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8 11:41: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優秀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從“望、聞、問、切”著手,教師在上面多花些氣力,多長個心眼,因材施教,這將讓教師的愛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盡情揮發,讓學生的心在與教師關愛支持中無限感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
關鍵詞:望聞問切 優秀教師
中醫為了醫治好病人的疾病,總是根據綜合歸納“望、聞、問、切”的情況,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俗話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現在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時代的教育教學中,優秀的教育者要巧妙運用醫用技巧“望、聞、問、切”,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
一、望
“望”就是觀察學生的語言和行為,觀察學生可以“明察”也可“暗訪”。“明察”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直接觀察學生的外部行為表現,實事求是地記錄學生以往的和現在的勞動、體育、美術、出勤、活動等等表現;教師要隨時關注每個學生的課余表現,隨時提醒學生;教師還要在課堂上審視學生,通過心靈的窗戶去讀懂孩子們面部表情背后的心態及內涵。“暗訪”實是調查法。就是向周圍的包括本班的和外班的同學多角度、多側面的調查了解、客觀評價。這樣,教師就得到了學生明暗兩個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它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心中有我、老師每時每刻在關注著我”。充分體現“以人為本”。
二、聞
冰心說:“情在右,愛在左,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情與情的共鳴,老師要善于傾聽。
教師可以開展學生“講述20分”活動。從學生本人的口中了解他的家庭情況、了解他所交朋友的交際情況、了解他關于某些事情的看法態度。教師聽學生說話的語氣、語調,剖析該生的語言前后是否矛盾,知其弦外音、語中意,弄清學生是否另有難言之處。教師的關心和理解比埋怨與責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時候,學生會問這樣一些令教師尷尬的問題:“老師您自己為什么總在聚會的隊伍后面嘰嘰喳喳而要我們保持安靜?”“老師,您為什么看見腳下的紙屑卻命令我們大老遠地跑過來撿而自己腰都懶得彎?”“老師,您囑咐我們要把字寫端正,可是每次作業發下來,您龍飛鳳舞的評語都讓我們一籌莫展?”…… 優秀的教師要有敢于傾聽一些“逆耳忠言”的勇氣和巧妙回答的睿智。同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使學生積極上進,努力追求真、善、美。
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的生活,從下面或側面去聽一聽他人對學生的評價如何,家長對學生的看法、要求如何,家長的教子方法和對子女的期望值如何,該生所生長的地方的風俗習慣如何,對該生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分別是什么?聽聽上面的情況與學生聯系,影響程度如何。然后分析為什么會這樣。外界對學生的褒貶與學生在校的常規現象是否大相徑庭。
總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教師要能聽、敢聽、善聽。
三、問
對學生的詢問是需要技巧的,特別是要詢問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或是離異重建家庭的孩子,更是需要教師小心提問。發問不恰當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或情緒上的反感,問的目的也就自然無法達到。
因此,在和學生談話的時候,要以關心學生的生活環境、關心學生的發展為突破口,根據學生的情緒去尋找相適應的方法和話題。教師要放下架子,要像與知心朋友一樣地進行交流,不要采用居高臨下或審訊式的問話方式。教師要用一臉笑容和溫和、幽默的語言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靠近你、溫暖我”,坦然面對學生各種所謂的“錯誤”“不懂事”,慢慢深入,細細說明,逐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切
“切”是最后一步,教師不僅要切學生,也要切自己。
首先,綜合前面“望”“聞”“問”的材料,摸清學生的癥結所在。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性別特征、年齡特征、性格特征,切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推斷學生的心理,開出良方。當然,學生正是學習如何讀書、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時候,也有學生不吃教師開的“藥”的情況。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采用賞識教育,用“乘法”去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發揮學生的潛能,在幫助學生走向成功的同時,享受自己發現生命、享受生命的樂趣。真正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自愿服“藥”。
再次,教師要切自己。教師切自己就是要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心態,是否對學生的關愛少了一點、指責多了一點,是否對學生理解少了一點、挖苦多了一點,是否對學生包容少了一點、諷刺多了一點……
總之,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在“望、聞、問、切”上多花些氣力,多長個心眼,這將讓教師的愛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盡情揮發,讓學生的心在與教師關愛、支持中無限感動。
針對教師周鼎網絡“自白書”引發的討論,四川大學在其官微回應,已關注到該“自白書”和來自各種渠道的建議,并透露周鼎今年未達到副教授的申報條件。而周鼎盡管此前宣布將退出公選課教學,但后來又表示:被學生熱情感動,會繼續開,“而且希望講得更好”。
“上課從來都是地上坐滿”“愿用其他課掛科再換一節旁聽”“比百家講壇還有意思”……這是學生對周鼎公選課的評價;川大第六屆本科教學優秀獎“二等獎”“四川大學2014年唐立新教學名師獎”,這是周鼎近兩個月獲得的榮譽。這些評價與榮譽足以說明,周鼎是學校和學生公認的優秀教師。
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教師,最終卻心生去意,打算退出公選課教學。至于原因,他自己說得清楚:8年來一直以為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課,但如今教學似乎成了副業。“校方也更看重數量和科研成果,有些比我年輕的都當上了副教授”。
確實,在大多數高校,論文與科研成果可謂評定職稱的“硬件”,缺乏這方面的硬件,就算你課講得再好也是枉然。比如,上海交大講師晏才宏的電路課被譽為“魔電”,幾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但直至2005年晏才宏不幸被肺癌奪去生命,這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始終由于幾乎沒有發表過學術論文而無法晉升為副教授。
誰都知道,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培養優秀學生是高校的首要職責,因此,教學質量應當成為高校衡量教師的最重要指標。但可悲的是,許多高校對學術、科研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教學,這種畸形的評價體系,使得眾多教師“將科研當成主業,將教學當作副業”。教學淪為副業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教師對教學敷衍了事,使得教學質量十分低下。而教學質量低下,恰是“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好在學生的熱情挽留下,促使周鼎改變了想法:“為了這么多學生的熱情挽留,我還是要堅守崗位。”這樣的改變,是學生的幸運,也是學校的幸運。
放眼高校,如周鼎一般的教師還有許多,他們努力工作、潛心鉆研,將畢生心血悉心傳授給學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弟子,他們,才是高校內真正優秀的教師。但可惜的是,在當前的高校評價體系中,他們很難獲得公正的待遇,無論是職稱、收入還是職業聲望,他們都遠遠落后于擁有學術成果的其他教師。待遇上的落差,使得不少“周鼎”們心灰意冷,他們或是萌生去意,或是改弦易轍。當然,也有教師如晏才宏一般,堅守良知潛心教學,而他們,也為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而高校的教學質量,顯然不能寄托在教師的犧牲精神上。
要想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要想讓高校培養出杰出人才,就必須改變當前重學術輕教學的評價方式,讓潛心教學、培養出優秀學生的教師得到重視,受到激勵,讓他們在職稱、薪水、聲望方面獲得公平的待遇。但愿這種新型的評價體系能夠早日建立起來。
摘 要: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為教師教學專長的核心能力,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了解新手教師與優秀教師在教學上的區別對促進新手教師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從認識能力,操作能力,監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四個方面來區別新手教師和優秀教師。
關鍵詞:教學能力;認識能力;操作能力;監控能力;反思能力
1教師教學能力的定義及其分類
1.1 教學能力
教學是以知識,技能和倫理道德規范為媒介的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在此活動中,影響教師作用的核心是其教育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從事教書育人工作所具備的各種能力,是指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綜合能力,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必要的條件。從心理學的研究角度,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其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的綜合體現,是教師以智力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的結合。教學能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從事教學活動必須有一定的能力為條件和保證,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總是在教學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在教學活動中得到表現。
1.2 教學能力的分類
由于教學能力和教學活動緊密相聯,對教學能力的認識教學活動過程。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這一過程要通過一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為中介來相互發生作用。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構成了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這些基本因素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在這四個教學基本因素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他保證了教學得以按著規定的目的,內容來進行。因此,教師必須明確教學任務,精通業務,熟悉教材,了解學生,處理好教材教學手段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從構成教學系統的四個基本因素來看,教師教學能力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認識能力
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良好的記憶認識能力,而認識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維能力。大量研究表明,思維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創造性是教師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
1.2.2 操作能力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具有各種具體的操作能力,教書育人傳播的是信息,教師傳遞信息是借助于語言,文字,圖象,圖形和聲音等形式進行的,于是語言表達能力,非言語表達能力和新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新手教師與優秀教師教學能力的比較
2.1 新手教師與優秀教師的界定
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如果按階段分可分為職前階段,職業適應期階段(1-3年),職業成熟期階段(3年以上)。在每個階段其教學能力表現特征是有區別的。作者將從教3年以內的教師即處于前兩個階段的教師稱為新手教師,而將被公認為上課好,課堂效果佳,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處于職業成熟期的教師稱為優秀教師。
從理論上分析,新手教師與優秀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基本構成上不同。新手教師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其教學能力正逐漸形成并呈穩定狀態,其中在入職前心理素養,道德素養,語言素養等基本因素就差不多已基本定型,而對學科基礎,教育理論基礎等知識結構也有充分了解。新手教師的教學能力表現出知識結構,教學設計能力,課堂講授能力,調動學生主體性的能力,教學測評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的綜合化和一體化的特征。而優秀老師呢?他們不單具有教師的一般教學技能,而綜合素質和能力也高人一籌,且很重視研究教學的能力;他們不單重視課堂教學能力,而且注意關注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發展。
2.2 新手教師與優秀教師教學能力的比較
針對新手教師和優秀教師的特點,結合教學能力的四個方面,下面分別對新手教師和優秀教師進行了區別,與各位老師對三方面的能力在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系統的探討。
2.2.1 關于認識能力
針對教學能力中的認識能力,重點集中在對老師的分析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上進行提問,具體則為如何分析處理教材;如何對教學進行創造性的設計。
新手教師認為,對教材的處理,應重在呈現教材。教材是經過眾多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的精華,將教材的內容如實的,按部就班的反映給學生是他們的最常用的做法。而教學設計方面,受課程特點及課時限制,以簡單明了為主,防止應過繁過雜讓同學們混淆不清。這種教學設計模式沒有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
2.2.2 操作能力
對操作能力,將各種操作能力細化,側重在言語表達,多媒體課件應用,新教育技術的應用以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調控課堂氣氛等方面。
新手教師一般都能做到普通話比較標準,并且能盡量做到聲音分貝足夠大,字跡清晰無誤,但在如何將自身豐富的綜合知識融入課堂的問題上普遍表現不佳,經常有笑話不好笑,典故不經典,有時甚至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具體表現為與課堂氣氛不符,與所上課程聯系不大,或者講述語言生硬等等。當然這與新手教師人生閱歷不足缺少經驗有關。
2.2.3 反思能力
對反思能力,主要從“教師如何評價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如何評價和反思其他老師的教學”和“如何根據反思改進教學”三方面展開進行訪談。
新手教師評價自己的教學首先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然后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最后反思自己的教學問題出在哪里。這種反思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他們只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們認為,一堂不成功的課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來影響:備課不充分;課程內容;其他活動的影響。而對其他老師的課,他們只能從大的方面知道老師上的成功與否,而具體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他們還比較模糊。他們都表示會通過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并多向他們請教來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3結論
新手教師在實際應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知識上與優秀教師還有明顯教學能力的差距,新手教師與優秀教師在教學能力上的最大最重要的思維差距是在“教學思維”上,如“物理思維”,“數學思維”,即將教學活動都融于本學科的思維能力。
對新手教師,筆者認為一方面應加強學習教育能力方面的理論知識,并學會實際應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學到的知識;另一方面,應努力學習怎樣用本學科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的教學,當然多備課,多聽課,多請教是必不可少的。
《論語》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圣人言行錄,常于一問一答之間告訴人們許多為人為學的道理,其中就有不少優秀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為人有仁――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要為師先學做人,做人是為師的基礎。為人到什么程度才能為師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做人就要有“仁”,“仁”是立人的根本。那什么叫“仁”呢?簡單說就是“愛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從自身推及別人,讓愛內在傳承長生巨大的正能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便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和諧,乃至社會大同。因此愛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為人有仁是為師根本。
“愛人”產生能量有哪些呢?愛人有孝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愛人有誠信,“巧言令色,鮮矣仁!”更有知識和智慧的傳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韓愈這樣解釋教師的功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要真正做到“傳道受業解惑”就必須“博學”,那“博學”又從哪里來?肯定從不斷地學習中來,圣人孔子還能“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呢;博學從積累中來,“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博學從疑問中來,“學問貴于疑”;博學從思考中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優秀就得有博大的學問,以此傳道授業,讓人人有知識,人人有智慧,人人能成為生命自覺的人。
為學不厭――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成為一位教書匠其實很容易,照本宣科即可。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優秀的教師理應如此,一生不停地學習充實自己。孔子有“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講究的是終身學習。“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因此就有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也”的感嘆。
那么如何學呢?這里涉及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問題。
學習與思考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在思考中提升,思考在學習中完善,實踐證明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用心專一。“默而識之”,心無旁騖,“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人的學習更應該如此。
善于發現。“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在溫故中發現,在發現中提高增進,揚長避短。
態度端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問不能弄虛作假,不學無術自欺欺人只能誤人子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今時代知識爆炸、日新月異,務必加強內修,學識淵博了,教師播撒出去的才有可能是陽光和智慧。
內外兼修――文質彬彬 然后君子
如果說為人為學重在內秀,作為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這些素質之外,還得加強外在能力的培養。做到內才外才和諧統一。真正的優秀教師,在內,腹有詩書,才華橫溢,不僅有專攻,而且兼修別的學科,融會貫通;在外,必定洋洋灑灑,瀟灑自如,觸類旁通,善于化平庸為神奇,大千世界盡收眼底。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文質恰到好處是最美的。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在美與外在美要和諧統一。僅有外在美,徒有虛名,就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光有內才而不修邊幅,邋邋遢遢,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就是最好例子,叫人受不了。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A,猶犬羊之A。”(棘子成說:“一個君子只要有實質就可以了。何必要文呢?”子貢回答說:“可惜呀!棘先生關于君子的說法,話一說出口,駟馬難追。倘若文質一樣等同,君子和野人有什么區別呢?虎豹之革和狗羊之革那不一樣了嗎?)實在的,文質彬彬是我們所需要的。
為何強調優秀的教師要內外兼修表里如一呢?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很大:一個時刻注意自身外在形象的教師,他的學生一般不會邋邋遢遢;一個學富五車才華出眾的教師,調教出來的肯定是學養豐富多才多藝的學生,這樣從外到內協調一致文質彬彬的正人君子不正是社會所需要的嗎?
誨人不倦――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性相近,習相遠”,可見教育的重要。孔子周游列國之后回到魯國,就杏壇傳教,他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主張“有教無類”。現代的教育當然沒有富貴貧賤之分,但學生肯定有學商高低之別,因此個別學校至今還執行快慢班或重點普通班教學制,學生無形之中就有了等級之別,這一點遠不比遠古時代的孔子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這四件事教學生:古代傳下來的典籍,德行,忠恕,誠信。)他時常以天地為課堂,授課形式多樣,充分給予學生思維的空間,可暢所欲言,可據理力爭,給予學生尊重。最精彩莫過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于師徒之間的對話折射出理想教育的一種理性模式的同時,又探尋出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教育實現社會大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我們人類孜孜以求的教育夢想,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我們教師去奮斗終身。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里講的就是教學教法,講究啟發式,力求舉一反三。我們現代素質教育以人為本提倡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就是從他那里研習得來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果說教育終極目標大而言之是實現社會大和諧,那小而言之就是喚醒人生命的自覺。盡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礎和領悟,那教育目標都是一樣的。這需要我們教師量體載衣,因材施教。子曰:“子欲無言。”子貢曰:“子如無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先進的教育總是以多樣能動的方法喚醒人的潛能,不管學情如何,只要腳踏實地終身學習,會終有成果。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從“愛”出發又回歸到“愛”,讓“愛”呼喚“愛”,“愛”生成“愛”,“愛”傳承“愛”,“愛”匯聚成海,這是教育的過程和目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這教育理想的境界就源于《論語》。
潘世流,語文教師。現居廣西大化。
校本研修活動構建和改善的一個途徑,便是挖掘本校教師的實踐智慧,以使研修活動能更好地繼承學校的傳統,更接地氣。作為浙江省校本研修活動的試點學校,學校一直注重探索如何將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與學校的團隊力量、組織機制相結合,逐步形成適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平臺體系。那么,我們學校的優秀教師是怎樣成長起來的?這個問題就非常值得研究,并可以分成如下兩個子問題:(1)本校優秀教師教學專長發展的關鍵活動是什么?(2)支撐他們在這些專業成長活動中付出努力的動力是什么?這是兩個相互聯系的問題,考慮到參與教學專長發展的活動是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因此,動力因素也是緊密相關的。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采用訪談和文本收集的方法,收集教師教學成長過程中關鍵活動的資料。在研究對象的選取上,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樣的方法。我們從歷史、化學、物理和語文四個學科中,分別各選出一位優秀教師。其中,文科2人,理科2人。這樣的分布,可以讓我們發現其教學專業成長的學科特點的區別。
Q老師是歷史學科省級特級教師,自從大學畢業后就在本校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從大學畢業到現在,Q老師從事高中歷史教學近16個年頭。“我覺得如果把我作為一個個案的話,前5年更有價值,后面的話很多就是一種慣性。”我們發現其他幾位老師談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存在類似的情況。H老師是我們學校優秀的化學教師,從教近10個年頭,一直在本校工作,也是土生土長的。X老師和Z老師分別任教物理和語文學科,教齡分別為10年和13年。進入本校前都有外校工作的經歷,可以說是從外校引進的優秀教師,他們談的成長關鍵事件中主要場所不在本校,這更為我們提供不同環境下成長的比較,或許更有啟發作用。
一、四位優秀教師教學專長發展的關鍵活動及其特征
上公開課是四位教師共同提到的關鍵活動,這也是學校培養教師最重要的校本研修活動。兩位文科老師都有長期閱讀的習慣,并把閱讀作為專業成長的關鍵活動。兩位理科老師的關鍵活動是聽課。Z老師還提到老教師營造的環境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但其影響更多體現在動力喚起上。
(一)公開課的準備過程及其特征
公開課在四位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都是濃重的一筆。筆者也發現,四位教師在詳細描述公開課活動時,其對教學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準備過程中。為了比較的方便,我們把公開課分為備課和磨課兩個階段。備課是指拿出初稿的獨立備課階段,磨課是指與其他教師交流后的教學設計修改階段。
比較四位教師的公開課準備過程,我們會發現非常類似。在備課階段,他們都會找大量的資料進行閱讀,以借助于別人的思考來提升自己的思考水平。在教案初稿拿出來之后,在Q老師和H老師的描述中,還有專門對教案進行研討的階段。這個過程通過同事的思考來進一步提升教案設計的水平。在磨課階段,他們針對實踐的效果進行信息反饋和研討修改,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評課教師的點評非常敞開。而這些外在的智力支持,最后需要上課教師自己消化、吸收,并經過實踐的檢驗進行修改。
概括來講,這個過程有兩個最大的特點:第一,自己的深入思考,并借助于閱讀資料和同事的研討,提升思考的水平;第二,這種思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貫徹在實踐的全過程中,理論知識經過實踐轉化,而實踐中的問題又經歷了理論上的研討改進。理論和實踐在這里達到了最好的融合。
(二)聽課――反思性模仿
H老師和X老師著重談了他們聽課的做法。我們發現,這兩位老師的做法上也基本相同。作為向師傅學習的他們,聽課次數多,但課后的評課交流倒是不多。這種缺乏課后交流的聽課是怎么促進他們提高教學水平的呢?
H老師在入職后的前3年,基本上是聽一節課上一節課。
“我自己事先有準備的,而且我覺得自己準備得很充分。也就是說,哪怕我不去聽課,我自己也能去教室直接上課……我會把師傅講課的過程,盡可能詳細地寫在我的聽課本上,回來后再看自己寫的教案,盡可能逐個知識點、逐個時間段地去對照……有時候,我呈現得好,就會保留自己的。”
X老師是這樣描述自己的聽課過程的:
“聽課就是先自己備課,備好以后再去聽,聽了以后再回來改,改了以后再去上,上了以后確實也發現一些問題,和自己預計的不一樣,回來還有一個簡單的教學反思在里面。這些年,我基本上是堅持下來了。特別是第一年,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也會聽其他老師的課,可以做一個對照。”
梳理他們的聽課過程,我們發現有五個鮮明的階段:(1)自己獨立備課的階段;(2)進課堂聽課;(3)對照反思的階段;(4)融入自己的課堂實踐;(5)簡單的反思體悟。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現了與公開課基本類同的特征:第一,獨立思考的階段,以師傅的課作為參照點,提升思考水平。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階段,便容易被動接受別人的想法。換句話說,只有自己先思考過了,在聽課后,才能碰撞出新的思考。第二,這種思考是融入課堂實踐的,是有行為上的跟進的,而且這個過程有時候會循環出現,達到理論認識的實踐轉化和實踐檢驗后的反思體悟。
那這種帶有模仿性的聽課會不會復制師傅的教學風格呢?兩位老師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如H老師說:“后來我對照我們倆的課,我發現我們的風格是不一樣的……但是師傅課堂上那些精彩呈現的部分將會一直影響我的教學。”而X老師則進一步說到了個人性格對于教學風格的影響。
(三)閱讀――提高思考的參照點
兩位文科老師都有長期閱讀的習慣,兩位理科老師都沒有把閱讀作為關鍵活動進行闡述。閱讀是否帶有文理科的分別,考慮到數據上的缺陷,我們這里忽略這個問題,主要分析閱讀對于文科老師Q和Z教學能力的影響。
相對于公開課和聽課的活動,閱讀相對來說是更加個人化的事情,更加“軟性”。Q老師由于是教育學出身,并從事歷史教學工作,其閱讀的主要內容是歷史學科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并能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的內容,而且他有良好的閱讀和記筆記積累的習慣。Z老師形容自己的閱讀內容很雜,而且特別提到自己不看教育類的著作,看的東西比較“文藝”。Z老師對教材內容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其中大量文學作品的閱讀對其學科素養的提高是有很大影響的。
二、四位優秀教師教學專長發展的動力來源
這四位優秀教師在專業成長道路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公開課的能手。Q老師在工作后的第二年便獲得縣優質課評比第一名;H老師在入職后的第一個月年輕教師匯報課上便得到了極大的肯定;X老師在入職第一年由于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高級別賽課的機會,并在團隊的幫助下贏得一等獎;Z老師在入職后的第三年獲得縣內教學比賽的二等獎,且老教師告訴他其實有一等獎的實力。這種在公開課中獲得同行認可的成就感,或許是所有動力中最關鍵的。
除了內在成就感的推動,對自己發展的“逼迫”也是普遍現象。Q老師形容自己的專業成長是“被推著走的”,且重要的“推手”是縣教研員。Z老師由于課上得好,常被“逼著去開課”。X老師更是重復強調“一定要逼自己”,并認為參加比賽和活動是逼迫自己成長的契機,覺得自己平時的教學太公式化,很難去發現一些新意。
清晰的工作定位為努力指明方向,也是一個動力來源。Q老師重復提到定位的重要性,并且要有清晰的發展路徑。H老師對教學工作中的幾塊內容及其關系有清晰的定位:“從我的常規教學工作來看,可以將教學分為兩塊:一塊是備課,還有一塊就是作業的批改。這是兩塊顯性的教學工作,那隱性的是什么呢?就是與學生的交流,這其實也是你的工作之一,是你的輔助教學。備課對于我來講,是最為重要的,它會占據我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量。因為只有把課備好,課才會上得精彩。那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在作業反饋里就會省事很多。”這也就為他們在哪些地方需要花費多大精力有更具體的指導性。
此外,一個好的環境,特別是一個好的團隊,對于教師工作動力上的喚起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環境的感召帶來的動力也是非常大的。Z老師談到當時與老教師的交往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不是標準化的技術性指導,而是一種精神氣場的潛移默化。H老師提到了團隊的支撐力量及其相互間交流的坦誠相對。
從我們四位優秀教師的動力來源來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內在的成就感,外在的強制性推動,以及外在的環境對教師發展動力的感召和喚起。那么,這些動力來源之間是一個怎樣的關系呢?
Q老師描述自己的經歷時,首先是外在的強制推動。“剛開始是被邢老師(縣歷史教研員)推著走,特別是第一年、第二年的時候。邢老師不斷地來聽課,逼迫著我不斷地改進。”此后,隨著教學能力上的提高,內在的成就感驅動也越來越明顯。“真正有一個非常清晰、良好的規劃,并且按照這個規劃一步一步走下去的人是鳳毛麟角的,絕大部分人是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特長、發現自己的成就,然后一步一步脫穎而出的,這是我的觀點。”
人都是有一定的惰性的,作為教學專業能力上已經受到同行認同的X老師,提到了自己有時候會變得懶散,這時候會感到很迷茫。所以,“當自己感覺到自己不努力的時候要經常能夠把自己拉回來,經常拉一拉自己”。而且作為在專業上已經很有成就感的老師,還是非常強調外在動力的推動,“我覺得學東西學得最快的還是參加比賽,因為平時的教學太按部就班了,公式化地去做一些事情,所以你很難發現一些新意。因為只有有了一個契機你才會很認真地去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才知道我哪些地方還不行,我哪些地方是好的,你才會很主動地去思考這樣一些問題。”
因此,我們很難簡單地講,外在的動力來源和內在的動力來源哪個具有優先性。這些動力來源實際上是相互作用、共同驅動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其中,最可靠的是自身的成就感驅動,但這種成就感驅動是需要前期努力積淀能力的結果,而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三、討論與啟示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開展形式可以多元化,但是不能離開教師自己的思考和行為跟進。而參與這些活動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促使我們重視動力來源的重要性。
(一)激發思考要有參照點,思考成果要有行為跟進
在我們上文提到的四位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中,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參照點”。公開課過程中的“找資料”閱讀,同事的交流研討,聽課后的信息反饋和討論,都在幫助他們從另外一個視角提供信息。同樣,聽課活動和閱讀文獻也是提供信息的另一個視角。
實際上,教師實踐性知識常常蘊含在行為中沒有明確的顯現,需要通過這些參照點,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而要使這些活動成為提升你自己思考的參照點,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認識到自己所具有的實踐性知識,并與這些來自其他視角的信息進行對話。鞠玉翠在對多位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詳細的敘事研究后,認為“要轉變教師對教育理論的要求,將其視為開闊視野,深化認識分析解決實踐問題和促進自己反思的工具,而不是高高在上必須服從的教條”。[1]這應該成為我們對待外在理論(來自其他老師或者書本)的原有態度。
這樣看來,教師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認識層面,需要行為跟進把思考的成果實踐化。這個過程也在檢驗思考的成果,如果沒有取得行為上的理想狀態,就需要不斷地改進思考的成果。我們發現,四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都伴有行為跟進的過程。
因此,在構建校本研修活動時,不僅是追求活動形式的新穎,而要更注重活動的內在作用機制。激發教師思考要提供有力的參照點,同時思考成果要有行為跟進,這應該是最核心的機制。
(二)動力來源:外部動力和內部動力的相互作用
教師的專業發展既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動力刺激。目前,理論界對于利用外部獎懲和激發內在需求兩種手段存在爭議,但大多數學者傾向于“刺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才能有更持續的影響力”。[2]從四位優秀教師的發展動力上看,內在的成就感可以說是他們最牢固和最具共性的動力來源,但是這種動力來源本身就需要意志努力的支撐,而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四位教師的案例研究顯示,外部動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在職初階段,教師對于自己職業的價值還只停留在從他人或書本中而來的認識階段,沒有切身的深入體驗。且不可否認的是,受自身經驗和視野的限制,教師對于專業發展活動的認識也是有局限的。甚至其專業水平發展到了受同行認同的階段,還會出現放松和迷茫的時候,要經常“拉一拉自己”。除了帶強制性的外部動力來源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團體發展的文化氛圍,是喚起教師專業發展動力的一個重要方面。Z老師和H老師都提到團隊的環境所帶來的感召力量,這種軟性的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工作動力。
不言而喻,這些外部的動力來源,只有幫助教師得到更多的成就體驗,其內在的發展需求才有更長久的持續性,但也不能僅僅簡單地理解為哪個重要、哪個次要。教師發展動力的生成是失衡與平衡的博弈,體現為“平衡―失衡―新的平衡”循環往復與螺旋上升的動態過程。[3]這種失衡狀態,便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而解決專業困境的動力,需要挖掘和引導內外兩種動力來源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向上發揮正能量。
摘要:教師要樹立好榜樣,要用愛心培養學生能力,要不斷豐富自我,依法執教,以德立教。作為優秀教師,應該無悔于自身的生命,更無悔于自己的選擇,在三尺講臺上,閱歷春秋,辛勤耕耘,用教師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去換取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 關鍵詞:教師 身正 愛心 培養學生能力 豐富自我 依法執教 以德立教
現在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政治教師,當教師是我從小的理想,能成為優秀教師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從教至今已有27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精神生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圣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升華。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諄諄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記得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縱然你的理論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里、心光屏上,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范性,這種示范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是清純而艱辛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著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為老師們都愿自己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滿天下……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說: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凈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余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說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我們許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兒時伙伴聽說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可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
幸福是什么?也許我們記住了許多快樂的場面,可幸福卻是一種自己靈魂的問答。當然,你完全可以選擇愛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獲得幸福。但當你身為一名教師,就有了一份以愛為主題的職業,那就去愛你身邊的孩子吧,像寬容你親人的小脾氣,和原諒你孩子的惡作劇一樣,去接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關愛別人,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
多少次,當你辛勤的工作日見成效,當你發現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無不歡欣雀躍,這樣巨大的幸福感難道還不夠嗎?
我教的學生有考上職校和普通大學的、也有考上重點大學的,還有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香港名校的,有當農民、當工人的,也有在政界、商界和教育界工作的,他們都很尊敬老師,他們都很熱愛自己的事業,面對他們的成長,我真的感到很幸福。近30年的教學工作經歷,使我懂得,教師最基本的是認真做好備教批輔考研評的教學環節,更重要的是要有愛,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她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真正體會到教師教書育人的感受:伏首書案苦,苦中有甜,三尺講臺累,累有所獲,累里充實。
在我近30年的教學工作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里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我會一如繼往地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我面對的全體學生。
“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當清晨走進校園,面對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老師好”;當走進圣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跑操跟孩子們跑在一起,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們當教師的是那么的激動,那么的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
今天,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并駕齊驅為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工作中不斷倡導文明、公正、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的做好傳導授益解惑,在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作為當今的一名優秀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新的本領。作為當今的一名優秀教師,應該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探索教育教學規律,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作為當今的一名優秀教師,要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依法執教,以德立教,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教師真誠的育人夢。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教育事業是常青的。教師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教師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作為當今的一名優秀教師,應該無悔于自身的生命,更無悔于自己的選擇,在這三尺講臺上,閱歷春秋,辛勤耕耘,用教師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去換取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
教師的職業肩負著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高尚任務,這一歷史重任,要求我們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師德師能,做一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以獨特的師德風范,崇高的人格魅力,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因此我認為,新時期的優秀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
新時期優秀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心態,用自己的心智面對教師事業的挑戰,堅持吸收時代的知識元素,站在教育的前沿陣地,讓所有的優秀東西都聚集到我們的教育實踐當中。
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思維觀念有關,與文化底蘊有關。觀念的更新與底蘊的積淀,不是一日之工,不是一蹴可就的。這里需要長期的努力,是一個相互鏈結的系統工程。因此教師要有一個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不斷地積累自己,增長教學才干。
做為一名教師,如果感到每天的教學是枯燥的,一定不是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我們應該以朝陽般的心態去擁抱每一天的黎明,熱愛每一天的生活,指點人性的優點,把自己的視野放寬,看到遠處的風景與境界,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小環境,扎扎實實地做事、做人。只有這樣,教壇才有你的地位,才有你的光亮,贏得社會的認可。
有了積極進取的心態,在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家長時,才會有自己的風度、自己的魅力。學生的愛好與習慣,家長的性格與要求,都要掌握在手中,熟悉在心里。無論怎樣,教師和基本素養是包容,是理解,是認同。世界上的顏色不是單一的,世界上的人也是多側面的。能夠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融匯他人,甚至直面別人挑剔的眼光與語言,才是我們良好心態的具體表現。
如果說,家長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沒有感覺到枯燥,沒有感覺到疲累,其原因是在內心深處承認這是差異、這是學習、這是失敗中的進步,而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優秀教師,就要象家長的心態一樣,正確地面對、愉悅地容忍,對所有不同的學生都保持平常心態,不厭煩,不說累,耐心而愉悅地期待著孩子的成功。
新時期的優秀教師要"知足長樂、淡泊明志",這種心態能夠促動和保證我們事業的成功,這種心態能使我們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更愛祖國的教育事業。
二、樹立師表的自我地位
在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中樹立為人師表的自我形象和地位,才會有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學生中擁有"師表"的地位,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你、接受你、喜歡你,這時方能"愛屋及烏",愛上你的課程,喜歡上你的教學內容,并且能夠高質量地完成你所交待的作業,以笑臉與口碑來塑你為人師表的形象。
確立自我地位的最重要一項是熱愛學生。有一句名言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根基,愛是教育方向,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從內心深處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所有的學生,才能用自我的心智雕塑每個學生。
用"愛"字樹立師表的自我地位,這是優秀教師必由之路。愛能打消師生間的隔閡和顧慮,愛能消除一些毫無意義的恐懼心理,愛能讓學生把心中的話都說出來,師生間成為學習上的朋友,共同促進,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愛學生是優秀教師的前進方向,而尊重學生才能在心靈深處征服學生,使學生獲得尊重,使教師獲得尊重,在師生平等的感受中,懂得了自尊的價值,尊重的意義。一旦學生認為失去了自尊,他們在精神上就會懈怠,意志上就會軟弱,學習上就會失去動力。反之,學生們獲得尊重,就會有精神向上的力量,在各科學習中表現出色。為此,樹立師表的自我地位,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意愿,正確對待學生的隱私權,用愛與尊重的價值取向,來肯定學生和賞識學生。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告訴我們,學生要學好老師教的課程,最重要的方法是讓學生愛上你這人、愛上你這課、感興趣甚至著迷你所教的知識和學問。
很多資料都證明,學生愛學哪門功課,一是愛上這位教師,二是感到自信,三是著迷有趣,從心靈深處愛上這門課程。在這些方面中,我覺得"著迷有趣"這點值得我們深思。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沒有任何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這話十分有道理。如果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上來,就不可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要和學生一起進行快樂學習,尋找學習興趣的著眼點。 讓學習給孩子以快樂,直接產生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展開飛翔的翅膀,讓學生樂在其中,激發無窮的學習樂趣。
我認為,激發學生學習樂趣的方式是多表揚、會表揚,少批評、會批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任何時候,老師都不可以說"這么簡單的字不認識你太笨了""這么淺顯的題不會做就知道玩"的話。這話會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愛學習。這盡管是教師"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反應,但常言說"鋼是熔爐來冶煉,光恨不能恨出鋼"。如果是孩子做錯了,教師也要批評。但批評是一種藝術。要讓孩子真正地明白,教師為什么要批評他,從做錯的事情上明白道理,從而懂得成功的重要性,尋找成功的道路,體驗學習的快樂。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優秀教師是塑造新一代心靈的高尚事業,教師要以良好心態確立自我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自己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摘 要:教育是智力支持的來源,也是當今社會各種事業長足發展的基本保障;而教育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行為的實施主體――教師決定的。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做到個人精力和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使每一個教育元素都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其本身的正面價值。如何準確、有效、廣泛地把握和拓展學生的情感心理,便是任何想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人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讀心 情感 文化 職業
成功的教師往往是一位高明的“讀心者”,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推銷員”,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來讓學生熟悉自己的思想、接收新鮮的文化,讓學生在思維的不斷活動中鍛煉各種軟性能力,從而達到“啟之則育之,育之可任之”的理想效果,實現教學工作良性的“一勞永逸”。而要具備這些教學能力則需要培養自身的以下素質:
首先,“待如己出”的情感定位。對待學生的態度往往可以折射出一個教師的職業情感,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便是親善的彼此定位,而師生關系則是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類。在傳統觀念的作用下,很多師生之間存在著不甚妥當的定位觀:學生視老師如神像不敢親近,老師待學生似家奴任意驅使。不良的關系必然導致學生對老師各種行為的反映效果偏離老師的初衷,從而嚴重地阻礙教學質量的提升、導致教學任務的失敗。
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在心理上拉近師生距離、保持一個融洽的教學共處環境,才能真正地為各種教學方法提供實施基礎,最大化地減少知識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消極損耗。當然,“良好”并不等于“越近越好”,師生關系的營造須秉持“過猶不及”的真理,如果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親近到失調的地步,不僅不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反而會因教師威信的喪失、學生受制意識的減弱而產生更多弊病,甚至可能引發一些有悖師德的惡性事件。所以,最為合適的師生關系應如正確的親子關系,嚴求之而不苛求之,關愛之而不溺愛之,在親善的氣氛下嚴格地實現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使教師這朵“刺玫瑰”不斷地以知識的芬芳感染學生。
其次,“洞若觀火”的知心之法。學生成績不理想往往是因為沒有遇到符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方式,任何學生的心都不會是完全封閉的孤島,總會有一把正確的鑰匙開啟學生心靈的門窗。真正優秀的教師不僅要熟知各種共性教育理論,還要善于活學活用,結合具體對象針對性地實現方法巧變。學習是腦力活動,教學的實際對象便是學生的心理,只有首先讀懂學生的內心世界、把握學生的情感脈搏,才能有效地解決每個學生的個性問題,從而達到整體的優化提升。這一要求的實現既沒有統一理念指導、又需要極大精力付出,故而強烈的責任心便是形成這一素養的必要前提。責任心使得人能夠將職業視為事業,盡可能地熟悉工作中的一切存在元素,并結合自己業已建立的價值觀念進行理性分析和感性應用,使之產生一系列綜合性的效果以推動自身工作的積極發展。所以,在建立工作責任心的前提下培養對學生良好的心理把握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有志教師面前的必修功課。
再次,“兼容并包”的文化引入。學習是常被人們曲解的事情,很多人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需要得到的是書本上、課堂里的知識內容,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誤觀念。學習最為可貴的地方在于它對人腦的正向刺激,讓人的思維能夠在不斷的感性接觸、理性思考、實踐指導的過程中形成良性的反應習慣,為以后應對各種不可能出現在教科書上的生活事件做足準備,這就需要盡可能多的、來自不同方面的、具有多種形式的文化引入。
現實生活中,很多教師的教學工作往往停留在狹窄的空間之內,以單一的文化對學生進行頻繁灌輸,導致學生產生精神上的過度疲勞,形成思維的僵化和遲鈍。要改變這種不良狀況,就要求教師能以兼容并包的方式,在合理的范圍和程度下導入大量、多樣的文化元素,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刺激,充分提升其大腦對新事物的接收、理解、運用速率;同時,這些內容豐富的文化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思維素材,使其具備從多方面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可能,在綜合層面實現學生個人素質與學習成績的雙優化。
最后,“持之以恒”的職業態度。任何正確的方法都要以持久有效的實踐為其發揮作用的前提,沒有堅持不懈的信念便沒有出類拔萃的可能。在教學工作中,瑣碎龐雜的操作細節往往使很多教師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放棄了之前既定的良好計劃而選擇自暴自棄,正是這種春天來臨前的寒冬扼殺了許多本可大有作為的優秀教育人才。要想在深層次改造學生的心理,教師必須先學會以更高的標準優化自我的靈魂,要在實際工作中以信心為出發、以精心為保障、以熱心為表現、以恒心為支撐,讓自己在合理的縱向空間將積極的教學方法堅持下去,要明確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需要一個轉化時間的客觀理念,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搜集真實的素材以校正自己的教育因素。所以,持之以恒才是優秀教師最為寶貴的財富,這是小至教師個人、大到教育事業的必勝之本。
育人必先育己,教書必先教身;親之則便解其惑,明之則可盡其能,足之則得修其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在這一景行之路上的每一步都必須牢記自己所背負的使命,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從業心態與職業素養,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生的價值人生。我們,任重而道遠。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曾涌現出無數的優秀教師,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其次,對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條件進行了分析,最后,歸納總結出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
優秀教師是優質教育的精髓,優秀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教育系統內最重要的優質教育資源。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是影響和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時展和教育改革呼喚能夠勝任教師職位的優秀教師大量誕生和快速成長。
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概述
1.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特指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不斷更新擴充的過程,是其教育教學素質不斷提高和成熟的過程,是語文教師作為個體專業發展的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和創造的循環過程。
2.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條件
(1)以學科專業知識強骨干。學者們普遍認為,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現和與之相適應的復雜的專業知識結構。一般而言,可以將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從本體性知識(語文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語文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三方面來把握。優秀的語文教師要做到:在閱讀中學習,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在寫作中沉淀,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在進修中提升,進修可以學習教育研究理論,提升教育科研能力,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實現自身專業的成長。
(2)以課堂教學藝術展雙翼。課堂是教師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學藝術就是教師的雙翼。教師的人生重心在課堂,教師的天地在孩子中間,他們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顯現在三尺講臺之上。優秀教師強調對文本的“深度”解讀與剖析,強調師生之間的“深度”對話與互動,注重課程資源的積累與整合,力求給學生一種終極關懷,“既給學生打好終身學習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發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學思想塑靈魂。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談教學的個性是沒有意義的。優秀教師在教學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視角。他們努力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和課堂教學,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力求將理論和實踐、閱讀與思考拓展結合起來,勇于用自己的話語發言,勇于上公開課,展現出一個不斷進取、樂于向上的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的獨特風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奮鉆研的思想之花,是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靈魂所在。
(4)以專業研究生活凝心血。每個教師都可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重要的是需要教師付出行動,用行動來堅守自己的教育事業,行動是思想的母親。優秀教師的專業研究生活可以說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師僅有專業追求是不夠的,還要在行動上擁有專業探索精神。
二、小學語文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律
1.以專業知識作養分
目前人們已普遍地認識到,優秀教師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現和與之相適應的復雜的知識結構。杜威說:“一個人要成為合格的教師,第一條件就是需要對教材具有理智的準備,應當有超量的豐富的知識。他的知識必需比教科書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學計劃更為廣博。”
(1)語文學科專業知識。語文學科知識也稱語文的“本體性知識”,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勝任語文教學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語文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即對自己所教語文學科的內容要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它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語文教育理論知識。語文教育理論知識是語文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就是“如何教語文的知識”,是教師將語文學科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識的工具與橋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論知識和語文教育理論知識。
(3)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包括可言傳的、可意識到的但無法言傳的和無意識的顯性與隱性知識。語文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語文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個體性、創造性和發散性等特點,都需要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支持。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把自己的學科知識轉化為與學生原有知識相聯系的教學實踐性知識。
2.把課堂教學當土壤
實踐是成長的土壤,教師的成長需要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萌芽生成。教師不可能脫離課堂成長,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求真知、謀發展,才能借助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轉換實現專業素質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的語文能力是指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規范的言語實踐中形成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能力包括語文教師的鑒賞能力和語文教師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寫聽說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語文能力的強弱與教師語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關。
(2)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傳統的“三字一說”(鋼筆、粉筆、毛筆和普通話)能力,還必須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的能力。
(3)課堂教學機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需要掌握學科專業和教育理論等各種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獲得豐富的個人實踐知識和智慧。與教師實踐知識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師靈活地解決復雜情境中問題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的實踐智慧。從事教學工作所必備的實踐知識和智慧,需要新教師在資深教師指導、協助下,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來獲得。
3.視反思研究為路徑
反思是教師獲取實踐性知識、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自身的行為研究,鉆研教學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不斷提高現有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師教育部門也把培養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提到了一個新的突出高度。
(1)語文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提高教育期望,激發反思動力,養成反思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學生的發展,對教材和學生展開反思;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教育競賽。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簡單回顧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師以新的層次、新的角度對自己的觀念進行修改、替換和完善。
(2)語文教師反思研究的幾種途徑。選定客觀參照人物,進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師心目中的榜樣,比如某教育專家或特級教師等等。撰寫課后記或教育隨筆,評價教學效果,對豐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水平會有很大幫助。利用多媒體、錄音或錄像等,直觀進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學生等關鍵人員的評價信息。
三、結論
總之,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既有教師自身的努力,也有適宜其成長的土壤;既有教師自身的個性化特質,也有其發展的共性規律。如何從教育實際出發,為地方、學校打造更多的“名師”,現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一句話“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一輩子做教師;我教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遺憾課。”在感嘆于漪老師大家風范的同時,更深切地感受到,卓越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項伴隨終身的不斷超越、循環往復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動力的助推,更需要執著堅守。
教師的成長是一個學習與研修、個體與群體共享相結合的發展過程。因此,學校要積極搭建多元平臺,為教師架設成長橋梁,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對今后的人生軌跡進行比較科學的設計,努力使其職業發展邁向新高。
一、多元學習,調動教師內驅力
如何真正提高優秀教師學習的效度?我認為,要打破傳統的模式,有別于其他教師。從內容上講,應具有自主選擇性;從形式上看,要突破單一的看書寫筆記,形式豐富吸引教師;從目的上講,最終是為了教師在新思考中獲得成長。
1. 博覽群書,以書為友,提升素養促內涵(自學)。讀書是每個人成長的最佳途徑,毋庸置疑。我們根據教師的個體獨特性,改變以往統一書目、統一閱讀的舊習慣,讓其自己提出閱讀書目,倡導開卷有益,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共享網絡閱讀。書目種類繁多:有提升專業水平的、有勵志的、有陶冶情操的、有家庭情感方面的等,包羅萬象。開展自由組合式的讀書雜談活動,不拘一格,打破一人照稿讀體會大家聽的傳統模式。讀同類書籍的教師可以在群里設置討論組暨“書壇神聊”,其他教師可以隨時加入評論,討論組里的記錄就是我們最終想要的。大家還允許隨意互換圖書,好書共享。
2. 對話專家,思想碰撞,拓寬思路亮心燈(領學)。專家的引領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與專家對話是我校培訓工作的特色,通過專家對教育理念的前瞻認識,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和評價,啟發聆聽者的思考,并能在思想的碰撞中獲得認識上的融合,從而開闊眼界,進一步構建屬于自己的理論內涵和教學思想。學校先后聘請東北師范大學博士、教授以及省市教育部門的專家來校講學。
3. 教師合作,多彩學習,資源共享齊發展(互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課程的綜合化趨勢特別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年級、學科的教師要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同時不斷激勵教師學習別人的研究成果,來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保留獨特的教學風格以提高教學技能。學校開展“頭腦風暴”、進行深度交流合作學習,使教師在各自的發展領域上更加明晰方向。成立了以學科為單位的“學科教研團隊”、“學科生命教育實驗骨干教師團隊”等教師學習共同體。
二、強化研修,激發教師成長力
校本研修是各級學校立足自身發展實際,通過實踐、反思、研究、再實踐為特征的研修活動,是一種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的學校文化環境。
1. 潛心研究,勤于寫作。首先,確立研究主題。開展基于專題(科研課題)研究的校本研修,組織教師進行立項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比如,“共性問題”、“學科問題”等。要善于梳理、總結自己在這一過程獲得的感悟、收獲以及存在問題,記錄寶貴的數據和各種影像資料,形成第一手文字資料,定期刊發文章,促進教師研究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研究要有深度與廣度。深度就是通過有序、規范的研究,教師要向縱深發展,凝練自己的教學特色。廣度就是學校整合力量,定期舉行“教師研究學術日”,為教師提供研究協同體,提高自身的開放、吸納、領悟能力。
第三,研究要有連續性與漸進性。研究活動的影響要擴展到平時的工作實踐中,將表面相異而實質相關的研究活動聯系在一起,讓研究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關注過程的生成性,關注行為跟進,保持螺旋式上升趨勢。
2. 勇于實踐,善于積累。小講臺呼喚大教師,實踐平臺做教師。課堂永遠都是主陣地,教師的真功夫在課堂,鼓勵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厚積薄發。教師要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去看待課堂教學,抱著探求教育藝術,追求真知的態度,這樣的教學實踐就有了深遠的價值和意義。學校通過采取虛擬上課、集體備課、錘煉課、案例研究、學生反饋等多種形式,豐富和開放課堂教學。既研究教師又琢磨學生,師生共同觸摸教(下轉 10頁)(上接 49頁)育,促使教師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其大量的積淀由“內化”轉變成含有更多精彩的“外顯”,有朝一日,紅日噴薄。
3. 善于反思,再登新高。反思要關注有行為跟進的教學反思,主要分三個層次:
(1)個人反思: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發現問題后尋求理論支持,
繼而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增加思想厚度,提升實踐高度。
(2)群團反思:教師個人將參加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一個教學片斷,通過案例形式撰寫出來,與同行分享,同時教研組總結活動的得失,寫出活動報告。
(3)經驗交流:在總結經驗時,要重視實踐效果的研究,從學校、學科、教師三個層面上挖掘典型經驗,匯聚反思促成長的正能量。
三、精彩展示,擴大教師影響力
要想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僅僅局限于校內的小圈子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開闊教師的視野,擴大教師影響力以及輻射面,我們采取“走出去”的辦法。作為學校,想盡一切辦法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走出去”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在田地中更好地摸爬滾打,錘煉自己的能力。以各類競賽為契機,采用逐級選送的形式,讓教師在競爭中迸發激情。一節公開課傾注了教師全部心血,冥思苦想,精心雕琢,它給教師帶來的專業體驗和行為跟進是常態課所無法比擬的。經過公開課的打磨,大大縮短教師的成長周期,是成就卓越師不可缺少的磨煉。如,學校競賽課中的優秀者選送區級,脫穎而出者選送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我校一名音樂教師獲國家級獎項,并去深圳授課;一名語文教師獲省級示范課獎項;多名教師獲市級優秀課以及在各級論壇活動上獲獎,好評如潮。
四、傾情播撒,彰顯教師感召力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卓越教師要為學生的精神家園打下基礎,積極正面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堅守理想、展望未來;要走進學生,眼中有生,心中有愛,播撒愛心,用人格的魅力感召和凝聚學生。
為此,學校黨支部、工會共同以“課堂文化建設”和“教育實踐有感錄”為載體,以課堂為主要文化陣地,開展撰寫尊生案例、吾愛吾生、大手牽小手等活動。在這一系列評比的活動中,教師的思想得到凈化,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已成為自覺行動。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提問若是高效,不但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思維的進步和發展,還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必須掌握提問的藝術,重視提問的一些技巧,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來,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更好的激發出來,保證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技巧 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不但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還是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師提問的有效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探究學習和深入的思考,對于語文知識體系的形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現在而言,老師在提問的時候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提問的時候象征性的問題比較的多、問題本身的針對性和系統性非常的差。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研究了一些優秀老師的提問策略,希望能夠更好的改進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
一、優秀的小學語文老師提問的實際情況
通過進行調查和對比,我們能夠發現優秀老師提問的大都是一些回憶性、應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評價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憶性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回憶自己的知識學習情況,能夠更好的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
其次,理解性比較強的問題需要學生在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理解和分析,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意義非常重大,并且我們可以看出,理解性的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要大于回憶性問題。
再次,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用性的問題是比較少的,這和語文本身的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
最后,分析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的進行分析,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挖掘,發現更加深刻的含義。
二、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進行優化的一些策略
(一)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權
新課改要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好的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進行角色的轉變,扮演好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也是如此。老師應該用課堂提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發現并解決問題。
老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一些知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必須真正的考慮到這些方面的因素,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小學低年級中,學生在進行問題理解的時候,主要還是依靠形象思維,老師在進行問題提問的時候應該多提問一些回憶性或者偏重回憶性的問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維的發展,老師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問題在提問中的比重。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優秀的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都會盡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對學生進行干擾,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想象和創造。比如說,在講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說,這個問題老師想聽聽你們的看法,這樣學生便會更加積極的進行問題的思考,并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應該用自己的思維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干擾,這對學生思維創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覺老師和自己是平等的,從而進行問題的回答,這樣才是真正的將課堂還給了學生。
(二)老師在提問的時候,教師觀樹立應該正確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時候,老師必須保證就教師觀的正確,并且課堂提問能夠很好的將一個老師的價值體現出來,老師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將課本中的教學目標、知識點、教學環境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很好的結合起來,這也將老師對課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體現了出來。比如說在講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課文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說讓學生說自己對三顧茅廬的理解、說諸葛這個姓氏和我們常見的姓氏的區別,這樣學生在回答的時候不但能夠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識,還會對課本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必須重視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是需要將課本的作用發揮出來的,因為教材才是教學的主要依據,課堂提問也是如此。老師通過對教材的了解能夠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并能夠更好的將教學的關鍵發掘出來,在這個基礎上總結問題,針對性會更強。老師通過課堂提問應該更好的把課文中蘊含的一些內在思想和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感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比如說在講到《圓明園的毀滅》那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對圓明園美的描寫將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和對祖國的熱愛激發出來,根據課文的安排,學生了解課文的同時也會體會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師還可以有意識的對課文進行引申,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關于英法聯軍侵華的事情,比如說在其進入北京的時候,清朝的軍隊卻夾道歡迎,甚至后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還有人主動的將八國聯軍引進北京,這個時候,學生不但會產生痛恨的情緒和愛國的情緒,還會產生對漢奸的憎惡。這個時候,老師若是再問學生的感想,學生在回答的時候便會很容易的突破課文的限制,這對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文、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幾種技巧,還必須重視問題提問的時機和問題的轉化,保證問題提問的有效性,提問的時候還應該做到由淺入深,這樣才能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提高教學的效率。
又到了教師節,每當這個時刻,出生于教師家庭的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父母擔任教師時忙碌的身影。無數次在深夜,睡眼惺忪中看到母親上完課、改完作業后疲憊回家的情景;有一次母親回家時因為道路黑暗,不小心摔倒在地溝里,傷了臉,卻仍然堅持著去學校上課的情景;父親跟自己輔導的學生促膝長談語重心長的情景;父親在65歲高齡時到偏遠的四川涼山地區創辦涼山大學時奔波勞苦的情景……都歷歷在目。
父親和母親在教育上的孜孜追求、無私奉獻,給了我好教師最初的印象,也堅定了我一生投身于教育事業的決心。我當過6年小學教師,又讀了4年大學。大學畢業后又出來當老師,做過教導主任,當副校長,當校長,拒絕了很多誘惑,堅守著最初的夢想,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喜愛的教育事業中。數十年風雨兼程,青春與汗水,都已化成教育的情懷和靈魂,這讓我對優秀教師有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體悟。
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多元化價值觀念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命題叩問著每一位教育人,這也讓我從一名校長的視角思考:一名優秀教師應當具備哪些素質。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認為優秀教師的第一要義是擔當起“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孔子曾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這是儒家對于君子的理想標準。而優秀教師要擔當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就應該修煉成為教育領域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優秀的教師,首先是一位仁者。愛心是優秀教師的基本前提,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愛,整個教師道德就喪失了教育根基。這種愛不僅包含對每一位學生的全面呵護,還包含對學生的全心投入,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以及教育中的平等的思想與行為,尊重每一位學生。在重慶一中,有很多老師與學生成為了終身的摯友,這不僅僅是因為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過手,更重要的是他們愛心的付出。
優秀的教師,必然是一位智者。教師是人類知識文明的傳遞者,是學校教育中智慧的引領者,是學生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指路人。教師的知識、能力和智慧,是不容置疑的。要成為一位智者,教師必須是終身學習者,必須不斷適應新的知識系統的變化,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成為一位智者,教師必須是終身閱讀者,書籍是他們永遠不能疏遠的忠實朋友,教師要善于從朋友那里汲取成長養分;要成為一位智者,教師還必須不斷面對新的環境和情況,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用更新的智慧去引領學生、教導學生。
優秀的教師,還須是一位勇者。當前,教育發展形勢變化不斷,新課程改革已經推向深水區,無論是考試制度改革、課程體系改革,還是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不僅需要教師去面對、適應,更需要教師去開拓、去創新、去創生發展。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應對者和適應者,更是這場教育變革中的引領者和創新者,要具備大膽改革的勇氣和決心。重慶一中的很多老師在教育變革中順應教育改革,成為學科的引領者,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人即目的。”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它道出了教育最本質的內涵。做教育的仁者、智者、勇者,最終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和終身發展。在第三十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真誠地期望所有教師都成為具備仁、智、勇精神品質的優秀教師。
作者系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摘 要: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作為教師這一行業,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師,應具有激情,有激情就會有創造;應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修行;應終身學習,在學習中進步;應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應展示自我,在展示中升華。
關鍵詞:優秀教師;激情;寂寞;學習;反思;展示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這是對老師的感恩;“春蠶”“紅燭”“春雨”“園丁”……這是對老師的贊譽。蘇聯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米哈伊爾?伊凡諾維奇?加里寧曾說過:“教師
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位優秀的教師,往往成為學生一生的榜
樣,影響著他的學習、成長,甚至于影響著他的一生。如何才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呢?優秀的教師要具備以下五個要素:
一、教師要保持激情
教師需要激情,因為有激情就會有創造,因為有激情,我們的教育才是流動而又活潑的一江春水。
激情是催人奮進的。古往今來的一切成功之士,無不與他們的激情投入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所以,激情與成功有著不解之緣。縱觀每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和優質課,作為課堂導演者的教師,都是激情澎湃、情緒高漲的。再看看我們身邊的名師,個個都是激情四射、精神煥發的,他們的每一堂課都充分展現了個人的魅力。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調動身心的巨大潛力。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是激情四射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是豐富多彩的,語言是抑揚頓挫的,在課堂上采取風趣幽默的語言,創造豐富有趣的情境來調動學生樂學的情緒。那么我們的激情與魅力就會感染學生,學生學習的效率會大幅提高,我們導演的課堂會非常精彩!
二、教師要耐住寂寞
《寂寞是一種修行》的一本電子書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耐得住寂寞的折磨與考驗,就會提升自己,使自我達到人生境界的飛躍。要是面對寂寞歧途揮筆,沉湎于花花世界,終會歸于平凡。”
優秀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應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師應耐得住寂寞,只有這樣才能對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真正領會教學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實質,才能做到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
寂寞的另一面是卓越和成功,成功注定是一場孤獨者的游戲,每個人都羨慕那些成功的光環,只有埋頭苦干才能有出頭之日,只有水滴不懈才會有石穿的一天。
三、教師要終身學習
學無止境,成功需要學習。人如果停止學習,就會退步。
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應該不斷學習,每一個老師,每一個班主任,都有亮點和獨特的觀點,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在剛教學之初,每天都會去聽老教師的課,每聽完一節課,都有不菲的收獲,老師的語言、教態、板書、某個題目的講解方法等等。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業務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荀子說過:“學不可以已。”我們需要學習,更需要終身學習。現代人才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蓄電池理論”,認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成為一塊高效蓄電池,進行不間斷的、持續的充電,才能不間斷、持續地釋放能量。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所以要想成為優秀教師,就要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取能量。
四、教師要不斷反思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我們的備課需要反思:備得充分嗎?我們的每一堂課需要反思:學生掌握得怎么樣?我們每一次與學生談話需要反思:抓住關鍵點了嗎?起作用了嗎?……在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中,或多或少的就會積累一些經驗,再遇到問題時,就會看得更明白一些,更透徹一些。
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在不斷進步中成功!
五、教師要展示自我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自知,是非常困難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每一堂課都有優點,同時它的“孿生兄弟”缺點也一定會伴隨而來,有時自己很難發現,更談不上糾正了。
作為教師,我們要多參加一些活動,在活動中不斷發現自我,不斷超越自我。在不斷超越自我的同時,也要勇敢而又藝術地推銷自己,這是一個人功成名就的必要條件。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如果他的學識、技能不能在有效的平臺上得以展示,那么,他就是沒有把自己有效地推銷出去,再多的學問,也只能是爛在肚子里。
想要成為優秀教師,就要不斷地修煉自己,在激情與寂寞中成長,在學習與反思中進步,在自我的展示中成就教師生涯的輝煌。
【摘要】作為一名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超越,成為“優秀教師”。這本身就是一個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范例,也是教師成長的動力,能夠有效地促進學校實現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通過對優秀教師成長的個案研究和規律探索,可以有效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實現學校教育的高效、優質運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打造學校優質教育品牌。
【關鍵詞】優秀教師 個案研究 成果 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優秀教師是教師群體發展的專業引領者,又是學校發展的促進者。優秀教師群體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教育寶貴財富,他們的影響是長久的,是永恒的。他們在引導、幫助教師成長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一個新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超越,成了“優秀教師”。這本身就是一個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范例,他可以是更多新教師的楷模、學習典范,也是教師成長的動力,能夠有效地促進學校實現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
特色學校的創建要求我們要建立一支素質硬、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我校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專業教師多、青年教師多等特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實施優質教育成為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因此,加強對優秀教師成長的個案研究和規律探索,能夠全面提高教師的思想品德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能夠培養一支具有高尚師德、先進教育理念、有寬厚的學術功底、有精湛的教育藝術、勇于改革創新的一流教師隊伍。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首先,通過對優秀教師成長的個案研究和規律探索,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實現學校教育的高效、優質運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打造學校優質教育品牌。
其次,通過研究培養一支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高尚師德、有寬厚的學術功底、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勇于改革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
再次,通過課題研究,探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優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體系和基本規律,總結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的成功經驗。
最后,將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敘事和教育反思等基層學校參與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成果表達方式引入課題研究中,使教育科研走近一線教師,在提升教育科研的實效性上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2.研究內容:學校優秀教師現狀的調查研究;優秀教師專業化發展對教師個人素質的要求的研究;優秀教師素養專業化發展個案研究;總結、提煉小學優秀教師發展規律的具體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活動方式與方法
1.活動方式。本課題組將研究的整個過程定位在“研究、學習、實踐”這三者結合點上,課題組在每學期針對所研究的內容,寫好一份階段性研究計劃,作好一次專題匯報,寫好一份階段性研究總結,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積累一本研究資料,撰寫一篇或多篇有價值的研究論文,以完善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達到過程化管理的目
2.研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文獻分析法和調查法為輔。
四、研究過程與操作
1.準備階段。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領導機構;制定課題實驗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參與實驗的教師進行相關的教科研究理論的學習、培訓;總體規劃研究工作。
2.課題啟動階段。舉行開題會,完善課題方案,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和研究計劃,開展各種學習與培訓活動。
3.課題深化、總結階段。對比研究數據,進行研究資料分析,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價;整理優秀教師案例系列,做好實驗的教研論文成果匯編;形成實驗研究報告。
五、研究過程和措施
1.成立健全的課題研究小組。本次課題的研究有科研實力較強的學校領導做顧問,他們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功底,能夠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對我們的課題研究做指導。參加本課題實驗教師都為我校教學的骨干教師,他們基礎扎實、樂于思考、勤于動筆,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同時各位教師年富力強,素質高。他們責任心強,愛崗敬業,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積極投身各項教改實驗,科研氛圍濃郁,為該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2.制度保障,探索優秀教師成長模式。修訂《中學課題管理制度》,規范活動的內容,以監督制度確保活動的落實,以激勵制度促進活動的發展。
3.積極展開培訓,提高優秀教師團隊的綜合素養。
(1)校本培訓與外出學習相結合。課題組每月一次研討活動,有主題、有活動指導課,還有理論講座。學校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研討會,選送代表參加省市的各種競賽。這些培訓很好地豐富了教師的感性體驗。
(2)專家引領與專業引導相結合。我們請來了市進修學院教研員來校講座,對全校教師進行專業引領,請來了專家為課題組成員的科研活動進行評審指導、對老師們的小課題進行開題指導和結題評審。教師們的科研素養得到快速提升。
六、研究成果與反思
1.優秀教師的現狀。
(1)優秀教師的界定。優秀教師界定為:德行修養好,能行為示范,深得學生的愛戴、教師的認可和家長的尊敬,師生關系和諧;工作方法科學且有藝術性,精通自己任教的學科,掌握科學的教育規律,深入了解學生心理,并能創造性地學習和使用教育教學理論;成績顯著,包括學生學業、品行和心理素質等全面發展,同時教師自己也獲得專業成長,并獲得教育界內的諸多榮譽稱號,有較多的學術研究成果。
(2)教師成長新特點。研究者凱尼認為:“專業發展可以被看做是專業成長的過程。”教師成長就方式而言目前主要有兩個特點。
①教師成長的自主性。教師成長,包括外在因素影響和內在因素影響兩大方面。
②教師成長的過程性。課程改革對于教師來說就像學習游泳,需要在水中才能學會。正如美國學者特拉弗斯所說:“教師角色的最終塑造必須在實踐環境中進行。”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經驗在富有挑戰性的場景中才會迅速發生,反思也只有在觀念的沖擊下才會更有效。
(3)優秀教師成長的個人因素。通過筆者主持的《優秀教師成長的個案研究和規律探索》課題兩年多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我們發現一個“土壤”和兩個“因素”是教師成長內在的核心的個人因素:一個“土壤”是指積極的心態,即保持寧靜和恪守天性;兩個因素是指“教育情感”和“教育思考”。前者使他熱愛教育,忘我工作,并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后者使他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
2.優秀教師的成長都以優秀的師德為前提。教師道德,簡稱“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教師的從業之德,是對教師這一行業者的道德要求。
3.優秀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遵循“教學五認真”。優秀教師“教學五認真”規范包括: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
七、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首先,教科研的基礎知識,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繼續學習。其次,教學即研究,課題研究就在我們身邊,不能為研究而研究,讓研究成為我們工作的一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