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幼兒教學論文

幼兒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13 10:49: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教學論文

幼兒教學論文:幼兒鋼琴教學中的教育心理學問題

鋼琴向來被人們譽為音樂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鋼琴這一樂器之王也開 始走進尋常百姓人家。為了培養孩子成材,許多家長不惜重金購買鋼琴,想盡辦法聘請鋼琴教師,不辭辛苦, 風雨無阻地帶孩子上課,從而在社會上興起了“鋼琴熱”。然而鋼琴教學是一項十分專門的學問,尤其是幼兒 鋼琴教學更有其特殊性。因為幼兒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現,所以幼兒鋼琴教師必須熟悉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 。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幼兒心理特點搞好鋼琴教學。

一、培養幼兒音樂興趣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學習音樂 也是如此,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樂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學指出, 興趣對于人的學習、工作等一切活動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成為學習與工作的巨大動力,又可激發一個 人的創造性才能。對于幼兒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因為幼兒時期心理發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與責 任感。雖然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但如果不能及時將好奇心轉化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必然對枯燥的指 法與音階練習等產生厭煩情緒。有些家長和教師不注意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學,結 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將鋼琴砸爛堵也曾有所聞。兒童最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為 了開啟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大門,教學中應采取啟發、誘導、激勵的方法培養和加深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比如 幼兒喜歡形象思維,無論教識譜,還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彈奏標意性樂曲時,教師在范奏前 最好用形象的語言或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將樂曲的內容、情境講給孩子。另外家長也可有意識地多給孩子聽磁 帶、唱片、或多讓他們看一些有關鋼琴方面的音樂會錄像、觀看實際演出等。幼兒多具愛表現、喜歡得到贊揚 的特點。家長、教師平日可采用打分、貼小紅旗的方式鼓勵他們練琴。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也要充分肯定。 經常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讓孩子們互相觀摩、互相找差距,既鍛煉了表演能力,又能產生競爭意識。通過以 上方法,幼兒會逐漸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并能自覺地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任務,成績會明顯提高。隨著 成績的提高同時還會產生較強的自信心,會更加努力地學琴。

二、注意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學習音樂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音樂開發智力。通過學習音樂,可以 使孩子的記憶、協調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素質基礎。教育心理學 認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發展智力的核心。在鋼琴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 高兒童對音樂的理解力,同時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十分有益。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立的奧爾夫教學法 ,應用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充分培養人的創造性的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學法。它充分調動了一個人的一切感覺 器官來接觸音樂,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充分進行表達。比如相同的一個節奏型或一段旋律, 可根據個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強調并鼓勵哪怕是細微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幼兒鋼琴教學 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讓學生按樂譜的要求去彈奏,必然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該用生動形象的 語言幫助學生分析旋律所蘊含的情緒與思想,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建立音樂形 象。通過準確的范奏,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內涵,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去彈奏,充分創造與發揮自己 所感受的音樂形象。有的教師只注意了學生技藝的訓練,而忽視了創造力的挖掘,忽視了音樂感、節奏感的培 養。只有充分啟發創造性思維,才能通過豐富想象充分理解音樂內涵,才能提高音樂感、節律感等音樂素質。 兒童鋼琴考級比賽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也說明了這一點,比如有許多考生在演奏技藝方面尚不錯,但音樂感、 節奏感極差,使樂曲顯得空洞、枯燥、乏味,沒有一絲活力。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對音樂的 理解力以及音樂感和節律感,作為教師本身也應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用一些直觀、生動、形象的手段,充分 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各種節 奏譜。另外也可通過一些人的畫面介紹音樂內容,使學生通過視覺配合聽覺來感受音樂形象。反過來通過聽音 樂產生聯想,讓學生以音樂形象產生聯想,讓學生將其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畫出來,也是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 好辦法。總之,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再充分表現音樂,激發學生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學習音樂,可以起到事半功 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幼兒正處于生理與心理上的發育期,各年齡段間及同年齡段每個幼兒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一律 用同一模式進行教學,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循 序漸進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由于每個幼兒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 差異。因此幼兒鋼琴教師有必要了解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這樣才能作到“對癥下藥”、因勢利導。比如有的 男孩子腦子很聰明,但特別好動,上課時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別強,非常敏感。教師略微 批評她一下,便會哭鬧不止。很顯然對這樣的孩子不能過分批評,然而也不能對其錯誤置之不理。每堂課對他 們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彈奏中的錯誤,且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講:此處如能彈 得更優美一些就好了。孩子們很樂于接受這種語氣,很快就能糾正錯誤。有的家長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學的都已 趕在前面,非常著急,不時訓斥,甚至打罵和強制幼兒練琴。有些教師也往往缺乏耐心,動輒對孩子嚴加訓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擊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許多孩子不僅產生了逆反心理,厭惡學琴,更有甚者一聽要上鋼琴 課,就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樣的心理狀態還怎能學好琴呢?對這樣孩子只有耐心地啟發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 趣,讓他們輕輕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課,并能輕輕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練習任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做同樣 也能使孩子們在學習鋼琴中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

幼兒教學論文:論幼兒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選擇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參照。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盡可能地選擇那些生動、形象、具體的且圖片信息較多的圖書,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書中內容要簡單易懂,便于幼兒理解記憶。在選擇歌曲時要注意選擇那些節奏感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另外對幼兒進行舞蹈創編的時候要注意動作要盡可能的簡單,同時在上課時可以讓幼兒自己改編和創作歌詞,運用簡單的樂器,以促進幼兒的創造力。

二、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

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傾聽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因此傾聽不容忽視。在歌唱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喜歡傾聽、專注傾聽),因為清晰的“聽覺表象”是孩子們“胸有成竹”地正確再現歌曲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傾聽環境。首先,教師要讓孩子靜下來聽音樂的旋律、聽歌曲(或老師)的范唱,包括速度、音準、吐字等。教師要給予幼兒以充足的傾聽機會,堅持先聽后唱、聽清再唱的原則,提供的音樂要清晰優美,杜絕嘈雜的錄音。教師的范唱要清晰、有吸引力,伴奏應盡量簡單,以便讓孩子聽清楚歌曲的旋律,引導孩子聽著音樂、琴聲演唱,為幼兒營造一個安靜、有序、優美的傾聽環境。久而久之,孩子的傾聽意識和傾聽能力就會逐步提高。其次,要借助多種形式,讓幼兒有興趣地傾聽。有人做過專門的實驗,一般情況下,六遍傾聽才能保證即時的最好反應。但讓幼小的孩子在集體在集體中多次集中注意力地傾聽,很容易導致他們的傾聽疲勞。這時,就需要老師設法利用各種有趣的活動或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以通過各種游戲進行聽覺輸入,往往會對幼兒聽覺表象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比如情境渲染,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開展韻律活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創設一個游戲情境,就要選擇恰當的音樂,并根據音樂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設計,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韻律活動的角色中,自由地用身體動作表達音樂、創編動作。如《歡樂滿山谷》這首樂曲歡快、有趣,里面有動物的叫聲和人們的歡笑聲,,!這些特質都有利于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故事情境。活動中,我分別設計了不同要求的傾聽,聽歌詞、完整傾聽、傾聽不同力度的音樂等,不同層次的要求讓幼兒在每一次傾聽中都能集中注意力,感到新鮮刺激。

三、加大社會的支持力度

學前教育除了幼兒在幼兒園接受的教育以外,家庭與社會也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七章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中,幼兒園應多向家長介紹相關的音樂教育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相關情況,使家長能充分配合幼兒園進行教育,加強家園合作的力度,構建更多的途徑及方式,以此來保證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幼兒教學論文:幼兒趣味英語教學之策略

幼兒英語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掌握好合理科學的方式方法。

1.教學活動設計要科學

幼兒園的英語活動設計應做到游戲多、要求少,重復多、內容少。3-6歲的幼兒正處于學習語言的擴展階段。有的專家指出:3-6歲的兒童,相當容易學會世界民族語言的發音。可以說,幼兒在學習外來語言上有比較好的先天條件,孩子們很容易接受新的單詞。但是幼兒由于其特定的年齡特點,學習英語也存在一些困難因素:如注意力時間短,喜歡重復,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等。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注意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英語活動。例如:在第一次的英語活動中,我將apple和A作為教學內容,讓孩子們的觸覺(摸)、嗅覺(聞)、味覺(嘗)等多感官參與學習,并讓每個孩子上來做"送apple寶寶回家"的游戲,使每個孩子都能練習和重復apple這個單詞和發音,我也能為他們個別糾正發音。最后結合短小易學的兒歌(apple黃、apple紅、apple圓、apple嘖、嘖、嘖、甜)。一方面讓幼兒熟悉apple的發音,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進一步感知apple的特點。活動下來,孩子們興趣很高,而且很輕松得就把apple這個詞學會、記牢了。

2.巧妙利用童謠

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讓孩子聽歌謠、說韻文,在說說唱唱中學英文,是一種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首先,悅耳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兒思維水平。實踐證明,極富特色的韻詩、歌謠及兒歌,旋律好聽、簡單易學,既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有能適宜兒童的喜好。所以,用有節奏的音樂方式來教學,能增加語言的多樣化和新鮮感,給孩子創造活潑歡快的語言學習環境。其次,歌曲童謠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體動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愛動及愛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運用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孩記憶和理解,對語言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孩子在學習bird(小鳥)時,邊學小鳥飛邊念兒歌"bird、bird飛飛",學習elephant(大象)時,邊學大象走邊念兒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第三、學習歌謠韻文不需要具備該語言的基礎。小朋友們由歌謠的引導進入英文世界,只要常練習,能瑯瑯上口,就會有自信及成就感,對學英文更加起勁。特別是幼兒園新班的孩子,他們第一次接觸英語時,新鮮感和想學英語的欲望較強,能很快得學會唱一些英語兒歌。第四、歌謠韻文的教學是在歡快的環境下進行的,因而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很濃,效果也特別好。我們還可以讓幼兒在進餐、看圖書、玩玩具時聽歌謠,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會更好。既然歌謠對幼兒英語教學起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歌謠給兒童呢?我認為,可選擇一些內容比較簡單、且是幼兒身邊常見的事物,如小動物、家庭成員、食物、身體部位等等。另外,可搭配動作以及節奏輕快、有趣易學的都可以選用。如以下動作歌謠:SometimesIamtall(站起來,并將身體向上伸展)SometimesIamsmall(蹲下來,收縮肢體)SometimesIam very tall(站起來踮起腳尖,更用力將肢體向上伸展)SometimesIam very tall(蹲下來,并盡可能的將肢體縮得很小)Nowtall,nowsmall(站起來,蹲下)Now I am atiny ball(蹲下雙手抱膝,將身體卷成球狀)

3.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創新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方式講求的是教師一板一眼地教學,學生認認真真地聽課,這樣原本應該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也就完全被顛覆了。在英語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職責和作用是幫助、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實際英語能力的提升。探索不同的教學新方式,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嘗試,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教師要采取積極的手段幫助學生進行探索,讓學生從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感受語言學習的獨特魅力,并加強對于英語的認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要充分對自己的學生負責,尤其是處于幼兒階段的學生,要盡可能地對他們多鼓勵,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要盡可能多地關注學習的過程,而對于學習的結果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效,要懂得因材施教,給學生以不同形式的鼓勵。

4.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語教學素質

幼兒英語教學與其他階段英語的教學相比,對教師英語教學的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由于幼兒的學習能力較差,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幼兒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有效的開展英語教學。幼兒英語有效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首先應當對英語學科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英語文化素養;第二,教師應當給予幼兒充分、完整而又連貫的英語刺激,可用中文進行必要說明,但信息量不能超過英語,以培養幼兒聽英語的習慣;第三,教師應保持相當的熱情,給予幼兒正向、積極的評價和反饋,使整個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此外,教師還應在教學活動之前、之中、之后及時反思和自我評價,不斷調整和修正教學。同時,進行有效英語學習的幼兒應當具有較高的參與性,能專注地,持續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并具有一定活動性的。

最后,提倡英語閱讀。英語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學習環節。閱讀是一種習慣,而習慣最好是從小培育。我們讓小孩從小學英語,決不是想讓他們當一只兔子,很早起步,快速到達那棵樹,然后就在那里睡覺。而是要讓他們產生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英語教學要從娃娃開始,我們要不斷探索,摸索適合幼兒英語教學的新路,讓孩子們開開心心、充滿自信地通向英語王國。

幼兒教學論文:音樂教學論文[幼兒音樂教育心得]

音樂教學論文:幼兒音樂教育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

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來,我對幼兒音樂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趣引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兒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因此,我經常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選擇教材時,總是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來五段歌詞最后兩小節的節奏都是┃××┃×-┃,就顯得很枯燥,經過改編,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節奏,如“媽媽洗衣服┃嘩-┃嘩-┃”;“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這樣既是唱歌,又有游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設計趣味化

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往往決定著這次活動的成敗,因此我對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都要根據教材對結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之情節化、承上啟下、自然過渡,這樣就能使幼兒從一個音樂意境走向另一個意境。

孩子們隨著老師簡練和游戲性的語言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在音樂意境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音樂,而且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老師的精心安排,使幼兒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我的教育方法力爭生動形象,充滿情趣。

二、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我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么,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我認為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為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觸過的人都說我非常愛笑,確實我是個很快樂的人,尤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在事業、孩子和生活中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范;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我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并帶頭假裝睡覺。)同時,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老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活動前,我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如:在《娃娃家》這首歌,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由于我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并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使一首較為平淡的歌曲顯得耐人尋味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師說輕就輕、說響就響,通過反復練唱來把這些要求強化下來,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帶新

奧爾夫體系的核心觀念之一就是在不斷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對!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培養幼兒在自我探索中獲取知識,在自我探索中增強創造力。作為老師,就要做孩子潛在能力的發掘者、引導者。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注意啟迪幼兒的形象思維來創造性地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當孩[,!]子們會唱后,我就問孩子們:“怎樣才能把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張,第一段要唱得快,因為小烏鴉急急忙忙趕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點,因為小烏鴉的媽媽年紀大,小烏鴉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媽媽,所以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烏鴉很喜歡媽媽,小心地喂著媽媽。這首歌我就是根據他們的構思引導他們進行表演的。在充滿稚氣的童聲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愉快的情緒中我也給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導,如發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導、示范,但這些指導的目的是讓幼兒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達音樂。

其次,我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既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也有利于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如針對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創編時需要的有關生活經驗等事先在其它活動中進行準備,以便幼兒能將注意力集中于音樂的要求和創造的樂趣上。

在創編歌曲中幼兒的“求異思維”得到了發展,孩子們常常會叫“老師,我又想出來了”。他們不模仿別人編的,也不滿足自己編的,這種創造性,就需要老師去發現、鼓勵培養和發展。

今天的幼兒音樂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唱唱、跳跳、玩玩了,而是要緊緊地與“培養人”聯系起來!

幼兒教學論文:談幼兒音樂教育目標與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幼兒園教師在努力繼承我國幼兒藝術教育優良傳統的同時,廣泛吸收、借鑒國外經驗,促進了幼兒藝術教育的發展。但要深化改革,一系列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在音樂教育中,我們進行的不是單純的音樂課程教學,而是對人的培養;音樂教育不是音樂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嫻熟、表現完美,它也不是少數人的事情,應創造機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親身參與、充分表現;幼兒或遲或早唱準某個音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體驗和發現,等等。這些都與音樂教育目標和教學策略有關。

幼兒音樂教育目標與教學策略涉及如何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音樂藝術的學習規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如何使當代教育觀念融入音樂教育實踐等方面的問題。我們應該使音樂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審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進幼兒全而發展。

音樂教育能夠為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做什么?

音樂教育可以使幼兒體驗快樂,培養興趣。可以說,音樂是和人的生命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嬰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奏、動聽的音調會使他們情緒激動、表情愉快。音樂在時間中流動、運動的形態,不斷地產生著新的變化,其音響對感官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音樂的節奏,間接地影響到血液循環、呼吸甚至內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著密切關系。讓幼兒體驗快樂,應該是音樂帶組幼兒的第一份珍貴禮物。“培養興趣”不僅是指對音樂的興趣,更是指由此引發的對世間一切的興趣。

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美感,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終生的藝術學習培植動力、奠定基礎。在藝術世界里,音樂是最善于表達、激發情感的藝術,它可以使幼兒興奮,也可以使幼兒鎮靜,消除緊張情緒,獲得情感的平衡;通過廣泛接觸表現不同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得豐富、充實。

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幼兒階段是各種感官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是聽力培養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學習是通過多種感官體驗音樂的要素,通過體驗形成經驗。幼兒階段通過音樂的母語獲得的音調積累,對繼承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音樂的創造性能力具有深遠意義;形成的趣味、態度,獲得的音樂能力,將會成為幼兒血肉的一部分。

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感知覺。幼兒學習音樂不需要先認識文字符號,而是通過感知覺。對于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別力,對于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都會提高幼兒聽覺的敏銳性、選擇性和對音樂的整體感受性。音樂的學習不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還會引起全身官能的反應。伴隨著律動、舞蹈、樂器進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動,要求幼兒的耳、眼、腦、四肢協調作用,可以培養幼兒的敏銳感覺,提高大腦反應的靈活性。音樂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樂中最重要的樂音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高低與時值的長短、音樂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和空間的關系等等,對于培養幼兒的直覺、分析、想像、創造等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的欣賞和演奏可以訓練兒童注意力。音樂作為一種轉瞬即逝的時間藝術,要求幼兒保持注意力的穩定,習慣于跟隨樂音的運動和變化,以便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形成對樂曲的整體感受。音樂欣賞和演奏還要求兒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發聲,使自己的音高、節奏和自己的聲部協調統一,還要傾聽其他的聲部,注意指揮的手勢和要求;在欣賞中,既要聆聽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聲部,傾聽不同的音色、表情的變化等等,否則就無法完整地體會音樂作品的豐富性和層次性。

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探索、表演、動手實踐,使他們有機會獨創、試驗自己的藝術想像。幼兒哼唱或是拍擊出一個旋律或節奏的片斷,或者表演了什么動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復,但這是可貴的創造性活動,是幼兒嘗試對已經感知了的東西進行變化與重新組合。這些創造性活動沒有對、錯之分,也不會給幼兒造成挫折感;這個嘗試的過程能夠使他們體驗到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表達自己的獨創性與個性,豐富自身經驗,是教育中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部分。音樂教育應該重視的是創造過程對幼兒的影響,以及審美經驗帶給幼兒的感受、體驗,而不應追求成品。強調個性和創造性潛能的開發,應該是藝術教育對人的發展最有價值的貢獻。

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等,都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愿遵守規則的習慣,培養了自律、自我激勵。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通過什么途徑幫助幼兒掌握基本音樂能力?

牢牢抓住節奏感的培養。節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兒感覺。節奏是體驗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它充滿生命、感情和意義,決不僅僅是一種數學關系。應鼓勵幼兒從實際的音樂中獲得對節奏的印象、經驗,逐步形成節奏的內心感覺,使節奏活在身體里。節奏活動也是幼兒音樂創造能力培養的起點、突破點。

節奏能力的培養應該遵循節奏自身發展的階段特點:體驗穩定律動——發現、感知節奏——多聲部節奏活動。拍子感和節奏感是節奏能力的兩個基本要素。穩定的拍感是一種潛在的、起組織作用的基礎,是構成節奏的基礎。幼兒的節奏能力要從體驗穩定律動、感受節拍開始。幼兒能夠獨立、穩定地表現節拍之后,就逐漸會發現音樂中有的拍里有一個聲音,有的拍里有兩個聲音,有的拍里沒有聲音——單一的象聲詞比歌詞更容易使幼兒感覺到這個現象。在充分體驗、感知節奏的基礎上,多聲部的節奏活動可以使幼兒在比較中感受節奏,發展多層次的、精細的聽覺能力,豐富節奏活動形式,體驗合作、配合。

節奏能力培養可結合各種音樂活動形式,包括說、唱、律動、舞蹈

、器樂等,特別是身體動作的體驗。節奏感不是從符號學習中獲得的,它必須通過肌肉反應來感知,要依靠整個身體高度協調的動作來感覺節奏。

以即興活動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幼兒的即興創作常常是不能重復的節奏、動作或旋律,限于能力,他們還不可能有意識地運用音樂知識。但是,即興活動可以表達情感,促進審美感受,發展創造性能力;可以調動幼兒積極嘗試嗓音、語言、動作、節奏、律動、舞蹈、樂器等表現(組合或創新)形式,培養幼兒的直覺、反應能力、想像力以及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即興創造應該從音樂學習的第一天起,就伴隨著幼兒一起成長。即興活動不是自由隨意的。教師應精心設計,掌握啟發幼兒的技巧,并且要有足夠的耐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因為即興是有感而發的,因此,和諧自由的環境,教師的鼓勵、啟發、愛護至關重要。此外,音樂教學評價應該注重幼兒的參與態度和在創造性活動中的體驗過程,而不應僅僅以結果為標準。

以五聲音調歌曲為培養幼兒準確歌唱的起點。這一方面是因為幼兒聲帶發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準半音,只有穩定、準確地掌握了五聲音調,才能更好地發展準確歌唱七聲音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五聲音階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特征,幼兒熟悉、積累自己的音樂母語,對學習繼承民族音樂傳統、發展民族音樂思維都具有深遠意義。當然,在律動、音樂欣賞中也應廣泛接觸其他國家、民族的優秀兒童音樂作品,以開闊藝術視野。

語言、歌謠在培養音樂能力方面和兒童歌曲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幼兒歌唱有一定局限性,而朗讀則可以在難度、長度上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節奏感、多聲部配合、音樂要素、結構的理解等方面促進音樂能力的發展。

以形象的、游戲的、律動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結構要素。音樂結構的感知是我們教學中比較薄弱的方面,教師往往認為結構問題比較復雜,幼兒難以理解。人們在欣賞、理解音樂時,需要通過記憶、思維把連續出現的瞬間結合為統一的印象。感知音樂結構的能力對于全面的審美體驗具有重要意義。幼兒音樂教育應從小培養兒童對音樂的分句、分段,音樂的開始、結束,以及音樂中的相同、不同、變化等的意識和敏銳的感覺。這與即興能力的提高也有直接的聯系。教學中可以通過分句朗讀、歌唱,結合律動、游戲等活動,逐漸地使幼兒感知音樂的基本結構。經過培養,大班幼兒可以自己創編回旋曲式結構的表演。

多聲部的音樂能力也是我們教學中應重視和開發的領域。可以通過律動、聲勢等多聲部的節奏活動,卡農(輪唱)形式的多聲部朗讀,配合固定節奏型的歌唱、卡農形式的二聲部歌唱、打擊樂器的合奏表演等,發展幼兒的多聲部能力。

音樂欣賞活動的組織一定要避免使幼兒“呆坐干聽”,要使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有事可做”。例如伴隨音樂做合拍的及自由、即興的身體律動,用打擊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型參與欣賞,用圖畫、符號描繪出對音樂的想像,說說對音樂的感覺、想像,配合音樂做即興的、帶有簡單情節的戲劇表演,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幼兒在每次聽賞時都有新的“發現”,保持新鮮感。教師要掌握引導的藝術,不要以過多的語言、過于具體的描述代替對音樂的聽賞,要讓幼兒從聽引發感覺、做出表現,給幼兒留有充分的想像空間。

充分運用輔助手段,增強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和對音樂要素的理解。音的高低、強弱、漸強漸弱的變化,二拍子、三拍子的區別,音樂的句、段結構等等,都比較抽象,不容易被感覺和理解,因此,除了借助于游戲外,還可以使用手勢等身體語言和球、彩帶、紗巾、棍棒、三角鐵等教具輔助幼兒理解。當代音樂教育特別強調勿讓幼兒習慣于在樂器伴奏中成長,因為這樣不利于幼兒聽覺和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應讓幼兒學會在沒有樂器拐杖的情況下獨立地唱準音調。鋼琴或其他樂器主要用于演示各種不同的音樂要素,例如強弱、音高、快慢等,用于聽覺訓練,發展對節奏、節拍的敏銳感受,為舞蹈、律動伴奏。

幼兒教學論文:音樂家教學法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影響

一、即興參與原則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最具靈魂、最為核心的原則就是即興參與原則。奧爾夫曾指出:“從音樂教學范疇來講,教學應當以即興參與為基礎,并以應用節奏形式為支柱,而后才能進行記譜和音準的教授。”“以人為本是演奏音樂的出發點,而人對音樂最本初的表達方式就是即興參與演奏及演唱。”“從即興參與出發,開放、自由的音樂教學模式永遠是音樂教育領域優秀的范本。”基于奧爾夫的這一思想,課堂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將肢體和思維跟隨音樂運轉起來,并根據自身的理解用各種簡單樂器或嗓音表達情感和思維,達到了能動的即興參與和創造目的,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表現音樂、表達自己。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奧爾夫教學法的即興參與原則有別于以往任何一種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徹底投入地說、唱、演、奏,進而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思維。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啟示

(一)基于奧爾夫教學法有機綜合原則的啟示第一,順應課程綜合化發展的時代潮流,加強學科間的交流,突出音樂教學活動的綜合性。奧爾夫教學法強調學科間的有機綜合性,致力于讓處于個體身心發展初期的兒童獲得綜合、全面的藝術審美體驗。從各類藝術形式的本源上看,音樂與語言、舞蹈、戲劇本來就存在著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

奧爾夫體系的有機綜合性原則啟示我們,兒童音樂教學應當將欣賞、表演、誦讀、歌唱、舞蹈、演奏等多種藝術表達方式綜合到一起,讓兒童在音樂綜合教學模式中調動多方位思維,全面發展他們的身心。奧爾夫這種將音樂知識同動作、語言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加深兒童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體驗,增進其對音樂的情感,達到“將音樂移植到軀體中”的素質教學目的。這種藝術學科間的有機綜合、情感與知識間的體驗整合給單調、枯燥的中國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提供了實踐和理論的參考和借鑒。音樂與舞蹈、文學、美術存在著許多共通的審美要素,音樂教師需要將這四種形式通過情感、直覺、通感等方法進行滲透、遷移,實現學科門類間的綜合。從完善兒童人格的高度出發,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融入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使兒童在音樂中獲得更加廣泛的文藝熏陶,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審美素質,最終構建起健全的審美心理。第二,從兒童特質出發,選擇最符合其天性的民歌、童謠、諺語等多元化教學素材。

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針對的是全部兒童,而不是特定的、有音樂天分的兒童。因而,在教材的選擇上要盡量多元化,這既是奧爾夫教學法有機綜合原則的具體要求,也是兒童天性與特點的需要。具體來講,在教學材料和課堂內容的選擇上,盡量以生活與自然中常聽到的聲源為切入點。例如,選擇杜鵑叫聲下行三度作為旋律與音準學習的起點,以兒童熟悉的童謠、兒歌、地名或者花草樹木的名字作為歌詞學習的起點,這樣兒童就能根據自己常見的事物進行音樂模仿,不但能使學生快速掌握音樂知識,更能實現多學科的綜合學習。以奧爾夫本人撰寫的《兒童音樂教材》為例,這本教材融合了民歌、諺語、兒童游戲、戲劇等多種形式,自然而富有綜合性。

總之,將學前兒童音樂課程的教材進行綜合性編排能夠更多地培養兒童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兒童綜合審美意識的提高。但在進行綜合性音樂教材編排時,教學工作者還要注意兒童的適應性等問題,在保證符合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貼近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編制多藝術、多學科的綜合音樂教材,努力融入社會生活、藝術和科技發展等富有時代氣息的內容。

(二)基于奧爾夫教學法即興參與原則的啟示第一,以練習實踐為主線,注重培養兒童的自主意識和創造力。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以學生為主導,強調學生主動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這種課堂模式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只充當引導者,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誘發其創造興趣,最終提高他們的自主參與意識和音樂創造能力。音樂是一門強調實踐的藝術,在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體系逐漸替代以樂理知識為本位的傳統教學觀念的今天,音樂教學的實踐性越發重要。奧爾夫用他的實踐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嘗試和參與是一切音樂靈感的源泉,人的切身體會是理解音樂的關鍵。當前,我國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尚處于轉型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要以奧爾夫教學法的即興參與原則為指導,加強教學實踐性,鼓勵學生用朗誦實踐、動作實踐、演奏實踐、演唱實踐等方式參與音樂活動。例如,在唱、奏實踐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身的視聽體驗感受聲音和樂譜的魅力,由淺入深、由粗及細、由表及里地獲取音樂知識。這種以實踐為主線,培養兒童自主意識與創造力的音樂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音樂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進而產生探究音樂的學習欲望,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具有深遠的意義。

第二,以即興創編為手段,注重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在我國的傳統音樂教育體系中,教師一直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知識是課堂內容的重點,這種強調傳授知識的功能雖然在過去的音樂教學發展中產生過巨大的作用,但已不適合現今的創新型社會需求。奧爾夫教學法推崇即興創編,注重對兒童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奧爾夫認為,包括音樂在內的一切藝術形式都帶有以人為本的自發性和創造性。他提倡音樂教育要以人為本,為個體提供音樂創作空間。在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下,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以合奏者或合唱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奧爾夫這種“讓孩子主動去尋找音樂,主動去創造音樂”的教學模式對于當代我國兒童音樂教育十分具有借鑒意義。這里所講的“創造”即為“即興創編”,教師要努力提供條件,提高“即興”在音樂教學中的比例。例如,向兒童提供一些鐵塊、玻璃球等常見的原始性材料,讓兒童自由發揮這些材料的音色,并按照自身感覺掌控節奏;或是彈奏一段簡單的鋼琴曲,讓兒童即興創編歌詞;又或是讓學生用肢體動作、符號語言、圖形圖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所創編的樂句等。通過這種綜合性的創造過程輔助即興創編,能夠最大限度地培養兒童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

幼兒教學論文:幼兒教育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

幼兒教育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課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內容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采取相關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當然也對加強和改進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幼兒教育學基礎教學的特點

1、缺乏實踐性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是幼教專業的基礎課程,內容涉及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幼兒教育概論和基礎知識、幼兒園教育中的各種要素和幼兒園教育的相關實施路徑,通過遞進的方式把這三個方面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幼兒教育學的主要內容。從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來看,主要以理論知識介紹、教育教學方法為主,而較少的涉及到實踐性的內容,因此,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該門課程教學呈現出缺乏實踐性的特點。

2、教師容易把握教育對象的規律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的教育對象是中職生,該書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對幼兒、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等都進行了一定規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兒教學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總結出來的規律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降低了教學中的難度。因此,呈現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對象規律這一特點。

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與學生培養目標相統一

《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缺乏實踐性的課程,教師把教材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巧妙地統一起來,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實踐在提高教學能力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和實踐性。中職生的培養目標涉及到人際關系的培養、崗位勝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兒教育學的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充分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講授“幼兒德育”這一內容時,教師不但要講授到幼兒德育的培養方法,如多參加勞動,增進與勞動人們的感情,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教師還可以把這些方法正確地應用到對中職生的德育培養中去,讓學生在接受幼兒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這種教學方法就達到了教材授課與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的目標,最終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2、開展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把學生身邊的人和事系統整編出來,用生動的案例模擬教學過程,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調動起來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去嘗試扮演各個角色,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有條理地進行:

一是系統整編教學案例。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整編,比如可以把《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進行收集,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整理等。

二是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根據收集到的案例,給予學生講解,在講解《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教材了解案例,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分析解決,學生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要正確的運用教材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是對案例進行總結和回顧。總結和回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教師不但要總結案例,而且還要及時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差異性。在總結和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的態度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對案例的總結和回顧,不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加深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有效地指導知識的深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是開展學生實踐能力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實訓教學卻充滿生機活力。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一需求,建設好校內外實訓基地。

一是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可以把校園內的空教室改幼兒園仿真實訓室,以學生自身為對象,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輪流模擬教師,其他學生模擬幼兒的方式進行。比如,在開展“幼兒游戲”這一環節的教學時,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擬成幼兒去開展各種活動的游戲,也可以讓模仿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充分想象幼兒的特點去模仿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表情等。通過這種模仿幼兒的游戲教學,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兒的情感,體會到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內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兒園或者是與本校關系較為密切的幼兒園為主,這類幼兒園可以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提供實戰性場所。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廣泛聯系建立學生的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在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在開展“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然后再根據幼兒的整體情況、個體差異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最終確定選定幼兒教育的相關內容。

4、課后布置具有實踐性的作業

課后作業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每一小節的課程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業。探究性的作業有助于學生自主去探究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對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比如,在講授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布置一些學生家訪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獲取調查信息后進行探索總結。通過這種形式的鍛煉,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利用所學知識去提高探究意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因此,這樣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是要布置實踐性的作業。比如,在對幼兒園教學環境這一部分講授完畢后,先讓學生去調查當前幼兒 園環境中的問題及不足等現狀,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教師再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學生一些合作型的作業,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針對教學中教師留下的問題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予以總結、探索,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性。

三、結論

總之,在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都切實努力。教師方面要善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高度重視自己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不斷發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學論文:優化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的策略

目前,不少幼兒園都采用數學活動教學法進行數學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小組活動。采用這一教育方式 怎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教學指導用語

教學指導用語一般指教師在作業開頭的幾句開場白,指導語應達到下列要求:

語意簡潔明確 即用簡潔的話表達清楚四層意思:“要做什么”(操作目標);“要怎么去做”(活動規 則);“要注意什么”(強調重點);“完成作業的標志”(自我檢測的依據)。

如何做到語意簡潔?第一,凡是由教師定義的概念、規則,不要用發散性的提問語。第二,凡是與教學重 點無關的問題不要提問,做到“開門見山”,切中要點。

幼兒學習數學依靠的是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教師的經驗,因此教師的導語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時間的掌 握上,一般以5~7分鐘為宜。 語句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交代給幼兒的規則、要求,哪些先說,哪些后說, 哪些放在操作過程中說,要仔細推敲。比如:新活動先說、詳說,其他活動后說、略說;新活動中主要規則先 說,例外情況的處理等到出現時再說;操作是按什么順序做,就按怎樣的順序說;各組不同的作業要求(如作 業量)分別說,需要共同遵守的秩序統一說。

概念準確、合乎規范 教師使用的概念必須正確。如“高矮排序”不要說成“長短排序”;“倒著數”不 要說成“倒數”;數量“多”與“少”的比較,不要說成是“大”與“小”的比較。還要使用統一的概念用詞 ,如橫排叫“排”,豎排叫“列”,遇到橫向兩組物體比較時,就使用“排與排的比較”;遇到縱向兩組物體 的比較時,就使用“列與列的比較”。

語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對小班孩子交代規則時,要盡可能用符合他們理解水平的、富有情境性的語言 來幫助他們理解規則,并調動其學習的興趣。而對中大班的孩子則應順應他們求知欲的需求,以問題作為活動 的開端,引導幼兒運用觀察、遷移的方法領會活動的規則與要求,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此外,指導語中還要盡量避免將活動的結果直接告訴幼兒,也不要給予暗示。以幼兒為學習的主體,就應 由幼兒自己去體驗、探索。

二、注意小組活動內容的組合策略

數學小組活動可以按四種方式來組合:

平行組合 即內容相同而材料不同的活動(但屬于同一抽象層次,如都是實物或都是圖片)組合在一起, 幼兒到各組去參加活動,實際上是將同一個活動重復玩了好幾次。這種安排策略可用來加速活動的周轉,讓全 體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能接觸到新活動。

層次組合 即各組活動所依據的心理運算結構相同,但在材料的抽象層次上不同,如用排除法歸類,所配 材料有的用實物,有的用圖形。有時是在操作規則上有復雜程度的不同,如在練習排除法歸類時,有的組只要 求找出錯的用紙蓋掉,而有的組則要求先用白紙蓋,然后再找一個對的放在白紙上。這樣操作就多了一步,難 度也相應增加了。還有時是材料中干擾因素有所不同,如還是用排除法歸類,有的用規范的標準圖形為材料, 有的則用各種變式材料,幼兒需要排除干擾才能區分材料中不屬于一類的圖形,這樣活動的難易層次也能區分 開來。運用層次組合的安排策略,特別適合不同學習速度、不同認知策略幼兒的學習需要。

相關組合 即活動的數學屬性相同而活動形式或材料形態不同的幾個活動的組合。如幼兒通過“組成連線 ”、“分兩份”、“看一圖列數式”(詳見肖湘寧著《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來學習數的分解組合。這三個 活動在活動規則、材料形態方面完全不同,但它們的數學屬性是一致的。幼兒在這三個活動中積累的是同類型 的經驗,通過這些經驗的積累、概括和抽象,幼兒才能形成初級的數學概念。因此相關組合策略的意義在于為 幼兒提供具有類似的多種經驗的活動,讓幼兒有可能在體驗這些經驗的共同性質中完成概念屬性的抽象。

循環組合 即重復以往出現過的活動,但各活動的規則和材料可做適當變化,這種安排策略適用于復習鞏 固以及調節活動進度時采用。 活動的組合方式要服從于教學的要求和幼兒的實際水平。根據需要,有時采用 單一的某種組合方式,有時則需要綜合地采用幾種組合方式。只有增強活動組合的意識性、目的性,方能達到 科學合理之目的。

三、開發學具的潛在功能

在設計、制作學具時應注意以下潛在功能的開發:

喚起和控制幼兒注意 實踐證明,色彩鮮艷、干凈、對比度清晰、形象特征鮮明的學具材料,能在呈現的 最初就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還有利于促進幼兒選擇性知覺的內化過程,保證刺激的有效接受。

刺激幼兒對先前學習的回憶 規則相同的活動,如各種系列接龍活動的材料、各種雙維排列或層級分類的 材料,用統一規格的材料或底板,有利于幼兒調動以往熟悉的操作經驗,起到“先行組織者”的作用,提高學 習動機,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遷移。

提供學習指導 在排序等一些活動中,我們將數學關系和概念屬性蘊含在范例板中,當通過導語幫助幼兒 理解了范例所規定的操作要求后,就可以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作業,提高幼兒的自學能力。如下列幾種范例板 就可以起到學習指導的功能:

范例版(1)、(2)、(3)表達了排序的幾種規則要求;范例(4)是要求用6根火柴拼一個三角形。教學經驗告訴 我們,配套成系列的范例底板有助于引導幼兒學習的深入。

提供學習反饋信息 采用鑲嵌板的形式制作成的學具,可以為幼兒提供自動反饋結果正確還是錯誤的信息 。做錯了就拼不起來,可以刺激幼兒嘗試錯誤最終達到正確的結果。

四、重視教學評價的導向

數學活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教育效果,但對于“效果”的認識,我們應建立這樣的概念:即教學 效果包括了幼兒在學習中取得成績的“質”與“量”兩方面的情況。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單純從幼兒 “玩過了幾個組”的數量上給予評價,這是不夠的。我們的著眼點應首先放在幼兒完成作業的質量上,參加過 一組活動,就應保證幼兒在這組活動中有所“得”。要注意發現幼兒在活動中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困難 與問題的。對來自幼兒的學習經驗和認知策略,要加以推廣,使之成為多數幼兒的學習技能。 另外數學活動的評價還應立足于整體教育的原則,成為放大教學績效的過程。因此不僅要評價數學活動中 幼兒通過與學具的交互作用獲得的數學經驗有無增長,還應根據幼兒在當前作業中表現出來的現狀做出導向性 評價。

導向性評價包括:

學習態度是否認真,如是否堅持做完一項活動的作業再換第二個活動。

交往能力有無進步,如能否主動與同伴開展“學

術交流”或請同伴幫助檢查結果;能否與同伴共享材料, 友好相處。

使用材料的習慣和做事情的條理性是否形成,如一項活動完成后,能否收拾好學具再離開等。

導向性評價也應有側重點,要善于抓準幼兒學習中的最主要問題進行引導。總之我們不僅要通過評價的環 節來實現數學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特殊功能,還應努力挖掘數學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的一般性功能,要使 數學教育真正為整體教育服務。

幼兒教學論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探索

(南京市“幼兒園音樂教育研究課題組” 許卓婭執筆)

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比較困難的研究課題。我們對這一課題的關注和研究,是從1985 年開始的。由于主要是圍繞四個問題展開的,所以也可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反映了我們十年來的思考軌 跡,現略述如下。

研究的最初階段(1985~1987),我們主要關注和力圖研究解決的問題是:改變教師不愿進行音 樂欣賞活動和幼兒欣賞不起來的現象。

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心理學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有用的理論知識。學習心理學告訴 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 越深刻。我們知道,一些成人已經有了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樂的經驗,在上述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感知、欣 賞音樂的能力,因此有可能進行僅僅只有聽覺參與的音樂欣賞活動。而幼兒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見的音樂操 作活動來感知、欣賞音樂,特別是跟隨音樂做動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兒童感知、理解音樂的最自然、最重要的 方式。

據此,我們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兒童和不同的音樂作品,努力優化組合各種音樂的(傾聽、歌唱、 舞蹈、奏樂)和非音樂的(文學、美術、游戲)活動經驗,以深化和豐富兒童對音樂的聽覺經驗。我們把這種 教學思路稱之為“多通道參與模式”。“參與”是讓兒童盡可能多地在操弄音樂的過程中欣賞音樂;“多通道 ”即幫助兒童打開盡可能多的感知通道,不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僅僅使用聽覺,而是同時調動多種感官來豐 富、強化所聽到的音樂內容。

“多通道參與模式”在部分幼兒園進行了推廣后,課題組又以實驗研究的方法,對實際效果進行了驗證, 結果是令人鼓舞的:教師、幼兒對音樂欣賞活動的積極態度初步形成,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和幼兒感知、理解 音樂作品的能力。

第二階段(1988~1990),我們就“如何確立音樂欣賞的教學目標”進行了研討。如果說在這以 前,我們對目標的關注還僅僅停留在音樂感發展諸方面的話,那么在這一階段,我們對音樂欣賞活動目標的思 考已經涉及到了智力(包括音樂與非音樂方面的智力)、情感(包括音樂情感與一般的社會性情感)、個性( 包括自信心、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獨立性等)及社會性(包括守紀、責任感、交往合作意識及能力 、公平競爭意識及能力……)等幼兒心理發展的全部領域。

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吸收了教育學領域中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教育哲學中“整體的觀念” 和“系統的觀念”給我們的啟示是:兒童是一個整體,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兒童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的 經驗也是一個整體。雖然在學術研究中,可以把審美經驗與非審美經驗、音樂經驗與美術、文學經驗等分開進 行研究。但是,在兒童的實際生活中,這些經驗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因此,全面發展的教育 目標絕不是人為地強加給各個學科教育的任務,而是教育向兒童提供的一切實踐活動能夠完成、而且應該完成 的任務。

其次,教育目標分類學及課程目標建構研究也告訴我們:在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只有具體的目標才是教師 可能把握住的,可能追求達成的和可能被檢驗證實的。

以上述理論為指南,我們對音樂欣賞教學目標的確立,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1.樹立全面發展的目標觀。設置目標應從音樂感、一般智慧能力、情感、社會性等諸方面來綜合考慮, 以保證兒童發展的整體性。

2.目標必須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和方法提出,使其能與之相匹配。

3.目標必須針對教育對象的現有狀況及發展需要提出,避免過高、過全;過低、過偏。

4.目標必須用可觀察的行為化的語言進行表達,教師應該隨時觀察、判斷兒童的實際行為是否與目標相 趨近,并及時正確地調控自己與兒童的行為,使活動朝既定目標的方向發展。

舉例來說,讓小班兒童欣賞一首段落上有明顯強弱對比的樂曲,若將活動內容定為讓兒童想象、創造性地 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并隨著音樂表演和欣賞。這時活動目標中一般不應出現“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 培養兒童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這類空洞的提法,而應代之為:“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強弱變化,想象自己是某 種笨重的大動物或輕巧的小動物,用自己想出的動作跟隨音樂的強弱變化進行表演,并力爭使所做的動作與他 人不同”。“初步培養和同伴一起面對面進行表演的習慣,初步學習看著對方的眼睛與對方交流表情,并體驗 其中的愉快感覺。”

第三階段(1990~1993),我們主要關注和力圖解決的是: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教育問題 。

1990年,我們受“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情感表現的適度性”爭論的啟發,開始研究教師自身的情感素質 及其對兒童參與活動的影響。有關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人生實踐活動,它充滿著 人的活生生的情感。只有在師生之間建立起雙向的情感溝通渠道,才能使教育活動不僅具有傳遞知識、培養個 性的教育功能,而且具有使師生雙方共同獲得人生意義的積極體驗,促進精神享受、精神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功 能。

情感教育方面的研究證明:教師個人的情感素質,是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關鍵。教師個人的情 感表露,能使學生受之熏陶,為之感動;被學生活生生地感受到、體驗到,吸收消化,成為學生個體知識、信 念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個人的情感能力與技巧,也是區分“效率高”和“效率低”的教師的最重 要指標。(參見朱子蔓《情感教育論綱》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據此,對教師提出了下列要求:

1.不只把教學當作一項任務來認真完成:同時也把它當作一件樂事來細細品味、享受。只有這樣,才能 在教學過程中投入真情實感。也只有真情實感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實感的回報。

2.從幼兒的情感發展目標來考慮問題。除了審美感受以外,教師還應關注和滿足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 產生的各種情感。如希望受到教師和同伴的關注、認可、贊揚;喜歡嘗試各種新鮮的經驗;渴望表達自己的想 法,展示自己的才華;害怕失敗、害怕遭拒絕和受冷落等。

3.改變“先生面孔”和“演員面孔”。許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由于害怕“鎮”不住幼兒,總是擺 出一副嚴肅的或平淡冷靜的表情。也有一些教師,希望在教學中更顯魅力,可慣于像演員那樣拿腔拿調地講解 和示范。這些過“冷”或過“熱”的做法,都不利于創設真正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比較適當的

做法是:經常 看著孩子們的眼睛講話和示范;語言、體態、臉部表情和音樂、舞蹈示范,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作品的蘊涵; 用表情、動作以及音樂或游戲中的規則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興奮與抑制)。如“小老鼠”到處亂跑時,教 師可以說:“大貓來了!”并馬上蹲下不動,或者說:“小老鼠累了!”并帶頭假裝睡覺。

4.會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不僅僅是教師,還可能是各種各 樣的角色,如鴨媽媽、鴨孩子;放牛娃、牛犢;觀眾、演員等。教師要十分樂意和善于扮演這些角色,以逼真 的表演把幼兒帶入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5.會分析和表現音樂作品的各種情感基調。如《紅綢舞》是熱烈奔放、喜氣洋洋的,演奏時,應突出強 拍處向上的“甩”勁;《趕花會》的A段音樂輕快活潑,B段較為舒展柔美;《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閑, B段活躍歡快;《京調》A段流暢淋漓,B段高唱低吟,亮麗委婉。學會區別各種音樂、特別是性質相近音樂 的作品之間在情緒、情感上的細微差異,能夠準確地表現和傳授。經過這樣的音樂欣賞活動熏陶,幼兒的情感 體驗、情感表達會逐步變得細膩、深刻,豐富。

第四階段(1993年至今),為了使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能夠從形式到內容上都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 更多地滿足幼兒的心理發展需要,課題組重點研究了“怎樣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游戲化”這一問題。經過一年 多時間的實踐,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游戲化的音樂欣賞活動方式。現簡介三種:

1.串連方式——將欣賞活動的過程設計成一連串的游戲,每一個游戲重點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當全部 游戲完成之后,幼兒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賞的音樂作品,同時也獲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經驗。(具體例子參見 《幼兒教育》1994年第3期《兩個音樂活動過程及評折》)

2.本體方式——欣賞作品本身就是一個設計好的表演游戲。欣賞活動的整個過程,就是層層深入地引導 幼兒熟悉音樂和熟悉表演的過程,直至最后能夠完整地跟隨音樂進行游戲表演。如后面的《過新年》、《小小 京劇迷》等活動設計,均屬這一類。

3.添加方式——在音樂欣賞活動的中部或尾部添加與欣賞要求緊密相關的游戲情節,諸如智力游戲、體 育游戲或角色游戲,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十年來,我們采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作了一些探索。這一領域 中尚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我們期望通過本文,引起幼教界同仁的響應和斧正。*

幼兒教學論文:幼兒英語教育微觀教學設計的思考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必將引來一個全球新教育的時代,掌握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是體現現代人素質的一個特征。近年來諸多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研究也證明:2.5~12歲是兒童學習外語的最佳年齡。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對語言非常敏感,語言接受能力最強。因此,關注幼兒英語教育,在幼兒園探索開展英語教學,已成為現代幼兒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幼兒英語熱”,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由于幼兒英語教育目前無統一的幼兒英語教學大綱與教材、無明確的教育目標與任務、又無一成系統的幼兒英語教育理論做指導,所以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誤區,如:教育目標上的不一致、教育內容上的盲目性、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教育環境上的匱乏等,造成幼兒學習興趣的降低,對以后英語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就必須系統地研究幼兒英語教育的教學設計,從而實現提高幼兒英語教學質量,為幼兒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目的。

所謂教學設計,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對“教什么”和“怎么教”所進行的系統規劃和設計,從而解決教學的方法學問題。教學設計是一項多因素、多側面、多層次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就各項規劃的作用來分,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教學的宏觀設計,在于解決辦學的總體規劃,制定教學體系的遠景藍圖,以解決教學的宏觀方法學問題,主要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制定教學成效考核的辦法等。所謂教學的微觀設計,是指確定教學活動計劃,以解決教學的規劃問題。由于教學的宏觀設計過于復雜,本文作者僅根據教學活動單元的動態結構構成因素,結合自己多年的幼兒英語教育的實踐經驗,對幼兒英語教育的微觀設計做一探討與研究。

一、確定教學目標

幼兒園英語教育是一種第二語言的啟蒙教育,為培養雙語能力打基礎,而目標是實踐的導向,在開展幼兒英語教育之前,理所當然應先確定教學目標。受幼兒思維能力與語言水平的限制,幼兒英語教育的著眼點應放在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習慣和各種基礎能力的培養上;在語言知識方面,重點應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聽說能力及對英語語言的敏感性,提高英語口語交際的能力。

1.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習慣和各種基礎能力

這是幼兒英語教育的首要目標。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早期教育應把“培養有益的興趣”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任何以犧牲幼兒學習興趣的教育都是失敗的教育,因為知識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而興趣將伴隨人的一生,讓人終生受益,幼兒英語教育自然也不例外。而有的幼兒園為了追求所學單詞、句子的數量,隨意增加學習時間,加重幼兒的負擔,再加上教學方法的成人化,結果適得其反,“倒”了幼兒學習英語的“胃口”。幼兒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一種熏陶,是一種素質教育,要把重點放到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如集中注意、善于模仿、不怕出錯、勇于實踐、友好大方、樂于交往等,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如聽音、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自然得體地進行初步的日常英語交往能力等,歸根結底,把幼兒英語教育定位于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上,借此挖掘幼兒的巨大潛能,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聽說能力及對英語語言的敏感性,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受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幼兒英語教育不能孤立地教授英語單詞、句型和語法,而應教給幼兒活的語言,讓幼兒知道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語言,并在大量不同情景和不同語言環境中初步習得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例如下面對話:

A:Excuse me!

B:Yes?

A:Is this your book?

B:Pardon?

A: Is this your book?

B: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

A:You are welcome.

對話很簡單,卻從中可以培養對語言的敏感性及口語交際能力,對促進幼兒現階段乃至一生的英語學習和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二、了解幼兒已有的準備狀態

由于幼兒長期生活在漢語環境中,對于學習英語幼兒可以說是處于相對“零點”的狀態,然而幼兒對英語口語的學習卻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幼兒又處于最佳的學習準備狀態,因為兒童早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機構在1996年第1期《自然》雜志上指出:成年人學習外語時使用的大腦部位與兒童明顯不同,由此導致成年人掌握外語的速度遠遠沒有兒童迅速。這是因為大腦中負責學習語言的部位,即“布羅卡斯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發達、靈敏,人們的母語即存貯在該區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該區域的靈敏性呈下降趨勢,研究者還利用核掃描技術對兒童和成人學習外語時大腦的活動情況分別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幼兒在學習外語時,大腦將外語貯存在“布羅卡斯區”,即與母語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學習外語時,大腦已無法將外語貯存在該區,只能在大腦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記憶結構,新的記憶結構沒有“布羅卡斯區”靈敏,在使用時還需要與“布羅卡斯區”建立聯系,因此成年人學外語的速度慢,掌握得遠沒有幼兒牢固,也較難形成基于“布羅卡斯區”的語感。這一研究成果,充分說明幼兒學習外語處于相 對最佳的學習準備狀態,只要方法得當,加上環境的熏陶,幼兒對英語的學習會有巨大的潛力。語言學習的理論也告訴我們:兒童具有一種獨特的自然吸收、自然習得語言的能力,他們正處于學習口語會話的最佳時期。總之,幼兒對英語的學習既處于相對“零點”的狀態,同時又處于相對最佳的學習準備狀態。

三、制定教學程序計劃

1.安排教學內容

幼兒英語教育內容必須要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來加以選擇確定。一方面,幼兒英語教育不同于正規的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也不能按語法上的順序,而其語法和詞匯的安排應服從于交際活動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幼兒英語教育也不同于那種“詞匯講解+語法分析+句型操練”式的成人化的語言教育模式,而應根據幼兒大膽好奇、模仿性強、記憶力好,正處于學習口語會話的最佳時期這些特點,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注重聽說,把重點放到活的語言材料上,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口頭語言的樣本。在具體選擇方面,應選擇那些日常生活中幼兒感興趣、能理解、易吸收的語言項目作為教學內容,諸如起床就寢、一日三餐、問候告別、道歉致謝、身份介紹、指路問路、求醫問藥、購物賣物、飲食服務、地址住所、天氣、旅行和交通工具等等,讓幼兒學了就能用。

2.安排教學過程,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選擇教學的方式方法及教學媒體

皮亞杰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其教育過程是“興趣——游戲——引導——激勵”。這一游戲模式及其過程顯然適用于幼兒英語教育,對科學地設計幼兒英語教育活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幼兒英語教育的游戲化是幼兒年齡特點和前學習期的學習特點所決定的,要圍繞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英語歌曲、故事、兒歌等,輔以錄音、錄像、課件等多種現代教育手段,并精心設計組織各種英語教學游戲,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沒有任何外界壓力的情況下,輕松愉快地習得英語。如,學習一組身體器官的名稱(nose\ eye\ ear\ mouth…)時,教師可以組織“Do as I say”、“Put your…on your…”、“Use your … to push the toy”、“Touch your…”(注:“…”處均為身體器官)等游戲,通過組織這樣的游戲,幼兒很感興趣,學習效果更好,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寓學于嬉的目的。

同時,由于幼兒英語教育尚未納入到幼兒園教育綱要計劃之中,所以既要根據幼兒學習英語的規律,又要兼顧藝術、健康、社會、科學等其它領域的教學內容,借鑒和揉合它們的教學方法及組織形式,也就是說要正確處理幼兒英語教育與其它領域教育的關系,站在幼兒園課程的整體角度,安排幼兒英語教育活動,使之融入幼兒園整體課程,成為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四、開展教學活動

經過以上各項準備工作,最終要落實到幼兒,執行教學程序計劃,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如師生對話、小組活動、問答、猜謎、智力競賽、角色表演、游戲等等,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實踐機會,刺激和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發展,使他們愿開口、想開口、會開口,在大量接觸、多次重復實踐活的語言材料的過程中習得英語。

五、確定考核教學成效的內容及方式,以確切了解教學的實踐效果

幼兒英語教育一個很重要、而又極易忽視的環節就是考核與評價。為了確切了解教學的實踐效果,就要根據幼兒英語教育的目標——培養幼兒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及聽說能力,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來設置情境,考查幼兒在具體情境中(如,打電話、購物賣物、問路指路、待人接物、抱歉道謝等)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而不是考核幼兒掌握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型的數量。比如,教師設置一個商店的場景,有商品、售貨員和顧客,要求扮演“顧客”的幼兒帶上“money”,通過與扮演“售貨員”的幼兒英語對話,買回一件自己喜愛的商品,這樣便可以考查出幼兒對英語的應用能力,了解教學的實踐效果。

六、對教學成效做出確切評價,并對教學是否需要繼續做出判斷

教育評價就是將教育實際表現與理想目標加以比較的過程。經過了考核教學成效這一環節后,就要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評價,以對教學是否需要繼續做出判斷,因為教育評價對教育活動至少具有導向、調控、激勵、鑒定等功能,教師通過全面細致地觀察幼兒在預置的情境中的活動表現作為評價幼兒英語水平的主要依據。另外,這里需要指出一點,評價的內容不僅僅是教育效果如何,更重要的是全面的評價,即評價幼兒在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對英語的推陳出新、隨機應變的應用能力,若評價效果不佳,就要從擬定目標、選擇內容到活動設計,以及計劃的實施上尋找原因,改進教學,若評價效果很好,則可以判斷該教學可以繼續。

以上即為本文作者對幼兒英語教育的微觀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此外,還有很多課題,比如幼兒學習英語的潛力到底多大?幼兒究竟幾歲開始學英語為宜?等,這些都將成為我們繼續研究與探討的課題。

幼兒教學論文:“感受表現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模式初探

幼兒園音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是在深化幼兒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啟蒙教育,迎接新世紀到來的背景下出現的。這是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一、意義與目的

音樂教育,歷來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我們所研究的音樂教學模式力求合乎幼兒的身心特點,以審美為核心,以幼兒愉悅感受和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為出發點,初步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健康的審美情趣,擴展其知識以及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它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塑造完美的人格,并借助音樂獲得積極的人生經驗。我們結合本區教研的重點,于九八年探究和建立“感受表現型”幼兒音樂教學模式的構想與實踐,旨在強化幼兒音樂教育的功能,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幼教質量,促使全體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以全面、和諧、自主地發展。

二、內容與方法

幼兒園的教學模式一般是指: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在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原則的指導下,對設計的教學結構,以及相關的教學策略等因素進行優化組合而成的相對穩定而又概括的范型,其核心問題是教學結構,主要制約因素是教學目標和教育理論。根據幼兒園教學模式應含有的內涵,本模式確立的主要研究內容是:1、理論依據及基木思想,2、結構程序及教學指導。

在“感受表現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模式的研究中,我們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歸納法和驗證法,即:將理論依據、特級教師的教學經驗、市幼教中心教研組的“建模”成果,以及本區幼兒園音樂教育改革實踐的體會,予以歸納并進行理性和邏輯性的分析,同時,為了論證本模式的可靠性,我們分期在機關幼兒園等進行試驗、并逐步修正、完善。因此,本模式的研究過程,緣由是問題,動力是認識,起點是經驗,過程是驗證、形成是歸納。

三、結果與結論

“感受表現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模式的研究,經過:理論學習實踐研究專題討論

實際探索改進教學推廣延用

前后近二個學期,其結果如下:

(一)理論依據及基本思想

在構建本模式的過程中,主要的理論依據是:音樂起源中的“情感表達說”、市幼教中心教研組首建的“體驗型”、“表現型”教學模式所依據的理論、幼兒心理學,以及多位幼兒教育專家的教育經驗。

廣泛的教學模式的研究,我們首先想探究的模式是融“體驗型”和“表現型”幼兒教學模式中主要思想為一體,且符合音樂本質特性及音樂教育規律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模式。為此我們剖析了多位幼兒音樂教育專家的教育經驗后發現眾多幼兒音樂教育專家,除教育風格不一,特色各異外,在教學方法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以感受促表現”。由此培養的孩子,都能歌善舞,想象豐富,思維敏捷、全面發展。憑借上述思想理論的基礎,我們初步構思形成了一種較適于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上有一定理論指導的,下有相應操作程序的“感受表現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模式。

(二)結構程序及教學指導

教學結構程序是模式的表現形式和中心內容,我們所構想的結構程序為:

傾聽入趣感受體驗想象表現

其一、音樂是聽覺藝術。人們對音樂的感知首先是通過耳朵的感受來進行的,以音響感知為情感培養的觸發點,從而使幼兒感受體驗到音樂的美感和所蘊含的情感內涵,這當該是本模式結構程序的第一步。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時,可采用以下辦法:1、利用和創設相適宜的傾聽音樂的環境,營造一種有利于幼兒傾聽感受的生動場面,2、巧設提問,引導傾聽,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聽賞中,自然地入情入境,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其二、音樂屬“感性”教育,它又是情感藝術,所以“感受和體驗”是幼兒音樂入門的關鍵。我們將“感受體驗”作為本模式結構程序的第二步,即主體部分。在教學指導中。可參用以下辦法:1、寓感受、體驗音樂作品于游戲之中;2、整體或分段感受,逐步理解與感悟;3、聽、想、說、唱、動、奏等方式融合,多渠道,多形式體驗;4、借助設問、提問和簡潔講述,引導深刻感受、體驗音樂語言要素。

其三:音樂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審美對象,往往需要在個人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通過感知、聯想、共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過程來進行。并通過“表現”使其外顯。所以,音樂還是門表現藝術,感受音樂是和表現音樂緊緊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在傾聽、感受、體驗音樂的同時,促進幼兒的豐富想象和大膽表現,是符合一切審美教育的共同規律的,這對培養陶冶幼兒的美感和個性大有益處。因此,通過音樂想象力的培養,激勵幼兒進行創造性的音樂表現,既是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之一,也是幼兒教師的神圣職責。“想象表現”作為本模式結構程序的第三步,即重點部分,是十分必要的,幼兒教師在指導教學時可借用如下方法:1、引導模仿,啟發想象,開展即興表演;2、創編歌舞、配奏樂器,巧用電化多媒體;3、以想帶動,學用結合,嘗試再造創新。

通過近一年的對于“感受表現型”幼兒音樂教學模式的研究,我們認為:

(一)本模式適用于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并在實施素質啟蒙教育的今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穩定性;(二)本模式主導下的音樂教學活動,雖不能涵蓋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方方面面,但它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促進幼兒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啟蒙教育的進程。

四、思考與建議

“感受表現型”

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模式,經過二個學期的實踐和研究,已初定成型,為了使之更為完善,還有待于作進一步的學習研究和實踐總結,而且模式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迷信模式,應當對模式有正確的態度。

教學模式是連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對理論和實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然而,模式的構建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不可能只遵循一種邏輯形式,任何一類教學活動都有其內在規律可循,這種內在的規律的具體體現應該是千差萬別的,或有可取的一面,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模式”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會隨著時代的步

伐而發展,會隨著人們對教育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而使其外在形態不斷變化,以適應新教育目標的需要。可見,“教學模式”是一門可持續性研究和發展的課程,需要和廣大的教師一起不斷地研究和總結。

幼兒教學論文:音樂教學論文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音樂教學論文:幼兒音樂教育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

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來,我對幼兒音樂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趣引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兒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因此,我經常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選擇教材時,總是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來五段歌詞最后兩小節的節奏都是┃××┃×-┃,就顯得很枯燥,經過改編,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節奏,如“媽媽洗衣服┃嘩-┃嘩-┃”;“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這樣既是唱歌,又有游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設計趣味化

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往往決定著這次活動的成敗,因此我對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都要根據教材對結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之情節化、承上啟下、自然過渡,這樣就能使幼兒從一個音樂意境走向另一個意境。[本文轉載自

孩子們隨著老師簡練和游戲性的語言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在音樂意境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音樂,而且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老師的精心安排,使幼兒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我的教育方法力爭生動形象,充滿情趣。

二、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我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么,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我認為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為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觸過的人都說我非常愛笑,確實我是個很快樂的人,尤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在事業、孩子和生活中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范;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我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并帶頭假裝睡覺。)同時,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老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活動前,我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如:在《娃娃家》這首歌,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由于我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并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使一首較為平淡的歌曲顯得耐人尋味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師說輕就輕、說響就響,通過反復練唱來把這些要求強化下來,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帶新

奧爾夫體系的核心觀念之一就是在不斷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對!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培養幼兒在自我探索中獲取知識,在自我探索中增強創造力。作為老師,就要做孩子潛在能力的發掘者、引導者。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注意啟迪幼兒的形象思維來創造性地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當孩子們會唱后,我就問孩子們:“怎樣才能把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張,第一段要唱得快,因為小烏鴉急急忙忙趕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點,因為小烏鴉的媽媽年紀大,小烏鴉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媽媽,所以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烏鴉很喜歡媽媽,小心地喂著媽媽。這首歌我就是根據他們的構思引導他們進行表演的。在充滿稚氣的童聲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愉快的情緒中我也給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導,如發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導、示范,但這些指導的目的是讓幼兒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達音樂。

其次,我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既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也有利于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如針對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創編時需要的有關生活經驗等事先在其它活動中進行準備,以便幼兒能將注意力集中于音樂的要求和創造的樂趣上。

在創編歌曲中幼兒的“求異思維”得到了發展,孩子們常常會叫“老師,我又想出來了”。他們不模仿別人編的,也不滿足自己編的,這種創造性,就需要老師去發現、鼓勵培養和發展。

今天的幼兒音樂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唱唱、跳跳、玩玩了,而是要緊緊地與“培養人”聯系起來!

《音樂教學論文幼兒教學心得體會》

幼兒教學論文:淺談幼兒琵琶教學

琵琶是我國古典的民族樂器,它古樸、典雅,具有廣泛的民族性和群眾性。琵琶教學目前在幼兒園還是一 個新課題。在近幾年的琵琶教學中,我經過大膽嘗試,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幼兒的琵琶教學法,促進了幼兒 音樂素質的培養和琴藝水平的提高。

一、創設意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學習琵琶對幼兒益處很多,不僅有利于開發他們的智力,而且能使他們手指靈巧,膽大心細。但幼兒學習 琵琶并不那么簡單,要使他們持之以恒就更不容易了。每次上課前,我演奏一段幼兒熟悉的、富有兒童情趣的 曲子讓他們欣賞,從中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其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樂曲的意境之中。如每次給新生上第一課,我 都演奏《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這首曲子。小朋友們聽到熟悉的曲調后,都和著拍子輕輕地哼唱。彈完后,我就 啟發他們:要是這么美妙的樂曲,能由你們自己的小手彈出來,該多好!一下子,幼兒對琵琶就產生了興趣。 我又帶著幼兒從玩開始,了解琵琶。如認識四根弦的高低音時,我模仿鳥鳴、牛叫聲,讓幼兒辨別。“鳥叫的 聲音是什么樣的?”“是細細的、高高的。”“牛叫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是粗粗的、低低的。”幼兒從玩 中記住了四根弦的音高和位置。學習音階練習時,我又跟他們玩上樓梯游戲。這樣從玩開始,幼兒就不會把學 琵琶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于接受的游戲。當他們在游戲中發現自己也能彈出好聽的樂曲后,興趣就會 鞏固并增強。

二、情感交融,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

音樂感受力,是指幼兒在聽音樂時,不僅能感受音的高低長短,還能體驗到音樂反映的情緒和思想情感, 并由此產生共鳴的一種能力。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情感交融,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讓幼兒體驗音樂, 從而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琵琶彈奏技能。如我在示范演奏《小放牛》這首曲子時,就將放牛娃的童稚、頑皮 ,盡情地表現在臉上。演奏完后,我把樂曲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然后對照樂曲,告訴他們哪段是表現放牛娃 可愛的,哪段是表現放牛娃頑皮的,讓幼兒真正地理解曲子,并將這些感情融入到他們的演奏中。在《小貓釣 魚》的演奏中,我還因勢利導,啟發幼兒:學琵琶也跟釣魚一樣,如果三心二意,就永遠沒有收獲。這樣,幼 兒不僅從演奏中了解了音樂,也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因人制宜,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

幼兒在學習琵琶的過程中,由于各自的天賦不同,對琵琶技能技巧的掌握也就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進 步很快,有的感到吃力。為了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我把他們按學習情況分成三個組,因人施 教,并與家長密切配合,給每個幼兒制定了總的培養目標和各階段具體目標。為了配合教學,我還編寫了一本 《少兒琵琶入門》教材,選編的練習曲目都是幼兒常聽易記的,還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編配了難易程度不同 的曲目,使彈得好的幼兒能“吃得飽”,因而進步更快;對中下水平的幼兒,布置適當、適量的作業,使他們 既消化得了,又有新長進。

此外,我還注意培養幼兒的舞臺實踐經驗,定時召集家長舉辦一些小型的學習匯報演奏會,增強幼兒的表 演意識,并讓他們在表演中給自己找差距,從而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同時,在幼兒園和其他一些單位舉辦文 藝演出會之際,我也要求幼兒積極報名,使他們從小樹立競爭意識。

通過學習琵琶,不僅提高了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音樂素質,而且陶冶了他們的性情,使 其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日本护士毛茸茸高潮|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97影院在线午夜|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快好爽射给我视频| 欧美又粗又大xxxxbbbb疯狂|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欧美最猛黑人xxxx|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中文天堂在线www|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天天射寡妇射|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湿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