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9 04:22: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創意農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有助于農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業生態化發展。以產業融合為視角,本文指出了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主要有滲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三種類型,以此分析了荷蘭、美國、日本等典型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情況。將各國融合類型進行分類分析,在此基礎上,從市場需求、科技、創意、人才和國家支持五個方面提出可供我們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農業;產業融合;國際經驗
一、引言
產業融合是指某一產業內部的不同行業或不同產業之間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進而形成新產業的發展演變過程。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產業融合功能。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將文化創意融入農業中,有助于提高農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促進就業,提高農民收入,形成新的業態,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業生態化發展,提高農村的文明程度與居民的文化素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總體上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發達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經過較長時期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經驗豐富。因此,研究國外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經驗對我國農業的融合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國內針對國外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有劉麗偉(2010)、劉麗影(2014)、程艷紅(2014)、王愛玲(2014)、楊薪燕(2015)及廖軍華(2016)等。現有研究均是從各個國家創意農業的特征出發,針對各國的模式進行分類,而從產業融合角度出發,通過產業融合的類型對各典型國家進行模式分類的研究幾乎沒有。產業融合理論是研究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問題的重要理論基礎,因此,本文試圖從現有針對產業融合理論中的產業融合類型角度出發,來分析各典型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情況,將各國融合情況進行歸納。
二、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類型
國外學術界針對產業融合類型的研究主要有FreemanC.(1997)、Greenstein S.(1997)、Pennings J.M.(2001)、MalhotraA.(2001)、Stieglitz N.(2003)以及Hacklin F(2005)等。國內方面,主要有厲無畏(2002)、馬健(2002)、胡漢輝(2003)、周振華(2003)、羅奕(2007)以及胡永佳(2008)等。
以上不論國內、國外,對于產業融合類型的劃分均不是針對哪兩個具體產業的融合而言的,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這兩個具體產業融合的類型,應在綜合以上分類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兩者的特征進行具體的考量。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文化性、創新性、滲透性、高增值性、高科技性等特征,傳統農業是自然與經濟再生產活動,具有地域性、季節性與周期性、技術性等特征。筆者認為,考量到兩產業的具體特征,借鑒胡漢輝(2003)對于產業融合的分類方法,指出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兩者融合的類型可以劃分為滲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三類如圖1所示。
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滲透融合是指將文化創意與高新技術滲透到農業中,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創新創意和技術水平。比如,將創意和技術融入農產品中,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又如,用技術和創意開發新的創意農產品;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延伸融合是指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產業功能互補及延伸,賦予傳統農業以新的附加功能和產業屬性,形成新的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重組融合是指引入文化創意因子,將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和畜牧業等傳統農業,重新整合,形成現代生態農業、鄉村文化旅游等新興業態。
三、典型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類型
根據以上分類,筆者將針對荷蘭、美國等典型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的類型進行分析:
1.荷蘭
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走在最前端的當屬荷蘭,融合的類型包括滲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三種。荷蘭被稱為“地理上的侏儒,經濟上的巨人”,這個領土的四分之一位于海平面以下、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的國家,盡管不具備農業發展的自然稟賦優勢,卻創造了農業經濟的奇跡,這與技術與創意的開發與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正因為技術和文化創意等創新因素的融入,滲透融合的發生,使得荷蘭的創意農業世界領先。而將文化創意和高新技術融入農業生產中,成就了荷蘭世界聞名的花卉業,荷蘭的花卉產業,產業鏈完整,是典型的園藝型創意農業,此為重組融合。
延伸融合體現在文化創意的融入賦予了傳統農業以新的附加功能和產業屬性。荷蘭春季花海的農田景觀,花田中,創意性的點綴風車、農莊等建筑,使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還附加了審美性,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荷蘭各地在郁金香花開的季節都會舉辦郁金香節等農業節慶,節日活動多種多樣,具備吃、玩、觀賞、教育等多種功能。荷蘭的庫肯霍夫公園是著名的創意農業為特色的主題公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題公園,在郁金香的花期時節,除了可以欣賞公園的郁金香花海外,還會舉辦花展、栽培技藝示范以及插花藝g展等活動。
2.德國
德國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也體現在滲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三方面。德國大力發展以市民農園和休閑農莊為代表的創意農業,將創意融入傳統農業,使德國的農業附加了社會生活功能,滲透融合的基礎上產生了延伸融合,延伸融合的基礎上發生了重組融合,產生了市民農園和休閑農莊之類的新型業態。市民農園是市民承租近郊農田,親自耕種,回歸自然,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休閑農莊將農產品生產與休閑旅游、會議培訓、科普教育等結合起來。休閑農莊多建在林區,森林資源本身具有防風、凈化空氣等環保功能,與旅游度假結合,增加了其經濟功能,與科普教育結合,又附加了其社會生活功能。有代表性的比如德國慕尼黑的都市型創意農業“綠腰帶項目”。“綠腰帶”指的是連接慕尼黑城市和鄉鎮的沒有建筑物的地帶,“綠腰帶項目”創造性的設計了一系列的包括干草方案、菜園方案、森林方案、騎馬心理治療項目等方案,這一系列的項目實現了環保、經濟、教育與市民精神生活品質提升的多贏。
3.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創意、技術向農業的滲透融合也極具代表性。滲透融合的基礎上發生了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延伸融合體現在:美國地廣人稀,具有發展農業生產的良好先天條件,美國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玉米是美國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一種,有適宜玉米種植的玉米生產帶。美國人將創意融入玉米生產中,創造了玉米迷宮。玉米的種植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迷宮地圖展開,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玩。另外,美國也會舉行各種各樣的諸如草莓節等的農業節慶,將農業與休閑觀光、文化創意融合起來。
重組融合體現在:美國的垂直農業,將創意與科技融入農業生產中,利用先進的技術在城市里建造垂直農場,開展農業生產。垂直農場模式改變了人們傳統思維所理解的農業生產,打破了農業生產受到土地資源局限性的影響,也打造了城市獨特的農業景觀以及創新了食物的生產方式。
4.日本
盡管日本領土面積小、耕地少,但是具有世界領先的科技,日本的農業發展也十分注重科技創意的融入,滲透融合成就了有代表性的陽臺農業、屋頂農業以及植物工廠等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的具體表現形式,陽臺農業、屋頂農業以及植物工廠等都是日本科技、創意與農業生產融合發展的產物。陽臺農業和屋頂農業就是利用陽臺、屋頂進行農作物種植,居民享用自己種的農產品的同時,也體驗了田園生活的樂趣。植物工廠是將工業生產的理念和體系融入農業生產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使農作物的生產也變成了工業生產的車間和流水線一樣,消除了傳統農業對土地、氣候、光照等的依賴。日本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的融合的一個典型是稻田藝術,這也是重組融合在日本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上的特色表現形式。農作物的種植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進行,通過播種上面的一些特殊處理,使農田在農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景觀,吸引了游客旅游觀光的同時,也為農產品提供了銷路。
5.英國
英國文化創意產業與r業的融合,更多的體現在滲透融合和延伸融合上。英國是較早發展農業文化旅游的國家,英國的農業文化旅游將農業、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有機融合。將田園的休閑觀光與英國鄉村特有的民族文化結合起來,順應了城市居民的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居民消費需求層次的提升。英國的農場有很多都開展農業旅游,生產經營由農場主負責,這種小型私營農場為游客提供鄉村生產生活的體驗、提供特有的手工藝品銷售、田園風光的景致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6.法國
法國的農業發展十分注重農業的生態功能,農場向大型化發展,實現了農作物規模化、專業化生產。一些葡萄園提供葡萄種植、葡萄采摘、葡萄酒釀造以及園區旅游等多種體驗服務。城市里,滲透融合,融入創意,將瓜果蔬菜以及花卉的種植與城市景觀設計結合起來,實現了傳統農業的生產功能與現代農業的多樣化功能的延伸融合。薰衣草種植是普羅旺斯地區的主導產業。通過花田景觀、農業節慶等多種形式,普羅旺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旅游觀光。薰衣草盛開呈現出花海的美景,各地舉辦的薰衣草節把各種薰衣草的特色產品拿到集市售賣,并與當地特色文化有機結合,重組融合,形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農業旅游業。
四、成功經驗
綜合以上六國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實踐,可見滲透融合是融合的基礎,在滲透融合的基礎上產生的延伸融合和重組融合,是各國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成功體現。通過歸納分析,本文認為各典型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延伸和重組的成功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方面:第一,以市場需求為融合的導向。文化創意元素融入傳統農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第二,以科技為融合的動力。科學技術是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技術手段,也是兩者融合的推動力。第三,以創意為融合的核心。國外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融合的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將創意和民俗文化融入農業中,注重通過創意設計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第四,以人才為融合的保障。文化創意產業融入農業需要的科技和創意兩個要素是由人來實現的。第五,以國家支持為融合的助力。以上國家文化創意融入農業帶動農業創新發展的案例均表明國家的支持是融合的助力和保障。
[摘要]對于創意農業的研究從一開始就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研究缺陷,文章通過對創意農業幾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對存在的誤區和缺陷進行反思和糾正:創意農業主體是農業,應主要在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實施,并服務于農業生產、農村建設和農民生活。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在創意農業發展上具備一定的優勢和可行性。文章以吉林省為例,著重對如何發展創意農業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創意農業;理論反思;吉林省
1正確理解和認識“創意農業”
2005年,文化創意產業進入我國,2007年,“創意農業”的概念就出現于各類學術期刊中,許多學者就創意農業的概念、特征、發展模式、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探討。[1]受制于對新領域的研究仍處于摸索階段,特別是浮躁和功利的研究風氣作祟,目前對創意農業的研究存在著一定的片面認識和理論缺陷。
11創意農業是農業還是創意產業
創意農業最開始是由創意產業學者而非農業學家提出的,這就為“創意農業”印上了深深的“文化創意”的標簽。誠然許多學者在定義創意農業的時候都強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融入創意,但事實上更多的研究成果仍然著重于產品創意。人們更樂于發現一種新的產業模式所帶動的經濟增長,而忽略了農業本身所特有的安全性、自然性和無可替代的本質。
創意農業所涵蓋的內容和領域是很廣闊的,但究其本質和核心應該是屬于農業范疇內的,是將創意和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農業的各個領域中。當然創意農業也不應該僅僅拘泥于此,還應該包括農業經濟學以及文化創意產業中與農業相關的部分。
12創意農業服務的對象
文化創意產業強調了人的主體地位,而農民作為創意農業的參與者和服務對象,在創意農業中同樣占有主體地位和作用。如上所述,通過發展創意農業,能夠增強農村經濟實力,進一步實現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收入的增長;但不能忽視的是通過發展創意農業,能夠實現對農民精神生活的豐富以及自身素質的提升。
13創意農業發展的區位選擇
前文我們指出創意農業是由文化創意產業學者提出的,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路徑不難發現,文化創意產業都是在發達地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使得創意農業的研究和發展也同樣從發達地區開始,而在這些地區發展的創意農業則清一色地變成了“特色種植”“農業觀光”“生態采摘”等,屬于“郊區農業”和“農業旅游”的范疇之內,這顯然是對創意農業片面、狹隘的理解和應用。
既然創意農業的主體是農業,就應該首先在農業主產區和廣大農村地區推廣和發展,而這些地區往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形而上學地套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在發達地區推廣創意農業顯然是不合適的。
綜上所述,創意農業是以農業為主,廣泛地推廣和服務于農業、農村和農民,以實現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富足的新興農業模式。需要強調的是,這并不是對于創意農業進行概念式的表述,而是本文對創意農業核心問題認識的總結和說明。
2吉林省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產品轉化成經濟效益的能力較差
雖然吉林省的農產品產量實現了穩定快速的增長,但由于轉化經濟效益的能力不足,導致了農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產量的增長。“高產量、低回報”已經成為吉林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22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
吉林省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起步較晚,吉林省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低,且發展速度緩慢,這導致一方面農產品的產量提高不上去,r產品的生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使得基礎農業占用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抑制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析出。
23農民的人均收入偏低,普遍素質不高
吉林省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并略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目前吉林省農村人口普遍的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少數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村人口基本上都留在城市里,這使得農村人口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質不高。這種由于教育缺失導致素質不高,從而影響到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減緩了農民的收入增長,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特別是農民整體素質不高會直接影響到創意農業的實施和發展。
3吉林省發展創意農業建議
31逐步形成創意農業產業集群
創意農業是對整個農業科研、生產、銷售體系進行創新,現有的以家庭為基礎的農業生產單位各自為戰,大大提高了推廣創意農業的難度和成本。建立創意農業產業集群是發展創意農業的前提和基礎。不同于文化創意產業在城市的集群發展路徑,由于農民生產生活空間相對固定,在區位上實現集群效應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創意農業的產業集群具體表現形式為“龍頭企業/生產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龍頭企業或行業組織指導農戶進行統一的生產和銷售。從實現路徑上看,初期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導和扶持,組織小規模試點,待試點成功后再大規模推廣。
32在農業生產各環節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和科技創新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而創意農業更依賴于科技創新,特別是轉化和普及的能力。文化體現出地域性,融入文化元素的農業生產會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這種差異性是農產品價值的一種體現。
充分理解和把握市場需求,努力發展高科技含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是吉林省創意農業必須堅持的道路。為此要鼓勵龍頭企業或生產組織與廣大相關院校、科研單位保持緊密聯系,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為一體的創意農業科技文化創新體系。
33建立獨特的創意農業品牌
吉林省創意農業品牌戰略要經歷品牌構建、實施和維護三個階段。首先是品牌構建階段,通過成熟的受到廣泛認同的明星品牌,利用品牌效應的外部性,建立“吉林農業”這一整體品牌形象,通過對“吉林農業”這一品牌的文化構建和價值構建,在國內外消費群體中實現對品牌的高度的認同,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和價值滿意,進一步實現品牌構建帶來的價值增值以及對未來發展過程中蘊藏的沉淀成本。其次是品牌實施階段,吉林省創意農業的品牌建設不能停留在“吉林農業”這一廣義概念上,要利用品牌的概念擴散性和延伸性,結合具體農產品的自身特點,形成各具特色的獨立個體品牌。最后是品牌維護階段,就是通過提升農產品質量、提供特色農產品服務和其他營銷手段對整體和個體品牌進行品牌維護。[2]
34大力發展農業創意產業
農業創意產業,是在農業生產生活的基礎上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對創意農業的豐富和補充。農業創意產業主要包括農業旅游、特色種植、民俗文化、農業會展等,其中農業旅游包括農業體驗、農業觀光、生態采摘等,是目前我國各地重點發展的農業創意產業。發展農業創意產業對于吉林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做強第三產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兩年創意農業風生水起,有人比喻“它能使一只雞賣出一頭豬的價格”。這個比喻讓人咋舌,但創意農業無疑給傳統農業模式注入了“興奮劑”。創意農業是什么樣的農業呢?
創意農業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創意農業如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業態也在全球迅速發展起來。
創意農業是以創意生產為核心要素,以農業投入品(技術、品種等)、生產過程、產出物品為創意對象,將農產品與文化、藝術和創意相結合,使農業的整個生產過程(產前、產中、產后)串聯起來,實現各種農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從而創造更高農產品附加值的一種新興農業業態。
創意農業融合創意產業和農業產業的雙重屬性,具有創意強、智力密集、文化附加值高等特點,具有消費參與性、產業融合性、文化欣賞性、經濟高效性等特征,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對農I資源要素優化配置、農業功能多元化拓展和農村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新津縣“花舞人間”景區就是創意農業的一種形式。景區占地面積約3000畝,集科普教育、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生態環保等功能于一體,是成都最大的綜合性農業主題公園。景區以花為載體,品種多樣、顏色各異的花在色彩、線條等方面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同時,融合文化、人文、藝術和美學等元素,成為創意農業成功案例的典型代表。景區年接待人數可達30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高達10億元,成為成都居民節假日旅游的首選之地,建設有迷宮花園、同心潭、杜鵑長廊、云海、花卉博覽園、花舞天階、森林漂流、金沙溝花海和海棠山舍等著名景點。
該景區將設計理念與環保相結合,利用景觀的“順勢而為”,保留原有野生植被并選用本地栽培植物品種,既降低了維護成本,又保護了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景區內每年舉辦郁金香節、杜鵑花節、魯冰花節、向日葵節、百合花節、野菊花節、花粉節、蘭花紅葉節等多個主題花節慶活動。
在花卉園藝的創意展示方面,景區融合美學、藝術等元素,自身設計、培育出全球獨有的杜鵑花瓶、杜鵑圍欄、獨桿杜鵑、高桿杜鵑等創意產品,造型獨特多樣的花藝景觀大大激發了游客的賞玩興趣,也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的創意品牌形象。
“花舞人間”景區以“低碳旅游”為主題的開發理念和“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其“順山、順水、順勢”的設計理念既降低建設費用和維護成本,又利用山體的自然落差將蜿蜒而下的水勢轉換成能量。不使用任何電動設施,巧妙地運用流體力學和機械學原理,讓水從山上往山下流動的過程中,一路串起30多個低碳景點,如“人間春色”“升降花亭”“擊鼓噴泉”“開心一撞”等景點;還利用重力、磁力、浮力等力學原理,建設了“生命頌”“魚水塔”等景點,被“第六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 VI)”授予“全球低碳景區最佳范例”稱號,成為國內唯一獲得此稱號的景區。
花卉博覽園冬暖夏涼、清風拂面,365天鮮花不斷,各種名花異卉滿園芬芳,有德國高山杜鵑、比利時風信子、澳大利亞金合歡、荷蘭郁金香、荷蘭百合花等。博覽園的溫室有兩萬多平方米,水體冬暖夏涼,夏天比室外溫度低5-7度,通過水簾調節園內溫度,增加水霧,有人間仙境的感覺,還設有兒童游樂區、小型的親子活動區。
“花舞人間”依靠發展花卉的“花卉觀賞+體驗活動+農旅商品+住宿餐飲”模式,既注重整個園區的布局和單一的景觀打造,又豐富了園區內的項目和特有農旅商品的種類,從而拓展經濟體系,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親身體驗。
摘要:全產業鏈化發展是創意農業的產業特性所決定的,也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創意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等。從全產業鏈視角,統籌考慮不同區域各構成要素的實際情況,對遼寧省創意農業進行空間布局,劃分為五個板塊。確定各個板塊的空間范圍、客源市場、發展方向和主要業態形式。
關鍵詞:創意農業;全產業鏈;構成要素;空間布局
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在農業中的應用和實現。通過創新性思維,將科技、人文、生態等要素有效地融入到農業生產中,使農業生產過程、方法、工具和產品形式發生改變,讓傳統農業發展成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創意農業實現了農業與二、三產業的對接,不僅拓展了農業的傳統功能、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創造了新的產業效益來源、提高了產業的附加值、帶動了關聯產業的發展[1-3]。
空間布局是區域創意農業規劃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熱蕁?蒲А⒑俠淼目占洳季幟芄淮俳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實現區域內各類創意農業形式的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消費需求。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模式主要以農業區位理論、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游憩帶理論等為支撐[4,5]。這些理論對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創意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而形成的多種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其空間布局除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基礎設施、政策制度等因素影響外,還要考慮農業發展基礎、客源市場、集聚效應等。基于全產業鏈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模式正是對各種要素的統籌考慮。
1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的構成要素及其對空間布局的影響
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等相互關聯的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用創新性的思想和理念,將農耕活動、農產品加工、先進技術、文化活動、鄉村生活、田園景觀進行對接和融合,使產業的績效不僅有特色、優質的農副產品和美食,還包括了豐富多彩的休閑旅游產品,讓消費者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獲得一定深度的文化與精神享受。全產業鏈化發展突破了傳統發展模式的結構限制,帶來產業融合而成的乘數效益。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的主要構成要素如下。
1.1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
區域內農業生產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基礎。農業生產作為創意農業全產業鏈條的第一環節,對產業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保障作用[6]。氣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條件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科技、設施、政策制度、配套服務、發展規劃等因素則影響著區域農業發展的未來。因此,在區域創意農業空間布局上要充分考慮區域內各地農業的產業結構、主導農業的發展水平、特色農業的發展規模、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農業結構優化方向等,以保證創意農業符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1.2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
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外部條件。空間區位和經濟發展水平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交通狀況、資源狀況、基礎設施、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等[7],即是一個地區創意農業開發和生產的支撐條件,也對區域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提供了外部約束條件,直接影響著創意農業發展的水平和效應。因此,在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時,必須深刻認識各地區空間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來確定如何布置創意農業產業鏈的各環節。
1.3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
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外部支撐。創意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生產基礎上,利用創新性的思維和發展理念,植入科技、文化、生態、娛樂、歷史、村落等要素[8,9],對農業生產過程和農產品進行創新,從而拓展農業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需要設計、文化、演藝、包裝、金融、旅游、飯店、賓館、交通等第二、三產業提供配套。因此,區域內各種配套資源要素和關聯產業狀況,也就成為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所必須考慮的外部因素。
1.4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
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導向。創意農業是第一、二、三相互融合的產業,具有農業生產、創意創新、休閑旅游等多種功能。消費者對創意農業的需求不僅包括各種農副產品、加工品,還有觀光體驗等各類休閑旅游產品,這就要求在空間布局上要統籌考慮客源市場范圍和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客源市場的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城鎮人口數、城鎮化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水平,以及客源市場的需求層級、需求結構等[10,11],都直接影響著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規模、結構和業態選擇。
1.5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
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保障。創意農業持續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這在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尤為重要。地區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它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是對創意農業發展的計劃性干預,可以起到規劃、引導、促進、調整、保護、扶持、限制等作用[12]。因此,在創意農業空間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區域內相關政策和制度,使布局更好地符合當地創意農業的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方向。
2基于全產業鏈的遼寧省創意農業整體空間布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既要考慮當地農業結構轉型升級需求,又要注重當地條件和各類資源的利用;既要考慮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又要注重客源市場內各類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既要考慮創意農業核心產業的發展,又要注重配套和關聯產業的發展[13,14]。從全產業鏈視角出發對區域創意農業進行空間布局,可有效兼顧各類主體的需求,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
結合遼寧省農業區域布局情況[14-16],將遼寧省創意農業區域布局劃分為遼河平原農業區、濱海農業帶、東部山地農業區、西部丘陵農業區和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等幾個板塊。結合各板塊的農業現狀、相關資源、地理特征、交通區位和客源市場等全產業化發展構成要素的實際情況,確定各板塊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發展方向和業態形式[17-19]。
遼河平原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以區域內城鎮居民為主,發展方向為優質農產品生產、特色農業觀光、娛樂運動和健康養生,業態形式為體驗園區、休閑農莊、特色村鎮、特色農業觀光區等。濱海農業帶區分為遼南和遼西兩部分,客源市場以省內城鎮居民和省外旅游者為主,發展方向為高端精品農業生產、特色農業觀光、鄉村休閑度假、漁業文化體驗,業態形式為精品果蔬采摘園、農業科普園、花卉觀賞園、海洋漁家樂、海島生態休閑農莊等。東部山地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以省內高端消費者為主,發展方向為優質林產品生產、生態養生、休閑度假、民族文化體驗,業態形式為休閑農莊、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高端農產品創意加工廠、休閑莊園、民族村落等。西部丘陵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為省內外對鄉村文化和農業文化感興趣的消費人群,l展方向為民族文化體驗、鄉村民俗體驗、農業文化體驗、高新農業技術教育等,業態形式為農業遺產體驗園、民族村鎮、農業技術科普園、農業觀光園區等。遼西北農牧結合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為省內及周邊省市對沙漠農業感興趣的消費者,發展方向為特色農產品加工、特色農業生產體驗、特色農業運動、科普等,業態形式為沙漠農業觀光和體驗園區、沙漠運動基地、農業科普園、生態林休閑基地等。
3遼寧省各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3.1遼河平原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沈陽市的新民縣東部、康平縣南部、法庫縣大部、遼中縣和市郊區平原,鐵嶺市的西部平原,鞍山市、營口市、遼陽市西部平原,以及盤錦市所轄各縣區和錦州東南部平原。該地區耕地多、土質肥沃、水利條件較好,素有“糧倉”之稱;城鎮密集、人口眾多,交通、通訊、科技條件突出,是遼寧省經濟發展重要地區之一。
基于該地區自然條件、農業基礎、經濟發展水平和各類資源要素狀況,適宜圍繞以養生、娛樂、科普為主導功能的科技型、娛樂型創意農業全產鏈發展。該地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如下:沈陽市以城區為中心,構建“三帶四線”的格局,即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現代農業示范帶、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和沈陽周邊一小時經濟圈內的東部生態觀光、南部休閑采摘、西部科普展示、北部創意體驗為主導的格局;在盤錦、鞍山、 營口、遼陽的平原地區,以當地特色農業、生態資源和地域文化為依托,設置以休閑、體驗、娛樂為主要功能的創意農業園區、莊園、村落,并形成差異化的創意農業體驗帶;鞍山市、營口市適宜依托林果種植業,設置林果產品生產、副產品創意加工和農業景觀觀光園區;鐵嶺平原地區適宜以沈陽、鐵嶺市民休閑旅游目的地為定位,依托當地油菜花田、葵花田、荷花池等各類花卉種植基地,布局以農業景觀為主導的觀光休閑型創意農業基地。
3.2濱海農業帶地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濱海農業帶在空間劃分為遼南濱海農業帶和遼西濱海農業帶兩部分,遼南包括丹東東港市、大連市、營口鲅魚圈和蓋州市,遼西包括錦州凌海市、葫蘆島興城市和綏中縣。濱海農業帶的陸域農業、海域農業均較發達,是遼寧省水產、水果、花卉、特色蔬菜的主要產區。
遼南濱海農業帶的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和創匯農業等現代農業模式成效顯著,主要以水產養殖、優質水果、特色蔬菜、花卉等為主,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旅游業發達,客源市場除省內居民外,還有來自其它地區和國外的游客,適宜建設高端創意農業莊園、特色海洋文化體驗基地等。該地區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如下:在大連市現代農業發展聚集區內建設高端科技型創意農業示范基地,推進創意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研發和推廣;以莊河、旅順、金州等地區為主,依托區域內高端水果和花卉生產基地,充分挖掘當地文史資源、民俗藝術,構建以特色文化創意為核心的高端創意農業休閑園區;在大連長海縣、丹東東港市、營口鲅魚圈等沿海地區,推動漁業資源、漁業設施、漁業生產基地、漁村人文資源以及漁民生產生活方式等漁業要素與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等休閑活動的有機結合,構建遼寧省南部海洋漁業休閑帶。
遼西濱海農業帶地處遼西地區,是東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的聯結點,經濟發展水平低于遼南濱海農業帶。該區域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土壤肥力低;陸地農業以玉米種植為主,海域農業以海洋捕撈為主。該地區創意農業的布局,適宜以京津冀和內蒙古地區的客源市場為主,依托當地海岸旅游業,發展以娛樂和休閑為主的北方特色漁家樂集聚區。
3.3東部山地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撫順市和本溪市所屬縣區,丹東市的鳳城、岫巖、寬甸三縣,以及鐵嶺市的西豐縣。這一地區北靠吉林省、西臨遼寧省中部平原、西南接遼東半島丘陵地區。該地區森林茂密、水資源豐富,是遼寧省主要林區。東部山地農業區主要以中草藥、食用菌、山野菜、鹿茸等山區特色農業為主。豐富的森林資源為該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旅游業則為該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和關聯產業支撐。
基于東部山地農業區的生態環境、林業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狀況,適宜發展以休閑、度假、養生為主要功能的生態型創意農業度假區。該地區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如下:以本溪的本溪縣、桓仁縣和鐵嶺西豐縣為核心,利用地區內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優勢,將特色林產業與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紅色旅游資源、自然景觀進行融合,高標準打造融林業生產體驗與生態養生為一體的生態型農業休閑養生基地;在丹東市的寬甸、鳳城等沿鴨綠江地區,依托江水景觀、農作物生產、朝鮮族文化、民居村落等特色資源,重點建設民族文化體驗和特色田園為主的主題型休閑村鎮聚集區。
3.4西部丘陵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朝陽市所轄各縣區、阜新市的阜新縣和清河門區、葫蘆島的建昌縣、錦州市的義縣和北鎮與凌海的西北部。該地區北與內蒙古接壤、西與河北相鄰,日照充足、日溫差較大、降水偏少,屬半干旱氣候;農業主要以旱作物種植、設施蔬菜、畜禽養殖、林果種植為主。該地區距離大中城市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本地居民消費能力有限。此外,該地區擁有傳統農業文化遺產、民族文化、鄉村文化等各類特色資源。
西部丘陵農業區適宜以省內和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大中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建設特色農業文化和鄉村文化體驗為主的創意村落聚集區、高新技術型創意農業生產和加工聚集區。該地區空間布局如下:在朝陽縣、喀左縣、綏中縣等傳統村落,以創意鄉村生活為核心,發展以傳統鄉村文化、蒙古族文化和傳統農業文化體驗為主要功能的文化體驗村鎮;在朝陽市、阜新市和葫蘆島市的設施農業集中區,重點發展高端農業觀光、農業技術科普、農業生產體驗為核心功能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
3.5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鐵嶺市昌圖縣招蘇臺河以西、阜新市彰武縣及沈陽市康平縣北部、法庫縣秀水河以西和新民縣遼河以西地區。該區位于遼寧省西北部,為科爾沁沙地延伸部分,氣候干旱、風沙地較多、土壤貧瘠、植被覆蓋率低。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的農業以玉米種植、畜牧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較少,距離大中城市較遠。該地區沙漠農業和生態林建設特色明顯,適宜圍繞沙漠特色農業和生態林構建特色景觀觀賞和體驗型創意農業全產業鏈。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間農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長6.5 %以上。如何實現收入增長目標?兩會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舉行新聞會談到,農業部正與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農民收入增長的支持政策體系,體系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推進產業化,包括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家樂產業,延長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業增值的效益。旅游業作為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如何與農業更好的融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呢?本文總結了農業與旅游產業結合的十大創意模式,以供大家分享借鑒。
花卉+婚慶產業=世界愛谷
產業依托:花卉種植產業
規模要求:100畝至上萬畝不等,根據不同規模進行不同設計
項目定位:世界愛谷.一生一世走世界
客群市場:婚慶主題、花卉觀光休閑等150 km以內的市場 創意內容:花卉產業在旅游開發上一般要與婚慶產業進行結合,打造花卉婚慶產業園 區,以各種芳香、觀賞和經濟花卉種植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話花海,種植本身可以形成 大地景觀成為靚麗的風景線。
主要贏利點:花卉種植、銷售、鮮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紗攝影、婚禮舉辦、 婚禮餐廳、婚禮蜜月洞房;花卉養生、保健、美容等。
發展愿景:每一個區域的中心城市都應該建設一個世界愛谷特色花卉婚慶游憩綜合體項目。
苗木+休閑娛樂=美麗中國生態城
產業依托:苗木種植產業規模要求:500畝至上萬畝不等,根據不同規模進行不同設計
項目定位:美麗中國生態城。創意化綠化美化情景樣板間
客群市場:花卉苗木休閑度假產業
創意內容:苗木產業也是在農業旅游規劃中經常碰到的資源類型,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下,苗木產業由于其高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在當下的廣大鄉村已經成為重要的產業升級選擇,苗木花卉產業本身就具備旅游觀賞和開發價值,但是由于規模和數量增加,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競爭。在苗木種植的時候可以按照城市、小鎮、村莊、公園、道路、庭院的空間綠化美化景觀效果進行景觀苗木搭配種植展示,形成綠化美化樣板間效果,提升苗木產業的銷售;在情景化的樣板間之中,進一步融入適合兒童、情侶、親子、運動、游樂的各種旅游項目,形成整合化發展效果。
主要贏利點:苗木種植、銷售;運動、游樂、親子等。
發展愿景: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國家級的苗木產業基地都應該構筑一個美麗中國生態城項目。
林業+游樂項目=樹上穿越游樂公園
產業依托:林業種植產業
規模要求:200畝至上萬畝不等,根據不同規模進行不同設計,本項目主要是針對經濟 林以外的林業資源。
項目定位:樹上穿越。創意游憩森林公園客群市場:森林游樂游憩客群市場創意內容:針對林業資源,創建“樹上穿越游憩公園”、“樹頂木屋、樹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維空間開發理念,即依托樹冠可以開發樹頂溫泉SPA、樹頂度假木屋、樹頂休閑書吧、樹頂瑜伽健身臺、樹頂觀光餐廳等項目,將觀光與休閑度假項目進行整合發展;樹中依托樹干通過空中吊橋、藤索、棧道和各種拓展運動結合,打造適合兒童、團隊的拓展訓練項目;樹下利用陸地空間打造度假帳篷營地、森林氧吧、林下采摘等項目。
主要A利點:游樂、運動、度假、養生、林下經濟等。
發展愿景:在中國廣大的林業資源廣袤的地區,一定要做好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整合,讓森林除了生態一出價值外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牧場+牧場生活體驗=勇士狩獵樂園
產業依托:畜牧家禽養殖產業
規模要求:養殖產業需具備一定的規模,或者是依托草原、荒地、山林的養殖產業,或者養殖場周邊有可利用的空地資源。
項目定位:勇士狩獵公園?回歸大自然最真實的體驗
客群市場:特色畜牧產品美食和體驗游樂。
創意內容:這里所指的牧場不僅僅局限于真正的草原牧場,而是指所有具備一定規模的養殖基地,養殖產業本身就是農業產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于類似資源依托的項目,要充分釋放人類對于動物的天然感情,除去要對養殖技術、環境和品質進行穩步提升外,如果可以有可以依托空地資源的話,我們提出建立一個勇士狩獵樂園,該狩獵不等同于傳統狩獵,而是讓游客赤手空拳去抓我們特意放養的各種特色動物、去撿散養的雞鴨鵝下的蛋、去挖山地野菜等等,而且游客獲得的動物蔬菜,一方面可以就地交由餐廳進行定制化烹飪,就地享受美食,另外一方面還可以定制化包裝成具備自己創意的特色旅游紀念品。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主要贏利點:養殖、延伸加工、特色美食、體驗狩獵等。
發展愿景:人類最初的本性就是在于善于從自然界中獲取各種生活必需品,此類項目一方面可以豐富養殖產業盈利方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畜牧產品的價值和品牌知名度。
果業+創意體驗設計=創意瓜果王國
產業依托:水果種植產業規模要求:一般是在知名的水果產地,水果自身的采摘農業旅游基本已經形成市場知 名度。
項目定位:創意瓜果王國?讓瓜果旅游更上一層樓
客群市場:水果采摘近郊休閑游憩市場。
創意內容:一方面做好瓜果采摘觀光等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豐富瓜果種植品種,提升瓜果種植技術,引入現代科技大棚實現一年四季、不同地帶的瓜果采摘游樂;另外一方面將瓜果進行創意化設計,形成以瓜果果實、果樹、花朵及其吉祥寓意為原型的各種創意性景觀、休閑空間、動漫體驗項目,比如可以打造蘋果創意小鎮,在蘋果采摘園中,有蘋果小屋、蘋果城堡、蘋果樂園、蘋果垃圾桶、蘋果路燈、蘋果休閑座椅等等,甚至其中的服務人員也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 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都打扮成蘋果形態,游客在用餐的進程中所使用的餐具、座椅、房間的包裝打造也將蘋果的元素運用到極致。所謂創意瓜果王國,其實就是將一個地方最突出的瓜果進行極致化的創意打造,讓游客實現全感官的游憩體驗,進而成為地方特色瓜果的展示窗口,推動瓜果產業的進一步優化發展。
主要贏利點:瓜果種植、休閑采摘、創意游樂、特色度假等發展愿景: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瓜果產品。
魚業+多元化漁樂體驗=百漁樂園
產業依托:水產養殖產業
規模要求:一般依托特色的水產養殖基地。
項目定位:百漁樂園?蝦兵蟹將王國客群市場:休閑魚樂市場。
創意內容:百漁樂園。蝦兵蟹將王國,是指要豐富水產養殖品種的多元化,特別是用作 旅游開發部分,其次要豐富體驗游樂方式多元化,在傳統的垂釣的基礎上,引入摸魚、掏螃 蟹、釣青蛙、抓大蝦、粘知了等各種娛樂方式,將魚的各種玩法(釣魚、抓魚、網魚、摸魚、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打魚)做到極致,同時引入相關聯其他鄉土游樂方式,整個構筑一個鄉土田園游樂游憩方式 綜合體。在做好各種游樂方式的的同時,將各種水產養殖產品進行創意化設計的發展思路,將魚、蝦、蟹、蛙、貝等進行象形設計,設計成為各種小屋、休閑座椅、景觀設施、生活用具,真正的讓你進入水產養殖的王國。
主要贏利點:水產養殖、漁樂體驗、特色餐飲、特色度假等。
發展愿景:在每一個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的區域,都應該形成自己的一個休閑游憩體驗部落,既可以豐富水產養殖的收益來源,又可以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水產養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大田+創意景觀種植=大地景觀
產業依托:大田種植
規模要求:一般是依托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區域,專門開辟出一塊區域通過創意化種植構筑。
項目定位:大地景觀。大田也可這樣玩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客群市場:農業觀光體驗。
創意內容:大田種植一般是作為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景觀底色出現的,在當下國家進一步加強對基本農田管控的形勢下,如何提升大田種植的景觀效果也是時下農業資源開發的重要問題。針對于這種資源,一般的解決方式就是通過創意化設計打造大地種植景觀,即可以將區域內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態通過不同色彩的作物種植進行展示,建設至高觀景平臺讓游客觀賞。
發展愿景:中國廣袤的田園應該成為承載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窗口,以旅游為畫筆在廣袤田園上繪畫出五彩斑斕的大地景觀。
民俗技藝+情景化體驗設計=夢回十八坊
產業依托:傳統民俗技藝、勞作方式
規模要求:作為單獨的項目10-50畝皆可以。
項目定位:十八坊。步入即夢回千年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
客群市場:民俗文化、傳統技藝文化體驗。
創意內容:每一個鄉村旅游發展地區,在其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都會形成具備地域特色的民俗技藝、耕作方式和傳統工坊,這正是鄉村地域文化的經典所在也是其獨特吸引力所在。整理出每個地域最具特色的傳統勞作作坊,在一個區域進行場景化的再現,包括作坊內部擺設、工具、工藝流程,都要進行場景化、情景化的再現,游客既可以觀看傳統的勞作方式,又可以親身參與其中體驗勞作方式,比如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等。
主要贏利點:參與體驗、手工紀念品銷售等。發展愿景:傳統技藝的保護不應該只是通過靜態化的博物館展示來實現,十八坊項目的出現將成為傳承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新農村建設+街道庭院生態廊道設計+五谷雜糧創意化設計=美麗鄉村發展模式
產業依托:美麗鄉村建設。
規模要求:在100戶以下的居民聚集區,同時具備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對傳統村落。
項目定位:真正的美麗鄉村。鄉愁的體驗地
客群市場:民俗近郊休閑體驗客群。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
創意內容: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黨和國家對未來的美麗鄉村建設提出的重要指示。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農業產業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傳統技藝特色和人民生活習俗特色,在村莊道路景觀的美化設計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樹、蔬菜和花卉作為景觀綠化植被,并形成生態景觀廊道供居民日常話家常;在居民庭院綠化美化的同時要結合庭院經濟進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絲瓜小院、盆景小院、農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題院落;在村莊景觀打造上要將五谷雜糧的果實作為重要的景觀設計來源,各種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棗等農作物串成的辮子是重要的景觀設計元素;在文化生活設計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傳統戲曲、舞蹈、民俗技藝等進行傳統發展。
主要贏利點:特色餐飲、民俗體驗、民宿接待等。
發展愿景:美麗鄉村的建設落腳點還是在鄉村,如何真正的將鄉村的特色挖掘打造出來是旅游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所在,期待未來的中國大地上美麗鄉村的發展真正的是實現一村一品。
田園養生+度假模式=主題休閑度假莊園
產業依托:田園風光和具有療養保健價值農業產業發展區域。
規模要求:根據規模大小進行相應的特色設計,可以打造精品度假莊園還可以打造田園療養度假小鎮亦可以打造田園養生國際漫城。旅游與城市規劃設計專家產業地產與新型城鎮化運營服務商
項目定位:莊園人生。掀起都市居民的生活革命客群市場:田園度假客群市場。
創意內容:依托各種特色化農業種植產業的地區,如葡萄、中草藥、藍莓等具備養生價值的農業資源,挖掘其B生保健療養作用,挖掘地域內的美食、文化、特色運動娛樂等方式,打造以特色度假生活為主的綜合體項目。目前比較突出的主題度假莊園有葡萄酒莊、中藥養生莊園、藍莓莊園、溫泉莊園、享老莊園、香草莊園、企業農莊和藝術莊園等等。度假莊園可以結合現有的特色農村進行整體 改造升級,同時也可以通過特色化的建筑景觀設計來實現。
主要贏利點:度假地產、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產業加工等。發展愿景:莊園將成為未來都市人逃離城市生活的首選目的地,未來度假莊園將可以成為引領鄉村旅游升級發展的重要拳頭產品。
摘 要:該文論述了從創意農業發展趨勢、旅游節慶特征和旅游節慶視角下的創意農業開發策略,并提出了有效策略來開發旅游創意農業。主要包括: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調節作用,加快旅游創意農業的培訓,注重與當地特色文化相結合等。
關鍵詞:旅游節慶;創意農業;開發策略
隨著旅游節慶的發展,旅客已經不再滿足于平常式的旅游方法,而是更加喜愛參與性強的旅游活動。旅游節慶往往用現代旅游活動去詮釋悠久的傳統文化或獨特的地域文化,舉辦富有當地特色的活動,使旅客在游玩期間有更多參與到旅游節慶活動中的機會,與當地群眾共享旅游節慶的的盛世,以此來加速當地旅游業發展速度。創意農業發展進程不長,創意農業不僅局限于傳統的農業創新和設計,也包括以三農為背景并且具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休閑農業、農業景觀等等。在旅游節慶的基礎上發展創意農業不僅可以提高其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可以作為地方一個特色項目,帶動地方旅游業的發展。
1 創意農業發展趨勢
創意農業是新時代的產物,旅游節慶視角下的創意農業有發展前景。新時代的人們有多元化的社會需求,旅游節慶與創意農業結合在一起共同發展,在旅游節慶的基礎上發展創意農業,融合不同地方的特色來開辟一條嶄新的旅游創意農業發展道路。旅游創意農業具有地域性、體驗性、經濟性和文化性的特點。在開發旅游創意農業時,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調節作用,要加快培養旅游創意農業專業人才的速度;在主題選擇上,要注重與當地特色文化相結合,要樹立品牌效應。
創意農業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由于新時代高水平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通過融入創意產業的新理念、新思想,人們能夠合理配置農業資源優勢,進一步整合農業資源,使農業產業獨具一格。創意農業瞄準了世界上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的步伐,充分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促進更多的群眾體驗農業文化。
2 我國創意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新世紀,經濟全球化促使全球各國的經濟都有一定的增長。旅游節慶有其獨特性,它的內容或項目的設計不僅考慮了當地居民的內在需求,而且還考慮了外來游客的需求。旅游創意農業越來越被受到重視和被人們所喜愛,新時代的人們有多元化的需求,旅游節慶可以和創意農業同步發展,相互結合,在旅游節慶的基礎上發展創意農業,努力發展一條特色旅游創意農業道路。與發達國家的創意農業發展水平相比,我國創意農業發展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還沒有完整的發展計劃,缺乏創意農業的總體設計規劃和發展創意農業的創造力,大多數創意農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都較小,大量的農業資源并未得到開發和利用。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我國關于創意農業的知識儲備量仍比較低,缺乏相關專業的人才。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創意農業發展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的。眼下,在外國現有的模式中,我國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可以借鑒外國特色的創意農業模式,取長補短,吸取它們的優點,再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形成我國特有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3 旅游節慶特征分析
3.1 具有地域性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各地舉辦的旅游節慶也是各有各的風采,不同地域有其不同的旅游節慶,其他的地區是無法照搬,這就造成了以不同的旅游節慶為基礎而發展的創意農業的不同。福建省泉州市,它是聞名全國的宗教城市,是東亞文化之都,每年都會有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的群眾進行朝拜,有信仰基督教的、信仰佛教的、信仰道教的,甚至還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并且泉州人們在正月初九的那天會敬天公,感謝上天的恩賜。宗教文化成為了泉州的一大旅游特色,這種旅游節慶是閩南地區獨有的。
3.2 具有體驗性 旅游節慶是旅游者在參與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以此來感受活動的氛圍,獲得親身體驗,并以此讓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旅游創意農業的開發關鍵在于政府要有完整的設計規劃和旅客參與活動的體驗程度。創意農業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并不是很理解創意農業的含義,人們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到創意農業的發展中來,才能明白創意農業的具體含義、具體內容。舉例來說,休閑農業的發展,人們也是親身去感受了休閑農業的特色,體會休閑農業為我們帶來的新穎感和創新處,才了解休閑農業的優缺點。
3.3 具有經濟性 旅游節慶由于活動規模有大有小,能以其獨特的形象和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大量海韌獾穆每停從而提高舉辦城市的知名度,促進經濟增長。上海是國際大都市,上海每年都會在南匯舉行桃花節活動,從節慶開始到結束總共要30d左右的時間,旅客不僅可以欣賞桃花,還可以進行登高等其他豐富的旅游休閑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把上海的地方優勢與商業優勢等結合起來,促進上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上海這個國際名城的影響力。創意農業并不是非盈利的產業,它跟其他的經濟型產業一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從旅游節慶視角下來發展創意農業也是帶有其強烈的經濟性,許多地區通過活動把地方潛力優勢轉化為獨有的發展優勢,大力推進創意農業的發展。
3.4 具有文化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積淀,也是吸引觀光者最深層次的因素。文化藝術節,以其獨特的文化藝術屬性備受世界各地人民的關注。我國各地區利用老祖宗傳下來的戲曲、武術等傳統藝術形式,舉辦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藝術節慶活動,如西安古文化節等,都備受旅游者歡迎。在創意農業中融入帶有文化特性的旅游節慶,可以豐富旅游資源,促進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福建省擁有豐富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近年來福建各地區舉辦了一系列旅游節慶活動,例如海峽旅游博覽會、泉州文化旅游節等等。這些旅游節慶不僅可以提升福建省的知名度,而且對于福建省走向世界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 旅游節慶視角下的創意農業開發策略
4.1 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調節作用 在開發旅游創意農業過程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運用恰當的政策為旅游創意農業保駕護航。加大旅游創意農業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政府的宣傳效應增強當地旅游創意農業的知名度。在編制旅游創意農業發展規劃時,要做到有統一的組織領導、有大量的可用資金、有完整的計劃實施。在目前無法順利開展的創意農業發展項目中,充分發揮政府的調節作用,在制定政策的同時,給予創意農業項目的優惠,推動旅游創意農業的有序發展。
4.2 加快旅游創意農業人才的培養 現如今,我國旅游創意農業不僅缺乏有創造力的規劃,而且缺少專攻旅游創意農業的人才。學校和企業通過合作來培養旅游創意農業的人才,不僅可以發揮企業的效益,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而且學校培養出來的專業型人才更可以進入企業來實踐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提升自身能力。這種創意農業的人才不僅具備專業的知識,而且可以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思考不同的旅游節慶活動,提出不同特色的旅游創意農業規劃。因此,要大力培養旅游創意農業的專業型人才。
4.3 注重與當地文化相結合 審視現在的休閑農業,大多農莊都是通過釣魚、野炊等休閑活動來吸引旅客注目的,缺乏新,沒有把當地的特色文化產業融合進去。要辦好一個有特色的旅游創意農業項目活動,一定要與當地的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旅客參與進去。旅游創意農業一定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與其他產業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在發展道路上,建立一個戰略目標,確定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方向定位。旅游創意農業在通過與當地文化結合的同時,也要借鑒學習其他產業先進的經驗,認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以便更好的發展旅游創意農業。
4.4 突出當地特色,樹立品牌效應 建立品牌可以提升旅游經濟效益,通過品牌效應可以加快旅游創意農業發展速度。以旅游節慶為主題的創意農業,應著重利用當地的特色和傳統節日,選擇能夠成為代表當地旅游創意農業的標志。旅游創意農業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吸引力,自然而然會吸引廣大的游客和觀光者,進而帶動了旅游創意農業的發展。
將傳統的農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有機結合,借助文化創意思維邏輯,將文化、科技與農業要素相融合,這就是一一文化創意農業。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發展文化創意農業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發展模式,市場前景廣闊。
一、專業型文化創意項目
1.文化創意農產品農場。指的是單純以文化創意農產品的開發與種植的農場,它以文化創意農產品的種植為主要功能,通過批發文化創意農產品作為盈利手段。它的規模可大可小,主要目的為提高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為文化創意農產品消費者提供豐富的消費產品。
2.文化創意農藝工坊。是以文化創意農產品包裝、農業工藝品、農業裝飾品等設計、創作與生產為主,以銷售此類商品為主要盈利途徑的一種農業項目開發模式。
3.農品專營店。此種開發模式,主要結合城市或者旅游服務區,為消費者提供文化創意農產品、農業工藝品、農業裝飾品等銷售服務,以此來獲得盈利的一種農業項目開發模式。以上項目規模較小,項目主題較強,因此盈利模式相對單一。
二、綜合型文化創意項目
1.主題農莊。主題農莊模式,是以一個特色鮮明的主題貫穿,以農業要素為主體和題材,輔以花園、果園、田園、菜園、樹園、牧園等農業生態環境,主要以為游客提供農事活動體驗、農業文化欣賞、居住、游樂、養生等功能服務為主要目的的一種休閑農業開發模式。于其中,可以增加文化創意農業景觀,品L、購買文化創意農產品、工藝品,體驗文化創意農業節事活動等農業項目。
2.親子農園。親子農園模式,是以生態農業景觀、農作物、畜禽動物、農事活動等為主要元素,供親子家庭游樂、體驗的一種農業樂園。可以將文化創意農業景觀、農產品、工藝品、農業技術展示、文化創意農業節事活動體驗融入其中,從而提升親子農園的品位與價值。
3.休閑農牧場。休閑農牧場,其實是休閑農場與休閑牧場的統稱。也有兩種結合的情況。此類開發模式主要是以農場或者牧場為經營主體,以農業種植、牧場養殖為主要目的,并輔以休閑、游樂體驗服務功能的一種開發模式。同樣,文化創意農業的融入,能為其增添更多樂趣與價值。
4.酒莊。酒莊,一般為紅酒莊園。它主要以釀酒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為主,并輔以紅酒文化體驗、展覽、銷售、休閑度假功能的一種開發模式。同樣,文化創意農業的加入與運用,可以為其增添更豐富的產品和更高的價值,增強其發展競爭力。
5.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主要以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的現代農業生產為主,并輔以參觀、體驗等休閑度假服務。同樣,于其中并入文化創意農業,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示范和游覽作用與價值。
摘 要:該文立足于福建省具有發展創意農業的諸多優勢條件與有利政策,結合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現狀與潛力,進行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模式構建,并提出推動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研究
意農業來源于19世紀90年代后期,在農業技術創新的背景下,全球各國的創意農業迅速地在全世界擴展。在創意產業邏輯思維的影響下,把人文要素與科技有效地結合起來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整合農業資源,挖掘農業的多功能性,更新傳統農業,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就是現階段人們所稱之為的創意農業。創意農業的最大特點在于運用創意的智慧將文化、科技、農耕藝術結合起來,再配合市場的運作,為農業和農村進一步發展提供有效的發展空間,并實現產業價值的最大化。福建省在新的一輪的農業發展當中,也正朝著創新產業化發展,面對農業的改革,如何走一條農業的提升道路,對于福建省是一個關鍵的契機。
1 福建省創意農業資源要素分析
近幾年來,福建省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生態省建設的基礎上,十分重視加快發展以拓展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和示范功能為代表的新型功能性農業。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和受臺灣休閑農業發展的輻射帶動,福建省農業出現了新型的發展方式,創意農業的產生和發展賦予了現代農業新的內涵。
1.1 自然資源豐富 福建省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島嶼港灣,陸域地形復雜多樣,農業氣候資源特殊[1]。截至2015年,福建省的山地與丘陵大概涵蓋了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這些山地多為森林所覆蓋,覆蓋率達65.95%,覆蓋率位居全國第一。福建省的水資源豐富、作物的品種也較多,為進一步發展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福建省作為海邊的省份,所擁有的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福建省水產品的產量、以及水產品的出口數量在我國排名前三。福建省的植被類型較多,因此也讓福建省具有了發展更多類型休閑農業產業的優良條件。
1.2 文化資源多彩 福建省是一個文化資源豐富的省份:有著獨特的媽祖文化、茶文化、朱熹文化、惠安女文化等。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孕育著整個福建。再者福建還有者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資源,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福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濃厚的文化歷史,造就了福建獨有的九大資源:海洋、茶、土樓、海上絲綢之路、溫泉、廟宇、生態、臺灣、華人華僑;還有廈門鼓浪嶼、福建土樓、清源山、三坊七巷、上杭古景觀點,因此福建省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目標:“把福建省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3 區位優勢明顯 福建省地理區位較為優勢,與臺灣海峽隔海相望,北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大陸沿海經濟帶重要部分。在中國大陸區域的經濟發展布局里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建是大陸跟海峽東岸臺灣地區最近的地方,臺灣的群眾大約有80%隸屬于福建祖籍,也有著和海峽東岸加強交流和合作的優勢。改革開放之后,福建省運用臺灣商人的投資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等等活動方式招引臺灣商人來福建省內投資創業。
1.4 特色產業強勢 最近幾年以來,福建省以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為名,就當地特色農業為基礎,大力宣傳特色產品和優勢農業,慢慢形成了福建省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3條特色農業產業帶,分別是:高優農業、沿海藍色農業、閩西北綠色農業等。泉州永春的蘆柑、福州的橄欖、莆田的枇杷、福州連江的水產、南平建甌的竹筍、三明浦城的薏米等都成為家喻戶曉的特色農產品[2]。
1.5 發展機遇良好 福建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的《福建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將達到4 310億元,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并穩定在66%。優化現代農業發展布局,將構建7條特色農業全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扶持發展休閑農業,培育發展創意農業,優化休閑農業布局。
2 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2.1 農產品營銷創意 創意農業衍生的直接表現就是創意農產品。憑借著農業和農產品的不同創意,對農產品進行改造,使得農產品后期價值大于前期價值。創意農產品大概可分為3種不同的類型:(1)發現農產品的不同功效,讓農產品不只是作為農產品出現在生活中;(2)運用現代科技改造方法,使農產品的外形改觀,味道以及顏色變化等,讓農產品的外形與時俱進,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3)帶入文化藝術的素材,豐富藝術內在。營銷創意的模式大概有以下4種:節慶營銷、品牌營銷、文化營銷、網絡營銷;進一步使用營銷創意帶入到農產品的日常售賣中,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營銷農產品的方法。
2.2 文化創意 文化創意模式前提是需要項目所在區域具有一個或者多個較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與農業文明的積累與聚集。把傳統民俗文化作為根源,萃取較主要的優勢,對應吻合社會發展的趨勢,根據該項目所在區域的需求,依據休閑旅游文化,建立根據民俗文化休閑的發展趨勢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項目所在區域的很多地方有著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可以作為創意開發點的文化元素也很多,可是有些文化元素也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項目所需要的是可跟隨現代趨勢、跟隨現代的理念和現代大眾消費需要的文化元素,這才應該作為最完美的文化元素。而我們面對這些文化元素,也不是應該只是想著復制以前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而應該帶著“創造未來遺產”的希望,對舊時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進行改造,達成創新到傳承的理想。
文化創意型比較適合運行于有著特色的文化傳統的農村。只有是傳統的農村文化繼承地域,才可以是農業科技示范地域。
2.3 生態創意 生態創意模式不僅局限于自力更生的生產,而是標示出農業的生態功能,把綠色產業、綠色資源、綠色文化、綠色家園進行整體的考量,普遍地推進,構建出“山、水、城、林”為整體的體系,人類與自然友好合作的現代城鄉生態體系,促進“生態鏈”和“文化場”的形成。運用農業把高速公路等存在污染的地區和人類居住地分隔開來,創造安靜、干凈的居住環境。運用農業當做城市景觀,種植有機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所需的農作物,如福建省金霞生態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四周豐富的農業資源,打造了一個有著綠色農業傳統餐飲和休閑農業生態旅游的特色農場―清境桃源生態農業觀光園。
2.4 節慶創意 節慶創意主要是農業生產活動和開發相結合的節慶活動,依托在地資源、當地文化、民俗風情將其與當地主導產業相融合,開展傳統節日的慶典。借此推動旅游、會展、貿易和文化等發展。農業節慶創意是體驗式c消費式相互結合的農業創意類型,其中休閑娛樂功能尤為顯著,這是農業和文化演出合作的一種創意。通常兼備玩耍、觀賞和教學等多項功能。農業節慶創意模式開發應該屬于創意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利用組織節慶活動,來提高農民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推動農產品的市場銷售,主要包括民俗文化類節慶、農作物類節慶、動物類節慶、綜合活動開發類節慶。
2.5 農業產業創意 農業產業創意模式核心在于獨特農產品的創意啟迪。把超出于傳統思維的創意行使于農業的進一步開展,追求原生態、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同時又帶入創意文化元素,跟隨現代所貫徹的健康為主、質量為先的消費追求,把原本的特色農產品進行質量和招牌名氣的雙重提升,賦予與農產品當下年代的的聲譽標示,再與農村的地理相結合,形成“特有產地的特有產品”實力品牌,達成創意農業的效率至大發展。
3 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的特征
當前,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處于剛開始啟動階段。現在,許多創意農業為自身開始發展的,且都是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開拓發展,整體的戰略規劃和設計比較匱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是處于匱乏狀態,并沒有辦法達成該有的規模效率與聲譽品牌,對創意農業內涵的了解較為模糊,許多創意農業雷同,只是簡要的進行復制。創意農業目前的品牌文化內在匱乏,創意農業專業人才也是數量不夠。因此,培育專注于農業戰略創新與資本營運的整合型企業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洛可可創意農業機構等等。洛可可創意農業通過教育、咨詢、投資3種模式,試圖將把傳統農業單一的生產模式進行轉變,建立以服務為主要導向的新興農形態,即創意農業的服務型農業,打造創意農業全產業一站式為農業企業服務的服務鏈。
4 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對策
4.1 政府要大力支持與引導 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對創意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政府應該把之前對于傳統農業的支持與引導有步驟地轉移到創意農業上,激勵福建省創意農業相關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創意農業技術進行產權保護,鼓勵金融機構對創意農業提供資金扶持。
4.2 加強海峽兩岸創意農業合作與交流 根據福建省地理優勢,參考與研習臺灣創意農業開拓成長的成熟經驗,開展福建和臺灣創意農業持久穩定的交流及聯動行動。同時加強創意農業人才的交流與培養[3]。
4.3 差異化戰略提升創意農業 創意農業實現差異化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結合差異發展的理念來改變農業的發展狀況,建立特色的農業發展市場,并結合現代科技,實現創意農業發展的效益最大化。利用差異化發展戰略,深挖農業文化,再結合現代的科技,整合農業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創意農業文化化、產業化。發揮農業農業區域特色,打造創意農業的新模式。
4.4 加強創意農業技術支撐 以科技創新驅動創意農業的發展可以形成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源泉動力。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根本的創意農業,可以提升創意農業的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第一步應不斷提升創意農業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開發。聚集科研力量進行學科攻關,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加強創意農業科學管理,開展特色化經營。第二,引進和吸收國外的新型技術,為創意農用,內化為核心競爭力。此外,注重創意農業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發,加大產學研聯動發展,促進農業技術在創意領域推廣應用。
摘 要:該文基于“鉆石模型”的四大決定因素和兩大變數對福建省創意農業要素進行分析,即生產要素、需求條件要素、相關及支柱產業基礎、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兩大變數即發展機會與政府要素六個方面。從整合要素資源以提升基礎競爭力,把握市場需求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制定戰略規劃以提高結構競爭力,加強政策扶持以提升體制競爭力,四個角度提升福建省創意農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鉆石模型;福建省;創意農業;競爭力;提升對策
近年來,福建省的總體經濟增長迅速,但是農業在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速度較緩慢,其經濟增長點發揮的作用較小,為改善現狀,創意農業孕育而生。創意農業被視為福建省創意產業的一部分,由于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眾多發展的動力促使創意農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競爭力。創意提升農業原有的高度,使農業別有趣味。創意+農業的模式,改變農產品傳統的銷售方式,為農村居民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為農村經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為農業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1 基于“鉆石模型”的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要素分析
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所提出的鉆石模型,包括生產要素基礎、需求條件基礎、相關及支柱產業基礎、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等四大決定因素,以及發展機會和政府因素兩大變數。針對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運用“鉆石模型”理論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分析。
1.1 生產要素基礎 波特認為的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五大類,并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初級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福建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稱。從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地跨中、南亞熱帶,熱量資源豐富,水分資源充沛;從地形來看,福建依山靠海,山水資源豐富。這賦予了福建省農業發展的先天優勢,為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在當今講究知識型人才的社會,知識資源往往和人力資源相扣。根據福建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4年福建省從事農業的人員大約有2 648.51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的文化程度偏低,初高中以下,甚至零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所占比例較大,而與農業技術人員數量相比之下顯得鳳毛麟角。創意農業絕不僅僅滿足于充沛的人力資源,更需要的是注入高新的農業技術人才。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應該雙雙得到滿足。根據福建省統計年鑒關于農業基礎設施使用的數據,2010年機械耕地面積為90.868萬hm2,2015年機械耕地面積達到107.179萬hm2,比2010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福建省在不斷加大機械對農業的投入,以提高產量,但是從結果來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仍然不足以適應創意農業的發展。
1.2 需求條件基礎 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市場內部需求。福建省統計年鑒居民消費水平數據顯示,2015年居民消費人平均水平為20 828元,農村和城鎮居民在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支出占其總支出的比例分別約為6.422%、8.581%。從以上數據可知,福建省居民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對于服務類支出顯現出一種慷慨的消費態度。高消費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負荷增大帶來的工資上漲,生活壓力在忙碌的城市而得不到宣泄緩解時,創意農業就滿足了這種迫切需求的市場。
1.3 相關及支柱產業基礎 相關產業之間是一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支柱產業是帶動整條產業鏈活躍起來的重要條件之一。波特認為,發展和鞏固產業競爭力需要動用一種“產業集群”的力量,即一個產業蓬勃發展,它勢必同相關及支柱產業一同崛起。隨著地區經濟水平上升,福建省將創意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納入規劃中,現今福、廈、泉三地已經在工藝美術、會展和服裝設計、省內動漫與網絡游戲產業方面發展迅速[1]。由于區域間經濟發展基礎的差異性,在一些發達城市,創意產業起步早,發展快。福建省創意產業基礎相對于大城市,競爭力略顯薄弱,與之相關的產業也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所發揮的支持力度有限。
1.4 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爭狀況 波特指出,成功的產業唯有在國內的市場角逐而出,才有足夠的競爭力走向更大更殘酷的國際市場,以企業為管理的組織具有自身獨特的經營模式,制定不同的戰略迎接市場的競爭。它們要遵循“適者生存”的市場原則。福建省的創意農業正處于戰略制定階段,新興的產業要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生存發展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文化特色。省內各地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這使得發展起來的創意農業更具有地方特色。福建閩南的橋臺和海絲文化,建立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閩西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后續又將具有革命色彩的“紅色”文化與自然生態的“綠色文化”兩者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閩北的閩越文化和理學文化,武夷山的朱子文化節和印象大紅袍獲得游客青睞;閩東的畬族文化,寧德地區舉辦的畬族文化節,其中婚嫁也作為當地特色的休閑旅游項目;閩中的船政文化,馬尾船政作為福州十大名片之一,吸納游客觀光[4]。除文化造就的休閑農業區外,還有一些農家樂休閑園的鄉村旅游精品發展。福建休閑農業為創意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注入新的血液以改革產業的經營模式。
1.5 發展機會與政府要素 機會和政府是鉆石模型中的兩大變數。可謂機會可遇不可求,加之政府的指導作用,兩者結合很可能改變四大決定因素。2009年5月,由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表明:“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立起以海峽兩岸文化產業為主線的合作中心”,國家出臺的文件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推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意見》的出臺,標志著福建建設站在一個具有強大支撐力前的新起點。隨著《意見》提出的第一階段目標基本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這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2 基于“鉆石模型”的福建省創意農業競爭力提升策略
2.1 整合要素資源以提升基礎競爭力 根據福建省創意農業的要素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天然資源作為福建省創意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必不可少的是向內注入人力、知識、資本以及基礎設施的外在力量,相互間取長補短,取得1+1>2的效果,大力提升發展的基礎競爭力。首先,充分利用福建省山水Y源豐富的優勢,在發揮各區域自然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將農業景觀和旅游休閑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其次,資金不足是創意農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要解決這一矛盾,必須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機制[2]。即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出臺優惠政策以及鼓勵金融機構等參與其中,拓寬產業的融資渠道。就創意農業的基礎設施而言,應加大對其投入,構建良好的交通道路體系,完善通訊網絡,穩定鄉村供水供電,做好村容村貌的清潔,繼而吸引更多的投資金額流入。
最后,有學者認為創意是創意農業的靈魂,知識產權是基礎,將多學科知識應用于整個生產過程,并融入文化、藝術元素以實現農民增收、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型農業生產方式[3]。由此可知,創意農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政府一方面應鼓勵各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農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支持創意農業的創新創業項目,為廣大有志青年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激勵新思路新模式的涌現。人才的運用,被實際運用才能發揮其社會價值。所以,企業應吸納專業人才,以豐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2 把握市場需求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任何一項產業的發展都要依靠市場需求作為推動力,需求值過低的產品勢必夭折。為了能夠高效把握創意農產品市場供求情況,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平臺信息,利用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的方式,穩定忠實顧客和拓展創意農業的潛在客戶,擴大市場覆蓋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促銷信息推送和創意農業主題闡述,提供針對消費群體高性價比的服務,建立消費者反饋體系平臺和移動終端互動體系[4]。這樣一個綜合的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更便利的服務,實則通過消費者在該平臺搜索符合自身喜好的產品的頻數統計,獲得市場需求的信息。
在把握市場基本需求的基礎之上,采用差異化戰略在市場取得獨樹一幟的地位。創意產業講究的是獨特的設計與產業自身相結合,農業中包含的天然資源不盡相同,利用迥異的生態設計出與之相符合的生產、加工、體驗等創新環節。福建省內的創意農業數量日益增長,但在大片的數量尚未形成大規模、大特色、大需求的喜人現象。因此,創意農業在政府的引導下必須制定研發計劃、注重發掘市場需求,加強特色設計產品的研發,重視顧客真實需求[5]。
2.3 制定戰略規劃以提高結構競爭力 創意農業的發展必須與生態建設并肩前進,根據福建省當下的情況,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規劃,加快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福建省“十三五”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一文提出諸多關乎農業發展的內容,為打造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好的美麗福建,建成全國具有較強引領示范作用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實行綠色富省、綠色惠民、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等策略。
福建省東北、中南、西北在各自農業資源概況的基礎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根據這三大區的特色不同,選擇相應的創意農業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生態化、效益化、特色化。例如:將寧德市的農耕文化設為閩東北“創意體驗區”的主線,莆田、平潭為兩條輔線進行合作式的創意農業開發,可開發休閑度假、實驗教學、農事體驗等創意模式;閩中南“現代農業觀光區”以福州為中心,還包括廈、漳、泉,創意農業企業應利用該區域平原地帶以及經濟相對發達的優勢,發展技術研發創意模式、營銷渠道創意模式和產品設計創意模式;三明、龍巖、南平構成的閩西北“生態農業服務區”,區域內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以實地農業景觀為載體,結合文化元素,運用科技手段實現實地景觀創意模式。創意農業的一切生產活動都以污染物低排放、保持原生態資源、增加綠色面積為準則。
2.4 加強政策扶持以提升體制競爭力 政府對產業的強大推動力毋庸置疑,各級政府應更加關注創意農業的發展前景,充分意識到創意文化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政府通過各渠道進行招賢納士,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制定一套完整的適合創意農業發展的組織體系。政府部門實時關注創意農業發展狀態,及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鼓勵基層小規模集體開發轉化成標準化企業模式的優惠政策,以及促進創意農業單位與科研單位合作的優惠政策等。出于對創意農業產品層層出新的情況考慮,政府應該完善創意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體系,對每一份產品的問世加以嚴格監督,保證創意農業新產品符合現代化生活的高質量高品質要求。與此同時,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創意農業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著重發揮地方特色,減少走模仿嫁接、無地方特色的消極道路,盡快形成多元化與個性化相統一的發展格局。加大對創意農業的財政投入,鼓勵省內骨干企業和金融機構等作為投資的主體,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政府要扶持創意農業企業和創意農產品品牌建設,建立健全適合各區域發展的標準化體系,以體系支撐促進創意農業生產的規模化、企業化和組織化,使創意農產品達到標準化、品牌化,提高創意農業產品質量,增加創意農產品附加值[7]。各級政府要更加重視培育國家級、省級創意農產品品牌,帶動創新農業經濟發展。
摘要 創意農業,作為農業的新型產業業態和都市型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成功實現了創意產業與傳統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有力促進了首都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然而,北京市創意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多形態、不平衡的發展現狀,為促進北京市創意農業的平衡與快速發展,本文以創意產業發展為背景,綜合考慮多種變量對創意農業發展的影響,運用自適應多變量MGM(1,n)灰色預測模型,分別對北京2011-2015年不同形式創意農業發展規模與發展方向進行預測。研究發現:在發展規模上,伴隨著北京創意產業與農業生產等不斷發展,未來五年內北京創意農業總產值將不斷增長;在發展方向上,北京創意農業中的農業觀光園、民俗旅游、設施農業產值都將不斷增長,其中農業觀光園產值最大,且其收入增長速度最快,而民俗旅游不僅產值低,而且增長最為緩慢。因此,應在保證農業觀光園和設施農業的扶持力度的基礎上,加大對民俗旅游的支持力度,加速民俗旅游的發展速度,以促使北京市創意農業全面、平衡發展。
關鍵詞 灰色預測;創意農業;農業觀光園;民俗旅游;設施農業
創意農業,作為農業的新型產業業態和都市型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成功實現了創意產業與傳統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有力促進了首都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且在繁榮農村經濟、協調城鄉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各級政府也不斷加大創意農業發展投資力度,但北京今后創意農業發展如何,則仍有待深入研究。
創意農業在我國起步較晚,關于創意農業的研究仍處于摸索階段,在我國較早的創意農業是參照創意產業概念,結合農業特點,從創意農副產品角度研究提出的,其中不僅包括了農副產品的科技、文化、服務以及生態創意[1],同時也包含產業體系理念的創新[2-3]和農業發展模式的創新[4],并以此為基礎對其發展模式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相關研究[2,5-8]。
以上均是從定性角度對創意農業進行界定或分析,而對其今后發展狀態或發展方向也僅是基于其影響因素,從政策扶持角度提出展望,并無相關定量研究。到目前為止,僅有司訓練等(2010)運用解釋結構模型(ISM)對影響西部創意產業競爭力的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9]。一是創意農業概念或表現形式界定的模糊性,二是相關統計數據不完整、信息不完整。
與傳統的回歸預測、神經網絡等方法相比較,灰色系統預測方法具有計算量小、在小樣本情況下也可達到較高精度的優點[10],北京創意農業統計數據時間序列短、歷史數據少、信息不完全,對于此類序列數據,采用灰色系統預測方法比較合適。
根據模型變量數量不同,可以分為GM(1,1)預測模型和GM(1,n)預測模型,
其中GM(1,1)模型是一種最常用的灰色系統模型,它通過單變量的一階微分方程模型揭示其內在發展規律,主要應用于單一時間序列的建模與預測,GM(1,N)模型則是針對系統存在多變量情景下的預測,
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對系統變量影響的基礎上,通過一階微分方程組揭示其內在發展規律,
對系統變量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兩種模型在實際研究中都得以廣泛應用。
創意農業的發展是一個包含多個變量的復雜系統,而且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基于創意農業發展的多變量影響,基于較長期系統特征預測中相關因素的擾動,采用等維灰數遞補模型對多變量灰色GM(1,N)模型進行改進,即自適應多變量預測模型,綜合考慮創意農業發展多變量影響,對北京創意農業發展規模與發展方向進行預測。
摘 要: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創意休閑農業逐漸成為熱門的話題,作為時展的產物,它主要是通過在農業基礎培育和政府的規劃引導下,充分利用民間資本,帶動農業發展,建設農業品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的經濟增收。
關鍵詞:創意;休閑農業;旅游
一、創意休閑農業的內涵
創意休閑農業是集創意,休閑,旅游,農業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創意休閑農業是一種新型資源產業,它在農業產業本身的基礎上融合了創意、休閑、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要素。創意休閑農業是以創意農產品為基礎,并創意農耕文化活動、創意農業產業形態。農產品創意主要是對其用途和形色進行改造,形成新的吸引力。
二、沈陽創意休閑農業現存問題
(一)觀念滯后,開發意識薄弱
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起步較晚,農業戶口比重大,13億人口中仍有9億農民,傳統發展觀念意識明顯,人們認為農業主要是滿足人們的溫飽,并未充分考慮農業的替他用途。因此,大多數人都認為農業與旅游一點關系都沒有,自然很少有人去著重開發,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農業旅游便成了“農業+旅游”,而不是以創意、新奇與美感來吸引游客,難以變成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二)政府角色不到位,農戶經營理念陳舊
在營銷過程中,營銷人員沒有真正的把旅游者作為促銷對象,與旅游相關部門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合作。就農戶而言,由于缺乏政府有力支持,加之自身抗風險能力弱,雖意識到面臨機遇卻患得患失。
由于政府缺乏主導性,農戶缺乏開拓性,發展農村旅游很難成規模,上檔次。產品單,規劃粗,人才缺導致旅游開發缺乏創新,無法做到長期發展、與時俱進。
(三)資金不足,發展進度緩慢,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
農業旅游擁有投資少、見效快的優勢,但如果要開發具有一定規模、上檔次的農業休閑旅游區,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作為保障。不過到現在為止,我國都還處在興辦旅游景點的熱潮中,人們所熱衷的投資熱點還仍然是傳統的景區、景點建設和對于品牌的爭創,無心投資于農業旅游區和農業旅游開發。我國管理方面薄弱,缺乏專門的組織管理單位保障創意休閑農業工作的開展。制度設立方面不夠完善。
(四) 沈陽現有的農業旅游表現形式為農業采摘體驗和休閑度假山莊,但僅僅還處于休閑農業的階段,沒有融合創意元素上升到更高層次。在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休閑農業大多呈現出規劃模式化、功能簡單化、特色模糊化、景觀(面貌)單一化的趨勢。現如今的休閑農業缺乏差異,缺乏意境,缺乏文化,也就是缺乏品味。這也表現出缺乏旅游,農業等專業高級人才,缺乏理論指導。人才缺乏導致旅游開發缺乏創新,無法做到長期發展、與時俱進。
(五) --!> 公共設施配套不完善,缺乏整體規劃景區內部服務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
很多創意休閑農業景區缺乏整體規劃設計,有些休閑農園農場先開發后規劃,造成園內雜亂無章。沒有充分利用良好的資源條件,開展人文生態景觀和農耕文化的休閑農業體驗活動。
三、沈陽創意休閑農業發展對策
(一)用創意打造休閑農業
我們都知道,休閑農業的主要消費群體還都是城里的都市人,有少許外國游客,他們的目的也很簡單,例如看看田園風光,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體驗農事等比較當地特色的活動。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這些會在整個創意休閑農業中的比重會降低。憑借郊野鄉村優異的生態環境資源,在此基礎上設計、開發、建立一系列新奇、刺激、帶有時尚等現代休閑娛樂元素的景點項目,同時把創意手法運用到這些休閑農業中,形成創意休閑農業,從而刺激消費、滿足觀光者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良好的資源條件,圍繞特色開展體驗活動
沈陽市擁有多種地貌類型,自然資源條件優越,很多地方依然保留著原始優美的自然環境,生態條件也非常良好。同時它作為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輻射范圍廣闊,并擁有很多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包括傳統的農耕文化和淳厚的民族習俗,很適合長時間的欣賞和體味,有利于開展人文生態景觀和農耕文化的休閑農業體驗活動。因此,要認真調查分析當地的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的體驗特色,圍繞特色開展多項體驗活動,完善相應景觀改造,服務設施等。
(三)挖掘體驗活動中的美學和文化元素,提升體驗活動的內涵和創意
憑借沈陽市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體驗活動中要注重對內涵的把握和創意的設計,努力提升體驗活動的品位。因此,通過將現有的創意農業和休閑農業進行有機結合,這不僅可以提高創意農業的成果轉化率,而且還能增加休閑農業體驗活動的文化底蘊。
(四)進行市場目標群體的細分,提高休閑農業體驗活動參與程度
由于消費者具有不同的特點,沈陽市創意休閑農業可根據自身資源和社會條件,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設計出滿足不同的市場目標群體的消費需求。同時通過前期對市場群體的需求調研和市場回饋,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并體驗活動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都做到位,讓前來消費的客戶玩得開心,住得舒心,吃的放心。
(五)建立健全的行業協會及非正式組織協助休閑農業經營者從人力資源、產業輔導以及整合營銷三大方面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產業競爭力,增加休閑農業產值。開展人員培訓,協會主要通過邀請專家學者舉辦休閑農業經營講習、開設課程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協會對休閑農業的發展進行積極的產業輔導。
(六)政府進行資金扶持,制定標準和規范管理
政府在這個產業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策這塊,可通過相關補貼,放松銀行貸款,設立專項費用等措施對創意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優惠的政策,同時也要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創意休閑農業的建設,從而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
指導老師:王偉偉
[摘 要] 這是一個“創意”的大時代,文化創意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創意能成為一個產業,說明了以精神產品消費或以精神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消費產業正在高速發展,文化創意能夠創造經濟價值的核心是精神產品。文化創意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發展地方經濟為主要目的促進了地方文化、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推動了地方性區域性經濟的增長,是擴大就業,宏揚地方特色的有力手段。
[關鍵詞] 文化創意 文化價值 探索 實踐
一、文化創意成為價值創造的時代背景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文化創意開始蓬勃發展,文化創意是知識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文化創意在價值創造方面的體現表現為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交融、互為條件和優化發展的經濟模式。知識經濟是在充分知識化的社會中去發展經濟,而文化創意既依靠文化資源優勢,又需要人為資源,使經濟建立在文化、知識、創新、價值觀念和人文環境下。因此,用文化創意來拉動經濟增長是文化體制改革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性舉措和順應時代趨勢的科學發展觀。
二、遂昌縣北界鎮文化創意的特質分析
浙江省遂昌縣曾經是種植香菇產業的大鎮,但是每年種植香菇需要消耗800多萬公斤的木材,這不利于遂昌縣經濟的長遠發展。《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爭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過去以消耗木材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手段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并沒有兼顧社會效益。鑒于北界鎮氣候溫暖、晝夜溫差大等特征,鎮黨委和鎮政府決定在原來種植香菇的田地改種葡萄,在市場考察和認真判斷鑒定后,發現種植葡萄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還能促進北界鎮知名度的提升,這種科學合理的改造很快就被執行,如今,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引導下,把昔日種植香菇的田地改種葡萄,現在遂昌縣北界鎮是一片片的紅提葡萄園。
2011年,已投產的紅提葡萄面積達到600多畝,年產量高達900噸,畝產值達到1.5萬元,總產值高達900多萬元。北界鎮成功地把香菇種植改造成為葡萄種植,2012年,紅提葡萄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620余畝。在葡萄種植取得較好收益之后,我們又突發奇想,既然北界鎮的葡萄能帶來經濟效益,為什么不把北界鎮葡萄做成一個品牌,讓人看到北界鎮就能想到葡萄呢?那跟葡萄相關的產業還有什么?怎么才能促進北界鎮經濟的全面發展?我們對這一系列問題認真思考后發現,北界鎮蘇村源,人稱“世外桃源”,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這里種的紅提葡萄在金華、溫州小有名氣,如果依托“世外桃源”優良生態,加入文化元素,把視野擴大到旅游和文化展示上來,就可以提高北界鎮紅提葡萄的知名度,這里的紅提葡萄華麗轉身,從優質農產品到優勢產業。為了打響“原生態,自然紅”的紅提葡萄品牌,從2009年起北界鎮開始舉辦紅提葡萄文化節,同時,還利用節慶文化平臺促銷產品、宣傳北界。北界鎮除了有豐富的人文風情的旅游景點外,還能采摘、收購新鮮紅提葡萄,參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蘇姓大屋(含蘇氏家廟,唐宋八大家蘇洵后裔明刑部尚書蘇民家廟),欣賞北界紅提葡萄文化展示。如此,北界鎮就能依靠葡萄而全方位的發展經濟文化了。
三、遂昌縣北界鎮文化創意運作狀況及“創造性”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的未來趨勢
北界鎮的紅提葡萄文化的打造是以紅提葡萄為依托,積極推進文化、旅游事業的全面發展。第四屆紅提葡萄節---北界紅提葡萄文化展示包含了文藝晚會、生態溪魚垂釣大賽、農耕文化、民俗物品、書畫、攝影、戲曲表演等,內容更加豐富,這種附加值的加大有利于更好的打造北界鎮紅提葡萄文化品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要以文化創意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北界鎮以紅提葡萄為主題,帶動北界鎮旅游、餐飲、文化方面的發展,實現了產業轉型,積極推進了北界鎮經濟社會的發展。
“創造性”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能使北界鎮人民更快的富起來,從形態上來說,文化創意屬于知識密集型的新型產業,不僅能節約資源,實現環保,還符合當前低碳經濟的要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是推動北界鎮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審時度勢,北界鎮還應該積極加強基地建設,提升文化附加值,優化產業結構,把北界鎮推向全國。還應該加強打造北界鎮文化品牌,更加深刻的挖掘北界鎮的文化價值,建立特色的文化創意品牌。要讓北界鎮走的更遠,還應該積極培養人才,“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努力培養人才,才能使北界鎮走的更遠,此外,政府的支持扶植也是北界鎮更加成功的保證。
四、結語
文化創意為經濟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可行之路,文化創意在每一個領域提供的新目標、新內容都是價值創造的動力源泉,文化創意以地方特色為基礎,促進低端產業到高端產業的形成,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文化創意是一種資源,是一種財產,能滿足社會和個人的需求,因此,使文化創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不僅是時代的號召,更是一種創新和資源的合理運用。
摘要 創意休閑農業是一種新型創意產業,它以農業資源為基礎,將都市型現代農業與文化相結合,通過深度拓展農業功能,融合農業、科技、文化、創新等于一體而發展形成的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新興產業。該文以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為例,分析了宋莊鎮創意休閑農業的發展條件,探討了未來宋莊鎮創意休閑農業的發展思路和布局,為宋莊創意休閑農業的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 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發展模式
創意產業是指“源于個體創造力、技能與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即依靠人的智慧和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對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是資源、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業,這一概念1997年由英國界定。香港為了突出創意產業的核心――文化,將其改稱為:“文化創意產業”。21世紀以來,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快速發展,“創意”幾乎遍布各行各業,甚至成為許多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起點。
創意農業是借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有效將科技和文化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提升農業附加值的新型特色農業業態,除了具有傳統農業的屬性外,還滲透著屬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意念、愿景、企盼等因素,使農業不僅具有一般農業的生產物質財富的功能,還凸顯其精神文化品位與增值功能[1-3]。休閑農業是將日常的休閑活動同農業連接在一起的農業業態,主要是依托假日消費,把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農村生態環境聯系起來,通過擴大農村消費群體,實現農業經營的延伸。創意休閑農業是將創意農業與休閑農業有機融合,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創意農業與休閑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結果,是一種綜合性的新型產業,對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延伸、拓展和滲透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4]。自2004年北京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以來,北京郊區以創意為理念、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科技為手段,創造出了多種滿足人們精神和文化需求的創意農產品或活動,已形成文化農業模式、景觀農業(植物迷宮)模式、產業融合模式、鏈條開發模式、空間集群發展模式、區域品牌開發模式、主題公園發展模式7種模式。
宋莊鎮作為通州區北部重鎮,處于京東經濟發展的紐帶地位,其農業發展應融入北京市農業與農村經濟的戰略部署,在發展現代農業中起示范帶頭作用。近年來,北京城市規劃和新城規劃確定了新的城市定位,未來通州新城核心區產業發展的重點是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宋莊鎮是2006年北京市首批認定的面積最大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2010年宋莊將聚集區升級為北京市中央藝術區CAD,并規劃逐漸將其打造為符合通州國際新城發展需求的文化產業聚集群品牌。因此,宋莊鎮現代農業的發展應以創意休閑農業為產業突破口,通過引入農業的休閑元素與功能,將都市型現代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運用創新創意、農業科技等手段,賦予農業以文化、教育、休閑等多種功能,為宋莊的城市功能定位服務[5-6]。該研究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未來宋莊鎮創意休閑農業的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進行系統地規劃和梳理,以為政府部門選擇適宜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提供可參考的思路和意見。
摘要 在闡述開化縣發展創意農業的優勢條件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開化縣創意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重點模式,并根據實際提出對策,以期為全縣農業產業的轉型發展指明方向。
關鍵詞 創意農業;優勢;問題;模式;對策;浙江開化
創意農業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創意為核心,利用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資源,依靠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創造出新的、優質的具有獨特性的農產品、農村消費市場和旅游市場,以提升農業的價值與產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1]。創意農業具備了高融合性、高文化品位、高附加值的“三高”特性,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種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無疑有著強大的發展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2-3]。
開化縣位于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源頭,地處浙、皖、贛3省7縣交界,是全國9個生態良好地區之一,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2013年,開化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示范區建設試點縣,以此為契機,依托10余年來“生態立縣”發展實績,縣委、縣政府提出并確立了打造以“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全域景區化、景區公園化”為基本特征的國家東部公園的發展理念,正是這樣的戰略定位決定了“立足生態經濟、發展創意農業”將成為開化縣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1 開化縣發展創意農業的優勢條件
1.1 農業資源優勢突出
近年來,開化縣依托良好的區位和生態優勢,以調結構增效益為思路,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途徑,以茶葉、食用菌、清水魚、糧油、蠶桑、油茶、高山蔬菜等優勢農產品為突破,特色高效的生態農業取得實質性的長足發展,正日益成為浙江省及長三角地區主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之一。一大批產于原生態環境的優質開化農產品已成為省內外城市居民饋贈親友的時尚禮品和不少賓館、酒店的形象菜及招牌菜,知名度和美譽度越來越高,市場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全縣的農業產業正快速邁上綠色發展生態取勝的科學跨越之路。
1.2 生態環境魅力超群
開化縣屬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0.4%,地表水總體水質常年保持在Ⅰ、Ⅱ類水平,生態環境總體質量在全國2 348個縣(市)中名列第16位,大氣質量更位列前10位,境內山清水秀、山巒疊嶂、綠蔭環抱、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素有“天然綠色氧吧”之稱,是城市居民遠離霧霾、潤心洗肺的絕佳去處。
1.3 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全縣現有各類風景旅游景點160余處,山地、森林、水景風光俱全,青山黛黛、綠水潺潺,“山水靈秀境,詩畫錢江源”便是開化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有代表性的如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錢江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根宮佛國5A景區等。
1.4 民俗人文底蘊深厚
錢江源頭文化、龍頂名茶綠色食品文化、根雕藝術文化、邊界文化、老區文化,其內涵深刻,具有獨特的產品特色和吸引力。宋村十八洞、霞山古民居、雙溪口古文化遺址等古跡不勝枚舉,可謂“三色”(綠色、紅色、古色)景點遍布縣域。還有眾多的民間傳奇、名人軼事、民間藝術,如馬金花燈、高蹺竹馬舞、蘇莊草龍等。此外,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農耕文化景觀,以及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讓人們在領略山鄉的古、土、特、真、野風情之余,更倍感人類改造自然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魅力,為開化創意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
1.5 區位交通獨特便捷
開化縣是連接浙西、皖南和贛東北的要沖,北臨黃山、東連千島湖、西依三清山、南靠古城衢州,有著獨特的旅游區位優勢。同時隨著黃衢南、杭新景高速、九景衢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程的開工建設和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推動開化更快地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和海峽西岸經濟圈。全縣現已初步形成了覆蓋面大、通達性強的立體交通網絡。
2 開化縣發展創意農業存在的問題
2.1 理解和認識不足
部分政府部門機構和農業經營業主,對創意農業的概念、內涵、功能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沒有從拓展農業功能、滿足群眾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實現農業增效、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考慮,疑事無功,勢必導致積極性、參與度不高。通過創意構建農業發展鏈條、提高附加值的思路還未落到實處,同時也缺乏具體的政府政策及資金的支持與引導[4]。
2.2 發展模式單一
目前,開化創意農業的嘗試,主要是觀光農業與旅游業的簡單融合,優越的自然人文資源尚未與農業資源很好地結合形成生產力。眾多的“農家樂”,尚停留在“吃農家飯、觀鄉村景”的低層面,文化內涵少。許多觀光農業園就是從原來的經濟種植簡單轉變而來,功能單一,采摘游也尚未注入鮮明的鄉土文化內核。只有賦予觀光農業文化底蘊,才能實現互動共滋。而產業融合型、農業節慶開發型、文化創意型、產品創意型、主題園創意型、營銷創意型等創意農業模式應用更少。
2.3 產業化程度低
開化的創意農業普遍規模小,產業鏈條短,除龍頂茶、根雕外,形成品牌和規模的產品不多,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弱,帶動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創意農業的2個部分,創意與產業缺一不可,只有將創意成果轉化運用到產業鏈的全過程,才能進行深度開發,充分獲取創意農業產業的效益,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難以為繼。目前開化創意農業發展的短板之所在,就是缺乏完整的符合市場規律的創意農業產業鏈,缺乏三次產業間的融合聯動。
2.4 技術支撐短缺
創意農業所要依托的技術不僅是產業鏈各環節的各類生產技術、裝備技術,還涉及產業的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品牌和形象設計、文化傳承開發、項目營銷及發展規劃等方方面面。缺乏這類復合型的創意人才團隊,是導致開化縣寶貴的創意農業資源藏器待時的根源。
3 開化縣創意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重點模式
3.1 基本思路
開化發展創意農業應當遵循“豐富農業景觀、挖掘文化內涵、增加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精品品牌”的基本思路,其重心在于立足產業發展實際和消費市場需求,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為“兩大引擎”,著力打造以生態旅游、休閑養生為主脈絡的形態豐富的創意農業產業體系。只有實現科技、文化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才能為開化的創意農業營造起“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美麗而又雋永的意境。
3.2 重點模式
3.2.1 以旅游休閑為主題,打造觀光體驗型創意農業。以開化縣豐富的農業生產和農業資源為基礎,多彩的農村生活為特色,優美的鄉村生態環境為背景,借鑒先行地區的做法與經驗,加強農業景觀造型的設計和功能的拓展,注重流行時尚、工藝美術和藝術創作元素的注入,多配備一些參與性、娛樂性強的農業實踐活動。如在種植方式上,要突破傳統“橫平豎直”的窠臼,可耕種成一種有特定含義和藝術圖案的形狀;種植品種選擇上應契合現代人求新獵奇的心理和追求怡靜芬芳心境;品種搭配上應根據作物顏色、高矮、大小、成熟期的合理搭配,以達到四季應景、賞心悅目的效果。
在園區、村莊甚至鄉鎮的建設上都應按照景區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要樹立種地就是建公園的新理念,寄情山水、主攻特色,著力于建成一批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態農業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休閑觀光農業園區、主題創意農園和創意村落、創意鄉鎮。通過公園式差異化的包裝、演繹,打造讓大山名起來、秀水靈起來、農田靚起來、資源活起來、鄉鎮紅起來,讓不絕于途的觀光客成為開化鄉村最為熱鬧的景象。
3.2.2 以文化傳承為契入,打造文化藝術型創意農業。充分供挖掘、展現和利用開化原汁原味、深邃厚重的民俗民間文化(如草龍、高蹺竹馬、九娘歌、目蓮戲、扛燈)、鄉土文化(如手工榨油、竹編、草編)、農耕文化(如間作套種、牛拉犁、石臼米)、農事節慶文化(如長虹油菜花節、蘇莊平坑保苗節、華埠華東開秧節、古佛節)、飲食文化(如蘇莊炊粉、開化汽糕、吃烏飯)、農產品文化(如茶文化、蠶桑文化、魚文化、稻作文化)、古建筑文化(如霞山古民居)、生活器皿文化(如大鍋灶、煙囪、石磨、竹篩)、遺址文化(如雙溪口古文化遺址)等資源,以農業生產、生活、銷售為載體,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融入創新和創意的元素,從而衍生發展出有特色、品質高、創意新的產品和產業,適應人們日益多樣化的物質與文化需求,賦予其新的現實價值和生命力。開化應著力于打造以農業文化為重點的農業旅游、慶典、會展以及以農業文化為依托的具有內涵、富有特色的地方農業品牌。
3.2.3 以技術創新為支撐,打造科技型創意農業。以院縣合作為平臺,以產學研結合為依托,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以創意思維為引領,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和高科技成果,生產出高品質或獨特性的農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如在設施大棚中引入智能培管系統,進行智能管控,可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在水稻上采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創意開發兼具養顏、瘦身、降糖等保健作用的功能大米;又如,可依托開化縣豐富的蠶桑資源,打破千百年來“種桑為了養蠶”的禁錮,研發桑葉茶、桑葉面、桑葉粉等功能食品。開化的農業只有注入科技的基因,遍施創意的肥料,才能裂變出巨大的能量。
3.2.4 以優勢農產品基地為孵化,打造品牌型創意農業。以開化縣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為帶動,在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集群化生產的同時,更要樹立起強大的品牌塑造與經營意識。開化縣的龍頂茶、清水魚、金針菇、黑木耳、山茶油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農業品牌,都必須在深化品牌建設內涵、拓展品牌產品范圍、衍生品牌創意產品、創意品牌經營模式上狠下功夫,通過品牌特色延伸產業鏈條,通過產業鏈條資源整合提升打造區域品牌。如利用開化縣“中國龍頂名茶之鄉”的這張金名片,不僅可在產茶區興建茶戶、茶棧、茶館、茶博園,弘揚茶歌、茶藝、茶道、茶經等文化,還可研發茶多酚、速溶茶粉、餅干、果脯等各種各樣的茶類衍生品,植根于龍頂茶,構建起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的多層次的產業鏈和價值體系,逐步形成一整套被市場認可、群眾接受的“龍頂”區域品牌產品。只有以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濫觴,匯聚文化、旅游、休閑、養生等諸多溪流,構筑起一條條長長的產業鏈條,開化縣的創意農業才能根深葉茂、源遠流長。
4 加快開化縣創意農業發展的對策
4.1 宣傳引導,強化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
態度決定高度、意識決定行為,一個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首先需要的是理念的凝心。創意農業是一個新生的農業模式,人們難免對其認同度和參與性不大,尤其是作為農業主體的農民,囿于傳統的小農觀念,致使其在創意農業的發展中參與性低且收益甚微。建議政府部門要采用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大對創意農業的宣傳,可通過舉辦農業創意項目評選、農業節慶、創意展會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宣傳創意農業發展典型以及創意農產品,讓人們直觀感受到創意農業帶來的良好效益,激發其創意熱情,從而引導更多的群體來關心、支持、參與創意農業[5]。
4.2 政策護航,構筑創意農業的支持體系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一種發展模式的轉換,離不開政府強勁有力的行政推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務。要根據開化實際和創意農業發展需要,加快制定各種扶持政策,確定政策導向,搭建服務平臺。如要制定創意農業用地優惠政策,為其規模化發展提供土地空間;在財政資金的扶持上要向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與農民聯系緊密、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創意農業項目傾斜,重點用于項目的科技和創意研究、特色產品和品牌的宣傳;要奮力打造投資洼地,開門揖客,吸引眾多的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商資本投產興業,同時要加大金融組織的信貸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三資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為依托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注重支持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為創意農業主體提供技術提升、品牌推介、信息交流咨詢、融資擔保等各方面的良好服務[6]。此外,創意農業涉及的領域遍布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金融、廣告、營銷等行業,也亟需政府加強組織領導,盡快形成跨行業、跨部門、跨學科聯合攻關、通力協作的工作格局。
4.3 科學規劃,總攬創意農業的發展全局
堅持規劃先行,強化規劃的引領、調控和指導作用。應聘請國內具有成功經驗的專業規劃團隊,通過廣泛調研、論證,因地制宜,精心編制出開化創意農業總體發展規劃。規劃應整合產業定位、功能布局、重大項目設計、要素配置、公共工程、招商引資、營銷促銷、產業管理以及3~5年執行計劃等內容,以確保高起點、高標準,富有前瞻性和延續性。同時要避免紙上談兵,加快規劃的宣傳貫徹實施,積極協調推進創意農業規劃與現代農業、林業、文化、旅游、城建、土地、交通等相關規劃的融合,著眼于最為適合開化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進行重點項目策劃設計、試點示范,然后逐步推廣、穩步推進[7]。創意農業的發展重在規劃貴在執行,好思路、好規劃必須落實到項目上,美麗藍圖才能變為現實。
4.4 園區先行,打造創意農業的精品典范
開化縣的創意農業尚處在起步和摸索階段,為避免走彎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必須走“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路徑,可以將開化創意農業的發展與池淮鎮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相結合,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內糧油、茶葉、食用菌、果蔬、花卉等產業聚集、規模推進、鏈條運行、科技支撐、標準生產、生態循環的特征,進一步整合區域優勢、激活要素資源、武裝高新科技,充分挖掘園區文化、凸顯園區個性、創意園區特色,將其打造成為開化創意農業產業重要承載地、創意農產品研發示范帶、創意休閑文化展示窗以及群眾融入創意農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區[8]。同時要重點抓好生態農業和旅游的結合,可在開化205國道華埠至錢江源段、縣城至古田山段2條旅游主線路沿線以及錢江源省級旅游度假區內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培育發展以農業景觀營造和農業文化開發為主題的創意農業試點。讓開化縣的創意農業在“二區二線”的平臺上形成“輻射源”和“核動力”。
4.5 引進人才,組建創意農業的智囊團隊
創意農業是以農為根,以智取勝的朝陽產業。缺乏整合營銷、品牌管理、文化開發的復合型人才,是目前開化縣創意農業發展的軟肋所在。因此,應盡快實施創意農業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走出去、請進來”,借助外腦,挖掘本土的智力資源,尤其要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定向合作,在合作中培養鍛煉,使開化縣眾多的單純型的技術人才完成向綜合型創意人才的蝶變,盡快成為創意農業發展的加速器。同時也要著力于造就大批懂技術、會經營、有特長的現代農民,發展創意農業歸根到底是要靠現代職業農民作為新型主體去實踐,這對創意農業的發展具有現實和方向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