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文化軟實力論文

文化軟實力論文

時間:2022-04-26 03:00: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文化軟實力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化軟實力論文

文化實力論文:淺談重視網絡文化軟實力 創建網絡和諧

論文關鍵詞:網絡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和諧 輿論引導

論文摘要:網絡在我國迅猛發展的同時,既帶來了社會的進步,也隨之帶來網絡虛擬社會文化的畸形發展,我們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下,找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加強引導,建設和管理,趨利避害,使之健康發展,成為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載體。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方式,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已日益不能脫離網絡而生存。同時,互聯網在發展中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由于網絡不易監管的特征,各種分歧和挑戰日益聚集,將對我們的社會生態,文化生態產生越來越大的沖擊。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如何讓互聯網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網絡的特征和進步作用

網絡是利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通信技術手段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影響大,擴散性,交互性,隱秘性等特點,我國自1994年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的互聯網取得了蓬勃發展,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截至2010年3月底,我國網民人數已達到4.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0.2%,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網站達323萬個[1]。

網絡具有的傳播功能,使人們更加熱衷于從網上汲取信息,互聯網上信息量大,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使人們享受到交流的便利和獲取信息的高效便捷。

網絡的交互功能,特別是新技術的應用,使互聯網成為人們表達民意的重要場所,人們暢所欲言,相互溝通,討論社會熱點問題和時事。

網絡的娛樂功能,使互聯網成為人們娛樂的重要方式,人們在網上寫作,游戲,互聯網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

我國十分重視互聯網絡建設,互聯網在中國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給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了我國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拓寬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交流溝通,使我國的對外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

網民這個新群體的產生,使得網絡成為人們及時訴說自由的場所,特別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更是得到網民的大力推崇,人們各抒己見,對一些社會不公現象,更是齊力口誅筆伐。每年的“兩會”期間,相關議題也在網民中間熱炒。通過網絡議政,網民也更加關注現實,關注民生,近年來很多重要社會問題的發現,處理,走向都有網絡的參與。像南京某官員天價煙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都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2005年,湖北佘祥林“殺妻”冤案曝光,網絡輿論大嘩,促使死刑核準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在網上披露后,迅速引起媒體關注,帶來整治非法用工專項行動。使這些不公正和腐敗現象及時得到處理,得到了大家的認同。2008年奧運圣火事件,更是激起了網民空前的愛國熱情,紛紛通過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尊嚴。應該說網絡上的這種適度的言論自由對于化解社會矛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是很有幫助的[2]。

二、網絡文化發展帶來的問題

在互聯網繁榮的同時,虛擬的網絡社會對現實社會也產生了一些不利信息影響。網絡成為一些不法分子行騙獲取不當利益的工具,使網絡充斥了大量虛假信息,欺詐和不良信息,人們很容易被這些信息所蒙騙。一些人利用網絡開展網絡賭博,網絡色情,宣揚邪教,毒害青少年。敵對勢力利用網絡這些新的手段惡意炒作社會熱點問題,蠱惑群眾,煽動群體性事件。

而且,網絡上的言論作為一種匿名化的交流手段,網絡上的發帖和跟帖,都可能在直抒胸臆的同時,摻雜個人的喜好,表達自己的不滿,使一些怨恨批評的情緒發散。任何美好和真誠的事情,在網絡上都可能受到質疑和詛咒。雖然我們不否認網絡交流和批評的價值,但讓我們感到成為問題的是,網絡上經常彌漫著一股怨毒之氣[3],而且從中國網民的構成來看,其中尤以低收入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大多擁有高中以上學歷,受過良好教育,胸懷理想主義而又口無遮攔,確實容易發出過激的言論,他們推崇個人奮斗,當在現實面前屢屢碰壁的時候,會感到無能為力,缺乏有效和正式的表達渠道的時候容易在網絡上形成怨恨和批評,借助于網絡傳播的便捷特性,形成廣泛性的怨恨氛圍。

網絡寫作和網絡言論在表達民意,遏制腐敗的同時,有可能與現行法律條文不相符合,越過言論適度自由的邊界,對他人的隱私和自由造成危害。近來出現的類似“人肉搜索”等網絡暴力事件,給當事人和網絡空間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個人的隱私在網絡上成為買賣的標的,人們受到各種垃圾信息的侵擾,人們甚至感到網絡的可怕。

三、網絡文化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現實社會的影響

網絡雖是一個虛擬的社會,但它與我們的現實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每個網絡的參與者首先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必然會把現實社會中的問題帶到網絡社會中。網絡參與者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網絡社會出現的種種不和諧現象。網絡中的一些違法行為反映了民眾法律意識的淡薄和社會道德意識的扭曲。

(二)法治的不健全

我國的網絡法制建設相對滯后,跟不上網絡的迅猛發展,并且在執行中對某些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缺乏法律依據和可操作性,從而為網絡犯罪和侵犯隱私行為留下了法律漏洞。

(三)主管部門對不良事件處理的經驗少,工作滯后,遇到問題首先是極力掩蓋,造成民眾對相關機構越來越不信任

傳統新聞媒體主辦的網站運營觀念滯后,很多網站的正面宣傳還是一味灌輸,形式單調,語言死板,影響了輿論引導的效果。

(四)對虛擬世界存在誤區

一些網民主觀上認為網絡是虛擬社會,產生不受限制的錯覺,可以任意放縱自己,我行我素,全然不顧什么社會倫理道德,失去了自我定位和道德評判標準,將極端的自我充分暴露出來,將在現實社會中尚能遵守的道德規范忘之腦后。

(五)片面追求商業利益

一些網站為追求訪問量,利用不正當競爭的手段獲取經濟利益。忽視對網站內容的管理,對一些發帖和跟帖不進行審核,任由網友隨意發言,是一些負面輿論和不良信息在網絡上肆意流傳。

四、網絡文化建設的措施

我們應該在享受網絡帶來便捷的同時,遏制其負面作用,積極倡導健康和諧的網絡空間。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離不開政府,行業,網民,公眾的共同參與。

1.政府及監管部門應加強互聯網法規建設,對現有網絡法規進一步細化,增強可操作性,通過出臺規章制度,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犯罪行為,有法必依,違法必究,遏制有害信息、腐朽文化的傳播,通過內容審查,內容監管等制度,凈化網絡文化內容,積極推進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網絡建設,使網絡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渠道。依法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網民,維護網民在網絡社會中的權利,使網絡法規的建設得到廣大網民的支持和擁護。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廣泛征求民眾的意見,使決策更具科學性,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開展文明網絡的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網絡社會道德建設,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和敏感事件,加強主流思想引導,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出最強音。政府部門還要加強與網民的溝通交流,提高引導網絡輿論的能力和水平。

3.建設特色鮮明的網絡文化,培養網絡文化產業。我們應大力鼓勵創作網絡文化產品,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網絡文化產品的源泉,建設有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的網絡文化產品。通過“綠色游戲”使人們在娛樂的同時豐富精神和文化內涵。

4.網絡媒體及網站應該秉承文明辦網,傳播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營造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輿論氛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氛圍,努力維護網絡和諧。使網絡成為兒童,青少年學習娛樂的一片凈土,成為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美好樂園。尤其是在社會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傳播上,成為社會和諧的助力。成為國民健康精神的塑造者和社會健康文化的弘揚者。

5.網民也要發揮自己的特點,發揮積極性,主動性,既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參與者,通過博客,網頁,論壇等抒發自己的愛國熱忱,質疑社會不公現象,反對低俗化,面對一些不良網絡信息,進行舉報,由相關部門進行核查并處理,共同營造和諧網絡環境。將相互分離的個別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每個人都成為百科全書的編撰者,貢獻出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維基百科收錄的詞條數,是大英百科全書的15倍。與后者相比較,維基百科容量更大,更具時效性,而且在許多主題上更加深刻。

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4]。現代社會在不斷的進步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社會與文化的問題,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契機,網絡作為一種傳播載體,跨越國家與歷史,創造出以人為本的公眾活動氛圍,為公民創造出一個虛擬聚會的空間,一個虛擬的社區和文化活動中心,人們可以討論,爭論,辯論,廣泛的討論能夠促進互相理解與包容,和解原有的社會問題,使網絡文化這種大眾性文化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絡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從而促進社會更加和諧。

文化軟實力論文:淺談培育企業文化軟實力

論文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軟實力;企業團隊;人才隊伍建設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分析,進一步闡述了企業軟實力在企業發展中起到的獨特作用。并指出如何培育企業軟實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軟件,也是企業的軟實力。企業文化對提升員工素質,提升競爭力,提高內部競爭力有重要的作用。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并強調:“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可見“提高文化軟實力”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一、企業軟實力的內涵與表現形式

“軟實力”一詞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邊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提出,他認為實力是指影響別人以達到你想達到目的的能力,實現方式有三種:威脅(大棒);利誘(胡蘿卜);吸引(自由選擇)。其中第三種就是軟實力。軟實力包括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民心指向、思想文化吸引力、國際影響力與形象等,其核心在于價值觀。

企業軟實力是相對于企業設備、廠房、資本、人員、經濟規模等以物化形式存在的硬實力而言,而以企業組織模式、行為規范、價值理念、科技實力、管理能力、品牌商譽、企業文化、企業社會公信度、企業內外部環境和諧指數所構成的影響企業發展的長期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的要素。

“軟實力”的表現方式更多的是突出體現在對內:企業文化具有較強凝聚力,充分凝聚企業團隊中每一個員工的智慧,充分發揮企業團隊中每一個員工的創造力,充分釋放企業團隊中每一個員工的潛能,從而達到增強企業團隊的凝聚力、激發企業員工的創造力、提高企業整體戰斗力、內強素質的目的。對外:通過大量生動形象、扎實具體的工作,對公眾利益、生態環境、社會進步、社區和諧負責任的良好的企業社會美譽度、公信度,擁有為社會廣泛認知的名牌產品,較高的產業集成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獲得有利于推動企業發展的政策扶持環境,公眾評價環境,人際和諧環境等。在全社會和廣大消費者心目中形成強勢持久的影響力、感召力和輻射力,從而達到外塑形象的目的。

二、企業培育軟實力的重要意義

市場競爭環境中的企業,必然要把提高自身實力作為重要使命。在競爭過程中,根據不同競爭要素在競爭中發揮的作用不同,又進一步區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范疇。有專家分析過,由于受體制和發展階段的影響,中國企業歷來有重硬件。輕軟件;重生產設施建設,輕技術創新投入;重生產經營,輕人力資源開發;重規模擴張,輕企業文化的傾向。實質就是重硬實力打造,輕軟實力建設。在企業規模小的時候,把積累硬實力作為第一要務,這是不可逾越的必然過程。而在硬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則必須重視并加強軟實力建設,否則,軟實力的欠缺弱化將成為企業做不大、做不強、做不優、走不遠的“硬傷”。

重視企業軟實力的打造,是由它在企業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決定的。

第一,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基礎和靈魂。企業文化成為企業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是企業長遠發展的精神動力,世界頂尖企業成功背后都有一個獨特的企業文化作支撐,比如通用電器推崇的三個傳統“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沃爾瑪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員工,服務每位顧客,每天追求卓越”;諾基亞的價值觀“科技以人為本”,等等。企業文化像基因一樣植入到企業組織中,滲透到每位員工的意識中。硬實力容易復制和替代,而以文化為基本構成要素的軟實力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復制和替代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企業文化的企業軟實力在參與國際競爭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正在超越傳統硬實力而成為制勝的關鍵。例如,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競爭逐漸由有形產品競爭轉向品牌競爭、服務競爭。而品牌和服務的競爭力正是由企業創新力、文化力所決定的。缺乏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很難鑄造出持久的一流競爭力,一流競爭力的獲得和維系往往植根于優秀的企業文化。

第二,品牌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對于具體的一個企業而言,品牌即意味著競爭力。市場競爭從初級到高級階段分別是成本、技術和品牌。品牌競爭已經是企業間競爭的高級階段。而我們目前大多數企業似乎還處于低成本競爭的初級階段。雖然,廉價重組的勞動力符合我國企業目前的比較優勢,但是,如果一直滿足于貼牌生產,滿足于成為世界的加工廠,那么,我國企業始終只能在這一水平上徘徊。國際品牌聯盟副主席弗朗希斯·麥奎爾就曾說過,如果一個企業僅僅試圖利用廉價勞動力,為別人貼牌生產,同樣可以快速成長,賺取許多利潤,但是這樣做不可能建立起優秀的企業文化。也不可能塑造出一個偉大的品牌。他考察中國后說:“中國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最大的誤區是低估了自己的實力,中國有能力生產優質產品,缺的恰恰是品牌的塑造。”品牌意識是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一個企業的品牌就是這個企業的市場名片,缺乏自主品牌,是目前我國企業競爭力不強的致命弱點。因此,加緊打造自主品牌是我國企業的必由之路。品牌不是孤懸于企業之外的招貼,而是企業內在素質的外化形式。從經營產品、經營資本到經營品牌,是企業軟實力發展的必然過程。從創造產品名牌到創企業名牌,是企業軟實力上升的必然趨勢。

第三,人才隊伍是企業的重要支撐。市場競爭中的比拼,說到底是在比拼人才。只要有了人才,沒有實力可以創造實力。擁有人才,就擁有了實現既定目標的條件。流失人才,已有的實力也會喪失。因此說人才是企業軟實力的根基。

第四,管理能力是企業的根本保證。企業管理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企業發展的加力器,是社會關注企業實力的一面鏡子,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企業競爭的武器要靠適銷對路的產品、用戶信得過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價格,這些無一不同企業管理密切相關,可以說企業成功一年靠促銷、十年靠產品、百年靠管理。

第五,科技創新是企業的活力源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一個企業的軟實力,關鍵是科技創新的軟實力。劃分時代進步的標志,不再取決于能生產什么,而在于用什么生產。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技術工藝的過程,是科技興企的過程,同時也是對人的思想觀念、時代意識、科學素質進行改造更新和升華的過程。營造出崇尚科技、崇尚創新的良好企業風氣,企業軟實力就獲得了生長因子。增強企業硬實力十分重要。按照物質第一性原理,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硬實力都是衡量企業做大做強的客觀標準,增強硬實力,是企業的第一要務。增強企業軟實力也很重要。按照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辯證關系原理,軟實力是硬實力的靈魂,是企業做大做強,尤其是做久做優不可或缺的支撐。要使企業持續發展、基業長青,必須把建設軟實力擺在重要戰略地位。

三、如何培育企業軟實力

培育軟實力比培育硬實力更為重要和艱難。現在,許多國內大企業都有進軍世界500強的夢想,但注重的往往是產值規模。與世界優秀跨國公司相比,我國一些企業特別是通過“拉郎配”拼湊起來的“企業航母”,從表面指標看差距似乎不大,但以企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軟實力則有天壤之別。經驗表明,增加產量易,提高品牌知名度難;做大易,做強難。培育優秀企業文化,打造一流競爭力,是一項系統工程。

一方面,須扭轉偏重硬件、忽視軟件,注重生產、輕視文化的傳統思維慣性和做法,把培育企業文化當做企業做大做強的力量源泉和關鍵環節。

另一方面,不斷學習、積極創新是企業文化之樹長青的根本所在。時移世異,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經營條件等均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企業的應對策略乃至思維方式、組織方法等也需相應調整。因此,建設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積極創新,是企業文化積累和完善所必須的。否則,企業就會落后、倒退,甚至被淘汰。

硬實力派企業之間的競爭,總是沉醉于對抗的強度,而軟實力派的企業不單打獨干,則更注重文化適應性,與供應商、競爭者和客戶結成雙贏聯盟,竟而不爭,和成天下。事實證明,現代商業的成功越來越取決于軟實力的微妙作用

文化軟實力論文:試析文化全球化視野下中國“軟實力”的構建:聚焦中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

論文關鍵詞:文化全球化 軟實力 孝文化 家庭養老模式

論文摘要: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道德規范,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軟實力”構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正是傳統孝文化的集中體現。因此,對中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其產生的文化淵源、自身優勢,對于中國軟實力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步人經濟全球化時代,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文化全球化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令世人矚目,人們聚焦經濟數字這類“硬實力”的同時,也開始關注中國文化這一“軟實力”。費孝通先生指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要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 “一“面對全球化的語境,如何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使發展不脫離民族之根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一度受西方話語掌控而被歸人“封建”一詞的中國傳統文化曾遭受沉重的打擊。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寶庫。而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以孝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傳統家庭養老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維系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長治久安的瑰寶。

一、文化全球化與中國“軟實力”

對于文化全球化,迄今為止都沒有一個一致的、明確的定義,但人們更傾向于這種觀點,即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經過長時間的交流、交鋒與融合,最終形成一種共同的或者單一的文化。這種觀點認為,西方文化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傳播手段上,都居于絕對強勢地位,必然會對其它不發達國家的文化產生不可抗拒的向心力,從而使世界文化演進的方向趨同。作為一種歷史潮流,任何國家和民族都無法回避。文化全球化會對不同民族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面對文化全球化的挑戰和威脅,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自主性,成為了備受各國關注的問題。

“軟實力”是約瑟夫·奈提出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外政策、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等。當某種文化被廣泛認同和接受后,文化主體的實際力量就會被放大,或者說無需動用物質性力量,只需憑其無形的影響力即可實現某些政策目標。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主權意識開始覺醒,面對咄咄逼人的西語霸權,開始追尋自身的文化防衛,注重維護和發展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傳統,并將其作為維護本民族權益的有力武器。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只是經濟實力等“硬實力”的較量,也是以文化為主導“軟實力”的抗衡。因此,人們在分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地關注并將其歸因于中國的“軟實力”,正如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外交學院教授吳建民所言,“中國的‘軟實力’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中國“軟實力”的構建,目前談得比較多的主要有兩種:一是挖掘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二是總結中國的發展模式,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

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有三方面的貢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同,那就是穩定、發展與和諧,這無不得益于我國厚實的傳統文化底蘊。在中國,國與家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體,自古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和才能萬事興,在中國這么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尤為如此。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它凸顯家庭地位,重視個人的倫理關系與義務,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圍繞著這一出發點而展開的。

二、中國家庭養老模式的文化淵源

家庭歷來是中國社會的生活重心,家庭倫理精神指引下的家庭角色的扮演、家庭成員的關系伴隨中國人的一生。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而一個和諧的家庭必然是有孝道、充滿愛心的家庭。因此,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家庭倫理精神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定位的基點,無論朝代更替、社會變遷,養老敬老始終是人們應遵守的倫理道德。家庭養老模式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由家庭成員承擔責任的一種養老模式。我國家庭養老的特點是建立在血源親情基礎之上,主要由配偶、子女、孫子女及其他親屬等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資源和在家養老,體現出較強的以家庭為紐帶的社會成員之間的共濟和互助。

家庭養老模式的特征:首先,家庭養老模式體現一種文化模式。養老的理念、飲食文化、護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有的養老文化。其次,家庭養老所獨有的養老理念、養老行為方式、養老職責和義務等構成了家庭養老的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不僅反映了家庭內代際間的互動,也反映了價值觀和情感模式的繼承。再次,家庭養老模式的核心是道義血緣。

中國的家庭養老是孝文化的體現,孝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道德規范,作為一種倫理道德觀念,它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社會基礎。

“孝”字最早出現于三千余年前的殷商甲骨卜辭,《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西周初年,孝文化開始形成,并成為當時人們普遍接受和遵循的道德原則。春秋末期,大興孝文化。子曰:“孝梯也者,其為仁之本也。”孔子明確把“孝”看作是“仁”的根本,人生道德修養的首要方面,而養老敬親,即家庭內部的養老敬親是傳統孝道的基本內涵。在古代典籍的記載以及人們的傳統習慣中,總是把“孝”與“養”密切聯系起來。《說文》中有“孝,善事父母者。”孟子在《孟子·離簍下》中說道,“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不孝者五,其中三不孝均為“不顧父母之養”,明確指出不養父母即為不孝。

三、對中國家庭養老模式的再認識

早在1982年,世界老齡問題大會秘書長就指出“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方式,是全世界解決老年人問題的榜樣!”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方式即是指中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它主要具有以下優勢:

(一)有利于保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孝經》有言,“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決定了為人子女者不應長期遠離健在的父母,即使遠行也要保證父母能召之即來,以免出現父母無人照料的情況。孝是我國傳統家庭養老思想的核心,家庭養老與傳統社會的和諧統一,將充滿令人陶醉的兒女繞膝、其樂融融的幸福晚年景象。家庭是傳統文化傳承最初的場所,老人對晚輩有意識的教導,生活經歷、生活經驗的分享,對晚輩具有相當的指導作用。父慈、子孝,儀禮、情感代代相傳,家庭養老模式的繼續保持有利于家庭文化、社會文化的傳承的延續性。

(二)有利于調節和規范家庭成員行為,維護家庭穩定,促進家庭健康發展

長期以來,家庭生活都是中國人第一重的社會生活,親戚鄰里朋友等關系是中國人的第二重的社會生活。這兩種社會生活,集中了中國人的要求,范圍了中國人的活動,也規定了其社會的道德條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將中國傳統社會稱為是倫理本位的社會。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有了與之相關的人,包括父母、兄弟、朋友等等,而這種種關系就構成了倫理。“由是乃居此社會中者,每個人對于其四面/又方的倫理關系,各負有相當義務;同時,其四面八方與他有倫理關系之人,亦對他有義務。全社會之人,不期而輾轉相互連鎖起來,無形中成為一種組織。”

(三)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孝不僅僅是家庭倫理范疇,也是政治社會范疇。我國自古就有家國同構的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個人、家庭和國家社會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在孝的指引下,個人道德修養不斷地提升,以此促進家庭的和諧,而家庭的和諧又是國家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國家社會的穩定是家庭幸福的基礎前提和保障。

此外,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在我國經濟水平還不高的狀況下,社會養老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而且會給老年人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的負擔,有違倫理道德。發展養老機制并不是為了取代家庭養老,而只是作為家庭養老的經濟支持和有益補充。因此,分散的家庭養老不僅更適宜老人的生活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壓力。目前在我國,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家庭養老模式仍占主導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結語

養老問題事關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民族以致國家。縱觀歷史和現實,中國應該繼續發掘傳統的養老模式的潛力,建立和完善有自身特色、適合自己國情、有利于家庭、國家長遠健康發展的養老模式。置身文化全球化的洪流中,穩住自己而不隨波逐流,關鍵在于具備費孝通老先生所說的“文化自覺”意識。我們需要對自身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其未來走向有充分的認識,而且在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礎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與自身文化的關系。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的思想價值漫天飛,何為益、何為害、接受什么、拒絕什么都值得認真思考。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是時間數字的簡單堆砌,而是悠久文化的深厚積淀,因而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的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對孝文化及其支撐下的家庭養老模式的再認識意義重大。21世紀的中國,以孝為核心的家庭養老思想仍然是處理和協調親子關系、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維護家庭和睦、保持社會穩定所不可或缺的方面。孝文化體現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體現一種感恩回報的意識與行為。因此,弘揚“孝”文化將有助于解決目前危機四伏的人類社會諸多矛盾,是人類社會和諧相處,持續發展的前途所在。

文化軟實力論文: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在改革中提升“軟實力”

在威海這個城市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充滿朝氣和活力。

2009年,威海被增列為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后,一場大刀闊斧的文化體制改革拉開大幕——把文化作為“轉調”的著力點,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解放文化生產力,創造發展新優勢,使威海進入文化引領經濟、經濟豐富文化的新階段。

文化行政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率先突破、全面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活力迸發;文藝院團改革成效顯著,經驗可鑒……踏著改革的鼓點,威海以燦若星辰的文化魅力沖擊著人們的視野,再次奏響了“文化強市”戰略的最強音!

破堅冰勇創新,突破文化體制束縛

文化體制改革是科學發展的要求,是調整結構的方向,是加速威海發展的內在動力。這是我市各級領導的共識。

2009年4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敲定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一個涵蓋宏觀文化管理、新聞媒體、文藝院團等方面的綜合改革方案出臺。

同年2月,文化行政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率先破題,由此拉開了全市文化體制改革的序幕。

———本著調優機構設置的原則,我市采用“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的模式,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個局的行政職能合一,以原市文化局為基礎,組建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為實行統一執法,解決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我市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行政執法職能和人員隊伍進行調整歸并,在原市新聞出版局的基礎上,組建了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

循著這一思路,各市同步成立了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榮成市把體育局并入,成立了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我市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也有聲有色,大步邁進。

———原威海市廣播電視臺(局)摘下廣播電視局的牌子,按照局臺分設、管辦分開的原則,向影視媒體及相關產業挺進,積極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

———按照編發分開的原則,威海日報社增掛威海報業集團的牌子,實行報社統一管理下的事業及印刷、發行企業分別運營機制,在確保發揮喉舌作用的前提下,著力發展報媒及相關產業,并積極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

去年1月7日,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威海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威海報業集團、威海市廣播電視臺集中掛牌,標志著我市的文化行政管理和執法開始按新體制運行。

文藝院團改革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這方面,我市早已開始探索,很多工作已經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夢海公司就是一個成功范本。

我市將市群眾藝術館舞蹈隊、民樂團、雜技團改組合并,成立夢海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將原屬市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的威海劇院劃歸公司使用,并逐步對公司內部機制進行理順和創新,使公司真正成為了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實體。

2005年9年,夢海演藝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時,所有演職人員均為企業編制,全面實行演出簽約制和人員聘用制,形成了全員聘任、市場運作、團中有團、分合自如的機構創新機制。

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伴隨發行放映體制改革,我市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就完成了事改企。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威海印刷廠、文登印刷廠、榮成印刷廠等企業打破“鐵飯碗”,走上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新路子。

釋潛能激活力,催生文化新天地

夢海劇院新排環保音樂情景劇《地球大樂園》已巡演20多場;投資3.2億元的大型山水實景秀《神游華夏》場場爆滿;紀錄片《天賜》榮獲第四屆德國科隆電影節“觀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確認為“中國首部原生態鳥類故事片”……近兩年,是我市文化精品創作最多、影響最大、回報最高的時期,而這正是文化體制改革帶來的新風。

文化的發展需要體制的支撐、管理的深化、機制的保障。而文化體制改革,恰好激活了文化蓬勃發展的引擎。

“改革后,文廣新局職能更加明確集中,工作更加規范高效,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市文廣新局負責人如是說。

據了解,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后,文化市場的行政管理職能和綜合執法職能得到強化,人員配備數量增加了兩倍,逐步形成了政府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文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執法體系。

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培育和造就了我市大批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文化市場主體,給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轉企改制后,夢海演藝公司生機煥發,先后推出了大型山水情景演藝《夢海》、《東海霞光》和大型音樂劇《地球大樂園》,在國內演出的同時,還應邀赴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演出1000多場,成為我市文化旅游演藝的一大品牌。

作為全省最早轉企改制、最早實現全市網絡整合的股份制公司,威海廣電寬帶網絡公司發展勢頭迅猛,成績斐然。去年,公司實現純利潤3224萬元,居全省前列。

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下屬的聯通影城和農村院線兩個股份制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70萬元,成為全省市級電影發行公司轉軌增效的佼佼者。

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保繁榮。文化體制改革的豐碩成果,正煥發著奪目的光彩,推動著全市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去年,我市被評為“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市”,今年又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

文化軟實力論文:堅定文化自覺自信 提升企業發展軟實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的自信源自精神的力量。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百萬石油工人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之一。遼河油田的文化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同根同源,遼河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歷史。因此,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求,深入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運用企業文化建設的經驗成果,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引領思潮、凝聚共識,使遼河石油文化真正成為支撐油田發展的軟實力。

一是引領完善發展戰略。企業戰略是一個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經營謀略,是企業“硬”管理的基礎,具有較強的顯現性;企業文化則是指導企業戰略制定,調動全體職工實施戰略的保證,是企業“軟”管理的核心,具有很強的潛隱性。國內外實踐充分證明,優秀的企業文化往往能形成有效的企業戰略,并且成為實現企業戰略的推動力量和重要支柱。遼河油田在40多年的創業發展中,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玉門精神為底蘊和源頭,解放軍文化、院校文化、遼西南文化等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激蕩,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遼河石油文化。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文化強企戰略,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條例》,堅持企業文化“六統一”,以弘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企業精神為重點,認真總結“四創”精神、“家”文化經驗成果,制定完善科學合理、便于操作的企業文化建設規劃,明確目標,明確措施,明確責任,大力推進遼河石油文化建設。通過不斷提高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完善和推動油田發展戰略,提升油田核心競爭力,助力雙千企業、百年遼河建設。

二是助推經營管理升級。企業管理的最高層次是實現文化管理,即通過企業文化來改進和提升企業管理,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影響力,實現企業戰略發展目標,保障企業永續發展。遼河油田不斷加強企業文化管理和企業管理文化的研究、探索、實踐,結合油田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科技創新、管理創效等方面的重大決策部署,用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宗旨、核心經營管理理念等引領和指導企業管理,大力推進安全文化、質量文化、廉潔文化等專項文化建設,實現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有機融合,逐步使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注重把企業文化理念融入各項管理制度、行為規范和操作規程,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變為企業制度、流程和標準,成為職工的行為規范、作風習慣,使文化植入管理、管理形成文化。注重發揮企業文化的引導、規范和凝聚作用,用宏偉的目標鼓舞人,用發展的事業凝聚人,用科學的機制激勵人,用和諧的環境陶冶人,強化內在驅動、提倡自我完善,實現制度剛性約束與文化柔性自律的統一,增強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人本化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三是凝聚職工隊伍合力。企業文化是一種粘合劑,能把來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個人經歷不同的企業職工團結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目標激勵凝聚人,通過年度工作會議、形勢任務教育等多種形式,將油田制定的長、中、短期發展目標進行廣泛宣講,并把目標層層進行分解,使每名職工的個人職業規劃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一步增強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蓬勃發展的油田事業凝聚人心,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創業激情、強烈的進取精神和不懈的追求動力。當前,油田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 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遼河油田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的方針不動搖,積極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把實現企業持續有效發展作為共同事業,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實現企業與職工的共同發展。以真情關愛凝聚人,情感管理作為當前一種全新的管理觀念,強調只有對職工的情感進行有效的“感情投資”,才能把情感這一無形資產轉化為巨大的有形財富。始終堅持把職工視作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堅持以人為本,真情關愛職工,通過思想聚心、幫扶聚情、惠民聚力等途徑,暢通心理疏導,展現人文關懷,努力營造和諧融洽、共享共進的情感氛

圍,切實增強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四是提升企業整體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企業寶貴的資產。只有發揮文化的輻射和滲透功能,將無形的文化價值轉化為有形的價值,才能把文化財富轉化為競爭資本,為企業形象注入更多含金量,創造更大附加值。以卓越業績樹立油田新形象,面對油氣資源接替不足、老區穩產難度加大、經營成本嚴重不足的實現困難和挑戰,油田上下緊密圍繞“雙千”目標,全力打好“原油千萬噸持續有效穩產、未上市企業解困扭虧、天然氣業務快速發展、管理增效與科技創新”四大攻堅戰,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業績,實現了油田連續27年保持千萬噸以上穩產。以優秀品牌構筑遼河新形象,積極培育品牌意識,堅持以精湛的技術、過硬的質量、優質的服務打造遼河品牌、發展遼河品牌,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形象,并在產品和服務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基因,使遼河品牌在市場中形成獨特的文化優勢,實現創造產品、服務名牌到創造企業名牌的轉變。以過硬隊伍支撐遼河新形象,在繼承企業優良傳統,發揮隊伍固有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通過教育引導、制度強化、典型示范,使每名干部職工都樹立正確職業理想,恪守高尚職業道德,掌握嫻熟職業技能,遵守嚴格職業紀律,不斷增強責任心,提升執行力,展現出廣大干部職工的良好精神面貌。同時,借助權威媒體、主流渠道,采取多種手段,講求藝術,提高效果,不失時機地加大油田的對外傳播力度,不斷擴大遼河油田品牌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文化軟實力論文:長春文化軟實力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摘要]對長春文化軟實力進行系統、深入的探索,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內容。本文試圖通過對長春文化軟實力的調查和評估,為中國城市軟實力建設提供積極的建議和發展對策,進而為國家軟實力的建設提供可能的經驗,以期為我國軟實力的建設貢獻一些力量。

[關鍵詞]長春 文化軟實力 指標體系

如何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使經濟能在文化中汲取不竭動力,使文化成為經濟的內在支撐,是擺在長春面前的現實課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文化軟硬件條件都有很大改善,成就斐然,但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長春城市軟實力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也是本文的宗旨。

一、長春文化軟實力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一)貫徹科學發展觀原則

在測評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課題組在測評長春文化軟實力硬件指標的同時,特別注重長春文化軟實力的軟性指標,并注重長春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協調發展。在測評項目設置上,課題組分別對長春市的公共管理、人口素質、區域文化、人居環境等四大方面,進行了逐一考量。在測評內容方面,課題組對每一大類指標涉及到的各個子指標,進行了符合實際的計算并最終確定了科學的權重。

(二)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原則

在設計測評體系過程中,課題組非常重視整個測評體系的科學性,對如何篩選長春文化軟實力指標、如何量化主觀指標、如何合理配置分值等一系列難點問題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析,最終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測評指標體系,保證了整個測評工作的公平性,減少了主觀上的隨意性。

(三)前瞻性原則

在長春文化軟實力測評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課題組考察和借鑒了國際上關于軟實力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借鑒了發達國家軟實力建設的成功經驗,并結合中國城市的特色,對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和完善,保證了測評體系對中國以及中國城市軟實力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四)針對性強原則

我們要做的就是選取的每一個指標都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某個要素,以保證其具有針對性。

(五)系統全面的原則

指標體系應能全面反映城市文化軟實力涉及的每個方面,不能只從一點出發。

(六)互相獨立原則

每個指標要代表要素每個方面的特質,而某個特質要盡可能用少而精的指標來反映。

(七)有代表性原則

指標本身不僅是所反映要素的代表,而且必須能反映其所代表的要素特性。

(八)便于獲取原則

必須確保所選指標的數據能夠準確地收集。從理論上看有些指標雖然非常理想,但從實際操作考慮,可能會有成本和獲得的難度大的不足,所以只能放棄。

(九)動態變化原則

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關注重點,會隨著長春城市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指標應能反映長春城市動態的過程,保證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依然適用。

二、長春文化軟實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長春城市文化軟實力一部分是通過數字、實物和具體的狀態體現出來。例如,長春市的文化產業值、長春市學校的數量、長春市的文化機構數量,都是用數字來體現軟實力的。另外,長春市的圖書館、博物館都是以物的形式體現軟實力的。而長春市每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態度又是以一種具體的狀態體現軟實力的。最為難以測量的就是人的思想、情感、動機和智慧等主觀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制定相對客觀的指標,這種指標不是完全的客觀,它是在研究人員的設計下使其量化。

三、長春文化軟實力的評估方法

指標體系是區域軟實力評估的重要工具,如何將其合理利用,最關鍵的就是選擇科學的使用方法。在區域軟實力的評估過程中,價值判斷的兩種形式是:定量與定性,相應的評估方法應有定性和定量兩種。通過數學計算得出評估結論的稱為定量方法,不通過數學計算得出結論的方法稱為定性方法。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相結合是區域軟實力評估的基本思路。

(一)定性評估方法

定性評估方法使用的資料多是源于評估者主觀的鑒定和評審得出的,定性評估的結論一般不是量化的計算結果,往往是描述性的話語。當然,有時也可以將定性問題作定量化處理以表達得比較明確

也就是說,定性評估結論的表達方式取決于項目評估的目標、內容和要求。

(二)定量評估方法

綜合評估定量方法的數學理論是一種最優化理論,它應用數學工具對評估項目進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綜合。常用的綜合評估的定量方法是層次分析法。這種方法是用于求解層次結構或網絡結構的復雜評估問題。它是采用指標成對比較的方法構造比較判斷矩陣,通過對判斷矩陣的計算,進行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最后進行層次總排序,得到各因素的組合權重,并根據最低層次各指標權重和指標值對區域軟實力做出綜合評估。

文化軟實力論文:媒體在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及對策

引言

“文化軟實力”這一名詞,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經濟與文化日益融合,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指標性概念。尤其是在21世紀“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下,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不單單是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等“硬實力”的較量,更多的是文化感召力和創造力等“軟實力”的較量。黨的十八大不僅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五位一體的高度來定位國家文化軟實力,而且對如何提升我國當代文化軟實力進行了重要論述。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起步較晚,由于外國文化的沖擊和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其現狀不容樂觀。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介質和載體,對受眾的意識和行為都有深刻的影響,在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媒體角度探討如何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化軟實力的內涵

只有準確理解事物的內涵,才能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有效地實施發展戰略。要提高文化軟實力,首先要準確把握文化軟實力的內涵。

(一)軟實力的概念

簡單地說,軟實力(soft power)是指某個國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來獲得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能力。最早提出“軟實力”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政治學者小約瑟夫·奈。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表現出來的“軟實力”。他認為在權力相互依賴的時代背景下,要突破只將綜合國力定位于硬實力的狹隘思維,拓寬人們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視野。

(二)“文化”是軟實力的核心

文化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資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對外是國家的名片,對內是民族的靈魂。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推動個人、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內在驅動力量,它比經濟、政治、軍事具有更強大的牽引力。一個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強的國家,更容易獲得其他國家的認同、理解和尊重。可以說文化是軟實力中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是軟實力的核心。

二、媒體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

媒體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edium”,音譯為媒介。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是信息得以宣傳的載體或平臺。傳統的媒體主要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出現了許多新媒體,如移動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手機報、iptv、電子雜志,以及博客、微博等自媒體。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媒體的傳播。在當今信息化、網絡化、開放化的時代背景下,媒體對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一個國家的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媒體的傳播力。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包含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引領著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

(一)媒體在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

以傳統媒體的代表電視為例,《亮劍》《士兵突擊》等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對喚起人們對正義的渴望和對英雄的崇拜,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兒女情長》《金婚》《親兄熱弟》等家庭倫理劇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家講壇》《走進科學》《動物世界》等科教節目提高了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了人們對高層次文化追求的渴望。而上海世博會的報道不僅強烈地調動了中國人的關注程度和參與熱情,更為國際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打開了一個新窗口,為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社會文化、價值理念以及外交思維提供了一個大舞臺,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說服力。七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宣傳與弘揚了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喚醒了我們對中國美食的驕傲和感動。

隨著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各種新媒體相應出現,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種網絡媒體集中了傳統媒體的各大優勢,還因其及時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動性、多媒體性等特點在傳播文化方面比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更大。尤其是近年來出現的微博,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因其時效性強,受眾廣泛的特點,其傳播力和影響力不容小視,可謂是“小微博大力量”。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名人、新聞媒體紛紛開通微博與網民展開互動。很多社會熱點事件均是通過微博而廣泛傳播。可以說,微博引導了人們的輿論導向,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意識和行為。《鳳凰周刊》的編委、記者部主任鄧飛認為,以前的人可以通過文字去影響社會,而現在則是通過行動來改變社會。他說,“微博通過改變我,進而改變我的國家。”

(二)媒體在提升美國、日韓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

目前,美國是利用電視、廣播、雜志、互聯網媒體來傳輸文化最成功的國家。美國控制了世界大部分電視和廣播節目的生產和制作,每年向國外發行大量的電視節目。美國兩大通訊社——美聯社、合眾國際社,使用100多種文字向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多家用戶新聞,與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一起壟斷國際新聞來源。美國之音用52種語言每周播放時間超過1200小時,每周擁有世界各地的聽眾8600萬,成為美國文化擴張和文化滲透的急先鋒。互聯網使美國的文化擴張和文化滲透無處不在,幾乎人們一進入因特網就進入美國文化的環境之中,提高了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日本主要通過動漫向他國發起文化攻略,對外推銷、灌輸自己國家的政策和價值觀。《名偵探柯南》《機器貓》《火影忍者》等一部部風格各異的動漫,不但使得動漫人物深入人心,還日積月累地影響著青少年、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甚至使得許多年輕人產生對日本的崇拜。日本動漫不但改變了一代人的觀念,還讓更多的人對日本文化產生認同感。

而韓國主要借助具有韓國特色的“韓流”傳播韓國文化,提高國家的影響力。韓國政府把中國大陸看作“韓流”文化產品最有潛力的市場,他們的理念是“以中國文化打敗中國人”、“以中國文化開拓中國市場”。韓國將傳統文化背景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如籌劃了10年的韓劇《大長今》,專門研究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喜好,在中國兩岸三地熱播,屢屢創出收視率新紀錄,使得中國“韓流”滾滾,興起了學習韓語熱。

三、媒體在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中的對策

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是擴大文化傳播力和輻射力,而傳播力的增強關鍵在于媒體。為了讓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國,從而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我國應該充分利用媒體,使其發揮應有的效用。

(一)傳播先進文化

媒體為信息、文化傳播的平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把傳播先進文化放在首要的位置。傳播中國的先進文化,就是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使中華文明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從中吸取世界文明的水分,最終開枝散葉,開花結果。例如,各種新聞報道和媒體活動的文化引領,積極影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因此要想具有大眾性、普遍性、實效性就必須通過媒體來實現。

(二)塑造國家形象

國家形象既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外在形象,又是國家綜合國力與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國家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媒體傳播。因此我們應遵循國際通行的標準、規范去追蹤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并突出個性特征、塑造國家形象。比如說,中國的白酒雖然在國內被大家所認同,但國際上的影響力卻微乎其微。我們可以從酒文化這一點突破,使其不斷地標準化、正規化、國際化,最終達到突出個性特征、塑造國家形象的目的。

(三)引導輿論導向

正向輿論能夠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而負向輿論則對社會發展起到破壞和阻滯作用。媒體是輿論引導的主力軍,對推動熱點事件、促進改革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媒體要承擔起引導輿論導向的責任,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和分析熱點事件,讓主流意識形態在輿論中占據主導地位。

(四)樹立模范典型

模范典型是人們學習的榜樣,要充分利用媒體的宣傳力樹立模范典型。比如現實中“雷鋒”郭明義,他帶動了當今中國“雷鋒”精神,并使其不斷傳承,并發揚光大。我們要樹立類似的模范典型,打造中國精神。

文化軟實力論文:舞蹈藝術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性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文化體制改革”中,改革的目標指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本文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角度,分析論證了舞蹈藝術作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中堅力量,以它具有的娛樂性、對民眾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它強大的表現力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傳播過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為舞蹈藝術的從業者,更好地打開探尋各自專業領域的思路。

關鍵詞:舞蹈藝術;文化;軟實力;重要性0前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五個體制的改革內容。而文化體制改革中,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主要的改革目標。改革目標的提出,使我們文化產業的從業者,也應該從自身的專業角度,認真思考本專業可以為改革目標的實現,做哪些具體的工作。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實際落實這些工作之前,應該客觀認識到舞蹈藝術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所擔任的重要角色。對于審視本專業的發展、合理規劃專業改革的方向、目標是最為務實的選擇,也為更快、更強的展現我國文化軟實力提供了可供參考和探討的角度。

1現代社會,舞蹈藝術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現代社會中國家文化軟實力在諸多方面都得到了體現,比如文學、電影、音樂、舞蹈、設計等等。文學是從文字的魅力來訴說,電影用光和影記錄,音樂用音符的跳動來傳達,設計用線條和結構來體現,這些文化類型都從不同的方面體現了國家文化的軟實力。舞蹈藝術區別于其他藝術,它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用肢體動作在傳播藝術魅力的道路上不斷發揮自身功能。它傳達出的國家文化的特色和實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1)舞蹈藝術娛樂性易于民眾對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吸收。現代社會文化的發展層次縱向是加深的。舞蹈藝術有在劇院、舞臺上演出的表演性劇目,也有綜藝節目中的表演性,也是作為娛樂節目參與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形式,都無形中傳播了國家文化的概念與風格;這種特性,也影響了除本國之外別的國家與民族。也正因為舞蹈的娛樂功能,它更容易被民眾所認識、吸收和喜愛。比如現在社會在青少年當中很流行的街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外來文化,但是它在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很迅速。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廣場公園,從7、8歲的小朋友到70、80歲的大爺大媽,熱鬧非凡的跳著、開心著。雖然并沒有真正探尋過作為外來文化它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表達形式。但是不約而同地在實際的表達過程中,與街舞所要表達的精神是那么吻合。另外風靡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的拉丁舞,也同樣吸引著眾多的愛好者。各種培訓機構,各種比賽層出不窮。不同年齡階層的人伴隨著舞蹈動作的節奏、力度,充分張揚肢體,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這對于外來文化的吸收,也是別國文化軟實力對于我國文化的影響。而這影響,也正是因為舞蹈文化的娛樂性,更容易被他國的人們所認識和吸收。舞蹈的娛樂性使得我們國家的民眾對于并不來源于本國藝術土壤的表達方式,展現的那么自然、和諧。通過表演者的藝術加工,他們的表現形態也在逐漸的本土化。我想任何藝術的交融是避免不了了,但是如何在交融中保持我們本身所特有的風格與特色,堅持發展我們本國家的舞蹈藝術特點,這點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

(2)舞蹈藝術對民眾意識形態的影響利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傳播。在社會發展中,政治、經濟的發展變革影響著民眾的意識形態。政治是思想上直接的干預,而經濟是從生活的點滴潛移默化的影響。政治、經濟的不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段和方式,他們影響了藝術的發展和傳播。比如中國舞蹈體現出的內斂、含蓄的體態特征和美國現代派舞蹈表現出的直接、力量的體態表象就是不同政治體制下產生的不同意識形態作用后的結果。無論何種結果,藝術的感染力是同樣存在的,而它所傳達出的藝術魅力和表達出本國民眾的意識形態會伴隨著它的感染力的擴散而逐步影響他國民眾。從影響得到了現實回應的過程,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過程。這個傳播過程借助的就是舞蹈藝術的娛樂功能。舞蹈藝術的娛樂性直接的作用便是在娛樂的過程中影響了人們的意識形態。比如說大眾傳播媒體的綜藝節目,觀看這些節目的人很多,這些節目所體現的節目內容也在不斷地挑戰著人們的審美和意識。綜藝節目中出現的舞蹈畫面,很

多是流行、時尚、動感或者性感的內容。在80、90年代,我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的伴舞節目中,舞蹈演員基本都是以端莊穩重裝扮的。而現在打開電視屏幕,各種綜藝節目中的舞蹈演員造型多是以性感為主。我們的審美和意識形態,也在不知不覺中包容了這樣的變化。意識形態影響了舞蹈藝術的創作,而舞蹈藝術的傳播過程也自然地表達了意識形態。如果需要加強意識形態的形象力,則需要充分利用舞蹈藝術的傳播特點。所以在傳播國家軟實力的途徑當中,應該注意到舞蹈對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舞蹈對于意識形態的影響是很大的。

(3)舞蹈藝術豐富的表現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傳播。舞蹈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藝術形式,因為它調動了全身心的力量來表達內在的情緒,它所表達的情感沖擊力是巨大的。正是由于它有這么強的表現力,才能在文化的交流與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形勢,達到傳播文化軟實力的目的。由于地域的遼闊,在我們國家當中產生了很多不同風格和特色的舞蹈形式。在本國的各民族之間,這種舞蹈藝術豐富表現力的展現也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比如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四川省,就產生了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個民族的舞蹈形式。這些民族在生活中的交集和文化的交流中,舞蹈豐富的表現力使得各民族之間的舞蹈藝術有很多的聯系和融合。比如四川羌族和彝族,這兩個民族舞蹈的動率和體態特征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從一個國家民族之間的舞蹈藝術傳播過程可以看到,即使在國家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較量中。舞蹈藝術豐富的表現力仍是加強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國家像這樣舞蹈風格表現力強、特點明顯的民族還有很多。過去由于交通不便導致文化傳播閉塞,很多舞蹈風格沒有被大家認識,現代社會傳媒技術不斷加強,更多舞蹈形式也在不斷涌入我們眼瞼。這么多藝術形式,占有這么強大的表現團隊,通過適當的傳播,我們的文化也同樣會受到各國人民的關注與喜愛。

2結語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我們國家的改革和發展走上另一個臺階,改革的步伐也越來越響亮。在舞蹈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這些從業者也應該認真思考我們專業改革和發展的內容與方向。為的是能更好地“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國家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內涵和實力,而舞蹈藝術作為其中獨特的一支更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它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這需要我們對本國家的文化有客觀的認識,堅持本身所固有的特色,自信的向世人展示我們的文化。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不了各國、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只要我們有信心,任何交融都不可怕,它有助于我們的發展。舞蹈藝術將會在歷史中繼續擔任傳播者的角色,和其他藝術門類一起向世人展示我們國家的實力。

文化軟實力論文:加強公路文化建設,提升行業軟實力工作研究

摘要:目前加強公路文化建設,是提升行業軟實力的支撐,它以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斷的發展。需要持之以恒、不斷學習和發展,切合實際出發,穩步推進,形成富有特色濃厚公路文化氛圍,使它成為推動公路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公路文化 切合實際 科學技術

一、公路文化的特征

目前,提升行業軟實力,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公路文化建設做支撐,根據實際的情況不斷的更新,使公路文化建設與行業相吻合,能夠促進公路事業可持續的發展。公路文化和其他行業文化相對比,它更具有鮮明的特征。

(一)公路文化是“網絡文化”。我國不斷的步入科技的時代,社會在飛速的發展,大多數地方的公路建設都已經形成了四通八達,安全快捷,環境優美的通道了。例如:蘇州陽澄湖,它的水質清澈、風景秀美,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來旅游。因此為了防止陽澄湖的污染,昆山公路處實施相石公路界橋水源保護的改造工程,在2013年年底工程完工,不僅對陽澄湖的污染進行了防控,也方便了人們的交通,不但給如今文明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且本身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環境文化。

(二)公路文化是“活力文化”。科學技術和人們的勞動智慧造就了公路文化的建設。我國的交通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很多的高速公路和橋梁,在技術與科技上都具有全球先進水平。這幾年中我國公路橋梁建設還在不斷進行完善,為人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道路,不但將人們的視野開闊,改變了一些老觀念,促進了人們創新精神,還加速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與實現小康生活的現實活力。

(三)公路文化是“公益文化”。公路是每個地方的基礎設施,是各個行業和每個人都需要利用。公路的作用,可以直接的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增長。曾經有經濟學家計算過,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以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四個百分點。公路是一種基礎的社會公益產品。,因此公路的環境、面貌、建設都是一種無形的效益,是社會財富。

(四)公路文化是“服務文化”。服務一詞是具有很廣泛的概念的,在眾多的服務行業中,公路行業的服務,就是保證公路的安全和暢通。在公路的基礎建設中設計、施工、管理、施救等一些方面,都是必須圍繞著安全和暢通來進行。公路的施工人員,需要在工作中,以“暢、潔、綠、美、安、優”的理念,來進行打造,建設有特色的公路文化。

二、公路文化建設的途徑

公路文化的建設,是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必須要確定目標,不斷的努力、探索、積累才能夠將其實現

(一)突出個性,弘揚公路精神。每個公路部門在對于公路文化的建設中,都需要將自己的個性突出,加強對精神的弘揚。例如昆山公路:爭創一流的拼搏精神,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團結和諧的大局精神,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再弘揚精神的其中,可以加強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激發工作中的責任和使命感,推動公路的安全、暢通的可持續發展。以奮力助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實現公路事業更好更快發展,始終堅持更好更快思路,率先建成現代公路樣板為工作目標。

(二)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增強敬業愛路意識。社會中的不良影響,使公路職工中也出現了消極的因素,因此加強職工的職業道德是非常必要和迫切。讓職工認識到公路交通在經濟和社會中的地位;進行傳統的道德教育;在業內樹立起先進的模范人物,引導職工不斷的完善自己,能夠從小細節上來提升自己,向社會展現出公路職工的精神,讓人民更加的理解、關心、支持公路;開創一些評創活動,引入獎勵制度,提高基層職工的工作熱情;利用多種方法,盡可能的增加職工的收入,縮小公路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重視人

才,建立培養、使用、激勵并舉的人才工作機制。尊重公路職工的精神,將職工參加議政的積極性提高;開展內部競升發展模式,形成尊重知識、人才的良好氛圍;對職工加強崗位上的培訓,利用繼續教育對公路職工中人才的知識和素質進行提高;使職工對公路文化建設的意義和公路事業發展充分的認識,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強對職工培訓的工作,構建全面的職工培訓制度,結合實際需求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全體職工的素質和技能。

(四)繼承傳統,創新方法,進一步加強職工政研工作。要實現“三個文明”與公路文化建設的發展,需要做好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加強的時候,需要結合公路管理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公路的建設、改革、發展等各項工作中都需要貫穿著職工的思想政治,為公路的事業發展,提供有利的精神動力和智慧的支撐。對職工思想政治加強的同時,必須在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面,努力的將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加強公路文化的建設,才能更好的將行業的軟實力進行提升。加強公路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是以動態形式進行發展的,它沒有辦法一蹴就行和一勞永逸。因此公路文化的建設者們,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創新、自我提高。按照實際的需求,發展的原則,建成有特色的公路文化,提高行業的軟實力,促進公路事業的發展。

文化軟實力論文:試析班組文化建設的軟實力

論文摘要:班組是企業的細胞和基石,是公司從事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基本單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戰場。搞好班組建設,發揮班組作用,是提升公司執行力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員工與公司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闡述了班組建設中文化元素涵蓋的形象、心理和精神三個層次。圍繞“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從誠信、溝通、尊重著手,努力提升班組文化建設中的軟實力,并對發展軟實力的差距作了簡要分析。

論文關鍵詞:班組建設;軟實力;文化元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抓市場、抓管理、抓質量、抓隊伍的激烈競爭中,企業注重文化和自身形象影響力的策略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個實體,通過文化理念的展示和吸引來增強自身形象和影響力,向社會推介一個和諧有文化的企業的能力,稱為“軟實力”。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文化理念、技術質量和管理創新必須同步加強。企業再大,總是由班組這一個個“細胞”組成的,基層班組是企業管理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加強班組建設,增強其活力和執行力,是企業實現科學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本文就班組建設中的軟實力提升作一粗淺分析。

一、班組建設中的文化元素

1.塑造形象是前提

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以價值觀、品牌戰略、發展目標、管理標準“四統一”為基礎的優秀企業建設體系,首先是塑造企業形象。在班組建設活動中,要以《國家電網公司員工行為規范》為標桿,塑造統一的員工形象。一是外在表象的約束。統一標識,統一著裝,微笑服務,5s管理等。給人留下一個整潔、干練的總體印象。二是內在心態的自律。樹立國家電網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抵制妖魔化的“三俗”理念;弘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克服浮躁、淺薄的心理取向,凸顯一種積極、陽光的工作狀態。

當然,自律必須以教育和培養為先導。在班組文化建設中,開展誠信教育,培育創新精神,遵守《員工守則》,規范職業行為,倡導愛崗敬業,表彰積極奉獻,努力把規定的目標要求轉化為員工的文明習慣。

2.提升素養是關鍵

修養素質是企業文化人才戰略的核心。班組文化建設同樣要抓住這一主線。如果說形象的塑造尚是注重外化于形的層面,那么素養的提升就是側重于內化于心的層面。從心理學上講,引導、使用、成就和贊賞更能激發人的激情和活力。人文思想、人本理念、人性化交流是營造人格魅力的不二法門。在“創建學習型團隊、爭做知識型員工”的活動中,提倡每月讀一本經典名著、每季交流一篇讀書心得。要體會到讀好書的益處:讀哲學使人睿智,讀歷史使人知榮辱,讀文學使人懂雅俗。在進行法制教育、榮辱觀教育中,介紹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的“五常”精髓,賦予其與時俱進的解讀,培養員工的公民意識、責任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針對一些基層班組年輕人較多的特點,要多用贊賞的眼光看他們;多用包容的胸懷呵護他們,和他們一起探討職場定位、適應環境、努力堅持的奮斗基礎;多用開拓的視野引導他們,要廣聞博覽,兼收并蓄,儲備知識,積累經驗。

3.凝練精神是根本

制定班組共同愿景和個人愿景。緊扣國家電網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結合本單位具體要求,圍繞自身工作實際,提煉具有合理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的班組愿景和個人愿景。一是作為班組精神,時時對照激勵員工;二是作為員工個人的座右銘,經常思考反省、鞭策自己。“涓涓細流、匯聚大海”,“始于客戶需求、終于客戶滿意”,“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非凡的成績”,這些淺顯樸實的語句,已不是束之高閣的恢弘口號,也不僅是員工表述個人心理訴求的多樣性,這就是增強企業形象和影響力的軟實力。

開展爭當文明員工的活動,培養文明習慣,提升員工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組織員工參加義務獻血、愛心捐助等活動,使員工懂得感恩和奉獻,收獲知足和快樂;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搭建展示個人魅力的舞臺,享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班組建設中,要有意識地將提升文化理念影響力作為凝練企業精神的戰略步驟。其實企業在文化影響力方面并不缺乏軟實力儲備,我們扎根的祖國,有著厚實的文化基礎、幾千年的文明史、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無限的創造力。毫無疑問,班組建設中軟實力必將轉化為發展經濟的生產力。

二、班組建設軟實力的提升

1.誠信是內外兼修的基本功

誠信,意指誠實、守信。為人真誠、待人坦誠,恪守承諾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秀品質,也是當今社會政治、經濟交往中的行為準則。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必亡。講誠信、重承諾,增強責任感。

在班組建設中,倡導誠信,營造一種友善融洽的工作氛圍。班組同志間心無芥蒂,團結坦誠蔚然成風。面對浮躁、功利、推諉、不負責任的人間世態,員工守著自己心中的一片寧靜,勤奮踏實地做著平凡而有意義的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當誠信化為班組員工的基本素質時,面對社會服務自會產生吸引力。“基礎決定高度”,誠信雖是個人修為,但擁有大批誠信員工的企業必是強大而有競爭力的。

2.溝通是增強團結的黏合劑

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了人的基本生存、安全需求之后,人們還有自我實現的需求、自尊的需求、社交和情感的需求。有員工會認為,自己身處公司最底層,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只要工資、獎金不少就行了,班組建設與己無關;也有人會覺得,除了工資、獎金等物質待遇外,自己總感到工作的意義不是太充實,人生似乎還缺乏一些應有的光彩。這些現象和心理會影響團隊的執行力與創新精神,會渙散人的斗志,削弱團隊的戰斗力。針對這些情況,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使之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從而構建出一種和諧的氛圍。

首先,通過學習交心,提高員工對班組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其次,營造寬容和諧的工作氛圍,重視、信任員工的工作能力和發展潛力,讓員工感受到他們被認可、被贊譽,獲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再次,引進競爭機制,讓一批素質高、事業心強,富有團結意識、熱愛班組工作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給他們提供施展才干的舞臺,搭建攀登事業高峰的階梯。

3.尊重是為人處事的立足點

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人,班組建設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心智、責任和抱負的建立健全。這就要求在工作中把對人的尊重放在顯著位置。領導尊重職工,要改變“居高臨下”、“我管你從”的思維方式;職工尊重領導,要懷有對企業、對社會的感恩之心;員工之間互相尊重,既體現了自身素質,更表達了友善、謙遜和欣賞的心態。同樣,對客戶的尊重,不僅向社會展示企業形象,更是對社會的一種回饋。

美化工作環境,關心員工生活,也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在員工過生日時,送上一盒蛋糕,寄上一張賀卡,他收到的不只是物化的禮物,更是值得珍惜和體味的關愛和尊重。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風氣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優秀的品質,超越時代和社會。鹽城供電公司電費管理中心憑借對信念的堅守、對工作的執著、對員工的熱忱、對誘惑的抗拒,在抓班組建設工作中,通過文化和理念吸引力來獲取團隊所需的軟實力,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升華。企業的創新發展始于員工素質的一點點提升。2010年,電費管理中心被江蘇省電力公司授予“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這是繼獲省“先進集體”后的又一榮譽。2009年,公司電價電費各項專業指標處于全省領先行列,同業對標所有指數均為滿分。全年電力銷售67.68億元,同比增長12.81%,全年應收電費回收率達到99.997%。在這一組組無聲的數字面前,使人明顯感受到電費管理中心進取、奉獻和超越的企業精神,明顯感受到領導能力、執行能力和軟實力的綜合效應,更感受到抓班組建設、激勵員工、提升自我、發揮才干的巨大威力。

三、發展軟實力的差距

發展提升軟實力,需要理順幾個關系。

1.長期與短期

文化和理念的影響力,一個形象的建立和展示,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沉淀過程。重短期的奢華渲染而忽略長久的規劃、厚重的文化儲備,是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軟實力的。在這里,堅持尤顯重要。

2.追求與追逐

在一般意義上講,追求關乎靈魂,追逐多涉名利。當追求變成追逐的時候,理想就被欲望所代替,甚至會被物欲所湮滅。軟實力的提升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會一蹴而就。況且,這種欲速不達的狀態正是發展軟實力的天然克星。

3.被動與主動

發展軟實力,貴在提高自身素養。人生的魅力和難度,都在于選擇太多。前者使人對生活、工作、未來等充滿樂趣和遐想,而后者卻使人面對時尚、流行難以作出正確的選擇。敏銳的目光決定你人生征途的長度,寬闊的胸懷決定你事業發展的寬度,哲理的思考決定你挖掘寶藏的深度。具有讀書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才能不斷地充實心靈、升華境界、提升自我,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和人格力量。“知識就是力量”,是指知識要通過心靈的消化和釋放,才能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被動只能外化于形,主動才能內化于心。正如那句廣告詞所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4.品牌和載體

世上沒有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但軟實力的形成要根植于厚重的文化沃土中,而且軟實力的影響和發揮更要憑風借力,踏浪而行。

韓國通過釜山亞運會,用泡菜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國內多少人,尤其是青年人,看韓劇、穿韓裝,仿佛韓國就是一個鄰家小孩。美國的薯條、可樂和大片,形成向全世界展示其霸主地位的文化三叉戟。我國的中醫藥、武術、儒學、書畫和五千年的文明史等文化元素,其質其量遠超韓美,但品牌效應和影響力與其高質高量極不對稱。特別是美國推出的卡通大片《功夫熊貓》,在全球受到青睞和追捧,使我們感到心痛和深思。功夫與熊貓,是典型的中國元素,卻造就了展示美國軟實力的經典之作。《功夫熊貓》讓觀眾在視覺和懸念上欲罷不能,又能與觀眾心有靈犀,有效達成智慧與情感的溝通。以我國“國寶”為主角的好萊塢卡通大片,卻不是我國拍攝的,這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

文化軟實力論文:論當代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論當代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后金融危機時代,電影越來越成為廣大群眾緊張工作之余喜愛的文化娛樂形式,電影票房不斷創造奇跡,電影娛樂業逆市而上,由此帶來人們對電影文化和電影產業的重新審視和關注。經濟走低,文化被視為新的帶動力,當今世界各國紛紛展開文化軟實力的競爭,電影更被視為非常重要的文化力量。美國電影協會前主席威爾·海斯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驕傲地宣稱,世界范圍內,每英尺膠片的美國電影帶動了一美元的美國其他商品銷售。貿易已經不再緊隨美國國旗,而是緊隨“電影”了。[1]我國政府出于增強文化軟實力的考慮,也提出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戰略,但是,在世界電影產業呈現出全球化合作的格局下,中國電影業的力量還非常弱小。如何加速提升我國電影文化軟實力,使中國電影真正能夠起到對內凝聚人心,對外塑造國家形象的作用,我們有必要進行認真的梳理、審視和思考。

一、當代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研究緣起

“軟實力”概念是1990年3月,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首先提出,他認為:“由資源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四大因素構成的硬實力,始終是有限的,而真正具有無限張力的動力力量,是軟實力。”[2]并指出軟實力“是一個國家造就一種情勢、使其他國家仿效該國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這一能力往往來自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國際機制的規則和制度等資源”[3]。在2004年,他又把“軟實力”明確定義為“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 是“讓別人也想要你所想要”的能力。[4]概而言之,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軟實力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軟實力必須借助于特定的媒體形式才能夠進行有效的傳播。[5]作為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電影具有文化性和商業性的雙重屬性,電影不僅是一種產業,也是一種傳播語言。作為 “軟實力”構成的電影文化直接影響到國家形象的傳播。國際經濟學家指出電影產業是國家綜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合軟實力的體現,影視作品反映出的民族精神、滲透的社會價值觀以及隨之帶來的強大經濟效益,使得眾多現代國家把提升電影文化軟實力作為塑造國家形象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

二、提升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的意義

“文化因素是世界性流動的因素,它構成的軟實力難以壟斷,文化可以通過跨國界傳播成為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基本價值或主流文化,發源這種文化的社會自然就獲得巨大的軟實力。”[6]作為具有全球輻射力的現代媒體,電影對建構國家形象與增強民族主體性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國家形象傳播的重要載體。我們說,國家形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國家實力,在客觀上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體現,但更離不開現代大眾媒介的想象性建構,而電影作品的廣泛傳播,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是幫助世界了解中國、認可和接受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電影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內可以凝聚人心,對外可以塑造國家形象,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雖然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有限,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通過中國影視文化的對外輸出開始有興趣學習中國普通話,開始關注中國功夫、中國文化,來我國留學、工作,愿意和中國企業合作。可見電影作品的繁榮能有效地促進中國軟實力的提升,電影的傳播形式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國家形象的構建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三、提升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的策略

(一)對外: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軟實力競爭中有較強的優勢,是我們提升軟實力開發不盡的寶藏。當前,中國電影頻繁參加各類國際電影節,走出國門面對國際受眾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不僅僅是一種潮流,還應是中國電影的責任,中國電影應立足中華文化,提高自身質量以爭取更多的國際國內觀眾認可,在全球競爭中表達中華文化應有的自信。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現狀和經濟“硬實力”的發展存在著差距,中國電影現在還不能夠平等地與美國好萊塢電影進行對話。要想通過電影弘揚民族優秀品質、增強民族凝聚力,展示中華文化神韻,達到文化外宣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業。

中國電影只有立足本國文化基礎,呈現豐富的“中國元素”,才能展示出中國文化的特殊魅力。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文化立場和策略,那就是“中國立場,國際表達”來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同時,中國必須融入世界才能影響世界,自立于世界之林而不是世界之外,中國文化才能有影響力。中國電影在塑造中國國家文化形象差異性的同時,也要努力表現勇氣、尊嚴、平等、自由、英雄、博愛等這些人類共通的情感。通過電影傳達東方式家國文化、儒道文化及中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展示東方文化的柔韌、博大。不過,傳統文化的精華需要與時代特征相適應,只有經過創造性轉化,并與人民生活和國家行為聯系起來,才能真正對世界產生吸引力和號召力,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二)對內:學習好萊塢運作經驗,努力多出優秀作品

美國好萊塢電影風靡全球,好萊塢電影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美國通過好萊塢影片,巧妙地將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世界和當代中國,通過好萊塢影片展示出美國是自由、平等、博愛、公平的世界,世界的發展方向在于美國。美國電影既是美國出口的文化商品,也堪稱美國的文化大使。它用其光影魅力為美國創造了一種獨特“形象”,弘揚美國的生活方式、文化乃至意識形態。如大衛·普特南所指出的,美國電影所創造的美國形象極其有效又極其易于辨認,是一種富足的、充滿機會的、令人激動的、科技發達的、而且至少在大多數時間都開放自由民主的,這種形象對于推銷美國價值和美國商品同樣成功。[7]

美國好萊塢影片《功夫熊貓2》全球熱映,曾在國內引發大討論,這一現象是中國文化輸出,還是美國文化入侵?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盛行,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長此以往,必然影響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以及正在形成發展之中的先進文化。我們應該思考,中國的電影人守著中國文化巨大寶庫,卻無從下手,無法傳遞,這是誰的錯呢?國產電影如果不反思自己,一味指責對方,顯然是狹隘的。當前,最不該的是盲目抵制,而應該是學習。也許換個角度來看,好萊塢其實還幫了我們。我們一分錢沒花,好萊塢就免費給我們做了一個全球廣告。這比拿巨額外匯去做國家形象廣告要好得多。同時,我們也應該警醒,《功夫熊貓》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中可以看到我們丟失的“軟實力”,中國文化資源和中國元素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們的電影缺乏的是開拓全球市場的能力。

(三)自身: 遵循文化發展特殊規律,不斷完善監管體系

提升電影文化軟實力需要考慮電影自身的特點,遵循文化發展特殊規律。電影其自身擁有的特點使之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僅體現商業價值,還體現文化價值;不僅具有娛樂性,還具有精神性;不僅滿足人們感官的享受,還給人心靈以震撼與啟示,更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發展電影文化產業需要遵循文化發展特殊規律,不斷完善監管體系。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影視產業發展,國家相關部門應給予政策扶持。美國是這方面的突出案例,美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維護好萊塢電影等創意經濟產業的全球利益,發展至今,已構建了一套完善的國際性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在國內,美國政府構建了一系列嚴密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并設立了眾多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在國外,美國政府不斷積極促進國際性知識產權保護條約的締結,并通過多種手段促使其他國家加強對美國知識產品的保護。[8]制度的支撐是規范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我國政府可以學習美國經驗,盡快建立完善電影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例如出臺有效的版權保護措施;相對寬松的電影審查機制;調整電影制片方、發行、院線的分配比例等相關配套政策。總之,我國政府只有加大對電影業的扶持力度,建立權責一致、監督有力的電影行政管理體制,才能為電影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有效提升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

四、結 語

據新華社2012年2月18日消息,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中國內地觀眾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看到比現在多一倍的好萊塢進口大片。[9]協議的通過迅速得到不少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積極回應,好萊塢大公司紛紛計劃登陸中國,設立工作室。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從當前看協議對中國電影業是嚴峻的考驗,但從長遠看將會帶動中國電影文化產業的發展進步。70年代的日本電影,90年代的香港電影,2000年后的韓國電影沒有一個是靠封閉自拍達到輝煌的,都是學習借鑒美國經驗然后形成自己的風格。中國走向國際,提升文化軟實力,已經不是簡單的口頭文章,在合作中學習,才能走向前沿。古語說 :是騾子是馬溜著看。只要你有真功夫,還怕別人在你面前擺擂臺?我們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體系與文化戰略目標,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電影文化軟實力實現路徑。

文化軟實力論文:簡析中國文化軟實力及其建設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

【論文摘要】將文化軟實力界定為一國的文化內容對他國形成的吸引力,使他國自愿效仿、學習、追隨,從而對他國的國家政權產生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現狀進行總體評析,最后針對其中的優勢與劣勢提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相關建議,以求為當前及未來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工作有所助益。

一、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及意義

(一)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內涵

冷戰結束后,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變革。就其本質而言,國際政治的性質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使其無形的力量變的更加重要”,全球權力的強制性因素在減少,軟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確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國著名學者、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去·奈。他認為軟權力是通過吸引而非強制的方法使他者滿足自己欲達到的目的的能力。軟實力與硬實力不同,硬實力是一種對抗性權力,是建構在具體的物質資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權力,軟實力是一種吸引力而非強制力,它通過讓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達到預期的結果,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軟實力包含三方面內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國際規則和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軟實力的運用,則表現為通過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讓其他國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體系的規則,從而間接地影響他人決定自身的偏好。

在軟實力三個方面中,文化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奈認為,文化是“一種相對廉價和有用的軟實力資源”,并以美國文化為例論證,認為美國文化雖非萬能,但是“蘊藏在產品和交流中的美國流行文化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軟實力中的重要地位,卻沒有明確界定文化軟實力的邊界,沒有很好地解釋什么樣的文化在怎樣的條件下能夠被轉化為軟實力。關于文化,至今沒有統一的界定。廣義的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則排除了關于物質創造活動和結果,專注于人類的精神財富,包括語言、電影、價值觀念、傳統習俗、文學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軟實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經成為或可以成為軟實力”。本文認為,軟實力中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一國的文化內容對他國形成吸引力,使得他國自愿效仿、學習、追隨,從而對他國的國家政權產生影響。文化要成為軟實力必須要同化他國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形成強大的說服能力、滲透能力,以有利于本國國家目標和國家利益的實現。

(二)文化軟實力的意義

雖然文化在軟實力化時的模糊性和復雜性,以及文化本身及傳播過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脫離于政府的控制之外”,“傾向于對外部世界產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獲得特定結果”,但是文化軟實力在國際政治 中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軟實力的說服作用、滲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過文化來展現”。文化本身雖然無法像物質性資源一樣為我們用肉眼所見,但是文化的作用卻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人,從而間接地改造客觀世界。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根基,被視為國家推行戰略 目標的重要渠道。文化要素發揮著“培育”作用,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塑造一國的價值觀念、發展模式、國內政治等,同時向他國傳播或宣揚,使本國可以通過吸引力讓他國用符合本國意愿的行為方式達到國家目標,使其行為更加具有合法性,遭到更少的抵制和反對。

文化軟實力作為軟實力的一種重要形態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己經成為國際力量平衡對比的重要因素。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極為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認清中國文化軟實力現狀、將文化軟實力建設上升到國家對外戰略層面,對于國家實現其對外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文化軟實力現狀評析

(一)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文化因素也發揮出了其應有的作用,“和’咬化建設受到了高度重視。中國一貫提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和’,為基礎,強調同周邊國家和諧相處,不僅為中國的硬實力發展提供了和平的周邊環境,而且為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提供了文化基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漸強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被中國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國接受的海外留學人員己達到884315人。同時,中國不遺余力的加強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共同促進文化的繁榮。到2006年底,中國己與145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議,其中在46個國家設立了108所孔子學院和12所孔子學堂,增進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為中國正面國家形象的樹立做出了貢獻。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7日《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文化現代化研究》,依據2005年世界各國的各項指標數據,認為中國的文化影響力指數己躋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由此可見,中國文化軟實力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強。

(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不足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不足,優良傳統有待于進一步的發掘,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巫需完成。在吸收國外優秀飛文化的同時,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質,不能被吸收的文化所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國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發掘本民族文化的優良之處,才能形成國家強大的軟實力。其次發揚中國文化離不開現代化的傳播途徑,建設現代化的文化傳播途徑意義重大。近代以來,中國由于特殊的國情發展史,文化軟實力建設起步晚,文化現代化程度相對較低,影響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相對于美國美聯社、英國路透社、法國法新社和俄羅斯俄塔社,中國新華社的世界話語權相對不足:中國的電影等傳媒產業發展也不健全,中國文化的現代傳媒手段需要進一步發展。

三、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構想

(一)發掘傳統文化,構筑普世主義文化體系

文化轉化為軟實力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這種文化要具有吸引力,二是該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精神能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們的效仿、追隨并轉化為他們的價值、精神。正如李光耀指出:“只有在其他國家羨慕并期望模仿一國文化時,其軟實力才得以實現。’所以,進行國家軟實力建設,我們不能只是單純的弘揚傳統文化,更要深度挖掘其精髓,對原有的制度性文化進行必要的調整或發展,尋求具有普世意義的東西,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本位,在延續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使中國優秀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通過文化開放,使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有機結合,提升中國文化的包容性。發掘同源文化、地緣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作用,維護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維護多元文化交融的有益性,建構一種更具生命力的良性循環的文化環境,建構一個普世主義的文化思維框架,向世界展示中國富有感染力和包容性、能被世界普遍接受和理解并取得共識的文化體系,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

(二)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當前,中國社會正在加速向著以現代經濟和現代科技為先導的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模式跨進,面向全球社會,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研究應當立足于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之路,確立全球視野。我們應堅持文化獨立和文化主權,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在全球化進程中迷失自我,與傳統隔離、脫節,“不能進入文化自戀和自我自足化的誤區,要重新發現、探索、闡釋東方思想”,“中國文化不僅應該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且應成為新世紀世界文化中的強音”;確立全球視野,謀求文化對話的對等地位,重新尋找自己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位置,同時吸取其他文化的優點,用以治理和調整我們的社會生活,使之不斷趨向公正、合理、繁榮與昌盛;立足東亞,推動東亞傳統的當代重構;秉持“和諧”觀念,參與全球倫理的構建,尋求不同國家間的互助合作與和諧發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核心價值與人類共存之間的平衡,為全人類的福社而努力。

(三)擴大漢語國際影響,增強文化傳播能力

我們應該抓住“漢語熱”不斷升溫的契機,提高漢語的國際聲望。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很多國家都在有計劃的實施自己的語言戰略。法國努力協調有34個國家和3個地區構成的法語區的語言問題;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語世界”這一概念向世界進行語言傳播;日本、韓國建立基金會不遺余力地推進日本語、韓國語的國際傳播。中國政府應進行長遠規劃,制定符合國情的漢語推廣政策,大力推動漢語的標準化、規范化使用,并將其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以此來加強漢語的國際影響力,維護中國的語言文化利益;形成科學有效的傳播機制,擴大在國際傳播中的份額,實現中文信息的全球性傳播與分享,把我們的優秀文化介紹和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提高中國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四)加快文化產業化發展,打破‘文化逆差”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先后出臺了(冷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等,這對于中國文化產業化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化的當務之急是發展跨國文化企業。其次要完善產業運作機制,改革文化產業投資體制,完善文化產業投資政策。再次要打造響亮的中國品牌。國家應制定扶持政策,扶持文化支柱產業的啟動,支持重點項目的開發。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速文化產業實現兩個轉變的步伐,打造中國文化產業的品牌。此外,還應注重發展非物質文化的產業化。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傳統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要進一步創新傳承方式,對面向市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作為文化產業予以支持;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發掘傳統技藝,再現傳統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要廣泛深入地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人物,支持他們以各種方式培養傳承人,完善對他們的激勵機制。最后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文化產業理念,逐步縮短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產業體系并據此實現文化產品的升級換代。國家應對那些投資文化產業的個人或實體采取免稅、減稅、貼息貸款、稅利返還、差別稅率等經濟手段,鼓勵向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資,使得有逐利性的資本轉向文化產業,從而從總體上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結語

化競爭是21世紀國際競爭的一個戰略制高點,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中國文化需要積極應對回歸傳統和實現現代化之間的巨大張力,一方面通過自身建設增強自己的軟實力,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與現代高科技和信息傳媒手段相結合,形成世界上最具優勢的文化競爭力之一;另一方面加大對外交流力度,抵御文化霸權主義,維護國家文化主權,不斷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在提倡文明多樣性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中推動國際文化新局面。

文化軟實力論文:淺論跨文化傳播與提升中國軟實力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傳播 提升 中國軟實力

論文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跨文化傳播與交流必將越來越頻繁。從中國日益擴大的對外交往、對外開放的需要出發,探討跨文化傳播的規律,對提升中國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世界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在這種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跨文化傳播與交流也必將越來越頻繁。從中國日益擴大的對外交往、對外開放的需要出發,探索跨文化傳播的規律,以指導我們更好地向世界說明中國,并通過對相關問題的研討,深化對中國軟實力建設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一、跨文化傳播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影響與制約

(一)文化是構成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因素

“軟實力”( soft power)是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一書中提出。約瑟夫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參考其表述,我們可以將軟實力集中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影響力,即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制度安排上的影響力和外交事務中的影響力。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時代,“硬實力”依然重要,但軟實力的重要性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有助于促進國家、民族間的交流,增進其相互了解,有助于提升國家形象,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助于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增強國際競爭力。

從目前我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狀況來看,我國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尚存在不足。主要表現是:目前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整合多樣化文化的能力不強;政府機構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意識較弱;、文化產業滿足日益增長市場需求的能力低下;文化產品的市場傳播能力、跨文化和社會影響力微弱;文化發展的制度創新體系滯后;文化發展的政策體系繁雜且剛性不足等。但是,由于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非常重視,上述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同志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并把“提升文化軟實力”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可以預見,經過全國人民努力,我國文化軟實力一定會得到較大提升。

(二)跨文化傳播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系

國家文化軟實力屬于國家綜合實力范疇,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我國的各行各業都要圍繞著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而奮斗。

跨文化傳播屬于新聞傳播或國際新聞范疇。“跨文化傳播”一詞最早見于愛德華·霍爾1959年出版的《無聲的語言》一書。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最初范式成形于霍爾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美國國務院外交事務學院在1951年至1955年期間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跨文化傳播活動是我國新聞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它與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系上看,它的發展應當服從服務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戰略。因此,應當從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提升我國的跨文化傳播能力與效果。

(三)跨文化傳播對本土文化的影響

迅猛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對各個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它們原有的面貌。但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各自特點依然存在,呈現出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繁榮局面。各種文化正是在相互的吸收借鑒中去粗取精,獲得新的生命力。在這種情況下,“本土文化可能在表面上發生變化,但很難改變它深層的特征,因為人的文化認同與他們的血緣、土地和信仰息息相關。本土與外來的文化可能是此消彼長的,也可能是形成新的混合文化。”所以,在跨文化傳播中,每一種文化都同時面臨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機遇,戰勝挑戰,使自己的文化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得以弘揚和發展,是我們需要重視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二、全球化、信息化對我國文化的挑戰與機遇

(一)全球化、信息化對我國文化的挑戰

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使國際傳播秩序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不平衡態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強硬政治力量和文化、信息傳播優勢,將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向其他國家滲透。他們不僅對他國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蝕與削弱,甚至威脅其他文化的生存發展。他們利用自身傳播優勢,攻擊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制度,干涉他國內政,試圖在媒體傳播的狂轟濫炸下,同化他國文化、政治、思想等。例如,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主流媒體,就以其自己理解的民主、人權和自己的意識形態、政治模式為標準,衡量別的國家、別的民族文化與制度的優劣,把一切不符合自己文化或意愿的國家看作“無賴”國家或敵對國家,利用各種方式加以攻擊、低毀、丑化和打壓,這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二)全球化、信息化給我國文化帶來的機遇

任何一種文化,只有不斷注人新鮮血液,才能獲取持久的生命力。當今時代,國際間跨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為我們學習先進文化、改造優化本土文化創造了條件。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人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活躍和重要的角色,例如成功地加人世貿組織,成功地舉辦奧運會等,這都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三、通過跨文化傳播提升中國軟實力的相關對策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文化軟實力已經被置于國家戰略高度,如何構建并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

(一)建設中國主流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建設中國主流文化是我們應當關注的一個問題。什么是中國主流文化呢?中國資深外交官,現任外交學院院長、國際展覽局主席吳建民認為,大體上應當包含三個部分: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二是來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創造的許多好東西;三是中國從國外學習的好東西。

筆者基本認同吳建民先生關于中國主流文化的理解,并認為這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一是許多事物的構成要素都有主次之分,中國文化也有主次之分。主流文化是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文化,是一種影響決定文化發展方向的文化。二是中國主流文化是指一種優秀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能夠繁衍發展的基因,也是未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財富。那些被證明不好的文化不能納入中國主流文化范疇。三是中國主流文化并非純而又純的中國人文化。它在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把它改造融合為對自己發展有用的文化,并納人自身的發展之中,變成自己的文化。例如佛教、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優秀思想都成為中國主流文化的構成要素之一。四是中國主流文化并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不同的時代,中國主流文化的發展狀態和發展要求會是不一樣的,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會是不一樣的。實際上每個時代或每個社會發展階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重構主流文化的任務,即堅持自己的核心理念和符合時展要求的理念,吸收別人的先進理念,破除不合時宜的觀念,創造新的理念。近年來西方國家興起的政府文化再造和企業文化再造的浪潮,都反映了在新的時代促進自身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知識經濟、信息技術、全球化和國內改革開放迅猛發展的新變化、新世界、新機遇、新挑戰,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任務,中國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優秀傳統,拋棄自己不好的東西,吸收別的文化長處,創造符合時展要求的理念,建設和發展自己的主流文化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五是當代的中國主流文化包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包含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的傳承,對人類其他文明成果的借鑒、吸收、改造、融合和對符合時展要求的理念的創造。

在21世紀,我國要成功地從文化大國轉變為文化強國,構建中華主流文化是必由之路。筆者認為,構建中華主流文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首先,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1988年1月,全世界當代諾貝爾獎獲得者云集巴黎。巴黎會議宣言的第一句話是:“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向兩千五百年前回首,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他們認為,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東方文明,重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他人與自己的和諧等,其中有著治療西方各種社會病癥的良方。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許多具有普適性的優秀成分,它們不僅造福炎黃子孫,也是其他民族甚至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要想構建中華主流文化,就要從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中汲取養分。

其次,回顧歷史,分析現狀,總結經驗教訓,從我們自身的實踐和事業中挖掘中華主流文化因子。中華民族的近代史,既是遭受侵略與屈辱的血淚史,也是覺醒和奮斗的光榮史。這段歷史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是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是更加深刻而實際的。正是在這段歷史中,我們迎來了人類最偉大的思想果實—馬克思主義;我們找到了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發展道路一一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學會了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我們更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這一切為我們在新世紀構建中華主流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

再次,吸收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分。世界是多極的擴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只有立足國情看世界,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分,同時把中國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審視自身文化,才能夠開闊視野,參與到世界的文明進程中,才不會固步自封,不會因外界的變化無窮而不知所措。

(二)挖掘傳統文化中的軟實力之源,注重對世界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我們應當以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為依托,博采眾長,注重對世界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形成既包含我國特色又能引發異域共鳴的跨文化傳播風格,以國際化的方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化品牌。

(三)借鑒國際經驗,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從國際經驗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很有幫助。因此,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都通過政府的計劃以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相形之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弘揚與傳播,西方文化品牌在我國文化市場上所占的份額較多。我們必須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對于傳播中華文化,對于提高跨文化傳播效果,對于提升我國軟實力不可或缺。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之處,并揚長避短,打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四)注重傳播方式和技巧,制定完整有效的文化發展戰略

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和舉足輕重的發言者,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和話語方式相對陳舊單一,與外部世界缺乏共同的訴求點,這使我們發出的聲音常常得不到預期的回應,甚至帶來反面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在跨文化傳播中缺乏傳播的方式與技巧,并且沒有完整有效的文化發展戰略作指導。

長期以來,我們的跨文化傳播活動都局限于文化交際的經驗教訓,而沒有清醒認識到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受眾時的定位差異,沒有充分考慮其需求和心理,傳播方式不夠靈活。因此,在跨文化傳播方面,我們仍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目標,形成針對性較強的系統科學的戰略指導。

文化軟實力論文:建設特色文化名城提升保定文化軟實力

提要保定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從而提升文化軟實力成為當前迫切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文化名城;特色文化;文化軟實力;創新策略。

近年來,保定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面對文化主導的新形勢、新機遇,如何把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顯然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名城文化,無疑是保定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凸顯特有歷史文化內涵,有效利用歷史遺產的文化效應。

對于歷史文化名城而言,其特色體現更多地取決于歷史遺留所蘊含的特有文化內涵,在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和修繕上,不僅要在原有的古建筑間修繕仿古建筑,盡可能不破壞歷史原貌而尊重特有的歷史風格,更要注重挖掘出保定歷史文化有別于他城的特有文化,凸顯保定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保定老城區以明清風格著稱,尤其是裕華路沿線,集中了市區90%以上的文物古跡,是保定歷史文化遺產的集中體現。

在修繕老城區主體建筑的同時,應樹立永久保護思想,擬定長期保護修繕計劃,不斷完善配套設施,使這一區域的歷史原貌和周邊環境越來越完美的融合,從而使其成為展示保定特有歷史文化風格的重點區域。如,以西大街—總督署—古蓮池—大慈閣—鐘樓為軸線,可開拓富有古韻特色的“古城歷史文化風貌游覽黃金區”,以突出展示古城歷史古跡和特色產品為主,成為集文化、藝術、建筑和景觀于一體的經典游覽場所。沿線從事的活動都與傳統文化有關,要打出一些保定老字號招牌以弘揚保定特色,盡可能減少現代商業氣息。現代商業經營、機動車流和商業購物可規劃移至新區,明確區分歷史古城和現代新城的城市功能,這樣文化氛圍分明,既可保持歷史文化景觀寶貴的整體性、規模性和協調性,更加突出古城濃郁的古韻文化意蘊,使游客真正感受保定獨特的清末明初歷史文化,擦亮保定“歷史文化特色牌”,又可有效改善保定市區中心的交通壓力和衛生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對歷史文化遺產要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結合”的原則,多方恢復與開發文化名城內的可觀歷史文化景點。目前,城內景點開發的還少,游客來到保定一般只能參觀總督署和蓮池兩處,城內的旅游事業遠不能與滿城漢墓、白洋淀、野三坡等外圍相比。而事實上,城內的旅游資源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因此,凡史料上記載的能體現保定文化特色的歷史景觀,均應努力恢復與開發。如結合總督署和正在修繕的清河道署,可開發體現保定官府中的“官署休閑文化”;結合古蓮池,可開發體現保定書法藝術特色的蓮池書法文化。此外,可打造老保定特色美食字號,尤其打出一些保定歷史上享有盛名的美食老字號招牌,如原位于直隸總督府東邊口碑甚佳的老字號“馬家老雞鋪”,原位于古蓮花池對面、保定歷史上的名店、憑窗可以眺望蓮池美景的“望湖春飯店”,還有白云章的包子、老馬號的羊雜湯、白肉罩火燒等。

這些歷史上曾經聞名一方的老字號,都是悠悠歲月留給保定的寶貴財富,若得以恢復名號,無疑可吸引著人們前去品味、回憶,成為古城游覽的一大亮點。

再比如,西大街兩側房子多建于民國時期,是最具老保定特點的商業文化街,若把西大街原汁原味的民國特色加以修復,重現歷史風貌,保存延續其鮮明的時代建筑特色,考慮建造成“中國保定西大街影視城”,兼或開辟以展示保定歷史文化名人、歷史事件、古城傳說、名稱來歷等主題的古城歷史文化展覽館,借此開發民國特色旅游專線等,可成為吸引國內外游客的游覽亮點。同時,整頓所有與其歷史風貌嚴重背離的商業店鋪,進行合理商業開發,多打出一些老字號招牌,如有百年老字號之稱的“槐茂醬園”、“萬寶堂”、“稻香村”、“樂仁堂”等,還有曾享譽古城、肉香味美的“六味齋”、膳食業四大名園“宴樂園”、各自成派的書法名家題寫的各種商業牌匾等,這些老字號招牌既體現了西大街歷史上商業文化的特點,更是保定歷史文化名城顯現其獨有歷史文化內涵很重要的方面。若考慮加以恢復光大,即可成為保定文化名城建設的又一特色對外窗口,進而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文化效應轉換為良好的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創造條件。

二、整合文化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重點打造保定特色文化品牌,強化品牌帶動效應。

就保定而言,當前要重點打造好三張文化特色品牌:第一張文化特色品牌———“中國生態電谷,全國首座新型低碳”之城,引領未來城市建設新趨勢的示范城品牌。確立“生態電谷、低碳新城”特色品牌,建設節能低碳城市,是保定建設文化名城進程中的重要舉措。目前,保定在實現特色發展之路上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隨處可見的太陽能電池板,高新區所有的輔路路燈采用太陽能發電,所有的路口采用太陽能交通指揮信號系統,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的電站式酒店———電谷錦江國際酒店等等,都走在了全國前列,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潛力。

“生態電谷,低碳新城”的理念正與當今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趨勢相契合,順應了國家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潮流,預示著發展低碳經濟是當前城市建設所面臨著的重大發展機遇。一個好的機遇對于建設文化名城的長遠發展影響是不容小覷的,保定要建設具有特色的文化名城,就要憑借自身獨有的新能源產業優勢,抓住機遇,繼續打好節能低碳的特色品牌,推動文化名城建設向著更高層次加快發展。

第二張文化特色品牌———“冠軍搖籃”之城,打造大型體育活動特色品牌。保定被形象地譽為“體育冠軍的搖籃”、“體育之城”。保定成功舉辦的籃球文化節、空竹藝術節、狼牙山登山節、敬老健身節等系列文化活動說明,打造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的大型體育特色活動是展示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策略。一要全面提升活動的文化品位,注入保定特有的體育文化精神,突出展示保定作為“體育之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彰顯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擴大美譽度;二要把籃球文化節、空竹藝術節、狼牙山登山節、敬老健身節等文化節慶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形成文化節慶的長效發展機制,牢牢扎根于古城,常抓不懈,同時汲取經驗,增強創新意識,不斷注入新的文化活力,開拓更新更完善的文化節慶品牌項目;三要加強國內外體育項目交流,建立高水準綜合性能的“中國保定體育活動交流中心”,成為國內外進行大型體育交流的重要活動場所,承辦國內、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充分利用“冠軍效應”,邀請保定籍冠軍或國內外知名運動員參與大規模宣傳保定、推介保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體育活動,擴大影響力,全面提升保定體育特色形象;四要加大各方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風氣,定期展開各種體現保定體育文化特色的全民健身節活動,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品牌。規劃建設適應不同人群、不同用途的多種體育場館,重點健全學校、社區、廣場等配套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真正形成全民健身運動的風潮,突出名副其實的“冠軍之城”特色。同時,成立多種體育項目高水平培訓基地,普及體育技能,建立選拔、培養、輸送配套體系,為“冠軍之城”儲備大量優秀的后備人才。

第三張文化特色品牌———“中國優秀旅游”之城,打造全國旅游中心特色品牌。

保定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素有“中國優秀旅游城”之稱。保定要建設文化名城,就要打好特色旅游的文化品牌,在“四個不斷”上做文章。一是不斷打造以弘揚保定特色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爭創全國優秀旅游線路;二是不斷推出和精心策劃富有保定文化特色的大型旅游文化藝術節知名品牌,除推出“中國保定紅色旅游文化藝術節”“、華北白洋淀旅游文化藝術節”之外,還可結合總督署文化內涵開發“中國保定官署文化藝術節”、結合易縣燕昭王建黃金臺招賢納士和荊軻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以及涿州“桃園三結義”的三國文化,開發“燕趙傳統美德文化藝術節”等,多方位地展示保定文化獨有魅力;三是不斷提升旅游點的文化內涵,在各旅游點建設有保定文化象征意義的標志性人文景觀。組織高素質專業旅游人才進行策劃、經營和管理,提高保定文化旅游在國內外的美譽度;四是不斷挖掘歷史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新思路。對于未開發的或開發力度不夠的特色景點,要不斷加大開發力度,努力提升海內外知名度,增加旅游前景發展空間。對于位于一些保定縣區的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卻至今仍然處于飄零無聞狀態的旅游景點,如同樣作為長城重要關隘的紫荊關卻遠不像八達嶺、居庸關那樣聞名海內外,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擴大宣傳。對于保定豐厚的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也要深入挖掘,像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定縣平民教育實驗、高陽勤工儉學運動等近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有旅游價值的近現代歷史文化遺存,可開發成“中國保定近現代旅游文化”專線,增加新的旅游亮點。

三、關注文化民生建設,注重發展古城特色大眾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要關注文化民生,在很大程度上,文化民生的建設和實現就是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支撐。

(一)市民對建設文化名城的自覺參與意識是建設名城振興保定的重要保障。

通過文化政策宣傳、電視專題、報紙網絡等方式加強認知和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建設特色文化名城的重大意義,普及古城歷史文化,不斷增強全體市民的文化認同感、歸宿感和自豪感,從而產生熱愛保定、獻身保定、發展保定的自覺思想,提升整個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加快文化公益設施建設,興建種類齊全、布局合理、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百姓需求的公益性文化場所。保定是著名的長壽之城,要特別關注建設老年人晚年精神需求的場所,如太極劍類健身館、書法音樂藝術館、花鳥魚蟲養殖館、棋類娛樂館、茶藝養生館等,打造特色夕陽紅休閑文化,使敬老愛老思想蔚然成風,成為保定古城特色文化一大亮點。

(三)大力繁榮大眾文化,組織舉辦各種特色文化系列主題活動,豐富百姓文化精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尤其對于流傳于民間的大眾特色文化要大力扶持,傾力打造讓百姓當主角的真正屬于古城百姓施展才藝的“百姓文化舞臺”,使名城文化具有百姓特色。

(四)重視社區文化,使弘揚保定文化活動走進社區。如舉辦文明規范進萬家活動、社區彩色周末健身娛樂活動、社區讀書角、編唱保定文明道德紅色歌曲會、戲曲票友會、消夏老電影進社區等系列活動,聘請專家顧問為社區舉辦健康養生、法律咨詢、理財投資等各種主題的專題講座,舉行花卉種植、剪紙刺繡、圍棋象棋、繪畫書法等技能切磋交流活動。組建社區居民文藝隊,舉辦社區文化藝術節,樹立典型社區,以點帶面,推動社區間相互學習交流,區區聯合共同打造和諧社區,興建居民幸福生活家園。

(五)發展保定地方特色的夜文化。以弘揚保定文化底蘊為主,豐富夜文化內容,提升夜文化質量,摒棄“酒吧”、“迪廳”“、網吧”之類的傳統模式束縛,而發展集知識、健身、藝術、休閑為一體的多元化、高品位的文化消費領域,如學習研究型、健身養生型、修身養性型、藝術娛樂型、社交溝通型、購物休閑型,等等。適時延長各大商場、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宮、體育館、游泳館等公共場所的開放時間,為夜文化創造充分發展的環境,逐步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夜文化發展經濟圈。

提高各大文化廣場的利用率,舉辦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文化層次群眾廣泛參與的各類主題文化活動,打造保定文化廣場活動特色,成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傳承保定悠久燦爛文化的紐帶。

四、加強文化創新理念,推進文化體制創新,增強特色文化活力。

創新是建設特色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動力源泉,也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障,當前要著力在文化的內涵創新、理念創新、體制創新、產業創新、傳播創新、管理創新等多方面做文章,構筑保定特色文化創新體系。

(一)融文化創新于文化景觀中,提升文化品位,于細節處凸顯文化個性。城市個性顯示城市的競爭優勢,也是城市的魅力。建設文化名城要著意于細節中彰顯城市的文化個性。首先,在城市建筑的設計上要避免千城一面,可在造型、圖案、用材、色彩上寄寓保定某種獨特文化意蘊;其次,通過增設各類文化景觀,如文化雕塑、文化長廊以及文化墻等,把保定特有的歷史文化名人、歷史紀念性事件、民間傳說、典故由來、名勝古跡等文化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重點增設一批高品位、具有文化象征的經典標志性雕塑,使之成為文化名城極具特色的有機組成部分。保定歷代名人層出不窮,也不乏重大歷史事件,在城市的主要路口、主要建筑、文化廣場增設反映保定重大歷史事跡和文化名人的紀念性雕塑,突出歷史文化意蘊;在圖書館、博物館、校園增設勵志性名人雕塑,突出學術文化氛圍;在街道社區、超市商場、公園增設現代性雕塑,突出現代文化氣息。此外,還可在城市環境景觀上,比如在各道路綠化帶栽種保定市花,配以四季花卉加以點綴,而不是千城一色的長青灌木,這樣既美化環境,又凸顯保定特色,加深對保定的了解和熱愛。

(二)促進文化創新元素與經濟的融合,加快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發展以創意為核心引擎的創新型特色文化產業群,增強文化軟實力。一要加強文化創新理念,構建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使各類文化要素結合經濟思路,加快向經濟領域的滲透,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企業文化論文" target="_blank">企業文化、商業文化、產品文化,走具有創新模式的產業化道路,開辟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二要開闊發展思路,制定保定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長遠目標、總體規劃和具體實施措施。結合保定文化產業現狀,依托高新區中國生態電谷國家級開發區的良好產業發展環境,積極建設保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創辦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中心;三要以創新帶動文化產業的集群式發展。建立文化產業改革試點,鼓勵文化創新,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以其為龍頭,汲取成功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加強相關資源的最優配合利用,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從而打破各自為營的孤立局面,降低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本,以提高保定文化產業整體競爭力。例如,可以以縣域文化產業為依托,加大科技含量,深入融合文化元素,促進產業升級,把安國的“中藥之都”、容城“中國男裝名城”、白溝“中國箱包之都”、留史“中國皮毛之都”等優勢產業整合創建成既傳承歷史傳統特色,又具有濃厚的新文化元素的大規模縣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通過增加產品品種、擴大產業規模,加強產業集群之間的信息經驗交流和互利合作,拓寬發展途徑,推動經營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利用各種優勢合力做大做強保定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共同維護好保定文化產業主權和城市利益;四要發揮駐保定高校、科研機構的智力資源優勢,形成政府、高校與企業聯合打造的“創意-生產-應用”為一體的特色文化產業鏈,將創意成果迅速轉化為經濟效益,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

(三)注重增加創新文化的份額,保持保定“老字號”招牌活力。對于一些現存的保定“老字號”招牌,要注重在產品的生產、包裝、風味等環節上都要增加諸如“老字號”的來歷、文化涵義和歷史積淀等創新文化份額。如,在產品的生產上,融入富有象征意義的特有文化內涵,使產品成為文化的載體,觸動消費者的購買欲。在包裝設計上,設計各種包裝材料、圖案、色彩、造型,有意識地把文化要素融入其中,不斷提升文化藝術品位,賦予產品不同的風格。在產品風味上,在主打風味的基礎上,設計多種適應不同地域的風味,拓寬“老字號”消費市場,從而產生文化附加值,發展壯大保定老字號招牌。

(四)建立創新型人才培育和引進機制。必須以創新型文化人才為根本,促進人才工作機制不斷創新。要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育有文化素養、懂文化經營、會文化管理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同時,注重保定高校文化軟實力的創新建設,充分依托各高校的科技人力資源和優勢,以校促城。積極構筑文化經營管理人才高地,引進創新人才、策劃人才,為文化名城的可持續性建設儲備充足的中堅力量,努力做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工作,實現保定文化名城建設的大發展,全力提升文化軟實力。

(五)構建特色文化建設創新機制,促進文化建設主體多元化。各級政府部門要把特色文化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常抓不懈,要整合資源,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實現特色文化資源的最優配置,形成文化共建的合力,實現文化建設與城市軟實力發展的同步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女人让男人桶30分钟|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丽姑娘高清视频免费中国观看 |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app| 国产97在线 | 日韩|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 国产色视频免费|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丁香| 久久久久久妓女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生桶|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欧美深性狂猛ⅹxxx深喉|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老熟妇对白hdxxxx|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家庭影院|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