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10:07: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會計就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當前大學生畢業數量逐年遞增,隨之而來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而會計學專業作為所謂的“熱門”專業,在就業浪潮中也受到不小的挑戰。本文首先對會計學專業的就業趨勢進行簡要介紹,接著對當前會計學專業的就業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幾點有關會計學專業的就業建議,旨在提高會計學專業就業的質量和數量。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就業;現狀;趨勢;建議
一、當會計學專業的就業趨勢
一方面,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環境的日趨復雜,以及先進管理工具的運用,國內國際的會計行業大環境也與時俱進的發生著變化,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對于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另一方面,雖然會計專業一直以來都是所謂的“熱門”專業,但是許多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初衷并不是熱愛和擅長會計工作,而是認為學會計、好找工作,從而出現會計行業就業人員的數量不斷上漲,但其素質良莠不齊的局面。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稀少,許多企業無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會計人才,而大部分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都較為普通,有限的工作崗位無法讓每一名畢業生都能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因此,會計學專業也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
二、當前會計學專業的就業現狀
1.初級人才市場趨于飽和
近幾年來,我國各大高校都在不斷的擴大招生規模,尤其是會計學專業,目前已成為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數和畢業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由于會計中高級職稱考試有相關的限制條件,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都考取了初級會計職稱,并且也有部分非會計學專業學生以及社會人士通過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由此導致初級會計人才已趨于飽和。大部分初級會計人員專業技能不足,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從而導致市場對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
2.用人單位招聘門檻高
據調查,我國有超過七成的大學畢業生認為用人單位存在就業歧視現象,而超過五成的大學畢業生親身經歷過就業歧視。當前許多用人單位設置了較高的招聘門檻,有些職位對于會計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就足夠勝任,但其招聘條件中明確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這就造成了用人單位所選擇的員工能力水平與職位性質不匹配的情況,不僅讓大學畢業生失去了一次就業的機會,更阻礙了企業本身的發展。與此同時,由于企業中的會計崗位直接接觸企業的財務工作,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對于外來人員進行財務工作十分排斥,所以直接拒絕對外招聘會計人員,而是選擇企業內的老員工或者是自己的親戚朋友擔任會計職務,由此增加了會計求職人員的就業難度。
3.學生擇業盲目
一方面,學生選擇專業盲目。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對于自己的實際情況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盲目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部分學生上了大學之后才發現自己對會計并不感興趣,專業基礎知識學得不夠扎實,造成本身專業能力方面的缺失,這對畢業后的就業有著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學生就業盲目。在求職過程中,許多學生過于依賴一紙本科畢業證書的分量,對自己的職業期待過高,就業地點要求大城市、就業環境要求大企業等,而自己的實際能力卻沒有達到理想中的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最后使得這部分畢業生就業困難。
三、促進會計學專業就業的建議
1.學校方面
各高校應結合本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專業設置,不能單純的為了招生而設置熱門的會計專業。在學生進入會計專業學習之后,要根據社會的需求設置更加有計劃的培養方案,并將職業發展教育貫穿始終,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奠定基礎。此外,各高校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將更多能夠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鍛煉的實踐活動引入到教學體系中來,讓學生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競爭力。
2.企業方面
一是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適度設置招聘門檻,給一些能力過關的本科畢業生工作機會,實際上,即使是二本、三本大學,同樣也有許多工作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的畢業生,能夠勝任企業的會計工作。二是企業管理者也要拓寬眼界,開放思維,與高校進行合作,吸納更多實習生進入企業學習,同時發現更多可塑性強的專業人才。
3.學生方面
在學習期間,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從而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是成功就業的關鍵所在。除了本科學歷之外,學生必須始終保持學習,打好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等會計相關的職稱。同時在寒暑假等課余時間里積極進行社會實踐,不斷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為以后的職業生涯積累寶貴經驗。除此之外,學生面對就業時要擺正心態,不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企業,而是給自己制定長遠的職業發展計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逐漸實現自己的目標。
4.政府方面
一方面,國家政府在“就業難”的浪潮中應當提供適當的政策支持,拓寬大學生就業創業渠道,建立起及時、安全、權威的網絡就業信息平臺,讓大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當對當前各大高校的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進行科學的管理,平衡師資力量,保證大學畢業生的質量,同時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為市場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會計人才。
四、結語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80年代開始,會計學專業畢業生一直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一直是社會上最具競爭力的人才之一。然而,從近幾年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會計學專業的就業現狀不容樂觀 ,一些畢業生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總而言之,面對就業壓力,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做到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為首要目標,努力W習專業基礎知識,合理規劃職業生涯。
摘要:隨著二十一世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已經成為我們最鮮明的時代特征,給我們的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隨著信息化在會計領域的深入,也給傳統的會計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從當前會計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提出了基于就業的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措施。
關鍵詞:就業導向;會計;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模式
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是當前我們的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業難、工作難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最普遍的一種現象。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中突出重圍,一方面需要學生對自身的能力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就需要我們的各大高校來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培養。據數據調查顯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高速發展,社會對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目前各高校培養出來的會計信息化人才還遠遠不能夠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量,同時還存在培養出的人才不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對當前的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變革,積極的推動基于就業的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本文主要就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展開具體論述。
一、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實踐,到具體的環境中去體驗,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對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同時提高[1]。但是,就目前來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社會實踐機會少
一般院校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沒有太高的要求,社會實踐主要安排在學生即將畢業的這一年來進行。而學生由于即將面臨畢業,需要對許多問題進行處理,所以也就相應的減少了社會實踐的時間,或者是對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不高,造成了畢業社會實踐成為了一種形式,喪失了原有的價值。
(二)社會實踐與就業導向的關聯性較小
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很難找到與自己的專業對口的企業來進行實踐,導致學生只能去一些專業不對口的企業去完成實踐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很難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發揮出來,所以也就很難體現出社會實踐與就業導向的關聯性。
即便是一些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實踐單位,這些企業也只是將學生當作了免費的勞動力,認為培養學生耗時耗力,所以把一些無足輕重的任務教給學生去完成。學生沒有實際上手操作的機會,只能夠在一旁進行觀摩學習。不經過親身體驗也就喪失了社會實踐的意義,學生的專業技能依然沒有辦法得到提升,嚴重影響了學校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三)社會實踐缺乏現代性
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成為了最有價值的資源,如何搜集到高質量的信息成為一個企業的立身之本[2]。如今,會計領域已經實現了向現代化的過渡,會計信息化發展水平已經有所提高。然而我們各大院校的會計實踐教學還是傾向于培養學生的手工記賬能力,而忽視了會計信息化教學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對會計信息化實踐給予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學生沒有更多的機會去對計算機等設備進行實際操作,且缺乏專業化的會計信息化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造成了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發展嚴重脫節。學生畢業以后,到具體的工作單位中去對于各種會計軟件的操作顯得無能為力,還要重新花費時間去自己學習,費時又費力。
二、基于就業的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措施
(一)更新會計信息化教學觀念
學校要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理念,對以往的教學實踐模式進行更新,提升對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3]。只有教育理念更新了,相應的才會產生行為的變化。一是要將信息化實踐教學方法融入到會計教學中來。除了對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外,還要增添信息化管理、會計信息技術、會計軟件操作技術的等課程。二是要改變以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要時刻樹立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學意識。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教學任務的引導者,而不是教學任務的主導者。在學生進行會計信息化實踐時,教師應該以引導為主,把具體的動手操作步驟留給學生去自主完成,切實的提升學生的會計信息化實踐能力。
(二)創新會計教學考評體系
由于我國的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所以對學生的考評主要以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評為主。這種考評方法即片面又缺乏科學合理性。用這種方法考評也是導致學生對會計信息化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要對當前的以成績考評為主的考評方式進行革新,將學生在會計實際操作中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及學生的實踐課程的實際表現融入到前的考評方式中來,促進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的構建。
(三)積極構建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校企合作模式
除了平時的課后會計信息化專業實踐之外,學校還要積極的推動校企合作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去感知和學習,將實踐的價值實現最大化[4]。由于企業在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可能會估計到自身的經濟利益,所以面對這一情況,學校要積極的充當好中間協調人的角色,構建雙方互動交流平臺,將學生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同時實現最大化。
(四)打造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要有專業化的信息實踐技能,而且要求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到更扎實、更豐富的專業知識。所以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教學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三、結語
通過對當前的會計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探討,我們也進一步認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只有學校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夠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化信息會計人才。
摘 要: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而財務會計專業更是熱門專業。基于專業特點學校不能大批量的安置學生就業,就業壓力非常大。因此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成為學校的核心職能。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就業能力,顯然不能只抓就業環節,而必須從整個學校學習校期間抓起,應確保學生畢業時具有在他們所選專業和職業成功的能力和素質,為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據往屆畢業生的調研結果,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稅務應用能力以及財稅知識的結合是畢業生的短板。因此,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是專業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基石。
關鍵詞:會計專業;財稅一體化;應用性人才;職業能力;職業素養
1 課程建設的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領域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為中小企業培養能直接上崗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從培養應用性會計人才的角度來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課程設置與企業實務脫節,我們設置了會計、稅務等理論課程,分別給學生講授這兩門課程的系統知識,并且就會計實務,我們也進行了會計電算化與會計手工賬的模擬實訓,滿足了學生對會計實務的要求。但稅務實彰揮薪行專業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到了就業崗位面對報稅平臺束手無策。這樣的課程設置滿足不了企業需要多學科支撐的崗位需求,即依據企業用人崗位及其需求來設計課程及其教學內容。二是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方法偏重課堂理論教學,盡管設計了一些“實踐”課程,但會計專業的特殊性,這些實踐也只是書本上的“實踐”,與社會一線的實踐活動還有一定的差距;
就以企業銷售業務為例。財務會計課程講解,從銷售收入確認、銷售成本的結轉,作出會計分錄,然后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直到登記報表,表面看,從理論做到了實踐;稅務課程也講收入確認,講各種稅的計算納稅計算、申報,但稅法與會計的收入確認是又是不同的。兩門課分別去講,甚至有時還相隔一、兩個學期講,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若將稅務、會計兩門課程“合二為一”,放在同一門課里,對銷售業務,講解會計分錄的同時也進行納稅計算和申報,再確認二者收入確認的差異,也就做到了企業實務相吻合,學生也就能掌握透徹了。
目前會計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像,我們教給學生的是一個一個的“零件”,而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面對的卻是一臺“機器”,那么學生缺的就是如何將單個的“零件”進行組裝成“機器”。
我校在“會計本領域”實施了“會計手工模擬”、“會計信息化實訓”, “稅務領域”實施了“稅務仿真模擬實訓”等教學環節,但很多時候分別做過“會計模擬”、“稅務仿真”的學生,處理同時涉及會計和稅務企業實務問題是仍有困難。為了適應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實施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與實踐來解決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就顯得勢在必行。
2 課程建設的意義
為我國高等職業高校的會計及相關專業創建一門全新的應用型課程,即以就業為導向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探討全新的面向就業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目前這個歷史階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我們目前會計學實踐教學的基本做法是在會計教學實驗室進行模擬教學,并且基本都是單一課程的模擬。特別是我們的教師隊伍大都是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課堂教學,年輕且學科知識單一,大都沒有實踐經驗。在這種情況下,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就業需求,我們學校應該從基于實踐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著手,大力探索面向實踐教學的途徑,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理論,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
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是從認識到實踐的一個飛躍,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有助于完善會計專業教學體系。會計專業要想做到“學以致用”,若將會計課程和稅務課程放在兩門課程,甚至放在不同的學期,學生在會計實務中要想將會計稅務有效聯系在一起確實有些困難。若將兩門課程聯系在一起,進行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完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更能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我國有些會計教師不懂稅務,稅務教師不懂會計。財稅一體化課程又“兼容”會計和稅務知識,如果教師都偏科怎么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呢。求因此培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復合型教師隊伍,滿足社會實踐需具有重要的意義。
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脫節就是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并不能滿足實踐的需求。學生有了知識或者兼有一部分并不能融合的實踐能力,脫離“財稅合一”的實踐活動,單門課程的“各自為戰”學生便不能“學用一致”。要使學生有足夠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就業能力,建設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解決會計與稅務課程“斷裂”問題,就是迫切的問題了。
3 課程建設的原則
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要遵循“合二為一”和“有效兼容”的原則。
1. 合二為一
將財務知識、稅務知識“合二為一”是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必要條件。在企業實際業務中,會計業務遵循會計準則、會計原理、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日常經濟業務核算和信息披露,;而稅務工作則遵循稅收法規和相關稅收條款,側重于稅款的計算、申報和繳納。兩者面對同一業務,要同時進行處理,因為依據不同,則財務數據和稅務數據存在差異;因而二者存在有機結合的基礎和融合的天然“基因”。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內容,將會計和稅務兩門實踐課程“合二為一”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流程依據企業財稅業務處理得的“真實”場景,讓學生了解企業從經營過程、資金流轉,即企業購進、生產、銷售的流程。對一筆經濟業務,在講解過程中既講解會計處理方法也講解稅務處理方法,會計崗位既能掌握會計理論、會計手工、電算化實務,又能掌握稅務理論知識以及計算報稅的實務知識。
2.有效兼容
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隊伍、教學設施和教學方法的多方面配合,有效兼容。
目前我國會計教師隊伍因為工作量或者片面強調某一門課程的熟悉度,存在財務知識、稅務知識不兼容的問題。會計教師不熟悉稅務知識,稅務教師不懂會計知識,這就難怪學生,到了就業崗位上,財務、稅務知識不能相互結合、熟練轉換變通、調整。借此培養財稅一體化的復合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的職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面向就業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必將促進教學設施的升級,比如模擬實驗室,通過與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我校建立了“財稅一體化模擬實驗室”,為學生財稅知識由理論到實踐的動手實操提供練習場所,必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我校積極參加了“航信杯”全國大學生財稅技能大賽,大賽的主旨在于為全國大專院校財稅相關專業的優秀學生搭建從學校走向企業的橋梁,并提供就業技能培訓及職業化技巧指導。通過實戰競賽的方式,考核學生的財稅一體化實際業務處理能力,全面提升參賽學生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規范以及財稅實操能。通過學賽結合,給了學生動力,也切實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順利就業做了充分的準備。
鑒于財稅一體化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用性,任課教師在授課時除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外更應創新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課堂與網絡相結合、手工與電算化網絡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效果。
【摘 要】就業與一個專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研究高職會計專業就業影響因素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為基礎,借助SPSS作交叉列聯表分析,得出性別、戶籍、學習成績、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證書、黨員、期望工資、家庭收入、就業心態、駕照獲取等影響因素,并分析其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專業 交叉列聯表 影響因素
本項目為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高職院校計技能大賽與實踐教學融合研究”(項目編號:2016JYC09);項目主持人:賈鵬芳。
研究問題及方法
1.問題提出:在高職教育中,一個專業能否很好地生存發展,歸根到底是由就業來決定的。會計專業為高職教育中較常見的專業,近年來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相當一部分學生順利就業,但是每年仍然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就業。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響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呢?筆者期望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找到主要影響因素。
2.研究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
問卷設計及樣本選取
1.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個人工作經歷及就職情況。
2.樣本選取:本次研究對象為高職會計專業就業影響因素,實證分析所需數據計劃采用問卷調查法獲取一手資料。調查對象為高職會計專業應屆畢業生。抽樣方法為整群抽樣,筆者在某高校整群抽取應屆畢業生作為樣本,具體抽取樣本為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會計專業所有學生。
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問卷121份,收回有效問卷116份。在參與調查的116人中,愿意從事會計工作的有102人,不愿意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14人,將不愿意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14份樣本剔除。以下進行的統計均是針對愿意從事會計工作的102人的分析。下文指的調查對象均是指這102人。本研究涉及的會計相關工作包括會計、出納、成本、工資、統計、收銀等。本次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基本情況
性別與就業:在參與調查對象中,在愿意從事會計工作的102人中,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有64人,沒有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有38人。按性別分,男生18人,女生84人。在男生中50%從事會計相關工作,50%沒有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在女生中66%從事會計相關工作,34%沒有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從中可以看出,女生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比例。
戶籍與就業:在參與調查的對象中,有城鎮戶籍的為16人,占比15.6%;有農村戶籍的為86人,占比84.4%。城鎮戶籍中,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有13人,占比81%;農村戶籍中,從事會計相關工作51人,占比59%。從中可以看出,城鎮戶籍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人員比例要遠遠高于農村戶籍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比例。
2.學習成績
班級排名與就業:在參與調查對象中,成績占前20%的為51人,成績占20%-70%的有43人,后30%為8人。其中,前20%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占比67%,成績20%-50%的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占比60%,成績在后30%的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占比50%。從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學生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成績排名靠后的同學。
獎學金與就業:在參與調查的對象中,取得獎學金的有17人,占比17%,沒有取得獎學金的85人,占比83%。其中,取得將學金的學生中從事會計工作人數占比65%,沒有取得獎學金學生從事會計工作占比62%。從中可以看出獎學金取得與否對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影響不大。
3.資格證書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與就業:在參與調查對象中,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有81人,占比80%,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占比20%。其中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占比65%,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占比52%。從中可以看出,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者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比例要高于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比例。
初級會計資格證書與就業:在參與調查對象中,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有6人,占比6%,沒有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有96人,占比94%。其中,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占比67%,沒有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占比63%。可以看出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從事會計工作比例略高于沒有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比例。
4.實習工作經歷
校內實踐與就業:在參與調查對象中,有校內實踐經驗的 有52人,占比50%;沒有校內經驗的50人,占比50%。其中,有校內經驗和沒有校內經驗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比例均為63%,不存在差異。
校外實踐與就業:在本次調查對象中,有校外實習經驗的有59人,占比58%;沒有校外實習經驗的43人,占比42%。其中,有校外實習經驗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占比58%,沒有校外實習經驗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占比70%。從中可以看出,有校外實習經驗從事會計相關工作比例要低于沒有校外工作經驗的比例。這個結果與我們推斷的存在差異,可能是學生從事的校外實踐非會計相關工作而導致的。
5.工資待遇
工資待遇與就業:在本次調查對象中,期望工資為2000元-3000元的有29人,占比28%;3000元-4000元的有34人,占比33%;4000元以上39人,占比39%。其中,期望工資為2000元-3000元的從事會計工作占比為52%,期望工資3000元-4000元中從事會計工作占比為76%;期望工資4000元以上的從事會計工作占比為59%。從中可以看出,期望工資在3000元-4000元者從事會計工作比例最高,其次為期望工資4000元以上者,比例最低的為期望工資2000元-3000元者。
結論及建議
1.研究結論
性別方面:女生的就業率要高于男生的就業率,這與會計工作的性質有一定關系,會計工作要求細心、謹慎、沉穩,而這些特性剛好女生優于男生。
戶籍方面:城鎮戶籍學生就業率要明顯高于非城鎮戶籍學生就業率。這與預期一致,會計專業學生就業一般在城鎮,城鎮學生家庭的人脈關系要優于非城鎮學生。另外,受中國以往城鎮與鄉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影響,城鎮學生綜合能力可能要優于非城鎮學生。
學習成績方面:排名靠前的學生就業率明顯高于排名靠后的學生。會計專業為技能型專業,用人單位在選錄人才方面注重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專業知識一定程度可以通過學習成績來反映,與預期一致。
獲取獎助學金方面:調查顯示獎助學金對會計就業無顯著影響。目前,國家政策在獎學金方面名額較少,助學金方面投放名額較多,一般學校在評定獎助學金時,獎學金看成績排名,助學金看貧困程度。因此,結合學習成績分析來看,獎助學金對就業無影響是成立的,與預期一致。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方面:調查顯示,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就業率要高于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我們研究的前提指會計相關崗位:會計、出納、工資、成本、統計、收銀、倉庫管理等。因此,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只能從事統計、收銀員、倉庫管理員等,所以就業比例低于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也是和預期一致的。
初級會計資格證書方面:調查顯示,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學生就業率要高于沒有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學生。會計為專業技術崗位,崗位對會計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用人單位看重初級會計資格證書也是情理之中,與預期一致。
校內實踐經驗方面:校內實踐經驗是指學生班干部經歷。調查顯示,校內實踐經驗與會計就業無直接關系,這與預期不一致。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會計專業就業的技能性比較強,會計崗位需要有沉穩、細心、謹慎性格的學生,校內經驗豐富的學生一般比較活躍,用人單位反而不看重校內實踐經驗。
校外實踐經驗方面:校外實踐經驗是指上學期間從事過校園外社會實踐。調查顯示,校外實踐經驗與會計就業率成反比,即校外實踐經驗豐富的學生從事會計相關崗位工作的比例要低于校外實踐經驗不豐富的學生。這與預期結果是相反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從事的校外實踐工作并非會計相關工作,因此,對會計崗位就業沒有影響。
期望工資待遇方面:調查顯示,期望月工資3000元-4000元的學生就業率最高,4000元以上者次之,就業率最低的是期望工資為2000元以下者。成中間大兩頭小的分布。與被調查者實際月薪分布相吻合,說明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對自己有比較客觀的定位。
2.對策建議
本次調查涉及面較廣,通過調查最終找出了影響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性別、戶籍、家庭收入、父母H學歷、學習成績、資格證書獲取、期望工資與待遇等都影響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
綜觀這些因素我們發現,一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比如性別、戶籍、家庭收入、父母親學歷。但是畢竟這些只是部分影響因素,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成績、考取資格證書、調整就業心態、再掌握專業知識之外的一些技能來提升自己在就業中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 陜西咸陽
【摘 要】文中結合當前中職會計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文中從五個方面探討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會計;就業導向;會計教學
在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環境下,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教學模式出現。在中職會計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學生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工作提供了支持。
一、做好人才定位,滿足社會需求
在中職會計實踐教學中,要培養實用型人才,真正的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教學,學校方面就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聯系,了解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做好會計專業人才的定位,以此為指導開展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從當前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受教育程度來看,畢業后進入大企業工作的學生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進入中小企業,由此可以看出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供給方向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在學生參加工作初期,接觸的工作必然是較為基礎的會計工作。因此,中職會計教學可以根據此種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會計人才進行定位,注重會計人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如做帳、查賬和用帳等。使學生能夠在參加工作后,可以在短時間內融入崗位,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價值。當然這只是人才定位的初級階段,中職學校要在做好學生基礎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逐漸對學生進行難度較高的會計專業技能的培養,但需要注意基礎才是重中之重,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實用型人才,學校方面一定要做好人才定位,滿足社會需求。
二、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中職會計教學在培養會計人才過程中,學校方面和教師要認識到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確保培養出的會計人才是符合社會需求的,并充分發揮出學生在會計職業環境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和變化,中職會計教育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基地,要確保教育行為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如在學習會計學內容時,傳統教學方法是以教師教授知識為主,學生學習內容多為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我們不能否定,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從當前的社會需求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合中職會計教學。而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式,更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會計知識。相比之下,學生自主探究而獲得的會計知識,要比教師口頭講解的效果好很多,因此,要以就業為導向開展中職會計教學,就要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會對會計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以實用性為主的中職會計學科,教師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符,那么教師教學行為無法與實用型會計人才培養保持一致。此外,教師教學水平如果偏低或不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那么無論教師的思想多么超前,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師自身存在問題,會對學生的職業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中職院校要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合理的培訓和考核,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學校還可以要求聯合辦學企業中的專業會計人才走進學校進行交流,使會計教師的思想和技能都得到提升,從而能更有效的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實用型人才。
四、以就業為導向,創新實訓模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教學,教師要徹底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明確規定會計教學任務,協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兩者的關系,在會計實訓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使學生在實訓課上能夠提出質疑,有質疑代表學生在認真的思考,教師在解答學生疑問時要從培養學生實訓操作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在會計實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融入實際案例時要結合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會計內容,如選擇一個適合學生的項目,使學生可以進行模擬實訓,在試訓中可以采取單項實訓和綜合性實訓,從簡單的憑證填寫到等級入賬等過程都體現出教學內容正在逐漸的走向實訓操作,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運用會計知識。在會計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訓內容合理安排,為學生營造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真實會計崗位的氛圍,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進行會計操作。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教學,需要進行會計實訓,其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中更快的適應,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價值。
五、組織技能競賽,提高操作能力
在中職學校教育階段,無論學校設計的實訓課程多么科學,其與真實的工作環境都是不同的。對于會計專業學生而言,如果學生缺少實際操作能力,那么學生即便是順利進入工作崗位,也會被淘汰。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中職院校可以在校園中多組織一些技能競賽,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熟練的掌握每一項會計技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實訓課程使學生熟練的掌握了會計技能,如果競賽內容是以實訓課程內容為主的,這樣競賽開展的意義并不大。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學校在組織技能競賽時可以借助企I力量,使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為學生布置真實的會計職業任務,這樣不但能夠考驗學生的會計技能,還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會計職業環境,這對于學生未來走入工作崗位有很大的幫助。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教學,通過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師資水平等途徑培養會計人才,這種教學模式滿足了現代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在實踐教學中,為確保教學有效性,學校方面要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確保培養的會計人才滿足社會需求,使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都能夠滿足崗位需求,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價值。
(新疆石河子工程技術學校)
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會計作為所謂的熱門專業,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報考率的火熱程度已經連續幾年高居不下,招生規模呈現出急劇增加的趨勢,會計專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人才市場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時,在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呈現出低增長狀態,因此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一、會計專業發展現狀
1.報考人數龐大。經濟活動的存在,離不開會計從業人員,想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就越來越多,導致各高校填報會計專業志愿的學生越來越多。從目前我國會計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會計人員的數量急劇增加,甚至到了飽和的地步,這也是目前我國會計行業領域出現的新特點。
2.就業范圍更廣。一方面財會工作是企業中的重要工作,財會人員是每個企業必要的人員。另一方面財會工作和管理工作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隨著企業的發展會計人員具有向管理層發展的趨勢,很多會計從業人員逐漸發展為一名管理人員,因此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范圍比較廣。
3.人才結構不合理。財會人員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加速了會計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步伐,在各種層次教育領域里都有會計專業的一席之地,但會計人才結構層次不合理,基層會計從業人員較多,缺乏高層會計人才,高級會計人才供不應求,呈現出很大的市場缺口。
二、畢業生就業情況
1.各行對會計需求情況。行業包括制造業、商品流通業、餐飲/旅游/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筑安裝業等。
2.企業崗位需求情況。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是確定專業方向的重要依據。調查顯示,企業提供的崗位主要是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種崗位,比重分別為38%、20%、42%。企業普遍要求中、高學歷會計從業人員。
三、影響就業競爭力因素
1.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不夠扎實。財務工作的基礎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基礎專業知識而且是后期做好工作的關鍵。一名優秀的企業財務人員,除了自身要有牢固的財務專業知識之外,還應具備會計設計能力、會計業務日常處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財產清查能力、會計電算化能力、稅費核算和納稅申報等專業技能的綜合要求,這些都是有力于培養出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2.學生知識面不夠廣泛。目前會計人才市齔魷至街窒窒螅一種是核算型會計人才供過于求,另一種是管理型會計人才供不應求,這一現象說明企業需要的是綜合性會計人才。而學生除了熟悉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外,還沒有完全掌握其它相關的學科,比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
3.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通過調查了解到企業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最為重視,認為學校應該增加與實際工作聯系較強的實踐課程的課時,比如廣泛應用到的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納稅會計等重要課程。但是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未體現出高職學校的辦學特色,課程設置沒有緊跟市場需求,進而影響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
4.學校缺乏真實性實踐教學。企業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管理就需要實踐。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許多高職高專學校都是在校內提供高度仿真的實訓環境進行會計實訓,高仿環境畢竟與真實的職場環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學生難以適應高強度、高精度的職場環境,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很好的在平時會計工作中予以應用。
四、改善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1.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建設應依托行業優勢,與企業進行深度交流與研討,促進校企合作機制的完善。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需要注入一批“新血液”,希望學校為其培養出“量身定做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學校應抓住這個機遇,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2.改革實踐教學環節。第一,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今后會計崗位,對會計實踐教學應該面向具體的會計崗位做出會計模擬演練,即對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第二,培訓基地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硬件,是技能培訓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實習與就業一體化的重要措施,即對校外的培訓基地建立與完善的改革。第三,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考試,組織教師到企業會計崗位掛職鍛煉,即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3.轉變單一授課方式。為使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需要,滿足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學校不應僅僅注重專業知識的講解,而應邀請專家對會計專業學生做專業講座、邀請企業有經驗會計人員擔任學生實習指導教師,這樣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4.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了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取得最終的競爭勝利,高職高專院校一邊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一邊注重職業生涯課程的開設。為了培養出社會滿意的人才。院校應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會計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的對學生協調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鍛煉學生的崗位適應力。
5.以技能競賽引領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技能大賽是我國教育制度的創新,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風向標。財會類職業技能大賽的最終目的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的是一致的,即通過競賽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的與實際操作能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要符合國家最新職業技能標準,又要跨近生產實際;既能涵蓋新知識、新工藝的關鍵環節,又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技能水平”,表達了國家級和省級技能競賽的競賽意義,突出了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的針對性和實用化。
(作者單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
摘 要: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而財務會計專業更是熱門專業。基于專業特點學校不能大批量的安置學生就業,就業壓力非常大。因此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成為學校的核心職能。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就業能力,顯然不能只抓就業環節,而必須從整個學校學習校期間抓起,應確保學生畢業時具有在他們所選專業和職業成功的能力和素質,為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據往屆畢業生的調研結果,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稅務應用能力以及財稅知識的結合是畢業生的短板。因此,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是專業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基石。
關鍵詞:會計專業;財稅一體化;應用性人才;職業能力;職業素養
1 課程建設的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領域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為中小企業培養能直接上崗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從培養應用性會計人才的角度來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課程設置與企業實務脫節,我們設置了會計、稅務等理論課程,分別給學生講授這兩門課程的系統知識,并且就會計實務,我們也進行了會計電算化與會計手工賬的模擬實訓,滿足了學生對會計實務的要求。但稅務實務沒有進行專業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到了就業崗位面對報稅平臺束手無策。這樣的課程設置滿足不了企業需要多學科支撐的崗位需求,即依據企業用人崗位及其需求來設計課程及其教學內容。二是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方法偏重課堂理論教學,盡管設計了一些“實踐”課程,但會計專業的特殊性,這些實踐也只是書本上的“實踐”,與社會一線的實踐活動還有一定的差距;
就以企業銷售業務為例。財務會計課程講解,從銷售收入確認、銷售成本的結轉,作出會計分錄,然后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直到登記報表,表面看,從理論做到了實踐;稅務課程也講收入確認,講各種稅的計算納稅計算、申報,但稅法與會計的收入確認是又是不同的。兩門課分別去講,甚至有時還相隔一、兩個學期講,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若將稅務、會計兩門課程“合二為一”,放在同一門課里,對銷售業務,講解會計分錄的同時也進行納稅計算和申報,再確認二者收入確認的差異,也就做到了企業實務相吻合,學生也就能掌握透徹了。
目前會計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像,我們教給學生的是一個一個的“零件”,而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面對的卻是一臺“機器”,那么學生缺的就是如何將單個的“零件”進行組裝成“機器”。
我校在“會計本領域”實施了“會計手工模擬”、“會計信息化實訓”, “稅務領域”實施了“稅務仿真模擬實訓”等教學環節,但很多時候分別做過“會計模擬”、“稅務仿真”的學生,處理同時涉及會計和稅務企業實務問題是仍有困難。為了適應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實施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與實踐來解決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就顯得勢在必行。
2 課程建設的意義
為我國高等職業高校的會計及相關專業創建一門全新的應用型課程,即以就業為導向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探討全新的面向就業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目前這個歷史階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我們目前會計學實踐教學的基本做法是在會計教學實驗室進行模擬教學,并且基本都是單一課程的模擬。特別是我們的教師隊伍大都是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課堂教學,年輕且學科知識單一,大都沒有實踐經驗。在這種情況下,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就業需求,我們學校應該從基于實踐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著手,大力探索面向實踐教學的途徑,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理論,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
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是從認識到實踐的一個飛躍,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有助于完善會計專業教學體系。會計專業要想做到“學以致用”,若將會計課程和稅務課程放在兩門課程,甚至放在不同的學期,學生在會計實務中要想將會計稅務有效聯系在一起確實有些困難。若將兩門課程聯系在一起,進行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完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更能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我國有些會計教師不懂稅務,稅務教師不懂會計。財稅一體化課程又“兼容”會計和稅務知識,如果教師都偏科怎么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呢。求因此培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復合型教師隊伍,滿足社會實踐需具有重要的意義。
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脫節就是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并不能滿足實踐的需求。學生有了知識或者兼有一部分并不能融合的實踐能力,脫離“財稅合一”的實踐活動,單門課程的“各自為戰”學生便不能“學用一致”。要使學生有足夠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就業能力,建設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解決會計與稅務課程“斷裂”問題,就是迫切的問題了。
3 課程建設的原則
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要遵循“合二為一”和“有效兼容”的原則。
1. 合二為一
將財務知識、稅務知識“合二為一”是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必要條件。在企業實際業務中,會計業務遵循會計準則、會計原理、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日常經濟業務核算和信息披露,;而稅務工作則遵循稅收法規和相關稅收條款,側重于稅款的計算、申報和繳納。兩者面對同一業務,要同時進行處理,因為依據不同,則財務數據和稅務數據存在差異;因而二者存在有機結合的基礎和融合的天然“基因”。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內容,將會計和稅務兩門實踐課程“合二為一”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流程依據企業財稅業務處理得的“真實”場景,讓學生了解企業從經營過程、資金流轉,即企業購進、生產、銷售的流程。對一筆經濟業務,在講解過程中既講解會計處理方法也講解稅務處理方法,會計崗位既能掌握會計理論、會計手工、電算化實務,又能掌握稅務理論知識以及計算報稅的實務知識。
2.有效兼容
面向就業的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提高會計專業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隊伍、教學設施和教學方法的多方面配合,有效兼容。
目前我國會計教師隊伍因為工作量或者片面強調某一門課程的熟悉度,存在財務知識、稅務知識不兼容的問題。會計教師不熟悉稅務知識,稅務教師不懂會計知識,這就難怪學生,到了就業崗位上,財務、稅務知識不能相互結合、熟練轉換變通、調整。借此培養財稅一體化的復合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的職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面向就業財稅一體化課程建設,必將促進教學設施的升級,比如模擬實驗室,通過與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我校建立了“財稅一體化模擬實驗室”,為學生財稅知識由理論到實踐的動手實操提供練習場所,必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我校積極參加了“航信杯”全國大學生財稅技能大賽,大賽的主旨在于為全國大專院校財稅相關專業的優秀學生搭建從學校走向企業的橋梁,并提供就業技能培訓及職業化技巧指АMü實戰競賽的方式,考核學生的財稅一體化實際業務處理能力,全面提升參賽學生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規范以及財稅實操能。通過學賽結合,給了學生動力,也切實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順利就業做了充分的準備。
鑒于財稅一體化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用性,任課教師在授課時除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外更應創新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課堂與網絡相結合、手工與電算化網絡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效果。
摘 要:會計是一門應踐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不僅要進行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傳授,更要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然而傳統的教學環境下,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導致針對于學生的教學只有理論基礎教育,卻缺乏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傳統教學環境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就業導向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改革研究。
關鍵詞:就業導向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改革
一、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員工的招聘要求更是提升了很多,會計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崗位,其招聘準則以及招聘要求更是要比其他的行業高得多,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發現很多教師只注重于學生的理論基礎的講解,忽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進而使得學生很難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面對工作,也只是“紙上談兵”,而這主要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有關。由此可見,探討就業導向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二、傳統教學環境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大都采用一書、一筆、一黑板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且教學步驟也都是亙古不變的:一,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二,教師為學生講解新教學內容;三,教師為學生布置練習習題;四,教師為學生講解習題內容;五,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師生之間沒有任何的互動,進而導致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不做任何的延伸,更缺乏生活化的教學體驗,導致整體的教學內容十分單調,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效果。
(二)教育思想落后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很多教師的思想還是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認為成績好就是學生能夠有發展、有前途、進入高級學府的唯一標準,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缺乏一定的實踐教育,進而導致學生的理論成績都比較好,但是實踐能力卻比較差。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競爭如此激勵,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光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發展以及需求,社會更加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雙結合的人才。尤其是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你的專業知識技能只是一方面,實踐能力才是決定能否適應崗位的發展需求的重要準則質疑,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想辦法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就業導向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改革
(一)實行就業指導,樹立就業目標
為了改善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存在的教學問題,實現就業指導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的改革,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對學生實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就業目標。在良好的就業目標的支撐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樹立未來的就業目標,同時,在就業目標的指引下,學生會一步一步努力實現自己每一個階段的目標,進而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采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除了要實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就業目標以外,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即學校可以與企業之間展開合作,每隔一段時間,學校可以安排一批學生到合作的企業進行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在實踐操作中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理解,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進而實現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質量的雙重保障。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實踐經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會計這個崗位,以及會計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豐富就業指導內容
這里所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指學校應該將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就業指導貫穿于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已進入大學開始,就引導學生樹立正_的就業目標,且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依照自己的所設定的就業目標進行努力,不要偏離方向。同時,對于那些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之前的所設定的目標不太適合自己長期發展的學生來說,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興趣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目標,進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地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為以后的就業埋下伏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傳統的教學環境下中職學校會計基礎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相信在與之對應的一系列的解決措施的幫助下,這些問題一定能夠迎刃而解,進而為我國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摘要】會計專業學生具備良好的會計就業能力,非常重要。高校會計專業教育中存在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一體化教學、實習基地缺乏、師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應重視課程內容的優化、教學法的創新、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以及學生的實習實訓。
【關鍵詞】高校 會計專業 學生就業能力
在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今天,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被賦予重要意義。高校會計專業應改革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高校會計就業能力培養的時代價值
就業能力是公民進行生存生活、勝任職業崗位的主觀條件,包括就業知識、就業道德、就業技能、就業問題的處理能力、不斷學習的能力。高校會計專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教育教學模式應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
就業能力是高校學生就業競爭的重要條件。企業關心員工的綜合素質,就業能力是企業關注的核心能力。具備較強的就業能力的學生,可以在求應聘崗位中從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從而成功贏得工作崗位。學生角色轉換為員工角色之后,較強的就業能力可以使自己在新環境中適應新崗位,勝任新崗位。
就業能力是現代社會發展對高校學生的客觀要求。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革命不僅大大地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也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的職業結構和人們的就業方式。一方面,大批新職業以超出人們想象的形式和速度顯現在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之中。另一方面,終身職業已經成為過去式,人們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地從一個崗位更換到另一個崗位。社會最需要的是就業能力,是不斷適應新崗位的工作能力。
二、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人才市場中會計專業畢業生需求量很大,許多高校紛紛開設這一專業,增加這一專業的學生規模。然而,由于規模的增加,一些高校的培養措施并不能及時跟進,出現了一些問題。
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課程比例大于實踐課程比例。課程設置往往只是高校的一手規劃,而帶有嚴重的書本色彩。高校教師主編的教材往往理論性過足,實踐性不足。許多理論性東西,往往泛泛而談,高、精、尖的內容偏多。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會計知識和理論往往又成為過時的內容,學生學了有何用處。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一些學校往往只重視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而往往忽視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導致學生理論知識懂一點,實踐知識特別欠缺,學生畢業后一接觸實踐問題,便不知道如何解決。
高校教學效果的考核并不科學。課程教學效果如何,應有科學的考核制度,會計專業課程的考核應注重理論和能力的雙重考核。一些高校的制度設計并不合理,許多課程的考核還過于偏重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考核。一些課程應該實行電算化考核,無紙化,而還停留在紙張考核階段。考核階段的不科學,好的教學模式也難以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缺乏配套的會計實訓室和實習基地。一些會計專業院系沒有專用的實訓教室,往往與其它專業的學生共用機房和教室。所謂的實訓,往往只是在計算機上安裝了一些財務軟件而已。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難度也不少,許多企業缺乏合作的積極性。企業接納實習學生,學生可能將企業的商業信息透漏給社會,造成商業機密泄露。而實習學生的專業能力不足,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也不能有效地解決,導致企業不愿意接納實習學生。
缺乏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一些高校雙師型教師的結構比例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往往更注重教師的學歷,一般要求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畢業。高學歷教師往往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能力差。而學校臨時性招聘企業會計人員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這些有實踐經驗的企業會計人員往往會缺乏教學經驗和技巧。
三、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策略
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課程的設置應體現社會的需要,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應服務于培養合格的會計專業人員。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應按照會計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來精選課程和教學內容。現實生活中,會計從業人員主要從事出納、往來結算核算、財產物資核算、資金核算、成本核算、會計主管、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納稅申報、審計助理、統計等崗位工作。因此,高校會計專業應根據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而開設這些課程:基礎會計、會計基本技能等課程;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崗位實訓等課程;財務管理、會計綜合實訓等課程;會計電算化、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稅法、納稅實務等課程;審計基礎等課程;統計基礎等課程。加大課證融合的力度,提高會計專業學生雙證書獲取率。由于社會實行了資格證書制度,因此學生參加工作也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因此,高校應把課程設置和學生考取從業資格證書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能達到畢業標準,又能取得從業資格證書。
教法和學法的優化組合。為了完成會計就業能力培養任務,教師應科學運用講授法、演示法、案例法、指導法等教學方法。講授法是傳統的、基本的方法,會計專業就業能力培養也離不開講授法的配合。演示法可以展示會計用品的實物,展示會計核算流程。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專業中可以加深學生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聯系。指導法主要適用于會計基礎實訓、出納實訓、納稅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實訓類會計課程。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應運用討論法、操作法、調查法、扮演法等不同的學習方法。討論法的種類較多,可以選擇課內討論、課外討論、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專題討論。操作法主要針對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調查法可以收集一些真實資料。角色扮演法可以體會工作人員的辛苦,增強學習興趣。
建立科學的會計考核評價體系。會計專業每一門課程都有獨特的價值和內容表現形式,課程考試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設計考核評價指標時,有的課程不單純考核理論知識,而且要著重考核操作能力;有的課程可以在計算機軟件上實行無紙化考核,檢驗學生會計電算化的知識和能力。
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建設。學校應同企業合作,樹立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利用學校人才、科研、設備、信息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服務。從生產技術、新產品開發,到企業員工的進修提高,學校都可以找到服務的位置。企業可以選拔實習表現突出的學生為企業員工。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實習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紀律,積極完成實習企業指導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虛心請教指導老師,不斷反思自身素質,培養實際就業能力。
“雙師型”教師培養。針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學校應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進行教師繼續教育。學歷提升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專業化發展問題,高校可以制定資助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取得碩士、博士、博士后文憑。深造的地點可以選在國內重點大學,也可以選在國外高水平大學。繼續教育可以使教師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學習專門的教學理論。繼續教育可以使教師進行崗前、崗中培養,可以使基礎性培訓、提高性培訓和專題性培訓。高校教師,一方面應具備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一方面應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高校教師應有教師職業證書,也應有從業資格證書。
實施實踐實習指導制度。學生實踐實習,應為學生配備一定數量的指導教師,并完善實習指導制度。“雙導師”制度是當前可行的導師制度,高校和企業各派企業指導教師和校內指導教師。校內指導教師主要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企業指導教師主要指導學生的實習內容、實習安全。發放實習手冊,實習手冊的內容主要是實習目的、實習要求和實習計劃。實習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實習掌握何種基本技能。實習要求是讓學生遵守實習制度,履行實習準則。實習計劃主要讓學生有計劃地安排實習時間,完成實習任務。實習日志可以讓學生記錄實習情況,學生必須認真填寫。教師可以據此了解學生的實習表現,并進行教育監督、實習管理和實習評價。
摘 要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狀況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空前提高,傳統記賬會計人員已無法達到企業的要求。如何使得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能夠符合社會要求,縮小所學專業與就業的距離,是我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是基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好就業、就好業的前提下,通過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和會計專業畢業生對所學內容及工作工程中所欠缺知識反饋信息的分析,對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培養方向、教學改革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給予初步教學改革方向。
關鍵詞 就業 高職會計專業 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在目前經濟下,傳統會計專業教學已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甚至已被淘汰。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在培養學生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在企業中能有競爭力,能夠快速完成企業的會計業務處理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相關負責人能夠認真對待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制定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培養人才方案,結合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對現有的教學進行改革。
1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與畢業生就業現狀
1.1高職院校介紹
在我國,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稱呼,高職院校的教育側重于培養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在理論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熟練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更注重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例如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與職業技能的訓練,具有高等知識且具備一定專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1.2會計行業現狀
會計行業是與社會經濟活動緊密聯系的,會計行業隨著經濟活動而誕生。從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國會計行業存在著兩級分化的趨勢,會計從業人員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會計人員的數量再增加,基本達到了飽和狀態。但是會計業務越來越趨于國際化,會計核算的內容發生了變化,會計核算的范圍也再不斷擴大,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技能與素質,而高級會計人員還是比較緊缺的人才。近年來,財政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對高級會計人才隊伍培養與建設的政策與措施,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推動會計人員技能的提高。這就表明會計行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以高端會計人才為主。
1.3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依然是根據教學大綱完成教學目標而已。教學大綱的課程內容雖然是根據現代企業的發展而設置的,但是這些內容需要經過大量的學者進行總結歸納,編輯出版,再運用到課堂。這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而這段時間企業的業務又發生了變化,以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已經落后。另外這些知識即使可以被學生機械地記在腦中,但是學生不能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操作能力。這樣導致學生只是停留在只會做題或者考試的層面上,根本無法應用到實際的賬務處理中。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實際賬務處理能力更為重要,所以在對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就要和企業會計工作進行緊密聯系,能夠使學生接觸到最先進的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實際操作的能力。
學校的課程設置沒有企業的參與,自說自話,培養的學生不具備工作能力。我國在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方面沒有要求,企業不會主動積極配合高職院校的進行課程設置。教育部大力提倡高職院校要進行校企合作,一般的合作方式是在學生大三實習時到企業進行實習,學生進入企業前要經過面試,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才有機會進入企業實習。這樣一大部分學生將沒有機會接觸到會計業務的實際處理。校企合作對課程設置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2就業導向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教學目標過低,無法達到企業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記賬員”,取得從業資格證書是最終目標。在互聯網+時代,智能化會計已經誕生,智能會計軟件只需會計人員將當月票據整理整齊放入掃描儀,將票據圖像數據上傳至數據處理中心進行賬處理。無需會計人員票據逐一編制記賬憑證,一臺掃描儀、一個智能記賬軟件即能完成從制單到報表的全過程。“記賬員”的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代替,這就對高職會計學生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不能只會進行賬務處理,低端的會計市場日趨飽和,因此,應圍繞會計業務開展相關業務的教學,提高會計學生的財務管理能力,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一般要求有2―3年工作經驗,從學校剛畢業的學生很難有實際賬務處理的工作經驗。用人單位有這樣的要求的原因無非是:(1)不想在培訓上下大成本來對新員工進行培訓,用人單位一般都是一崗一人甚至一人多崗,沒有多余的人員來對畢業生進行培訓。(2)小企業的會計崗位一般只有一名會計人員,招聘的計人員需要有賬務處理能力。由于這樣的要求,很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沒有機會從事會計工作。
2.2教學方法多年不變與實際工作相脫節
教學內容一般都依照教材內容講解,教材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長時間不進行修改,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有相當多的老師依然是“一師、一書、一麥”的授課形式,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現在的教學對象都是95后新生代,但是教師的授課方式還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方式,依然處于教師站在講臺上說,學生坐在課桌前聽。這種授課方式不能使學生提高操作技能。
2.3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大多數教師從學校畢業經過簡單的授課培訓即上講臺講課,教師們的具備一定理論水平但是沒有實際會計業務處理的經驗。沒有真正進行一個企業完整的會計處理程序,實際操作經驗,只是依據教材進行講授。并且這些教師也一般是按照傳統的講課模式進行理論講解。
大量事實表明,現代企業的用人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對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學生職業素養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學生自身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成功的可能。所以,中職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重難點,是學生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
一、會計職業素養概念的界定
(一) 會計職業
從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就業情況分析,會計這個職業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工作,要工作人員既掌握現代會計、財務、稅法、金融、財政、計算機理論和技術,又要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且會計職業因其與經濟的密不可分性,決定了它也會隨著經濟開放的不斷深入而得以完善和發展。
(二) 會計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具體到中職會計專業的職業素養,則應該是指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時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比如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習慣和職業技能。
(三)會計職業核心素養
筆者認為,會計人員核心職業素養是指完成會計職業活動以及謀求會計職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意識、知識和能力的集合,針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來看,主要體現在有勝任會計工作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三個方面,其重點就是將道德教育、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其核心意旨是著眼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活的可持續發展。
二、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和企業反饋,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職業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有:
(1)會計學生職業素養欠缺,比如團體意識和組織紀律不強、與人交往溝通能力較差、主動靈活性不高、專業技術能力不高;(2)學校對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不夠重視;(3)職業素養的內容沒能滲透到會計專業教學 。
三、會計專業職業核心素養培養對策及實施過程的探析
(一)轉變觀念,確定中職會計職業素養培養的目標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部分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這里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因此,中職學校應該轉變觀念,重新確定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目標,有效地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核心素養提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將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培養滲透到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中,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引導學生,潛移默化中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讓其意識到中職學生不僅要學好會計專業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這有利于學生增強自身職業意識,確定職業發展方向,進而有意識去發展自己的職業核心素養。
(二)深化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會計職業技術課程改革與教學
通過實踐證明,我們可以根據會計相應工作崗位需求,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職業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實行模塊培養,將會計職業核心素養教育模塊滲透進會計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同時要有意識地將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專業技能有機地結合,根據培養目標的能力因素和崗位要求,篩選出學科中與培養職業核心素養有關、使用率較高的專業知識內容,并根據崗位的不斷變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養綜合職業為目的、崗位實用性和專業針對性強的課程體系,不斷推進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職業核心素養的拓展。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中職會計職業素養的培養
雖然校園環境和會計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屬于不同的范疇,但兩者卻又相輔相成。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中職生會計職業核心素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1.突顯校園環境的主體性
校園環境的主體性具有布局合理適合中職生發展、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氣息,和諧的發展空間,寬松的人文環境,舒適的校園環境對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工作無非是極大的促進作用。學校領導的務實、教師的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和優秀典范人物,高尚的品行與人格魅力、無不滲透著一種美,體現著校園環境的精神內涵,對會計職業素養的培養能夠起到熏陶和激勵作用,對培養學生認真求實、勤奮刻苦、虛心踏實和合作精神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2.突顯特色班級文化功能
班級是學生在校時間呆得最多的地方,一個好的班級,有特色的班級文化,一樣是培養學生會計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因為班級文化功能表現在班級環境的多個方面,主要體現為文化氛圍,它能夠使學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等。比如:可以在會計班級墻壁上張貼一些工作流程圖,相應崗位必備的職能技能和職業素養;也可以開展一些班級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情操,在體驗中感悟紀律、合作精神和與人相處等的重要性。
3.突顯校園環境的技能競賽氛圍
會計職業核心素養包含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其包含: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了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并且與課程體系對接,我覺得可以構建一個“全方位、階段遞進、直接崗位”競賽體系。該體系可以包括會計基本知識大賽、會計基本技能大賽和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通過營造技能競賽氛圍,使學生通過參與競賽,達到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競賽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增強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和競賽的實效性,畝逐步實現會計職業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4.突顯校園環境的道德氛圍
教師應該以德化人,為人師表。良好的校園環境應該處處講文明、人人懂禮貌,使學生真正成為精神文明的一個源頭,用文明行為和文明思想輻射社會。
(四)發揮家庭、社會的教育功能,創建職業技術外部環境
1.家庭教育功能。作為家長,是子女人生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在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素質過程中處于重要性的地位。通過班主任與家庭取得聯系,共同管理學生十分必要。因此,我們要架起學校和家庭之間雙向教育的橋梁,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訪和信息進行互相反饋,形成教育的同盟軍。
2.社會教育功能。隨著社會科技化和信息化,單純依靠學校一個渠道來傳授知識和進行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遠遠不能適應時代需要的。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為實踐教學創造真實的教育環境,把職業活動作為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的根本途徑。學生通過在企業實訓,充分融入企業氛圍,接受職業精神地熏陶,感受企業文化,傳遞企業的效率、競爭、服務意識和團隊精神等,從而達到對學生實施有效的職業教育和規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環境。不過當前全面實現會計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并將職業素養融合其中是一個值得繼續關注的重要問題。
總之,中職會計職業核心素養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學校作為培養適用型人才的搖籃,就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作用,將會計職業核心教育滲透到我們的教學常規和生活中,不斷提高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提高就業競爭力。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同時也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會計人員也就面臨著較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其中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會計專業性人才的地方,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會計專業畢業生的任務,然而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時候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是現階段高職院校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出發,分析了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畢業生 就業競爭能力 策略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從現階段來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壓力較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在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會計人員,同時也提高了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既要具備較強的會計核算能力,還要具備法律、金融理財等方面的知識,因此這對于剛剛從高職院校畢業的會計畢業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般來說這些學生在離開學學校的時候這些水平都較低,因此也就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
(二)薪金報酬與期望值有差距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渴望一些高薪報酬的工作,并不夠重視那些薪金較低的工作,有的甚至不去工作也不愿意去從事那些薪金較低的工作,他們過高地估計了自我的價值,導致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薪金報酬與其期望的數額有著一定的差距,這也是近幾年來預期薪金期望值不斷攀升的原因。
(三)會計市場人員需求量供過于求
在國際上會計專業是一門比較火爆的專業,在國內的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因此在高職院校中的會計專業學生的數量也在逐年的攀升,但是會計市場對于會計人員的需求不僅僅來源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還有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員通過考試獲得的會計職業資格的人員,因此可以看出現階段會計市場對于會計人員的需求是供大于求。
二、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存在的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畢業的會計畢業生在就業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其中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的時候會存在著一些問題,主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與實踐沒有得到較好的融合
可以說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科,一直以來在高職院校當中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忽視了應用型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的是會計理論知識的教學,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也是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然后再進行適當的實踐教學,這樣就導致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割裂,直接降低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畢業后從事工作的過程中也不能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很好的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直接造成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發生。
(二)培養會計人才沒有從企業需要出發
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就業難,大多數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都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企業在對會計人才進行招聘的時候,都比較傾向于招聘一些專業素質較強的人員,很少招聘一些剛剛從院校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然而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是統一性的會計專業教育,為了完成會計教學的內容,過多的為會計專業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并通過一些考試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并沒有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出企業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策略
從上述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利于會計專業畢業應對越來越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從以下方法出發提高會計人員的就業競爭能力:
(一)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
理論聯系實際是高職院校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關鍵,高職院校要結合企業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設計出先進的會計教學方案,應該擴大會計專業教學的范圍,同時也應該擴大學生對專業課程選擇的范圍,要在院校的內部設立會計實踐基地,定期地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培訓。
(二)加大企業的合作
高職院校為了提升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可以通過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來實現,由于企業有著與高校不同的教學資源和環境資源,因此高職院校要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具體來說采用的方法有:定崗實踐、校企結合,這樣才能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具體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首先高職院校要改變傳統的“以我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要,要經過市場調查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招生計劃,不能夠盲目的進行擴大招生,在安排教學課程和專業知識結構的確定上要與市場的需求相接軌;其次高職院校要定期聘請知名企業的董事長或者是財務經理來校內進行講座,并指導高職院校的發展,建立起校、企、研的合作機制,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供會計專業學生實習的基地,并建立起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網;再次高職院校可以采用校企聯合辦學的方式,在企I和學校之間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在院校內部開設企業定向班,采用“訂單式”的教學模式。
(三)建立職業職工等級證書制度
高職院校應該設立相關考證來使會計專業畢業生取得相關證書,這樣有利于實現對自身學歷的眼神,通過考試既可以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又可以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就業的競爭能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要在畢業的時候持有計算機等級證書、會計從業資格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等,這樣也有利于畢業生與其他社會會計人員進行崗位競爭。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面臨著較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高職院校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要積極的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模式,為社會提高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
(作者單位為山東鋁業職業學院)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實際成本核算內容滯后、學生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教學方式缺乏創新等問題。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主干學科,承擔著傳授會計崗位基本職業能力的任務,教學中應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制造業的生產特點優化課程結構、利用實訓軟件模擬就業環境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關鍵詞】就業導向 成本會計 課程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職業教育的目標發生很大變化,“產學研結合”、“工學結合”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創新教學方式,讓就業能力要求融入課程教學中,加大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能仿真就業環境來學習專業知識成為職業教學的新方向。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一)是對基礎課程的進一步學習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是《成本會計》的先修課程,只有熟練掌握這兩T先修課程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部分,是對成本核算的一種細化,最終它的核算都會體現在財務會計的確認與計量之中。成本會計也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要求具備管理會計的基本職能,如預算、決策、分析、控制,因此成本會計通過獲取和消耗資源的成本來核算所有生產費用,以核算為核心,既對財務會計提供了實際的全部生產成本和耗費,又對管理會計提供預測和決策的相關信息。
(二)方法多、公式多、難度大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制造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核算的一般流程包括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析、制造費用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損失性費用的歸集與分析、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內容。這些費用的分配過程復雜且涉及很多計算公式,這些計算公式有些區別并不大,使學生學習起來難度加大。
(三)實務性強
《成本會計》是一門與實際聯系極為密切、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成本的各個要素的歸集與分配過程都離不開各種原始憑證的傳遞、記賬憑證的填制以及賬簿的登記,因此《成本會計》與《基礎會計》的內容有密切聯系,只有學會《基礎會計》的會計核算方法,才能更好地進行《成本會計》課程的學習。
二、目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實際成本核算內容滯后
教材沿用“理論-實踐”教學模式,按成本核算程序進行講解,包括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制造費用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劃分以及各種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這些內容難度很大,單純理論講解雖然詳實,由于邏輯關系較為復雜,學生聽得似懂非懂。而教材中介紹的有些核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并不會使用到,教學內容與實際成本核算內容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因畏懼而提不起學習興趣
成本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具有計算復雜、圖表多等特點,這對于初學者來說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數學基礎知識、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知識不扎實,不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中的要素消耗項目,缺乏整體的觀念,就難以聽得懂課堂講解的內容,如區分不清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不會計算各種輔助成本計算方法,對平行結轉與逐步結轉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失敗感,從而提不起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當前《成本會計》課程中采用多媒體進行理論內容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得一些圖表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出來,教學效果值得肯定,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有月末在產品的復雜計算中,有限的PPT文檔無法呈現整個計算過程,課程上學生往往會對結轉過來的成本不太理解為什么是這樣的結轉方式,因此需要創新教學方式,理論教學的同時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來提高教學效果。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成本會計課程設計思路
(一)通過案例教學法來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圍繞某個成本會計處理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推理,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營造活躍的課堂討論氣氛來鼓勵學生對該案例進行深入討論,從而提出解決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選擇案例時,教師可以從簡單到復雜地選擇典型案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通過自己動手掌握復雜的理論知識。
(二)通過到制造型企業調研組編寫實用的成本會計教材
《成本會計》課程教材改革應與教學改革同時進行,目前市場上的成本會計教材在體例、結構、內容等大體相同,內容不新穎,與成本會計實際工作相脫節,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應組織專任教師到制造型企業走訪調查,根據現代制造型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學生學習能力來編寫適合教學的教材,結合實訓需要,把全書內容分解為材料費用、人工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損失性費用、成本核算方法、綜合應用等模塊,每個模塊安排配套練習和實訓要求,讓學生通過課后訓練,具備成本會計各崗位所需的素質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多參與成本會計模擬實訓
隨著計算網絡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展,給《成本會計》課程實訓教學提供很大幫助,如廈門網中網軟件公司開發的會計實訓平臺中的成本會計模塊,為教師進行成本會計仿真教學提供很好的平臺,在系統中,學生可以通過點擊模塊中的各個小練習,就可以打開完成這個練習所需的資料和表格,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這些表格,系統會根據填寫情況給出評分意見和錯誤之處,做對了能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如果做錯了,也能引導學生去查找錯誤的原因,這個過程其實學生已經在學習本門課程。
提高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實務操作能力來適應工作崗位需要,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探索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摘 要】素質教育下,中職學校應積極順應時代需要,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以促進中職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中職會計課程教學為例,從合理改革教學安排、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促進理實一體化教學三方面闡述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以期能縮短學生的就業適應期,順應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教學所需。
【關鍵詞】中職生;會計教學;就業為導向
在供大于求的就業形勢下,中職學校必須培養出符合企業所需的一線技能型操作人才,才能幫助學生去盡快的適應企業需求。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縮短學生的就業適應期,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增強中職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不僅是職業學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學所需,也是社會在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時代要求。下面,筆者就結合中職會計課程,就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略談淺見,以供同行參考。
一、立足認知規律,合理改革教學安排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很難讓學生感興趣,再加上電工電子課程本就比較枯燥,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晦澀難懂,甚至有的學生因為初中階段數學基礎差的原因對會計專業課程從一開始就產生厭學心理。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立足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對整個會計課程進行合理改革,適當調整會計模塊化的體系結構,分階段實施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從基礎入手,對抽象的理論知識做到深入理解與掌握。
例如《基礎會計》的教材包括會計基本理論,會計要素、會計方法、會計核算以及經濟業務的確認核算。各章節知識缺乏必要的明顯的連貫性、銜接性。為此,教學中我設計兩條線索調整教學模塊:一條是縱向教學,從獲取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報表編制,按會計核算為主線,以實際會計工作的順序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思路;另一條是橫向教學,在縱向教學中結合相關章節的知識平行滲透,如向學生提供會計憑證,讓學生識別原始憑證、提出如何填制記賬憑證等問題,從而引出會計要素、賬戶和復式記賬方法,以及經濟業務的確認及核算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去講解會計要素、賬戶和復式記賬法,學生聽起來就有針對性。只要是有利于課堂教學,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何方法都可以去運用,合理改革教學安排,提高教學效果。
二、開展合作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合作比競爭更重要。中職會計課程,是理論與實踐融于一體的專業課程,在會計課程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基本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在經濟業務核算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引入具體業務案例,如提供銷售商品、購入材料、銀行存取款項等的憑證,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思考分析這些業務會使得哪些賬戶發生變化?發生怎樣的變化?確定記錄方向等。再比如學習錯賬更正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錯誤憑證和賬簿,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查找錯誤地方,并說明錯誤理由,通過小組內的相互交流找出錯誤是人為故意造成的還是由于會計人員業務不熟悉造成的。
不管是案例教學法,還是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等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都可以靈活多樣的穿插其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較為靈活地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思維。
三、理實一體化,鍛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一種創新的基于實踐導向模式的新型教學方法,重在將理論與實踐合二為一,通過將教學設備與專業設備同置一室,重新分解和整合理論知識與生產實習內容,在課堂上創設訓練學生職業能力的情境,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的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
例如在《基礎會計》中學習證、賬、表章節中,教師可以按 項目驅動合作學習來組織教學程序:
1.引出項目,明確任務。出示學習目標,提醒學生一些要注意的要點,引導學生著手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料和工具。
2.制定方案,明確步驟。學生在小組內自主閱讀學習資料,根據專業信息資料,制定方案,明確步驟。
3.小組合作,交流探。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激發學生交流討論,獲取不同觀念。
4.檢查評價,完善方案。交流展示小組合作成果,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評、組間互評,最后教師專項檢查或抽查。
5.鞏固訓練,總結提高。梳理知識結構,展示好方案、好方法。
在中職學校,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是對學生的培養宗旨。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立足中職學生的學情,促進理實一體化,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培育出適應企業生產要求的合格的藍領人才。
摘要: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職業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職業教育元老級專業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筆者作為多年的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教師對該專業的就業前景也略有看法,本文將分析新時代背景下目前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
關鍵詞:會計專業;就業前景;就業方向
一、會計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會計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老牌專業,為會計行業的發展提供各種會計專業人才。據職友集網截至2016年12月8日這一年來對企業會計專業崗位需求調查的數據顯示,會計專業近一年來市場需求量總體來說還是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學生畢業季以及年底前都會有一個大的需求量。
同樣,會計相比其他專業就業還算不錯,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近30天對129317份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目前會計專業就業占管理學類46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6位,占所有1094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23位,其中上海成為會計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這份數據表明,會計專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就業環境。從下圖可以看出,目前企業對剛畢I的學生需求量仍然是偏大,那為什么如此多的學生卻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剛畢業的學生由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企業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培養一名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所以對于剛畢業的學生工資都在2000元以下,很多學生由于心理原因沒有辦法接受這種薪酬待遇,所以他們覺得這個工資甚至不如一個服務員或者是流水線工人從而放棄了本專業的就業。
當然,用人單位會根據員工的個人能力和水平給出合理的工資待遇。例如,應屆畢業生或者是1~2年工作經驗的小出納一般的工資是在2500元以下,具有2~3年工作經驗的出納薪酬一般在3000~4500元,月,具有3~5年工作經驗的會計師薪酬一般在5000~6500元,月,具有5~8年工作經驗的財務主管薪酬一般在7000~8000元,月,具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財務總監薪酬一般在8000元以上。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會計專業的工資待遇是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以及職位、個人能力決定的。那么綜合這些數據,按會計專業相關職位薪酬進行統計得出該專業平均每個月的工資是在3500元左右。
二、會計專業就業前景和方向
會計工作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所必需的一個崗位,無論是專業會計事務所,還是各種類型的企業,甚至是各種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政府都離不開會計,所以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斷的。會計部門絕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部門,掌握了一個企業的經濟命脈,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企業的每一筆資金來龍去脈會計工作人員都心知肚明,所以會計工作人員在企業中一直處于核心主導地位。同時,會計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它是人才的縱向培養,從一個初級會計到中級再到高級財務會計人員,每一步都是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所以從事會計工作年限越久越受企業的青睞,當然薪資待遇也會越高。
對于會計專業就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負責國際會計、審計、稅務、環境會計、個人財務規劃等相關工作的公共會計,這類會計人才一般到大型或者跨國、區域性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最為理想,但是,這類人才也屬于是會計業的頂尖人才,所需的崗位能力也相對較高。其次,就是普通的企業,這是大多數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負責企業的財務管理、財務報告、內部審計、成本會計、預算分析及稅務規劃等日常會計工作。再次,面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會計工作人員,如負責醫院、學校、各種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財務規劃、預算、鈔票打理及財務記錄等相關工作。再者就是負責政府機關單位所需的審計、財務管理等工作會計專門人才。那么,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少不了教師和培訓機構等,所以會計專業學生的另外一個就業方向就是各類學校、培訓機構以及科研機構等。
現在的會計職業層次分明,低層次的人才供過于求,高層次的人才供不應求,需求缺口較大。對于持有含金量較高證書又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會計很快就被市場一搶而空,那么對于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就沒有那么樂觀,但是只要通過時間的積累以及不斷的學習,遲早都會成為該行業的香餑餑。
三、會計人才培養注意事項
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事項,首先是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這必須與企業崗位需求相一致,確保學生畢業就能順利走向工作崗位;其次,會計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專業,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學校應把實操性教學作為教學主導,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再次,學校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專業所需進行調整,面對專業性和技術性如此強的會計專業,教師應將企業會計人員工作流程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讓學生能夠置身于企業工作環境中。當然,對于教師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授課教師常年工作在學校,缺乏企業工作經驗,所以所授的知識可能要么過于陳舊要么脫離實際,這就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真實的會計工作相脫節。
綜上所述,會計專業就業前景廣闊,對于具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的會計專業人才,尤其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人才成為企業的首選。那么順應時代的發展,學校應培養更多適應外向型發展需要,具有應用型、高層次、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