聯系生活實踐的、適應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需求的教育,就能培養出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教學做合一”開展教師培訓的現實意義

如今,基礎教育改革正不斷深入發展。與陶行知先生當年所處時代相比,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背景都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教學做合一”把教學與生活、工作實踐相結合,使教學適合人的認知特點,順應人的道德生成和知能增長規律,優化人們習得“真”知識和提高“真”能力的過程,其科學性、實用性的特征沒有改變。在當下的教師培訓中,許多培訓者按照培訓目標的要求,引導學員“動手動腦”,在已有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參與培訓的學習活動,用撰寫案例、總結反思、現場診斷、討論交流等形式來“學”,促進學員思考、認識教學的現象、本質、規律及關系,使他們獲得內在收獲。多個地區經驗表明,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設計和實施教師培訓,頗見成效,受到參訓教師的歡迎。

(三)“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特殊意義

農村教師培訓除了具有一般教師培訓的共性,與城區教師培訓相比,還有其特點。由于經濟文化發展進程差異及學校分布零散等原因,一些農村的教師培訓資源相對稀有,教育等方面信息的獲得相對滯后,教師參加進修提高的機會相對較少,教師之間相互進行教學交流的機會并不很多。在城市有條件安排的學習形式在農村卻不一定有條件安排,在城市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在農村卻不一定有。因此,搞好農村教師培訓的難度更大一些,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訴求將更多地依賴于在農村本地切實可行的培訓形式來實現。在這樣情況下,“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便顯出它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以“教學做合一”來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更為適合農村教師的特點。它利用農村教師身邊的資源,貼近他們的教學環境,更多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順應了他們的需要,關注了他們當前的教學問題,對他們的問題解決、行為改善、素質提高幫助甚多。

(四)“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

陶行知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創立了生活教育理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當時,在他創辦的曉莊師范等學校中,“教學做合一”的方法為培養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優秀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它依然合拍于時代的旋律,溢射出時代的光彩。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具體的規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要“開發教師培訓優質資源,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和方法,推動全國大規模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開展”。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在“教學做合一”理念下開展農村教師培訓,增強了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培訓質量。

在“教學做合一”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探索建立以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為特色的培訓理念體系,可以創立符合農村特點的教師培訓方法與模式,為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辟新路。這為我們落實黨的十七大的要求,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扎實有效地開展農村教師培訓,幫助農村教師專業提升,推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添了一臂之力。

三、“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時代價值的實現

我們所討論的時代價值,是在新時期農村教師培訓中,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和方法所產生的價值的總和。它在宏觀上表現為農村教師培訓后整體素質的提升,微觀上體現于各個具體項目培訓效果的改善。這種價值的主要附著點是培訓項目的目標、課程與教學方法。

(一)以“會做”為根本,制定符合實際的培訓目標

培訓目標反映了培訓組織者的培訓理想和價值追求,它離不開“針對性、實效性”這一要素。通常情況下,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培訓目標較為宏觀,屬于總體目標,體現了對教師的“期待”。據此,培訓部門結合參訓教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培訓目標,落實教育主管部門的這種“期待”。例如,江蘇省某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要使學員“教育教學能力全面提高”。在制定培訓方案時,我們進一步提出要使學員“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增加對學科知識更新趨勢和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的了解,拓展專業知識,拓寬專業視野,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經驗總結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能在縣、鄉起到學科教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培訓部門制定的具體目標,是體現針對性的重要標桿,把教育主管部門的總體目標具體化并加以落實。

培訓目標要能針對學員的教學工作和專業發展實際,把標高設在學員的“最近發展區”,讓學員通過培訓達到“會做”的根本目的。為此,制定培訓目標前要認真了解學員的教學現狀和發展需求,制定目標時要根據所擁有的培訓資源充分考慮目標實現的可行性、實效性。

(二)以“做事”為背景,設計滿足需要的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是實現培訓目標的施工藍圖,是實現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載體。用“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指導課程設計,以“做事”為背景,根據培訓目的需要,圍繞學員的“做”與“學”來編制課程,能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其中,一方面應合理配搭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另一方面應恰當組配授課教師,注意他們的結構,使專家、教研人員、一線名優教師的比例適當。對教學理論、教學技能、教學科研等模塊,要注意與教學實際密切結合,做到理論課程能在“做”的經驗上學,實踐課程能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以利于學員進步。

例如,在江蘇省20lO年暑期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培訓項目中,在我們的課程編排里,教學案例分析、模擬課堂教學、說課討論、教學課件設計等實踐性課程約占總課程的三分之二,理論性課程如小學英語教材梳理、英語新課標解讀、英語新課程的實踐反思等約占總課程的三分之一;授課教師的成分構成是:高校專家占三分之一弱,教研員、一線名師共占約三分之二。

我們所說的“做事”,既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也包括他們在接受培訓過程中的學習行動。

(三)以“做上學”為特征,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實施培訓教學

培訓教學是通過實施課程來實現培訓目標的過程,也是實現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的過程。因此,培訓教學的方法極為重要。好的培訓教學方法如同好的工藝,把設計藍圖變為合格“產品”。它能引導學員參與學習過程,激起學員共鳴,促進學員的感知,提高學員的能力。

“教學做合一”的方法是以學員“做”的經驗為基礎,幫助他們進一步認識事物的本質,進一步理解“做事”的道理,進一步把握“做事”的規律,進一步改善“做事”的方法,從而習得教學的新理念、新觀點、新技能、新方法。有些理論性課程是“死”的,授課教師要把它與“做”結合,教“活”起來;實踐性課程本身應該是“活”的,授課教師更要設法讓活課程“活得生動”,有效地轉化為學員的智能。培訓教學應以“做上學”為特征,將培訓者_的“教”及學員相互的“教”與學員的“做”和“學”融為一體。例如在培訓教學中,引導學員拿自己的教學案例進行剖析反思;用自身教學經驗來梳理和提煉教育觀點;在培訓期間寫反思日記;在教學現場開展觀課議課,對教法作教理分析;學員之間互動互教;學員與專家交互活動等。

培訓教學過程中的學員是學習的主人,授課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服務者。

四、實現“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時代價值的保障

實現“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時代價值,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培訓團隊的努力,受訓學員的參與等多方配合,需要建立一定的保障系統。

(一)環境保障

環境保障可分為物質環境保障和精神環境保障。物質環境是指,農村教師培訓中可供學員享用的各類教育實踐場所、設施等,如教育實踐基地(包括學員所在學校)、各類課堂、微格教室、特定的場館所、網絡信息等教育資源。培訓機構應擁有足量的優質教育資源,為農村教師培訓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

精神環境主要指與農村教師培訓相關人員的思想、觀念、意識、態度等。教育主管部門和培訓部門領導要充分尊重農村教師的特點,認清“教學做合一”在農村教師培訓中的價值,鼓勵和支持培訓工作中的創新,把“教學做合一”運用到農村教師培訓中來;培訓授課教師和工作人員要以追求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己任,不怕“麻煩”,努力在培訓的組織和教學中踐行“教學做合一”的原則與方法;學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勤于“動手動腦”,堅決摒棄“只帶耳朵”參加培訓的落后學習方式。

(二)組織保障

組織保障主要由組織體系、制度文化、考核體系三個方面組成。

良好的組織體系包含運轉高效的培訓機構、專業素養好的培訓者團隊;還有相關管理機構之間的密切配合,培訓機構與實踐基地等支持單位的和諧協作。培訓者團隊的結構應是優化的,主要由專家教授、研究人員、一線校長、名優教師組成。他們應與農村中小學保持經常性聯系,熟悉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情況,善于在“做”上教,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

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作為培訓者的座右銘,形成培訓者關注農村中小學教育、了解和服務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風尚,倡導“教學做合一”的培訓文化。進行培訓者培訓,研究和推廣“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的有效方法。對培訓的目標制定、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應有相關制度要求,將“教學做合一”體現于培訓全過程,打造講求實效的農村教師培訓特色。

在考核體系方面,以針對性、實效性為效標建立培訓考核辦法。要開展多元的培訓評價。首先是學員的評價,具體分為評自己和評授課教師。如培訓過程中,學員自覺參與情況怎樣;取得了怎樣的收獲;教師的“教”是否體現針對性;對學員的幫助程度如何;等等。其次是培訓者的自我評價。培訓者在培訓教學中如何踐行“教學做合一”;收效怎樣;等等。再次是培訓領導者的評價。培訓領導者通過聽課、對培訓學情的觀察檢查等手段形成評價意見。最后是跟蹤評價。對學員參訓后在工作績效等方面面貌變化情況作跟蹤觀察,為培訓實效的評判提供參考。

“教學做合一”開展農村教師培訓,為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培訓質量,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帶來了實惠。當然,我們在享受它回饋的價值的同時,還應不斷總結探索以豐富它、發展它。

教師培訓論文:“案例教學”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的實踐探索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骨干教師;培訓

論文摘要: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的被培訓教師和學員所喜愛。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骨干教師培訓中起著積極作用。

一、案例教學的概念

課程理論的講座與教師自己撰寫案例相結合,讓參訓學員充分了解國內外的教學狀況,發現、追蹤熱點,并與自己的教學進行對照,做出更理性的分析,從而提示矛盾,發現并解決問題,即案例講座型培訓。這種培訓,使新課程鮮活的理念回到現實中,與學校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突出教育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受到廣大參訓教師的歡迎。

案例教學的鮮明特點就是把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側重于解決實際問題,把學員推向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前沿,在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下提高學員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的過程

1、案例的搜集精選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在培訓通知上就明確要求學員將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教學案例進行歸納整理,并在報到交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對學員上交案例逐一進行分析、篩選、修改,從中優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在案例后加注評語,然后打印成冊。

2、授課的組織準備在實施案例教學前,指導教師要對學員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組,明確任務目標,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做好學員的動員,使每一個學員都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案例分析的工作中去。

3、學員準備案例下發到學員手中,學員的主要任務是對案例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分析研究,把握有價值的信息,或與其他學員非正式進行討論,交換不同意見,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初步擬定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4、分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或小組負責人是這一環節的主持人,在主持討論時,要設法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引導學員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幫助學員學會獨立自主地思考、分析問題,鼓勵他們不斷提出新的設想和觀點,使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經過充分辯論后,由大家推薦一名課堂重點發言人。

5、課堂交流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由各組的重點發言人將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向全班學員匯報,這一環節由指導教師主持,主持這一環節的教師要對各小組討論的情況有個簡要的了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課堂重點發言一直圍繞著分析和解決案例的問題而展開,并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以討論為中心,把課堂發言和互動探索相結合,使學員們在討論中互相學習。

6、總結評價在課堂發言結束后,會形成一種或多種問題解決方案,主持教師根據發言的情況和討論的結果進行點評,對學員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使學員對討論的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掌握討論的情況,對討論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對討論中遺漏或分析不深的問題——進行分析。

在總結評價的基礎上,要求學員寫出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通過書寫報告,可以進一步增強學員對相關知識的領會,鍛煉和培養學員的書面表達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優勢

1、有助于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都是參訓學員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搜集的發生在學員身邊的事,面對案例,教師們仿佛置身其中,利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制定解決對策,這就大大增加了學員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案例教學是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將理論講座、調查研究、經驗交流等各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員能夠把教育教學的具體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既有理論上的突破,又有方法上的掌握,對于這些從學員工作和生活中來的案例進行分析,這對學員的理論掌握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有直接作用。

3、充分調動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案例教學中,每一位學員都有發言任務,所以每一位學員都會在課下將案例進行認真的分析,寫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及解決方法,這就大大提高了學員的課堂參與意識,在討論中將自己融入課堂教學。

4、案例的寫作讓學員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工作通過對案例的寫作,學員會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深刻的反思,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難點和重點,超前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的選取在案例教學中,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案例,需要學員撰寫、指導教師分析、選編等多個環節才能完成,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具備目的性、啟發性、實踐性、創新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點。

2、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案例制作階段,教師要對學員編寫的案例進行認真的分析、理解、修改,編寫出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例:第二,在討論中指導教師要設法調動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使全體學員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及時發現學員思想的閃光點進行鼓勵。第三。在總結評價中,教師要總結充分,分析透徹,特別是學員討論中忽視、遺漏和挖掘不深的問題,要逐一指明,讓學員發現案例與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結合點,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

3、案例教學要有一定的時間上的保證案例教學耗時較長,首先要求學員課前對案例進行分析了解,為課上小組討論作好準備,其次在課上要有充足的時間討論,避免草草收場,達不到預期效果。

教師培訓論文:淺談搞好入館教育 充分發揮圖書館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的輔助作用

論文關鍵詞:入館教育 骨干教師 輔助作用

論文摘要:骨干教師入館教育可以使教師與圖書館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使他們盡快認識、了解、熟悉圖書館,提高圖書館服務效率,為骨干教師培訓中的科研和學習服務。

入館教育一般是指新入學的學生如何利用高校圖書館的啟蒙教育。通過入館教育可以使他們對圖書館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由于骨干教師在校時間短、課程緊,學員流動性大等原因,圖書館對其基本上沒有入館教育。筆者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發現,對骨干教師培訓學員進行入館教育,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使學員了解圖書館,更加充分地利用圖書館,多層面地發揮圖書館在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中的輔助作用。

一、骨干教師入館教育的現狀

經過大量的文獻調查和實際了解,我們發現骨干教師培訓機構往往只重視學員培訓課程的設置,如聘請了多少省內外知名專家,設置了多少研討、參觀、實踐觀摩等,而對于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冊圖書的圖書館并沒有重視起來。我們在調查中還了解到,骨干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已經老化,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普遍感覺需要大量充電,以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后勁不足的問題。而許多老師畢業后就沒有到過高校圖書館,缺乏對圖書館的了解,對于圖書館的文獻、館設、館藏布局、文獻的分布等情況都一無所知,這就使圖書館這個高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骨干教師入館教育與新生入館教育的區別

1.骨干教師需要有更強的針對性。新生入館教育主要使學生盡快了解圖書館各類藏書,從而在大學期間充分利用圖書館。而骨干教師則不同,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使自己的實踐經驗得到理論的提升,但這些教師所擁有的實踐經驗不同,所需資料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的圖書館員在入館教育前對其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在入館教育時將他們感興趣的文獻資料的獲取方法放在前面講解,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掌握自己需要的文獻的查閱方法,從而提高骨干教師利用圖書館的效率。

2.更加強調科研功能。科研是骨干教師培訓的又一目標。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骨干教師到校前就對圖書館有著很高的期望值,他們希望借助高校教師或圖書館查閱一些與他們教育教學相關的較前沿的教研資料,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因此入館教育中對科研功能的強調也是對骨干教師入館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骨干教師入館教育的實踐

1.在培訓課程中設置圖書資料檢索課程。在培訓課程中設置文獻資料檢索、電子圖書館使用等課程。由圖書館派館員講解圖書館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圖書館、規章制度、圖書館網頁功能簡介等方面的內容,使學員對圖書館的總體概況、館藏布局、圖書的排架、代書板的使用、借閱手續、流程、有關規章制度、電子閱覽室的使用、網上查詢功能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2.利用業余時間,請骨干教師到圖書館實地參觀考察。利用骨干教師培訓的業余時間,將教師請到圖書館,對他們進行實地培訓。從期刊、報紙閱覽室開始,然后是各文獻資料庫,中小學教參室、教案室、電子閱覽室等實地參觀。首先對文獻資料的檢索、借閱方式、代書板的使用等一一講解,然后發給教師臨時借閱證(培訓期間可以使用),模擬借閱圖書,使教師們對文獻資料的借閱有初步的了解,在培訓期間可與在校生一起借閱圖書。其次是通過對電子閱覽室使用方式的講解,使老師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閱到自己需要的圖書資料。

3.參觀中小學教參室及骨干教師教案室。我院在圖書館的建設中,十分重視其在骨干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圖書館針對骨干教師培訓開設了中小學教參室和教案室。每位骨干教師都是一份寶貴的資源,他們到我院培訓期間,請他們留下自己最滿意的教案復印成冊,存放到圖書館教案室中。近幾年我院已收集骨干教師教案五千余份。

四、骨干教師入館教育在培訓中的作用

骨干教師入館教育是老師們認識、了解圖書館的開始,也是圖書館與骨干教師之間良性互動、有效溝通的起點,為骨干教師返回單位后仍能正常借閱圖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入館教育,教師們了解了圖書館的情況,同時在培訓期間與圖書館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關系,返校后,他們也可以定期向院圖書館借閱圖書,很好地解決了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題。

教師培訓論文:提升信息素養促進專業發展——中職德育課教師培訓路徑的探索和實踐

論文關鍵詞:中職德育課 信息素養 專業成長

論文摘要:中職德育課程信息量大、更新快,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信息素養的提升與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互為動態循環關系。通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我們提煉了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成長的三種培訓路徑,一是通過開網絡式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采集素養,二是通過協作式培訓提升教師信息評價素養,三是通過自助式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管理素養發展。關注和探討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其專業成長的關系,對有效進行校本培訓改革,優化中職德育課師資隊伍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行中職德育課教材涵蓋內容廣、材料新,對任課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通過當今高度發展的信息網絡獲得第一手資料,豐富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可以通過培訓提升信息采集、評價和管理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學生學習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的人才特征。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工作能力,在現代企業生產、科研、商貿和社會交往中,體現為對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同時,還涉及信息倫理、信息意識等問題。開展信息教育、培養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重大問題。一個有很好信息素養的中職德育課教師,他能夠從浩瀚的信息流中根據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精確把握與德育課有關的信息,確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問題,確定潛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檢索方案,評價信息、組織信息應用于教育教學實際,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

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專業成長中職德育課程包含的信息量大,既有法律的又有職業指導的;既有經濟的,也有政治的。這些信息不僅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從這個方面來說,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比其他學科任課老師更高。因此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專業成長密不可分。提升信息素養的現實意義就在于為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1.信息素養是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和自我學習,不斷增進教學專業知識、技能、態度以及信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育目標的過程。教師專業成長是動態的建構過程。優秀的中職德育課教師能夠運用信息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對自身的經驗進行提煉,對其教學觀點、教學決定、教學行動與反思進行有系統地梳理。事實上,相當多的優秀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地搜集信息,應用于自己的實踐知識,為自己的教學所用。只不過這些信息管理的質量還比較低,僅限于一般的文檔、計劃、方案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對信息的使用和創新、交流和共享還明顯不足。中職德育課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掌握大量有效信息,這些信息獲得一靠自身積累,二靠同伴互助,三靠專家指導。可以說,中職德育課教師提升了信息素養就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

2.信息素養的提升與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互為動態循環關系

信息素養的提升會推動教師工作創新。一方面中職德育課教師通過信息素養發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素質,實現持續專業成長。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成長,使得教師更加主動積極地主動進行學習,探索與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對自身知識的整理、利用、創新的質量不斷提升,從而也推動了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所以信息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真正的學習過程,而學習永遠是信息取舍增進過程,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息素養的提升與教師專業成長二者形成互動、循環、螺旋上升的關系。

提升中職德育課教師信息素養的路徑信息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是隨著工作和學習的進展不斷積累與更新的,要真正體現信息素養的價值和作用,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教師和學校樹立長遠的發展眼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隨著學校多媒體小平臺的普及,大部分中職德育課教師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擴充中職德育課堂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采集、評價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們據此開展了三種培訓,一是網絡式培訓模式;二是協作式的培訓模式;三是自助式培訓模式。不管哪種方式,都是以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

1.以技術整合為基礎的網絡式培訓提升信息采集素養

現在,信息技術已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它不僅極大地充實了德育課的教學內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中職德育課教學模式的變革。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豐富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資源共享、同伴互助的平臺,為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中職德育課教師要在專業教學方面獲得長足的進步,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研磨反思和其他教師的熱心幫助。信息技術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使教師之間的切磋變得更加迅捷頻繁。在線學習的網絡式培訓已經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新學習方式。因此我校通過因特網提供的電子郵件、QQ網絡論壇、資料搜索和遠程課堂等眾多的服務內容,建立一個學習的大空間,給學習帶來一個全新的前瞻視野。這種培訓方式沒有嚴格的監督考評機制,但是教師只要有心學習,心態開放,自我激勵,在線學習便是一個更新專業知識獲取持續成長的最佳學習途徑。

目前,我校已經以教研組為單位建立了網絡資源庫。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校園網應用的基礎。但如果教師缺乏將資源應用于教學的意識,或者不能有效地使用資源,資源越多也就浪費越多。因此,加強對校園網資源的管理,特別是讓德育課教師參與資源的組織與管理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我校通過在校園網設置“空中職業指導室”欄目,提供就業創業方面的信息指導;通過網絡心理輔導室的設立將德育課的輔導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教研組網頁建設,相關德育課程信息,集成資源庫。為了提高教師采集運用信息的積極性,我們將校內資源的開發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考核結合起來,使廣大教師在參與校內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自覺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同時,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又為學校開發出優質的校內教學資源奠定了基礎。

2.以同伴指導為主導的協作式培訓提升信息評價素養

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課例。中職的德育課程外延相當廣泛,從“小德育”課程范圍講包括法律、經濟政治、哲學、職業指導四門功課,從“大德育”范圍講還包括心理健康、體驗生涯等功課。每門功課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方式,因此,德育課教師必須根據中職生的認知特點,學習和嘗試利用各種技術設計和開發學生學習單元,并且這些單元會在他們的課堂教學中真正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必須在學校層面借助同伴的力量,定專題、定時間進行課例研討。每位教師在開學初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分工協作,搜集相關信息資源,在教研組每周的例會中進行交流研討,評價信息的有效性。然后在課堂實踐中進行運用,利用學生的反饋,評價信息的適切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投入地進行研究,進行對話溝通。學習技術工具的使用,學習各種創造勝的方法,參與者從各自經驗出發,嘗試、探究、學習、設想…一通過這樣的努力,我校德育課教師信息素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中職德育新課程標準、教學材料、評估方式、教學方法、技術、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實施。教師也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通過信息的匯集和批判式評價,保證了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真正能夠發生,也保證了教師持續的專業成長。這樣的教師培訓是有后續反饋、支持的學習,是有反思的學習。他們在同伴互助中分享自己的成功,從成功的同事那里學到成功的范例。

3.以自主發展為特點的自助式培訓提升信息管理素養

實踐證明,有效的信息素養和專業化發展的整合,從根本上說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教育問題。教師要將新的信息整合到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他們要學會使用新的技術技能,學會信息的應用,要探究還有其他什么方法能夠進行課程的設計和課程內容的教學,還要能夠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決問題。此外,他們還需要對自己的教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需要對自己關于信息應用的看法進行反思,思考信息在社會、在學校教學、在自己的13常生活中應該如何發揮作用,應該發揮哪些作用。通過先進的信息管理方法,教師可以節省大量學習時間,可以對紛至沓來的各種資料去粗存精、去偽存真,使得信息獲取與分析加工成為厚積薄發過程。但每位德育課教師都有自身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技術基礎,整齊劃一的培訓會使教師產生厭煩情緒。自助式培訓可以使培訓內容與他們要求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技巧協調一致,提高教師解決問題及適應發展的實際能力。我們學校有非常優秀的教師團隊,他們成為我校穩固的校內講師隊伍。每學期,我們根據需求開列培訓項目“菜單”,提供必須的技術支持。這些培訓項目不一定以講座的形式,有的就是以網絡資源的形式,讓教師有選擇地學習,自主地學習。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

通過兩年多的實踐與探索,很多德育課教師提升了信息采集、評價和管理能力,能夠多渠道尋找信息,并能制作個人、班級網頁以及開通博客信息,有的教師可以通過設計Moodle課程推廣德育課程教學。信息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持續不斷地學習過程,這個過程永遠是信息取舍增進的過程,這是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教師培訓論文:關于創新型教師培訓研究

論文摘要:創新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活動,創新教育要依靠創新型教師來進行。在人格魅力、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面,創新型教師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創新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教育管理機構應在教學環境、學術氛圍、教師培訓、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在創新型教師培訓上,視頻資源具有表現性強、具象性強、紀實性強、智能性強的教育優勢。發揮視頻資源的教育優勢可以提高創新型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率,構建視頻資源庫、視頻點播、視頻廣播平臺是培訓創新型教師的三種應用方式。

論文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型教師;視頻資源;教師培訓

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社會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日益激烈,競爭的焦點是人才,特別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創新型人才需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而實施創新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創新型教師。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好的教師,才能有好的教育。

一、創新型教師的特征

創新型教師是指教師善于吸取最新教育教學成果,創造性地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形成鮮明的教學個性。創新型教師主要體現在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育技術等四個方面。

1.創新型教師具有優良的人格魅力

創新型人才依靠創新教育來培養,素質教育是創新教育主要方式,要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就應該作出表率,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2.創新型教師具有現代教育理念

教師的教育觀決定著教育的思想和行為,教師應自覺實踐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確立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3.創新型教師具備新穎前沿的學科知識

創新是在已有的知識上的突破,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是無法創新的。新穎的知識更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從而加強學習的效果。

4.創新型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教育已進入信息化教育階段,信息化教育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的特征。

創新型教師對學生創新性的培養起到率先示范的“身教”效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僅會體現在教學行為中,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效果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二、創新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創新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貫穿于教師培訓的整個過程。就當前我國教育的實際來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1.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管理機構和學校要積極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要大力精簡各種名目的考試,實踐素質教育,把教師從“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下解放出來,給教師創新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教育管理機構要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考評體系。

2.建立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鼓勵教師進行教育創新

一個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對于教師的創新是必需的,全社會應形成奮發上進,求實創新的風氣,學校要從政策上鼓勵教育創新,給教師進行創新提供必要條件,建立健全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

3.組織教師培訓,樹立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

當前,我國的教師教育主要采用的仍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十分不利于教師創新精神的培養。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技術的發展十分迅猛,新觀念、新技術不斷涌現。教育部門應組織開展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培養教師采用新技術的意識和能力、改善教學方式、提升創新能力。

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體現在教育技術中,還體現在教師的思想觀念上。教師培訓要培訓教師的反思性、批判性、發散性等多種思維模式,創新的理念應當成為日常工作中的一種自覺和自律,并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表現為一種創造精神和創造行為。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

離開了實踐支撐的理論是空泛的,空泛的理論也就談不上創新。學校應該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創造條件給教師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廣大教師也應樹立科學與技術結合,知識與經濟相聯系的現代意識,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充實學科知識,實現思想觀念和技術方法上大膽創新。

三、視頻在創新型教師培訓中的教學優勢

專業培訓是創新型教師成長的主要形式,視頻及其整合在教師培訓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與文本、圖片等其他媒體元素相比,它具有明顯的優勢。

1.視頻具有表現性強的優勢

視頻影像適宜呈現一些對學習者來講感覺比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尤其在表現事物細節的能力方面,視頻所能傳輸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2.視頻有具象性強的優勢

視頻所表現的信息都是形象、直觀的教育信息,是事物的形態、色彩的具象信息,而不是語言、文字符號等抽象內容。具象性是心理感知規律、記憶規律以及注意規律的重要基礎,鮮明、生動的形象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講解重點的選擇性和理解性,同時還能夠使注意力穩定和持久,并且增強記憶的牢固性,準確、逼真的視頻媒體尤其能夠非常好地表達教學對象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運動變化。

3.視頻具有紀實性強的優勢

視頻影像能夠比較真實全面地記錄整個教學內容。

4.視頻具有智能性強的優勢

視頻資源的播放能夠不受時間的限制,學習者可以在任意時間播放自己所需的視頻資源。

四、視頻資源培養創新型教師的主要方式

視頻信息的教學特性十分有利于培養教師的創新思維、營造教學情境、拓展知識領域、增強實踐技能。視頻資源在教師培訓中主要有三種方式:

1.構建教師培訓視頻資源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整合

我國教師教育視頻資源從整體上看還不夠豐富,可用總量很少,分布也不均勻,兩極分化現象明顯。教育信息化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教育資源的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資源庫是資源共享的典型方式。

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在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同步建設視頻信息資源庫,視頻資源庫的建設有利于整個信息資源的充實和發展。近年來,我國各類教育視頻資源庫的建設是比較快的,如國家精品課程視頻資源庫、圣才學習網視頻資源庫等。

教育視頻資源庫的應用不僅是視頻資源的共享,還應用于視頻資源的整合。視頻資源的整合不僅存在于視頻素材間,還存在于視頻與文本、圖片等媒體元素間。

2.構建視頻點播(VOD)平臺,促進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

教師的個性化、專業化是教育創新的基礎。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教育同樣提倡教師的個性發展,沒有教師的個性發展,也很難有學生的個性發展。視頻點播平臺可以創設多種學習情境,這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VOD(Video On Demand視頻點播)是一種可以按用戶需要點播節目的交互式視頻平臺,該平臺是以流技術為核心,不需下載完視頻文件就可播放,即點即播,十分方便。教師教育機構應用VOD平臺,可以有效培養教師的治學能力,促進個性化、專業化的發展。學習者通過視頻點播系統,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內容,學習時間完全由學習者自己掌握,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3.構建數字視頻廣播(DVB)平臺,拓展教師知識領域

教師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在于學科知識的掌握,更多在于教師的知識領域的寬泛、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數字視頻廣播)是一種根據需要向某一區域傳送視頻節目的系統,該系統也是基于流技術系統,它采用的是多播方式,而不是VOD的點對點方式。教育培訓機構可以應用DVB平臺,建立新聞、科技、MTV等視頻節目頻道,用前沿、新穎的知識和積極向上的娛樂節目來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拓展知識領域,了解學科動態,陶冶思想和情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美女露出奶头扒开尿口免费网站|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少妇的肉体aa片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97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另类老妇奶性生bbwbbw |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888奇禾|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乱公和我做爽死我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gogo全球大胆高清人体444|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国外b2b网站毛片|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边做饭边被躁bd苍井空图片 | 国产绳艺sm调教室论坛| 国产 精品 丝袜|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午夜福利1000集合集92| 男人的天堂av网站| 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国产suv精二区九色|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3|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