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3:21: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教育統計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統計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可發揮統計學專業應用性強的優勢,更好地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人才。高校統計學教育的改革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經濟社會對經濟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就統計學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育現狀及統計學教育改革的方向,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校管理人員以及教師提供參考和思路。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統計學;教育改革
統計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不僅培養了學生數據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通過現象看事物本質的能力,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和歸納總結具有一定規律的方法,因此統計學作為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管理類領域更是發揮了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統計學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教師更多地注重理論講授,缺乏實踐教學過程。自古以來我國的教育就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統計學主要是與數字打交道的學科,在學習理論的過程非常枯燥無趣,而且統計學需要背的數學公式較多,但是沒有實踐的體會是很難理解那些深奧難懂的統計學公式的。統計學就是為解決人類現實問題才出現的一門學科,學習這門學科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統計學課程時,就應該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二)對于日益興起的統計學工具不太重視,缺乏利用現代科技的意識。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人類的重要工具,日益發展的計算機行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們辦公的效率,特別是統計學方面各類數據處理的軟件,極大地改變了數據統計處理的效率。然而高校對統計軟件的教學和訓練非常少,學生只能簡單地通過老師的講解來理解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沒有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學生很難掌握統計學的核心理論,很難深有體會地去理解統計學。
二、統計學教學的改革思路
國家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符合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的人才是作為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核心,教師一味地把知識點不停地講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對于一些理解能力相對快一點的學生來說,還可以理解消化掉新知識點,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在大學教學速度快的情況下,很難消化理解新知識,導致學生只好狂記概念和公式,然而對于統計學的知識點的本質認識卻非常模糊,從而造成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總是束手無策,而經濟管理類對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也就造成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下降。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校應該要立足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統計學學科特點,改革統計學教育方法,改善統計學教學手段,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技術強、理論水平高、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一)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改變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知識被動地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模式。統計學的知識主要是與數字打交道,如果僅僅只是通過教師的課堂灌輸,學生是很難理解統計學知識點的,因此作為教師應該要多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講授基本知識點的時候,多引導學生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發揮學生的思維,不斷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點時,多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思考。(二)注重理論學習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的之一就是能夠解決在現實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而統計學又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更應該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加強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培養,不僅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更加深刻,還提高了學生處理實踐問題的能力。統計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教學的核心課程之一,教好統計學這門學科是每一位統計學教師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統計學教師作為統計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參與人,應該要理解學科特點,多了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思考和總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熊沙沙 單位: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一、前言
隨著三本院校統計學教育經驗的積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三本院校開展了統計學專業教育。由于在師資力量、學科建設、培養數量、培養質量、投入資金、硬件設施、軟件設施和學校聲譽等方面與211院校和二本院校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三本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還相對薄弱,亟需完善和創新。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三本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的突出的問題并探究其產生的根源和原因,結合三本院校發展的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和措施。
二、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學生基礎較差,統計學專業得不到認可和尊重
民辦和中外合作高校前期,教育部實施普通本科教育按照重點和普通本科兩個錄取批次,當時民辦和中外合作高校錄取放在普通本科批次。2003年開始,教育部實施普通本科教育按三個錄取批次的方式,形成了一、二、三本高校的局面,三者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錄取批次、成績、學費三個方面,還有辦學性質的不同,有公辦、民辦之分。其中,三本院校區別于一本和二本院校非常重要的標志就是學生入校成績明顯偏低。對于學校品牌、辦學理念和教學實力得到社會各界認可的部分三本高校而言,學生最低錄取分數線會高于當地省市三本分數線,少數高校會高于分數線20~30分,但對于大多數三本高校而言,學生最低錄取分數線會一般低于當地省市三本分數線,不少高校低于三本分數線30~40分后仍不能完成招生錄取計劃。大部分三本高校由于學生入校成績與一本、二本院校學生相比相差甚遠,學生的基礎、學習習慣和理念與一本、二本院校學生相比有明顯差異,進入大學本科階段后三本院校學生對相應課程和學科理論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往往與一本、二本院校學生相比有明顯差距。此外,目前中國所有的民辦與中外合作高校,無論實力強弱,均被牢牢貼上了“三本”的標簽,而在公眾心中,“三本”肯定不如“一本”、“二本”。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好的民辦高校的聲譽,也往往不及一個較差的公辦高校。因此,除了個別的三本院校,大多數三本高校品牌美譽度較差。盡管統計學在社會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近年來統計學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得到不斷拓寬,就業崗位層次得到不斷提高,但長期以來媒體的不斷渲染和統計工作在國民經濟運行中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不少省市尤其是地方縣區和農村地區的廣大高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統計學專業有很大的偏見。這種偏見加上三本高校不良的品牌效應,使得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得不到考生和家長的認可與尊重,高招錄取工作面臨著第一志愿無人報考或報考人數過低的問題,所以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招錄的學生一般是通過調劑而來,學生入學之后對統計學專業的相關知識相對匱乏和認知普遍出現偏差,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很多學生要求和申請調整到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等傳統專業,盡管這些專業近年來學生就業質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所以,如何改變統計學專業得不到認可與尊重的局面是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
(二)教學科研的師資力量薄弱
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和西方國家不同,基本上是靠學費融資,很少來自社會上的公益性資金支持,所以對于廣大三本院校來說,生源就是一切,沒有生源就意味著學校倒閉,這也是民辦學校的招生模式常常為人詬病的原因,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對全國不同地區三本高校與一本、二本高校進行比較后可以發現,三本高校學生學費一般是本地區公立大學學生學費的2~2.5倍。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教育經費的投入一直排在世界末尾。2002年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32%“,十五”時期該比例又有所下降,當時公立高校每個學生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000~6000元。所以,在發展初期,三本高校的學生學費相對于公立高校學生的教育經費而言具有規模上的優勢。同時,1998年開始實施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后,當時多數公立高校并沒有做好高考擴招的各項準備工作,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為妥善解決高考擴招帶來的問題,對三本高校的招生進行政策傾斜。因此,基于初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學費規模上的優勢,不少三本高校利用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與機制上的靈活性吸引了不少優秀的畢業生和公立院校的教師充實到教學一線,為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另外,在20世紀90年代與21世紀初,由于三本高校數量相對較少,不少公立院校的優秀教師在較高課酬的吸引下利用本校課余時間去三本高校講學和授課,也有效彌補了三本高校師資力量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進入“十一五”時期后,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斷提高,2010年達到3.66%,2011年上升到3.93%,2012年首次突破4%。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續增加,當前公立高校的每個學生財政性教育經費由原先的6000元提高到當前的1.2萬元。因此,公立高校學生學費加上財政性教育經費后總的教育投入高于三本高校學生的學費,三本高校單個學生的教育經費投入與公立高校相比喪失了規模上的優勢。2009年以來,中國參加高考總人數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不少公立院校在學生財政性教育經費大幅增加的刺激下也擴大了招生的規模,不少三本高校的招生規模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意和無意的控制。隨著物價水平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上升,三本高校教育經費的投入失去了規模上的比較優勢后,出于節約和控制教育成本的需要,對教師學歷、職稱、教學科研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自覺不自覺地出現了下降,最終造成師資力量方面的薄弱環節得不到真正的改善。此外,畢業于985高校、學習成績優異、專業方向適合社會需求的統計學專業的研究生,尤其是廣大博士研究生,隨著就業環境和質量的改善,出于職業生涯發展和薪酬福利待遇的綜合考慮,不愿意和不樂意來到三本高校就業,從而也造成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師資規模、檔次和結構等很難得到提升。所以,未來若干年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的現象將會持續下去,并且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改善與提升。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教育教學手段相對落后
國家教育部對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有著具體的指導方針和目標要求,一些公立高校在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手段等方面形成了成熟和成功的經驗、做法和體系。當前,開展統計學專業教育的三本高校在借鑒這些高校成熟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但是,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和統計學專業的教育教學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開展統計學專業教育的三本高校普遍存在著課程設置不科學、因人設課、因事設課的現象,教育教學手段較為傳統,并沒有突出統計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和優勢。不少開展統計學專業教育的三本高校,在統計學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如下特點:基礎課程只滿足國家強制要求、專業課程較為狹窄、選修課數量不足、綜合考評相對缺乏,同時采取減少學期授課時間、壓縮課程教學課時、短期聘用校外專業課任課教師等手段來規避和推托統計學專業的教育教學責任與要求。通常情況下,每學期本科學生正常上課時間為18周,加上2周的考試時間,兩者相加共計20周時間,但是不少三本高校一般采取上課加上考試時間共計18周,從而出現了“不少三本高校和公立高校一起開學,但寒暑假提前放假1~2周”的現象。此外,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公立高校一般采取每周4個學時的規定,選修課種類豐富、內容翔實深入,注重拓展統計學專業方向和開拓學科知識方法。但是,不少開展統計學專業教育的三本高校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采取每周3學時的措施,結果造成這些課程內容學期結束時沒有講解完畢或講解不深入,學生進行課程學習過程中被遺留了一些待解和不解的問題。這些問題長期積累后直接造成學生專業基礎不扎實、知識掌握和理解程度差等不良后果,從而形成學習專業主干課程時授課教師要先講解和復習專業基礎課才能進入正常教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統計學專業知識學習的惡性循環。對于統計學專業主干課程,不少三本高校因人設課現象嚴重,根據自身師資力量的配置來安排主干課程,要么短期聘用校外兼職教師來解決,與成熟公立高校相比,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出現內容不豐富和相對膚淺的現象。對于統計學專業的選修課而言,不少三本高校選修課種類較少和內容不能為統計學專業起到很好的服務,選修課實質上演變為限修課,甚至形同虛設,學生上課時興趣低下、情緒抵觸較大,從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統計軟件教學薄弱,統計教學實踐環節缺乏
統計學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對于統計學專業學生而言,不但要掌握必須的理論知識與統計方法,而且要能熟練使用R語言、SPSS、SAS、Mathematic、E-views等多個統計軟件,并且初步具備對統計分析結果能利用經濟學和統計學語言進行表述和解釋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統計學專業的要求。對于進行嚴格成本控制和審核的三本高校而言,購買上述統計軟件是一筆相對較大的支出。而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的教育教學也需要購置類似的軟件,但由于統計學專業學生規模相對較小,使用上述統計軟件的學生和教師有限,在進行決策時不少三本高校一般優先考慮其他專業的教育教學的需求,迄今為止開展統計學教育教學的三本高校鮮有建立統計學實驗室和購置多個統計軟件,購置的統計軟件也存在著版本較低并且后續更新升級滯后的問題,有的甚至使用盜版統計軟件來進行相應教學。此外,在進行統計軟件的教學時往往針對個別軟件并且教學和上機操作時間控制在一個學期,與公立高校統計學專業相比差距過大,最終造成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不能熟練操作和使用統計軟件。和其他專業的教育教學類似,學生畢業之前的專業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少三本高校建立統計學專業的實習基地時不夠重視或者資金投入不到位,再加上與統計局系統、市場調研機構、金融機構等與統計學專業學生就業密切相關的部門溝通和聯系較少,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實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落實,經常出現學生畢業實習和專業實踐要靠學生自行尋找和聯系的窘境,學生的專業實踐時間相對較短、專業不對口和實踐形式內容簡化等現象層出不窮。廣大統計學專業學生苦不堪言,但出于盡快順利畢業的考慮,往往選擇忍耐或者注重形式甚至弄虛作假,從而嚴重偏離了統計學專業實踐的目的和要求。
(五)學生就業質量差,給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帶來不良影響
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以企業為主。企業對統計人才的需求有三個層次。一是能夠參與企業管理的統計人員。這類人員可以運用統計手段對企業運行狀況實行全面、系統的定量檢查、監測,及時發現和分析問題。規模較大的企業大多需要這類統計人才。二是填制統計報表。這是企業的常規工作,大中型企業財務管理比較復雜,需要專業統計人員對財務數據進行分解之后才能完成報表的填制工作。企業市場調研部門也需要大量的專業統計人員。這類企業多為規模較大的企業,對統計人員的學歷層次、工作能力要求較高。此外,也有些統計員在社會調查公司做市場調查。市場調查人員分為調查員、助理分析調查師、研究員三個層次。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基本要從調查員做起,企業缺少的是有敬業精神又有調查技巧、能夠順利完成調查任務的調研員。由于上述五個方面的原因,除少數勤奮刻苦的學生外,大部分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畢業生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不少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很少有機會做過完整實地的市場調研和其他規范的統計實踐活動,對自身差距和就業崗位對自身能力的要求沒有科學客觀的認識。與公立高校畢業生相比,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學生統計理論與方法的功底不扎實、實踐能力較弱,在就業市場中競爭力較差,從而就業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由于前期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直接對后續的統計學專業的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基于未來就業的考慮許多新入學的學生不愿意接受統計學專業,容易造成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進入惡性循環。
三、改善我國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的思考
(一)高招取消本科三批次設置,將三本學校全部調整到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三本高校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而這個環境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社會對三本高校的評價。將三本學校全部調整到本科第二批次招生,這樣三本學校就獲得了和普通公辦高校一樣的社會地位,其外部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同時也解決了學生基礎較差的問題。所以,這對三本高校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一些實力雄厚的三本高校就有機會脫穎而出,發展成為地方名牌高校乃至全國名牌高校。在目前三本高校競爭力普遍不如公辦高校的前提下,同批次進行招生,一些實力較弱的民辦高校可能很難保證生源充足。“取消本三批”對那些實力雄厚的三本高校而言是個機遇,而對那些實力較弱的三本高校而言是嚴峻的挑戰。當前我國三本高校數量眾多,良莠不齊,整個三本高校進入了優勝劣汰和亟須整治提升的階段,所以高招取消本科三批次設置是一個很好的手段與途徑。當然,即便是那些實力較強的三本高校,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自身建設,尤其是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增強所培養人才的競爭力,全面提升學校的口碑和信譽,只有這樣才能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
(二)將財政性教育經費的覆蓋面擴展至三本高校,給予適當的補貼或支持
一般認為,基礎教育是公共物品,高等教育是準公共物品,而在現階段它卻被作為半公共物品半私人物品來對待。高等教育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受教育者,同時由于高等教育還具有一定的外部效益,因此興辦和投資高等教育,國家和社會也有相當大的收益。根據教育成本分擔、補償原理和誰受益誰繳費的原則,不僅國家要繼續承擔一部分教育成本,受教育者個人或家庭也應支付相應的教育成本。基于這樣的原則和認識,三本高校學生的學費一般是公立高校學生的2~2.5倍。但是,現行條件下三本高校學生的培養經費實際上完全是學生家庭承擔的,國家并沒有承擔一定的教育成本。再加上高招實行本科三批次設置、三本高校招生規模受到控制,當前三本高校的發展環境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實際上嚴重惡化。不少三本高校發展既得不到外來的資助,又受到政策的束縛和限制,與公立高校相比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上述分析表明,增加資金投入是改善三本高校師資力量薄弱最重要的途徑,只有教師素質得到實質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得到保證。起點公平才是真正得到公平。因此,在當前三本高校教育投入嚴重低于公立高校的情況下,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應將財政性教育經費的覆蓋面擴展至三本高校,給予三本高校適當的補貼或支持使三本高校學生學費加上財政性教育經費后與公立高校持平,保證三本高校與公立高校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進行更公平的競爭。
(三)提高三本高校教育教學的評估標準和要求,加強平時的監管
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低于公立高校,除了學生基礎較差、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外,還在于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三本高校教育教學的審查和評估不嚴格。一方面,當前三本高校教育教學的評估標準和要求與公立高校相比有明顯差距;另一方面,當前的教育評估類似于運動式,不能起到真正的督促和獎懲作用。不少三本高校為迎接學校和專業評估,突擊引進一批人才、突擊購置一批軟件和建設一批臨時實驗室,有的甚至采取“只掛名領工資、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作法將公立高校的專家教授列入本校來迎接評估,等評估過后依然我行我素,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和軟件設施在評估時是達標或及格的,但實質上就是為了應付檢查和評估。因此,對已有三本高校,要在師資力量、學科建設、培養數量、培養質量、投入資金、硬件設施、軟件設施和學校聲譽等方面提高評估的標準和要求,加強平時的監管,并嚴格落實,從制度上堵住三本高校弄虛作假、搞運動式教育教學的漏洞。
(四)完善三本高校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快三本高校的優勝劣汰
近年來,隨著社會閑散資金規模的擴大,不少民間資本選擇進入高等教育行業,而不少公立高校尤其是地方公立高等院校不加甄別和選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樂見其成并且不顧當前高招總人數下降和生源趨緊的形勢,對新成立的三本高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眾多三本高校得以不斷成立和涌現,最終造成當前三本高校數目眾多、良莠不齊,學生和家長怨聲載道。有些三本高校遇到生源危機時,由于缺少外部資金的支持和進行開拓創新的決心與勇氣,往往選擇關閉學校或者變賣學校資產,將原有學生安排到另外的三本高校。所以,針對當前三本高校數量眾多、參差不齊、新建和倒閉現象頻出的現狀,國家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聯合公立高校制訂三本高校的準入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并嚴格把關,對不嚴格執行準入審查和把關的公立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嚴厲追究相關院校和領導的責任。同時,要出臺相應的退出機制和預警方案,對一些辦學條件不達標、評估檢查得分不及格并且限期整改不通過的三本高校,要準許其關停并轉,提前做好預案妥善安排相應師生,避免造成大的波動,加快三本高校優勝劣汰的過程。
(五)三本高校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積極主動加強教育教學建設
當前,三本高校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惡化了許多,同時三本高校內部競爭更為激烈,隨著物價水平的普遍上漲和三本高校學生學費所具有規模優勢的消失,廣大三本高校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嚴峻的挑戰。因此,三本高校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在高招本科三批次設置和財政性教育經費3~5年內不能覆蓋的形勢下,為了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應積極主動加強教育教學建設。在師資力量方面,首先,要采取資金傾斜、減免教學工作量和提供政策優惠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統計學專業的任課教師進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學歷、職稱和教學科研能力;其次,要創造更優惠的薪酬福利待遇吸引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尤其是學科建設方面嚴重緊缺的教師。在學科建設方面,要嚴格按照統計學專業的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統計學專業畢業生的要求,規范課程設置,使課程教學的時間、授課教師的教學科研實力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要加強與工商企業、市場調查機構、金融機構、政府統計部門等的溝通、協調和聯系,加快建立統計學專業學生實習和實踐基地,從制度和資金兩方面鼓勵和要求統計學專業在校生利用假期與畢業實習時間開展相應實踐,對學生實踐過程和結果進行認真考核與記錄,將其納入順利畢業的要求和標準。在學生培養數量方面,三本高校首先應在新生入學時做好解釋和勸說工作,讓學生真正了解統計學專業在師資力量、學科建設、硬件設施、軟件設施、未來就業前景和優勢等多方面的特點,使學生摒棄對統計學專業的誤解和偏見,降低轉專業的比重。在軟硬件設施建設方面,要加快規范和完善統計學實驗室的建設,購置多種統計學軟件,招聘能夠熟練操作統計軟件并且有較高學術造詣的教師進行統計學軟件的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要給學生多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上機實踐時間。在學校聲譽方面,一方面要提高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數量和培養質量,加強與兄弟院校統計學專業培養方面的交流和學習;另一方面要推動統計學學科任課教師加入統計學會、統計教育協會、現場統計協會等統計學團體與組織,鼓勵與支持統計學學科任課教師參加國內外統計學專業和數量經濟學專業的學術會議,提高學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作者:王彥彭工作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一、注重對基本概念的講解和對統計符號意義的理解
1.要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上部分學生只重視知識體系中的重點、難點,而不重視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重點內容,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會直接去復習重點而忽略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心理統計學是一門非常注重理解基礎概念的課程,重點、難點都是建立在對基本概念的把握的基礎上,是對基本概念的整合與深入,如總體、樣本、平均數、方差、標準差等基礎概念是房屋的地基,重點、難點如方差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是房梁,地基與房梁都很重要,不能拆開,心理統計學的這種特點是由統計學科的邏輯性決定的。在心理統計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平時在課堂上表現很好,最后的考試成績卻不好,理解的也不好。經總結發現這些學生就是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課堂上的所謂“表現好”只是記憶的表現,知識沒有經過加工進入長時記憶,從而產生了一種學生在課堂上好像是對知識理解很好的假象。所以在心理統計學的課堂上,學生一定要放棄在高中時只重視重點、難點那種學習方法,要把基本功扎扎實實地打好。
2.加深對統計符號的記憶與理解心理統計學也是一門符號學,對不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的記憶與理解是很重要。心理統計學課程越到后期,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運用專業術語越多,用符號也越多。如果學生忘記了前面學習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和功能,后面的課就聽不下去。教師在講解基本概念、統計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時要放慢速度,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到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中來,對后面的教學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二、注重掌握各種統計方法
使用的條件學生在解決具體的心理統計學問題時,經常不能夠準確地判斷使用什么統計方法。如在解題時學生經常不能判斷出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相關樣本t檢驗。究其原因還是對獨立樣本t檢驗及相關樣本t檢驗的使用條件不清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強調各種統計方法使用前提條件的重要性。在什么前提條件下使用什么心理統計學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最好體現。
三、注重及時復習
學好心理統計學要求學生能夠做到及時復習。及時復習既包括學生通過課后看書、筆記復習當天老師講過的內容,也包括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課后練習題。看2~3遍授課內容,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對相關概念及基本原理的理解,也可以加強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對牢固掌握心理統計學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賈利波單位:包頭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也是就業教育。它是為學生將來從事特定職業崗位的需要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的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人才。各中職學校都以中職教育這一培養目標為導向,把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素質的目標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
統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經濟知識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關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據的學科。但該課程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概念抽象、計算復雜,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中興趣不大,覺得統計學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上,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統計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講解,密切聯系實際、立足于應用,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統計知識,分析和處理有關經濟問題。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過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上需要愈來愈多的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統計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能夠運用現代統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目前在統計學教學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于老師在教室讓學生想像著如何開機床的道理是一樣的,以至于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統計學教學仍然是以教師在教室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啟發式”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都無異于紙上談兵。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發展與變化,案例多年來一層不變,教會了理論知識,卻忽視了應用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統計教學至今還沒有與現代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
3.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閉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雖然這種考試模式較充分地考慮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并將其與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相結合,易于組織教學,但它由于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由于考試內容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主要以課本上理論知識為主,這就導致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前沿知識較少,甚至教師課堂講課本,學生課后背課本,其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培養。
二、統計學教學改革途徑
1.合理設置課程,調整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是老師唱主角,講課滿堂灌,學生除了記筆記之外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雖然很多,但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的卻很少,更不要說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所選擇和側重,突出重點,讓出更多時間給學生自學,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統計學與數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統計課程的學習對專業技能要有真實的幫助。在課本方面應有所側重,比如會計專業的統計學課本中應增加更多財務方面的統計應用知識,市場營銷專業的統計課本側重市場調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題中學生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問題,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其他有關課程,從而擴大知識領域,豐富知識內涵,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教師應注意將講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訓練與實踐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傳授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本班作為樣本采集的對象,由教師設計模擬課題,學生在設計調查方案的基礎上,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在校園內正式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調查方法的選擇,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計算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熟悉工作程序,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也要多注重課本知識在學生身邊事物的應用分析,舉例子也要切記用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真實案例做為導入內容,這樣才會拉近學生與統計之間的距離,認識到學習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深刻意義。
3.考核方式也要改變
傳統的統計學考核方式主要圍繞書本知識在理論和方法上做文章,從教學到考核以“書”為本,考試一過關,好像就認為掌握了統計學的知識,具備了統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實不然,因為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學生的統計素質和能力很難通過筆試考出來。統計學從內容上主要包括兩大組成部分: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統計學的考核應圍繞這兩部分內容而展開,當然這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
(1)理論知識的考核
統計學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原則和程序等,這部分可筆試進行,但要注重把理論知識盡量轉化為實際問題去測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2)綜合應用能力考核
1)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是統計的經常性工作,無論在政府機關,還是在企事業單位,都需要開展調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調查的結果往往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反映,調查報告既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反映他們的專業水平。在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讓他們對調查工作親身感受,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考核他們,這樣會比單純說教方式更好。
2)計算機操作。統計學教學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理論外,還要求學生會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開展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統計電算化教學,應結合每一階段的特點適時安排學生上機操作,如統計圖表的繪制、統計指標的計算、統計軟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體現這一環節,并把它作為檢驗學生統計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納入綜合考核中。
三、結束語
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運用適合中職學生自身素質特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變目前職業學校統計學教學的現狀,使學生真正學好統計這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摘要:要培養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統計教育必須要高瞻遠矚。本文從統計學的發展淺談一下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統計學;發展趨勢;統計教育改革
0引言
隨著國家創新形式的發展,統計創新工作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統計創新包括統計實踐創新和統計教育創新兩個方面。統計教育的創新是統計創新的基礎,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下面我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來探討目前統計教育的改革方向。
1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統計學的發展與其它學科的發展相似,也需要走與其它學科相聯系的發展道路。
1.1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的趨勢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統計方法基本是從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得來的,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同時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另外,從學科體系上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統計方法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統計學的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學,與社會學相結合產生了社會統計學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社會統計學不僅僅屬于統計學,同時也屬于經濟學、社會學、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和發展的。這個發展趨勢說明了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因此,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通曉相關的實質性學科的課程知識,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信息數據也越來越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信息過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問題出現了,同時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導致信息難以統一處理。于是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隨之應運而生了。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所以,對于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所以統計教育的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2統計教育的改革
2.1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則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的內容。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將統計方法與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完美結合。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三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2.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學為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2.2構建以課堂-實驗室-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才能展現統計學的生命力。
2.3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會要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再者,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當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2.4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影響著教學的內容。語言、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是不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單一化人才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綜合人才。
摘要:統計學是一門通用的方法論的科學,統計思想方法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性。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學的教育創新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本文對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創新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統計學;普及教育;創新
一、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都比較重視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2006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2006統計學國際論壇”,筆者參加了這一論壇,并專門就統計學普及教育問題向美國依利諾依大學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國統計學教育的有關情況。何教授講:“美國的高等院校幾乎都開設《統計方法》選修課,而且學生中選《統計方法》課程的人數要多于選修《微積分》課程的人數,因為他們覺得統計更有用。”另外,從最近的英國、美國、日本以及港、臺地區的中學教材來看,統計學與概率都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教材每個年級都有統計內容。
在國內,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93年12月,賀鏗、袁衛兩位教授提出的“大統計”的理念,在統計學界從認識上正趨于統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將504個本科專業調整為249個的情況下,統計學從原來的二級學科反而被調整為理學類一級學科。這些都為統計學的發展和統計教育的大規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盡管如此,我國統計學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所有的普通高等學校中,具有統計學專業或開設統計學課程的只有100多所,這與美國有成百上千所學校在提供統計教育的狀況相比比例是較低的。從我國中學教材來看,統計的內容約占4%。相對上述國家的教科書來說比例也是較低的。
一個國家應用統計學知識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施,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統計學提高教育和大規模的普及教育無疑都會得到長足發展。統計學教育也會在普及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導下進一步普及。因此筆者認為,較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已經勢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的統計學教育已經開始突破統計學專業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農醫以及社會學等大部分學科和專業中,開設了統計課程;統計知識還列入了中小學教學內容。這是可喜的,但筆者認為統計學普及教育還僅僅是初露端倪,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還未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國在一些財經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社會統計學,在理工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數理統計學,都還與“大統計”的理念和作為理學類一級學科的統計學存在著很大距離。中小學雖然在數學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統計學的基本內容,但一方面比例較少,另一方面,據筆者了解,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基層學校師資條件的制約,教育質量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理科教師在大學僅學過數理統計課程,對抽樣和描述統計的內容較生疏,因而感覺新教材內容體系較亂,內容不如老教材講起來“順溜”。于是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很多的練習題,但蘊涵在知識背后的統計思想能否也講出來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國民的統計意識還不強,對統計學的認識也還不夠,據筆者了解,一談到統計,很多人就聯想到統計局,聯想到大量的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等。這些都說明,統計學的普及教育還任重道遠。
大規模普及統計教育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以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為基礎。以人力資源為例,盡管我國有一支素質較高的統計學專家隊伍,但由于他們承擔著國家政府部門或科學研究機構的重要工作,因此顯然不可能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大規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樣,國家目前也還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資源開展統計學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樣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的問題,開展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呢?
筆者認為,要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首先應該在各類高等院校中普及統計學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會。各類高校現有專業教師可以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在學校教務部門的統一安排下,著力通過開設跨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統計學普及教育。各類高等院校接受過統計學基礎教育的成千上萬名大學生會走向社會的眾多工作崗位,他們會帶著統計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個崗位開花結果,同時也為他們進一步提高和繼續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礎。因此,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問題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徑。當然,由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重點大學和一流專家牽頭,以講座班的形式開展對一般高等院校的師資培訓工作,以研討會的形式定期溝通和交流各高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情況和經驗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這個突破口一旦打開,全社會普及統計學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來了。筆者甚至認為,高等院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會很壯觀,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三、在高等院校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類高等院校中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實際上是相對現有教育體制來說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學內容創新的一種嘗試,需要領導的重視,教務部門的協調等基本條件作為保證。在這里,就有關教學指導思想和實施方法粗略地談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拋磚引玉。
1、基本思想:將抽樣技術、描述統計、概率初步、推斷統計、非參數統計、Excel在統計分析中的應用結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學,向學生較系統地介紹入門階段最基本的統計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徑:通過在普通高等院校各專業開設《應用統計方法》選修課,解決統計意識的培養和統計方法普及教育問題,選修課一般為54~72學時為宜。
3、基本目標:各專業的學生通過《應用統計方法》的學習,初步樹立統計意識,能夠用基本的統計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統計分析軟件解決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材選用:可以選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賈俊平等編著的《統計學》作為教材,也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和其它具體情況,自編教材。
5、師資問題:各高等院校講授統計學或者概率統計的教師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教務部門承擔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當然教師很可能需要進行一些再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例如,講授概率統計的教師很可能需要學習實際的抽樣技術和Excel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方法等。
6、學習評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統計”轉化為“做統計”,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通過撰寫統計報告進行考核,從而使學生掌握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寫出統計報告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公務員之家
在2004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實踐教學被視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單獨列為一項二級指標,強化了實踐教學的地位。各類高等院校率先進行統計學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強了實踐教學的環節,而且也為統計學的社會普及教育打開了突破口,是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同時,通過大規模地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也會提高統計學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統計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與世界發達國家接軌的國民基本科學素質。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勢在必行;高等院校是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在高等院校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都比較重視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在國內,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一個國家應用統計學知識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近年來我國的統計學教育已經開始突破統計學專業教育的界限、我國在一些財經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社會統計學、國民的統計意識還不強,對統計學的認識也還不夠、在各類高等院校中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實際上是相對現有教育體制來說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統計學是一門通用的方法論的科學,統計思想方法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性。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學的教育創新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本文對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創新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統計學;普及教育;創新
一、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都比較重視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2006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2006統計學國際論壇”,筆者參加了這一論壇,并專門就統計學普及教育問題向美國依利諾依大學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國統計學教育的有關情況。何教授講:“美國的高等院校幾乎都開設《統計方法》選修課,而且學生中選《統計方法》課程的人數要多于選修《微積分》課程的人數,因為他們覺得統計更有用。”另外,從最近的英國、美國、日本以及港、臺地區的中學教材來看,統計學與概率都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教材每個年級都有統計內容。
在國內,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93年12月,賀鏗、袁衛兩位教授提出的“大統計”的理念,在統計學界從認識上正趨于統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將504個本科專業調整為249個的情況下,統計學從原來的二級學科反而被調整為理學類一級學科。這些都為統計學的發展和統計教育的大規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盡管如此,我國統計學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所有的普通高等學校中,具有統計學專業或開設統計學課程的只有100多所,這與美國有成百上千所學校在提供統計教育的狀況相比比例是較低的。從我國中學教材來看,統計的內容約占4%。相對上述國家的教科書來說比例也是較低的。
一個國家應用統計學知識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施,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統計學提高教育和大規模的普及教育無疑都會得到長足發展。統計學教育也會在普及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導下進一步普及。因此筆者認為,較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已經勢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的統計學教育已經開始突破統計學專業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農醫以及社會學等大部分學科和專業中,開設了統計課程;統計知識還列入了中小學教學內容。這是可喜的,但筆者認為統計學普及教育還僅僅是初露端倪,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還未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國在一些財經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社會統計學,在理工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數理統計學,都還與“大統計”的理念和作為理學類一級學科的統計學存在著很大距離。中小學雖然在數學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統計學的基本內容,但一方面比例較少,另一方面,據筆者了解,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基層學校師資條件的制約,教育質量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理科教師在大學僅學過數理統計課程,對抽樣和描述統計的內容較生疏,因而感覺新教材內容體系較亂,內容不如老教材講起來“順溜”。于是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很多的練習題,但蘊涵在知識背后的統計思想能否也講出來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國民的統計意識還不強,對統計學的認識也還不夠,據筆者了解,一談到統計,很多人就聯想到統計局,聯想到大量的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等。這些都說明,統計學的普及教育還任重道遠。
大規模普及統計教育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以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為基礎。以人力資源為例,盡管我國有一支素質較高的統計學專家隊伍,但由于他們承擔著國家政府部門或科學研究機構的重要工作,因此顯然不可能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大規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樣,國家目前也還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資源開展統計學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樣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的問題,開展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呢?
筆者認為,要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首先應該在各類高等院校中普及統計學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會。各類高校現有專業教師可以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在學校教務部門的統一安排下,著力通過開設跨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統計學普及教育。各類高等院校接受過統計學基礎教育的成千上萬名大學生會走向社會的眾多工作崗位,他們會帶著統計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個崗位開花結果,同時也為他們進一步提高和繼續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礎。因此,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問題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徑。
當然,由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重點大學和一流專家牽頭,以講座班的形式開展對一般高等院校的師資培訓工作,以研討會的形式定期溝通和交流各高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情況和經驗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這個突破口一旦打開,全社會普及統計學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來了。筆者甚至認為,高等院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會很壯觀,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三、在高等院校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類高等院校中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實際上是相對現有教育體制來說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學內容創新的一種嘗試,需要領導的重視,教務部門的協調等基本條件作為保證。在這里,就有關教學指導思想和實施方法粗略地談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拋磚引玉。
1、基本思想:將抽樣技術、描述統計、概率初步、推斷統計、非參數統計、Excel在統計分析中的應用結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學,向學生較系統地介紹入門階段最基本的統計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徑:通過在普通高等院校各專業開設《應用統計方法》選修課,解決統計意識的培養和統計方法普及教育問題,選修課一般為54~72學時為宜。
3、基本目標:各專業的學生通過《應用統計方法》的學習,初步樹立統計意識,能夠用基本的統計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統計分析軟件解決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材選用:可以選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賈俊平等編著的《統計學》作為教材,也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和其它具體情況,自編教材。
5、師資問題:各高等院校講授統計學或者概率統計的教師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教務部門承擔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當然教師很可能需要進行一些再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例如,講授概率統計的教師很可能需要學習實際的抽樣技術和Excel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方法等。
6、學習評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統計”轉化為“做統計”,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通過撰寫統計報告進行考核,從而使學生掌握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寫出統計報告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在2004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實踐教學被視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單獨列為一項二級指標,強化了實踐教學的地位。各類高等院校率先進行統計學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強了實踐教學的環節,而且也為統計學的社會普及教育打開了突破口,是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同時,通過大規模地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也會提高統計學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統計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與世界發達國家接軌的國民基本科學素質。
一、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學”的特點
建構主義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認為學生學習有如下特點:
1、學生學習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即學生在學習統計課程之前,頭腦里并非一片空白。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或前學科概念。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系統。學生的前概念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影響統計學學習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還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和學習過程產生影響。
2、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對當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學生不是被動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要組織、引導,使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3、學生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雖然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但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社會性相互作用內化的結果(正如統計的特點具有社會性)。此外,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對某種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學習者可以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與教師、統計專家等展開充分溝通。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為知識建構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為知識建構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因此,課堂上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對課堂社會環境和情境的營建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教”的特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和導向作用。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作用和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2、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發現者。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用科學的原理和原則,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指引。
3、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介者。教師是學生與教育方針及知識的橋梁。教師既要把最新的知識和分析方法提供給學生,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師,或在學生。分開來看,“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教師則對這些活動施加影響。合起來看,在教學活動這一不斷發展、循環往復的全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因此,“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可以實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
“基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與“導”的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融合的,在和諧中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按照“學與導和諧發展”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時,可以采取“誘導試學——引導探學——開導活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從現實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一開始進入學習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統計就在自己身邊,體驗到學習統計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學習統計的興趣,萌發積極主動探索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師要通過對課堂的組織,讓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學習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對統計學知識的探索,學生才能學有所長。(2)探索問題,增強學生主角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課堂教學方式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揮、學生操作的教學現象。學生要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對新經驗和舊經驗進行綜合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設計有思考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探索,教師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通過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發現學生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及方法措施,及時制止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分析問題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以往統計學教學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學生能否記住計算公式、方法、意義、應用條件,能否利用這些知識完成所設問題的正確計算。而“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能否將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在靈活應用統計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興趣,變抽象的科學法則、科學方法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參與學習統計的快樂,享受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
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統計學教法探討
1、設計課堂教學新模式
統計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基本理論和定量分析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評價。統計學課程內容基本分為三個模塊兩個層次。第一模塊:研究統計學的一般問題,屬于基礎理論。第二模塊:推斷統計的理論與方法,相關與回歸分析,屬于一般的統計方法及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運用。第三模塊: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統計指數與因素分析,統計綜合評價,屬于社會經濟統計方法的特有問題,側重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兩個層
反映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因而首先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優勢,探索最優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做到:(1)合理處理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實用意義。(2)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3)采用啟發式、精講多練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構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設計課內課外相融共生的大課堂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想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在書本之外查閱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料,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吸取精華,為我所用,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還要通過課內設計的實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實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方案的編制、調查問卷的設計、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綜合指標分析、統計案例分析等內容。統計實訓的課內教學采用精講、示范、多練、答疑的方式;課外教學采用學生自行分散復習和有組織分組制表、制圖、社會調查、整理計算分析等方式。
3、實行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大統計
“點”是指讓學生根據某一知識點完成作業、實習。“線”是指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讓學生把若干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實訓。“體”是指讓學生能就學科體系及相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綜合的分析與應用。在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設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從高度整體把握統計的思路和統計分析、評價思想。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建構性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學中應根據統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學家,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影響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形象,善于設疑,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滿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統計持久的濃厚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對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不斷地在自我實現中超越自我。
5、設置情境,在交互中實現教學目標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也不單純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木訥課堂。課堂中的社會性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交互,二是學生之間的交互。建構主義認為,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師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辯論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統計教學要從過去主要關注“人機交互”到關注“人際交互”;從只關注學生與教師、教學信息的交互到關注學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學生與校外專家、實踐工作者的交互;從關注個別化學習到同時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社會性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交互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6、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診斷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自我約束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設置的目標。在教學中,應該根據理論和實訓教學的不同特點、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組織方式,不斷的反饋,使學生自己及時評價。同時,在學生成績考試評定中,應采取了靈活的考試方式
筆試、有口試,也有設計方案和調查報告,筆試內容也應著重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評價。
以上探討了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統計學課堂教學方法,統計教學是一門藝術,藝無止境。相信當建構主義理論真正走進統計課堂教學時,統計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學”的特點
建構主義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認為學生學習有如下特點:
1、學生學習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即學生在學習統計課程之前,頭腦里并非一片空白。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或前學科概念。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系統。學生的前概念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影響統計學學習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還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和學習過程產生影響。
2、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對當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學生不是被動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要組織、引導,使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3、學生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雖然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但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社會性相互作用內化的結果(正如統計的特點具有社會性)。此外,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對某種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學習者可以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與教師、統計專家等展開充分溝通。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為知識建構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為知識建構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因此,課堂上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對課堂社會環境和情境的營建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教”的特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和導向作用。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作用和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2、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發現者。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用科學的原理和原則,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指引。
3、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介者。教師是學生與教育方針及知識的橋梁。教師既要把最新的知識和分析方法提供給學生,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師,或在學生。分開來看,“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教師則對這些活動施加影響。合起來看,在教學活動這一不斷發展、循環往復的全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因此,“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可以實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
“基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與“導”的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融合的,在和諧中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按照“學與導和諧發展”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時,可以采取“誘導試學——引導探學——開導活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從現實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一開始進入學習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統計就在自己身邊,體驗到學習統計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學習統計的興趣,萌發積極主動探索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師要通過對課堂的組織,讓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學習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對統計學知識的探索,學生才能學有所長。
(2)探索問題,增強學生主角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課堂教學方式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揮、學生操作的教學現象。學生要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對新經驗和舊經驗進行綜合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設計有思考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探索,教師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通過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發現學生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及方法措施,及時制止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分析問題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以往統計學教學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學生能否記住計算公式、方法、意義、應用條件,能否利用這些知識完成所設問題的正確計算。而“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能否將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在靈活應用統計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興趣,變抽象的科學法則、科學方法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參與學習統計的快樂,享受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
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統計學教法探討
1、設計課堂教學新模式
統計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基本理論和定量分析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評價。統計學課程內容基本分為三個模塊兩個層次。第一模塊:研究統計學的一般問題,屬于基礎理論。第二模塊:推斷統計的理論與方法,相關與回歸分析,屬于一般的統計方法及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運用。第三模塊: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統計指數與因素分析,統計綜合評價,屬于社會經濟統計方法的特有問題,側重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兩個層次即理論部分和計算分析部分,兩部分知識比為30:70。反映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因而首先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優勢,探索最優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做到:(1)合理處理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實用意義。(2)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3)采用啟發式、精講多練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構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設計課內課外相融共生的大課堂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想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在書本之外查閱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料,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吸取精華,為我所用,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還要通過課內設計的實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實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方案的編制、調查問卷的設計、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綜合指標分析、統計案例分析等內容。統計實訓的課內教學采用精講、示范、多練、答疑的方式;課外教學采用學生自行分散復習和有組織分組制表、制圖、社會調查、整理計算分析等方式。
3、實行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大統計
“點”是指讓學生根據某一知識點完成作業、實習。“線”是指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讓學生把若干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實訓。“體”是指讓學生能就學科體系及相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綜合的分析與應用。在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設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從高度整體把握統計的思路和統計分析、評價思想。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建構性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學中應根據統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學家,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影響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形象,善于設疑,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滿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統計持久的濃厚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對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不斷地在自我實現中超越自我。
5、設置情境,在交互中實現教學目標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也不單純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木訥課堂。課堂中的社會性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交互,二是學生之間的交互。建構主義認為,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師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辯論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統計教學要從過去主要關注“人機交互”到關注“人際交互”;從只關注學生與教師、教學信息的交互到關注學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學生與校外專家、實踐工作者的交互;從關注個別化學習到同時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社會性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交互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6、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診斷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自我約束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設置的目標。在教學中,應該根據理論和實訓教學的不同特點、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組織方式,不斷的反饋,使學生自己及時評價。同時,在學生成績考試評定中,應采取了靈活的考試方式,有筆試、有口試,也有設計方案和調查報告,筆試內容也應著重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評價。
以上探討了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統計學課堂教學方法,統計教學是一門藝術,藝無止境。相信當建構主義理論真正走進統計課堂教學時,統計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摘要:本文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分析了統計學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特點,并以此為指導,探討了統計學課堂教學新方法。
關鍵詞:教育理論;統計學教育;教學方法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新興的一種高等教育類型,如何提高高職學生“以能力為中心”的綜合素質,實現高職教育為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是擺在每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統計教育是管理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它是一種以現象總體數量方面為研究對象的理論與方法教育,它不僅具有提高高職學生統計特有技能的功能,而且通過統計思維的培養還具有提高高職學生“以能力為中心”的綜合素質的特有作用。
一、統計教育有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和認識觀
認識來源于實踐,我們說話、辦事,一切都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路線、方針和政策,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這是、鄧小平等幾代領導人一貫倡導的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和認識觀。統計以數量反映事物的面貌,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無論是認識過程,還是研究方法都嚴格遵循客觀、真實和可靠的實事求是原則。例如,統計在確定研究對象的范圍時,堅持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決反對脫離實際的虛構和違背對象性質的拼湊;統計在搜集研究對象的信息資料時,強調準確、及時、全面,竭力克服重復、遺漏和遲報;統計在對信息資料進行加工整理時,強調加工整理的方法要符合研究對象的結構特征,堅決反對歪曲客觀實際的技術游戲;統計在分析和描述研究對象的狀態、變化趨勢和發展規律時,強調用反映客觀實際情況的統計數據說話,堅決反對沒有事實根據的空洞說教。由此可見,整個統計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自始至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觀。正因為如此,開展統計教育,必將有利于高職學生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和認識觀。
二、統計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勤奮精神
統計的認識過程是“質量質”,即先是區分事物的質(事物的一般規定性),在一定質的范圍內去研究事物的量,把握了事物的量再進一步去認識事物的質(事物的狀態、特征、發展變化規律、事物間的內在聯系)。這樣的認識過程要求學生,首先要學會對事物的分類,要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中,按照科學的方法,區分出不同質的事物。其次,要能夠依據各種事物質的規定性,在事物眾多的特征中,分析各種特征之間的內在聯系,尋找規律性、本質性的東西,去觀察登記實現研究目的的事物特征。再次,要能夠對調查登記得到的大量的事物特征的信息資料依照研究目的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變化規律。最后,還要采取適當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并把結果明確地顯示出來。
統計的認識過程和工作步驟,既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善于深入實際,善于動手,能夠依據基本理論設計調查、整理和分析方案,并依據方案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調查,從社會實踐中取得第一手資料,特別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能夠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社會經濟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這就是說,統計活動必須善于動手、勤于動手,統計教育也就培養了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勤奮精神。
三、統計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深入實踐的作風和提高調查研究技能
統計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主要有確定研究對象的定義和范圍,搜集和整理研究對象的信息資料(主要是數據資料),對加工整理后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提供研究對象基本狀況的數量分析報告及相關工作決策意見和建議等。其中,調查和研究是核心,它既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又是統計研究的基礎工作,做好統計,必須搞好調查研究。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調查研究技術也是其他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是從事各項社會工作必備的技能,哪個人調查研究搞得好,他的事業就會成功。哪項工作調查研究搞得好,該項工作就有了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基礎。同志曾經指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就是為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其中,調查研究能力可以說是素質中的素質,沒有調查研究能力,就沒有成為優秀勞動者和管理者的基本條件。加強統計教育,是培養調查研究能力的基本措施。在統計教育中,高職學生首先要學習統計研究必備的理論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強化訓練調查研究技能。通過統計實踐活動,確定研究題目,搜集研究資料,根據研究目的對信息資料進行分類匯總,根據加工整理后的資料對研究對象的基本面貌、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進行描述,并提出研究報告等。因此,通過統計教育將培養學生深入實踐的工作作風和提高調查研究的技能。
四、統計教育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增強社會工作能力
首先,統計教育教給了高職學生一個十分重要的道理,這就是要做好社會工作,必須首先調查了解社會,深刻認識社會。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對與該項工作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問題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不管做什么工作,一開始就要培養敢于深入社會、善于深入社會的精神和作風。當前,我國高校的各類畢業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分低能”現象,尤其是新興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尚沒有從普通高等教育中脫胎換骨,高職的“應用”特色尚不突顯。從根本上說,是我們的高職教育接觸社會少,沒有深入社會實踐中,不能很好地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沒有用理論指導實踐。而統計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深入社會,對社會進行調查研究,認識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開展統計教育可以使高職學生增強社會工作能力。
其次,統計教育中統計分組案例教學和專業統計教育可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社會的基本結構、社會結構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社會各部門的工作特點和規律、各部門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使高職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系,認識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很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不斷提高社會工作能力。
以上所述,發揮統計學教育的作用,對于管理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來說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使高職學生獲得科學的數量分析思想和正確的認知理論與方法,練就善于實踐的工作作風和過硬的調研技能,深入認識社會,增強社會工作能力。加強統計教育,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具有“以能力為中心”的綜合素質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
摘要:要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統計教育必須高瞻遠矚。本文從統計學的發展趨勢談了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創新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統計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統計實踐的創新;二是統計教育的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于教育,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準確把握統計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形勢,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統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談一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匯聚了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如何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必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摘要:統計學是一門通用的方法論的科學,統計思想方法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性。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學的教育創新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本文對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創新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統計學;普及教育;創新
一、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都比較重視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2006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2006統計學國際論壇”,筆者參加了這一論壇,并專門就統計學普及教育問題向美國依利諾依大學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國統計學教育的有關情況。何教授講:“美國的高等院校幾乎都開設《統計方法》選修課,而且學生中選《統計方法》課程的人數要多于選修《微積分》課程的人數,因為他們覺得統計更有用。”另外,從最近的英國、美國、日本以及港、臺地區的中學教材來看,統計學與概率都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教材每個年級都有統計內容。
在國內,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93年12月,賀鏗、袁衛兩位教授提出的“大統計”的理念,在統計學界從認識上正趨于統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將504個本科專業調整為249個的情況下,統計學從原來的二級學科反而被調整為理學類一級學科。這些都為統計學的發展和統計教育的大規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盡管如此,我國統計學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所有的普通高等學校中,具有統計學專業或開設統計學課程的只有100多所,這與美國有成百上千所學校在提供統計教育的狀況相比比例是較低的。從我國中學教材來看,統計的內容約占4%。相對上述國家的教科書來說比例也是較低的。
一個國家應用統計學知識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施,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統計學提高教育和大規模的普及教育無疑都會得到長足發展。統計學教育也會在普及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導下進一步普及。因此筆者認為,較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已經勢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的統計學教育已經開始突破統計學專業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農醫以及社會學等大部分學科和專業中,開設了統計課程;統計知識還列入了中小學教學內容。這是可喜的,但筆者認為統計學普及教育還僅僅是初露端倪,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還未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國在一些財經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社會統計學,在理工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數理統計學,都還與“大統計”的理念和作為理學類一級學科的統計學存在著很大距離。中小學雖然在數學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統計學的基本內容,但一方面比例較少,另一方面,據筆者了解,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基層學校師資條件的制約,教育質量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理科教師在大學僅學過數理統計課程,對抽樣和描述統計的內容較生疏,因而感覺新教材內容體系較亂,內容不如老教材講起來“順溜”。于是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很多的練習題,但蘊涵在知識背后的統計思想能否也講出來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國民的統計意識還不強,對統計學的認識也還不夠,據筆者了解,一談到統計,很多人就聯想到統計局,聯想到大量的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等。這些都說明,統計學的普及教育還任重道遠。
大規模普及統計教育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以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為基礎。以人力資源為例,盡管我國有一支素質較高的統計學專家隊伍,但由于他們承擔著國家政府部門或科學研究機構的重要工作,因此顯然不可能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大規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樣,國家目前也還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資源開展統計學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樣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的問題,開展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呢?
筆者認為,要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首先應該在各類高等院校中普及統計學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會。各類高校現有專業教師可以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在學校教務部門的統一安排下,著力通過開設跨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統計學普及教育。各類高等院校接受過統計學基礎教育的成千上萬名大學生會走向社會的眾多工作崗位,他們會帶著統計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個崗位開花結果,同時也為他們進一步提高和繼續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礎。因此,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問題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徑。
當然,由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重點大學和一流專家牽頭,以講座班的形式開展對一般高等院校的師資培訓工作,以研討會的形式定期溝通和交流各高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情況和經驗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這個突破口一旦打開,全社會普及統計學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來了。筆者甚至認為,高等院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會很壯觀,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三、在高等院校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類高等院校中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實際上是相對現有教育體制來說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學內容創新的一種嘗試,需要領導的重視,教務部門的協調等基本條件作為保證。在這里,就有關教學指導思想和實施方法粗略地談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拋磚引玉。
1、基本思想:將抽樣技術、描述統計、概率初步、推斷統計、非參數統計、Excel在統計分析中的應用結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學,向學生較系統地介紹入門階段最基本的統計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徑:通過在普通高等院校各專業開設《應用統計方法》選修課,解決統計意識的培養和統計方法普及教育問題,選修課一般為54~72學時為宜。
3、基本目標:各專業的學生通過《應用統計方法》的學習,初步樹立統計意識,能夠用基本的統計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統計分析軟件解決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材選用:可以選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賈俊平等編著的《統計學》作為教材,也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和其它具體情況,自編教材。
5、師資問題:各高等院校講授統計學或者概率統計的教師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教務部門承擔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當然教師很可能需要進行一些再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例如,講授概率統計的教師很可能需要學習實際的抽樣技術和Excel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方法等。
6、學習評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統計”轉化為“做統計”,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通過撰寫統計報告進行考核,從而使學生掌握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寫出統計報告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在2004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實踐教學被視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單獨列為一項二級指標,強化了實踐教學的地位。各類高等院校率先進行統計學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強了實踐教學的環節,而且也為統計學的社會普及教育打開了突破口,是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同時,通過大規模地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也會提高統計學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統計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與世界發達國家接軌的國民基本科學素質。
(嘉應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能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本文以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為例,闡述了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意義、建設經驗以及進一步深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實踐教育基地;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通常將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納入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強調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以專業知識的應用、專業技能的檢驗提升為導向的實踐教育發揮著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1]。實踐教育基地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更是高等學校孵化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成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近幾年來,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注重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工作,積極探索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和管理方面的經驗,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本文結合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實際情況,研究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地方本科高校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問題。
一、建設實踐教育基地的意義和作用
(一)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主要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使得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專業基本理論與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2]。如何培養學生掌握工作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認真研究與探索的課題之一。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與梅州市統計局、國信證券、廣發證券梅州營業部等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建立了實踐教育基地。經過多年建設,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將經驗總結為“實踐教育與課堂教學擰成一條線”,將課堂的理論教學與綜合、直觀的實踐教育相結合,一方面強調“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強調“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把對學生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分解,落實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作綜合統一的考慮,使這兩種教學的培養目標互相補充。依靠梅州市統計局等實踐教育基地作為載體,我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專業技能訓練、職業認知實習、業務實習。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開拓了統計專業學生的視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運用理論知識并且吸收在課堂中無法學到的新知識,使得學生在實踐教育基地強化了學以致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二)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有利于統計專業教師開拓視野,改進課程教學質量
地方本科高校教師的學習經歷基本是從高校中來、到高校中去,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實踐經驗,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也主要集中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等方面。應用型專業建設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提出了應用型要求,要求教師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以及綜合素質能夠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以我院統計學專業為例,我院通過建設梅州市統計局及梅州市六縣兩區統計局等實踐教育基地,我院統計學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教育活動,使得學院統計學專業教師有機會與數據的第一手獲得者接觸。借助統計局這個全社會最大、最權威的數據收集與中心這個平臺,學生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檢驗專業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教師也在相應的指導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統計學基本原理的認識和對數據的認識,進一步對專業的課程安排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據此改變教學的內容和策略甚至修訂新的人才培B方案。統計專業教師帶隊參與實踐,指導學生的實踐過程,拓寬了自己的知識,提高了統計業務能力,更清晰地認識到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教師自身所提出的各種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要求,從而在專業課程的教學與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上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切合實際需要和社會需求的教育教學改革。
(三)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發展
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與廣發證券梅州營業部、國信證券、廣發證券梅州營業部等企業單位建立了實踐教育基地,統計專業的師生到企業參加實踐教學,能夠有效接觸企業的實際業務,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四)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有利于建立學校與政府部門間的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通過建設學院、學科與政府職能部門間的實踐教育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地方本科院校在地方經濟發展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另一方面也為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搭建合適的平臺。除了建設企業類型的實踐教育基地,政府型的實踐教育基地也應該是地方本科院校努力建設和維護的實踐教育基地類型之一。還是以梅州市統計局實踐教育基地為例,在學院與梅州市統計局共同建立實踐教育基地后,一方面我院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在梅州市統計局進行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我院的統計學專業教師也給統計局的員工開展了統計報表寫作技巧、統計學原理等統計原理和統計方法方面的培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種互惠互利的交流活動有利于加強學校與政府之間的教、產、學、研各方面的深入合作。統計局實踐教育基地為我院提供了一個適合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教育的平臺,使得我院專業教師更好地將實踐教育任務與理論教學任務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地將教學過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相結合。
(五)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統計學專業學生在實踐教育基地實習期間,鍛煉了統計業務能力,提高了職業能力和自身修養,使得他們能夠盡快適應行業要求。我們學院有不少學生由于在實踐教學中表現優秀被企業認可,被招聘為企業的員工。
二、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經驗
(一)實踐教育環節與培養目標相適應
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學院不斷探索研究更為適合應用型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實踐教育環節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統計學專業建立實踐教育基地后,我們要求基地技術人員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使得人才培養方案反映統計行業的要求。因此,統計專業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掌握的學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將其應用到具體問題中,一方面檢驗了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精心組織,悉心規劃每一次實踐教育活動
對于每次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實踐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學院都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和規劃。實踐結束后,需要學生根據此次實踐活動進行總結,使得實踐教育活動真正達到應有的目的和效果。
(三)學院與實踐單位重視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工作
一次教育實踐能否真正達到目的、取得效果,不僅取決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還取決于學院為其制定的教育實踐方案和實踐單位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所提供的實踐平臺的開放程度和完善程度。學院與實踐單位在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上有高度的一致性,都希望能夠通過開展實踐活動達到相應的目的。學院重視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指定了基地的負責人,對教育實踐基地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了充分的規劃與討論,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實踐方案。實踐單位重視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指定了單位負責人,配合學院對實踐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參加實踐的學生進行悉心的指導。
(四)專業教師全程參與教育實踐活動
在實踐準備期和實踐的整個過程中,都有專業教師的全程參與。專業教師不僅是帶隊教師,更是實踐過程中學生與實踐單位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專業教師要在帶隊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和學習社會對專業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專業教師要及時發現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分析解決與反饋,對實踐方案實施過程進行監控,對每一次實踐做出相應的總結。
(五)依托統計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
建立實踐教育基地為雙方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奠定了條件。依托統計學實踐教育基地,除了完成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之外,雙方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項目合作。根據應用型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都應主動向“雙師型”方向發展。利用統計學實踐教育基地的設施和環境,通過科研立項和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合作,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和梅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實踐教育基地,合作申請了林業發展及保護等專項基金。通過項目合作研究,統計學專業教師的統計業務能力有了質的提高。
2.學術交流。一方面,學院聘請了實踐教育基地的專家參與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參與實踐課程的制定和改革等工作。另一方面,專業教師和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之間開展學術交流,互相開展學術報告等活動,共同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在產學研方面合作效果明顯。
3.培訓。一方面,我們學院利用教學優勢和專業優勢,給建立基地的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另一方面,我們學院專業教師也到建有實踐教育基地的企事業單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使得專業教師盡可能向“雙師型”教師的方向發展。
三、進一步深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策略
嘉應學院統計學專業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針對統計學專業的特點,深入研究了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模式,在研究基礎上加強了對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的管理,從而將統計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成為對師生較為開放的實踐平臺,把實踐教育的內涵真正落到實處。近年,依托統計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也收到了良好效果。我院統計學專業在人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數學建模和挑戰杯等學科競賽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我們在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基地規模有限,基地不能同時容納過多學生參加實踐;實踐過程中學生與單位間溝通有時缺乏通暢性;實踐教育培養體系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中實踐教育基地的作用是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而且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需要做好各方面工作才能深化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我們在建設過程中有所反思,就如何進一步深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提出一些策略[3]。
(一)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
部分統計學實踐教學基地設備陳舊,一方面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另一方面有可能威脅到實踐教學的安全。這就需要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實踐教育的需要。
(二)加強與實踐教學單位的聯系
梅州市六h兩區統計局有不少實踐教育基地距離學校偏遠,需要學院派專門老師和實踐教育基地聯系,商討實踐活動事宜,達到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三)制定科學的實踐教育體系
將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育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建立專業的、科學的、系統的實踐教育體系,將實踐教育活動分解到各學年的課程學習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穿插。明確在每一個實踐教育活動中學生所能達到的實踐目標和掌握的專業技能,提高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育的匹配程度。
(四)加強實踐教育基地規范化管理
一方面,要將實踐教育基地的日常管理納入常態化、規范化,從經費投入、人員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保證實踐教育基地的有效運作;另一方面,切實加強與實踐單位的溝通交流,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開展人員培訓、學術交流、科研項目合作等交流活動,進一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
(五)加強學生實踐思想的培養
學生是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實踐教育活動能否取得真正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平時的專業課程學習中就應該強調實踐教育在個人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樹立實踐思想,最終達到在實踐過程中根據實踐教育的目標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實踐教育的價值。
四、結束語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教學基本條件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只有穩步推進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保證實踐教育基地建設與管理的健康有序進行,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應用能力,更能為學生將來就業和從事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需要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雙方的通力合作,需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完善和發展。
作者簡介:葉運華(1979-),男(漢族),廣東梅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數學。
摘 要: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特別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由于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認知和渴望使得知識和人才成為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社會各方面對統計學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各個高校在開設統計學專業的時候要根據時展的要求作出適時地調整和創新,促使自己所培養的統計學專業人才能夠滿足各方面的需求。本文以針對我國高校統計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為題,分析了此專業的的研究方向、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專業課程設置等幾方面的內容,對統計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作出更深層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培養適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
關鍵詞:高校;統計學;教育改革
一、統計學專業的研究方向
作為專業性比較強的數學類專業的統計學,其的教學和課程設置應更加具有鉆研性和實用性,通過對我國各個高校的統計學專業的設置情況的調查可以發現高校只有根據自己學校的發展現狀,在原有的統計學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設置明確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滿足人才競爭的需要。目前統計學專業可供選擇的研究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經濟統計方向、市場調查方向、金融統計方向、風險管理方向。從研究方向的分類就可以更直接的看出社會對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和類別設置,不僅僅局限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利用現代的信息科學技術更好地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眾所周知,21世紀是集人才競爭、科技信息及知識經濟為一體的一個新型的發展時代,在這種背景下各個高校開辦統計學專業旨在培養適合時展的專業型和應用型必須具備以下素質:首先,應具有牢固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因為理論專業知識是基礎,其是為更好地作出統計分析和預測打基礎的,是培養專業型以及復合型人才的根本。
在此基礎上只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工作生活結合起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并且通過科研創新促進統計專業更加適應時展要求。其次,通曉計算機操作、有寫作和表達能力及較高的外語水平;因為計算機已經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為我們更好的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且良好的寫作和表達能力有助于我們對外交流合作,是學好統計應具備的基礎條件,具有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是進行對外交流的必備條件可以更好地應用外語編寫的軟件,確保信息更加準確。最后,具有現代統計意識和風險意識;統計人員在進行統計分析和統計預測、決策的過程中,必須具有風險意識,對風險因素進行充分考慮,盡量減少風險損失。
三、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
對統計學專業的知識攝取主要取決于專業課程設置上,其是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決定了向學生傳授什么樣的知識并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結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我們確定了統計學專業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后就要明確其課程設置。統計課程的設置要與其研究方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實現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其專業具體的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和選修課和科學人文素質課。這就要求我們按照學科發展的要求確定課程設置的比例,有的放矢的M行課程配置和學習,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兩個關注點:其一是如何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其二是為了實現統計學的教學目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在現代化的教育模式下,我們要學會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一次來調整和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技術實現有機的結合。需要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可以多應用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使學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摘 要]要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統計教育必須高瞻遠矚。本文從統計學的發展趨勢談了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 統計學 統計教育 改革
隨著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統計創新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統計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統計實踐的創新;二是統計教育的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于教育,沒有統計教育的創新,就談不上統計實踐的創新。準確把握統計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形勢,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是統計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談一談統計教育急需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統計學的基本發展趨勢
縱觀統計學的發展狀況,與整個科學的發展趨勢相似,統計學也在走與其他科學結合交融的發展道路。歸納起來,有兩個基本結合趨勢。
(一)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結合的趨勢
統計學是一門通用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但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統計方法只有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出其強大的數量分析功效。并且,從統計方法的形成歷史看,現代統計方法基本上來自于一些實質性學科的研究活動,例如,最小平方法與正態分布理論源于天文觀察誤差分析,相關與回歸源于生物學研究,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抽樣調查方法源于政府統計調查資料的搜集。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同時也是生物學家或經濟學家等。同時,有不少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等都在從事統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他們在應用過程中對統計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進。另外,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絕對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那么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統計方法與相應的實質性學科相結合,才產生了相應的統計學分支,如統計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產生了經濟統計,與教育學相結合產生了教育統計,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生物統計等,而這些分支學科都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統計學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應實質性學科的分支,所以經濟統計學、經濟計量學不僅屬于統計學,同時屬于經濟學,生物統計學不僅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生物學的分支等。這些分支學科的存在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統計方法,而是為了解決實質性學科研究中的有關定量分析問題,統計方法是在這一應用過程中得以完善與發展的。因此,統計學與各門實質性學科的緊密結合,不僅是歷史的傳統更是統計學發展的必然模式。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1世紀的統計學依然會采取這種發展模式,且更加注重應用研究。
這個趨勢說明:統計方法的學習必須與具體的實質性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必須以實質性學科為依據,因此,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學好有關經濟類與管理類的課程,只有這樣,所學的統計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統計的工具屬性才能夠得以充分體現。
(二)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
縱觀統計數據處理手段發展歷史,經歷了手工、機械、機電、電子等數個階段,數據處理手段的每一次飛躍,都給統計實踐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上個世紀40年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給統計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那些計算繁雜的統計方法的推廣與應用,由于相應統計軟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而變得更加方便與迅速,非統計專業的理論工作者可以直接憑借商品化統計分析軟件來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多變量數據分析,而無需對有關統計方法的復雜理論背景進行研究。計算機運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規模統計調查數據的處理更加準確、充分與快捷。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DSS)更加離不開統計模型。最近國外興起的數據挖掘(Data mining,又譯“數據掏金”)技術更是計算機專家與統計學家共同關注的領域。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每年都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大量信息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信息過量,難以消化;信息真假,難以辨識;信息安全,難以保證;信息形式不一致,難以統一處理。于是人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口號:“要學會拋棄信息。”人們開始考慮“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沒,而是從中及時發現有用的知識,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對這一挑戰,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DMKD)技術應運而生,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把人們對數據的應用從低層的簡單查詢,提升到從數據中挖掘知識,提供決策支持。在這種需求牽引下,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統計、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方面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到數據挖掘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形成新的技術熱點。雖然統計學家與計算機專家關心Data mining的視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說,Data mining與DSS一樣,使得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統計學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深入,也同樣離不開統計方法的發展與完善。這個趨勢說明: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對于財經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學好統計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學會利用商品化統計軟件包解決實踐中的統計數量分析問題,學好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程序設計,能夠將具體單位的統計模型通過編程來實現,以建立起統計決策支持系統。
所以統計與實質性學科相結合,與計算機、與信息相結合,這是發展的趨勢。了解這一點,再來看我們目前教育中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一些課程要改革,教學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談一談統計教育需要改革的幾個方面。
二、統計教育的改革
(一)統計專業課程建設問題
專業建設考慮的是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這樣的人才。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和規范課程內容。課程設置主導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統計理論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數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各種統計方法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培養應用統計人才應當設置較多的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相關領域。例如培養從事經濟管理的統計人才,在課程設置上至少應當包括四方面的知識:(1)經濟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經濟活動的主要進程和基本規律;(2)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統計方法,包括常用的統計數據搜集方法,統計數據處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適用電腦技術,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電腦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有關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中的前沿性問題,目的不在于要學生真正掌握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理論和統計實踐的前沿發展動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中,有兩個焦點問題:一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二是應用什么教學手段來達到較好的統計教學效果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促使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1.改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特別注重教育多樣化和多層次性,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數據的技術,還要教學生讀懂數字背后的事實。學會按照具體與抽象、動態與靜態、個體與總體、絕對與相對、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利用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
2.改單向接受式的教學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以案例分析與情景教學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學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識,發揮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構建以課堂、實驗室和社會實踐多元化的立體教育教學體系。在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統計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教材要與統計軟件的應用相結合。現在許多教材都是內容與軟件分家,現在計算機已非常普及,無論是高校、高職和中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不管哪一個層次,都已說不過去。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教學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統計學應與計算機教學有機地合為一體,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統計軟件的使用。除了要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即數據挖掘的能力。
(四)教學與實際的數據分析相結合
統計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應成為統計課程的重要內容。統計教學和教材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實驗室進行,亦可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統計思想和方法,而且鍛煉和培養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
電腦、網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手段,還深深地影響著教學的內容,因為它影響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和需求。語文(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是一個統計人才必備的素質,它們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要盡可能結合在一起來進行教學,各管各教一套的辦法已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教育特別注重教育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社會化和國際化、多樣化和多層次,有了電腦、網絡,還需要更新,要培養出一批能用電腦、網絡來教學的新型教師,以便培養出新型的21世紀的人才。
摘要: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統計學作為處理和分析數據的科學,必然受到大數據的影響。目前我國統計學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改革還處于探索階段,統計學教育現狀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統計學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大數據時代特征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國統計學教育的現狀與挑戰性問題,討論了統計學教育改革的內容、方法、借鑒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變革問題。
關鍵詞:統計學;教育改革;大數據
一、引言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機構是全球知名的麥肯錫咨詢公司,該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的數據量和數據類型激增而衍生出來的一種現象,但大數據一詞不僅指規模大、種類多的數據集,還包括對這種數據集進行采集、處理與分析以提取有價值信息和直接創造價值的技術構架和技術過程。大數據的第一個特征是數據量巨大。截止到2012年,數據量已經從TB(1024GB=1TB)級別躍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級別。第二個特征是數據類型繁多、異構性突出,包括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個特征是數據價值密度較低,數據中存在大量重復性和無價值性信息或噪聲。如何通過強大的計算技術和統計分析等方法迅速完成數據的價值提純,是大數據時代亟待解決的難題。第四個特征是處理速度快、時效性要求高。這是大數據區分于傳統數據挖掘最顯著的特征。
目前,不同的學科領域對大數據概念有著不盡相同的解釋,但各種解釋中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首先,大數據概念體現在數據量的巨大、種類的眾多及產生速度的飛快,同時產生的數據集極有可能包含著各種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其次,大數據概念還體現在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手段和流程方面,由于數據量的龐大和類型復雜,利用常規的統計軟件已經無法對當今的數據進行及時有效的存儲、分析及處理。因此,所謂的大數據并不是單純指數據流量的巨大,還指其結構的復雜和種類的多樣,在數據處理和分析上需要采用高端計算平臺或高級統計軟件,以及海量數據中存在著可挖掘的潛在的大量價值信息與知識。
近年來,隨著高速計算機的應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大數據的存儲和分析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的核心技術有MapReduce、GFS、BigTable、Hadoop,以及數據可視化等。在數據搜集上,可方便地通過在線互聯網數據庫獲取二手數據或一手實時數據。在數據分析上,傳統統計學方法采取的是基于統計模型的樣本數據分析,而大數據分析技術則是通過高端計算平臺,對大數據中的信息進行挖掘。
統計學作為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的科學,必然受到大數據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統計學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展步伐。近年來,有不少文獻討論了大數據環境下我國統計學教育的改革問題(例如[1]-[5]),本文在分析大數據時代特征的前提下,進一步討論我國統計學教育的現狀與挑戰、統計學教育改革的內容、方法、借鑒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變革問題。
二、統計學教育的現狀與挑戰
2013年,教育部對我國統計學專業設置進行一次新的調整,將原來的既可授予理學學位,也可授予經濟學學位的統計學專業劃分為統計學、應用統計學和經濟統計學三個本科專業[6]。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統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3年11月公布的數據,當時全國有194所高校開設了統計學專業,156所高校開設了應用統計學專業,164所高校開設了經濟統計學專業[6]。目前,全國開設這三個統計學專業的高校個數和在校學生人數與2013年相比都有不少的增加。
面對大數據時代,我們目前的統計學教育無論在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育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都存在著亟待解決的挑戰性問題。例如,在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比較重視課程層面上的評價,比較輕視專業層面上的整體評價,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反饋機制。
關于教學內容,目前三個統計學專業在統計理論和應用統計兩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統計理論主要包括:抽樣理論、實驗設計、估汁理論、假設險驗、決策理論、貝葉斯統計、半參數和非參數統計、序貫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小樣本理論和大樣本理論等。在數據分析中,現今的統計方法基本以結構化數據為主要處理對象,而對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的分析和工具涉及較少。因此,現今統計學課程及內容已不能滿足從事非結構型和半結構型的大數據研究和商業應用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
對于教育方式,鑒于大數據時代要求,統計分析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數學和現代統計學基礎,具有較高的軟件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大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處理和挖掘數據的技能。日本學者城田真琴認為:“數據科學家要有計算機科學專業背景,數學、統計方面的素養和使用數據挖掘軟件的技能,善于利用數據可視化的手法展現晦澀難懂的信息,而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眼界和視野,具有適應社會發展和創造價值的能力”。現今的統計學教育方式還不能很好適應大數據時代數據科學人才培養需要,必須進行必要及時的調整和變革。
對人才培養模式,大數據時代不僅要求培養具有數據處理和分析所需的基本素質與技能,更重視培養從海量數據中發現和挖掘價值信息、把握市場機遇、創造利潤的潛在能力。面對大數據時代的諸多挑戰,現代統計技術、數據挖掘方法、計算機信息技術、軟件工具和理念的日新月異,培養統計人才的教育模式也需要相應變化,統計學教育只有與時俱進,主動做出全面的調整和變革才能適應新時代知識進步和激烈人才市場競爭的需要,積極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學教師有更高的要求,統計學教師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的技術也隨之要求更高,統計學教師固有的知識體系已不能滿足培養現代統計人才的需要,必須進一步深化和更新原有的統計學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數據庫和信息科學等有關知識和技術,同時還要熟悉處理非結構型和半結構型數據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現代統計學教育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素質的要求。
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專業的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現代統計理論、統計方法和專業統計軟件,還要學會如何分析、處理來自互聯網或各種實際問題中的海量數據,如何利用統計軟件和互聯網技術進行數據操作,如何借助軟件技術和統計準則判斷數據質量,如何進行模型選擇和評價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如何準確清晰地呈現統計分析結果和結論,等等。
2014年11月,美國統計學會了統計學本科專業指導性教學綱要 [7],該教學綱要對統計學專業提出四個方面的要求:(1)具有扎實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強大的統計計算和編程能力,熟練使用統計軟件和數據庫;(2)分析來自現實問題的真實數據,真實數據是統計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掌握多樣化的統計模型方法;(4)具有通過語言、圖表和動畫等方式解釋數據分析結果的能力。美國是統計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該指導性教學綱要代表著美國統計學專業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方向,對我國統計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以該指導性教學綱要為參考依據,對照我國目前的統計學本科專業教育,無論是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方面,還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都存在著亟待解決的挑戰性問題。
三、統計學教育的改革
大數據時代的統計學教育不僅是各種統計方法、數據挖掘方法和信息技術手段的延續或發展,更主要的是這些方法的集成應用和在實際數據分析中的真實體驗。過去,企業數據庫價格昂貴,在統計學教育的教學案例或實驗課教學中,很少采用真實和海量的數據庫資源,基本都是采用過時或虛擬的數據。今天,像百度大數據引擎這樣的數據庫的逐步對外開放,將有助于開展“線上大數據統計實驗”教學。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有必要利用網絡資源以及各種數據處理軟件,搭建線上大數據分析實驗教學平臺,全面開展大數據統計實驗教學的改革。實際上,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本科階段的統計學教育就可以融人聯機分析和數據的可視化教學。其次,要時刻關注大數據分析理論的進展,及時將新理論新方法融入課堂教學內容。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數據時代,經典統計理論和方法并沒有過時,但需要進行改進和進一步發展。這是因為,網上采集的巨型數據集往往存在大量的重復性和無價值數據信息,使得大數據價值密度降低。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之前往往需要通過去噪、分層、截斷、聚類等方法的預處理,將其變成便于進行分析處理的小數據,繼而借助于經典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和處理。因而在大數據時代仍然需要采用傳統統計學的小樣本理論和方法。所以,即便是在大數據時代,經典統計方法仍然是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石,其核心地位不可動搖。所以,在大數據時代仍然要強化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尤其是在長期發展和實踐應用中經過驗證的、成熟有效的經典和現代統計方法,在大數據時代仍然沒有過時,但需要結合大數據分析的需要對經典統計方法進行必要的發展和改進。
大數據科學需要統計學與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的結合。亞馬遜大數據科學家John Rauser 認為:“數據科學家是統計學家和計算機工程師的結合體”。為了滿足大數據時代的要求,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應根據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增設與大數據前沿領域發展相關的課程,如計算機網絡和大數據相關的軟件應用,同時要加大實驗課和社會實踐課的比重,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大數據概念、理論、技術和方法,培養其運用大數據的相關分析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理論課程,除基本統計理論外,還應開設一些較為現代和深入的課程,如現代貝葉斯方法、神經網絡、數據挖掘、應用隨機過程論等。另外,還應開設與大數據分析相關的關聯規則、決策樹、機器學習、支持向量機等課程。
為了培養與時代適應的統計學人才,統計學專業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念,改變認識數據、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思維,主動學習和補充互聯網、現代數據分析技術、數據庫和數據挖掘技術,使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和提升,跟上時展的步伐。
在大數據時代,要注意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以提高本專業學生數據分析方面的能力,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其適應社會的能力。應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實訓場所動手操作和鍛煉,嘗試以企事業單位的財政、金融、保險、統計、咨詢和信息公司等部門為主構建專業性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到大數據相關的機構部門、產業園區和企業中去調查研究和實踐。此外,統計專業應積極同其他專業進行合作,聯合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數據分析人才。鑒于大數據對數據分析人員在計算機技術、行業認知、業務知識、數據分析工具和方法的要求提高,統計學科應主動與計算機、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合作,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專業素質和業務修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關于統計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參考和借鑒美國統計學會公布的統計學本科專業指導性教學綱要。根據該教學綱要,統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涵蓋五個模塊[7]:(1)統計方法與統計理論。建立統計模型并對模型的輸出結果進行評價,熟悉統計推斷,能夠從數據分析中得出恰當的結論。(2)數據操作和統計計算。熟練使用一款專業統計軟件進行探索性數據分析,發現和清洗數據中的錯誤記錄,具有編程能力和算法思維,可以進行各種數據操作,還應掌握統計計算技術,能夠進行模擬研究。(3)數學基礎。熟練掌握微積分、線性代數、矩陣論、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4)實踐訓練和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表達和交流能力,善于通過圖示和動畫等聽眾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分析結論,并且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項目領導能力。(5)特定領域的知識。掌握特定應用領域的知識,并用統計學特有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特定領域的實際問題。
大數據時代是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統計學專業的教育改革必須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統計數據分析中軟件應用能力至關重要。在眾多統計軟件中推薦使用R和SAS軟件,因為R是免費開源軟件,其統計建模、統計計算和可視化功能強大,更新迅速,是最新統計方法的主要平臺,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而SAS軟件被很多公司用于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在實際應用領域具有長期而深遠的影響,是數據分析不可或缺的專業統計軟件。當然,教學中也可以嘗試使用其他專業統計軟件,例如經濟統計專業學生也可使用SPSS軟件,但最好會使用SAS或R軟件。在加強軟件使用和編程能力的基礎上,應加強學生統計計算和統計模擬能力的培養。在大數據時代,強調統計計算的重要性是大勢所趨。統計模擬技術是伴隨著高速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廣泛應用的現代技術,可用來解決傳統學科領域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在計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貝葉斯統計方法過去曾經面臨的計算瓶頸正在逐漸消失,基于馬爾科夫鏈蒙特卡洛(MCMC)技術的統計模擬方法在數據分析中的強大威力正在日益顯現。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科技信息技術的進步,大數據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大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因此,對大數據的統計顯得格外重要,在大數據時代研究統計學的發展也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數據;統計學;發展
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席卷了全球,各行各業在經營管理中都離不開大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對于政府單位來說,大數據更如經常便飯,大數據主要利用多樣式和多層次的采集方式進行數據采集,在分析數據時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高速處理數據的信息系統,分析的數據結果為公司或者政府單位的決策做參照。大數據的發展給統計學不僅帶來了機遇,更重要的還有挑戰。一方面信息技術和網絡科技的發展為數據收集和整理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近幾年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數據量更加的繁雜,所以又給數據統計時帶來了麻煩,種類不斷增多的大數據資源,正在成為政府統計部門分析研究的重要領域。
一、大數據與統計學的區別
我們就大數據自身而言,要想在信息化迅猛發展、數字爆炸式增長的現代信息平臺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有效數據,就必須依靠數據統計來完成。這就充分證明了關于大數據的相關研究是要和統計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其與統計學也存在巨大的差別,它的使用模式和運用方式是不一樣的。統計學需要依靠樣本抽樣的方法來進行數據整體和提煉的,這就意味著會有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其成本相對于大數據來說是比較高的而且過程是相對比較繁瑣的。而大數據主要依靠網絡信息平臺,在海量的電子數據信息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數據,具有來源廣、數據量大、整體性的特點,其是以整體的數據作為一個大樣本進行工作的,數據相對于統計學來說更加的精確化及標準化。因此,統計學和大數據的結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全面性和統計學高效性的特點,在利用統計學進行大數據樣本的統計過程中要對整體的數據資源進行選擇和篩選,這樣能避免樣本統計的弊端,還可以把樣本統計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二、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學教育的發展
(一)培養全方面素質人才
統計學專業的學生與文管專業的還不一樣,文學專業的以及管理專業的學生都比較善于交際,善于溝通,而統計學是理科專業,很多學生只善于埋頭做題計算,這樣的話在以后的工作崗位就會感覺吃力,因為做數據統計,必須要與其他部門學會溝通,協同工作這樣才能把數據統計和分析的準確。要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針對不同數據信息做出不同的溝通與交流,從數據中挖出有價值的信息,需要本身具有數據敏感性,但是對數據的敏感程度也不是先天所帶來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鍛煉出來的,而是要經過時間的積累和數據分析工作的磨練,同時也可以根據案例型的數據分析材料,積累閱歷,提升對數據資源的敏感程度。
(二)培養統計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大數據時代下培養的統計學應用型人才應該具有兩方面的基本素質,第一是概念性的,也就是說統計學的相關人才應該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素養,這是基本要求,也是培養統計學人才的前提。第二就是實踐性,也就是本文中我們提及的統計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就是在實際操作中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應用型人才需要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需要有較多的經驗與閱歷,不能只會紙上談兵。在高校開展大數據分析學科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真是可用的案例和數據,這就需要學校與公司企業走合作道路,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還能將學生送到企業去實習,進行校企聯合,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是培養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點,也是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點。
(三)促進統計學與信息計算科學的融合
在大數據的分析與研究時,僅僅憑借統計學科的支撐是不夠的,大數據的數據結構性特征已經拋棄了傳統意義上的數據分析模式的非智能化框架,而且數據分析需要利用新型的數據運算方式以及計算機技能分析,這也是進行數據分析的問題所在,因此要想做好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工作,只單單依靠單一的統計學科知識的人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其需要的是數學,信息技術,統計學三門學科的融合發展,緊密結合三門學科之間的交叉發展,融會貫通,利用各科優勢資源相互彌補不足,這樣才能為大數據的收集,統計,分析做出科學準確的結果。
三、結語
學習統計學的優勢在于:我們可以利用統計學進行大數據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使得我們在使用數據時可以更加的便利和高效。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來自各方面的數據出現井噴的狀態,這就增添了我們在數據統計和信息處理時的困難。在現在這個信息化數據爆炸式增長的形勢下,我們要充分全面的利用各方面的數據資源才能充分發揮統計學的優勢,做好預測和分析,同時充分將統計學的優點與完備的大數據資源實現有效的整合,讓統計變得通俗易懂。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統計軟件輔助統計教學提供了條件。心理與教育科研的客觀現實要求人們利用統計軟件解決日益復雜的大規模數據信息,而PASW的特點決定了它是心理學、教育學專業學生的首要選擇。實踐表明,PASW輔助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的改革能夠轉移教學重點、轉變教學模式、促進考試形式與內容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PASW;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改革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是用統計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心理、教育問題的一門交叉學科,它闡釋的是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心理、教育科學領域的實踐和應用。作為高師院校心理與教育科學各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統計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其理解統計方法背后蘊涵的統計思想,掌握各種統計方法在心理、教育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和解決心理、教育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的影響,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的教學效果一直不令人滿意,與教學目標有較大的差距。為適應時展的需要,對其進行教學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統計學類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關于傳統統計學類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同人均有提及。陳洪認為: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參差不齊;輕過程考核,重結果考核;輕能力培養,重知識傳授;統計教材偏重統計方法的數學推導,不注重實際應用;教學手段相對落后,過于單一。歐陽敏華等認為,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現狀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教材建設滯后、非統計專業學生的數理基礎較薄弱、大部分高校統計學的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的單向灌輸方式。裴麗芳等認為:這類課程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手段單一;教材建設落后,教學理念不合時代要求;考核方式單一,課程設置有待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學界對傳統統計學類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有基本共識,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評價方式單一,輕過程、重結果。其教學結果是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能解決心理與教育科學領域內的實際問題。
二、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一)更新教學理念,注重統計意識和統計能力的培養
教學改革,理念先行。物理學家勞厄曾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注重統計思想的挖掘和傳遞,努力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和統計意識,提高學生的統計素養。統計思維就是通過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整體和動態上把握事物在數量上的規律性。統計意識是人們由一組數據所引發的思考、所推測的可能結果以及自覺想到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有關問題的意識。統計課程的教學重點應該突出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統計思維、統計意識的養成,使學生能夠通過心理、教育現象的數量關系,認識心理、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并把這種統計思維和意識運用的研究實踐中。
(二)PASW輔助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的條件
1.借助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大量統計分析軟件的出現,繁復的統計計算已逐漸由手工完成轉為計算機完成。統計軟件的使用不但使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煩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因此統計學教學應增加統計軟件的教學內容。借助統計軟件輔助統計教學,能實現統計方法與現代技術的緊密結合,能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及對統計結果的解釋能力。
2.PASW輔助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的可行性
PASW原為SPSS,2009年更名為PASW(Predictive Analytics Software,預測分析軟件),包括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數據收集、企業應用服務四部分。PASW是國際上最流行、最具權威性的統計分析軟件之一,與其他國際權威軟件相比,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用戶界面友好、操作方法簡便、輸出結果簡潔美觀,它不需要運用編程語句和命令,只要掌握基本的統計概念和方法就可以進行統計分析,因而是非專業統計人員的首選統計軟件。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凡是用該軟件完成的計算和統計分析,均不必說明算法。PASW功能強大,完全可以解決心理與教育統計學中的各種統計問題。
(三)PASW輔助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實踐
1.轉移教學重點,加強實驗設計的教學
傳統的統計學教學偏重統計學基礎理論知識、統計方法的數學推導,計算是通過計算器和手工完成的,由于受課時和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限制,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都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統計軟件的使用使計算變得簡單、快捷、準確,使學生從煩瑣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把注意力放到對問題的討論、分析和評價以及對統計結果實際意義的理解上;實現不同方法之間的互通,使學生既看到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性,又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教學重點轉移到統計學的基本原理,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適用條件、主要用途、適用數據類型、注意事項、結果解釋等方面,統計計算則由PASW完成,教學重心更多地集中到使學生理解統計方法的本質并能對統計結果實際意義進行解釋。
傳統的公式推導、手工計算難以將復雜的實驗設計內容引入教學,難以解決實踐中的復雜問題,PASW輔助教學則可以解決實驗設計中的復雜計算問題,從而為復雜的實驗設計引入教學創造條件。良好的實驗設計是保障研究科學性和可行性的必要條件,因此,統計課程應加大實驗設計內容的比重。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實驗研究實例為線索,以科學研究為主線,理論密切聯系實際,讓學生體驗從研究的選題、設計、實驗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到最后作出科學判斷的完整過程,把抽象的數理概念變為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的具體行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課程內容。
2.轉變教學方式,突出案例教學,重視實踐應用
教師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選擇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啟發式講解,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著重使學生理解公式的含義,掌握其規律性,引導學生把學習重點轉移到統計方法的應用以及對統計分析結果的解釋方面。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使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認識。
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在一個課時內利用多種統計方法處理同一組資料,無法同時顯示多種統計計算公式、相關圖形及計算結果,無法直接利用結果和圖形進行預測,教材往往使用一些數據量小的假設設計例題,難以把含有大量復雜數據的案例引入教學,學生難以感受到統計學的強大功能和魅力。采用PASW輔助教學則可使數據的圖表演示、數據計算、數據分析及預測一氣呵成,使統計學的抽象理論變得直觀、具體、形象。統計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而應借助PASW增加統計實際案例,通過計算機對大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統計知識分析身邊的實際問題。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學科,因此教師應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的突出地位,使學生既掌握牢固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工作中,學以致用,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3.改革考核的形式與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
(1)考試形式的改革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學生的統計素質和能力很難通過筆試考查出來,事實上筆試考查的僅僅是基本的理論和方法,為避免“平時不努力、考試靠突擊”的現象發生,就要既重結果,更重過程。學生成績應是對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定,要加強平時考核,適當增加實踐成績的比重,考試形式除了閉卷考試,還應增加案例分析、討論、軟件使用、結果分析等形式。
(2)考試內容的改革
考試內容不僅要包括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還要包括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要體現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閉卷考試在側重于考核統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同時,應把一部分理論知識轉化成實際問題設計試題,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和分析應用能力。要突出實用性,不出或少出需死記硬背的考題,適當增加案例分析、思考論述、辨析等題型。平時考核的內容包括:課后作業、平時課堂表現、學生應用統計軟件的能力及實踐等。課后作業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目的在于鞏固、提高教學效果;平時課堂表現考核,則通過學生上課時的表現,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用統計軟件的能力及實踐則主要考核學生將統計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的能力,注重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PASW輔助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的改革成果
(一)實現了教學重點的轉移
PASW輔助教學實現了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重點的轉移,減少了公式推導、手工計算、計算器應用,增加了實驗設計、軟件使用、實踐應用,突出了結果解釋在統計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學內容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及科研實踐。
(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PASW輔助教學可以在課堂上處理大規模的實際數據資料,使教學模式由傳統的單向灌輸的理論教學向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轉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了實用性,達到了學習為科研和實踐服務的最終目的。
(三)促進了考試形式和內容的改革
PASW輔助教學促進了考試形式和內容的改革。在考試形式上,加大了綜合性考題比例;在考試內容上,著重考核學生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確應用統計方法的能力。
(四)理論聯系實際,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
運用PASW進行輔助教學能方便、快捷地處理統計圖形、圖表,使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形象,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親歷從數據收集到最后結果分析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效果。PASW輔助教學使學生能聯系實際對方法、原理進行反復運用,從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加深對統計意義的認識,培養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突出表現在教育科學學院學生申請的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以及畢業論文中,實證研究明顯增多,使用PASW進行統計分析的比重明顯增大。
總之,借助PASW開展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學改革,順應了統計學發展的趨勢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能力要求,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責編:趙洋
【摘 要】《統計學原理》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為經濟與管理學科各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的重要的基礎課,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學習者個體需求特征提出了區域分組方法,并配合資源組合策略和輔導方式選擇策略,構建了包含三個子模式在內的課程教學模式系統。
【關鍵詞】開放教育 統計學原理 教學模式 改革 探索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大量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與數學和數理統計學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在社會現象中,許多數量關系可以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加以表述和研究。這些模型有的是函數關系,有的是隨機數量關系。統計學中的平均數和標志變動度、抽樣推斷、回歸和相關分析、統計預測等,在很大程度上運用了數學和數理統計學。開放教育專業學生由于年齡偏大,數學基礎較差,再加上課程本身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學習的效果較差,及格率也比較低。
為了探索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的教與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對承擔的《統計學原理》課程的2008級會計、工商管理兩個專業近160名學生進行了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經過反復試驗與對比分析,概括出了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現把具體操作思路總結如下。
一、對學生個體需求特征進行分析,為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基礎條件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首先應在了解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條件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教育發展水平和教學條件,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現代遠程教育規律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
學習者特征包括起始能力和一般特征兩個方面。“初始能力”是指學習者對從事特定的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一般特征”是指學習者對從事該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認知成熟度、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條件等。
為了分析的方便,對學習者“初始能力”的考察,筆者主要是通過入學水平測試,重點考察學習者的知識準備和學習能力;對“一般特征”的考察,主要是通過學生檔案和學生調查表,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條件。學習者特征按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條件三個因素的組合分類:
1.“正常”區域型
該區域學生的特點是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態度比較端正。雖然部分學生的學習條件較差,但由于學習能力和態度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習條件上的劣勢。該區域的學生群體,只要提供適用的教學資源,進行適度的引導即可進行完全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目標要求。根據我們試驗的情況統計,綠色區域的學生一般能占到學生總數的15%~20%,是最適合接受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生群體。
2.“關注”區域型
該區域學生的特點是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優勢,但在另一些方面也存在著劣勢,綜合能力屬于中等。這一區域的學生借助合適的學習資源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但需要通過小組協同學習和教師的針對性的引導才能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經過努力才能達到培養目標。開放教育學生大多年齡偏大,有工作壓力或家庭拖累,學習時間較少,大多屬于這一區域。根據我們的試驗統計,該區域的學生一般占到學生總數的50~60%,是接受開放遠程教育的學生主體。
3.“重點關注”區域型
該區域學生的特點是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學習動機存在著某些偏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學習條件不盡人意。該區域的學生需要在小組協同學習的幫助和教師強力的引導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完成課程學習,達到培養目標要求。該類學生一般將占到學生總數的20%左右,是輔導教師重點幫助的對象。
以上分類方法的目的在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采取針對性較強的媒體組合策略和導學策略。這種分類方法對每個學生具體所在的區域不宜公開,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造成心理壓力。
二、構建學習資源超市,掌握各類資源的特點,實施資源組合使用策略
多種媒體的學習資源是現代遠程教育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由于學生對學習資源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不同類型的資源有著不同的使用條件,對學生學習起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充分考慮學習者個體特征的差異,開發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建立資源超市,增大學習資源的可選擇性,是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模式構建的物質保證。
目前,《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文本及網絡學習資源比較豐富,已經具備了資源超市的雛型。資源種類及特點分別是:
1.統計學原理多媒體自學課件
圖像、文字、動畫、音樂并茂,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統計學原理CAI自學課件。本課件的特點在于信息量超大,教學內容豐富。既可以按章節學習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也可以按單元掌握重難點,并進行單元或綜合測試。所有的習題除有正確答案外,還進行還提示做題所需掌握的基礎知識。其自測、重難點解釋、例題分析和套型試題等內容,對學生把握課程重點、掌握做題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很大幫助。
2.文字材料
中央電大提供的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學習指導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用書,是教學的主要媒體和課程考核的基本依據。
3.音像資源
中央電大提供的錄像教材、錄音教材和VCD光盤。錄像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媒體之一。
4.其他教學資源
主要有中央“電大在線”和汕尾“電大在線”教學網頁、IP(PPT)等格式的資源,是學生學習的補充資源。
統計學原理課程雖然學習資源比較豐富,但根據我們的統計,學生實際使用教學資源的差異較大,資源推薦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不是很明顯。資源使用率普遍較低,未達到理想的程度。
在我們對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資源使用的分析中,使用率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字主教材和輔導教材經過幾次修訂,已經比較適合學習者自主自學,少數學生不借助教學資源可以完成課程的學習;
2.每周一次的面授輔導基本可以解決部分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3.CAI課件的學習成本較高,部分學生不具備使用條件;
4.網絡資源的時效性不強,針對性較差,大多是指導性教學文件,對學習有幫助的資源較少;
5.錄像課效果差,主講教師地方口音重,聽不清楚。
調查表明,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品種,提高教學資源的質量,開發網絡課程,開發就某個章節、某個問題講解的小課件,是今后資源建設的重點。
三、選擇有效的導學方式,為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服務保證
1.固定式系統性輔導
安排一周一次的集中系統輔導。可以系統地講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論與原理,也可以就各章節的重難點進行系統輔導。這種系統輔導主要是針對紅色區域“重點關注”的學生設計的,所以在上課時間上我們主要按該區域的大多數人可接受的時間來安排并固定下來(一般在雙休日或晚上);要求“關注”區域的學生群體盡量參加,要求“正常”區域的學生選擇參加。將講課的重心放在滿足“重點關注”區域學生群體的需求上,在兼顧講課內容的系統性和漸進性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和難點,注意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
2.預約式階段性重難點輔導
安排兩周一次或一月一次的單元輔導或考前輔導。這種輔導由于時間緊,輔導的知識密度大,只能是各種重難點、關鍵性問題和考試知識的講解。這種方式對于已經自主學習過課程,但對重難點不太把握的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很有幫助。這種輔導主要是針對“正常”區域和“關注”區域的學生設計,主要是解決自主學習中小組協同學習中無法解決的問題。這類輔導一般是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事先預約輔導時間、地點、輔導的主題。
3.隨機式個別化輔導
學生利用電子郵件、電話、BBS等形式,對學習中所碰到的問題隨時進行詢問。隨機性個
別輔導適合于各種類型的學生群體,是一種高效、快速、經濟的交流方式。
四、教學模式的總結與效果評價
1.模式的概括
從筆者對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實證研究的程序來看,學習者特征分類、學習資源組合、教學輔導方式選擇、學習過程控制是教學模式研究的主要內容。在學習者個體特征的分析中,為了方便,僅選用了幾個主要的變量進行了分析。隨著對學習者個體特征的深入研究及資源種類的不斷豐富和新的教學輔導方式的采用,模式研究引進的分析因素會越來越多,模式的構建也會更加完善。
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由“學生分類―學習資源組合―輔導方式選擇―教學活動控制”等幾個環節組成,又分為三個子系統,即“正常”區域學生――完全自主學習+個別化輔導模式;“關注”區域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階段性輔導模式;“重點關注”區域學生――小組學習+系統性輔導模式。
2.模式的理論依據
本模式中分類的理論依據來源于現代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的“刺激與反應”模式、認知主義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人本主義學習的“學習者中心地位”理論,對學習者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條件與學習效果的關系,都進行了精辟的論述。本模式的“資源組合”和“教師導學”選擇的理論依據來源于現代遠程教育理論。遠程教育的本質是實現跨越時間、空間和社會文化心理的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學資源與技術是關鍵因素,是遠程教育賴以存在的基礎。現代遠程教育中的教師與學生的準永久性分離,使得教學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包括面對面的交流)成為必要。教學活動的本質是教育信息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傳遞,遠程教育也是如此。
3.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
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在三個學期的實驗中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也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和歡迎。盡管本課程教學模式包含了學習能力、學習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也包含了教學資源的組合策略和教學輔導策略,但我們仍然可以用定量的方法來分析其教與學的實際效果。作法是將模糊性語言描述加以數量化,從而可利用傳統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我校開放教育專科統計學原理考試中,試驗點及格率比同期平均及格率高6個百分點,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的效果明顯。
當然,以上教學模式效果分析的面比較窄,方法還不盡科學,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研究解決。
【摘 要】統計學教育從世界各國到我國,都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從我國來看,仍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就如何統計學普及教育提出幾點淺顯的見解。
【關鍵詞】統計學 普及教育 高校
一、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都比較重視統計學和統計學教育。美國的高等院校幾乎都開設《統計方法》選修課,而且學生中選《統計方法》課程的人數要多于選修《微積分》課程的人數,因為他們覺得統計更有用。另外,從最近的英國、美國、日本以及港、臺地區的中學教材來看,統計學與概率都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教材每個年級都有統計內容。
在國內,統計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93年12月,賀鏗、袁衛兩位教授提出的“大統計”的理念,在統計學界從認識上正趨于統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將504個本科專業調整為249個的情況下,統計學從原來的二級學科反而被調整為理學類一級學科。這些都為統計學的發展和統計教育的大規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盡管如此,我國統計學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所有的普通高等學校中,具有統計學專業或開設統計學課程的只有100多所,這與美國有成百上千所學校在提供統計教育的狀況相比比例是較低的。從我國中學教材來看,統計的內容約占4%。相對上述國家的教科書來說比例也是較低的。
一個國家應用統計學知識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施,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統計學提高教育和大規模的普及教育無疑都會得到長足發展。統計學教育也會在普及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導下進一步普及。因此筆者認為,較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已經勢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的統計學教育已經開始突破統計學專業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農醫以及社會學等大部分學科和專業中,開設了統計課程;統計知識還列入了中小學教學內容。這是可喜的,但筆者認為統計學普及教育還僅僅是初露端倪,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還未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國在一些財經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社會統計學,在理工類院校開設的基本是數理統計學,都還與“大統計”的理念和作為理學類一級學科的統計學存在著很大距離。中小學雖然在數學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統計學的基本內容,但一方面比例較少,另一方面,據筆者了解,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基層學校師資條件的制約,教育質量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理科教師在大學僅學過數理統計課程,對抽樣和描述統計的內容較生疏,因而感覺新教材內容體系較亂,內容不如老教材講起來“順溜”。于是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很多的練習題,但蘊涵在知識背后的統計思想能否也講出來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國民的統計意識還不強,對統計學的認識也還不夠,據筆者了解,一談到統計,很多人就聯想到統計局,聯想到大量的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等。這些都說明,統計學的普及教育還任重道遠。
大規模普及統計教育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以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為基礎。以人力資源為例,盡管我國有一支素質較高的統計學專家隊伍,但由于他們承擔著國家政府部門或科學研究機構的重要工作,因此顯然不可能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大規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樣,國家目前也還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資源開展統計學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樣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的問題,開展大規模的統計學普及教育呢?
筆者認為,要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首先應該在各類高等院校中普及統計學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會。各類高校現有專業教師可以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在學校教務部門的統一安排下,著力通過開設跨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統計學普及教育。各類高等院校接受過統計學基礎教育的成千上萬名大學生會走向社會的眾多工作崗位,他們會帶著統計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個崗位開花結果,同時也為他們進一步提高和繼續進行全社會的統計學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礎。因此,把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問題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徑。
當然,由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重點大學和一流專家牽頭,以講座班的形式開展對一般高等院校的師資培訓工作,以研討會的形式定期溝通和交流各高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情況和經驗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為統計學普及教育的這個突破口一旦打開,全社會普及統計學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來了。筆者甚至認為,高等院校統計學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會很壯觀,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三、在高等院校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類高等院校中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實際上是相對現有教育體制來說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學內容創新的一種嘗試,需要領導的重視,教務部門的協調等基本條件作為保證。在這里,就有關教學指導思想和實施方法粗略地談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拋磚引玉。
1.基本思想:將抽樣技術、描述統計、概率初步、推斷統計、非參數統計、Excel在統計分析中的應用結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學,向學生較系統地介紹入門階段最基本的統計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徑:通過在普通高等院校各專業開設《應用統計方法》選修課,解決統計意識的培養和統計方法普及教育問題,選修課一般為54~72學時為宜。
3.基本目標:各專業的學生通過《應用統計方法》的學習,初步樹立統計意識,能夠用基本的統計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統計分析軟件解決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材選用:可以選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賈俊平等編著的《統計學》作為教材,也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和其它具體情況,自編教材。
5.師資問題:各高等院校講授統計學或者概率統計的教師承擔統計學普及教育的教學工作,教務部門承擔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當然教師很可能需要進行一些再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例如,講授概率統計的教師很可能需要學習實際的抽樣技術和Excel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方法等。
6.學習評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統計”轉化為“做統計”,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通過撰寫統計報告進行考核,從而使學生掌握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寫出統計報告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實踐教學被視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單獨列為一項二級指標,強化了實踐教學的地位。各類高等院校率先進行統計學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強了實踐教學的環節,而且也為統計學的社會普及教育打開了突破口,是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同時,通過大規模地進行統計學普及教育,也會提高統計學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統計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與世界發達國家接軌的國民基本科學素質。
(作者單位:長慶華泰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