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

時間:2022-05-07 10:26: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會計專業就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會計專業高職教育與就業環境對接探討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實施,在高職的教育過程中,對會計專業和就業進行結合教學就比較重要,這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就有著指導作用。本文主要從高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現狀加以分析,然后結合實際對會計專業高職教育和就業環境的對接方法詳細探究。

關鍵詞:會計專業;就業環境;問題

新課程標準對會計專業的高職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提出,注重將教學和就業環境進行對接就比較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實際的就業發展的需求緊密聯系,就能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加強,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通過從理論上加強會計專業教學研究,對學生的未來就業就比較有利。

一、高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現狀分析

1.高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分析

會計專業高職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方面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化,高職教學的開設主要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在應用型的技能培養上是比較核心的,對學生綜合性的素質加強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比較重視,讓學生能夠在畢業的會后在實踐能力上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順利的就業。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主要是將服務作為基本的宗旨,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向著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進行邁進。對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及就業能力和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能力進行培養。

2.高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從當前我國高職教育中的會計專業教學的現狀來看,在諸多方面還存在著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就是在課程的設置上沒有合理化的呈現,以及在考試的方法上相對比較單一化。會計專業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課程設置的科學性。但是在實際課程設置方面,模式上比較傳統,沒有注重創新發展,存在著重專業以及輕視基礎能力的問題。這些就對學生的會計知識的學習有著諸多不利。

再者,實際的會計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內容上還存在著重復的問題,在教材的應用上也沒有及時性的更新。這些層面的問題也會影響會計教學的質量。在實際教學內容上,涉及面不全,有的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方面沒有涉及到。而在教材方面的內容也沒有及時性的更新,這些方面就對實際會計教學的質量有著很大影響。

另外,高職的會計教學過程中,需要能夠有精良的教師團隊。只有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良好進行,才能有助于會計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精良的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還沒有完善。一些教師的基礎知識相對比較差,在教學的方式上也沒有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在專業的知識面上相對比較狹窄,再有就是教師的來源渠道方面相對比較單一化,這些方面的問題對會計教學的質量水平提高就有著很大的影響。

二、會計專業高職教育和就業環境的對接方法

為保障會計專業高職教育和就業環節緊密的結合,筆者探究了相應的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應用下,對學生的未來就業就提供了理論支持條件。

第一,高職教學中會計專業的教學,要注重就業為導向。在新的教學發展環境下,通過對會計教學進行加強,就要能充分注重就業導向的遵循,對學生會計教學就要在目標上加以明確化。具體而言,對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就要加強,在會計轉折的知識以及財務軟件的應用等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在基本的知識技能培養方面要完善,例如對學生的計算機網絡以及語言溝通和經濟法律等基礎知識技能。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的目標上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社會的需求等幾個層面要結合,這樣才能有助于和就業環境的科學對接。

第二,對會計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在教材的選擇上加強重視,以及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實施。只有在教材上和實際的市場需求相結合,在知識內容上相符合,才能有利于學生的會計知識技能的學習。另外就要在教學的方法上多樣化應用,新教學標準的實施下,高職會計教學就要能注重對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加以應用,可以將情境教學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學方法等,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這些方面都能對教學的效率水平提高,對會計教學的思想內涵也能豐富化。

第三,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完善建立。會計教學和就業環境的對接,需要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在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方面,就要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就需要有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進行支持。所以在教師隊伍的建立上,就要能充分注重師德高尚以及專業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從具體方面就要在繼續教育制度上進行建立,對會計教學專業的教師進行加強培訓,通過多樣化方式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加以提升。

第四,為保障會計教學和就業環境的有效對接,就要能注重課程體系的完善化。學校方面要在會計課程的體系上加以完善化,以及注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完善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有著支持作用,而實踐基地的完善建設,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提高有著支持,只有在這些層面得到了加強,才能有助于會計教學和就業環境的有效對接。

三、結語

人們的經濟生活中不斷有新的業務出現,會計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只有在教學方面得到了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有了實現,才能有助于會計人才的作用充分發揮。通過以上層面的研究,就能對實際的學生就業問題提出明確的方向。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淺談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率現狀的思考

[摘要]文章針對現階段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率現狀的思考,分析了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率低的實操技能缺乏和會計證通過率低的兩個原因,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中的記賬實訓和會計證合作教學兩個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職會計;就業率;會計證合作教學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每年都有大批的不同層次會計專業畢業生走向社會,每個層次的學生自身素質、專業技能、學習能力差別很大。中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處于弱勢地位。

1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個別在校內就取得會計證的學生,通過就業推薦或親屬介紹能找到對口的工作。但在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給實習指導老師的反饋信息是:在校所學專業知識在企業里能用上的很少。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①對于原始單據的判斷不夠準確,進而影響相關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②對于申報納稅完全不懂;③受到自身專業素質、知識水平以及自學能力的限制,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無法有效地得到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與降低對工作的熱情,從而失去晉升的機會。

部分中職會計畢業生雖然從事會計工作,但都是在小企業或會計核算不健全的私人企業,全憑老板的各種指示而進行賬務處理,缺乏規范性,甚至其自身也不懂怎么做才符合規范標準。這些人最擔心的是稅務局的查賬審計。

絕大多數中職會計畢業生沒能找到對口的工作。主要原因:一是沒有會計證;二是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三是校內的教學資源不夠系統。

2導致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偏低的原因

2.1在校生實踐性不足

由于學校資金不足導致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不夠強大。雖然在校期間學習會計專業必要的課程,比如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企業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初級會計實務等課程。但我們的教師大都是從大學校園過渡到中職學校,并沒有深入企業去實踐。教師本身沒有見過真正的原始憑證,僅依據教材上文字描述的案例題,教導學生如何進行賬務處理。這種教學方式與社會脫節了,滿堂的理論灌輸,培養出來的學生顯然跟不上社會的節奏。

中職校一般具備有會計手工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沙盤實訓室等,但還是停留在實訓教材上虛擬的案例及其繪制的原始單據圖片,顯得不夠真實可靠,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例如涉及稅費的問題,學生利用稅收公式是可以計算出來,卻不知道這個稅要如何進行申報繳納,甚至他們連稅控卡長什么樣都不知道,主要是因為實訓設備不足造成的,這與企業中的真實納稅環節相背離。

2.2會計證通過率低

會計證考試改革之前,中職生獲取會計證的條件是:中專畢業證、會計專業學生在兩年內取得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合格證和“會計電算化”合格證。會計證考試改革之后,一年四次無紙化考試,要求“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三科考試成績同時達到合格才可以換取會計證。這對于中職生來講難度加大許多。學生須同時掌握三門科目知識,既要面對信息量大的壓力,又要面對無紙化考試的挑戰。

2.2.1課程設置的局限性

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在校學習兩年,校外實習一年。第一學期安排基礎會計,第二學期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和企業財務會計,第三學期會計電算化,第四學期成本會計。很多學生到第三學期末才報考次年第一季度的會計證考試。但因第一、二學期學的兩門考試課程時間隔太久,對于一些知識點都記不清楚了。最終導致會計證通過率低。

2.2.2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

中職生在校期間大部分屬于未成人,其思想不夠成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重視度不夠。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實時有效的考核。但在新形勢下,由學生提交紙質作業供教師批改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學習成效考核的實時性和有效性。

3改變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偏低的措施

3.1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學校和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定位不同,二者有各自的優勢。目前流行的“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學校的主要優勢:產地優勢、節約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企業的主要優勢:信息優勢、技術優勢、企業工作環境優勢。包括市場需求信息、實用技術信息等。

將二者優勢進行適當地結合,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企業將掌握的市場信息、新技術及時反饋給學校,學校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幫助指導學生,雙方以此來確定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將企業引入校園或者讓學生定期去企業實訓,讓學生切身體驗嚴格的工作紀律,感受工作的艱辛、團隊合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這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職業道德、團隊精神等有極大的幫助。企業作為學生畢業前的綜合實習場地,是學生有效提高職業技能的前提。

3.2結合福建商貿學校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校企業合作的模式

3.2.1記賬實訓

通過第一學期對會計證三門考試科目的系統學習之后,在第二學期進行校企合作,由記賬公司每周派兩名會計師來學校對學生進行授課,所有的師生都要模擬企業的上班打卡制度。企業將真實的賬套引入校內,學生將企業給的原始憑證,經過自己初步的專業判斷在用友T3軟件上做出賬務處理。企業老師再將正確的賬務理結果公布,并進行分析。月初,企業老師安排學生在稅務局官網上進行網上申報納稅;月底,進行進項稅額網上認證操作。每個月若有發生銷售業務,企業老師還指導學生進行稅控系統開票等。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校內專業教師也得輪流跟班學習企業的真賬處理。學生在每周每月的實踐過程,循序漸進地掌握了財務軟件、稅控開票系統、網上申報納稅的操作技能。

3.2.2會計證合作教學

企業掌握最新的考試動態,利用自身的資源,開發會計證考試資源庫。企業將收集到學生的做題動態和成效及時反饋給學校,學校就可以有效地進行跟蹤,對于后進生采取必要的輔導措施。同時,企業提供給學生財刀網的會計證學習賬號,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切身感受無紙化操作學習的便利。此外,企業和學校合作舉辦校園會計證模擬考試技能大賽,并設置不同等級的獎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培養模式的時代性

為滿足就業市場上對會計人員的崗位要求,中職會計教育對學生的培養模式要從傳統的理論教學上轉變過來。需要將會計證的通過率與會計實操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

3.3.1理論方面的掌握

將三門會計證的考試課程均放在第一學期進行授課,讓學生從開學初就對會計專業有個感性的認知。教師最好安排他們在第二學期的第一季度進行會計證考試,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企業提供會計技能證無紙化練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實時監控,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水平有針對性地做題,從而達到有效地復習鞏固。

3.3.2技能實操的培養

第一學期末針對基礎會計進行手工賬的進行訓練,第二學期進行代現記賬實訓、沙盤實訓,第三學期進行財務綜合實訓,第四學期進行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如此循序漸進地進行實操,讓學生真正具備會計人才的專業素養和技能。

綜上所述,通過記賬實訓和會計證合作教學的這兩種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能增強學生實操能力,提高中職學生會計證無紙化考試通過率,從而幫助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淺析當下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對策

摘 要: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比較重要的內容,中職院校對畢業生的教育和培養側重于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就業保障,其中會計專業作為就業面比較廣泛的一個專業,在中職院校的教學中比較受到學生的青睞。一定程度上來講,如何做好會計就業工作,對于學生和院校而言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當下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于未來畢業生就業的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職;會計畢業生;就業

中職院校中,會計專業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就業方面,對學生的吸引力都比較大。會計專業就業面廣泛,就業相對穩定,是很多中職院校學生發展中比較關注的選擇。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專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不僅對他們自己的學習能力是一種肯定,同時,也對他們未來的就業和發展以及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提供了幫助。

一、當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中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就業機會有限技能掌握有限。當前,在很多中職院校中,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的能力水平有限,很多學生雖然比較細化會計這個專業,但是在具體的就業過程中卻面臨著阻力。通過分析發現,當前很多學生就業遇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就業能力不足,特別是對于會計電算化方面相關的知識掌握還存在著不足。這種情況就體現了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注重對自身技能的培養。但是,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企業對于學生在就業技能方面的掌握需求較大,學生需要掌握會計計算工作中的各項技能,特別是電算化的技能,才能夠更好的滿足企業對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但是,當前在很多中職院校中,院校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往往在技能上存在欠缺,由于院校本身的教學能力有限,因此,對于學生的技能培養也是有限的,這也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會計專業學生就業不穩定影響就業前景和自身發展。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還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不穩定性特點,這種就業不穩定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會計專業學生在就業中存在比較普遍的頻繁跳槽現象,跳槽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于自身的一種認可,但與此同時,頻繁的跳槽不利于學生個人自身穩定的發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就業受到負面影響。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到,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頻繁跳槽的現象,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于,他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所學知識有限,就業后有所進步的情況下選擇跳槽。

二、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良好對策分析

(一)中職院校在對學生的培養中要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

養。對于會計類學生而言,社會發展中為會計專業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是比較多的,然而中職院校中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卻在求職過程中面臨著多種難題和挑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自身掌握的技能是比較少的,因此,未來在中職院校的發展中,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技能培養,特別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技能教學,將會計電算化等技能教學作為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教學的重要技能來培養,這也是當前會計專業教學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此外,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未來,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增加一些教學實踐,通過教學的實踐過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學生對于會計專業不僅掌握一定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能夠運用實際的操作技能來應對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二)中職院校需注重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規劃教學方面

的培養。針對當前很多職業院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就業穩定性差的情況,未來,中職院校需要有針對性的側重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規劃方面的教學培養,特別是,要注重提升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將他們自身的發展與職業規劃相聯系。當前,在很多高等院校中都設有職業規劃課程,未來,在中職院校中也可以加入這樣的課程,中職院校的學生一般年紀比較小,他們對于職業的認識和職業的定位都比較模糊,很多學生在就業后沒有養成正確的職業定位認識,對于他們自身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通過在中職院校中開展職業規劃方面的課程,可以更好的對學生進行職業認識和職業定位的引導,強化學生對自身的職業路徑進行規劃的能力,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這樣也能夠更好的實現他們的穩定性。

三、結束語

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好的,未來,在中職院校的發展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同時,可以嘗試著對學生展開職業規劃方面的教育,以保障學生更好的學習和就業。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從就業角度看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實踐教學研究

【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職場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著變化,從重學歷到重能力、重職業道德和價值觀。本文從會計專業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高職教育中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問題, 并從就業狀況分析在高職院校推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探討實施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 會計人才 職業核心能力 培養

一、職業核心能力的涵義

職業核心能力或職業關鍵能力是指職業技能和價值觀,是職業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核心能力是一種通用的職業能力,不是指某種具體的職業、崗位。依據職業核心能力的活動指向的不同,職業核心能力通常包含學會學習的能力、交流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五種能力。我國勞動部門初步提出我國的八項核心能力項目,即與人交流能力、數字應用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

二、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重點都是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和提高,針對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等職業核心競爭力方面還不夠重視。隨著全球經濟國際化一體化的趨勢,目前我國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校只有及時的跟隨人才需求市場的變化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才能夠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基本都是以專業知識為主,對職業道德素質、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也直接影響到后期就業的質量。會計專業就業涵蓋面廣很多用人單位都需要這里人才,因此對會計操作層面的能力需求有所下降,會不會實踐操作不重要,上崗后可以培訓,但是人品一定要好,換言之職業核心技能高不高和職業價值觀正不正很重要。如果一個職業品行低劣的人即使職業技能再高也只會給所從事的工作以及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依據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培養提高職業核心能力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需要良好職業操守的會計師。誠信問題、會計信息失真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失信現象普遍存在,偷稅漏稅、賴帳欺騙等屢見不鮮。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是我國會計行業的儲備力量,他們職業道德的好壞,勢必對我國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高職教育期間必須把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高職會計教育的始終,把愛崗敬業、客觀公正、誠實守信、實事求是等思想根植于心。

(二)解決會計專業畢業生難就業問題。人力資源市場常見的情況企業缺人才而畢業生難就業的矛盾,企業用人最重視的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比如吃苦耐勞、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對人是否誠懇等這些都是靠長期積累形成的,因此會計人員在具備日常會計操作能力的前提下,企業要的德才兼備,品德是第一位的。

(三)提高畢業后可持續發展能力。《會計法》從 1985 年產生到 2000 年間修訂了 4 次,日趨復雜的經濟環境,要求會計人員能準確地進行會計判斷,畢業生在工作期間,還要不斷地接受會計職稱、注冊會計師資格等考試,這就需要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知識更新的能力。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不能忽視其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這既是會計職業的特點的要求,也有利于學生實現其在會計職業生涯中穩定發展。

三、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途徑

(一)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納入教學計劃。在制定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時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以提高職業核心能力為中心,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在課程設置方面開設一些應用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就業指導課程,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多層次的能力。

(二)職業核心能力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會計教育不僅傳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識,而且要灌輸道德標準和敬業精神。目前我國很多專業教材中,涉及本專業職業道德內容的較少。教學實踐方面,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方式普遍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將道德教育簡單化為各種會計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準則規范的宣講和灌輸,雖然不少也采用一些較為生動的教育方式如案例教學、主題辯論,但目的也只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各種規范的印象,學生仍然只是作為被動的接收器,難以進行道德的自我建構。

(三)職業核心能力貫徹在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不是單純培養實踐技能,而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為目標。實訓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對職業習慣的養成起著作用,實訓教學往往是學生初次接觸該職業(工種),這對良好的職業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習慣培養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訓練,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實訓教學一定要為“領進門”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安全教育、操作規程教育、工具和設備使用、工具擺放、場地衛生整理等各個環節都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四)職業核心教育融入課外活動中

1、開設職業素質教育講座。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講座,如誠信教育講座、成才典型講座、企業成功案例講座、創業教育講座、公關禮儀講座等。通過講座形式,使學生接受誠信教育、愛崗敬業教育、成才教育、創業教育等,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2、開展社團活動。要實施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的其它興趣與特長。如組織會計專業學生參加全省高校會計知識大賽, 參加暑期社會調查活動;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生活技能大賽、大學生辯論賽、計算機操作技能競賽;鼓勵學生參加書法協會、會計協會等社團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3、重視創業教育。在現階段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滿足謀生本領的需要,也就是滿足學生創業的需求。會計準則是會經常變化的,而學生真正需要的是分析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這些素質使他們能夠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并理解這些變化發生的文化背景和環境背景。通過創業教育可以鍛煉學生的擇業能力和生存能力, 這是高職院校推動就業的必然選擇。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以“就業+發展”為導向鑄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摘 要】本文提出以“就業+發展”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并從如何“構建”和“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職高專 會計專業 培養模式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特定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按照預設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及評價方式進行的人才教育過程。針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我們開展了以“就業+發展”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專項研究。

構建“就業+發展”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構建“就業+發展”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結合企業的實際,以“就業+發展”為導向,從學生就業的可能崗位出發,詳細剖析崗位任務與職業能力,對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點進行梳理,形成人才培養目標,確定需要開設的實踐課程體系以及支撐課程,確立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所示。

2.構建“就業+發展”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步驟

(1)畢業生就業崗位群調查

經過對大量畢業生實際就業崗位的調查,結果顯示,會計專業畢業生一般從出納、操作員、管理員、文秘、內勤等首崗做起,最后走上會計主管、業務經理、總會計師等崗位。

(2)典型崗位任務分析

選擇典型工作崗位時,充分考慮我校學生的特點與實際就業情況,按照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要求,主要選取了6個典型的崗位進行分析,形成以市場需求來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計和構建基于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的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3)形成專業課程體系

在設計課程體系時,必須根據會計專業崗位群的要求,從工作過程中尋找典型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項目,進行分析,提煉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術和能力,將其梳理成工作任務的行動領域,納入學習范圍,構建核心課程體系。以會計崗位人員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為主線,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構建以“就業+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實施“能力提升三證銜接”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就業+發展”為導向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1.構建階梯式的實驗教學體系,適應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教學方式的要求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分為四個層次,即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職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四部分實訓內容并不是并列的,是從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呈階梯式上升,通過這幾個層次的教學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適應崗位需求的各種技能,具備崗位要求的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如圖3所示。

2.因材施教的“階梯式分方向”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從上述的教學實踐體系可以看到我們設計的實驗教學呈遞進式進行,在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不盡相同,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來針對性教學,實行分方向按學年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根據會計崗位職業特點,創新“做、教、學、評”四位一體的教學方法

會計工作是一項對理論知識與實踐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會計崗位職業特點創新了“做、教、學、評”教學方法。

一是在做中教,以項目任務驅動課程教學。課程設計是以工作任務為基礎, 以典型崗位工作任務形成教學項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傳授為主轉變為以指導為主,學生的角色從被動的聽為主轉變為主動的練為主。

二是在做中學,在課程教學中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作為學習實踐的主體,在情境中感悟實踐、體驗工作。從被動“聽”轉變為“做”,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和實踐能力。

三是在做中評,堅持教師評定以及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運用所學知識相互討論、交流、探索、提問、匯報。鼓勵學生開展相互交流、自查互檢,促進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

總之,通過對會計專業從“就業+發展”教學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達到教的創新性、學的主動性、做的趣味性、評的靈活性,最終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的培養目標。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陜西西安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淺談基于就業的會計專業課教學改革

摘要:中專學校屬于職業學校,在校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為了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滿意的工作。在教學改革之初,北京市中專會計學生就業率75%左右,對口率50%左右,學生的就業并不樂觀。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從2009年起,我校本著“教學為就業服務”的宗旨,針對學生的就業情況從多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

關鍵詞:改革;實訓;就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是我們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是相當不錯的。我系2015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90%以上,這些成果是和我們學校實施的教學改革分不開的。

一、我校教學改革之初學生實習分配狀況

教學改革以前,我系學生就業狀況并不理想,部分學生最初走向工作崗位心里有恐懼感,不自信。部分學生頂崗實習心理壓力比較大。致使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流動性比較大,存在著許多不穩定的因素。

二、針對就業現狀實施教學改革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我校本著“教學為就業服務”的宗旨,針對學生實施“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會計專業課教學改革。使課堂理論與實訓密切結合,并將其滲透到各個工作崗位;結合會計工作流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展教學,使學生在模塊化學習中,按照工作過程進入相關崗位,為學生拉近課堂和就業崗位間的距離。

在多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會計專業課教學改革的以下側重點:

(一)充分做好企業調研

我們利用大量業余時間取得不同崗位的就業資料和用人單位對實習生知識、技術、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企業需要的是職業素質強、能夠直接上崗的、業務熟練的實用性人才。

經過走訪我們了解到,學生就業初期會出現工作流程不明確的現象,出現對崗位環境的不適應、技能的不熟練、實際操作生疏的情況。

我們對這些情況進行認真地分析和歸納總結,深入了解企業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了解財務崗位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情景和工作內容,明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為教學改革找到了最直接的依據。

(二)確定教學改革的重點

經過大量的基礎調研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培養應重點體現“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學生在具備了會計認知能力后,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會計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突出工作過程,使學生在畢業前得到系統的會計綜合業務實操訓練。

1.教材的整合。目前會計綜合實訓教材是按照不同模塊設計的,比如會計認知、商品購進核算與管理、商品銷售核算與管理、會計業務綜合模擬等多個模塊。從結構上看,能夠滿足不同崗位訓練的需要,但是從工作過程上看還需要做進一步調整,教材的整合要以完成工作任務為基礎,以職業任務為邏輯依據,對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進行排序,借鑒澳大利亞的培訓包式的職業教材理念,將會計核算流程與崗位結合,將每個模塊進行再整合。比如將商品購進與銷售模塊整合,按照實際業務的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編制,再現工作情境,突出實際操作。

2.教法的選用。根據會計課程的不同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不同模塊,恰當選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目前職業學校實踐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專業技術能力的訓練中,除必要的程序性知識傳授之外,主要是通過符合實際工作的行為方式來訓練。“行為導向”教學理論是一種圍繞某一問題或項目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學理念,使教與學的過程在一種行為情境中實施,主要目的是對學生行為能力的培養。因此,行為導向教學具有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為目標,以實踐任務為內容和以活動為方法的特點,強調學生是學習的核心,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自主動手完成實踐行為的過程中主動掌握職業技能,獲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行為導向教學法實際上包括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一定要根據課程、課型以及訓練目標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效。例如: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大部分知識模塊的教學就非常適合使用項目教學法。而中小企業會計模擬實訓課程為了更好地突出不同崗位的工作任務,實施任務驅動法教學效果顯著。所以會計專業課的教師要注重教法的正確選用。

3.增加實訓比例,突出實際操作。會計專業課原來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現在會計實訓課占會計專業課總課時的比例已經從過去的30%左右提高到65%左右,實訓量大幅度提高,包括出納、會計、銀行柜員、報稅員、中小企業綜合實訓模擬等多方面的系統訓練,經過大量的企業調研,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實際接軌的實訓課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將教學改革重點落在會計業務的實訓操作上,使我們的課堂與實際工作越來越近。學校課堂與工作崗位近可能地縮短距離。增強學生適應性,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畢業生直接上崗。

(三)加強教學的有效性

加大實訓量后如何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就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了。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好會計模擬綜合實訓的課堂設計。

(1)崗位角色的設置。會計模擬課堂綜合實訓中要按照財務工作的崗位設置角色,不同的財務工作,設計的崗位不同。教師要按照每節課涉及到的知識模塊設計崗位,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崗位角色。

(2)工作過程中體驗。在崗位角色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為學生創設情景,再現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對學生的操作行動進行導向的同時,通過互動形式,請學生演示并一起制作流程圖。

(3)引導學生進行業務操作。按照實際工作過程,對不同模塊在區分角色的前提下進行完整業務操作。在業務操作中以小組為單位。

①小組內合作,在完成自己所擔負任務的同時,體會自己的任務環境。各小組以單據傳遞為主線,展示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和不同技術點的銜接性,將能力點與技術結合,在操作中明確責任,認知每個模塊內的工作過程,完成業務操作。

②引導各小組成員進行角色轉換,使學生接受不同角色帶來的不同任務及所涉及到的不同的工作環境。教師的行動導向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所布置的任務要以實訓操作為目標,并且突出能力訓練的典型性。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協調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主動接受知識。

(四)改進教學評價的方法,引進激勵機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必然帶來其考評機制的改革,建立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上,其傳統的考核形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如何進行考評機制的改革是會計教改的重要內容,根據綜合實訓課的特點,應該充分考慮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將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等。教學評價內容多樣化,包括學生學習表現、過程記錄和成果展示等內容,學生自我評價落實在總結收獲,展示成果和需改進的方面。小組評價重點要求學生考慮,出現的錯誤如何承擔責任,組內團隊意識如何進一步增強等等,按企業財務部門的責任制規范和評價小組內部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和評價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責任的重擔,獲得健康發展。教師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不同,使學生明確只要努力,只要進步都能達到的要求,順利就業,從而加強各層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就業自信心。

如何將考評工作滲透到教學改革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認知考評的作用。考評的作用表現為:通過考評達到反思行為、了解狀態、肯定成功,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彌補。

2.指導學生完成自我評估任務。在考評過程中,建立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為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使工作過程與工作結果相結合,學生進行自我評估過程很關鍵,教師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完成這項任務:包括評估工作效果、評估工作內容、評估工作表現、評估工作效率和能力等。在評估過程中,除自我評估外,組間評估與教師點評也十分重要。通過科學的量化考核,使每位成員對自己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能夠進行合理定位,找出不足;最后的教師點評是總結歸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成果展示,完成整個行動導向,對每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做出科學評判,制定下一階段的努力目標,同時也要將這個環節的任務進行總結,既作為前項工作過程的結束也作為下一項工作過程的開始。

(五)增加社會實踐

通過以上的教學改革,教學實踐使學生對工作崗位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為學生安排了就業前的教學實習。在學生就業前的假期,組織學生去大型企業進行教學實習,例如15屆畢業生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在沃爾瑪連鎖公司進行了教學實習,使學生充分體會就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就業崗位,提高學生對就業的認知,提高學生對崗位的認知。使學生體驗工作的艱辛,提高學生就業的穩定性。在2015年與安平泰道會計服務公司合作,對學生進行了,會計相關崗位的教學實習,一個師傅帶一個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體驗,為期一個月,收獲很大,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就業方向現狀及對策探析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會計人員的就業需求逐漸增大,獨立學院畢業生顯然處于較弱勢地位。文章通過對新形勢下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現狀進行調查,從畢業生、學校和社會三個角度探析了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就業現狀;會計畢業生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會計是當前市場對人才需求最大的職業之一,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新興力量,在當前畢業生總量急劇增加以及會計就業形式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競爭力十分強大。為此,我們展開了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對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1 當前社會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形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專業是供需兩旺的熱門專業。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內、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及各類中介機構從事會計工作,也可在學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國人才市場急需會計專業人才,但普遍存在著無經驗或經驗少的會計畢業生,這樣使得當前市場出現了高級人才和初級人才失衡的現象。

2 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科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社會調查方法,對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目前就職情況進行調查,最終共有313位用戶參與調查,有效問卷309份。

2.1 性別對薪酬高低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由于專業性質問題,往往女會計就業率更高,被調查的女性占60.84%,是總體的3/5,她們比男會計做事更有耐心、踏實,更善于處理一些煩瑣的事務,但一些企業由于帶薪休產假等問題不愿意招未婚女性,這使得不少女性畢業生在找工作時被企業拒之門外,而男會計更能適應不固定、流動性大的工作事項,相對而言,男性將會有較好的會計就業前景。

2.2 工齡對薪酬高低的影響

俗話說“會計越老越值錢”。調查結果顯示,工齡在1年以下的跨級畢業生工資薪金1800元左右;工齡在1~3年的會計畢業生工資薪金在3000元左右;工齡在3~5年的會計畢業生在5000元左右。隨著工作年齡的增加,他們對會計行業更加了解,專業知識懂得越多,人際關系越穩固,且隨著他們工作深度的加大,個人職位越來越高,獲得的職稱越來越高,在不斷升職的條件下,工資薪酬也就越來越高。

2.3 工作地區對薪酬高低的影響

由于工作地區的局限性,不同城市所得薪酬也有所不同,在調查數據中,一線城市的會計畢業生占總體的18.12%,現薪酬平均是7000元;二線城市的會計畢業生占總體的52.10%,現薪酬平均是5000元;三線城市的會計畢業生占總體的29.78%,現薪酬平均是3000元。城市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一線城市企業在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更多,隨之招聘到更多會計專業畢業生,薪酬也會有所增加,而在二線城市甚至三線城市的會計畢業生會因為工作地域受城市發展水平的限制,薪酬也不太樂觀。

2.4 單位性質對薪酬高低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單位主要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事業單位、外資企業等。調查結果顯示,在民營企業工作的會計畢業生最多,占總體的37.86%,最低的是國家行政機關,只占總體的7.78%。這一現象表明,更多的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選擇在企業單位,這是由于獨立學院在教學方面偏向實踐與用腦,所以他們在企業單位更能適應新的環境,而在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工作的會計畢業生,工資薪酬雖不多,但員工福利較好,工作較穩定。

2.5 職業證書和會計職稱對薪酬高低的影響

會計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會計人員深入研究,順應時代,考取職稱就等于擁有進門的鑰匙,它是必需品。考證和評職稱都需要體現自身能力,但往往對于獨立院校的會計畢業生來說,他們能力較薄弱、缺乏創新。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專業證書和會計職稱越多的會計畢業生,就業率越高,會計職稱等級越高,工資薪酬越高,可見證書職稱這些硬性實力不可或缺。

3 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現狀原因分析

3.1 會計專業畢業生自身原因

如今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教育”的階段,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但市場仍缺乏高級人才,所以,畢業生必須有強硬的綜合素質,才能占領自己的地位。據調查,獨立學院大部分畢業生在校時專業知識掌握能力和社交能力普遍一般,由于只能考取較低級的執業證書和會計職稱,只達到了畢業生找工作的最低要求,因此,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高級人才的需要。此外,他們常常忽視對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3.2 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3.2.1 獨立學院成立較晚,社會認知度不足

由于大部分獨立學院是1999年之后成立的,發展時間不長,其教育質量、教學水平、畢業生的素質等很不完善,不容易被社會認可。獨立學院作為新生力量,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遠遠無法與傳統高校相比,有些單位幾乎不了解獨立學院,這無疑增添了獨立學院學生就業的壓力。

3.2.2 教學專業特色還不明顯

許多獨立學院的發展依托母體的優勢,依靠母體高校的優質資源,在課程和專業設置方面也借鑒母體高校。引進的教師大都是年輕人,缺乏深厚的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如果獨立學院只依賴母體學院開設子專業,不考慮當代經濟市場發展狀況對人才需求上的變化,就完全缺乏了教學特色,因而沒有優勢可言。

3.2.3 獨立學院就業指導工作不夠系統化

獨立學院由于辦學時間不長,導致就業指導制度不健全,就業指導工作沒有系統化,缺乏了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許多獨立學院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是學校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或主任,缺乏系統的就業指導培訓能力。而現有的就業指導課程單一、枯燥,無疑為畢業生的就業之路添上一道障礙。

3.3 社會原因

3.3.1 社會競爭激烈

會計學是供需兩旺的熱門專業,幾乎每個企業都需要會計崗位。在2010屆本科專業失業人數排名中,會計學以0.73萬的失業量排第5名;但有關報告顯示,在2010屆主要專業就業率排名中,會計學排第25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1.2%。“雙高”現象的存在顯現出會計專業畢業生人數之多,就業競爭之激烈。

3.3.2 供需不均衡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結構性矛盾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經濟發展不平衡體現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幾乎每天都有很多應聘者,求過于供;經濟發展較落后的邊遠貧困地區卻長期招收不到會計專業人才,求大于供。

3.3.3 企業招人眼光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由于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因此許多企業青睞于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技能熟練的會計人員,這給會計專業應屆生帶來不利。而且許多企業會根據自身工作崗位對應聘者提出要求,如吃苦耐勞、能經常出差、擔任過學生干部或學生班主任等。

4 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4.1 會計專業畢業生自身方面

根據調查可知,獨立院校會計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人才市場擁擠,造成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要真正解決好就業難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畢業生、高校和社會共同努力。

4.1.1 認清自我,做好定位

當代畢業生一定要有自我認識,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由于父母、同學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這樣的狀態:前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中期,找工作碰壁后喪失信心,開始降低期望;后期,亂了陣腳,失去方向。認清自我,做好定位,是一件舉足輕重的事情。

4.1.2 扎實專業知識,加強社會實踐

據調查,會計專業受人矚目是因為其強大的應用性,因而無論何時何地,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及豐富的實踐經歷都將成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階梯。會計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對畢業生來說,步入社會仍需學習,具體體現在:閱讀財會方面的報刊、瀏覽經濟方面的論壇、參加會計專業類的交流會等。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鶴立雞群。

4.1.3 考取專業技能證書,增加就業籌碼

職業技能證書是會計專業的敲門磚。隨著我國人才市場逐步規范,很多崗位都實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進行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增加了獲取工作的機會。這些證書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高級會計職稱等。不論是處于什么階段的會計畢業生,都應該居安思危,勇于超越自我,給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標,努力向注冊會計師看齊,增加自己的就業籌碼,創造更好的就業條件。

4.1.4 提升自我綜合素質

獨立學院的會計畢業生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查詢更滿意就業信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拓展自己的眼界。如今社會各界都偏愛復合型人才,所以,如果能夠多涉獵一些與自身崗位相關的知識,不僅能讓自己在工作中如魚得水,更能讓領導和同事刮目相看。

4.1.5 多方向選擇崗位,注重提升空間

由于會計工作崗位的特殊性,許多會計畢業生初入職場時,被安排做出納工作,出納雖處于基層崗位,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來可選擇的職位涉及成本類、稅務類、主管類等。同樣,會計畢業生不能著眼于現在的工作職位,應多方向拓展,可涉獵證券、銀行等,無不更好地發展自己。

4.2 學校教育教學制度方面

4.2.1 加強學校品牌建設,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

獨立學院的建校歷史不長,社會對獨立學院的認識和了解有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要達到完全被社會和用人單位認可還需要再努力。所以,學校應增加其與社會的接觸和交流,強化學校的品牌建設,利用媒體效應,及時宣傳學校在教學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亮點,有助于社會及時了解獨立學院,同時也讓獨立學院有更多的機會與企事業單位合作,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

4.2.2 建立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很多用人單位反映,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能力不足,實際上是指實踐教學偏少,而會計專業是個與實際緊密聯合的專業,在設置會計專業課程時,應注重實踐課程的設置,多次指導學生課程設計,業務處理應真實模仿各個行業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切合實際。強化專業課程的學習,主動貼近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注重手工與電算化能力,通過合理的會計實驗培訓,讓學生投入到實踐活動中,進行應用能力的培養。

4.2.3 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完善畢業生跟蹤反饋體系

要創建嚴格的教育監控體系,打造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增加就業心理輔導、就業技能培訓、就業信息收集、就業政策咨詢等一系列課程,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同時,應加強獨立學院與企業的聯系,及時了解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經常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獲取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建立貫穿整個大學生生涯的系統化就業指導體系。

5 結 論

盡管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強大的就業壓力,但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只增不減,通過對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就業現狀和原因進行探析,提出對策,能較好地促進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就業,與社會共同進步。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尤其對財務方面工作的人才需求也變得尤為的重視。目前,我國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雖然會計專業是一個熱門的專業,但是目前的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因此大學生應該明確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本文主要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分析和社會意識的分析以及應對的策略進行了概述。

關鍵詞:會計專業大學生 就業 社會意識分析

目前我國社會的各項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都在逐漸演變和發展中,因此大學生必須抓住社會轉型期的機遇和適應社會變革的挑戰。對于會計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更要了解社會的精神層次方面和社會意識存在的特點和程度,發揮自己的特點,來讓自己在嚴峻的社會形勢下突出自己的優勢,把握好就業機會。

1 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的簡要分析

現在我國的經濟在不斷地發展,各個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急需要財務處理技能熟練,可以進行財務管理和策劃的會計人才。因此,對于會計專業大學生,正好符合了企業這方面的需求。正是由于這種緣故,各大高校相繼出現了會計專業,這為想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人員提供了更好選擇。現在除了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業余非會計專業自主通過考試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也有很多,從而加大了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目前,我國對會計專業的需求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對于高端會計人才需求方面才是各個單位的急需的,而對于簡單的出納會計基本是飽和的狀態。因此,會計專業大學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目前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就是高就業兼具高失業并存的現象。但是就現在的情況看來,對大學生的各個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會計的就業還是比較看好的。因此,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明白現在的就業形式還是比較嚴峻,如果不提升自己,很可能就成了會計專業中高失業人群。

2 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

2.1 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過于嚴格

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樣的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能給企業帶來高效益。現在的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要求比較高,要求要有高的學歷,并且最好畢業生來到單位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給企業帶來效益。現在的企業在招收人才時,會根據學歷來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認為高學歷就是高能力,這樣雖然看起來公司的員工的學歷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實際的工作能力就不一定能如所愿了。一些企業在選用人才時,可能招聘的不是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去從事會計工作,原因僅僅是因為這個學生的高學歷,而對于真正有會計能力的大學生不能獲得這份會計工作。這樣的做法只會讓人力資源造成了浪費,無形中加大了人工成本。目前部分用人單位只根據獲得的證書去判斷一個學生是否被錄用,因此在這種大形勢的驅動下,學生會把精力放在考駕駛證、秘書證、公關員證、計算機等級證這些和自己專業沒有關系的證上,就沒有考慮是否和自己的專業相符合,這種方式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現在有的單位需要社會實踐經歷,但是應屆生的工作經驗是不容易獲得的。基于用人單位的要求,就必須既要學習好課堂上的會計知識,又要在學校安排的實驗課上,好好練習會計的實戰演練。在假期或業余時間比較多時,也可以自主的進行會計方面的實習,這樣才能保證讓自己適應用人單位對會計大學生的要求。

2.2 對女性求職者的的歧視

在傳統的觀念中,一般都會認為男人的工作能力比女人強。這樣就會導致女生在找工作時,用人單位產生了性別的歧視,從而導致工作非常難找的現象。在會計女生的就業上,用人單位一般會考慮到女性有生理上的劣勢,比如工作承受力和體力支持沒有男性好,同時女性會面臨每個月的生理周期和關于產假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在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下,女生的就業就變得更加困難了。正是由于這種考慮,既要給女性員工安排很長的生育假期又要給她保留職位,同時在這段期間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情況下,用人單位還要發放工資和福利給女性員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人工成本。這對于用人單位而言,是非常不被看好的一個選擇。現在的大學中,學習會計的大學生中,男女比例失調,一個專業中絕大多數全是女生,只有極少的男生的存在。這種現象就導致了用人單位在性別歧視的趨勢下去搶那些男生。這對于那些女性的會計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如果不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那么就業就變得很困難。

2.3 大學生普遍沒有創業的想法

現在會計專業大學生畢業后,想到的就是找工作,并沒有多少人想要開立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其他方面的創業的思考。根據傳統的觀點看來,學習一項技能,就去找相關對口的工作來從事。但是社會的形勢在變,現在我國是非常鼓勵創業的,尤其是在就業情形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雖然社會是鼓勵創業的,但是我國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還不是很成熟。如果想要創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其注冊的資金比較高,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是無力負擔的,而一些金融機構也不會給予這筆巨大的貸款,從而讓會計專業大學的創業變得更加困難。在近幾年的社會的意識的不斷變革之后,對公司的注冊資金的降低和可以進行小額的貸款,這些優惠政策都給大學生畢業創業提高的機遇。在大學生的創業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冒險和探索的精神,更給自己一個展現實力的機會。對于大多數學生潛意識里,都是創業的風險性比較大,而找一份工作則相對安定許多,其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也降低了不少。但是創業的好處還是很多的,所以高校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冒險精神,培養學生的自我發現和實踐的能力。因此,大學生學會創業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同時是給社會減輕了就業壓力。

3 對目前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社會意識的應對方法

3.1 利用在校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

現在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越來越高,對于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的要求也一樣會提高。那么高校在對會計專業大學生進行教育時,就必須要加大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會計不是一個只靠理論知識就可以很好的進行工作的,必須要通過實踐的訓練,加強操作性。但是我們知道,每個企業的有些財務信息和數據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對外泄露,因此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想要進入企業接觸到內部賬務信息和進行實戰就會比較難。為了彌補這個缺憾,高校可以在校建立可以給學生進行會計實訓的電算化實驗室和手工模擬實驗室,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和學習到更多的會計知識和能力。因此,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一定要利用好學校里的實踐機會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對于會計實驗課上老師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的經濟業務提出的問題,要學會積極主動的運動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的經濟業務。通過學生自主的思考,就能讓自己的會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能力。有時,高校也會組織去會計事務所和企業進行參觀實踐,大學生們更要利用好機會,與會計專業人士交流心得體會和咨詢問題,同樣還還可以鍛煉人的交往能力。

3.2 加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意識的形勢,就要求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在如此多的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中,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優勢,比別人要優秀,就要求大學生能夠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突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現在社會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在發展,會計專業大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規劃,進行多方位知識的學習,拓寬知識面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加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是應對就業壓力的一種措施。

4 結語

現在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越來也多,社會的意識形態又如此多變且競爭激烈,這就要求大學生更要明確現在的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意識分析。在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要鍛煉自己的會計實戰能力和提高就業競爭力,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為自己做好工作前的準備,這樣才能作為社會所需要的會計人才。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就業模式研究

摘 要:本論文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切入點,深入企業和畢業生進行調查研究,分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就業現狀,并與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從中找出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提出構建人才培養與就業一體化的新模式,這將會對會計職業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近幾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供給與需求失衡現象嚴重,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根據權威數據公司的調查,該專業位列全國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應屆高考生志愿填報十大熱門專業。會計專業往往最后經常實際人數比招生計劃多一倍。甚至有的學校每年會計專業報志愿人數超過千人,一個年級有20個會計專業班級讓人驚嘆。一方面,高等院校設置會計類專業的學校較多,招生規模大,但很少有用人單位需要大批量的會計人才,這就造成會計專業供需失衡;另一方面,我國會計供求存在高級會計人才緊缺與初級會計人才泛濫的矛盾,大部分畢業生只能勝任低端的基礎工作,造成高端領域供不應求,而低端崗位卻又供過于求。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就業的影響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會計教育目標決定培養會計人才的類型和培養方向,并直接或間接涉及到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把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熟悉國家經濟法律法規,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從事會計業務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定位和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相比,沒有什么大的區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存在定位過低,定位過窄,缺乏前瞻性。(2)會計教學內容理論化,課程設置模式缺乏創新。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大體分為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兩部分。很多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教學計劃中仍把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根本沒有擺脫知識的系統性、學科性、完整性的制約,實施的課程也只是中職或本科課程模式的改版,沒有按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設置課程,而是采用傳統的按學科體系要求設置。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學識不如本科,適應性差,后勁不足;技能不如中專,崗位針對性差;畢業后高不成,低不就。(3)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不高,競爭力不夠。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人才質量的高低。企業需要的是動手能力強、基本功扎實,并具有較多綜合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才,而并非單一的只具備會計技能知識的人才。根據對各大招聘網站近期的對會計崗位需求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越是大型高薪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越高、越細致,包括學位、專業能力、英語能力、計算機能力、財務軟件使用能力、溝通能力,實習經驗、班干部經歷及在校成績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實際上一些高職院校不能完全按照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去培養人才,導致畢業生文化素質欠佳,缺乏人文精神,進而影響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不夠。

三、建立人才培養與就業一體化的新模式

(1)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培養德才兼備的會計專業應用型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該是具有從事會計核算、財務分析、報表編制和軟件應用等方面知識和技能,動手能力強,具備會計職業操守、德才兼備的會計專業應用型高技能人才。這個培養目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第一,高職會計教育的目標一定要面向中小企業。第二,突出崗位教學,體現高職的特色。按照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原則,針對崗位和崗位群的實際工作要求整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第三,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的學生畢業后是成為一個初級會計專業職業技術人員。(2)開展各類選修課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必修課程關注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追求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為學生的一般發展奠定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基礎。但是,必修課的數量與內容總是有限的,它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選修課則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技能特長。它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其潛在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加強綜合素質培養,提升自身競爭力。讓學生多實踐,多思考,提高應變能力。隨著會計工作中不確定因素的增多,相應的賬務處理難度的增加,信息環境下的會計人員不能再僅僅是死記硬背準則和制度,而是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變通能力。在工作中要審時度勢,打破常規,靈活機動,適應變化,應對變化。所以任課教師要在課堂上突出培養學生思考、學習、分析、靈活應變的能力,要通過工作實踐提升學生自身的交際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淺析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困境及解決路徑

摘 要:會計人員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歷來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就業市場中會計崗位一直是需求量較大的工作崗位。近年來,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卻逐漸陷入困境,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難現象逐漸普遍起來。針對這種矛盾現象,本文對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困境的起因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探討解決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困境的路徑。

關鍵詞:會計專業;就業難;專業培養;職業規劃

中國經濟在經過長達30年的高速增長后進入換擋期,經濟發展新常態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是各行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各行業都有需求的會計人才。作為就業市場上大量需求的崗位,會計崗位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熱情卻逐漸在下降。相較于往年的同期,完全可以判斷出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正逐漸面臨困境。一面是會計人才需求熱情不減,一面是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面臨困境,這對矛盾的背后是會計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即會計專業學生不能滿足企業對于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出現這種情況還需要從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說起。

一、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困境的起因

1.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動手能力差

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難主要源于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不能勝任企業對于會計崗位的要求,這與會計專業學生在學校生涯中沒有清晰地職業生涯規劃有著重大關聯。大部分會計專業學生對于會計的理解不到位,認為會計是傳統意義上的“賬房先生”,對于會計專業的發展方向和上升空間了解不足,從而沒能在學校中為自己定制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沒有職業規劃指引的會計專業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埋頭于課本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對將來職業技能針對性的訓練。這主要表現在,會計專業學生不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缺乏實習經歷,對手工記賬、電算化等了解模糊不清。

2.會計專業培養水平參差不齊,培養模式落后

由于設置會計專業對于學校硬件設施的要求不高,各層次的學校紛紛設置會計專業,過度招生,這就造成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水平參差不齊。學校專業培養水平直接影響著接受培養的專業學生會計專業能力的高低。設置會計專業的高校培養水平的參差不齊也導致了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高低不等。此外,由于中國經濟由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的發展模式轉變,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嚴峻,管理會計愈來愈成為今后會計發展的重點。但是由于高校培養模式歷來注重財務會計,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較低,這樣使得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3.高校擴招,會計專業學生數量非理性增長

由于會計專業屬于文科專業,其自身的專業性質決定了會計專業對于學校硬件要求不高。另外,會計專業就業率較高,會計專業生源眾多,這使得眾多高校過度設置會計專業,原有專業過度招生。高校擴招,會計專業學生數量非理性增長,這直接導致畢業季就業市場上會計專業畢業生供給規模擴大。由于供求關系的逐漸逆轉,企業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熱情必然大打折扣。此外,會計專業學生數量的非理性增長也給高校對于會計專業的培養造成巨大壓力,進而導致高校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水平下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二、解決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困境的路徑

1.會計專業學生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清晰的職業規劃能為會計專業學生提供努力的方向指引,使得會計專業學生能夠在學校學習中有針對性的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定制清晰地職業規劃需要會計專業學生加深對于會計專業的理解。會計專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交流工具獲取會計專業相關的信息,抑或通過經驗交流分享等方式,不斷加深對于會計專業的理解,了解會計專業職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中找到自身真正感興趣的專業領域,以此為起點,制定自身的發展規劃。此外,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在履行自己的生涯規劃時,尤其關注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應充分利用課堂的實驗機以及寒暑假的實習機會,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2.改進會計專業培養模式,提升會計專業培養水平

設置會計專業的高校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進會計專業的培養模式,提升本校會計專業的培養水平。首先,高校對現有專業教師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可以為教師創造機會接觸實踐,提升教師對于會計專業發展現狀的敏感性,提高會計專業教師對于會計專業技能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引導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行為。其次,高校需要合理調整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提升管理會計以及實踐能力在會計專業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科學引導會計專業學生專業學習的方向,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適應性。此外,高校可以針對性的引進高素質專業教師,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水平,提升學校的培養水平。

3.規范高校會計專業設置,控制高校不合理招生數量

保證人才市場會計人才的供應,為企業提供有用的人才是高校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重要目標。但部分高校不從自身培養水平出發,盲目開設會計專業。部分高校在會計專業原有招生基礎上盲目擴招,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數量非理性增長,進而導致會計專業學生面臨就業困境。這些行為需要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進行合理規范。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應注重質量的提高,而不是數量的增長。國家教育管理部門應對高校會計專業的設置與招生需要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批,從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就業情況等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定,有效控制高校不負責任的招生行為,改善國內會計專業的培養環境。

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會計人才的供應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關系到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穩定。破解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困境,解決會計人才需求與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矛盾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努力。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改進高校專業培養機制,規范高校會計專業設置,為社會培養適應市場變化,滿足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解決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困境。

(作者單位:保定市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創新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摘 要:本文從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低下出發,分析了學生就業能力低下的五大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突破口,即創新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詳細地闡述了雙主體辦學模式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力;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根據對我校2006-2011屆的473位會計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學生就業面廣,崗位分散,專業對口率低,85%的學生就業于其他崗位,只有15%的學生擔任出納員、記賬員、收銀員等專業對口崗位。由此,我們深思什么原因造成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低下。究其原因發現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低下,導致就業對口率不高。故全面提升中職會計專業的就業能力已成為我校會計專業建設的重點。

一、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低下原因分析

1、學生學習目的性不強,對專業興趣不大。

很多學生在選擇就讀中職學校專業時,并不是喜歡會計專業才選擇報讀,而是家長要求,或者跟風。我們的學生都是十五六歲的年紀,還未形成不具有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知自己優劣勢,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喜歡跟風,別人上課不認真學,他也不認真學。

2、會計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

由于我校地處農村,交通不方便,學校教學設施硬件不完善,導致近年來招生難,會計專業學生入學成績不高,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而會計專業課理論性較強,內容比較枯燥,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夠勤奮,上課缺乏自制力,注意力不集中,會計知識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又不愿意鉆研學習,導致不能夠較好地掌握會計理論知識。

3、學校課程設置體系太理論化,缺乏必要的實踐訓練。

學生在校學習理論課偏多,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等課程。模擬實訓如會計模擬實訓、點鈔技能、小鍵盤輸入訓練,沒有與企業實際接軌,學生練習時缺乏針對性。在校期間無法與稅務、工商、銀行等部門有實戰體驗的機會。造成學生上崗有差距,不能做到與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

4、師資都沒有企業實踐經驗,教學方式方法傳統

大部分老師都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教學工作,沒有企業實踐工作,導致教學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填鴨式”的理論知識灌輸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沒有運用互聯網+的技術采用科學的啟發式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難以發揮,學習效果不好,就業競爭力不強。

5、校企合作效果不明顯

我們試圖通過校企合作來提高學生的就業力。但企業積極性不高,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又比較特殊,雖然與一些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但作用發揮不大。合作形式比較單一,如邀請專家來校講座,派學生去合作企業參觀財務科等。沒有針對性。這些形式雖說企業有參與,但學生參與性不強,體驗感不強。

二、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具體探索

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在不斷探索創新校企合作之路。試圖以校企合作為突破口,提升學生的就業力。經過我們多年的探索,我們發現即四段螺旋式下的雙主體辦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就業力有一定的幫助。

1、尋找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為了增強企業實踐環節,我們積極尋求合適的校企合作單位。經過多方尋找,終于找到了溫州鑫瑞會計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具有多種經營業務,如:記賬、工商注冊、稅務、會計培訓等。這比較符合我們對會計合作企業的要求。而該公司董事長是我校畢業生。她的理念是想培養更多會計專業人才服務于溫州經濟建設。校企雙方經過商討確定了雙主體辦學模式。即我們的學生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企業未來的員工,企業全程參與對學生的培養。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校企雙方共同商討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最終確定“課堂聯通職場,實訓聯通崗位,實習聯通就業”的三聯通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校外實踐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縮短學習和就業的距離。校企雙方共同確定招生計劃,班級冠名招生,即“鑫瑞會計班”。學生前2年在校學習,在校學習期間,校企雙方均配備專人參與管理。成立由校企雙方和家長代表組成的班級管理委員會,對該班進行管理,雙方各派專人負責管理。第三年,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企業實踐專家親自全程指導學生實訓,正實現師徒結對實習。三年經過企業考核,大部分學生成為鑫瑞公司的員工。

3、構建四段螺旋式工學結合模式

學生在校期間,校企共同培養,具體企業實踐實訓時間、內容安排如下:

(1)職業認知周。高一年級安排一至兩周時間,組織學生到溫州鑫瑞會計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崗位認知,明確企業崗位對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規劃職業生涯,激發學習興趣與動力。同時讓學生了解鑫瑞公司的企業文化、企業主營業務、企業對員工的管理要求和員工培訓發展規劃等內容。讓學生知道,自己未來的就業崗位要求等。

(2)學徒見習期。高二年級安排每個學期安排1個月時間,組織學生到溫州鑫瑞會計服務有限公司拜師學藝,向公司一線會計人員、工作人員學習實戰技術技能。

(3)頂崗實習期。高三一年,組織學生到企業進入項目工作組,輪崗實習,適應崗位,熟練掌握工作流程。簽訂就業合同:通過對學生的考核,公司擇優錄取員工。

3、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共享教學資源

校企共同制定三年的課程體系。該班級的課程與其他班級都是不一樣的。從學生就業考慮,開設初級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相關的課程,比如財經法規、會計電算化,鼓勵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參加考試,在畢業之前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實用課程開設。如出納實務操作、網上抄報稅全流程、增值稅發票系統、工商企業設立等。這些課程都是校企雙方根據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為鑫瑞會計班學生量身訂做的課程。這些課程在鑫瑞網校上全部有視頻資源、也就是微課程,學生通過教師的教授,如果還沒掌握,課后可以上網校再次學習和鞏固。同時學校教師和企業專業人員一起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如企業創辦流程、小微企業納稅實務、會計真賬實訓等。

4、雙師資共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在校期間,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會定期來校授課,提升學生的專業興趣。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采取師生討論分析的互動形式為主,著重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信息化教學,實現做中學,樂中學,學中做。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求知。另一方面,教師多與社會上的會計同行交流學習,多參加培訓,把最新的會計法規和收集到的實踐案例帶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能迅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企業人員和學校教師經常交流,共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只要我們校企雙方職校共同努力,不斷提高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我們的中職生才會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會計專業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就業

會計教學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構成。傳統的理論主導型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用實踐教學彌補會計理論教學環節的不足。對于會計專業的人才來說,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畢業后要能盡快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現在的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視理論卻輕視實踐;重視書本卻輕視實務;重視課堂教學卻輕視實驗教學的“三重三輕”現象。這樣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知識的應用,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計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通過多層次的會計實踐教學活動,才能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重視實驗教學在會計專業中的重要性

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分析判斷能力,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會計人才。這種傳統的呆板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會計教學實際的需要。也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會計人才和學生的就業競爭情況。實踐教學是對傳統會計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與理財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我們的的會計教育,應當在培養專業意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口徑,擴展學生基礎知識范圍,使其具備較為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和較為寬廣的考察社會經濟現象的視野,以適應未來日趨復雜的會計工作需要;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當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為企業處理紛繁復雜的事務。要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聯系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實際分析,為將來從事企業會計工作做好鋪墊。

二、以就業為導向促進會計專業教學方法改革

1. 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堅持就業導向。

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的過程。當今是知識信息時代,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一個新興產業的話,那么其最大的產品便是學生,該產業的任務是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合格的人才資源。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應轉為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動因,進行發現式、探索性的學習。根據社會需求及學生就業情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采用一定的實踐教學手段,使授課變為學生直接面對真實的事件,進行真實的核算、決策、咨詢,而教師在其中起到一種中介作用。這樣,學生的學習將會變成一種主動的自發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

2. 改革教學方法及課程體系,重視就業導向。

教師積極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作、案例研究、模擬操作、文章研討等方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設置方面,建立“基礎+模塊”的高彈性課程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擇業需要,使專業課程設置不再單純地追求某一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強調學科本身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結構,將相近的學科知識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形成新的課程體系,突出學科本身的完整性,而不再過分強調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分專業化所帶來的缺陷。對會計專業的學生,根據專業課程和實習實訓的需求,選擇專業模塊的內容進行組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跳出學科課程體系,從提高素質和加強應用的角度選擇教材的內容,滿足專業崗位需要。根據學生就業情況及所面臨的問題,及時和科學地設置市場需求的專業及課程,本著“廣知識、強能力、高素質”原則,合理設置適應市場需求的課程,并對課程進行優化整合,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馬上適應社會,適應專業崗位的需要。對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及擇業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3. 創造逼真教學環境,促使就業逐步提高。

會計是一門技能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因而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早已被人們所認識。但長期以來,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環節,對會計實踐教學的目的性、系統性研究較為缺乏。在會計實踐環節的設置上缺乏連續性、科學性。要緩解會計專業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應加強會計實踐教學,更好地促進和提高會計理論教學水平,建立模擬教學資料庫、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會計實訓基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目標。使學生在校學習如同在企業的財會部門一樣增強學習興趣,將學習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此基礎上,要鼓勵學生走出學校參加社會實訓,使學生在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實習過程中,能全方位提升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認識,使其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接觸新鮮有趣的事物,并發現、彌補自己知識上的欠缺,提升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認識,為學生直接面對真實的事件進行真實的核算,決策,咨詢。通過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環境和活動,讓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以及與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學習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綜合水平,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會計專業教學要瞄準市場,重視就業,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當前會計人才供求矛盾下的會計專業就業難之探析

摘要:當前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量比較大,但是會計就業難的問題仍然存在,文章通過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揭示了會計就業難的實質是人才結構性矛盾的體現,并還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專業:供求矛盾;就業

會計專業是我國高校的一個傳統專業,也是學生較多的專業之一,每年大量畢業生進入人才市場就業,他們能否順利就業是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

從近年來會計人才需求情況來看,由于各行各業、各種單位幾乎都需要會計人員,所以會計人才需求量是比較大的。當前各大網站招聘信息顯示,財務會計類崗位招聘數量一直位于招聘崗位的前列。根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5年春季全國需求最旺盛的十個職業中,財務會計類人才位于人才需求榜第四位。社會對會計人員需求這么大,是不是意味著會計類畢業生的擇業空間非常大呢?事實并不是這樣,當前的情況是,今年會計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其中相當一部分的2015屆畢業生還未找到工作意向。一方面人才需求量大,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困難,人才供求的矛盾似乎讓人看不懂,但仔細分析,就不難找出原因。

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有數量的原因,也有質量的原因,還有思想觀念的原因。

一、數量的原因

(一)大量高校盲目設立會計類專業。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高校開始進入“擴招”模式,這種“擴招”有利于提高高考升學率,滿足大量學生上大學愿望,并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擴招”的弊端也很明顯,各高校為了爭奪生源,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十幾年下來,會計類的招生數量也以驚人的速度不斷上升;另外,高校“擴招”不僅體現在會計類學生招生數量的增加上,也體現在開設會計類專業的高校數量的增加上,由于會計類專業不需要大量的設備投資,因此專業設立相對容易,從而很多高校紛紛開設此類專業,甚至部分一直都沒有財經類專業的純農業、師范、理工類院校也要分一杯羹,加入開設會計專業的行列當中,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導致的結果是開設會計類專業的高校激劇增多,每年會計類專業畢業生的數量自然也居高不下。

(二)非會計類專業的人員進入本專業。因為會計類專業門檻較低,就業機會比較多,所以不少非會計類專業的人員也進入了這個行業,由于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報考要求比較低,非專業人員一般會報名會計培訓班,經過短暫學習培訓后考過會計從業資格證,就可以找工作了。社會人員大量走捷徑,一方面造成各種財務類的培訓班火爆,一方面也給會計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帶來極大沖擊。

二、質量的原因

(一)會計類崗位對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會計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技術,企事業單位招聘的會計都要有動手能力,比如:能手工做賬;能操作會計軟件;能申報納稅;能辦理企業和銀行之間的業務;等等。然而,不少會計類畢業生不具備這個能力,因為很多高校只是簡單開設會計專業,實訓課設備和實訓課師資達不到專業培養要求;有的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觀念上沒有轉變過來,只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養。結果只能是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二)會計畢業生工作經驗缺乏。很多企事業單位在招聘會計時會特別注明:要求有工作經驗×年,這個規定也是畢業生的攔路虎。要求畢業生有工作經驗是不是太苛刻了?從企業角度來看,招聘的會計人員如果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那么在工作中不需要培訓,企業可以節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企業的要求也無可厚非。會計類應屆畢業生怎么獲得工作經驗呢?畢業前的實習是他們最好的機會。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實習生到了實習單位學習不了什么工作經驗,因為財務是企業較核心的部門,處于保密考慮,實習單位一般不會讓實習生接觸到本單位的真正的財務數據,所以實習生的實習很多只限于了解一下財務的皮毛,談不上獲得工作經驗。

三、思想觀念的原因

(一)在就業方向上,一部分畢業生沒有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方向。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填報專業不正確,沒有從自己的理想、興趣出發,只是盲目跟風;有的則是家長不管孩子的思想直接干預專業的選擇和填報,結果學生進入大學后根本提不起來對會計專業的興趣,不好好學習,寶貴的大學時間白白浪費了,畢業后不想從事會計工作又沒有其他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果陷入兩難境地。二是不少高校缺乏真正有效的就業指導。這些高校雖然也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只講講理論知識,沒有切實從大學生就業方向上以及如何有針對性的就業上做真正的有效的指導。

(二)會計類畢業生就業思想觀念落后。很多畢業生沒能正確認識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大學生、“天之驕子”,所以在就業時追求工資高、工作體面、工作輕松的工作崗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型國有企業、外企是他們擇業的重點,然而福利待遇好的單位企業畢竟數量少,能提供的會計崗位有限。民營企業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主力軍,但民企無論在生存發展空間上,還是在所提供的薪資福利水平上,都無法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外企相比,很多畢業生又不愿進入民企就業,導致就業難。

(三)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也是制約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都是 90 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在家人呵護下成長,他們對家長的依賴性較強,自己獨立性較差。在就業上,部分畢業生自己不努力,總是指望家長通過關系網找工作,然而不是所有家長都能給孩子找到工作,有的畢業生對家人幫助找的工作不滿意而又不愿就業,在家“啃老”。

中國的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前行,企事業單位需求的會計人才要么是知識扎實、經驗豐富、會管理的中高級會計人才,要么是踏實肯干、動手能力較強、能處理單位賬務的實用性會計人才,因此這兩種人才需求量大,而當前會計專業生人數龐大,但不是絕大部分都能達到要求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是,當前會計人才供求矛盾是一種結構性矛盾,會計專業就業難的問題實質是結構性就業難的問題,歸根結底源于高校會計專業設置、會計人才培養、會計專業畢業生自身的能力以及就業觀念與現實的會計人才需求相脫節。

解決會計專業就業難的建議:

1、高校應合理設置會計專業。高校經過十幾年的擴招,招生規模已經足夠大,2015年畢業生達到700多萬,就業形勢嚴峻,對于這種局面,各高校在設置會計專業時應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充分進行可行性論證,合理開設會計專業,合理確定招生人數,避免“會計滿大街都是”的局面出現。國家應通過就業率等指標加大對高校專業的考核,高校就業率低的專業應警告或取消。

2、會計人才培養上應以就業為導向。大部分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上應以建設“應用型會計人才”為目標,注重會計實訓實踐教學,加大實踐教學在會計課程中的比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高校還應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在實踐、實習等方面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特別是在實習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的財務處理過程,如此畢業生在畢業時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為順利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另外,高校還應鼓勵和督促學生在校期間考取會計從業資格等證書,畢竟會計從業是有門檻的,畢業時雙證書(畢業證、職業證書)會提高會計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3、會計畢業生應轉變就業思想觀念。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就應在學校及教師的指導下做科學的職業規劃,如果對會計不感興趣可以申請轉入其他專業;如果選擇了會計專業,就應堅持走下去,在校期間學好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由于會計工作經驗的積累和業務能力的提高需要時間,因此畢業生在就業時,思想上不可好高騖遠,不可存在依賴性,應樹立的觀念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單位和崗位,踏實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理想。當前的中國,經濟不斷改革深化,新事物、新思想不斷涌現,國家鼓勵創業、創新,整個社會創業潮開始萌發,會計畢業生不僅要轉變就業思想,還應創新就業思想,大學生是有知識、有活力、有創造力的一群人,在畢業時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大膽創業,這樣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解決其他人的就業問題,整個國家也會因創業而蓬勃發展。

會計就業難反映了中國人才結構性矛盾的現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積極面對,共同努力,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使會計人才的供和求趨向一致,最終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天下英才歸我用”的良好的會計人才供求局面。(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會計系)

會計專業就業論文:“就業導向,實踐重點”視域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摘要: 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重點是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本文探索了“就業導向,實踐重點”視域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就業導向;實踐;培養模式

1 構建“崗位主導、能力本位、學做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職業教育職業性、實踐性、技能性的特點,圍繞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以學生職業能力掌握為核心,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導,在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崗位主導、能力本位、學做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體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1 崗位主導 以行業需求調研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對會計崗位能力進行分析,制定會計崗位課程標準,開展崗位模塊教學,并利用校內外實訓實習條件開展跟崗實踐,培養學生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會計綜合技能。

1.2 能力本位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培養學生形成以會計崗位能力為核心,基本素質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為支撐的綜合崗位能力體系,其中會計崗位能力主要包含會計基本操作能力、財務會計核算能力、財務報表編制能力、成本會計核算能力、納稅申報與稅務核算能力、出納實務能力、會計電算化能力等,見表1。

1.3 學做結合 課程教學與跟崗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實訓實習環境開展手工崗位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綜合模擬實訓、沙盤演練實習、財務咨詢公司的真賬演練、暑期拜師跟崗實習、企業頂崗實習等方式,實現做中教,做中學,拉近課堂與工作崗位的距離,實現校與企、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會計主要崗位及其核心能力分解

會計專業主要崗位能力,以期待對職業崗位、專業課程內容、職業標準、教學過程、生產過程、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的有效對接融合有一定借鑒意義。會計主要崗位及其核心能力分解如表1所示。

3 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評價體系及實訓基地建設

3.1 “三模塊三融合”課程體系 按照崗位能力要求,對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分析,制訂課程標準,進行課程開發。加強實踐教學,構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三模塊三融合”的課程體系,以真實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形成學習情境,培養崗位能力。通過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就業適應性。“三模塊”包括基本素質模塊、專業技能模塊、職業拓展能力模塊。“三融合”是指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課程教學與崗位能力融合、課程教學與跟崗實踐相融合。

3.2 “學做結合,理實一體”教學模式 通過“學做結合,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改革,加強崗位教學研究,設計教學項目和任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崗位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實施“學做結合”的教學模式和“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實現做中教,做中學。強化校內實訓環境建設,為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提供良好的平臺。

3.3 “多主體多形式”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行業、企業、教師、班級、學生都是教學評價的主體;二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引入考查、實踐操作、項目測評、調查報告、口試、競賽、資格認證、崗位鑒定、畢業生跟蹤回訪等多種考核方式,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著重考察學生的能力與素質。

3.4 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①實訓室建設。在現有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的基礎上,新建成財稅一體化多功能模擬實訓中心、ERP沙盤模擬實訓室、審計模擬實訓室,進一步改善教學實訓環境。引進一家財務咨詢公司為學生搭建真賬演練、頂崗實習的平臺,開展記賬、稅務、財務咨詢等業務,學生可隨時在校內參與“全真”會計實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專業崗位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②完善實訓管理制度。結合新建的會計實訓中心(室)的管理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管理辦法》、《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使用及與維護管理制度》、《會計專業實訓基地社會共享使用管理辦法》,規范實訓基地的管理,進一步提高實訓基地服務專業教學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 色老头老太xxxxbbbb|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 少女频道在线观看高清|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不卡| 亚洲性猛交xxxx| 毛片在线播放a|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熟女体下毛毛黑森林| 免费国产裸体美女视频全黄| 少妇三级全黄|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可播放的男男freemovie| 欧美一夜爽爽爽爽爽爽|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寺庙双乳高耸嗯啊h|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