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02:57: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工業經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同的發展觀會產生不同的發展模式,不同的發展模式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體現在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是發展觀念的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對工業經濟具有特別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工業經濟的新的發展理念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學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五個統籌”要求,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次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上事實說明,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觀是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去的50年,我們國家經歷過城市鄉村壁壘、獨立封閉發展時期,經歷過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社會失衡時期,經歷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肆意掘取大自然時期。這些時期所體現的傳統的發展模式,雖然使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也是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的破壞為代價,以犧牲人民的短期利益或自身發展為代價。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對發展內涵、發展途徑的全面認識,體現了對發展過程、發展節奏、發展步伐的科學把握,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按照我的理解,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工業經濟,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把握好四個關系:
(1)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系。科學發展觀更多地強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追求的是發展的質量。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講發展速度。應該說,這些年的發展確實為我們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但這個基礎還是遠遠不夠的。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只有堅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當然,發展質量對發展速度也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決定著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求追求發展質量,在很大的意義上也是旨在為快速發展提供保障。對落后地區來說,發展速度更具有決定性意義。速度就是旗幟,速度就是方向。
(2)注重節約與合理開發的關系。新型工業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占用與消耗。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煤、電、油、運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現在,發達地區包括東北三省總體上已出現缺煤、缺電、缺水、缺原材料的狀況。比較明顯的事實是,內地和沿海一些高載能項目正在向沿邊欠發達地區和能源密集區轉移。目前,國家正在加強宏觀調控,對過度投資的行業進行限制性調整。應該說,這對全國來講是問題,但對我們來說卻是機遇。可以預期,這種趨勢必將為我市煤、電、油、水、有色金屬、林木等資源的開發和產業振興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如果不從本地實際出發,一味地強調控制,強調節約,我們就要錯失發展良機。我們應該全力爭取在國家更多的限制政策出臺之前,在發展能源工業方面實現新突破。當然,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絕不能不講資源成本,而要堅持走循環經濟之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雙贏”結果。
(3)均衡發展與梯次發展的關系。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的系統,如果其中有的環節過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因此,要考慮發展的均衡和協調。但是,由于發展起點的不平衡,比如區域資源條件的優劣、主體自然條件的差異,以及發展機遇的偶然性,都會產生結果上的不平衡,出現有的地區發展快一點,有的地區發展慢一點;有的地區這個產業強,那個產業弱。絕對均衡發展是沒有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按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立足區域、產業、園區及企業發展具備的條件和已形成的現實基礎,抓好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區,一批成長性、發展潛力大的產業,一批有帶動性、競爭力強的企業,形成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先發展的梯次格局。同時,也要注意發揮區域間、產業間、企業間的聯動效應。
(4)快速發展與平穩發展的關系。平穩發展不是放慢發展速度,更不是不去發展。發展能快就不要慢,這是總結我國幾十年經驗提出的一個正確命題。但是,欲速則不達,要想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不把握好發展節奏、發展步伐是不行的。尤其現階段我們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已經積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不對這些問題進行通盤考慮,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任何方面單兵突進的發展都不可能。
二、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工業經濟
科學發展觀是一種發展理念,更是一種發展實踐。必須把這種理念落實到實踐中去,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的工業經濟,應突出抓住以下幾點:
(一)抓住綜合機遇期,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速度。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工業經濟,最根本的是要堅持能快就不要慢的思想,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我市的工業一直是產業中的“弱勢群體”,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特別是前些年,政府工作的主導思想中存在著重視貿易、旅游,忽視甚至放棄工業的傾向,對工業的投入非常小;加上工業企業受邊境貿易超值利潤的趨動,從事工業生產的積極性空前低落,大量資金流向貿易領域,致使工業經濟元氣大傷。據統計,工業經濟自1992年起至20__年近十年時間基本呈現負增長和緩慢增長態勢。20__年增長速度加快,與上年相比增長幅度達到22.4。即便如此,其產值按可比口徑計算也只是與1993年的產值大體相當。工業增加值僅占gdp的14,比呼倫貝爾市的19還低。也就是說工業經濟剛剛完成恢復期,步入增長期。這十年 工業的徘徊不前,也是造成我市經濟總量偏小、產業基礎薄弱的重要原因。近幾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較大工業項目開始落地投產。但是,工/!/業經濟總量偏小,沒有大項目支撐拉動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還面臨著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諸多困難和矛盾。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充分發揮口岸優勢、資源優勢和目前難得的能源市場優勢,因勢利導,乘勢而上,使我市的工業在較短的時間內邁上一個大臺階。
(二)堅持項目牽動戰略,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構建工業產業體系必須立足于比較優勢,培育差異性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根據我市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狀況,我們應以項目牽動和投資拉動為主導方式,著力建立能源轉換工業、進出口產品加工業和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三大工業體系,努力把我市建成煤電高載能、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木材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相互配套、有機組合開發的特色工業發展地區。
能源轉換工業應重點發展煤電—高載能組合工業和煤化工工業。我市煤炭資源豐富,但銷售運距長,加大了煤的銷售成本。以扎煤公司為例,按現有銷售渠道,運煤成本比大雁高18元/噸,對外直接銷售原煤毫無優勢可言,必須尋求就地轉化之路。我們要加快深能源2×200mw自備電站項目的建設、投產速度,全力爭取4×600mw電站項目;密切關注呼倫貝爾市準備啟動的兩個電力外輸通道和一個改造項目的建設,爭取上網電量額度。全國現有1.6億mw的電力項目在爭取,誰的基礎工作做得好,誰就能搭上這一班電力發展的快車。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吸引高載能企業入駐。煤化工工業方面。目前全呼倫貝爾市煤碳企業搞煤化工的勢頭比較強勁,有些已經初見成效。扎煤公司在這方面起步很早,做了許多基礎性工作,但項目運作效果不理想。政府要幫助它跑項目,但更主要的是企業本身要有緊迫感和主動性。由于煤化工項目技術含量高、投資額度大,跑這種項目應該選準企業,主動出擊。進口產品加工工業重點是發展木材、化工、金屬冶煉等加工業。目前,木材加工企業集群已初步形成,我們要引導和扶持木材加工企業把目光轉向終端消費品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要注意解決木材加工企業小散亂的問題。我市木材加工企業已達100多家,除了幾個大項目外,普遍規模偏小。這極易造成資源浪費,形成安全隱患;化工產品加工業要重點發展pvc深加工,生產諸如防雨布、pvc異型材等適銷產品。出口產品加工工業重點是大力發展食品、鞋帽、微電子加工、玩具生產等行業。當前,發展進出口產品加工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對市場和資源情況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我們不知道加工生產什么,產品市場有多大,可利用的資源有哪些,有什么政策措施可以推動進出口產品落地加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產品放在全國和俄羅斯的大市場中定位,尋找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在發展工業中的結合點,加大對俄羅斯及周邊資源和市場的調研力度。這是滿洲里發展工業的關鍵和優勢所在。我們今年準備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對俄羅斯化工產品、紙漿、木材、廢舊金屬等大宗進口資源的狀況進行專項調查,形成專題材料。同時,也要在組裝電子產品、輕工紡織、玩具產品方面形成可行性研究材料。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體系。目前雖然規模不大,但潛力不小。在推進項目建設中,我們感到有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儲備項目少。儲備項目庫中應該是大中小項目都有。而目前我市工業儲備項目庫中只有十來個項目,很多有投資意向的業主找不到合適的項目。我市目前居民儲蓄存款已超過33億,有許多人有錢沒處投,于是出現了錢多的買門市租,錢少的買住房租的現象。我們必須在項目庫建設上下些功夫。
(三)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工業發展水平。如果說過去五年我們的整個工作是搭平臺,客觀地講,過去五年我們的對外交流也是搭平臺,還沒有進入到做實業的階段。以往我們在對外交流中談文化政治多,談投資合作少,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多,為雙方投資提供政策保證少。俄羅斯是重工業大國、能源大國和科技大國,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把對外交流建立在實業基礎上,加快我市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提出,要發揮我區的區位優勢,把對蒙古、俄羅斯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作為我區加快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們應該在其中發揮龍頭作用。建議我市每次與俄羅斯會談時,不僅要有貿易問題、通關問題,也應該有資源合作開發問題和雙方投資實業問題。在這方面黑龍江省做的比較超前。為了切實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堅持以貿帶工、以工促貿,貿工結合,提高產業關聯度。要根據我市口岸進出口貨物較為單一,具有一定規模且較為穩定的實際,培育大宗進出口產品集散市場。如木材、鋼材、化工產品的集散市場。這些市場的形成,有助于調節供求、減少風險、增加并穩定市場容量,帶動相關倉儲、運輸及加工項目發展。
(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工業園區具有生產要素聚集和產業聚集的優勢。我們應該加大對工業園區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下大力氣搞好全市三個已基本成型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和完善各項優惠政策,并抓好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對園區的招商入駐企業,要推行投資服務責任制,建立全程跟蹤服務體系,努力將工業園區營造成“政策洼地”和“服務高地”,發揮工業園區對全市經濟增長的帶動、輻射作用,促進社會資源向園區聚集。三個園區要根據自身特點,做好園區行業規劃和已入區企業的行業配套工作。要努力提高入園企業產出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逐步使園區成為全市的工業經濟中心。
(五)扶持現有工業企業發展,促進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一是積極扶持和引導現有工業企業挖潛改造和技術創新工作,努力改變我市工業企業裝備落后、技術工藝水平低的局面。二是做好已轉制企業的“二次改革”工作,推進企業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同時,重點解決好企業改革過程中遺留的問題,保持社會穩定。三是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重點,制定扶持政策和扶持辦法。目前我市工業企業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問題。建議市里每年 財政預算都安排工業技改項目貨款貼息和重點工業項目前期費。實行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貸款貼息,有利于發揮財政資金的拉動和導向作用,支持和鼓勵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過去我市的工業技術改造資金,大多數作為項目投資或彌補項目資金的不足,對技改項目拉動作用不夠明顯。如果對技改項目實行貼息,按現有銀行貸款年利率6.37計算,財政每投入1萬元技改貨款貼息資金,可以帶動社會技改投資30萬元以上。我們也要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作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 甘肅 工業經濟 影響
論文摘要: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內外主要工業行業受到強烈沖擊。甘肅省工業企業也不例外。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需求銳減、產品價格大幅跳水,目前企業生產經營仍未走出困境,且從各方面分析此次危機對重點工業企業的影響有不斷加重的發展態勢。
經濟是稅收的源泉,稅收收入增長主要源于經濟發展。甘肅省屬經濟落后省份,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工業稅收是稅收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的深入和蔓延,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國民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重。本文著重結合金融危機以來有關稅收數據的變化和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并探尋有關原因,提出對策建議。
一、經濟指標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甘肅省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外部需求嚴重萎縮,產品價格急劇下跌,企業開工不足、虧損增加,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進入2009年,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深度顯現,主要表現:
一是工業增速下降。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8.87億元,同比下降1.7%,西部12省份中只有甘肅省增速下降,14個市州中只有金昌、天水、張掖、慶陽4個市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0個市州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分月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逐月下降,1月份增長1.5%,2月份下降2.4%,3月份下降2.9%。
二是工業經濟效益下降。2009年1—2月,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9.12億元,同比下降42.56%;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47.24,同比下降28.7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2.39個百分點。一季度,30戶省屬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54億元,同比下降95.31%。
三是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延續自2008年8月份以來下降走勢,連續回落23.7個百分點,一季度降幅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2.9%,其中,電解鎳平均售價為8.59萬元/噸,同比下降64.2%;陰極銅平均售價為28 209元/噸,同比下降55.3%;酒鋼集團鋼材價格平均售價3 400元/噸左右,比2008年7月下降了43%。
四是工業用電量和貨運量下降。一季度全省工業用電量112.0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6%;貨運量總體下降,雖然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0.32%,但公路貨運量4010萬噸,同比下降15.44%。
五是企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庫存上升。截至2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218.07億元,同比上升9.78%;產成品資金占用194.8億元,同比上升0.23%。
二、從稅收運行情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
工業稅收增長主要源于工業經濟發展,因此,工業相關稅收運行情況可以反映工業經濟發展狀況,考慮到國內增值稅的主要稅基為工業增加值,企業所得稅的主要稅基與工業增加值和工業企業利潤水平密切相關,二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業企業的總體生產經營狀況,以下將它們作為反映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稅種指標來體現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
(一)分季來看,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下滑趨勢明顯,至2009年一季度兩稅增速均為負值
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總體均呈逐季下滑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增速從2007年四季度的14.50%跌落至2008年四季度的-13.05%,其間僅2008年三季度增速略有反彈,為5.61%,2009年一季度降幅進一步擴大,為19.26%;企業所得稅增速從2007年四季度的65.87%回落至2008年四季度的14.13%,其間各季雖能維持正向增長,但下滑趨勢不減,最終2009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為-38.76%。
(二)分月來看,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同比大幅回落,進入2009年以后兩稅均呈負增長運行
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月度增速同比均呈大幅回落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僅2008年7月同比增速高于上年,且除2008年1月、7月、12月三個月份外,其余各月均為負增長,2009年1月降幅最大,為-38.69%;企業所得稅僅2008年8月、9月同比增速高于上年,整體來看雖然各月增速不高,但當年有10個月保持正向增長,進入2009年以后,企業所得稅開始負增長運行,前3個月降幅分別為26.26%、57.14%、45.02%。
三、從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狀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甘肅省工業結構較為單一,有色、鋼鐵、煤炭、石化、電力等重點支柱行業為重要的納稅主體,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以來重點企業經營形勢較為嚴峻,產量增長,產值下降,效益下滑。據稅務部門統計,2008年度,甘肅省納稅百強企業累計繳納稅收收入190億元,同比下降3.55%(上年為增長41.6%),占全省稅收收入376億元的50.5%(上年占比為56.7%),其中77戶企業來自于第二產業,納稅合計172億元,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90.9%。因此,以下從納稅百強企業中選取上述重點行業的個別代表企業,通過著重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其生產經營的影響來進一步體現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
(一)對有色金屬企業的影響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是采、選、冶、化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聯合企業,鎳和鉑族金屬產量占中國的9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首位,2008年累計納稅285 252萬元,同比下降26.70%。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在金融危機和國際市場價格影響下,鎳價從2008年5月下旬的約21萬元/噸開始震蕩下滑,12月末,金川公司鎳出廠價降到6年以來新低,基本恢復到2003年1月份的水平,約為8.2萬元/噸。進入2009年,在國家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下,企業資金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下游行業需求稍有增加,1月份鎳價略現回升,但之后開始回落,至2月末又下降至8.6萬元/噸。
二是市場需求疲軟,產能相對過剩。供給方面,隨著2006年開始的鎳價大幅攀升,全球大型鎳項目逐步建成投產,產能擴張較快,世界金融統計局公布,2008年全球精煉鎳過剩5.41萬噸。需求方面,國際國內經濟起色不大,國內幾大不銹鋼企業減產,導致國內鎳需求平淡;同時鎳價兩年前開始的持續攀升催生了大量替代品的出現,鎳產能相對過剩。
三是削減產量。針對現狀,金川公司不得不采取嚴格執行以銷定產,適時適當調整產品結構的措施;同時還進一步降低鎳產量,2008年鎳產量比原計劃減少2萬噸,新增的冶煉爐也已停止投產,另有兩臺高爐裝置被改為銅冶煉。
(二)對鋼鐵企業的影響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甘肅省重要鋼鐵生產企業,是我國西北地區建設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鋼鐵聯合企業。2008年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第7位,累計納稅61 362萬元,同比下降22.82%。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2008年產量首次下降,2009年開年產量仍然萎縮。受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機電、汽車等用鋼行業萎靡,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大幅萎縮,銷售不暢。酒鋼公司從2008年11月份起,實行限產策略以應對低迷的市場形勢,2008年全年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分別下降7.37%、4.97%和2.95%,而2003—2007年產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24.1%、29.3%和29.5%,2008年產量出現首次下降。2009年1—2月份,企業的產量仍然較低,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同比下降8.7%、9.4%和8.3%。
二是鋼材價格持續疲軟。從2008年7月初開始,鋼材價格開始大幅回落,繼而出現暴跌,如螺紋鋼價格由最高5 875元/噸,下降至3 700元/噸,跌幅達37.02%。2009年開年在刺激政策和利好信息的拉動下,2月8日螺紋鋼價格漲至4 100元/噸,之后幾個交易日價格持續下行,3月中旬單價跌至3 600元/噸的低位,下旬雖微幅回升了50元/噸,仍低于2008年12月時的最低水平。
三是出口形勢嚴峻。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歐美、東南亞等國經濟增長放緩,對鋼材產品需求量減少,酒鋼公司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出口貿易嚴重萎縮。盡管國家從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了67個稅號的鋼材出口關稅,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但由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主要出口地區需求總量縮小,鋼材出口環境較為嚴峻。據了解,酒鋼集團公司從2008年10月份起,與東南亞貿易進口商再未簽訂新的出口貿易合同。
(三)對煤炭企業的影響
華亭礦區是甘肅省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也是全國13個重點大型煤礦之一,華亭煤業集團公司是華亭礦區最大的省屬國有大型煤礦,2008年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第14位,累計納稅26 396萬元,同比增長106.04%。由于2008年煤炭緊缺帶動其價格一路攀升,金融危機對煤炭企業的負面影響從2009年開始才有所顯現。
一是生產銷售降低,庫存積壓嚴重。2009年1—2月原煤產量和銷售量分別為238萬噸和217萬噸,同比分別減少7萬噸和61萬噸,2月底庫存原煤110多萬噸,高出去年同期120%,積壓較多。煤炭銷量大幅下降,直接導致銷售收入和利潤減少,集團公司效益回落。2009年前兩個月,華煤集團公司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比同期減少3 500萬元和2 600萬元。
二是產品價格不斷回落。2008年上半年全國煤炭市場空前旺盛,煤炭緊缺形成供不應求局面帶動價格一路攀升。之后,煤炭消費行業緊縮,煤炭需求減少,該企業庫存積壓嚴重,幾次下調煤炭價格,如目前混煤價格已由2008年9月的690元/噸降至420元/噸。
三是各方面需求縮減。金融危機使煤炭消費市場進入嚴冬,從總體形勢看,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四大主要煤炭消費行業產品產量增幅大幅回落,煤炭需求減少。另外,由于實體經濟下滑和市場轉冷,鐵路系統不斷縮減運力,要開拓周邊市場、追加銷量比較困難。同時,本地銷售情況也不樂觀,需求企業之一的華明電廠資產負債率已達到115%,基本處于停產狀態;華亭西華發電公司只有一臺機組運行,年用煤量僅維持在80萬噸左右。
四、原因分析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推動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一季度全國經濟發展趨勢已顯露出積極信號,但從甘肅省工業經濟有關數據來看,金融危機對甘肅省的影響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正在加深,工業經濟發展仍然處于艱難時期,甘肅省經濟運行與全國經濟運行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分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大環境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尚未見底,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我國周邊國家的經濟仍在持續下滑。盡管國家和省內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推動工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領域出現回暖跡象,但市場總體疲軟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
二是甘肅特殊工業結構影響。以原材料、化工為主的單一工業結構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配地位,決定了甘肅省經濟運行主要倚重于工業經濟發展。而甘肅省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省份,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型產業比重較大,消費品、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小;國有經濟比重較大,民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比重較小,“兩高一資”產業比重占到了工業總量的80%以上,這種工業機構,勢必導致甘肅省經濟回升總比其他省市慢半拍。
五、對策建議
(一)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為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繼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今年又陸續下發了鋼鐵、石化、有色、輕工業等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展了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實施了鋁錠等重點工業品收儲計劃。甘肅省在支持工業發展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措施,出臺了《關于支持企業生產經營促進全省工業穩定發展的意見》,下發了《關于實行重大項目互保共建措施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省物價局出臺了實行峰谷分時峰谷電價的有關辦法。企業應認真學習,研究吃透國家和省內出臺的各項政策,并積極關注政策變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努力在政策中尋求發展商機,趨利避害,加快發展。
(二)加快產業調整。一是要抓住國家在內需拉動、產業升級、投資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的機遇,特別是在甘肅省經濟發展上給予優勢產業支持的機遇,抓緊技術改造和產能升級。二是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努力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對裝備制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費低、環境污染少的經濟結構,既增強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又為加快發展夯實后勁。
2012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及2013年預測
一、2012年行業運行情況及特點
2012年,行業經濟運行克服了下行壓力,實現企穩回升。全年產值12.24萬億元,增長12.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6萬億元,增長23.1%;實現進出口總額6375.94億美元,增長5.1%。1—11月,全行業利潤總額7111.22億元,同比下降3.3%;主營收入10.94萬億元,增長10.4%;從業人數695.86萬,增長2.4%。
(一)經濟運行克服下行壓力,實現企穩回升
全年實現總產值1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6.1%,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7.4%,四季度為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15.3%。同時,行業效益也呈現明顯回升態勢。一季度同比下降15.0%,二季度降幅15.8%,三季度降幅收窄至5.5%,四季度實現正增長25.6%,企穩回升態勢基本確立。
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油氣產量實現平穩增長,全年原油產量2.07億噸,同比增長1.9%;天然氣產量1067.1億立方米,增長6.7%;原油加工量4.68億噸,增長3.7%;農藥(折100%)、化肥產量(折純)分別達到354.9萬噸和743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9.0%、10.9%。2012年,主要化學品總產量達4.59億噸,同比增長8.0%。
(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地區發展更趨協調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2年,天然氣開采業產值增速高出石油開采業8.5個百分點,產值比重達到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的9.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7個百分點;合成材料和有機化學原料制造業產值占化工行業比重分別達到18.2%和16.3%,比上年同期提高1.6和1.1個百分點;輪胎子午化率達到87.4%,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離子膜燒堿占燒堿產量比重85.1%,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地區發展更趨協調。2012年,東、中、西部產值分別增長11.7%、11.8%、14.4%。其中:中西部地區增長較快,寧夏、廣西和內蒙產值增速分別達到62.0%、31.1%和20.0%;中西部地區產值占比繼續上升,達38.4%,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從投資看,中西部地區占比繼續保持領先,2012年達51.6%,與上年同期持平。地區發展更趨協調。
(三)投資保持較快增速,結構進一步改善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2012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76億元,同比增長23.1%,與上年基本持平,高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2.5個百分點。
技術密集型行業投資大幅增長。2012年,合成材料投資增長54.5%,其中其它合成材料增幅高達256.4%;有機化學原料增長60.1%,其他基礎化學原料增幅49.6%,均遠高于化工行業27.9%的投資平均增幅。2012年,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7.5%,高出全行業投資增速34.4個百分點。
民營投資增速加快。2012年,民營投資增幅達46.3%,比重為25.4%,較上年分別提高17個和4個百分點,行業投資活力繼續增強。
(四)價格走勢緩中趨穩,部分產品降幅較大
從2012年來的石油和化工行業價格走勢看,漲勢總體上呈現趨緩態勢,但緩中趨穩。進入第四季度后,價格有走暖跡象,但一些大宗品種如基礎無機原料、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樹脂等市場均價降幅仍較大。
基礎無機化學原料及合成材料價格降幅較大。2012年,除燒堿市場均價同比上漲外,純堿(重灰)、硫酸、電石等基礎無機化學原料全年市場均價分別下降25.1%、16.4%和12.3%。聚氯乙烯、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合成樹脂市場均價分別下降15.1%、7.4%和15.8%;順丁橡膠、丁苯橡膠和丁腈橡膠等合成橡膠市場均價分別下降24.5%、23.5%和17.8%;己內酰胺、丙烯腈和pta等合成纖維單體市場均價同比下降24.1%、20.6%和16.5%。
(五)對外貿易保持增長,出口基本持平
據海關統計,2012年,全行業進出口總額6375.9億美元,同比增長5.1%,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6.5%。其中,進口總額4640.1億美元,增長6.7%;出口總額1735.9億美元,增長0.8%。累計逆差2904.2億美元,同比擴大10.6%。
油氣進口增長較快,油氣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2012年,進口原油2.71億噸,同比增長7.3%,原油對外依存度56.4%,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進口天然氣407.7億立方米,增長29.9%,天然氣對外依存度 26.2%,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
橡膠制品出口保持增長,化肥出口下降。2012年,橡膠制品出口金額438.7億美元,同比增長7.2%,占石油和化工行業出口總額的25.3%。2012年,化肥出口1814.1萬噸(實物量),同比下降3.3%。
二、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2012年以來,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取得了一定進展,投資結構也有所改善,但過剩行業仍在擴大產能,同質化產品市場競爭激烈。2012年純堿、電石、甲醇、pvc、磷肥等產品價格長期在歷史低位徘徊。
據專業協會統計,到2012年底,我國合成氨、尿素產能(實物量)將達到6730萬噸和7130萬噸,尿素產能過剩約1800萬噸;磷肥行業2012年底產能(折純)達到2360萬噸,超過國內需求1000多萬噸;氯堿行業2012年燒堿新增產能達420萬噸,年底總產能將突破3800萬噸,全年裝置利用率約70%;聚氯乙烯新增產能330萬噸,總產能達到2236萬噸/年,裝置利用率約60%;純堿行業新增產能190萬噸,2013年還將增產能340萬噸;電石行業新增產能約400萬噸,遠超過全年淘汰127萬噸產能,裝置利用率約76%。
值得關注的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目前產能還在繼續擴張,部分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過剩苗頭。
(二)整體效益下降
2012年1—11月,全行業利潤總額7111.2億元,同比下降3.3%,而全國規模工業利潤則是增長3.0%。其中,化學工業利潤總額同比降幅10%;煉油業虧損114.7億元,已連續16個月累計虧損;合成纖維單體制造業虧損23.6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105.7億元;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24.1%;磷肥行業下降26.2%;合成樹脂制造業下降14.2%;專用化學品制造業下降21.5%。盡管第四季度利潤反彈力度較大,但仍不能扭轉全年下降的局面。預計2012年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約7950億元,同比下降3.4%。
行業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大幅增長。1—11月,石油和化工行業銷售成本9.08萬億元,同比增長12.0%,高于營業收入增幅1.6個百分點,每100元主營收入成本為83.03元,同比提高1.18元;全行業財務費用1224.1億元,同比增長32.9%;管理費用同比增長9.2%;資金周轉率2.3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三)安全環保壓力增大
隨著人們安全環保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社會對安全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安全環保工作面臨著更大的壓力。特別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造成較多的“城圍化工”現象,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兩者之間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由于行業在國內推行“責任關懷”時間較短,石油和化工企業同周邊社區居民交流不夠,“談化色變”的心理普遍存在,再加上大型項目建設過程中利益交織、訴求多元化,影響行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從長遠看,行業安全環保管理體系建設和推進責任關懷,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切實加強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2013年行業經濟運行預測分析
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多變,但有利條件在逐步增加,行業經濟運行回升勢頭將進一步鞏固。
(一)影響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是宏觀經濟總體向好。世界經濟復蘇加快。2013年,盡管全球經濟仍處危機后的調整期,國際環境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但是,世界經濟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積極變化,發達國家重振制造業戰略加快推進,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世界經濟將繼續復蘇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增幅為3.6%,較2012年加快0.3個百分點。我國經濟增速重返8%以上。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連續7個季度同比減緩之后,開始趨穩。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閉幕。會議提出,“做好2013年經濟工作,要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全局,突出重點,扎扎實實開好局。”會議還具體明確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務,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繼續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多數機構預測,2013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回升至8%以上。
二是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石油和化工行業投資增速達27%,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大增速。根據行業投資周期和增長特點,2013年行業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速,預計增幅在20%以上。近期,我國出臺了對頁巖氣開發利用予以補貼的政策,未來頁巖油、頁巖氣將成為行業投資的重點領域之一,隨著天然氣“十二五”規劃的落實,天然氣管網和儲氣庫的投資將進一步加大。2013年,“兩高”和過剩行業的產能擴張將會受到更嚴格的控制,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繼續大幅增長。
三是消費增長平穩。2013年,政府把擴大內需、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作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最重要舉措之一。國內消費市場總體將繼續平穩增長,能源和主要大宗化工產品市場需求將有所加快。2013年,預計原油表觀消費量約5.02億噸,增長5.3%;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90億立方米,增長15.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92億噸,增長6.2%;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量約4.6億噸,增長8%。其中,無機化學原料增長約9%,有機化學原料增幅12%,合成材料增幅8%。在需求加快的同時,市場價格也將穩中有所上升。預計2013年全行業價格總水平漲幅約4.3%。其中,化學工業漲幅約為3.5%。
四是國際油價穩中有升。國際石油價格是影響行業經濟運行最重要因素之一。2013年,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復蘇態勢,全球石油需求相應放緩,基本面對石油市場的支撐有限。全球石油供需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供給略顯寬松。2012年12月,國際能源機構的石油市場報告預測,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為8970萬桶,2013年將達9050萬桶,同比增幅約為0.9%。但是,地區局勢動蕩,美元走勢,投機基金炒作等不確定因素將會加大油價的波動。總體看,2013年國際原油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態勢,波動幅度會較大,均價與上年持平或略有上升。預計wti現貨年均價格在95—100美元/桶左右,布倫特年均價在110—115美元/桶上下,分別約增長3%和2%。國際油價保持相對平穩,對石油和化工行業整體上有利。
(二)2013年行業經濟運行“穩中趨好”
總體判斷,2013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將保持平穩,但上半年依然有下行壓力,下半年“穩中趨好”。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根據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情況和行業經濟運行內在特點和趨勢,初步測算,2013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約14.25萬億元,增長16%。其中,一季度產值約2.98萬億元,增長7.3%;二季度產值約3.62萬億元,增幅16.4%;三季度產值約3.70萬億元,增幅22.0%;四季度產值約3.95萬億元,增長17.3%。全年利潤約8900億元,增長16.5%;主營收入約14.0萬億元,增長15.5%。2013年,化學工業產值約為8.5萬億元,增幅17.5%。
主要產品產量預測。2013年,預計原油產量約2.1億噸,同比增長1.5%;天然氣產量約1145億立方米,增長9%;原油加工量約4.84億噸,增幅4.5%;主要化學品產量約4.85億噸,增長8.2%。
四、主要政策建議
(一)出臺促進行業結構調整的配套政策
一是對已準入條件的行業,建議采用電石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方式,派出督查組進行實地核查,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二是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頁巖氣、煤層氣、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生物化工以及現代煤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配套政策,在金融、稅收、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三是加大對南海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支持政策。建議在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進口關稅、口岸管理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加快重大項目審批進度。
(二)加快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
一是加快成品油和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建議盡快推廣實施天然氣定價改革方案,在“兩廣”試點基礎上,擴大四川、重慶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二是差別化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按照不同油田類別、不同油田成本設定不同的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三是給予部分高質量標準車用燃油消費稅減免和優質優價支持政策。進一步完善成品油稅收體制,按照“優質優價”或“優質優稅”的原則,科學合理制定國ⅳ、歐ⅴ標準汽柴油價格。
(三)相關外貿政策出臺前征求行業或企業的意見
建議有關部門今后在法檢目錄、危險化學品管理、產品進出口監管、關稅及稅則調整、出口退稅、加工貿易等外貿政策具體措施出臺前,廣泛征求行業和企業意見。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永嘉工業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逐步建立了以泵閥、鞋服、鈕扣拉鏈、教育設備與游樂玩具等產業為支柱的工業經濟體系。但是工業產業規模仍然偏小,創新能力不強,分工協作體系還不健全,以及企業“低、小、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近年來這些不利因素被逐漸放大和顯現,工業經濟增速放緩,產業提升面臨決擇,企業發展限入困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立足縣情,發揮優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這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又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永嘉縣;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對策研究
永嘉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巖,西連青田、縉云,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國家級風景旅游縣,浙江省著名的僑鄉縣和革命老區縣。全縣總面積2674平方公里,人口92.24萬,下轄38個鄉鎮、906個行政村、17個城鎮社區、8個農村社區。境內擁有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楠溪江風景區。改革開放以后,永嘉經濟迅速發展,工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改善。
一、快速發展的永嘉工業經濟
永嘉的工業經濟通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規模從小到大、技術從低到高、行業從少到多,逐步建立了以泵閥、鞋服、鈕扣拉鏈、教育設備與游樂玩具等產業為支柱的工業經濟體系。
(一)永嘉工業的發展歷程
永嘉工業經濟發展經歷了家庭工業、二次創業和快速創業三個階段,從各個階段的發展來看,各有其特有的時代背景,是一個不斷洗牌、不斷轉型、不斷提升的過程。第一階段為改革開放初期,永嘉縣人民充分經商傳統的優勢,利用簡陋設備加工生產,形成了以家庭工業為基礎、專業市場為紐帶、購銷員為骨干、小商品為特色的區域經濟格局。二次創業階段從1992年開始,實施“質量立縣、名牌興業”戰略,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從家庭工業向規模化公司經營轉變。快速發展階段從1997年開始至今,通過大力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巨龍工程,引導企業向股份制、集團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發展。
(二)經濟總量迅速提升
縱觀“十一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得到了平穩較快發展。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億元,是“十五”期未的1.69倍,年均增長11.1%;財政總收入26.74億元,是“十五”期末的2.17倍,年均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9億元,是“十五”期末的1.76倍,年均增長12%。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540億元,是“十五”期末的2.72倍,年均增長22.1%。“十一五”期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88元,是“十五”期末的1.53倍,年均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8688元,是“十五”期末的1.83倍,年均增長12.8%。
(三)區域產業集聚形成鮮明亮點
永嘉的工業經濟通過近年來的不斷洗牌、不斷提升、不斷集聚,形成了鞋服、泵閥、鈕扣拉鏈、教育設備和玩具等四大支柱產業,并已呈現相對集中的特色產業區塊。2010年,永嘉縣四大支柱產業規上企業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3.7%,擁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鈕扣之都等5大國字號金名片,省級專業商標品牌基地3個,永嘉工業園區升級成為省級重點工業園區。超達、伯特利等6家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標準化活動成效明顯,全國兒童游樂玩具專業委員會、省級閥門標準化專業委員會先后落實永嘉,參與或牽頭制訂各類標準27項,其中牽頭制訂9項(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5項、地方標準2項)。
(四)民營經濟力量日益強大
由于我縣幾家國有大企業相繼改制,在工業經濟層面,民營經濟已牢牢占據主導地位。全縣累計企業總數達到6405家,注冊資本總額達1635748萬元,其中私營企業4512家,注冊資本總額達1216709萬元,私營企業總數和注冊資本總額分別占全部企業的70.44%和74.38%。近三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分別為57.1%、57.1%、56.7%,全縣工業經濟對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分別為65.3%、63.5%、66.7%。擁有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3家,超億元的企業64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
二、永嘉縣工業經濟的制約因素及其解決對策
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和競爭的日趨激烈,當前永嘉縣工業經濟面臨產值增幅明顯回落、企業利潤驟減、虧損增多、企業家投資發展信心下降、開工不足等系列突出問題。
(一)產業集群度不高,“低小散”問題依然突出
在上一輪國際產業分工、轉移過程中,永嘉縣工業經濟順利承接了泵閥、鞋、鈕扣、拉鏈等產業的國際轉移,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永嘉縣支柱產業中,除了鞋、服裝集中度較高外,其它行業集中度很低。全縣現有規上工業企業630家,僅占企業總數的9.8%;除奧康、報喜鳥、紅蜻蜓3家企業外,再培育一家超10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歷經3年仍未實現;全縣泵閥行業共有企業1000多家,但還沒有1家企業產值超過5億元;企業“低、小、散”的存在,影響了企業規模度和集中度,在品牌、技術、資金、廠房等資源上得不到有效整合,企業市場競爭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無法同大企業、大集團相比擬、相抗衡。
(二)部分產業“兩游”在外,中間不強
永嘉縣部分塊狀產業,除了制造外,研發、市場營銷等環節基本控制在別人手里,呈現產業上游和下游被外人掌控現象。永嘉縣的重點企業中已建研發中心的不足60%,其中絕大部分規模較小、投入不足,研發能力很弱。由此導致永嘉縣的中小企業沒有產品“定價權”和市場話語權,大量訂單由中間商掌控,中間商截留較高利潤,企業只獲取少量生產利潤。導致企業不能對接市場信息,自身發展主動性不強,研發投入能力不足,產品難以做精做專,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對整個產業發展產生影響。
(三)產業研發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目前永嘉縣各大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永嘉縣泵閥、拉鏈、鈕扣、鞋、服裝、游樂健身雖然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但大部分產品設計依然依靠模仿和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少,原創性的產品和技術更少,產品仍處于中低檔次,附加值和利潤低,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部分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只能進行轉包生產和來料加工,賺取少量加工費,難以形成自主品牌,比如永嘉縣服裝行業中鮑斯高、東部琦人、康亨等企業雖然生產加工能力達到國際水平,但目前還是主要從事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貼牌加工(oem)。大多數企業對研發沒有足夠重視,自身的研發經費投入不足。
(四)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陷入成長瓶頸
永嘉縣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股權結構單一,在規范企業系統管理方面重視不夠。企業實現信息化管理僅剛剛起步,除了億元以上等行業龍頭企業外,大多數企業仍然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決策應變能力不強、防范風險能力較弱。有的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規模一直難以做大,部分企業雖然規模上去了,但贏利與規模沒有同步提升,陷入了成長瓶頸。
(五)產業外向度不高,拓展國際市場能力不強
一是外資成份少。永嘉縣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很小,去年合同外資僅1000多萬美元,對內資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不強,對出口貿易推動作用不大,引進先進工藝、技術、設備、管理的項目更少。二是出口貿易比重低。永嘉縣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鞋服、泵閥、鈕扣、拉鏈等傳統產業,發展速度雖快,總量仍然不大,全縣外貿依存度不足8%,遠低于全市39%的水平。三是國際市場網絡不健全。除奧康、紅蜻蜓等大企業外,大部分企業在國外建立的機構層次較低,很少建立銷售公司、制造分廠或研發機構,大多數以辦事機構為主,對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利用不夠。
(六)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一是生產快速擴張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較為突出。橋頭的鈕扣拉鏈、黃田的電鍍、峙口的造紙等行業,雖然通過大力整治,但清潔生產工藝推廣力度不大,對生態環境仍有較大影響。二是資源短缺與生產粗放的矛盾較為突出。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征及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區的保護限制,決定了永嘉縣工業發展的土地承載將非常有限。
三、加快推進永嘉縣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必須從分認識到永嘉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調整結構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為實現永嘉縣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一)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以營造良好環境服務于轉型升級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社會和公眾為主體,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特征的政府行政模式。它以提高公共管理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為目標,以發展為主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的一種新的模式。
1、完善市場機制,形成有利于創業創新的市場環境。經濟發展的效率不高,從根本上看是由于稀缺資源錯誤配置所導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需要對資源配置方式進行調整,將稀缺資源盡可能配置到盈利和社會效益最高的領域。在政府和市場這兩個資源配置主體中,以后者作為資源配置主體更能充分體現這種目標。目前在永嘉,政府對于要素市場仍然有著過大的影響力。這不僅影響到資源的合理配置,也容
易造成官僚主義等問題。因此永嘉縣政府要最大限度地推進市場化,一方面減少政府的直接干預,另一方面積極幫助制定市場規則,培育健康的市場運轉機制。同時要對原有的政績考核體系作出調整,矯正地方行政部門偏重強調速度和數量增長的思想傾向和政策導向。
2、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創造財富,政府要努力為城鄉居民和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產權保護、激勵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創業創新等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完善和健全法制環境,特別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和完善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體制和機制,特別是要加快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以及農村宅基地轉讓等機制的建立;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專業性要素市場體系,積極支持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同時加大對創新型企業重要活動和服務活動的分離,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要加快對公用事業部門的改革,積極引進市場機制,降低準入門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二)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向價值鏈的兩端延伸
永嘉縣經濟增長的主體是工業特別是制造業,2010年四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3.7%。但不可否認,由于長期實行粗放式增長,永嘉縣部分傳統產業和制造業存在產品附加值低、技術水平較差和創新能力較弱等問題。要實現傳統制造業的改造升級,就要使企業盡量向價值鏈的連段延伸:一是向研發、設計等價值鏈前端業務環節延伸。例如發展設計業務,既可以設法提高企業自身的設計能力、增加設計環節的業務量,也可以向本地專業設計公司購買設計服務。二是向品牌、銷售和售后服等價值鏈后端業務環節延伸。這就要求在加強產品研發和制造工藝的同時,一方面注重創建、維護和收購品牌,加大宣傳投入,擴大自有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另一方面要加強銷售渠道建設,積極整合市場資源,完善營銷網絡,同時改善售后服務體系,建立產品服務和質量的市場反饋平臺及機制,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三是向高附加值制造轉型。對于直接面對消費市場的鞋服類的制造商,要加強對市場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通過加快產品款式更新,提升產品功能及性能等方式逐步擴大市場。
(三)要打造產業集群,以推動轉型升級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根據永嘉企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必須要打造產業集群,以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培育龍頭企業。按照省政府“培育發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總體思路,整合以永嘉工業園區為龍頭的沿江七大工業基地及功能區,促進塊狀經濟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變。應以大企業、大集團為核心,通過收購、兼并、重組、聯合等形式,加大對行業的整合力度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充分發揮規模企業、品牌企業和技術領先企業等骨干龍頭企業對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二是發揮行業協會的功能。要推動行業協會規范發展。行業協會的發展要打破部門、經濟規模、所有制等界限,注重吸收民營、外資企業等各類經濟組織入會,提高行業協會的代表性。同時積極吸收與行業相關的科研院所和經濟組織入會,增強行業協會的產業集群治理功能,擴大行業協會的影響力。三是政府要參與產業集群規劃與治理。為了更好地推進產業集群的發展,政府要更多地與行業協會、專業教育、培訓和研發機構進行對話,聆聽塊狀經濟內企業與社會機構的意見,由于產業集群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支持不同,政府的集群政策應該適應產業集群發展的需求,與時俱進。
(四)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拓寬發展空間
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可以使永嘉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永嘉要發展,就必須實現經濟的轉型,提升開放型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一是以創新為核心推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國際經驗表明,創新是參與國際競爭,快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有效途徑。永嘉要實現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大創新力度,通過創新提高永嘉的市場競爭能力。首先政府要鼓勵企業開展研發。其次要大力實施企業技改升級工程。在目前每年不少于1500萬元財政技改專項資金基礎上,逐年保持技改財政專項資金的合理增長,重點扶持信息技術、高新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項目,增加對優勢技改項目、重點技改項目的補助范圍和標準。第三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引進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一批高技能技工人才、一批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切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企業創新創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二是鼓勵本地企業循序漸進行進對外投資。整體實力有限、規模較小、產業發展層次偏低的永嘉企業,在“走出去”的方式上應選擇漸進式的海外擴張方式。從中國領先企業的實際情況看,一方面缺乏對海外市場,尤其是海外競爭情況的了解,另一方面資金實力不足以及人力資源匱乏也是制約海外經營的主要因素。因此選擇漸進式的擴張方式更加適合大部分永嘉企業。具體說,在實施海外經營時,永嘉企業可以選擇以國際貿易為先導,隨后再分階段分步驟將企業的生產環節向目標市場拓展,根據自身實際條件,由低到高逐級選擇直接出口、設立海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努力創造品牌優勢。很多永嘉企業在進行經營的過程中之所以選擇惡性價格競爭方式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如果不貼牌,就很難賣高價,一旦貼上國際著名商標價格就上升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現象要求永嘉的企業在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中,要發揮自身的優勢,正視不足,創造屬于自己的著名品牌,在創造自己的著名品牌過程中要有臥薪嘗膽的精神。
(五)以環境優化、資源節約保障轉型升級
1、積極推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在永嘉縣工業發展承載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整合利用現有工業用地、高效利用存量工業用地、挖掘拓展新增工業用地是解決永嘉縣工業發展承載空間不足的三大抓手。一要大力推進企業挖潛節地活動。從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地面空間和地上空間三個方面做好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工作。縣政府出臺的《進一步扶持工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企業列入零土地技改的挖潛節地項目免收基礎配套費和土地收益金,這些政策對于推動企業挖潛節地具有較好的引導和促進作用。二要嚴格規范工業項目準入管理。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出讓準入門檻,對申請企業現有用地畝稅收、畝產出和新增項目投入產出比等重點指標要逐年提高標準。同時還要加快政府投資示范性標準廠房、村級標準廠房建設,規范做好標準廠房企業入駐管理,努力為優勢中小企業解決發展需求。同時還要結合永嘉縣實際加快推進土地整理,盡快實施低丘緩坡綜合利用等工作。
2、加大對制造企業節能減排的治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一是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我們要以企業治污為突破口、以行業治污為重點,利用高新技術和信息化改造裝備與提升傳統產業。其次是開征污染稅,嚴格環保準入制度。在審批中,堅持以總量減排為核心,實行總量前置審批及區域限批、行業限批,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新增量。三是要完善節能減排工作體系。把節能減排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和實施途徑,修改制訂《縣工業發展循環經濟與節能降耗政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核暫行辦法》和《永嘉縣節能降耗應急預案》,進一步建立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工作機制。要加強節能減排監督審核。積極推廣先進節能技術,進一步尋找節能技術改造空間,盡快建成工業園區集中供熱項目,全面推進4噸/小時以上鍋爐節能脫硫改造,每年組織一批企業開展清潔生產、能耗審計和合同節能。
3、開展“三縣三城聯創”活動,推進城市化建設。為了不斷提升永嘉城鎮品位和文明程度,促進永嘉轉型發展,縣政府決定,全面開展省級生態縣、省級森林縣、省級文化工作先進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等“三縣三城聯創”活動。通過“聯創”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改善永嘉的硬環境、軟環境和形象環境,努力把永嘉建設成為富饒秀麗、和諧安康、宜居樂業的楠溪江特色生態型現代化縣。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三縣三城聯創”目標的實現。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通過“聯創”活動建成一批市政設施。要加大專項整治,深化環境衛生、拆違治亂、交通秩序、喪葬陋習等“四項整治”,提升公民文明素質。要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著力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從而提升永嘉的形象和綜合競爭實力,為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環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促進永嘉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
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工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我國工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產品出口持續下滑,工業品價格低位運行,生產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點。在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的持續作用下,工業經濟較快扭轉了增速下滑局面,回升向好的運行態勢不斷明朗并得到鞏固,全年工業運行呈現出“前低后高”走勢。
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增長5.1%,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長12.4%,四季度增長18%,工業生產回升向好態勢基本確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
輕工業增長平穩,重工業反彈強勁。輕工業受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運行平穩,全年增長9.7%,比上年回落2.6個百分點;重工業從二季度開始表現出強勁回升勢頭,全年增長11.5%,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12月份,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1%和21.4%,比上月回落0.5個和0.8個百分點。
東部地區率先回升,中西部地區實現兩位數增長。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7%、12.1%和15.5%。12月份,全國26個省份增加值增速超過20%。
產銷銜接較好。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97.7%,與上年持平;12月份,全國產銷率99.3%,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工業品出口下降一成。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貨值72882億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前8個月降幅均在13%以上,9月份以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降幅持續收窄,9、10月份分別下降9.9%和7.3%,11、12月份轉為增長5.3%和12.4%。
工業投資持續增長。工業投資8.04萬億元,同比增長26.2%,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1.4%;其中制造業投資5.88萬億元,增長26.8%。
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回升。工業品出廠價格從上年四季度開始大幅下滑后,4月份開始回升,12月份累計比3月份上漲4.7%。全年工業品平均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4%,其中11月份同比下降2.1%,12月份增長1.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下降7.9%,當月增長3%。
企業效益狀況明顯改觀。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91億元,同比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7.4%;虧損企業虧損額3270億元,同比下降33.5%。11月末,產成品資金占用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應收帳款5.3萬億元,增長14%。
原材料工業
總體運行態勢是:上半年低位回升,下半年特別是進入四季度,在去年同期生產基數較低的基礎上加快增長,年末增速恢復到較高水平。全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同比加快1.6個百分點;12月份增長20.1%,增速已連續3個月保持在20%以上。1—11月,原材料工業實現利潤5276億元,同比下降11.2%。
冶金。上半年生產震蕩調整,下半年持續回升,四季度增速達到20%以上,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1.9%,比上年加快1.4個百分點。全年粗鋼產量56784萬噸,同比增長13.5%,日均產量156萬噸。鋼材產量69244萬噸,同比增長18.5%。1—11月,冶金行業實現利潤1433億元,同比下降40.8%,降幅比1—2月縮小49.2個百分點;虧損面由1—2月的25.4%縮小到22.8%。
建材。總體運行態勢平穩,生產增速各月均保持在13%以上,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建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據中國建材協會統計,生產水泥164559萬噸,增長16%;生產平板玻璃57515萬重量箱,下降1.6%。1—11月,建材行業實現利潤1346億元,由1—2月同比下降0.5%轉為增長32.6%。
有色。隨著市場需求回升,有色行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2681萬噸,同比增長5.8%,一季度日均產量5.98萬噸,二、三、四季度逐季上升到6.95萬噸、7.68萬噸和8.73萬噸;電解鋁、電解銅產量分別達到1299萬噸和425萬噸,同比增長1%和9.6%。銅、鋁進口量大幅增長。有色產品價格持續回升。
化工。化工行業生產形勢總體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下半年運行情況繼續好轉,主要化工產品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全年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同比加快5.9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燒堿、純堿、乙烯產量分別增長8.6%、8.7%和8.3%;化肥、農藥產量分別增長16.3%和12.3%。1—11月,化工行業實現利潤1687億元,由1—2月下降55.5%轉為增長13.7%。
裝備工業
總體運行態勢是:在投資拉動和政策推動下,生產增速溫和上升,其中汽車消費拉動作用明顯,利潤加速回升。全年規模以上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長13.8%,同比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頭兩個月增長5.4%,此后逐月攀升,從5月份開始連續8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11、12月分別增長20.8%和22.8%。1—11月,機械行業實現利潤6018億元,由1—2月同比下降24.3%轉為增長23.7%。通用設備生產總體向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帶動作用顯著。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300萬輛。船舶生產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消費品工業
總體運行態勢是:在國內消費支撐下,消費品工業總體運行態勢平穩;提高出口退稅率政策減緩了輕紡等產品出口大幅下滑趨勢。全年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其中12月份增長13.4%。1—11月,消費品工業實現利潤7675億元,同比增長20.9%,比1—2月加快20個百分點。
輕工。生產平穩上升,效益狀況好于整體工業。全年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比上年回落3.1個百分點;出貨值同比下降5.4%,其中11、12月份分別增長3.9%和10.9%。1—11月,輕工行業實現利潤4846億元,增長23.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食品生產保持較快增長水平。家電產品產銷兩旺。
紡織。全年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出貨值同比下降3%。國內棉花價格總體攀升。
醫藥。全年醫藥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
煙草。全年煙草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
電子制造業
總體運行態勢是:由于外貿依存度高,電子工業在工業大門類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為明顯,生產持續低迷,回升相對乏力。全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其中11、12月份分別增長14.4%和19.8%。主要產品中,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18215萬臺,增長27.5%,其中筆記本計算機增長38.8%;手機61788萬臺,增長9.8%;彩電產量9966萬臺,增長9.3%,其中液晶電視機增長85.2%;集成電路416億塊,同比下降6.6%。
出貨值降幅收窄。全年規模以上電子制造業出貨值同比下降5.5%,降幅比年初1—2月收窄13.5個百分點;其中,11、12月份分別增長9.8%和17.7%,結束了此前連續12個月的出口持續下滑。
論文關鍵詞:縣域 經濟 ;集體經濟;主干;經濟制度
論文摘要:縣域經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縣域經濟基本上從改革開放之前的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變為如今的非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公有制經濟的活力與生命力受到質疑。江蘇寶勝集團以一個縣屬集體企業的身份,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歷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證明了 工業 集體企業在 市場 經濟的大潮中照樣可以搏擊風浪、獨占鰲頭。因此,工業集體經濟在縣域工業經濟中仍然可以發揮主干作用。
縣域經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經濟能否健康穩定科學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整體能否健康穩定科學地發展,同時也關系到國家 政治 的穩定,關系到 社會 主義 制度的穩定。探討研究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實踐意義。
縣域工業經濟模式從改革開放之前的國有、集體經濟模式一統天下,到今天基本上民營經濟一統山河,國有集體工業企業在縣域經濟中經過多年的改制已鮮見身影。在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局面在縣域集體經濟中是否還存在?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了解一下江蘇蘇中地區的寶勝集團的發展歷程,也許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寶勝集團創辦于1985年,是縣屬集體企業。當初以2000萬人民幣的價格從聯邦德國購進二手電纜生產設備,從此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歷經二十多年,寶勝集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躋身
二、集體 工業 經濟 能夠成為縣域工業經濟的主干
所謂集體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發揮主干作用,指的是集體經濟在縣域經濟中起一種核心的作用,主導的作用。集體經濟的主干作用,既不是要在縣域眾多的經濟實體中數量占優,也不是產值利潤占優,但它是一個地區經濟體中的靈魂,之所以需要這個靈魂,正是為了體現公有制為主體的 指導 思想。
(一)集體經濟能夠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
在一個縣域經濟中,大部分是中小民營企業,其中有規范經營科學 管理 的,但也有小型家庭作坊管理模式的企業,管理者一般學歷偏低,缺乏科學管理的方法,他們的經營方式基本上是憑借經驗與直覺。還有不少的民營企業對職工的權益保護不夠,職工的合法權益屢遭侵犯等現象比較普遍。一個規范經營的集體企業,無疑可作為眾多中小企業的榜樣。
比如寶勝集團非常注重基層員工素質的提高,建廠之初就與哈爾濱理工大學聯合開辦了成人 教育 分院,對新招進的一線操作工人進行專業培訓,分三期培養了600多名大專層次的人才。此外,還利用各類學校對本廠的干部職工進行培訓。現在集團的近3000名員工中,百分之四十五取得了大專以上學歷,還有百分之三十六拿到了各類技術證書。注重教育注重知識是一個企業經久不衰持續發展的不竭源泉,像寶勝這類的做法就可以學習,向本地區其它的中小企業推廣。集體企業的注重創新注重人才等等一系列做法與先進的理念,如果推廣開去,必將使整個縣級區域各類企業面貌有明顯的改觀。先進的集體企業示范性效應就在這里。
(二)縣級經濟區域應當根據實力,多開辦一些集體企業,尤其要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企業
目前,除了大量的 農村 富余勞動力需要消化,城鎮同樣有許多的待業的勞動力。經濟效益比較低的企業一般是不會受到民營企業 投資 者的青睞的,而地方政府則可以彌補這個空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為地方政府增長多少的財力,而是為了解決眾多人的就業問題。各級政府特別熱衷于招商引資,為此花費了大量的 人力 物力,占用了主要領導的主要精力。如果把一部分精力轉移過來發展集體企業,尤其是以解決就業為目標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于一個地區的穩定,對于減少處于 社會 底層的困難群體大有裨益。
(三)縣域集體工業企業對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示范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建設 社會主義 新農村的戰略決策,無疑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偉業。但是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挑戰。這其中最根本的是農民太窮。全國除了少數條件較好的村外,大多數的村都有著或多或少的 債務 。正是這幾十萬、幾百萬的債務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只攔路虎,第一道難以邁過的坎。
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只有集體經濟發展了,村級債務才會消除。這第一步邁開了,新農村就是開了一個好頭。但是如果連這第一步都邁不開,新農村建設恐怕還會停留在紙面上。
興辦縣級集體企業,可以作為村級集體企業的榜樣,縣級集體企業辦好了,就會給農村集體企業以鼓舞。縣級集體還可以從各方面給村級集體企業以切實具體的幫助,而這些幫助通常是很難從民營企業那里得到的。只有城鄉集體經濟同步、協調發展,才是縣域經濟生命力的所在。城鄉互動,就會出現一個嶄新的經濟面貌,就會使整個縣域經濟呈現出健康、科學的發展趨勢。
(四)理直氣壯地發展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具體體現
同志在 政治 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全面堅持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因此,在鼓勵、支持、引導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傾注地方政府最大的力量來興辦、扶持各類集體企業,這正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最好體現。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才有了民營經濟今天這樣蓬勃發展的好局面。今天,同樣要發展集體經濟,城鄉集體經濟(包括合作經濟、股份經濟)的蓬勃發展,才能體現縣級區域經濟的生命力。如果一個縣級區域有五個十個乃至更多的像寶勝這樣的優秀的集體企業,那會是怎樣一個局面?那樣的話,改變的將不僅僅是縣級區域的經濟版圖,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加強了公有制經濟對整個經濟的控制力,為建設有
摘要: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內外主要工業行業受到強烈沖擊。甘肅省工業企業也不例外。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需求銳減、產品價格大幅跳水,目前企業生產經營仍未走出困境,且從各方面分析此次危機對重點工業企業的影響有不斷加重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金融危機;甘肅;工業經濟;影響
經濟是稅收的源泉,稅收收入增長主要源于經濟發展。甘肅省屬經濟落后省份,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工業稅收是稅收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的深入和蔓延,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國民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重。本文著重結合金融危機以來有關稅收數據的變化和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并探尋有關原因,提出對策建議。
一、經濟指標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甘肅省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外部需求嚴重萎縮,產品價格急劇下跌,企業開工不足、虧損增加,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進入2009年,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深度顯現,主要表現:
一是工業增速下降。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8.87億元,同比下降1.7%,西部12省份中只有甘肅省增速下降,14個市州中只有金昌、天水、張掖、慶陽4個市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0個市州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分月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逐月下降,1月份增長1.5%,2月份下降2.4%,3月份下降2.9%。
二是工業經濟效益下降。2009年1—2月,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9.12億元,同比下降42.56%;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47.24,同比下降28.7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2.39個百分點。一季度,30戶省屬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54億元,同比下降95.31%。
三是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延續自2008年8月份以來下降走勢,連續回落23.7個百分點,一季度降幅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2.9%,其中,電解鎳平均售價為8.59萬元/噸,同比下降64.2%;陰極銅平均售價為28 209元/噸,同比下降55.3%;酒鋼集團鋼材價格平均售價3 400元/噸左右,比2008年7月下降了43%。
四是工業用電量和貨運量下降。一季度全省工業用電量112.0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6%;貨運量總體下降,雖然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0.32%,但公路貨運量4010萬噸,同比下降15.44%。
五是企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庫存上升。截至2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218.07億元,同比上升9.78%;產成品資金占用194.8億元,同比上升0.23%。
二、從稅收運行情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
工業稅收增長主要源于工業經濟發展,因此,工業相關稅收運行情況可以反映工業經濟發展狀況,考慮到國內增值稅的主要稅基為工業增加值,企業所得稅的主要稅基與工業增加值和工業企業利潤水平密切相關,二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業企業的總體生產經營狀況,以下將它們作為反映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稅種指標來體現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
(一)分季來看,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下滑趨勢明顯,至2009年一季度兩稅增速均為負值
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總體均呈逐季下滑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增速從2007年四季度的14.50%跌落至2008年四季度的-13.05%,其間僅2008年三季度增速略有反彈,為5.61%,2009年一季度降幅進一步擴大,為19.26%;企業所得稅增速從2007年四季度的65.87%回落至2008年四季度的14.13%,其間各季雖能維持正向增長,但下滑趨勢不減,最終2009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為-38.76%(見圖1)。
(二)分月來看,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同比大幅回落,進入2009年以后兩稅均呈負增長運行
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月度增速同比均呈大幅回落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僅2008年7月同比增速高于上年,且除2008年1月、7月、12月三個月份外,其余各月均為負增長,2009年1月降幅最大,為-38.69%(見圖2);企業所得稅僅2008年8月、9月同比增速高于上年,整體來看雖然各月增速不高,但當年有10個月保持正向增長,進入2009年以后,企業所得稅開始負增長運行,前3個月降幅分別為26.26%、57.14%、45.02%(見圖3)。
三、從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狀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甘肅省工業結構較為單一,有色、鋼鐵、煤炭、石化、電力等重點支柱行業為重要的納稅主體,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以來重點企業經營形勢較為嚴峻,產量增長,產值下降,效益下滑。據稅務部門統計,2008年度,甘肅省納稅百強企業累計繳納稅收收入190億元,同比下降3.55%(上年為增長41.6%),占全省稅收收入376億元的50.5%(上年占比為56.7%),其中77戶企業來自于第二產業,納稅合計172億元,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90.9%。因此,以下從納稅百強企業中選取上述重點行業的個別代表企業,通過著重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其生產經營的影響來進一步體現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
(一)對有色金屬企業的影響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是采、選、冶、化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聯合企業,鎳和鉑族金屬產量占中國的9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首位,2008年累計納稅285 252萬元,同比下降26.70%。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在金融危機和國際市場價格影響下,鎳價從2008年5月下旬的約21萬元/噸開始震蕩下滑,12月末,金川公司鎳出廠價降到6年以來新低,基本恢復到2003年1月份的水平,約為8.2萬元/噸。進入2009年,在國家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下,企業資金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下游行業需求稍有增加,1月份鎳價略現回升,但之后開始回落,至2月末又下降至8.6萬元/噸。
二是市場需求疲軟,產能相對過剩。供給方面,隨著2006年開始的鎳價大幅攀升,全球大型鎳項目逐步建成投產,產能擴張較快,世界金融統計局公布,2008年全球精煉鎳過剩5.41萬噸。需求方面,國際國內經濟起色不大,國內幾大不銹鋼企業減產,導致國內鎳需求平淡;同時鎳價兩年前開始的持續攀升催生了大量替代品的出現,鎳產能相對過剩。
三是削減產量。針對現狀,金川公司不得不采取嚴格執行以銷定產,適時適當調整產品結構的措施;同時還進一步降低鎳產量,2008年鎳產量比原計劃減少2萬噸,新增的冶煉爐也已停止投產,另有兩臺高爐裝置被改為銅冶煉。
(二)對鋼鐵企業的影響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甘肅省重要鋼鐵生產企業,是我國西北地區建設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鋼鐵聯合企業。2008年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第7位,累計納稅61 362萬元,同比下降22.82%。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2008年產量首次下降,2009年開年產量仍然萎縮。受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機電、汽車等用鋼行業萎靡,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大幅萎縮,銷售不暢。酒鋼公司從2008年11月份起,實行限產策略以應對低迷的市場形勢,2008年全年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分別下降7.37%、4.97%和2.95%,而2003—2007年產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24.1%、29.3%和29.5%,2008年產量出現首次下降。2009年1—2月份,企業的產量仍然較低,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同比下降8.7%、9.4%和8.3%。
二是鋼材價格持續疲軟。從2008年7月初開始,鋼材價格開始大幅回落,繼而出現暴跌,如螺紋鋼價格由最高5 875元/噸,下降至3 700元/噸,跌幅達37.02%。2009年開年在刺激政策和利好信息的拉動下,2月8日螺紋鋼價格漲至4 100元/噸,之后幾個交易日價格持續下行,3月中旬單價跌至3 600元/噸的低位,下旬雖微幅回升了50元/噸,仍低于2008年12月時的最低水平。
三是出口形勢嚴峻。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歐美、東南亞等國經濟增長放緩,對鋼材產品需求量減少,酒鋼公司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出口貿易嚴重萎縮。盡管國家從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了67個稅號的鋼材出口關稅,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但由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主要出口地區需求總量縮小,鋼材出口環境較為嚴峻。據了解,酒鋼集團公司從2008年10月份起,與東南亞貿易進口商再未簽訂新的出口貿易合同。
(三)對煤炭企業的影響
華亭礦區是甘肅省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也是全國13個重點大型煤礦之一,華亭煤業集團公司是華亭礦區最大的省屬國有大型煤礦,2008年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第14位,累計納稅26 396萬元,同比增長106.04%。由于2008年煤炭緊缺帶動其價格一路攀升,金融危機對煤炭企業的負面影響從2009年開始才有所顯現。
一是生產銷售降低,庫存積壓嚴重。2009年1—2月原煤產量和銷售量分別為238萬噸和217萬噸,同比分別減少7萬噸和61萬噸,2月底庫存原煤110多萬噸,高出去年同期120%,積壓較多。煤炭銷量大幅下降,直接導致銷售收入和利潤減少,集團公司效益回落。2009年前兩個月,華煤集團公司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比同期減少3 500萬元和2 600萬元。
二是產品價格不斷回落。2008年上半年全國煤炭市場空前旺盛,煤炭緊缺形成供不應求局面帶動價格一路攀升。之后,煤炭消費行業緊縮,煤炭需求減少,該企業庫存積壓嚴重,幾次下調煤炭價格,如目前混煤價格已由2008年9月的690元/噸降至420元/噸。
三是各方面需求縮減。金融危機使煤炭消費市場進入嚴冬,從總體形勢看,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四大主要煤炭消費行業產品產量增幅大幅回落,煤炭需求減少。另外,由于實體經濟下滑和市場轉冷,鐵路系統不斷縮減運力,要開拓周邊市場、追加銷量比較困難。同時,本地銷售情況也不樂觀,需求企業之一的華明電廠資產負債率已達到115%,基本處于停產狀態;華亭西華發電公司只有一臺機組運行,年用煤量僅維持在80萬噸左右。
四、原因分析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推動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一季度全國經濟發展趨勢已顯露出積極信號,但從甘肅省工業經濟有關數據來看,金融危機對甘肅省的影響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正在加深,工業經濟發展仍然處于艱難時期,甘肅省經濟運行與全國經濟運行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分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大環境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尚未見底,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我國周邊國家的經濟仍在持續下滑。盡管國家和省內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推動工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領域出現回暖跡象,但市場總體疲軟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
二是甘肅特殊工業結構影響。以原材料、化工為主的單一工業結構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配地位,決定了甘肅省經濟運行主要倚重于工業經濟發展。而甘肅省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省份,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型產業比重較大,消費品、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小;國有經濟比重較大,民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比重較小,“兩高一資”產業比重占到了工業總量的80%以上,這種工業機構,勢必導致甘肅省經濟回升總比其他省市慢半拍。
五、對策建議
(一)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為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繼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今年又陸續下發了鋼鐵、石化、有色、輕工業等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展了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實施了鋁錠等重點工業品收儲計劃。甘肅省在支持工業發展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措施,出臺了《關于支持企業生產經營促進全省工業穩定發展的意見》,下發了《關于實行重大項目互保共建措施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省物價局出臺了實行峰谷分時峰谷電價的有關辦法。企業應認真學習,研究吃透國家和省內出臺的各項政策,并積極關注政策變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努力在政策中尋求發展商機,趨利避害,加快發展。
(二)加快產業調整。一是要抓住國家在內需拉動、產業升級、投資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的機遇,特別是在甘肅省經濟發展上給予優勢產業支持的機遇,抓緊技術改造和產能升級。二是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努力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對裝備制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費低、環境污染少的經濟結構,既增強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又為加快發展夯實后勁。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興工強縣”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全縣已基本形成了發展工業的良好氛圍,但也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業經濟;資金短缺;創新能力
按照縣委黨校2010年下半年科研教學要求,筆者利用此次一個月的時間,對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走訪了安鄉縣代表性較強的工業企業11家,基本上涵蓋了安鄉縣現有工業企業各種類別、規模、地域。從調查情況來看,安鄉縣工業經濟結構基本成型,產業集群雛形顯現,產業鏈條不斷延長,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發展形勢是比較好的。
一、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狀況
安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不明顯,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工業發展與省市要求和外地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過去,工業一直是安鄉的“短腿”。改革開放以來,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興工強縣”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全縣已基本形成了支持工業、關心工業、大力發展工業的良好氛圍。
第一,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是安鄉縣工業的一大特點,從2010年下半年走出低谷以來,一直處于上揚趨勢,并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2010年前三季度實現工業產值40.6億元,比2009年產值還高出3億元。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潤、稅收都呈現大幅度增長。工業園區承載力不斷提升,園區建設形成了“一區二片”總體框架,園區規劃達22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詳制性詳規4.6平方公里,已建成2平方公里,園區企業達38家,一些大的優勢企業如毅力能源、豐康生物、偉廈水泥、藥圣堂等向園區集中。
第二,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2006年省里實施環洞庭湖污染整治,安鄉縣對10家規模造紙企業(其中4家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實行關停整治,造紙污染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目前全縣73家規模企業實現了新型工業化三高一低的目標。其次是工業稅收增加,2010年1-9月實現稅收0.19億元,占2009年全年稅收的82%。
第三,工業的高新技術含量增加。目前安鄉縣的毅力能源、豐康生物、藥圣堂、凱斯機械均已步入高新技術企業,上半年完成高新技術產值2.45億元,同比增長132%,高新產品增加值8785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36%。
第四,技改轉型力度加大。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著力點來抓,不斷加大技改升級力度。2011年上半年,共完成全社會技術改造投資2.74億元,實行技改項目14個,同比增長1.07倍,完成研發經費6500萬元。
二、現階段安鄉縣工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工業企業規模不大,項目不多。目前,全縣73家規模企業規模都不大,資產總額億元以上的僅6家,除凱斯機械、金牛化工、錦豪紡織、豐康生物科技公司、天潔紙業、藥圣堂、毅力能源幾家外,其他企業大都處于小打小鬧中。從企業從業人數看,500人以上僅2家,大多是百人以下。大多數企業科技含量及產品附加值不高,尚處于作坊式生產,如食品加工行業。工業的項目不多,儲備量不大。前幾年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引進了幾個大項目。目前,已簽約的項目僅3個,分別為晉煤金牛公司年產20萬噸合成氨異地搬遷節能減排項目和安鄉天翔蔬菜生產項目和香港晨光集團有限公司的服裝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僅1個。兩個資產盤活項目經過幾年的招商,進展不大。
第二,工業貢獻不大,支撐作用不強。工業稅收是縣級財政的臺柱子。衡量一個企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一是看稅收。2009年安鄉縣工業稅收僅2386萬元,2008年3209萬元,投入和回報還很不相稱。73家企業中,納稅過百萬的僅5家,分別為凱斯機構、藥圣堂、金牛化工、錦豪紡織和通元鑄造。二是看社會效益,對社會經濟拉動、就業等。由于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不長,行業帶動作用不明顯,直接影響企業做大;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不明顯,2009年安鄉縣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僅為6500人,增幅不大。
第三,工業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融資困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省市、中央出臺了系列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政策,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別無其他選擇。向私人融資,不僅利息高、風險大、數額上難以滿足需要,而且沒有相當的人脈資源和抵押物,很難獲得貸款。其次評估手續繁鎖。國有商業銀行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目前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普遍實行抵押、擔保貸款,授信貸款很少。企業在不同的銀行貸款,需要對抵押資產重復評估,評估機構通常對評估的物估值偏低,使得企業融資額度削減。企業固定資產即使已經登記,登記部門也只認定其指定的中介服務機構,評估、登記的有效期與貸款期相同,企業短期貸款到期再貸,又必須重新評估、登記,從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
第四,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高新增加值不高。2010年安鄉縣高新技術企業僅有凱斯公司一家,全年產值7404萬元,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僅3000萬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額的3.2%,遠未達到推進新型工業化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30%的要求。
三、對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第一,強化規模發展,擴大工業總量。安鄉縣工業歷來是短腿,發展后勁嚴重不足,發展水平和省市要求及兄弟縣市的發展速度比較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產值、工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企業的發展質量等方面,從現在開始,安鄉縣要進一步理清規上企業強質量,規下企業強扶持的思路,全力幫助規模企業做好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爭取國家項目投資支持,對規下企業建立成長型企業扶持發展責任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以所在鄉鎮扶持為主實行包保,工信局加強業務指導,做到發現一家,扶持一家,成熟一家,入規一家,使安鄉縣的規模工業總數兩年內達到100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安鄉縣選取了豐康生物、凱斯機械、藥圣堂作為上市后備企業,并將豐康生物科技作為首批上市重點扶持企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達4億元,力爭2012年在深圳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
第二,依托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是提升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安鄉縣具有豐富的糧棉豬魚油資源。實現從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是安鄉工業的出路,目前安鄉縣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達到25家,在每項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企業,如棉籽蛋白脫酚的豐康生物、草食豬肉深加工的有鯨港草食豬,其產品打入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場,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油脂加工企業有正園油脂,糧食加工有東升米業等,后段我們將建立一個綜合食品加工基地,如年加工6萬噸淡水魚深加工項目,洞庭草鵝系列產品加工項目,鼓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包括農產品貯藏、保鮮、包裝等技術,全力打造安鄉農產品品牌。
第三,突出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按照縣委確定的每年確保3個5000萬元項目投產,3個5000萬元項目開工建設,3個5000萬元項目簽約引進的要求,一是全力抓好天潔紙業和毅力能源的兩個億元項目全面投產。二是認真抓好豐康生物公司二期擴建和凱斯公司汽車無極變速器關鍵零部件加工項目建設。三是抓好錦豪紡織公司精梳賽絡紡技改項目、茂林紙業現有4條紙機升級改造、強農工貿技改和藥圣堂中藥養護技術4個技改項目。四是抓好晉煤金牛公司年產20萬噸合成氨異地搬遷節能減排等七個項目的簽約和開工建設。確保全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3億元,稅收達到4000萬元以上。
第四,強化企業服務,提供發展保障。一是創新企業服務機制,建立企業發展困難和問題月調度制度,加強調查研究,密切同企業的聯系,真正把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摸清楚、搞透徹,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整理,建立問題臺賬,為書記縣長每季初的調度會提供材料。二是當好參謀,認真做好縣級領導聯系企業的重點項目的聯絡工作,解決好企業在用工、融資、環境、政策上的需求。
第五,強化科技帶動,提高發展質量。一是認真做好產業培育,幫助企業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爭取國家優化產業調整的政策支持。二是認真做好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產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認真做好申報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安鄉縣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偏低,2011年我們將全力做好豐康生物、藥圣堂、金牛化工、湘北飼料等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力爭安鄉縣的高新技術企業達5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3。三是幫助企業做好創名優產品工作,走品牌發展之路,力爭2011年有兩個品牌進入省級名牌行列。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興工強縣”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全縣已基本形成了發展工業的良好氛圍,但也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業經濟;資金短缺;創新能力
按照縣委黨校2010年下半年科研教學要求,筆者利用此次一個月的時間,對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走訪了安鄉縣代表性較強的工業企業11家,基本上涵蓋了安鄉縣現有工業企業各種類別、規模、地域。從調查情況來看,安鄉縣工業經濟結構基本成型,產業集群雛形顯現,產業鏈條不斷延長,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發展形勢是比較好的。
一、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狀況
安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不明顯,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工業發展與省市要求和外地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過去,工業一直是安鄉的“短腿”。改革開放以來,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興工強縣”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全縣已基本形成了支持工業、關心工業、大力發展工業的良好氛圍。
第一,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是安鄉縣工業的一大特點,從2010年下半年走出低谷以來,一直處于上揚趨勢,并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2010年前三季度實現工業產值40.6億元,比2009年產值還高出3億元。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潤、稅收都呈現大幅度增長。工業園區承載力不斷提升,園區建設形成了“一區二片”總體框架,園區規劃達22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詳制性詳規4.6平方公里,已建成2平方公里,園區企業達38家,一些大的優勢企業如毅力能源、豐康生物、偉廈水泥、藥圣堂等向園區集中。
第二,工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2006年省里實施環洞庭湖污染整治,安鄉縣對10家規模造紙企業(其中4家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實行關停整治,造紙污染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目前全縣73家規模企業實現了新型工業化三高一低的目標。其次是工業稅收增加,2010年1-9月實現稅收0.19億元,占2009年全年稅收的82%。
第三,工業的高新技術含量增加。目前安鄉縣的毅力能源、豐康生物、藥圣堂、凱斯機械均已步入高新技術企業,上半年完成高新技術產值2.45億元,同比增長132%,高新產品增加值8785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36%。
第四,技改轉型力度加大。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著力點來抓,不斷加大技改升級力度。2011年上半年,共完成全社會技術改造投資2.74億元,實行技改項目14個,同比增長1.07倍,完成研發經費6500萬元。
二、現階段安鄉縣工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工業企業規模不大,項目不多。目前,全縣73家規模企業規模都不大,資產總額億元以上的僅6家,除凱斯機械、金牛化工、錦豪紡織、豐康生物科技公司、天潔紙業、藥圣堂、毅力能源幾家外,其他企業大都處于小打小鬧中。從企業從業人數看,500人以上僅2家,大多是百人以下。大多數企業科技含量及產品附加值不高,尚處于作坊式生產,如食品加工行業。工業的項目不多,儲備量不大。前幾年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引進了幾個大項目。目前,已簽約的項目僅3個,分別為晉煤金牛公司年產20萬噸合成氨異地搬遷節能減排項目和安鄉天翔蔬菜生產項目和香港晨光集團有限公司的服裝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僅1個。兩個資產盤活項目經過幾年的招商,進展不大。
第二,工業貢獻不大,支撐作用不強。工業稅收是縣級財政的臺柱子。衡量一個企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一是看稅收。2009年安鄉縣工業稅收僅2386萬元,2008年3209萬元,投入和回報還很不相稱。73家企業中,納稅過百萬的僅5家,分別為凱斯機構、藥圣堂、金牛化工、錦豪紡織和通元鑄造。二是看社會效益,對社會經濟拉動、就業等。由于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不長,行業帶動作用不明顯,直接影響企業做大;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不明顯,2009年安鄉縣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僅為6500人,增幅不大。
第三,工業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融資困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省市、中央出臺了系列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政策,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別無其他選擇。向私人融資,不僅利息高、風險大、數額上難以滿足需要,而且沒有相當的人脈資源和抵押物,很難獲得貸款。其次評估手續繁鎖。國有商業銀行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目前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普遍實行抵押、擔保貸款,授信貸款很少。企業在不同的銀行貸款,需要對抵押資產重復評估,評估機構通常對評估的物估值偏低,使得企業融資額度削減。企業固定資產即使已經登記,登記部門也只認定
其指定的中介服務機構,評估、登記的有效期與貸款期相同,企業短期貸款到期再貸,又必須重新評估、登記,從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
第四,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高新增加值不高。2010年安鄉縣高新技術企業僅有凱斯公司一家,全年產值7404萬元,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僅3000萬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額的3.2%,遠未達到推進新型工業化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30%的要求。
三、對安鄉縣工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第一,強化規模發展,擴大工業總量。安鄉縣工業歷來是短腿,發展后勁嚴重不足,發展水平和省市要求及兄弟縣市的發展速度比較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產值、工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企業的發展質量等方面,從現在開始,安鄉縣要進一步理清規上企業強質量,規下企業強扶持的思路,全力幫助規模企業做好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爭取國家項目投資支持,對規下企業建立成長型企業扶持發展責任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以所在鄉鎮扶持為主實行包保,工信局加強業務指導,做到發現一家,扶持一家,成熟一家,入規一家,使安鄉縣的規模工業總數兩年內達到100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安鄉縣選取了豐康生物、凱斯機械、藥圣堂作為上市后備企業,并將豐康生物科技作為首批上市重點扶持企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達4億元,力爭2012年在深圳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
第二,依托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是提升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安鄉縣具有豐富的糧棉豬魚油資源。實現從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是安鄉工業的出路,目前安鄉縣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達到25家,在每項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企業,如棉籽蛋白脫酚的豐康生物、草食豬肉深加工的有鯨港草食豬,其產品打入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場,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油脂加工企業有正園油脂,糧食加工有東升米業等,后段我們將建立一個綜合食品加工基地,如年加工6萬噸淡水魚深加工項目,洞庭草鵝系列產品加工項目,鼓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包括農產品貯藏、保鮮、包裝等技術,全力打造安鄉農產品品牌。
第三,突出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按照縣委確定的每年確保3個5000萬元項目投產,3個5000萬元項目開工建設,3個5000萬元項目簽約引進的要求,一是全力抓好天潔紙業和毅力能源的兩個億元項目全面投產。二是認真抓好豐康生物公司二期擴建和凱斯公司汽車無極變速器關鍵零部件加工項目建設。三是抓好錦豪紡織公司精梳賽絡紡技改項目、茂林紙業現有4條紙機升級改造、強農工貿技改和藥圣堂中藥養護技術4個技改項目。四是抓好晉煤金牛公司年產20萬噸合成氨異地搬遷節能減排等七個項目的簽約和開工建設。確保全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3億元,稅收達到4000萬元以上。
第四,強化企業服務,提供發展保障。一是創新企業服務機制,建立企業發展困難和問題月調度制度,加強調查研究,密切同企業的聯系,真正把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摸清楚、搞透徹,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整理,建立問題臺賬,為書記縣長每季初的調度會提供材料。二是當好參謀,認真做好縣級領導聯系企業的重點項目的聯絡工作,解決好企業在用工、融資、環境、政策上的需求。
第五,強化科技帶動,提高發展質量。一是認真做好產業培育,幫助企業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爭取國家優化產業調整的政策支持。二是認真做好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產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認真做好申報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安鄉縣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偏低,2011年我們將全力做好豐康生物、藥圣堂、金牛化工、湘北飼料等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力爭安鄉縣的高新技術企業達5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3。三是幫助企業做好創名優產品工作,走品牌發展之路,力爭2011年有兩個品牌進入省級名牌行列。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我國縮小地區間發展不平衡,面向21世紀的重大行動。在西部大開發中,如何擯棄傳統的資源高消耗、環境重污染、效益低產出的發展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達到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一,魯北化工走過的歷程有重要的啟示。這種啟示在于:建立在渤海南岸千里鹽堿灘上的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外部的自然環境與西部具有很大的共性,但是,魯北化工實施“環境報國,奉獻人類”的綠色文明戰略,用環保科技產業撐起了渤海灣畔的碧水藍天,創建的科技創新與資源、環境、工業經濟協調發展的生態經營模式,解決了傳統產業發展中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問題,實現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1魯北化工生態經營模式的意義
魯北化工生態經營模式是現代企業一種嶄新的價值觀,是建立在人類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環境科學基礎之上一種新的企業經營觀念,企業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為,而且是在追求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達到企業高效益和社會高效益的同步增長。魯北化工生態經營模式是指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產業鏈條托起的綠色環保科技產業,它推動了企業科技進步、創新和技術、產品的結構優化升級。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綠色產業鏈條,其主體是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工藝。它利用生產磷銨產生的磷石膏廢渣(每生產1t磷銨,排放3~4t磷石膏廢渣)生產硫酸和水泥,反過來,硫酸返回用于生產磷銨;在生產過程中,硫酸尾氣回收液體SO2,廢水封閉循環利用實現了環保治理貫穿每個環節,整個生產過程無“三廢”排放,清潔生產解決了磷石膏占地污染環境制約磷復肥工業發展的世界難題,又開辟了硫酸、水泥所需硫鐵礦、石灰石礦山的開采,節省了巨額的原料運輸和能源消耗,又為現代農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磷復肥,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據測算,按魯北模式,若在全國推廣100套,每年可為國家創造70億元的綜合效益。海水“一水多用”綠色產業鏈條,其內涵是通過逐級蒸發、凈化原理,實現理論組配,形成初級囟水養殖、中級囟水提溴、飽和囟水曬鹽、鹽堿電聯產、苦囟提取鉀和鎂、鹽田廢渣鹽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達到海洋藍色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
魯北化工綠色科技產業建立在技術進步、創新的傳統化工產業基礎之上,經過科學的資源鏈條銜接與延伸,實現產業重組和產業整合,并為重新社會的資源觀、環保觀提供了有力佐證,即人類對自然資源可以進行重復多次的利用,從而使有限的資源構成了一個多次生成的過程,而這種對環境的保護也同時體現在資源的多次利用和生成過程中。以此為基點,魯北化工從國家行業和社會需要角度發展自己,從而獲得了富有強大生命力的持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從產業結構布局來看,我國是個以傳統產業為主體的國家,但傳統產業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難以做到可持續發展,其原因在于對資源的高消耗,對環境的高污染和產出的相對低效;二是全面過剩。因而傳統產業面臨整合的巨大壓力。魯北化工的實踐在體現資源、環境與經濟和諧統一價值的同時,也為對我國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找到了有效的切入點。傳統產業的企業不一定要進行產業轉軌,而要通過技術創新對傳統產業進行重組與整合,形成高質量、低成本、無污染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西部工業經濟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1西部工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要性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實現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和良性循環,避免生態赤字和環境透支的嚴重狀況發生。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然能在資源的合理利用、產業的優化組合、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產生巨大效益,從而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條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問題嚴重;各種自然災害多發,遠離目前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心。西部地區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推進西部工業經濟發展中不能盲目仿效東部經濟,不能走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老路,必須堅持生態建設,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趨利避害,依靠科技進步、創新,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發展經濟,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2.2魯北化工生態經營模式對西部工業經濟的借鑒性
魯北化工地處渤海灣邊的鹽堿荒灘,這里淡水資源缺乏,生態環境相當脆弱。同時,魯北化工又是以化工為主的企業,若不將環保工作擺在首位,無疑對當地環境將是雪上加霜。從22年的發展歷程來看,魯北化工把“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放在決策的首位,并作為企業發展的價值理念貫穿到每一個員工的思想中,使之成為自覺行動,它創建的綠色環保科技產業,對國家化學工業貢獻巨大,使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學工業完成了從“夕陽工業”到“朝陽綠色產業”的革命性轉變。這不但沒有造成當地環境的惡化,而且奇跡般地為鹽堿荒灘穿上了“綠裝”。魯北化工目前投資1億元建設小開河水利工程,開發淡水資源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對解決當地工農業用水,進一步改善、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意義深遠。從1995年起,特別是近期,魯北化工與中西部的寧夏、新疆、甘肅、陜西、貴州、江西、重慶、四川等地區就經濟合作問題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流,經過雙方考察、論證,認為魯北化工與西部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性和互補性。特別是在利用魯北環保產業技術對西部傳統產業進行優化整合、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潛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等方面有重要意義,雙方合作意愿強烈。寧夏固原、陜西西鄉、貴州開陽等地區多家企業與魯北化工簽定了合作建廠的協議,魯北化工輸出技術、資金、管理,以促動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科技、經濟、環境的共同進步。
3重視綜合利用資源在西部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目前,西部地區許多企業技術水平和高科技含量仍然相當低,產業結構不合理,仍處在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狀態之中,如果容許這樣的工業格局長期存在下去,不僅大大降低這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也會由于背離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目標。魯北化工生態經營模式在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或利用資源達到最大化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就磷銨、硫酸行業而言。中國是一個磷復肥需求大國,也是硫酸缺乏大國,一方面生產1t磷肥要產生3~4t磷石膏廢渣,另一方面中國要每年進口硫資源,魯北化工環保科技產業改變了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單一的線性工業生產模式,建立起“資源→產品→廢物→資源→產品”多維的、非線性的可持續循環利用生產模式,從而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或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高度有機統一。#p#分頁標題#e#
西部地區資源豐富,是21世紀我國資源的接替地,對于實現西部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優勢。但是,居高不下的產業能耗及工業發展一系列的大規模開采,最終會使資源的數量日益減少,發展也會難以為繼,鑒于資源利用現狀,西部工業企業有責任減少資源的開采,也有責任通過技術進步,實現資源的再生與綜合利用,推動西部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西部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西部地區整個社會經濟及全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采取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要實現西部工業經濟的可持續還必須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社會各行業的協調統一及其它經濟行為的帶動、支持。對于如何發揮西部工業經濟和自身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如何開放西部工業經濟以及西部工業經濟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設問題還有待于更多的人去探索研究。
近年來,市年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下的工業企業及個體工業戶(以下簡稱規模以下工業)生產經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全市工業經濟中已占據一定地位。從企業個數看,截止底,在全市841個工業單位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33戶,占全市全部工業數的3.9%。眾多的工業經營單位主要集中在規模以下工業中,其產值占到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3.3%,
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拉動作用。同時,由于規模以下工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個體工業戶,使得它對于增加財政收入、解決就業及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目前市規模以下工業在發展中呈現出的特點
1、全市規模以下工業經濟類型呈現了多元化發展格局,個體與企業平分秋色。據統計,截止底,在全市規模以下工業中,個體、私營單位數占72.2%,現價產值占50%,從業人員占76.9%。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數只占27.8%,從業人員占23.1%,產值占50%。
2、行業分布廣泛,以傳統產業為主。全市規模以下工業生產范圍廣泛,基本屬于以利用自然資源和傳統制造加工為主的“資源型”和“傳統型”行業,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屬壓延業等幾大勞動密集型行業中。據經濟普查資料顯示,排在前三位的行業依次為非金屬礦物制造業單位數占20.26%,產值占到12.52%;磚瓦石材建筑材料單位數占14.22%,產值占到7.9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單位數占10%,產值占到14.42%。
3、企業規模偏小,抵御風險能力偏低。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下工業戶均從業人員不足10人,戶均現價產值578.1千元。其中,企業戶均從業人員不足25人,戶均產值1611.5千元;個體戶均從業人員不足5人,戶均產值153.7千元。而內地發達地區的規模以下工業戶均從業人員達15人(網上資料)。可以看出,全市規模以下工業規模偏小,經營規模主要集中于較低層次。
二、規模以下工業伴隨著市場經濟推進而得到發展壯大,同時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1、規模以下工業是全市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企業(單位)個數,還是經濟總量來看,規模以下工業在全市全部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都是有益的補充。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生產單位841個,占全部工業企業單位總數的96.1%;全市工業完成現價產值68.14億元,其中規模以下工業完成9.7億元,所占比重達13.27%,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2%;工業增加值達到2.4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14.02%;上繳稅金1780萬元,占全市工業稅金的8.9%。并且由于規模以下工業多數是民營企業或個體工業戶,其主要靠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發展,對全市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規模以下工業成為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渠道。規模以下工業不僅為全市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創造了就業機會,有效緩解了全市城鎮和農村的就業壓力。規模以下工業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個體工業戶,因其投資小、成本低、經營靈活、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不高等特點,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強于規模以上企業。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全市農村從事二、三產業的人員數占農村從業人數的18.82%。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下工業從業人員達5194人,占全部工業從業人員數的11.2%。規模以下工業已成為緩解就業壓力和吸納全市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3、規模以下工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全市近年來以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使全市農村經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農村工業的發展成為了全市農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據有關部門資料顯示:全市農村工業總收入達57312萬元,同比增長18.13%。人均產值11.03萬元,工業從業人員人均增收536元,比農村全部從業人員工資多增24元。數據表明,作為農村二產主力軍的規模以下工業,已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全市規模以下工業存在的問題
規模以下工業與全市工業經濟的持續穩定有密切關系。從總體情況看,規模以下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發展不平衡。從全市的情況看,全市城鎮工業單位基礎好、交通便利、市場意識強,規模以下工業發展情況比較好,鄉村工業單位不僅很少,而且原有的企業發展步履艱難,呈逆向發展的局面。如城鎮人口人均規模以下工業現價產值達7600元左右,相當農村人均水平的3倍。發展不平衡問題有進一步加劇之勢。
2、融資渠道不暢,資金難以為繼。多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下工業得到了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照顧和扶持,經濟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缺少資金依然困擾著規模以下工業發展。據對規模以下工業樣本單位走訪調查顯示,大多數規模以下工
業資金緊張情況有加劇的趨勢。其原因有三:一是國家商業銀行改革以后,銀行為了規避貸款風險,對項目和企業的貸款審批更加嚴格,一般個體工業戶很難貸上款。二是沒有相應的擔保機構。規模以下工業資產規模小,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個體)沒法做出相應的抵押,因此不能滿足銀行要求的擔保條件,致使貸款擔保非常困難。三是規模以下工業引進資金的方式非常有限,
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積累、民間借貸等形式,單靠這些籌集資金的形式,很難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3、持續發展能力有限。從近幾年對規模以下工業調查中可看到,全市規模以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仍處于低水平,技術設備落后,產品知名度不高,質量偏低。如此種種,必然造成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少,質量差,競爭能力不強。目前全市規模以下工業還沒有擺脫以初級產品、半成品為主的格局。
4、大多數經營者的素質不高,生產經營缺乏科學規范管理。規模以下工業多為農民自發創辦,這些經營者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導致其在對市場的預測上存在盲目性,在重大決策上存在失誤,在內部經營上堅持家族式管理,在發展思路上沒有遠見。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加快,工業產品的升級換代頻率也隨之提高,而不少規模以下工業廠房設備簡陋,職工素質較低,科技人員缺乏,缺乏科學、規范的生產經營管理。
5、市場信息不靈,影響了規模以下工業的生存與發展。信息時代,信息的獲取能力成為企業制勝的法寶。規模以下工業在獲取市場信息方面遠不如大中型企業,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影響了其的生存與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決策、引導和服務的職能。當務之急,是要增強規模以下工業的活力,促進其健康發展,繼續努力為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要堅決清理一切不合理的亂收費項目,減輕負擔,幫助解決規模以下工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積極鼓勵和引導規模以下工業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
2、建立多層次的融資渠道和信用擔保體系。金融部門要積極扶持那些市場銷路好,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在國有銀行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部門,制定和完善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繼續完善商業化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運營體系,廣泛吸納民間資金的進入,擴大信用擔保資金的規模。
3、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對規模以下工業需要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的原則,引導規模以下工業經濟連片發展,使其向產業化、集約型轉變。重點突出各地的區域特色產業,以高度的產業化建設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地保持生態環境,促進規模以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4、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向全社會開放的企業信息網絡和信息渠道,要免費向企業(個體)提供信息服務,提高企業(個體)的信息獲得能力和信息開發能力。同時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如提供專利技術、技術咨詢,進行技術交流、技術合作攻關,開展技術人才培訓等。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同的發展觀會產生不同的發展模式,不同的發展模式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體現在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是發展觀念的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對工業經濟具有特別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工業經濟的新的發展理念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學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五個統籌”要求,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次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上事實說明,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觀是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去的50年,我們國家經歷過城市鄉村壁壘、獨立封閉發展時期,經歷過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社會失衡時期,經歷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肆意掘取大自然時期。這些時期所體現的傳統的發展模式,雖然使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也是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的破壞為代價,以犧牲人民的短期利益或自身發展為代價。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對發展內涵、發展途徑的全面認識,體現了對發展過程、發展節奏、發展步伐的科學把握,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按照我的理解,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工業經濟,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把握好四個關系:
(1)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系。科學發展觀更多地強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追求的是發展的質量。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講發展速度。應該說,這些年的發展確實為我們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但這個基礎還是遠遠不夠的。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只有堅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當然,發展質量對發展速度也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決定著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求追求發展質量,在很大的意義上也是旨在為快速發展提供保障。對落后地區來說,發展速度更具有決定性意義。速度就是旗幟,速度就是方向。
(2)注重節約與合理開發的關系。新型工業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占用與消耗。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煤、電、油、運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現在,發達地區包括東北三省總體上已出現缺煤、缺電、缺水、缺原材料的狀況。比較明顯的事實是,內地和沿海一些高載能項目正在向沿邊欠發達地區和能源密集區轉移。目前,國家正在加強宏觀調控,對過度投資的行業進行限制性調整。應該說,這對全國來講是問題,但對我們來說卻是機遇。可以預期,這種趨勢必將為我市煤、電、油、水、有色金屬、林木等資源的開發和產業振興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如果不從本地實際出發,一味地強調控制,強調節約,我們就要錯失發展良機。我們應該全力爭取在國家更多的限制政策出臺之前,在發展能源工業方面實現新突破。當然,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絕不能不講資源成本,而要堅持走循環經濟之路,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雙贏”結果。
(3)均衡發展與梯次發展的關系。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的系統,如果其中有的環節過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因此,要考慮發展的均衡和協調。但是,由于發展起點的不平衡,比如區域資源條件的優劣、主體自然條件的差異,以及發展機遇的偶然性,都會產生結果上的不平衡,出現有的地區發展快一點,有的地區發展慢一點;有的地區這個產業強,那個產業弱。絕對均衡發展是沒有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按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立足區域、產業、園區及企業發展具備的條件和已形成的現實基礎,抓好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區,一批成長性、發展潛力大的產業,一批有帶動性、競爭力強的企業,形成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先發展的梯次格局。同時,也要注意發揮區域間、產業間、企業間的聯動效應。
(4)快速發展與平穩發展的關系。平穩發展不是放慢發展速度,更不是不去發展。發展能快就不要慢,這是總結我國幾十年經驗提出的一個正確命題。但是,欲速則不達,要想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不把握好發展節奏、發展步伐是不行的。尤其現階段我們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已經積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不對這些問題進行通盤考慮,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任何方面單兵突進的發展都不可能。
二、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工業經濟
科學發展觀是一種發展理念,更是一種發展實踐。必須把這種理念落實到實踐中去,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的工業經濟,應突出抓住以下幾點:
(一)抓住綜合機遇期,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速度。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工業經濟,最根本的是要堅持能快就不要慢的思想,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我市的工業一直是產業中的“弱勢群體”,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特別是前些年,政府工作的主導思想中存在著重視貿易、旅游,忽視甚至放棄工業的傾向,對工業的投入非常小;加上工業企業受邊境貿易超值利潤的趨動,從事工業生產的積極性空前低落,大量資金流向貿易領域,致使工業經濟元氣大傷。據統計,工業經濟自1992年起至2002年近十年時間基本呈現負增長和緩慢增長態勢。2003年增長速度加快,與上年相比增長幅度達到22.4%。即便如此,其產值按可比口徑計算也只是與1993年的產值大體相當。工業增加值僅占gdp的14%,比呼倫貝爾市的19%還低。也就是說工業經濟剛剛完成恢復期,步入增長期。這十年工業的徘徊不前,也是造成我市經濟總量偏小、產業基礎薄弱的重要原因。近幾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較大工業項目開始落地投產。但是,工業經濟總量偏小,沒有大項目支撐拉動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還面臨著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諸多困難和矛盾。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充分發揮口岸優勢、資源優勢和目前難得的能源市場優勢,因勢利導,乘勢而上,使我市的工業在較短的時間內邁上一個大臺階。
(二)堅持項目牽動戰略,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構建工業產業體系必須立足于比較優勢,培育差異性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根據我市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狀況,我們應以項目牽動和投資拉動為主導方式,著力建立能源轉換工業、進出口產品加工業和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三大工業體系,努力把我市建成煤電高載能、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木材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相互配套、有機組合開發的特色工業發展地區。
能源轉換工業應重點發展煤電—高載能組合工業和煤化工工業。我市煤炭資源豐富,但銷售運距長,加大了煤的銷售成本。以扎煤公司為例,按現有銷售渠道,運煤成本比大雁高18元/噸,對外直接銷售原煤毫無優勢可言,必須尋求就地轉化之路。我們要加快深能源2×200mw自備電站項目的建設、投產速度,全力爭取4×600mw電站項目;密切關注呼倫貝爾市準備啟動的兩個電力外輸通道和一個改造項目的建設,爭取上網電量額度。全國現有1.6億mw的電力項目在爭取,誰的基礎工作做得好,誰就能搭上這一班電力發展的快車。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吸引高載能企業入駐。煤化工工業方面。目前全呼倫貝爾市煤碳企業搞煤化工的勢頭比較強勁,有些已經初見成效。扎煤公司在這方面起步很早,做了許多基礎性工作,但項目運作效果不理想。政府要幫助它跑項目,但更主要的是企業本身要有緊迫感和主動性。由于煤化工項目技術含量高、投資額度大,跑這種項目應該選準企業,主動出擊。進口產品加工工業重點是發展木材、化工、金屬冶煉等加工業。目前,木材加工企業集群已初步形成,我們要引導和扶持木材加工企業把目光轉向終端消費品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要注意解決木材加工企業小散亂的問題。我市木材加工企業已達100多家,除了幾個大項目外,普遍規模偏小。這極易造成資源浪費,形成安全隱患;化工產品加工業要重點發展pvc深加工,生產諸如防雨布、pvc異型材等適銷產品。出口產品加工工業重點是大力發展食品、鞋帽、微電子加工、玩具生產等行業。當前,發展進出口產品加工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對市場和資源情況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我們不知道加工生產什么,產品市場有多大,可利用的資源有哪些,有什么政策措施可以推動進出口產品落地加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產品放在全國和俄羅斯的大市場中定位,尋找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在發展工業中的結合點,加大對俄羅斯及周邊資源和市場的調研力度。這是滿洲里發展工業的關鍵和優勢所在。我們今年準備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對俄羅斯化工產品、紙漿、木材、廢舊金屬等大宗進口資源的狀況進行專項調查,形成專題材料。同時,也要在組裝電子產品、輕工紡織、玩具產品方面形成可行性研究材料。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體系。目前雖然規模不大,但潛力不小。在推進項目建設中,我們感到有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儲備項目少。儲備項目庫中應該是大中小項目都有。而目前我市工業儲備項目庫中只有十來個項目,很多有投資意向的業主找不到合適的項目。我市目前居民儲蓄存款已超過33億,有許多人有錢沒處投,于是出現了錢多的買門市租,錢少的買住房租的現象。我們必須在項目庫建設上下些功夫。
(三)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工業發展水平。如果說過去五年我們的整個工作是搭平臺,客觀地講,過去五年我們的對外交流也是搭平臺,還沒有進入到做實業的階段。以往我們在對外交流中談文化政治多,談投資合作少,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多,為雙方投資提供政策保證少。俄羅斯是重工業大國、能源大國和科技大國,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把對外交流建立在實業基礎上,加快我市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提出,要發揮我區的區位優勢,把對蒙古、俄羅斯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作為我區加快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們應該在其中發揮龍頭作用。建議我市每次與俄羅斯會談時,不僅要有貿易問題、通關問題,也應該有資源合作開發問題和雙方投資實業問題。在這方面黑龍江省做的比較超前。為了切實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堅持以貿帶工、以工促貿,貿工結合,提高產業關聯度。要根據我市口岸進出口貨物較為單一,具有一定規模且較為穩定的實際,培育大宗進出口產品集散市場。如木材、鋼材、化工產品的集散市場。這些市場的形成,有助于調節供求、減少風險、增加并穩定市場容量,帶動相關倉儲、運輸及加工項目發展。
(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工業園區具有生產要素聚集和產業聚集的優勢。我們應該加大對工業園區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下大力氣搞好全市三個已基本成型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和完善各項優惠政策,并抓好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對園區的招商入駐企業,要推行投資服務責任制,建立全程跟蹤服務體系,努力將工業園區營造成“政策洼地”和“服務高地”,發揮工業園區對全市經濟增長的帶動、輻射作用,促進社會資源向園區聚集。三個園區要根據自身特點,做好園區行業規劃和已入區企業的行業配套工作。要努力提高入園企業產出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逐步使園區成為全市的工業經濟中心。
(五)扶持現有工業企業發展,促進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一是積極扶持和引導現有工業企業挖潛改造和技術創新工作,努力改變我市工業企業裝備落后、技術工藝水平低的局面。二是做好已轉制企業的“二次改革”工作,推進企業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同時,重點解決好企業改革過程中遺留的問題,保持社會穩定。三是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重點,制定扶持政策和扶持辦法。目前我市工業企業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問題。建議市里每年財政預算都安排工業技改項目貨款貼息和重點工業項目前期費。實行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貸款貼息,有利于發揮財政資金的拉動和導向作用,支持和鼓勵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過去我市的工業技術改造資金,大多數作為項目投資或彌補項目資金的不足,對技改項目拉動作用不夠明顯。如果對技改項目實行貼息,按現有銀行貸款年利率6.37%計算,財政每投入1萬元技改貨款貼息資金,可以帶動社會技改投資30萬元以上。我們也要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作用,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強調指出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石臺縣作為地處山區、經濟落后的貧困縣,增加財政收入的源泉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唯一出路,只有走發展工業經濟這一必由之路。前不久,縣委、縣政府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把加快我縣工業經濟發展作為脫貧脫困、實現突破和建設“綠色石臺、皖南茶鄉”的戰略措施來抓。因此,如何搞活山區縣域經濟,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需進行認真研究探討和付諸實踐的重大課題。作為供電部門,營造良好的供電環境,為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突破當好先行官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通過實施城鄉電網改造,為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電力保障。
“十五”以前我縣電力設施落后,供電能力不足,嚴重制約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從根本上解決電力建設滯后問題,“十五”以來,縣供電公司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抓住國家實施大規模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的有利契機,從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入手,著力提高供電保障能力,突出抓了電力增容和電網改造,突現了電力建設的超前發展。
城鄉電網改造成績突顯。從1999年第一期農網改造開始到2003年,我縣電力建設投資總計達5029.6萬元。先后完成了農網一、二期工程,農村電網結構更加堅實,供電能力顯著增強。10kv線路由原來的9條368公里增加到14條481公里;35kv以上線路由2條105.5公里調整到3條80.8公里;110kv變電所由原來的1座增加到現在的2座;35kv變電所由原來的1座增加到現在的2座。電力設備,供電容量由5000kva增加到10500kva,增長了一倍多,是2004年全縣用電高峰期最高負荷的1.3倍,是目前狀況下全縣工農業用電量最高負荷的3.5倍。從2004年開始的投資總額為630萬元縣城網改造工程也全面啟動,截止2004年底,累計完成投資411.8萬元,占縣城網工程總投資的65.2%。縣城網建改10kv線路4.87公里,建改配電臺區33個,改造戶數760戶。目前全縣鄉、村通電率均達100%。
供電量增長勢頭良好。盡管全國整體供電形勢非常緊張,但由于我們千方百計多方面爭取供電指標,全縣供電量仍然保持了年均7.51%的增長速度,一期農網改造前的1998年,全縣完成供電量僅為2000萬千瓦時,2004年增至3148萬千瓦時,比改造前增長了57.9%。通過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我縣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飛速發展,電網結構日趨完善,供電能力顯著增強,電能質量明顯好轉,基本滿足了石臺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工業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二、繼續加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突破當好先行官。
通過近幾年大規模的城鄉電網改造,雖然我縣網架得到鞏固,供電能力、質量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但是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35kv利源變電所單電源供電,供電可靠性差,只要有一處故障,便造成全所停電。二是35kv變電所布點少,10kv網架結構不合理。部分供電區域35kv變電所沒有延伸到負荷中心,造成10kv線路送電距離長,電網運行經濟性、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都很差,嚴重的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三是變電所主變容量小,負荷增長空間有限。由于經濟快迅發展,社會對用電需求不斷增加,負荷不斷增加,特別是夏季高峰,主變容量顯小,為負荷增長留下空間小。四是縣城配電網布局需要進一步完善。近幾年,隨著對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視和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對電力的需求、電能質量和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縣目前城區配電網結構和布局相對城市發展步伐而言進展緩慢,特別是在夏、冬季用電高峰,線路、變壓器過載等故障頻發。五是我縣電力通信系統和電網調度自動化建設嚴重滯后于電網的發展。縣調與各變電站通信仍然單一的市話進行聯系,無法對電網進行適時監控和保證電網安全、經濟、優質、可靠運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和矛盾,以滿足我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繼續加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要用發展的眼光和科學合理的思路,提前做好我縣電網“十一五”規劃。一是立足于我縣電網現狀,以“十五”電網規劃為基礎,結合農村電網發展的新特點,注重規劃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堅持科學務實的態度,編寫好石臺縣35kv網架。二是電網規劃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以滿足全縣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為根本目標,為工業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三是加快工業園區電力線路架設,保證工業園區盡快投入建設,同時做好掘珠和茶廠工業園區電網規劃改造,以滿足用電高峰季節對電力的需求,提高供電可靠性。四是調整城關配電臺區變壓器的分布,更換部分容量小的配變和截面小低壓干線,逐步解決部分臺區供電瓶頸問題,提高城網供電能力和可靠性。五是積極對上爭取資金,加快電力通信系統和電網調度自動化建設,充分發揮變電所微機綜合自動化系統功能,提高電網調度運行管理水平。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供電環境,為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提速做好服務。
電力是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電力供應關系各行各業,電力服務涉及千家萬戶。電力企業能否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能否為廣大電力客戶提供優質規范的供電服務,能否為石臺縣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將直接關系到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突破這一目標的具體實現。近幾年,為配合我縣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我公司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理清思路,明確責任,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了《石臺供電公司在招商引資中的工作職責》,為外商投資建廠、早日投產營造了良好、寬松的供電環境,受到外地客戶和其他客戶的歡迎。但是,隨著我縣工業發展的提速和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營造良好的供電環境,提高供電服務水平就顯得異常重要。為此,要在一切為客戶著想,提供優質服務上下工夫,按照國網公司“三個十條”的要求,將優質服務的要求貫穿到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一是簡化程序,方便客戶。對前來投資建廠辦理用電業務的客戶,按照“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指導方針,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二是切實履行供電服務“十項承諾”,健全對客戶需求和故障處理的快速反應機制。營業廳和客戶服務中心供電服務實行無周休日制度,確保“95598”供電服務熱線暢通,為客戶提供24小時電力故障報修服務。三是認真落實“三公”調度“十項措施”,供電設施計劃檢修停電,提前在石臺電視臺向社會公布,故障檢修停電前及時通知用電客戶;四是嚴格執行員工服務“十個不準”,從嚴治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設置客戶投訴電話和意見箱,認真對待客戶的合理投訴,了解客戶的內在需求,通過加大內外監督,促進供電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有超前發展的電力設施做保障,實現石臺縣工業經濟跨躍式發展就有了強大的動力,只要縣供電公司大力宏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從自身工作做起,從現在做起,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與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一道,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拼搏進取,實現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突破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摘要:因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形勢,所以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當下工業中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分析了制約工業經濟增長的因素,研究了加快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
關鍵詞: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影響因素
1制約工業經濟增長的因素
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符合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只有改變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才能達到提高我國工業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筆者根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和實地考察所發現的問題,談談目前制約我國工業經濟增長的因素:各大企業的科技項目管理機制必須要與時俱進,做到適應時展的潮流,立足于科技工作的本身,打破傳統去尋找更多的創新所在。目前企業的管理機制還不能較好地適應企業的發展,對科技的促進還有欠缺。目前的管理只關注項目,對于團隊的建設以及人才的培養是缺乏的;另外,企業中的科技經費的使用不合理,管理也不到位,造成經費的大量消耗。新時代的到來,要求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要擺脫傳統思維和行為模式的束縛,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思想是工作開展的前提,只有思想高度上去了,后續的執行力才能得到保證。在國企中,一些工作人員認為工業工作就是要“四平八穩”、不出問題。在我國的多數工業企業中,網絡平臺的創新性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一部分企業沒有自己較為專業的網站平臺,大多數的人員只是停留在學習網等網站,這對工作效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二是網站的建設水平不高,有的網站頁面的內容不夠豐富,形式也較為單一,無法吸引別人的眼球。由于網站維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有所欠缺,網站的維護工作也做得不好,導致網站會臨時出現一些故障問題,導致網站無法有效訪問等。
2加快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
根據筆者近年親自走訪多地得出的數據結論,結合多年從業的經驗,筆者認為加快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有: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各企業、部門在工業生產中要著力提升網絡運用能力,這要求各企業、部門的領導干部要遵循信息網絡的規律,改變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樹立與培養新媒體理念,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各企業、部門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新途徑,包括微信、微博、BBS論壇等[1]。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各企業、部門的公共輿論變得復雜多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宏觀的價值引導。所以各個各企業、部門應該進一步向各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明確地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以及它的核心地位。各企業、部門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滲透到各企業、部門,強化對各企業、部門工作人員的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開展豐富的各企業、部門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環境,擴大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宣傳力度等[2]。一是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政策方面需要盡可能的保持穩定;二是建立、創新簡約化的探究流程,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審核環節以及材料的提交環節;三是要進行細致的思索,盡量減少技術人員的行政辦公時間,盡量減少等待時間,從而使科技人員高效的完成工作;四是要針對科技管理人員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在科技人員中形成較好的工作創新機制,督促大家主動積極地了解項目與技術[3]。工業財務助理主要在項目管理中提供專業化服務,是一個以經費管理為主要工作內容,全職財務輔助性的崗位。工業管理部門負責對其進行工業項目管理方面的業務培訓,財務管理部門負責對其進行財務業務知識的培訓。為保證工業經濟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不僅要依靠相關單位進行工業經濟結構優化轉型的監督,還要在進行工作之前對工程的運行模式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根據相應了解制定合理的監理方案,并將方案與相關法律進行有效結合,側面提升工業經濟結構優化轉型的合理性[4]。基于加速工業經濟結構優化轉型的觀點,企業可以通過圍繞科技項目研究內容的完成情況,制定出信譽評價等級,并將得出的信譽評價等級建立數據庫。對于信譽等級高的科技團隊在申請其他科技項目時給予優先考慮,對于信譽等級低的科技團隊,拉入失信名單,以示懲戒。首先,各大企業可以將科技的成果作為兩方面的合作,同時,可以與其他合作方進行更加深入的轉化,最后,企業可以以研究的科技成果作為本時段投資、協商的方式,來進行轉化。人力成本是我國工業預算成本的重要方面之一。要了節約成本,就要根據精細化的思想來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精細化地劃分,根據科學、高效性質的模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避免工作人員無事可做、浪費資金的問題。工業企業要加強會計核算,強化發票及現金流管理,重視財務的反調節,科學合理地進行稅務籌劃,建立稅會差異備查制度,掌握納稅時點,加強現金流管理。另外,還可以通過保證企業的營改增獨立性,使企業相關部門的相關職能在實施的過程中得到完全的啟動,從而節約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這對于企業是一個雙贏的方式。
3結語
傳統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符合當下新時代的要求,所以為了使我國工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地開展改革工作,還要培養好相關的工作人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作者:王小燕 單位:山西省方山縣統計局
一、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
(一)我國工業能源消費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國能源利用的軟肋,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一)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能源豐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儲量豐富致使我國工業發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二)我國雖然是經濟發展大國,但是科技創新能力偏低,對新型資源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不高或者意識不健全,沒能充分意識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國對核電的開發相對落后,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核電的開發和利用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明顯滯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費意義。
(二)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始逐漸強調協調發展輕工業與重工業,以出口工業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以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優先發展經濟工業的策略。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穩步上升,發展工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占有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高。另外國家加強了基礎工業的投資力度,引進外資和控制物品價格來促進工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
二、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由以上內容和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工業能源消費形式、耗源類型和能耗比重都與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工業要求運用科技提高工業經濟產能,建立自動化的高效生產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來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增長速度,避免工業生產對能源的過分依賴。十八大以來,國家一直在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目的是有效協調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的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的二次飛躍。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如下,
(一)工業能源的消費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能夠為工業生產提供電能、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能源科技是現代工業經濟增長的創新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增長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主體,是擺脫過分依賴能源消耗換取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能源的科技創新推動新型工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二)工業經濟增長增加能源消耗需求;傳統意義上,工業經濟的增長一定會刺激對工業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飛速發展,從而對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新形勢下,工業科技和工業技術創新為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提供了技術優勢,能夠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由單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費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和工業能源消費的持續穩步發展。
三、總結
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其不僅為工業生產提高能源動力、能源產品和能源科技,而且為工業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保障和改革創新,避免工業經濟增長對工業能源形成過分依賴。現代工業發展要求工業能源利用創新來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的電氣化、機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實現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關鍵。
作者:金維祥 單位:包鋼(集團)公司規劃發展部
一、原因分析
1.1市場問題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企業家的問卷調研,49.7%樣本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22%樣本企業反映國內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以內外銷為主的企業,占七成以上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1.1國際市場需求下滑
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2年上半年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472.13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5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2.31%百分點。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73.3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26個百分點。據日本海關數據,2012年上半年日本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15525.36億日元,同比增長2.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0.78%。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1206.85億日元,同比下降0.4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0.49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品服裝占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72.18%,較上年同期下降1.93個百分點。據歐盟海關數據,2012年上半年歐盟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429.84億歐元,同比下降6.8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6個百分點。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59.95億歐元,同比下降了7.7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3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品服裝占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35.36%,較上年同期下降0.35%。
1.1.2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較緩,產品價格提升乏力
2012年1月~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同比增長12.46%,較上年同期下降20.34個百分點;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0%,低于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高于一季度2.4個百分點。7月份專業市場內服裝產品平均單價同比下降6.71%。我國紡織企業出廠產品價格下行趨勢明顯。據調研數據分析,43%樣本企業的主要產品平均價格均較上期有所下降。從分行業來看,83.7%的化纖企業、52.8%的棉紡企業、52.9%的長絲企業、56.5%的麻紡企業、46.7%的針織企業等產品平均售價均較上期有所下降。
1.2原料問題
1.2.1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
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從數據來看,328棉花價格與國際1%關稅后的棉價差已經達5000多元/噸,再度沖破了5000元/噸的高價差線。持續大幅度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我國棉紡織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2年1月~6月美國從我國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同比下降了5.50%,而從印度、越南、孟加拉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同比分別僅下降了4.36%、3.46%和2.05%。其中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下降了1.39%,而從印度、越南進口的棉制織物卻大幅提升了20.50%和23.44%。
1.2.2化纖產品價格走低
2011年以來,我國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產品的市場需求疲軟,產品價格處于振蕩下行態勢,產品銷售市場競爭激烈。雖然目前有的行業采取了限產方式,使得價格得以穩定,但總體來看,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產品的價格仍較上年有大幅走低之勢。據有關市場數據顯示,2012年7月我國粘膠短纖價格平均為14870元/噸,同比下降17.08%;同期滌綸短纖價格平均為10300元/噸,同比下降18.53%。2012年以來,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呈現價格振蕩走低的態勢。一方面與市場需求疲軟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上年同期的價格基數密切有關。2010年年底棉花價格暴漲帶來了相關產品的價格暴漲,也帶動化纖類產品價格高企。2011年下半年以來,化纖類產品價格隨棉花價格回調,也一路走低。也正是由于其價格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化纖行業利潤降低較快。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企業家調研問卷數據結果,74.4%的化纖企業表示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居于各分行業之首。
二、新形勢下科技創新的再思考
中央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分正確的。紡織工業提出要提高科技貢獻率,在《2020年紡織強國綱要》中將紡織科技強國列為重要內容,對未來紡織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紡織品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同時人民對健康、安全、環保、節約能源、節約資源更加關心,其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這種新形勢、新要求下,只有加大開發,加大投入研發力度,推陳出新,才能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物質文化的需要。在未來紡織產品的開發創新上,筆者結合新形勢補充以下幾點:其一要以最終產品為龍頭,進行上下游合作開發,這樣才能使開發成本最低,效益最好;其二除特殊用途的紡織產品外,紡織品要向功能化方向發展,從原料和整理幾個方面共同考慮,具有不同功能的紡織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其三大眾產品不是低檔次、低質量的代名詞。所以紡織產品開發的方向,不應一味追求高檔次、高價位,而是用新功能、科技手段使新產品成本降低,成為大眾產品;其四較少的纖維用量、較多的功能體現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標志,也是克服原料資源制約的重要途徑。
作者:楊紀朝 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