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10:38: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信息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改革 福建省晉江市季延中學 陳猛
摘要:本文闡述了兩方面的內容:信息技術教育課內教學與課外科技活動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六點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育 改革
從第一臺計算機ENIAC的誕生,到今天只有半個多世紀,然而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已經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學校和家庭。由計算機、通信、控制技術結合起來的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社會的第一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技術基礎和保證。從掌握計算機這個"人類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來看,同學習語言、文字一樣必須從娃娃抓起。計算機教育,尤其是計算機在中小學的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關計算機教育的改革也顯得勢在必行。
一. 信息技術課內教學與課外科技活動
計算機普及教育推動著教學體制的結構性改革。大量實踐表明,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內外結合,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學生的愛好、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對學生的計算機教育要達到基礎知識普及、科技素質訓練、培養計算技術后備人才的多重任務,因此要課內、課外并舉構成一個有機配合的整體。
⑴.課內教學要完成對青少年的計算機知識普及。首先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及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增長對計算機的基本了解和愛好,能適應學校教學中逐步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法的要求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本人擔任高一年段的計算機教育課程,所開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正是重視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講解了計算機的發展、應用、Windows操作系統、漢字錄入技術(五筆字型)、Word2000文字處理系統,VB程序設計基礎等。
計算機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要重視理論知識與上機相結合。
⑵.校內、外的課外科技活動要為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提高的條件。更好作到計算機理論與上機相結合。我校一直重視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并且取得好成績:數學、物理、化學等都有全國、省、市競賽中獲獎的。電腦興趣小組才剛剛起步,就有喜人的好開端。晉江季延中學在近四年"中國電信杯"信息學競賽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組團體第一、兩次取得了高中組團體第一、個人獎第一的好成績。而且信息技術會考也大面積的豐收,今年高一所有學生將參加福建省信息技術(二級VB)會考。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經過我們的努力,以后定能碩果累累。我曾設想,中學也象大學一樣,提高計算機的利用率,將機房向有志學習計算機的老師與學生開放。當然這樣可能產生人多、設備不夠的矛盾,不過憑"機票"上機能解決此問題,我校目前每天中午與周末免費開放電腦室讓學生上網進行"研究性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知識,也加強了信息技術的學習。目前中學有繁重的基礎教育的任務,可能會對其他學科在時間上有小的影響,但若真正推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加強計算機教學正是其有效途徑。而且能真正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素質,從而給其他學科帶來好的影響。
二.關于信息技術教育改革的六點建議
現在教育體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術教育改革也勢在必行。
1.關于信息技術課的地位
電子計算機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和龍頭,它的出現和發展,把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創了一個技術革命的新時代。計算機把人從重復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類智能獲得空前發展??茖W家們曾預言:計算機科學將是繼自然語言、數學后的第三位的,對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為如此,計算機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已成為當今世界大趨勢。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是提高人才科學素養的需要。過去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恐怕不行了。社會向前發展了,跨世紀人才的科學素質應有五大支柱: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近年來國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學開設計算機課的規劃,強調了計算機在中小學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十分重要和正確的,也真正體現了小平同志曾說的"計算機要從
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的地位,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⑴.計算機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知道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計算機教學。我們肩負著"科教興國"的歷史重任。
⑵.對已有的計算機房加強管理,讓設備發揮最大效能,而不是應付上級檢查或為了提高學校名氣的單純的"擺設"。
⑶.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狠抓計算機教學效果,干出成績,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看得見"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護和調動計算機課程教師的積極性,在考核、晉升、進修等方面與其他學科等同對待,甚至優先考慮。
2.關于課程結構與課時調整
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應試教育",比較重視分數。時常用考試來刺激學習,"考試是法寶,分數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計算機課決不能再循老路。計算機應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實踐學不會,不實踐學了也沒有用。針對這一特點,計算機課程應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讓練的比重大于講。
一個中學生坐在計算機前,他所面對的不是一般的物理儀器或化學試驗裝置,而是他可以用來進行學習、動手實踐和進行構思與創造的環境。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還有創造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借助于這個環境來實現。
鑒于目前中學生負擔比較重的情況下,不可能撥出很多計算機課時,因此必須通過教學改革通盤考慮。比如有的課的部分內容可以利用計算機上,計算機課的作業也可以用于解數學題或物理題??傊谥袑W開設計算機課,決不是僅僅多了一門課,給一些課時的單一問題。教育部門及學校都應做好課時的適當調整。中學計算機教學每周至少應安排2課時,才能滿足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操作的需要。
3. 師資培訓:
面對計算機普及的大潮,師資水平的提高顯得越來越迫切。目前計算機課的教師緊缺,真正計算機專業人才不太愿意到計算機教育第一線。大部分中學計算機教師是從數學和物理課轉過來的,多數人邊教邊學,非常辛苦。加之計算機學科的知識更新極快,更加使這些老師難以勝任。為此,師資培訓工作很有必要開展起來。我們從事計算機教育的老師,特別是中小學老師深感計算機文化交流的范圍太小,須知搞計算機工作絕對不能閉門造車,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給我們一些培訓的機會。
師資培訓還包括對其他非計算機行業老師的培訓。我校就經常利用假期對青年教師進行計算機知識的普及與培訓,學校規定每周六下午為學習電腦日,早在1997年就對全校教師大規模進行電腦培訓,部分老師不只通過了全國計算機一、二級考試,掌握了計算機入門知識,以及一般教學軟件的使用知識,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網絡瀏覽器、E-mail電子郵件等?,F在幾乎所有老師可以通過電腦編輯打印試卷,為真正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而精選試題,精講精練,所有教師都能使用校園網絡系統輔助日常教學,大大推進了信息技術在其他學科的應用。這樣既提高了計算機資源的利用率,又讓更多青年教師能參與到計算機教學中來,從而更好推動計算機教育事業的發展。
4.要把計算機做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學校。
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沿續了幾百年,這中間有過改革,但從總的投入產出的教學系統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飽和,已經不太適應新的形勢。作為新體系的物質方面的支柱,歷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學的頭上,這里最重要的是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系統。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也已成為發達國家的趨勢??平膛d國,重點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支持環境要定位在計算機和網絡上。當然,限于國力,我們不能想像全國80萬所中小學全面鋪開,但我們又不能不開始試點。先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始試點工作,不然,我們還會貽誤時機。使我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學校算走在前列,為了推行"素質教育",我?;舜蠊P的資金添購新的電腦設備,還搞起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校園網絡系統,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我校真正成為"窗口學校"、省重點僑校。
5.加強學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園網絡系統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為了加強學生的信息化教育,還必須更好使用校園網絡系統。只有學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學生才能主動接收并利用校園網絡系統學習,相反,只有加強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園網絡系統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服務。當今發達國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擺在首位,我國信息化教育也必須加強,我們學校在信息課教學中不只是教會學生"掌握計算機與網絡操作",還把"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所提供的強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作為重要內容,讓他們能主動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網絡系統學習更多的新的知識。早在幾年前我校就將計算機列為了必修課,學校成立了計算機興趣小組和網絡興趣小組,在福建省中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計算機競賽方面成績十分喜人。我們還建立了一支學生計算機管理員隊伍,他們不僅能在日常的計算機教學中承擔管理計算機的工作,而且能指導其他學生學好計算機。同時他們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終端設備。
6.以國際互聯網為拓展,建立學校網頁、班級主頁、師生個人主頁,從而開展"自主性學習"。
在校園網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時,我們以國際互聯網為拓展,建立學校網頁、班級主頁、師生個人主頁。學校網絡系統對外通過高速光纖(10M)寬帶網專線24小時全天聯接Internet網,季延中學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網頁全面介紹了學校各方面情況,開設了領導機構、光輝歷程等欄目;有的教師從互聯網上找到相關的資料,為做課件服務,也制作教師主頁,把所教學科的一些具體內容送到互聯網上,給同學們開辟了一個永不落幕的第二課堂。學校每天晚上對教師開放網絡教室,中午對學生開放,讓他們能上網主動參與網上文化建設。還專門組織成立了網頁制作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班級主頁(比如《演義二班》)和一些優秀的個人主頁。同學們從國際互聯網中學習到了更多新的知識,開展"自主性學習",獲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學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愿全社會多關心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改革,為"科教興國"獻上一份厚禮。
論文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 藝術教育 整合
論文摘要: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也緊跟計算機發展步伐,加入了諸多新內容。通過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進行探析,以期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及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一、引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信息技術成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對我們的學習、生話、工作、思維等方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學科得以充分應用,與其它學科完全結合的一門跨學科的課程科目,這種結合衍生出了許多新興的技術和職業。如電子美工、動漫設計,電腦譜曲等。教育應面向未來,面向社會實際需求,培養真正有用,有實用技能的人才,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們應該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啟蒙、基礎階段讓學生了解信息信息技術的社會性應用,認識到其與其它學科交融一體,讓學生形成這種意識,培養其適應未來需要,社會就業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術技能,有基于此,筆者力圖改觀過去單一的,單純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和內容,根據初中課程學習和社會應用實際,探討信息技術與藝術整合的方式和內容。
二、整合的科目類別和初步設想
信息技術與美術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現今電腦美術的廣泛應用和盛行,及由此產生的對電腦美術人才的需求,包括電子美工,動漫設計,游戲場景制作和影視視覺電腦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內容體現于四個方面,電腦美術背景知識和應用領域介紹,電腦美術作品頎賞,信息技術與美術的嫁接和常用電腦美術工具軟件的學習使用。其中,前三者為基礎內容部分,重在將學生帶入電腦美術的世界,讓學生形成對電腦美術的基本認識,引發其興趣,最后者為基本技術也為整合學習的重點,將培養學生電腦美術制作的基本技能、技術,為以后的專業電腦美術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其作為一種啟蒙,就如畫畫對畫筆的使用一樣,主要包括電腦平面美工、三維制作基本工具軟件的認識,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電子美工工具軟件的認識和使用。
信息技術與音樂藝術的整合。初中信息技術與音樂藝術的教育整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電腦音樂背景知識傳授、音樂頎賞、音樂信息傳播工具和音樂信息制作工具認識與感受。其中,音樂頎賞包括傳統音樂能過信息技術的演繹表達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樂的頎賞;音樂信息傳播工具主要介紹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視頻播放工具,介紹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時介紹音頻文件的格式構成知識等,對于音樂信息制作工具的認識與感受,可通過對制作歌曲的軟件認識和操作予以實現,如國產軟件作曲大師V6.0將中國人常用的簡譜、五線譜進行同時處理,實現音樂電腦化。可實例介紹作曲大師V6.0歌譜制作過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陷入了“教者無心,聽者無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乏。在這種情形下,將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能增強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豐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造就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將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素質教育進一步發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級(包括初中一年級和初中二年級上半學年),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因而說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在教學時間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時,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可以為部分學生初中畢業后進入中專、職高進行相關專業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例如,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率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社會對從事電子美工的專業人員的需求大增,導致了電子美工的人員異常缺乏(齊魯晚報等諸多報刊雜志都曾大篇幅報道),不少企業雖高薪求才,卻無才可用的。在我國,電子美工人員的培養數量有限,國內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也大幅低于國外,癥結在于電子美工需要雙向復合型技術(美術和計算機作圖相關知識),而我國在雙向復合型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使進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電子美工的知識,可以在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的課程里面加入相關的美術知識,提升日后學習電子美工專業的效率。由此可見,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在促進初中生今后的發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途徑
1.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現在的信息技術課不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課,不單講計算機知識,練習計算機相關操作,現在的信息技術課比以往的計算機課更正規化了。信息技術在中學階段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主,但絕不是以計算機科學知識為主,而是以應用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為主。所以,要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要掌握滿足教學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和知識,還要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和 文化底蘊,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學思想和模式,結合學科特點,具備教學組織、教學設計能力以及靈活的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教師自身能將兩者整合好,具備新的素質教育理念和較高的教學水平,才能在教學中自覺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有機整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2.精心設計,拓展思維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微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為了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我們應當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充分利用學?,F有的資源,進行拓寬知識面的教學。例如,將網絡曲庫應用于音樂課中,達到音樂鑒賞的目的;將美術教學的相關內容融匯與信息技術課程之中,使學生在電腦上完成繪畫要求,教師將一些常用的繪圖軟件的使用方法傳授給學生,這樣既能兼顧美術教學的要求,又能增強吸學生們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實現了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完美整合。
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不僅能鞏固學生們所學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們各種基本操作及適應能力的發展,將所學的知識與生話和社會更加緊密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以后進入社會,從事相關的職業打下了堅實的技能基礎。
五、結語
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合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在此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探索,希望能對大家產生一定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技術已經影響著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社會的各個方面。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前,伴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國中職教育發展與挑戰并存。事實上,中職教育現代化及與跨越式的發展已經離不開中職教育的信息化。
1 我國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現狀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然而距離職業教育目標還比較遠,目前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數量具有一定的規模,但是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中職教育人才培養實效,成本,就業者就業等方面還有待于提高。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1 中職教育信息化建設效果不明顯
相對于其他教育,職業教育信息化無論建設規劃,經費投入還是在隊伍建設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推進,即使在目前實施基礎能力建設,骨干專業建設等工程中,對于信息化建設的具體要求也不明確。中職教育信息化教學中對于包括多媒體教室,網絡等硬件建設非常重視,而對于網絡課程,媒體課件等軟件重視不夠,從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機制,不能滿足中職教育現代化的需求。
1.2 中職教育人員專業素質有待于提高
中職教育信息化教學需要專業人才開發資源,對成果進行評價,對政策進行研究。而目前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中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推廣力度不夠。計算機教學信息化建設人才素質不高,不能滿足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規劃,管理,指導的需要,也不能滿足中職教育專業課程與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的需要。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1.3 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保障機制不完善
當前,我國中職學校信息化項目的建設普遍存在著盲目,隨意的問題。建設層次不高,標準不明確,無疑造成了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極大的浪費。包括中職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需要大量的資金,僅僅依靠政府不能滿足職業學校發展的資金需要,因此,需要通過相應政策的制定,擴大職業學校建設資金的來源。
2 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思考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已經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從而不但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并且也為計算機教學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經過不斷發展實踐,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還和市場信息化的要求相差較大,因此,基于信息化的背景,結合中職教育規律,不斷創新,改革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
2.1 構建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就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因此,職業教育直接服務于就業。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應該構建基于專業為主的教學方式,適應市場發展,為社會服務?;谑袌龅膶嶋H需求,對人才培養層次進行準確定位,確定為市場培養初級的專業技術實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授課的形式,充分發揮遠程教學,虛擬教室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利用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等,教師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呈現,為學生學習營造互動交流的平臺,從而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獲得。
2.2 構建科學的中職教學課程體系
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實施的核心。職業教育的發展依賴于企業。實際上對職業教育起指導作用的是生產活動規律。基于此,職業教育充分體現了企業的需求,中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素質教育。中職教育為了適應信息化的發展,必須加大對計算機信息化課程的改革力度,使得專業課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從而使得學生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不斷提高。
2.3 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加強對中職教師素質的培養
當前,中職教育師資在教師的數量和素質方面都不能滿足社會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實踐能力,操作技術等方面已經使得人才培養的質量受到了影響。中職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職教師不但專業課理論基礎扎實,同時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技術應用能力。基于此,中職學校需要構建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利用政策引導教師通過自學,進修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中職學校要為教師進修提供條件,通過培訓工作,強化教師對新技術掌握應用的能力。為了提高教師的素質,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定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從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2.4 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信息化技術加快了教育領域的變革,打破了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職教育中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應該對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使用,構建校園網,通過校園網對學生進行輔導,從而使得學生自學能力以及網絡應用能力得到提高。按照教學實際,開發相關的教學軟件和網絡課程,使得教學效率提高。
2.5 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國中職教育中存在著重視理論而對實際應用重視不夠的問題,造成了學生不能適應市場實際工作的要求。中職學校必須及時變革計算機專業設備,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強化對實驗和實訓的教學,同時,通過教產學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的課堂理論學習與生產實踐學習緊密聯系起來,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3 結束語
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無疑一方面為中職教育的發展帶來機遇,同時另外一方面,也為中職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挑戰。為了徹底解決中職教育計算機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必須不斷改革探索,不斷進行創新教學方式,積極使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從而實現中職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與現代化。
2001年11月19日,江西省首屆信息技術教育優質課在臨川二中拉開帷幕。來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位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的工作者歡聚一堂,這是我省信息技術教育的一次空前盛會,大家首次就新興的信息技術教育共同進行學習交流。在交流座談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看法和感受。在此我也不甘寂寞,談了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和所思所想?,F將大家爭論最多的問題摘錄如下,與大家共勉。
一、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特點和內容
首先,信息技術教育課是在教室里上,還是在機房里上?我認為,這是不應該具體化、程式化的,而應該視信息技術教育本身的特點和教學的具體內容而定。大家一致認為,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特點和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跳躍性大、更新快。信息技術課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教學科目,其內容的變化是極為頻繁的,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繼之而來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設備的更新、教學手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更新,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所以,無論對施教者,還是對受教者都存在一個對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思潮的重新認識與提高的問題。為此,在教學地點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取舍上,我們應根據所教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上理論課時,我覺得在教室中配合實物的觀摩,就比在機房中面對著計算機強;而上實踐操作課時,則可在機房通過上機演示、現場實踐來提高受教育者的學習效果。所以,老師要盡可能地設計并優化教學方案,并以指導者身份,積極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勇于實踐,建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順利步入不斷更新的知識海洋。
2.技術性高、實踐性強。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技術性高、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課程更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鍛煉。實踐出真知,理論知識,特別是軟件應用,如果單憑課堂講解或用多媒體大屏幕演示還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學生只有通過親身操作,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比如講WORD2000制表這一節“建立并設置表格”的內容時,如果僅用口述或老師演示,那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通過自己親手制作與不斷反復調試才能把握要領,真正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
3.新穎性和創造性的統一。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學生可通過對信息技術這一新鮮事物的深入學習,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如通過運用各類工具軟件的制作或編程的設計,可把構筑于腦海中的想像呈現在屏幕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講網頁設計時,在啟動FrontPage2000,指導學生建立網頁結構之后,任由學生去自由組織與選擇各類素材,完成各網頁間的超級鏈接,并根據網頁創作主題來讓學生相互間進行學習與評比,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通過知識與知識交融、思想與思想碰撞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空間,從而達到由消極的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的主動學習。
二、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教學方法問題
人們常說教學過程中“教無定法,學無成法”,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有效。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觀感知法。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對初學者來說,還是一門新興的、新穎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或很少接觸過,因而對計算機更是充滿著一種神秘感,很想知道計算機是怎么工作的,主機箱內到底有些/!/什么東西,它們各有什么用途?對此,我常通過現場實物展示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認識一下什么是硬盤、主板、內存、顯卡等,然后再簡單地解釋其作用,讓他們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過直覺的感官認識,學生就會對心中的疑團有所解開,并在腦海里建立起一個對計算機基本結構的模型。
2.對比講解法。比如在講Windows基礎知識時,經常用到對比教學方法。如講授資源管理器,可通過觀察教師的電腦來進行對比,比較兩者窗口界面的不同,來加強學習的效果。再如講述中文錄入,可先用拼音碼、五筆碼、區位碼錄入同一個漢字,然后調用高級程序語言自編的機內碼換算程序進行演示,讓學生明白,無論何種輸入法,在同一個標準漢字庫下其機內碼是唯一的,從而打消了有的學生在錄入漢字時,因錄入錯了編碼而抱怨電腦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各類漢字輸入法,無外乎就是音碼、型碼和數字這幾種而已,從而打消他們對輸入法難學的畏懼心理,并通過自己的練習與老師的分析比較,使學生很快選定各自喜愛的漢字輸入方法,更快進入到文字錄入的學習狀態。
3.自由作業法。數學作業同一個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計算機作業也一樣,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講述粘貼、復制和移動命令后,進行練習時,不是純粹的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詳細操作步驟,而是讓學生在根據自己掌握基本技巧與理論知識前提下,自由發揮。然后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演示給大家看,讓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講評,比一比誰做得更簡捷、更方便,從而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共同學習與提高。
4.講授與練習相結合。傳統的課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筆”+“黑板”這一固定模式,便可達到教學目標,然而,信息技術教育傳授者卻可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手段,在機房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對受教育者進行演示,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教師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然后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意義的指導和分組討論學習,不僅讓學生可以學到真知,而且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和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的友情,寓教于樂,其樂融融。
三、對當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一點思考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開設中小學信息技術必修課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這對廣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一次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廣大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不僅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者,更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組織者和宣傳者,是關系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敗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廣大中小學技術教育工作者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開設活動課、選修課作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將信息技術教育課納入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三個板塊中,不同課程承擔不同教學任務。 通過活動課、選修課的延伸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2.要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結合。信息技術課程與高新技術聯系緊密,具有不同于任何學科的特點,應避免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習一門普通學科的老辦法來講、學、考,絕不能搞滿堂灌,而應當建立自主的、創造性的學習環境,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與途徑,在教材編寫、教學模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具有突破性進展,使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真正成為基礎教育各科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3.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教材不統一的問題。中小學各學段的教學內容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并應處理好課程內容參差不齊所帶來的各學段課程的銜接問題。
4.信息素養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只有通過系統的信息技術教育才能實現。因此,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設過程中,應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將信息技術教育視為單純技能培訓的傾向,切實保證規定的課時,全面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
5.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料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和探究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能力,更好地為學生全面發展、獨立發展服務。
四、信息技術教師任重而道遠
信息技術教育方興未艾,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探索新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信息能力的學生,已是我們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責任。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讓我們共同努力。
信息技術教育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必將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課堂教學手段,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論文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整合,運用,效果
在知識更新、信息爆炸、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數學教學工具有了劃時代的突破,數學教學從單一的教學逐步入聲、圖共存的多媒體教學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不可阻擋之勢快速走進中學數學課堂教學領域,它必將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課堂教學手段,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下面根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嘗試。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2、人機交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是主宰,學生是配角,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練習作業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入這個過程。而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
初中數學復習課或習題課,特別適合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因為初中數學教師完全有能力制作這類課件,從前置知識復習,精選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作業,每一教學環節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當然還有機會進入高一層次。這種交互性所提供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主體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于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幾何畫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征。初三代數“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后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3、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鼠標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鼠標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4、化繁瑣為簡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了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摘要:信息素質,國內外學術界盡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觀點是:信息素質是指一個人的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處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養。培養人才信息素質的最佳途徑就是進行信息素質的培訓與教育。信息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信息能力的綜合培養,不僅要讓他們學會基本的信息檢索與利用方法,還要通過信息理論的指導,使他們能自主地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和傳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學會利用信息。
關鍵詞:信息、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在信息社會中,創新型人才所需具備的諸多素質中,信息素質是其中的基本層面。什么是信息素質,國內外學術界盡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觀點是:信息素質是指一個人的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處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養。培養人才信息素質的最佳途徑就是進行信息素質的培訓與教育,即培養學生了解信息知識、識別信息需求、檢索信息資源、分析信息含量、評價信息價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規范的教育活動。
信息素質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信息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之間的關系,可以使信息素質教育更有針對性,更富實效性。
一、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是信息素質的不斷完善過程。
創新教育的一切活動都是以信息為中介而進行的,沒有信息,創新教育就無法實施。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
1.創新意識發源于信息意識。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創新意識的內容從廣義來看,應該包括發現意識和發明意識兩個方面。發現意識就是有意識地發現新事物新問題,發明意識是指自覺地進行創造新的事物,創造新的技術或方法的心理活動。而這兩種意識活動都源于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人們對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動反映,包括捕捉判斷信息,并及時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力。一個具有敏銳信息感受力的人,可以從大量司空見慣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現象中捕捉到可利用的有價值的信息,這就是所謂的發現意識;同時,他還會將所獲取的信息重新整合,使之產生新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發明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的人,才有可能在貌似平凡的事物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產生新的觀念和想法。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信息意識是其感知的來源。因為缺乏信息意識的人,就缺乏獲取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就不可能吸取新知識充實自己,也就不可能有多種知識的積累,更不可能出現新知識的火花和新觀念的創新。
2.創新思維的訓練要依靠信息源的指導。創新人才不僅具有創新意識、還應具有創造性思維。知識不是完全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通過一定的訓練,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包括圖書、期刊、音像材料以及從因特網上獲取的各種信息、數據庫等)而獲得。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生要學會并自覺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探索,反對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灌輸,反對迷信書本、迷信權威。自主的學習方式必須依靠正確的信息源的指導,學生只有具備了對信息資源的鑒別和選擇能力,才能不拘泥于課堂的講授,通過自主尋找學習材料,了解更多知識,發現更多值得思考的內容。
3.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是指人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提出新設想、創造新事物、開拓新生活的能力。它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技術利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傳播能力等。
信息獲取能力是指個體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有效地收集各種資料與信息,能熟練地通過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的方法。信息處理能力是指人們對于信息的閱讀、存儲和加工能力。信息技術的利用指的是對于網絡、多媒體計算機、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存儲與處理技術的掌握。信息整合和信息傳播能力指信息主體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加工,重新生成新的信息,并將這些具有創新意義的信息傳播給其他用戶的能力。
上述因素都是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與素質。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科學研究與數據分析更多地依賴于各種系統軟件的處理。從自然科學領域到社會科學領域,各門學科的研究都不同程度上地依賴于人們對于信息處理的綜合能力。很難想象,一個連起碼的信息技術都不會利用、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無所適從的人,能在科學研究上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和觀點。因此,思維敏捷、頭腦靈活、在學習或工作中有創新精神的人,其信息處理的綜合能力顯然會更勝一籌。
二、信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能力是培養信息素質的目標。創新與一個人的信息素質是分不開的。在信息社會里,誰的技術創新能力強,誰擁有創新型人才,誰就能贏得發展優勢,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1.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作為素質教育重要部分的信息素質教育當然也應該服務于這個總體目標。大學生素質教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體精神為核心,身心健康為前提,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為兩翼,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全面教育,目的要使每個學生形成符合社會各類專門人才要求的素質結構,成為人格完善、和諧發展的專門人才,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因此,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創新人才。 素質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只是科學素質、技術素質、工程素質等方面,同時還必須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信息素質、文化素質等。信息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應當著眼于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
2.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講授基本的信息理論、認識各種信息源的特點及搜集方法、讓學生學會隨時按照自己的興趣或研究方向,進行相應資料信息的采集、獲取、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
實現知識的擴展和學科間的交叉,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發展和學科間的聯系,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創造力。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是培養用戶的文獻信息檢索技能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用戶對現代信息環境的理解能力、應變能力以及運用信息的自覺性、主動性、預見性和獨立性。也就是說,從信息素質教育的本質內容來看,它是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創新的能力。
三、信息素質教育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
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具備良好信息素養的人也是善于自主學習的人,而獨立自主地學習正是創新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質。
信息社會要求人們不斷地對付和處理各種新的挑戰與危機,信息量的增加要求人們必須學會對信息進行選擇和判斷,以掌握新的知識。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的劃分成為歷史,學習成為貫穿一個人一生的事情。這意味著學習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信息資源急劇擴張的情況下,知識老化周期加速,一個大學生無論他所學的專業知識多么現代化,多年以后,都會碰到相對應用領域而言的專業知識過時問題。據美國工程教育協會統計:美國大學畢業的科技人員所具有的知識,只有12.5%是在大學階段獲得的,而87.5%則來自工作實踐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應主動地獲取知識。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更需要主動地、獨立地、個性化地獲取信息,所以要求學生在信息時代的新學習模式中,必須注意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即從“學會”轉向“會學”。大學生只有通過信息素質教育,才能夠主動地去獲取各種信息,才能夠不受時空的限制,順利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能使信息素質教育取得長足發展。
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近十年,真正把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作為問題來研究和看待是從九十年代后期才開始的。在很多高校,對作為信息素質教育重要課程之一的“文獻檢索課”重視程度很不夠,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選課學生人數偏少、課程安排缺乏連續性、課程的投入與實驗設施不能滿足課程發展的需求。在部分高校實行的課程改革中,受沖擊最大、壓縮學時最多的公共選修課就是文獻檢索課。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沒有開設“文獻檢索課”。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總學分數、與其他專業和基礎課程沖突的影響,許多學生雖然對文獻檢索課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最終仍只能放棄學習的機會。由此可見,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進一步完善信息素質教育的理論體系,改革相應的課程內容,重視對現代信息資源的介紹與利用,明確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將信息素質教育放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來把握。
信息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信息能力的綜合培養,不僅要讓他們學會基本的信息檢索與利用方法,還要通過信息理論的指導,使他們能自主地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和傳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學會利用信息,針對大學生的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階段,要設置不同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不斷變化而修改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的信息獲取、評價和存儲利用等能力,通過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全力造就學生強烈的信息意識和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要求,成為信息時代真正的棟梁之才。
論文摘要: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也緊跟計算機發展步伐,加入了諸多新內容。通過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進行探析,以期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及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論文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 藝術教育 整合
一、引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信息技術成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對我們的學習、生話、工作、思維等方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學科得以充分應用,與其它學科完全結合的一門跨學科的課程科目,這種結合衍生出了許多新興的技術和職業。如電子美工、動漫設計,電腦譜曲等。教育應面向未來,面向社會實際需求,培養真正有用,有實用技能的人才,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們應該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啟蒙、基礎階段讓學生了解信息信息技術的社會性應用,認識到其與其它學科交融一體,讓學生形成這種意識,培養其適應未來需要,社會就業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術技能,有基于此,筆者力圖改觀過去單一的,單純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和內容,根據初中課程學習和社會應用實際,探討信息技術與藝術整合的方式和內容。
二、整合的科目類別和初步設想
信息技術與美術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現今電腦美術的廣泛應用和盛行,及由此產生的對電腦美術人才的需求,包括電子美工,動漫設計,游戲場景制作和影視視覺電腦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內容體現于四個方面,電腦美術背景知識和應用領域介紹,電腦美術作品頎賞,信息技術與美術的嫁接和常用電腦美術工具軟件的學習使用。其中,前三者為基礎內容部分,重在將學生帶入電腦美術的世界,讓學生形成對電腦美術的基本認識,引發其興趣,最后者為基本技術也為整合學習的重點,將培養學生電腦美術制作的基本技能、技術,為以后的專業電腦美術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其作為一種啟蒙,就如畫畫對畫筆的使用一樣,主要包括電腦平面美工、三維制作基本工具軟件的認識,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電子美工工具軟件的認識和使用。
信息技術與音樂藝術的整合。初中信息技術與音樂藝術的教育整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電腦音樂背景知識傳授、音樂頎賞、音樂信息傳播工具和音樂信息制作工具認識與感受。其中,音樂頎賞包括傳統音樂能過信息技術的演繹表達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樂的頎賞;音樂信息傳播工具主要介紹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視頻播放工具,介紹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時介紹音頻文件的格式構成知識等,對于音樂信息制作工具的認識與感受,可通過對制作歌曲的軟件認識和操作予以實現,如國產軟件作曲大師V6.0將中國人常用的簡譜、五線譜進行同時處理,實現音樂電腦化??蓪嵗榻B作曲大師V6.0歌譜制作過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陷入了“教者無心,聽者無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乏。在這種情形下,將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能增強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豐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造就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將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素質教育進一步發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級(包括初中一年級和初中二年級上半學年),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因而說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在教學時間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時,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可以為部分學生初中畢業后進入中專、職高進行相關專業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例如,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率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社會對從事電子美工的專業人員的需求大增,導致了電子美工的人員異常缺乏(齊魯晚報等諸多報刊雜志都曾大篇幅報道),不少企業雖高薪求才,卻無才可用的。在我國,電子美工人員的培養數量有限,國內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也大幅低于國外,癥結在于電子美工需要雙向復合型技術(美術和計算機作圖相關知識),而我國在雙向復合型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使進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電子美工的知識,可以在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的課程里面加入相關的美術知識,提升日后學習電子美工專業的效率。由此可見,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在促進初中生今后的發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的途徑
1.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現在的信息技術課不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課,不單講計算機知識,練習計算機相關操作,現在的信息技術課比以往的計算機課更正規化了。信息技術在中學階段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主,但絕不是以計算機科學知識為主,而是以應用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為主。所以,要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要掌握滿足教學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和知識,還要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和 文化底蘊,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學思想和模式,結合學科特點,具備教學組織、教學設計能力以及靈活的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教師自身能將兩者整合好,具備新的素質教育理念和較高的教學水平,才能在教學中自覺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有機整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2.精心設計,拓展思維
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微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為了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整合,我們應當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充分利用學?,F有的資源,進行拓寬知識面的教學。例如,將網絡曲庫應用于音樂課中,達到音樂鑒賞的目的;將美術教學的相關內容融匯與信息技術課程之中,使學生在電腦上完成繪畫要求,教師將一些常用的繪圖軟件的使用方法傳授給學生,這樣既能兼顧美術教學的要求,又能增強吸學生們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實現了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完美整合。
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進行整合,不僅能鞏固學生們所學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們各種基本操作及適應能力的發展,將所學的知識與生話和社會更加緊密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以后進入社會,從事相關的職業打下了堅實的技能基礎。
五、結語
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合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在此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探索,希望能對大家產生一定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 ──以素質教育為本的理念在中學教育中的落實
廈門集美中學 劉衛平 劉千方 陳艷昌[內容摘要] 自主能力、協作能力、信息素養、大綜合素質、研究能力將是未來人才的重要素質。我校開設信息技術實驗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大綜合素質。
[關健詞] 自主、協作、信息素養、研究性學習、大綜合、大綜合素質、信息技術實驗班、多功能網絡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資源庫、學科式綜合性課件、問題式綜合性課件、主線式綜合性課件
一.案例--《渭城曲》信息技術實驗班教學過程
1、 教師導讀
設置教學重點、難點、目標,提出學習任務、學習問題,指導分組,提供部分網站、網址、文本。以一組為例:
王喆、王 皕:落實"浥"、"進"的音、義;查王維其它的作品及賞析、評論。 顏力、傅倩雯:查王維的生平及邊塞詩派、田園派;查柳的有關生物知識。 嚴倩、葉好秋:查王維的畫及《陽關三疊》音樂;查"陽關"、"渭城"的歷史、地理方面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主學習,分頭找資源(從網上、光盤上、詞典等文本上),設計相應的測試試題,制成個人網頁。
2、相互交流、討論(不能夠解決的問題留在記事本上,求助老師、專家、網友或作為研究性課題留待日后解決)。同時,反饋、完善,提出新的問題,提供新的文本、電子資源。
3、以網頁形式建立以《渭城曲》為主線的綜合性資源庫課案課件-超文本。包括課文導讀、有關資料、自主測試、拓展學習、大綜合、研究性課題、電子路徑七大塊。
4、資源放入相應的知識結構圖中,構建語文資源庫及王維資源庫、邊塞派資源庫等。
二.信息技術實驗班的學習特點和辦學意圖
上述《渭城曲》的網絡教學過程,是我校開設信息技術實驗班的一次教學活動實錄。 《渭城曲》的教學過程,體現了信息技術實驗班學習的五個特點:
1、自主的學習;協作的學習;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電腦為工具開展交互式的學習 3、提出問題,搜尋材料,解決問題,開展研究性的學習; 4、注意各學科知識的整合。
通過以上五種途徑,培養學生的五大素質:
1、自主能力; 2、協作能力; 3、信息素養; 4、研究能力; 5、綜合素質。
這正是我校舉辦信息技術實驗班的意圖。
三、信息技術實驗班開辦的必要性
1、e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網絡素養。
21世紀是信息化、網絡化時代。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素養的培養正在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并逐漸加入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2、高考大綜合的方向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大綜合素質。
高考已經開展了"理化生"、"史地政"小綜合的考試,正在向大綜合的方向發展。"大綜合"的理念,與技術、知識和通訊的大爆炸相適應,一場學習的革命也是一場考試的革命。一個人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系統地基、詳盡地學習掌握。人們更多的是以問題或課題為主線,運用相關的知識理論綜合的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學習的革命》告訴我們,終身學習成為必要。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又是終身學習的必要方式,也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
四.信息技術實驗班理論依據
1、基于建構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集中體現在學與教的轉變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以課本為綱,進行自主學習,課本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 師生充分互動,成為學習的合作者,媒體的作用由教師傳授知識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創建情景、協作學習、會話交流的認知工具。
2、依據實驗心理學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過的兩個著名心理實驗。
根據這兩個實驗,教學應該盡量大限度的讓學生通過視覺的學習,獲取更多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獲得最持久的記憶效果。
3、人們偏愛的學習方式主要有三種,教學應同時滿足多種學生的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學習方式偏差對學習效率的負影響。
五。實驗班的構建
包括學生、老師、學習空間、課程四個方面。
1、學生的構建
96人,分成2個班,每班8個小組,每小組6人,每人一部電腦,以圓桌式圍坐,以利相互討論,協作學習。
信息技術實驗班學生的構建,充分考慮到自主、協作。學生自愿報名,自愿參加電腦夏令營活動。本身就是對學生研究性學習、大綜合素質、信息素養的檢驗和培養。
2、老師的構建
先在全校開展有關網絡知識的講座,學習有關理論,介紹學校信息技術實驗班的構想。再由老師自愿報名,組成教師網絡興趣小組,開展進一步的培訓學習。
老師的組成,我們同樣注意到了信息素養這一點,特別強調了反主導式、反填鴨式教學,提倡自主式、協作式、研究式、大綜合式的學習,從而保證實驗班在新的教學環境中學習。
3、學習空間的構建
信息技術實驗班的主要教學都在多功能網絡教室。
配備具有現代意義的多功能網絡教室(附圖),將液晶投影儀、實物展臺、VCD等設備制作成多媒體小車,兩間教室共用,教室的功能將由純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功能網絡教室轉化。在教室中設置圖書角(文本、電子圖書),教室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布局:6人一小組,一人一部電腦,一小組圍成一個圓,總共有8張圓桌坐48人,學生不再統一面向黑板。這種布局具有跨時間、空間的意義,便于學生小組討論、協作學習,學生將真正體驗到以"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交互式學習(網絡畫板、聯機討論、電子郵件)為輔的學習樂趣。
4、課程構建
㈠信息技術實驗班的課程由校本教材、課外活動兩部分組成。校本教材的建立是課程構建的重點。 我校網絡環境下的校本教材由傳統的文本教材和全新的電子校本教材組成。在信息技術實驗班的初期,決不排斥傳統的文本教
材,而且保持與文本教材即課本的對應。㈡電子校本教材,利用網絡更快更好地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用計算機作為認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以網頁的形式將信息組織和管理制作成超文本(文本和圖形、圖像、聲音等其他媒體信息)。主要由電子教材、課程資源庫兩部分組成。
①網絡環境下的電子教材,包含教學多媒體素材如文本、影像、圖片、課件、錄音等、網絡資源表、自制視頻庫、優秀的學生作品、學生自建資源庫等內容。
②課程資源庫,是網絡環境下的校本教材的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資源庫(含課件庫)包括學科式、問題式兩種課件資源:A課程資源庫要求以單科為主線,其余學科為發散點或支撐點共同組成學科式綜合性課件;B以研究問題為主線相關學科為發散點或支撐點共同組成問題式綜合性課件。以上兩種合稱為主線式綜合性課件。所有資源(含課件)以網狀結構互相關聯。另外,還有各學科的知識結構圖(即知識結構樹)。 換個角度說,課程資源庫由教師電子教案、學生超文本資源庫兩部分組成,我們可以分別稱之為教件、學件。
同樣,其他學科的知識樹由相應學科的教師指導構建。值得提醒的是,這些學科的知識樹與學科式綜合性課件、問題式綜合性課件三方面組成一個豐富的資源庫----超文本資源庫,以網絡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較之傳統的知識樹、資料、筆記,何止天壤之別。這是網絡的優勢,這一切將極大的改變學生的素質,特別是自主能力、協作能力、研究能力、綜合素質、信息素養。
六.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5大素質
1、教師的備課決定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教師備課,要求各學科組織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每個學習單元至少安排兩種信息源,教案由信息源和知識結構圖組成,按搜索流程圖編寫;信息技術實驗班采取集體備課制,目的是打通各學科知識間的界限。主線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寫出知識結構圖,標明知識要點及難點,同時制定大綜合的內容,指出與其它學科的關系,讓學生用各學科的知識幫助解決。
這種備課方式,決定了學生要開展自主學習、大綜合的學習,必然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綜合能力。
2、學習過程必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
由于信息技術實驗班的班級構建及教學與普通班不同,每一個學生都是帶著任務和興趣進行自主、自立的學習,每個學生都很專注,除討論外他們需要安靜的環境,長此以往將在課堂上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組織紀律性自然得到了加強。因而,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培養。
信息技術實驗班的學生在學習Word、PowerPoint、電腦美術、電腦音樂、收發e-mail、網上瀏覽、網上查詢資料、網上討論、制作網頁、參加讀書活動、寫讀書心得并做成網頁等等的學習活動中,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增強,拓寬知識面,思維方式更加開闊,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盡情發揮,處理問題更有條理、有目的。可見,學生的信息素養、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由于整合課網頁的學習和制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特別是音樂、美術在其它學科中的應用,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審美層次提高。這是學生信息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給學生布置任務、提供資源素材和資源路徑;隨著學生知識與能力的不斷增長,學生資源庫中的材料將要求學生在網上或在其它地方自己搜尋完成,而教師只提供方法,不再提供材料,課程資源庫特別是超文本資源庫的建立工作將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或由小組協作完成。這一切必然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協作能力、信息素養、研究能力、綜合能力這五方面的素質。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資源庫(課件庫),課程資源庫要求以單科為主線,其余學科為發散點或支撐點共同組成綜合性課件。各學科每月至少完成一次綜合課、安排綜合課的公布以及對綜合課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習小組在評價其它小組工作的過程中全面掌握資源庫中的知識,落實"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核心思想,落實信息化、大綜合的思想。
信息技術教育是未來5至10年內逐步推廣的先進的教改方向,是不可逆轉的教育發展潮流。
總之,我們的信息技術實驗班對傳統教育的觀念、手段、形式和內容都提出了最富沖擊的挑戰,我們的實驗將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協作能力、研究能力、綜合素質、信息素養5大方面的素質,切實實施素質教育,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
劉千方:從事物理教學十余年,92年起從事計算機教學至今。信息技術實驗班課題組成員。負責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落實。現擔任實驗班的計算機教學任務。 陳艷昌:語文教師。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
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首先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教學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這門學科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實踐精神的要求極高,同時這也是這門應用型學科本質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避免過于理論化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對于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實踐精神的培養。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
在信息化社會中,學生在進入到小學學習之前并不是對信息技術完全陌生,甚至有很多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和非常精通的掌握,這就是我們開展信息技術教育非常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充分注意到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個體差異,這其中包括興趣、基礎以及接受能力方面的差異,要切實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對于基礎好、興趣高的學生我們可以適當地增加教學難度,讓學生能夠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而對于基礎較差、興趣不高的學生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他們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認識到這門學科巨大的魅力,改變他們既有的態度和認識,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在教學方法上我們也要進行必要的改進,要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提高實踐教學的時間和分量,以實踐能力的培養來激發學生對于這門學科學習的內在動力。例如,可以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或者是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等等,多重教學方法的結合必然會全面地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水平的提高,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探究精神。
三、合理使用教學評價,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較多,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就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關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通過對教師評價的聽取能夠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這樣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就會逐漸地建立起來,這不僅對于學生眼前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同時對于學生在未來更高層次的學習以及社會生活中都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
四、拓展學生信息技術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信息技術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例如,多媒體視頻、動態圖片以及互聯網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興趣點極高的信息技術,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對學生的這些興趣點加以充分的利用,并且在這些興趣點之上進行有效的拓展,例如,可以教授學生制作視頻和圖片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勢必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些較為復雜的信息技術都是課程內信息技術知識內容高度的濃縮和升華,因此,這種教育方式不但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全面的信息技術能力??傊?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中,我們應該通過教學努力來不斷地探索和實踐這門課程的教育,提高教育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有力的基礎。
一、解決好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意義上的興趣問題
我們都知道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具有著豐富的趣味性、課程的基礎性等諸多方面的特點,初中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亦具有調節性、應用性等特點。究其調節性而言,初中學生的學習亦是十分緊張的,每周接受一定的信息技術教育,坐到電腦前,豈不較好地調節了心態。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努力讓學生去較為深刻地意識到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這樣的問題靠我們去講大道理是極不湊效的,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還應當通過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實踐來解決,這樣才既具有實在的意義,又能獲取一定的效果。所以在平時的信息技術課堂中,筆者總是利用課堂教學的契機去較科學地滲透信息技術教育的作用、意義等,如讓學生設置屏幕保護程序的密碼,學生的興趣都十分濃烈,但一開始就有不少學生出現了操作的失誤。在這個時候,教師利用在機房的契機,向學生發去了共同的信息: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不是像游戲那樣簡單好玩兒,要想掌握好信息技術,必須潛下心來學習,要不剛才不是有學生在設置屏幕保護程序的密碼,改變windows的外觀顯示時出現了誤操作嗎?學生們豁然開朗,信息技術不能簡單地看作是打打游戲,它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地學習,才能去真正意義上掌握住信息技術。
二、解決好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意義上的能力問題
平時的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中,我們總不難發現,學生一進機房,用蠢蠢欲動來形容且極不為過,但是學生操作的效果又如何呢?應當說達到目的的學生不多,因為我們諸多的學生還是在未能去真正掌握其要領的基礎上就去操作,往往是誤操作的現象比較多。這就充分地告訴我們:在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上,不能被學生坐到電腦前所迷惑,要讓學生去真正意義上掌握住一定的要領,在充分具備能力的基礎上再去進行操作。這樣的教學如同我們其他學科的不去煮夾生飯、不去炒冷飯一樣。要想提高我們學生的學習能力,要使得我們的機房里能夠真正解決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教師首先要樹立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信息技術教育讓我們充分意識到的一點是,計算機學科的實踐性是相當強的,計算機的教學離開了實踐是萬萬行不通的。所以我們必須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邊講邊練,而教師則要少講,學生要去多練,更為主要的是教師不能老是坐在電腦前,要走近學生,才能發現我們的學生,也只有在發現了我們學生的基礎上,才會獲取以生為本進而幫助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那就是誰需要我們去幫助,我們對誰又要實施怎樣的幫助等。信息技術教育中也同樣會出現諸多的問題學生,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尤其要去認認真真地考慮提高他們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興趣和能力的問題,應當充分地而又優先解決的問題是這類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問題,不是說他們對學習電腦沒有興趣,而是說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不夠穩定。我們要想方設法保持他們的興趣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息技術教育的大面積的豐收。
三、解決好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問題
多年的教育教學的實踐讓我們深諳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的深刻道理。民族需要創新,綜合國力的發展也需要創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是為綜合國力的發展去奠定人才基礎的,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則更需要其手段和流程的創新。初中學生信息技術教育之手段和流程去如何達到創新與創造的目的呢?筆者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力圖讓學生去充分地做到在學習的活動中得以充分的覺醒,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學科決定了計算機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學科,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電腦、MP3、手機、智能家電、網絡、游戲、動畫、未來參加工作的辦公處理,甚至于天氣預報……沒有能夠離開我們在接受信息技術學習活動中的創新學習的。其次,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去進行一定意義上的動手操作的實踐,這實踐性的活動并不是簡單的在教師指導下的電腦方面的操作,而是一定意義上的相關制作性的東西。我們所教的學生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還未能涉獵與社會相關的創新創造的內容,但不等于就不需要我們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習活動中去進行一定意義上的創新和創造性的活動,教育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實驗性的活動,讓我們的學生去增強實踐的能力,學生是能夠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創新創作的能力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讓學生去進行循環往復的實驗,可以達到螺旋式深化的效果,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品味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新課標形勢下高中生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過后,教師對新的課程標準有不同的理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給教師的教學方法帶來了很大的變革,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對教師們來說是陌生的,很多的老師雖然操作能力強,但是綜合能力很弱,沒有及時學習新技術和新知識的覺悟,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速度,不能準確的理解新課改,對學生的教導不能緊密的聯系實際,學生和老師之間也缺乏互動和交流,忽視了學生價值觀和情感的培養。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有固定的模板,給予學生五個選擇的模塊,學生們對這些模塊的了解都不充分,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盲目跟風。對學生們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方式是制作量規,這些都只是走過場,嚴重浪費了精力和時間,得到的結果也沒有很大的價值。
二、解決新課標形勢下高中生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一)采用分組合作和隱性教學
在老師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要注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和不同個性,采用隱性的分層教學及分組學習方式。在教室準備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要檢測學生們具體的能力基礎和知識水平,具體分析每個學生的特征,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層次,作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在心里將學生們劃分為不同的群組,給他們分配不同的課堂任務,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課程學習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及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或者也可以將能力較強和能力般的學生放在同一個小組,讓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一般的學生,共同提高,增進同學感情。
(二)努力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和奇妙特別的電腦技術會讓學生們對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們對電腦技術的好奇讓他們很難自主的進行學習,電腦技術教學一般在機房教學環境很開放,學生們精神處J幾放松狀態。因此,教學過程中有趣的教學問題很有必要,老師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給學生們發放任務,并在學生們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向他們傳輸知識。老師們應該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依據課堂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的方式,將課堂變成一個互動與合作的地方。
三、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習結果的評價方法
對高中生信息技術學習成果的評價方法主要為將量化考核和電子檔案袋相結合,傳統的方法是檢測,電子檔案并不能取代上機測驗,它只是為考核提供參考數據,將電子檔案和量化考核相結合會完全發揮它的優勢。電子檔案即學生們每次上課中提交的作業、每次活動的制訂計劃和參加活動的情況,最化考核即對學生們不同階段的學習進行評價,對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中進步的情況進行考核。結語:教師們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是,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基礎具體制訂學習方案,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態度,全面的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