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生活教育論文

生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1 11:1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生活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活教育論文

生活教育論文:探析學前 小學教師應具備的生活教育知識

論文關鍵詞: 學前—小學教師 生活教育 人性

論文摘 要: 學前—小學教師的知識基礎由目的性知識、工具性知識和教育知識構成。生活教育知識是隸屬于工具性知識的一類知識,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生活責任、自主方法,通過生活中的自我建構,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兒童的學習、成長天地主要還是在生活中進行,生活教育就是探討怎樣傳授教育,如何進行教育,將目的知識生活化,生活游戲化。教育工作者要構建新型的知識基礎觀。

杜威在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闡述了教育和生活的關系,我們應在生活中尋找教育的價值,不要到教育之外去尋找教育目的,不要把教育僅僅看作是將來生活的準備,考慮到要對兒童進行教育,保證他們的成長和延續生命,與他們密切相關的人,對他們有著重要影響的人本身就應該具備教育的素質。當然這些教育是廣義的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貫穿始終,如果我們再在其中與教育階段相適應,那就是要兼顧家庭養育、學前保育、小學培育。

一、家庭養育知識

教育不僅是孩子出生以后才進行的,而且在兒童出生之前就有了教育上的準備,這點主要體現在父母身上。魯迅從對兒童深刻的愛出發,提出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①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結果揭示,一個人個性特點的形成與家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但是社會對于準爸爸和準媽媽及他們的長輩親友對于孩子的培養卻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指導或培訓制度,結果是那些不懂教育方法的父母和子女都深受其害,社會也因此多了一些不安定因素。有人曾說:世界上最困難的、最重要的任務——撫育兒童,在現代被我們社會斷定為根本不需要訓練的事情。似乎孩子的出生就會自動地授予一個父親或母親的稱號,就會自動懂得如何撫育孩子。幸運的是,大多數兒童都是天生健壯和感覺完善的。因此,我們才不會懷疑這件事情確實不需要特殊的訓練就可以完成。既然正確地撫育兒童是這樣重要,因此許多人建議,對于將要成為父母的人必須有有關作為父母能力的合格證書,就像護士、教師和汽車司機持有合格證書一樣。

父母和孩子之間具有天然的血緣關系,對孩子有與生俱來的親近感覺,這種天然的自覺的意識,使父母成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長久的老師,教育也會產生最初的成效。我們要倡導,每個家庭在要孩子之前都應通過孩子養育知識和技能的考試,獲得生活教育證。有證才有資格接觸孩子,否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以后對孩子實施教育才更得心應手。這更是對孩子成長負責的表現。

家庭養育的基本知識包括所有與家庭養育子女有關的教育觀點、教育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及其他科學知識。如果說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的話,那么這門科學是以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心理學、生理學、營養學等與人有關的所有理論為基礎的。

(一)家長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教育是一個過程,對教育的研究也是一門學問。家長對于教育學要有所了解,包括教育目的,一些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現時代教育的發展趨向,等等。并非是一個教育學專家,但是應該具備相應的教育理念,用此來指導教育實踐。教育學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教育知識類型不斷豐富,教育知識體系不斷成熟。家長既需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又需要不斷地反思更新。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人的心理現象比自然現象和生物現象更為復雜,其表現形式各種各樣,它們之間的關系也紛繁復雜。家長要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需要仔細而耐心地探詢孩子的心理反應和傾向,對孩子的思想和內心足夠了解,才能對家庭教育做到游刃有余。

(二)家長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能否實現正確有效的教育,取決于家長是否具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如果教育方法不對,就會出現教育偏差,甚至是教育失敗。如果方法得當,就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的學問博大精深,任何人都不可能系統而全面地滲透,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個別性,往往有很多東西都不能一概論之。

在家庭教育中要巧妙地對孩子施加影響。父母與孩子具有一種天然、獨特的緣分,父母對孩子施加影響是必然的。為了幫助孩子,就要對孩子多施加積極、正向的影響,在行為上力求做孩子的榜樣。必要時建立親子契約,契約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不可違抗性,一旦違反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親子契約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很有效地規范親子雙方的行為,適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家長要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是指洋溢在家庭中,通過家庭人際關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養等反映出來的,由家庭成員的感情、興趣、愛好、態度、行為等綜合而成的環境和氣氛。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帶給孩子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孩子求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有利于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趣的養成。

二、學前保育知識

在學前教育機構中,應該突破保育人員只關注幼兒身體健康的觀念,還要保證幼兒心理健康,能進行必要的教育教學,體現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一)強調生活中的滲透,在主要活動形式游戲中的體現。

游戲在學前教育中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保育教育,富有游戲性的兒童能主動、和諧、全面地發展。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懂得游戲和最能享受游戲樂趣的時期,游戲是自發的不學而能的活動。但是為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教師可以在適當的場合予以一定的指導,有計劃地提供游戲材料和場地,控制幼兒的游戲行為并引導幼兒的發展。

(二)加強現代保育知識的學習。

學習新的教育思想,細化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機構的衛生保健制度。學前教育場所的規劃,要考慮合理的布局和合適的園址。保障幼兒園的某些物品和建筑設備的衛生,如,書籍、玩具、教具、桌椅等。兒童經常密切接觸的外部環境,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保證兒童的健康。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討,總結出一套比較完善的學前保育措施,使學前兒童在生理、心理、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發展。

三、小學培育知識

進入小學是兒童開始系統學習的開始,不僅是單純的書本知識,還包括人格特征、良好行為習慣的系統培養,以及各種文化素養的培養。兒童雖然還是幼稚的個體,但比起學前兒童,無論生理、心理還是社會性等方面都大有進步。

(一)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優化課堂,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樂學是學會的前提,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有發現、想象、思考的余地,進而形成有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新的教學體系。給學生質疑的權利,允許懷疑、允許挑戰、允許探索和錯誤,要使學生形成尊師而不畏師,重本而不唯本,好問而不恥問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善于主動參與學習,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學手段多樣化,講實效、講梯度、講形式,照顧到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角度積極參與學習,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意識到“我能行”。

(二)嘗試開展小學生中的研究性學習。

在知識運用中,在親身實踐中,使兒童的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華。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其課程目標與一般學科教學目標不同,它更強調學生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更強調學生親身的實踐和體驗,而不僅是通過課本和老師獲取間接知識。小學生雖然年齡小,意識差,但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可能性,可以嘗試并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良好開端,及早著手。

(三)借助知識的學習滲透培養學生習慣、養成個性。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低級的需要直接關系到個體的生存,這種需要滿足不了,個體就會出現疾病或危機。但是這類需要的滿足,可以通過有限的目標物來實現,餓了可以吃一定量的飯,渴了可以喝一定量的水。人的高級需要又稱成長性需要,作為成長性需求,個體所追求的目標是無限的,它永遠也得不到滿足,人的認知需要是一種高級需要。兒童在認知過程中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和理解著既定的間接知識,探索和嘗試著發現直接知識,在實現次生教育價值的基礎上,引發無窮潛力的原始教育價值。認知的意義即在于此,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使學生獲得原始教育價值為指導思想。表明知識的獲得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通過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建構健全的人性。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面對一個個有思想,能思維的生命力,教師最重要的是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高度的責任心,不朽的愛心,不竭的進取心。理解尊重學生,以實際行動豐富師德的內涵,樹立崇高的師德,展現人格的魅力。

生活教育論文: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生活教育理論首先是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來的,其核心思想包括三個部分: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教、學、做一體化。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教育理論就是指生活就是一種教育,生活無處不在,教育也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探索知識,一邊學習一邊應用,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這與高中物理新課標對義務階段的物理教學的要求也是高度一致的,即,高中物理應該接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不斷探索揭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去,培養起學生終身探索物理奧秘的樂趣。為了加強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運用,本文筆者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究:

一、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

我國現在實行的高中物理教學現狀為,教學方法以考試方法為依據,學習的方式以教學的方式為依據,考試考什么內容老師就教什么內容,考試怎么來考老師怎么來教。這種固定死板的教學模式遠遠偏離了高中物理教學的最早出發點,將我們的高中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越拉越遠。盡管我們一再呼吁高中物理教學要和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相貼近,但只要現今模式的高考存在,我們的師生就不敢真正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害怕不跟隨著高考的腳步,成績就會掉下來。其實不然,因為物理現象是物理學的根基,只有從物理現象出發,才能領悟到物理的本質和真諦。而物理現象主要來自于生活實際,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學習,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教學。而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引入最初的物理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學會真正有用的物理,而不是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偽物理。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在實際生活中探知物理

很多物理學家進行發明創造的最初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改造實際事物,促進人類和社會不斷發展,這正是物理學的真正價值。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學中都只注重老師教授的知識,探究式的教學大部分都只局限于實驗室,根本沒有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很多人認為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經驗性,物理教學根本就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讓學生去探究,實際上,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恰當地引入一點自然和社會中客觀存在并且沒有經過加工的,最好是學生們都實際經歷過的物理問題來讓學生探索,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相當于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旦學生樹立了在實際生活中探知物理的學習理念,他們就會以生活實際為目標,在高中物理中學到真正的知識。

2.學到的物理知識要應用于實踐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最推崇的一種教學理論就是教學做統一,其核心為做,也就是在勞力的事情上勞心。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上,就充分說明了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物質的基礎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都可以在平日生活中找到原型,進一步加強高中物理對學生的親和力,也為老師在教學中,采取在做中教、在做中學的教學方式提供了條件。但是在現今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很少思考書本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沒有機會親自嘗試。學生們的物理學習只局限在教材中,只局限于做習題和掌握知識點,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3.靈活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受教育就是為了改造生活。放在物理上來說,就是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改變生活,解決生活實際中碰到的困難。但如今的高中生做物理試題得心應手,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卻力不從心,束手無策。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生活,這是學生的內在,不是任由外界制定的。假設只為學習物理而進行物理學習,那么就是在割裂物理學習與實際生活兩者間的聯系,失去生活聯系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是死讀書、讀死書式的學習,完全不符合生活教育理論里活讀書、讀活書的理念。從這點出發,物理教學就是要將物理學習放在生活中,留心生活實際里的物理現象;善于動腦思考這些物理現象的原因,并試著去探索這些物理現象的本質。這樣就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物理知識,積極發現并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明白致用才是學習的目的,那些指導改變生活的教育才可以稱作真正的教育。與此同時,老師要少用考試作為指揮棒,要給學生真正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

生活教育論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優化幼兒科學教育

陶行知說:“教育的內容也必須包含并著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否則不能前進。任何教師必須擅長一門自然科學,沒有自然科學訓練的,不配做現代的教師。”的確,幼兒對周圍世界總是充滿著驚奇,他們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種種問題。那么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如何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支持和鼓勵幼兒進行生動活潑的科學探索,讓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呢?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實踐,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幼兒在科學教育中的探索能力。

一、以“生活即教育”為指導,創設科學教育環境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他強調:“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我們把它理解為:教育源于生活,也是為了生活,所以我們也強調創設生活化的科學環境。

為了使幼兒能時時處于觀察、探索的環境中,我們在活動室的四周常常會創設一些有益的教育環境,類似自然角、科學活動區等。比如,在讓幼兒認識磁鐵時,我們在教室里提供了大量的鐵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讓幼兒用磁鐵去吸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磁鐵的奧秘。在此之后,又提供材料讓幼兒去觀察,為什么有的東西(如布塊、紙片)磁鐵吸不起?幼兒在相互玩磁鐵的過程中,會面對孩子的種種發現,這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鼓勵,使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情緒愉快,沒有壓力。通過動手動腦,他們發現了磁鐵的相吸和相斥,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以“社會即學校”為指導,感受生活,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陶行知曾說:“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并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比如在“一切都在變”的活動中,我們就為幼兒提供了糖、水、冰塊等操作材料。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非常關注他們的變化,常常一有新的發現就跑過來說:“冰塊不見了!”“鹽放進水里慢慢不見了!”……通過教師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能讓幼兒具體形象的理解“事物在變化”這一簡單又深奧的科學現象。

例如,在上“凹透鏡和凸透鏡”時,我為幼兒不僅提供了凹透鏡和凸透鏡,還提供了各式各樣其他有趣的鏡子,有使圖像變大的放大鏡,有看得遠的望遠鏡,有使人發笑的哈哈鏡(凹面鏡、凸面鏡),還有色彩斑斕的萬花筒。幼兒在擺弄這些鏡子時,不僅了解到各種各樣的鏡子及其產生的許多科學現象,而且使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以“教學做合一”為指導,培養幼兒探索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反對以“教”為中心,主張“教學做合一”。他認為,教學方法一定要從以“教”為中心,轉到以“學”為中心,讓幼兒學會學習。陶行

知極其重視實踐,在具體教學中特別強調,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使他們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教師的提問往往是貫穿于幼兒每次活動前、活動過程中及操作探索之后的。如在“吹泡泡”的活動中我就抓住時機提問: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吹出來的泡泡為什么有大有小?泡泡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呢?怎樣才能吹出更大更多的泡泡呢?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當然有的時候在提出問題時,幼兒一下子就說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時我并不馬上給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導他們把好奇心轉化為進一步探索的動力。鼓勵他們從多角度發現,每一種材料都嘗試一下,讓幼兒共同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四、鼓勵幼兒進行討論和交流,培養幼兒探索的意識

幼兒在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欲望,他們急于想把自己的新發現向老師或同伴講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說說。在表達與交流、聽取同伴意見的過程中,他們知道了可以有多種辦法解決問題,也能從同伴的講述中得到靈感激發創造的火花。

在科學區活動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幼兒在玩某一樣材料時,常常是一個或幾個人玩,當一個人想出了新的玩法時,其他的幼兒則會受到啟發,能力強的幼兒就會在此基礎上想到更好的辦法,能力弱的幼兒跟著學習這種方法,使他們也對此活動充滿了興趣。

總之,我覺得教師要善于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保護幼兒的探索精神。科學教育內容豐富多彩,神奇有趣。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的魅力,巧妙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探索方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

生活教育論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一、當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說:“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填鴨式”教育在今天的學校教育中仍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做”,對學生“滿堂灌”,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別說將知識靈活應用了。為了考試過關,學生往往臨時抱佛教,死記硬背。所謂“教師講,學生聽,堂上記筆記,課后抄筆記,一切為考試,考后全忘記”。什么自學能力、生活能力、創新力,全都無暇顧及。這樣做,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導致事與愿違。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但現實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計算機基礎課不太感興趣。我覺得這與當前的應試教育、教育內容脫離生活、教學方法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等這些原因是緊密相關的。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陶行知先生創立的“生活教育”學說,集中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精華,奠定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思想基礎。不僅在他所處的時代起了積極作用,對于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非常好的指導意義。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教育這個社會現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為社會生活服務,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生活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原理所組成。“生活即教育”強調教育決不能脫離生活,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都不能脫離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 “社會即學校”是指學校要與社會密切相聯系,擴大學校對社會的積極影響;“教學做合一”實際上是知行合一, 把單純傳授知識,死教書、死讀書的教學轉移到培養學生的生活力和創造力的軌道上來。實行啟發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計算機在生活中、工作中應用廣泛。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性強,如果教學跟生活脫離實際,教育出來的學生就會空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動手能力,這樣的人才是不能適應現代化的需要的。

因此,生活教育理論對指導計算機教學改革同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實施生活化教學,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創新能力。

如何將生活與計算機基礎教學相結合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實踐經驗。

1.改變教學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學校要求學生要通過計算機一級考試。于是上課時,往往會給學生強調考取計算機等級證書的重要作用,期末考試的重要。而忽視了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考試,而是教會學生將計算機知識靈活應用到生活、工作中。改變教學目的,老師才會擺脫教材的束縛,在教學中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這個工具,而是靈活地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上課時多給學生展示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這些優美的作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增加他們對學好這門課的信心。同時讓他們從心里意識到這門課程是非常有趣的,對生活和工作也非常有幫助。

2.改變教學方法,將計算機知識應用于生活、工作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給學生一定的創造空間,這樣才能真正使計算機成為他們的一個應用工具,而不是成為他們考試的負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跟日常生活相關的工作任務,下面舉幾個例子。

比如計算機的進制轉換,內容比較枯燥,而且對大多數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感覺學完就是應付考試,沒什么很大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我提出“我能準確猜出每個同學的年齡”,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后我講解了二進制、十進制的知識,簡單介紹了操作系統中“計算器”這個工具的進制轉換功能,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竅門。通過這樣的活動,將理論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技巧。

學習office辦公軟件時,更加可以跟生活、工作很密切的結合起來了。比如母親節就要來臨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利用所學過的知識給母親設計一張節日賀卡。在五一節的時候,我開展“五一節電子小報設計比賽”。在學習到powerpoint軟件時,那時剛好遇上“2008年奧運會福娃”的推出,因此我布置的作業是設計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紹“2008年奧運會福娃”。這些練習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

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開設一些教學內容。如給學生布置設計個人簡歷、排版畢業論文等這樣的實驗題目。學生每一年都要進行一次綜合測評,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學生往往用計算器來計算,效率慢又容易出錯。通過excel的計算功能,讓學生對全班的綜合測評表進行計算、統計分析工作。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其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跟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一方面,激發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到的計算機知識能學有所用,讓他們體會到學懂計算機,真的對生活工作有幫助。

四、總結

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即教育之場所”。生活是教育的海洋。我們應該將生活教育理論應用到日常教學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和想象力。

生活教育論文:德育中生活教育理論的滲透研究

一、生活即教育——讓德育在生活情境中靈動

實踐告訴我們,實施德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德育還原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孩子的主動參與、真實體驗、領悟內涵、總結提升、最后內化為自覺的德育行為。為此我們創設整潔優美的環境,在幼兒園的大門口、走廊、盥洗室等醒目處,張貼了“微笑寶寶最可愛”“上下樓梯不擁擠”“你早、你好!”“節約用水哦!”等卡通標語,孩子在欣賞美妙畫面的同時,也讓文明、規則等德育無處不在。而生活在不經意間更為我們營造了無數的蘊含德育內涵的場景,沒有了過多的說教,孩子反而很容易接受。如,家里有好吃的東西,讓孩子分配,啟發孩子能與家人共同分享,及時表揚,讓孩子體驗與他人共享的喜悅,強化分享意識,不要啥好東西都省著給孩子,習慣會成自然;讓孩子和不同的小伙伴玩,體驗后幫助他總結你喜歡和誰玩?為什么?要讓小伙伴喜歡你,你會怎么做?當孩子的小屋里很亂很臟后,家長最好不要幫忙收拾,可有意識讓他去尋找某樣東西,當他找得暈頭轉向時,再來探討如何能一下子找到東西,讓他體會房間收拾有序的好處;看到大街上隨風飛舞的塑料袋、看到被踐踏的草坪、看到行駛的車里飛出垃圾時,感覺如何?自己又該怎么做?在真實的情境中,孩子的體驗將深深印在腦子里,留在記憶里。擺脫了枯燥的說教,德育效果顯現。

二、社會即學校——讓德育在社區特色活動中萌動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論,主張“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拆除學校與社會的高墻”。學校里的東西太少,書本上的知識太死,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才能使他學會飛翔。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地方特色,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積淀,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接觸、融入社會,體驗并吸取其精華德育元素,擴大眼界,增長見識,培養技能,豐富情感,高尚品格。

圍繞地方特色,我們設計了三個主題系列活動,分別為“古城文化”“長壽之鄉”“盆景之都”。教師、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古城建筑文化的幽美流韻,觀賞現代如詩的內外城河,感嘆絲毯藝術的精美絕倫。鼓勵孩子和祖輩一起種植、采摘農作物,園里組織長壽食品品嘗會,共同分享蘿卜、花生、玉米、山芋、潮糕、蔗糖、白蒲茶干等,體驗勞動的快樂與收獲的喜悅,培養孩子多吃蔬菜、粗糧,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爭做未來的長壽老人;重陽節到敬老院和長壽老人家慰問;教育孩子孝敬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手拉大手”禁燒秸稈活動,拒絕空氣污染。我們組織孩子參觀“花木大世界”,邀請家長給孩子現場介紹、扎制盆景;讓每個家庭帶孩子在家至少養護一種盆景,詳細了解其要領,培養其責任心、耐心,定期組織“健康美麗花卉展”;每年的植樹節,我們要求每個家長和孩子至少種植一棵樹苗,并跟蹤記錄樹苗的成長,一學期進行一次“我和我的小樹”照片展……這些遠離枯燥課堂、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在如歌、如詩、如畫的家鄉殿堂里熏陶著、體驗著、幸福著、驕傲著、行動著,愛家鄉、美化家園的情懷正油然生根于心中。

三、教學做合一——讓知與行無縫對接

德育的形成它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同時具有一致性、系統性、連續性的發展過程,要求我們德育工作者必須耐心、細致、全面、系統、有效、隨時隨地地實施德育。正如陶行知所說:“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作為中心”。因此我們選了一批得力的教師、家長代表共同成立了“健康德育社”,商討制訂了“家長行為規范”“教師行為規范”,大班的孩子自定了各班的特色“班規”,相互監督執行;德育社定期舉辦各類活動,比如,專題家庭德育教育辯論會、專題德育講座、親子愛心傳遞活動、社區環境保護活動、敬老院慰問活動、經典德育故事親子誦讀活動、禁止焚燒秸稈活動、德育環境創設活動、“綠葉”義工活動、結伴遠足互助活動、親子植樹認樹護樹活動……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教師均接受德育理論和教育方法的直接或間接培訓,從態度到行為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提升與轉變,懂得家長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領、榜樣作用之大,能更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更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德育熏陶,帶領孩子做更積極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使我們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德育成長微環境。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多個游戲、生活活動環節,德育更是隨時隨地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如,大門口禮貌迎接孩子的教師,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滲透著禮貌教育;每天晨間談話的具體內容包羅全方位德育話題;晨間活動、區、角游戲時,孩子和老師一起投放、整理活動玩具,和小朋友快樂游戲時滲透著勞動、合作、謙讓、交往能力培養等教育;每天上下樓梯做操時靠右邊一個接一個扶著扶手下樓,不推擠,這是遵守規則教育;午餐時細嚼慢咽吃完盤中的食物,保持桌面整潔,這是健康就餐的好習慣;午睡時睡不著覺的孩子自己安靜地看書、畫畫,這是不影響他人的教育;盥洗室隨時關緊水龍頭,這是節約用水教育以及各類學科領域的德育滲透……只要教師做有心人,德育真是無處不在。

現在,德育正在無聲無息中融進孩子的學習生活,愛心、善意、文明、規則等優良品質正悄悄根植于孩子稚嫩的心田。正如海德格爾所說:教育“在路上”“在旅途中”。而我們的德育正通過家園合育,在生活實踐中,讓孩子的知與行無縫對接。

生活教育論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陶行知先生說過:“從一定意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句話就告訴我們,教育要面向現實生活,才能顯示成效。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情感和體驗,發展自身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美術鑒賞力。以下是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如何運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一、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要注重內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為中心”也就是說要以兒童的生活開展兒童教育。《幼兒園教育綱要》也充分強調了注重生活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強調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強調各領域的教育與幼兒生活的聯系;強調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教育內容;強調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美術教學活動與幼兒生活體驗和生活實踐相互整合能突出孩子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展,是當代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向。

因此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應該以幼兒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內容生活化應是把幼兒美術的教育目標立足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背景,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拓展繪畫經驗,習得必要的美術技能,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

“雨傘”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經常見到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雨傘傘面上的美麗的圖案讓下雨天、大晴天的馬路上增添了一抹美麗的色彩給。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素材,因此我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小花傘》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實踐經驗來裝飾“傘面”。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致都很高漲,都愿意加入到美術活動中,活動的效果也很好。我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傘的顏色、花紋等等,=也體現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接著我向幼兒出示課件,讓他們觀察了不同小花傘面上的美麗圖案,說一說有什么樣的花紋,危險面的活動打下基礎。活動中,幼兒都能夠積極地與同伴說一說自己在平時看到的小花傘樣子,整個活動氛圍十分融洽,通過活動激發我們班上孩子們對這次美術活動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們創造表現能力初步實現教學目標。

二、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要注重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借鑒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點,家園合作多方資源能把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環境作為實施幼兒美術教育的場所,帶幼兒到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中去加深體驗、拓展相關經驗。讓生活化美術教育活動更生活化、直接化、靈活化、個性化,為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個生動的平臺。整合利用社區、家長這兩塊主要資源來實施美術教育,以達到讓幼兒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為目的。

在一次“交通工具”為主題的活動中,我請家長一起參與進來幫助幼兒收集主題有關的圖片、書籍等資料,還建議請家長帶幼兒到馬路邊上一起來認識汽車。這些教育措施使幼兒能夠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主題的內容,豐富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在作畫和手工制作《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過程中,孩子們也是非常樂于表現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馬路上一些路標的含義、一些汽車的名稱與特殊用途、司機和行人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所造成的危害、乘車安全的小常識……種種的生活體驗與情感,在孩子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這個大課堂里,拓寬幼兒的空間、時間、開發他們的大腦、手、口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更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

我們也非常注重鼓勵家長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美術創作環境,讓家長、參與到美術活動中,為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個生動的平臺,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幼兒生活。

三、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要注重“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認為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中心,“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教”。在幼兒美術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教學做合一”就要以“做”為中心,不能只是教師在講解,孩子在看,材料及其匱乏,這樣不能滿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論的。在實踐中我采用組織以做為中心的美術集體教學活動和區角活動的方式來實現“教學做”合一。

材料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而運用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塊,蟹殼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比如,在幼兒的美術區域活動中,我們提供的瓜果蔬菜印章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激發了他們多種的自主創作:運用蘿卜、土豆、黃瓜等刻成的蔬菜印章制作了一張張美麗的桌布,既有趣,又可以布置活動室;還運用用

了各種種子進行拼貼畫;秋天的時候還讓幼兒收集葉子,與家長完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樹葉拼貼畫。班里我們開設“繪畫角” 、“展示區”、“美工創意區”等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各個空間進行自由地擺弄、創作與交流。這些美工區角的創設可以結合主題適當增減。如:在“春天真美麗”的主題背景下,我們創設了“小花園”的美工區角。讓幼兒用皺紋紙搓柳條,撕貼柳葉。用紙工表現春天盛開的小花,用泥工表現在花園草地上活動的小動物。幼兒可以做完后可以直接將作品貼在墻上,布置主題墻。過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請幼兒用彩紙做成了彩旗鏈來裝飾我們的教室。

“美術園”則是作為一種長期的固定區角設在活動室里。投放在里面的材料有盒子、酸奶瓶等廢舊物品,豆類、果蔬、葉子等自然物,為幼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在游戲活動時間,我一般引導幼兒與同伴自主選擇各種生活物品,進行各具特色的創意制作。因為有了豐富的材料為基礎,幼兒的制作各顯特色。有的會用紙盒等做出“大房子”、有的用許多小紙盒合作連成了一條長長的“龍”、也有一些小妹妹喜歡用各色馬夾袋、毛線、包裝紙等制作翩翩起舞的表演服……

美術教育生活化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幼兒不同與成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它強調“以人為本”,更多地注重每個幼兒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最大限度地讓幼兒在生活中愉悅、自信、有尊嚴感地成長與發展。它讓幼兒學會生活,熱愛生活,認識自己的能力,愉快地進行創造、表現,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幼兒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研究和借鑒對于深化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改革,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我將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繼續積極探索,努力把現代化幼兒教育事業推向新的水平。

生活教育論文:談論現代教育技術在 品德與生活 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品德與生活》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 課堂結構

論文摘要:《品德與生活》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起來,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電化教學這種現代教育技術已悄然走進課堂教學,給課堂教學注人了新的活力。電化教育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說教教學模式,促進了小學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

1《品德與生活》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優良、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的活動性綜合課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而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直觀、形象、信息量大的優勢,如果能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起來,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

但是,《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不像語文數學那樣升學要計入成績,所以有些學校不重視這門課程。專門的品德老師很少,一般是安排語文老師、教導主任或是副校長兼任。正是因為學校對這門課的重視不夠,讓這門課成了小學教育中的非主流課程,很多老師在教授這門課程時,也不是特別用心,只講究進度而不重視質量,不挖掘教材知識的內涵,甚至連教材都沒讀懂,更不說拓展延伸課外的知識了。要想把《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上得出彩,需要老師花大量的心思來準備,包括課前調查和資料準備,以及教學設計。這些都離不開多媒體的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

2.1圖片導人,激發學習興趣

導人新課是學生進人學習階段的開始,采用恰當的導人方法,可使學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準備學習狀態。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筆者在六年級下冊《做一名地球衛士》之“地球屬于誰”這一課題的教學中,通過ppt展示了一組精美的圖片,這些圖片是比人類出現得早的生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然后問學生能不能說出圖片上的動物,知道不知道圖片上哪些生命比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得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哪些好處。又比如在四年級下冊《在希望的田野上》之“從傳統到現代”這一課題的教學中,首先用一組農民在地里勞作的照片來開始這一堂課,然后播放鐮刀、鋤頭等農具以及農業機械化的照片。用圖片導人新課的方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讓課堂教學更加出彩。

2.2運用視頻,讓教育更深刻

所謂道德認識,主要是指是非、好壞、美丑、善惡等行為準則及其意義的認識。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建立正確的道德認識,光靠背條文,講空洞的大道理,效果是不明顯的。《品德與生活》教材的內容涉及廣泛,從歷史到地理,從生物到生活,涵蓋了古今中外英雄、領袖的故事和具體社會現象,日常生活的事例。要想讓學生從學習中悟出道理來,就必須對這些人和歷史事件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比如在六年級下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教學中,播放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電影片段,讓學生了解當時是在抗日戰爭剛剛勝利的背景下,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了內戰。電影片段的觀看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又比如筆者在《從統一到鼎盛》之“秦漢一統”的教學中,播放了《百家講壇》中講解秦始皇的那一章,讓學生了解秦朝的歷史,全面認識秦始皇這一偉大的歷史人物,從而認識到祖國統一的重要性。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文字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識以形象、具體的畫面呈現出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音像感染,提升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認識和行為之間的橋梁,它是一種內在動力,在內部可促成認識升華為信念—對道德觀點堅信不疑;在外部要轉化為行動的中間環節—渴望行動的動力。在學生明理的基礎上,激發其道德情感,使認識得到升華,是每一位品德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的。激發學生道德情感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通過歌曲,也可以通過錄音。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按照小學生情感發展的規律,即感受、體驗、共鳴,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借助多媒體的聲、光、色、形等方面的功能,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提升。

比如筆者在教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之抗日戰爭這一課時,用多媒體播放了《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松花江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抗戰歌曲,雄壯激昂的革命歌曲,渲染出了莊嚴的氣氛,浮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的場景,莊嚴的氣氛感染著學生,激勵著學生,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空前高漲。

2.4攝錄工具的運用

攝影和攝像是現代化信息技術中不可或缺的兩種工具,如果能把它們正確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能讓學生做到知行統一。比如筆者在四年級下冊《生活中的交通與安全》教學中,借助相機和攝像機,讓學生看到了我們身邊的交通事故以及我們身邊的交通安全措施。在此基礎上,再來進行本堂課的學習,就更加游刃有余了。又比如在五年級下冊《學做集體小主人》之“自主選舉班委會”這堂課的教學前,用攝像機錄下了高年級的同學選舉班委會的視頻錄像,然后在教學中播放,讓學生了解到自己身邊的民主選舉的基本程序,學習高年級同學的經驗。

總之,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的老師,首先必須要認識到這門課對學生的重要性,然后要深人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抓住現代信息技術這一魅力無窮的利器,適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呈現學生喜歡畫面,改變傳統的說教的教學模式,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優化我們的課堂。讓《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不再是小學教學中的雞肋課程,而把它變成一門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主流課程。

生活教育論文:淺析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與生活化的有機融合

【論文關鍵詞】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生活化

【論文摘要】隨著教育革新的不斷加深,“生活化”教育模式得以實現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樣的,在小學生信息技術課堂教育中,“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應該受到重視,并且是把“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帶到小學生信息技術課堂教育的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教育應該重視對人的培養,要立足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當前中國教育模式存在很多不合理,教育部門一直致力于尋求教育的革新來改變這種教學模式的不合理。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也應該適應社會發展,以一種合理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水平。“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堂中越來越凸顯出優越性和重要性。所以說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中要切實落實“生活化”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使學生適合社會的發展。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1.在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育體系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體系中,更多的是注重學生技能技巧的學習,忽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要知道人的成長不僅要注重技能、技術的學習,還要注重人格塑造、人文修養的提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中體現對人文素養的教育。

2.社會發展對信息技術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重視。社會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所以,不能掌握信息技術的人是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的。因此,要從小學生抓起,加強對小學生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想切實有效的提高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就必須掌握高效的教學方法。因此,生活化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就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的必要途徑。以往的教學體系中,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教學內容很多與現實運用不符,很多課堂中的內容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際的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會把這些知識淡忘。因而,要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要改變以往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技能的認知,真實有效地掌握真正實用的信息技術知識。因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融入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中。

4.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無法切實將“學”與“用”結合在一起。首先要清楚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將課堂中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社會實踐中。而以往的教學往往不能切實的將“學”與“用”結合在一起。只是一味的注重學生是否“學”,而不注重學生是否“用”,這種結果偏離了教學目的的最初軌道,從而使學生無法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二、如何將生活化模式融入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

1.增加生活化內容,讓學習貼近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那么應該怎么設置教學內容使小學生學到切實有用的信息技術知識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學目的,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掌握生活中能夠實用的知識。那么就應該在教學中貼近生活,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今后生活中和工作中可以用到的知識。

2.減少對不必要知識的教學。哪些是不必要的知識?比如,很多信息技術運用中,很多技術技巧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自主掌握,那么這樣的知識就要在課堂上稍作講解即可。畢竟,隨著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很多信息技術技巧學生都能自然而然的掌握,所以,不應該把教學實踐浪費在這些不必要的教學上。同樣,要教學生如何自主學習,可以告訴他們一些適合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網站,這樣學生才能更快的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

3.設置簡單的學習任務,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可以在教學生學習word的時候,給同學布置用word寫一篇日志,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寫日志的過程中熟悉對word的使用,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類似的教學就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4.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才是最直接高效的學習方式。如何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最好方式。所以,應該給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生氛圍,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教學過程中可以玩一些小游戲,比如在“畫圖”工具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作畫,然后把學生的畫組合在一起,讓學生玩“看圖講故事”的游戲。這樣的模式才能使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中,才能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

5.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實現“學”與“用”的有機結合。學習的目的是用到實處,如何才能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實現“學”與“用”相互轉換和有機結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與“用”的引導。要告訴學生,學的知識在生活的哪些地方能夠用到。老師可以做一下引導,比如,讓學生用word寫作文,這樣就能讓學生直觀的明白word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在學習“畫圖”工具的時候,可以給同學展示一些優秀的圖畫,讓學生了解“畫圖”工具的實質用途。這樣直觀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最直接的了解信息技術學習與生活的關聯。

6.生活化教學模式要對學生多引導。比如,有的同學喜歡看電影,老師應該告訴學生怎樣正確的使用影音軟件;有的同學喜歡聽音樂,把網絡上的音樂下載到自己的音樂播放器里,那么老師就應該告訴學生如何正確操作。這樣學生就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學習到正確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和相應的知識。

結語

21世紀是信息技術主導的時代,要想符合時代的發展,就必須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該堅持貫徹對“人”的發展,要把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這樣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到信息技術知識,才能在實踐中鞏固信息技術技能,從而實現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生活教育論文:淺析構建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加強學生黨員時代素質教育

【摘要】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能否科學、合理地運用互聯網,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構建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的實踐,開展經常性網絡組織生活,確立黨員網絡管理機制,強化理論學習要求。網絡社會不再是虛擬世界,也決不會成為黨的工作的真空地帶,它必將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亮點。

【關鍵詞】學生黨員 網絡生活 網絡管理 時代素質教育

1 背景分析

網絡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現有在校的青年學生,是在網絡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所以,在我們學生黨員培養的教育中,網絡不可不談,不僅要談,而且要全面認識、深入挖掘。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是大學生群體的先進分子,對他們的爭取和教育僅僅依賴傳統上的面對面的集中教學方式的黨員培訓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從牢牢抓住影響青年一代成長的信息主渠道出發,居高而振臂呼喊,用青年一代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另外,從黨員教育和管理的長效角度分析,尤其是面向基層黨員的全員組織生活,由于存在組織難、耗時長、不主動等現實困擾,黨員組織生活容易流于形式,從而制約了黨員教育管理的整體工作的提高,成為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之一。目前,隨著大學入學人數的增加和國家加大了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力度,大學生黨員群體規模迅速擴大。建立一種廣大學生黨員能夠主動接受和黨組織便于管理的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不可或缺。現階段,如果我們只是談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談如何避免學生錯誤的使用網絡的話,已經是一個錯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的、必備的途徑和手段,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和更注重如何加強網絡教育在學生群體中的牽引力。堅持以科學的態度認識網絡,以創新的精神運用網絡,在實踐中探索并形成各具特色的黨建工作思路和有效方法,努力掌握“制網權”,積極營造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大學生黨員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如果有一天而且也必將會迎來這一天:我們的學生黨員網絡教育和管理就象學生上課一樣的習以為常和迫切需要,就象黑板和教材一樣成為我們教育的載體,那么我們的黨建工作還會再擔心流于形式化和缺乏長效機制嗎?

在第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強調,高校黨委要認真研究計算機網絡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法律道德觀念、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產生的影響,主動建設,積極引導,加強管理,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因此,推動和加強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的建設是我們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重心不偏,而且具有時代氣息和創新。

2 充分尊重和積極引導學生黨員的時代素質

我國的互聯網事業起步雖晚,但發展速度卻是一日千里,發展態勢呈現出跳躍式特征。截止2009年9月末,我國互聯網用戶已達3.6億,普及率達到27.1%,寬帶用戶達9933萬,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1.92億,境內網站達到320萬個,據cninc的調查,目前網民中18-35歲的青年占88.8%,在校大學生95%以上觸過網絡。隨著高校校園網的建設、優化,大學生已率先邁入了網絡時代。作為當代大學生黨員,就應當具備網絡信息獲取及鑒別能力、網絡區域交流能力、網絡方式組織能力,這些能力所綜合的素質是不同于以往黨員的,我們稱之為時代素質。每個時代都會對其先鋒分子提出具體相適應的時代素質。

從哲學角度來說,需要與興趣是德育教育不可忽視的首要因素。現在大學德育的僵局就是在于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要,引不起大學生的興趣。試想:學生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又何從談起接受德育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曾預測說:“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大學生黨員雖然不是價值的直接的創造者,但他們也有其自身的需要。而我們之前對黨員的管理與教育模式卻完全忽略了這種心聲。現在的大學生都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簡單片面的強調學生對于道德義務、道德責任的認同,而無視義務與權利的對等性是行不通的。目前大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是一種單向模式,形式呆板,內容單調,學生麻木應付,如此以往,難免思想和行動的脫節,難免入黨動機不明確。

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到學生黨員身上的這種時代素質,并且加以積極引導。加強學生黨員校園網絡教育的主導權,力求在滿足大學生黨員需要和引起大學生黨員興趣的同時,塑造大學生黨員的道德觀與價值觀,使其具備時代需要的時代素質,從而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3 用心構建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創新組織生活方式

正是基于以上認識,我校在班級建立黨支部的基礎上,以學院黨委為平臺,建立針對性強、便于管理的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該園地寓教于樂,既有黨的政策學習和宣傳,又設計了學生樂于接受的一些游戲環節幫助學生強化黨校的理論學習。該園地板塊化設置,給每個黨員都分配實名制賬號和郵箱。建立黨員網絡管理機制,通過統計每位黨員的登錄次數和在線時間來掌握黨員的園地生活時間,從而達到參加組織生活的目的;針對當前熱點時政,支部成員登錄網站發表言論,匯報思想狀況,既方便存檔又無需浪費紙張;定期給黨員郵箱發送理論學習材料,定期收取黨員的討論材料,切實發揮組織生活的溝通作用;引入益智類游戲積分辦法,入黨積極分子通過勇闖理論關、園地澆灌等小游戲達到更好的學習和理解黨的理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考核的一個補充環節。此外還設置黨員示范窗口,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刊登近期出現的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也在積極向網絡延伸。一方面是學生電腦擁有普及化,學生寢室上網普遍化,目前越來越多的在校學生實現了在寢室免費上網;另一方面掌握網絡技術的學生群體也急劇增加,開辟和維護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已經不是一件困難之事。該網站實效性的體現,首先就在于有固定的面向對象。我們應當推動黨員網絡生活園地融合面對面交流的親切感和網絡交流表達的便捷感為一體,面對面交流網絡化,網絡交流增強面對面感,突破黨員的經常性教育和交流傳統方式的局限性,順應時代潮流,實現黨員組織生活方式的創新。

利用網絡技術開展黨員教育和管理,優化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實效,是當今黨建工作理念不斷更新的結果。大學生黨員網絡生活園地絕對不是孤立的,它繼承了黨建工作如沐春風和源遠流長的特性,增強了時代氣息。時代賦予了我們面對新興事物的機遇,而我們也將通過大膽追求和不懈努力開拓一種嶄新的、科學有效的工作模式。

生活教育論文:從一節主題班會看學校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摘要】“德育”兩字一向給人的感覺是正襟危坐、高高在上,讓學生敬而遠之。在新形勢下,加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首先應該從受教育者的實際生活出發,轉變視角,讓學生通過切身的體驗來理解社會的道德要求和價值。

【關鍵詞】主題班會;德育;生活化

一、一節主題班會對學生的影響

2008年桂林市開展主題為“抗震救災精神”中小學主題班(團、隊)會比賽,筆者組織本校08-5班學生開展此次主題班會,班會題目叫“抗震救災精神在我心”。班會的過程是:

1、觀看學生自己在網上找出來的關于抗震救災的視頻

2、學生進行模擬場景表演

切入點1:災區學生被困時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堅強。

切入點2:災區學生在救災現場表現出來的勇敢、自強不息、敢于抗爭的大無畏氣概。

切入點3:各地年輕人團結一心、患難與共的巨大凝聚力、向心力和物與同胞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學校德育教育需要生活化

通過這次活動,筆者更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能是單純的說教。心靈的凈化,不是煽情的演戲、虛偽的眼淚可以做到。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純凈的地方,只有真誠,才能滌蕩虛偽的厚塵、功利的得失心,讓每一個人深有感悟,讓心靈中的純凈之地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成性的活動,它的存在必須以日常生活為前提。生活既是學生各種道德認識素材的主要來源,也是學生道德踐行的土壤。離開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教育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學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動地表現。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是德育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認可和對生命的尊重。德育并不是學生敬而遠之或高不可攀外在的東西,而是尋求個人成長優良環境的內在的、自覺的需要和保障,可以是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來分析,人的品德形成和完善過程也是人在一個社會里合理合法地逐步滿足長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的過程。

三、學生表現自己對抗震救災精神的理解

主要是唱歌和朗誦以及發表感想。

四、教師總結

抗震救災精神不是一句空話。首先,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勤勞勇敢、不畏艱難、敢于抗爭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同時,還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患難與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中華民族仁民愛物、物與同胞的人道主義精神。

汶川地震發生后,曾經飽受詬病的80后、90后年輕人表現出了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他們活躍在救災、捐助等現場,表現突出,讓人眼前一亮。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在災區的這些我們認為是“草莓一族”的年輕人,卻讓我們看到了堅強勇敢、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我們同樣是90后的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這樣的精神嗎?不少老師有著這樣的擔心。而事實是一開始學生確實覺得抗震救災精神確實非常值得學習,但與自己的生活似乎距離有些遠。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通過圖書、報紙、網絡搜索資料,積攢主題班會的素材,并找到三個切入點通過場景表演來展示他們所理解的抗震救災精神。

開完主題班會后,學生們說,他們自己也曾獻血,也曾捐款捐物,當時想的是自己也為災區出一點力,沒覺得自己有多么高尚。通過這次班會活動,他們發現,以往那些在他們看來讓人敬畏的“精神”,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他們認識到勇敢、堅強這些精神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就能夠做到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也并不是在抗震救災的時候才能做到。在現階段,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就能時時刻刻學習、展示這樣的品格。

以往的學校教育過于強調社會道德規范、思想政治理論等的知識性傳授,忽視學生思想和個性發展的狀況,定位普遍“高、大、空、遠”,脫離了學生實際生活和個人需要,忽視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時,德育目標又缺乏層次性,基本是用一個統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德育內容以社會為本位,過于空泛,學生難有心靈的震撼和感情的認同。在個人主體意識日益高漲的現代社會,只有自下而上的、從學生個人本位需要出發的德育,才容易成為學生內在的、自覺的、主動的道德認同、價值選擇、情感體驗和行為追求,成為其當前和今后生活的基本內容,這也是學校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生活,是德育的“根”, 教育者如能以生活瑣事為契機,事事育人,處處育人,時時育人,學生就能更好地健康成長,德育教育也就落到了實處。大千世界蘊藏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它在形式上似乎表現為平凡、瑣碎和世俗,但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卻泛化地存在于其中,人們在具體的生活中能夠探尋和感悟其中的樂趣、價值和意義,孕育著某種精神品格,能幫助學生確立生活信念,領悟真善美,培養健康人格。在培養人的教育上,以關注內在的、改變人的思想認識來促進其形成合理合法的行為的德育,才是體現促進人的身心發展這個教育本質的德育。道德是個人自身發展完善需求的產物,德育是人自我完善發展的基本方式,其實質是追求和促進人的德性自由發展,實現個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這一人類最高價值。樹立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德育理念,就是要尊重人的德行修養的選擇權,尊重人的需要、興趣、愛好,尊重人對德育的內容、方法、途徑等的自由選擇權,真正把教育的對象變成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把為別人、為社會的教育變成是自己追求人格完善促進社會美滿的教育,這才能充分實現德育對人的終極關懷。

學校德育生活化,更多地注重學生的生活世界,它讓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回歸學生的生活、回歸真實,回歸學生自我。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現實生活、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生活、探索生命的奧秘、思考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感悟生活,領悟道德的內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并加以內化和升華,進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優化自己的道德行為,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它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學生不同與成人、不同于英雄人物、不同于歷史文化人物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它強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德育理念,把學生看著是獨立的人、完整的人、社會的人,是成長于社會生活中的有生命價值、有獨特人格的個體。它更多地注重每個有個性特長的學生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能力傾向、價值觀取向,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在生活中愉悅、自信、有尊嚴感地成長與發展。這是目前提高學校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的有效途徑。

生活教育論文:學校體育教育生活化發展趨勢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學校也在加強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調整教學方向,逐步實現體育生活化,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教師也要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運動觀。教師與學生之間多加交流,努力構建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新模式,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和諧,共同推進我國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創新。另外,學校還應該努力營造體育環境,讓終身體育的理念運用到實際中,在提高學生們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夠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該文主要從終身體育相關概述、體育教學的現狀、改進教學方式、生活化發展趨勢4個方面加以展開。

關鍵詞:

終身體育;教育觀;學校;體育;生活化;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我國教育家提倡教育應當來源于生活,要將生活與教育結合起來。其實,這些思想內涵在我國古代的教育中也有體現,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等都是舉出生活的例子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因此,學校體育教育也應該面向生活,將教育與生活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個強健的體格,為其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終身體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培養自己的運動觀,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多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多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

1終身體育相關內涵分析

終身體育的歷史背景主要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加重視養生。終身體育的思想逐步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夠帶動全民健身,促進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此種理念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雅典時期,雅典時期人們對于體育較為熱愛,著名的馬拉松比賽就誕生于此地。進入到了近代,很多國家都在倡導終身體育的理念,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在其國內宣傳這種思想理念。同時,這種理念也逐步傳到我國,我國也在積極推行此種理念,各個學校將這種理念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以期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愛。

2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實行,我國各個學校也在積極引進終身體育的理念,加強了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力度。但是,各項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與終身體育相背離的情況。

2.1過分重視學生體能的增長

學校在引進理念的同時,只是重視學生技能的掌握,對于體育體驗和感悟強調得較少。部分學校認為終身體育只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體質,于是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學校一味地強調學生們體能的提升,對于學生相關的體育體驗卻很少重視。實際上,學校想要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首先要從思想上抓起:其實,終身體育思想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堅持,能夠永不停歇地進行身體鍛煉,不僅在學校,步入社會之后,也需要樹立起這樣的意識,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們的素質,讓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學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強調對技能的掌握,還應該引導學生在感悟人生、內省自我等方面下功夫。體育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樹立自己的運動觀。

2.2脫離現實生活

學校教學的相關內容脫離了現實生活,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找到自身的定位,學習體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阻礙。時代在不斷發展,學校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尤其是對于體育教學而言,更需要結合學生們的特點、社會的特點進行一定的改進,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教育的可持續性,為體育教學發展貢獻力量。學生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下,很難進入相應的角色進行鍛煉,無法產生對體育的興趣。

3改進體育教學方式讓其朝著生活化方向發展

3.1讓學生樹立自己的運動觀

學校首先要將終身體育的理念,在學生中間很好地傳遞下去,教師結合生活中的案例進行一定的講解,讓學生們對終身體育理念有較為清楚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引學生樹立起一定的體育意識,構建自身的運動觀,實現其健康發展。教師通過體育項目,提高學生們的興趣,鼓勵學生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部分同學想要通過跑步減肥,教師可以鼓勵這些學生制定相應的計劃,達到目的。體育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需要將體育與生活相結合,在終身體育觀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

3.2開展知識講座

學校可以開展一些知識講座,講述終身體育以及體育生活化的相關知識。終身體育和體育生活化是近幾年剛出來的知識體系,部分學生對其認知度不高,因此,這就需要學校進行相應的知識講座,讓學生真正明白相關的知識內涵,為體育生活化的實施做好思想上的準備。教師也可以將一些體育文化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運動觀。

3.3更新教學方法

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充分利用現代的技術設備,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體育知識。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有關體育方面的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的同時,需要結合實際,讓學生們感受體育給生活帶來的變化。終身體育觀的指導下,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體育理念,將體育與生活密切地結合起來,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4學校體育生活化發展趨勢

體育生活化,是學生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助于學生們的健康發展。目前,隨著終身體育思想和養生觀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身體素質,希望通過每天鍛煉的方式,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但是,這些理念在實際中的運用還存在著一定的阻礙,有些人制定了計劃卻沒有完成,有些人根本沒有付諸實踐。因此,這就要求學校要加大這方面的教育力度,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如此一來,才能夠將理論變成實踐,為體育生活化的實施作出一定的貢獻。

5結語

綜上所述,部分高校在終身體育理念的推行及實施上,還存在著較多的影響因素,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學校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認識到終身體育的基礎上,進行主動學習,樹立自己的運動觀,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極為有利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讓體育項目更加生活化,為學生們的生活服務,提高學生校園的生活質量水平,最終實現學校終身體育的格局。

作者:甘開國 單位: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生活教育論文: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摘要]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順利進行和發展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個人全面發展。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表現在:目標理想化,價值的工具化,方法過于呆板,因此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須做到: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多層次目標;堅持人文關懷,促進主體間的感情交融;豐富教育方法多樣化。

[關鍵詞]

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學科建設的要求,主體間性理論是近幾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界的前沿問題,兩者的融合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兩者更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一、主體間性理論與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體間性是指各個主體之間關系的規定性,具體指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相關性、統一性、調節性。主體間性是指多個個體之間的關系性,主體性是主體間性的基礎,沒有各個主體性也就談不上主體間性理論了。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二者構成了“主體—主體”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本身需要引入主體間性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新生的眾多階級和個性化的90后甚至00后的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現代化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要。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當代國人精神世界面臨著種種危機比如:信任危機、道德危機、精神壓抑、心靈空虛等等。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引入主體間性理論也是提升國人精神境界的客觀需要。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這兩個奮斗目標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化的建設不僅是物質方面的先進性,關鍵還是人們的思想精神文明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體間性理論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人文主義思潮與新課改的教育也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體間性理論。我國課改實施之后教育部門和學校更加強了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關懷。紛紛推出人文關懷與科學教育相結合的改革模式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體間性理論為消除傳統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缺點以及現實所遭遇的困境,改變思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完善邏輯提供新的實現路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走向科學化、人性化、合理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及生活化缺失表現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者對日常生活的主體性參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在生活過程之中,并不是要求主體性無限放大,而是主體的參與性無處不在的滲透于生活本身之中。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理想化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指教育者依照學科和社會的要求,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在一定時期內得到要求標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強調人的精神性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理想性,用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完美形象來要求受教育者,具有過于理想化和不切實際的特點。通常只是注重目標性,而不注重過程。目標總是“高、大、全”抽象的英雄,這種理想化英雄化的教育缺乏主體性、時代特征以及目標該有的層次性。部分教育目標遠離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以及本身的年齡性格等身心特征。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注重單純的思想意識形態的強硬灌輸。沒有關注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單純重視成績、學科社會綜合發展而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參與性,忽視個體的個性化發展;缺乏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只停留在書本和課堂之間,進而出現教育過程形式化、表面化的眾多現實問題困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工具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理想工具突出社會價值。長期以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社會價值強調人的社會身份和屬性,和人在世界上的價值的主體性。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滿足社會的需要更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和實際問題。長期以來教育者過于重視理想信念的強大作用,忽視了解決人民群眾的現實問題,認為思想的問題來源于思想本身,其實這些思想問題正來源于現實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的基本事實。錯誤地認為只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就可以有無限的力量,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化,內容也理想化、政治化、形式化。而本來可以解決現實問題的生機勃勃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沒有了活力,過于工具化和形式化,更沒有實效性了。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呆板

在長期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的主要學習形式是課堂授課。這種學習的形式是以教育者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者所傳授的知識。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生和教育者的教學一起完成了學習的任務。這種傳統模式下,教師是具有絕對權威的,是整個教育實踐活動的設計師和領導者,在一味的被動接受過程中,學生是從外部刺激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是單向的教化教育模式。缺乏兩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習。在這個教育的形式中,以馬克思的理論為中心的教育實施,并不是所有的學生的主體選擇。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實現路徑

(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多層次目標架構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從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出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創造了社會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以人為本繼承并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眾的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光榮傳統,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對思想政治提出的新要求。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復雜性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分的強調精神屬性。強調英雄主義,模糊愛人的自然屬性和正常的身心需要。片面地強調英雄主義已經不符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和主體的客觀需要了。按共產主義的素質和心理來要求每一個學生主體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把共產主義的應然當實然來要求學生,要求學生個個都是內賢外王的圣人、神人。目標太過于理想化。忽視了學生主體的情感因素,單純的強調人的可塑性,強調人的紀律性忽視人的自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生活是教育之源。如果沒有生活更何談教育,更何談思想政治教育呢?目標要根據多維度多層次細分為小目標、大目標;個人目標、社會目標;顯性目標、隱性目標等等。實現多層次目標架構。

(二)堅持人文關懷,實現教育主體間的情感交融

思想政治實踐活動的人文關懷要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關心、解決人的實際問題和感情或情感問題,要堅持教育、轉化、引導、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和思想政治素質問題,要堅持服務、適應、滿足人和解決人的利益需求或滿足問題。生活節奏加快,競爭也日趨激烈,隨之而來的就是極大的心理負擔。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課題和嚴峻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主體間性理論視域下,進一步促進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保持經常的對話、溝通、和心靈上的交流,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來架起兩主體間的橋梁。教育過程要以情服人、以情動人,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受教育者進步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受教育者的頭腦之中,并付諸現實的實踐之中。

(三)主體間共存,實現教育方法多樣化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體間性強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不是傳統的師生對立關系的對立關系,而是教學相長,兩主體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這就改變了原來受教育者單純的被動被灌輸知識的局面,通過形式多樣的形式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踐活動。更多的通過學校的環境,以及學校的多媒體包括校園廣播、校園報紙、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特別是注重重要節點的宣傳教育。大眾傳媒在宣傳中的重要陣地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意識,不斷創新載體的新發展和形式,特別是直播這一新興的媒體平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不只是局限于課堂中。不再單單采取以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授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來源是生活,而不是課堂。堅持教育者受教育者兩者共同受教,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注重身教,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模范帶頭作用。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作者:楊帆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生活教育論文:生活化高中美術教育運用

摘要:

近年來,藝術教育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成為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不僅是高中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個人素養的重要教學模式,而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發揮出他們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從生活化教學的角度,闡述了生活化教學的理念以及高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及其應用。

關鍵詞:

高中美術;生活化;教學運用

很多學者認為藝術來源于生活,但藝術高于生活。但是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由于教學生活的匱乏,在教學過程中解釋太多的理論學生會聽不懂,讓學生覺得學習藝術是很空泛的。高中美術教育和生活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從美術教育和生活中找到美,體驗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文章探討了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為提升高中美術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高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教材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

高中階段是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是不斷學習,不斷塑造自己行為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使藝術教育趨于在理論內容上的學習提高其藝術性,使藝術教學的內容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學生在美術教育中通過教師精心挑選的教材,可以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注意教材的選擇,必須貼近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這將更有利于美術教育的教學。

2.將課堂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

美術作為一門欣賞的藝術,它源于生活,每一件藝術品都來自于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如果藝術不能影響生活,就不能談論具有生活氣息的藝術,藝術教育也似乎沒有意義。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學內容應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將課堂知識運用在生活實踐,使學生能感受到藝術是跟生活中緊密相連的。高中美術教學必須從生活中來,讓藝術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高中美術教育應在同一時間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使藝術教育更具有實踐性,使藝術在學習過程中更有趣味性。

3.從藝術教育中探索生活的藝術

藝術教育的學習過程是讓學生具有探索生活之美,通過學習藝術的原則、方法和技巧來獲得良好的藝術感悟,這些都來自于生活。在學習的時候,學生可以模仿老師,從學習生活化教學的藝術中發現生活的美,然后通過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從而表達生活之美的效果。

二、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

1.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藝術教學

將藝術教育融入家庭生活,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家庭生活當中的一些知識轉化為藝術知識,使藝術教育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導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美術知識用于設計自己的臥室,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幫助和指導,根據學生的藝術思想的全面認識,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判斷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知識。此外,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家長也應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更為生活化,從而培養運用藝術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家長需要為學生營造案例,讓學生有獨立探討的空間,一個相對自由的生活,在業余時間給學生制造一些家庭事務,如采購、餐具擺放的位置,桌子和椅子,展現藝術選擇對應模式,使用顏色和款式的餐具,桌子和椅子,讓整個家庭環境得到改造和適應,以提高學生運用美術知識的能力,也促使學生利用藝術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美術教育回歸日常生活

美術教學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美術教學回歸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并培養良好的基礎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首先,美術教育應該回歸到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觀察和思考,日常生活存在的家庭環境,自然風景和其他事物,讓學生學會感知和理解能力,以促進學生觀察綜合視覺形象以及全面提高的問題,通過發現美術教育涉及生活中有緊密結合的美,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總體的水平。高中美術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理解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教學的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特別是在高中教育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作為一門特殊的教育課程,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文章主要是針對生活科學藝術教育模式進行探討,分析了生活對學習美術課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的美術教育策略,通過對文章的研究,希望為實現生活化教學提高幫助。

作者:王繼珍 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鳳縣中學

生活教育論文:生活化數學教育實踐

摘要:

作為中學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熟練地掌握教學方法,更應該深入地研究目前的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幫助。文章所論述的觀點主要是為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發展學生實踐能力提供研究依據,期望能為數學教育生活化發展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關鍵詞:

數學教育;生活化;實踐

一、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意義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應立足生活實踐,在教學中通過課堂知識的掌握與現實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目前來說,數學教育生活化的主要意義在于以下幾點:(1)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2)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養成。(3)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及學生創新能力。

二、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目的及基本原則

1.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掌握得到不同的發展。學校不是學生的最終歸宿,所有的學生在日后都將步入社會,在進入社會后,讓學生能夠將在校期間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為自身的發展服務。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就應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

2.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原則

(1)學生主體性原則。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立創造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疑難問題的解答,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2)實效性原則。數學教育生活化要尊重現實,尊重客觀規律,因此必須在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內制訂教學計劃,在數學教育生活化的進行中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學生價值觀的實現。(3)創新性原則。數學教育生活化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地去進行實踐創新。

三、數學教育生活化教學實踐

1.創設情境,讓數學問題生活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更依賴于事物的直觀性與具體性,因此,在課堂上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日常常見的生活原型,讓學生不自覺的就能掌握相關知識并且印象深刻。例如,在《軸對稱圖形》新課教學時,我帶來了一個蝴蝶標本,通過標本的展示學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軸對稱。在課堂上我又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軸對稱物體,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非常高,也說出了好多生活中的軸對稱物體。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軸對稱,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不是獨立的,數學知識也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

2.挖掘教材,組織生活化的學習內容

在現實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到處都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愿意花費經歷去挖掘這部分內容,并將這部分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及數學問題,讓數學知識更多的聯系生活、接近生活。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選擇了一部分學生感興趣的并且與相關娛樂節目接近的現實問題作為課堂講解例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并解答。例題:在某次歌曲選秀節目中,評委從選手的臨場表現、服裝道具、演唱水平三個方面為選手打分,各項按照百分制進行,最后再按照服裝道具占10%,臨場表現占30%,演唱水平60%的比例計算選手的最終比賽成績。進入決賽的兩名選手成績如下:A選手:服裝道具85分、臨場表現95分、表演水平95分;B選手:服裝道具95分、臨場表現85分、表演水平95分。如果你是本場評委,你會如何評判兩名選手的名次。例題中的問題涉及目前比較熱門的選秀內容,有很多學生也非常想知道選秀節目是如何進行分值計算的,因此他們對這類問題非常關注。例題中兩名選手的得分都是一個85分兩個95分,如果從單純的計算平均成績來說,他們的平均成績是一樣的。但在例題中卻區分了各類別分值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各個單項類別成績對最終成績的重要程度就有所不同,并最終導致總成績的不同。數學教育生活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可以加強學生深刻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深刻認識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作者:曲宏偉 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文化街道第二初級中學

生活教育論文:生活教育對家庭教育啟示

摘要: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素質教育系統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三者中最基礎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必要補充。但現代家庭教育中依然存在眾多突出問題,本論文試圖通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解決現代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關鍵詞:

生活教育;家庭教育;陶行知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其受教育的最早啟蒙地,孩子的成長、成才及未來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然而,在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對傳統的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標準、行為方式的沖擊下,家長自身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的迷茫,家庭教育的不科學性導致現代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本論文試圖通過生活教育理論解決現代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1用真誠和愛彌補缺失的親子關系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進入城市,同時也產生了眾多的留守兒童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即使在城市,由于工作、生活的種種壓力,很多家長也疏于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家長和孩子之間共處的時間太少,就無法傾聽孩子的心聲,更無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陶行知,早在1924年就指出:“嬰兒出生后,父母僅僅取一個名字是不夠的。要想嬰兒成家立業,必定要用盡心血去教他,養他才行。”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家庭教育更是如此,也更易如此,父母應該多些時間陪伴孩子,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用真誠和無私的愛為孩子的成長負責。

2言傳身教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

父母作為家庭教育中的主導,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老師,其一言一行是孩子學習的典范,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生。而在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或是父母一邊玩著手機,一邊催著孩子寫作業;或是父母一邊打著麻將,一邊教育孩子;或是父母自己做事沒有條理,卻不停的指責孩子無厘頭,等等。陶行知曾在文章中寫道:“孩子最易受影響人者也,父母之言行舉動,子女多于不知不覺被其激觸,效而尤之。”他還在《兒子教學做》中指出:“我希望每個兒子做成一個什么樣的兒子,我得把我自己先做成那樣一個兒子。我要教兒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教兒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福祿貝爾的“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手中。”道出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對國家命運的責任之重。父母是孩子的人生鏡子,必須做到以身作則,重視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3健康的體魄,藝術的興味需要和諧的情感支持

由于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學生學業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更多的家庭教育開啟了重智力輕德育、重認知輕實踐的培養模式。父母對孩子成才的期望立足在了“分數”上,忽視了對分數之外因素的探究。這樣的結果抑或是批發式培養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抑或是量販式產出一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圣人”,都不是當代教育所應有的現象。陶行知曾給教育下了一個最為簡明的定義:“教育就是教人做人”。父母應教育孩子學習要“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生活要“學做事,學做人,不要做書呆子”,“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為了追求教育成效,越來越多的家長打著培養“特長”的幌子將孩子送入各色各樣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迫放棄了本該屬于他們的快樂童年,風雨中,烈日下疲于奔波在培養“特長”的途中。家庭教育淪為了知識和技能培訓教育的后勤保障,完全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自身的能力及個性發展的需求。切不可視而不見任其自生自滅,也不可期望太切揠苗助長。

4彼此感化落實家庭民主制度

家庭教育中過于嬌寵,放任自由,孩子就是一切。這在隔代教育或獨生子女家庭中尤為凸顯。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是一個家族的希望,于是孩子要什么給什么,盡其所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為孩子掃除成長路上大小障礙,只求他順風順水。陶行知曾指出;“共生活共甘苦為最好的教育”,因為“甘苦共嘗才能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家庭教育,就應該讓孩子獨立自主,作為家庭主要成員參與家庭力所能及的事務中來,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吃過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白糖、紅糖、芝麻糖、甘蔗、吃過幾回,才知道是抽象的甜”,“勞力上勞心,用心以制力”,才能開創新的途徑。家庭教育中過于獨裁,家長就是權威,家長之言即是真理,孩子失去了自我。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孩子剝奪了選擇權、發言權和自主權,能做的只有“惟命是從”。孩子也將在一次次屈服中,失去了尊嚴,迷失了自我,變得懦弱,膽小。“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煉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煉和感化鍛煉先生力量之大。”若以生活為家庭的中心,那么從家長到孩子,各有各的事務,各有各的學問要增進。家長應尊重孩子的人格,權益,充分傾聽孩子的心聲,民主平等地共商和孩子有關的事情,給孩子創造發表個人見解的機會,尊重真理,謙虛好學,與孩子互幫互促,共同進步。家庭教育是以孩子為教育主體的教育,應把教育的決策權賦予孩子,應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應該明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靈的火焰”;其次應該做到:“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他趕考……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再其次需要尋求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以樹少爺,樹小姐的培養方式,只會讓教育進入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中,是培養不出棟梁之材的。最后銘記:“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作者:孫書娟 單位: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中国a级毛片免费观看| а∨天堂一区一本到|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久久久亚洲色|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日本japanese丰满多毛|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第一页|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天堂新版在线资源| 亚洲av综合av一区| 国产97色在线 | 免| 人妻内射视频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小说|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台湾佬娱乐中文22vvvv|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音频| vr成人片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午夜免费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露出奶头扒开尿口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