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農業綜合論文

農業綜合論文

時間:2022-05-15 11:16: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業綜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綜合論文

農業綜合論文:農業綜合開發可引入開發性金融理論

摘 要:在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金融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需求,然而,我國農村現存金融狀況卻不能有效的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這一現實,分析了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狀況,農村金融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應該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則。通過這些分析使我們認清在建設新農村的背景下,如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發展協調起來。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金融支持;金融需求;金融供給

一、問題提出

目前,農村金融體系機構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但是在發揮作用方面,這四家機構在農村發揮的作用并不明顯,農發行基本上變成了一個糧食銀行,或者說糧棉油的銀行,它不能深入到農民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不能支撐其他多種經濟的發展。農業銀行是一個國有商業銀行,由于贏利動機存在,因此它的許多業務從農村基層撤出。郵政儲蓄只是一個儲蓄銀行沒有貸款業務,功能過分單一,實際上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只能落在農村信用社的肩上,所有這些狀況決定了必須對現有農村金融體系進行變革。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問題是經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的一個不可逾越的根本性問題。我國是一個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并具有“二元經濟”的國家,在當前全國范圍內進行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研究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支持政策對發展農村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二、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狀況分析

農村金融發展也像其他商品市場一樣,其目的就是實現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的均衡,發揮農村金融對經濟的促作用,因此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目前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的一些狀況。

(一)農村金融的需求狀況分析

目前農村金融需求主體由五個部分組成,即農戶、農業龍頭企業、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和農村政府,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金融需求在大部分地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村金融需求總量中的比重很小,所以農村金融需求可以簡單分為農戶金融需求、中小企業金融需求和農村政府的金融需求。對于農戶需求來說,發展程度不同的區域,農戶金融需求是不同的,根據經濟發達程度,我們把農戶金融需求分為三類,即發達地區農戶的主要金融需求——發展需求,中等發達地區農戶的主要金融需求——農業生產需求和生活需求并重,欠發達地區農戶的主要金融需求——生活需求。對于中小企業金融需求來說,由于我國的農村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我國農村企業總數于2004年達2931萬戶,為農村就業和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4年全國農村企業吸納的勞動力人數為14733萬人,占當年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7.9%,2004年,農村中小企業創造增加值約為45621億元,比2003年增長13%左右。 [①]對于農村政府的金融需求來說,由于農村基層政府包括鄉鎮政府和村集體,它們的金融需求不同于農戶和中小企業,它們的金融需求主要是為農村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的公共產品。在一些財政困難的地區,政府還通過向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貸款彌補稅費差額和發放職工工資。通過這些需求主體來看,農村對金融的需求潛力是巨大的。

(二)農村金融的供給分析

從正式金融安排的金融供給角度來看,每年國家以金融剩余的形式對農村經濟剩余進行轉移,但是在量上十分不足。2004年,我國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5%左右,但農業貸款僅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不足6%。四大國有銀行每年以吸儲上存方式從農村流出的資金約有3000億元 [②]。郵政儲蓄只吸儲不貸款,每年約有2000多億元的資金被抽離農村。農村和農業資金大量流出導致了農村正式金融供求缺口巨大。

然而,自1996年中國農業銀行開始與農村信用社行社分離,國有銀行逐漸退出農村金融市場以來,農村正式金融安排的農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呈現萎縮態勢。與此同時,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信貸資金的壟斷供應者,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農村信用社過分看重業績的增長,以追求盈利為主要目標,偏離了為社員服務的合作原則。

從農村非正式金融市場供給角度看,主要包括私人自由借貸、私人錢莊、合會等。具有貸款數額小,希望手續簡便、靈活、及時的特點,并采用較少抵押甚至無抵押的貸款方式。從供給角度看,農村貧富差別加大為農村非正式金融提供了金融供給的空間。同時農村又缺乏國債等證券投資渠道,使得數量巨大的民間資本持有者受利益驅動而成為非正式金融的潛在供給者。

三、 農村金融存在問題

(一) 農村金融機構組織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

目前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三者的職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沖突,并由此產生了許多難以協調的矛盾。首先,農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農業發展銀行難以承擔我國政策性金融的重任,農業發展銀行不但存在資金來源不穩定,資金運用效益低下等問題,而且業務范圍非常狹窄,功能退化,僅是在農產品收購方面發揮著政策性金融組織的作用。其次,農業銀行市場定位的變化使得原來農村金融的主導地位不復存在,實行商業化改革以后,農業銀行從農村大量撤出,留在農村的也僅從農村吸收存款,不再向農戶發放貸款,這使得其在農村金融的主導地位不復存在。再次,農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信用社經營中商業化傾向,運作不規范,存在隱性的金融風險。

(二) 民間金融不完善和不規范

我國農村民間金融一直受到打擊和排擠。但是,許多民間金融在擴大農村生產經營資金,活躍農村金融市場,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進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農村民間金融一般具有規模小,隱匿分散的特點,容易失控,一旦失控,不僅可能導致其自身的系統崩潰,而且還可能波及到農村政治社會的整體穩定。因此,如何有效地規范和保護民間金融的健康有序發展是今后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

(三)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村多元化經濟需求

各金融機構之間在農村市場缺乏有效競爭導致了農村的金融服務功能逐步弱化。農村的金融產品較少,金融服務種類單調,基本上只有傳統的存貸業務,中間業務和外匯業務種類很少,而現在農村經濟由傳統的農業生產邁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時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金融服務現狀難以滿足當前農村多元化經濟的需求。

四、構建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服務體系的措施

(一)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組織產權和治理機制

目前農村基層金融組織產權不清導致了競爭沒有效率,因此,政府應著手建立既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又具有多元化產權結構的農村金融組織形式。合作金融作為我國農村金融基本的組織形式,已在理論界和實業界達成共識,但目前以基層農村信用社作為唯一的一級法人合作金融組織形式,既不符合我國區域經濟、金融發展不平衡的國情,也不利于合作金融組織的競爭和發展,故今后應考慮建立多層次與多級法人治理結構的農村合作金融體系。而對于作為商業銀行的中國農業銀行,則可考慮漸進式地推進從國有獨資公司制到實行縱向產權結構的有限責任公司制,再到實行橫向產權結構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產權改革方式。

(二)發展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一方面要對農村信用社進行合作金融改革, 另外還應積極探索農村金融的其他發展模式,力求在農村建立起以合作金融為主體,多種金融形式并存的農村金融體系。

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步伐,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按照農村金融需求多層次、多元化的特點,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并存的農村金融體系。要加快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對于農業發展銀行要進行職能定位,拓寬其政策性業務范圍,強化其政策性支農作用。要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建立郵政儲蓄銀行,拓展業務范圍,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發放小額農貸。采取有效措施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發揮民間借貸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和機構,增強農業防風險能力。

(三)鼓勵、支持和引導民間金融的發展

盡管我國對民間金融一味加以取締,但在正規金融不能滿足農村資金需求的情況下,民間金融活動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據調查顯示,農戶借款數額中72.18%來自各種非正式渠道,其中農戶之間借款占非正式的93.12%,而來自正規渠道的只占27.12%。 [③]因而,我們不能不顧客觀存在和實際需要,承襲舊規把民間金融活動視為亂集資,簡單、粗暴地取締民間金融組織及其活動。對于在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的民間金融,政府應該給以承認、鼓勵、支持和引導。首先要提高對民間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在農村金融中地位作用的認識,廢除現有限制民間金融發展的政策和條條框框。其次給以民間金融在稅收上的優惠,減少在資金融通、利率市場化等方面的限制。還有要規范民間金融的組織形式,對民間金融活動實行監管。

結論

綜上所述,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支持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村金融中的實現途徑。雖然我國農村金融改革正在從不同的層面展開,政府對農村金融供給萎縮及其導致的嚴重后果也給予了高度關注,但從總體上看,農村金融改革需要調整的利益關系仍十分復雜,因此構建農村金融必須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以便利農民、滿足農民為著眼點,大力發展多種類型的金融組織。形成健康、高效、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切實提高金融服務于“三農”的水平,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使“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運動”的目標早日得以實現。

農業綜合論文:搞好農業綜合開發 促進新農村建設

摘要:文章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出發,以河北省邯鄲市為例分析了我國農業綜合開發的實際情況,認為農業綜合開發體現了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持力量。農業綜合開發的內容隨農業發展階段變化應有所調整,文章針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業綜合開發 農村經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黨中央做出的一項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戰略部署。新農村建設將有利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綜合開發是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業發展,改善農業資源利用狀況、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我們認為,農業綜合開發的根本目標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農業綜合開發的建設內容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農村建設中應重視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的重要作用,通過拓展開發領域等手段實現農業綜合開發制度的創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農業綜合開發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間里和確定的區域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綜合開發的主要內容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在綜合開發中要求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由此可見,農業綜合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關。農業綜合開發目標的實現過程,也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目標實現的過程,尤其是農業綜合開發要求同時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這也正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實現的。農業綜合開發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項目、多種經營及龍頭項目、專項科技示范項目等幾類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促進農村地區的生產發展和村容整潔、農民的生活寬裕及文化素質的提高,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總體來看,農業綜合開發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已逐步成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實力增強的一支生力軍。

(一)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增長

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的增長。河北省肥鄉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2003年到2004年間,完成土地治理項目總投資291萬元,建設面積5000畝;完成打配機井45眼,鋪設地下防滲管道40公里;增設變壓器6臺,埋設地下低壓電纜20公里;整修道路20公里,植樹6萬株,建涵管100處,改良土壤0.5萬畝,建良種基地0.2萬畝,新建良種倉庫300?、曬場500?;購置農業機械3臺套,良種機械4臺套;推廣新技術2項,培訓1000人次。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區土壤得到了改良,水電設施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大地方田化,林路網格化,用電安全化,澆地防滲化,地下電纜和防滲管道成網連片。項目實施后不僅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方便了農民生產,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完成后,肥鄉縣當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4.4萬公斤,新增棉花生產能力9萬公斤,新增農業產值384萬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0.5萬畝,年節水18.4萬立方米。他們還利用棉花和圓蔥在種植時間和空間具有互補性、技術易學這一特點,把棉蔥間作技術引進到項目區。在不影響棉花生產的同時,間作套種圓蔥,實現畝產圓蔥4000~5000公斤,增收1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280元。

(二)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促進了農民增加收入

在安排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時,一般要充分考慮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優勢農產品的要求,對能夠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農產品項目,要加大扶持力度;要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布局,充分發揮農業比較優勢,培育優勢農產品,努力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穩步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竟爭力。因此,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體現了政府的導向,在資金上給予了財政扶持,使項目區的農民和干部開拓了思路,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了農民收入的來源渠道。比如河北省魏縣天仙果品批發交易市場是該縣2002年~2004年連續三年立項重點扶持的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完成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總投資9306萬元,2003年實現交易190萬噸、交易額25億元、產值10238萬元。在該批發交易市場的帶動下,目前魏縣全縣蔬菜果品基地已達到50多萬畝,15萬多農戶戶均增收2500元。

(三)投資生態農業項目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農業綜合開發具有區域性、綜合性的特點,通過統籌規劃,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加強農田林網建設,支持退耕還林還草,開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可以有效地保護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是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河北省邱縣在新馬頭鎮的15個村內建設了2萬畝棉田膜下滴灌高效節水示范工程,該項目總投資793.16萬元,可控2萬畝棉田,畝均投資396.58元。項目實施后,項目區年可節水214.5萬立方米,比常規大水浸灌相比,畝可節水107.25立方米/年,節水率達46.6%,從經濟發展的總體來看,這項節水工程的實施,不但節約了水資源,同時也達到了省電、省工、省時的效果。由于沒有了傳統的土壟溝,還節約了耕地,增加了種植面積。該項技術采用肥水同灌,肥料效益大大增加,土壤板結狀況得到改善。據初步統計,實行棉花膜下滴灌后,畝可增產籽棉50公斤,土地利用率提高4%,畝節電費36元,畝節用工費30元。

(四)投資能源生態項目建設,改善了農民生活環境

生態環境的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遏制生態惡化趨勢,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一項十分艱巨而緊迫的任務。近些年來,農業綜合開發對能源生態項目的投資,對于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河北省臨漳縣農村能源生態建設項目是國家立項的農業綜合開發生態類項目,總投資600萬元,建設年限是2002~2003年,分別包括兵馬寨、西五岔口、十里后三村的生態文明村創建和萬畝示范城中的兩個生態豬場的創建。項目新建沼氣池501座,單池年產氣量達640方;改廁302個,廁所使用面積不低于1.5平方米,改圈302個,豬圈使用面積不低于7平方米;硬化道路7000米,改良果園67公頃,新建日光溫室大棚20個;扶持養豬場2個,存欄達到200頭種豬,年產豬仔達到3000頭,科技培訓700人次,技術示范4項,新增科技范平面積68公頃。通過項目建設,項目區年產無公害蔬菜4.8萬公斤,年產無公害果品110萬公斤,年產商品豬8000頭,豬仔3000頭,年產沼氣32萬立方米,總計年新增產值720.8萬元,利稅205.5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95.5元。項目的建設凈化了庭院,美化了街道,形成了較完整的農業生態鏈,提高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五)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民的素質

農業綜合開發通過不斷提高對科技的投入比重,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河北省廣平縣農開辦在2004年冬季,抓住冬閑的有利時機,積極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織農民搞技術培訓,完成集中培訓3期,現場培訓7次,印發技術資料2300份,培訓農民2000多人次,使1600多戶農民初步掌握了優質小麥、玉米種植、節水灌溉、無公害蔬菜栽培、金銀花栽培種植、配方施肥等農業實用技術,使項目區基本達到戶均1~2名明白人,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素質。

二、對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幾點建議

農業綜合開發具有豐富的內涵,建設目標和內容都是多元化的,不同時期側重點不同,隨農業發展階段變化和形勢需要而有所調整。從十六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中關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論述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已經進入到對農業實施保護政策的階段。在新的農業發展階段,我們應該適時調整農業綜合開發戰略,尤其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一)進一步拓展開發領域,深化農業綜合開發的內涵

農業綜合開發必須把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改善農村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進入新的農業發展階段后,要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注意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要把整個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民生活環境緊密結合起來;在進行土地治理項目的同時也要注意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統籌考慮農業生產設施與農村生活設施的建設問題;將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民文化、技術素養的培育結合起來,提高農民群眾的生產技能和綜合素質。

(二)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

目前農業綜合開發實行的是“國家引導、配套投入、民辦公助、滾動發展”的投入政策。但從實際情況看,各地對財政投入特別是對中央財政投入的依賴性較大。面對巨大的農業開發任務和新農村發展要求,僅靠國家財政投入是不夠的,必須調動地方、企業、社會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性,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尤其是在進行農業產業化項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民間資本的引導作用,形成高效的農業綜合開發投融資體制,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探索商業性開發、股份制合作開發、BOT等不同投融資方式,以更好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三)構筑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基礎平臺,多方面增加農民收入

促進農民收入增加,保證農民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又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見》指出 “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業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僅事關農村社會進步,而且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僅是個重大經濟問題,而且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因此,農業綜合開發要以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為中心,抓住促進種糧農民增收這個重點;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協調發展,努力挖掘農民增收的潛力;還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延長農民增收的價值鏈。

(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現代科學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已經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農業生產、加工等各個領域。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要繼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以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加大科技投入要圍繞項目區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進行,著重解決科技進步中的關鍵和薄弱環節,重點推廣優良品種以及與優良品種相配套的種養技術特別是節水灌溉技術。結合項目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與建設現代農業要求相適應的新型農民。

(五)堅持以人為本,發揮農民在農業綜合開發中的主人翁作用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建設要充分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尊重農民群眾的權利,確保農民群眾的基本利益不受損害;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習慣的要求,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為形成良好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礎。產業化項目必須是能帶動農民增收的項目,做到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農民利益統籌兼顧。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引導和發揮農民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主人翁作用,讓農民群眾真正成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體和活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效率,也將為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村的民主管理創造有利的條件。

農業綜合論文: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努力推進新時期的農村水利工作

摘要: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農村水利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上午,汪恕誠部長做了一個非常重要、十分深刻的報告,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明年和今后的水利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按照會議安排,我就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談幾點認識。

一、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更新和完善水利發展觀念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根據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實踐,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借鑒國外經濟發展經驗,為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表明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反映了發展的時代特征和必然趨勢。科學發展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也是水利改革與發展所必須遵循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全面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內涵。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體現了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是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統一,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水利工作,必須樹立六個觀念:一是以人為本的觀念。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水利問題,確保飲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二是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水的關系,充分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在水利建設中避免和減少人類活動對水和自然的侵害;三是節約資源的觀念。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為目標,樹立節水意識,完善節水機制,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四是保護環境的觀念。水是維系良好生態環境的最基本要素,要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正確處理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維系河流健康生命;五是統籌發展的觀念。根據流域、區域、城鄉和東中西部發展對水利的不同需求,統籌考慮水資源條件、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科學確定水利發展目標、速度、規模和水平,促進水利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六是改革創新的觀念。深化水利改革,理順體制、創新機制、健全法制,強化水利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水利依法行政和服務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

98’大水以來,水利改革與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支撐和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水利部黨組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水利工作的實際出發,在系統總結多年治水實踐的基礎上,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提出了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治水新思路。近幾年的實踐表明,這一治水思路貫徹了中央水利工作方針,是科學發展觀在水利工作中的直接體現。

幾年來,各級水利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水利改革與發展實現了一系列重大跨越。一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98年以來,中央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400多億元,年均投入300億元以上。長江干堤加固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取得重大進展,南水北調和治淮建設全面啟動,農村人飲解困、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骨干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水利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二是水利改革不斷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流域管理體制改革、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水利投資體制改革、農村水利改革、水價改革全面推進;三是依法治水力度進一步加大。水法規體系和水行政執法體系逐步健全,科學、民主、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四是水資源管理得到加強。黃河水資源統一調度,張掖等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黑河、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引江濟太、引岳濟淀、扎龍濕地補水等取得顯著成效;五是水利規劃和前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水資源綜合規劃、防洪規劃、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水利專項規劃取得重要成果,重點水利項目的前期工作步伐加快。

但是,從科學發展觀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的要求來看,水資源承載能力下降,飲水安全問題十分突出,水資源短缺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江河防洪標準偏低,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尚不完善,頻繁的洪澇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水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水環境的總體狀況尚未得到根本好轉;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水利改革與發展自身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認識還不盡一致,貫徹落實的力度還不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及安全隱患等問題較為突出,公益性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維護補償政策尚未到位;水利發展中的體制性和機制性約束尚未消除,水利的社會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亟待加強;水利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較低,水利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還需進一步加快;水庫移民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基層水管單位職工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亟待改善。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中央對水利工作高度重視,將水利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突出位置,國家由積極的財政政策轉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后,仍將繼續保持較大的中央水利投資力度,水利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開拓進取,迎難而上,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解決水利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立水利發展目標和任務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總的來說,就是要把握一條主線,突出三個抓手,明確五個目標,構建六大體系。

把握一條主線。就是要在水利工作中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積極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著力解決好水利改革與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全面提高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突出三個抓手。一是加快發展。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只有加快發展,才能解決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水問題,才能提高水利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二是深化改革。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也是加快水利發展的根本途徑。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建立水資源和涉水事務統一管理體制,才能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利發展機制,才能完善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水行政管理體系;三是強化管理。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基礎,也是保證水利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強化管理,才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才能使水利工程走上良性運行的軌道,才能提高水利管理部門駕馭水利工作的能力。

明確五個目標。一是保障飲水安全。把保障飲水安全、保護人的健康生命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和突出重點,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改善供水水質,保護飲用水源,切實解決好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二是保障防洪安全。以大江大河治理為重點,提高重要防洪保護區、重要城市和重要地區的防洪減災能力,將洪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三是保障糧食安全。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為重點,提高農田灌排能力和農業用水效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御水旱災害能力;四是保障經濟用水安全。以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為重點,滿足經濟總量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和重大戰略布局對水的需求;五是保障生態用水安全。以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為重點,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維系河流健康生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構建六大體系。一是防洪減災保障體系。堅持給洪水以出路的原則,通過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控制性樞紐、蓄滯洪區建設等工程措施,結合洪水風險管理、洪水預警預報、防洪調度指揮等非工程措施,構建較為完善的江河綜合防洪減災體系;二是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堅持節流與開源并舉的原則,通過大力推行節水措施,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過興建南水北調等跨流域和區域調水工程,形成四橫三縱、東西互補、南北互濟的全國水資源配置格局,結合骨干水源工程、各類蓄引提工程建設及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構建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三是農村水利保障體系。堅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與改善生活條件同步推進的原則,通過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結合人畜飲水、節水灌溉、雨水集蓄、牧區水利、農村水電等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發展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構建農村水利保障體系;四是水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的原則,通過嚴格的水功能區劃管理,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和水質監測,加強對重要水源地和地下水的保護,逐步恢復和改善水體功能,結合水污染治理,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構建水環境安全保障體系;五是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堅持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坡改梯、淤地壩、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結合退耕還林和封禁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對重點水土流失區和生態脆弱流域進行綜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構建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六是水利現代化保障體系。堅持以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的原則,通過建立水文水資源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水資源調度管理系統、水土保持監測和管理信息系統,結合水利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構建水利現代化保障體系。

四、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要著力做好六項工作。

第一,抓好規劃的制定和前期工作,打造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整體框架。一是制定好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總結“十五”計劃完成情況,分析水利發展面臨形勢,明確水利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布局、重點和措施,為“十一五”水利改革與發展提供規劃依據;二是編制好水資源綜合規劃。在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的基礎上,做好水資源配置工作,根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狀況,科學制定主要江河水資源分配方案,為建立國家水權制度、合理配置和科學管理水資源提供規劃支撐;三是做好防洪規劃的審查報批工作。盡快形成全國和流域防洪規劃成果,為完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確立洪水管理制度提供規劃基礎;四是加快重要流域、區域規劃及專項水利規劃的編制,完善水利規劃體系,強化水利規劃的法律地位,抓好各項規劃的實施;五是加快重點水利項目前期工作,為實現水利規劃目標和保持穩定的水利建設規模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可持續發展水利基礎。一是加快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把保障飲水安全作為水利建設的首要任務,重點解決農村群眾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及血吸蟲病區等水質不達標和局部地區的飲水困難問題;二是加快以治淮為重點的防洪工程建設。加強蓄滯洪區建設,實施重點河段的堤防建設、河勢控制和清淤疏浚,加大重點海堤建設力度,加強重要跨界河流整治及國土防護,重視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三是加快南水北調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搞好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建設甘肅引洮等一批區域性調水工程,積極開發利用雨洪資源和非常規水資源;四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在水土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新建一批大型灌區,對大型排澇泵站進行更新改造,發展雨水集蓄利用,加強牧區水利建設;五是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重點水利樞紐建設。盡快完成第一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快實施第二批除險加固任務。按照水庫建設規劃,加強新建水庫的論證和審批工作,要高度重視和認真做好新建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妥善處理水庫移民安置、征地補償和后期扶持等問題;六是加快水土保持和生態治理。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搞好黃河多沙粗沙區淤地壩建設,繼續實施塔里木河、黑河、首都水資源綜合治理;七是加強農村水電和電氣化建設。加快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步伐,實施光明工程,解決偏遠地區群眾用電困難;八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繼續建設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加強水文水資源監測信息網絡建設,加強重點流域、區域、城市及骨干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水利建設要注重向西部地區傾斜,向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要高度重視和認真做好水利援藏、水利定點扶貧和水利血防等工作。

第三,加快各項水利改革,理順可持續發展水利的體制機制。一是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行流域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加快區域水務管理體制改革,對涉水事務實行統一管理;二是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以公共財政為主的水利投資體制,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建立穩定的水利投入保障機制,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切實加強水利資金管理;三是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水利項目“代建制”,規范水利建設市場,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確保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加快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建立工程管理和維護的投入機制,落實管護經費,推進管養分離,精簡管理機構,加強經營管理,確保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和效益的發揮;四是水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利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制度,探索準公益性水利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完善水利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體制;五是推進農村水利改革。大力推行灌區管理體制改革,鼓勵用水戶參與或直接管理。對農村小型水利設施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六是推進水價改革。建立有利于節水的水價形成機制,全面推行階梯式水價,對不同水源和不同類型用水實行差別水價。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和生態環境惡化地區,要逐步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

第四,強化涉水事務的社會管理,創新可持續發展水利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開展洪水風險分析評價,建立國家洪水影響評價制度,完善蓄滯洪區管理制度,提高蓄滯洪區管理運用調度能力;二是建立國家水權管理制度。抓緊制定國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實現用水總量控制和用水定額管理,建立水權轉讓制度,培育水市場,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三是建立水資源節約制度。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在農業節水方面,建立先進的灌溉用水制度和城市、工業補償農業節水機制,提高農業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在城市和工業節水方面,完善水資源論證制度,推廣節水技術和器具,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四是建立水資源保護制度。完善水功能區管理制度,確定水域納污能力,建立排污總量控制、入河排污口登記及審批制度,加強重要水功能區和重要入河排污口的監控。

第五,加強水利政策法規建設,為可持續發展水利提供法制保障。抓緊完善《水法》、《防洪法》的配套法規,研究制訂水利建設的征地補償、移民安置、生態保護等政策措施,爭取盡早出臺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河道采砂管理條例、新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加強水政執法體系建設,規范水事行為,提高執法能力。深化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的水平。

在此,我想再重點強調一下移民和生態問題。當前,移民和生態問題已成為事關水利可持續發展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在水利建設中,要高度重視移民安置和生態保護。根據移民安置環境容量,科學確定移民安置方案,打足移民安置投資概算,保障移民合法權益。要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妥善解決水庫移民遺留問題,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移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要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把保護生態環境、維護河流健康生命作為水利工作的重要理念,新建水利工程要認真做好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已建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利影響的,要在科學論證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決。

第六,加強科技創新和隊伍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活力。建立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科技攻關,抓好水利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加強水利隊伍建設、思想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培養高素質水利人才,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把水利改革與發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是各級水利部門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踐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的改革與發展,開創水利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農業綜合論文: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整體效益

近年來,安徽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財政廳黨組的領導下,經過全省廣大農業綜合開發干部的共同努力,以及農業、水利、土地、林業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下一步如何開拓創新、強化管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新局面,把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這里結合實際,就如何加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整體效益,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進一步強化管理,創新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整體效益,必須以強化項目管理為核心,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在強化管理中必須不斷地創新機制,探索有利于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健康發展的新路子,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創新要強化三種意識:一是強化“三農”大局意識。農業綜合開發要緊緊圍繞“三農”工作進行,農業、農村和農民是我們永恒的工作載體和依托所在,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和權益,這是我們工作的大局。二是強化政策意識。每一個項目的申報、評估、審批、實施和驗收等,都要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農業綜合開發的規章制度,嚴格按規定程序和標準進行,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三是強化市場意識。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是一個社會型、公益型、大眾型的事業,只有講市場、有效益,農民群眾才會滿意,我們的工作才會良性循環,我們的事業才會健康發展。

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綜合開發必須創新機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實行市縣財政配套投入保障機制,確保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足額到位。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宣傳、引導、發動和組織農民群眾籌資投勞,自覺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建設家園。大力推行業主負責制,通過對小型農水工程及林網的產權和使用權進行拍賣、租賃,回收投入的財政資金,用于滾動開發。積極探索利用農機購置補助、機井建設補貼等手段,引導農民自籌資金參與項目建設。

其次,建立招商引資機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一個很好的招商引資平臺,中低產田改造、生態農業項目配套建設一些農田基礎設施,為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結合產業化項目,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及外資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對符合招商引資條件的項目優先立項,對符合招商引資條件的地區優先開發,對符合招商引資條件的農村大戶和機制新、效益好,帶動農戶多的民營企業優先扶持。

第三,建立項目管理機制。一是加強項目立項評估,全面推行評審制。項目選定要突出市場化、公開化、公平化和效益化,確保項目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取得高效益。二是集中資金,實行項目整合制。做到協調統一,相互促進,只有整合才能獲得更高的整體效益、規模效益、示范效益。三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建立管護長效機制。明晰工程使用權,明確管護主體,使農發項目長久發揮效益。四是嚴格績效評審,完善檢查驗收。制定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審辦法,引入中介機構檢查驗收項目,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市場化。五是量化考核指標,完善項目縣輪換制。對個別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存在較大問題的縣,該暫停的堅決暫停,該輪換的必須輪換。

第四,建立開發重點制。堅持開發重點,支持發展特色農業,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開發效益的核心。農業綜合開發要堅持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特色,堅持重點,把握循環經濟的原則,緊密聯系安徽實際,根據各地自己的資源優勢,突出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特色農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對有市場、有前景的農產品,要給予更多的支持,使安徽的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使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變成商品,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源泉。

進一步強化服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隨著免征農業稅以及其他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到位,農村的生產關系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農村的形勢空前喜人,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這些都極大地支持和帶動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我們必須抓住有利時機,自覺樹立四個意識,進一步強化服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好新時期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一是樹立發展意識。著眼大局、著眼未來,把目光放得更遠,在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中,無論是項目選定,還是資金分配,都要從發展的角度出發,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強烈意識,用高水平的服務來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是樹立改革的意識。只有不斷改革,才能積極探索新階段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新思路。三是樹立責任意識。農業綜合開發貴在“綜合”,難在“綜合”。只要我們都做有心人,大家一起在“綜合”上做文章,農業綜合開發的綜合效益就會充分體現,我們的工作效率就會不斷提高。四是樹立廉政意識。農業綜合開發機構既管資金又管項目,負有雙重責任。因此,我們一定要建立科學、有效、全面的監督約束機制,健全制度,強化監督,以制度約束人。

進一步強化認識,求真務實求真務實是做好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求真”就是在工作中不斷 總結農業綜合開發的客觀規律,“務實”就是堅持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做好我省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既要總結和提煉過去的成績和經驗,也要分析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增強工作的前瞻性。文秘站版權所有

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今年農村工作的主題,明確提出要維護好、發展好、保護好農民的利益。這正是我們農業綜合開發工作者大顯身手的時候,我們要善于把握新形勢,從講政治的角度、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提高對農業綜合開發的認識。必須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黨的宗旨貫徹到具體農發工作中去,切實做到“權為‘三農’所用,利為‘三農’所謀,情為‘三農’所系”,滿腔熱情地做好工作,全心全意地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個拐點,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趨向已經明確。近幾年,我省財政對“三農”投入增加的比例一直高于財政收入增長的比例,這充分說明了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我們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要進一步認識到農業綜合開發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勤奮工作,開拓進取,為振興安徽,奮力崛起作出新的貢獻。

農業綜合論文:淺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會計管理工作研究

論文關鍵詞:會計管理 農業綜合開發 項目 財務管理

論文摘 要:社會在不斷進步,經濟形態也隨之不斷更新,與此同時,國家更加重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因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運行,對農業綜合開發的資金運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會計管理工作在資金運行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本研究通過對農業綜合開發利用的調查,對資金運行現狀進行分析討論,發現現階段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在會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結合會計管理體系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現階段在整個體系中存在的不盡如人意的一些現實情況,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力爭使財會管理工作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推動我國農業綜合開發的順利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農業綜合開發是一項中央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對農業資源進行的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它的目的在于支持農業發展、改善農業項目的條件、使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并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包括土地治理項目和產業化經營項目。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也多種多樣,其中包括土地治理、基本農田建設、優勢農產品項目、養殖、土地改造、綜合治理、灌溉節水等土地治理項目;還包括農產品加工等在內的許多產業化經營項目。

1、農業綜合開發的形勢

現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形勢一片大好,主要體現在:國家對農業開發項目的餓政策好,實行“國家引導、配套投入、民辦公助、滾動開發”的投入機制。 農業綜合開發在這種好的形勢下,應該抓住機遇,強化資金運行管理體系,大大提高財會管理在新形勢下的作用,力爭通過強有力的會計管理工作,增強農業開發項目的資金管理體系,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健康、快速向前發展。

2、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現狀

在有政府投入、扶持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資金的管理、運行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目前,一些農業開發項目的資金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問題反映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加強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會計管理工作。作為財務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會計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它關系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改革、發展前景和效益。當前,很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會計管理工作存在問題,表現在管理混亂、缺乏監督管理機制,影響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發展,致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發展不利,農村經濟建設受到嚴重阻礙。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合理、高效的管理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資金,能讓財務運行有條不紊,充分發揮其使用作用,而會計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對整個財務管理體系起著支撐和保障作用。

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會計管理工作的現狀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政府關于財政支農的一個重要項目。但是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資金的運用存在一定的問題。

1、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管理紊亂

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運行中,資金管理紊亂。主要表現在:(1)財政資金報賬不及時,資金撥付進度緩慢。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存在財政資金報賬不及時的現象,在項目驗收合格后,除質保金和工程管護費外仍有資金余額未撥付;(2)借出財政有償資金到期未收回,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政府為了更好的支持農村經濟建設,除資金補貼外,還提供一定數額的有償資金,但是,由于立項時對項目單位審核不嚴格,弄虛作假申報并獲得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到還款期時用款單位因各種原因無法償還,造成有償資金無法按照規定數量收回或者完全損失,個別基層財政部門墊付到期有償資金,這就無形之間增加了財政的損失和負擔;(3)資金利息收入未按規定轉作本級有償資金,在資金利息收入的處理中,不能按照規定進行,同時造成了項目資金利息管理的紊亂;(4)部分農發部門和鄉鎮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違規用大額現金結算;(5)項目報賬內容與計劃、合同不一致。超出規定的范圍使用資金;(6)由于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有限,或者責任心不夠,導致會計科目運用不規范,也是導致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紊亂的一個重要因素;(7)項目竣工后移交手續不健全接收單位資產不入賬,如用農發資金購置的農機設備、林木等沒有登記固定資產臺賬。(8)部分返還的土地治理項目財政有償資金滯留在市、縣兩級財政,未按規定返還農民和農村基層組織,及時解除各級財政部門與借款人的債權債務關系。(9)個別項目存在以撥代報現象。所以,這就需要加強會計管理工作,這就要求會計管理制度進行改進和更新以適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發展和需要。管理制度的落后勢必會影響會計管理應用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整體財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會計管理監管、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政府的強力支持下,形式大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監管、評價體系有著密切的關聯。一些地方鄉鎮財政資金緊缺,財政保障存在問題,土地治理方面的項目資金運轉、構成存在相當大的問題,所以運行難以達到有關規定的要求,導致資金預算、計劃結構不合理。所以,這種現狀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資金存在相當的缺口,以至于不能按時、按量、按計劃的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其次,由于會計管理體系不完善,造成項目報帳過程不規范現象頻繁出現,出現一些票據造假現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國有資產的無形減值、流失。因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大多數效益較低,所以,在會計管理監管、評價體系存在漏洞的基礎上,致使農業綜合項目開發資產無形流失。所以,一定要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會計管理監管、評價體系,以保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順利發展。

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會計管理的幾點建議

1、增強意識,完善會計管理機制,改善農業開發項目資金紊亂現象

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會計管理的意識一定要加強,應該建立完善的會計管理機制,做到專款專用、按時按量回收有償資金、及時報賬、項目合同與上報內容、計劃保持一致、農發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加強資金管理就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一定要嚴格按照《農業綜合開發財務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加強財務管理,實行各級政府、部門、鄉鎮乃至個人分責制度,確定保證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資金合理使用。在此同時,還要要加強對有償資金和信貸的管理,準確評估風險,按時、按量回收資金,降低風險。建立完善的會計管理體系,能有效的解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過程中資金被挪用的現象,所以在體系完善的同時,有效的防止了通過各種手段挪用、騙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款項的弊端,同時也有效的杜絕了部門、個人利用各種方法占用財政資金的現象。與此同時,不但使資金的支出、收入合理、高效,還能增加資金使用的透明性,在增強會計管理工作的同時也從根本上防止了腐敗現象的產生。

2、更新和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要想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更加合理,就必須完善會計管理制度,必須有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做保證。

(1)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涉及的范圍廣,技術要求高,只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標準和制度,才能促進會計信息化系統在技術上的協調和整體效能提高。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是會計工作有法可依、科學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根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建立健全各項會計管理制度。

(2)針對目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會計管理落后,不適應會計信息化管理的情況,應及時更新和完善現有制度。對現行制度中不符合農村綜合開發項目特點的,應及時改進;不全面、合理的地方,要及時完善。總之,管理制度要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作相適應,保障呢業綜合開發工作能夠穩定、高效的運行。

(3)建立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做好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工作,突顯管理制度的權威性和約束力。如果在具體工作中不執行相應的標準和制度,有法不依,那么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就失去了現實意義,同時也不利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既快又好的發展。

3、強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監管、評價體系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監管、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的發展。不管是項目的運行前的成本核算,還是項目的運行之中,都要有的放矢完善相應的監管、評價體系。票據的規范問題,要絕對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事實,報帳過程中嚴格審核,不要讓投機者有機可乘。這樣,不但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時也防止了發票需開問題。所以,一定要全面建立、健全會計監管體系,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現,確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質量,迅速提高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發展。所以要做到無論是日常檢查,還是運行中檢查、

和完工檢查,都要細致、嚴格,確保國有資產的增值,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作用,提高經濟效益。

4、加強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同樣決定著會計管理工作的進行。所以要加強培養力度,拓寬培養渠道會計人員的培養要不拘泥于特定形式,可以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如加強與院校的結合、崗前培訓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等。在培訓的過程中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培訓計劃,切實發揮培訓的作用,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同時多方面培養,全面提高素質也是培養人才的關鍵。

在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思想素質會計人員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堅定的政治信念、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是成為優秀的財務人才的基礎。

提高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端正的態度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培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會計人員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有較強的責任心,愛崗敬業,甘于奉獻,鉆研進取。

四、結論

綜上所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會計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因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運行,對農業綜合開發的資金運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會計管理工作在資金運行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所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資金能否管好、用好,是一項重大課題,它關系到能否按時、按量完成開發項目,同時還關系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前景。左右著農村經濟建設的未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會計管理工作應該得到重視,以便為政府支持農村綜合開發的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所以要加強會計管理工作的建設和完善,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農業綜合論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探討

摘要:本文針對加強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問題,結合實際做了深入的探討。關于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需要解決安全問題與運用問題,構建以報賬制為核心的資金管理機制,健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制度,以確保資金的合理利用,提高資金利用率,落實農業綜合開發的各項內容,推動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利用率;項目資金

現階段,全國各地都在不斷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加強農業開發資金管理,對于促進農業開發工作更好的開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基于此,要加強資金與開發項目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采取制度化、嚴格化的監管措施,以確保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與合理性,保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能夠順利實施。

一、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可以改善農業基本條件,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綜合效益。基于此,我國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專項資金的合理利用,能夠確保農業持續健康與穩定發展,但在實際落實工作中,資金管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加強資金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1.地方財政配套資金不足。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主要來源是中央財政投入與地方財政投入等,以確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能夠順利建設。從當前農業綜合開發的實際情況來看,資金不足是重要問題,使得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受到了影響,需要地方財政的支持,但由于稅制改革與其它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吃緊,使得配套資金投入不足,難以確保開發項目有效落實。2.資金分配利用存在問題。首先,資金分配不均衡問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雖然為專項資金,但是資金落實分配流程較為復雜,農業開發項目種類較多,資金缺口較大,使得資金分配面臨著難題,面上存在不均衡問題。其次,資金利用問題。農業發展需要建設各類基礎設施,但從項目開發建設與應用來看,部分設施利用率較低,造成資金嚴重浪費。最后,資金落實問題。雖然中央財政資金下發有專屬渠道,直接下撥到地方政府,但是農業項目具體落實涉及的部門較多,資金流通環節較多,影響著資金安全。3.資金安全管理水平低下。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工作,最為重要的是加強監督管理,以提升資金的利用率。但從資金管理實際情況來看,資金安全監督管理水平較為低下,廉政風險較高,廉政工作落實力度不夠,影響著資金安全管理,因此需要加大資金安全監督管理力度,做好廉政風險點排查,以全面提升資金安全管理水平。

三、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策略

1.加大資金監督管理力度。針對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問題,要加大資金安全監督管理力度,從開發項目全過程入手,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以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得以全面落實。譬如:可以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全過程監督管理。首先,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立項環節,借助第三方監管機構的力量,能夠確保公平與公正。利用項目評審單位,開展項目評審,從項目類型與扶持產業等方面入手,進行評審工作,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形成評審報告,作為項目立項的主要依據。其次,在項目建設環節,利用項目評審,可以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借助工程監理的力量,從工程招投標到施工、竣工驗收,實現全過程質量監督管理,以確保農業開發項目的質量與效益。最后,利用第三方監督管理,除了可以加強質量控制外,還能夠加強造價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減少資金浪費。通過加強開發資金與項目精細化管理,堅持將開發項目和資金監督管理作為日常工作來抓,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實現監管不停頓、不放松,以提升管理水平。同時按照項目區域實際情況,合理編制項目資金計劃,落實項目審計制度,對于沒有經過審計的項目不予報賬,以確保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使用的合規性與高效性。落實項目督查制,不定期督查項目開展情況,以確保開發項目能夠按期完成。在資金管理方面,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實現資金封閉運行,實現專人專賬核算,嚴格落實報賬制度,保證項目資金支付的真實性,提高資金使用管理水平。2.提升資金利用率。2.1加強資金籌集管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需要開發資金的支持,以確保各項工作得以全面落實。要落實配套資金與自籌資金,保證農業開發項目資金充足。地方財政要合理調整財政預算支出,將配套資金列入到財政預算中,做好各項落實工作。同時需要加強群眾自籌資金管理,采納農民的建議,合理立項。要擴展農業項目資金籌集渠道,采取多種方式,比如農業銀行投入、社會財力投入等,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的作用,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投入力度,以確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能夠全面落實。2.2科學規劃資金。針對資金利用問題,需要結合本區域實際,充分依靠本地區農業資源優勢,合理開發農業項目,科學規劃資金利用,以獲得更高的效益。對于土地治理項目,則需要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主,全面推動農業發展,改善生產條件,加強農業生產環境綜合治理。除此之外,要將開發項目和農民切身利益相結合,促使開發項目能夠更加貼近民生,利用綜合開發項目,為農民創造更多的效益。2.3完善資金管理制度。資金利用效益的提升,需要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的支撐,要重點完善會計核算工作,結合農業發展情況,合理分析開發項目,做好資金報賬工作,發揮相關部門的作用,做好報賬審核工作,以確保報賬的合理性與準確性。若發現存在不合理或者不規范的數據,則堅決不予報賬,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進行處理。除此之外,還需要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加強人員培訓,提升會計核算水平,以便能夠給資金報賬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要加強資金利用監督管理,利用項目資金信息化管理系統,明確資金使用情況,以提升資金利用率。2.4加大廉政風險管理力度。為了確保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安全,需要加大廉政風險管理力度,切實做好廉政風險點排查工作,以確保農業項目建設、資金、人員的安全。要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實際,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項目建設好、資金利用好、人才隊伍打造好的要求,精準制定防范措施,做好隱患排查工作,加強項目全過程的資金管理[4]。3.采取“先建后補”的管理方式。采取農業綜合開發“先建后補”的管理方式,能夠保證農業產業化項目決策的科學性。現階段,各地區逐步實施了“先建后補”政策,并且范圍不斷擴大。考慮到此項政策的具體落實,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單純的依靠省級主管部門制定配套措施,難以確保政策的穩步向前,需要國家管理層面出臺統一政策方針,以推動各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加大資金盤活力度,加強農業開發項目科學管理,合理調整頂層設計,以充分發揮此管理方式的優勢。

四、結語

加強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可以將廉政風險管理、資金安全管理、資金利用管理等,作為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結合本地區農業開發實際,積極發揮第三方監管的作用,做好項目與資金安全管理工作,提升資金利用效益,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作者:所世濤 單位:山東省萊州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農業綜合論文:構建我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提升農業綜合競爭能力

摘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農業產業化的高端形式,是包括產業、加工、投入、裝備、科技、素質、組織、流通、服務等為一體的宏觀運行系統。而現代農業的競爭就是現代產業體系的競爭,在當今世界農業發展中,凡是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國家,都建立了緊密相連且分工明確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隨著吉林省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經濟形勢,農業相對于其他產業的人均產值正在逐步減少,越來越多的農民脫離土地,加入到遷徙的農民工行列,逐漸脫離農業生產,這對吉林省農村農業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解決吉林省農業發展問題的根本出路。

關鍵詞: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1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現狀

近年來,吉林省遵循現代農業發展思路,明確產業發展重點,注重整合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以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集約化、機械化、科技化、水利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已初具雛形。

1.1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在全省經濟結構中,雖然農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遞減趨勢,二、三產業比重不斷提高,但農業產值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201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596.28億元,增長4.7%,依然是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支撐力量。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中,農業(主要為種植業)、牧業是吉林省農業的主導產業,比重較大。特別是畜牧業產值所占比重提高較快,初步走上了設施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了以糧食為主、糧食以玉米為主的單一生產結構逐步向糧、畜、林、綠色經濟作物多種生產結構的轉變。

1.2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形成

2015年末,培育全省各類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500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達47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00億元,占全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的60%以上。2015年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種植業基地達4000萬畝,畜禽養殖量達3億(頭、只),帶動210萬種養殖戶參與一體化經營,農戶增收70億元,直接安排5.6萬農村勞動力就業,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了基地農戶的增收。

1.3農業科技支撐能力穩定提升

全省基本實現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農業科技推廣領域不斷拓展。2015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100%,一些重大的增產增效技術得到應用推廣。

1.4農業產業的裝備水平逐步提高

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3152.5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17萬臺。水稻插秧機、水稻收獲機和玉米收獲機保有量增長較快,農作物綜合農機化水平達到82.5%,農業機械正由小型化向大型化、由單一生產向綜合配套作業方向發展。

2促進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對策與建議

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看,吉林省還存在著農業多功能開發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原因是缺乏高度發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作支撐,農產品比較優勢的逐步弱化,導致吉林省雖然農產品數量供給比較豐富,但大部分農產品不具備比較優勢。因此,加快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是促進吉林省農業現代化實現的當務之急。為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2.1推進優勢產業建設,完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

堅持把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在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優化糧食品種結構,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增強其綜合生產能力。要加快發展畜牧業,轉變養殖的傳統觀念,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支持規模化飼養和健康養殖,打造養殖業生產加工的精品名牌。立足吉林省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區域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并引導加工、儲運、流通設施建設向優勢產區集聚。發展特色塊狀農業,東部重點發展中藥材、經濟動物、食用菌和長白山山珍食品;西部重點發展瓜菜、油料及特色經濟作物;中部重點發展棚膜經濟及露地瓜菜。

2.2從農產品精深加工入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從農產品精深加工入手,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確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鼓勵龍頭企業立足農業,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提高其競爭力。在突出主業的前提下,通過聯合、聯營、兼并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二要通過和全國知名龍頭企業對接,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吉林省安家落戶;三要鼓勵和引導各種能人興辦龍頭企業,包括個體生產、加工、運銷專業大戶和民營企業,鼓勵和引導外資企業和大中型工商企業創辦農業龍頭企業,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龍頭企業。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2.3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增加產品科技含量

切實落實農業技術研究推廣體系的政策,積極支持和引導民辦農業科技研究機構、農村專業技術組織和民辦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鼓勵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搞技術研究,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建議對全省農業科技機構普遍實行事業費包干和目標管理。不斷開拓技術市場,促進農業經費實現良性循環,達到農業科技成果商品化。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加快良種培育與推廣,特別是對適應中低產田的抗旱耐旱品種的開發力求有新突破。大力推行無公害農業生產,使農業先進技術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2.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裝備水平

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加強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農田水利建設。從吉林省糧食生產區域上看,西部地區降水量較少,常年處于干旱狀態。因此,必須把加強西部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其抗旱能力。繼續加強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重點小型水利工程的除險加固和綜合整治,完善田間渠系、泵站配套改造。引導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建設,支持農民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促進有限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提升現代農業的裝備水平,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特別是糧食機械化的建設,增加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機具的保有量,加快發展水稻收獲、機播和玉米播種、深松等機具,提高糧食生產作業效率。發展規模經營,走以機械化為依托的規模化經營模式,促進種植效益的不斷增長。

2.5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帶動現代農業流通體系的構建

要加強優勢產區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現代化的專業批發市場。建立和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和功能,包括市場交易、檢測檢驗、產品貯運、配送和信息等。搭建農產品市場營銷新平臺,發展區域性的農產品物流中心;根據優勢農產品的不同特性,在有條件的特色優勢農產品產區,積極推廣各種營銷新方式,通過訂單農業、農產品展銷會、網上營銷等方式,提高對特色優勢農產品的促銷力度。逐步實現冷鏈運銷,通過建設農產品倉儲中心、農產品展示中心和進超市配送中心等流通設施,促進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和方法;加快優勢產區農業信息化建設,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

2.6增加投入,構建現代農業投入體系

增加資金投入,有效化解農村資本約束。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補助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等資金,確保主產區得到合理利益補償。優先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引導產銷區建立利益銜接機制,確保種糧農民得到合理經濟收益。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農業融投資體制;二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資本投向為多功能農業產業化;三是改造農村發展銀行,助推多功能農業產業化發展;四是激活農村“金融市場”;五是建立多功能農業產業化投資基金,以農村多功能開發的中小企業為主要投資對象。

2.7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

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建設要求,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可借助公益性服務機構這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渠道,調動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積極性,著力解決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鼓勵支持龍頭企業、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經紀人、專業技術協會、專業服務公司及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形式多樣的生產經營服務,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政府應支持具有一定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招投標、定向委托等方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供銷合作社等社會力量參與到現代農業經營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中來。

2.8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抓好農村基礎教育,加強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不斷降低農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通過政策和待遇,留住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通過“支教”活動,向農村學校增派教師,緩解農村學校師資短缺的壓力。積極發展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新型農民,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順利向非農產業轉移。繼續辦好農業廣播函授學校,集中辦好有示范作用的職業技術學校,還可建立業余文化技術學校。發展農村能人牽頭形成的各種農業技術協會、研究會等組織,讓農民在干中學,在學中干,讓農民學會和掌握一兩項農業實用技術。此外,加強農村法制教育,讓農民知法、懂法、守法,按法律辦事。

作者簡介:段秀萍,本科學歷,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及農村經濟問題研究。

農業綜合論文:龍井市依托農業綜合開發 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

近年來,龍井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實施高標農田建設扶持新型式的農村經營主體,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大力建設高標農田,推進農業現代化

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之所以建設高標農田,就是希望能轉換成高產能的良田。要實現穩步提高產量就要把農業基礎建設打好。不管是“四化”還是“九化”,都是將機械化放在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位置。龍井市屬于丘陵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民老齡化的趨勢明顯,限制了機械化的應用,只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才能為發展農業現代化鋪平道路。

自2013年起,龍井市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平臺,農發辦為項目建設單位,以中央及省級資金整合為紐帶,調動高標農田建設專項資金總共8331萬,按照因地制宜、因田施策,科學規劃設計,合理工程布局,優化施工工藝,全面加強管理,嚴格考評考核,在確保質量標準的前提下完成高標農田建設項目。高標農田建設初期,提出了水渠設施完善,田間道路暢通等具體要求,對道路的設計和建設提出與主干路銜接,滿足農用機械運輸和耕播收獲的要求。建什么、怎么建、需要多少投資、需要多長時間建設等,都以項目的實際需要為依據,進行協調監督,在科學設定建設期的前提下,完成高標農田6.6萬畝,水渠設施35公里,田間道路61公里。保障農民們耕作時所需的水源,為今后缺水或干旱做好灌溉措施;滿足了農用機械運輸和耕播收獲的要求,為今后全面實行農業機械化奠定基礎。

二、依靠產業化財政補助,支持優勢產業持續發展

大米種植和加工是龍井市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主要土壤地為水田土地由海蘭江沖積地和丘陵臺地組成,是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年平均降雨量為549.3厘米,屬于濕潤區,年平均日照射數為2429.1小時,無霜期平均為143天,很適合種植水稻。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食品的安全性,尋找一種無污染,安全營養的綠色食品。尤其對無公害、有機、綠色大米的需求迅速增長,這就給無公害大米的生產、加工、銷售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拓展空間。2016年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平臺,依托產業化財政補助政策,積極引導大米加工企業申報產業化項目。

自2016年起,龍井市大力建設高標農田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申報并實施產業化項目。作為糧食加工優勢企業的龍鳳專業合作社帶頭申報了產業化財政補助項目。經過多年的發展,該專業農場現有社員180人,種植水稻面積達1700畝,年稻谷產量820余噸。2016年產業化補助項目總投資280萬元,其中產業化項目財政補助140萬元。項目占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建設面積為1475平方米,廠房面積為875平方米,曬干場面積為600平方米,需購進專業清洗機、提升機、撥殼機、加工機白米分離機、清粉拋光機等加工設備,預計2016年12月份完工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依托基地水稻資源,發展無公害有機稻谷種植、加工產業、并通過統一種植、統一銷售,使專業農場和農戶利益緊密相連。項目實施可直接帶動專業農場和農戶300戶,增收收入600萬元。該項目建成后加工大米年產量約1200噸,預計比往期產量提高30%。此項目成功的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三、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業綜合水平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農業科技是確保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2014年以來,龍井市在農發項目建設中,一直摸索著適用的農業新科技,在水稻種植方面借鑒了其他縣市的成功經驗,按照省辦要求引進水稻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2016年四月正式投入到延邊以勒無公害農作物農民專業合作社150畝稻田作為新科技試點,并于同年五月帶領企業技術人員遠赴白城市實地考察和學習。該技術是由吉林省輝南市研發的,除有明顯增溫、改良土壤、減輕病蟲害作用外,還能達到節水、節肥、增產的效果。沒有使用農藥除草,使米質達到無公害標準。從培育壯秧、平整大田、溝廂配套、嚴實覆膜、打孔定植、濕潤管理、看苗追肥、綜合防治病蟲等方面對該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并現場培訓了新研發的專用種植機械的操作方法。作為新技術試點項目,延邊以勒無公害農作物農民專業合作社產量同比往年增量10%,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因為是機械化操作,省去了勞動力,同時作為無公害大米,商業價值比其他施肥的大米要高,預計年利潤比往年大幅度的提高。明年該企業將繼續大力推廣水稻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促進農業的現代化。

四、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多個方面給予新的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相關文件明確提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農業是弱勢產業,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充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農民的增產增收。

自2013年以來龍井市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扶持新衍生的經營主體,對于有困難的老經營主體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其中,國際農發貸款1092萬,分別于2013年扶持2家、2014年扶持1家、2015年扶持4家、2016年扶持3家,共扶持10個新農村合作社。2016年產業化補助140萬元,用于無公害大米加工項目。其中蘋果梨專業合作社2家,糧食加工專業合作社4家,禽類飼養與加工專業合作社2家,蔬菜加工合作社1家,大醬加工1家,畜牧業專業合作社1家。部分農村合作社在實踐發展中形成了,在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模式,從農資供應、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擴寬到品種、育苗、烘干儲藏、產品品牌化等方面的努力,呈現在產業鏈所帶來減少成本的效果和農產品品牌化所帶來的附加值上。在農業綜合開發大環境的帶動下,不久將來合作社會迎來新的春天。

農業綜合論文:開展基層農業綜合執法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摘要:在當今社會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依法行政的質量和期望要求較高,行政執法的質量直接體現和影響了依法行政的質量,也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對依法行政的感受和認同。本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就在新形勢下,基層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如何做好農業綜合執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從而貫徹落實好依法治國這一戰略部署與重大任務進行概述。

關鍵詞:基層;綜合執法;建議

1農業綜合執法的概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政府行政能力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強烈的要求和背景下,促使我們對舊的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其中,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體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綜合執法作為一種新的執法形勢,順應了政府規范、精簡、高效的發展方向,也是對舊的行政管理體制,特別是行政執法制度的一種改革,農業綜合執法即誕生于這一背景下。

農業綜合執法主要是指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農業行政組織在法律法規授權范圍內或依據農業行政主管機關的委托,對一定范圍內的農業行政事項行使法定的行政檢查權和行政處罰權的執法制度。農業綜合執法解決了以往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復處罰等問題,使農業行政執法工作更加的高效和規范,從而保障人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從而保障和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2農業綜合執法的現狀

2.1農業綜合執法機構

敦化市于2006年6月12日由市編委批準成立了我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由市財政全額撥款的股級行政事業單位,以種子管理為依托,將種子管理站、農藥、肥料監督管理站、植物檢疫站四站合一,行使種子、農藥、肥料的執法檢查權和農業行政執法權。現有工作人員16人,其中編制12人,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8人,中專以上學歷7人。所有執法人員均取得了行政執法證件。

成立綜合執法大隊后,由原來僅有二間辦公室、一間化驗室共計90平方米增為現有辦公室三間、化驗室三間共計180平方米。在原來配有一臺計算機、一臺打印機、一臺老式相機、一臺老式檢測設備增為現有六臺計算機、一臺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相關的辦案取證設備。實施綜合執法后,我市農業行政執法效率和執法規范性不斷提高,坑農害農案件逐年減少。

2.2農業綜合執法制度建設

實施綜合執法之后,敦化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建全了辦案制度、執法人員工作制度、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學習培訓制度、文書檔案管理制度、舉報投拆受理制度、財務制度、農業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及細則等各項管理制度。

在執法過程中,按照《農業行政執法文書制作規范》的要求制作執法文書。所有實施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及時上繳國庫,嚴格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專用票據。檔案管理按一案一卷組卷要求及時裝訂歸檔,由專職檔案人員統一保管。

多年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依法開展了大量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履行了農資市場監管、農資生產經營者培訓、農業違法案件查處、農資質量事故糾紛調查處理等職能。在嚴把農資渠道、封堵假冒偽劣農資、打擊坑農害農的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廣大農民使用種子、化肥、農藥上了保險,沒有發生因農資產品和農產品糾紛引發的群訪事件、涉及農資產品和農產品安全事故,確保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新形勢下基層如何推進依法行政工作

3.1落實農業執法規范化建設

做好行政執法工作,首先要做好機構的規范化建設。作為基層農業綜合執法機構,不但要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落實執法機構和人員編制,確保執法力量與執法任務相適應,還應做好內部人員統籌調配,農業行政執法離不開農業技術,由于農業行政執法人員大部分都是由農業技術人員轉型而來,農業技術水平較高,但法律業務水平較低,所以,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行政執法質量。因此在除了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和管理制度外,還應該加大對執法人員法律方面的培訓,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提高執法人員服務三農意識。完善優秀案件獎勵制度、執法責任制度、錯案責任追究等制度,做到獎懲分明,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

3.2提高法治觀念和意識

作為基層農業戰線的工作人員,首先要牢記法律的底線不可觸碰,尊崇法律至上,堅持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同時要熟練掌握與工作崗位有關的法律法規,正確履行好自身職責。

3.3行政行為依法科學決策

在做出一些重大的行政行為時,應當通過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程序,特別是做出一些重大的行政處罰決定時,更要依法、謹慎、客觀、公正。

3.4依法開展行政審批

對于已經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不朱有亮1,陳佳星2,王 鵬1,孫興剛3,劉愛玲3能再繼續開展,對于上級下放的審批項目,應該及時調查研究制定審批流程,并做好銜接。

3.5主動做好政務公開

基層農業機構,應該做好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等領域的信息公開。利用部門網站、微博、微信等形式信息,加強與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媒體的交流互動,擴大信息覆蓋面。健全涉農突發事件信息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3.6加大執法投入

加大基層執法資金投入,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調查取證設備等執法裝備,不斷改善執法條件,提高執法裝備水平,確保高效律履行法定職責,做到規范、公平、公正執法。

在新形勢下,基層農業綜合執法機構不只是做好執法辦案的“主業”,不但要堅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還要加強執法能力的建設,加強農業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宣傳力度,提高農資生產經營單位的依法經營意識,增強農民群眾依法維權意識,提高農業執法的社會影響力,營造良好的農業執法氛圍。

作者簡介: 朱有亮,本科學歷,敦化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規范化執法。

農業綜合論文:抓好農業綜合開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國農村將會發生巨變,農業經濟會有較快地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將會明顯地提高。因此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農村 農業開發 任務 措施 途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意味著農村面貌將迎來新一輪的歷史巨變,農業和農村工作將迎來一個新的戰略發展機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的要求和目標,新階段農業綜合開發要在新農村建設中擔負起應有的歷史責任,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支持“三農”的重要職能作用。

一、把改善生產條件作為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

改善生產條件,就是要加強基礎施建設,就是為農村生產發展打牢物質基礎。要立足于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大力推進現代農田灌溉工作的建設。

一是圍繞實現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以推進產業化為契機,以增強糧食產量為動力,按照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的要求,大力抓好小型灌區建設,加大現有水庫渠網配套工程建設和現有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力度,對水利設施進行大修復、大改造、大配套、大建設、大提高。要對水利設施增加科技含量,進一步做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U”型渠,以及滴、噴、微灌等節水技術,并積極推廣新一代旱地龍抗旱劑的應用,發展耐旱、耐澇及抗災作物的生產。

二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水利向生態水利、環境水利、經濟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轉變。農業綜合開發要堅持不懈地以此類工作為己任,通過實施土地治理項目,增加對溝、渠、路、橋、涵、閘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行成片連塊的規模開發,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產效率。

二、把培植支柱產業作為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新農村的關鍵所在

培植支柱產業,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業收入,就是為生活寬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農業綜合開發要以此項工作作為根本的出發點的落腳點,通過貨款貼息;有償、無償資金扶持相結合;投資參股等財政投入和補助的方式,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基地為載體,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擴大農業受益群體,使廣大農民收入穩定增加。

一是要進行粗淺結構調整,建設特色基地,促進農業持續增收;

二是要推進產業化經營,延長產業化經營,有利于化解分戶生產與市場對接的矛盾,有利于實現農業多層次、多環節增值、增效,有利于實現農業多層次,多環節增值、增效,有利于農民分離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收益,有利于發展規模經營和標準化生產;

三是完善經營機制,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農戶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實惠;

四是建設農產品流通體系,打通流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三、把推進科技進步作為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新農村的根本措施

推進科技進步,就是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農民素質,就可以有力地促進鄉風文明建設。農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進步。

一是要大力推廣農村實用技術。重點推廣農作物優質高產良種應用、輕簡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等技術。

二是加強以農業標準化生產為中心的農產品質量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產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確保農產品安全,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三是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認真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做到村村有科技帶頭人,戶戶有科技明白人。農業綜合開發要始終把科學技術融合到各個項目建設之中,并且逐步增加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和其他項目科技措施資金的投入,一方面購置農業機械和科技設備,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一方面進行科技培訓,增強科技意識和技能,同時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新技術、新品種,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四、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環節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要保護和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防治水土流失,實現村容整潔的美好家園。農業綜合開發通過土地治理項目、生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項目、長防工程等項目的實施,把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與農村生活設施建設有機結合,進行綜合治理。

一是要立足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大力推進山川秀美工程,保護生態安全。

首先,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以流域為單元,以村莊為依托,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實行山、水、林、田、路的綜合治理。第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以生物治理為主,工程治理為輔,達到涵養水源的目的,同時實施保土耕作措施,因地制宜采取等高帶狀耕作、等高溝壟耕種、橫坡栽種、間作套種、輪用或少耕、免耕等生產方式。第三,加強排污口的管理,嚴禁垃圾傾倒河邊,嚴禁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最后,切實抓好農村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態建設,改善農村水質狀況,建設“碧水”工程,創造生態鄉村,給廣大農民群眾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實現人與水、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是要立足于解決水患問題,大力推進防洪保安工程建設,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安全。要進一步加強水利防災工程體系建設,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度,基本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把病險水庫加固與改善庫區周圍生態環境相結合,使每座水庫在充分發揮其防洪減災效益的同時,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成為當地的人文風景;加強堤防建設,基本形成較完整的防洪工程體系;整治河道,加快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設進度,努力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分期分批對重點險點進行根治,消除隱患。

五、把增強參與管理作為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增加參與管理,就是要讓農民自己參與到各項建設事業中, 就是體現了民主管理的和諧局面。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建設要為農民的民主參與和管理提供平臺,在項目規劃和實施中,采取公示和監督制度,讓農民充分參與項目建設,在項目竣工后,讓受益農民對工程進行民主管理,充分發揮項目效益。特別要指出的是,農業綜合開發要用財政資金支持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讓農民自已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既增強了農民民主管理意識和行為,又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農業綜合論文:農業綜合執法工作探討

摘要 對農業執法工作進行了闡述,主要包括機構設置、加強宣傳、隊伍建設、區域協作及經費保障等方面內容,以促進農業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 農業綜合執法;措施;安徽潛山

農業綜合執法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集中行使本部門行政執法職權,直接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和特定的農村事務采取措施并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十一章執法監督第87條第3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健全行政執法隊伍,實行綜合執法,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農業綜合執法的重點在縣級,要做好農業綜合執法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 要充分體現執法的綜合性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農業法》和中央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精神上來。實行農業綜合執法,是國家從立法的高度賦予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權力和義務。義務具強制性,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履行。要充分認識到農業綜合執法其綜合性、專業性、規范性、復雜性的特點,建立健全機構,組建執法隊伍,理清和歸并職能,明確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的職責[1-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法律法規規范執法程序,行使集中后的各項行政處罰權。進一步擴大執法范圍,充實農業綜合執法內容,完善農業綜合執法領域。根據農業生產、生活的特點,嘗試跨部門綜合執法,提高行政效率。潛山縣農業執法工作從21世紀初開始,最初是在農委法規科的基礎上,將分散在農業系統所屬事業單位中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統一行使,抽調人員集中辦公,開展綜合執法工作。2012年,縣農委為進一步強化職能、穩定隊伍,加大執法力度,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向縣編委申報設立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2013年4月,縣編委批準成立“潛山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將種子管理、漁政監督管理、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農業環保行政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職能并入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加掛“縣種子管理站”牌子,為縣農委下屬全額供給事業單位,同時撤銷原內設的農業執法大隊。潛山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建立了辦案制度、執法人員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監督與廉政制度、投訴舉報受理和糾紛調節制度等制度,對辦案過程、執法人員、財務、糾紛和舉報等進行監督和規范。同時,公布投訴和監督電話,實行執法依據、權限、程序和結果的公開。

2 要加強立法與普法宣傳

各級各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3],認真落實農業普法規劃,尤其要提高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業法律意識,農業法律法規與他們的工作和利益密切相關,要嚴防普法工作流于形式。重點加大對《農業法》《農技推廣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畜牧法》《漁業法》等農業主要法律法規的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站、期刊、宣傳小冊、培訓班等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普及工作。積極營造法治輿論氛圍,提高生產經營者守法意識及廣大農民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發揮好農業法律法規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潛山縣農委將農業法律法規知識及農產品安全知識納入新型農民、職業農民培訓和送科技下鄉計劃,作為培訓工作主要內容之一。且每年利用3?15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法律法規宣傳月開展大型宣傳活動,制作宣傳牌匾、懸掛宣傳條幅、印發宣傳資料、組織執法人員上街接訪等,宣傳農業法律法規知識,解答群眾問題,取得很好的效果。

3 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綜合執法隊伍

目前,我國農業綜合執法人員大多是農業技術人員“半路出家”,普遍存在著法律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4],農業法律專業人員匱乏,整體執法水平有待提高。這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要進一步加大對現有人員的培訓,通過系統的強化培訓,更新知識,使其政治素質、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有一個全面的提高,使這支隊伍不但能夠認真學法、真正懂法,而且能夠處處依法辦事,運用法律武器去懲治違法犯罪,保護人民利益,并做到持證上崗、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和廉潔執法。目前,省市農業主管部門每年都主辦執法人員骨干培訓班,效果很好,但名額有限,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在培訓原有工作人員的基礎上,要招聘法學專業畢業生充實到農業執法隊伍中,提高農業綜合執法隊伍的整體水平[5]。

4 要加強部門及區域協作與對接

由于執法對象和區域的特殊性,農業執法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面臨著執法面廣、難度大的難題。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對違法行為的處理局限性和限制性比較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為了確保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就要加強區域、部門之間的協作,建立與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及與兄弟縣(市)聯動協作機制。開展信息共享,互通互報,組織聯合行動,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執法合力,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并將涉嫌犯罪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對接,讓違法行為人收到應有的懲罰,起到懲治犯罪份子、維護公平、正義,遏制違法犯罪活動的作用。

(下轉第300頁)

(上接第298頁)

5 積極創造條件,完善保障機制

農業綜合執法要走上規范化的道路,必須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一定傾斜。在機構設置、隊伍建設、活動發展、人員裝備、基礎設施配備等方面增加投入,提供必要的辦公、辦案設施場所,撥付開展執法、普法活動經費,配備調查取證設備、交通、通訊工具、質量檢查檢測儀器和檔案信息處理設備,逐步改善執法條件,保證農業執法的科學性、權威性。農業部對此高度重視,通過農業執法規范化建設示范項目,對部分縣級農業綜合執法給予大力度支持,但大部分地方財政支持沒有很好跟進,執法工作經費無保障。只有切實保障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經費,并將其納入財政預算,進一步改善執法設施提高執法手段,才能使農業綜合執法工作逐漸步入文明、高效、和諧、人性化的執法軌道。

農業綜合論文:試論農業綜合開發中財政資金的風險防范

摘要:本文主要就農業綜合開發中財政資金主要風險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然后結合實際對農業綜合開發中財政資金風險防范措施實施加以探究。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 財政資金 風險防范

一、引言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發展有了很大程度進步,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財政資金的應用是對農業促進的重要保障,只有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對農業的發展才能起到積極作用。我國的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國家進行引導以及配套投入等諸多形式存在的。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農業的綜合開發過程中的綜合開發就要能進一步的深入,在資金扶持的力度上也要加強,只有在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視,才能保障農業的良好發展。通過從理論層面,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的財政資金風險防范研究,對實際就有著積極意義。

二、農業綜合開發中財政資金主要風險問題分析

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業綜合開發過程中的財政資金的風險問題是體現在多方面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對農業綜合開發有著很大負面影響,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到問題的實質所在,并針對性的解決,才能有助于促進我國的農業綜合開發的進一步深化發展。在這些問題當中,其中由于在前期的準備工作沒有得到完善化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這一問題的存在就比較容易出現資金閑置以及浪費。前期工作是最為基礎的,但有的在立項準備工作方面流于形式,造成開發項目的整體效益相對比較低,也在必要評估論證方面相對比較缺乏。對于這些方面的問題解決就比較重要,要能對其針對性的解決。

在農業綜合開發過程中的財政資金風險還體現在虛假申報層面。一些部門是在農業綜合開發方面依照著立項要求,從而進行編制可行的研究報告,進行審批獲得資金。而在無償資金方面則多是通過虛假的憑證來進行獲得相應資金。還有就是在虛假投資方面的風險問題也比較突出,主要是對投資需要量進行虛報。有時候還存在著應配未配以及應撥未撥的問題。

在土地治理的項目扶持力度和農田建設要求相比,有著比較大的差距。主要是體現在投資的標準方面相對比較低,以及在科技投入上沒有充足,在農民籌資投勞的比例方面還依然比較高。再有就是在產業化的經營項目扶持政策和實際的要求相比較而言,也有諸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在這一方面主要就是重點產業化的經營項目的立項門檻相對比較高,以及在有償資金方面還存有很大的償還風險。

再者,農業綜合開發中的財政資金監督機制的建設工作還沒有得到有效完善,以及在有償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就比較容易帶來安全風險。其中主要就是由于項目的審批把關沒有嚴格化的進行,在建設的監理以及審驗的工作實施還比較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就對財政資金的安全性有著很大的影響。

另外,財政資金在配套方面沒有到位,以及在項目的建設運營的效率方面還相對比較低。這些方面的風險問題都會影響農業的綜合開發效果良好呈現。對此,只有針對性的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并實施有效措施,才能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使用。

三、農業綜合開發中財政資金風險防范措施探究

為能夠保障農業綜合開發中的財政資金的安全性,以及在風險防范的效果上良好呈現,就要能充分注重措施的科學實施。筆者結合實際對農業綜合開發中財政資金風險防范的措施進行了探究,這就能從一定程度上對財政資金的風險抵御有著積極作用。

第一,要從財政資金的投放過程的管理工作進行強化。在這一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就要能夠在農業綜合開發有償資金投放方面,和開發區的產業化發展能得以有機的結合,這樣就能夠形成特色化的開發形式。需要對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有償資金的投放產業化鏈條環節得以明確化,還要能夠在全省范圍內的項目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比例得以協調化,在布局方面也要能合理化的呈現。

第二,構建科學靈敏的財政資金監督信息反饋系統。在對農業綜合開發的過程中,就要將先進的技術加以充分合理化的應用,可以將當前的互聯網技術以及軟件開發技術得以靈活運用,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的網頁構建,將財務數據的信息共享目標能得以有效實現。在這些方面得以完善,就比較方便監督部門進行監管,要注重對監督的重點進行加強。通過監督信息反饋系統的科學建立,就能對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第三,從立法層面進行強化,對農業的綜合開發資金使用通過法律進行規范。在通過法律規范條例的制定下,從而將各個地區的農業綜合開發的政策等進行協調統一化的應用,將開發資金的權利以及義務都要能得以明確化,將整體的開發效益進行提升。只有通過立法的措施實施,才能有助于對我國的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不流失,從而對資金的利用效率提升的目標才能積極有效的實現。

第四,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監管風險的防范措施實施。這就要注重對開發項目的監管機制進行完善化、制度化,以及在項目的質量上進行有效提升,從具體的措施實施上來看,就要能夠將前期工作的費用標準加以有效提升,以及對工程監理以及項目審驗的工作環境進行優化實施。只有在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視,才能有助于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當前的農業綜合開發的財政資金的風險管理,就要能充分注重和實際相結合,并要能從多方面來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的效率水平提升。通過在農業綜合開發當中,對財務風險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就能從整體上促進我國農業的良好發展。作為農業發展大國,也只有在基礎性的工作上得到了完善,才能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的整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此次主要從農業綜合開發的財政資金風險的主要問題,以及對其解決的措施進行了探究,希望能通過此次理論研究有助于實際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高清内射无套| 日本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 |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99精品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网络| 日本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粉嫩少妇内射浓精videos | 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0|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国产八十老太另类|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在线观看a级片|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免费超爽大片黄| 永久免费不卡在线观看黄网站| 欧美乱大交xxxxx|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 6热视频| 一本岛v免费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视频 中文字幕| 午夜免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