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4:07: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情景再現,動人以情
小學教材當中的很多課文尤其是記敘文都含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豐富的個人情感。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挖掘文中的社會環境和作者的切身感受,在課堂上要努力模擬、營造出當時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這樣,不但讓學生了解了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及他的生活態度,也使他們掌握了更多的語文知識和寫作技巧。多媒體設備的出現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語文課本中無法描述的場面,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比如,在教授《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通過搜集整理網絡資料,制作課件,再現了當時人們臂帶黑紗,悲痛地哀悼一代偉人的場景,畫面中的萬年青、白花、哀樂、服飾、人們的神情,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悲傷的情境。通過這個教學環節,學生對的緬懷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因材施教,把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課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道德取向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因此,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首先要挖掘和領會教材的深層內涵及其教育意義,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教材的內容和內涵,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通過識字、寫字、閱讀等練習來夯實學生的基本功底;通過寫作、口語交際來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小學階段是小學生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愛國主義、道德素質修養也是這個時期的教育重點。所以挖掘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小學語文教師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發揮教師思想品德和學識修養的示范性
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楷模,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學識水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任務之堅,要夯實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基礎,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豐富的知識去教書,以良好的行為去育人。我們不僅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還要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深入學生當中,了解他們存在的文化難題和道德傾向,及時解決學生所遇的困難,引領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努力。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知識教學和道德教育有機的結合,做到傳道與解惑的高度統一,真正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
四、在作文教學中德育滲透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而忽視了作文過程中所含的育人功能。其實不管是成人寫作還是學生作文,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作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他們思想品質、道德行為的一種外在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是語文教師的責任之一。比如,在作文技巧的教學中,材料的選擇反映了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中心思想反映了學生對真善美的認同和對假惡丑的唾棄;作文的修改過程蘊含了精益求精、知錯就改、不斷進取的道理。作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德育構建的過程,教師理應抓住機會,因勢利導地把德育滲透到作文教學過程當中。總之,道德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但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也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滲透道德教育,讓學生成長為有文化、懂禮貌、遵守秩序、尊老愛幼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作者:張春娟 單位:河北省平鄉縣油召學區田莊聯小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新課改要求,小學生語文教育要重視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操,要通過教學活動能夠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和諧發展。在進行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時,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建立起初步的是非觀念,受到良好的教化。《中小學德育規程》指出:要把各學科蘊含的德育資源充分開發出來,把各學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受到德育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把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精神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2.學生發展客觀需要。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這中隔代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生的內心較為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不想別人,缺乏愛心;學生好逸惡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的是非觀念淡漠,喜歡意氣用事等等。家庭教育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在成長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就要狠抓德育教育,但現在的情況是,在許多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管教得多,疏導得少,德育教育抓得不夠,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需要狠抓德育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舉措
1.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配以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2.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誠實的孩子》中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通過《幸福是什么》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幸福,體驗生活中的幸福,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通過《三個兒子》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父母的不易,體驗到父母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孝敬父母,體貼關心父母是自己應該做的,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是一種美德。
3.在朗讀學習中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道理我們應該知道。其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時不需要教師說多少,講多少。教師只要把有關素材找出來,引導學生不斷朗讀,學生就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受到德育教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朗讀一些聲情并茂、文質兼美的佳作,使學生體驗到祖國文學的音韻美,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情致美,思想的高尚美,以此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4.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教育。語文是一種情景的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文章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要做到這點,離不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要通過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體驗文章的情境,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的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第一,雨來的家鄉有什么特點,他的家鄉美嗎?第二,雨來的生活環境怎樣,文章是怎樣描寫雨來的生活環境的?第三,雨來為什么掩護李大叔?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文章的中用大量篇幅描寫蘆花村的美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說明雨來家鄉的美,正是這種美使雨來敢于與敵人作英勇的斗爭,在面對敵人的誘騙、威脅、甚至是毒打時,雨來都是不屈不撓,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通過問題創設使學生在深入了解文章的同時,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通過有效措施,挖掘文章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此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有關知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是與非,善與惡,不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得到完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發展的客觀需要。
作者:王姝工作單位:山東省茌平縣棗鄉街小學
摘 要: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在情感教學的德育方面有著眾多的優勢條件,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語文學科本身的教學特點,通過人物情感熏陶、形象感染以及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陶冶學生的情操。將德育由課內外進行滲透,從而使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一、小學語文德育的基本內容
1.人文主義教育
小學生正處在思想道德品質初步形成和逐步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篇篇豐富多彩的文章,為小學生編織了一個奇幻的童話樂園。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自己的童話世界中,認識非常感興趣的事物,從而豐富自我的認知世界。
2.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在語文德育教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對課文的講解,對人物形象的解讀,對主人公精神境界的領悟,啟發學生進行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過對《紅領巾真好》《我不能失信》等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美德教育,老師也認識到潤物細無聲的重要性。
3.行為規范教育
小學生正處于自身行為習慣形成與發展不可忽視的時期,他們的思想認知較為單純,但是對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并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更需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小學生樹立一個行為規范的榜樣,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滲透行為規范的教育內容。
二、情感作用
情感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模式,其體現的是真教育,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來進行一系列的教學工作,并讓學生能夠徜徉在情感教育的世界中。翻開小學語文課本,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名篇的作者洋溢著一種對偉大祖國、對人民、對親朋好友、對大自然的真摯情感。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傳達出感同身受的情感教育,借助于情感傳遞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就能夠有效實現學生的情感遷移,這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小學語文德育情感教育的現狀分析
1.教師德育情感教育觀念亟待提高
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對語文教學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缺乏足夠深刻的認知,不明白當前素質教育大方向下的教育教學目標,不清楚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教學中幾乎很少涉及思想品德教育,依然保守頑固,照本宣科,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沒有絲毫的作用。
2.課堂教學滲透方式急需提高
還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把原有的滲透方式生搬硬套運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學生德育滲透的方式,形式呆板,內容枯燥。久而久之,學生也容易產生排斥心理,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產生質疑,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
3.應試升學考試束縛有待松綁
目前,仍然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大多忽視了素質教育下德育的重要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已經把課本知識看作學生學習的全部,不看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優點。由此造成思想品德教育與知識教育的差距拉大,從而形成一種看似有實則無的虛假現象。
四、小學語文德育情感教學滲透方法與途徑
1.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真正的德育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教授的對象是7到12歲的小學生,他們的認知方式比較單一,但是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活潑好問,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這是小學生非常難得的優點。根據他們身上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來發表見解,并且認真講解,循循善誘。比如,在進行《司馬光》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播放司馬光砸缸的短片讓學生觀看,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學習到遇到“危險要沉著冷靜,不驚慌失措,巧妙處理問題”的道理。
2.創造學生情感投入的時機,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不少生動形象的圖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借助于這些具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來進行情境的創設,并借助于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相關課文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比如,在進行《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的講解時,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青蛙以及老龜的角色,這樣就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德育情感教學滲透方法有許多種,因此,語文教師只要善于捕捉和創造各種恰當的時機,并且用心去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將德育從課內外相互銜接,滲透到語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豐富多彩。
摘 要:小學語文基層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巧妙而靈活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心理情感品質等的熏陶及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其中的價值取向,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對學生情感道德的熏陶感染作用。”新課標的這一理念奠定了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德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在識字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
識字是小學階段學生的重要學習內容,特別是新課改實施以來,雖然對小學語文漢字數量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卻提出更明確的要求,即學生必須深入把握每個所學漢字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及意義。
如,在教學“孝”這一漢字時,筆者就將其拆分成了“老”和“子”這兩個部分,并向學生講到:“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長輩呵護著我們、關愛著我們,這時,他們在上方為我們遮風擋雨;可是,隨著我們漸漸長大,長輩卻慢慢變老了,不能再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忽視他們,相反應當仍舊將他們擺放在我們上方,認真考慮到他們的心理需求,要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給予他們充分的尊敬與關愛,這就是孝敬老人的真諦所在……”如此創新式的講解與闡述,不僅使學生對“孝”字的基本構成形成了深刻的認知,明確了字形結構,更重要的是還使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孝”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真正取得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在課文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有深刻的內涵意義,可作為向學生有機滲透德育的重要內容及依據。如,在教學《手捧空花盆》這一篇課文時,筆者除了帶領學生掃除課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等障礙,更是著重向他們講解本篇課文蘊含的主要思想感情:作為一個國王,其最重要的職責在于幫助他的國民解決他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這就要求國王不能有自私、懈怠等消極的心理傾向,而應當以一種極為寶貴的誠實品質為所負責的國民真正負擔起國王應當有的責任。因此,誠實是國王考察下任王位繼任者的重要品格因素。文章中那些能種出美麗鮮花的小朋友可能已經意識到了種子存在問題,但他們仍然毫無例外地選擇借用其他種子,雖然他們的種子最終開出了美麗的鮮花,但他們也失去了國王最看重的人格品質――誠實。這表明,我們在日后的現實生活中也要向那個手捧空花盆的小男孩一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順從自身的內心,堅持誠實待人、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好學生……
這樣一來,通過筆者富含感情的闡述與講解,學生便得以對《手捧空花盆》這一閱讀篇章形成了足夠深刻的認知與了解,而這都為他們日后形成良好的誠實美德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在作文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
作文寫作在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寫作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存在著切實可行的實施意義。如,在“文明在身邊”的話題作文中,筆者并沒有一上來就要求學生直接進入作文的創作中,而是先向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任務:認真回憶現實生活中各自遇到的文明現象及不文明現象,并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同小組成員一同探討遵循文明規則的重要性及違反文明規則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一任務由于貼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情況,極大地調動起他們的討論與交流興趣。有的學生講到: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規則有利于創建有序的交通秩序,若是行人隨意闖紅燈,不僅不利于保證自身的生命安全,而且還會嚴重干擾到正常的交通秩序;有的學生講到:遵守“將垃圾扔到垃圾箱”的文明公約有利于打造干凈、整潔的公共生活環境,若是人人都亂扔垃圾,那么,我們所生活的公共環境將變得雜亂不堪……
這表明,學生充分認識到尊重文明規則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如此,不僅使得他們自身建立、形成了積極的文明意識,而且有利于在日后的現實生活中以積極、正確的姿態遵守文明規則。真正取得在作文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的良好目的。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基層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巧妙而靈活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心理情感品質等的熏陶及教育。這既是迎合語文新課標理念的要求,更是促使學生健康、身心全面發展的要求。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實現語文教學同德育滲透的有效結合,如此才能在完成既定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獲取良好的德育效果,從而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自身道德綜合素質實現協調式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課文講解;課外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明確指出“德育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不應當割裂德育同語文教學活動的密切聯系,即脫離語文教學活動單純進行德育的滲透。而應當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德育資源,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道德素質、情操等的培養與發展。”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展開分析與歸納。
一、在課文講解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取的文章文筆優美、道理深刻,讀起來令人口齒生香,并能從中真正領悟到豐富的為人處世道理,或歌頌父母之愛,或頌揚英雄大無畏之精神,或贊揚團結合作之力量,又或者是揭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妙……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具體的語文知識點之外,應當有意識、有選擇性地對具體篇章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入的挖掘與開發。
例如,在教學《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時,筆者除了帶領學生學習課文中所出現的生字、生詞之外,還特意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在你們心目中,什么樣的行為才算得上是尊敬媽媽、熱愛媽媽的行為呢?是面對媽媽提著沉重的水桶無動于衷只知道自己翻跟頭和唱歌,還是主動幫助媽媽一塊兒分擔呢?”“幫媽媽提水桶”“因為水桶太沉了,這時候媽媽正需要別人幫他提”……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認識與看法。在此基礎上,筆者又順勢講道:“對了,知道及時給予爸爸媽媽幫助的孩子才是懂事、孝順的好孩子。父母從你們那么小開始就無微不至地照顧你們,日后,你們一定要好好地對待父母,要主動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要積極幫他們承擔困難,要做爸爸媽媽的貼心好孩子,大家能做到嗎?”回應筆者的自然是統一的“能”字,這表明,筆者很好地將該篇課文的文章主題“在現實生活中兒女應當以實際行動幫助父母分擔肩上的重擔,認真做一個尊敬父母、孝順父母的好孩子”落到了實處,真正完成了教學課文、滲透德育的雙重任務。
二、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
教育實踐表明:通過課外閱讀,學生不僅能接觸到不同風格文學作品的不同特征,極大地拓寬自身的文化視野,更重要的是在這浩瀚的文學作品資源中也能從中汲取到一定的人生智慧,切實存在著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閱讀教學中及時滲透德育的可行性。教育實踐表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的滲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把握課外閱讀篇章的真正主旨內涵,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思想健康、道德素質等的奮發向上。
如,在以竹子為話題的課文閱讀練習中,在確保學生流暢朗讀的基礎上,筆者帶領他們進行了該文章主旨內涵的分析、挖掘:竹子是中國文人墨客熱衷于歌頌的一種植物,之所以對其進行歌頌,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貌、它的長相,而是因為竹子身上有著文人最為追崇、最為熱愛的一種高尚精神品質――面對困難與挫折頑強不屈服的一種積極心態。其實,這是由竹子的生長特性所決定的:冬天萬物蕭索,可是,在厚厚的土壤深處,竹子的嫩芽早已悄悄地萌發出來了;待到天氣稍暖,和煦的春風微微拂過,土壤深處的竹子嫩芽便如同被催發了一樣,從依然堅硬無比的土壤中執著地探出了頭,并快速地生長,直插云天。無論是炎熱的夏季,秋風瑟瑟的秋季還是寒冷無比的冬季,它都能時刻保持清脆挺拔的身姿,即使面對風雨、大雪也不輕易折腰。竹子身上這種不畏困難、頑強應對的精神才是它們受到廣泛推崇的重要原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經歷種種困難險阻與坎坷,對此,我們應當學習竹子身上的頑強精神,敢于不輕易放棄、敢于積極面對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相信,如同竹子能歷四季而常青的品格一樣,我們在堅強心態的推動下也能真正獲得美好而燦爛的未來……
如此一來,就將原本的課后閱讀練習發展成為對學生滲透德育的良好陣地,在幫助學生輕松解決其中的練習題目的基礎上,真正使他們的內心形成了更加積極、更加頑強的良好心態,真正實現了在課后閱讀教學中巧妙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目的。
德育滲透是小學語文教學所有內容的有效構成部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語文整體教學效果的切實獲得。對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實現語文教學同德育滲透的有效結合,如此才能在完成既定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獲取良好的德育效果,從而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自身道德綜合素質實現協調式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摘 要: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這是一種相對隱形的德育灌輸。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和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向學生傳輸語文知識,還應該關注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道德價值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語文課程中的人物事跡等對學生的思想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等進行潛移默化地培養,通過優雅的談吐、文明表現來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道德風貌。
一、教師應當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語文教師所具備的人文素養去提升學生的涵養和品味。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相關事跡有所體驗、有所感動、有所感悟,就必須是教師先有所感悟,因此,只有教師真正投入心血,用充滿熱情、激情四射的狀態在課堂上展現,才能真正感染到學生。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形式多樣,文體豐富,教師可以針對性創造一種情境,使學生融入進去。例如,對于感情豐富的散文,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將文章的感情用語言傳達出來,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感情。對于敘事型的文體,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地解說使其中的事理充分呈現給學生。對于說理性較強的文章,教師可以用通俗的道理引導學生慢慢走進邏輯世界。這樣對學生感情的表達、理性思維的培養等都能起到促進作用。此外,語文教師對學生來說還是一面鏡子,教師在課堂上所表達的感情、態度等都能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當以身作則,言行一致,通過優雅的談吐、文明表現來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道德風貌。
二、利用媒體資源,優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其中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將德育教育內容合理融入進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其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知識,培養身心健康和審美情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內容適當創造一種教學情境,使學生真切體會到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情感和營造的氛圍,同時在這種心理暗示作用下,培養學生的個人涵養和思想操守。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課文中所描述的漓江、駱駝峰、老人峰、象山等各種自然美景,同時配合優美的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伴奏進行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完全沉浸在祖國的美好風光中,同時一種對自然美景的愛、對祖國風光的愛等想想感情也會油然而生。
三、加強語文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德育審美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注重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的指導,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進行相應的評價,幫助小學生正確處理課外書物中稂莠不齊的信息和內容,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優秀的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例如,對于童話故事的閱讀,童話中所設置得人物形象、故事場景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小學生正處于想象力豐富的階段,很容易對童話中的內容進行模仿和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此外,童話故事中還匯集了我們中華民族語言的精華,它充滿著感情、靈性和生氣,對提高兒童語言涵養具有重要意義。而寓言故事中相比之下,蘊含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識,小學語文教材中包括了一部分寓言故事,這些故事短小精煉,缺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使學生們從中感悟到相應的道理,并變得聰明、機智。例如:《拔苗助長》是一則哲理深刻的寓言故事,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對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生活中的相似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故事。課堂上選擇幾名同學分別扮演揠苗助長故事中的主人翁,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再現,同時,趁機向學生提問,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跟這個故事說的道理相似。這時候,可以先舉一個例子:家里養了一條小金魚,很喜歡它,相讓它快點長大,于是就拼命地喂食魚食,結果不到幾天,小金魚就因肚子脹死掉了。并向學生總結:這個我們生活中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太急,太著急了反而會取得糟糕的結果。這樣就能很好地理解寓言當中的道理。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德育教育的滲透方式多樣,教師應該立足于向學生們灌輸語文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不斷豐富自身的語文素養,創新教學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灌輸到學生們的腦海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新一代品學兼優的祖國花朵。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講授最基本的語文知識外,更多的要將德育工作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從不同層面使學生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同時,為了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還需要從實踐角度入手。
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中的問題
1.重智商、輕德育
隨著我國時代的發展速度加快,國民經濟水平也正逐漸提高,多數家長從孩子的啟蒙階段就開始考慮孩子今后考大學和就業的問題,嚴重導致教師在教學時重智商、輕學習能力的教育,將學生的智育水平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因此多數教師早已將學生德育工作拋之腦后,忽視了要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缺乏實踐性
目前,大多數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時,都會忽視德育工作的實踐性,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也不及時關注學生是否從心理上接受了德育。因此,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是否按照學校規章制度嚴格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甚至一部分教師只讓學生背誦一些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知識,不將德育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只當完成教學任務即可。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及實踐途徑
1.根據學生特征進行德育滲透
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年齡特征等為小學語文教材編寫提供了可用的素材,在小學語文德育滲透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等。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講述德育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心理對德育有一個概念,同時需要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將德育工作滲入語文教學中,如教材內有許多充滿教育意義的課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一些現實當中的英雄事跡或有意義的故事,自然而然就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2.從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
從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是課堂教學活動,二是課外教學活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有基礎的識字和寫字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將一些簡單、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作為開展德育工作的手段,讓學生認識和書寫這些故事,以培養自己的文明禮貌習慣。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需要教師能夠結合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來教育學生,更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逐漸滲入德育,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摘要】小學語文是思想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尤為必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具有層次性、審美性、共鳴性、滲透性等特點。依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語文課外活動、課外閱讀、教師影響等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滲透 德育 途徑
小學語文是思想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尤為必要。小學語文教學在滲透德育方面具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教師憑借小學語文教材,發揮自身優良品德的影響,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各種語文活動來進行。
一、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是解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作用發揮不夠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學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體狀況來說,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的作用發揮仍然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小學不重視對小學生的德育,不注重發揮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對教材的德育內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夠,不能有效發揮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功底不夠扎實,在思想認識上不注重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這些都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作用的發揮。面對這些問題,只有不斷地使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注重發揮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實加以解決。
2.是完善小學德育內容、充實小學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指出,小學階段的德育內容是:開展熱愛學習、立志成才教育,開展孝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教育,開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展熱愛勞動和愛護環境教育,開展尊重國旗、國徽,熱愛祖國文化的愛祖國教育,開展社會生活基本常識和安全教育。從小學階段德育的內容來看,教育部確定的六個方面的教育內容,是從宏觀上對小學階段德育內容的規定,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需要加以細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這些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并且更為具體化、直觀化。同時,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一部分內容,雖然不屬于小學階段德育內容的范疇,但可以對小學生的德育起到強化作用。另外,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對小學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小學德育手段;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強小學語文教育有助于充實小學德育手段。
二、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
1.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應該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
(1)講析理解法。在課堂教學中應實施德育與智育相統一的教學方法,不能離開語文訓練去進行德育,更不能讓語文訓練從屬于德育。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來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且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效果。學習課文時,應使學生學好語言文字,了解字、詞、句的含義,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講析中,以達到智育與德育的自然融合。
(2)情感熏陶法。教師講授課文應該以與課文語境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模擬真實情境以制造氛圍,使學生似身臨其境,在創設的情境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利用一些藝術手段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境,把它直觀再現在學生的眼前,能有效地達到教師所期望的情感效果。講授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創設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效果―――課前,兩盆郁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臺的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更顯示了它的高尚與肅穆;錄音機里播放著震動人們心扉的貝多芬交響樂《葬禮進行曲》,如泣如訴、低沉悲壯。教師身著灰色西裝,神情悲哀而莊重。在這種氣氛下,學生對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學生與教師的情感自然就達成了統一。
(3)榜樣學習法。品德基礎的建立不是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用榜樣的磚塊一天一天鋪砌起來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為學生樹立起榜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學習,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過《我不能失信》等課文進行誠信的教育( 通過《趙州橋》等課文進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語文課外活動。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重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針對小學生處于幼稚、不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交織且其行為富于模仿性的特點;課外活動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其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可以通過舉辦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形式開展語文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3.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并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就要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4.教師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品德教育,在課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
摘要:本文通過筆者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育進行了簡單的探討與分析,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對愛國思想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發散思維,逐漸養成識字寫字能力、寫作能力等。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還應該注重學生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的提高,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注重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促進各方面協調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對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表達,學生在不斷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會無形之中加深對客觀事物的了解,同樣的道理,加深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也會促進對語言文字理解能力的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語文教學與他們的認識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就是語文教師與教材結合,充分發揮自己優良品德的影響,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對未成年人進行德育教育是一種基礎話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是無可厚非的,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應該針對語文學科的主要特點,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并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之中。在德育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很重要的,教師一定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借助教材中的形象為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積極鼓勵學生向教材中的榜樣學習,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總之,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潛能進行充分的挖掘,將學生潛在的理性能力與感性能力挖掘出來,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得到培養和提高。
三、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人物形象分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就小學生來說,長篇大論的說教是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的,語文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借助教材中的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積極引導學生對這些榜樣進行肯定,并鼓勵噓聲向這些榜樣學習,最終得到預期的德育教育目的。比如,通過《萬里長城》等文章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等。再如教《軍神》一課,可抓住術前、術中、術后的經過,讓學生體會在生死關頭,為了革命,為了人民,動手術不用麻醉藥的崇高境界,學生會很自然地因此而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二)分析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教育
很多小學課文都是膾炙人口、文質兼美的,很多文章之所以被教師與學生認可,是因為故事中蘊含豐富的哲理,充分體現可文以載道的原則。如:的《七律?長征》,氣勢磅礴,胸襟開闊,既有革命的浪漫情懷,又見歷史的歲月崢嶸。但是,自幼生長在和平時代的小學生,又如何能體會這樣的意境呢?學生必須要了解戰爭,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是深重的苦難和無盡的悲傷。了解戰爭的艱苦,了解戰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樂觀主義精神。通過故事情節和背景介紹,學生自然地了解了戰爭,自然激起對戰爭的憤恨,對戰士們的敬愛,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和對和平的熱愛。德育自然滲透到了教學中。
(三)剖析語句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很多課文中存在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很多人用這些句子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這些語句之所以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語句中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可以對這樣的語句進行深入的挖掘,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熏陶。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深刻道理。
(四)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很容易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是情境描述不能達到的效果,要想讓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中描寫的情境,教師可以情境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例如《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地球的圖片,對自己看到的畫面進行勾勒,然后再播放一些關于生態災難給人們帶來威脅的影片,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情感的統一,更是教學與德育之間的統一。
(五)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教育
朗讀不僅是一種發音活動,同時還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情感活動和思維活動,語文教師在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對語文進行品味,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陶冶性情的過程。所以,如果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情節感人的文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替我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同時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
結束語: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學手段都不能比擬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達到傳文受道的目的。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挖掘語文學科中所蘊含的德育素材,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德育滲透,真正做到“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統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教師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才能將新課標的這一指示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呢?我個人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索。
一、在課文創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介紹中滲透德育
實踐表明,學生只有對文章的寫作背景或者作者的生平形成足夠深刻的了解與認識,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心靈,才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思,明確其創作目的。因此,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介紹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我就首先向學生介紹了這篇文章的具體創作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后,臺灣被腐朽的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從此臺灣進入被日本帝國主義強行占領的時期。在統治臺灣的五十年中,日本強制臺灣學校教日本的語言,想把臺灣變成日本的。抗日戰爭勝利以后,臺灣光復,臺灣人民重新開始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語言與文化。這篇文章就是作者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的教師教孩子們學國文字的感人情景。在此基礎上,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問題:臺灣師生在學國文字時面臨著哪些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他們學國文字的舉動證明了什么?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文章,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確保他們能在接受具體的知識點之前,率先對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初步認識。如此,通過文章創作背景的大致介紹既巧妙利用了素材,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更好了解,同時又使學生在聆聽文章創作背景以及自主思考的學習活動之中切實感受到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從而將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民族自尊心德育落到了實處。
二、在教材插圖的欣賞中融入德育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繪有諸多形象生動、特點鮮明同時又與具體課文主題內容密切相關的插圖。插圖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特征,既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觀學習特征,滿足了他們活潑好動、好奇、樂于探究的學習心理,同時,又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自身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對整篇文章的認識度與理解度。
鑒于插圖在語文學習中占據著如此的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以插圖為突破口,在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品析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德育。以我自身為例,在教學《清明上河圖》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關于清明上河圖的插圖,隨后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了反映北宋經濟繁榮景象以及優美自然風光的幻燈片,并配之以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經典作品特點、風格、價值等的詳細講解。以此,在使學生感嘆于畫家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畫卷中的高超繪畫技巧之外,能從中更加鮮明、生動地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聰明才智,從而激發起他們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課文的詳細解析中引入德育
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文章的語言文字及具體表達則是內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達。兩者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課文的詳細講解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內在思想感情,能切實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
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我通過向學生認真闡述文字“碰壁”的內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魯迅先生的內心世界:“四周圍黑洞洞的”反映的是當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社會,“碰壁”則是指魯迅先生在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時遇到的挫折及反動勢力對他的種種迫害。魯迅先生在回答時運用了反問與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出了魯迅先生對反對統治的憎限以及勇于同社會黑暗勢力進行頑強斗爭,不屈服于困難與挑戰的樂觀革命主義精神。如此這般,通過對課文具體內容的詳細分析就使得學生清晰、深刻地感悟到魯迅先生面對白色恐怖堅持斗爭、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與偉大情懷,有利于他們受到革命精神及革命理念的熏陶及教育。
我們小學語文基層教師要承擔起“教書”的義務,更要擔負起“育人”的偉大職責,真正在做到“教書”與“育人”完美統一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科基礎知識與自身道德綜合素質的全面進步與發展。
【摘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除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之外,還要求在多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對于啟蒙階段的小學語文就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德育滲透中存在的一些誤區為出發點,針對這些誤區提出相應的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從實踐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方法;途徑
一、德育概述
德育就是進行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說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者是階級的要求,通過對受教育者施加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或是階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思想道德觀念轉化為個體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可以說這是一種道德內化的教育活動。
小學語文就是進行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受到當前一些教育觀念和教育形式的影響,在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誤區,這就需要我們針對這些誤區提出相應的、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德育工作在當前的教育工作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語文作為德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承擔著重要的任務,然而在教育形式和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德育的滲透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
隨著當前經濟水平的提高,高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越來越關注考大學和就業問題,雖然小學與高考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距離,但是人們對于智育水平的重視程度已經縮短了高考和小學教育之間的距離,甚至從小學階段就建立起了考大學的學習壓力。所以各小學仍然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為學校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能力的衡量標準,人們仍然十分重視升學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迫于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理念,人們早已把德育這一主要成分拋之腦后了,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知識的儲備,古詩詞、課文的背誦和掌握程度,忽視了語文學習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缺乏實踐性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往往采取的方式只是停留在理論的灌輸上,往往忽視了學生在情感方面的接受性。目前,很多小學語文重視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關注的只是看學生是否遵守行為規范,沒有從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上出發,甚至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之后,不去關注學生是否已經內化了這些東西,只是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背誦和默寫一些語文教學中的德育觀點和知識,完成了作業即可。
(三)過分夸大語文課程的德育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與忽視語文德育滲透的極端,就是夸大小學語文的德育地位,甚至把語文課當成了德育課。在新教材的改革下,語文課本人文化越來越明顯,這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過多的對教材中的背景素材進行拓展,不斷追求學生在思想上不斷的改進,過度地擴散一些時政知識,把語文教學課堂當成了思想品德課堂,忽略了語文教學應該進行的基本任務。
三、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和實踐途徑
(一)從實際學習內容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識字,掌握基礎的識字和寫字的能力。在低年級階段對于小學生的漢語拼音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通過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選取一些直觀的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材內容,例如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或是能引起學生良好情感的禮貌用語等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也在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學生能夠熱愛學習、開心學習。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從課內課外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德育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之中,還需要進行多渠道的滲透,不僅體現于課內,還應該結合課外生活,把語文閱讀和寫作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不斷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豐富學生的情感態度觀念,進而使德育滲透其中,不斷增強學生的素質。
(三)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出發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的,充分結合了學生的年齡特征,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同樣要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對于小學高年級,在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文章中內容題材的作用,如許多課本中體現出一些有意義的故事和英雄事跡,這樣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讓學生感受故事中英雄任務的光輝事跡并了解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自主閱讀的有意義的文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帶領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不僅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而且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章的情感,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從文章中感受真、善、美,從閱讀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把德育滲透到了語文教學中。
四、小結
小學語文教學是德育滲透的重要場所和基地,必須充分發揮好語文在德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以及掌握好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潛移默化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思想,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這種思想性和基礎性決定了小學語文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天然絕佳課程。本文從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重言傳身教感化學生和通過課外活動滲透德育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筆者對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豐富多彩,只要對其稍加潤色,就能進行德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對知識的講解來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加強這一印象,使德育更加深入人心,甚至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德育的理解,將德育教學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去,實現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一躍。
一、全面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一)詞句剖析中的德育滲透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藝術品,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文章都是作者反復推敲的結果,其字里行間總是包含著作者的觀點和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剖析和品味,揣摩其中的德育內涵,就能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從而引導學生如何做人。例如,在講《坐井觀天》一文中,從青蛙說的那一句“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可以看出,青蛙不僅無知,而且還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明明自己在說“大話”,卻說小鳥在說“大話”,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品味這字里行間的觀點和情感,不難發現,作者對青蛙是持一種嘲諷的態度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生活條件優越,加上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習慣了被捧著寵著,難免有些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理應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最好的一切,這也是一種“坐井觀天”,教師從青蛙的這句話引申出去,結合學生們的實際心理,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二)人物形象分析中的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其中高尚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更能起到模范作用。例如在講《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時,教師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抓住人物的內心活動、語言和行為進行深入分析,一個刻苦勤奮、杰出愛國的崇高形象就呼之欲出了。高尚的人物形象具有正面的模范作用,反面的人物形象同樣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例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塑造了一個愛說謊的小孩,他利用人們的信任,在沒有狼來的情況下喊“狼來了”,被欺騙的人們傷透了心,也不再信任他了,當狼真的來了時沒有一個人趕來救羊,最終羊被狼叼走了。在生活中小學生為了逃避懲罰或者獲得獎賞和表揚有可能說謊,當他們看到喊“狼來了”的小孩時,很可能會產生一種類似的情結,而當他們看到這個小孩的下場之后,也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從而產生心理上的動搖,教師再配合其他手段將這種作用深化下去,就能幫助孩子們擺脫說謊的壞毛病。
(三)故事情節中的德育滲透
通過故事情節來進行德育滲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站在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和結束的全局上,理解文章脈絡,深入剖析,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變化,以情激情,從而掀起學生情感上的波瀾,與作者的情感交融,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在講課文《我要的是葫蘆》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葫蘆的兩種狀態――“爬著一些蚜蟲”和“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在對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和行為分析的基礎上,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防微杜漸意識,引導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四)朗讀指導中的德育滲透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一些文質兼美、聲情并茂的課文佳作,可幫助學生體會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品味,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例如課文《再見了,親人》,它的語言是滿含著感情的,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重點句段,可以激發他們的感情,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深刻體會到中朝人民比天高、比海深的民族情誼,這種情誼是用鮮血凝聚而成的。又如朗讀《白楊》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屹立在艱苦的大戈壁,高大挺秀、堅強不動搖的不只是白楊樹,更有那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為邊疆的發展無私奉獻的人們。
二、注重言傳身教感化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傳授上,更體現在言傳身教上。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有的教師教育學生言行不一。一方面教育學生們要講衛生、愛整潔,而自己在課堂上卻穿戴不整齊,邋里邋遢;一方面教育學生們要尊老愛幼,而自己卻斥責打罵學生;一方面教育學生要講文明禮貌,而自己卻在學生面前講臟話、罵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他們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的家長和老師為榜樣,模仿學習他們的言行舉止,如果教師不能以身作則,那么再多的德育理論都很難真正貫徹到學生的行為中去。因此語文教師,包括全體教師,都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良好的儀表儀度、恰當的待人接物方式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言行舉止正確引導學生,積極發揮表率作用。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和德育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學風、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和意志品質,全方位提高孩子們的德育素質。
三、通過課外活動滲透德育
對于語文課程來說,課外活動包括課后作業、課外閱讀和社會實踐三大類。在課后作業中滲透德育,要求教師在深入分析和認識學生的基礎上,把握他們的道德觀念、思想觀念的變化,一旦發現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不良傾向,及時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和引導。例如有一次我布置的課后習作上,有個學生寫道:“這次考試我達到了媽媽給我設定的目標,終于可以讓媽媽給我買我想要的游戲機了,好開心。”這個學生將學習的動力歸結于一些物質利益,長此下去,孩子的價值觀很可能產生偏差,于是我打電話給這個學生的媽媽,和她探討了這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相應對策,最終扭轉了這個學生對于成功的價值認識。在課外閱讀上,我經常給孩子們推薦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書籍,例如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任務,讓他們在兩個月內讀完《安徒生童話選集》,然后組織學生舉辦了一場讀書會,交流彼此的心得體會,并對其進行引導。在引導過程中,我重點強調了童話故事中人物不畏艱險的精神,例如《海的女兒》中美人魚為了愛情忍受各種痛苦幻化成人類,使同學們備受精神鼓舞。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將課堂理論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使德育真正滲透到生活中去,我會定期組織學生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例如到大自然去野炊,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培養他們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組織大掃除,培養他們愛衛生、珍惜清潔工人的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等。
四、結語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僅局限在語文課堂中,還可以延伸到語文課堂外;德育的滲透,不僅在教材中,更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語文教學中天然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學好語文的同時提高德育素養,在提高德育素養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
【摘 要】小學語文德育情感教學滲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深入鉆研,選好切入點,將德育從課前到課內再到課外滲透到語文教學全過程,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我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得出幾分心得。筆者將先指明德育的重要性,而后將試著提出加強語文教育中德育發揮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見解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新一輪課改以來,國家和社會都越來越關注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學生的成長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更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上。為此國家也在不斷呼吁重視德育,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小學語文教育起著基礎性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國家對學生的評判,不再是單純的看成績,而更多的是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強在語文教育中德育的滲透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德育,一方面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小學教育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此有著充分的認識。(三)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小學時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時期,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很深的影響。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階段,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不僅在于學生的先天條件,更在于后天培養。學生要想成為一個有素質,有道德的人,就必須重視小學教育中的德育,尤其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是小學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內涵。語文,是一種社科類的課程。語文教育是提高學生內涵的重要手段。語文教育對于滲透德育有著先天優勢。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對于做好小學德育起著關鍵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成語的來源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古代的一些例子給學生講解,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國禮儀之國的楷范。在抗戰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教育。在教學祖沖之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語文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激發道德情感
小學生如果有不良的道德行為,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壓力,他們總是認為教師和學生都不愿意跟他們交流溝通,所以,即使有教師和學生主動與他們接觸,但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往往采取回避的態度或者對抗的態度。對于小學生的這種行為,教師要充分理解他們,不要放任不管、對這種學生失去輔導的信心。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調動起學生的互動性,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實現相互扶持,滲透道德教育,糾正那些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溝通,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與學生做好交流,共同來學習課本,共同深入解讀課文內容,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課后的交流和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及時發現學生德育方面的問題,明確改正方法等。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體會教學中的道德情感。
四、教學與實際相結合來滲透德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體會的思想都是比較直觀的,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所教知識或者思想融入到實際中去是一種較好的而且也是小學生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站起來》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被打倒,一次次站起來的那種毅力和勇氣。然后聯系實際,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們都不愿讓孩子承受一些壓力,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將孩子的未來都已經規劃好,每當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和困難時,不讓孩子試圖去面對、去解決,而是代替孩子解決。這種教育方式,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每當獨自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垂頭喪氣,或者怨天尤人。而在這種環境下,教師應該將教材中的堅強毅力以及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的韌勁,讓學生去學習、去領悟,使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
五、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低年級學生處于幼稚與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所以課外活動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高年級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無論是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已走向成熟,獨立判斷能力也已增強。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來組織語文課外活動,例如舉辦朗誦會、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以及建立興趣小組、文學社團等,這些聽、說、讀、寫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靈活、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將枯燥無味的教學過程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與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融為一體,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的階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組織活動的實際性,只要這樣,學生才能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更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長期堅持,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摘 要】 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在德育滲透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實現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目標,需要在語文教學環節、課堂教學內容上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適時、有度地實施德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長期的工作,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長期堅持,持續發揮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做到文道一致,相輔相成,竭力貫徹教育“堅持三個面向”的宗旨,雙管齊下,水乳交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德育滲透 方法
目前小學教育的最大問題,不是知識和能力的問題,而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學生受社會和家庭的一些不良影響,不少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模糊,不能正確地、辯證地看待社會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沒有高遠、健康的人生目標,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在情感方面,不少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關心別人、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和幫助別人,對于別人的關愛和幫助,他(她)也沒有懷感恩之心,為人、處世和學習缺乏良好的態度,等等。這些現象,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的一個缺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1.有助于小學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目標不應僅停留在實現學生知識層次的深化與文化素養的提高方面,建立針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體系以實現小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1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以載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定價值觀的體現。中小學課本所選課文,其思想都是社會正統價值觀的體現。因此,語文學習,首先要學習的是文本的思想內容,吸取其思想精華,以奠定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
2 陶冶學生情操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斷走向文明。文明人除了要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外,還要有高尚的情操、優秀的品格。語文學習,是陶冶情操、形成品格的過程。語文課本里的許多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體驗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去接受文學作品中豐富情感的熏陶,從而使學生的情感逐漸變得豐富、高雅、純潔,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文學作品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課本里的文學作品,是學生成長的感情大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文學作品的時候,要充分發揮作品對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作用和熏陶功能。高尚的情操,高遠的境界,就是在平常的課文學習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3 借助語文教材,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形式多樣,有優美的詩歌,也有有趣的童話故事;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寓言,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古今中外,涉及愛祖國、團結互助、愛護動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各個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等的學習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通過引導學生聽、說、讀、寫等的學習感悟祖國文化的璀璨奪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從外到內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使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提升。由此可見,借助教材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一個基本途徑。
4 強調課堂教學環節,發揮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在語文教材的教學主導下,通過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學習,比如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等可以將德育教育工作與教學進行完美的結合。因而教師必須強調課堂教學環節,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首先要時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尤其是在講授文章、了解字詞句時,可將德育教育自然地與語文知識的學習融合。其次,課堂教學要注重情感熏陶。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在濃郁氛圍中獲得更真實的體會。
5 在課內外閱讀中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編選的都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具有教育意義的好作品。因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主渠道。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德育中的新思想、新特征準確把握住,將其引入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存在,并滲透到小學生的心靈中,這樣就肯定能夠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道德教育目標,培養學生道德情操。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師應有強烈的“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我們應立足語文教學,努力遵循葉老教育思想,探求途徑、方法,做到文道統一、教文育人,這既是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也是語文教師的崇高職責。我們要善于捕捉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為豐富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品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