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10:5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會計專業論文范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落實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載體,也是指導本專業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專業建設的成敗。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要突出科學性、實踐性、有效性的特點,將教與學結合,講與做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貫穿始終。電算化會計專業實踐性比較強,它涉及會計專業知識、電算化軟件實操技能、現代信息化系統管理理論及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維護技能等,需要多領域多學科的教育滲透,只有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教育教學設計,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職業院校電算化會計專業的特點,提出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理念。
一、職業院校電算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現狀
1.“手工”為主,“電算化”為輔。
目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初級會計電算化這門電算化的主干課程,在教學的其他方面涉及電算化的內容很少,基本上還是停留在手工會計核算的層面上。分析主要原因,一是電算化會計核算的教學問題近些年才被重視起來。隨著計算的普及,計算機會計核算軟件的不斷成熟壯大,人們才普遍認識到會計核算必然過渡到電算化時代。電算化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還處在探索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這種狀態下只能是將一兩門電算化的主干課程加入人才培養方案,讓學生對電算化會計核算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會計專業的其他主干課程稅務會計、審計會計、財務會計等還是沿用現有的手工會計教材,在教學思路與模擬環節上都還停留在手工會計階段。
2.理論學時較多,實踐環節薄弱。
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二者相輔相成。只有將理論知識有效的應用于實踐,才能檢驗學生的能力水平;只有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才能提升學習整體實力水平。目前,職業院校電算化會計課程安排理論學時偏多,占到總學時的一半以上甚至達到三分之二,學生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學習理論知識上。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尤其重要,因此,在三年的職業學校教育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水平上。
3.校內模擬較多,實戰經驗不足。
職業院校培養目標主要是崗位技能型人才,突出崗位的實操動手能力,強調學生的實操技能水平。學生只是參與校內模擬,任課老師通常都設置好了模擬環境,通過這種模擬情景教學,雖然可以有效掌握教師的教學內容與任務,提高學生一定的動手實操能力,但是,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學生往往缺乏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如軟件操作環境的變動,企業采用的會計核算軟件的變動等問題往往給學生實踐造成一定的困惑。因此,職業院校教學設計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二、職業院校電算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1.總體設計目標。
職校電算化會計專業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職業化、教學環境情境化、教學內容崗位化為指導目標。在課程標準制定上,結合專業特點與特色,理論教學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學生實操角色與會計崗位分工相結合。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培養模式:專業技能證、從業資格證、畢業證三證一體的全方位培養模式。采用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設立崗位認識實習、課程綜合實訓、崗位綜合模擬、企業崗位實踐等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假期分散實習、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
2.具體實施方案。
(1)精簡基礎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要突出基礎性、實用性。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各專業都需要開設公共基礎課,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語文、法律常識等,開設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走上工作崗位的基本社會技能。另一類是為將來的專業課程學習打基礎的專業基礎課,如會計學原理、財經應用文寫作、點鈔、傳票翻打等。其中點鈔、傳票翻打是職業院校學生走上出納、收銀員崗位必須具備的基本專業技能。只開設與專業密切相關的課程,精簡基礎課程的課時量,達到“學以致用、學以必用”的教學目的。
(2)強化電算化軟件能力
電算化會計專業要求學生不僅掌握會計核算知識,而且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廣義的會計電算化并不僅僅指金蝶、用友等通用的財務軟件,還包括一切可以用于電算化會計的軟件工具。作為office辦公套件的excel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財務核算領域,它以其功能強大、軟件成本低、通用性強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手工會計的輔助核算。因此,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學原理的基礎上更應該加強電算化核算的技能,不僅要開設初級會計電算化的課程,讓學生熟悉并掌握一門專業的財務工具軟件,還要開設計算機軟件相關的課程,如excel財務高級應用、access數據庫應用等,擴展學生使用電算化軟件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電算化軟件的理解。
(3)電算化理念貫穿始終
電算化會計專業強調電算化財務軟件應用貫穿始終。除了初、中級會計電算化課程與電算化軟件密切聯系,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審計會計等課程的教學也應當以電算化運行環境為教學實施對象,針對軟件核算過程中出現的狀況進行教學與實踐。崗位綜合模擬實訓可以以常見的財務軟件為依據進行手工與電算化的并行模擬操作實訓,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手工與電算化會計的異同點,加深學生對軟件模塊功能的理解力。
(4)加強實操與實踐性課程教學
會計專業本身具有很強的實操性,電算化會計又要求學生對軟件操作熟練、熟悉直至靈活應用,因此,本專業教學要突出多實踐少理論。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實操演練,不僅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求機房實操教學,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專業課教學在計算機實訓機房內進行,而且對專業主干課程要進行學期末課程綜合實訓。學期末的課程綜合實訓,不僅能檢驗并鞏固課程中間環節的掌握情況,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本門課程內容的融會貫通,幫助學生提高對課程知識的全局性認識。另外,在高年級課程教學中開展會計崗位綜合實訓,分別模擬企業不同的工作崗位:基本會計、主管會計、出納、固定資產會計、工資核算會計、往來管理會計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電算化軟件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加強會計專業學生對信息化流程的綜合理解力。
(5)促進校企合作
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為導向,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一方面,校企合作能夠提供學生認識實習及校外頂崗實習的機會,為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更快地進入企業崗位角色提供幫助。校企合作還可以有效促進企業會計專業人才走進校園開展實訓輔導與講座,拉近學生與社會崗位之間的認識距離。另一方面,電算化會計專業是一門集會計、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為一體的多學科綜合性技能專業,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管理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使企業會計核算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一體化進程,它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以及嫻熟的信息技術運用技能。因此,電算化會計專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密切關注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進程。校企合作可以促進職業院校教師參與企業實踐,通過與財務軟件公司及企業會計崗位人員的不斷交流學習,了解并掌握崗位現狀,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專業教育能力水平。
總之,職業院校電算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還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討,只要我們堅持職業院校教育理念,沿著職業教育現代化、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將培養崗位技能型高素質人才作為職業院校培養目標,就必將為職校教育事業開創新的篇章。
摘要:近幾年信息化在企業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高速公路這種大型的工程建設企業,碩士論文信息化對于高速公路企業中會計的影響最大,使會計的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關鍵詞:高速公路企業;信息化;會計
高速公路企業中會計的管理是企業行之有效的一種內部控制方法,在一個企業里會計的職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會計在進行核算時,貨幣是其直接的操作對象,直接聯系到企業的盈利與虧損,會計的財務核算能夠正確的指導企業的經營方向以及經營策略的制定,高速公路是一項大的工程,其中的會計職能更加重要。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會計的管理方式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的形式了,目前的會計管理方式形成了一個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一、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職能
高速公路經營企業中會計的職能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經營核算和監督兩項基本職能,對于高速公路經營的核算主要是通過貨幣的運算,以及對結果進行統計、確認、分析、記錄等步驟,最后對高速公路的經營情況做一個連續的系統的分析,通過在核算中發現的問題,來對高速公路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監督職能就是針對高速公路中的每個和經濟活動有關的項目進行監督,確保工程能夠按照計劃預定的程序進行,對高速公路建設中的一些經濟活動作出監督,保證其合法性和規范性。
二、高速公路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根據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水平可以把我國高速公路企業中會計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單機應用時期、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局域網單項應用時期、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內外流程一體化應用時期。
1. 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單機應用時期。
高速公路多是國內的大型工程,會計的早期管理時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高速公路企業為提高工作效率而進行的生產管理的電子化過程。這個階段也可以說是電腦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在電腦的不斷普及下,企業抓住了電腦能給企業的管理帶來很大的便利,所以在公司的管理中就引入了計算機,其中會計領域深受益處,計算機的應用改變了會計行業的整體面貌,或者說計算機讓會計的工作方式完全從一個形態進入了另一個形態,電子技術使會計的工作效率更高,并且結果更為準確,會計是企業的核心部分,會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是整個高速公路快速運轉的推動劑,在更為快捷的財務預算系統下,高速公路的施工進程得到很快的提升。所以說這個時期可以說是高速公路會計信息化的初始階段,雖然技術不成熟,但是卻給高速公路的建設帶來很大的幫助。
2. 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局域網單項應用時期。
對于高速公路的企業里,有著多個機構和部門,所管理的事物繁多,采購、規劃、設計、施工、養護、安全檢查等等多個方面的管理都需要高速公路企業來承擔,這樣就為單機的電子會計系統提出了挑戰,眾多事宜已經不再是單機的會計模式就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高速公路里會計就從單機電子信息系統向著局域網進行轉型,這個時期中高速公路會計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職責,而是一個由多人組成的系統的職責,整個信息網的系統中分工明確,每個會計負責不同的區域,最后再由總的會計對上述的各個部分進行整合結算。這樣就完成了高速公路會計的由單機向局域網系統的轉變。
3. 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內外流程一體化應用時期。
這個階段的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管理的水平就非常高了,這個集成的信息化的系統中,能夠對整個高速公路企業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精密的核算和嚴格的監督。這個時期的會計信息化是不斷按照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要求而發展來的,具有系統性、準確性、全面性、完善性的特點。這個時期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大型的智能化工具,可以自動的對高速公路中每個施工的環節進行把握,做出科學的預算,為企業找到最有效的施工設計方案。現在很多軟件開發公司開發出了多個企業會計管理的軟件,實用并且安全,這是高速公路企業得以更為快速發展的有效工具。
高速公路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在近幾年已經非常的完善,然而隨著高速公路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改變,會計的信息化也會不斷的升級,隨著企業對會計的要求做出新的改變。
三、高速公路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意義
1.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意義。
對于高速公路這種大型的工程建設,核算是企業良好運營的大事,尤其是工程成本的核算,整個高速公路的設計、建設、施工、護理等都是企業的經濟活動,每個活動都關系著企業經營的成本,高速公路企業也是市場經濟的實體,同樣也要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獲得利潤的最大化,科學的高速公路企業核算系統就為這種企業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管理的信息化能夠促進企業核算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成本核算、支出和收益核算永遠都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所在,也是企業能夠得以繼續正常健康發展的主要途徑,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企業資金預算系統,這個工作過程正是會計的職能之所在,會計是高速公路企業中資金運算管理的直接參與者,這就需要會計有一個科學完整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而信息化系統就為這個體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個平臺使企業會計的管理核算工作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信息化的實現多是靠計算機來完成,計算機固有的特點就是準確、快速也體現了出來。信息化對于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的意義一方面就是在核算模式的升級,計算機使整個企業的數據運算系統能夠準確全面的進行,節省了人力,同時也節省了時間。
2.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業會計監督中的意義。
監督是企業中會計的又一大職能,財政是企業運作的主要風向標,會計則是對風向標做出統計和計算的人,會計對高速公路工程流程中的每個細節做出統計計算,這種統計計算也可以說就是一種工程監督,會計會對工程資金細節問題進行綜合整理,哪邊出問題都可以反映在會計的統計計算結果中,尤其是像高速公路這種大型的工程中,有人會覺得工程大很難做到管理的全面,所以就會打工程的主意,這些都逃不過會計的法眼。信息化對于
--> 高速公路企業中會計的意義另一方面就在于監督管理上的便利。信息化不僅是一個完整的運算系統,更是一個科學的監控系統,能夠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反映,在高速公路企業的監督管理中我們可以應用相關軟件,對企業進行全程的檢測,當會計的計算出現異常現象時,軟件就能及時做出提醒,這樣就不至于像以前一樣,即使存在問題,被會計計算出來,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的分析軟件導致問題不能被發現,最后給企業帶來危機時才被人們注意。信息化在會計的管理中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信息化對現代企業的意義重大,尤其是高速公路企業的會計經營管理這一方面,在給會計的管理帶來準確便利的同時,還可以對整個市場的行情做出分析和判斷,能夠帶給會計第一手的市場信息,這些都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所以高速公路企業中會計的信息化管理有重大的意義。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會計專業的會計實訓主要采用文字描述經濟業務事項加仿真原始憑證和沒有文字描述只有仿真原始憑證的兩種實訓模式,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通過這兩種會計實訓后,仍然無法準確識別真實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從而對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準確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因此,必須改革我國傳統的會計專業會計實訓模式,提高會計實訓的效果。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真賬實操為載體的“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模式,是會計專業會計實訓模式的最好選擇。
【論文關鍵詞】會計實訓;校企合作;真賬實做
會計實訓是會計專業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是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有效途徑,是落實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有效方式。多年來,承擔會計教學任務的各會計院校,對會計實訓都十分重視,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會計實訓模式和方法,有的院校采取文字描述經濟業務事項加仿真原始憑證的實訓模式,讓學生通過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登記和財務報表的編制加以實訓;有的院校直接采用仿真原始憑證的實訓模式,讓學生通過原始憑證的識別、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登記和財務報表的編制加以實訓。采取文字描述經濟業務事項加仿真原始憑證的訓練模式和沒有文字描述只有仿真原始憑證的訓練模式,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會計實訓模式,我們稱之為“文字描述實訓模式和仿真原始憑證實訓模式”。然而無論是文字描述實訓模式還是仿真原始憑證實訓模式,它們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忽視了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因為,這兩種實訓模式與日常會計教學中文字敘述的會計業務事項非常接近,可以說學生只要會對文字敘述的經濟業務事項編制會計分錄,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會計模擬實訓,學生不需要根據原始憑證來判斷經濟業務事項的前后聯系,不需要太多的會計職業判斷。然而,真實企業的會計工作只有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的原始憑證,既沒有文字描述也沒有原始憑證的順序排列。因此,我國目前的這兩種會計實訓模式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造成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仍難以適應真實企業的會計工作,尤其是難以辨別真實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所反映的內容,無法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準確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為了提高會計專業學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提升學生辨別真實企業經濟業務事項原始憑證的能力,準確對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就必須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會計專業會計實訓模式。
一、目前會計實訓模式存在的問題
會計實訓是會計專業學生在經過系統的會計理論知識學習后,將會計實務知識引入課堂,采用真實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模擬會計實務操作訓練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會計實訓按照實訓的科目劃分,可分為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等;按照實訓的項目劃分,可分為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按照實訓的難易程度劃分,可分為簡單會計實訓和復雜會計實訓;按照實訓的表現形式劃分,可分為文字描述實訓模式和仿真原始憑證實訓模式。
文字描述實訓模式就是用一句話或幾句話來描述每項經濟業務事項發生的時間、內容和金額等相關信息,同時列示出與文字描述經濟業務事項相一致的原始憑證的實訓模式。采用這種實訓模式,學生可以根據文字描述的經濟業務事項和相應的原始憑證進行相應的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登記和財務報表的編制。這種實訓模式與日常會計教學中所講述的內容相同,學生容易接受,能夠使學生迅速熟悉會計實務操作的流程,但這種實訓模式與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真實原始憑證有很大差距,這種實訓模式只適合初學會計專業的學生。
仿真原始憑證實訓模式就是在仿真原始憑證的前面或后面沒有相應文字描述的經濟業務事項只有仿真原始憑證的實訓模式。與第一種實訓模式相比,這種實訓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所形成的原始憑證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原始憑證識別能力,但是這種實訓模式與真實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實際會計工作中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的原始憑證,并不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因此,要想切實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實踐動手能力,尤其是會計專業學生根據真實原始憑證對經濟業務事項所做出的職業判斷能力,僅停留在目前的會計實訓模式下是無法實現的,必須走出僅停留在課堂上、教室里搞會計實訓的傳統會計實訓模式,將真實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搬進課堂,走進會計專業學生實訓的第一現場,成為會計專業學生實訓的第一手實訓資料,才能真正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尤其是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二、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真賬實做為載體,創新會計實訓模式
為了實現會計實訓與會計實務工作的直接對接,就必須深化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將真實企業所發生的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真實原始憑證搬入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訓課堂,由校外會計實踐專家親自指導學生進行會計實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從而對企業真實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準確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到達預期的實訓效果。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真賬實操為載體,由校外會計實踐專家親自指導學生進行的會計實訓,我們稱之謂“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模式。這種新的實訓模式與傳統會計實訓模式相比,它跳出了傳統會計實訓模式用文字描述經濟業務事項或按一定照順序排列原始憑證的圈子,學生實訓接觸的原始憑證就是將來從事會計實際工作時要接觸到的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真實原始憑證,因此,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礎上的“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模式是會計專業學生實現會計實訓與會計實務工作直接對接的最好會計實訓模式,是對我國傳統會計實訓模式的創新和發展。
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礎上的“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模式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必須建立在企業自愿,擇優選擇的基礎上。由于企業所發生的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所反映的會計信息涉及各個單位的商業秘密,并不是任何單位都愿意公開本單位商業秘密的,因此,實行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必須建立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在選擇校企合作單位時,應本著自愿、擇優的原則,由各會計院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由企業提供本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所取得或填制的原始憑證及相關會計資料,同時,各會計院校和參與會計實訓的學生也應當保守提供會計資料企業的商業秘密,盡可能減少由于會計資料公開可能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了做到保護提供會計資料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證所提供真實經濟業務事項原始憑證等會計資料的安全、完整,各會計院校和參與會計實訓的學生可以對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等相關會計資料進行復印或掃描、打印,并實行封閉管理,確保反映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等會計資料不泄露、不外傳,從而減少提供真實經濟業務事項原始憑證企業的后顧之憂。
2.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所選擇的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成為校企合作單位,各會計院校必須在深入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校企合作單位,比如可以選擇工業、商業、物流、外貿、房地產、建筑施工、銀行等各具特色的企業作為校企合作單位,使選擇的校企合作單位與各會計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相適應。各會計院校也可以直接與從事會計記賬的中介機構進行校企合作,由于會計記賬機構著各式各樣企業的會計記賬業務,所的各式各樣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可選擇性和代表性。因此,在選擇校企合作單位時,各會計院校可以考慮直接與會計記賬機構進行合作。
3.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所選擇的企業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比如某產品生產銷售企業生產5個產品,5個產品的生產工藝,原材料耗費基本相同,只是產品的規格型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只需選擇2個或3個產品作為會計實訓對象,沒有必要將5個產品全部作為會計實訓對象,也就是說,所選擇真實企業的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應當有所取舍,避免重復,不能照搬照套,而是應選擇一些不重復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進行會計實訓,所選擇企業的真實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必須具有典型性。
4.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所選取企業經濟業務事項發生的時間應當具有連續性。目前的會計實訓往往模擬一個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實訓,學生實訓后只知道如何進行“本月合計”,而對如何進行“上年結轉”、“本年累計”、“結轉下年”等會計賬簿登記內容并不清楚。因此,在選擇真實企業的真實經濟業務事項所發生的原始憑證時,應當考慮時間上必須具有一定連續性。比如可以選擇一個企業連續3個月的經濟業務事項的原始憑證讓學生進行連續實訓,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如何進行“上年結轉”、“本年累計”、“結轉下年”等日常會計賬簿登記,掌握會計的連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所必備的會計知識和技能,提高會計實訓的效果。
5.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必須由校外會計實踐專家全程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提高會計實訓的專業性和針對性。目前的會計實訓都是由各會計院校的老師在教室里指導學生進行的,而校企合作,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應當由校外會計實踐專家親自全程指導學生進行實訓,各會計院校的老師只能在實訓中充當配角,幫助校外會計實踐專家有效地組織會計實訓教學,提高會計實訓教學的水平和效果。同時各會計院校聘請的校外會計實踐專家應當具備中級以上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或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具有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熟悉本單位的業務流程和會計處理程序,具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能夠勝任會計實訓教學工作。
總之,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真賬實做為載體的“真賬實做”會計實訓模式,是會計專業會計實訓模式的最好選擇。
【摘 要】 改變高校 會計 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主要是提升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可通過會計專業大學生專業素質模型的構建,從專業基礎素質、專業應用素質、溝通與團隊素質和適應與拓展素質四個方面來提升就業能力。文章提出基于素質模型的高校會計專業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的主要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會計專業; 素質模型; 就業能力
一、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分析
2008年全球性的 金融 風暴爆發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變得更為困難,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術界自2002年以來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從政府、 企業 和個人三個主體來分析其原因和相應的對策,對于大學生個人的對策熱點在于分析其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提升個人的就業能力。對于財務會計類大學生來說,提升其就業能力主要考慮會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就業能力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模型。
(一)會計專業大學生的主要特點
1.會計專業大學生整體知識結構偏窄。高校重視 經濟 管理類大學生專業的通用知識 教育 ,但體現為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專業知識結構偏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偏低。根據林志軍等人的研究結果,
在具體課程設置方面,一方面,所有 會計 專業大學生應學習基礎的人文社科和 自然 科學 基礎知識,鍛煉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會計專業院系應當擴大選修教學內容,一個專業除其主干課程以外,應允許會計專業大學生對課程選擇、知識組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要盡可能努力減少必修課,增多自選課程。在教學過程方面,任課教師應有意識引領、提倡學生鍛煉全面培養各項專業基礎能力,同時有意識地添加課本以外對增強學生能力有幫助的內容。
(二)通過校企合作機制來提升專業應用素質
會計專業專業 教育 應是校企合作的典范,校企合作機制是一種以培養會計專業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專業應用素質和提升就業能力為重點,合理利用學校和 企業 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習操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它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校企結合、定崗實踐;要達到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市場 經濟 發展 對人才的需求。
首先,會計專業院系在辦學指導思想上要克服“以我為主”的運作模式,變從學校能力出發為從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廣泛開展市場調查,掌握市場信息,在制訂招生計劃、確定專業結構和安排教學內容方面與市場接軌。其次,建立校外專家“智囊團”,聘請知名企業的老總或董事長、業內專家學者,參與對學校發展戰略的咨詢和研究,建立企、校、研合作機制,鞏固校外實訓基地;幫助制訂各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修訂和完善實施教學實習計劃;建立廣泛的人才供需網。最后,成熟的會計專業院系可以考慮校企聯合辦學,學校和企業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開設企業定向班,進行“訂單式教育”。學校高級教師與企業專家、高級工程師共同執教,實行優勢互補,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可通過直接安排到合作企業來增強學生的專業應用素質,實現學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三)通過合理引導學生提升溝通與團隊素質
一方面,高校的合理引導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和實訓環節上。在教學模式上,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通過虛擬的實踐場景來提高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訓環節小組集中實訓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協作精神,在此過程中要求指導老師通過合理分配小組任務并且要形成團隊激勵機制。另外,第三課堂的開辟,如團體辯論賽、班級 體育 比賽和模擬招聘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學生溝通能力與團隊素質。
另一方面,社會和家庭的合理引導。社會環境和政策可以對會計專業大學生提升溝通和團隊素質構成一定的動力。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如果沒有一個相互信任、高效協作的團隊,只憑借個人力量,即便個人能力再強、智慧再高、表現再完美,也很難以一己之力創造奇跡。家庭需要進行合理引導多讓會計專業大學生融入社會,多與人交流,使其學會寬容、學會協作、學會做人。
(四)通過改革就業教育來提升適應與拓展素質
改革就業指導教育的核心是以職業規劃理論來指導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會計專業大學生入校后應通過科學的指導主動定位自己,了解社會環境,確立職業目標,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與能力培養并不斷評估修正目標,最終定位較為理想的職業。就業指導課程應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階段即認知自我、認知社會、目標確立、實施策略及評估修正等內容。在提高適應環境能力方面,老師一方面要幫助會計專業大學生實現認知自我和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環境對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充分了解社會整體需求動向,充分認識社會環境對職業發展的影響,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提升自我發展素質方面,老師需要幫助學生確立長遠目標與具體目標,幫助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另外,幫助學生評估修正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內容。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跨國公司的不斷發展,國際化人才需求與日俱增,本課程的改革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順應時展而變化。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雙語課程《西方會計》的前身是《會計英語》,2009年教學計劃更改為《西方會計》,成為我校財經系各個專業的雙語課程之一。本文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雙語課程《西方會計》,從課程定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材的選用以及考核方法六大方面對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論文關鍵詞:西方會計;雙語課程;教學設計及實踐
財經系生源主要來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畢業后主要是在該地區從事財務會計的相關工作。作為高職學生,很多畢業生受英語能力的限制,畢業后會選擇中資企業就業,對于外資企業望而卻步。而雙語課程的改革以及推進,將為我校學生叩響外資企業的大門奠定良好的基礎。《西方會計》作為財經系雙語課程之一,必將為我系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作出一定的貢獻。
一、課程定位
作為雙語課程,《西方會計》的課程定位與課程目標都隨之發生變化。本課程是我院會計類專業培養財務核算能力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是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大學英語》的基礎上,為進一步促進學生提高會計專業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提高涉外財務的應用能力而設置的一門課程。
本課程的定位如下:
(一)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培養涉外財務處理能力。
(二)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要求。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會計實務的英語詞匯、英語表達以及中西方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并具備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在實際會計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的能力。本課程注重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熟悉專業英語在財務會計工作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具備基本的上崗能力,為畢業后實現零距離就業奠定基礎。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以下能力目標:
(一)具備財務崗位的專業英語聽說能力,能對財務會計的基本業務進行必要的口頭溝通,專業英語表述得體。
(二)具備會計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對財務會計的基本業務進行必要的書面溝通,能準確地理解和翻譯專業術語。
(三)具備涉外會計的實務操作能力,能運用英語進行賬務處理,能運用英語編制財務報表并進行報表分析。
(四)具備判斷中西方會計準則差異的能力,能正確地對中西方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進行賬務處理。
三、教學內容
《西方會計》以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的相關規定為導向,選取了西方會計概論、會計循環、會計要素、會計報表及會計報表分析四大模塊作為主要內容。選取的內容由易到難,遵循了財務會計的主要工作過程。
選取內容與學習資源建設中,遵循以下原則:
(一)突出能力培養原則
本課程在“任務引領教學”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遵循模塊式教學的設計思路,突出會計實踐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及使用英語處理西方會計相關工作的能力。
(二)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原則
本課程同時按照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的原則,設計相關理論知識部分,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輔助。英語作為一種背景能力,是學生進行涉外商務活動的工作語言,在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學生將來才能更好地從事涉外商務工作。因此,在理論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慮工學結合的需求,采用了中西方典型的案例,便于學生對比學習。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創新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改革課堂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來,廢除“滿堂灌”的方法,《西方會計》教學組織總體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教學部分,注重案例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慮工學結合的需求。課堂講授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啟發引導、討論辯論、中西方會計處理對比分析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重在應用。
實訓教學倡導以項目任務的教學途徑,主要通過分組討論、匯報交流等方法進行。本課程要求學生在完成一定的知識學習后,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有關西方會計業務的處理。該活動要求每組學生將完成的項目以模擬公司的形式匯報總結,需要以小組演講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同班同學及老師匯報,接受老師及同學就其報告內容的評價。這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改變了以往有些同學只是“抄作業”的敷衍態度。
(二)教學手段
1、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充分積累課程資源,有效拓展課堂信息量,適當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努力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切實提高本課程的學習效果。
2、網絡教學。網絡課堂將為同學們提供簡單、有效并且實用的理論知識,其中包括各大會計要素的概念;會計科目的英語表述;相關的英文會計分錄;西方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例如財務比率分析法等,讓學生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處理涉外會計業務。
通過網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溝通。目前《西方會計》的網絡課程正在建設中,將于下學期投入使用。
五、教材的選擇
《西方會計》教學團隊的老師,根據高職學生特點,自編了雙語教材《西方會計》。由孔韜,陳漢平擔任主編,楊立艷,王祺擔任副主編,該教材于2010年8月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已經投入使用,受到學生的好評。
該教材是“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為特點的高職高專系列教材之一,主要特點如下:
(一)體現工學結合的理念。
(二)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
(三)基于工作過程,構建知識體系。
(四)通俗易懂,突出應用性。
六、考核方法
《西方會計》建立了以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礎,以專業應用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態度為參照的綜合考核體系,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包括平時布置的項目任務、課堂提問,出勤狀況等都作為期末成績鑒定的一部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本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過程考核包括:教師評價、個人自評、小組成員互評。
教師評價部分主要通過作業記錄、課堂參與度、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占評價成績的60%。個人自評和組內成員互相評價部分可以從紀律、參與情況、組內成員協調情況、工作態度、業務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占評價成績的40%。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實踐教學, 需要轉變教學觀念, 構建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博士論文同時應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構建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關鍵詞】高等教育; 實踐教學; 質量保證
21世紀國力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 高級應用、創新復合型人才將在勞動力市場更受青睞。高校是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鍛煉能力、錘煉素質的一個基地, 實踐教學作為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綜合性、實踐性, 在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能力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我國不少高校長期以來對實踐教學缺乏應有的認識和重視, 傳統的、過時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一直被沿用, 不能適應新時期實踐教學及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 近年來各高校積極推行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努力完善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 以求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實踐教學的經驗, 探索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該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教學觀念
要搞好高等教育實踐教學工作, 首先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習慣于學生的被動接受性學習, 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 而忽略甚至輕視實踐教學。目前,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實踐環節設置偏少, 實踐教學一般僅占總學分(學時)的10% - 20% , 而國外高校一般為35% 左右; 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偏重共性教育、忽略個性發展,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環節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可以說, 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 已經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學校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就必須轉變觀念, 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
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新世紀高等教育“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目標要求的提出,實踐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的意義越來越重要, 尤其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 成為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因此, 我們應轉變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 將實踐教學從從屬于理論教學服務的傳統教學思路中轉變出來, 重新認識到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教學的檢驗、深化和延續,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培養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關鍵環節, 使實踐教學為培養合格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目標服務, 確立實踐教學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應有地位。目前, 我校會計學等專業正在逐步將實踐課從理論課的輔助課程中獨立出來, 單獨設置實踐課程、編寫實踐教學大綱、設計實踐培養計劃,各種實習實訓課程的教材也在編寫和完善的過程中, 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 這將有利于我校實踐教學課程建設, 進而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關鍵,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素質是實現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師主要來自本科院校, 沒有專業實踐的背景, 他們過去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企業第一線參加專業技術的訓練和提高, 由于缺乏工程技術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紙上談兵; 指導實踐的方法和組織實踐教學環節的經驗不足, 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設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可采用兩項措施: 一是有計劃地安排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 到廠礦企業、各種中介服務公司等承擔實際工作任務, 增強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 加強實踐教學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二是在實踐教學的部分環節, 可以從校外聘請有專業技能、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來兼職作指導教師,一方面加強和充實了指導教師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高校教師向技術人員學習提高的機會。
同時可以請專家學者來學校舉辦專題講座, 使老師、學生獲得更多了解相關專業發展動態的機會。如我校會計系曾請人大耿建新教授、南開大學周曉蘇教授等為師生們做學術報告。他們的講座把學生帶到了一個更為廣泛的專業領域, 所傳授的前沿專業知識無疑會使學生在將來的實踐工作中受益, 這對老師知識面的擴展也有幫助。經管學院還請來清華大學郝中軍教授為我院教師作案例教學法的專題講座, 對教師們有很大的啟發。
三、加強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 學生到企業實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絕大多數的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 即使同意接受學生實習, 也只能作為參觀性實習, 一般不提供讓學生參加生產操作的條件。要想組織好實習實踐這一教學環節, 使它不流于形式、有較強的生命力、學時利用充分并能夠獲得良好效果,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實習基地是否具備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條件, 實習基地的各級領導是否配合學生的實習工作, 所提供的技術文件、資料等能否滿足教學要求等, 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
從我校實際效果來看, 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無疑是一種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較先進的開放式合作模式。可就近選擇那些條件先進、專業技術面廣的企業、部門或科研 單位 作 為固 定的 校 外實 踐基 地 ;實踐基地一經確定, 應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要統一掛牌,以便提供教學服務, 便于監督和檢查;對不具備要求的校外實踐基地應及時進行調整。
為加強基地管理, 高等院校可制定和實施基地定位管理, 使高校實習教學基地不僅能很好地發揮各項功能作用, 同時還能使基地的管理工作真正達到科學化和規范化要求。我校會計系在近幾年積極聯系了校外一些企業的財務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等, 提供了一些學生實習的工作崗位, 使學生有機會接觸真實的財務工作, 提高感性認識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與這些實習基地打交道的過程中, 逐步積 累 了 一 些 加 強 實 習 基 地 建 設 的 經驗, 如實習單位的考察, 雙方有關權利、義務等合同的簽訂, 實習過程中學生參與機會的保證等。
在實驗室的建設上要注重建設項目的科學性、實用性, 要有長遠觀點、創新精神及辦學效益觀點, 要充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減少重復購置, 把小而雜、多而亂的實驗室調整為綜合性實驗室、實驗中心。實驗室建設需要一定資金作為保證, 一方面要加大學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潛力, 把有限的資金準確、合理、有效地利用。
四、實踐教學管理文件的規范
與實踐教學配套的規范、全面、合理、實用的教學文件是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實踐( 實習) 指導書、課 程 設計 和畢 業 設計( 論文) 任務書等。
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文件, 是組織教學、安排教學任務的根本依據, 必須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 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 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專業技能規范是制定實踐教學大綱的基本依據, 根據人才培養規格中專業服務方向和社會對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學科發展, 按學科體系提出系統的技能訓練要求, 并規定必須完成或選擇完成的內容。實踐教學計劃的制訂, 應該依據社會的客觀需要和學校的客觀條件來確定、通過采用科學的調查方法和確實的數據來論證, 避免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帶有太多的主觀判斷和隨意性。
教學大綱是教學計劃的具體體現,是以綱要的形式表現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大綱應對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目的要求、時間 安排 、教 學形式和手段、教學所需設施條件、考核辦法等做出明確規定。教學大綱是教學計劃的細化, 它是每一項教學項目的質量標準, 也是衡量教師的工作質量標準和學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的質量標準。一定要健全和完善教學大綱, 明確各個教學項目的質量標準, 否則, 失去部分教學質量的可控因素, 就會導致整個教學質量的模糊, 教學質量評估難以得出有效結論。
以指導書、任務書的形式規范學生的具體工作, 指導其學習。以試題庫、考核辦法來規范對學生的評價, 制定實踐技能考核標準及辦法, 通過嚴格的考核獲得學分。以上實踐教學管理文件在我校會計系都已經較為完備, 在實施過程中將結合實際面臨的問題逐步加以修改完善。
五、改革考核辦法
實踐教學由于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結構和要求不同, 同一專業不同年 級 的實踐內容的覆蓋面不同, 采用單一的考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各種需求, 也不夠科學和合理。因此, 在考核的形式到內容上, 都不應該忽略實踐教學課程本身的特點和規律性。學生的實踐基本技能、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慢慢形成和提高的, 因此要摒棄傳統的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思想, 把實踐過程重視起來, 因為實踐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規范比結果更有意義和價值。學生在每次實踐中的表現都能在總成績中得到反映, 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比一兩次的實習報告結果或一次考試更準確, 對學生也更公平。
課程實踐環節的成績由課程實踐指導教師負責評定, 實踐環節成績評定的依據包括: 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日常表現、效果, 實習體會與交流情況, 實踐報告與實習日志的質量和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水平, 實踐單位的反饋意見等。
結論
實踐證明, 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實踐教學新體系的建立, 以及實踐教學管理的科學規范,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 我校會計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創造能力明顯增強, 在實習單位也得到了較高的評價。在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的情況下, 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培養創新人才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將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人才的理念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 培養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
在財會教學中,應該抓住會計教學陣地,對正在會計專業教育的學生滲透“不做假賬,誠信為本”的教育,構筑德育工作的交叉網。那么,應怎樣對財會專業學生誠信教育呢?
(一)為學生分析誠信為是會計行業的“生命”?主要從二來說明:我國已加入wto,我國的會計準則將與國際接軌,與外國投資者打交道會更多,不講誠信受罰會更重,經濟損失會更大,也會的形象。外國會計行業也將市場,我國會計行業還呈失信嚴重的狀況,會計市場即便再過十年,趕不上國際,還會拱手送給別人,會計從業人員將會面臨失業的困境。分析讓學生意識到會計人員講求“誠信”長期利益和持續發展,放棄短期利益;為集體利而益犧牲個人利益,為整體利益而放棄局部利益,為利益而放棄利益。
(二)會計誠信的案例會計教學內容,將誠信貫穿于教學的。當置身于錯綜的經濟環境中時,面對眼花繚亂的會計,應如何會計原則,書本并地告訴該怎么做,也不著標準答,一切都需要職業判斷,很容易讓意志和個人私欲凌駕于原則之上,從而錯誤的判斷和選擇。
在會計誠信的培養,傳媒的披露所帶來的震撼和比理論的灌輸和說教更為,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師社會地將報紙、雜志一、網站所報道的新聞和案例教學內容的補充,來彌補教材的,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會計教學,多學生更多地關注身邊比比皆是的信息,有性地指定和學生閱讀某些財會的報刊、雜志、書籍和網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如何識別和判斷虛假會計信息,學會如何拒絕經濟利益的誘惑而堅守誠信。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書本上的知識,也許五年十年之后就要更新,而時代的發言人,傳媒所傳遞的信息毫無疑問是與時展同步的,點,是的會計教材永遠無法企及的。的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地傳媒來地獲取知識,更新和擴展地知識面,才能地職業判斷力,地誠實守。
(三)聘請企事業高層會計人員實例講解,會計誠信教育的說服力。
會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的學科。從情況來看,在會計教學方法上,我國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活動的,而的會計教師上又是從學校走到學校,實踐知識欠缺,有時顯得說服力,應多聘請企業事業高層會計人員到學校來講學,用親身經歷的實例對學生誠信教育,并要聘請法院的工作人員用的案例對學生法制教育,使學生牢固職業道德觀念,能夠在錯綜的經濟環境下的職業判斷,在金錢利益面前地把握,“常在河邊走,堅決不濕鞋”。
總之,在會計專業課中誠信教育是每一位財會專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工作者對社會的誠信。財會專業教師應該自身素質,既要有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對的受教育者——明天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們循循善誘,幫助把握,健康地成長,原則、廉潔奉公、遵紀守法、依法納稅,高尚職業道德的接班人。
【摘 要】會計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必修課。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非會計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程度不足,相關的基礎知識較為匱乏,而且本課程又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其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專業術語讓學生在接觸伊始覺得枯燥無味很難入門。這就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講述課本中所涉及的知識,如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降低其學習難度就成為眼下廣大教育工作者函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一些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探究
會計作為一種專業計量和核算技術,是經濟活動的一種必要性語言。加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當前正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學好會計,用好會計是有切實的現實意義的。無論什么專業,其會計畢業論文范文結果必然融人這個經濟型社會,懂財務知識的經濟管理類人才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取向。 《基礎會計》是高等院校中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由于該課程與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相比,思維方式有較大的差別,其內容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操作性,要求學生掌握一門不同于其他經濟管理的專業方法,學生在初學本課程時,感覺難度很大,并且往往感到比較枯燥。
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中存在著更多的障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更多的挑戰,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探討,筆者就從事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的一些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談一些體會。
1.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1.1教學目標的設定
目前對于一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將來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對于他們來說,能夠讀懂會計信息要比能夠加工會計信息更為有用,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運用會計信息來為他們的經濟決策服務。因此,我們教學的目標也應相應設定為:使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基礎會計的學習,理解會計信息并能夠據此進行分析并加以有效使用。更好的服務于其工作的領域。
1.2教學內容的設置
就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我們應從兩個方面著手。
(1)著重整個會計流程的介紹 減少具體實務處理技能的訓練。對于非專業的學生,我們需要讓他們了解會計信息是如何產生的,清楚會計人員提供信息的工作程序,否則他們將無法理解會計人員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含義。我們應當看到:對于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沒有必要掌握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和會計報告的設計、編制等具體實際技能,因為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他們可以依靠專業的會計人員。
(2)增加對會計信息分析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會計信息的理解能力作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我們的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首先能準確理解會計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程度、限制因素和外界環境,論文學會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當然我們需要做的也是讓學生了解財務分析的方法以及能夠讓他們對分析的結果加以理解和運用,而并非需要他們去具體完成一系列財務指標的計算或真正掌握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體系。
1.3教學手段的運用
因為受到教學課時、教學條件、教學模式習慣化的影響,目前許多非會計專業的授課教師在授課時,依然沿用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授課方式,并沒有針對非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改變。多數采用填鴨式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多是對教材及聯系的講解,雖然在大多數院校已采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但內容依然以定義概念會計專業技能為主,習題記賬等為輔,這就很難激起非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和其本專業所學知識融匯在一起,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教學方法探究
2.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由于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同,應根據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社會需要的是懂財務會運用財務知識在自己工作領域的綜合性經濟管理類人才。非會計學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的能力。目前很多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在教材、教師等方面依然和會計專業的一樣,這就使得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礎會計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和會計專業區分開來,沒有形成適合其長遠發展的教學目標。針對非會計專業的及人才培養目標,其教學目標應該為:把握會計學整體框架和工作內容,基本了解財務技能,能夠理解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夠把會計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
2.2完善教學內容
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目標決定了他特有的教學特點,教學以理解和應用為主,應減少其財務具體處理技能的訓練,結合非會計專業的特點,根據教學對象所需的會計基本技能來設計教學內容。將會計知識合理的運用到非會計專業中,從而達到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貫通,之所以在非會計專業開設基礎會計的課程,也是因為所學的知識會在其工作的領域起到一定的作用。財務報表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綜合體現,是企業各項經營決策的基礎。非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應該以財務報表為核心,包括財務報表的產生和作用、理論基礎、編制方法、審計、使用等。簡單的說,不需要同學學會編制報表,而是要能看懂報表知道其來歷和構成,能運用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基于此應明確目標。制定合理的內容,合理分配課時,明確教學重點。根據需要可以增設會計學的選修課,如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稅法、貨幣金融學等,非會計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愛好進行選擇.
2.3在教學手段上增加案例教學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可以在原有的理論教學基礎上增加實際的案例教學,或者說可以寓理論于實例中。特別是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例如學生的學費,每個學生都需要繳納,也是他們最在乎的實例。站在財務的角度,是銀行存款或現金和收入的同時增加。站在學生的角度是銀行存款或現金的減少和支出的增加。這種實例會使學生感覺到財務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的密切聯系,也更加有利于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會計基本原理和方向。
對于一位初步接觸會計知識的學生來說,案例教學無疑有不少優勢,其一就是案例來源于實際生活,為學生所熟悉,從而可以幫助消除學生對一門新課程的陌生及緊張情緒:其二,案例教學相對于純理論教學來說,更為有趣,一定程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案例教學有助于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可以通過對案例的討論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畢業論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案例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明白他們是可以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真正來運用他們所學到的會計知識的,因此他們學習的目的性也更為明確,學習也將更為有效。對于非專業的學生,我們只需要讓他們掌握理解分析案例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并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如何運用這些會計信息的技能。通過一系列的案列教學,增加了非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樂趣。同時也可以邀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具體流程的講座,或是組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織學生參觀學習,亦可以進行模擬教學,提高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感知認識,結合學生實際,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
摘 要:中職教學的落腳點是培養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的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本文從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分析了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和學生實習與就業時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改進措施,讓職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有路、上崗有能。
關鍵詞:校內模擬實習 公司制模擬實習 校企結合 雙師型教師隊伍
相對于培養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本專科學生的高等院校來說,中等職業學校的一大特點就是培養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的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本文從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分析了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和學生實習與就業時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改進措施,讓職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有路、上崗有能。
一、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及其原因
時常會碰到自己已畢業的學生在商場里當導購員或其他無關本專業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時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這令作為會計老師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
一方面,學校教學結構和開設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論,輕操作”。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的學習和報考會計從業資格證方面,認為學生在畢業前只要考出會計證就萬事大吉了,導致學生只有書本上的理論,而缺乏實踐訓練。校內的模擬實習和頂崗實習只是走走過場,不能讓學生了解到今后從事的工作的業務流程和實戰性。
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不僅要具有會計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要對管理、審計和法律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而我們的學生畢業后動手能力弱,獨立處理業務能力差,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解決。用人單位對職校出來的會計專業的學生不放心,也不稱心。
2、造成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現狀的原因
(1)教師隊伍不專業。
很多教師自己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就是鏡里看花,水中望月,沒有真正到企業或公司去體驗過實際的會計工作,在教學生時也只是紙上談兵。有的即使畢業實習時參與了企業會計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納,簡單地記記賬,沒有涉及到整個會計流程,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會計實習過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指導實習,有可能會和會計制度、會計規范發生沖突。
(2)學校會計模擬實驗室的資源落后。
模擬實習這一實驗教學手段模式單一、內容簡單、方法落后,有的就是給學生幾張憑證、賬頁,幾套模擬業務,讓學生機械地做分錄、填憑證、登賬簿。這些枯燥的工作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教科書中沒有涉及的工作,比如如何與銀行打交道、如何到稅務局繳稅和買發票、如何開具各種票據等,更是云里霧里。
二、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應對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會計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扎實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可引進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和會計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來為校內的老師充電,更新他們的知識庫,擴展他們的專業視野。可聘請有經驗、理論知識過硬的會計人員擔任輔導老師,教授學生一些會計技巧,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增強學生迅速適應社會的能力。
2、整合和改進學校的會計資源,建立全新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和實習體系。
應健全會計檔案資料,購置各種憑證、賬簿、報表等,同時創建軟硬件齊全的會計實驗室,使會計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一體化并配備多媒體教學。在實習的組織形式上,可創建公司制的模擬實驗室:一般以四到五人為一組,分別扮演出納、會計、制單、審核及主管等角色,有序協同完成相應的業務處理,并定期進行輪換,通過財會角色的扮演,讓學生親身經歷財務工作全過程。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會計模擬流程外,可開設各種興趣小組,比如會計電算化、點鈔小組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職校會計專業的發展趨勢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實習機會,可以嘗試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學習我校和魯泰紡織在服裝和紡織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新星、銀座等企業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和培訓機制,使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走見習與就業一體化道路,這樣既可以解決畢業生就業時與實際脫節的現象,又能消除私企老板對實習生不放心的顧慮,從而達到雙贏。
總之,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就業市場,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是當務之急。這離不開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學校和企業能攜起手來,共建一個和諧的就業新體系,達到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享、校企共贏的全新局面。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人才的職業素質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所謂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與職業能力兩個方面,就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而言,學生畢業后能否勝任工作崗位要求,重點要看其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同時還要看其對待工作的態度和責任心。本文針對中職會計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能力培養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中職 會計教育 職業道德 會計能力
會計是一門傳遞信息報告主體經營活動與結果的技術,同時又會產生經濟后果,影響到企業、政府、投資人和債權人等相關方面的利益。因此,在中職的會計教育中既要作為一門技術手段來傳授給學生,又要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這樣才能為市場經濟培養高職業素質的合格型人才。作為一名中職會計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一方面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另一方面培養從事會計崗位工作的職業能力。本人就會計教學工作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學生職業能力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 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感和道德邏輯
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一要激發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感,二要培養學生形成解決會計職業道德沖突問題的思維方式,三要讓學生了解當前各種會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則規范。如何實現這幾個目標呢?必須豐富教學內容,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會計教學始終。中職財會專業的教材側重對基本專業知識的普及教學,許多涉及行業職業道德的知識并未深入介紹,學生一旦踏入社會面對復雜的會計事項應如何堅持會計原則,書本上沒有答案,平時也未考慮過怎么做。因此,教師應結合社會實際在教學過程設計一些道德困境的案例,課堂形式應多以討論為主,教師在課堂上不提供答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討論使學生提前接觸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難題,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行動。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學會如何識別和判斷,如何拒絕各種經濟利益的誘惑,如何堅守職業道德規范而不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會計法律法規,讓學生明白會計工作時時、處處涉及到執法守規方面的問題,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做到自己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合法合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職業道德思維得到了發展,而且職業道德能力也獲得了提高。
二 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
會計的職業能力就是從事會計工作崗位的各種能力的綜合。首先要有過硬的會計專業能力,會計的專業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
1.會計業務核算能力和會計電算化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重點首先是對上面兩項基本專業技能操作的訓練,應充分運用財會模擬實驗室,組織學生模擬會計實踐操作,模擬公司機構組織設置各職能科室,財務科內還分設若干個核算崗位。教師引導學生按各核算崗位扮演成主辦會計的角色進行模擬實習,使學生對一個企業的會計組織和管理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基本了解,并使他們對各財務崗位的業務核算理解得更透徹。也可通過組織學生到工廠企業、金融機構等單位進行校外實習,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掌握并應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這樣,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訓練,畢業后能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
2.對數字的敏感力
會計工作主要是靠數字來完成的,而不同的數字又代表不同的經濟業務及含義,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對數字要特別敏感,對見過的尤其是有價值的數字應在頭腦中記下來,隨用隨取,這樣對于做好會計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會計的教學中特別是在珠算課中,要注重強化訓練學生眼睛既要看數又要看珠,手既要撥珠又要寫數,培養學生看數快、寫數快、心算快的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對會計數據有一種自然的職業敏感和條件反射。
3.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溝通協調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等職業能力
(1)良好的職業道德。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決定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依法辦事、客觀公正、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等職業素質。會計人員必須做到潔身自重,塑造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基礎。在物質利誘面前能夠做到不動心,這要靠多年的學習、鍛煉,甚至是教訓才能做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引用一些企業財務工作方面的正反面典型案例,結合會計證考試科目《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教材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學生認識其重要性。
(2)溝通協調能力。目前用人單位非常看重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上級的信任、下級的支持、同級的配合以及相關單位人員的協作。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接觸面廣,財會人員經常與銀行、稅務、工商、審計、財政、客戶以及本單位的領導、職能部門和職工打交道,作為會計人員必須要協調處理好各層面的人際關系,這對工作的開展將起到積極作用。在教學中,要經常對學生灌輸社交意識,學習社交知識和溝通技巧,并組織安排學生模擬財務外勤工作和財會法規知識競答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溝通,學會組織協調,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社交能力與表達能力都能夠得到普遍的提高。
(3)終身學習能力。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法則,是每一個人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一個人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據統計只占一生所需知識的5%,絕大多數知識要在學校之外的環境中獲得;再者社會變化急劇,知識老化加速,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擁有足夠的知識,而需要終身學習,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教學中應經常有意識地灌輸這方面的思想。
(4)環境適應能力。學生畢業步入社會,由于環境的改變,許多人都會感到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有的還形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這就要求學生靈敏洞察外界環境的變化,并能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而迅速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以適應現有的生存環境,積極地開展工作。
(5)計算機操作能力。隨著數據資料傳輸網絡化辦公手段的應用,計算機操作已成為會計人員的一項基本能力,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掌握word、excel等辦公軟件的應用技術及對計算機系統的簡單維護技能。在中職會計專業這些課程必須開設,而且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
(6)財務管理與分析能力。任何一家企業,其發展的目標都是要將企業做好,做長久。而實現這個目標,影響因素有很多,但其核心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即如何抓好企業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投放、資金退出等環節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財會人員,不僅要會記賬、算賬和報賬,更重要的是應該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為領導決策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在財會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利用《財務管理》、《審計基礎》等課程中的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財務知識和決策方法多動腦、多分析、多討論,通過對企業的會計報表及有關資料的分析,寫出財務工作報告等多種手段來完成,以提高他們綜合的財務分析能力。
總之,中職會計專業教育不僅要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更應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為社會所用的合格人才。
摘要:會計專業課程的教與學貫穿于整個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實踐過程中。本文將高職院校教與學的活動開展從教學主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方面進行淺析,來表明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會計專業 教與學 主體 目標 內容 手段 評價 反思
0 引言
會計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商業語言和工具,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源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以及信息技術革命對會計發展的深遠影響,促使會計實務處理要求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面臨會計崗位工作重心的轉變,會計人才知識結構的提升,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獲取先進的會計理念、管理方法和業務技能,主要途徑就是接受高等學校的正規會計專業教育,使之符合會計國際化的思想和社會需求。很顯然,大學中會計專業課程的教與學就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并且始終貫穿于整個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實踐過程中。
1 教學主體
如果說教育有邏輯起點的話,應該是教與學的活動及其關系。在這里可以理解為:教與學的活動和關系有著先后的邏輯順序,正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才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此處的人際關系就是教師與學生。從教的角度看:是教師學術技能充分發揮的場域;從學的角度看:是學生首腦并用掌握知識的開端。說到會計教育,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仍然是貫徹“以教師為主動,學生為被動”的教育思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活動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主體來進行開展的,教師仍然注重強調課堂講授,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不能積極地思維,不會動手去操作,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理論與實踐相背離,能力和素質也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那么首先要認識和了解會計是干什么的?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如何?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會計知識和業務能力?會計工作需要使用什么類型的工具(如: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等)。會計教育就是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不僅要服務于學生,更要關愛于學生。“教師與學生”是“教與學”活動中的行為主體,具體包含:“教給誰”、“誰來教”、“教什么”、“怎樣教”。由教師在課堂上來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并參與教學活動,通過情景教學和互學互動,“動眼、動手、動腦、動口”,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進一步落實“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由教師單純注重“教學”向突出“導學”而轉變,這樣即讓學生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以“主體”的身份來強化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同時讓學生提早接觸實踐,發揮實驗教學的成效。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進入大學以后應該有明確的行為目標和學習規劃,以此來確定自身在學習期滿時有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走向社會后成為國家的棟梁。
2 教學目標
我國各高校在培養學生方面,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和自主權,但都是在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質量框架下提出自己的教學目標要求,向社會輸送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凡開設有會計專業的綜合性高校都會圍繞專業知識的構建、學生智力的認知、核心技能的掌握、管理水平的提升、實務操作的能力等各方面來設計教學目標。
2.1 知識要求 相對于高職教育的會計專業來說,要求通過教學促使學生具有學識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第一,具備扎實的職業基礎知識:如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寫作、應用數學等;第二,掌握一定的職業核心知識:如財務管理實務、統計學基礎、基礎會計、中級會計、出納實務、財務軟件應用等;第三,熟悉職業拓展知識:如計算技術、涉外會計、酒店會計、銀行會計、商業會計等。
2.2 能力要求 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首先要求具備相應地職業基礎能力:如在校期間取得英語應用能力a級證書、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證書;具有應用文和公文的寫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數學邏輯分析能力;其次要求擁有堅實的職業核心能力: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會計領域業務核算、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會計信息來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和控制現在的能力;能夠勝任會計、會計電算化等經濟管理工作,具有會計工作的基本技能(如點鈔、核算、記賬、會計體書寫等)。第三要求熟練職業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公關能力;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熟練應用辦公設備及進行日常使用和維護;熟悉各類財務軟件的運用;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調研、策劃能力。
2.3 素質要求 思想素質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身心素質要求具有一定的體育、衛生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高職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擁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職業素質要求學生不僅要熱愛會計專業,具有本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具有從事會計各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能力;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有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韌勁;有較強的協調與組織能力,并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人溝通、共事的能力。
人文素質要求具有一定的禮儀和社交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樂、書畫、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修養,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3 教學內容
在新修訂的會計專業培養計劃中,專業基礎課程有:經濟數學、基礎會計、統計基礎、經濟學基礎、經濟應用文寫作等;專業技能課程有: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學原理、財務報表分析等;集中實踐課程有:計算機技能培訓與考證、出納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會計模擬實訓等。由此看來,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入門教育是基礎也是關鍵,那么應該把它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教與學。
3.1 從認識和了解會計開始,重視入門教育 在社會大環境下,為解決經濟生活中的諸多現象,需要運用怎樣的會計知識,熟悉什么會計方法,以及學生選擇會計專業后需要學習什么課程、掌握什么技能、完成什么學習任務,在校期間如何學習、如何選課、如何完成課程作業,如何獲得學習援助等,都將成為學生特別關注的問題。當新生跨入學校的第一個學期,基礎會計課程作為入門教育課程,首先要讓學生對會計的概念、方法、記賬、核算等都有一個感性認識和基本了解。從學生就業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從事的第一個專業崗位就是出納,因此“出納實訓”同樣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入門教育課程。通過“基礎會計”課程的入門理論學習,伴隨“出納實訓”課程的入門實際操作,對于日后畢業生勝任出納工作,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3.2 會計專業知識的認知規律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長期以來,會計專業的認知規律都是遵循層次化的,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傳授和以及對學生的培養,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技能水平,基本上都是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難度加深的教育理念。
如“財務會計”課程的安排,入校的第一個學期往往只是學習“基礎會計”,這里包含了基礎會計和基礎會計實訓兩個部分,這門課程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會計要素、借貸記賬法、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而奠定基礎。
到第二個學期,就要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同時還要求有會計技能訓練、會計仿真操作。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貨幣資金的核算方法、熟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業務處理、了解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熟練編制匯總會計憑證、登記各類總賬和明細賬、編制和分析會計報表;使用的文字教材以某一機械加工企業的經濟活動為背景和對象,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完成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將枯燥的會計工作室場景化、直觀化,猶如學生身臨其境一個會計實體去感受會計實踐活動,當然,這種仿真訓練,可以在會計模擬實訓室中來完成,即給學生提供一個身臨會計崗位,當一回會計的親身體驗。
最后階段還要學習“高級財務會計”,此時要求學生在連續學習了會計專業知識以后,應該進一步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核算、有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處理、資產減值核算、或有事項分析、債務重組、借款費用核算、外幣業務、所得稅計算、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企業合并會計報表等等。尤其到后一階段,讓學生更加熟練掌握財務會計的核算技巧,側重教會學生思考和運用,并進行實踐和研究。
3.3 課程內容注重于專業知識與技術方法相結合 在會計專業課程設計中,有一部分的課程是跨學科的有效融合,比如:“會計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會計電算化實訓”,指導學生將財務報告的數據運用excel表格來完成,從中分析資產負債表的各個要素;還可利用計算機建立餅狀圖形來分析負債和權益結構,通過比較提出合理的、最優的融資決策建議;訓練學生上機實踐,使用規范的格式及熟練地計算機處理財務數據,鞏固單項實訓中掌握的各個模塊操作技能并且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憑證打印、簡便準確。
通過教與學,還可以把經濟數學、統計學基礎、審計學原理等課程與會計知識聯系在一起傳授給學生,不僅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模型在會計經濟活動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更是一種重要的工具,運用數學模型使學生對會計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別是表格數據的連貫性和準確性,更加體現出數學和統計學是整個會計工作的計算基礎。
3.4 會計課程科目設計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的銜接和協調 “雙證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所接受。讓學生在獲取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與自身學習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這顯然對于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而言,是一種新的嚴峻挑戰。當面臨就業問題時,用人單位就會向畢業生提出“是否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或者是“助理會計師職稱證書”。相對會計崗位而言,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同時要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換句話說,其實也就是上崗證,如果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就好比駕駛員沒有駕駛執照不能開車一樣,就無法上崗從事會計工作。因此,許多高校在教學計劃中就加入了要求學生畢業時一定要取得各專業從業資格證書,并且在課程科目上將從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培訓緊密銜接在一起,比如:課程學習“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的重合,使學生既節約了學習時間,也可一科兩用。課程科目和考試科目兩者協調還加上一定的優惠條件,如畢業時憑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可以抵學分。
4 教學手段
會計課堂教學的方法應當從程序性和技術性的教學方法向概念性和問題式方法轉變,強調會計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尋找答案以及如何掌握學習技巧,由此將會計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操作貫穿起來,學會實踐操作,舉一反三。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首先可從感性認知著手,然后再由理性認知開始,最后到實踐操作為止,完成整個教學階段使學生從入門熟悉的過程。
4.1 當新生踏入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面對會計的基礎知識教育,絕大部分同學(除開少數職業高中的對口會計專業學生)幾乎對會計沒有任何概念,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到學校所在的財務部門參觀考察,有條件的還可以到一些大型的公司參觀。讓學生對會計是從事什么工作?為什么要分成會計和出納崗位?主要職責是什么?怎樣進行實際操作?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是怎樣由會計來進行反映和監督?有了這樣一個感性的認識,可以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提升。
4.2 有了會計專業的感性認識,進入第二階段的理論學習,學生自然就不會感到十分陌生。對于教師而言,應該牢牢把握會計專業知識的總體框架結構,注重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著重講解各個章節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點,通過濃縮章節、歸納中心、案例分析、課堂提問、小組討論、重點答疑、例題練習、課后作業等各種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腦動手、探討分析、思考練習的各項能力。
4.3 在現代化教學中,利用計算機作為輔助的教學工具,也是教師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師運用計算機制作ppt課件,通過課堂的幻燈演示,使課程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圖表更加生動、表格計算直觀、數據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課件展示可以鼓勵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注意觀察如何進行正確地填寫各類表格,怎樣掌握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
4.4 當進行會計單項或會計模擬實訓時,教師要積極運用模擬教學法,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于一個會計實體核算的情境中。如教師把企業中的供產銷各個主要生產經營部門的所有工藝流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憑證、表格、賬簿、單據等都收集起來,讓學生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運用這些實物,完成主要經濟業務核算的各個步驟,模擬會計實際工作,從企業籌資活動的開始,組織生產供應、產品生產、產品銷售、資金回收等各個環節,首先審核原始憑證、再根據原始憑證填寫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對賬結賬,最后是編制會計報表。整個經濟活動過程要求學生準確核算收入、費用和利潤,檢查實際收支結余的數據是否與記賬憑證上的數據相吻合,能否做到賬賬相符、賬證相符、賬實相符。如果不符,是何原因?要求學生踴躍參與、積極思考、手腦并用、努力實踐,正確使用會計體書寫支票和憑證,牢牢掌握會計的基本操作方法,最終實現教與學的有效融合。
5 教學評價
對于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評價,分為三種途徑:第一是由學校教務處派出檢查組分別對課程責任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學、期中、期末)進行抽查:從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程教案等方面檢查評分;第二是由全體學生對專業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考核評價:從著裝、語言、板書、表述、教學態度、教書育人、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評價項目來為教師測評;第三是由行政部門為其教學工作打分;很顯然,最后的總分應該就是三者的綜合。另外,任課教師也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打分:如上課遲到、缺席、完成作業、期末考試等情況進行評價,一般而言,課后作業和課堂表現占學生考核成績的30%,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占70%,這樣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寬松環境和有利條件,同時也健全了考試和考核機制。對于學生來說,修滿學分不再僅僅局限于最后的期末考試卷面成績,而平時的表現計分也十分重要。
6 教學反思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僅僅講授專業知識的整體框架以及重點、難點、知識點,其他時間用來側重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自主獲取資料分析問題、自主發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倡積極思考和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和探討,并為終身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和方法。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要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與學”的活動情境;實施讓學生承擔完成主體角色來完成學習的任務;給學生享有與教師同等的動流表達的對話權利等。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學習”接受知識、灌輸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來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樣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教與學的環境下,用陶行知先生的“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就要準備一桶水”的至理名言來鞭策教師的行為。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從媒體、網絡、廣播、新聞、報刊、雜志中主動研究和探討新的會計法規和新的會計準則,吸取新的知識、新的結構,更多地了解和閱讀一些新的會計知識專題文獻,將新的知識融會貫通,引導和啟發學生陳述、議論、探討、理解、更新、思考新的會計內容,以此來適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和雇用單位的滿意程度。
在教與學的氛圍里,教師不適當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并誘導學生膚淺地學習,掌握的知識不牢固。相反,有效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態度、強烈的責任心、崇高的敬業精神,會鼓勵學生深入地學習,喜歡這個專業,熱愛這項職業,從而學習就有興趣,思維就會敏捷、實踐就有激情,工作就有成績,能力就會提升,事業就會進取。
【論文摘要】 會計專業培訓要明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為我國會計教育組成部分的會計專業培訓與知識經濟的要求卻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會計專業培訓必須做相應改革。文章簡要分析了我國會計專業培訓的現狀和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會計專業培訓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論文關鍵詞】會計;培訓;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對我國會計職業的執業質量和會計培訓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培訓教學工作必須更新觀念,順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根據會計專業培訓的特點,適時進行會計教學工作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探索培養適應新經濟需求的會計人才的新途徑。
一、會計專業培訓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缺乏針對性由于我國的會計專業培訓教育一直以來大多都由普通高校舉辦,且教學師資等資源主要依賴普通高等教育的資源,會計專業培訓也就自然承襲了普教的教學模式,然后縮減課時。教學計劃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師來代辦,而對普教的教師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學任務重、科研壓力大以及學員基礎差等因素,高職稱和高水平的教師很少給參加會計培訓的學員上課,他們并不了解這些學員的實際需求,不熟悉培訓規律和學員學習特點,所以,制訂的教學計劃對學員而言,也就沒有針對性。
(二)實踐教學環境和形式單一
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就大多數會計培訓的實際情況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同時由于實驗經費短缺,實訓室軟、硬件滯后于目前的實際情況,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采用的許多資料是由教師自編的,無法保證實習實訓需求。這種方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員解決了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但畢竟與實際情況有一段距離。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因為合作方收入與付出不等同等經濟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為會計培訓的會計實訓基地。培訓班實訓基地的嚴重缺乏,使得學員的專業實習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
(三)課程體系缺乏完整性
學員本身就是會計從業者或潛在的會計從業者,一個合格的、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該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加強職業素養的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重要環節和途徑。目前會計專業培訓學專業課程體系很少涉及與這方面相關的課程。而且,教師也往往忽視了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在相關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片面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未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其中,難以實現會計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
(四)會計模擬實驗教材不夠完善,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
現有的會計模擬實驗教材大多是產品制造型工業企業會計的實驗項目,而對其他行業的經濟業務沒有涉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員知識面的拓展。
會計模擬實驗教材的項目還應進一步拓寬到其他類型的會計主體,如商業、金融業、行政事業單位等。
另外,會計實踐教學應包括會計(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三類學科的系列課程,還應包括手工操作和計算機操作兩種方式。但從許多培訓基地的模擬實驗教學來看,真實體現模擬實驗的課程只有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而涉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金融等課程的實習項目還非常少,計算機操作也較少。
枯燥的理論教學以及理論不能與實踐緊密的結合,導致學員被動地接受知識,所學的知識也做不到扎實和穩固。
(五)師資隊伍流動性強,教學水平良莠不齊
師資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執行者,對教學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會計專業培訓教學師資力量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
一是普教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但他們兼職成教教學,對會計培訓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相對了解較少。 編輯整理
二是在校就讀的研究生,他們具有活躍的思維和廣博的知識,并能較好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易于與學員溝通,但他們缺乏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對教學規律的研究,責任心不強,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三是退休老教師,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責任心,但對現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對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夠熟悉,甚至不會使用,影響了會計培訓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提高會計專業培訓質量的途徑
(一)改革教學方式,推廣會計案例教學,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會計培訓應當注重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增加模擬內容的比重,以培養學員的實踐操行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有利于提高學員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學方法。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只有將其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學好。會計案例教學無疑是理論和實踐性的契合點。
(二)圍繞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合理進行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專業對人才的培養層次和培養水平。在課程設置上應本著能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拓展知識背景和能力基礎的原則,讓學員學會怎樣“做人、做事、做學問。”以因材施教為立足點,以“必須夠用”為度,注重基礎性、科學性、適用性以及各門課程的銜接性,適當增加人文教育及職業素養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減少專業必修課,拓寬專業基礎,突出能力培養。教學內容應以學員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為中心,學員實際工作崗位需要什么,就講授什么內容。教學內容應以實用性知識為主,強調針對性,爭取做到學即能用,適當補充會計實務中新出現問題的研討專題課和“誠信、敬業”等方面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著力培養學員的職業素養。
(三)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的各種方法,它是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避免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聲音、圖像的結合,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氣氛活躍,發揮了教師和學員的個性和創造性,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我們必須擴大現代化教學的范圍,提高現代化教學的質量。
(四)開展新會計知識講座,完善師生的專業知識結構
眾所周知,會計制度、會計法規更新快,會計知識也隨之更新。作為會計專業教師應及時了解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積極參加新會計制度培訓,更新知識。學校應根據會計制度的改革情況,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訓師資隊伍,開展有效地教研活動,同時組織骨干教師進行新會計制度講座,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員,使學員了解到最新的會計知識及新會計制度的具體內容,學以致用,跟上會計改革的步伐。
摘要:當前,我國會計電算化普及率大大提高,相關高職院校已將電算會計技能列為會計專業的核心技能。但是,該技能在教學實施中仍存在不少誤區,本文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高職會計專業電算會計技能培養的核心內容與相應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電算會計技能 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
我國財政部在《關于大力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中提出:到2010年力爭使80%以上基層單位基本實現會計電算化。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會計電算化的普及,使得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新的難題--如何培養學生的電算會計技能。
一、以就業為導向,正確確定電算會計技能的教學內容
我校于2006年對浙江省內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現狀進行了調研。調研對象主要是我院會計專業歷屆畢業生及其所在企業的負責人;范圍主要集中在紹興、溫州、臺州、寧波、杭州五地,共走訪企業60余所,收回調查問卷200余份。調查顯示:
1、財務軟件操作技能,是企業順利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首要條件。
當被調查者被問到“為保障會計電算化工作順利進行,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下列哪些技能”時,各選項的選擇比例分別為:
“財務軟件的實際操作能力”以89.1%的比例,高居榜首。這說明軟件操作能力作為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基本條件,其重要性得到了廣大企業及財會人員的認同。
同時,通過統計被調查企業所采用的會計軟件發現:用友、金蝶、速達、管家婆、新中大等軟件在我省均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由于學生就業單位的不確定性,其軟件操作能力應是對我國主流財務軟件的操作能力以及對其他財務軟件觸類旁通的能力。因此,學校須將財務軟件操作的一般規律教給學生,即至少應選擇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軟件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相應財務軟件操作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對其他財務軟件觸類旁通。
2、手工會計過渡過到電算會計的系統實施能力十分重要
上述選項中“手工會計過渡過到電算會計的系統實施能力”以80.3%的比例排在第二位,說明對電算會計人員而言,這一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此外,調查發現,在已實行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真正脫離手工記賬的企業僅很少,絕大多數企業屬于人機并存的記賬狀態。因此,我們還對企業中各子系統的應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可見,不同的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程度和范圍都不一樣,財務系統中的賬務處理、工資、報表等系統應用最為廣泛,其他系統應用面相對較低。為什么會如此呢?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原因有二。其一,企業資金有限,只能在部分領域中實現會計電算化;其二,會計人員的能力有限,無法全面實施會計電算化,而這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這說明,會計人員的系統實施能力已經影響到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另外,在尚未開展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有近95%的企業打算在將來實施會計電算化,這部分企業一旦開始實行電算化,他們亦將面臨一個“系統實施”的問題。
綜上所述,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若能掌握一定的系統實施能力,是非常符合用人單位需要的。
3、計算機軟硬件維護能力也比較重要。
計算機、打印機等設備是企業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重要工具。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能對會計人員而言肯定是有益的。為此,我們設計了4個問題:
。①貴單位是否單獨設置計算機技術人員崗位:
這說明,很多小企業因為自身資金實力問題,或者是考慮到工作量問題,并沒有單獨設置計算機崗位。這在計算機大量在財務工作中采用的今天,對會計人員是非常不利的。
②企業對所作用的財務軟件安裝維護工作是否由軟件銷售公司負責?
此調查結果說明,企業的軟件維護工作主要由軟件銷售公司負責,但是,一些細小的計算機問題(比如病毒攻擊、設備連接等),不可能也不好意思直接找軟件銷售公司解決,否則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更會無端浪費企業的時間和精力。況且,目前一小部分企業仍在使用一些來歷不明的財務軟件(調查中發現,此類企業數量不少,但因涉及企業隱私無法確切統計其比例),這些企業在軟件維護上存在的問題更多。此時,若財會人員自己能懂得一些簡單必要的計算機知識,就能起到如虎添翼、錦上添花的作用。
③電算會計操作人員是否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
該選項表明,電算會計操作人員具有想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愿望。
④下列哪些計算機技術,你認為有必要掌握?
可見,除“一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文字錄入、辦公軟件的操作”外(此內容各院校已開設相應課程),病毒維護、打印機等外部設備與電腦的連接、操作系統安裝與維護、計算機硬件組裝與維護技術、軟件的安裝與維護等技能均有超過1/3以上的人認為應該掌握。
學校若能針對此類內容,為會計專業學生量身定制一門計算機課程,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本人為此專門找到了12位從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高職教師。他們認為,若能安排一門3學時/周的實踐課程,學生掌握上述計算機技能是完全可行的。
二、以應用為主線,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我認為高職會計專業對電算會計技能的培養,至少要設三類課程(如下表)。
第一類為技能基礎課,主要介紹一般會計信息系統(erp軟件)的功能模塊和數據聯系以及一般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學校可以設置計算機文化基礎、會計信息系統兩門課程;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目前我國財務軟件的系統劃分和內部的數據聯系,同時使其具備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計算機技能。
第二類為技能核心課程,主要介紹目前我國主流財務軟件的具體操作方法,應重點選取兩種軟件(如用友和金蝶)進行比較教學,可將其分為財務系統應用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系統應用技術兩門課程,使學生學習由淺入深,掌握財務軟件應用的一般規律。
第三類為技能拓展課程,以學生自我實踐為主。可以以綜合實訓的形式開展小企業erp系統實施訓練。其目的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系統實施能力。同時開設計算機軟硬件安裝與維護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
總之,電算會計崗位是會計工作的重要崗位之一,學校對其技能的教學與安排一定要從崗位實際需要出發,突出傳統的學科界限,真正做到按能力為本位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課程體系的設置。唯此,才能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