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3:44: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語文作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語文作業是為了確保學生能落實課堂上學到的語文知識,鞏固學生語文能力等。但在“減負增效”的政策指導下,教師要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探究學生喜歡的作業設計方式,讓小學生主動完成作業。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
語文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升華,通過語文作業,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消化、鞏固所學知識。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在保質保量基礎上,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學生表達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積極地完成語文作業。
一、多感官融合型作業
傳統的作業枯燥無味,機械地重復抄寫占了很大比重,學生被壓在大量的抄寫任務之下,根本沒有精力去思索其中的語文知識和內涵,以消極、應付的心態去抄寫,作業的冗長無趣還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傳統的作業中,大多是要求學生完成對生字詞、課文段落以及詩歌等的背誦記憶,并默寫下來。針對這些基礎語文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多感官融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趣味互動中完成對基礎知識的高效掌握。如,一年級課文《小小竹排畫中游》,課文要求背誦,文中有具體的事物:竹排、水流、魚兒、小鳥、禾苗、樹木等,非常具有畫面感,而且文章下面也畫出了具體的景象。小學生對于歌唱具有濃烈的興趣,借助這一點,實現作業和聽覺的融合,授課后在課堂上播放《小竹排》這首兒歌,帶著學生唱兩遍。學生往往能較快地記住歌詞,兒歌使得他們對《小小竹排畫中游》興趣大增。因此作業設計為:請學生回家后學唱這首歌,熟練到不用看歌詞就能唱出來,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大家一起合唱這首歌;在課文段落背誦上,如,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中,文章要求背誦第三、四段,文中提到了亭臺樓閣、蘇州獅子林、海寧安瀾園、杭州西湖和雷峰塔等,總的來說這段文字沒有故事性,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記憶困難,這時可以將視覺形象融入其中,這樣設計作業:請同學們回去上網,通過視頻和圖像看一看圓明園到底是什么樣的,文中提到的其他各地名勝和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又是什么樣的。明天老師會帶著照片,請你們分辨一下照片中的景色對應的是哪個景點噢!這樣設計,學生回到家后可以輕松地查閱到相關資料,又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記憶、辨認景色的方法,他們可能會幾個小伙伴一起看視頻,也可能請家長配合展示圖片、自己辨認等,整個完成過程充滿了趣味性和探究性,小學生也發揮了形象記憶的能力。在第二天上課時,老師再展示照片,給學生展示的舞臺。接下來按照文章順序,一一展示照片,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形象畫面和記憶順序,輔助小學生快速地完成背誦任務。這樣是把課后作業作為了背誦任務的鋪墊,讓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悅地完成了背誦記憶的準備工作。
二、理解辨析型作業
小學語文作業不能局限在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考查上,還可以通過設計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現力,將語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比如以預習為主要任務的作業,教師需要在備課中就想好兩節課之間的聯系,通過上課形式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毀滅》時,老師跟隨課堂進度在黑板上板書、完善本文的結構圖,最前面寫上文章題目,以大括號形式分別寫出各大部分的主要內容,后面標出對應段落,并不斷補充小點,最后再用大括號標注文章傳遞的心情。在課堂上給學生示范如何理清文章邏輯和結構,然后布置作業:請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課方式回去預習下一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想象自己是一名老師,畫出文章的結構圖,按照結構圖自己給自己講一遍課文,在下一堂課時看老師是怎么講這篇課文的,根據你的預習和結構圖,給老師提出講課建議。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學生的不預習,學生一想到自己可以給老師上課提建議,在課后完成作業時會更加投入,及積極思考文章邏輯和內涵。又如,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可以以學生喜愛的繪畫形式來設計作業。在四年級《白鵝》一文的授課后,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了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但仍不夠形象、具體。因此,設計作業:請學生回家后通過視頻或者想辦法看一看真的白鵝,從白鵝叫囂的樣子、走路的姿態以及吃相中三選一,把你眼中白鵝的樣子畫出來。在完成作業中,學生需要觀察白鵝,從而更好地理解文中那些描述白鵝的詞匯,這樣就通過繪畫的表面作業實現了學生對語文用詞的理解。
三、巧思妙想型作業
巧思妙想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從生活中觀察、認知,通過觀察和想象來描述新故事。比如,三年級《玩出了名堂》,玩耍是每個小學生都喜歡的。大人們覺得小孩玩的東西都沒什么意思,但在小學生眼里卻充滿了各種可以思考的問題,甚至是十萬個為什么。小學生有奇思妙想卻沒有得到關注,課文給了學生很大啟發,教師提問學生在以前的玩耍中有沒有什么發現,或者有沒有什么好玩的玩法,大家一起分享。學生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生活中玩耍的小細節和小發現一股腦地涌現出來,學生因此興趣盎然。據此設計作業,讓學生通過文字形式把這些小發現也跟老師分享一下。學生把生活中的巧思妙想表現在作業上,有助于小學生今后在生活玩耍中開發思維,提高觀察力。
作者:孫平 單位:重慶市云陽縣實驗小學
摘要:課后作業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課后作業的布置和完成,能夠深入了解學生對于教學知識點的具體掌握程度,同時也是學生反思自我,進一步鞏固學習的過程,所以對于課后作業優化設計是十分必要的。以此為出發點,簡單闡述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優化;實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后作業的布置往往是針對當天或第二天的教學知識點進行的,內容繁多,學生壓力過重,極其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在沉重的作業負擔下,學生逐漸喪失了對于學習的興趣,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學習成績也無法提高。新課程教學改革反復強調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前提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更加注重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而課后作業的布置只是輔助性教學,應當充滿趣味性和教學實踐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
一、作業優化設計應當遵循的準則
1.寓教于樂相結合
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業優化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寓教于樂相結合,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充滿熱情,能夠幫助學生思維探索。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有這樣一首詩《一株紫丁香》,這篇文本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學會生詞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樹立尊敬老師的心愿。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更為有趣的作業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建議學生觀察身邊有沒有紫丁香,或者組織學生參與“模仿游戲”,將詩歌中的內容演繹出來等這種趣味性比較濃的作業。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旺盛的時候,因此,寓教于樂的課上課下互動更能夠幫助學生去主動完成作業。
2.生活實際相串聯
小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教學階段,而小學語文又是基礎教學中的重點,因此,小學語文作業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作業內容的設計應當更加貼近生活,將教學與生活相串聯,增進學生與教材文本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的。同樣以《一株紫丁香》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幾株丁香花到課堂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丁香花有什么樣的特征,再將學生的思維進行集中引導,幫助學生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帶入教材。對于課后作業,可以布置一些貼近生活中的內容,如“:你們會用什么樣的花來形容你們的爸爸媽媽呢?”等等,讓學生自己去生活中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3.提升作業整體質量
對于小學較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趣味性的作業已經不適應教學內容,因此,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建立高效課堂的同時,也要建立高效作業的思想意識。對于布置的作業內容,不要泛泛而談,要不斷刪減,取其精華,讓學生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運用題海戰術強迫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記憶。
二、作業優化設計的基本途徑
針對作業優化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要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上保證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1.減輕課業負擔
在我國各中小學,學生的學習時間都普遍達到了十個小時以上,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這是沉重的負擔,而小學語文又屬于基礎教學,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非常多,為了學生能夠在基礎教學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很多教師都選擇布置大量的作業來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這反而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適得其反。因此,首先應該減輕學生可以負擔的,盡可能地減少作業量,保證作業的質量,并適當地降低作業的難度,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小小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好地促進他們完成接下來的作業。
2.注重創新意識
在上文中提到,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和學習熱情是幫助他們完成學習的主要動力。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作業中的創新意識。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到,信息化的時代將互聯網帶入了千家萬戶,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上網尋找答案,使得學生無法經過一個思考的過程,不能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因此,要保證作業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必須經過思考,發散他們的思維空間,養成思維探究的學習態度,對于日后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總之,作業是輔助課堂教學、強化課堂內容的主要手段,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學質量的雙重標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意義重大,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優化設計時,要遵循作業優化設計的基本原則,即作業整體的趣味性、實效性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在進行作業優化設計時,要盡量減輕課業負擔,注重作業本身的創新性,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作者:蔣召勤 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魏武小學
摘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提高了對課下作業的重視,改變原有留作業的方式,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語文作業作為語文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反饋和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程度的重要途徑,所以語文作業應該扮演搭建學生和教師關系橋梁的角色,而不應該局限在單方面的反饋。為使語文作業豐富多彩,提高學生課下寫作業的興趣,提出幾點合理性的建議,希望推動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下作業;有效設計
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方面起到無法忽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發揮作業的作用,而不是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習過程中絆腳石。要想使得學生喜歡做作業就需要提高學生的做作業的興趣,也要使語文作業具有多樣化。教師要讓作業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接下來筆者就如何巧妙的設計語文作業提出自己的見解。
1使課下作業多樣化、興趣化
傳統的教學體制下,教師設計作業形式單一,主要以書面呈現作為作業的形式。學生在單一循環的寫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從而降低作業的質量。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促使作業形式向多樣化的方向轉變,然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做作業的激情。創設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可以從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出發,通過分析與研究小學生在做作業時的心理活動來完善教學內容,使內容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其做作業的熱情。首先,教師要設計靈活的多樣的作業內容。新型的作業設計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寫和做相結合的模式,結合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突出動手實踐的課程。把語文作業與學生的動手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多種感官的參與到課下作業中來,提高做作業的效率。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中,教師可以以學生觀察作為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深入到實際,觀察小蝌蚪是如何一點一點變成青蛙的。這樣的作業形式,會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也可以彌補在課堂中講解不充分的缺陷。教師也可以把作業落實到書面上要求學生最后以調查報告的形式作為對這門課程的反饋。通過以上的兩種途徑,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能夠推動教師教學的進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其次,需要教師在課下作業設計時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做作業的法寶。有了興趣,教師不用擔心學生是否能夠按時的完成作業,也不用擔心學生能否接受自己講解的知識。因為興趣會推動學生主動進行探究,主動的學習。因此,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應該是富有情趣,吸引學生的,在設計語文作業時需要在符合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的基礎上,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迎合學生的需求,激發他們做作業的欲望。
2以學生為中心,作業設計向自主性轉變
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改革后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課下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學生本身的特點和心理需求。學生是有差異的,如果教師在留作業時采取整齊劃一的方式,那么學生的主體性就會被忽視,從而造成“水過地皮濕”的后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需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作業層次性和發揮性的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不同的層面上掌握學習知識。作業設計向自主性轉變,要求教師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性,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也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三種不同側重點的作業,第一種以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重點,多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設計深層次的問題;第二種比較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多以調查或者實踐為作業的形式;第三種以基礎為中心進行知識點的延伸,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點的考察。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做選擇,能力稍微強的可以選擇第一種,能力在基礎之上的可以選擇第二種,能力稍微差的就可以選擇最后一種。這種選擇模式能夠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學習樂趣,另外在作業形式上也實現了多元化,讓學生能夠從單一的作業模式中向多元化的作業模式中轉變,全面發揮作業的魅力,激發學生做作業和實踐作業的熱情,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作業設計向自主化轉變。
3促使課下作業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學生厭倦學習,厭倦寫作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作業的負擔太重,小學生現在也面臨著升入初中的壓力,所以教師在留作業的時候不能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教師可以適當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質量,用少量的作業內容減緩小學生的作業壓力,多為小學生創造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時間與機會,讓小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技能。教師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因為只有提高課堂的效率才能夠減少作業量,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收獲了本節課所需要收獲的知識,那么留作業時只需要簡單的鞏固一下知識就好了。因此教師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精簡課下作業,減輕學生做作業的負擔。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改活動,這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業時一定要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和做作業的信心。讓學生愛上做作業,同時又能夠以巧妙的方式讓學生注意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之處,不要讓教師的批改活動成為一種形式。教師應該多采用“好”“優秀”“較好”的表達方式,對學生的作業給予肯定,讓學生能夠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教師要以學生為核心,促使課下作業成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在批改小學生作業時,教師可以采取幽默的形式,用小紅花,幽默的語言等來提高小學生寫作業的興趣。用這種方式來促使小學生將寫作業作為一種快樂,而不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讓小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總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使作業富有“營養”,對課下作業進行有效的設計。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作業設計向“自主化”方向發展,教師也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熱情。只有在設計作業時注重學生的整體性發展,才能發揮學生的潛在性能力,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
作者:趙春意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西四小學
一、分層次布置環節
從目前小學語文布置的作業來看,基本上都是采取一樣的方法,在作業布置方面,對不同的學生布置同樣的作業,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們的個性就無法被施展出來[1]。分層次布置作業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中布置作業的局限性,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堅持“分層次”原則,能夠堅持從學生們的個性出發,設計出適合學生們各自特點的作業形式。通常情況下,分層次作業需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組,其中成績最好的一組為“拔尖組”,成績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被編為“提升組”,最后成績最差的一組則被編成“奮進組”。通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從而來激發出學生們的斗志。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應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出不同難度層次的作業,一般情況下需要堅持“拔尖組”的作業最難,“提升組”的作業難度一般,而“奮進組”的學生的作業則主要側重于對基本知識點進行考察的原則。例如,在講到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第十九課《草船借箭》一課時,老師可以根據課本的主題布置分層次作業,對于“拔尖組”,老師則讓他們去讀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相關章節;對于“提升組”,老師則要求他們去讀一些相關的書;對于“奮進組”,老師則讓他們掌握課本內容。
二、反思環節
當學生們完成任務之后,老師需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對作業完成狀況進行一些必要總結[2]。對于不同層次學生,老師讓他們說出各自的閱讀感受,并讓他們總結出閱讀技巧。與此同時,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嘗試層次更高學生的作業。例如,讓“提升組”學生去嘗試“拔尖組”學生的作業,讓“奮進組”去嘗試“提升組”的作業。與此同時,老師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肯定,并且對他們的不足之處也需要指出來。例如,在講到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第十九課《草船借箭》一課時,當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進行反思之后,老師讓“提升組”的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相關章節,讓“奮進組”去嘗試其他相關文章。
三、測評環節
在反思環節完成之后,還需要老師對相關作業進行測評。當然,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測評方式[3]。首先,對于“拔尖組”的學生,老師不應該給予滿分,甚至適當壓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仍舊存在上升空間,還需要繼續進行學習。對于“提升組”的學生,老師應該對其正常給分,并且對其進行鼓勵,從而激發出他們向“拔尖組”靠近的熱情;對于“奮進組”學生,老師應該對其進行適當提分,激發他們進行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對于“奮進組”學生,可以適當采取一些特殊原則,例如,如果學生做錯了,老師可以暫時不給分,讓學生們真正懂之后再讓學生們重新寫,然后老師再給他們評分。例如,在講到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第十一課《晏子使楚》一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對“拔尖組”進行適當壓分,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避免他們出現驕傲心理;對“提升組”學生,可以采取適當鼓勵的方式,激發出他們向“拔尖組”靠近的信心;對于“奮進組”則采取鼓勵的方式,使他們能夠樹立學習的信心。
四、在分組中采用滾動式的分組方法
當然,不同組學生的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采用滾動式的分組方式。其中分組的依據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占據70%的份額;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們平時的表現,占據30%的份額[4]。通過這種方式,使不同組的學生形成一種競爭意識,并具有一種緊迫感,激發出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們積極性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們的合作意識進行培養,從而避免學生們出現惡性競爭等不健康心態,使學生們在競爭中進行合作。除此之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也是要格外關注的。因此,老師需要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們進行談心,及時了解到他們的心理狀態,一旦發現學生們由于競爭出現焦慮現象的時候,老師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學生們出現的焦慮和緊張心情,提高學生們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們能夠在積極、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近年來,我國對教育改革給予了足夠重視,提倡在教育中為學生們減輕學習負擔。分層布置作業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不同的作業布置狀況,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通過作業來激發出各自的潛能。
作者:魯雪梅 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2 團子女學校
一、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的重要性
(一)對學生的重要性。語文作業的批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機。在幾次的教育實習中,我發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實習班的中等生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在平常的待人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后來通過了解發現,原來在任課教師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對班里好學生的作業批改的很仔細,可是對中等生卻沒有給予繼續學習的前進動力,當然畢竟憑教師一個人的力量來管理幾十個人的作業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殊不知作業批改確是學生努力學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作業本上做到認真批改,亦或是幾句鼓勵的話,可也許影響的卻是孩子的一生。
(二)對教師的重要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往往能如實的反映到作業中。學生的作業本也可以稱之為學生對教師授課的“答卷”。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可以發現自己在平時教課時的盲點和不足之處,以及學生對已授知識的接受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狀況迅速的調整教學方案,為學生答疑解惑。這種及時的反饋與糾正,不僅是學生需要的,更是教師所需要的。
二、當前小學語文作業批改存在的問題
1.批改周期長。我國小學目前普遍采用大班化教學,幾乎每個班級人數都在50人以上。而語文老師又普遍兼任著班主任的工作,這就使得語文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總是感覺任務繁重,壓力過大。面對五六十人的作業本,教師往往耗費很多精力卻進度緩慢,會造成每次作業批改的周期過長。作業批改的周期性過長,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和錯誤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作業批改的實效性大大降低。
2.反饋信息量小。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面對著數量繁多的作業本,教師根本沒有能力去精心批改每一本作業。為了盡快的完成批改任務,對于大多數人的作業教師只能做到蜻蜓點水一般,簡單的對其進行勾畫,不能做到全面的點評。故而,當學生拿到手中的作業本時,往往只能看到其答題的正確性,卻不能了解答錯的深入原因。反饋的信息量的過小,也使得作業的價值大大降低。
3.修正效果不明顯。作業反饋的時間過長以及反饋信息量的少,都使得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改正錯誤。首先,學生上交作業的時間與收回作業的時間間隔過長,使得學生容易遺忘原先在做作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困惑,或者已經對之不感興趣,長此以往,積壓的遺留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其次,作業反饋量的狹小常常使學生不能明白自己到底的錯誤。他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改正什么。這種只知其錯而不知其因的方式,只會使學生更加糊涂。
三、小學語文作業批改的策略
如何更好地通過作業的批改,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體能動性,增強教學效果,并以此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人在平時的語文作業批改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想從以下三方面作一些交流:
(一)作業批改方式的靈活性
1.變換批改地點。教師常常喜歡在辦公室里批改語文作業,認為這樣能保證工作環境的安靜。其實,面對五六十本語文作業的“全批全改”,單一的工作環境容易引起教師的煩躁感與倦怠感。教師可以適當的變換一下批改地點。當在辦公室批的煩躁時,可以先選擇罷手。然后在學生晨讀課或者自習課的時候,帶到教室里去批改。這樣既能提高批改的效率,還能使學生產生“共情”。學生體會到教師批改作業的辛苦,為了不辜負教師的汗水,也將會更加認真的去寫作業。
2.適當的自評。學生作業的適當的自評自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評意識。正確的自評意識和能力,是學生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人生中都是應該學習的。而對作業自批自改的方式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方式之一。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題目都適合學生自己進行批改,教師要學會把握分寸。像組詞、造句等基礎類的題目,都是學生可以自行批改的題目。當然,在學生自評之后,教師必須馬上跟進二度點評,并且一定要賞罰分明。對于自評認真的同學教師要予以表揚,自評馬虎的同學則要及時批評,以此培養學生正確自評的態度和能力。
3.學生之間的互批互改。這是說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同桌之間互相批改作業。即同桌二人將作業互相交換,相互評判正誤,然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探討和糾正做錯的原因,共同進步。二是小組之間互相批改作業。小組人數一般以四人為宜,通常是前后桌組合。與同桌互批的不同在于,小組會先選取一本“示范作業”,然后大家逐題進行批改,共同討論正誤。這一過程是大家集體反思的過程,在共同的討論中,組員往往能更好的明晰自己的錯誤。
(二)豐富作業批改符號
“√”和“×”是我們在作業本中常見的符號。“√”和“×”,宣判著一道題的正確和錯誤,如此的簡單明了,卻又如此的不近人情。語文課程并不像那些理科的課程,它的世界并不是簡單的正誤對立,很多問題是不能用單純的對和錯來判斷的。因此,在語文作業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去豐富作業批改的符號,以此來適應復雜的、具有深厚意蘊的語文題目。比如,我們可以在“√”后面加,并以星星的等級來表示學生語言的生動程度。另外,像手抄報等不能直接表示正誤的作業,教師也可以采用等級制,用“”表示最基礎的等級,然后根據學生作業的認真程度以及優秀程度酌情加“”……等等。其實,符號有很多種,教師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以及學生的情況去加以選擇,適合自己與學生的表達符號才是最值得用的。
作者:呂鳳嬌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生缺乏自制力,在假期里家長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寶貴的寒暑假可能會白白浪費掉。學生不僅學不到新的東西,就連學過的知識也可能會忘得一干二凈,進而會影響新學期的學習。當然有些家長管得太嚴,給孩子安排了過多的補習班和興趣班,擠占了孩子大量的時間,不僅讓孩子疲憊不堪,而且也失去了假期的意義。因此,教師合理地布置假期作業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布置假期作業才能讓學生在假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呢?
一、練字關要注重描紅,提高描紅的實效性
眾所周知,小學生在考試時做錯題一般不是不會做,大部分都是粗心造成的,而練字就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耐性。寫字教學是小學教學基礎中的基礎,教師在平時就應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我個人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字寫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把他們的作業展示在教室的墻上,同時對于那些寫字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還要定期評選出“最優秀獎”“進步最大獎”,并請這些學生講講他們寫字的心得等。來自學生中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可估量的,這樣做能夠有效提高學生主動練好字的積極性。寫一手好字,受益終生。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假期時間,給學生講明白練字的好處,并要求大家按照要求,每天寫一兩頁的描紅練字。
二、先溫故后知新,形式新穎效果好
假期作業的設計不能簡單地布置一本書或所有的學生都一樣,應根據班里學生的接受能力,分層次地布置作業,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作業的價值。雖然這樣教師的任務可能要增加許多,但卻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而且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喜好,最好能通過變換形式來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首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作業,比如每天復習兩課的生字、每天讀一兩頁書、每天根據書上的詞語寫一兩句話(內容可以不做要求)等。其次,對于年級高一些的學生,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他們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例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決定假期作業的量及具體完成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
三、引導學生堅持寫日記
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有語文。寫日記可以讓學生將豐富的生活儲蓄起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過記日記,學生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感想和見聞有選擇地、真實地記錄下來,同時,還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以及豐富的語言素材,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記憶力。學生認真寫好日記,可以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探索興趣,使他們充分享受到生活中的樂趣,養成觀察的好習慣。觀察多了,就會自然地發生聯想,聯想多了,自然就樂于動腦筋去進行分析、比較、思考。總之,堅持寫日記會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其實,每篇日記其本身就是一篇作文,堅持記日記有助于學生在作文時做到內容充實、情真意切,切實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學生要堅持每天寫日記,要把寫日記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一項任務;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積累、積極思考、多練多寫。
四、引導學生讀課外讀物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規定假期需要閱讀的課外讀物,并要求寫出讀后感,摘抄積累讀物中的一些優美的好詞好句,并學會套用,即變通的能力;嘗試將好詞好句用在作文中,以便給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得以升華。
五、與家長溝通,建議多帶孩子出去
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參加有組織的夏令營活動或旅游,只有見多才能識廣,才能去搜集更多的豐富的素材。且出去旅行或參加夏令營還能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學到一些常識,鍛煉自己的判斷力、應變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得到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能夠去親自體驗野外生活,體會互幫互助的合作關系,培養團隊協助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作業只是對家長的一個建議,不同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同,要視情況而定。且教師需要絕對提醒家長的是:絕對不能允許小學生獨自出去旅游,因為小學生所擁有的知識、能力、經驗等均不足以應對臨時發生的事件。另外,也可以建議學生參加一些義務勞動或鼓勵學生主動走到戶外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之類,并以安全第一為準則。
六、為學生推薦電影,開展新形式的勵志教育
假期中讓學生適當地看幾部電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需要篩選和引導。我一般都會給學生推薦這幾部經典電影:(1)《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比較適合青少年,尤其是缺乏自信、對自身潛能認識不足的青少年;(2)《卡特教練》,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籃球教練率領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們為夢想而作戰的故事;(3)《追夢女孩》,由碧昂斯主演,講述的是三個黑人女孩踏上充滿未知的星途,最后獲得成功的故事;(4)《聽見天堂》,講述的是一個熱愛電影的盲童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
作者:邱書英 單位:河北省臨西縣姚樓校區
《作文成功之路雜志》2014年第Z2期
一、動腦想象型作業的設計
動腦想象型作業的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散學生的思維,給同學們更多想象的空間,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經常會設計一些動腦想象型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也受到了同學們的普遍歡迎。執教《恐龍的滅絕》一課的時候,我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后作業:想象一下,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如今與人類共存的場景,并用文字記錄下來。作業布置下去之后,同學們進行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想象。有的同學寫道: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那么人類肯定不敢造這么多高樓大廈,那樣的話恐龍一腳就會給踩塌了。我想人們一定會把房子造在高高的大樹上,或山洞里,這樣恐龍就不可以輕易的侵犯我們人類了;如果恐龍沒有滅絕,我想它們與我們人類一定會相處的非常融洽,出門也不用做小汽車了,坐在恐龍的背上就可以出行了。這樣也對我們的自然環境減少了很多污染……同學們的想象真的是讓我打開眼界,沒想到他們的內心世界竟然這么豐富。
動腦想象型作業的設計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并不是難事,只要我們肯用心就可以發現我們的課文當中到處都存在這樣的題材,可以設計出很多動腦想象型作業。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動腦想象型作業的設計不能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一定要緊密結合我們的課文,否則這樣的作業設計就會呈現出很大的低效性。
二、親子合作型作業的設計
近年來,很多專家和學者都在大力提倡家校共育。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理念,也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基于此種情況,我們不妨設計一些親子合作型作業,讓同學們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
執教《數星星的孩子》一課的時候,我要求同學們回去之后把這個故事說給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聽。于此同時,還要求我們的家長說一些故事給同學們聽。孩子們回去給家長說故事的過程既是鍛煉他們口頭表達能力的過程,也是對課文進行再消化的過程。而要求家長給孩子們講故事既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相關知識,也能讓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們的學習,對于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亦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的做法可謂是一舉兩得。再如,執教《恐龍的滅絕》一課的時候,我還要求同學們回去之后和家長共同完成一個恐龍模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任何身邊的材料來制作這個模型。作業布置下去之后,在同學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之下,有的用橡皮泥制作了恐龍模型,有的用面粉制作了恐龍模型,有的用紙糊了一個恐龍模型……他們充分發揮了家庭的智慧來完成這次的作業,完成作業的過程無不充滿著濃濃的家庭之情,家庭之愛,對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親子合作型作業的設計需要我們家長的密切配合,所以在設計這樣的作業之前教師必須要和家長做好及時的溝通,讓家長配合老師完成作業。要讓家長明白這樣做的意義。如此一來方能起到預期的作業設計效果。
三、結語
事實上,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方式還有很多。比如游戲型作業、角色扮演型作業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做過多論述。希望本文的寫作可以給更多的一線小學語文教師以啟發,踴躍加入到小學語文多元化作業的設計研究當中去,不斷豐富我們的語文作業形式,讓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輕松愉快的掌握相關的知識。
作者:王淑紅單位:河南省西平縣第一實驗小學教師
1.學生自評,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下,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成為評價小學語文課外作業優劣的重要標準。課外作業的設計應遵循自由、開放、合作的原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理解的重點自然也不同。因而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分層布置作業。這樣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情況作以簡單的分析評價,鼓勵學生陳述自己作業的優缺點,以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對于基礎知識方面的課外作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評價體系,評價對象有: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評價類別有:作業態度、作業優點、書寫情況、完成情況、有無進步、存在不足等。這種評價方式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形式多元化,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2.學生互評,以豐富學生的智慧。
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是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途徑。在作業互評中,可以引導學生發揮創新性思維,培養他們綜合利用資源的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了解背景知識,領略自然風光的美,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讓同伴和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還能增加互動,體現公平、合理,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多次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作業是學生思維的體現,是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因而課外作業的評價,不只是鑒別作業對錯的過程,也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教師可使用多次評價的方法,即不急著給出判斷,對課外作業的評價由關注結果向過程轉變,堅持自評、互評的方式外,批改時根據作業情況定等級,作業修改后進行重新評定。評價時盡量采用肯定和鼓勵性的評語,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指導性的意見。這樣能讓學生真正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使作業成為提升學生人文修養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主體性貫穿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課外作業的內容及形式應體現學生的需求和價值。教師應科學地評價小學生們的語文課外作業,肯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重視學生實踐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持續發展。
作者:陳九秀單位:會昌縣會昌小學
回歸現實,拓展作業新類型
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實踐性作業要具有一定的主題性和情境性,是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和拓展,將視角轉向學生實際的每一個角落,通過豐富多彩的類型引導學生主體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搜集創編類。對于一些知識性較強的課文,可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圖片、資料等。比如:在學《東方之珠》之前,就布置學生上網、讀書,查閱香港的相關資料,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并培養其搜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學習一些人物相關的課文,比如《錢學森》、《詹天佑》,可讓學生將收集到人物相關的資料,制作成卡片,在學生之間展示交流。再如,在低段的識字教學中,筆者考慮到,要想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通過單一的誦讀或抄寫的作業形式來維持,不然就會把學生剛剛點燃的對于識字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學完了一些生字,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給所學的生字、字母編順口溜,給生字找朋友等,這樣,學生就能從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
(二)想象寫作類。在很多課文中,有不少可讓學生發散思維的“空白”。比如,《愛之鏈》一文的最后并沒有寫明喬依醒來之后是怎樣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小尾巴,這時,可讓學生以“喬依醒來……”為開頭,依據前文的故事情節發展,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將故事繼續下去。又如,在學習完了詞作《清平樂村居》之后,讓學生用白話文將詞中所描述的內容寫出來。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更通徹地了解詞作的內容,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三)表演交際類。小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好表現自己。針對這一點,在教學完《黃山奇松》一文后,我會讓學生當景點講解員,給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紹。小朋友在家人的面前無拘無束,他們在介紹過程中釋放自我表現潛能,在表演中獲得愉悅和自信。又如,在學完課文《公儀休拒收禮物》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排練這出獨幕劇,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在口語交際課后,將學到的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說一說,學習與人交往。這類作業使學生的活動融入社會,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待人處事的能力等。
(四)考察探究類。引導學生動起來,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它可以是做小記者,對采訪對象進行訪談;可以走近大自然進行實地查看,調查訪問;可以是環保衛士,在田間鄉村進行考察,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并提出合理的建議。比如,在學習了一些俗語之后,讓學生去鄉間調查我們當地的俗語,了解其中的含義,并用筆記錄下來。再如,接觸到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之后,可讓學生去聽家里的老人講一講我們身邊所流傳的故事,更加深入地去探究一下民間故事的特點。
當然,語文作業的設計除以上情形外,還有很多的類型,如準備性作業、延伸閱讀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類型的作業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彼此包蘊的。
總之,語文作業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說:“確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為目的的那種作業的性質,提出為此目的服務的獨立作業的課題,是具有高度教學藝術的事情。”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今天,語文課程需要新型的語文作業,我們教育者要“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做“敢探未發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作者:時海燕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岔河小學
摘要: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結合起來,就能夠讓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得到拓展,增加語文作業的內涵,讓學生可以完成一些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查找內容,作業完成的效果會得到提升,也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作用
一、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小學生語文教學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語文的課程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需要學生能夠正確搜集、處理以及表達信息,拓展學生知識面,從多角度來理解知識。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就能夠讓學生從課堂上拓展到信息網絡中,在網絡中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不僅局限于課本的理解,這樣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對觀點進行表達的時候,也能夠從多個角度來進行的表達。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望洞庭》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并且通過網絡來查找與這首詩內容相關的古詩詞,對相同題材的古詩詞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每首詩中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洞庭湖的美景的,分別表達的是洞庭湖哪個季節的美景,并且讓學生根據對不同古詩的理解來寫出一篇讀后感。這個作業就將學生的學習范圍拓展開來,學生利用網絡的時候,就搜索到《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送客》《帝子歌》等古詩,這些都是描寫洞庭湖的古詩。但是從不同角度進行描寫的,《望洞庭》這首詩是一首純粹描寫洞庭湖美景的古詩;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送客》這兩首古詩則表達了的是在洞庭湖上的一種惜別之情;對于《帝子歌》這首詩則表達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表達作者一種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表現作者對人生悲涼的感慨。通過這樣拓展閱讀的過程,學生就會了解“詩言志”這三個詞的含義,同樣的景色在不同的人看來表達的就是不同的情感,學生的知識面就豐富起來,以后再對古詩進行理解的時候,也會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理解。
二、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面對事物的時候能夠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而課本上的內容由于篇幅的受限,內容的呈現比較簡單,因此學生有時候不能理解的課本上所體現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文章,學生對情感的領悟就不深刻,此時就需要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信息來查找一些課外的內容,開展實踐性的作業,網絡上關于課文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對情感的解讀也比較深刻,會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之上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從多角度來理解課文。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東方之珠》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表達的內容就是香港的繁華和熱鬧,讓學生對我國這塊寶地產生熱愛之情。而香港在過去的一百年里,卻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和我國分開,而學生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往往比較模糊。為了讓學生了解香港是如何和我國分開的?當時的歷史原因是什么?當時的社會現狀是什么?以后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香港?這就需要學生自己來查找資料。學生通過網絡來查找的時候,就能夠全方面了解過去的歷史,讓學生了解香港和我國的血脈關系,然后學生再聯想到目前我國和臺灣的關系就會了解這種情感是割舍不掉的,無論過了多少年,那種一脈相傳的關系是永遠不會變的。因此有的學生在作業中寫到:“希望在自己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外交家,這樣就能夠對大陸和臺灣的關系起到促進的作用。”有的學生寫到“盡管香港和大陸所實行的體制不同,但是這并不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都是一家人。”經過這個作業,學生通過網上來查找資料,對過去的歷史進行全面的了解,在看待大陸與香港、大陸與臺灣的關系的時候,能夠客觀看待,不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三、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語文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必需的語文知識,還需要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學會查找資料、整理資料,提取自己需要的內容,將內容和圖片能夠有效結合起來,實現對資料的有效組合,來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進行信息查詢的時候,主要是通過百度、谷歌這樣的搜索引擎來進行查找,這樣能夠快速定位自己想查找的內容,學生然后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篩選。此外,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圖片處理能力等也會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對文章描寫的秋天的美景的理解,就讓學生通過網絡來查找與北大荒秋天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來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景的時候,學生就能夠感受到無限的生機,比如秋天的落葉、碧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長滿各種莊稼的園子,這些場景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比較難見到,但是通過圖片學生就會了解北大荒秋天暗中迷人的景色,學生也會了解在我國也有很多迷人的景色,要善于發現。學生將這些找到的圖片進行整理,進行采集和的剪切,然后制作成PPT或者word在同學們的面前進行展示,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提升的同時,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找到的資料進行手抄報的繪制,以“心系北大荒”“迷人的北大荒”為主題來開展海報展,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就有利于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給小學語文作業提供了較強大的學習工具,拓展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能夠從多方面來了解課本的知識,并且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信息查找和信息處理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作者:王善賓 單位:連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學
摘要: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結合起來,就能夠讓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得到拓展,增加語文作業的內涵,讓學生可以完成一些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查找內容,作業完成的效果會得到提升,也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作用
一、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小學生語文教學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語文的課程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需要學生能夠正確搜集、處理以及表達信息,拓展學生知識面,從多角度來理解知識。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就能夠讓學生從課堂上拓展到信息網絡中,在網絡中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不僅局限于課本的理解,這樣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對觀點進行表達的時候,也能夠從多個角度來進行的表達。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望洞庭》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并且通過網絡來查找與這首詩內容相關的古詩詞,對相同題材的古詩詞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每首詩中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洞庭湖的美景的,分別表達的是洞庭湖哪個季節的美景,并且讓學生根據對不同古詩的理解來寫出一篇讀后感。這個作業就將學生的學習范圍拓展開來,學生利用網絡的時候,就搜索到《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送客》《帝子歌》等古詩,這些都是描寫洞庭湖的古詩。但是從不同角度進行描寫的,《望洞庭》這首詩是一首純粹描寫洞庭湖美景的古詩;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送客》這兩首古詩則表達了的是在洞庭湖上的一種惜別之情;對于《帝子歌》這首詩則表達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表達作者一種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表現作者對人生悲涼的感慨。通過這樣拓展閱讀的過程,學生就會了解“詩言志”這三個詞的含義,同樣的景色在不同的人看來表達的就是不同的情感,學生的知識面就豐富起來,以后再對古詩進行理解的時候,也會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理解。
二、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面對事物的時候能夠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而課本上的內容由于篇幅的受限,內容的呈現比較簡單,因此學生有時候不能理解的課本上所體現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文章,學生對情感的領悟就不深刻,此時就需要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信息來查找一些課外的內容,開展實踐性的作業,網絡上關于課文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對情感的解讀也比較深刻,會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之上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從多角度來理解課文。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東方之珠》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表達的內容就是香港的繁華和熱鬧,讓學生對我國這塊寶地產生熱愛之情。而香港在過去的一百年里,卻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和我國分開,而學生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往往比較模糊。為了讓學生了解香港是如何和我國分開的?當時的歷史原因是什么?當時的社會現狀是什么?以后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香港?這就需要學生自己來查找資料。學生通過網絡來查找的時候,就能夠全方面了解過去的歷史,讓學生了解香港和我國的血脈關系,然后學生再聯想到目前我國和臺灣的關系就會了解這種情感是割舍不掉的,無論過了多少年,那種一脈相傳的關系是永遠不會變的。因此有的學生在作業中寫到:“希望在自己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外交家,這樣就能夠對大陸和臺灣的關系起到促進的作用。”有的學生寫到“盡管香港和大陸所實行的體制不同,但是這并不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都是一家人。”經過這個作業,學生通過網上來查找資料,對過去的歷史進行全面的了解,在看待大陸與香港、大陸與臺灣的關系的時候,能夠客觀看待,不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三、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語文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必需的語文知識,還需要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學會查找資料、整理資料,提取自己需要的內容,將內容和圖片能夠有效結合起來,實現對資料的有效組合,來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進行信息查詢的時候,主要是通過百度、谷歌這樣的搜索引擎來進行查找,這樣能夠快速定位自己想查找的內容,學生然后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篩選。此外,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圖片處理能力等也會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對文章描寫的秋天的美景的理解,就讓學生通過網絡來查找與北大荒秋天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來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景的時候,學生就能夠感受到無限的生機,比如秋天的落葉、碧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長滿各種莊稼的園子,這些場景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比較難見到,但是通過圖片學生就會了解北大荒秋天暗中迷人的景色,學生也會了解在我國也有很多迷人的景色,要善于發現。學生將這些找到的圖片進行整理,進行采集和的剪切,然后制作成PPT或者word在同學們的面前進行展示,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提升的同時,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找到的資料進行手抄報的繪制,以“心系北大荒”“迷人的北大荒”為主題來開展海報展,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就有利于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給小學語文作業提供了較強大的學習工具,拓展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能夠從多方面來了解課本的知識,并且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信息查找和信息處理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作者:王善賓 單位:連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學
一、自主性作業
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從實際出發,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作業的余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如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自主性作業:
1.學習了《頤和園》你能按游覽的順序畫出路線圖嗎?請試著做一做。
2.當一回導游,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聽。
3.小組合作出一期以“頤和園”為主題的手抄報。通過這些自主作業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同時又適合自己的方向去完成,他們非常樂意,學習興趣濃厚。
二、儲備性作業
教師在課前要讓學生收集學習內容的相關資料,可通過查閱圖書、網絡下載等途徑進行搜集,借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如在學習《跨越千年的美麗》一文時,課前有的學生翻閱了《居里夫人傳》,有的在網上查找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上課時學生踴躍發言,交流展示了文本中沒有的知識:“在鐳提煉成功以后,居里夫婦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愿”等。顯然,有了這些內容鋪墊和潤色,使這篇科普性文章不再顯得那么枯燥了,居里夫人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和品質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學生也提高了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三、情趣性作業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教師要兼顧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設計一些具有童趣性和親近生活的語文作業。學習課文時,我們可根據不同的內容在課堂上布置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各異的實踐性較強的作業,把學生引向一個有趣的文本世界,給他們實踐鍛煉的機會,啟發其思考,激發其想象。情趣性作業可以設計成表演式的,比如把課文《晏子使楚》《將相和》改編成課本劇。在改編課文、表演課本劇中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達到讓學生深入理解的目的。在學習《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一課時,我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分角色進行創新表演。學生經過反復朗讀,用心體味,不僅揣摩出了嘎子的機靈、爭強好勝,還在角色表演中加入了動作,豐富了人物的情感體驗。在課文快結束時,我又設計了一個拓展性作業:嘎子第二次比賽,他會贏嗎?學生略作思考之后,紛紛站起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接著,我又大屏幕出示原著中的片段讓學生進行比對,當學生發現文章的結局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時,課堂馬上變得熱鬧起來——居然引發了學生對“人物性格”的大討論,讓課堂再次掀起新高潮。勇于實踐,樂于實踐,實踐中獲真知,這是我們設計作業的目的。這一小小的片段,不僅提升了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及蘊含的思想品質的認識,也真正加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四、探究性作業
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設計一些探究性作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使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探究者。比如《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題:“‘別餓壞了那匹馬’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有什么用意?”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很好地起到了探究性學習的作用。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探究性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提高,使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參與實踐,對知識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體驗性作業
“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這是一種“大語文”學習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觀察、體驗等活動,加強他們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在生活體驗中掌握知識。這類作業可結合某一教學單元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學習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難忘的小學生活”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體驗性作業:整理自己的舊照片,辦一個“我的成長”記錄冊,把自己童年最美好的時光記錄下來,并配上插圖文字作以說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不僅了解到了許多生活中必備的常識,而且將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樣的設計,使作業由枯燥變得有趣,讓學生在體驗中主動掌握了知識,讓家庭作業更具有實效性。總而言之,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設計時,教師要對作業的內容與形式進行頂層設計,將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在實踐中讓學生通過作業這一載體激起求知的欲望,充分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充分感悟語文的魅力。
作者:周秋霞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德順小學
一、傳統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弊端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有其合理性,譬如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充實課程內容、鞏固知識等。但是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行,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弊端逐漸顯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缺乏差異性。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往往沒有考慮學生的具體差異、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不管學生是否掌握,是否能夠接受,作業設計只是片面強調學生增強對知識的記憶,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作業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成分較少,學生所做的無用功較多。第二,缺乏多樣性。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到作業內容的豐富與形式的多樣,而是讓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重復抄寫和背誦課本上字詞句段,導致作業沒有挑戰性,含金量低。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而且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往,使學生對作業,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和排斥心理。第三,作業布置隨意性較強。這種隨意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教師設計作業上。一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規劃,隨心所欲,致使學生缺乏心理上、生活上和技能上的必要準備,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完成作業的要求和指導上。一些教師不注重嚴格要求和具體指導,放任自流,或者任務式地檢查,缺乏對作業質量的關注,導致學生在思想上對作業不重視,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具體策略
筆者認為要突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個性化,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文本,另一方面要適度超越,求真務實,創新思路。下面就以古詩文練習作業設計為例,具體探討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幾點策略。
(一)放飛想象的翅膀,大膽創新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創新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想象是兒童的天性,這種天性只有在教師的引導和訓練下才能成為能力,很多詩歌和文言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情感,如何通過古詩文練習作業設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是每個語文老師應該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文言文續編故事、編演課本劇等作業,這些都是開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比較好的作業形式。比如,在學完《濫竽充數》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續寫故事:南郭先生離開宮廷后去了哪里,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相信他們編出來的故事充滿了童趣,五花八門。再比如在學完《春江晚景》后,讓學生把詩歌描寫的美麗景色畫出來,除詩歌描寫的景物外,還可以增加一些景物,使景色更加美麗。小學生本來就喜歡畫畫,這樣一來,他們的想象力在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
(二)鏈接生活,在情境中靈活運用
小學生而言,知識運用應該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如果我們精心創設一些具體可感的情境,學生就會充分調動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在情境中靈活運用古詩文的過程,也是他們在古詩文學習的道路上跨越發展的過程。
(三)巧妙遷移,在整合中加深感悟
教材中編排的有限的文言文無非是個例子。每篇文言文,在用詞造句、敘述事件、刻畫人物、介紹事物、揭示道理等方面,都會有鮮明的特色。如果教師能夠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善于挖掘課文中最富有鮮明特色、最具有遷移價值的“點”有機遷移,或以讀促讀、或以讀促寫,就能構建開放型、立體式、一體化、趣味性的語文練習設計,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淺析學習中實現新的發展。這里筆者選取了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矛與盾》的練習設計為例作為參考。新課改如火如荼,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作業個性化的設計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們今后應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挖掘教材訓練點,創設各種機會,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尾巴”,讓個性化作業活動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部分。
作者:楊琳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一、趣,即趣味
一套字卡在手,只要你有好點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這樣,在玩中,孩子們多次地與生字見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了!另外,制作卡片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識字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已有的識字積累多數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識字。我們可以布置孩子制作識字本,引導學生將在商品包裝袋上或者報刊雜志上認識的字,以及通過廣告牌、車站牌、商店名稱等認得的字進行收集、展示,并且在班級進行識字大王的識字比賽,以激發孩子識字的積極性。在小學低年段,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寫好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因此隨著孩子們寫字能力的不斷提升,在同事的介紹下,我認真地閱讀了馬玲老師的《孩子的早期閱讀課》這本書。書中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進行讀、寫、繪的作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且也展示了部分一線教師的教育成果。我覺得這種形式的作業不僅極大地開拓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而且對于提高孩子們的觀察、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幫助。而這種能力的提高正是通過孩子們摯愛的繪畫這一媒介展開的。因此這個學期我們班也進行了這種嘗試。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課內資源,比如我們學習了《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課下我便布置孩子們去網上查一查一些小動物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并且去找一找除了青蛙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之后讓大家進行讀、寫、繪的作業:(1)畫一畫《雪地里的小畫家》;(2)模仿課文結合自己的畫創作一首《雪地里的小畫家》;(3)把你創作的小詩讀給家人聽,讀給伙伴聽。有時候,我會給孩子們一首課外的兒童詩,比如金波的《蝴蝶飛》讓他們自己讀,自己畫,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并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寫在圖畫的一角;有時候,還我會給他們講繪本,比如《等我長大了》,我布置孩子們自己創作一組故事,可以是一幅畫,也可以是多幅畫,創作你自己的《等我長大了》;在講完繪本《親愛的小魚》后,我問小朋友們:重逢后的貓咪和他親愛的小魚在那美麗的海島上,除了玩扔帽子游戲,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呢?請你想一想,畫一畫,把你的故事寫出來,自由選擇一個聽眾,可以是爸爸媽媽,也可以是朋友,請把你創作的故事說給他聽……在我的啟發下,我們的數學老師有一次也給了孩子們兩道題:3+2,2+8+5自己任選一題,進行讀、寫、繪的創作。收上來的作品讓人驚喜。這些小畫家們通過自己的筆畫出了對一道算式的41種理解!真好!
二、實,即扎實
興趣固然重要,但作業更要落在實處。都說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閱讀。孩子盡早的閱讀對于識字是一個相互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堅持課外閱讀和朗讀、背誦。小學低年級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而閱讀習慣是一項重要的工程。這個學期我除了在學校對孩子們進行閱讀方面的引導以外,還利用《家校聯系手冊》,還建議家長每晚將孩子閱讀的書目、時間進行登記,便于及時了解孩子們的閱讀情況,并對閱讀內容適時給予指導。這項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每天我會將孩子們的閱讀時間進行登記,每個星期計算出閱讀時間的總和,在班上對做得好的孩子以及有進步的小朋友進行表揚、獎勵。在班級的閱讀課,安排小朋友進行閱讀交流,并且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讀書小博士”、“讀書小碩士”的評選。孩子們讀書的積極性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的得到極大的激發。關于誦讀,記得以前教低年級時,每當早讀我們班孩子在大聲地朗讀“單元知識要點”里的詞語時,我的師傅廖老師總是要批評我:眼里只有分數!于是我開始思考,怎樣的早讀才最讓孩子受益?后來無意中我看到了由薛瑞萍、徐冬梅、邱鳳蓮老師主編的《親近母語日有所誦》。薛瑞萍老師的一段這樣的文字深深打動了我“:誦讀就是深層閱讀。日不間斷的記誦,就是煉心的過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什么叫智慧,就是對應當做和必須做的事情專心致志。背誦就是煉心,就是秀戒定慧,就是培養聚精會神的能力。”“借著背誦,反復作用于兒童眼睛、耳朵、大腦、心靈的是什么?———是語言。”只有日不間斷的誦讀才能真正幫助孩子積累,終有一天量變會轉化為質變。于是今年這一屆孩子一入學我們班便堅持使用這本書。我還將《三字經》,部分《詩經》篇目,以及書本以外的30多首古詩,納入了學生們的日常誦讀。早讀,我們不再一遍又一遍地讀那些早已熟悉的課文,也不再讀那一個個詞語,從教室里傳出來的是一陣陣朗誦那些真正美妙的篇章的悅耳的童聲。放學了,孩子回家總有一份不變的作業那便是快樂的背誦。相信在這些溫暖而美好的母語的滋養下,學生們定是健康而快樂的!
作者:王靜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廣源學校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
作業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并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程下的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于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作業設計成三種類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如A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B題型再低一層次;而C題型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比如在上完《特殊的葬禮》一課后,我設計了以下三類作業,讓學生自選一題。A、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請你通過調查,查閱資料,寫一篇建議;B、在葬禮上,菲格雷特總統會說些什么呢?請你根據課文內容為塞特凱達斯瀑布寫一篇悼詞;C、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詞句。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作業,就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對于作業,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還可以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媽媽一起辦一張環保小報,一起分角色朗讀一篇課文;和同學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實驗等。甚至放手請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己選擇作業,自主定量,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布置實踐型的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為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被動做作業。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2、做資料卡。在學一篇課文之前,我留預習作業搜集課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樣的,卡須有一定厚度,以便學生整理保存,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他們的財富。不要小看學生做成的這張小小資料卡,它里邊可滲透著孩子們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學生得先會質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問題解決后,第二個問題馬上來了,到哪里去搜集?這時學生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搜集相關資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圖書館、上網、問周圍的人等。從中,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鍛煉。
3、觀察體驗。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后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燕子》一課后,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從中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那種無限熱愛的感情。
4、畫圖想象。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過畫圖想象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習。例如,在教學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深遠的意境。
5、排演課本劇。對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愿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學生編課本劇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的很好的機會。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簡單道具,為了表現人物品質學生就得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為了排好課本劇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等等。這項作業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例如學了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后,學生就試著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興趣濃厚。
6、辦小報。辦小報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很好的辦法,也是學生才藝展示的一個大舞臺。如學習了《黃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黃山各種風景名勝的圖片、文章、詩歌,舉辦一次“黃山知識知多少”的小報展覽。既延伸了課堂訓練目標,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又擴大了視野。
7、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在學完《虎門硝煙》一文后,讓學生閱讀有關“虎門硝煙”的這段歷史再將其介紹給其他同學,培養學生搜集、應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學習《三顧茅廬》等名著中的選文時,可鼓勵學生閱讀其原著《三國演義》,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的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三、聯系學生生活,體現作業的開放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于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于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公務員之家
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有關資料,對所熟悉的周圍環境,人物等進行調查活動,了解生活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時代前進的步伐,社會的進步,學習身邊的榜樣。這對豐富學生的閱歷,學會與人相處很有幫助。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另外,在作業評價上,也應當考慮針對不同學生的智能情況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單單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小論文等納入評價內容。這類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立足于鼓勵、激發、引導。教師要用贊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