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管理創新論文

管理創新論文

時間:2022-04-18 05:25: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管理創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管理創新論文

管理創新論文:實施企業管理創新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文章摘要】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而管理創新對于推動企業發展更具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企業實施管理創新的條件入手,重點提出了通過人員創新、制度創新、競爭模式創新、戰略創新的方式,來為企業實施管理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可持續發展

企業管理創新就是不斷根據市場和社會變化,重新整合人才、資本和科技要素,以知識創新適應市場,滿足人才需求,同時達到自身的效益和社會責任的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管理本身的過程,可以說,管理過程就是知識創新過程,管理就是創新。為此,著力推進管理創新,切實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已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被越來越多的經營者所重視。

一、企業實施管理創新的條件

1、創新意識是基礎

創新主體是實施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對一個創新主體而言,創新意識首先反映在其遠見卓識上,即能夠敏銳地判斷企業與管理發展的大趨勢,能夠在現實的問題中找到關鍵性的東西并能看到其背后創新的萌芽。創新意識其次則反映在創新主體的文化素質、價值觀上。這是因為創新主體能夠產生創新意識,一定與其文化素質及其對本業務的精通有關,也與創新主體的價值觀導向有關。

2、創新氛圍是前提

創新主體能夠有創新意識,能有效發揮其創新能力與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有關。在好的氛圍下,人就思想活躍,新點子產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圍則可能導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頭腦里一片空白。國外企業實行提案給獎制、提建議有獎制,鼓勵員工出主意、想新點子,由此形成了一個創新的好氛圍,于是各種創新主意不斷涌現。

3、創新能力是推動力

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創意能否實施以便最終獲得創新成果的問題。因此,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就成為管理創新的推動力。由于創新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體,故創新能力在個人方面與某個人的天賦有很大關系,在群體方面則與群體中員工的智能結構、員工的關系程度以及結構等密切相關。

4、創新目標是結果

創新主體要進行創新,沒有目標不行,這一目標就是管理創新目標。管理創新目標具體地說是一項創新活動意欲達到的狀態。具體的管理創新目標與具體的管理創新領域相一致。創設目標管理方法,則與尋找一個更好的控制與激勵員工方法的目標相關。由于創新活動沒有明確的創新目標不行,因而創新目標就成為創新的必備條件。

二、企業實施管理創新的措施

1、實施企業思維的創斷

這是企業管理創新的靈魂。企業管理思維模式的創新就是企業為了取得整體優化效益,打破陳規陋習,克服舊有思想束縛,樹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思維創新直接表現為一種創新性思維活動,企業價值觀念和企業經營創新。

2、推動企業人員創新

人員創新不僅僅限于人員的培養和流動,更重要的是人員觀念更新和思維方式的創新。所謂人員觀念的創新主要是指超越傳統的經驗性思維,開拓眼界時刻準備接受創新并且積極主動尋求創新。企業中作為創新主體的只有人,包括最高決策者、中間管理層以及基層管理工作者。只有當作為群體員工的創意得到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的認可并決定試行時這些員工才能真正成為管理創新的主體。企業人員創新一是要促進企業高層領導提出較好的創新方案,并且在其任職期間付諸實施;二是發掘、培養并善于利用中層領導、下層管理員工或管理顧問的創意鼓勵和推動管理創新在企業全面進行;三是企業職工在良好的企業環境中利用群體的智慧提出各種創新、合理化建議并且有效地執行、全員性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中來。

3、轉變企業的競爭模式

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就要使企業成為一個全新的“敏捷性”經營實體。在生產方面,它能依照顧客訂單,任意批量制造產品和提高服務;在營銷方面,它能以顧客價值為中心、豐富顧客價值、生產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組合;在組織方面,它能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與生產經營過程相關的資源,創造和發揮資源杠桿的競爭優勢;在管理方面,它能將管理思想轉換到領導、激勵、支持和信任上來。

4、增強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彈性

積極推進組織變革,增進企業組織結構適應外部變化的彈性。針對我國企業長期以來因受舊體制影響與束縛,在組織結構上存在的種種弊病,積極推進全面的組織變革,完成企業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造,竭力提高組織效能。推進現代組織建設,應深入研究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和學習型組織新理論及其方法,認真借鑒國外企業在這方面的實踐經驗,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條件、文化傳統和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以業務流程重組和適應環境變化的學習應變能力提高為主線,進行組織變革,提高企業組織的彈性。

5、推進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斷

企業戰略創新首先是指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要著眼于全球競爭,今后企業的競爭態勢將是國內競爭國際化和國際競爭國內化。因此,任何企業的戰略都必須放眼全球。另一方面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要在捕捉外部環境機遇的基礎上更多地立足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在總結企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分析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借鑒國外優秀的管理經驗,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才能夠提出適合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管理創新措施。同時應該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加強技術建設和制度建設,通過不斷的推進企業管理創新,使得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管理創新論文:推行財務預算管理實現企業管理創新

新世紀第一年,鐵路財務會計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在推進財務體制改革、鞏固和擴大扭虧增盈成果,加強國有資本監管、強化會計基礎工作等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在2002年1月底召開的全國鐵路財務工作會議上,一些單位交流了自己的經驗做法,本刊選登南昌鐵路局、廣鐵集團客運公司、昆明鐵路局三單位的文章,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廣鐵集團客運公司于2000年12月2日掛牌成立。公司成立以來,我們按照鐵道部、集團公司關于客運公司改革的總體要求,以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為取向,積極探索并試行了財務預算管理制度,推動了客運公司管理創新,強化了成本的“剛性”約束,有效地控制住了成本費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推行財務預算管理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細分內部成本控制中心,科學確定財務預算管理的責任單元。

我們將成本中心作為財務預算管理體系中的基本單位,根據生產經營的環節和組織結構合理設置成本中心,并確定各自的職責范圍和管理權限,尤其是強調成本中心負責人所承擔的責任,預算的編制、下達、控制、分析和考核都以成本中心為單位進行。公司內部各層次共建立了150個大大小小的成本控制中心,通過成本中心的建立,將預算控制的責任傳遞到最基層,形成了一級保一級的預算控制機制。在各成本中心之間建立內部轉移價格制度,確保成本中心成本的完整和真實,避免成本環節中出現真空地帶,在不同的成本中心建立服務與付費的關系,制訂內部清算辦法,各部門的相互服務收費按實際成本計算,向最終用戶收取,使每一項支出都納入預算管理的范疇,促進財務預算管理責任的落實。重新確定各項作業成本定額,剔除所有不合理的開支,制定較為科學的物料消耗定額,并對成本的真實性逐項進行認定,為編制成本預算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將收入預算按車次下達,增強員工的營銷觀念和效益意識。

公司成立之初,就對運營的61.5對列車進行了“量本利”分析,計算出了每趟列車的盈虧平衡點,并將“量本利”分析資料印發到各客運事業部和車隊車班組織學習。在集團公司下達經營目標后,我們根據目標利潤確定了營業收入預算,特別是按照每趟車的列車等級、運行區間及客流情況,將客票收入預算和車補收入預算按車次進行分解,層層下達到事業部、車隊和車班,使每一位列車長、乘務員都明白自己擔當的列車單趟應該完成多少收入、上座率達到多少才能盈利,從而主動改善服務質量,吸引客流,提高列車上座率。同時,及時掌握各車次客票收入的完成情況,與收入預算進行對比分析,為調整和優化列車開行方案提供依據。

三是強化資金集中管理,為財務預算管理提供資金保障。

資金跟著預算走,預算資金按照進度撥付,利用資金手段調控成本預算的執行。大宗物資的資金由公司統一對外結算。事業部和各成本中心嚴格按照成本預算及專項預算使用資金,不允許資金在不同的預算項目之間進行調劑,嚴禁將預算資金用于預算之外的其他用途。事業部和成本中心都沒有融資權,資金的缺口由公司統一籌措。通過嚴格的資金預算管理,確保了公司生產經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

四是推行物資采購招標制度,從源頭上加強成本預算的管理。

公司實行物資集中采購,逐步弱化事業部及成本中心的材料采購權限,對列車臥具備品、大宗的車輛配件等常用物料實行公開招標,定點定廠統一采購。事業部只可在限定金額內自行采購普通材料。通過集中招標,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成本。2001年集中對五趟進京列車的臥具備品、乘務員制服進行了招標,單位價降低近30%,僅此一項就節約成本310多萬元。

五是對相關實業實行一體化管理,完善了財務預算管理的內容和范圍。

將與運輸主業相關的餐飲、多種經營、工附業等相關實業統一納入公司管理考核,全部回歸主業核算,變多本賬為一本賬,納入公司財務預算管理。對這些單位的收入、支出、利潤、資金都編制下達財務預算,按規范的財務預算方式進行管理,向上級部門匯總編報一套報表。將相關實業的工資分配納入公司人工費用總預算統籌考慮,統一政策,合理分配,消除了多元經營收入隱形分配的現象,既規范了管理,堵塞了漏洞,又能取信于員工,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六是相關服務市場化運作,減少了預算控制的層次和環節。

對列車保潔等非核心業務和公司不夠擅長的業務實行外包,使公司能夠更好地將精力集中于旅客運輸服務這一核心領域,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節約人力成本和設備投入,減少成本控制環節。2001年,公司先后將各客運事業部庫內列車、臥具等清洗保潔工作外包給了專業化的保潔公司,提高了列車服務質量,并節約成本50多萬元。

七是注重預算的編制和審核,事前化解預算執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矛盾。

由公司確定總體經營目標和預算編制原則向事業部公布,事業部根據實際需要編制預算建議。事業部預算編制從班組開始,并根據隸屬關系逐級審核、匯總,班組預算由車間審核,車間預算由成本控制中心審核,成本控制中心預算由事業部審核,最后將預算建議上報公司。公司進行預算審核主要是確定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哪些錢該花,該花多少,而哪些錢不能花。審核的方法主要是驗證預算建議的真實性,在征求事業部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財力和項目的輕重緩急進行排隊和取舍。在預算的編制和審核過程中,公司上下充分交流信息,統一認識,使各級責任人熟悉了生產業務和定額管理,明確了責任和目標,從而大大減輕了預算控制的難度。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考慮客運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沒有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數據作比較,因此我們采用的是“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通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個來回,不斷進行修訂、完善,使預算盡量接近公司的真實情況。

八是加快管理信息化進程,為財務預算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實行財務集中管理和成本實時控制,必須有功能強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支持。我們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用于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了公司與各事業部之間的網絡連接、信息傳輸、實時查詢和過程控制,保證預算的提報、審批、執行、控制都通過網絡系統實現。將生產作業信息及時轉化為財務核算信息,實現業務管理和財務系統一體化連接,達到實時查詢和實時控制的目的。

管理創新論文:城市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范文

為了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健康發展,就必須切實致力于相關法規范和制度的完善,用法規范和制度來規范引導和促進保障社會管理及社會管理創新,形成解決問題和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重點在于解決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幫教管理、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網絡虛擬社會建設管理、社會組織管理服務等問題。各級政法機關依法推進其本職工作,便是為社會管理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并且其中有些職能本身就是直接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一我市家族企業眾多

家族企業是一種范圍極廣、種類繁多、應用普遍的企業組織形式,即便是在現代企業制度比較成熟的美國,90%以上的企業仍然屬于家族企業。家族企業不僅在歐美大陸十分普遍,而且在亞洲各國也非常盛行。改革開放后,民營經濟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流,家族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主要源于家族企業的固有優勢,比如集權決策效率高、親情內聚力強、反應速度快、執行力強、心理契約成本低、恩威并用效果好、家長示范效應強、經營文化傳承性好等。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家族企業仍存在著產權關系不清晰、管理制度不規范、治理結構不到位等嚴重缺陷。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我國家族企業面臨的最為迫切的問題就是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家族企業彌補上述缺陷的基本選擇。根據國內外家族企業的成功經驗,我根據我市家族企業的管理創新有以下幾種路徑可供選擇。

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家族企業的競爭優勢將從低成本競爭向差異型競爭轉變,增長方式從數量擴張型向集約型轉變,發展模式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產權結構由一元化轉變為多元化,管理模式將克服家族的束縛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經營領域也逐步走向國際化。概言之,我國家族企業必將走向專業化、規范化和國際化。因此,我市家族企業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經營戰略的調整。可以說,經營戰略的調整好壞決定著企業的未來成敗。比如,方太從“點火槍大王”轉型為“抽油煙機大王”,吉利從多元貿易轉向中低擋轎車,太太藥業從保健品行業進入藥品行業,這些都是成功轉型的典范;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同樣為公司贏得了更大的業務增長空間;我市的軸承產業也是非常強壯。

家族企業制度創新主要包括資本社會化、管理專業化、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化。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有效利用制度安排的互補性,選擇一種降低成本的機制,控制風險。這樣既能保證經營管理層擁有足夠的經營權,使企業能夠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活動中及時把握商機,又不致使出資人失去對財產的最終控制,雙方各得其所,但關鍵是如何在出資人和經理人之間找到一種平衡機制。

家族企業要克服家長制的弊端,從人格化的社會網絡交易轉向非人格化的制度?交易,推進制度創新。首先,要加大產權制度的改革力度,有效地融合社會資本,實現資本的社會化;其次,要借鑒國外大企業的管理經驗,實行專業化管理,正確對待職業經理人,激勵和發揮他們的才干;第三,要積極規范治理結構,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和專業管理技術。

傳統家族企業的治理結構與現代市場經濟體系具有尖銳的矛盾。家族企業治理結構不是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上,其組織行為不是依據市場原則,而是依據?理規范;維系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不是利益關系,而是個人之間的情感和血緣關系。在這種治理結構下,就容易形成“家長”的實際管理素質與現代管理者角色需求的矛盾。因此,家族企業要在堅持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前提下,結合家族企業的實際情況,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是家庭企業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

二社會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與價值分析

社會管理創新的突破口或曰啟動點,往往是社會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亦即社會管理手段創新。從社會管理的規律性來看,社會管理整體機制和制度的創新必須以充分全面而客觀準確地掌握社會建設以及社會成員的具體狀況為基礎和前提,而社會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對相關要素的要求則相對要寬松得多。當然,從實效性的角度來看,社會管理手段創新同樣須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機制的支撐。要避免“行政方法不能用、經濟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會用、思想教育不頂用”的尷尬,必須依托于明確規定了各方主體的職能任務、權利義務和職責的法規范。唯有在法規范和制度支撐下,才能使社會管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社會事務的管理。

在目前階段,社會管理方式與方法創新即是完善社會管理手段,實現由單一的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教育等手段轉變。社會管理機制制度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制度創新,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所在,是各類創新的支撐和保障。無論是社會建設、社會管理,還是社會管理創新,都必須有法規范作支撐、制度作保障。因此,為了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健康發展,確保社會管理創新的實效性和持續性,就必須切實致力于相關法規范和制度的完善,解決好權、責、利的統一問題,用法規范和制度來規范引導和促進保障社會管理及社會管理創新,切實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和服務,依良法善治,形成解決問題和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

社會管理機制和制度變革是完善和發展社會管理的基石。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

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這是社會管理機制制度創新的指導原則——要形成并健全四種主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的新的社會管理格局;要注重對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健全完善;要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力。所有這一切,都要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種能夠促進社會系統協調運轉,對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以及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服務、監督和控制的新型社會管理體制。管理主體創新是社會管理機制制度創新的關鍵。社會管理機制制度的創新,要求對各類主體的職能范圍作出明確界定,并按各自職能來分別設計管理機制,構筑相應的法規范和制度。在多元主體的社會管理格局中探索一種持續的互動運行模式,更需要堅實的機制制度作為支撐。

需要強調的是,社會管理創新強調從新的社會管理觀念、方法乃至機制制度的研究開拓到實際機制或者制度化運用,不應忽略既有的社會管理資源和手段。社會管理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善治”,即達成兼顧各方面利益基礎上的公共利益最大化。所以,無論是推動參與型乃至自治型社會管理的理念拓展,還是探索社區矯治和特殊人群幫教的新機制,都應當以社會管理的秩序價值與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根本目標。

三、社會管理創新的內容與路徑

管理內容創新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必須創新管理內容,厘清管理領域,強化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有效調處社會矛盾,維護各方各類群體的正當權益。社會管理創新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增強社會管理合力

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組織以及各相關主體之間的關系,明確各方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強調黨和政府在社會建設中的中心位置,強調政府公共財政的更多投入,同時要健全和完善社會自治、自律和自我發展的新機制,充分發揮各種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在社會管理上的主體性及其對政府社會管理的監督制約作用。

建構和實施以權利為導向的社會政策體系,尊重和保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加強社會服務體制建設,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消除社會排斥,推動社會融合。

加強民生制度建設,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民生社會管理發展新機制。改善和保障民生問題不僅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須優先實現的基本職能,也是需要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政府既要承擔起直接提供各類服務的職責,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權力、權威和信息、資源,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使其參與解決民生問題。

健全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并形成維護社會長期穩定和有效處理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的社會穩定機制。在群體性事件等危機處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緒疏導”和“情緒管理”,以貼近的感情疏導民情,化解危機,盡量避免機械、簡單地運用“物質滿足”或者“物質誘導”的方式。

增強全社會參與社會管理的活力,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的運行機制。要建立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平等、民主的社會合作機制,倡導參與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顧各方各類利益、維護全體人民的發展利益與環境生態利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機制,努力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二)社會管理創新須重點解決的問題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系,既要全面展開工作,又要抓住源頭性、根本性和基礎性問題,重點在于解決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幫教管理、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網絡虛擬社會建設管理、社會組織管理服務等問題。

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要公平對待,切實保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從就業、居住、就醫、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斷創新統一有效管理新機制,結合城鎮化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和服務全覆蓋的人口互動管理模式,疏堵有機結合,使流動人口能夠全面參與并真正融入當地社會生活,變流動為活力,從根本上解決流動人口不穩定和不和諧等問題。

推進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創新,要建立健全對服刑在教人員、刑滿釋放解教人員、社會閑散人員特別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員等高危人群的常態化幫教管控機制,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推動教育改造與安置幫教工作雙延伸。對特殊人群的幫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體系,應在有利于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促進他們的發展上下功夫,尤其是應當致力于建構和完善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的機制制度,從根本上化解社會矛盾。

推進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的創新,要將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地區的治理和城鄉規劃、地區改造相結合,在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健全基層組織、延伸公共服務,切實處理好整治、服務、管理和發展的相互關系;要對小旅館、娛樂、洗浴場所等實行耐心指導、重點防控、過程監管,完善長效機制,突出指導服務理念。

推進虛擬社會建設管理創新,要提高對互聯網的認識,注重研究互聯網的內在規律和規則,充分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加強互聯網的建設與有效管理,特別是要認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證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既要把網絡輿情作為聽民聲、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視和評估輿情影響,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有效地制定互聯網管理建設政策,正確引導網上輿論,維護網上秩序,營造有利于社會穩定的輿論環境。

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創新,要致力于對社會組織的研究,承認社會組織在國家發展與建設中尤其是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并按照社會組織發展規律施以有效監管,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范。

(三)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選擇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設,完善社會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規范,建立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社會管理新格局。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特別重要的是要完善參與型及自治型治理結構,重視對優秀的管理者、優秀的專業人員和優秀的社會組織的培養和培育,通過對社會管理領域進行過程引導和規范,實現政府對創新活動和創新行為的有意識引導、調控和激勵,形成卓有成效的社會管理創新生態機制。

社會管理創新要確立正確方向和科學路徑,要促進社會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會活力,要對利益調整進行結構性改革,強調要尊重不同的價值觀念,倡導不同的行為模式,傾聽不同的利益訴求,重視溝通與協調。社會管理創新要對利益調整進行結構性改革,同時要盡可能地兼顧各方各類利益。但是,強調兼顧各方各類利益絕不是不能損害任何利益,絕不意味著不能采取任何強制性手段。問題的關鍵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調整要著眼于整個社會發展進步,要引入行政過程論,對各方各類利益進行綜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學合理的裁量判斷。

社會管理創新是一種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創造性活動,依賴于不同思想、意見和利益訴求的相互交流和撞擊,依賴于開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觀點的環境,更依賴于相關各方全方位參與管理、決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規律性特征,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中要予以最大限度的尊重。

四、政法機關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職能發揮

社會管理創新主要涉及到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的關系問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政法機關沒有什么用武之地。相反,各級政法機關依法推進其本職工作,便是為

社會管理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并且其中有些職能本身就是直接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無論是法院依法判決、裁定,還是檢察院的依法抗訴監督,對于社會管理創新機制制度的形成和不斷完善,提高其制度化、法制化乃至法治化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規范、促進和監督制約作用。而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把推進三項重點工作作為民心工程、實事工程、保障工程來抓,有助于推動政法工作全面發展進步。

“人民檢察院通過檢察活動,教育公民忠于社會主義國家,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積極同違法行為作斗爭”。檢察機關要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主動服務第一要務,不斷提高執法辦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各項檢察職能,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通過執法辦案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司法公正,理順群眾情緒,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執法辦案是履行一切檢察職能的本源和歸宿,也是檢察機關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性工作。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當代社會管理的創新始終要求加強法治建設,唯有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以法制體系、法治程序和規范為支撐,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最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市人民檢察院深刻領會三項重點工作的精神實質,積極探索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機制,從社會穩定大局出發,突出工作重點,延展服務領域,采取得力措施突出抓好社會管理創新,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更好地發揮了檢察機關的職能作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是加強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增強黨員干部的法制意識

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更加注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努力實現從查辦案件向預防犯罪延伸,從事后預防向事前預防延伸,從個案預防向制度和機制建設延伸,深化預防宣傳、警示教育、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等工作。去年以來,該院結合辦案實際,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報送專題調查報告4篇,發出《檢察建議書》26份,對遏制和減少各類犯罪,加強社會管理起到積極推進作用。該院以預防先行,在工程建設領域開展以摸底調查、預防動員、建立重點崗位人員預防檔案、以案釋法、幫助整章建制、開展警示教育、組織學法競賽等內容的預防工作,有力地增強了工程建設領域干部職工預防犯罪意識,提高了建筑行業社會管理創新水平,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二)是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對特殊群體的管理服務水平

落實檢察環節上的各項綜合治理措施,積極參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平安創建活動,結合檢察職能,拓展管理和服務渠道。把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被宣告適用緩刑和適用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等在社會執行刑罰的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和服務納入社會管理的重點來抓,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幫助刑釋解教人員妥善安置、融入社會;積極探索適應社區矯正特點的檢察方式,加強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的法律監督。去年以來,通過協商辦法,解決了10名勞教、勞改釋放人員就業出路,并協助用工單位與其簽訂用工合同,落實了幫教措施。健全完善社區矯治機制,在對特殊人員管理服務的同時,建立和健全了《社區矯治工作實施辦法》,使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做到有規可守,有章可循。

(三)是加大查辦社會管理領域職務犯罪力度,凈化社會管理環境

不斷加大對社會管理領域職務犯罪的查處力度,把查辦涉及社會管理領域的職務犯罪作為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大局穩定的中心工作來抓。去年以來,集中力量先后在教育系統、政法系統、經濟管理領域等查辦了管理領域涉嫌職務犯罪案件10余起,涉農職務犯罪案件8件,其中在教育系統查辦和經濟管理系統查辦的職務犯罪案件,案值大、影響廣,社會效果好,有力地促進和加強了社會管理領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

(四)是加強青少年違法犯罪人群管理,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

結合辦案,經常性開展青少年違法犯罪問卷調查活動,掌握其違法犯罪規律。針對部分青少年違法犯罪與網絡毒害有關的實際,與公安、文化等相關部門開展多次清理校園周圍網吧、錄像廳活動。參與制定市政府關于出臺加強文化娛樂場所管理規范,凈化了社會文化環境,減少了不良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率較以前呈下降趨勢。圍繞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開展“擔任法制副校長”、“法制進校園”、“送法進課堂”活動。去年以來,共建立聯系點27個,舉辦中小學生法制講座28場次,深受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好評,有效地減少預防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發生。

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社會生活多樣、多元、多變的特征日益凸顯。我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共同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城鄉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鎮人口從.億增加到.億;社會階層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新的社會階層;社會組織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已有%以上的城鎮從業人員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工作。 “單位”管理是以往中國社會管理的一大特點,許多制度和政策都和“單位”有關,要通過“單位”實施。現在發展市場經濟,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人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以計劃經濟體制和過去那種權力構架為基礎的社會整合功能削弱,傳統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結構的

變化。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社會背景和社會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改革內容來看,我們需要推進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寬、利益調整層次深、配套性強、風險比較大的改革,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難度加大。從改革動力來看,改革初期,人心思變和較低的社會預期激發著人民群眾的改革熱情,社會的動力與政府的牽引力緊密結合,推動著改革快速推進。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人們對改革發展的社會預期普遍提高,對改革發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顯增強。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對社會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我們必須科學判斷、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國內環境,科學判斷、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轉變社會管理理念,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完善社會管理法律法規,提高依法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安定有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五創新管理理念,整合社會資源

社會管理也叫社會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會公共組織為了適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和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對涉及公眾利益的各種公共事務,通過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公共政策來實施的有效管理。社會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完善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系統的協調發展,構建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形成與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秩序相協調的社會秩序。對社會管理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其一是以政府為主體,對有關社會事務進行規范和制約;其二是以社會為中心,即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依據一定的規章制度和道德約束,規范和制約自身的行為。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和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是一項涉及層面廣、觸及問題多、解決難度大的社會工作,需要社會各界同心協力、齊抓共管。十六屆屆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一)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社會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社會管理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在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必須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好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從根本上減少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從源頭上減少因利益沖突引發的社會矛盾;必須實現成果共享,使構成我們社會的各個階層,參與社會發展的不同群體,都能夠實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共同發展,使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必須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借助各種社會力量,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必須著力減少社會發展的成本,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社會政策,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公正,努力降低社會發展的成本,在更高層次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加快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職能

在新的社會管理格局中,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能,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機構設置,在繼續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擴大公共財政對社會發展和社會事業的投入,把人力、物力、財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把工作著力點更多地放在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上。要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注重向公共服務薄弱的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不斷改進公共服務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創新管理制度,為群眾和基層提供方便快捷優質服務。要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既不能失職不作為,又不能越權亂作為。按照《決定》“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的要求,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改變政府以往介入市場過多的″越位″和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缺位″現象,順應全球社會公共管理新趨勢,加快傳統的“經濟管理為主”向現代的“社會管理為主”轉變。

(三)積極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

社區是城鄉居民生活的基層單位,是政府社會管理與社區自治組織、民間組織自我管理的結合點,建設和諧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當前,我國社區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創新社區管理,構建和諧社區,要從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入手,積極探索新的社區發展和管理模式,健全社區管理組織體系,建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企業在社區建設中的伙伴關系,把一部分政府可以不直接承擔和企事業單位剝離的社會職能、服務職能交由社區承擔。發揮駐區單位、社區民間組織、物業管理機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社區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動。大力推進社區服務的產業化、市場化、規模化、多元化,完善社區就業,社區保障、社區救助、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社區體育、社區安全等各項公共服務;積極開展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和特殊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強化社區服務保障功能,探索建立以服務群眾為重點的網絡化的社會管理機制,把為民服務的工作滲透到社區各個領域。農村社區建設則要把構建社區救助體系作為一項基本任務,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發展各類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要加強城鄉社區自治組織自身的能力建設,通過提高居(村)民的自治程度,培養民主素質,提高社會責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城鄉居民自治組織成為協調民眾利益、化解民眾矛盾、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有效載體。

(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吸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社會管理體制創新,要有利于調動市場和社會組織的參與力量;有利于實現公共資源、公共信息整合共享;有利于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三者間的良性互動。只有科學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探索多元化的社會治理機制,才能有效解決目前復雜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實現加強社會管理和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的目的。因此,創新社會管理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組織、市民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政府調控、社會組織和市民協同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機制。要大力培育、發展各種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包括

律師、公證、會計、審計、資產評估等機構和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社會管理。同時,要邊“放水”邊“筑堤”,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政府與社會形成良性互動。針對目前社會組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進一步創新管理體制:一是降低準入的門檻,因地制宜的確定準入條件,不搞“一刀切”。二是逐步實現社會組織與政府的徹底“脫鉤”。政府過多或不適當的干預,往往會削弱社會組織的自治性,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的發展。三是引導社會組織進行公開、透明化的運作,促進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嚴格行業自律,規范從業行為,承擔社會責任,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加強立法,通過法律的手段,明確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工作范圍、經費來源、管理手段、管理程序等。依法管理和監督各類社會組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六社會管理創新的對人們的影響和啟示

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切實履行好維護穩定的第一責任;抓住改善民生這一影響社會穩定的根本問題,解決好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更新管理理念、改變管理方式,創新管理措施,實現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務型管理轉變。

要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化解,著力構建“大調解”工作體制機制,積極組織領導干部接訪、下訪,認真落實社會風險 要深入推進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努力在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問題上實現評估制度,進一步筑牢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基礎。要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基層綜治機構等基層基礎建設,滿腔熱忱地支持和幫助基層干部開展工作,確保基層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辦、群眾有依靠、穩定有保證。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為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當前,我國許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已經明顯地集中到與人民群眾基本民生問題密切相關的環節。這對各級黨委和政府統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決定》提出要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利益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抓住了利益關系,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必須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點,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必須嚴格遵循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積極化解各種矛盾糾紛。改革方案的設計,應充分考慮社會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顧各方面群眾的關系;政策措施的調整,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大型項目的實施,事前必須認真進行科學論證,準確把握人民群眾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平衡點;公共資金的投向,必須首先用于解決低收入階層特別是最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進一步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要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將擬制定的社會政策向社會公開,使人民群眾對于同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政策設計有著充分而廣泛的民意表達,確保社會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學性。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更多采用調解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引導各階層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要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培養社會公德和法制精神,使社會各階層都能按照法律和政策,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

我市的現階段工作已近有很大的進步,一項任務不是一個國家總的領導就能解決的,是靠全民共同的努力合作下,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切管理創新的關鍵在于觀念創新。只有好的觀念才能產生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觀念是人的主觀世界,而主觀世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因此,觀念創新必須通過深入研究實踐活動和由它們產生的成果——科學和文化知識,才可能提煉出新的看法,從而指導管理活動。因此,加強對實踐活動的了解和加強學習是觀念創新的關鍵。

管理創新論文:十八大報告關于干部隊伍建設管理創新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還提出了體現改革創新精神的總體要求和一系列創新舉措,在為新時期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指明方向的同時,也對機關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對此,談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機關黨務干部是機關黨的工作的規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機關黨的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近年來,機關各級黨組織切實把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黨務干部素質,增強黨務干部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基礎工程來抓,使機關黨務干部隊伍在整體上呈現良好態勢,絕大多數同志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勤勤懇懇工作、默默無聞奉獻,為機關黨建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機關黨務干部隊伍建設中還不容忽視地存在一些不平衡現象,如有的機關黨組(黨委)對缺額的黨務干部不能及時配齊配強,或過多安排黨務干部從事其他非本職工作;極少數黨務干部對黨務工作不夠熱心、工作積極性不高;還有極個別黨務干部事業心、責任感不強,業務水平不夠高等。這些都對提升機關黨的建設水平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新形勢下機關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現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奮斗目標,必須高度重視機關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與新形勢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的機關黨務干部隊伍。為此:

一要建立和完善高標準的選人用人機制。選拔配備好專兼職機關黨務干部,是機關黨務干部隊伍建設的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嚴格標準和程序,對進入黨務工作者隊伍的人選認真把關。為此,一是必須堅持精干高效的原則。機關黨務干部在素質上必須精明強干,工作上必須高效快捷,能力上必須一專多能。要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二是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優秀干部充分涌現、各盡其能、才盡其用。三是必須堅持群眾公認的原則。要真正把群眾公認作為選拔配備黨務干部的標準,積極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措施,確實把群眾威信高、自身形象好、作風過得硬的干部選拔到黨務工作崗位上來。

二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育培訓機制。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通過科學安排和嚴格培訓,切實把機關黨務干部培養成為綜合素質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在知識結構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在能力素養上,由“經驗型”向“創新型”轉變,在本職工作上,由“粗通型”向“專家型”轉變。為此,一要強化學習制度。認真落實學習計劃,突出重點,在系統化、規范化上下功夫,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改善知識結構。二要建立在職培訓制度。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力度,探索在職培訓的新路子,通過集中培訓、工作交流、專題調研、外出學習考察、與院校聯辦在職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拓寬黨務干部培養渠道,不斷為黨務干部“充電”,幫助他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拓寬視野,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增強做好黨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要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和完善黨務干部任職資質制度、教育培訓考核制度、教育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等制度,強化黨務干部的教育培訓。

三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政績觀要求的機關黨務干部考核機制,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逐步實現機關黨務干部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一是突出考核重點。要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績、體、廉情況的基礎上,注重對黨務干部工作實績的考核,特別要突出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方面的考核。二是科學設定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在考核指標設置上,要全面反映機關黨建工作發展情況,不能片面地用單項工作考核黨務干部的政績。三是把考核結果和選拔任用干部緊密結合起來。對考核優秀的黨務千部,要列入選拔任用的范圍,原則上同等條件下優先任用,確實把那些德才兼備、素質過硬、政績突出的黨務干部優先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四要建立和完善關心黨務干部成長機制。機關各級黨組織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戰略高度,充分體量基層黨務干部的辛苦,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廣大機關黨務干部,滿腔熱忱地支持和幫助機關黨務干部做好工作。要在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關心黨務干部,切實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實際問題,為黨務干部的進步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要制定和落實黨務干部建設的整體規劃,加強黨務干部與行政業務干部的雙向交流,建立黨務干部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形成機關黨務干部交流、選拔和使用的有效機制,不斷增強黨務干部隊伍的整體活力,真正把建設高素質黨務干部隊伍工作落到實處。

管理創新論文: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摘要] 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地位更加重要,對圖書館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搞好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勢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理念,并以佛山市圖書館為例闡述了佛山館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以人為本,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的新模式。

[關鍵詞]知識經濟;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簡稱,按照OECD(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說法,知識經濟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基礎上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生產、商品價值的提高,企業的成長乃至國家競爭力的增強,都必將更加依賴于知識和掌握知識的人力資源。美國的經濟之所以能處于世界的首位,其真正的優勢就在于具有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國家是這樣,企業也是這樣,那么作為社會文化力的核心的圖書館更應該是這樣。美國的圖書館學專家邁克爾戈曼就提出“圖書館擁有三大資源,一支由訓練有素和知識淵博的圖書館員和其他圖書館工作者組成的隊伍;館藏;供檢索館藏使用的書目控制系統。”在美國,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圖書館服務所發揮的作用,5%來自圖書館的建筑物,20%來自信息資料,75%來自圖書館員的素質。就是說,在圖書館的服務中,圖書館員作為知識和智力的載體在圖書館生存和發展中成為首要因素,優秀的圖書館員成為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圖書館事業要發展,要在知識經濟中發揮作用,搞好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勢在必行。

⒈圖書館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地位與作用

知識經濟是以人的知識為基礎,以人的智力為資源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對人力資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資源擁有高科技知識,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廣博的知識結構;要求人們有與之相適應的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求人們加快學習、不斷學習、學會學習;要求人們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此外,它還要求人們具有應變觀念和應變能力。那么作為社會知識信息樞紐之一的公共圖書館,人們必然把渴求知識、智慧、信息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圖書館,同工業經濟時代相比,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將明顯提高,其社會作用更為社會所公認。

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其服務職能已不僅僅局限于文獻借閱和封閉在藏書樓內,而是在充分享受現代技術所帶來的各種資源方便,如:網上多媒體的在線服務、全國或區域性的文獻采編交換中心、全球性的數字化信息網絡等等。這些將把圖書館轉換成為一個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現代信息中心,要面向全社會提供聯合化的信息服務。圖書館員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價值不太高的圖書館員,而要讓自己真正擔當起信息專家、信息向導、信息管理者、信息顧問、系統專家等角色。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經營的微軟集團在信息產業界以其強大的實力、新穎的產品、眾多的精英人才而稱雄于世,其顯赫的業績背后,微軟集團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為其決策、科技、產品開發和推廣發揮了強大的支持與后盾作用。比爾蓋茨1997年接受美國專業圖書館協會記者的采訪時說:“微軟圖書館是一個我們職員的加油站和充電站。雖然人們可以自己上網來獲取大量信息,但是圖書館所做的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更有助于人們提高工作效率。我們的圖書館員反映迅速,工作出色。”

圖書館還肩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進行社會教育的職能。一方面,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會成員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另一方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終身教育成為世界趨勢。圖書館公益性、公共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能貼近群眾、服務社會,社會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這里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隨心所欲的進行終身學習。圖書館通過自己的工作,給千千萬萬普通群眾以實際幫助,它可以為失業者做就業前的指導,為失學者提供自學輔導,為受損害者提供法律幫助,為病者提供醫療咨詢,為有志創業者提供寶貴致富信息,為涉世不深的青年提供必需的人生知識。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圖書館不僅僅被譽為“大學的心臟”,而且會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必將成為“社會的心臟”。

2.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員的角色定位

知識經濟時代越來越依賴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傳統圖書館正在被網絡化、數字化圖書館代替,一系列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化技術應用到圖書館中,對圖書館的自身發展也提出新的要求。圖書館員的服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借借還還,服務工作已由單一、被動,轉向了開放、多方位和主動。他們既是圖書館員,又是知識經濟的參與者,這就需要圖書館員必須具有較強的現代信息意識和廣博的專業知識,要有極強的洞察力、創造力,靈敏思維和強烈的事業投入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盡自己的聰明才智,自由地使用任何資源,才能替讀者作出決策,充分發揮本職業的巨大潛能,成為圖書館兼知識經濟的主要參與者。總之,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員應該使自己從“圖書保管員”變成“信息領航員”和“信息工程師”。

3.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在傳統的圖書館管理中,雖然也很強調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但是缺乏人力資本的概念,只是單純從圖書館的業務技術管理和發展的角度來考慮,沒有形成對于人力和智力的投入、產出、創新和發展的思路。由于圖書館是事業單位,長期忽視成本管理,不講究投入產出,在人事管理上側重于編制管理,忽視人源資本管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級和待遇既帶有政府公務員管理的色彩,又帶有科研單位科技人員管理的色彩:館內各級負責人套用政府公務員序列,如局、處、科級等;其他人員套用科研人員序列,如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館員等。這樣的序列和評聘方法帶有濃厚的政府行為和計劃經濟的影響。不僅不少圖書館的 館長是政府從其他部門派來的,而且每個職級的人員數量也是事先由政府主管部門定下來的,職稱論資排輩,不問能力高低,沒有形成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正如有人指出的,在圖書館,“理想的崗位往往不是工作人員自己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技術所能得到的,而是早已被某種社會關系所決定了。再加上分配、晉級、評職稱等方面的‘陰差陽錯’,挫傷了大多數人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了主動進取的精神。”由此導致骨干隊伍特別是青年人才嚴重流失,隊伍素質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學術水平整體滑坡,服務對象不滿。

4.創建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新體制

4.1 HRM理念:人本管理

隨著管理理論沿著由“經濟人”到“社會人”,再到“決策人”和“復雜人”這樣的進程發展,企業管理理念也從“以物為本”到“以市場為本”,再到“以人為本”。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它把人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以人的能力、特長、興趣、心理狀況等綜合情況來科學地安排最合適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慮到員工的成長和價值,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通過全面的人力資源開發計劃和企業文化建設,使員工能夠在工作中充分的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業績,為達成企業發展目標做出最大的貢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中“知識型員工”的比重越來越大,員工不再是為了生存而工作,他們渴望能力的充分發揮和更大的前途。由于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企業的知識積累,而員工是企業知識資本的所有者,這決定了企業中所有者與員工的關系不再僅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更多的體現為合作者的關系。所有者僅僅是物質資本的投資者,而員工則是知識資本的投資者,雙方的共同“投資”促成了企業的發展。人本管理就是在這樣一個發展趨勢中提出了的。它迎合了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

目前我國不少企業改組為公司制,實施制度創新,把人事部門改稱為人力資源開發部,這當然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它可以給圖書館界以許多有益的啟迪。

4.2 創新人事管理,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人事管理部門要把將事作為重心,把人降格為“執行指令的機器”,轉變到將人作為重心,把人作為第一資源,既重視以人擇事,也重視為人設事。人力資源作為圖書館文獻資源之外的另一寶貴資源,其狀況決定著文獻信息資源的保存和開發狀況。圖書館要開發文獻信息資源服務于社會,靠的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者。如果人的活力得不到激發,人的積極性難以充分調動,人對文獻資源的開發能力也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即使有了最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如果人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設備的維護和運轉也會受到負面影響而使效益受損。不僅如此,圖書館之間的競爭、圖書館與其他文獻信息部門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人力資源的競爭。所謂以人為重心,就是把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主體,把人力資源作為圖書館制定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依據,作為實施圖書館戰略的支撐點。人事管理的立足點應當是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開發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創造精神,盡量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4.3 引入競爭機制,全面推行聘用制

競爭機制是市場經濟對于干部選用機制的最本質要求,是對傳統的計劃分配和組織安排干部的根本性變革。圖書館要想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和作用,提高其社會服務的有效性,要想打破“吃皇糧”、“等靠要”的觀念,改變家屬“安置所”,干部“療養院”的形象,就必須廢除鐵飯碗,實行全員聘用制,對現有人員實行公平競爭,擇優上崗,讓所有員工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只有這樣,優秀人才才能脫穎而出,才能形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

佛山市圖書館在全面推行聘用制方面就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探索出一套適合本館實際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

4.3.1 調整部門機構布局和設置

圖書館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展,舊的機構設置致使許多新的業務無法歸口,一些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理順部門關系,重組業務機構,勢在必行。佛山館在機構重組上充分考慮社會需求,業務發展,明確部門職責和功能體現,考慮主業與副業的關系,通過拆散、合并、歸口、更名、設立等形式形成了包括辦公室及借閱、技術開發、信息、采編、少兒、研究輔導、服務部等7部1室的一個布局合理、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的部門架構。

4.3.2 實行定崗、定員、定額,推行崗位責任制

在調整機構的基礎上,按現設有的部門實行定崗、定員、定額。定崗就是按部門的功能及工作環節設立崗位;定員就是針對某個崗位按工作時間及工作量安排固定數量的人數;定額就是按圖書館制定的總目標,分解成各部門、各崗位的分目標,為實現分目標所需完成的崗位工作量。實行三定是推行崗位責任制,實現目標管理的基礎。

4.3.3 調整人員結構,實行優化配置

事業發展的根本在于人才,人盡其才是用人之道。圖書館的服務是分層次的,如信息服務與借閱服務是有別的,不同崗位其勞動的復雜程度也不同。同樣,人才隊伍中,能力、學識、思維因人而異,因此,人才與崗位的配置講究科學,崗位的要求與人才的特點應結合起來考慮。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可以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4.3.4 實行聘用制,引入競爭上崗機制

沒有競爭,就沒有生機和活力。競爭上崗就是廢除以往任人唯親、分配不公的舊模式,打破那種能上不能下的僵化的用人體制。圖書館要營造一個鼓勵員工競爭,讓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通過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業務崗位雙向選擇,管理崗位競爭上崗,特殊人才實行特殊政策,打破年齡、資歷、學歷、職稱等限制,充分調動館內員工的積極性。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全館員工根據館里公布的崗位職數、崗位級別及各崗位量化指標,結合自己的特長和條件選擇自己喜愛的部門及崗位,對于申報部主任的員工,要面向全館員工發表自己的施政演講,員工根據候選人的施政演講報告和報告的可信度,將自己神圣的一票投向可信賴的部主任,最后館辦公會議根據員工投票結果、候選人的綜合素質 決定聘任部主任。部主任聘期為三年,從德、能、勤、績來考核部主任,使部主任真正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中堅力量。

4.3.5 簡政放權,實行分級管理

要使圖書館健康發展,必須簡政放權,充分發揮中層骨干的主觀能動性。鄧小平同志指出,機構臃腫、層次重疊、效率低下等現象同“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有密切關系”。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劃分權限,理順行政與業務的關系,部門之間的關系,使行政為業務建設服務。把責、權、利適度下放,讓中層骨干擁有寬松的工作環境和一定的自主權,使其權責一致,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這樣才能使圖書館機構高效運轉。

4.3.6 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

長期以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一直是影響館風和辦館效率的重要因素。建立考核制度,是對員工進行上崗聘后管理的主要內容,也是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環節。各部門認真做好平時、年度、聘期內的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與干部職務的升降、員工的任職掛鉤,逐步形成一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有效競爭機制,以激發館員的主觀能動性。

4.3.7 實行激勵機制,打破平均分配局面

任何管理者都知道,工作效率的高低關鍵取決于下級在上級不在場時的表現,取決于他們在沒有更具體的指示時仍舊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圖書館業務面廣,各部門忙、閑不平衡,承受的壓力也不同,只有通過激勵機制,獎勤罰懶,按業績、按勞動量、按創造性來進行合理分配,才能使員工在工作中真正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事業持續發展。

4.3.8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推行繼續再教育

在人才建設方面,職務和報酬是第一杠桿,學習和提高是第二杠桿。真正的人才永遠不會滿足現狀,總是追求新的目標。圖書館工作能夠給予人才的職務、職稱和報酬總是有限的,與社會上的高標準相比差距很大。要留住優秀人才,就要提供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不斷提高工作適應能力、創造能力和業務水平,以不斷地迎接新知識的挑戰,同時也將繼續再教育作為聘用制度中的一個硬件條件。

綜上所述,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力資源管理對一個圖書館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只有充分重視圖書館活動的“人”,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新圖書館的服務與管理,才能促使圖書館事業得到快速、持久的發展。

管理創新論文:鄉鎮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心得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社會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鄉鎮是政權的基礎、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和穩定的關鍵,其職能作用發揮如何,直接影響民心向背和黨的事業興衰。,憑祥市被確定為全國35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之一,這對其所轄的鄉鎮該如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提出了嶄新的課題。為此,筆者結合在鄉鎮工作的經驗,談談加強鄉鎮社會管理創新的一些思考。

一、鄉鎮社會管理的現狀

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六中全會分別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然而,現行的鄉鎮社會管理格局還沒有達到這個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鄉鎮政府管理職能迷失。現在鄉鎮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隨著上級中心工作走,跟著上級下達的任務忙,圍著上級考核的方向轉,導致鄉鎮政府無心履行地方社會管理基本行政職能。

(二)行政老作為,服務老觀念。社會變化了,面臨的問題變化了,可是一些鄉鎮政府應對問題還是老方法、服務群眾還是老觀念。在社會管理方面,仍然習慣于居高臨下、發號施令,對于群眾的需求和困難,缺少主動調查了解和上達。

(三)鄉鎮指導村委會乏力。實行村民自治后,一方面鄉鎮不能過多干預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另一方面鄉鎮對村委會的指導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是當前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機制極不完善,自治等于不治;二是村干部收入低,沒有社會保障等,難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三是在鄉鎮指導村委會工作中,缺乏資金、物資和人力等資源的配套實施條件;四是鄉鎮干部培訓學習時間少,指導水平不高,導致工作效率偏低。

(四)鄉鎮普通干部管理困難。一是鄉鎮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積極性。二是干部素質不高,難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三是鄉鎮在人事上沒有提拔任用權,普通干部很難有升遷的機會,導致思想不穩定,工作不安心,沒有積極性,導致干部管理難。

(五)鄉鎮公益事業建設難辦。一是在籌集資金過程中,由于受益不均,無法建立統一的分攤標準,征收時難度較大。二是外出務工人員常年在外的資金收取難。三是部分農戶因家境困難無法一次性交清而產生新的拖欠,造成興辦公益事業胎死腹中。

二、鄉鎮社會管理創新的對策

(一)解放思想、轉變職能,創造鄉鎮工作新機遇。當前農村形勢正呈現出三個重大變化:一是過去以“取”為特征的農村分配關系已經逐漸向“予”轉變;二是過去以“混”為特征的干群關系正在逐漸向“和”轉變;三是過去以“補”為特征的城鄉關系開始逐漸向“哺”轉變。我們要根據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及時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加強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夏石鎮是全國第二批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區黨政“一肩挑”試點鎮。崇左市友誼關工業園區落戶夏石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人文優勢明顯。夏石鎮只有解放思想,從改變服務方式、加強經濟合作、轉變政府職能中創造新機遇,才能實現優勢優先、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二)正確定位、緊扣重點,謀求鄉鎮工作新突破。鄉鎮政府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處于國家權力和鄉村社會的中間,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上級政府和部門的各項工作都要通過鄉鎮這級來實施完成。轉變職能后,當前夏石鎮工作的重點是緊緊圍繞憑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城鎮化建設”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全力打造崇左市一流的工業發展洼地鎮、現代農業窗口鎮、新農村建設示范鎮、社會安定和諧鎮、隊伍建設形象鎮。

(三)改革創新、科學施政,贏取鄉鎮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鄉鎮政權運行新機制,走精簡高效之路。要科學設置鄉鎮機構,采取鄉鎮黨委和政府機構合并設置的辦法,設置3至4個綜合性辦公室,包括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等,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隊伍上致力激勵約束,完善鎮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負重奮進之路。一是用改革與競崗手段加壓力。要按績效定酬,打破“大鍋飯”局面。二是用評分與保障手段強基層。積極探索農村“兩委”干部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資保發、養老保險、醫療保障“三保”機制,解決基層干部后顧之憂。三是用考核與跟蹤方法明目標。要制訂完善《機關干部崗位目標考核辦法》,讓每名干部找準坐標,對號入座,定期組織班子成員、機關干部談心活動,及時跟蹤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狀況,讓干部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四是用培訓與鍛煉方式優素質。加大對鄉鎮干部“充電”、“輸血”力度,使之不斷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本領。五是用選拔與交流機制造平臺。推行干部選拔“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制,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動態交流模式。六是用問責與監督措施保本色。組織干部經常學習《問責辦法》,在問責查處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強鄉鎮干部的紀律監督、審計監督和群眾監督。

第三,在主體上全力創造優勢,探索培育新型農民新辦法,走全民創業之路。建設新農村和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農民是主體,也是內動力,只有提升農民素質,調動全民創業激情,才是抓住了鄉鎮工作的“牛鼻子”。為此,一要創造人文優勢,增強農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民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二是創造技能優勢,增強農民的適應能力。采取職業

教育、技能培訓、外出取經、典型觀摩、現身講述等途徑,引導農民學得會、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創造產業優勢,增強農民的致富能力。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培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并把農民組織起來,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四要創造管理優勢,增強農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護好、引導好、調動好農民的民主權利,讓農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中增強參政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大局意識。第四,在管理上傾力保障服務,開創農村社會事業新局面,走和諧發展之路。圍繞關注民生,抓好以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低保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建設,促進老有所養、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圍繞傾聽民意,抓好信訪懇談會和信訪導訪機制,實行“三變”:變堵為疏,變上訪為下訪,變日常管理為全程服務。圍繞解決民憂,建立鄉鎮政務中心,推進“一站式”便民服務,推行辦點干部下村領辦、代辦、協辦、督辦制。圍繞溫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諧,深入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推行留守兒童“家長制”;突出計生和諧,深入開展誠信計生和生殖健康優質服務,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確保計劃生育率。圍繞促進民安,落實技防設施,創建安全文明鄉鎮。(作者系憑祥市夏石鎮黨委書記)

管理創新論文:論新時期醫院經濟管理創新

引言

醫院運用經濟手段,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指導、組織、計劃與實施,開展經濟核算和經濟分析,合理使用財力、物力、人力,盡可能以最少的勞動耗費獲得最大的醫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是醫院經濟管理。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社區、農村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工作環節比較薄弱,區域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醫療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資源配置不合理。醫院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不完善,藥品的生產流通環節秩序不規范,醫患矛盾較為突出。要達到醫院和諧發展的目的,必須要有綜合科學性管理意識,現代化醫院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進行現代化醫院建設,保障醫院內外環境的協調發展。強化及完善醫院管理,對于提高醫療質量、改善醫患關系有著重要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理念

醫院現代經濟管理理念提出了醫院現代經濟發展,醫院決策層的能力、理念、素質和視野決定了醫院經濟的走向和發展。現代醫院經濟管理處在變革不定中,是伴隨著事物的變化發展關于選擇的哲學,醫院如何把握經濟規律,順應體制趨勢,醫院的領導核心層要有變革創新力,具有前瞻性思維、適應性思維和超前的經濟管理理念,有效地對醫院現代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規劃,全面革新管理,找準市場定位,發揮特有優勢,這樣才能規避風險,抓住機遇,領導市場潮流等。在實施醫院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樹立人本理念、法制理念、風險理念、成本效益理念、服務理念、市場理念等,對各項經濟工作進行決策,實現對醫院經濟管理的調節、導向和控制,實現整體最優化,最終實現現代醫院經濟管理目標。

二、重視服務質量和醫療質量管理

患者對醫療服務提供方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安全、及時的醫療。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沒有優質的服務和質量保障,也難以鞏固其在市場中的地位。為了保證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全體醫院人員有強烈的質量意識,通過改革和創新,建立嚴格的醫療質量監控系統和規章制度。制定出合理的醫療護理質量標準、診療技術規范、入院標準等,在日常管理中明確規范這些標準,并作為醫院現代經濟管理的依據,來實現“醫療低成本、醫院合理投入、醫院合理收益、病人低消費”的新思路。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就醫過程中的服務要求及細節更加人性化和復雜,醫院要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深化改革,全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到醫療服務的全過程。

三、加強醫院財務管理

醫院經濟管理最關鍵和最重要的部分是醫院財務管理,醫院財務管理是醫院經濟工作的核心內容,在醫院的經濟管理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項業務性、法規性和政策性很強的系統工作。本質是根據資金運動的規律和特點,依照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合理處理相應的財務關系,有效安排醫院的資金運動,在醫院的醫療服務活動中財務管理起著導向、啟動、控制的作用,對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財務管理的功能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體現:為經營活動的資金、保證醫院服務活動和醫院籌集資金需要;降低醫療經營成本和服務成本,增收節支,合理組織收入;醫院的經營決策的參考,預測醫院的經營和財務活動;通過對經營活動和醫療活動的分析和檢查,總結經驗,彌補不足,找出差距,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

四、充分發揮信息化建設促進醫院經濟管理

隨著日益顯著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越來越重視信息化的建設,它幾乎應用、滲透于整個經濟社會。醫院經濟管理工作項目甚多,較繁雜,因此提高現代醫院管理實用性和科學性,需要運用信息化建設輔助管理。實現醫院信息化建設可以為醫院經濟管理工作提供實用、快捷、方便的平臺,從而提升了醫院的整體運營效率,對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醫院必須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推進信息化建設。

五、積極開拓醫療市場和領域

在市場經濟中,必須適應當今市場經濟,醫院才能發展與盈利,這就需要醫院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創新,優化產業結構。首先,完善和改進整體的醫療設備,改善就診條件,進行科技創新;其次,積極開拓醫療領域和市場,提高醫院自我調節的能力。在服務領域里 ,醫院應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服務空間,以滿足社會各層次的服務、保健、醫療需求。

六、抓好醫院人力資源建設

醫院發展的根本動力人力資源的建設,是醫院持續發展的基礎,體現了醫院競爭力的核心。醫院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加強人才資源建設,其重要受到了醫院的廣泛重視。為此,一是對高技術的人才加強重視程度。醫院的人力資源主體是醫生,醫院在業內占有的地位以及患者對醫院的信賴程度受醫生醫療技術的直接影響。要支持和鼓勵他們的研究項目,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醫院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并最終實現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二是完善獎懲體制,建立醫院激勵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責任心和愛心,以便更好地服務患者,同時取得患者的信賴,提高醫院的形象和信任度。

醫院經濟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在新形勢下醫院現代經濟管理樹立“高效、低耗、優質”的理念。新醫改要求用較低的費用,提供相對優質的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醫院應在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之上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有效的經濟管理措施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

管理創新論文:監獄勞教人民警察崗位資格制度與警務管理創新

一、警察崗位資格制度的涵義及內容

(一)警察崗位資格制度的涵義

(二)警察崗位資格制度的內容

1、警察職業準入制度。對招錄的社會大專院校畢業生、軍轉干部和其他非警察類單位調入的人員,進行一定時間的崗位培訓,合格后取得警察職業準入資格,對現有警察隊伍中不符合警察職業需要的(不含開除和辭退人員),設置相應的正常退出機制。主要解決警察職業的“進口”和“出口”問題。

2、警察崗位分類及資格認定制度

(1)崗位分類:a、綜合管理類:主要是行政管理崗位,包括政工、紀檢、綜合辦公、生活衛生管理、行政后勤等部門人員;b、專業技術類:分執法崗位、矯正崗位、習藝指導崗位,包括管教、獄偵、教育、醫務、生產經營(財務、審計、工程技術、經濟)等。

(2)資格認定:對不同的專業技術類崗位設置相應的資格認定標準(另題研究)。

(3)崗位與職務管理:綜合管理類崗位實行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務升降辦法;專業技術類崗位實行專業技術職務升降辦法(另題研究)。

二、警察崗位資格制度與警銜管理改革

(一)警察職業準入與警銜管理。對取得警察職業準入資格并擔任警察職務的人員授予相應警銜;對正常退出警察職業的,取消警銜,但可保留現有的警銜工資。

(二)警察崗位分類與警銜管理。綜合管理類崗位授予行政警銜,專業技術類崗位授予專業技術警銜,按現行《評定授予人民警察警銜實施辦法》和《警銜工作管理辦法》評授警銜。待警察分類管理和崗位設置完成后,對警銜評授和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相應修改。

三、警察崗位資格制度與警察職業培訓改革

(一)警察學歷培訓。整合全國現有辦學資源,選定幾所辦學條件好、綜合實力強的警察類高校,作為警察學歷教育基地,實行定向招生。

(二)警察職業資格培訓。也稱為上崗培訓,對通過招考錄用、軍轉安置、非警察單位調入的人員,進行一定期限的警察職業培訓,取得職業資格后,安排相應警察崗位。

(三)警察繼續教育培訓。凡涉及警察職務(重點是技術職務)晉升的須進行一定期限的繼續教育培訓,取得職務晉升培訓合格證書,才能參加高一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四)警察警銜晉升培訓。警察分類實行管理后,須對現行警銜晉升培訓模式進行改革(可納入警察繼續教育培訓)。

管理創新論文:稅收管理創新的若干理念問題

論文關鍵詞:稅收管理創新

論文內容提要:本文回顧了我國10多年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在解析主要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分別提出了稅收管理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基本思路及對策措施,以加-陜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轉變。

伴隨著新稅制的實施和稅收征管改革的不斷深人,我國稅收管理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但是。稅收管理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加人WTO后,傳統的稅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正面臨新的挑戰,迫切要求加快稅收管理的改革創新,實現傳統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轉變。

一、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創新稅收管理理論是變革稅收管理的前提。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對稅收管理理論研究不夠重視。稅收管理理論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稅收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也落后于其他一些重要社會科學領域。

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摸著石頭過河走了10多年。稅收征管改革從一開始就缺乏科學的理論準備和理論指導。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是憑經驗和直覺進行。在解決改革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中徘徊。無論是20世紀80年代末,進行的“征、管、查”三分離或二分離的摸索,還是新稅制實施后,對傳統專管員制度全面改革,所形成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征管模式,以及進人21世紀后,采取科技加管理措施,以信息化推進專業化的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未能從理論上對稅收管理改革目標體系進行深人系統地研究,在科學把握稅收管理的本質、規律、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稅收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論框架,給予稅收管理改革堅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因此,在改革的目標方向上,缺乏準確清晰的定位。目標設計缺乏系統論證,征管改革的框架和基本模式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對征管改革的方向經歷了反復探索和較長時間的認識過程;在改革的思路上。始終循著相互制約的指導思想,沿著職能劃分的思路。把分權制約過多地寄望于征、管、查職能的分解上。追求稅收征管的模式化;在改革的范圍上,側重于稅收征管的改革,忽視稅收行政管理的改革。未能把對以納稅人涉稅事項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征收管理和以征稅機關、征稅人為主要管理對象的稅收行政管理作為改革的整體進行系統設計,忽視人力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開發利用;在改革的進程上,對不同地區制約征管改革的因素研究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常常處于走一步看一步,造成各地改革進度不一。帶來征管業務的不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的不統一。由此導致稅收管理改革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大了改革成本。

當然,稅務部門在改革實踐中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但主要還是停留在對改革方案的修修補補。疲于尋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措施上,缺乏在稅收管理改革實踐基礎上理論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解決稅收管理改革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快建立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必須創新稅收管理理論。

推進稅收管理的理論創新,首先要轉換傳統稅收管理的理論視野和研究方法,注意在改革實踐中進行稅收管理的理論探討,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把成功的經驗系統化、理論化;其次,要注意研究借鑒當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領域發展起來的管理理念、原則、方法和技術,結合我國稅收管理的實際,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形成適合中國稅收管理特點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體系,并在指導稅收管理改革實踐中加以豐富和發展;還要注意不斷研究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原理和發展趨勢,善于抓住揭示稅收管理內在客觀性的發現性認識,創造稅收管理科學的前沿理論。通過尋求稅收管理理論突破與創新,推動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徹底改變我國稅收管理改革目標不明、方向不清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稅收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方式陳舊、管理手段單一的落后局面,實現傳統稅收管理向現代稅收管理的根本轉變。

二、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稅收管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創新稅收管理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稅收管理正產生著革命性的影響,為創新稅收管理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新稅收管理技術,以信息技術和通迅技術為基礎,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提高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我國稅收管理信息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人腦到電腦、從單機運作到網絡運行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稅收管理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不惜重金投入,購置相當數量和一定檔次的計算機技術裝備,與應達到的應用程度和應用效果仍有相當差距。在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稅收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軟件開發應用雜亂無序,信息系統平臺不統一,數據處理缺乏層次性和綜合性,形成許多“信息孤島”;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集中分析監控能力不強,導致高技術與低效率并存,高成本與低產出共生,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對此,我們應當認真總結和吸取過去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留下的深刻教訓,從戰略高度推進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加強對信息化建設工程組織學的研究,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加強對稅收管理技術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徹底改變機器運作模擬手工操作的狀況,挖掘信息網絡技術的潛在效能。

創新稅收管理技術,實現稅收管理信息化,是科技與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推動稅收管理發展,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目的是要使人工管理與機器管理組成的整個管理體系效能最高。實現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應突出四個重點:

其一、堅持按照一體化原則,遵循“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保障安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優化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具體規劃,逐步實現業務規程、硬件配置、軟件開發、網絡建設的一體化,在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推進上求得新突破。

其二、從管理思想、管理戰略上突破傳統觀念和管理方式的束縛,適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要求,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互動,在現代技術和科學管理有機結合上求得新突破。通過稅收管理的技術創新,改造管理流程,重組職能機構,

變革管理方法,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權力運行,把整個稅收管理工作有機地聯系和帶動起來,形成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互動響應機制,構建起與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平臺。

其三、利用先進的通訊和網絡技術,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稅收服務技術體系。一方面大力推進網上申報、電話申報、磁盤申報、銀行卡申報等多種電子申報方式,大力推進稅、銀、庫聯網,實現納稅申報和稅款征收信息的網上流轉,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及時快捷申報納稅,為實現集中征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全面建立稅法咨詢、稅收法規、涉稅事項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包括提供電話自動查詢和人工查詢系統,電子化的自動催報催繳系統;利用電子郵件向納稅人定期提供稅收政策法規信息,向特定納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納稅輔導。利用互聯網提供稅收法規查詢,與納稅人溝通交流,實行網上行政,網上辦理涉稅事項,接收對偷稅違法行為和稅務人員廉政問題的舉報、投訴等等,使信息技術在方便納稅人,提高辦稅質量和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四、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把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完整、統一、共享的信息系統,實施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一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數據處理系統。在統一數據結構和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征收信息向地市局和省局集中,進而再向省局和總局兩級集中,克服信息傳遞中封鎖、變異和沉淀,提高征收入庫操作的規范度,實現數據管理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建立以信息收集分析利用為重點的稅源稅基監控系統。從信息經濟學角度分析,管理薄弱是與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相伴而生的,只有信息完備才能實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加強納稅申報信息采集管理的同時,要加快與工商、銀行、技術監督、海關、公安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增強稅務機關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以依法行政為重點的管理流程控制系統。在將稅收管理全過程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業務處理流程,減少自由裁量的環節和幅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參與稅收管理質量的控制和改進,實現對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使稅收管理全過程每個環節責職、每個權能行使、每項工作績效,都能通過網絡透明地呈現在管理決策平臺上,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三、稅收管理的組織創新

稅收管理機構是根據履行國家稅收職能需要,圍繞稅收行政權力設置、劃分和運行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設計科學的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有效實施稅收管理的組織保證。稅收管理組織結構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能否履行好國家稅收職能,能否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影響到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回顧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歷程,有關方面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稅收管理組織體系。每次征管改革幾乎都離不開對征管組織機構的撤并調整,特別是新稅制實施后,征管組織機構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有的撤銷稅務所,按區域設置全職能分局;有的在分局下還設有中心稅務所;有的很快又取消全職能分局,按征、管、查職能外設征收局、管理局和稽查局等專業局;有的仍留存著一直游離于機構改革之外的外稅局、直屬局。總的說來,這些改革措施始終沒有打破原有征管機構的層級,沒有跳出按征、管、查設置機構的框框,沒有沖破地區行政管轄范圍的界限,沒有發揮運用網絡技術構造組織結構的優勢。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龐大臃腫,管理層級環節過多,機構設置不統一,職能部門交叉重疊,權力結構過于集中,管理組織過于分散,資源配置不講成本效益,組織結構效率低下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些更為突出。

要從根本上解決征管組織結構問題,提高稅收管理組織合理化程度,必須大力推進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創新。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稅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稅收管理機構改革創新的著力點應放在依托信息網絡技術,打破部門約束和層級限制,根據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優化管理資源的配置,使傳統封閉的機械式組織向現代開放的網絡化組織方向發展。

一要減少管理層次,收縮征管機構,確立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現代管理組織理論和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要提高組織結構效率,必須減少行政管理層次,精簡管理機構,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我國目前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從總局、省局、市(地)局、縣局到基層分局有5個層級,除基層分局外,有4級行政管理層。世界上很少有這種5級架構的征管組織體系。要創新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必須打破這種僵化的5層“寶塔”結構,沖破行政區劃的約束,根據經濟區域、稅源分布、規模大小,設置稅收管理機構。從改革的漸進性考慮,稅收管理機構改革的近期目標可以定為實行總局、省局、市局、縣局4層組織結構。今后條件成熟時,對省級局還可以進一步考慮打破行政區劃,根據經濟區域進行撤并,設置跨省大區局,如像人民銀行跨省設置分行機構。

二要統一征管機構設置,實現基層征管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根據企業組織理論學的研究,企業管理組織機構設置通常有四種模式,即以產品為基礎的模式、以職能為基礎的模式、以客戶為主的模式和融合前三種的矩陣模式。按照前述稅收管理機構的改革目標和國外稅收管理機構設置的做法,適宜采用按稅種類型和職能分工相結合的模式設置內部機構。在基層局(縣、區局和將來實現征管實體化的地市級局)適宜按職能分工和納稅人類型相結合的模式設置機構,除稽查局可作為外設機構外,其它專業局都應全部轉為內設機構,同時還應撤銷過去外設的直屬局、外稅局,實現對內外稅、不同行業、不同預算級次企業的統一管理。基層局的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稅 源稅基的控管。分類管理是專業化管理的基礎,對納稅人實施分類管理是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成功做法。

三要構建與信息化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運行機制,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稅收管理的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一種層級更少基層管理人員權責更大的管理體制。在縣(區)局內部,根據稅收征管和信息化的內在規律,重新設計和優化稅收征管業務和征管流程,將咨詢受理等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的涉稅事項集中到前臺辦稅大廳實行全方位服務,解決納稅人多頭多次跑的問題;將納稅評估、調查執行、稽查審計等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所有管理事項,集中到后臺實施分類管理,解決稅源稅基控管薄弱的問題。

四、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

深化稅收管理改革,既需要消除不適應現代稅收管理發展要求的制度性障礙,更需要針對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優化稅收管理制度設計是稅收管理改革與發展重要內容,也是從制度層面解決當前稅收管理存在問題的必然要求。稅收管理的制度創新應當緊緊圍繞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和稅務機關管理效能,降低稅收風險即法定稅收與實際稅收之間差額這一稅收管理目標,在稅收管理制度體系優化設計上求得新突破。

當前稅收管理制度創新應當突出兩個重點。

(1)要著眼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促使其如實申報納稅,解決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稅收服務是保證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重要條件,必須按照新征管法的要求,盡快將稅收服務從過去的道德范疇上升到行政職責,構建起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制度體系,為納稅人提供享受各種稅收服務的制度保障,包括設立多渠道政策性服務的制度,確保所有公民享受和獲得稅收知識的權力,使納稅人有能力自覺、及時、準確申報納稅,減少無知性不遵從;設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程序性服務制度,確保辦稅公平公開,程序簡便規范“一站式”服務到位,使納稅人減少“懶惰性”不遵從;設立完善的權益性服務制度,確保客觀公正開展行政復議,主動實施行政救濟,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減少情感性不遵從。

二要建立以納稅評估為基礎的納稅信用等級制度。納稅信用度的高低直接體現著稅法遵從和稅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實施納稅信用等級制度,根據納稅人納稅誠信度實行差別管理,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嚴加管理。制定鼓勵誠信守信,

制約懲處失約失信的政策措施,促使納稅信用成為與納稅人生存發展緊密相聯的無形資產。讓依法納稅者受到社會廣泛尊重,使誠信納稅者得到實惠,增強忠誠性遵從的榮譽感;讓失信違法者付出利益代價和榮譽代價,促使納稅人誠信納稅。同時要把建立納稅信用等級制度與建立納稅評估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納稅評估機制。

三要建立“輕稅重罰”的違法處罰制度。增大違法成本是強化稅收管理的重要舉措。對外要健全偷逃稅處罰管理制度,增大偷稅成本;嚴懲知法違法者,對不按規定履行納稅義務,該罰的要罰,該判刑的要判刑,減少納稅人自私性不遵從,增加預防性遵從。

(2)要著眼提高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效能,約束稅務人員尋租,對工作業績進行有效激勵,解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要建立科學的稅收管理績效考核制度。考核稅收管理績效是促進稅收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手段。稅收管理績效考核導向至關重要。要徹底扭轉過去績效考核重收入輕管理,重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輕機關內部考核的傾向,從組織收入型向執法保障型轉變。要以正確實施國家稅收政策,降低稅收風險為目標,將績效監控和評價貫穿稅收管理全過程,使績效考核成為加強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考慮從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和機關內部兩個層面建立績效考核制度。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績效考核,應從稅收風險、執行政策、服務質量、人力資源利用、成本效益等方面,通過客觀科學地制定考量目標和指標體系,準確評價下級稅務機關稅收管理的成效和不足,激勵先進,鞭策落后,使之明確稅收管理的改進方向。對機關內部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應重點圍繞行政行為、行政過程和行政結果等方面進行考量,可采取事項與崗職相結合的績效考核辦法,通過定崗位、定職責、定事項、定人員、定目標、定指標、定獎懲等方法,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對稅務人員工作業績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評價,使個人工作績效與集體組織績效高度關聯,激發個人和群體奮發向上的活力。

二要適應稅收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各種新的制度規范。根據稅收管理技術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稅收管理的制度環境,為現代科學管理掃清制度性障礙。除了要從法律法規上對電子申報數據合法性、電子簽名不可抵賴性等重大問題作出新的規定外,特別是要針對稅收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及時廢除不合理的規章,盡快改變傳統紙質條件下信息流轉的各種制度設計,以新的視角、新的理)念和新的方式,重新設計優化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各種稅收管理制度,從制度上保證稅收管理整體效能的發揮。

三要不斷完善以人為本的競爭激勵機制。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力度。通過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用先進的思想武裝人;健全干部培訓制度,用科學的知識充實人;健全選人用人制度,用正確的導向激勵人;健全勤政廉政制度,用科學的機制約束人,從稅收管理制度上確保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激發干部隊伍的活力,挖掘每個干部的潛能。

管理創新論文:論現代企業管理創新

摘 要:隨著現代企業進一步的國際化和市場化,企業越來越覺得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創新是現代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企業管理創新對企業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就如何進行企業管理創新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

1、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1.1 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1)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創新主體對成就的追求、對自我價值實現的向往、對社會責任的道義渴望,更強化了他們創新的沖動。

(2)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企業管理要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但不論什么模式或什么方法,根據形勢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即所謂“管理無定式”。

(3)消費市場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利用新技術的速度大大加快,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加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變化不斷加快,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4)市場競爭激烈日益激烈。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就要千方百計控制成本,提高質量,增加品種,擴大銷售,這就要求企業創建新的組織結構,運用新的服務和銷售模式,采取新的管理策略和程序,使管理組織能夠靈活應變。

1.2 企業管理創新的現實意義

企業管理的創新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它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符合國際企業管理發展的新趨勢,符合管理本土化的要求,符合“入世”后提高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要求。

2、當前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不足

(1)管理相對太粗放,當前很多企業的管理不夠細化。

(2)管理組織相對落后。

(3)企業管理者素質亟待提高,企業缺乏管理創新精神。

(4)科研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發展缺乏后勁。

主要是企業產品總體水平不高、產品結構不合理、裝備水平低、超前意識差、科技開發投入少、企業發展無后勁,導致企業無力進行管理創新。

(5)企業財務管理和監督機制不健全。企業財務缺乏應有的監督審查管理機制。

(6)激勵約束機制不相配套以及企業文化建設不健全。

3、企業管理創新的策略

3.1 企業管理思維的創新

我國企業要實施管理創新,首先,必須要進行管理思維的變革,要變縱向思維為橫向思維;其次,中國企業要堅持“人本管理”的管理觀念,以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為核心,積極推動企業經營思路、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創新,改善企業管理創新的內外部環境,在企業中建立起濃厚的管理創新意識和氛圍;再次,樹立新的市場競爭觀念,要追求管理思維的即時性和有效性,注重信息的挖掘、整合運用以及風險管控。

3.2 企業管理體制和組織上的創新

由于工作數量的不斷增加,生產產品和服務過程變得更加復雜,必須進行管理體制創新,將企業原來相對獨立的管理職能組織成為聯系緊密、協調一致的生產經營統一體。

另外,創新要獲得成功,必須有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和富有經驗的專業性管理。組織結構的創新在管理創新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管理的重點要由對物的管理轉向對人的管理。重視企業文化,注意人際關系,使管理進入人的內心世界,相信人,尊重人的價值和能力。

3.3 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創新

市場營銷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由于信息化、科學技術、網絡化的迅猛發展,要求在管理方式上進行創新,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信息時代的營銷管理將徹底改變企業對傳統營銷管理所持有的舊觀念,這樣,就可以做到產品上市快、成本低、質量好和服務好,贏得各階層的顧客,使企業得到持續發展。

3.4 市場理論和實踐創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深入,企業要想成功,必須要靠市場創新。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創新,市場需求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機會,市場創新是對市場的挖掘和深化,提高產品的市場滲透率,或開拓新的市場,擴大產品的銷售量和產品對市場的占有率,企業進行市場創新同時也是提高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以及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另外要重視在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這些方面下足功夫。

3.5 技術創新

現代企業技術創新就是為了求得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企業要及時的進行技術研制與開發,合理實施技術改造,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企業之間的分工將主要取決于企業之間的技術優勢,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制高點。因此,企業要加強新技術研發的成本投入,同時要給與適當的優惠政策。

3.6 管理組織創新與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由于競爭環境千變萬化,管理組織為了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學習進行不斷的創新。管理創新不能偏離“人本”管理的軌道,管理無論如何創新,都必須靠調動廣大職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才能順利的開展,離開了這一點,一切創新都免談,同時要從傳統的單一績效考核轉向全面的績效管理,把績效管理與公司戰略聯系起來。

3.7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對中國許多企業來說仍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新時代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一種速度文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把創新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已刻不容緩。

管理創新論文:石油企業管理創新論文

摘要:管理的新生力量在于不斷創新,管理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題。深入研究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正確處理好石油企業管理創新中的幾個問題,處理好幾個關系,是目前石油企業管理創新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提高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能力和水平,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石油企業;管理創新;

中國企業管理受到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國企業管理。中國企業管理創新,就是要不斷讓科學管理的新觀念、新方法沖涮。中國企業管理者的小農意識,就是用市場經濟的規范取代計劃經濟的禁錮,就是要在民主、科學、創新的旗幟下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能,實施高效、科學、人性化的管理。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中,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華,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建設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管理思想和文化十分必要。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化,石油企業正逐步推向市場,面臨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的發展趨勢。如何才能促進石油企業有效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等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其關鍵是需要研究企業管理創新。

一、中國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

我國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目前石油企業管理創新活動主要是在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核算單位中開展。參與管理創新的人員主要是專職的管理人員,其他技術人員和基層操作人員很少,這反映了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主體狹窄,不利于管理創新的廣泛開展。當前石油企業鼓勵創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領域內開展創新活動,而管理制度創新較少。這就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從創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鑒其他相鄰領域知識和技能,獨創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主要局限于少數專職管理人員,缺乏群眾性;同時創新領域狹窄,創新手段有限,整體創新能力水平低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石油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石油企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很多企業經營觀念陳舊,企業的管理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存在一些問題:1、國家對企業的有效監督和發揮經營者的積極性沒有有效結合;2、已經進行公司化改造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還不規范;3、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勞動人事制度沒有建立健全;4、沒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5、企業管理組織機構沒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業管理如何轉變;7、重組改制后各個公司的關系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企業管理創新來逐步解決。

企業管理創新活動雖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但筆者認為企業內部環境是制約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業的自身特點石油企業屬于礦藏采掘業,同其他工業企業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風險的特征。具體表現在:一是油氣資源深埋地下,勘探開發難度大、時間長、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產受自然規律的嚴重制約,企業生產的成本費用高;三是油氣企業工作場地大都在野外,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1]。石油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石油企業的管理創新約束條件要較普通工業企業要多,而且正是這些特點加大了管理創新的成本,從而使得石油企業很難在管理創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業創新本文來自中國美術高考站,更多精品免費文章請登陸查看激勵政策導向企業管理創新極易受到企業內部創新激勵政策導向影響。由于國內原油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為提高原油產量,石油企業對技術創新有很強的認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對管理創新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積極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業創新氛圍良好的創新意識,與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密切相關。在一個好的氛圍下,人就思想活躍,新點子產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圍則可能導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業長期處在計劃經濟中,對市場反映遲鈍,缺乏市場壓力,難以形成企業創新的氛圍。

三、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給企業經營環境帶來了根本性變化。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進行管理創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敗。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西方企業管理創新是一浪高過一浪,在管理的諸多領域中進行了大膽而又成功的創新。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營關系越來越重要,管理創新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根據我國石油企業的現狀和特點,我認為在石油企業管理中需要開展創新活動,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

1.組織機構的創新

組織機構是企業運行賴以支撐的架構,科學的機構設置是管理理論與規律的產物,也與企業實際管理的要求相關。目前石化集團正在進行的重組改制過程,實際上是企業制度創新的過程。在制度創新過程中,組織機構必須有相應的變革與創新,才能適應全新的委托關系、集權與分權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開展組織機構創新活動特別重要,否則企業制度創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技術創新是管理創新的主要形態,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源泉,它越來越成為決定企業管理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術創新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問題,因為技術創新從研究開發、形成產業化到市場推廣應用,在整個過程中蘊涵著一種新的管理機理和方法。石油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和追求整體效益的特點,經濟效益的提高依賴于技術創新。這種技術創新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充分利用新工藝、新方法和高效益產出為歸宿,推動石油企業發展,從而促進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創新。

3.經營理念的創新

由于企業長期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其價值觀及行為存在一種慣性,這種慣性根植于人們的頭腦之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在其行 為中表現出來。石油企業的這種模原創文秘網站:文秘知音式及價值取向很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應該在經營理念上進行創新,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企業特性的經營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取向。

一些石油企業重組改制后,石油企業主業進入股份公司,成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為存續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稱。這是把原來的一個企業分為二個,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經濟上、行政上相互獨立,但在黨群組織上還是一個系統,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進行管理體制創新,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體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首的高新技術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交易方式已經發生了一些根本的變革,企業物資、資金流動在不斷加速,企業原有游戲規則也隨之在不斷改變。石油企業只有適應這些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尋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競爭中取勝。

6.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資金、技術、專利等企業生產經營要素都可以相互轉讓,唯獨只有人力資源不能自由轉讓,因為人力資本將取代金融資本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2]。人力資本的重要性使得過去以財務管理為重心的管理體系必須進行改革,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如何讓職工在工作中發揮聰明才智、調動積極性、不斷提高知識和技能,是企業的一項迫切任務。因此加強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活動不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7.企業流程和信息技術運用創新

流程的改革與創新,源于西方企業對傳統分工條件下造成的生產經營與管理流程片斷化、無人負責整個流程,只追求局部效率優化而使整個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認識。流程之所以需要不斷創新,是因為現代信息技術、電腦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原有流程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發生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流程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領域。

四、需要處理好的關系

1.企業管理創新和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關系

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是搞好各項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證,是前提條件,是企業進行各項重大決策的重要依據,是推行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條件。石油企業若想進一步創新、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必須處理好管理基礎工作與管理創新的關系原創文秘網站:文秘知音,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保證基礎管理工作正常進行的基礎上,充分搞好管理創新,探尋新的發展方法和手段,推動石油企業向前進步。

2.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關系

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對推動我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縮小與發達國家企業管理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也是加強和改善我國企業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學習、引進、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石油企業自身的特點,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石油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

創新決不僅僅是知識的發現,更重要的是知識的運用。一個企業的競爭能力并不簡單地取決于其科技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更取決于企業的管理水平。可以說管理創新也能創造市場,也能彌補技術創新的不足。因此,石油企業在管理創新過程中,除了盡可能地運用技術創新的成果推動管理創新向前發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管理創新來充分挖掘技術創新的潛力和效率。

3.石油企業管理創新與自身特色的關系

石油企業獨有的特點決定了石油企業所有的管理創新活動都應當圍繞如何減少和降低這些因素的影響展開。例如,地下油藏呈上下分布,不同的油藏分布在不同的地段,其平面上相互重疊;反映到地面生產上,不同的油藏其地面生產設施可能在同一區域。油藏分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油藏地面生產設施不可能以油藏為單元組織,而只能以地面集輸系統為單元組織。因此現行油藏原油成本核算以地面集輸系統為單元進行成本要素歸集,這樣的成本歸集反映的是同一集輸系統內所有油藏的平均開采成本,從而使采油在優化油藏開采方案時缺乏科學的依據。因此,無論是在經營理念創新上,還是在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創新上,都必須建立在石油企業的自身特點之上;否則,所有的創新只能是紙上談兵。

4.管理創新過程與利用信息技術的關系

當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原有管理游戲規則,信息技術不僅使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特別是掌握當代前沿技術的大企業控制市場的能力不斷加強,同時還極大地提高了資本周轉的速度,使他們更容易獲得遠遠高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這從根本上破壞了利潤平均化的機制。由于我國石油企業在開發和運用信息技術方面與西方大石油企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加上管理創新活動缺乏或滯后,使其競爭力差距不斷加大。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潮流,已成為當今石油企業競爭的焦點。因此,石油企業在管理創新過程中,運用先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現行管理創新的重大影響,是決定企業管理創新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5.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關系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創新和管理創新存在密切的聯系,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互保證的,不能把二者的關系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實質上就是改革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企業制度改革,旨在界定企業與政府、與社會、與投資者(股東)、與員工的關系,奠定企業管理的制度基礎,帶來企業運行機制的市場化。這是企業現代管理賴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如果企業的產權界定不清晰,外部激勵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即使內部管理改革取得突破,也是不能持久的。企業管理體制(或組織結構)的改革,目的是實現管理模式的市場化,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在以產權為核心的制度創新基本完成以后,企業管理創新的任務更艱巨,對企業的競爭力、經營績效的影響更直接。這兩種創新是并行的、相互促進的,都直接影響企業競爭能力和發展后勁。因此,石油企業必須通過企業重組改制來加強和深化管理,實現企業管理創新,完成市場導向型的管理創新,建立起面向市場的管理模式和決策機制。當前石油企業必須通過企業重組改制來加強和深化管理,實現企業管理創新,完成市場導向型的管理創新,建立起面向市場的管理模式和決策機制。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認識到我國石油企業管理現狀,才能更為深刻地理解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分析現在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新措施,正確處理好和其他相關問題的關系,切實搞好石油企業管理創新工作,把經濟搞上去,為我國石油企業在新世紀有更大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多做貢獻。

管理創新論文:社會管理創新的倫理路徑的創新分析

關鍵詞:社會管理創新;倫理;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導致了不平衡、不和諧的社會現象。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已成為當代中國重要而緊迫的實踐課題。而發揮倫理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

一、發揮倫理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國社會發展與社會管理實踐的必然選擇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三十余年的發展,一直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經濟社會發展。但經過三十余年連續經濟高速發展之后,社會矛盾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開始凸顯,變得復雜。這需要我們轉變社會發展理念,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專項社會發展轉向社會整體的或綜合性的科學發展。這是我國社會發展方式的一次重大轉變。在這樣一個社會發展轉變的關鍵時刻,發揮道德、法制、文化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探究并構建社會倫理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便具有了十分關鍵而重大的現實意義。

從理論上說,社會管理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之一是構建和諧社會秩序,而和諧的社會倫理關系乃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說,倫理在社會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倫理是社會管理中的重要約束力量,它是人的一種內在的軟約束。和諧的社會秩序,必須依靠規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規范的種類很多,如法律、章程、守則、命令、公約、民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規范、行政組織規范和倫理規范。法律規范和行政組織規范都是以某種強制力為后盾的,都體現為制度。與它們相比,倫理依靠的是非強制性的力量,如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的力量,因而,在社會管理中有著自己的特殊作用。

社會管理,歸根到底是人及其各種關系的自我規范和調理(管理),因為人的理想信念、責任感、榮辱觀、價值觀都會直接影響到管理水平。加強社會管理不能只靠法律和行政組織規范的硬約束,還要有倫理道德的軟約束,這種軟約束往往更普遍、更持久、更具親和力,因而更貼近“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政治宗旨;不僅要有制度的外在約束,更需要人的內在自覺。倫理規范和法律規范及行政組織規范相互依托、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合力攀援,才能實現有效的社會管理,提升社會管理水平。

從當代中國社會管理的現實來看,一些倫理的理念、倫理的方式已經在社會管理中發揮著作用,需要我們加以總結、提煉、推廣和強化。比如,石家莊建南社區的志愿者服務隊,主動承擔著夜間巡邏、上門服務等社會職能;石家莊藁城市上崗村“公德錄”,村民做了好事都刻在“公德墻”上,從而使上崗村不僅村風良好,村辦企業效益也好,村民生活富裕。這些都是社會“善治”的典型。

二、倫理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倫理具有教育的功能、調節的功能、溝通的功能、導向的功能和激勵的功能。發揮好倫理的這些功能,有助于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協調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保持社會穩定,從而實現社會管理的主要任務。

從社會管理的領域來看,社會管理主要劃分為職業生活領域、公共生活領域和家庭生活領域。在職業生活領域,發揮倫理的管理作用,能夠促進決策更加以人為本、更科學、更民主,能使決策者在多重利益關系及其矛盾中正確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倫理責任,能使決策的實施者忠實地貫徹執行。在公共生活領域,倫理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加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塑造,確立正確的公共生活準則,改善社會風氣,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在家庭生活領域,倫理可以協調家庭成員關系及其社會關系,促進和諧家庭建設,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倫理在社會管理中作用的實現途徑,要構建社會倫理管理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第一,在管理層面,即執政黨、國家機構和全體公職人員層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凝聚社會精神力量,鞏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確定職業倫理準則,促進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在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過程中,既以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又恪守社會對每個人的道德準則要求;推進倫理的制度化建設;設立倫理委員會,以倫理的方式調解和處理社會管理中的矛盾與糾紛。第二,在社會層面,發揮好基層組織和民間組織的作用,即依靠城市社區、農村村委會組織的志愿服務組織,發揮社會管理作用。第三,在個人層面,加強社會道德教育,提升個體道德素質;發揮好道德模范、先進典型的作用,如林秀貞義務撫養孤寡老人,高淑珍建立愛心小院,主動承擔起對殘疾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三、在社會管理中倫理要與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作用

現代社會管理中,只有倫理和制度不斷完善,相互作用,才能促進協調好人民內部各種關系,促進社會團結友愛和相互尊重的公共性社會倫理的達成。對倫理與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理解,應該從倫理和制度的不同視域來把握和詮釋。

第一,從倫理視角來看,任何制度都是以一般倫理規范預設為其前提的,倫理之于制度的先在性和基礎性不言而喻。制度的制訂與實施,脫離不了相應時代的道德背景和道德動機,任何制度的內涵表達,都是受一定道德支配的,因為規范系統的建構總是以價值的確認為前提,應當之事必須是善的才具有價值意義和實踐根據。倫理是衡量與評價制度是否具備正義性要求,評價社會結構和制度運行的價值尺度。倫理之于制度的作用,對于保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減少社會風險和動蕩至關重要,是現代社會進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任何法律制度欲發揮規范效力,必須具備倫理上的正當性,即必須符合正義性的要求。因此,制度是以一定的倫理道德為基礎的。

第二,制度本身應蘊涵著倫理精神,為倫理在社會中進一步發揮其效力提供保障和制度性支持。只有從制度視角來關照倫理,才能切實保障“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理念的落實,才能使社會管理促進人民群眾利益,發揮好群眾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同 時我們在社會道德建設中,近年來發生的諸多道德公共事件說明了倫理的發展、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持續和建設,必須要有制度的保駕護航,從制度層面來真正保障誠信、責任感、信任、助人為樂等美德的發揚和傳承,為倫理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發揮重要內在約束性作用提供制度力量支持。

第三,倫理與制度在社會管理中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表現在二者在功能上相互補充,在實施過程中相互憑借,在內容上相互吸收。同時,可借鑒國外管理方面的先進做法,比如,志愿者制度、義工制度等,形成一種制度約束。這樣既為政府節省了大量財政開支,又培養了人們的愛心和公益心,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雙贏。

四、社會管理創新中倫理與制度的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

倫理和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在社會管理中對任何一方的忽視與偏廢,都將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因此,必須將倫理和制度的功能加以整合,形成有效運行機制和路徑,實現社會管理的創新。

我們知道,當代社會管理主要是通過社會規章制度運行并保障實施的,而制度實質上就是社會管理活動中的技術性層面,它是管理活動得以開展的物質載體。而從制度的發軔和設計以及實施的有效性問題上,倫理是重要的精神基礎。從現代社會管理理念來看,制度就是規范與管理人的行為及人與人關系的規則系統,由正式規則、非正式規則和規則實施機制所組成,其中倫理觀念和規范就包含在非正式規則之中,甚至是其核心構成。倫理作為一種管理方式,只有和制度功能結合,才能促進社會秩序走向良性循環。

具體來講,從社會管理創新的格局和任務來分,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倫理和制度的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的探索:(1)社會管理主體創新方面,在由一元化主體向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協同管理方向努力中,探索倫理與制度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2)社會管理方式創新方面,從單向度的管治行為,轉向政府提供以公共服務為主,各個主體之間的協商決策、合作管理、透明化管理、法治化管理,探索倫理與制度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3)社會管理手段創新方面,以行政手段為主轉向綜合運用行政手段、倫理手段、法律手段,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互動等多種手段,探索倫理與制度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4)社會管理運行機制的創新方面,要建立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平等、民主的社會合作機制,倡導參與型管理理念和公共協商的倫理精神,明確各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兼顧各方利益,維護全體人民的發展利益,在制度建設中始終貫徹公正的倫理觀念,探索倫理與制度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5)社會管理秩序創新方面,從純強制性秩序轉為強制性秩序與倫理的自治自律性秩序并重,讓制度充分發揮其保障職能,形成自律、自強和自尊的公共性精神,探索倫理與制度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6)社會政策制定的創新方面,加強公民政治參與的制度化建設,探索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模式,積極調動和發揮倫理力量,通過公民倫理教育,使公民樹立公共道德精神以及公共意識和政治參與精神,通過制度和倫理的相互支持,探索公民責任意識,監督共管,探索社會管理新途徑以及倫理與制度功能整合機制與路徑。

總之,社會管理創新是一項龐大復雜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倫理和制度的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現代社會管理日益趨向政府管理、社會多方參與的共同治理模式,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充分調動公民自治、自律的積極性,促使各種社會力量協同、協調,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合力。

管理創新論文: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過程及機制

摘要:本文認為企業管理創新具有系統性、全員性、變革性等特點;企業管理創新過程包括發現及確認不滿、尋找技術對策、分析權益關系、實施及評價等四個階段;企業管理創新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定期調查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推行內部競爭、改革管理人員的考評方式以及有效進行管理人員的技能開發活動。

關鍵詞:創新管理;企業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機制

一、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

1.系統性

該特性源于企業的系統性,它是指在尋找企業管理創新的著力點以及評價管理創新的成果時要依據企業的系統性來進行。眾所周知,企業是一個復雜系統,系統內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當系統內某個或某些要素處于不良狀態時,必有其它要素受到影響,同時,企業系統從整體上看也會處于不良狀態。進一步地看,企業系統是由人來運行的,也是為人服務的。當企業系統處于不良狀態時,必有相關的人感到不滿。反過來也可以這樣講,如果沒有相關的人感到不滿,企業系統就處于良性狀態。企業的系統性為管理創新尋找著力點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管理創新成果的評價提供了標準。

2.全員性

企業管理創新的程度有大有小,創新程度不高的管理創新只是對現有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改進,或者是對成熟管理技術的引進,其復雜程度不高。因此,可以認為企業所有員工都能成為管理創新的主體。依靠員工來解決問題已被認為是改變現代管理面貌的十二種創新之一。從根本上看,企業管理創新涉及到企業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對管理系統是如何影響他本人以及從他的角度來看應該如何改進都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企業中每一個都能夠且應該成為管理創新的主體。

3.變革性

該特性是指管理創新一般會涉及到企業內權益關系的調整,因此,許多管理創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創新實質上就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從管理史上較為著名的管理創新來看,它們都具有變革性。比如,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應用需要勞資雙方進行精神革命,協調利益關系;梅奧人群關系論的應用也需要企業管理者改變管理方式,尊重員工。由于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利益聚合體,或者是一個政治實體,因此,不觸及現有權益關系、皆大歡喜的管理創新是不存在的。

二、企業管理創新過程的主要階段

1.發現及確認不滿

企業利益相關者的不滿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1)消費者對企業產品及服務的不滿;(2)企業普通員工對企業薪酬制度、績效考評制度及用人制度的不滿;(3)企業所在社區對企業行為的不滿,如環境污染等;(4)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出現的不滿;(5)投資者對企業業績的不滿;(6)企業面臨危機、挑戰及運行上的問題時,會有許多利益相關者對現狀感到不滿。以上六種不滿中,前兩種是最主要的。以上六種不滿一般來說都是容易發現的。但企業高層管理者有可能漠視它們的存在,尤其是對消費者的不滿以及企業普通員工的不滿。當企業在市場處于強勢地位時,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創新的開展。

2.尋找技術對策

為消除上述不滿,企業需要進行管理創新及技術創新。由于管理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先導,因此,也可以認為消除上述不滿的根本措施是管理創新。管理創新在技術上一般有三種選擇,一是改革企業管理制度,例如改革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等;二是引入成熟的管理技術,如流程再造、平衡記分卡等;三是企業自行進行創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技術。在前兩個方面,有著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鑒。一般來說,企業管理創新在技術上也是以前兩種為主。后一種是少數領先企業的行為,它的成功或者是偶然的,或者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因而不是多數企業努力的方向。這也即是說,企業管理創新一般無需另辟蹊徑,主要是根據自身情況引入成熟的管理制度及技術。當然,這并不表示管理創新從技術上來看是容易的。它需要對企業具體情況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對引進的管理制度及技術進行調整以適應企業的具體情況,并與之很好地結合起來。

3.分析權益關系

先進的管理制度及技術之所以不能夠在多數企業中得到很快應用,主要是受企業內部權益關系的限制。法約爾曾言,企業中總是有一部分人想把自身利益凌駕于他人之上,這是人類持久的斗爭[2]。 這表明企業內權益管理關系的調整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管理創新因此也是艱難的、甚至是痛苦的。可以這樣認為,企業管理創新難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權益關系的調整。管理創新者在選擇先消除或減輕何種不滿,從以及相應地引入何種管理制度及技術時應充分考慮企業內部的權益關系。

管理創新論文: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創新的研究

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技術對現代物流也有著很大的影響。電子商務推動著現代物流朝著網絡化、信息化的方向邁進。現代物流在電子商務技術的推動下也開始進行管理創新。本文主要論述了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企業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創新方法。

一、引言

“十二五”作為我國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是推動信息化發展的關鍵階段。伴隨我國社會的持續發展,電子商務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于此同時,物流管理模式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物流是繼人力資源領域、原材料領域的第三類大型資源,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目前物流模式的管理提供了發展機遇。

二、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企業的規模較小

如今,中國物流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很多企業的規模不大,它們不僅在社會物流需求方面存在缺陷,同時在物流供給方面同樣存在缺陷。這些企業尚不能熟練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并且在信息化人力,以及資金方面也不夠重視。在近些年的發展里,中國共有80萬余家物流企業得到發展,數量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然而其中中小型企業占絕大多數,而真正具有較強實力的物流公司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些物流企業的經營規模比較小,并且管理模式較為落后。除此之外,服務水平及技術方面均存在一些問題。

2.物流管理專業人才較少

伴隨我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跨越性發展,物流行業被公認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物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專業性人才較少則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阻礙了物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復合型管理人才是基于電子商務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中最需要的人才。復合型人才不但要通曉物流運作流程,同時還需要知曉經濟貿易,以及英語等方面的知識,在目前的物流發展過程里,復合型人才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近些年里,我國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是供不應求,然而高校中出現的物流人才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滿足不了行業需求。伴隨時代的發展,我國愈來愈需要物流管理的專業性人才。

3.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

中國地區的很多物流公司在管理方法與技術配備方面均較為落后。由于網絡信息系統的不完善導致許多物流公司還沒有走向網絡化發展,它們依舊采取的是以往控制方法及信息傳遞。它們為客戶提供物流信息主要通過書面形式,這種形式根本無法為客戶傳遞及時準確的物流消息;此舉不但對物流公司的服務水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還阻礙了物流領域的跨越性發展,對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僅如此,中國物流領域的發展并沒有建立統一標準,發展較為混亂,一些物流公司的發展是基于歐美標準,而另外一些物流公司則是基于日本發展標準,這樣對物流環節之間的對接產生了不利影響,降低了物流的傳遞效率,阻礙了電子商務在中國地區的進一步[:請記住我站域名/]發展。伴隨著貿易領域的發展,物流行業在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因此,中國物流公司正在面臨著十分艱難的考驗。

4.政府部門及企業不夠重視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

如今,我國對于電子商務物流領域的市場競爭等方面還未頒布一套完善的法規體系。由于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對其加以約束,致使很多社會性電子商務涌入物流市場,出現了不公平競爭的現象。物流領域涉及了多個方面,例如投資融資、基礎設施,以及技術設備與產業政策等方面,它們屬于不同部門的管理范疇。因為有關部門沒有管理物流的經驗,所以物流市場的發展比較混亂,并沒有協調發展,并且物流行業管理根據行業、部門,以及地區來進行劃分,致使物流管理條塊的分割。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政府部門為了該地區的物流公司發展利益,不惜阻礙其他地區的物流公司發展,抑制了電子商務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三、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創新策略

1.逐漸增強政府引導及行業立法

由于中國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時間較短,很多方面的發展不是很完善。不僅如此,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相關法律體系,此舉對于目前物流行業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為電子商務物流公司提供強有力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出臺有關政策,指定正確的發展方向,以此來促進電子商務物流公司的發展。例如說,制定信息資源標準,以及物流信息技術標準,構建信息共享機制;構建物流設施基礎,健全物流網絡,促進物流業發展;因為和電子商務相關的立法與政策尚未有著統一標準,致使效率比較低,根本無法徹底解決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里出現的問題,我們應當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徹底克服以往法律法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促進網絡市場交易趨于合格化、規范化,促進合法化電子商務的發展,進一步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

2.運用信息化及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快物流組織結構轉變

因為中國物流公司很多都是中小企業,它們的組織機構不夠靈活,并且信息的路徑比較短。以往物流活動均為分散式物流組織結構,伴隨企業的不斷發展,規模及業務的范圍也在持續擴大,此時物流的效率較為低下則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由于中國物流公司的規模比較小,物流職能一體化更加適應中小型物流公司的發展。物流職能一體化指的就是基于物流高層領導的統一管理下,把公司內部的全部功能集于一體,形成采購,配送,物流管理的一整套運作模式,這樣的操作流程對物流的協調配送更加有利,能夠提升公司物流管理效率。在運作過程中,要學會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發展,借此來實現智能化物流。例如說,電子存儲管理可以實現快速查詢,克服了人為查詢速度較慢,以及容易出錯的問題,配送運輸管理能夠選取最優配送路徑,確保把貨物及時地運送到目的地。不僅如此,還要采取目前物流行業先進的管理理念;伴隨時展,物流的競爭要素將會是供應鏈,不單單是物流概念,是運輸時間,運輸成本之間的競爭。

3.注重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

行業競爭的主導因素是人才,伴隨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市場對物流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只有高質量管理人才作為提升物流服務,以及物流配送效率的前提,才能加快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及高校要根據市場發展需求來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對所有電子商務物流人員基于這個標準來進行培訓,讓他們通過人才培訓加深自身對物流知識的掌握,同時把財務管理等各種能力

綜合起來;不僅如此,物流公司仍能夠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同時還能夠將一些人才輸送到其他國家培訓,以此來學習其他國家的管理模式,持續提高人才的綜合性素養。 4.大力發展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在物流行業的發展過程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一,拓寬公司的集資渠道,提升集資能力,可以加快物流鏈里各方的發展。第二,提升資金的利用率。遇到資金周轉較為困難的狀況,此時可以盤活下游公司產成品的資金加以調用,同時還能夠對上游公司應收賬款的周期加以縮短。第三,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使物流企業和上下游公司更加團結,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企業與銀行的共同盈利。

管理創新論文:分析檔案管理創新服務的必要性及其途徑

在市場經濟中,做好檔案的管理工作,對于開發企業資源起著重要作用。在經濟迅猛發展,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如何做好煤炭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實現創新,對于企業的發展運營和市場競爭意義重大。一個企業的檔案承載著企業發展的歷史軌跡,是對企業發展過程的真實記錄,它不僅記載著企業的成功與失敗,同時對于總結發展經驗有著重要作用,能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因此,在新時期,通過加強煤炭企業檔案管理的創新工作,實現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為企業發展創造新的機遇與空間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一、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煤炭企業中,檔案管理工作存在著許多問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使得現在很多企業仍以紙質檔案記錄為主,在信息化技術急速發展的今天,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等資源,在管理上也顯得笨重落后。新時期的檔案管理工作應該是在建立全面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輔以紙質、實物、聲像等檔案管理,這樣不僅能實現工作的準確、快速、高效,同時對于整合檔案資料,分析數據也有著明顯的益處。在對檔案資料進行歸檔和編研的過程中,因編研人員素質低、水平差,編研成果受到嚴重影響,不僅無法做到有效利用檔案數據,同時也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阻礙了企業發展的步伐,同時將原本地位重要的檔案管理部門變得猶如雞肋,因此,改革檔案管理部門,創新工作服務,在這種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二、檔案創新服務的必要性

檔案管理的創新服務是為了與企業的快速發展在步履上實現和諧一致,檔案管理工作必須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這樣才能通過檔案的編研與分析為企業發展提供咨詢。

1.煤炭企業檔案信息管理方式需要創新

煤炭企業作為人力密集型企業,在工作中,不管是基層人員還是領導都有查閱檔案的需要,而且頻率比起一般企業還要高一些,因此,在檔案管理方式上,做到分類明晰,方式多樣化就顯得很重要。不管是信息化平臺還是紙質檔案包括實物檔案等都有各自的特性與優勢,多樣化的選擇能使工作人員在查閱過程中有的放矢,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同時明晰地分類也便于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料,實現檔案管理的系統化。

2.擴大檔案資料收藏和管理范圍

除了傳統的紙質資料實物資料之外,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對于電子形式的檔案資料也要加以收集儲藏。這樣不僅能彌補紙質與實物資料的漏洞,完善檔案,同時也能保存更加大量的信息資料,為企業員工查閱提供更豐富詳實的資料庫,也為企業運用檔案籌謀發展提供優勢。檔案管理范圍擴大之后,能更加仔細準確地記錄企業的一切動態,在日后的編研工作中,形成有效的、系統的企業數據分析。

3.將檔案工作正式列入企業工作計劃

將檔案工作正式列入企業工作計劃之內,是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體現與承認,這樣不僅能制定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對于實際工作的執行也大有益處,同時還能使企業員工明確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檔案工作中遇到問題與困難時,可以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對于發揮企業工作人員的個體智慧,增強企業凝聚力也有著積極作用。

三、檔案創新服務的方法途徑

檔案管理創新是新時期煤炭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管理上的創新。

1. 體制創新

現代企業的發展在管理制度上追求精簡與集約化,為了適應企業制度的發展變革,企業的檔案管理體制也要與時俱進,簡單來說就是,檔案管理的體制也要實現精簡與集約化。在管理方式上實現高效、精簡,在管理范圍上擴大、拓深,既充分發揮檔案管理部門的能力與潛力,也不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成本負擔,將創新的目的立足于高效、完善,進行整合運營。通過管理要素的合理配置,必然能達到集約化帶來的良好發展效果,實現企業部門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益的最大優化。在這種模式的運營之下,將檔案管理從簡單的資料搜集、存放向情報、信息、科技為一體的管理機制轉換,讓檔案管理成為企業實現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的動力源之一。

2. 管理創新

管理上的創新其實更多的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雖然現在很多企業確實在應用計算機對檔案進行管理,但是也僅僅止于目錄的輸出與檢索,其實,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上的應用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信息技術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方便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能把復雜的工作簡單化,混亂的工作條理化,不僅能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精簡部門,同時還能做到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安全、方便、快捷的檔案管理。例如高校圖書館的條形碼管理制度,不僅能快速處理學生借閱歸還圖書這項工作,還能對圖書館內龐大的圖書數量進行合理化、高效化的管理。這對于煤炭企業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信息化平臺的運作之下,檔案管理部門就相當于一個小型信息中心,不但能與各部門實現信息、技術連接,資料共享,還能確實做到對信息的利用與保護。

3. 從業人員選擇

對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選擇或許算不上是創新,但是如何選擇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能真正做到電子檔案信息管理與資料編研分析的從業人員,就是一項難題了。由于從前檔案管理工作的簡化混亂,很多在職人員只能簡單地做一些檔案的存儲管理工作,不僅對信息化平臺的管理使用一無所知,在真正考驗從業人員素質的編研工作上也表現得一塌糊涂。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企業的檔案管理需要一批真正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從業人員,不僅能對資料文書電子檔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整理,還能運作好信息化平臺下的資料共享與管理。因此,檔案管理人員的高配備以及多層次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與技能已經成了檔案管理工作中的當務之急。

在煤炭企業檔案管理創新服務的要求下,我們既要做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檔案管理部門的存在優勢,又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創新,跟緊時展潮流,實現檔案資料對企業發展的真正價值。通過體制上與管理上的創新,從業人員工作素質的提高,發揮檔案資料對企業 發展決策的參考咨詢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永久免费精品精品永久-夜色|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观看| 图片区小说区另类春色|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真实的国产乱xxxx|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色吊丝中文字幕|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樱花草在线播放免费中文|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