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政治教學論文

政治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16 11:20: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政治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政治教學論文

政治教學論文: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與價值設計

教學價值觀,是指教學活動和教學主體需要的關系,即教學活動應該滿足教學主體的哪些需要。相應地,政治教學價值觀就是政治教學活動和政治教學主體需要的關系,即政治教學活動能滿足政治教學主體哪些需要。很明顯,政治教學價值觀關系到社會、教師、學生對政治課的教學價值取向,關系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因而,對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和價值設計是成功進行政治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

一、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

從教學論的發展看,傳統教學觀都把教學價值直接指向知識,認為"傳授生產經驗,獲取實際知識"是教學的首要價值。例如,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教學理論,就強調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使學生獲得實際有用的知識。現代教學論在強調教學的知識價值的同時,其主要價值取向,越來越集中于智力的開發、能力的發展。例如,佐藤三郎從智力發展過程、教學結構、發展學習與直覺思維、內部動機與智力開發四個方面歸納了布魯諾教學論的基本結構。另一位課程現代化的典型代表贊科夫則聲明自己是按"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三條線索來研究學生發展的;現代教學論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重視教學的方法的價值,有的教育家甚至用方法來概括自己的教學主張,例如布魯諾的"發現法"、施瓦布的"探究法"等。布魯諾明確指出:"發現法就是以培養探索性的思維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從教育的功能和學生的價值取向看,其最終的目標也指向人才的素質。素質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從政治教學的角度年看,政治教學的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從政治教學內容的客觀屬性看,任何知識都是特定對象的反映,都是認識的結果。而從認識的過程看,任何認識過程都是在認識主體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認識方法,克服各種認識上的困難形成的,至于對社會的認識,認識主體還會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滲透于認識的過程之中。因而,學生要深刻地掌握知識,必須在主觀上再現認識過程,這就決定了政治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在重視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掌握、品格的訓練。

諸于以上分析,我認為把政治教學的基本價值界定為"知識、能力、方法、品格"是適當的,有的學者在教學價值方面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的實際來看,政治教學的知識價值在于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基本觀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思想的基本觀點以及鄧小平理論和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國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識,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政治教學的能力價值包括思維的內化能力、思想加工能力和思維的外化能力三方面。思維內化能力包括注意力、聽解力、觀察力、閱讀力和記憶力,思維加工能力包括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靈感思維能力,思維外化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運用實踐能力;政治教學的方法價值是與政治教學的能力價值相適應的,每一種能力的培養都必然需要相應的方法,例如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內化能力,就需要訓練學生的注意、聽解、觀察、閱讀、記憶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加工能力就需要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方法等等;思想政治教學的品格價值不僅包括學生的作為行為表現的品質、性格等方面,而且包括了學生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和學習品質,因而它有更廣泛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治教學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但它們在政治教學價值構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教學要形成合理的價值結構,必須以知識作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方法為手段、以品格為保證。

二、樹立政治教學價值觀的教改實踐意義

1.樹立政治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社會、教師、學生三方價值取向:

教學價值是教學活動與教學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即教學活動滿足教學主體哪些方面的需要。非常明顯,由于教學主體的不同,其需要也不相同,也就是說不同的教學主體其價值取向是不同。在政治教學的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社會的價值取向主要是政治教學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值,教師的價值取向主要是政治教學的知識價值,而學生則更注重政治教學的能力和方法價值,三方的價值取向是不統一的。這是社會對政治教學不滿意、學生對政治學習沒興趣、教師認為政治難教的深層原因。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社會、教師、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能夠形成政治教學的合力,提高政治教學的實效。而作為社會價值取向和學生價值取向的協調者和實施者的教師,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優化調節教學要素,才能實現三方的統一的價值取向。

2.樹立政治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政治教學四項基本價值:

如前所述,政治教學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四者之間密切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又相互依賴,構成了嚴密的教學價值體系。每一項教學價值的效用性正在于它們的關聯的整體性。在教學過程中,任何一項價值,只有在整體的聯系中才能成其為價值。任何一方一旦脫離價值體系就無從實現,片面的價值追求必然是失敗的追求。這是政治教學內容所具有的客觀屬性,它是客觀的反映而非主觀的產物。在政治教學中,我們只有嚴格遵循教學規律,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在以前的政治教學中,由于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人為地割裂了政治教學的基本價值,從而降低了政治教學的實效性。例如,以前我們片面政治教學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

值,而沒有從理性的高度上重視政治教學的能力和方法價值,從而使思想和覺悟缺乏方法和能力基礎,提高覺悟變成了空洞的說教,獲取知識變成死記硬背,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觀,可以讓教師從整體上去把握政治教學的四項基本價值,深刻認識知識、能力、方法和品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不同作用,從而提高政治教學的實效和質量。

3.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價值觀,能為制定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提供理論基礎:

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因此制定的合理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重要的。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對政治教學價值體系的深入認識,人們只能根據自己對政治教學價值的認識來制定政治教學的目標和評價標準,因而其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往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既不統一也不穩定。人們對政治教學價值的認識的局限性,必然使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產生了相應的局限性。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價值觀,能夠使教師在理性的高度上認識政治教學的價值,從而充分挖掘教學的價值,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提高政治教學的實效。

三、用教學價值觀指導政治教學設計,提高政治教學的科學性

政治教學價值觀對政治教學的指導作用,從操作上看,主要是從政治教學價值觀對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上表現出來。對教師而言,教學價值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價值觀對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上,因而如何利用教學價值觀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價值觀的實踐意義的關鍵。

1.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要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價值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并系統研究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它們在價值結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對于高二政治第五課第本節"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作用如下的簡單價值分析:

知識點: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其三個方面的表現;人們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原因;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制約因素。

能力點和方法點:本節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結構展開,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和方法;在講述"主觀能動性的三個方面的表現"和"為什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時,是按照"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論述的,可培養學生的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和方法;教材中許多基本結論是按照"基本事實-基本結論-基本運用"的方式展開的,可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演繹能力和方法;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制約它的因素之間的關系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正誤可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方法;"尊重客觀規律、正視客觀條件與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的具體表現,可培養學生的演繹能力和方法。

品格點:"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和三個方面的表現"可提高學生重視自身能力的自覺性;"主觀能動性與意識的能動性的區別與聯系"可培養學生善于實踐、樂于實踐的行為習慣;"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可培養學生尊重客觀、正視客觀條件的行為習慣;"主觀因素對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制約"可提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自覺性。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價值分析之后,還要對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之間的關系聯系學生的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基礎和社會及學生對本節內容的值取向進行分析。仍以上述,內容為例分析如下:

學生水平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一般說來學生對"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其三個方面的表現""為什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及"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能順利掌握,學生能夠發現"主觀能動性與意識的能動性的區別和聯系"這個問題,但不能弄清二者的關系,從而影響這個教學點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值;學生能夠順利掌握"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學生容易忽略"尊重客觀規律、正視客觀條件"是"物質決定意識"的具體要求,"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是"意識的能動性"的具體要求,因而還不能用演繹的方法、在辯證的高度上掌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制約因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影響這個教學點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方法價值和品格價值;由于教材主要論述"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由于學生缺乏辯證思維方法,很可能誤認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而看不到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正誤之分,即使知道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正誤之分,也未必能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的高度去認識,從而影響其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

對教學內容進行價值和學生的水平基礎進行分析之后,再聯系《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也就容易確定了。

2.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實現方案。它包括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依據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原則,選擇和組織各種方法、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很明顯,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教學價值的實現的有效程度是不同的。下面我們把一些比較典型的教學策略對不同的教學價值的有效度分析如下:

任何一種教學策略都有它產生的理論背景、優點和局限, 不同的教學策略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但為完成某種特定的教學目標,可供選擇的教學策略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學策略的選擇應注意策略的復合與協同。我在教授上述高二政治第五課"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選擇教學策略時,就采用了范例教學策略與發現教學策略的結合使用。

3 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穩定、典型的教學結構框架或活動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是最富活力的教學環節,是教學改革中最廣、最有潛力發揮的領域。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知識價值、能力價值、方法價值和品格價值既互相關聯、彼此互動,又有不同的形成過程。不同的形成特性要求教學采取與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形式。知識價值的形成特性是主體反映客體,與其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形式是認知;能力價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與其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形式是培養;方法價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體將關于操作要求的認識轉化為主體的操作過程,與其形成特性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形式是訓練;品格價值的形成特性在于主體認識系統、情意系統、行為系統的和諧發展,達到主客觀的統一,與其形成特性相應的教學活動形式是養成。根據不同教學價值的形成特性,我們可以形成以下教學模式:

上述教學模式的具體教學過程請參看《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此外,我們應當注意的是任何教學內容都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四項最基本的價值,只不過有所側重而已,所以在選擇教學模式時應注意教學模式的復合和協同。根據前面所述高二政治第五課第一節"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學好本節的關鍵是要有辯證的思維能力和方法以及歸納與演繹的能力和方法,因而其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能力+方法"模式。

4.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及組織形式的總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是隱性方法和顯性方法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內化"所使用的觀察方法、認識方法和思維方法是思想政治課的隱性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進行"外化"所采用的組織形式和具體方法是思想政治課的顯性教學方法。我們平常所講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顯性教學方法。很明顯,不同的教學價值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充分實現政治教學價值,我們將不同教學方法對教學價值的實現的作用分析如下:

以上教學方法必須 合理使用,所謂合理使用,一是指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與不同的教學價值取向相適應,二是指任何方法孤立使用都是不合理的,必須根據教學價值結構,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真正合理的方法。

政治教學論文:政治教學中的引導發現式CAI模式

三明一中 邱 偉

[內容摘要] 現代教育技術廣泛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探索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務之急。基于此,結合政治課教學的實踐提出"引導發現式"CAI模式。"引導發現式"CAI模式的利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突破重難點,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當然模式的利用也必須從學生和教學內容出發,要避免片面性。

[關鍵詞] 政治 "引導發現式"CAI模式 問題

CAI在政治教學中已被廣泛運用,摸索適合政治學科特點的CAI模式,十分必要。本"引導發現式"CAI模式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來的。

一.主要特點及目標

"引導發現式"CAI模式主要特點是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教會學生怎樣學習,采用認知理論中"同化"或"順應"的辦法,將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中,不斷地在學生頭腦里編織知識之網,并在其中掌握認知策略,學會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軟件(教師)的引導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學前導興趣,學中導思路,學后導結論。導與學有機結合,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當堂達標。學生在發現與探索過程中,逐漸增長能力,逐步達到會學。

二.理論指導及程序

本模式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素質教育、四大支柱的教育、創造教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遵從中學政治教學特點和中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啟發式教學特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愿學、愛學、會學、樂學。其程序如圖一:

三.具體運用

"整體與部分"是高二《哲學常識》上冊重點內容之一,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多樣聯系之一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進而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并運用于具體的工作和實踐之中;教學重點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教學難點是整體與部分的功能的不同。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引導發現式"CAI模式(圖二)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圖二:"整體與部分關系"教學流程圖: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

從《哥拉斯》影片的導入新課方式,"井底之蛙"、"盲人摸象"等這種眾所周知的事例的剖析,這一過程都是通過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來達到問題的提出,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不斷地達到對科學知識的探求。其間可以通過不斷地提問,采取剝筍的方法,修正認知過程中的錯誤,形成正確的觀點。通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探索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在追求真知過程中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態度。

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

每一個圖片、實例的展出、出現,教師只需不斷地設問,誘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議論,指導學生分析并解決疑難等;當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偏離了方向,教師要適時地引導他們撥正方向,以實現有效的教學。

3.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質量。

如教學難點之一的"整體與部分的功能不同",教師通過演示一臺電腦與各個部件的功能;播放歌曲《眾人劃漿開大船》(設問:眾人劃漿是否一定開大船?);展示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圖片等來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分析整體與部分的功能不同,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引導發現式"CAI模式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軟件向學生提供能引起興趣的情景,并創設難易適中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通過自己主動地探索而獲取知識,然后師生共同論證評述,總結升華,從而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有效,記憶更容易保持,這種模式迎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樂于參與,易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應。

四.應注意的問題

1.教學時要有一個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可先根據教學對象和學習內容,在具體實施中靈活運用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認知主體作用,并遵循學習過程的規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予以完善,做到繼承和發展相結合,以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2."引導發現式"CAI模式最大優勢是不滿足于知識的學習。

注意學生智力的發展,增強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發現活動,如此會花費較多的學習時間,對學習能力較低、學習積極性較差的學生不很適應。因此,教師要選好教學內容,注意激勵教育,分層設問,實行有效地分層控制,以達到教學目的。

3.用"引導發現式"CAI模式促進中學政治教學優化需擁有優化的CAI軟件,否則會影響實施效果。因此,在CAI軟件設計上,應緊扣政治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首選教學重、難點知識,特別挖掘重點之中的難點知識,依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理特征,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多種功能進行恰當而精心的設計制作。

[作者簡介]邱偉,男,三明一中副校長,中學政治高級教師。一九八二年七月畢業于福建師大政治教育專業,長期在中學從教,并在報刊、雜志發表文章十多篇。

政治教學論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創新研究

一、活化情境、激發興趣——建構生態課堂的保證

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熟悉、關注、感興趣的題材作為討論的載體與材料,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用貼近學生生活、簡單易懂且富有時代信息的案例呈現問題、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討論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周圍生活中存在的種種政治現象,從而打破“政治是高屋建瓴,與自己的生活脫節”的錯誤觀點,讓學生對政治產生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學有關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對商業銀行的業務設計了一個小討論:商業銀行是如何“借雞生蛋”的?這個問題學生不是很好討論。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幾個小問題:1.商業銀行從哪里“借雞”?2.商業銀行如何讓“雞”“下蛋”?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思索中茅塞頓開。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建構生態課堂的抓手。

方法決定效率,最好的學習方法是“為教而學”。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小組討論”方式可以記住50%的內容;“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達75%;“教別人”或“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真正記得牢固、理解深刻的知識才是自己體驗到的知識,包括自學得來的和合作學習得來的知識。因此,在學習中,教師應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互助學習,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由被動聽轉到主動學。對于建構政治課的生態課堂而言,我們必須改變現行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性別、特長等因素,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同時,在編組時要注意盡量保證一個小組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另外,教師還要考慮到這樣幾個因素:首先,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每個小組要好、中、差三類學生混合,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學困生。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學困生的學習焦慮程度,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還可以培養學困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以及集體榮譽感。其次,學生的能力素質也是要認真考慮的因素。有的學生善于口頭表達,能說會道;有的觀察敏銳,思維深刻,將各具特長的學生組合到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的活動效率,有利每一個成員全面發展,還有利于各學習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建構式生態課堂的目標

知識產生能力,能力提升素質。高效的生態課堂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然而,在傳統的政治課堂中,那些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教育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記住“一堆雜亂的材料”,這就使得學生在考試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依然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所記住的知識,考不出理想的成績,導致許多學生對政治課完全失去了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教材和熱點問題的綜合思考能力,尤其要善于創造問題環境,恰到好處地設置疑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在思索中解決問題。如,在復習《企業和勞動者》這一課時,我就結合今年3.15的主題“共筑誠信有你有我”,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問題設置并讓學生討論:1.我們周圍你知道的企業有哪些?你能舉出哪些企業不誠信的事例?2.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3.應如何解決企業的不誠信現象?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能對發生在身邊的不誠信現象進行列舉,并進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總之,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我們要改變教育觀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創造學生活動的條件,給學生活動的空間,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把手,精心設計,活化課堂,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嘗試成功、分享思維成果、體驗收獲的愉悅,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建構高中政治高效生態課堂的目的。

政治教學論文:分析新知生長點下政治教學的策略

一、在凸顯教材主題中拓展新知的生長點

眾所周知,每門教材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各部分內容都是圍繞主題展開的,并與主題之間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和隸屬關系。例如《經濟生活》全書以“生產”為主線,按照為何生產——誰來生產——為誰生產——怎樣生產的邏輯順序建構內容體系,從而使教材內容形散而神不散。為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扣“生產”這根主線解讀教材,并在解讀中拓展新知。如“多彩的消費”這一課主要講了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消費類型、消費結構、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雖然本課內容沒有直接涉及到“生產”二字,但是,消費離不開生產,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并為消費創造動力。所以,我們在解讀“消費”內容的時候,決不能孤立地看待消費,而必須運用聯系的觀點,將“消費”置于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之中,特別是從生產與消費的相互關系中去把握消費,由此開始我們就可以在新舊知識的關聯處推導出這樣一個最新知識:消費水平的高低、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由生產發展的水平決定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消費則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二、在解讀現行教材內容中嫁接新知的生長點

教材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一定的滯后性,要保證教材的權威性,就必須不斷注入新的活水,使之與變化發展著的客觀實際相符合。例如《文化生活》在提及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作用時,僅僅講到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文件對此的表述除了與書上的“兩個越來越成為”相同外,還更加特別強調,在當代中國,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些最新提法都是現行教材中沒有的,但又是我們在講課中必須聯系到的搶眼熱點,所以,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將這些最新表述及時地嫁接到教材中去,增強教材的感染力,從而使教材更富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三、在辯證解讀教材中挖掘新知的生長點

辯證思維的方法是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運用辯證的觀點解讀教材,可以防止片面性和一點論,提高把握教材的精準度。例如,我們在解讀“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一方面既要看到中華民族歷來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視為一種優良品格,但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當今社會還存在著某些消極頹廢現象,諸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物質至上,尤其是在部分青年人中間甚至于在部分中小學生中間存在著攀比之風,比吃比穿比用,有的學生甚至于比爹媽的官位大小,比家里的錢多錢少,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將“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發光大,就不僅要堅持主流價值觀,還必須運用辯證觀點挖掘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反面的價值觀,并作為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作為一種生成資源,為帶進課堂讓學生分析評論、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做好前期準備。只有經過這樣的解讀,才算得上是真正領會了編者意圖,從而增強解讀教材的精度。

四、在整合教材的有序性中遷移新知的生長點

新教材為了淡化學科體系,改變過去教材存在的難、煩、偏、多的現象,有意將一些系統性較強的知識點分散到教材的不同單元和章節中去敘述,這樣做的優點是化整為零,化大為小,分散進行,各個擊破,其缺點是割裂了知識的連貫性和邏輯性,在教學的不同時段都要重提前面所學的內容,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歸類,由分到合,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知識串或知識鏈。這就需要我們憑借積累的教學經驗在課前通篇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梳理整合,這樣才知道講到該知識點的時候應當需要聯系到其他什么知識點。例如,對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可知論與不可論的根本標準。那么究竟思維能不能反映客觀存在呢?思維本身不能回答,客觀存在本身也無法回答,唯一能回答的只有社會實踐,所以第二課的問題在第二課無法解決,必須將第二課的問題帶到第六課。我們在解讀“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的時候,就應該很自然地將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遷移過來,圍繞真理的標準問題深化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認識,同時也使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在認識論中得到邏輯的展開,并找到科學合理的解釋。

五、在解讀“生活教材”中透視新知的生長點

現行教材都以生活為基礎,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追求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統一。因此我們在解讀教材的時候不能將目光僅僅落在單純的知識點上,而應當把自己對待生活的理解、熱愛、向往、審視的態度貫穿到教材中去,從而豐盈教材中的“理性生活”。例如,我們在解讀《經濟生活》時,對教材中涉及的、當前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通脹預期、房價高企、大學生就業困難、看病難、看病貴、分配不公等問題決不能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而應該從積極的方面去分析,黨和政府正在采取各種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如針對房價高企,國家實行“限購令”、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提高房貸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抑制炒房行為。針對豬肉、鮮蛋等產品價格上漲過快,國家一方面積極發展生產、保證貨源,另一方面,對生活困難家庭實行價格補貼,同時提高存款利率,控制貨幣流通量,平抑物價。這樣解讀教材,才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才能幫助學生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對生活充滿信心,從而更好地發揮教材價值的引領作用,真正實現教材的育人功能。

六、在完善教材中擴展新知的生長點

現行教材總體而言邏輯嚴謹,語言表述準確、科學規范,但在個別地方免不了存在一些瑕疵,還需要我們在解讀中、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例如,教材上說:“由于供求關系不斷變化,商品價格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而實際生活中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那么我們在解讀“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時,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上所說的這兩種情況:即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高;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價格就低。而必須考慮到其他更多的情況,如:當商品供求平衡時,價格則趨向價值;價格的變動會反過來影響商品的供求,從而使價格不會偏離價值太遠,價格最終還是受價值決定的;影響商品價格的 因素不僅僅是供求關系,還有通貨膨脹、紙幣的發行量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等等。經過這樣的科學解讀,不僅在完善教材中拓展了新知,而且還在更高層次上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的多元角度和求真務實、追求真理、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

政治教學論文:對新時期高中政治教學改革探析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維,為高中政治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高中政治教學改革既是對中學素質教育的促進與支持,同時也給政治課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政治課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政治教學不能用智育化的教學過程來進行德育。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還要適應新時期提出的要求,高起點、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級的政治課教學,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

一、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政治學科與其他科目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知識和分析能力的運用,是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政治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認識,培養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實現我國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

縱觀我國政治教學改革的歷程可以發現,教學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現出鮮明的時期特征。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期,是各種信息爆炸的時期,中國的社會格局急劇變化和社會矛盾的凸顯,給新時期的高中生帶來了思想上的強大沖擊,尤其是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市場經濟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毒害很大。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傳統高中政治教學方式和教學目的指向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時期教學需求。而且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粉筆”的較為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使政治課堂缺少生機和活力。

現代高中政治教學應針對學生觀念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教學目標的變化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使學生能夠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活躍思維,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方式很難將教學內容中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因此,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上課內容難以理解。為了有效緩解這一現象,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目的,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學必須根據高中政治教學改革面臨的一些新變化,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高中政治教學改革帶來的變化

根據新時期政治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學上也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變化。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足,尤其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新時期高中政治教學改革在教學理念上主要踐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必須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和高中階段學生成長的需要為準則,注重學生內在發展,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指向,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教學方式上,針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在高中政治教學方式改進與創新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克服學生的思維惰性,從教學方式的選擇和設計上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強調學生的參與度,使課堂的活躍度更高。尤其是雙案導學方式的推廣成為教學方式上的一大創新:利用學案、導學案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培養的目的,同時以自主探究學習過程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預習、探討活動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為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合作、工作奠定基礎,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與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我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在教學工具的選擇上,呈現多樣性的特征,PPT課件廣泛進入政治課堂、時事新聞、時政背景材料等多種試聽結合的教學工具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政治、經濟、哲學等理論知識以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將時事等內容進行關聯,大大活躍教學氣氛,體現出多媒體技術優勢,實現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教學的內容上,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學更加關注“人本位”,強調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識,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因此,更加注重公益性內容教學,注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的培養,在教材中根據教學的進度不時地引入公益性新聞、內容等。

三、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要求

高中政治教學改革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首先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增加自己的信息量,擴大視野,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因循守舊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勾勾畫畫,整堂課死記硬背,毫無新鮮感可言。根據筆者總結,要適應新時期高中政治改革的需求,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要對教材的要求鉆研透徹。政治教師要熟悉教材,了解大綱,即使是一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老教師,也要不斷關注教學大綱的一些思維變化,并琢磨這種變化背后的原因,深入了解其結構、內容和涵義。要加強對教材的把握,一個基本功過硬的政治教師,基本上連教材的哪個內容,哪個案例在書本上的哪一頁都能了然于心,講起課來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其次,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在備課過程中除了教學參考等資料外,更加考驗的是教師的知識體系的開闊度和嚴密度,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入一些課外知識,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教師的視野開闊了,才能對學生的“異想天開”更加包容,只有對未來充滿無盡的熱情,才能產生不斷探索的動力。

再次,要加強同行之間交流。如今不管是校級,還是縣級、市級、省級的教學部門都 會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交流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積極參加相應的活動,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博采眾長,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通過同行之間的交流,還可以了解自己工作領域內的一些新動態和新變化,只要細心地觀察和研究,就能或多或少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最后,做學生的知心人。新時期生產力的大大提升,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打開了學生的視野,但社會結構在急劇變化過程中,以及市場經濟呈現的一些弊端也使高中階段的學生感到十分困惑,作為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做學生的知心人,多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嘗試用學生的思維去看待和理解問題,尊重學生并正確引導他們,以平等的姿態和他們打成一片,使學生在一個交流充分、配合默契、熱烈、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得到提高。此外,學生的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還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新時期的政治教學改革特別強調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要從教法和學法上不斷進行探索、實踐與創新,以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宗旨,以學生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教學的價值指向,為社會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級各類人才。

政治教學論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導學藝術初探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導學的理論解讀

作為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離開了理論解讀將是走不遠的。因此,在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之前,需要尋找專業的理論作為滋養,更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生成屬于個人的理論,并使其作為指導自身專業成長的有效工具。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導學的理論解讀,首先在于研究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要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基本內容“,引導”(引號為作者所加)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仔細閱讀這段表述,我們可以尋找到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的導學的基本依據與技術策略。例如,我們理解的“導學”是將學生的思維與判斷引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是什么?就可以結合以上描述中的“基本觀點教育“”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方法”作為依據,那么,“導學”的載體是什么?我們可以由上述內容中“緊密結合與自己(學生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窺得一斑。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熟悉的內容是知識建構的堅實基礎。而“導學”應當以什么方式進行,則“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就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策略選擇。同時,結合實踐經驗,也可以得到一些關于“導學”的個人理論。筆者認為,導學的另一個理論與實踐基礎就是高中學生的實際。現在的高中學生具有比較廣闊的知識視野,僅憑思想政治教材提供給學生的內容與觀點!,已經不能滿足于學生的認知需要。此時,我們又注意到學生在生活中生成的一些觀點與思想政治教學的觀點還存在一些距離,如何在尊重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政治觀點引向主流價值體系,也是導學必須思考的重要內容。

二、基于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的導學策略與思考

在教學實際中,我們應如何根據高中學生的思想實際,來有效地實施導學策略呢?筆者基于實踐作出了一些思考。一是理清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的界限。在實際教學中,有時很難辨別何時應該學生主體,何時應該教師主導。而由于缺乏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在學習一些理論時容易出現一些偏頗的情況。如認為學生主體就是放手讓學生學習,結果課堂成了“放羊式”———這種趨勢是危險的,因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指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發生成這樣的價值體系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教師此時的導學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要努力將學生自發生成的思想中的一些錯誤觀點予以矯正。也就是說,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之后,必須存在一個“導學”的環節。例如,在“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知識點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又結合生活中對一些現象的觀察,會認為現在社會上“人民當家作主”體現得還不夠明顯,離課本上所說的“廣泛、真實的民主”還有一段距離。根據學生的這一真實想法,筆者提出了要將政治理想、政治目標與具體實際相結合,要看到我們國家這些年來在民主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從領導人所說的“民主是個好東西”,到普通生活中民主氛圍的日益形成,以動態的眼光看待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這樣,就會看到我們祖國未來的民主會更充分、更廣泛。有了這樣的導學,不僅學生的視野開闊了許多,認識也更趨理性。二是知識建構過程中的導學要求。思想政治是價值體系的建立、是學生內心思想觀念的形成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所說的“知識建構”除了必要的概念形成之外,更指價值體系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政治概念的建立與理解,對于價值觀念的形成,都有發揮導學作用的巨大空間。例如,在政治概念建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學生的預習、學習、復習三個環節發揮導學作用。在預習中的導學主要是指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通過本節知識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的介紹,讓學生在建構政治概念時有據可依等。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學主生在建構政治概念時有據可依等。在學習過程中的導學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生內化政治概念、建立知識體系、尋找更多的新知識與舊知識以及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結點。而復習過程中的導學則體現在通過恰到好處的習題解決幫助學生強化知識體系,通過實際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形成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對“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知識的學習。在預習環節,我們以問題導學:你經歷過哪些選舉?你體驗到選舉中的民主嗎?教材上關于民主選舉的三個鏡頭說明了什么?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一起分析預習過程中涉及的事例,通過問題的追問來進行導學。如:不同的選舉方式各自有著什么樣的意義與效果?我們為什么期待能夠自己投上一票?在哪些場合適宜采用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等)?這些問題是預習中所涉及問題的深化,是將學生的思維推向深入的有效導學手段。而到了復習鞏固過程中,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回味曾經分析過的事例,但這個時候學生的知識基礎與思維方式均有相應的進步,因此看待問題的觀點與深度也會有所不同。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導學的價值淺思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愈發強烈地感覺到,導學的水平往往就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最佳依據。因為導學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自主生成某一思想政治觀點,而這個觀點又必須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之間尋找良好的載體,導學的水平就體現在載體的尋找與運用上。筆者作為一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能夠發現這一要點自感欣慰,但在教學實際中要做到理想中的情形,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政治教學論文:初中政治教學的歸者

當前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只關心考試,并不關心學習,從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制約。對此、我開始反思,在當前應試教育占據主要地位的情況下,初中政治教學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夠真正的實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不僅滿足學生的應試需求,同時也更好的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

1.轉變學生的政治學習理念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中學生都將學習作為考試的需要,但并不能認識到深入學習政治課程的重要性,由此使得學生無法掌握政治學習的精髓,難以實現其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最重要的就是轉變學生的政治學習理念,向學生灌輸市場競爭思想,使學生認識到僅僅將政治學習作為考試要求是不能夠滿足其自身發展需要的,從而促進學生真正的投人到政治學習當中,將其培養成為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而不是痛苦,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學生的政治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可知,學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生看來,只要把考試的資料背熟了,成績也就上去了,學不學習并不重要,由此導致其政治學習能力不斷下降,難以滿足學校培養人才的需要。

初中政治學習相較來說是比較枯燥的,由此導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對于政治教學,教師應當盡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如多媒體教學、形象的案例分析等,使學生感受到政治學習中的樂趣,充分激發起學習積極性。

在當前的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推動教學改革,將應試教育以外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加人到政治教學當中,如單元測試、案例分析,思維能力訓練等,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積極性,以不斷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應試教育對于初中政治教學的影響是一長期的,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但仍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實現教學體制的轉化,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學生仍舊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從而無法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也無法滿足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初中政治教師應當轉變學生對于政治的學習觀念,使其不僅僅將政治學習作為考試需要,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實現政治教學質量的提升。

政治教學論文:談中學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要】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每個學生都具有很大潛力,都具有創造才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營造積極思考、輕松愉悅、善于創新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創新學習中去。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正確地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的勇氣,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政治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這種優勢的發揮賴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教學的全過程。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營造學生創新的環境

1.老師要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要與學生平等交流,保持教學民主。如在學生提出問題或觀點、解決問題時及時表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觀點出現錯誤時,首先在肯定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啟發學生分析原因,換一個角度思考,讓學生自悟自明。這樣,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披露靈性,展現個性。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與社會現實、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會提出許多不同的問題,值不同的見解。教師要耐心傾聽,鼓勵學生多爭辯、多提問、多發表新觀點。如教學“勞動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時,引導學生討論提出問題。如:勞動法應該怎樣保護下崗職工的勞動權利?發放失業金是不是勞動法規定的?下崗工人能不能享受低保等等?有了這樣的適宜環境,學生的各種奇思異想,獨立見解就會層出不窮,創造能力就能得到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習興趣。楊振寧先生說:“興趣是成功的最大奧秘。”因此,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把認識的對象和任務,從學生的間接需求變成直接需求,形成強烈的內驅動力,引起學生的興趣,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學生本身具有創造性,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創設生動豐富的、富于刺激學生新奇感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師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學生的認知實際、社會實際設置導語,激發興趣。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可感可知、有聲有色的新情境,適時的運用富有哲理的笑話、寓言、風趣的比喻,膾炙人口的詩詞、惟妙惟肖的漫畫等等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興趣,撥動學生求知欲的心弦,點燃思維的火花,引發探究的熱情。還可以結合社會熱點、生活焦點,引導學生分析,從中悟出政治道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航母的建造,海軍艦隊的演練,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探月工程的有計劃進行,標志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的獨創和批判精神。獨創是獨特的創造。獨創性是創新活動的本質特征之一,中學生的獨創精神主要表現在不唯上、不惟師、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按照自己的設想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的可能求新求變,鼓勵學生直覺思維和大膽想象。如:教學“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內容時,選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掀起你的蓋頭來》的旋律,啟發學生填詞,如“人類社會是發展的,發展的秘密在哪里,請讓我來告訴你,有一條規律真神奇…”這極富有獨創性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的獨創精神的培養。

批判就是拒絕盲從、拒絕復制,不唯書,敢于爭辯。不批判就無法創新。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批判現實,對社會現實中不合理的現象,給于批判和否定,如貪污腐敗、修煉“”、“六合彩”賭博等,學生都深惡痛絕,看清了它們害人、害己、害國的真面目。其次、要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三、要引導學生自我批判,解剖自己,改掉不良習氣,純潔自己,完善自己。

三、拓寬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容,涉及到各個學科。如心理品質的內容涉及到心理學和倫理學;經濟常識涉及到歷史、數學;政治常識涉及到哲學和法律;社會主義建設涉及到歷史;法律常識涉及到道德。為了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科方面有創新和突破,中學生就要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及其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知識,同時,還要及時了解國際國內要事,走進社會,攝取知識,拓寬知識,開闊眼界,提高政治素養。

四、造就學生的創新人格

人格包括一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個性、道德。就創新過程而言,很少一次能獲得成功,需要反復探索,反復實踐,這些需要學生有頑強的意志品質,一定的冒險素質,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加強學生創造人格的培養。

1.人格感召。選擇典型的科學家、發明家及偉人的事跡,鼓舞學生,感召學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確,目標具體。

2.意志激勵。有目的的給學生一定難度的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練意志,鍛煉勇氣,體驗獲得創新成果的喜悅。

政治教學論文:思想政治教學的人文關懷探究

一、教書彰顯人文關懷中“文”的關懷

“人文關懷”并不是中國共產黨的獨創詞匯,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思想家就在反抗神權,彰顯人性的意義上使用這個詞匯。在當代中國,人文關懷是人的主體性的彰顯和確立,是黨中央對人民群眾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的關懷,最終實現的是馬克思所講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人文關懷是集政治、經濟、倫理和精神等多方面于一體的綜合關懷。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而言,人文關懷的涵義主要體現在教書和育人兩個方面,力爭做到既教育、引導和鼓舞學生,又尊重、理解和關心學生。其中,教書主要體現了人文關懷中的“文”的關懷方面。從教書的角度而言,作為一名思政理論課的專職教師,我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從這兩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即對學生進行“文”的關懷和塑造。下面,筆者將結合所教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談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作為一門純理論的課程,具有理論抽象、難于理解以及思辨性較強的特點,課本里面所記載的僅是一個又一個枯燥乏味的原理,如何讓一個個抽象干癟的原理鮮活豐滿起來?如何讓高高在上的理論走進我們的實際生活?這對講課的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我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鉆研教學理論,努力提升教學技巧,勤于探索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力圖革新教學方法,致力于轉變教學理念。我們認為,在教書的過程中,想要使僵死的理論獲得現實的活力,最起碼應該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將“備”和“背”結合,第一個“備”提示我們要充分做好上課的準備工作,要在課前多看、多思、多總結,甄選一些既貼近生活實際又簡短精煉的案例作為課堂的調味劑;第二個“背”考量的是教師的基本功,即對課本原理和案例的熟練程度,要能夠脫稿進行講課,并在更深程度上將理論和實例內化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去,力爭在不著痕跡的情形下將理論講清講透。其次,將“新”與“心”結合,想要教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就必須不斷標“新”,要不斷革新現有教學理念,更新現有教學案例,創新現有教學方法。同時,這門課程要求教師全心地投入,要以真心教育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要以熱心關愛學生的思想成長,更要以良心引導學生樹立真善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將“引”和“癮”相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引和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理論興趣,叩擊學生心靈深處,使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種癡迷上癮的感覺。這樣一種“癮”的形成,要求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引導學生延展對理論知識的現實思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駕馭理論的信心和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現實根基上找到理論的生發點,感受到理論的強大迷人魅力,大呼過癮。并在最終意義上,實現了由“引”(要我學)到“癮”(我要學)的完美過渡。更進一步,我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要教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一些抽象僵死的理論知識,不同的課有著自身特定的教育目標,“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主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提升學生的自身道德素養,“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要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樹立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是引導學生勿忘歷史,珍惜現在,建設美好未來,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我們認為,從其根本目的而言,它的開設是要引導學生樹立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并能夠自覺地運用該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重塑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我看來,這才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教學的首要目的,思維方式不改變,那么,所謂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只能是空談。有一個詞叫“學問”,把這個詞拆開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的不二法門。“學”是個知其然的過程,“問”則是一個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問比學更重要,真正的哲學思想只能來自思想哲學,想要學好哲學就必須不斷地去追問、去反思。在這里,教師的作用很重要,教師要通過一件件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行發問,要使學生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打破學生原有的簡單的兩極對立式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1]要求學生自覺地樹立一種辯證思維方式,要在“是”中看到“不是”。拿人做個比喻,人是不是“是”,人是“是”,但人不是簡單的“是”,不是固定的“是”。作為一種開放性、超越性和未完成的存在,人永遠是一種是其所不是的存在,人要不斷打破“是”的狀態,不斷對現有的我的否定,這樣人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黑格爾說,生命本身就包含死亡的種子,這是對辯證思維方式最好的詮釋,不是生就是生,死就是死,從本質而言,生與死這兩者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在生存,我們也在步入死亡。

二、育人彰顯人文關懷中“人”的關懷

從育人的角度而言,人做好了,事兒自然也就做好了。在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我總要引導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大學?按照我的理解,大學即一人之學,一方面,大學不同于高中的最大特點在于,它要求我們獨立生活、獨自思考以及獨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的教育能夠讓我們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 是成為“某種人”。關于這一點,英國教育家紐曼有著很好的理解,他認為:“大學不培養政治家,不培養作家,也不培養工程師,大學首先要培養的是靈魂健全的,到達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人格的完整對個人來說,意味著健康。一個健康的、靈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成功。”[2]在此意義上,我們不難理解,由于社會上極少數功利主義因素的侵襲,使得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往往過多關注于對學生“智”的方面培養,而往往過少地關注對學生“德”的培養,從而使學生陷入心理和道德等問題不能自拔,曾經論證的紛紛揚揚的“馬加爵事件”和“藥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證。這些問題的出現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即育人的時候,應該更多地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并將該原則真正貫徹到實處,從學生的內心需求角度進行人文關懷,對人本身進行關懷,要在給予學生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教導。這樣的教導往往采用的是命令式的口吻,強壓式的做法,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學生內心的憂慮,起不到真正的春風化雨潤心田的作用,應該多進行“疏導式”教育,要在尊重學生、貼近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樣的育人才是對“人”的關懷,是以人的價值為中心,展開對人的生存狀況、人的尊嚴等基本需求和對人的情感、思想等內心感受的關注。我們知道,現在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但是,專業課的學習只能讓他們學會“做學問”,成為具有某種專業技術能力的“某種人”,那只是習得一種謀生手段,所關乎的只是生存基礎。對于做人,專業課老師還不能完全地培育,而要做到使學生能夠不僅從生存需要,而從生活意義層面學會做人就必須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任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任教師要從人的根本上,使學生明白人活的意義是什么,什么是真善美。要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地升華自身的理想,并積極地去踐行自身的理想,從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思想、有行動和對社會有用的人。正如孫正聿先生在《現代教養》一書中的理解,真正的做人是要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本身,成為一個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有現代教養的人。[3]更進一步,如何將育人落實到實處?如何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我認為,要做到這些關鍵在于思想引導,要從思想上糾正學生的一些思想誤區,使學生能夠重新塑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講到真理和價值的問題時,有的學生在名利問題上比較迷茫,不知道是該淡薄還是該追求?我就勸告這位學生,不要輕言淡薄,你連名利都沒有呢,淡什么名薄什么利呀?要大膽追求名和利,在一定意義上,二者是你人生價值的體現,但是,切記,追求名利可以,不要執著名利,否則將有可能陷入拜金主義的泥淖之中。從以上這個事例,我們能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在講解原理知識時,不要只是簡單的詞匯堆砌和重復,不要只是說一下脫離塵世的假話、大話和空話,而應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理知識現實化,能夠真正根據學生的內心需求,用學生易于接受的話語來講解,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真正實現“進耳、進腦、進心”的三進。總之,站在大學的講臺上,我們能夠切實地理解,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境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將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做到實處,如何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目標是一個常議常新的課題。當然,必須承認教書育人也即“文”的關懷和“人”的關懷二者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在真正的教學活動中,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的,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統一體。

政治教學論文: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教學研討

一、知行統一需要教師有一貫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一項工程,而且是長期的又極為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我們的教育教學十分需要我們教師要有一貫性的教育思想,簡單一點說就是要讓我們初中學生在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常得到知行統一的教育實踐。這就需要我們去克服這些現象,首先是喊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思想,要想讓學生知行統一,教師的教學行為則首先必須言行一致;其次是閑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的思想也是十分有害的,筆者以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教育教學,沒有什么事再大于我們的教學的;再次是情緒飽滿時重要,情緒發生問題時次要也是要不得的,我們應當充分地肯定,誰沒有個喜怒哀樂,我們可千萬不能拿我們的學生去開那種無聊的國際性的玩笑,我們的學生得罪不得,我們的教育懈怠不得。所以在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筆者始終堅持的是,努力開發讓學生得以充分而又廣泛地進行實踐的資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良好的社會公德,但是在我們的諸多的公民中,這一點他們是極為麻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不少人視自然和環境為兒戲。這就需要我們去十分勇敢地站起來,既讓學生通過實踐去感受保護自然環境的意義,又讓學生走向社會去宣傳甚至于去進行一系列的有效監督。因此,在每年的夏秋兩季的收割中筆者總要組織學生做好禁止秸稈焚燒的相關工作,雖然是學生,但從某些意義上講所取得的效果亦還是十分顯著的。首先是一個個學生家庭不再去做那些有害環境的事;其次是有效地配合了政府禁止焚燒秸稈的工作得以迅速而又高效的落實。

二、知行統一需要教師有一套教育技巧

應當充分地肯定我們初中學生的學習還是十分辛苦的,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教育新政的實施從某些意義上講我們的學生是松了綁。可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的是學生學習的負擔重的問題還是比較嚴峻的。因為人們的觀念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即總想讓自己的孩子考入高一級的名牌學校深造。教育的選拔機制仍然還是延續的一張試卷定終身的模式,所以學生所有的精力放到必考的課程學習上也是有情可原的。但是教育教學的實踐驚醒我們,越是這樣我們就越要抓住課程內容去有效地加強初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并探索促進學生知行統一的藝術途徑,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參與到一系列的知行統一的活動中來。還記得幾年間,我們的華夏大地發生了多次的而且又是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有時的災害則發生在我們學生的緊張復習應考的沖刺中,比如5.12的汶川大地震,那場面是驚心動魄的,怎樣讓學生去感受,使學生得到心靈的震撼?筆者做了這樣幾項工作,相磋于其他學科的老師,讓其準時收看電視的新聞和情景,讓他們看到災害的無情,讓他們感受到災害后舉國上下炎黃子孫的有情。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深入災區進行抗震救災的指導,諸多的志愿者前往災區參與救援行動,不少的公民進行無私的救助。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懾,尤其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政治教學論文:初中政治教學的方法與方式的論文

【摘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思維、開發智力、發掘潛能,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使政治教學事半功倍。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政治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政治教學質量的高低。

【關 鍵 詞】初中政治 教學方法 實踐能力

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政治是初中生的重要的學科,政治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種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很多情況下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組合,才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所謂教學方法的組合,是指根據自身班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情況,按照一般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原則,將兩種以上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工和處理,揚長避短,從而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使其服務于特定教的教學目標。可見,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如何釋放學生的激情,如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如何啟發學生的思維,如何挖掘學生的潛力,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使學生獨立、自覺地完成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如何選擇較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這些問題都實實在在的擺在每一個政治老師面前,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有必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善,筆者認為,就目前形勢看,把課堂教學搞活就很有必要。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緊迫地感到,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然而,傳統概念下的政治教學,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認識停留在抽象、乏味和難以接受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全面均衡發展?

一、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接受理解知識。目前不少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熱情不高、興趣不大、課堂效果差,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堂教學未能滿足中學生“求真”、“求新”、“求實”的心理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分析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時,要多方面收集和積累教學資料,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論據真實可信,增強說服力。資料的收集應遵循適用性、時效性的原則。所選的教學材料要既能突出基礎性,又能培養學生能力,更能抓住熱點,突出實戰性。圖表法具有直觀、簡明、清晰之特點,用它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教學理論加以形象化、條理化。初中生有著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對周圍的事物有著特殊的敏感,甚至教師不經意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們情緒的較大波動。只有老師的方法變活,整個教學過程才會變活,書本知識才會變活,由此,學生的思維才會變活。

二、調動學習主體,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師”,要想學生喜歡思想政治,首先,作為教師得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你。一般,上課有激情,親和力強,善于鼓勵學生,欣賞學生優點,知識面廣,責任心強,且對學生嚴中有愛的教師都比較討學生喜愛。博得了學生的喜愛,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趁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喜歡思想政治學科。其次,在教學中,要做到先易后難,善于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如七年級的入學教育,可以從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談起,然后引導學生去進一步觀察、了解整個學校,幫助學生怎么樣去適應新的環境等等。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教是為了學。教師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揮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讓學生的腦動起來,“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第二,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我國的公有制經濟時,聯系黨的十六大的精神,結合我國股份制經濟的發展,討論和領會“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的理論含義;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可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三,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多做”。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教師要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后布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當然,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的方法還很多,我的做法僅僅是拋磚引玉。

三、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實踐能力。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本身實踐性很強,時代氣息濃。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學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只有理論結合實際,讓理論回到它賴以升華的事實中去,學生才能通過對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確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因此,恰當的聯系實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徑有:在課堂教學中,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在課堂教學外,帶領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如鼓勵學生堅持收看“新聞聯播”,瀏覽報刊雜志,從關心國內外大事以及發生在身邊的大小事情入手,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觀察分析到的社會現象和教材上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討論,真正“學以致用”;組織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時事報告會,專題討論會;平時組織學生參加時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分析時事,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地取材,組織學生到附近的企業、

機關參觀,進行社會調查,請企業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講課等,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了解社會,可以感覺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既深化了課堂知識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還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學科的知識、教育功能得到有機地結合。當然,聯系實際要恰當,不能生拉硬扯,機械對號,而且聯系實際時,要做好理論方面的分析、論述和歸納。總之,政治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觀政治課教學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政治教學論文:新課程中初二政治教學的幾點反思

從2002年8月開始新課程培訓到現在,我們逐步走進了新課程。在這段時間里,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把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認識與體會總結出來,與同行交流。

一、教學中教師角色要轉變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1)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應該尊重學生,誘導學生內在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座位交流、小組間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

案例:法律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這是第二課中的活動課,這節課是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達成共識,更好地掌握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我 是以組織者、指導者的身份參加的,在活動準備的過程中,把班級同學分成兩大組和若干小組,每個大組推薦4名能言善辯者作為選手,班級的每個同學都進行材料準備,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為全班辯論打下群眾基礎,保證共同發言的質量,不至于使辯論只是少數辯手的事。由于事先準備得充分,同學們縝密的思維,詼諧的語言,使人耳目一新。

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引導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案例:法律規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學習第一框——思想道德建設內容時,其中一個知識點是:提倡每個公民要講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在工作崗位上做個好建設者,在家里做個好成員。好公民的標準是什么呢?我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有典型的,也有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事例,來教育我們的學生:我也能做個好公民。對于怎樣做好建設者、好成員,同學們一下就可以說出許多能夠做到的事情,特別是在家里做個好成員。

同學們的發言不僅進一步理解了內容,也使自己的品德、情感得到了升華。

(3)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新課程中,師生關系已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課堂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是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對視來實現交流,“親其師則信其道”。

案例: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根據這一課后面的活動內容要求:(1)再認識我們的學校 (2)繪出你理想中的綠色環保學校平面示意圖,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相關的問題,大家集思廣益,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動手描繪綠色環保學校平面示意圖,在學生繪制時我觀察各組繪制過程,并參與到他們的繪制過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們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給予個別解決。最后讓幾個有代表性的設計圖通過投影在全班展示,由學生進行講解。

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伙伴,愿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教材內容要“用活”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接近實際的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能夠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

案例:依法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

第三框——法律規范經濟行為,課本中對生產者、銷售者的行為都作了具體的規定,消費者也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教材中只是講了消費者在經濟活動中必須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但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都發生了哪些不應該的行為?” 我根據課本內容提出以上設問,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并聯系實際情況講出了許多做法,如文明消費、遇到問題找消協、打315電話等。

利用設問引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大膽創新了。如教材中編入的一些小欄目:身臨其境、各抒己見、深思熟慮、大膽發言等。運用這些小欄目,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

案例: 大膽假設

第三框: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中的小欄目——身臨其境,假如你被不法分子勒索,應該怎么辦?在學生發言以后,我就大膽假設:假如你被不法分子綁架了,應該怎么辦?(如蘇北某中學一位初三學生離家出走,在外被騙并被軟禁,后想方設法逃了出來)。學生熱烈討論,想出了許多自我保護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大膽假設,不僅使課本內容進一步深化,又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中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要尊重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

,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在教學中首先應了解學生已知的,分析學生未知的,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能做到的,教師決不替代。

案例:搭建平臺,讓學生展現自我

第七課依法制裁違法犯罪,這一課的內容如違法行為的含義、什么是犯罪、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了解。我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教學中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并通過表演小品、短劇等創設情景,學生的參與性很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新課程評價的主要作用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學生合作的精神,發展與人合作的技巧。評價的內容不僅有對知識與技能的檢測,也應有對過程和方法的評價,還應有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情感態度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給學生參與評價的權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評、互評及對老師作出的評價,都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鼓勵學生更多的看到別人的長處,策略的提出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虛心好學品德的絕好機會。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因為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誰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師樂于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這種評價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完全按一個統一標準要求學生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生理特點。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讓我們乘著素質教育的強勁東風,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新課程絢麗多彩的“教學景觀”。

政治教學論文:網絡教學對政治教研的適用性

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網絡越來越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并日益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必然影響到教師的生活方式和教學形式。作為職業學校的政治學科的教學改革應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積極將日常教研與網上教研活動相結合,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提高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順勢而為,積極創建政治學科網絡教研的平臺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面臨著尷尬,表現為課堂教學難,課堂教學效果差。講臺上,教師聲嘶力竭地講,講臺下,學生心不在焉地聽。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差。二是政治課教材內容枯燥,理論性較強,難度也大。三是教師的教學存在著問題。教師教學中多少沿用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與學嚴重脫節。基于此,必須要對政治課教學進行改革。而現代教育技術的蓬勃發展,教育網、教育視頻專網的搭建,教師的QQ、博客、群的出現,使得教育信息化愈發豐富多彩。作為一門時代性極強的學科———政治學科,理應站在時代的潮頭,積極作出回應,利用網絡積極進行教研活動。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點,變革教學行為,積極參與到網絡教研中來,要積極參與教育論壇,上傳課件,創建教師博客,共同建立好教學資源庫。此外,學校行政要對網絡教研提出要求,加強對網絡教研的組織和領導。在此基礎上,學科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好網絡教研。比如每學期開展什么樣的網絡教研模式,如通過視頻專網開展對公開課的研究,也可以通過“同課異構”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研討等。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注重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以骨干帶動一般,形成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二、開展網絡教研,有效提高教研的水平

網絡教研跨越了學校之間的時空距離,通過教育論壇使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利用論壇發帖等方式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在溝通交流中不受時間限制,使教研活動達到了異步、同步的結合。在交流面上也突破了以往只有幾個人發言,交互面小的局限,使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暢所欲言,交流密度高,交互面廣。同時,網絡的隱蔽性使參與者沒有了顧慮,可以將內心的真實想法和盤托出,加深了交流的深度,這對授課者、聽課者都會有很大啟發,教研的收獲就會更大。傳統的教研活動,一旦活動結束,研討也就隨之結束。而網絡教研,大家的觀點都留在網上,參與者可以隨時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還可以把學習心得繼續通過網絡與同行交流探討。比如:對《職業道德與職業規范》的課后教研交流,大多數教師對本節課授課教師的典型引路———認知明理———你說我說———動手實踐———養成訓練———行為檢測的教學思路表示贊同,對整個教學流程的細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教師認為可以將道德與職業道德概念一帶而過,不要花較多時間去講述,因為這樣的“說文解字”根本沒有多大意義,學生不知道道德的內涵與外延,不妨礙對道德的基本認知。有一教師回應:教材太過艱深、生澀,確實要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刪減了,刪減之后對整個知識體系不會有多大影響。也因此,教師在上課時面面俱到、全面兼顧,顯得重點、難點不分。淡化概念后,在案例上深挖掘多討論,就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了。有教師對公開課采用花哨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產生質疑,認為這些教學形式流于浮躁,有表演之嫌。有教師跟帖:本真的教學課堂不可能花那么長時間去準備一節課的,一節原生態的課更具有研討的價值。在常規教學中我們反對單一形式的教師傳授新知,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多樣豐富的教學形式能否真正訓練了學生思維,有待商榷。學生可能得到了視覺沖擊,頭腦中獲得了暫時的快樂體驗。立即有教師繼續就這一現象進行補充:這樣的教學形式叫“洋蔥式”教學,就是將教師的這些教學形式一層一層剝去,始終不會出現有價值的“內核”,這樣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主觀期望并不一致。……

三、交互與共享,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通過視頻公開教師示范課、開放課,必然會促進一個學習型的教研團隊的成長。教研團隊對文本的揣摩與研究,交流與碰撞必然會提升校本教研的質量。這種互相啟迪、合作交流使每一個人的教學素養都會得到提高。體現在以下三點:1.增強了教研的自發性網絡教研開闊了教師的視野,使教師能與校外的教師進行廣泛的交流。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感想、教案、案例等上傳到網上與同行交流,也可以把疑難問題上傳和同行一起討論,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互相啟迪,必然碰擦出燦爛的智慧火花,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在發帖、回帖的過程中,教師會積極認真地發表話題。而要發表話題,便會更加關注教學現象,對教學現象進行分析。同時教師在瀏覽他人的教研文章時,會汲取到其他教師的思想,獲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學經驗,這些都會增強教師參與網絡教研的自發性。2.促進了教師反思能力的提高網絡教研通過對課程理念、本體知識、教材分析、教學設計、實踐反思等方面的研討,加深了教師對教材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教師不但是在課前認真學習,更重要的是在課后認真反思、認真研究,從而使關注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教學,關注教學研究、反思教學研究成為職業的習慣。在論壇中記錄反思,發表反思,討論反思并成了教師成長的一個過程。同時實踐的過程又會驗證教師反思的成果,反過來又會促進教師的反思能力的提高。3.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在專業成長上的進步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潛心地研讀文本。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個重要的內因,而向行家里手學習則是外因。網絡教研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使教師與名師對話、與同行切磋成為可能,網絡教研是教師獲取 教育教學信息、進行教學實踐與反思和得到專家引領的有效途徑。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的靈魂和生命,也體現著政治課的活力與價值。政治教師要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必須首先自己要密切關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自覺收集社會上的熱點材料,并把這些熱點材料與書本知識結合起來,通過多角度、多層次思維,落實對學生的行為要求。比如南京出現了多例吃龍蝦引起的肌肉溶解事件,原因是不良商戶用“洗蝦粉”漂白龍蝦。這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應,大量龍蝦開始銷售不出去,相關的餐館也受到了影響,至于養殖戶更是損失慘重。食品衛生安全再次對國人的誠信敲起了警鐘。由此要結合職教學生的特點進行職業基本道德教育。有教師提出問題:大量的負面新聞滲入課堂教學會不會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有教師做出回應:新聞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無法隱藏事實真相,公開透明事實本身更為理智,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看法,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教師繼續跟帖:政治學科具有開放性,學生關心社會生活無可厚非。教師要做的是要利用現實生活的素材,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而不是偏激地看待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有教師接著回應:職業道德的規范要求就是要落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所謂的“三貼近”就是要將道德要求與學生在工作中的情況緊密結合起來,政治教師要多走近實習指導教師,及時了解掌握歷屆學生在生產實習中的情況,仔細分析學生,在今后教學中改進教法。網絡教研對有效地提高學校政治學科的教研水平,促進政治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有著現實與廣泛的意義。行走在網絡教研的空間里,我們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懈前行。

政治教學論文:談談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長期以來,中學政治課教學普遍處于尷尬狀況。一方面,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材的培養、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展需要出發,政治課起著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僅不能取消,必須還要加強,關于這一點,古今中外都有共識,另一方面,從存在的實際情況看,在教學中普遍表現出的是老師難教。學生厭學,教學情況用"掙扎著前進"來形容一點不會過份。從效果來看也不能令人滿意: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重視的,只重視分數,為分數而學習,知行脫節;不重視的公開喊出60分萬歲;甚至出現根本不想學的狀況,以至社會上出現一種說法: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初中生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高中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大學生進行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教育,研究生進行文明宿舍教育......形容文化水平越高高,思想品德、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等水平越低的狀況,這不能不說是對我們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及政治課教學效果的諷刺。

我認為,造成政治課難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社會方面: 第一,中的極左路線、空頭政治、教條主義影響,人們厭倦了政治,使得社會上的確存在一種說起政治就反感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反映到學生身上就是混淆政治和政治課的界線,提起就"煩"。

第二,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中,受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一段時間內,社會上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軟,形成了追求物質享受、感官刺激的風氣,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的泛濫,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感覺政治課中的道理是"虛"的,個人實惠才是"實"的,因此,對政治課表現出不感興趣。

第三,腐敗、不正之風的存在和影響。使學生感覺理論與實際脫節,反差大。加上各種政治活動和集體活動中的形式主義,甚至弄虛作假,使學生認為政治課"假"。以上這些嚴重損害了政治課的可信度,成為影響政治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 現在在校學生的父母,都經歷過十年動亂,而且大多文化程度不太高,做為被耽過的一代人,他們普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對子女的學習都有高標準、嚴要求。但出于各種原因,他們對子女的政治課學習要求只集中體現在一個字。就是"背",那怕是死記硬背,那怕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只要能及格就行,說到底是一種應付的態度。這不僅降低了學習上來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長了學生對政治課的錯誤認識。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進行。

三、教育體制方面: 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而應試教育特別是3+2的高考對理科生政治課的學習影響和沖擊是非常明顯的。

四、教材方面: 政治課教材雖說不斷在改進,但如何適應新時期培養人才的要求,既加強科學性、知識性又結合學生特點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很好解決。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學生不感興趣。

五、教學方法方面: 應試教育下的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使學生感覺學習"枯燥無味"缺乏興趣,以至影響學習。

以上原因,集中體現在學生身上就表現為"厭學"。怎樣在現有條件下,盡力去改變這種現狀,促進教學教育工作的開展,我是這樣考慮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諸要素的變化過程,情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作用。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生阻礙,那么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影響。因此,通過溝通思想,轉變學生情緒應該是值得重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基于以上考慮,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了情感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科學性,堅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下功夫。 雖然中學是常識課,但在教學中不停留在教條條、背條條上,而是著重從教材的邏輯結構上,從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上.從不同年級學生的層次水平上考慮,盡可能把道理的來龍去脈講透。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唯物辨證法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增加了知識的可信度,使學生不僅口服,而且心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感情上把政治課真正當成一門科學而嚴肅認真對待。在這種情況下,教與學的對立就容易得到統一。

二、增加趣味性,盡量做到以情動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學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同時,除了課本上的實例外,補充一些同學感興趣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清道理,使學生感覺學習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課堂"活"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就更能發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進行。

三、寓教于樂,在“樂”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而促進教學,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組織同學認真參加學校的每項活動外,還先后組織了社會調查、義務勞動、野炊活動,同時,還組織了辨論會、演講會、故事會、詩歌創作朗誦會、歌曲欣賞會、

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班歌創作評比等活動,還成立了"求索"課外活動小組。專門學習討論學生中感興趣的話題。同學們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才干,而且感受到無比樂趣。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了同學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動了教學工作。四.理論聯系實際,在“用”字上下功夫。學生都不會反對政治課知識的正確性。他們之所以缺乏學習動力是認為學來沒有用。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舉例時注意結合國內外形勢及各種熱門話題去分析,還組織學生分小組輪流定期向全班同學匯報國際國內大事并且做時事述評。促使學生主動去關心祖國前進步伐和世界風云變幻,感受愛國不是一句空話,祖國跳動的脈博與個人命運的息息相關。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們還真正體會到只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看問題才能更深、更透、更遠,體會到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我們在對改革開放的評價問題、黨的領導在新時期的作用和體現問題、中東問題、中日中美關系等一系列問題上,通過學習、討論,基本達到共識。同時,還注意聯系學生實際。有根多同學都反映在學習了辨證法以后,在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順境與逆境、理想與現實等問題上收獲很大,給自己增添了前進的信心和動力。感覺理論知識的學習太有必要,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看來,師生親近感的增強確實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

五、堅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教書一定要與育人相結合。政治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些。首先,學生的成績可以有差距,但決不能以此把學生劃分等級,更不能歧視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績差距只能說明一方面的問題,而且也不是絕對的。對優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提出新的要求,如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驕傲;對差生,除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外,還要盡力去發現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別活躍。其中不少錯誤思想。但只要能激發他們探討問題的興趣,事實證明也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他們的學習。另外,堅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外,還要允許學生保留個人看法甚至是錯誤意見。思想政治課雖然擔負著思想教育任務,但思想教育決不是光靠政治課就能解決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還要處理好理論知識和同學的活思想之間的矛盾。我的做法是,鼓勵同學場所欲言,并幫助分析歸類,用所學知識為指導去辨別,一般情況下,可以達成一致意見。如果不行,容許保留,適當時候再提出來討論,隨著學習深入,認識水平提高,問題基本可以逐步解決。也可與同學個別交換意見,促進其主動、積極思考問題,探求知識。這樣做,使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理解,并且通情達理。它可產生一種向心力,使學生在任何情況下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

由于注意了情感教育,使得學生的厭學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政治課,成績也有明顯提高。高95級文、理兩班100%的畢業率,文科班60%的優生率,高考中平均成績超過市平均近8分,說明了情感教育通過各教學環節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啟發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從而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它是政治課教學取得一定成效的必要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欧美人与动牲交zooz|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台湾成人娱乐网|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服务器|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男人扒女人添高潮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看一|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麻豆国产av丝袜白领传媒|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网站|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内射大片99|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永久|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 少妇暴力深喉囗交3p| 2○2o20女人另类2○20|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