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4 03:29: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語文興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興趣影響著一個人的智力發揮。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發揮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百分之二十,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也如此。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呢?下面就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創設情境,發展想象;創設情境,訓練語言等等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發展想象,訓練語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巧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逐步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創設情境“貴在得法”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創設情境的途徑。如《翠鳥》—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個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學生很快找出“難以逃脫”、“銳利”、“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等詞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通過演示翠鳥釣魚的情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看到翠鳥活了、飛了,動作是那么敏捷。教師順勢提問:“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蕩漾持續的時間長嗎?翠鳥到哪里去了?”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復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精煉。
有些課文中,描寫一些奇特景象所用的詞句比較難理解,這時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可以很好地解決。如《海上日出》一文中,描寫太陽上升“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一句,不借助錄像片,學生是很難想象的。再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都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一句,“浸”的使用較難理解,在此時打出燈片或播放這一段的錄像片,觀察著畫面,學生恍然大悟,了然于胸。
二、體會成功喜悅增強學習自信心
正如契訶夫指出的:“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來跟同學老師交談?!苯處熞P注學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信賴、喜歡的老師,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上課時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卮疱e了既不能諷刺,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再予以肯定。有時候一個詞語或句子、故事的理解在小學生的眼里、心里、嘴里所看到的、想到的、說出的,常常富有靈性,充滿哲理,教師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不得不感嘆孩童的天真與無邪,純潔與爛漫。因此,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鼓勵、表揚,這樣,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
同時教師要主動為學生提供體驗成功喜悅的平臺,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環境,在小組學習中優生能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對差生(潛能生、學困生)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機會,而小組與小組之間則又形成了平等的競爭伙伴。小組成員各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他們通過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見解,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往往能夠拓寬思維,激發思維的火花,學生品嘗到的成功喜悅溢于言表。
三、問題設疑注入鮮活元素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思維活動由問題的產生開始,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問題是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答問、討論或練習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例如《誠實的孩子》一文,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為什么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嘆號,而列寧回答‘不是我’卻用的是句號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說:“不是我!”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列寧的回答用句號,表明了他撒謊,語氣不十分肯定。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于是紛紛舉手提
自己心中的疑問,共同討論并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又如《釣魚的啟示》一文中誠實守信放掉自己釣的大魚的父親……提出“要是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角色介入,設身處地地思考,有的學生大聲說會,有的學生小聲說不會,教師在贊嘆“父親”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的同時,慨嘆“父親”偉大的同時看到自己的渺小與平凡。適時引導學生認識真善美,隨后就有學生說如果我是《釣魚的啟示》中的父親,以前我會舍不得放了那條大魚,但學了這篇課文后,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我會和文中的父親一樣把魚放掉??梢姇械奈淖盅崭腥玖藢W生,也起到了“隨文潛入心,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語文難學”是農村小學生共有的感受,同時“語文難學”又是困惑不少語文教師的難題,“語文誰都會教”更讓語文教師尷尬。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看法,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成一門藝術,使學生樂學、會學,教師易教,樂教呢?我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際越來越覺得激發語文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樂學、會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那么具體說來應做好下面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創設主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的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堂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的學習之門。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文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于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友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在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活動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各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楊,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使學生愛學語文。
四、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以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學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生,發揮他們的持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而一旦喪失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鳛檎Z文教師,我們更應該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是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由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獨立自主的創造中贏得興趣,在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中學得知識。
【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當前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先進,教學中再不是硬性要求學生去學,而是在教師的引導和推動下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逐漸形成自發學習的良好習慣。作者在下文中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與對相關文獻的學習,集中探討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學習 興趣
興趣取決于一個人內心的真實需要,人之所以會對某樣事物產生興趣,還是源于自身的特定需要。興趣的本質是喜愛的情緒、快樂的心情,它可以輕松推動人們去發現、觀察、分析以及研究,是一切學習活動最佳的推手。作者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因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自身特征,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高年級小學生群體的顯著特征
高年級小學生由于之前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不斷成長,已經逐漸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會通過一些表面現象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提出如下問題“學習這樣的知識有什么用呢?”、“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呢?”,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不斷推動他們產生新的觀點和立場,并表現為對于某些事物的興趣。不過,因為他們仍然處在成長的初級階段,不太懂得如何面對問題與困難,因此一旦在學習中遭遇了挫折,就極易消沉。教師應該綜合考慮這些學生的特征,采取富于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培養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
二、培養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想要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僅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因素,也需要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高年級小學生很快就要升入初中,學習和成長都處于非常特殊的時期,所以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幫助他們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必要性。
學生只有學好了語文,才有可能深刻認識中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發展歷史,才有機會學好其他學科,才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所以,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必要性,但是這絕不代表教師每天反復在學生面前強調學好語文如何關鍵,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進行引導,例如:每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夢想,長大之后想做宇航員、醫生或者考古學家等,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夢想的實現離不開語文知識輔助這一事實,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必要性,并激發他們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
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的時候,精心構建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學生表現非?;钴S。這里我們所說的活躍,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無論在思維上還是語言表達上都積極踴躍,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這樣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就需要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具有難度層級、要求分類的問題,以便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區別的要求;教學時,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個性、喜好等,抓住合適的機會對他們進行啟發,為他們提供可以思考和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讓他們喜歡上表達,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效率。
(1)重視每堂課的導入。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教師有必要以最富吸引力的語言,最能打動學生的表述,將他們調整到最好的聽課狀態。每堂課導入需要的時間很短,基本上就是2-3分鐘而已,可是其對這堂課的教學成果卻影響深遠。
(2)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影像、圖片、幻燈片等來形象表達課文中的內容,因為上述方式可以呈現出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場景或者意境,不但能夠使學生輕松領會與理解課文的內容,還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3)安排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小學生都喜歡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課本作為劇本扮演文中的角色重現課文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實際運用學到的語文知識,還能幫助他們消化理解課文中的隱含內容。例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教學時,作者就安排學生扮演路人、小女孩等角色,讓他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小女孩處境的悲涼,隨后作者還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假設你就
那個小女孩,你又會怎么面對自己的生活呢?”學生們非常踴躍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理解了小女孩的處境,抓住了作家的寫作初衷。
3.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需要多聽取來自學生的反饋和意見,重視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例如:教師可以叫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然后給出自己的看法等提高他們對教學的參與程度,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4.重視學習榜樣的力量。
榜樣對于人們的影響力量不容忽視,尤其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說,優秀的榜樣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七步詩》的教學時,教師簡單的向學生介紹了曹植的文采和人格魅力,不僅幫助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創作歷史背景,也為他們樹立了榜樣,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滲透那些因為語文功底扎實而在很多方面獲得成功的事例。不過,教師在上述過程中需要把握好語言的尺度,盡可能用激勵性質的語句,不要讓學生由于教師過激的言論,而產生自卑心理。
5.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提高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高年級小學生比較好勝,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小規模的比賽,讓學生調整自己的狀態,例如:安排幾名學生分別評價某篇課文,然后讓班級的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評價進行評分,選出最佳的評價者,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可以在無形中借助競爭,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效率。
6.適時改變教學方法。
綜合考慮學生因素之后,教師有必要適時改變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最佳的教學模式。另外,教師還可以按照課本的編排,有選擇性的進行內容講解,讓學生理解課本中有些是重點要掌握的,有些只要了解就可以了。教師只有通過這樣反復的調整和改變,才能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實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
總之,高年級小學生由于自身所處的學習和成長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所以,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各方面因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用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們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為他們學好其它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化被動為主動
語文學習的最佳狀態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品味語言的魅力,探索語言的奧秘,在審美陶冶的過程中獲得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可是,目前高中理科生語文學習的現實情況卻遠遠不是這樣,與文科生相比,他們的語文學習要被動很多,因此,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很多理科生承認最初學習語文都是喜歡它的文學性,可是課堂上教師卻’只顧著傳授字詞的搭配、成語的用法、病句的類型、文章的主要思想、段落大意等等,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
把生動的課文解剖成七零八碎的一堆毫無美感的知識,毫無生氣,讓學生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連老師都想當然的認為理科生就是對語文缺乏興趣和主動性。
只有學生深深體會到咬文嚼字的趣味的時候,課本中的一篇篇文章在學生的心里才有了溫度和生命。尤其是上詩歌鑒賞課的時候,就是最好的品味,推敲,揣摩語言的好機會,比如講古典詩歌的“煉字”這一課時,筆者就拿李瑕的《浣溪沙》詞中的“菌萏香銷翠葉殘”這一句為例,告訴學生“菡萏,荷花,蓮花,薜荔”都是指同一種植物,要求學生將“菌萏”與其他幾個名稱放在詞中比較,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經過反復的揣摩和討論,學生發現“菡萏”這個詞更加的古雅,精致,更加符合詩歌精美微妙的意境。筆者借機讓學生說出在漢語當中還有那些詞是同指一樣事物,但是表達效果卻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就舉出了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有同學舉出了“美人,佳人,美女,靚妹”這一組詞,這就是咬文嚼字品味語言產生的效果,審美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對于理科生,老師們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化被動為主動,理科生學習語文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讓情感深入語文課堂
黑格爾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闭Z文教材本身頗具審美性,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道德美、人性美。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需要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在文字的世界里去感受。白居易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他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率亲髡咝木w的表達,所以語文比其它學科更加強調情感的作用。
好的文學作品,決不能離開情感活動,而情感表
達的成功與否往往是評價作品成敗的重要標準。翻開語文課本,名家名篇中充滿著對祖國故土,摯友親朋的深摯情感,字里行間洋溢著淡雅脫俗、清麗委婉抑或崇高雄偉的美。因此,語文教師在這些作品教學中不能僅僅傳授基本知識,必須同時進行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讓學生仿佛在藝術的氛圍中身臨文章之境,才能水到渠成地對文章有高于知識層面上的領悟,達到審美的境地。
例如在講解《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時,有的理科生就對這篇文章不是很感興趣,但通過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這篇文章字里行間散發出的母愛的光輝,猶如冬天的太陽穿透作者內心的陰霾,點亮作者人生的希望后,筆者不失時機地在課堂上播放了一首滿文軍的《懂你》,隨著音樂的響起,許多平時比較頑皮的理科生都不知不覺中流下了眼淚,并且課后一些本來對這篇課文不是很感興趣的學生也紛紛表示對這篇文章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了。
第三,提供培養語文學習興趣的情境
情景教學法是老師根據具體課文提供的文學環境,提供與課文呼應的圖文或影片的投影,或者教師靠生動的文學語言和感情充沛的朗讀,也可以借助音樂等手段,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而理科生擅長形象思維,因此這也是提高他們學習語文興趣的一條捷徑。
1、巧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頗有講究,為了讓學生漸入佳境,教師提問必須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生不善于發現問題,所以教師要善于在看似無疑處設問,在有疑處促進學生思考。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詩《登高》時,筆者采用巧設問題法,設置了三個問題,創設一個完整的思考情境。我布置了課前預習的作業,發現以下幾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具研究價值,決定放到課堂上討論,讓學生自己設計課堂上的問題這一方式,引發了他們很強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問題如下:
第一題杜甫的詩為什么被稱為史詩?
第二題《登高》詩中景與情的關系。
第三題“萬里悲秋常作客”這句中的悲從何來?
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屬于文學常識,是知識性的問題,需要大家對杜甫的生平和其創作的特點有所掌握了解,因為有少數同學不清楚,所以我在課堂上提倡大家談談自己知道的杜甫,這樣既回答了問題,也增加了學生對文學常識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這是我們理解詩歌情感的關鍵。第二個問題關乎學生對這首詩主旨內容的理解,對這首詩意境的把握,筆者首先告訴學生要明確一個創作理念,就是情由景生,詩人寫的各種景象都是他情感世界的寫照,經過對詩人身世的了解,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杜甫詩歌中的孤獨郁憤卻不拘于個人情感的特點,理解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樣具有深沉大境界的詩句。第三個問題,學生暢所欲言,認為杜甫的憂愁之中有對自己人生坎坷的悲嘆,有對國運衰微的感慨,還有對天下蒼生的憂心。
2、故事傳神法
在教學《秋水》時,在預習課上我就告訴學生,莊子在先秦諸子當中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請同學在課后自己搜集資料,整理關于莊子的流傳至今的故事,為了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還給學生講述了“朝三暮四”“望洋興嘆”“井底之蛙”這幾則關于莊子的典故,由于莊子的思想非常奇特,學生立即產生了興趣,在課后積極搜索資料,并且對莊子這個人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甚至有的同學對他故事背后的思想產生了很多的疑問,有了這樣的預習鋪墊,《秋水》這篇文章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敖處熞畼方獭=處煛谀阕陨砗驮谀愕膶W生的發展或運動中找到滿足’。所以,優秀的語文老師一定是個故事大王。
【摘 要】近年來語文教學遇到了一些困難,很多學生提不起興趣,本文針對學習興趣的提高做出分析。
【關鍵詞】培養興趣;學習興趣;語文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再讓學生重拾語文學習的興趣?結合課改實驗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挖掘資源,還原語文的生活色彩
課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新課程特別強調社會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一事一物都是可以為教育利用和借鑒的。語文,作為母語學科,與生活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語文,培養語文學習興趣是大有裨益的。語文也是一項工具,挖掘生活資源,還要善于將語文運用于生活,讓學生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當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很好地運用語文,感到語文是有用的,其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被進一步調動起來。
二、優化課堂,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優化課堂教學,上好一節好課是學生學習興趣得以保持,學科素養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證。課堂教學如何優化,在語文課堂要有教師智慧的預設,機智的發揮,能引發學生智慧的生成,體會學習的愜意。教師的預設是前提,是關鍵。我以為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
1、互動交流,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
和諧的學習環境需要教會學生寬容、理解、信任和激勵學生,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情境,讓他們經常體驗成功的樂趣,自信樂趣、積極進取,實現自強。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學生創造得以發展的動力。也許,學生的一個想法、一個做法是不符合邏輯的,甚至是錯誤的。但我們不急于懷疑他們的動機。這是由學生所以作為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決定的。寬容的本質,是要我們從學生的過失發現問題,進而改進我們的教育。信任每一個學生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并且不斷的鼓勵他們去嘗試、去努力,是學生有充分的自信,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課堂是一個多維互動的過程,學生智慧的火花就在這一過程中迸發。這一互動過程必須是寬松和諧的。和學生一起創造寬松的互動氛圍,孕育智慧的氛圍,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智慧。這是交流平臺的預設。
2、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新課標指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三、轉變角色,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摯友
在無數老師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和老師之間相處得好,關系親密,學生就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就喜歡這門學科;反之對老師產生了厭惡,這種情緒必然殃及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因此,師生感情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該學科興趣的關鍵。
1、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因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痹诮虒W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2、共同分享,讓師生擁有開放的語文課堂。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內容決定了學生必須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進入社會大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實行開放式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豐富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得到提高。教學中很多課文,都可找準一個突破點,鼓勵學生在課外通過查找資料、上網查詢或向他人請教等形式預習,課中聯系相關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課后再拓展延伸。
四、科學評價,讓考查成為激勵興趣的手段
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是多元的發展性評價,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是語文學科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往甚至現在的語文學科評價,還只是一張考卷,至多加上簡單的面試,很少能把語文學習興趣作為重要評價內容的,很少能把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作為評價目
的的。
新課程要求評價要“立足過程”,通過評價發展語文學習興趣,主要還是靠語文教學中的一些過程性評價。如當學生對寫字感興趣并寫得比較漂亮時,老師肯定他的興趣,表揚他寫的字,這是對其習字興趣及寫字成績的評價;當學生寫得不好卻很努力去練習時,老師褒揚他的勤奮,這是對其習字過程的評價。通過這樣的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將得到發展。平時,課堂上老師“珍貴”的一句贊揚,一句引導,一個點頭,一個微笑,都是一種好的評價,都是學生期待縹緲和重視的評價。如果說,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一個小火星,那么這種評價就是助燃的氧氣,其作用是相當大的。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去做事,學與樂不分。在國外,第一位把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赫爾巴特認為,人有多方面的興趣,教育就應該以此為基礎,教師應把引起和培養人的多方面興趣作為自己的一項任務。鼓勵學生學好語文就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始吧!
【摘 要】語文本應是廣大學生喜愛的一門課,而當前在不少語文課堂上,由于教師一言堂方法陳舊,學生處在被動的地位,特別是農村的學生,他們見識不多,視野不寬,學習觀念淺薄,求知欲望不高,再加上語文教學過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使得原本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和魅力。結果造成許多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甚至厭學。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的動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表達能力;教學質量
語文本應是廣大學生喜愛的一門課,而當前在不少語文課堂上,由于教師一言堂方法陳舊,學生處在被動的地位,特別是農村的學生,他們見識不多,視野不寬,學習觀念淺薄,求知欲望不高,再加上語文教學過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使得原本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和魅力。結果造成許多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甚至厭學。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的動力?!边@句話準確而又深刻地揭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谶@種認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對新的課程觀念,幾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抓住了“學習興趣”,在語文課上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種種形式,寓教于樂,增強了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將“做”游戲引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把知識融入到令學生喜愛的活動中去,主動積極的參與實踐活動。
小學生有好玩、好動的特點,把閱讀教學與做游戲結合起來,可以讓他們在讀讀做做中理解教材,感悟語言。如學習人教版《影子》一文,師生事先一起在太陽下做“找影子”游戲。并在游戲中提醒學生,看自己在活動中發現了什么。孩子們在興高采烈的做游戲中會發現影子與太陽的位置正好相反的現象,以及樹蔭、房蔭下有影子,從而進一步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聯想月光,燈光下邊也有影子等,這樣的做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讓兒童在輕松快樂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經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而對于鄉村小學生,可玩樂的東西甚少,大多教學。對游戲進行了如下改造: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后生字和拼音分別做成帶字的和帶拼音的紙卡,一組拿生字,另一組拿拼音對玩。在游戲過程中融入識字一次,每組選出一個參賽選手,在打紙片前首先要為自己準備打的紙片上的生字或拼音選擇正確的配對,選錯了,扣5分,同組的其他學生可為其指點,如果指點錯誤,就失去了這一局參打的資格。另外,實行打分制:每贏一個紙片為10分。設計一個文字精美的紙片加5分(主要用于激勵學生們的寫字和設計興趣。)小組團結協作好的加5分。比賽結束后,以得分最多組為勝利者。以一篇課文為一場游戲,把全冊的游戲集中整理,還可以為全冊識字的總復習之用。也可以利用生字帶詞語,詞語聯課文的語文復習之用。在識字過程中引入興趣和競賽機制。使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識字的效果非常顯著。
2.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歌聲”中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兒童大多喜歡音樂,課堂上恰當地引入背景音樂,有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情境,增強教學效果。如教《驕傲的孔雀》一文,可以先唱《金孔雀》這首歌,在歌聲中學生很可能對孔雀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再相機導入新課,就可以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完全成教學任務。
3.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表演”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
現在的蘇教版語文教科書中,許多課文的人物形象鮮明,場面生動有趣,如果把課文編成課文劇,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主動探索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口頭表達和表演能力。如在一節“古詩誦讀課,,中,學生捧著學校自編的古詩文教材,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有的哼唱起來,見此情景我弓i導他們能否一邊作“表演,,一邊記誦,只見她們一邊誦讀古詩,一邊做不同的手勢。“頭上紅冠不用裁”,她們左手舉過頭頂表示“頭上紅冠”,右手左右搖擺表示“不用裁”,一邊讀著“滿身雪白走將來”,一邊擺出非常威武的樣子向前走著?!捌缴桓逸p言語”,.她停下腳步作搖手狀;。“一叫千門萬戶開”,雙手打開門的樣子……,就這樣一堂誦讀課下來,背得最多的同學竟然能背十二首!同學們都興奮地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做著各自的動作,教室仿佛成了梨園的晨練。我只要稍作講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那是得益于孩子們這“手舞足蹈,,的表演吧!又如在學習《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中,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花生在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知識,而且能夠在語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熏陶。這樣的表演,不僅激發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4.讓學生在學習中“說”,既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新鮮有趣,思維處于積極狀態,也更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說”是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幫助記憶加深理解的又一方法,有的文章中的一些重點段落,通過說來教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小蝌蚪——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尾巴不見。學生興趣十足的在邊說邊學中會很快地弄清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從而輕松掌握本課的重、難點。
5.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畫”來表王見,發展兒童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形象思維是小學生的主要思維形式,小學生喜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將語言情境還原到畫面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用簡單的畫直觀、形象地畫出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如學習拼音“i”的教學中,怎樣才能把抽象枯燥的拼音符號在學生頭腦中變得具體可感讓學生易學,愛學,樂學呢?在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了發音后,便讓他們嘗試:“i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樣子畫出來嗎?”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忙開了“一根吸管”、“一支筆”、“一根棍子”、“一根球棒”等五花八門的圖案讓人記憶深刻,我想這個“i”學生將終佳難忑。在學完所有韻母后,為加強記憶,我讓學生挑四種自己最喜愛的顏色,分別涂在單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上,學生在涂色的過程中既鞏固認識了這些字母的形狀,又分清它們的細微差別。
6.讓學生在“比賽”活動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增強學習的熱情。
爭強好勝是兒童的天性,教師應在課堂利用這一心理特點,把競爭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成語接龍、朗讀比賽、改錯別字比賽時,為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可采取學生同位互說、小組說、點名說等方法,使學生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促使學生善學、愛學。并提出“看誰說得好”的要求,對說得好的學生記上“五角星,予以表揚。在競賽活動中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動筆,積極思維興趣盎然。這樣積極地營造一種比、學、趕、超的學習氣氛,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7.營造“朗讀”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朗讀的樂趣。
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借助色彩鮮明的畫面把學生帶入課堂情境,讓朗讀伴隨著對畫面的想象。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春筍》時,我先讓學生在教師的配樂朗讀中觀賞春筍生長景象,再讓學生畫一畫“穿著淺褐色的外衣”的春筍。一個個可愛的春筍娃娃就誕生了,有沐浴陽光的、有迎著風雨的,還有春筍娃娃長大成竹的連環畫。有了第一次觀賞留下的真實表象作基礎,再加上自己獨特地理解、想象后創作的畫面形象,每一個孩子對春筍都有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此時讓學生隨著朗讀讓自己的春筍娃娃動起來,再度想象自己創作的主角上演的動畫片,一個個靜止的文字便活了起來,一張張笑臉,也隨之露了出來,學生個個讀得搖頭晃腦起來……特別是讀到“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學生自然而然地加重了語氣,因為此時他們的腦海里閃爍著“春筍沖破泥土、掀翻石塊”的畫面。恰當地運用想象給文字配“畫",在圖畫與文本的巧妙聯系中,文字變得有聲有色,朗讀變得有聲有滋有味。在朗讀中,我們還可以嘗試用對比朗讀的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學完了《墨梅》之后,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朗讀嘗試一下輕而舒緩和重而激昂兩種讀法,比較出哪種語調更適合。經比較,學生豁然開朗,有的說“朵朵花開淡墨痕,不宜讀的太重,否則就不談了?!庇械恼f:“梅花‘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它不圖虛名,默默奉獻自己的清香。如果讀的太重,與詩的意境就有點兒不符了?!庇捎谟辛俗约旱母形?,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學生再讀時韻味十足。可見,對比朗讀的方法起了作用。學生嘗到了閱讀發現的快樂,收獲了獨特的體驗,從而在朗讀時投入了情感,讀出了詩的韻味??傊疇I造“朗讀”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會朗讀的樂趣,學生主動地朗讀才是他們最得心應手的朗讀,朗讀也就成了一種快樂。
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其興趣的影響,主動性學習的學習動機是內在的,而不是外面加強的。主動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習興趣之上的。沒有興趣,就談不上主動。有了興趣,學習活動變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隨著課程改革的推廣和深入,面對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我們更應該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觀念。采用生動活潑的、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方法施教,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在“享受語文、快樂語文”的學習中成長。
[關鍵詞]語文教學 興趣教學 教師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培養、激發學生對學語文的興趣,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強化首次效應按理說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興趣較濃的學科之一,可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學生厭學語文是普遍現象,而其中”公式化”教學使語文課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在小學畢業前的“沖剌”階段,每天有抄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課文。乍到初中,他(她)們從精疲力竭中解脫出來,一切都會感到新鮮,這時如再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受到壓抑。因為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才會入迷,入謎才會鉆進去,學習才會出成效。為此每屆新生的開頭幾堂課,一定要在學生的心目中為語文課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印象,從而激發起他(她)們對學語文的興趣。如在上(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時,盡力把課講的有趣味性,注重了新課的導入,“流星”是什么?這不是流星,那又是什么呢?同學們會異口同聲地說:“這是熊皮手套”。那么,熊皮手套怎么會和流星連在一起呢?用一系列的提問,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以趣引導,趣中長智。在精心設計足以啟發學生問題的同時,創設學生能夠生疑的種種條件,讓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了。只要同學們能配合做到積極思維,當然也就對這一學科有極大的興趣,整個課堂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
二是注重情感滲透當學生的興趣被調動后,他們就會積極思維,提出許多問題。由于受年齡和閱歷的局限,幼稚和無知的發問,常常會在課堂上出現,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會把老師推到很尷尬的地位上。遇此情形,學生總急于觀察老師的臉色,甚至懷有一定的緊張的情緒。為了消除學生的顧慮,不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作為老師不應批評、責備學生,而是給予肯定和鼓勵,并積極善誘。這種和顏悅色的誘導過程,往往滲透著情感教學。其實語文教學的本身,就是認知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設想:一個語文教師板著臉,兇巴巴地往講臺上一站,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上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師)”。當講到蔡蕓芝老師如何教學生跳舞、觀察、讀詩時,站在講臺上的那位老師又將作何感想?同學們把書上寫的老師與現實中的老師進行對比,還會喜歡你嗎?還會認真聽你的課嗎?因此在上課前,一定要先認真備好課,發掘出課文中更深一層的內涵,盡量讓自己象演員一樣,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縮小師和生心理差距,融治師生關系。事實說明,輕松、融治的氣氛,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接受教學內容,并打上深刻的烙印;而過于嚴肅、刻板中的強迫接受的知識,一晃就煙消云散。課堂不應是硝煙彌漫的戰場,而應是笑聲疊起劇場。笑聲能填平師生之間的差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只要師生之間心心相通,就能共同步人有趣的語言領地。
語文教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悠久的傳統賦予它相對的穩定性、方興未艾的教改春風,又給它灌注了新的生命力。有人說:成在舌耕,功在思考,把興趣教學融于語文的教學中,構成良性循環,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他們的主體地位?長期忽視,甚至把他們看成知識容器,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語文教學中的興趣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開展主動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快樂的學習中提高自我意識,增強內驅力和自信心,獲得成功的機會。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運用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成功機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強成功動機是培養興趣的有效方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師可以著重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實踐。
1、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興趣的形成和鞏固是建立在明確的目標基礎上的。利用各種形式如晨會、班會、座談會、活動課等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個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運聯系起來,為自己學不好語文而內疚、自責,從而激發學好語文的動機,使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
2、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努力感染學生,使他們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如上課時精神飽滿,自豪自信;教態和藹可親、自然大方;板書清晰美觀、富有哲理;教學民主開放、引人入勝;善于及時調動學生的情感,用激情喚起學生學好語文的熱情;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學生就喜歡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對學好語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3、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如結合班會活動適時組織學生舉辦手抄報、黑板報;開展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競賽、迎新聯歡會、記者招待會等,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語文方面的特長。教師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熱愛語文、鐘情語文。
二、實施快樂教學,調動情感,激發成就動機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快樂教育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成功的機會。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的“快樂圈套”里獲得能夠實現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從而產生自信心,進而感到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的??梢詮囊韵聨追矫孢M行實踐。
1、努力創設有聲有色的視聽情境
視聽情景令學生沉醉其中,與課文中。人物親密接觸,同喜同悲。特殊的情境形成的情感輻射力使學生關注課文,自然而然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2、力求創設激疑導思的問題情境。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和好勝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創設一個激疑導思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養成學生好問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另外還應允許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對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應多鼓勵、多啟發、多幫助,決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得以保護,提問的興趣得以激發,成功動機得以增強,使教學獲得成功。
3、激勵學生的成功體驗。提供成功體驗,做到隨機應變。對于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難易深淺,教師都可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并且表現出充滿激情的真誠贊揚。采用多種方式,使學生樂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可由教師口頭言語表達,也可以由學生互評甚至自評。教師還可以用無聲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包括教師的笑容、興奮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語行為。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活動是施展才能的舞臺、謀求發展的陣地,是脫穎而出的契機。在教學中適時開展一些開放、多彩、活潑的語文活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凸現,才華得以展示,使之獲得強烈的成功體驗。
1、課前課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如5分鐘演講、成語接龍、名句欣賞、即興發言、佳作鑒賞、讀書心得交流、口頭作文比賽、語文知識競賽、詩文片段背誦比賽、名人偉人介紹、學做主持人、小品表演等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及學生需要,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2、自編自演課本劇,在實踐中提高語文水平。演課本劇就是將課本中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性文章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可采用話劇、詩劇、雙簧劇、啞劇等形式進行表演。開展辯論會、賞詩會、成語接龍賽、故事會、記者會、即興演講賽等多彩的語文活動,學生們充分發揮自主性、創造性,人人積極參與,個個眉飛色舞,在興味盎然的活動中,思維變得靈敏,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動機得到培養,語文課成了大家的最愛。
3、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彌補課堂教學不足。語文活動應以語文教學為中心,用它鮮活色彩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之為教學服務,在激發學生興趣、展現個性特長的同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顒颖仨氁詫W生為本,以學生的需要安排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行設計、自覺參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對語文學科的需要,學生對語文的需要,我認為首要任務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對于農村中學的教學是尤為重要的,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要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把當前的學習和自己的發展聯系起來,把學習與建設祖國聯系起來。教師可以舉一些名人、科學家的例子來教育學生,也可以開主題班會,使學生對未來科學技術和建設祖國事業增加感性認識,認識到學習與祖國建設事業的直接聯系,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在小學還對學習語文有興趣,而到初中就漸漸的失去了興趣,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們教師,教學的方式太單調,沒有新意,什么課文都是按照一個模式來教,學生不厭煩才怪。教學實踐表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能不斷地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并能使他們通過學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中對文學常識和作者,可以編一些順口溜,讓學生好記,閱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還可以排課本劇,教師在講一些自然風光的課文時,可以用多媒體在幻燈片上將這些自然風光展現出來,學生對此是很感興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要下大功夫,要力求做到“清”、“透”、“化”?!扒濉?,即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詞一句皆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運用自如,教師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溶于一起,達到“化”的境界。要做到這三點,教師必須精心構思,講究教學設計。如果讓學生只觀看老師“表演”,有時固然也會有趣,但時間一長,必然索然寡味。要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學習知識,就必須講究教學設計。
學生親自上“舞臺”,練習技藝,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的獲得必然是巨大而終生受益的。如果我們善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把學習語文視為樂趣,那么,他們對學習就自然自覺和主動了。
三、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給予科學正確的評價
當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功時,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特別是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不能要求過高,要多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進步。同時,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成績評定,不能以一次成敗來論英雄,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多一些掌聲,少一些呵斥,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興趣。實踐也表明,對學生的科學正確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手段。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以致用”,要讓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是有用的,從而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語文學科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每周確定一個活動目標。還可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舉行詩歌朗誦會、故事會、讀書報告會等,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這些活動還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從而引起他們對新的知識學習的需要,這樣會更加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適當地開展一些語文學習方面的比賽
在學校里,適當搞一些基本功的競賽,如語文基礎知識競賽,作文競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等。這些比賽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生過程中的困難,激發學生的斗志,調動學生迎難而上的勇氣。學生對比賽很感興趣,從而也激發了學語文的熱情。
六、讓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使語文課從課內走到課外,對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很有幫助的。比如,開展社會調查,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深入街道、工廠、農村調查采訪,然后寫成調查文章。對周邊的環境進行考查,寫成報告,并說出體會。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把所觀察到的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材料,不僅能豐富學生知識,親身體驗詩人創作的感情,更能在賞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會、人生課題,使學生涉取到一定的社會知識,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用他們的知識來解決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當然,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的方法多種多樣,遠不止以上寫的這些,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教者要持之以恒地去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逐漸形成的。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學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喜愛并能自覺學習語文的少了,特別是到了初中階段,由于課程的增多,愛讀愛學語文的學生更是所剩無幾。很多學生認為,語文有什么可學的,努力不努力成績相差都不會太遠。這種錯誤認識,很是讓人堪憂。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點功課:
一、讓學生明確語文的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夠理性的認識和看待問題,教師可通過講解、舉例子等,讓學生明白:“語文是學好各門功課和從事各項工作的基本工具。”語文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更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二、讓學生“近朱者赤”
大家都知道,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會起到關鍵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傳染”給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課要盡量做到聲情并茂,并適時、適地背誦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這樣不但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會使他們耳聞目染,無形之中感受、體會到語文的真諦,明白學語文的意義,并慢慢地喜愛上她。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胃口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求知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
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使用一些吸引學生的導語或新穎的形式來導入新課,并在講課的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配以教師抑揚頓挫的講解、恰如其分的面部表情和手勢等,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
四、適時、適當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
1.因缺乏恰當的學習方法而造成語文成績終不見起色,也是造成部分學生對語文不“感冒”的原因之一。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真切地感受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重要性。因此,我常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如:學習生字詞的方法、語文常識的記憶方法、文章段意的概括、閱讀的技巧等。對于以上四個方面,可采用編順口溜、講故事、比較概括等方法來進行指導。
2.老舍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說《月牙兒》、《斷魂槍》,話劇有《龍須溝》、《茶館》等。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毫無聯系的作品呢?我引導學生把這些作品編成小故事:“駱駝祥子”一家“四世同堂”,在“龍須溝”里開“茶館”。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叫“月牙兒”的小男孩,他背著一支“斷魂槍”,真是殺氣騰騰、令人膽戰心驚。這樣,學生學習文學常識的興趣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并且在很短的時間里老舍的六部作品永記在了心間!
3.概括段意是一個難點,怎樣讓學生攻破這個難關呢?我首先告訴學生:歸納段意就是用最簡潔的語言將段落里包含的主要意思概括出來。然后告訴他們概括段意的幾種方法:(1)取舍法:有的段落中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但有主次之分,可略去次要的,選用主要的進行歸納;(2)綜合法:有的段落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都主要,分不出主次,可把段中幾個意思綜合起來進行歸納;(3)摘引法: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關鍵詞語或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引來作為段落大意;(4)概括法:對沒有關鍵詞語和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話簡明扼要地歸納出段意。然后結合具體的課文,教給學生如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這樣,學生再見到概括段意的試題就不會“望而生畏”了。
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越多、越細,學習起來就越得心應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暢快的遨游!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指出:“兒童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苯處熢谡n堂上應該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力求每一節課都如磁石般吸引學生,讓課堂趣味盎然。
1 課堂伊始,激發興趣
《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我把動畫帶到課堂。一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讓同學們大開眼界,隨著教師的導語,同學們的眼睛亮起來了,精神抖擻起來了。此時引入新課,勢在必得。充滿童趣的畫面,充滿愛意的話語,怎能不激起學生的共鳴?
一個簡單的小動物就會把同學們帶入情境,那么一段動畫片的效果會怎樣呢?
《兩只小獅子》一課,我精心設計了一段短片,內容為:黎明,大象、猴子、斑馬等已經起床了。他們個個生龍活虎,進行運動,那種生命力令人震撼。旭日東升,獅子一家進入我們的眼簾。爸爸凝神觀望,媽媽微笑點頭,他們的兩個小寶寶正在草地上嬉戲玩耍。自由自在,快樂無比……隨著畫面的移動,教師投入地解說,此時的師生已全部進入情境。教師簡潔明了的一句話:“你想繼續了解這兩只小獅子嗎?”把學生帶入了文本那令人神往的故事中。生動形象的畫面帶動了學生的感官,猜謎語就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及敏銳的反應能力。
“一個球,熱烘烘。落在西,出在東?!保ㄌ枺┪业摹短枴芬徽n,以此引入?!靶⌒∫婚g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保娨暎┯呻娨曊勯_來,進入課文《電視》。
謎語讓學生的思維靈活起來,老師飽含感情的童話故事,更能引人入勝。《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課開始了,我的一段優美動聽的故事把學生帶入了課文。引入自然流暢,有水到渠成之感。悲傷時,我們唱歌;高興時,我們唱歌。用歌聲抒發自己內心的感覺。同樣,用歌曲調動學生的情緒不失為一良策?!多囆∑綘敔斨矘洹分幸磺洞禾斓墓适隆防_了課文的序幕,讓我們想起了平凡偉大的老人;《王二小》中《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讓孩子走近了英雄王二小,激起了他們想了解王二小的興趣。
課始時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像“揭題導入”、“談話法”、“圖片引題”等等,這些方法同樣有效。
2 課堂之中,調動興趣
詩歌《柳樹醒了》,題目已散發出詩意。我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自主提問。明確目標后,同學們盡情讀文。
同桌間、小組內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人感到柳樹醒了,孩子們也醒了;讓人感到春天跳動的生命力,讓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迷人的、催人奮進的。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高潮。
童話《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的學習中,我讓小組討論: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學生找到各自的學習伙伴,認真地討論起來。隨著花生生長過程的畫面一幅一幅地前進,學生的疑團越來越小。當畫面結束時,學生們歡呼雀躍“花生是結在地里的!花生沒有被鼴鼠偷走!”多么令人振奮的結論。同學們的興致達到了頂點。
議論文《落花生》一課的學習中,我有這樣的辯論題:現代社會,你想做蘋果那樣的人,還是做花生那樣的人?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分成了花生組、蘋果組。實話實說,進行討論和爭辯。整個辯論中,學生躍躍欲試,呈現自由開放的狀態,思維的火花不斷迸發而出。一場辯論雖然結束了,但此時的情景,此時的興致,會讓學生受用一生。
說明文《蟋蟀的住宅》的學習時,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只小蟋蟀,并戴上蟋蟀的頭飾,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我”的住宅的特點,以及“我”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只記得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個個神采奕奕。自己仿佛真的變成了蟋蟀,爭著向大家介紹。
《世紀寶鼎》,我特設了表演環節: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在準備中,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達的空間,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和互動性,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在表演中,學生展示自我、展示才華,使之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開掘,思維得以發展。
開放的問題,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鳥的天堂》一課,我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最喜歡的內容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始終會以探究者、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
《兩只小獅子》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想象,調動學生的興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學們在說一說、議一議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明白了獅子媽媽說的話的道理。
3 課堂之后,延伸興趣
《兩只小獅子》的故事生動有趣,結尾處留下余味。我讓學生畫一畫:懶獅子不練功,后果非常嚴重。他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怎樣做呢?如果課文有第三幅插圖、第八自然段,會畫些什么,寫些什么。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一幅幅童趣的畫面、一段段稚氣的話語令人感動。沒有興趣,怎能有這樣的圖畫、這樣的話語?
《棉花姑娘》一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適合排演課本劇。我布置感興趣的同學課后自己編一編、演一演。一堂課,把學生的藝術潛能挖掘了出來,讓他們放飛夢想,越飛越遠……
創造性地編故事,是孩子們的夢想。他們的故事五彩繽紛,神奇美麗。學完《秋天的圖畫》,我鼓勵學生編個童話故事。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創設情境,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是活生生、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他們性情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摘 要】:職業教育教學擔負著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雙重教學任務,探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著較為特殊的現實意義,本文從理解和尊重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結合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等幾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學習 興趣 培養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課題,語文學科的廣大教師常常就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反復的探索和努力。目前,據初步了解,在中技學生中,有部分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這些學生文化課水平不高,學習困難多,學習樂趣少,而學習的樂趣少到一定程度,形成語文學習瓶頸現象在所難免。另一方面是對中技文化課學習不重視,存在學好專業課就行的心理。所以,在中技生入學初期,針對教學對象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情況參差,心理意志脆弱等主要矛盾,一定要幫助學生認清語文學習方向和目標,引導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科學觀、進步觀。
職業教育教學擔負著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雙重教學任務,探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著較為特殊的現實意義,不但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專業知識能否更全面的掌握,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一、理解和尊重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求知的傾向性。人們對于感興趣的事物,總會主動、愉快地追求,并嘗試和體驗的。因而興趣是推動人們獲得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而老師只有理解和尊重學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只有積極性高,才會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語文。因此,教師要善于蹲下身來,睜大眼睛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仔細聆聽學生的真切感受,懷著一顆慈愛而寬容的心去引導、啟迪他們,深入到學生中去。而不應唯我獨尊、指手畫腳、無視學生的情緒。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智力發展差異,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心態反應等,秉著“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觀念進行授課。教師若以滿腔的熱情幫助、誘導每一位學生,以真誠的態度和每一位學生交流,尊重理解他們,學生也會從內心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從而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
二、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睉撛鯓幼寣W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
(一)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景,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功夫?!盎钴S”的表現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就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
(二)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教學中新課的導入亦是如此,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新課導入得好,能讓學生很快進入新課情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導入方式靈活多樣,現就常用的幾種略作分析。
1、時代背景導入法
這是常用的導入法。孟子說:“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這是說,閱讀詩文,應該了解詩文的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社會狀態,“知人論世”。若要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了解作者、寫作動機和時代背景是十分必要,這有助于學生學習課文,也利于學生理解課文,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
2、釋題導入法
分析課題導入法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題目的意思來領會題意和文意。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標題是豐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體現主題;有的暗藏玄機,意味深刻……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我們可以審視一個人的心靈;同樣,透過標題,我們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題和脈絡。因此,從標題導入課文,能讓學生抓住重點,把握中心。
3、情境導入法
是指用形象的語言把某個場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繪出來,使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獲得生動鮮明的感受。
4、懸念導入法。懸念,即暫時懸而未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俗語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永遠的蝴蝶》一課時,板書“雨夜——蝴蝶——信”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詞,讓學生充分運用想象和聯想,將三者連在一起構思成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5、實物展示法。上《景泰藍的制作》時,先展示景泰藍花瓶,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6、視頻導入。有時我們找不到實物,也不要著急,我們可以借用多媒體教學,把課文中的語言變成鮮明的視聽形象。
此外溫故知新導入、圖文導入、故事導入、聊天導入、名言導入、辯論導入、戲曲導入、數據導入、作者簡介導入、動畫導入等也是常用的形式。
一篇文章可以有好幾種導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種方法導入這要因人、因文、因地而異,只要導入的精彩巧妙就是最好的導入。
三、結合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職業學校有著文化課和專業課的雙重教學任務,針對許多中技生認為學好文化課沒用的思想,教師在加強學生文化課學習重要性的教育之余,讓學生認識到文化課在實踐中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在應用文《申請書 求職信》的教學中,講解應注意的事項,與其將來面臨的就業競爭,自我展示聯系在一起,既加強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又使學生直接感受到了語文作為基礎工具的應用價值。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化,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人才能產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拔匆娨馊?必不樂學?!?宋、程頤語)沒有了興趣,也就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但我們也可以想到,這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但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掘有利因素,重視培養、激發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 理學 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我國古代偉大 教育 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本文對此做了進一步闡述。
[關鍵詞]激發 學生 學習興趣 語文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然而長期以來,語文這門學科卻始終沒有得到學生、家長的重視。有資料調查表明:許多學生對文學感興趣,對語文一般,而對語文課則不感興趣。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做好課前的引導
首先,展示目標,交待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解決的問題,如:認識、情感、能力目標等。其次,板書課題,剖析課題,引生入境。第三、布置預習任務,增加自學環節。(1)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3)將預習過程中發現的疑難問題記下來,待課堂上質疑。這個過程學生親自動手,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并力求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課前的導入,還可以運用故事、問題、實驗等方法進行導入,好的課前引入可以創設各種情趣,引發學生的探求熱情,這樣,在教學中就會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想知”、“樂知”,全身心地投入語文課堂中來。正如人們所說的:一堂課開始恰如一臺戲的序幕,因為課前的引入在于改善學生的心理準備,也明確了本節課的目的,也為學生學習新的內容提供了學習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想學。這樣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的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經營充滿“愛心”的學習氛圍,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學生以體貼、關懷和幫助,以平等的態度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愉快的交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真正形成朋友般、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作為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他們更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更復雜的心理活動,他們渴望交流,渴望被關注,但較之小學生,他們更懂得掩飾這種內心的渴求,使之封閉起來,久之便發出一種失落,既而表現為對學習的厭倦。作為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信賴的朋友?!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由愛戴某位教師而喜歡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間的距離接近了,感情融洽了,學生才會有振奮的精神,才會產生向往和追求學好語文的愿望,在學習上更加自覺、主動,更多一份濃厚的興趣。
三、把語文課堂和生活相關聯
1.語文要盡最大的可能與生活相聯系。語文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生活即語文。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與生活的聯系卻很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所學的知識只是作為一種死的知識的儲備。學習好的學生只是在教師提問時最快的將所儲備的東西從記憶中提取出來。除此之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少之又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向老師提問學習這些有什么用,而往往教師簡單的解釋并不能使學生信服。只有在教學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才會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是語文。
2.對知識難度的把握要合理。在教學中,由于學生對學習的興味索然,不乏教師想要通過降低知識內容的難度,或是通過其他渠道告訴學生學習其實很簡單等提示激起學生的興趣。但這種做法卻是收效甚微。除了這種提示會一定程度上誤導學生既然學習非常簡單那么用時再學也不遲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學生在處理問題時缺少了一種戰勝困難之后的成就感。這可以從平時學生更愿意做數學題而不愿做語文的現象中得到解釋。因而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刻而周密地考慮讓學生通過什么途徑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無論如何不能回避這些困難,不能代替學生去解決這些困難。應當給學生一種學習的神秘感和探究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這與現時人們所強調的分層教學的思想有所不同,分層次的設計問題甚至是教師提出問題之后該由誰來回答其他學生已了然于心,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思考,也沒有達到分層教學的初衷??尚卸行У姆椒ㄊ窃O計有一定有難度的問題,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答。例如詩歌鑒賞中有的學生可以看到詩句中表現的字面意思,有的學生可以理解詩中的所蘊含的詩人的情感,有的學生可以理解詩歌所蘊含的 歷史 內容以及所運用到的 藝術 表現手法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人有可盡之言,而總有未言之處,也許回答的不完全但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學習的興趣會更濃厚。
四、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重視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
在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女學生原先成績屬于中下游水平,并且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不大,但這位女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她平時的隨筆文章敢于發表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意見,我就在她的隨筆作文本中對她加以鼓勵和褒獎,也就是如此引起了她對隨筆作文的極大興趣,每周都期待我在隨筆作文本上寫的評語,久而久之她對寫作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進而把興趣延伸到語文學習中去,在學期結束期終 考試 中,一下脫穎而出,成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這不僅反映了我們教師本身的素質,而且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探索、研究教材,就能 總結 出更好的、更切合實際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地理解、體會、獲得新的知識,從而喚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尋找改革語文教學的突破口,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對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點成績。實踐表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加強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充滿情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笨梢姡Z文教學要落實語言訓練,從某種程度上說就要在“趣”上做文章。而“有趣”又必須與情感體驗相結合,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
采用情感教學最有效的手段是創設情境,因為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當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理解能力,把課文所表現的內容和情節通過語言描述、圖片再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表演描繪等手段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就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地產生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聯想和想象,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有條件的教師可采用中央電視臺“電視散文”的錄像片,讓學生在邊看、邊聽、邊領略中進入學習的佳境,由直觀形象轉入對文字描繪的探究,從而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再如在教學余光中的詩歌《鄉愁》時,教者可在范讀的過程中配以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學生領悟作者深愛祖國大陸的感情。又如在教學《背影》、《孔乙己》、《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類富有形象的文章時,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試演“課本劇”,使學生獲得參與情境的成功喜悅。
二、精心設問,激發求知欲
從協同理論的觀點來說,學習過程是一種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斷前進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學習中如果原有知識和經驗與新接收的信息不相適應,就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形成一種力求統一矛盾、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因此,課堂提問能否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看問題設計得如何。
一般說來,好的問題設計應達到以下要求:⑴提問必須目的明確,緊扣教材重難點,直插要害;⑵提問要具有啟發性;⑶提問格式要求變,力求滿足學生求異思維的需求;⑷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系,為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服務;⑸問題要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難易適中。
實踐證明,學生對經過努力能解決的問題易產生興趣,而對太難或太易的問題則不感興趣,因此,教師不要做那些簡單的徒勞無益的問題游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一種“不平衡——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認識途徑,由膚淺引向深入,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悟出讀書的道理來,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不斷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三、鼓勵質疑,強化獨立閱讀能力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從心理學上講,就是刺激——反應的聯系過程。這是啟發學習興趣、發展思維的好方法。但學生的認知過程僅僅停留在這個水平上是不夠的,因為這樣仍難以完成“從扶到放”、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教學任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要設法為學生的生疑搭橋鋪路、創設情境,從而使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自己的“問”上去。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很多,除了教師提問的示范引路,以及現身說法、由淺入深的不斷指導外,緊扣教材的訓練重點、難點和篇章結構進行導疑、激趣,指導學生尋求事物的因果關系,注意發現課文中表現的矛盾,抓住課文中主要的或關鍵性的問題進行討論等等,都是一些較好的方法。
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難免會提出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對此,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在備課時,要盡量預測到學生可能產生的各種思維活動,做到有備無患。對預先沒想到的問題要冷靜分析判斷,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對于有價值的問題要加以分析討論,以發展學生思維;對沒有價值的問題,應進行適當的解釋指導,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對于一些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課外解決。
四、課內外聯系,促進學習興趣的延續
如果說一節課的開講藝術在于“課伊始,趣亦生”的話,結尾的藝術則在于“課已盡,趣不盡”。所以,我們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使用巧妙的結尾來強化學生在課堂上激發出的學習興趣,并以此引導學生的課外活動。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課內作業的繼續,它的作用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好的課外作業,不僅能促進學習興趣的保持和延續,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習慣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既要同學生所學的知識緊密聯系,又要有利于學生情感、意志、個性的發展;同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具有差異性、層次性的課后作業,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之中完成學習任務,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語文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它不僅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的成果,而且能使學生在廣泛的課外閱讀和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在日常的聽說讀寫活動中運用知識、訓練技能。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學生及時體會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起再學習的興趣來。
[摘要]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和引導人員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種事物的底蘊,直接促進其智力的發揮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本文就語文學科談興趣的作用。
[關鍵詞]興趣 語文 動力
正如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良好的學習動機。這樣教和學得到了和諧的發展,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說激發興趣對語文教學而言、對學生的學習而言都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即語文教、學的雙贏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切入口,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育思想
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奉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方式,一切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教師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學生,如何去教會學生。學生則常常成為課堂上的聽眾和書記員。老師無意中把他們的大腦當成了一個巨大的存儲知識的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他們本身存在巨大的潛能,同時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和感受,使學生覺得語文令人厭煩,他們對語文沒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導致消極的學習態度和被動的學習策略。這正如先賢朱熹所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然而即使學生愿學,我們在課堂上,通過有限的幾本書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又有多少呢?這些知識能使他們可以面對未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有限的幾節課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他們要學的東西卻是無限的,這一點在如今這知識爆炸的時代表現尤為明顯。
那么如果我們要使學生愿學、樂學、勤學語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啟示。毫無疑問,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深有感觸地總結說:“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人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笔聦嵣?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于樂”的教法。當代有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學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學生寫日記,并規定題目為《學習是一種樂趣》,這種日記學生要從之一寫到之九十九。其目的無疑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之能夠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實證明魏書生取得了成功,其輝煌的教學成果全國矚目。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則與此稍有不同,她上課總是滿面春風充滿激情,使學生如沐春風,既學到知識又樂趣無窮,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她的教學效果也是舉國公認的。這些事實再次證明,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學生面向未來的需要
漢語言文字伴隨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歷史的狂風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規模使用的文字之一。歷史證明它有豐厚的底蘊,蘊涵中華民族的督智,優良的傳統、崇高的道德,是我們培養龍的傳人崇高道德情操,承傳華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古人云:“文以載道”就是這個意思。很明顯如果我們不充分利用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們的后人,我們民族將會失去自身的特點而被人同化,最后漸漸消亡。而這關系民族危亡的大事全靠語文完成,也只有語文能完成這一重任。別的科目是難以取代的。而語文要完成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語文興趣以外別無他法。舉世共知,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是不竭的動力源泉。科學大師愛因斯坦中學成績并不好,甚至連許多測驗都不及格,是他的母親教他把問題變成一種游戲,使他對各種知識產生極大興趣,并在此推動下不斷探索,使他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大王愛迪生僅受了三個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親的引導和他自己對一些不解之謎的濃厚興趣吸引他堅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項發明。兩位偉人的事跡說明只有興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強大的學習動力。因此我們要完成語文科的人文性教學任務,只能依靠激發興趣這一策略。語文不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語文智慧關系到一個人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未來的時代將是人們終身學習的時代,知識量的不斷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去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因此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必須著眼于培養能面向未來的學生。如果我們不教育他們生活在未來,那么也許明天他們將生活在過去。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務,我們必須在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體驗、實踐、認識的機會。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有限的課堂難以辦到的。因此在有限的課堂內我們只能傳授方法,把課本當學習的范例,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即讓他們把課本作為學習的引擎,舉一反三,而不是把課本當成學習的終極目的。既要完成舉一反三的任務,也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只有在此基礎上他們才能更多地學習、實踐、體會,才能達到學會自我學習的目的。我在給初中生講象形字時,曾用篆書把“瓜”和“爪”兩字板書黑板,沒想到這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以后同學中再沒有搞混這兩字現象,而且還會用漢字間的微小區別來區分記憶漢字。一個小小的激趣動作,竟起了如此大的效果,讓我再次體會到激發興趣的魅力所在。它給學生的未來學習提供了方法和不盡的動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愉快地學習語文,語文教育就會輕松收獲成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