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09:26: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市政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和專業特點
1.1市政工程技術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主要是培養具備市政工程項目管理能力的人才,對市政工程結構及基礎理論較為熟識,同時能夠直接參與到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活動當中。通常來講,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需要進行市政工程技術的專業理論學習,在具備給水、排水等多種基本理論之后,掌握經濟管理相關內容,并能夠自主進行市政工程和市政設施的設計和規劃,真正能夠處理市政工程項目中的核心難題。
1.2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特點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屬于工程類專業,雖然對數學等基礎知識的要求不多,但是在實際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學習中,若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則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學生需要具備自主管理、自主設計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其二為具備市政工程的造價估算能力,學生需要在全面掌握相關知識和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基礎上,還需要學會如何借助技術經濟理論進行造價成本的評估,這對于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具有廣闊的視野,掌握較多的相關知識和先進理論,進而才能夠科學評估造價成本,保證市政工程建設和管理的質量。
2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主要存在著市政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無法滿足時展的需求,市政工程專業學生存在學習和實踐脫離情況等問題。
2.1市政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無法滿足時展的需求
當前很多學校在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只是按照課本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學生的知識學習質量較差。傳統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理論框架結構難以滿足課程設置的最初目標,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活動實際應用價值變小。同時,知識經濟時代下,各類先進的市政工程技術和市政工程管理理念頻出,也對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當前時展的需求,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創新市政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十分必要。
2.2市政工程專業學生存在學習和實踐脫離情況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技能水平,能夠將所學習的理論基礎知識靈活應用于實踐活動當中。但是當前很多學校在市政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的問題。這種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課程培養體系下,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技能水平較差,學生空有滿腹的知識卻不知道如何應用,這對于市政工程專業學生的未來工作和發展將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3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新時期背景下,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以及構建校企合作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等方式來具體開展。
3.1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理念
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時展的特點以及當前社會對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將現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觀念融入于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活動當中。結合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畢業后的學生實際工作情況可以看出,當前市政工程對人才的定位較為明確。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需要結合當前實際發展情況進行職業定位,選擇適合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未來選擇的職位,并需要對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有效整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人才培養的定位。例如當前新疆市當前市政行業建設、管理以及養護單位中,比較缺乏的是市政工程施工員、預算員、安全員、資料員、監理員等,人才規格應定位在高職高專。結合新疆市的人才需求結構可以看出,當前新疆市的預算人才、監理人才等較為匱乏,學校即可以根據市場所需多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注重對學生相關知識與技巧的指導。學校需要將“以學生未來工作和發展”為主要導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道路,培養面向市政行業的建設、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市政工程技術專業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畢業生需要掌握豐富的市政工程技術相關知識,同時還需要能夠從事各類市政工作的評估、管理和養護等工作,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能夠充分應用于實踐活動當中。
3.2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
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主要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開展,其一為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其二為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
3.2.1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
比如教師可以將相關的理論知識課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展示,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躍然于屏幕當中,變得更加生動而直觀,視頻、動畫的形式能夠快速吸引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教育的質量,使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活動當中,還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習的知識分析實際的案例,明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組織學生進行互動,構建生成性、互動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3.2.2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
學生需要將所學習的知識真正靈活應用于實踐活動當中,才能夠發揮實踐的價值和意義。當前很多學校中忽視了實踐的價值,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的問題。這種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課程培養體系下,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實踐技能水平較差,學生在畢業后難以快速找到適應的崗位,還有一些學生會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針對這種問題,可以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教學的模式。比如可以在指導學生完成“公路工程測量”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幾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進行實際公路工程測量,學生可以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務。這種實踐教學方式能夠將合作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有效結合,不失為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實踐水平的提升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另外,學校還可以增加選修課、課外講座、學習興趣小組等,構建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實踐教學模塊,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相關實踐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能力。
3.3構建校企合作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建立學校、企業和個人三方合作的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拓展學生的綜合實踐場地,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這種三方共贏的方式受到一致好評。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近些年來所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夠將學生所學習的理論基礎知識充分應用于實踐活動當中,并通過實際的工作氛圍和工作任務,使學生能夠對未來的工作環境產生明確的認識,通過努力的工作證明自身所學知識,通過努力的工作不斷提升自身水平,通過努力的工作為未來的實際工作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就業為導向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活動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和發展平臺,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于實踐活動當中,結合當前市政工程技術職位的實際要求,明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在實踐活動的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夠將企業管理的理念和工作的模式融入于教學活動當中,使學生能夠一改往日里懶散的行為和思想,盡快適應到崗位當中,使市政工程技術教學能夠更加貼合實際、貼近生產和生活。學生在實踐工作中的表現將會直接和學生的學分及期末成績相聯系,這種方式也能夠增加學生對實踐工作的重視程度,真正發揮校企合作模式構建的價值與意義,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4結束語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直接影響市政建設的發展,新時期背景下,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以及構建校企合作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等方式來具體開展,真正解決當前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無法滿足時展的需求,市政工程專業學生存在學習和實踐脫離情況等問題,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實踐和發展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作者:高世杰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市政工程處
摘要:
在高等教育體系的關鍵性組成部分中,高職教育至關重要,高職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石。為此,改革專業的實踐教學有利于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而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目標是為了使學生面向就業,而怎樣實現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是需要認真分析的一個問題。為此,本文闡述了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職 市政工程技術 實踐教學 改革
近些年以來,在加速推進城市化的影響之下,市政工程得以快速的發展,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是高職學校廣泛設置的一個熱門專業。而鞏固理論內容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與技能的根本所在,在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廣泛地存在教學目標模糊、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等一些問題。為此,應當改革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而培養出優秀的具備創新精神的市政工程技術人才。
1改革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1.1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建設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
1.1.1對職業能力的要求
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有著非常強的實踐性,重視培養學生學會工程施工、工程試驗檢測、工程識圖制圖、工程計價與計量等環節的基礎理論與應用能力,這是學生擔負實踐工作的客觀需要。學生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素養,通過自身學習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掌握的專業能力,可以正確地分析、斷定、處理自身觀察到的工程現象與工程實物。學校應根據各個專業以后針對的崗位特征,給學生提供有指導性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次序與劃分模塊地培養學生的檢測、識圖、測量、施工等實踐能力,且定期地評價與考核學生的實踐效果。
1.1.2對職業素養的要求
在職業過程當中所能夠體現的職業觀念、職業作風、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道德等綜合品質就是職業素養。盡管學生學習扎實的理論內容和專業技能非常關鍵,可是較高的職業素養也不可缺少,因為這是學生踏入社會的金鑰匙,也是自身干事創業成功的根本。企業已在評價人才中將職業素養作為一個關鍵性標準,而專業素質是如虎添翼。為此,高職學校在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中,需要根據工程實例強化實際工作中職業素養的價值與意義。在定制實踐教學模塊方案的時候,需要借助實踐的內容實現學生合作精神與敬業意識到培養,像是借助野外測量的實習,實現學生認真嚴謹態度與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
1.2建設工學結合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想要使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成效有所提升,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執行工學結合的教學工作,即有效地統一學習理論和實踐課程,以及有效地統一學習和工作。例如,高職學校能夠跟當地的市政工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定期地為學生提供進入企業實習和參觀的機會。在進行實習的時候,實習指導教師需要根據專業理論內容來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進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理論內容的能力提升。在學生結束實習之后,學校需要評價與總結實習結果,進而獎勵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以使學生切實愉快地融入到社會中鍛煉自我。學校還需要對市場的動態與社會的發展趨勢進行把握,從而明確市政工程技術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而持續地改進與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跟社會發展方向相適應的市政工程專業技術人才。
2重視校企合作,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以及編寫適宜的教材
2.1注重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功能是建設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一個重要功能。而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功能指的是給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創設綜合技能、單項技能、關鍵能力、崗位技能等培訓職業能力的環境。在校內實訓的過程中,借助在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室與場地(建材實驗室、工程造價實訓室、市政施工模擬實訓室、校園測量實訓場等)開展模擬仿真實訓,從而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當中學會職業技能、熟悉職業技術要求、感受企業生活等,更好地了解市政工程技術崗位技能的規范,大大地縮短上崗適應期,實現學生就業競爭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2.2注重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基地是校外實訓基地,并且該基地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實踐基地,以及增強學生職業觀念的實習基地。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需要實現建設思想的創新以及建設方式的拓展。學校通過存在業務聯系的企業與校友等有利條件,強化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這樣,一是在強化聯系行業主管機構的基礎上,跟對口企業和行政領導部門協商,掛牌創建實訓基地。二是跟企業產學聯系,互利互惠,創建實訓基地。在創建實訓基地的過程中,對校外實訓基地的多種專業實訓功能進行開發。校外實訓基地不應當僅僅實現一個專業的要求,而需要體現其它專業的作用,確保開發一個專業,有利于多個專業。需要給學生創設先進的實訓環境與條件,并且有效地應用地方具備先進技術的企業,進而便于實施與組織實訓,實現教學成本的節省。企業一致建設校外實訓基地,這有利于學生由定崗實習變成企業正式員工,從而使企業與高職學校實現共贏。
2.3編寫跟實踐教學要求相適應的教材、操作標準、訓練手冊
學校需要安排市政領域的骨干教師與企業專家,根據該崗位群的特色,對新工藝、新技術、新知識進行吸收,編寫指導實訓方面的教材、操作標準、訓練手冊等。而操作標準需要立足于受訓者創新觀念、效率觀念、安全觀念、管理觀念、質量觀念的增強,奠定受訓者將來發展的基礎,且注重實施職業資格鑒定,推動實訓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而編制實訓手冊需要涵蓋由適應性練習至初級中級、高級技能練習,一直到認證考核專業技能的所有事項。
2.4注重建設實訓師資隊伍,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實訓教師的隊伍力量是高職實踐教學發展的瓶頸。不少學校在實訓崗位安排難以勝任理論教學的教師,這樣的做法跟注重實踐教學相悖。即使選拔高職學校的一些骨干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方面,立足于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實踐能力依舊存在缺陷。而在企業掛職的高職學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師不但能夠有效地服務于企業,而且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也大大地提升,從而有效地統一了學校的人才優勢與企業的技術優勢,能夠實現理想的效果。并且,高職學校需要請市政工作的基層技術工作者來到教學課堂和實訓基地,從而讓學生獲得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工作者的指導。而學校和企業一起建設實訓基地致力于產學研的聯系,也讓教師跟企業技術工作者交流了信息,實現了優勢互補,從而使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大大地增強。
結語
總之,高職學校的教育是培養實用型優秀人才的關鍵方式,為此,教師需要面向市場,注重改革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注重校企聯系,優化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健全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建設師資隊伍等,從而為社會培養大量跟社會發展要求相符合的人才,并且推動高職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施曉麗 單位: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建筑系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對人才需求的標準也在不斷的提高,新時期需要的人才必備的條件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來說,實踐知識顯得更為重要,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相輔相成,相互推動,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而實踐是以知識理論為依據,文章就職業學校市政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專業實踐教學 市政工程 改革
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應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例,在職業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就職業市政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作如下的探討。
1 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教學體系,更好地適應就業形勢
眾所周知,教育本來就是要服務于社會的需求的,尤其是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向行業的,更是要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職業學校應該在充分了解該專業在社會中的需求及社會對此專業的要求的基礎上,確定本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就業時充分展示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能力。近些年來,我校積極組織本專業的教師就企業對市政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要求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調研表明:我省市政行業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尤其是現場施工的技術人員更是短缺,這主要是由于我省加大了對市政設施的投入和對截污治污水的決心而進行大規模建設。因而,根據調研結果我們制定出市政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施工、預算和測量等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同時,我們也會聘請專家對專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進而確定畢業生的實踐能力的構成要素和結構,并且要將各個要素合理分配要教學的環節中,進而形成實踐教學系統,最后形成了施工實訓、測量實訓、預算實訓、頂崗實踐、上崗證培訓等的教學環節。
2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要以培養目標為指導,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體現。并且實踐教學改革要體現實用性、應用性、針對性等。為此,我們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根據社會的需求,不斷完善實踐教學大綱。因為教學大綱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各門實踐課程都必須有規范的教學大綱。大綱應明確規定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課程的目的和性質、課程的進度和課時安排、課程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成績考核的方式等等。第二,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要注重職業技能的培訓。為此,學校要盡量提供實踐的教學設備,如實驗室、實訓的場地等。要通過利用現今的教學設備,創造出職業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職業技能,達到勝任工作的目的。同時,學校也要與企業進行合作,簽訂一些實習基地協議,給廣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也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職業技能。第三,要面向實際工程開展實踐教學的課程。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真正了解工程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進行到施工現場實習,直接參加生產。第四,推行職業資格考試培訓。職業教育培養的職業特征非常明顯,因此,將職業資格考試納入教學的內容,可以在學生畢業前獲得與專業相關的資格等級證書,可以提高競爭力。第五,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統一。市政專業不但重視理論的學習,也非常注重實踐的鍛煉。
3 不斷加強和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眾所周知,實訓基地是滿足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是保障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重要場所。因此,為了保證職業學校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就必須加強實訓場地的建設。第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實訓場所。盡管我校已經設立了工程測量一體化實訓室、土工建材力學實訓室、工程結構檢測實訓室等十幾個校內實訓場所,并在《城市給水處理自動控制仿真》和《城市污水處理自動控制仿真》兩套仿真軟件實操上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完善,不斷提高職業仿真的程度,不斷添置新的教學設備等。第二,(下轉第91頁)(上接第87頁)籌資新建實驗實訓室,完成實訓基地的建設,如工程招投標仿真實訓場地建設。為了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校計劃在幾年內不斷對現有的教學設備、實驗室進行完善,努力建設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實踐教學基地,從而發揮整體優勢,完成本專業所必需的技能培訓,實現專業培養的目標。
4 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素質
通常,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一種有效途徑。例如與企業合作的土木工程實訓基地建有學生宿舍,多媒體教室,可進行鋼筋加工、混凝土操作、先張法、后張法張拉工藝實操等實訓項目。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不斷加深專業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了解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管理技術,不但積累了實際操作的經驗,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同時,學生在企業和學校相互交替學習,將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提高了實際的運用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除此之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促使學校更新落后的知識和技術,與時俱進,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為了保證畢業生能及時上崗,因此,我校要求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對學生進行頂崗培訓,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由參加第一線工作的機會,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施工的方法、要求、規范以及安全操作規程等。因而,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第一,進一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要適時與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并可以聘請幾名客座教授在學校定期為學生做專題講座,并且也要使企業可以隨時接受我校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第二,新建校外實訓基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校外已有的實訓基地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新技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新建校外實習基地,確保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到實訓基地實習。第三,實行頂崗實習制度,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為了有助于學生畢業后可以及時上崗,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頂崗實習,利用假期的時間對每個學生實行分層次逐步提高的頂崗實習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在提高理論素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實踐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他們對新知識、新理論的吸收和理解,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專業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作為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實踐教師隊伍的素質是確保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因此,實踐教學的教師不但應該具備較好的理論素養,并且也要不斷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果沒有高素質的“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要求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必須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也要定期派送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到施工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提高教師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6 結論
實踐是理論認識的基礎,沒有科學實踐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現代教學活動從傳統習慣以傳授知識為重點轉移到以培養學習者的能力、促進求學者的全面發展為重點,這正是教學重點從“理論”轉移到“實踐”上的重要標志之一。理論是基礎,而實踐更重要,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術人才,動手能力是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的基礎能力。職業學校一定要改變過去純理論教學的思路,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立,只有如此才能滿足社會對大量職業學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摘 要 據《麥克斯報告》分析指出,市政專業畢業生對在校期間的課程滿意度調查發現,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要遠低于課堂教學。而高職的市政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一個專業,對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一直是市政專業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 市政專業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在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社會用人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就業競爭、學校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只有保證教學質量,一個專業的生命力才能延續下去,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培養具有高深專業技能,重要環節發揮作用,能夠高效解決生產工作難題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對高職教育而言并非易事。而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發展迫使高職教育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在當今人口眾多、教育需求旺盛和高技術技能人才大量缺乏的社會現實中探索適合我國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模式。本文就高職院校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
1國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分析
國外大部分的高校采用的“雙元制”的體制,即重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技巧。理論和實比約為 3∶7 或 2∶8,理論教育注重實用性,服從實踐需要。CBE的教學活動基本上都是在實訓課堂完成的。實訓課堂相當于是實習車間,設備、設施是實際工作中的先進設備。專業會通過問卷了解近期服務區域行業空缺,哪些職業有進一步提高雇員能力的要求,然后篩選。集中本校有能力開設的專業進行課程開發。
2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2.1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模式
為了能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提高高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筆者認為在實踐教學應將教學模式分為三個等級,且每個等級之間都要有一定的聯系性,三個等級內容包括了基礎性實驗,新的研究領域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1)基礎實驗。在市政工程專業中,基礎性實驗包括了土工試驗,瀝青、混凝土等材料分析實驗以及道路檢測試驗,這些實驗都是在市政領域中必不可少的試驗,這些實驗的目的也就是結合書本知識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一些驗證性實驗,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基礎實驗,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實驗儀器、儀表等的原理和使用,以及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新領域研究。該環節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綜合使用知識和綜合設計的能力, 實驗內容通常給出明確的設計題目、內容、要求、指標、參考方案、調試要點等, 由學生自主選擇設計的題目以及具體的設計方案,并最終完成題目要求。通過這個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等。
(3)創新性實驗。配置有專職的責任工程師和指導教師負責研究題目的選擇和實驗的全過程,在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對學生來說,該階段的實驗較前兩階段的實驗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充分發揮能力的空間,培養了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的能力。
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采取了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總體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按照這種實驗內容的劃分方法,每一層次的實驗內容都要進行認真詳細地計劃和安排。由于實踐教學的特點,其內容往往是不斷變化更新的 通常沒有現成的例子可供參照, 因此從實驗內容的確定、安排,到最后的具體實施,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一個好的實踐教學模式能否被很好地貫徹實施,要受到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2.2構建 “遞階式”頂崗實習模式
設置校內外實習教學環節與行業需求無縫銜接。校外實習教學主要內容是實現綜合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從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切實落實校外實習教學環節。從第一學期開始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激勵學生走出校園鍛煉自己,提升成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第二、三學期開展認知實習。使學生對本專業培養方向所對應行業運作的整體流程和方式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第四、五學期或第六學期開展專業實習, 使學生在具體的生產崗位得到鍛煉;第六學期結合本專業撰寫畢業論文在撰寫畢業論文期間,倡導與畢業論文緊密結合;實施“產學研”實踐基地訓練、啟動畢業論文(設計);第八學期開展畢業實習、完成畢業論文。
3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首先,要加大投入,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踐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也是學生進入后期實踐的前提條件,應以行業和社會的實際需要為依據,按照較高標準建設,根據部分高職院校缺乏資金的實際情況,可以結合學校本身的設施、設備和環境進行建設,如利用學校的施工過程中的實際產所。其次,積極探索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教學,實現資源互補和利益雙贏。產學合作教育,能為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有助于解決實訓工位不足,實訓資源不足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不足等許多實際問題,能使學校比較深入、真實地了解社會需求;使學生直接接觸企業、接觸社會,讓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感受認識、學習、提高、增強未來工作的適應性,也為今后的就業打下基礎。最后,在校外實訓基地方面,要逐步增加數量,拓展功能,規范管理,提高實效。
摘 要:本文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達到切實提高生產、服務一線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培養具備建筑工程測繪、測量、監測、勘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廣州番禺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建設、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運行管理制度、雙導師團隊建設、激勵與保障機制等方面等進行了試點系統設計。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市政工程技術 人才培養
為深化工學結合、產教融合,進一步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構建校企分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與廣東質安建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2015聯合開展了“招生即招工、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并于2015年4月開展聯合了招生。
1 學徒在崗情況
學校和企業于2015年3月聯合招生簡章,招收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生,并于2015年4月組織了自主招生考試。目前學徒均在崗,其中男學徒主要在生產部門,從事監測、檢測的學習工作;女學徒目前主要在公司經營部從事招投標相關的工作。
2 現代學徒制培養方案制定情況
2015年6月10日,e行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三方協議(“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協議、企業用工合同)簽訂儀式。
在“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協議中學徒合法權益作了明確規定:學員就讀期間即是甲方(廣東質安建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員工、也是乙方(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甲方承諾所有學員享有本單位員工(學徒工)待遇(含薪酬、津貼、五險一金等),乙方承諾所有學員學業完成經考核合格后,可獲取乙方出具的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畢業證書。甲方負責與畢業學院簽訂新的用工協議或勞動合同。
在“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實施過程中,合作企業嚴格遵守與學校簽訂的聯合培養協議以及與學員簽訂的用工合同的條款,按照學員所從事的崗位工作,每月支付給學員相應的薪酬、津貼、個人社保。
是校企雙主體育人,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生、學徒),因此,在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與合作企業一起進行了充分的調查與研討,以企業崗位現實需求與未來發展需求為依據,同時兼顧學徒個人發展需求,確定了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2年)的在崗培養的崗位。經校企雙方協商討論,對教學任務進行了分工,形成“學校課程+企業課程”的課程模塊。
3 教學運行與管理機制建設情況
3.1共同組建工作小組
在學校層面,由學校和開展學徒制試點的合作企業共同成立了聯合招生招工領導小組,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并通過學校招生宣傳和企業招工宣傳渠道對社會和考生公布,接受考生的預報名。校企共同對報名考生進行招生招工面試。學校完成學生錄取時企業完成準員工錄用。
組建由校企雙方人員組成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小組,其成員由學院主管教學的院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以及企業領導和技術骨干組成,如圖1所示。工作小組主要負責現代學徒制市政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審議、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的制訂與審核、課程考核標準的制訂與審核,“雙導師”團隊的建設、教學質量監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校企合作有關文件的制訂完善等工作。雙方在各自單位成立執行機構,負責聯合培養過程中各自單位承擔工作的具體實施。
3.2 共同制訂教學實施運行與管理制度
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了“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招生(招工)章程,學院制訂了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日常管理制度》;出臺了《現代學徒制課程考核的指導性意見》,建立了“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制度;建立了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現代學徒制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4 校企雙元制育人實施情況
為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校企雙方采用 “做中學、學中做”的半工半讀形式培養現代學徒制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建立了課程負責人制度。授課地點的具體安排為:基本素質課程在學校進行;所有專業及專業基礎課均在企業授課,為此企業專門配備了授課教室以及多媒體設備,以保障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校企雙方為保證教學質量,專門引進了企業高級技術人才擔任四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其余專業及專業基礎課程的理論部分由學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的專任教師完成,畢業設計以及專業課程中的實踐部分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專任教師共同承擔,每一個現代學徒制學生均對應了一個企業師傅,負責學生專業課程實踐部分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同時學校還安排了專任教師對學生進行跟進,并與企業、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工作情況,企業的反饋以及要求、建議等,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更好的服務于企業,更好的達到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制共同培養一線市政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要求。
5 雙導師團隊建設情況
5.1 學徒制校內教師
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具備與企業交流、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具備土建類專業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及教師職業資格,具有相當于市政工程技術及相關專業中級以上的專業技能職稱,取得市政工程或建筑工程行業執業資格證書并有相關企業技術工作經歷,語言表達能力強,善于與學生溝通。
5.2 學徒制企業教師
對于校外導師的聘用,需根據教學任務,由課程負責人提出報告,經學校二級學院教學負責人審核并報經教務處批準,方可與受聘教師簽訂聘用合同,并將校外教師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證書或行業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的復印件及校外教師登記表報學校人事處審查備案。企業教師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學院負責,并由教學秘書、現代學徒制主管教師與校外教師聯系,協助解決校外教師工作中的困難和要求,及時向校外教師傳達學校的有關安排和要求。校外教師應嚴格按照學院要求,高質量的完成教學及實訓任務。校外教師的教學質量納入了正常教學質量的監控范圍,二級學院定期組織督導及學院其他教師聽課、評課。
6 激勵與保障機制建設情況
按照校企雙方協定,“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學員所有學費(按國家規定標準收取)收入屬于甲乙雙方共同擁有,并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中企業課程學時與校內課程學時所占計劃總學時的比例進行分配,每學年結算。
雙方有權共同擁有“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所產生的所有權益,包括共同開展教學研究與項目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共同開展技術服務所產生的經濟收益,以及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的政策支持、經費投入等。雙方共同維護“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正常的運作秩序,共同維護學生(學徒)的法律權益。學校需單獨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保險,企業負責對學生購買“五險一金”,保障學徒的利益。
根據現代學徒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了“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共同開發了理論與技能課程及相P教材、共同對“雙導師”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進行了研討,制定了相關文件;共同組織了對教學過程和結果的考核評價、共同開展了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修訂了實踐教學大綱,按照一線檢測技術能力培養的需要對實訓場所進行規劃、購置實訓設備和優化實訓內容,確保實訓設備對接企業設備、實訓環境對接工作環境、實訓項目對接工作任務、實訓過程對接工作過程。
企業負責“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學員企業工作(學習)的日常管理,制定管理細則并提交理事會審議。學校負責“市政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學員校內學習的日常管理,制定管理細則并提交學校審議。企業負責提供在企業運行所需的工作場所、設備工具、學習資源等,負責學員在崗工作、學習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在學校協助下做好在崗課程的教學組織與運行、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學校負責提供校內運行所需的教學場所、教學設備,包括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圖書閱覽室、教學器材設備等,做好學員的學籍管理,在甲方協助下做好校內課程的教學組織與運行、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
7 結束語
通過一年的實踐,現代學徒制市政工程專業的教學過程做到了課堂與實際項目的相互融合、公司試驗與項目實施有機銜,學校與企業有機銜接。通過完成一體化教學,學徒真正做到了學習、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交替,學生本身是企業的員工,在完成真實的崗位工作任務過程中,進行了崗位綜合能力的訓練,遞進式提升了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學生的技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城市的生命線,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與此息息相關。教學管理是學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保障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最根本途徑。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難以激發學習興趣。基于此,本文主要結合市政工程專業的特點,提出了高職院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策略,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職;市政工程專業;教學
【引言】: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根本目標是不斷研究教學和管理理論,持續改進教學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并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緊密圍繞高職教育發展目標和方針政策,根據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要求,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種資源,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管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使教學資源的配置最優化,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問題
(1)本身符合高職的市政工程專業的教材數量不多,大部分都是本科教材無法應用于高職教育,原因是二者教學的側重點不同,本科教育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而高職教育更注重施工技術技能的應用,對于理論計算推導弱化。(2)現有的教材內容沒有緊跟新規范,新施工手冊內容,還延續使用老規范內容,沒有及時更新版本,與現場實踐相脫節。(3)可操作性不強,工程案例少,書中配圖不形象,在無老師講解的情況下,學生自學困難較大。
1.2 教學模式和手段問題
教學總是以理論為中心,注重強調知識點的講解、計算公式的推導分析,而案例教學法、師生互動教學、現場教學等方法應用不多。學生總是被動式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困難。另外,課堂上雖然采用多媒體教學等信息化教學手段,但大多成為老師上課的教案,沒有真正利用好這些資源,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高職院市政工程專業的教學教改策略
2.1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管理
根據市政工程的特點,我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采取“2+1”人才培養方案,學生有一年時間在校外進行頂崗實習。這一年的時間里,由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在企業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在這期間,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課堂轉換到企業的生產環境。如果疏于管理,學生很容易在這期間混日子,白白浪費一年時間,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
2.2 逐步建立彈性的學分制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對季節有很強的依賴性。應逐步建立彈性的學分制,允許學生通過自學獲得學分。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沒有施工任務的季節里回到學校進行理論學習,以便靈活安排頂崗實習的時間。
2.3 加強企業指導教師的管理
企業指導教師是指導學生校外實踐教學的主要角色,應加強對企業指導教師的管理,并對其進行定期的培訓,提高企業指導教師的水平。還要校企合作,除了讓學生到現場實踐,也應讓老師多到現場參加實際工作,與一線人員交流,獲得更多的前沿信息;多參加各種有關教學改革的學術會議,能夠了解其他院校目前課程建設情況,了解更多教改經驗和方法等;鼓勵教師參加相應的專業資格認證和職業資格培訓師等考試;加強對教師的技術技能培訓,組建能開展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教學團隊。
2.4 利用施工仿真軟件,讓“做”取代“聽”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只維持在20分鐘到半小時,因此,在仿真軟件實驗室中,教師可用前面的十幾分鐘講解本堂課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然后邊操作軟件邊講解,同時,學生緊跟著進行操作,不定時的請一些同學來演示操作,這樣引導學生學習,使他們無暇顧及玩手機,用“做”來取代“聽”提高上課效率。仿真軟件可以用于多個課程,對工程施工課程有很大幫助。
2.5 市政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
首先,通過企業調查,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與實際工作崗位的任務需求,例如將識圖模塊設計為基于同一工程的不同項目實施,如道路工程圖、橋梁工程圖、管道工程圖及隧道工程圖四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劃分出若干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純理論的知識點貫穿到各個項目中,比如“市政工程制圖標準”可以直接應用到工程圖中,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各種制圖標準在圖中如何表達出來,學生通過完成各項任務并提交相應的識圖報告為學習成果,從而提高學生工程整體識圖的實踐能力。其次,課程考核體系主要包括網上考勤、視頻觀看記錄、識圖報告、網絡作業和課堂討論等五個部分,其中識圖報告部分為學生完成各任務識圖報告評價分的平均值。另外,教師在使用紙質教材的基礎上,應該致力于開發該課程的立體化教材,根據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出圍繞教學內容的電子資料、音像制品等更加直觀和形象的教材,還可以通過強大的互聯網共享教學內容,以“開放式教材”的形式,使學生在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情況下,完成更加方便直接的學習。
2.6 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學管理的改革還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轉變舊式的管理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轉變滿堂灌的學習模式為學生自覺的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強大的信息網絡收集課程的相關視頻資料;可以利用軟件制作構件模型,采用動畫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課堂直觀地認識構件及其組成情況,為課堂中的識圖教學打好基礎;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傳統方法講解知識點,再以引導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高職院校要善于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以便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我國的高職院校來說,其所面臨的市政專業教學管理改革工作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共同監督,特別是社會和各企業的大力支持。這種教學管理改革的順利實施和開展,不僅需要高職院校在理論方面實現必要的創新,還要善于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實現有效的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市政專業教學管理改革的工作只有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才能在根本上推動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摘 要】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基于學校應用型人才辦學定位及市政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本文提出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道路勘測與設計》課程教學研究的設想,對教學內容、實踐實習教學、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方面進行改革。通過對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道路勘測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的實施,將形成以從事市政工程一線工作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為培養目標,注重素質教育,勘察、測繪、設計、測設并重、簡化理論推導、強化能力培養的新《道路勘測與設計》課程教學。
【關鍵詞】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改革;項目驅動;課堂教學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是市政工程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主要研究道路的路線線形設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主要掌握公路、城市道路的勘測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實用方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大,相應的道路工程也在迅猛發展。為此,應根據交通土建專業的學科特點,進一步完善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方向。而道路勘測設計是道路工程的基本工作,是道路基本建設的重要環節,該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面對21世紀教育形勢,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針對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特點,在教學計劃、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一、道路勘測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面對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對人才培養模式與能力的思考,土木工程專業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教材內容與現行標準、規范不一致;②課程內容多而學時數少;③實踐教學環節薄弱;④學生普遍覺得課程內容較枯燥,部分內容難于理解;⑤對學生的考評方法單一,無法體現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察。具體表現如下:
二、《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1)開放式教學模式。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角色的轉變:教師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指導者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要突破教材的束縛,變教材的主導地位為輔助地位。在理論教學中可開展本科生“科學專題報告”活動。科學專題報告活動主要由5個環節組成,即咨詢與選題、查閱文選、閱讀文獻、提出研究報告及制訂設計方案、匯報答辯。
(2)強化實踐環節,培養綜合能力。課程設計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本課程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可選用公路(包括平原微丘區、山嶺重丘區)紙上定線,設計時間為一周。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獨立使用工具書、查找資料、正確使用新規范和標準圖集及創新意識的能力,掌握道路路線設計的一般方法、步驟,要求路線線形平面順適、縱面均橫、橫面合理,計算有理有據、圖紙表達清楚準確,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在課程設計中,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打開思路,在多種方案經過比較后,選擇一個最優方案進行設計。
(3)精簡課堂教學內容。市政工程專業培養注重寬口徑,平臺課較多,課程內容多與學時數少的矛盾是很多課程都普遍存在的。針對這一問題,有必要精簡部分課堂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的分配較多課時,不夠重點的分配較少課時,次要的甚至不分配課時;另外,在別的課程中涉及到或重點講述的內容,在《道路勘測設計》課程中可以適當減少課時。如道路勘測設計的依據、道路等級與技術標準的確定、可行性研究、交通量與通行能力、道路線形設計、道路橫斷面設計等內容是《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核心內容,在講述時要深入、用足課時。而道路選線與方案的確定雖然是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同時又是道路輔助設計課程的重要理論依據,因此在《道路勘測設計》課程可以簡單地講述基本原理,而在道路輔助設計課程中以實際工程的形式加深理解并進行實訓,《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課時少與內容多的矛盾得到緩解,而且教學效果較好。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素質教育、加強課堂啟發式教學、精簡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和對學生的考評方法進行改革,比較好地解決該課程的內容多而學時數少、實第2期鄧紹玉:《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47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興趣不足、考評方法單一等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反映較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獨立完成二級及以下公路的道路選線和幾何設計工作。
【摘 要】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對市政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市政工程要在工程施工中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監督,保證工程的質量。市政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種專業的人才,科學合理的發揮各專業人才的作用,能合理利用資源資源,節約成本。本文通過對市政工程施工中多專業交叉配合的協調管理進行研究,并提出八、立體交叉施工所采用的控制協調措施。
【關鍵詞】市政工程 多專業 立體交叉 管理
1 全面準確分析工程全部施工內容,明確工程全過程中的專業和施工隊伍
城鎮化建設是市政工程的主要任務,市政工程的施工內容包括了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管線及綠化工程等。因此就需要不同的專業來滿足施工的要求。對于工程施工前來說需要有測量、設計等專業,施工過程需要有專業資格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物資部門要準備充足的材料供施工使用,其次還需要監督、安全等部門做好質保工作,施工完成之后還要對工程進行驗收。
2 明確施工內容和各專業的關系和順序
市政工程的不同,所涉及到的施工隊伍和專業人才也是不同的,例如在橋梁工程中,需要有學習橋梁專業的人才對橋梁的整體進行設計、測量等,施工隊伍也需要具有相關的資格才能對橋梁工程進行施工。根據工程的需要,各專業進行施工的順序一般為招標、測量、設計、施工準備、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和安全管理及監督、驗收等。
3 確定工程總工期,關鍵線路
工程的總工期和關鍵線路需要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制定,總工期要劃分為不同階段的工期,例如在道路交通工程建設中,一般分為前期工期和后期工期,前期工期主要以路基建設和排水設施建設位置,后期則是路面工程建設為主,總工期的制定需要各專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后形成報表,再由工程管理部門進行科學統籌,制定總工期。
4 明確重要節點工期
確定了工程的總工期和關鍵線路之后,施工隊伍和監管部門要明確工程建設的節點工期,工程建設是由多個部門共同完成,工程可以分為不同的部分,例如道路工程建設可以分為路基、路面、排水、管道、照明等,各部分的建設需要有明確的工期,這樣才能保證工程的進度,按時完成工程建設。
5 明確各項工作所需要的人、材、機械及其他資源
市政工程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材、機械等資源,因此在工程施工的準備工作中、物資部門就要對工程所需要的資源進行核算,并按照工程情況,準備好工程所需要的資源。對于人力資源來說,要保證施工隊伍有著熟練的經驗和高標準的技術水平,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要根據工程建設選擇不同型號的材料,并保證材料的質量,對機械設備來說,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和維護。同時還要考慮到施工隊伍生活上所需要的資源。
6 明確最優化的施工總進度計劃并在全過程施工中分解為月進度計劃、周進度計劃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進度是一個重要的標準,科學合理的施工進度不僅能夠保證工程能夠按時完成,還可以保證工程的質量,因此必須要明確施工進度,并對施工總進度劃分為月進度和周進度,從而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和任務。
7 立體交叉施工所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各專業進行立體交叉施工,需要以安全為前提,在市政工程建設中,由于施工條件較為艱苦。必須要對安全問題加大重視程度,制定好安全防護措施。首先,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標準,對施工隊伍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查,保證工人持證上崗和身體健康。其次加強對施工隊伍的監督,及時制止不安全的施工行為。同時要保證周邊及施工環境的安全,對噪音、粉塵等進行嚴格控制,降低工程污染,并達到相關標準。此外還要對安全知識進行宣傳,對工人進行安全培訓,使工人樹立安全意識。最后,還需要對施工隊伍配備安全設施,比如安全帽、安全服以及醫療等設施,保障工人的安全。
8 立體交叉施工所采用的控制協調措施
8.1 強化思想認識
工程項目施工的好壞和施工人員的思想認識及價值取向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要對相關施工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和培訓,對施工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及安全教育的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安全意識,“讓操作人員從思想意識上樹立綜合施工、協同施工的理念,從而在實際作業中能夠有意識的配合其他單位的施工[1]。”同時工程項目管理人員要加強監督,對存在不合理的行為及時制止,避免出現不利于工程建設的現象發生,對施工隊伍要積極的引導,加強施工人員之間的合作,從而能夠達到互補,使隊伍施工水平達到最優化,保證施工的質量。
8.2 從技術層面上做好協調管理
市政工程項目的施工,必須要求具體施工人員對施工的業務范圍、自身工作界面、與其他工作相銜接和交叉的工作界面都相當熟悉,在進行施工設計時,共同商討,把不同工種在銜接點和交叉部位的施工方式進行研究,明確各個工種的施工內容和范圍,以及各個工種之間的聯系,從技術上確保不會產生施工沖突和作業矛盾。“另外要把相關的設計方案和銜接點施工注意事項和具體施工人員交代清楚,避免信息交流溝通不暢造成的施工沖突。做好現場工程作業追蹤,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變更施工方案。多工種、多專業的交叉施工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等特性,必須從技術層面入手,在單工種作業設計時就考慮到工程全局,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和施工配合方式,這樣才能實現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縮短工期的目的[2]。”
8.3 建立協調管理機制
市政工程項目多專業交叉施工的協調除了把握好技術以外,還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首先要完善問責制,制定健全的問責制度,對于發生施工沖突影響項目進度的事件嚴格問責,對于那些只顧自身施工進展不顧整體推進的企業單位給予相應的處罰,并責令其修正。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其次要健全考評制度,對于在施工過程中能夠顧全大局,嚴格按照預定方案施工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服務大局意識。最后要建立協調管理會議制度,為了確保施工過程不會出現偏差,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進度匯報和問題反饋會議,協商在實際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避免錯誤施工越陷越深,最終產生矛盾和沖突。
摘要:市政工程其本身的復雜性和多學科性,決定著它是一個理工結合、多學科相互融合滲透的交叉性學科。結合市政工程學科特點,就如何搭建研究生創新平臺,培養多學科背景知識的研究創新人才進行闡述。
關鍵詞:市政工程;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學科交叉已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它來源于社會發展的要求、學科協同效應的作用和認識主體的好奇心,它是推動學科發展的動力[1]。諾貝爾獎在百年多的時間里,有41.02%的獲獎者屬于交叉學科。學科交叉體現了科學向綜合性、可持續性發展的趨勢,對于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開展跨學科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2]。跨學科組織、跨學科團隊等組建,多數是為了國家資助的重大綜合性研究課題的需要而設立的,參與人員層次較高,相對比較獨立,利用交叉性科研平臺來進行研究生的跨學科培養較少,而專門針對研究生的交叉創新能力實踐培養更為罕見。基于高校及社會對市政工程專業培養交叉性創新人才的緊迫需求,建立了交叉型研究生創新平臺,加強了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院系、校企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理論與實踐上探索跨學科培養之路,力求從整體上去解決學科交叉培養研究生過程中的理論與現實的沖突,為研究生交叉培養現狀、變革、對策、措施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的實用性方案。
一、市政工程專業概況
在21世紀初,隨著日益增長的各種環境問題的出現,決定著可持續發展之路勢在必行。而發展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高等學校的市政工程類專業教育,是提高新世紀建設者的環境意識并向社會輸送城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的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
市政工程專業是學院設置的8個碩士專業之一,是本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育的延伸。主要以水處理工程與工藝技術為研究方向,以解決城鎮給排水工程、城市廢水處理和回用、污泥資源化、污水廠管理與運行、城市垃圾處理以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飲用水水源微污染凈化處理等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問題為主要目標。
二、學科交叉在市政工程專業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1.多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學科多元化發展。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水資源短缺及水質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水健康成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首要矛盾,已由幾十年前以水量問題為主的矛盾,逐漸轉移到水量水質矛盾并重,水質問題突出上來[3],因此從專業內涵上講,學科發展要跟上行業、社會發展的需求。
由于人類可利用水資源的變化及現有技術的局限性,相應地市政工程學科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傳統的市政工程內涵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市政工程以給水、排水為主,現已逐漸轉變成以水質安全、水的良性循環為核心內容,專業的研究方向也正朝著多元化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學科在發展的同時,市政工程教學與科研者應從思想上發生積極轉變,從傳統的以應用學科為主基礎學科為輔的學術思想中跳出來,打破“重實踐輕理論”的思路,細化科研或工程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利用理論知識解釋、解決原有工程和工藝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開拓有效的新方法、新工藝、新工程技術[4]。因市政工程多學科跨度的專業特點,顯然,單靠某一學科的研究很難以出色地完成整個專業方向的轉變,采取多學科交叉合作的形式,通過科研經驗的分享或科研難題的攻克,對促進專業向多元化發展將十分有利。
2.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其他相關專業可持續發展。從市政工程發展歷程來看,傳統的水處理最初依賴于土建構筑物來實現水的傳輸、水質凈化和污水處理等。隨著市場對市政工程技術水平及實用性要求的提高,水處理工程開始由土木型向設備型轉變[5~6]。近年來,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水質問題日顯突出,水體環境復雜程度逐漸增大,表現在污染物的種類繁多,難降解,遷移速度快速等特點,傳統的水處理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水質的要求,這就使得水處理技術不得不向深度處理技術發展。在深度處理的過程中,應用各種技術手段的同時,不可避免會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污染物的分解與轉化過程),產生各類副產物。就目前來講,對化學過程中產生的潛在有害物質,已經確定其成分并能得到有效處理的組分,尚屬于少數,大多正處于研究或未知階段,因此加強市政工程與化學學科的交叉將有助于水處理工程與工藝向深層次發展。水處理工程和環境水體水質凈化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生物學問題,特別是微生物問題。微生物的繁殖受水體環境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參與水體中化學物質的合成或降解,水體中化學物質影響微生物的代謝,其間的變化較為復雜,因此為了滿足水處理和環境水體水質凈化工程的需要,將市政工程與化學學科與微生物學相互交叉,將很有必要。材料科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近些年來發展迅速,新材料具有無毒、環保等優點,對于日益突出的水質問題,新型水處理材料的應用在水處理中也勢必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因此,促使市政工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交叉合作,特別是對于一些以理論為主的相關學科來說,交叉合作可以為其理論發揮提供有利的工程實踐場所,體現了其在市政工程學科中的優勢和價值,也為其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及新的課題。
3.多學科交叉完善了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科技進步、經濟高速發展的轉變往往在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創新的主體是人,創新體現在對人的創新能力上的培養與挖掘。隨著社會進程日益加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以上情況需要高校對培養研究型創新人才應提出新舉措。項目以高等學校研究生創新團隊為研究重點,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創新模式中包括培養對象、培養途徑、培養方式等的探索與實踐。多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提高對就業市場的適應能力。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可為學生提供接觸多學科領域、學習寬專業知識的條件和平臺,培養學生善于從多角度看問題,多方面思考問題。思維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有利于新問題的發現及新見解的提出,對跨學科拔尖人才向舊領域的深入發展,新領域的創新與開拓奠定基礎。另外,交叉學科培養可以改變目前高等教育過程中受專業、學術氛圍等影響的局面,打破學生在科研過程中思路單一的困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原創性意識,加強實踐環節,成為探索研究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完善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三、學科交叉創新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1.交叉型創新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探索。通過平臺間的構建與重組,建成一個全新的以學科交叉為主題的多學科交叉創新科研實訓平臺,其平臺組成見圖1。引入學院現有的流體力學實驗平臺、化學分析與物性表征實驗平臺、微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平臺、水質分析與水處理實驗平臺、建筑環境與環境監測實驗平臺的部分大型精密儀器,并利用課題組現有條件,對140m2實驗室進行了掛牌建設。實驗室實行功能分區管理,主要用于飲用水與污水處理,設有學生工作間、水處理材料合成實驗室、無菌操作室、儀器室、水處理工作臺,滿足學生水處理實驗及常規檢測條件。
2.研究生綜合創新團隊的培養方式的探索。教師指導團隊面向一個研究生創新團體,即采取“以多對多”的方式共同指導研究生創新團體,每周定時開展研究生培養討論工作,解決來自學生在學習、科研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團體的學生來自市政工程、應用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的學生,培養周期為2~3年,目前,已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具體培養方案如下:
一是采取課程聯合培養的模式,組織學生進行跨專業課程學習。從我國學科課程設置上看,各高等院校因其成立專業的背景和依托的優勢不同,專業課程設置有所不同[7~11]。在本科階段,大多數專業對于交叉學科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內容略顯單一,系統性不強,內容深度不夠,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學生研究生階段長時間處于瘸腿、困惑的局面,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事實證明,深入學習交叉學科的課程對于加強本學科的專業性十分必要。為使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有效結合,應充分考慮市政工程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銜接,重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特別是生物類、化學類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的深層次培養。化學類、生物類、環境類、力學類課程是市政工程專業平臺下貫穿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課程的四大支柱。因此,在進行學生團隊聯合培養的過程中,注重鞏固、填補研究生在本科生階段理論知識學習上的不足,加強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環境化學、高分子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力學等理論課程的學習。
二是采用創新實踐合作的形式,以多學科背景知識為培養目標,在培養學生創新團隊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創新活動,選定水處理方向某一交叉性研究性課題,學生創新團隊與教師指導團隊共同參與跨學科項目研究。在交叉培養模式下學生不再歸屬于某一個專業,即學生團隊從知識上獲得統一性和相對完整性,掌握和運用最有效的知識。開展研究生創新活動為課程聯合培養模式提供了場所,在實踐中不斷開拓新領域,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型人才的培養,為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和條件保障[12]。目前,學生實驗基本技能的提升到理論技術的全面掌握,都由指導教師親自傳授。學生已經基本上學會了用化學、生物等多角度、多層次去解決水處理中遇到的問題。
3.交叉培養模式對學生創新團隊適應性的探索。多學科交叉培養創新人才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新人才培養,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學生創新團隊成員是來自不同的專業或相近學科的專業的學生,因創新內容的跨學科、跨專業的特點,使學生的思維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并對現在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好奇心理,更容易接受新知識,發揮創造性,達到知識體系與實踐經驗的融合與互補。跨學科學生團隊已經具有一個學科或幾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基礎,因此在知識量方面會更豐富一些,弱化專業間差別,則有利于學生團隊整體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能夠更好地融合交叉學科間的知識,積極參與跨學科課題的研究。但是與此同時,研究生已經渡過了四年制的本科教育階段,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消除學科專業界限并非易事,對于非專業知識的認知與提高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與適應過程[13]。應根據創新團隊成員的所屬專業和跨學科培養效果,選擇學科交叉的范圍和程度,來進行交叉性課題研究。課題的選擇上,應以具備多學科背景知識下的學生創新團體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為目標,融合多學科知識共同解決水處理工程中的實際應用技術問題[14]。
在學校層面,應確立多學科滲透交叉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定位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多學科滲透交叉人才培養及質量監控體制,以此來鼓勵、推動教師開展研究生交叉培養,將跨學科理論學習及創新實踐活動以學分的形式得以體現,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跨學科創新培養計劃中來[15]。
四、結論
針對我國對研究生培養學制2~3年的特點,以研一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以培養通識型、實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將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院系或不同學校的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在教師團隊的指導下,利用現有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打造一個交叉型研究生創新平臺,以解決水處理工程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方向,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著手,在不影響本專業學習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學生團隊成員實行為期兩年的“特區化”培養,讓學生深入掌握涉及多個相近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創新性人才,滿足社會對復合型拔尖人才的需求,同時為高校同類專業進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提供典型案例,具有廣泛的借鑒作用與應用價值。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市政工程造價的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高校培養市政工程造價方面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此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為背景,分析在現有課程基礎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存在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提供了在不改變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已有課程體系的同時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工程造價管理 應用型本科 市政工程造價
市政工程造價是工程造價的一部分,市政工程通常包括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給排水、路燈等市政設施建設工程,涉及的范圍較廣。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政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對市政工程造價的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然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多是以建筑工程造價為主,很少設置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因此,在現有課程體系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無論從滿足社會需求還是拓寬學生就業面的角度考慮,都具有現實意義。
1 現有課程體系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存在的困難
國內較多高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主要以建筑工程計價及工程管理相關知識的教學為主。因此,如何在現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研究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對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整合和創新,對于該類課程的設立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在我國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還存在以下困難。
1.1 學生市政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薄弱
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包括土建工程造價、裝飾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市政工程造價、園林工程造價五類課程。多數本科院校設立了建筑、裝飾工程和安裝工程三類造價相關課程,開設的課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圖”、“工程結構”、“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專業基礎課,以及“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安裝工程計價”、“工程造價”等專業主干課。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對工程造價的基本原理,以及建筑、裝飾、安裝工程的材料、施工和計價方法都能有較好的掌握。而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橋梁、給排水等工程,不論在結構體系、還是施工方法上,都與建筑工程有著較大的差別,而對于沒有設置市政工程類課程的院校,通常不會在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主干課中涉及到市政工程等相關知識,因此,學生關于市政工程的材料、圖紙認知、施工方法等專業知識的了解十分有限,而這些恰是學習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重要的前序知識。
1.2 課程體系受限
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備土木工程及相關工程技術知識及與國內、國際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綜合人才。因此,學習的課程涉及面廣且種類繁多。若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增加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如“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橋梁結構CAD”等市政工程專業基礎課,以及“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計價”專業主干課,則會對已有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和課時安排沖擊較大。因此,如何能在不改變已有課程體系的情況下,將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融入其中,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1.3 師資力量不足
市政工程涉及的工程領域較廣,講授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教師不但需要精通工程造價,而且還要對道路、橋梁、隧道等工程的材料、結構、施工工藝有透徹的理解。而對于以建筑工程造價類課程為主要教學方向的高校,若要教師從講授建筑工程造價轉到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則需要教師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市政工程類知識的補充。因此,若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在師資方面的投入還需要加強。
2 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建設
2.1 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完善
筆者認為可以對專業基礎課和主干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補充。
(1)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包含的范圍較廣,通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市政工程常用的材料、市政道路、橋梁等工程的結構并能夠讀懂相應圖紙。這些內容不需要學生精通,但是要掌握,只有具備這些基礎,學生才能順利進行市政工程造價的學習。由于這類課程的特點是涉及的范圍廣,但學習深度要求不高,因此,不適合單獨開設課程。筆者認為,可以將這部分內容融入到目前已有課程中進行教學,適當增加相應課程的學時。比如,將“道路工程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橋梁結構CAD”等市政工程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融入到“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土木工程制圖”課程中。“建筑材料”除講授建筑工程常用的水泥混凝土和普通鋼筋外,補充市政道路中常用的瀝青和瀝青混凝土材料,以及市政橋梁中常用的預應力鋼筋、鋼絞線等內容;“建筑結構”除介紹房屋建筑結構外,補充介紹道路、橋梁結構的基礎知識;“土木工程制圖”中補充簡單的道路、橋梁工程圖紙的繪制等內容。這樣就能夠在不額外開設課程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主干課。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專業主干課有兩門,分別是“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計價”。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已有的“建筑施工”、“土建及裝飾工程計價”和“安裝工程計價”差別較大,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較多,并且系統性強,因此,不適合融入到已有課程中,宜單獨開設課程。由于在大三下學期,學生已經完成了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市政工程及工程造價的相應基礎知識。因此,建議在大三下學期安排“市政工程施工”,大四上學期安排“市政工程計價”,兩門課程可以均按32學時設置。
2.2 加強教材的建設
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于課程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專業主干課為“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計價”,因此,這兩門課程教材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然而,筆者調研發現,適用于這兩門課程的本科教材還較少,還需要繼續開發和完善。
對于“市政工程施工”,目前已經出版的教材大多數針對高職高專類高校市政工程專業,內容主要集中在對道路、橋梁等工程施工方法和設備的介紹,強調施工細節。這類教材對于市政工程基礎較弱的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學生顯得專業性過強。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市政工程計價”課程的學習,因此,要求學生能夠在讀懂市政工程施工圖紙的基礎上,掌握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程序和相應的施工機械。然而,目前兼顧這些內容的本科教材,市場上還處于空白。因此,現階段“市政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需要將將教材和教師的講義同時作為教學資料,彌補教材中的不足,同時也要加強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市政工程施工”教材的建設。
“市政工程計價”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一方面是使學生掌握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日后考取造價員提供一定的基礎。目前,已有的教材在依據的定額和內容上還存在兩個問題:(1)市政工程使用的清單雖然是全國統一的,但是各省的市政工程計價定額是不同的。以2014版“江蘇省市政工程計價定額”為依據編寫的市政工程計價類的教材還沒有。(2)市面上已出版的教材內容基本包括兩部分:市政工程造價的基本理論和相應案例。對于市政工程造價的基本理論,由于與建筑工程造價相同,所以,學生掌握起來難度不大;而案例部分,多數教材為了體現其實用性,通常為一座橋梁或一條公路完整的工程量清單。這種形式的案例,缺乏各類清單項目具體的編制過程,對于初學者的理解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需要針對工程管理專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教學特點,完善已有教材中針對性不強和內容跳躍幅度過大的問題,編寫既符合本省情況,又符合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教學要求的教材。
2.3 加強師資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一個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要完成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建設也需要強大的師資隊伍。目前,針對多數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教學以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造價為主的情況,若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還需要教師拓寬其專業領域。對于已具有市政工程類課程的學校,可以督促教師旁聽相關課程,進行市政工程造價方面知識的補充;對于沒有設置這類課程的學校,則需要引進具有市政工程相關工程背景的教師來壯大師資力量。
3 結語
工程造價管理專業是一個覆蓋領域較廣的專業,涉及到建筑、安裝、市政等工程,多數本科院校目前以建筑工程造價教學為主,但隨著市政造價技術人員需求的增加,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已經迫在眉睫。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設置,加速了應用型工程造價管理本科人才的培養,有效解決學生知識面窄,就業面窄的問題,對培養寬口徑應用型人才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通過對我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結構的調研和探索,從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結構體系方面對課程結構的改革進行了分析。體現了我校以培養適應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及學生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的目標。
市政工程技術給排水方向課程結構改革創新一、前言
我校市政工程技術(給排水方向)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市政管道規劃設計及施工、高層建筑管道設計及施工和水資源處理利用的能力。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房屋和城市市政管道的設計、安裝及水廠和管網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工作。而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是確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和保證教育質量的指導性文件,其中,課程結構的設計與制訂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我校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從2006年開始招生,到目前為止,我校總共培養了六屆學生共170人,而目前在校生人數為108人。06級和07級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的是“大專業、小方向、學分制、活模塊”的方式進行,從08年初開始我校主要采用的“2.5+0.5”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中主要采用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組成的課程結構體系,學生在校兩年半學習理論課,最后一學期到企業頂崗實習。
然而,隨著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不斷調整,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其存在的問題也逐步凸顯。人才培養模式里的課程結構就是關鍵了,在高職學生只有三年的在校學習時間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有用地安排課程,讓學生能夠既掌握強的理論知識,又能掌握實踐操作技能,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更加貼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更加深入,真正實現“畢業就能工作,工作就能勝任”的“零距離”就業,這必將逐步成為高職院校改革與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而課程結構的改革將成為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關鍵。
二、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結構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許多高職院校推出了 “2.5+0.5”或“2.0+1.0”人才培養模式。“2.5+0.5”或“2.0+1.0”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3年高職教育中,學生在校內集中學習兩年半(或兩年)的理論知識,在企業頂崗實習半年(或一年)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校內的理論知識主要來源于傳統的課程模式,總體表現在“大一上基礎課,大二上專業基礎課,大三上專業課”,以這樣的“三段式”課程體系進行教學,教學中主要以“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然而,傳統的“三段式”課程體系雖然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但對于高職教育來講, 存在一些弊端。讓學生不能很好的做到學以至用,理論用于實際。
三、我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的探討
1.我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
首先,校內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并且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工學結合不緊密,同時,校內教師對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新材料把握有一定難度,造成校內外教師、工和學相對脫離,且理論和實訓的融合度不高。其次,傳統的課程結構中,主要有2.5年的理論學習時間。“2.5”年中,又有1年的公共基礎課學習,專業理論課的學習時間只有1.5年,時間比較短,而畢業前的頂崗實習主要為學生獨立實習,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實習指導,結果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知識趕不上本科生,在動手能力與適應性方面與中職生相比也毫無優勢可言。
鑒于目前“2.5+0.5”人才培養模式中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需要創新適合于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的課程結構,同時,探索校企合作、理論與實踐結合、以競賽促進學習的培養方式,優化學生的課程結構,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完成相應的實訓部分,從而構建基于行業崗位能力要求的課程體系,培養適應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讓我校學生能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
2.我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2.5+0.5”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的創新
(1)設計思路的創新
結合我國國內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思路,我校本著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基礎,學生為主體,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培養目標,按照“學習與實訓相結合、理論與技能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改革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同時,完善具有高職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特色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在課程設置上重視專業知識學習和綜合職業技能培養,爭取能在一門專業課程上,做到“基本理論講授、專業技能訓練、工程實踐鍛煉”三階段模式。
(2)課程體系的設計
以專業技術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培養為主線。基礎理論教學應該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尺度。專業課教學貫徹應用性、針對性的原則,對傳統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融會貫通,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的同時學習專業課,明白為什么學習這門專業基礎課,同時,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學會運用專業基礎課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授課分布上要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師保證既教學生理論知識,又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工程項目問題。比如,我校選擇了現代給排水設計這門課程,里面包括了專業基礎課部分―水資源的利用與處理方法;在講授完理論部分后,我們應該帶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與自來水廠,讓學生了解現實中水的治理方法及工藝流程。同時,我們在學習專業課部分――給水管道系統和排水管道系統的規劃設計時,就應該在講授理論課程后,安排學生做相關的工程實例,自己動手完成一個市政管道系統的規劃設計。如果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求我們在設置課程結構時,要合理安排課程的學習順序,先學習相關的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如工程制圖、水力學、水處理工程技術、CAD繪圖軟件、水泵與泵站等都應該安排在現代給排水設計之前完成,這樣才能讓學生把以前的知識都能學以致用。
四、結論
通過對我校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給排水方向)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結構的探索,提出了對傳統的“三段式”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避免理論課和實踐課脫節,在課程的授課分布上做到“理論講授―實踐操作―理論講授―項目訓練”,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同時也解決了高職學生理論學習不足,操作能力不強的問題。讓學生能在有效的3年學習時間里,蛻變成適應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讓學生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
摘要:中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形式,那就是全日制專業性碩士這個形式。正在起步階段的某大學的建筑和土木領域的市政工程的全日制專業性碩士,需要對于專業型碩士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探討,尤其是對于專業型碩士的研究方向、培養目標、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等諸多方面進行探索。本文對于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作了一些相關的論述。
關鍵詞: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教育教育教學
前言
對于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教育的特點,本文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對于這個命題的分析,針對專業型碩士教育的研究方向、學習的年限和培養要求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從而得出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方式的具體內涵,對于專業型碩士從學位課、非學位課以及必修環節這些方面組成的課程設置上,本文也進行了一些涉及,同時對于其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期待這些研究對于解決這個問題能有一定的幫助。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教育研究的意義
我國在最近幾年,出現了一個新的研究生教育形式---這就是本文要展開討論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在2009年以前因為比較少的招生名額,因而其并不為許多人所知曉。2010年以后,對于其名額的增加,是教育部處于學術型碩士培養的模式,一般輕實踐而重理論,對于社會的需求已經完全無法適應,而這個專業碩士的推出恰到好處的彌補了這個缺陷和不足之處。這個重大的改革,對于當前的就業狀況進行了適當的改善,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加速培養和對于人才質量的大幅度提升,并且優化了人才結構,起到的作用意義非常積極。和在職工程碩士相比,后者以在職人員為主要招收對象,通常主要以業余時間來進行教學,并且在每年的10月左右進行相應的入學考試,畢業后依然是本科學歷;前者則更著重于學歷教育,畢業后則是研究生學歷。在當前的國內,對于這方面的培養和比較還相對比較少。地處某省的某大學在2010年,對于市政工程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進行建筑和土木領域進行招收。由于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其培養目標、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學位標準和人才規格等方面的探索,值得有關部門和人員深入研究,并且非常具有意義和實用價值比較強的雙重作用。
專業型碩士教育特點分析
在專業分類里,市政工程一般屬于建筑與土木工程的領域范圍,該專業著重對學生的工程研究能力進行大力培養,從而期望達到成為應用型高級人才的目的。對于專業學位的設置上,一般通過學術型學位來對于扎實理論基礎進行培養,從而對于實際工作需要和特定行業需要的工作進行專門人才的培養。世界上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美國,其研究生教育的主題就是專業研究生,我國雖然呈現增長趨勢,但是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建筑與土木領域內的市政工程碩士型專業學位,應當具備市政工程領域系統的專門知識、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從而達到培養的人才都具備復合型和應用型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并且具備獨立從事工程設計、施工、研究、開發和管理等諸方面的能力,掌握至少一門外語和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操作,這些對于解決工程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
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教育的培養方式和內容
3.1根據研究方向進行的設置
由于對本專業的研究方向的不通,某高校對于市政工程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設立了四個方向的專業領域,這四個專業方向分為是:
3.1.1建筑的給排水理論和技術
這個專業方向,通過對于建筑的給水和排水的工程中,對其運行工況和系統進行如何行使的優化為主要研究內容,一般包括了建筑給排水系統運行工況的評估、建筑在給排水系統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對于排水系統進行建筑優化的方式這些具體內涵。
3.1.2對于污水實現資源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探討
對于城市的污水及更深層次處理進行研究,是這個研究方向的重點。這個方向包括對于污水資源化進行處理的技術方式、對其的深度處理和再生利用方式、對于水質的提升方式等多方面的內容。
3.1.3對于水進行處理的理論和實踐
這個研究方向的重點,通過對于水處理的理論和實踐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研究,一般包括了對于水處理工藝和技術的應用,于飲用水、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等方面的保護、修復和研究等等。
3.1.4對于水系統的節能和優化處理的理論和實踐
這個方向以城市排水系統的優化和系統處理為研究重點,一般包含了城市給排水管網的設計和實踐、城市泵站優化設計、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布局和水環境的系統優化等內容。
3.2培養要求和培養方式的探索
3.2.1對于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可以采取學分制的方式,對于個人進行有計劃的培養,同時結合課堂學習、實踐實習和寫論文等多個方法相結合的方式。
3.2.2對于他們的課程學習,可以采取自學、討論和講授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其獨立分析和自學能力,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一個極大程度的提高。
3.2.3在實習和實踐過程中,可以要求研究生到相應的單位去實習實踐,并且通過集中或者分開相結合的方式實習實踐,從而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研究生的目的。
3.2.4對于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應當規定參加至少三次以上的學術活動,并及時進行總結,在全國性的學術會議論文集和相關刊物上發表相關的文章。
3.2.5對于論文的內容,一般以工程設計研究為基礎,同時結合技術改造和研究、工程管理和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的多個方式,對于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并最大程度體現作者運用綜合能力對于工程技術有解決的能力,從而實現本專業培養研究生的最終目的。
3.3學習年限設置
在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設置上,一般設定兩到三年為基本年限,具體如何分工每個高校的情況和設置都不太一樣。一般兩個學期完成課程的學習,從第三學期開始進行實習和實踐,還有撰寫實習報告及選擇實踐題目等,再接下來就是對于選題報告進行審議,從中篩選和考核,最后進行專業學位論文的寫作。
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課程的具體設置
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課程在通常情況下,被設置為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必修三大環節。在這當中,學位課和非學位課程都是十二個學分,非學位課程的區別在于選修,必修環節一般是七分,這樣下來總學分就是二十九分,相對學術型碩士來說,少了七個學分的限制。
學位課程一般設置為4學分的基礎外語和4學分的基礎理論課,還有2學分的政治課程。至于非學位課程,則要進行12學分的選修,這個課程的設置一般根據上述的四個專業的研究方向來進行,這對于專業方向的特點也能進行重點突出。至于必修環節的7個學分,則包括4學分的實習實踐、1學分的選題報告及文獻綜述、1學分的學術報告和1學分的學術論文。
5、結束語
上文對于某高校的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教育和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和討論,這所高校的該類專業的招生處于起步狀態,對于教學方式和教育形式還在摸索狀態。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領域以及城市基礎建設中,市政工程專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出于社會對于這類應用性人才的需要激增的情況下,以后對于該類專業的招生量也將逐步增加,這需要相關部門和高校積極探索和深入研究,從而在吸取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并且積極創新,從而創造出高效培養該類研究生更多的模式,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和合格的高端人才,為市政工程領域和國家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人才基礎。
摘要:道路專業和雨水專業在市政工程設計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通過精心設計可以使兩專業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詞:市政工程雨水專業 道路專業
引言:作為城市基本載體的市政工程本身是一個綜合體,它融合了各單項的專業工程,如城市道路、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等,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它應當是統一的、密不可分的。但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許多單項工程無論在設計前期,還是在后期的施工和管理都相互獨立,相互影響。實際工程中各專業的設計可能分屬不同的設計院來完成,即使工程由一個設計院負責,不同專業也分配給了不同的設計人員,這將造成不同專業的設計人員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設計中各專業側重各自的技術指標,先行完成的設計未給后續其他專業留下充分的設計空間,從而造成銜接上的困難。盡管從各自的專業審查角度出發,不存在任何理論和計算上的錯誤,均能滿足各自的規范要求,但從總體實施效果來看,往往由于先行的設計考慮不周,給后續設計增加難度,導致施工困難和造價增加,甚至有時后續設計無法進行,須調整先行設計,造成設計的返工,影響工程進度。本文結合利比亞拜尼.沃利德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設計心得,闡述了道路和雨水兩專業設計人員如何通過緊密配合,精心設計解決了上述問題的過程。
1項目概況:
工程地點位于利比亞拜尼.沃利德市,拜尼.沃利德市距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180公里,距海港城市米蘇拉塔約100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1°45’,東經14°01’,為丘陵地形,地勢高差達50m,
總體為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峽谷,地質為巖石,氣候屬于沙漠性氣候,年均降雨量為50~80mm。
拜尼.沃利德地區城市建設較差,現有市政設施缺乏,區域內無雨水管線,工程設計覆蓋市區約18平方公里,設計范圍包括:市政道路、給水、污水、雨水、電力照明、通訊,市政道路總長約240公里,其中雨水排放是此次市政設計須重點解決的問題,有一定的技術復雜性。
2工程設計
2.1雨水排放的特點
拜尼沃利德項目雨水排放有以下特點:1、匯水面積較大;2、降雨量較小,暴雨強度較大;3、地勢起伏較大;4、城市現狀硬化程度不高;5、現狀沒有市政雨水管線全為路面排水;6、沒有固定的雨水排放口;7、巖石地基管溝開挖難度巨大。
2.2 雨水設計
雨水設計時認真分析了雨水排放的特點,確定了設計原則:
1、根據地勢起伏情況合理的將整個區域劃分成若干個小匯水區。在劃分小匯水區域時根據地形情況將主干線道路中心線作為分水嶺。
2、本地區雖然屬于沙漠性氣候,但是隨著城市化加快,道路、城區硬化程度會越來越高,采用地面徑流排水不滿足設計要求,但是綜合考慮本地區降雨總量較小,地基屬于巖石地基,管溝開挖較困難,及業主要求降低成本等要求,所以排水方式采用路面排水和管道排水方式相結合,做到最大程度減少工程總造價;
3、排水區是利用北部峽谷作為主排放區,建擋水壩設調蓄池。南部低洼地無人居住區為次排水區。其他不能夠排放到峽谷或低洼地的區域,可利用規劃的大面積綠地作為就地雨水排放區,或根據出水口標高建調蓄池。
4、采用路面排水時,根據業主及監理要求,需要控制單側道路路面排水最大積水高度不大于100mm,大于100mm的需要采用管道排放方式。
5、在設計采用路面排水時,需要采用如下公式及數據確定道路排水長度。
(1)、降雨歷時:
降雨歷時t為匯水區內最遠點(按水流時間計)流達排水設施所需要的時間,它是有坡面匯流(或地面匯流)歷時t1和溝渠或管內有入口到控制點的的溝管歷時t2組成。[1]
t=t1+t2
現在我們主要討論道路排水。考慮路面排水時,不計及溝渠內的匯流歷時。
路面匯流歷時t1按照柯皮奇(Kirpich)公式計算確定[2]
式中:t1----坡面回流歷時(min);
Ls----坡面流長度(m);
Is----坡面流的坡度;
(2)、路面排水水位高度采用淺三角形溝水力計算公式。
(3)、流速采用曼寧公式:
(4)、道路粗糙系數采用0.017。
2.3 道路專業和雨水專業的有機結合:
由于拜尼沃利德項目屬于城市市政綜合項目,主要考慮城市內部雨水設計與道路設計的結合問題。為了更好的完成道路雨水設計,雨水專業提前介入到道路設計,兩專業人員認真溝通,仔細推敲,相互協調,在道路設計中充分考慮雨水的排放,達到道路和雨水專業的有機結合。
雨水專業與道路專業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是:減少道路低點,在滿足路面排水高度要求采用路面排水方式,盡量能就近排水,上述情況滿足不了的在周圍又沒有合適的排水口時采用管道排水。
兩專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結合:
1、道路平面設計與雨水專業的有機結合:
雨水專業首先找出道路平面中的設計高點和設計低點,然后根據高點和低點的分布情況,劃分匯水區域,確定排水流向。在此過程中,發現部分低點的排水不合理,和道路專業仔細分析研究,現場踏勘,在不影響行車安全、周邊住戶出行等條件,道路專業適當調整設計標高。
2、道路縱段設計與雨水專業的有機結合
作為重力自流管道,雨水管道流水底縱坡一般根據道路的設計坡度,取相近數值。雨水工程的水力計算是根據排放的水量來確定合理的水流有效斷面面積A及流速v,其中水流有效斷面面積A決定了雨水管道管徑的大小,同時也決定了工程的造價。而根據v=1/nR2/3I1/2,在n(管材粗糙系數)和R(水力半徑)一定的條件下,流速取決于坡度I。管渠流量公式Q=Av=A(1/nR2/3I1/2),顯然當其中一個變量為常數時,流量Q隨著另一個變量增加而增加。在管材管徑確定的情況下,A、n、R為常數,流量Q與坡度I存在遞增關系。在實際設計中,雨水專業著重對道路坡度比較小的區域進行分析,跟道路專業協商,通過適當的提高道路設計坡度,使管道坡度提高,從而減小水流有效斷面面積A,即減小管徑,達到減少工程造價的目的。以上原理同樣適用于路面排水,通過適當提高道路的設計坡度,增加道路斷面排水流量,減少道路積水高度,延長路面排水距離,減少管道排水長度,減少造價。
3、道路交叉口設計與雨水專業的有機結合
道路設計橫坡采用2%的坡度,采用道路路面排水時,為了保證水流能夠順利的通過路口,避免交叉路口處存在積水。在設計道路交叉口豎向時,道路專業需要根據雨水匯水區劃分,路面排水水流方向,結合主次道路要求,設計道路交叉口處豎向。采用路面排水的道路及交叉口處主要設置在次要道路上,主干線、及重要的交叉口還是要設置雨水管道的。在布置有雨水口的道路交叉口處,通過調整道路豎向設計,使水流方向指向雨水口,便于排水。
由于管線上游采用道路路面排水,管道排水起點處雨水口數量需要根據路面排水水量確定,設計采用多箅或聯箅形式,根據水量增大雨水口排水管道管徑。
4、人行道路緣石設計與雨水專業的有機結合
城市規劃部分道路兩邊布置有綠化帶,綠化帶內建有雨水調蓄池。雨水排放可以直接就近排放到地勢比較低的綠化帶區域,然后進入到雨水調蓄池。當需要排放到綠化帶時,需要調整和修改道路人行道高度及人行道形式,使雨水能夠自流到綠化帶里。具體設計詳見附圖。
人行道導水槽形式
3 設計總結
在本設計中,雖然雨水專業只是要調整個別點設計標高,但道路專業卻要對路網中相關道路都要進行調整,工作量較大,這需要兩專業人員充分溝通,相互理解。雨水專業在道路設計過程中的提前介入,可能造成道路設計修改,影響道路專業設計工期,但對于總工期完成確是有保障的,它可以避免今后因雨水排放不合理,而道路專業大返工的情況。
綜上所述,在市政設計中,不僅是雨水和道路專業,其它所有專業都存在結合問題,設計中應從市政工程的整體性出發,作為同一條道路下的各種附屬物,在規劃前期應當根據各自的特點,作好銜接,統籌兼顧,而不應各自為重,否則就會造成相互干擾。這也需要各專業設計人員盡量了解其它相關專業的知識,做到有的放矢,綜合考慮,另外設計人員要細心、耐心,要有團結協作的意識,這樣才能做出經濟合理的優秀設計。
摘要: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需要大量工程建設型人才,全國高職院校陸續開設培養市政工程專業人才,本文重點指出了目前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并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教學教改的探討,為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的教學教改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教學教改;市政工程;高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同時需要大量工程建設型人才。國家對建設項目的施工要求逐步提高,迫使工程建設人員從普通勞工型逐漸轉變成技術勞工型。普通本科型院校在自身學校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上,不足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現實需要。高職專科院校卻能較好補充本科院校對技術工程人才的培養。近年來,高職院校開始逐步創設市政工程專業,對于高職學生結合就業該如何教學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探索。本文重點指出了目前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并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教學教改的探討,為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的教學教改提供一定的建議。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問題。普通本科院校在市政工程專業課程設置上,主要以學習基礎課程為主,培養科研和設計人才為目標。其主修課程為:給水(排水)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給水排水管道系統,學時分別為72、56、48。但是高職院校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國家產業政策和就業形勢等情況,以培養工程實踐人才為目標,高職院校培養側重于道路、建筑物的施工建設。特別是本科院校中較難以理解應用的給水排水管道系統設計,對于高職學生更難以學習及應用。因此對于高職院市政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較為重大的調整。
2.實踐教學環節問題。本科院校的三門主修課程配有相應的實驗實習課程學時分別為56、56、16。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為了獲得工程師初步訓練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性人才,學生畢業后走向主要是去工業、工程第一線。因此實踐教學環節不僅是必不可少,而且還應放在理論課程之上的重要一環。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專業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內容。實踐是理論認識的基礎,只有將實踐教學與課程相結合,才可以加深學生理解知識、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這與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相輔相成的。應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比本科生安排更多的學時,這樣才有利于專科生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
3.教學設施缺乏問題。相比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教學資金一直是其發展的瓶頸,教學設施通常不夠完善。而市政工程是一門工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在學校現場實習場地不完善的制約下,應組織起學生們走出去到與課程相應的工程現場上實習。把所學知識直接應用于工程建設,不但學到所需知識,而且進入工程第一線,以后的就業打好了基礎。同時增進了學生們的學習意識和團隊意識。
二、專業教學教改的探討
1.課程設置。就目前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而言,與傳統本科院校相比建筑給排水、水泵與水泵站等專業領域相關的基礎課程學時較少,主要學時的課程主要是路面路基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等。高職院校學制三年比本科院校少,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使學生了解整個市政工程領域和體系,并熟練掌握道路施工、建筑物施工,這對專科生學習、就業極其重要。本專業的最主要的課程是路面路基工程是市政工程領域的基礎,這一課程較為重要是因為學生易學易懂,稍加記憶就能明白其中的理論。這門課程安排52個學時是比較適當的。為了學生掌握得更為牢靠市政道路的體系,而把更多教學學時安排在后面的給水排水工程。尤其是市政管道施工技術等內容上。給水排水工程應安排在52~60個學時,讓學生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本科院校中學生們較難以理解課程給水排水管道系統設計,特別是平差法設計等方面,在專科學生中可能會遇到更大的難點,筆者認為對于這些課程學時應盡量減少,安排在32學時為宜,讓學生們會看圖,懂圖,明白如何按照設計圖施工,這樣學生就不會有為難情緒、半途而廢。對于水處理技術是市政工程專業的一門邊緣課程,是市政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具有大量的理論知識需要記憶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毫無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這門的學習和掌握,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不佳,同時這門課程不太符合學生就業目標,應安排較少學時在24學時為宜。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更符合高職生自身特點和需要。
2.完善實踐教學。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統一,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市政工程專業是一門工程實踐性質較強的專業,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實踐,引導學生關注路政工程方面的設施、設備、材料等,讓學生在學習本課同時對路政工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施工現場進行“教、學、做”來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直觀感受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從實際工作中學習到技能和樂趣,擺脫書本上的空洞與乏味。如《路面路基工程》課程教學中,在講解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時,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學生到工作第一線去看操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邊講邊看加深學生印象;在具體介紹施工條件和施工材料時,可以帶學生到實訓基地看實物,感受實物的材質,讓他們理解和體會出施工條件決定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影響道路穩定性。這樣的實踐教學才能與課程書本相結合,這也與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同時應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比本科生安排更多的學時,這樣才有利于專科生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
3.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Case-based Teaching)。案例取自于教師參與過或了解過的市政工程真實情境或事件,參與這種方式將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們主動參與課堂之中討論,打破傳統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放棄了填鴨式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與學生保持互動,成為學生們的知己和朋友。對于案例教學實際課堂中,為使更多的學生有更多參與討論的機會,班級學生人數不易太多,應控制學生數量在一個班30人左右,特別是專業多班教學人數較多,應該每個小班分組教學,嚴格控制每組人數,保證授課教師對課程組織的控制力以及教學質量。在控制人數的同時,教學設施缺乏問題是全國各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案例教學中該建設可用于案例教學的多媒體教室,教室的內部空間布局設計也該符合案例討論的開展。案例教學不僅可以發展被培訓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等能力和品質,同時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性,對于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有較好的影響。
總之,高職院校的市政工程教學在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課程在工程建設中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對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一定要重視學生接收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工程建設型人才,增強學生與本科生在就業或工作崗位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才能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出高素質、應用型和技能型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