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4 04:08: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職業技能 課程體系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的分析,提出要以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為依據,以小學教學工作、教研工作、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內容,構建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闡述了課程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模塊構成與體系特點,并提出了實施措施。
高職高專院校專科教師培養作為培養小學教師的主陣地,其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未來小學教師知識技能的建構,關系到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專科教師培養同本科教師培養在培養目標、質量規格、課程設置上有很大不同。近年來,不少學者對于本專科教師培養課程改革及其差異性,從理論、實踐以及比較的角度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見解,這無疑對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試圖從職業行為研究的角度,通過對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內容與過程的分析,探討專科院校培養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課程設置,其意為培養社會所需求的高水平的小學教師,提供課程改革的參考建議。
一、目前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存在的弊端
1.課程體系不能體現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師素養的訴求。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內容涉及教學、教研、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等多方面,且工作的對象是兒童,同其他以物為勞動對象的職業活動有著質的區別。這就規定了從事小學教育專門人才的培養,應關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對小學教師的職業特質要求:人格的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識結構的綜合性,教育教學的技能性和藝術化,思維模式的半童性與教育現場的研究反思能力。目前的課程設置,學科知識結構體系明顯沒有很好地體現教師工作過程的要求,不能實現專科教師教育培養小學教師崗位關鍵能力與技能的任務要求。
2.課程體系不能體現小學教師培養的目標和質量規格。目前,課程體系的封閉性導致培養的教師“口徑過窄,知識結構單一,綜合與創新能力欠缺”。通過對廣東江門市區小學進行的訪談調查可以得知,絕大多數校長強調“復合”與“應用”,希望師范生的基礎知識應做到“寬厚”,教育教學實踐技能應“過硬”,個人特長要“明顯”,師范生應是“素質全面,一專多能”。如新會圭峰小學校長談到,學校的建設經驗證明,只有教師綜合素質高,特長明顯,才有利于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特長教育。基礎教育管理者之所以有這樣的體驗、希望和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學教師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重任,和其他教師相比更需要具備綜合素質。
3.課程體系不能主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求。專科教師培養工作應具有面向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意識,課程體系中應體現與基礎教育改革協調一致的全新教育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科學的人生觀、學生觀、師生觀和質量觀。而現有的課程體系中缺乏應有的“新課標解讀”等,沒有充分地讓學生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教學體系,缺少與基礎教育的聯系與溝通。當前的專科院校教師培養課程結構模式簡單,與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嚴重脫節,人才不銜接,不對口,遠遠不能適應中小學教學改革的需要。
4.課程結構不合理。目前的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不能體現專科教師教育的特點與競爭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職業技能培養課程等同于教育專業課程,課程設置還是老三科:教育學、心理學與學科教學法。結構不合理,缺乏實用性、針對性與實效性。這其中沒有職業技能培養課程,根本不能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形成的需要。重理論,輕實踐,即理論課程多,實踐實訓課程少,課時少且實踐訓練不夠,難以形成學生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以課時、學分或課程比例等統領職業技能課程的設置,忽視了職業技能課程類型、課程模塊、學科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使職業技能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彈性空間,限制了職業技能課程設置的思路,更不利于現行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結構的改革。
二、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
1.專科教師培養的目標定位與質量規格。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傳統的由中師培養小學教師的機制不復存在。教育部在2002年9月10日頒布的《關于加強專科以上學歷小學教師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中規定,專科以上學歷小學教師的培養要納人高等教育體系。小學教師培養的任務已由專科院校承擔。而隨著城市中小學生源的逐步減少以及對教師學歷的高要求,專科學歷師范生就業的機會也逐步減少。專科師范生的就業更多的是面向農村,并且是農村小學。因此,專科院校教師培養的目標,應定位于培養農村教育需要和愿為農村教育事業服務的高素質的小學教師。
這種高素質小學教師的質量規格必須是“專兼結合、綜合發展、特長明顯、技能過硬”。“專兼結合”指能上好小學一門主干課程,并至少能兼一門課;“綜合發展”指知識結構完整,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等整體素質水平較高;“特長明顯”是指個人的文學、體育、藝術、動手制作等方面有一技之長;“技能過硬”體現在“會”上,如會課堂教學與管理,會當班主任,會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會開展教學研究等,表現出較高的技能水平。
2.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過程。小學教師教育能力是為實現小學培養目標,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傾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主要包括教學與管理、班主任、德育與教研等實際工作內容,具有復雜性、科學性、教育性等特點。所以對小學教師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分析,是小學教育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構的基礎,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選擇應以職業技能形成為依據。
根據1999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2001年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文件精神,并參照上海市教委《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學常規的若干意見》和廣州市番禺區《中小學教學工作管理常規(試行)》,可以界定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過程包括課堂教學與管理、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學研究、思想品德教育和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等具體任務,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但各個過程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每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需要教師有相應的工作技能才能實現。具體分析見表1:
三、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的建構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藍圖,是人才培養規格質量的保證,科學的課程體系是教師專業化與職業化教育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從職業教育創新的高度,更新培養教師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按照職業化、技能化、綜合化的要求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改革高師院校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我們要改革師范類課程設置管理辦法,按照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任務與職業技能的要求,構建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課程,加強職業技能實踐訓練,以培養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所需要的各項教育技能。
1.課程體系建構的指導思想。課程體系應充分體現高師院校專科師范生的培養目標要求及“技術立校、文化育人”的辦學優勢和為基礎教育服務的特色,體現“專兼結合、綜合發展、特長明顯、技能過硬”培養規格,貫徹以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為基礎來構建職業技能培養的課程設計思想,堅持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與內容適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職業技能課程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校內訓練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為學生職業技能的形成創造條件,促進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全面提高。
2.職業技能培養的課程體系。長期以來,我國的師范院校較為注重學科專業知識,而在文化基礎課以及教育理論和實踐課程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當前,加大職業技能培養課程和實踐訓練在課程中的比重是教師教育改革的普遍趨勢,在整個小學教育人才培養課程方案的制訂中,適當壓縮了學科專業課的比例,增加了職業教育技能培養課程比例,突出了小學教師這一職業獨特的專業性。
為此,我們認為職業技能培養課程,應根據小學教師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技能要求進行設置。具體包括以下六個模塊:教學工作模塊,即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小學教育改革研究、新課標解讀、學科教學法、普通話、書法、簡筆畫、教師口語;教研技能模塊,即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評價與測量;教育技術模塊,即多媒體和網絡教育技術、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德育工作模塊,即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教師禮儀、教育政策與法規;班主任工作模塊,即優秀班主任研究、師生溝通的藝術、班主任工作、應用文寫作;社會實踐模塊,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藝術實踐。實踐課程由下列課程組成:教育見習與教育(頂崗)實習。
3.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的特點。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的特點主要包括:系統性—以系統組織的方式將教育科學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形成學生教育科學思想觀念,發展其靈活運用教育理論的技能。職業性—體現了小學教師崗位工作任務的要求,具有與其他社會崗位不同的特殊職業技能要求。實踐性—職業技能的形成是在實踐中實現的,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融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和教育職業技能的養成與轉化。案例性—應結合教育現實,以案例為教學與訓練的切人點,能發揮課程的最大效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專題性—打破傳統的開課方式,將各課程的重點內容以專題形式進行教學與訓練。目標性—每一門課的具體培養目標明確,以培養學生的教育職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意識為目標。
四、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的實施
1.強化實踐類課程,突出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實踐類課程的宗旨是培養人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智慧。我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師培養課程中一直存在著理論課程設置比例過大,實踐類課程比較薄弱的問題,造成學生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的現象十分嚴重。強化實踐類課程,是培養小學教師職業技能的切實措施,意在幫助未來的小學教師加強對科技活動、社會活動等課程的興趣、愛好,并在活動中得到鞏固,逐步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創造精神和發展個性特長,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問題,使專科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較好的專業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專業思想,從而促進素質的全面提高。一要增加實踐性課程的比重,使之占總課時的比例,由原來的過低情況提高到20%一25%。在課程形式上,可更加靈活多樣,可采取教育(頂崗)實習、模擬實習、教育觀察、教育研究和管理實踐等多種形式進行教育實踐,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走訪等各種形式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在學科教學中,還可采取研究性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方式,多方增加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力度。二要搞好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這是構建實踐類活動課程體系的重要因素。增加教育教學實訓設備投人,建設校內微格教學實訓室;建立一批長期合作的、富有學校特色與內涵的校外實習學校基地。通過建立配套的實訓與實習管理措施,切實提高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的教育實踐成效。三要加強實踐類課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高專院校要上好實踐課,關鍵在教師。培訓一支具有高度事業心、思想端正而且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隊伍,對于開展好科技活動尤為重要。
2.實行工學結合的課程開發。課程開發設計涉及課程目標、內容、活動、方法、人員、資源、評價等多方面內容。基于工作過程的工學結合課程的開發,可以說是小學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重中之重。為此要搞好工學結合的課程開發,就應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開發主體應多元化,由“教育專家主導”轉變為“社會需求主導”,開發主體由教育專家、小學教師、課程專家組成。二是課程開發人員應具有必要的課程開發有關知識及課程開發的技能訓練,還要廣泛聯系基礎教育,準確了解小學教育的需求與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與素質結構要求,全面掌握課程實施中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提高課程開發的科學性與適應性。三是課程內容應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實現“綜合”的關鍵是課程載體的具體化。課程載體是來自于教師職業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如語言、書法、寫作、備課、上課、多媒體操作、案例等。四是課程實施應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就實施主體而言,融高校與小學為一體,融高校教師、小學教師為一體。就教學過程而言,是教學過程與小學教育工作過程的結合,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相統一,融“教、學、做”為一體;就教學場所而言,必須做到專業教室、實踐教學基地的結合。這樣,既有利于高校教師養成熟悉和勝任小學教育教學的“雙師素質”,又有利于開發出結合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的實用性教師技能培養的教材。
3.搞好教材建設。教材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實現課程體系目標的基本保證,直接關系到教師教育能否為教育一線崗位培養符合要求的教育人才。因此,要實現培養小學教師的課程體系目標,就應該改變過去教師職業技能特色教材匾乏、實踐性與針對性教材不足的現狀,具體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教材內容上應減少理論性內容,增加實踐性內容,突出應用性,做到“夠用、適用”。二是教材能反映當前小學教育對教師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反映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下的新需求。三是以技能培養為中心,根據師范教育培養目標要求,來建立新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戰教學體系,以及學生所應具備的相關職業技能培養體系,構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模塊,搞好教學參考書、教師自編講義、具體的工作任務書、實習指導書、自我評價資料等配套的實訓教材建設,使教材個性化。四是加強“校校合作”,師范院校與小學共同開發教師技能培訓教材,將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與知識引人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識與最新的應用充實到教學過程中,使教材在編寫形式、內容體系與體例構建上更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與實效性。五是積極開展師范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尤其是加大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的力度,以教研帶動教材建設。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農村小學教學管理也日益得到了重視,教學常規和管理制度的建設,教學工作的量化評估,教研活動的開展等都比幾年前有了很大進步,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調查中也發現,教學管理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有些問題亟待解決。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心,它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成敗得失,也決定著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在硬件設施目前難以改善,辦學條件與城區相比滯后的現狀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構建新的教學管理文化,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1 要形成科學的管理模式
學校無論大小同樣都需要適合本校實際的完備制度,制定制度的目的并非是用于管理少數不服從領導的教師,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學校的管理制度化、科學化、正規化。有人認為農村小學無需什么制度,就那么幾個人,大家都自覺搞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其實不然,學校雖小,但如果沒有完備的制度,對學生的教育、學校的工作就會有所疏漏。我校現在辦學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就是管理制度化。通過制度的嚴格執行,學校的教育、教學、教研、后勤、安全、衛生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有序開展,并逐步走向正軌。
2 建立激發教師能力的工作機制
管理就是要尊重人的發展,貼近人的需要。在課改實施過程中,我們曾對教師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你認為哪種形式的校本培訓對你的成長最有幫助。結果顯示有91.8%的老師認為同伴之間的相互切磋、交流,最有效。針對教師需求,我們及時調整管理思路,在學校形成了“四式”的同伴互助方式。組合式,由學校將教師結合成對;松散式,教師靈活自由接對或臨時接對,誰有一技之長,就拜誰為師;接力式,青年教師成為教學能手后,即成為師傅,交給其帶徒弟的任務;輻射式,把學校的骨干教師與校外的骨干教師接對。同伴互助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備課、互助聽課、移位教學等活動,讓教師在互動合作中實現經驗的共享,專業的成長。
3 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
學校每月都將對教師進行月考核,并把課堂教學情況專設一個版塊,每個教師都有個人電子檔案,記錄每月的考核情況。期末學校將對每個教師進行縱向評價,做出綜合鑒定,校長也將根據每位教師的綜合情況,寫出寄語。并及時將情況反饋于教師,便于教師及時了解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及所占的優勢。落實表彰激勵機制,學校每年將定期評選校級骨干教師給予表彰獎勵。
4 營造和諧的氛圍
建立和制定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有序、科學,是學校管理應該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對民主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他們是不喜歡領導盛氣凌人的訓斥和簡單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歡領導不負責,讓教師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們希望和歡迎領導能以民主的作風為學校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環境,使大家心情舒暢,和睦共處,自我約束而又自我完善。據此,我們確定了這樣一個信條;少一點“不準”,多一點自由。這種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識和情感為基礎的,對于主體意識突出的教師們將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5 轉變教學管理理念
5.1 轉變學校的管理理念。管理的目的在于發展人,在于激活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在課改的實踐中,我們把課堂管理濃縮為“一個目標”:進行高效率教學;“三個走向”,走向服務(相信教師、促進教師、發展教師)、走向過程(重在過程的管理)、走向動態(建立旨在促進人發展的制度、機制)。
5.2 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正確的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價值在于師生間像開發寶藏一樣,將蘊涵在每一個人心里的美好情感、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多樣的發展需求、潛能挖掘出來。如何實現教師理念的轉變與升華,我們除了通過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科培訓、知識培訓外,還采取“自學——互學——推薦學——集體學”的理論學習模式,“三定三自一尋”的學習要求,促成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理念的升華。
5.3 激勵保障——關注發展。“尊重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我們看來,有時候人情的威力要遠遠大于冷冰冰的制度的威力。所以要實現尊重的管理,首先就要落實情感激勵。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中,我們更多的是走進教師的課堂,在課堂中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外,學校每年一次的“關注孩子成長”家長開放周,讓家長參與聽、評課,不但增進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同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是一次比較大的促進。今年9月的家長開放周問卷調查中,家長對教師的課堂滿意率達95.7%,基本滿意率4.3%。在我們看來,教師的價值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社會的認同,所以家長的評價,對促進課堂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學校的特色建設會遇到很多困難,包括社會的壓力,家長的壓力,也包括我們教師內部的壓力。但是,如果你有這樣一種思想,這個思想又是切合實際的,并能被大家所接受,就能克服困難。
小學管理在教育教學的全部管理中,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教育改革中,如何與時俱進、全方位的實施對學校的管理,也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如今,在一些人的腦海里,“管理”一詞既熟悉又神秘,雖然知其含義,卻難抓住本質。有人說:管理是一門神奇的綜合藝術,管理就是生產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際關系。也有人說:管理就是預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就是溝通,就是激勵,就是服務。還有人說:管理就是不斷改進工作,發揮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創造價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實學校的管理?小學是否需要管理?怎樣進行管理?對于廣大學校管理者來說,似乎還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簡單的話題。本文就這一內容提出幾點思考與認識,與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
一提到教學質量,有些人往往認為這只是校長或教導主任或教研組長的事,與其他的教學人員毫無關系。其實,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又是一個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通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要使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國外現代教學管理的成功經驗,必須動員、組織學校的全體成員直至家長及社會其它有關成員參與教學管理。外國一些國家,不僅在校內建立師生員工及家長參加的管理、監督機構,而且在校外還設有教師、家長及社會有關成員的聯合組織,共同為學生的教育教學負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的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校內的教學管理只是校長領導下的教導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組管理系統,很少甚至沒有師生及家長對教學施以監督的組織。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也很少有機會過問學校的教學工作、影響了教學管理,從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學管理充分發揮作用,動員有關方面人員參與教學管理是勢在必行的。做好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兩點:
第一,學校領導必須對此給以充分重視,調動校內的方方面面參與管理,同時要力爭與家長及校外有關人員取得聯系,吸收他們參與學校教學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學監督組織,對學校的教學施以必要的監督,為教學改革提供改進意見與建議。
三、創造美好的教學環境
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學環境包括教師的工作條件、教學設備、班級風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處于良好狀態,根據現代外國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爭取資金,為教學人員整建一個舒適的環境,使從教人員不致受外界的干擾而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增設教學設施,改善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四、搞好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是教出來的,而不是考出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分為若干環節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完整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對質量的產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教學質量的管理必須抓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也就是抓教學質量形成每一環節。傳統的經驗主義的質量管理只注意質量檢查(考試)的管理,而忽視創造教學質量的全過程的管理。既然教學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在教學全過程教出來的,那么,我們就應當把管理工作的重點從對教學質量的檢查上轉移到對教學全過程整個環節的管理上來。也就是要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輔導、布置和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知識環節的管理。目前,在我國學校教學管理中,對學生家庭作業和課外活動管理不夠。學生家庭作業時間沒有統一規定,各科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缺乏協調,學生家庭作業負擔沉重,一些學校的課外活動開展不起來,或流于形式。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家庭作業實行宏觀控制,協調各科家庭作業,幫助教師提高布置家庭作業的質量。還要加強對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與檢查,使課外活動落到實處。
五、加強對教師的管理
學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歸根到底取決于他們,因此,教學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教師的管理。而對教師的培訓、進修與評價又是教師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對教師的培訓與進修的管理方面,我們應注意把教師的長期脫產校外進修與校內進修提高結合起來。國家和有關部門要建立多種多樣的培訓、進修機構,并從制度上予以保證。
在目前,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對一些學校的一些教師來說,脫產校外進修存在著不少困難,因此,我們應加強校內進修。學校要有專人負責教師培訓、進修、提高,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內在職進修的多種形式,如新任教師進修、以老帶新、個別指導、舉辦講座、觀摩教學、組織教學研究會等等。在對教師的評價方面,要建立評價的組織機構,包括校外的教師評價機構和校內的教師評價機構;要制定各種評價標準,使教師評價科學化;要加強形成性評價,使評價真正起到發現問題和提高教師水平的作用。教學管理要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辦好學校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因此,教學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學校管理應樹立管理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思想,根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從事教學管理,特別是從事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就更要注意這一點。
六、結 語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我們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同時、更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以給我們工作的環境空間營造一種舒緩、寬松、和諧的氛圍。在管理中,我們積極營造一個尊重人、信任人的環境。學校領導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學校領導給予教師充分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讓教師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了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了“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論文關鍵詞】小學 教育教學 有效管理
【論文摘 要】學校工作的重點是教育教學,有效的管理能提升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對管理模式、理念、方式的改變,促使師生增強自我的管理意識,以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管理不僅僅是機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進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對小學要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筆者根據在教育教學上的實踐,提出幾點建議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 轉變、提升教師的管理意識
每當一提及教學的質量,有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校長、教導主任、年級主任、教研組長等的任務,與其他人沒有關系。這種錯誤的思想導致小學教育教學在管理上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根據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管理來講,小學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重要橋梁,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體現在:(1)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承擔著對學生的管理、教學設備的管理等,同時還直接參與了對相關教學的管理。(2)教師在講課、批改作業、測試的過程中,要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教學過程中的管理者。這是提升小學教育教學有效管理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 教學管理中要積極地動員各方面的力量
教學質量的提升是要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實現質量的提升。根據國外現代的教學管理相關的成功經驗,要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有效地聯合校內的所有成員、家長、社會,積極的參與到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我國在對學校的管理上做得還不夠,這不僅對教學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還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響。因而,要想真正的發揮教學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須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兩點:(1)加強學校領導的重視,積極調動校內的各個力量,力爭與家長、社會取得及時的聯系、溝通、交流,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內要建立健全的教學監督組織、制度等,從而為教學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適用的改進意見。
三 構建和諧、優美、民主的教學環境
和諧、優美、民主的教學環境是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學環境一直處于一種良好、平穩的發展狀態,需要根據該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構建。作為一個小學的教學管理人員,(1)集中精神,不斷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為教學人員構建舒適的、和諧的教學環境,使教育工作人員不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從而影響其教學水平的提高;(2)學校應根據每個學科適時地增添教學器材,逐漸地改善教學器材的設備,促使器材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3)學校領導和教師在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維持、班級優良作風的形成等,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學生的性格特點等,為學生創設優美、安靜、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還能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 加強對教學整個過程質量的有效管理
從傳統的經驗上講,對質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對質量的檢查,也就是通過考試來完成管理,嚴重地忽略了對教學全過程的創造管理。由于教學的質量并非是檢查出來的,而是在整個過程中教出來的,因此,在管理上,我們要將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對教學質量的檢查轉變為對教學全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加強管理。也就是說,要加強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作業的布置、批改等進行管理。在目前看來,我們國家對小學的教學管理中,學生課內外的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的管理還遠遠不夠。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家庭作業的時間沒有得到嚴格的統一規定;(2)各科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只顧忌自身,沒有實現各科作業的和諧統一;(3)學生家庭作業的負擔相對來講較重;(4)部分學校因為客觀條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或者活動僅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實現教學全過程的有效管理,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家庭作業的宏觀調控,還要加強各科之間的有效協調,同時還要提升教師布置作業的質量,以及加強學校對于課外活動的有效組織、安排、檢查等,促使其課外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實現管理的實效性。
五 學校加強對教師的管理
對于教師的管理,主要是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進修、評價等。通常情況下,要加強對教師長期脫產校外與校內進修的有機結合。通過國家和有關的教育部門制定、建立多樣化培訓機構等,促使其從制度上給予一定的保證。就目前來講,部分學校、教師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想要進行脫產校外進修存在一定的困難性,所以,針對教師的進修一定要加強校內的進修。學校也可以是定期、定時請有關的專業人士到校內為教師培訓,負責他們的進修任務,盡可能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時,還要在校內充分利用在職進修,常見的有講座、教研會、老帶新、個別性的指導等。對于教師的評價方面,學校要建立規范的校內校外的教師評價機構,還要制定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促使形成完整的評價機制,以提升教師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強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要全面落實、貫徹黨制定的教育方針,各學校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提升素質教育的高質量。因而,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注重教育教學質量,樹立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學行政管理應更加注重這點。
六 小結
總之,對小學的教育教學管理,不僅僅要制定合理、科學、規范化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從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過有效的管理,為師生提供和諧、民主、輕松的教學環境,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增強師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小學管理在教育教學的全部管理中,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教育改革中,如何與時俱進、全方位地實施對學校的管理,也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么,如何搞好學校的管理?怎樣進行管理?對于廣大學校管理者來說,似乎還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簡單的話題。本文擬就這一內容提出幾點思考與認識,與大家商討。
一、提高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又是一個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創造美好的教學環境。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為教學人員創建一個舒適的環境;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改善教學設備,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三、搞好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教學質量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是教出來的,而不是考出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分為若干環節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完整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對質量的產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教學質量的管理必須抓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也就是抓教學質量形成的每一環節。
四、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機制。學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歸根到底取決于他們,因此,教學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教師的管理。而對教師的培訓、進修與評價又是教師管理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我們要積極營造一個尊重人、信任人的環境。學校領導要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讓教師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對領導的信任感,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摘要:本文結合農村中小學校經費普遍偏緊的實際情況,提出用較少的資金設計與建立具有農村中小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有效解決“有車無貨”這一難題。
關鍵詞:設計與建立 農村中小學特色 教育教學資源庫
前言
為了解決農村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位用研究中硬件尤資源的問題,改變設備設施(包括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工程設備設施)大量閑置與浪費的現象,筆者經過多年的學習、調查、了解、摸索,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一條途徑:建立具有農村中小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有效解決有硬件無資源這一難題。提供給同學們參考。
1添置必要的硬件設施,建設具有農村中小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
建立資源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學校管理、教育、教學資源在校內實現共享,以方便每一位領導、教師、學生、管理人員查找、檢索自己所需的資源。這就需要把學校各部門的計算機和網絡教室的計算機聯成一個學校局域網,將衛星收視室的計算機硬盤換成超大硬盤,作為學校資源庫服務器,達到共享資源庫和共享一條電信寬帶網訪問因特網,形成一個資源庫系統共享的平臺。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在學校局域網中加入無線局域網接入點,讓使用筆記本電腦(帶有無線網卡)的領導、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可以在校園內任何地點訪問學校資源庫資源。
目前,大部分農村中小學都建有廣播電視網,不僅可以在學生課外活動時間播放電視節目,還可以將光盤播放室播放內容發送到每一個教室,最大化地利用光盤播放室的硬件資源。同時,學校還應購置必要設備,把計算機音視頻接入到電視,一播網絡中,把資源庫里的各種視頻、音頻資源發送到每一個教室,為使用教育資源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方式。
衛星收視室的計算機可安裝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統,配備超大容量的硬盤存儲設備,對資源庫數據按分類進行網絡化集中存儲同時利用windsowsserver2003系統較好的文件權限管理和用戶訪問控制管理功能,在存儲中心為每一類的資源建立存儲目錄并進行共享,為每個領導、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建靠訪問用戶名與訪問密碼,為不同用戶、不同的資源共享目錄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和管理權限。每位領導、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都可以通過網絡在校園內任何一臺計算機上訪問到資源庫內的資源,并根據自己所擁有的管理權限對資源庫進行管理、更新等。這樣既方便對資源進行管理,又能確保了資源訪問的安全。學校還要安排專人對資源庫存儲中心進行管理,定期對學校資源庫進行維護、更新和備份等,使學校的資源庫更好地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2多渠道收集資源,使農村中小學資源庫內容豐富多彩
農村中小學自建資源庫其教育教學資源來源:遠程教育資源(ip數據庫),中國教育電視臺播放的有關節目,因特網上各類教育教學網站,各類教育教學光盤,上級下發的各類文件、通知等電子文檔,學校管理資料和教育管理軟件,教育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教師自制課件,學生電腦制作等方面。
總之,為了使農村中小學校白建教學資源庫既節約經費又內容豐富多彩,就要發動學校學科教師、管理員、學生,人人都要出力,多渠道收集、創作、整理、分類、存儲、上傳各類教育教學資源。
3加強學校資源庫管理,是建設農村中小學資源庫的重要保證
3.1建立建全領導機構
由于學校資源庫建設涉及大量的人員和部門,建設周期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需要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領導小組之下成學校資源庫管理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規劃方案、學年計劃,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學校資源庫所需人員,以及對管胛小組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考核、評估,同時提供學校資源庫建設的經費保障。管理小組對資源庫按一定規則進行分工分類管理,進行資源的收索、接收、編輯、分類、整理、再開發、資料的電子化轉換以及資源的存儲工作,定期維護和更新信息資源以及各種管理資料登記與記錄。
3.2完善校本培訓體系
定期或不定期對學校學科教師進行資源二次開發全員培訓,幫助教師認識到學校資源庫建設在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認識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和組織方式、以網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途徑和方法等,讓他們踴躍地參與到這一系統中來。
3.3激勵措施是學校資源庫建設動力
為了確保學校資源庫的有效建設、管理、應用,學校應出臺一系列激勵措施,其中包括對信息技術教師、網絡管理員的政策傾斜,經濟補貼,提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對學科教師,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信息資源評選,對上傳資源積極的教師,根據資源的點擊率排行榜進行打分,并與評優晉級、績效丁資掛鉤。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電腦作品比賽、提高學生參與學校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
總之,學校資源庫的建設,硬件建設為基礎,領導管理機構是關鍵,經費提供是保障,教師和學生是依托,教材是根本,激勵措施是動力,資源創新是效益。
前不久,筆者閱讀了《走進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等書籍,從中深深感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形勢下,依然體現出了深刻的現實性和創新性,“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作為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命題,對當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小學教師,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滲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課題,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一、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教育中的滲透
1.“愛滿天下”,關注學生心靈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作為教師應該像陽光一樣照耀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不可否認,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贏得老師的愛,但能不能去愛那些出現問題的學生,讓愛的陽光驅散學生心靈天空中的陰霾,卻是對于每一個教師是否滿懷大愛的考驗。冰心曾說,“種花要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 對于那些存在這樣那樣問題的學生,我們教師首先要做的是給予真誠的關心,與學生展開有效的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熱心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克服困難,建立信心,迎頭追趕先進。
五年級第一學期,班上從外地來了一名女插班生,因為她過去生活學習的環境與現在的新環境差距較大,在新的環境里,這個小女孩表現出自卑、害羞、反應遲鈍等,第一次測驗考試,語文和數學的成績都不及格,當時,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產生莫名的煩惱,但轉念一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平等的,特別是有問題的學生更要給予更多的關注,于是我不再把這個學生當做包袱看待,而是通過家訪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學習落后的原因,同時引導同學們多與她交流,帶動她參與集體活動,多給予她幫助,在學習上哪怕有一點進步筆者都會抓住閃光點來表揚她,鼓勵她,一段時間后,這個學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好學了,五年級下學期考試時,她的考試成績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在老師和同學的祝賀聲中,她感受到了愛的溫暖,變得更加陽光,對學習也更加信心百倍了。
2.“學貴知疑”,培養創造思維
陶行知指出:“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并明確地說,“這個疑字我當重用它”。他認為,學生有了疑難就成功了一半,疑難是創造之師,是學生追求真理、創造的內驅力。
教學中,質疑問難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考問題的主要方式,通過這一方式的實施,培養了學生對問題的創造性思考,在學生思考的過程,老師的講解應該能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路,并由此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產生,疑問的設置要能夠真正地吸引學生,重用一個“疑”字,通過生疑來點燃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之火。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學生具有難以想象的創造潛力。實踐證明,學生們的回答往往會令教師倍感欣慰,所以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解放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機會,學生所創造出來的常常也是令人驚喜的精彩,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生要善于設疑問難,讓學生在寬闊的思考空間中,展示自己創造性思維的奪目之光。
二、陶行知教育理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前提是以人為本,要解放“人”,其“六大解放”的思想,對于今天新課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育理念,頗具指導意義,在我們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好“六大解放”理論,可以使學生的的視野得到拓寬,智力得到有效開發,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1.讓學生有質疑的權利
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把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尊重學生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判斷,學生的質疑得到教師的重視,并通過有效的引導,實現教學的目標,自由的質疑真正解放了學生的頭腦,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善
于設置激發學生質疑的情景,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
2.讓學生有思考的權利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不要急于求成,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有時哪怕是一道數學題目,讓學生默讀,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效果往往會更好。靜默的思考更有助于發展學生清晰的數學思維,這也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和解放學生的空間、解放學生的時間的綜合體現。
3.讓學生擁有說的權利
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教師要真正能夠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才能與他們實現有效的溝通。我們要堅信兒童是有著無限潛能的,從心理學的層面來分析,學生的個性中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如果我們教師給予學生機會來表現自己,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大膽去說,我們教師則要以真誠的微笑和親切的目光來面對他們的說,來傾聽他們的說,并抓住有利的時機來轉化成教學的環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解讀陶行知先生豐富的教育理論,在新課改形勢下的現實意義,更加感受到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其教育理論,是任重道遠的教育事業中一項意義非凡的舉措,因此,我們要靈活的運用、實踐和豐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熱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有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用之才。
一、建立完善激勵制度
建立和制定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科學有序,讓管理有章可循,是學校管理應該追求的境界之一。隨著時展,社會進步,教師對民主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對教師的管理,實行過分嚴厲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沒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正確運用控制手段也是確有成效地實行對教師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因此學校管理工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各種獎勵機制,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一是建立完善業績考核辦法,使工作量化、細化、目標化;二是將考核內容全面化、辦法科學化、過程公開化,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的主要依據;三是建立合理的內部分配機制,加大獎懲力度,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激勵有效勞動。這種用制度管理人、約束人、教育人,這種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識和情感為基礎的,對于主體意識突出的教師們將具有極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約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縱自己,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我們在約束的同時要從激勵著手,爭取人心,寓約束于激勵中,教師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時,才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也只有對教師成功管理,才能發揮、調動起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素質是關鍵,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學校應該成為師資隊伍成長提高的基地。
1.強化責任意識,注重有效引導。
首先以思想教育為切入點,加強形勢任務、職業道德教育,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在當前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高需求與教育發展緩慢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學校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必須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以學校發展大局為重,自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觀念,與學校的興衰共榮辱。同時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強化服務意識,努力爭當愛崗敬業、愛生勤業、愛教精業的模范。
2.營造學習氛圍,倡導終身學習。
現代教育呼喚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創建學習型團隊成為學校的重要研究課題。學校要發揮好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讓他們上好觀摩課、探討課,做好教案設計、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廣大教師學習借鑒,取長補短。鼓勵教師自學,彌補自己在知識、能力、觀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外化為能力。積極搭臺子、鋪路子,盡可能多提供走出去開闊眼界、學習提高的機會。
3.開展崗位練兵,著眼實踐創新。
學校要廣泛開展以“爭當崗位明星”“爭做創新能手”等主題競賽活動。舉辦優秀教案、優質課、優秀論文評比活動,在廣大教師中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熱潮。深入開展骨干教師“帶徒傳藝”活動,對青年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理論、教學技能、教學研究的“傳、幫、帶、導”,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提高業務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勵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
4.創設和諧環境,凝聚團隊力量。
一個團體如果離心離德,各自為政,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失去戰斗力。要把“以人為本”貫穿每項工作的始終,堅持輕“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關系;通過文體活動、意見交流等形式,讓教師之間加強了解、促進團結、增進友誼,創設和諧工作環境,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增強廣大教師的集體觀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體、心中有大局,從而提高整個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三、深入開展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學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誰不善于學習,不善于改革誰就會落伍,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推進教學改革成了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一要滲透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需要現代化的理念來指引。要深入推行素質教育,就必須首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老師角色定位為“學生的服務者”和“教育活動的調控者”。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過程,必須圍繞交流互動核心,通過師生交流、教學互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研究性學習中成為學習主人。二要形成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教師要下決心摒棄舊觀念老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優化教學過程,形成交流互動式,啟發引導式、討論探究式、開放發散式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應對“新課程、新教材、科目多、課時少、任務重”的教學局面,從而達到“少課時、輕負擔、高效率”的教學質量目標。學校管理是一項系統、漫長、復雜的過程,單純從一方面達不到管理目的,必須多管齊下,齊頭并進。因此,在教育改革關鍵時期要不斷探索科學管理新經驗,促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
作者:張忠平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鐘家河小學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小學教育的教學管理問題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普遍關注,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學教育的傳統觀念,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然而要想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完全解放出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性
小學是學生求學的第一階段,作為啟蒙教育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一個良好的教學管理環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孩子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激發創新意識和開拓性思維。跟隨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個人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和學生今后的發展。當前社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能力素養的提升成為關鍵問題。根據現在小學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并不完善,還需進一步壯大和充實。現在很多小學教師大都偏向理論型,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嚴重影響著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
(二)教學和管理觀念落后。
學校的管理者和部分教師還不能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之中完全轉變過來,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和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依據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很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學管理者的認識不足,在管理過程中缺少創新意識,在實際應用中依舊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嚴重阻礙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心智研究。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是7-13歲,正是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心智發展并不成熟,心理素質也都較差。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老師雖然謹遵以學定教的基本原則,但是對學生的心智問題并不關注,導致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存在盲目性、教條性等問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得不到發展。小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教學管理下學習興趣很容易缺失,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很難得到提升。
三、提升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教師隊伍建設。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教育質量,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成為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小學教師綜合能力較低的情況,培養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職業道德規范是關鍵。培養全能型人才是當下教育的宏觀目標,而對小學生的培養主要借助教師的正確引導,如果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或者缺乏職業道德素養必將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學校在招募教師的過程中應對教師的各方面能力進行綜合考察,不僅保證較高的理論基礎,更應注重實踐能力和個人素質。除此之外,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學管理水平。
(二)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管理,不僅要改變管理方法和手段,更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以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在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能否得到全面發展才是關鍵。在小學這個特殊階段,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培養,把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化為課內課外雙重結合的教學模式。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應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含教學設備和教學氛圍兩大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環境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學習興趣,更關系到他們的心理發展。在小學教學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環境的創建和完善。一方面,教學設備的配置應全面適用。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進行很多的課外活動,教學設備如果配置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應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一個和諧的班級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教師要加強班級管理,養成良好的課堂紀律,為學生創建一個溫馨的班級環境。
四、結語
素質教育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其變革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傳統教育觀念很難轉變,教師對學生的心智發展不關注等,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管理中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不斷完善,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作者:賈興文 王曉丹 單位:吉林省白城市鐵嶺小學 吉林省白城市海明小學
心理學并不神秘,它既能幫助我們了解自身,也可以幫助我們洞察他人,了解我們所觀察對象的心緒狀貌與變化趨勢等,以便更好地為觀察對象接受教育服務。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它業已成為我們如影隨行的朋友。對于我們從事教育教學的人來說,學習心理學,在調整自我情緒,以積極正能量的健康陽光的狀態投入教育教學活動,是工作之需;對我們所服務的對象——小學生而言,了解、順應、調節、撫慰、指引、矯正服務對象的心理,能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益貢獻一份力,可謂善莫大焉。為此,我們有必要來重溫并走近心理學中的幾個效應或法則,更好地讀懂它們,并從中獲得些許的啟悟,以此來助推小學教育教學的成效提升。
一、羅森塔爾實驗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老鼠實驗。他把其中一群(A群)老鼠交給一名實驗員,并告訴他,這是一群非常聰明的老鼠,讓他來訓練。然后,他將另外一群(B群)交給另外一名實驗員訓練,告訴他這是一群非常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兩群老鼠進行了訓練。一段時間后,教授對兩群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結果表明A群老鼠穿越迷宮的時間比B群老鼠要短得多。羅森塔爾教授說,他當初對兩群老鼠的分類完全是隨機的,他并不知道哪些老鼠聰明,哪些老鼠不聰明。而實驗員聽他說A群老鼠聰明,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辦法對老鼠進行訓練,結果這些老鼠就真的成了聰明的老鼠。相反,另一個實驗員用對待笨老鼠的辦法來對B群老鼠進行訓練,結果B群老鼠就真的成了不聰明的老鼠。教育教學啟悟:教育,最忌諱給學生貼上所謂的“標簽”。每一個進入小學學堂的兒童,雖然之前他們所受的啟蒙程度、效果、影響等可能有所差異,甚至是良莠不齊的。但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是沒有權利選擇的——學校隨機給你怎樣的生源,你都得無條件接受。我們不能像菜市場挑食材一樣,貨比三家,樣樣精挑細選。學生來到我們的班級,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屋檐下學習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緣。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有些孩子可能在接受能力,在思維的方向上,在思考力的深度上,還暫時稍顯不足,但我們教育者切不可以因此就給這部分孩子過早地下了結論——學習力劣態。只要不是智障的孩童,總有一個方向是適合他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只要我們的教育教學能給予他們以激發、促動與引領——向哪兒走,怎么走,才能發展得更好。這才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與擔當。
二、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回憶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所有成功的表演,他總是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后來,人們就把專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教育教學啟悟: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現場,對瓦倫達效應并不鮮見。特別是孩子面對考試、考核、參賽、選拔等時,由于這種焦慮心理的存在,孩子或因為自己太想成功,或因為家長與教師的隆重期許,或因為孩子的好勝爭強的心理等眾多因素的糅合作用,往往會出現“優生不優”“冷門迭出”“黑馬出現”等現象。太想出成績了,太想把桂冠系于自己身上了,結果導致了不理想的結果。這就告誡我們教育者,教育教學是長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同時,教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平和心態,注重平時的過程訓練與習得,以穩定的情緒,將考場、賽場等當作與平時一樣的訓練場。學會平穩均勻地呼吸——我只是來展示的,與平時在家、在學校訓練時一樣,周圍任何的事與物、人與情等在我眼里暫時都是“屏蔽”的。我是來將平時訓練、習得的東西重溫一下的,將過程好好地呈現一下,至于結果,至于別人的表現,均和我無關。專注當下,專注眼前事,穩定地做好“平時的我”就可以了。教師在賽前、考前的指導,也理當如是。
三、刺猬法則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當一個大閱覽室里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拿了把椅子坐在他的旁邊。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閱覽室里,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后,被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遠離他到別處坐下,有人則干脆明確質問“:你想干什么?”這個實驗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自我空間,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侵犯時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憤怒。教育教學啟悟:教育呼喚平等、公平、尊重等要義,別以為只有成年人才需要自我空間,孩童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自我空間的需求。為什么有孩子要給自己的日記本或自己的專用抽屜上鎖呢?因為那是他們的私密地,是很自我的一方空間。這個法則提醒我們,雖然教育教學希望師生關系親密,最好能達到無間的狀態,這樣才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放在當下媒介資源愈發發達的時代視域里來看,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的理想并非得當與可行“。距離產生美”,沒有縫隙,挨得過緊,容易讓對方看到自己的不足,容易讓人產生厭煩感。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呈現新風貌,就不能過于親近孩童,在真心愛他們的前提下,適度地與孩童保持一定的距離,時不時地制造出驚艷感,讓孩童對你永遠有期待,永遠不能真正看懂你這樣一個“會變戲法”,有著“一肚子新奇主意”的教師。
四、踢貓效應
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的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可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而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后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董事長很憤怒,來到辦公室,將銷售經理叫來訓斥了一番。銷售經理挨訓后,將秘書叫到自己辦公室對他挑剔了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就故意找接線員的碴。接線員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后,便將家里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教育教學啟悟:這個效應明確地告訴我們,壞情緒是容易傳染的。這是非常可怕的“連鎖反應”。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總會有情緒上的波動與變化,這是事實。但,作為教育中人,由于我們的職業約定使然,在教育教學中,如果教師將生活工作中的不愉快、不健康甚至是憤怒的情緒帶進課堂,那一節課,那一天的時光,想想孩子的心里該有多堵得慌。為什么很多學校的大廳里都設有衣冠鏡,就是希望教師每一天都能端莊微笑地走進課堂。微笑的教師是最美的,在微笑的漣漪中,才能滋潤出微笑的花兒。當教師每一天都能將壞情緒丟棄在外頭,讓嘴角上揚,帶著太陽的味道走進課堂、教室,以微笑擁抱微笑,以微笑回饋微笑,那該是一幅多么溫馨、迷人的畫面。葆有教育教學的激情,強逼著自己每天都能帶著好心情上路,就算在教育教學中遭遇到糟心的事兒,都不要將責任推卸給孩童,因為他們是需要我們引領的。將好心情傳遞給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天的教室都會是蓬蓽生輝的。
五、從眾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做過一個比較線條長短的實驗。在實驗中,有一個被實驗者是大學生,還有六個研究者參與實驗(大學生并不知道這些人是研究者),大學生總是最后一個發表意見。當線條呈現出來后,大家都做出了一致的反應。之后呈現第二組線條,六個研究者給出了完全錯誤的答案(即故意把長的線條說成是短的)。最后一個發言的大學生就十分迷惑,懷疑自己的眼睛或其他地方出了問題。迫于群體壓力,他還是說出了和別人一致的答案。教育教學啟悟:這種效應在成人中最為常見。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隨大流”,時尚是怎么實現的?就是依賴于人的從眾心理。往積極的方面看,利于服從,利于管理。從消極的方面看,缺乏個性,缺乏創造力,人云亦云,沒有新鮮內涵……教育教學中的從眾效應則告訴我們,要合理地運用,有效地拋棄,讓教育教學更有效益。例如,在教學中,教師要檢測全體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狀態,就不能采用隨口問問、隨手舉舉的做法——你們聽懂了嗎?聽懂的請舉手示意。而應該借助現代教育教學媒介,設計讓學生可獨立受測,又便于教師統計全體學員掌握情況的系統軟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避免從眾效應帶來的負面干擾。再比如,面對班級里學生的某些時髦現象,如帶智能手機進課堂、學生攀比誰穿的鞋子時尚、有明星范等的現象,教師就應該從從眾心理入手,分析學生,從如何開展有益健康的課間活動、智能手機如何避免讓我們當“低頭一族”、時尚究竟是什么等方面的教育話題與內容,一步步地引領、導航著學生的正確行為。而不要將心力花在“揪始作俑者”的無謂消耗上。
六、上朝效應
斯坦雷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車燈具、儀表制造公司。這家公司推行“改善提案”活動,具體做法是,每月進行一次班前例會,他們自稱為“朝禮”。總經理總結上月本公司工作情況和今后工作的安排,介紹市場情況的變化。同時,由董事長和總經理給參與“改善提案”活動的職工發獎。每次“朝禮”都有職工手捧獎金和紀念品出現在主席臺上,由董事長和總經理向他們一一鞠躬致敬,在場的職工熱烈鼓掌向他們祝賀。一些呈交了提案但未被采用的職工,這時也會得到一份小禮品。總經理恭恭敬敬地發給每一個呈交提案者,一再表示感謝,并鼓勵他們再加把勁。這種“朝禮”的方法使斯坦雷公司長盛不衰,在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育教學啟悟:這個效應在企業文化中占的比重大,但依舊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有啟示。特別是班級建設、班級制度、班級文化創設方面,我們教育者也大可借鑒這一效應,將學生導引到這個集體中來,讓每一位孩童都與班級的成長同呼吸共命運。“班級建設大家談”“我為班級建設獻一策”“今天我當老師(班主任)”等活動的開展,就是效仿斯坦雷公司的“改善提案”活動而設計的。只有當孩子真正將班級當作自己的家看待,在求學期間,就與同伴們、師長們一道,費盡心思地想把班級建設好,愛班如家,孩子們才會擁有校園即家園的心意,長大后也才會有家國情懷。當然,在獎賞方面,可以避免一味的物質刺激,可以改用“積分獎賞”等替代。但作為教師,要像斯坦雷的公司領導層那樣,珍視孩童的每一項倡議,真誠衷心地感謝他們,哪怕將“謝謝”說爛了也要不遺余力地道謝。目的是讓孩子有被重視被尊重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七、暈輪效應
這個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心理學家戴恩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被試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無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讓被試者在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結果表明,被試者對有魅力的人比對無魅力的人賦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藹、沉著、好交往等。教育教學啟悟:都說,這是一個看臉的年代。換句時髦話說,這是一個追求高顏值的時代——怪不得整容業如此發達!但,教育中人絕對不允許這樣做。在我們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美。還沒有與孩童深入接觸,教育者絕不能僅憑第一印象,就給孩子們來一個“排序歸類”,這顯然是有悖教育道德的。對這個效應,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對于教師自身而言,也要面臨著學生與家長的暈輪效應的產生。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好第一次與孩子、第一次與學生家長的見面課。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特長,將自我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與家長——讓他們感覺,能與這樣的教師一起學習,能將孩子送到這樣的教師手上,是自己的幸運。同時,在與學生、與家長的持續交往中,教師還應將魅力不斷展現,不斷地擴大其氣場,不斷地創造讓學生、讓學生家長驚喜欣慰的教育行為,成就好教師的形象。當教師的心中裝著敬畏——課堂有學生的眼睛在盯著,背后有家長無形的目光在注視著,教師在校園里每一天的言行都會受魅力的導引,有了追求更好的動力。對學生與家長而言,一旦他們悅納了這位好教師,就會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支持好教師的工作,家校之間的關系會更為和諧,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將更為順暢。
八、登門檻效應
心理學家曾進行過一項實驗,最終目的是要求家庭主婦同意在院子里豎立一塊很不美觀的木牌,上面寫著“謹慎駕駛”。當直接提出時,只有17%的人同意。而先要求她們在一項立法鼓勵安全駕駛的請愿書上簽名時,幾乎全同意了。隔幾周后再提出立木牌的要求,結果55%的人同意。這說明由于人們意欲表現出前后一致的形象,即使后面別人的要求過高或過分,人們為了維護給別人印象的一致性,為了不給別人造成心理印象上的前后不協調,也要繼續幫助下去。教育教學啟悟:當然,教育者是不應該也不允許給服務對象提出過高或過分的要求。這個效應在昭示我們,對待學生的教育,特別是矯正某些孩童的不良習性問題上,不能急于求成——以堵塞式強硬地要求學生不能做什么抑或是禁止做什么。例如有學生做作業書寫潦草,還邊寫作業邊聽歌玩電子游戲等,教師就要告誡自己,不能希望他頃刻間“改邪歸正”。這是需要過程的。因此,教師應該列陳學生不良習性的危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信賴之心看待他——給他時間,看重過程,稍有進步,即時贊賞、激勵,逐步減少不良習性的重復性,直至引導到正軌上來。同時,此效應對家校溝通也很有啟發。學校教育要想取得真效果,得仰賴于家庭教育的不缺位。某些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不支持與摩擦等,當然因素很多。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將教育意圖與家長講清楚了嗎?孩子的一些習性、品性等對未來成長的影響我表述清楚了嗎?對家長的心理我預估了嗎?我制訂的教育方案家長是否明晰同意了?我從家長的話語中悟出點調整方案的思路來了嗎?……應該相信,家校培養孩子的心向都是一致的,只要我們教師拿出真誠謙恭的姿態,走近家長,共育孩童,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對于我們教師而言,心理學已經不僅僅是生活中的調味品,而是越來越成為我們職業、專業的必需品,深入到了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以上筆者只是從心理學的某些“角落”,引帶大家重溫心理學。心理學中還有眾多的寶藏需要我們師者去開掘,我只是在拋磚,期待著引出更多教育中人的玉石來。
作者:王慶欣 單位:福建省廈門實驗小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開始關注數學教育。因此,為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質量,數學教師要積極的打造情景化的數學課堂,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小學數學的優化教學。基于此,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情景化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進而達到數學教學的最佳效果。
1小學數學課堂情景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宰學生的地位,數學教師由最初的主體轉變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感知數學文化,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向往。因此,數學教師要積極的開展情景化的教學模式,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打造高效率的數學課堂來說是必要的。
1.1提高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較強的學科,因此,數學教師采取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抹殺了學生的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局限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打造情境化的數學課堂,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教學中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在情景化的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只是教學中的引導者,由學生領導著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1.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傳統的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甚至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不利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創建一個情景化的數學課堂,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教學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化發展。
2打造小學數學情景化教學課堂的策略
2.1創建生活情境進行教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師要利用生活創建情境教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涉及了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如速度與路程等。基于此,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運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偉大,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樂場向學生講解運算法則,如在游樂場玩過山車每個成人需要十元,而兒童只需要五元,玩水上漂流每個成人需要八元,每個兒童需要五元,問4個成人與2個兒童玩過山車與水上漂流各需多少錢?總共花費了多少錢?因此,要求學生按照混合運算的法則進行計算:4×10+5×2=50得知,4個成人與兩個兒童玩過山車共需50元,以此得知,4個成人與2個兒童玩水上漂流共需要4×8+5×2=42,他們一共消費了(4×10+5×2)+(4×8+5×2)=92元。通過生活中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混合運算的技巧。
2.2創建故事情境,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每一個學生都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故事情景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中的故事引出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有助于培養一個全方面發展的人才。例如:在三國時期有一個神童名叫曹沖,它曾提出“以舟稱象”的理論。有一次,東吳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有人說要稱量一下大象的體重,然而,眾位大臣卻沒有法子,這時,曹沖從大臣中走了出來,提出了以舟稱象的法子。因此,通過這種方式稱出了大象的體重。曹沖稱象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引入曹沖稱象的故事以及懷丙打撈沉船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2.3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問題,小學數學也是一樣,因此,數學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提出有效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鞏固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例如:在三年級數學的教材中,對于除法的學習過程中,要創建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除法是由乘法演變而來的,首先,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復習乘法口訣表,通過乘法口訣表讓學生觀察除法的運算規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生對除法運算法則的記憶。同時,數學教師要創建積極的問題情境,在學生得出除法運算法則的結果之后,提出相關的問題,以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
2.4利用游戲情境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都有著貪玩的心理,因此,數學教師要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提高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寓教于樂,通過游戲情境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一年級教材中《認識物體》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丟手絹的游戲進行教學,在游戲的過程中要制定淘汰機制,輸的同學要按規定擺出適當的物體,如球體,學生就可以將身體縮成一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3結語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打造一個情景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將情景化的教學視為教學中的主要任務,從而改變教學方式,以便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作者:李楠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茆圩中心小學
1.將“創新”注入教育教學
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啟示就是這個時代需要創新。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科技方面,還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方面,而教育更需要創新。如何實現小學教育教學的有效管理,應首先從管理形式上入手。采取“揚棄”的態度,保留傳統管理形式中優秀的成分,去除其中包含的糟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增添前衛的思想、手段等,從而使管理形式適合教育的發展,提高小學教育教學的管理效率。學校教育中創新無處不在,管理形式需要創新,教學形式也需要創新。目前,各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例如“杜郎口模式”等。為了能夠有效管理,能夠使學生快樂學習,必須進行創新式的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創造輕松快樂、團結合作的學習氛圍,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再者,必須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使教育也跟上時展的步伐,能夠使學生借助設備上的便利,更好更輕松地進行學習活動。
2.提高教師的意識
教師是學校教育中的主要力量,教師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教學的質量高低。要想實現對小學教育教學的有效管理,應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教師的意識上。首先,教師應當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學校應當任用高素質的老師,在應對各種情況時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學校應該在教師的選擇上進行嚴格的把關,使同學們接受優秀教育者的教導。同時,學校應該定期開展對教師的培訓活動,針對小學教育教學的管理,開展有關這方面的培訓課程,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定期開展宣傳活動,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此外,還應當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開展各種活動,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協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更加親密的伙伴關系,從而使雙方都能因此受益。
3.創建和諧民主的校園環境
學校一方應該努力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要想使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所處的成長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學校一定要積極地投入到校園建設中,一方面,應當注重硬件設施的建設,美化校園環境,加強對校園的安全設施的建設,在教學樓中配備好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硬件設施、電子白板等,注意飲水器等設施的配備,以及對設施定期的檢修,從而方便學生們的生活,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構建民主和諧的校園環境,學生只有在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學習。前面說到“育人”是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對小學生品質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良好人格的形成,使其發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所助益的人,那么和諧民主的校園環境就尤為重要了。學校必須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抵制歪風邪氣,杜絕不良行為的發生。學校必須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學習環境得到了保障,有效地管理小學教育教學也自然得到了保障。
4.加強制度建設
當代注重法律的建設,我國更是一個法治的國家,國家尚且需要依法治國,所以,無論什么,都必須要尊重法律,法律是約束我們行為規范的最重要的因素。學校辦學更加離不開法律的制約,從“義務教育”到各種教育法的不斷推出,都表現出國家對教育管理的重視。如何有效管理小學教育教學,就必須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國家制定相關的教育法來約束學校管理者的行為,學校應當在內部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例如完善評教系統,讓每一位學生對老師進行公正的評判,從而使教師完善優秀的方面,改進不好的方面。學校內部對老師及老師們所帶領的班級進行評比,使教師團隊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關系,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管理班級。還有教師進修制度,對教師進行考核,安排老師進修,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最后要建立一套班級考核制度,對每個班的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實行量化分制度,對班級的表現進行打分,從而約束學生們的行為,使得教育者更好地進行管理。
5.完善學校內部的管理層
如何領導出一個優秀的團隊,管理者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學校的管理也不例外,應當抓好學校內部管理。首先應當細化分工,分配好每個部門的任務,使學校能夠合理有效的運轉,使得每個部門每個崗位上的教育者能夠各司其職。其次應當提高管理者的素質,打壓不正之風,使每一位管理者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清正廉潔,為教育工作而盡心盡力。最后各個部門之間應當形成良好的關系網,建立起良好的聯系,不能使每一個環節有脫節的狀況,而要使學校每個進程能夠順利完成。
6.結語
對小學教育教學的有效管理,不外乎就是外因內因的相互作用,外有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內有高素質的師資力量。這兩方面的力量共同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促進了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學生良好的品格建立起來了,教師對教育教學方面的管理便更加有效。這就使得教與學得到了一種平衡,學校教學從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小學教育教學的管理,除了條條框框之外,也需要一點人情味,教師應當將關愛注入每位同學的心房。
作者:駱金苗 單位:沭陽縣潼陽中心小學
一、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存在的問題主要為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安排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之中存在著超齡教學、提前教學的情況。在當前就業壓力極大增加、學業壓力相應增大的情況下,學生為了未來的求職面臨著更多的學業成績上的競爭,這種激烈的競爭在當前環境下已經從曾經的高考競爭、中考競爭逐步發展為小學升初中考試上,過大的學業壓力已經蔓延至小學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階段的學生為了小學升初中的階段性考試和選拔必須在學業成績方面有所優勢,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之中也更為重視應試能力。小學教育教學的應試教育化直接影響了不少學校和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之中更多地增添超出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或是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有著超前的趨勢。必須指出,這種超綱、超前教育不顧學生的年齡和學習能力,不僅給學生帶來了過多的學業負擔,也容易引發厭學情緒和自信心的打擊,可謂是揠苗助長的錯誤教學理念。不僅如此,不顧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提前教學,學生未來可以輕松掌握的知識在當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也是一種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的行為。
二、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進
針對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小學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進行改進。由于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和社會大眾對于應試教育的反思,也由于少子化影響下競爭壓力的減小這一客觀情況,應試教育理念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廣大教育工作者也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素質教育的嘗試和實踐。以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可謂是未來教育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課程標準的推出也印證了這一點。同時,在很多城市小學升初中的選拔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不少城市取消了考試選拔的方式而采取搖號、分地段等方式進行分配生源,為小學生減輕了不少來自于升學的壓力。對于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小學教育教學過程可以面臨著更小地來自應試教育的壓力和升學壓力,更好地根據素質教育理念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和調整。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實行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更多地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活潑大膽的教學思路、新穎獨到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書本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向書本之外。例如在語文學習中,教師不僅可以講解書本知識,還可以開展講故事、成語接龍等課堂活動。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普及“身邊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的概念。在自然、科學等科目中,教師更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帶進校園,結合校園中的植被綠化講解相關內容。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且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也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行的良好調整。
三、結語
在教育越發成為社會關注重點的當下,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展開有針對性、適應性的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展開教育教學活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王承璽 單位:蘭州新區西岔學區
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教學資源的缺乏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滯后是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是通過學習成績來作為一個學生的衡量標準,充分暴露出應試教育的弊端,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都比較單一,不能體現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這就對教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課程改革形勢背景下,很多學校普遍由于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而導致教育資源比較缺乏,此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過于統一化和剛性化,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基本忽視,學生的學科成績被作為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的評定依據,而且教師評優、加薪和晉升都與學生成績掛鉤,教學評價太過形式化,造成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價值評定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偏激,對小學教學管理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2.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是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提出了對素質教育的培養理念,逐步由人才專業知識向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方向轉型,但是,我國的很多小學教育仍然主要是以文化教育為主導,注重文化課的學習,注重學生智育的培養,忽視對素質教育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缺乏與素質教育相匹配的科目,這是與學校培養德、智、體、美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3.落后的教學管理觀念和教學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偏低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又一主要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可是,很多學校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管理觀念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后的管理觀念導致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無法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對策研究
針對在教育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下幾條策略來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進行提高:
1.創新性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是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首要任務
管理理念在小學教育理念里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管理思想的創新是教育思想觀念創新的開始,在一個科學的、創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導下,能夠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指明方向和道路,有利于教育教學的發展。學校的發展潛力在很大程度是由創新的教育管理機制來決定的,管理創新是建立在教育研究和辦學實踐有機結合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堅持創新的、可持續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能夠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從而促進學校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優勢,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2.注重教師綜合素質和管理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是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重要內容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和引導者,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創造性的影響的,通過教師進修培訓進行繼續教育,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教師實施因材施教的創造性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和發揮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此外,管理人員是教育教學管理的主要負責人,應該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一定的專業培訓,組建一支具備科學現代、創新觀念、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員隊伍,是教學管理工作能夠高效進行的重要保障,這些對于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相當重要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進行提高是當前教育改革潮流下的必然趨勢,對于未來社會高素質綜合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力提高,可以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
作者:范建華 單位:重慶市忠縣興峰鄉中心小學校
一、教學技能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方面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高師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通常存在如下問題:重學科理論課程,輕技能實踐課程;教師技能和特長的訓練不夠,專業技能實訓的時間過少,學生難以形成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課程開得多,但學生學得泛而不精,缺乏扎實的功底。近年來由于各級主管部門要求開設的課程不斷增加,使得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的課程更加繁雜,造成現行的課程體系最大的弊病就是缺少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明顯存在著不合理的傾向。
2.任課教師方面當前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的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多數教師能夠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并能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做到有機結合。但也有部分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對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情況不甚了解,理論講授與教育實際相距甚遠,他們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方面仍需完善和提高。此外,在師范院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大環境下,很多教師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工作上,對于自身教師職業技能的提高關注較少。
3.實踐訓練方面專業特殊性決定開設科目過多,加之任課教師的數量有限,使得每位教師授課門數和課時數都很多,必然導致課堂上學生教學技能訓練的力度不夠。[2]具體體現在:一是教學技能訓練的時間不夠充足。單項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和綜合訓練多安排在開設小學英語教學法課程的同一個學期內進行,時間緊,任務重,勢必導致訓練不足。二是教師基本功訓練的方式有限。例如“英語書法”訓練,大多安排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每天學生按照字帖和指導材料練習,還要上交大量的技能訓練作業,學生任務繁重,積極性大大降低。
4.受訓學生方面當前,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的學生普遍都能認識到教學技能的重要性,但認識、態度和行動往往不一致,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習訓練的自覺性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高。另一方面,該專業學生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知識欠缺,對于基礎教育和小學生缺乏足夠多的了解,這些都將成為他們在教學技能訓練方面的絆腳石。
二、改進教學技能培養的策略
1.優化培養模式,合理課程設置為了解決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學生教學技能較低的問題,高師院校要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方向,突出師范教育的特色,把對學生進行教學技能培訓列為高師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必修課程,逐步形成教師認真指導和學生自覺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驅動機制,使學生在校期間注重專業知識與師范技能相結合,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注重教育科學理論素養的學習與提高,培養他們的小學英語教育實踐能力和對基礎教育改革的適應能力,為將來從事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師資培養,改進教學方法為改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高師院校應加強對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任課教師的培養,使其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理念,并能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此外,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該方向的任課教師能深入小學,進入小學英語課堂,了解小學和小學英語課堂實際運行情況,將教育理論與教學需要完美統一。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課堂學習與討論中,抓住一切機會獲取有用的知識并發展自己的能力。
3.強化技能訓練,方式靈活多樣為培養該方向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高師院校可以從兩個方面強化技能訓練:一是加強聽課、說課、評課訓練。首先將理論知識系統傳授給學生,使其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實踐操作訓練,通過反復練習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以加強管理。二是加強微格教學訓練。使學生對微格教學理論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科學地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將集中訓練與分散訓練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訓練時間,切實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4.改革實踐環節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合理安排教育見習和實習的時間,讓學生盡早走進真實的小學英語課堂,切身感受和體會當小學英語教師的感覺;二是要加強對教育見習和實習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加強檢查監督工作,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見習和實習中來并有較大的收獲和改進。
三、結語
高等師范院校要以21世紀素質教育改革為己任,確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觀,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完成素質教育改革任務的高素質的師資。為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水平,既能使學生掌握扎實的教學技能,又能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為基礎教育培養、輸送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以適應新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需要。
作者:黃榮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一、多媒體設備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范圍
1.安全以及行政管理方面
借助于多媒體設備,行政人員利用電腦,管理學校的后勤情況,如檔案等資料。
2.文字和表格
借助于電腦,將文字等打印出來,可以做墻面,或者是裝飾環境。此外,學校需要處理的表格比較多,應用電腦,制作表格,提供極大的便利。
3.提供專家咨詢的機會
網絡世界資源比較豐富,動畫故事比較有趣,教學方案制作精良,教育理念比較先進,網絡資源可以對教師起到輔助的作用,教師能夠獲得一些信息,并可以和專家進行在線咨詢。通過電子郵件,和其他人實行業務往來。
4.對教學發揮輔助的作用
多媒體設備,借助于現代的技術手段,處理信息,應用模擬技術、仿真等技術,直觀表現圖像。采用技術,多媒體設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比較廣泛。多媒體技術傳輸信息方式出現變化,傳統的傳輸是線性傳輸,現在是全方位的傳輸,具有生動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提升教育的質量。
5.選擇并共享資源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是重復的,一線的教師,部分工作具有重復性,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資料存儲以來,形成資料庫,將資源共享,大家能夠不斷的學習。
二、多媒體設備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課程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環節比較重要。在開始上課時,需要將學生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來,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其中,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新課導入,學生思維被打開,引發學生聯想,轉變學生學習狀態,改為主動學習,在一種比較輕松的環境下,學生就可以將新的知識掌握。以數學課為例,在講解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兩個人相對行走場面,對兩人行走方向進行演示,進入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運動方式。應用多媒體技術,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學生對此知識的學習抱有強烈的熱情。進行視頻播放,聽錄音,進而將課題引入,課堂氣氛就會變得比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一直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教學的過程比較自然,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
2.重點突出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通常是將教學的重點逐步表現出來,在這個問題上,會占據很大的精力,并且花費時間,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愿意去學習知識。在學習重點方面,教師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比較生動,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發揮協同作用,將難以傳達的內容以具體可感的形式表現出來,重點問題突出,難點問題得以解決。
3.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如果對某一項事物的學習產生興趣,會產生很大的動力去學習,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比較強烈。多媒體技術采用的方法是音像結合,這樣的教學過程比較有趣,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以語文看圖課為例,應用多媒體設備,畫面以動態的形式得以展現,情景比較生動。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
4.借助多媒體設備,對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
先是把知識變成能力的過程,再則將能力變成智力的過程。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可以實現多種練習方式,訓練的方式比較豐富,可以一題變為多題,也可以一題具有多個解法,新知識得以鞏固,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學生可以有機會表現自我,學生具有成就感。以《分數的意義》為例,練習是根據制定的分數,進行圖形填色。在這種情況下,練習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教師可以應用計算機,給學生創造自由發揮的機會,在將答案填出來以后,教師為學生加油,讓學生繼續想辦法,如果學生填寫的正確,系統會給反饋信息即肯定,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也要安慰學生,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教師自身需要不斷的學習知識,學會運用現代化的科技,加強業務學習,不斷地進行探索,教師自身的能力會不斷提高。
三、結語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備,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多媒體設備為其提供相對較好的環境,整合教學所需要的資源,以豐富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借助于多媒體設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加到教學互動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它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增強實效性,學生更加省力,有助于教育教學的順利進展。
作者:田淑平單位: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山門中心小學
1農村小學教育的認識障礙
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約占到總人口70%的農業大國,因此,廣大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陣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的發展靠教育,農村的教育決定了我國農村的未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教育與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農村教育體系薄弱的狀況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當前農村小學教育面臨諸多困境。在農村,父母們還深受中國封建思想的禁錮,對孩子受教育的理解偏執而單一。認為孩子上學的目的就是考大學,考大學就是躍農門。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自然就盼成龍成鳳,躍出農門;而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就認為教育投入就是浪費,早學手藝或外出務工既可以改善家庭經濟條件又可以為孩子積累工作經驗。另外,鑒于目前大中專畢業生需自謀職業且難以就業的殘酷現實,在廣大農村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也正不斷蔓延。將來考上了大學,讀了大學,畢業后工作也難找,不讀書也一樣可以工作,一樣可以掙錢,沒有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對家庭來說生活也會比較寬裕。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功利意識、封建意識依舊非常濃厚。目前,眾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同時也就產生了許多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給農村學校教育帶來了許多問題。農村普遍的現象是孩子的父母親進城打工,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管教,導致孩子缺少父愛和母愛,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不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甚至沉迷網絡游戲。由于經濟上的限制,再加上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表示出極其淡漠的態度,孩子對學習徹底失去了興趣,迷失了方向。另一個極端是,有一些家長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素質教育,過分強調學校考試分數,認為只有通過考試,通過升學才有大好前途,于是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農村小學教育的思想障礙除了來自家長,還來自學校,來自教育體系。我國歷來都是通過考試的途徑來選拔人才,實行科舉制度的封建制度有幾千年,這種傳統觀念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新中國恢復高考制度也有30多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上大學的應試教育延續至今,目前的素質教育就是換湯不換藥,教學的成效最終還得看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教學的成效又直接跟教師的職稱評定、崗位工資的晉升掛鉤,所以,教師們仍然熱衷于“應試”教育,舊的思想觀念難以徹底轉變。總之,“應試”教育嚴重束縛著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思想,必須改變目前農村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的辦學方向、目標和任務,農村基礎教育不應主要著眼于讓多少農民子弟考上重點中學、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而應主要著眼于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培養適應“三農”發展需要的各類、各級人才,如此才能讓農村義務教育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2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設施障礙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許多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設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遠遠落后于新時代向農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當前許多農村學校的教育設施讓人擔憂。許多農村小學基本建設問題十分突出,有的學校校舍過于陳舊,存在安全隱患,各種功能室缺少或嚴重不足。有功能室的,設備也已經陳舊不堪。校園面積普遍偏小,沒有像樣的運動場。農村小學校園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安全設施等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而農村小學的收入只有上級下撥的生均公用經費,學校所得經費非常有限,遠遠不能適應辦學需要。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多數學校甚至根本沒有圖書室。學校的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由于經費的缺乏,教師無法開展一些教研活動,也無法派老師外出聽課、進修、學習等。近年來,我國在基礎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漸加大,有報告指出,2006年到2011年,全國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從3305億元增長到9739億元,年均增長24.1%;中央財政安排的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從187.7億元增長到1140.5億元,年均增長43.5%;小學、初中生均公共財政公用經費分別從271元、378元增長到1366元、2045元,年均增長38.2%、40.1%。改善當前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條件,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并采取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政策盡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教學硬件設施、圖書資料,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各級財政可依據各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將教育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學校,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教育經費在中間環節截留,還可以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與公平性。
3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師資障礙
小學教育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為其腦力和體力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小學教育也為孩子今后走向社會打好基礎,教會他們逐步認識社會、認識他人、認識自我。小學教育對少年兒童的影響遠遠超出小學教育的階段而延續到終身,小學教師對學齡初期階段兒童的個性發展、心靈塑造起著主導作用。小學教師在傳遞人類精神文明的偉大事業中,肩負著提高全民族素質、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培養合格公民的歷史責任。然而,目前眾多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相當薄弱,已成了農村小學教育的軟肋,制約著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首先,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由于學校地理位置、待遇條件等原因,沒有新生力量的注入,致使農村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極度不合理,老齡化斷層現象越來越嚴重。在社會上有這樣的順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爺爺奶奶教小學”。據資料顯示,當前農村小學中45歲的老教師超過一半,有些偏遠的農村小學甚至多達2/3。就我們鄉而言,自2008年開始,除了個別學校補充了新教師外,大部分農村小學極少注入新鮮血液,小學教師嚴重老年化,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育教學方法落后、工作缺乏激情,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成了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一道無形障礙。其次,專業師資嚴重不足。在廣大農村小學,英語、美術、音樂、自然、地理等學科的教學都是兼職的,許多學校教師超編但又缺人,教學任務繁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根本無法保證。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條件的落后致使許多農村學生舍近求遠、投親靠友到城市學校上學,以至于鄉村小學生源流失嚴重,城市小學人滿為患。農村小學教師力量薄弱的原因很多,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首先,政府要確立均衡發展的教育觀念,科學定編,有效管理,以促進小學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學校要加強教師的進修與培訓,通過選送教師參加培訓,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逐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最后,還要逐步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福利等各項待遇,逐步解決和完善農村教師崗位編制、工資福利、職稱評定等系列問題,并對長期從事農村地區教育教學和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予以表彰。
4農村小學教育的隱性危機
教育雕琢的是精神產品,是對人性美和心靈美的培育和塑造,教授人們以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堅定不移地追求人生幸福。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獲得人生幸福,讓學生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后,仍然快樂地追求著幸福。一位合格的教師應該也是一位幸福的教師,是一位對教師職業充滿幸福感的教師,因為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要創造有力條件,為教師幸福工作提供良好條件,學校要建立良好的管理體制,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活潑的工作氛圍,以及教師安居樂業、學生健康成長的和諧校園文化。教育部門應注重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和專業引領,創造一切條件,實行人本化管理,公平公正地對待老師;實行民主管理,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關愛每位教師,激發教師的工作激情和潛能,增強教師的歸屬感,提高每位教師的幸福指數,讓教師們充滿激情地工作。老師們幸福感增強了,才能以更積極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從而形成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性發展局面。
5結語
總之,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起點,小學教育為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國民的素質教育和各類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當前,農村義務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面臨封建思想的認識障礙、落后設施、師資薄弱、教師職業倦怠等諸多困境,農村小學教育要實現長遠的健康蓬勃發展,就要正確認識小學教育的地位與作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學設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等等。
作者:左長生單位:永新縣蘆溪鄉合東小學
一、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教學評價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學生靠分數來評定成績,同時教師的教學評價也與考試分數形成了密切的聯系,這些考核都是和分數掛鉤的,這種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和進一步的提高。
(二)教師無法認識到教育管理中已出現的問題。大部分的小學教師仍然不能很好的把學到的知識或技能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依然難以適應教科研的要求。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多數學生感覺置身于課堂中會相當緊張,壓力較大且無聊乏味。但是這種情況并未引起教師的重視,這是由于課堂上多數學生仍較尊敬教師,對于所學的學科也并未感覺反感。因而只要學生不加搗亂,教師就認為自身的管理是成功的。教師的這種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
二、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小學教育改革亟待進行,這已成為當下人們的共識。至于小學教育為什么需要改革,則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因此可以說小學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一直都遵循著“先理論后實踐”的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存在著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這種傾向又直接導致了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功能的萎縮。因此在小學教育改革中要以學科課程改革為切入點,構建開放型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包括改革學科課程、建設活動課程、開發潛在課程和校本活動課程。這些都是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發展趨勢。
三、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探索
(一)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1)有效課堂的三項指標。1.學習速度。2.學習結果。3.學習體驗。
(2)有效課堂的三個要件。1.設計和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應該始終如一地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例如在學習《春》的一個教學片斷: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個重點句。教師: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來了。但是小草怎么長出來的呢?學生:鉆出來……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的。教師:作者為什么用“偷偷地”這個詞呢?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這時學生們的情緒就被調動起來,大家開始討論并且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明確重點詞在句子表達中的意義,要求學生要學習小草那種不怕困難、頑強進取的精神等。并且要求掌握多種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教育。愛默生曾中肯地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對學生的熱愛、理解與尊重,實際上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情感氛圍,有利于他們積極人格的形成、積極情感的體驗。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以及主動發展的空間,以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1)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目前針對一些青少年的不良習慣,教師可以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小學生日常行規范》,狠抓文明禮貌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
(2)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為了促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學習中來,老師也可采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氛圍及活動空間。促進素質教育教學有效進行。
(三)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造教學的硬件設備,營造和諧校園,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社會的快速發展往往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小學教育相關的工作者須將小學教育管理與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相關領導應根據每個學科適時地增添教學器材,逐漸地改善教學器材的設備,促使器材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使教育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四)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證,特色專業需要配備有學科特色的師資隊伍,其在教學和科研方向專長上必須和專業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因此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逐步完善教育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教法。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狀況而確定教學方法,例如筆者試做這樣一個探討:舉辦一次同課題的教學比賽,結果是教學目標基本一致,而教學方法卻各有千秋,就此教育工作者們可以共同研究,探討出有效的新穎的教學方法。這樣,一個新的理念產生了、教學方法也能得到提升,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油然而生。
(2)加強教師技能訓練,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隨著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應該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到學習課堂,讓他們融入到日常活動中,通過這種親身實踐,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再如可通過參加短期的、定時定點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此外還可采用函授、進修等方法來提高教師們的專業教學水平,實現“學歷提高與培訓一體化”機制。小學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是必然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正確的理論思想為指導,緊跟潮流積極的實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因此只有辦好小學教育,才能為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教育出符合社會和時代要求的新一代學子。
作者:熱汗古麗·依米爾單位:新疆庫車縣哈尼喀塔木鄉派羅小學
一、新課改的含義以及目的
“課改”是課程改革的意思,“新”是相對于“舊,傳統”。“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簡稱。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目的就是要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我們的社會環境變了,對人才的要求也就變了,為了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新課改是必須實行的。
二、教育教學管理的含義
教育教學管理包括計劃管理、教學目標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教育教學管理具體來說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展開的一系列全方位的管理。通過全方位的管理,實現高效的執行力和高度的有效性。
三、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在黨和國家各級教育部門的帶領下,新課改的教育精神和內容已經得到了推廣和實施。小學基礎教育狀況比較樂觀,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同時學校也從幾方面同時入手,改善和提高了基礎教育。從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以及教學理念的提升,各個方面的成績都是值得被大家肯定的。但是,新課改是一場持久戰,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一些問題還是存在的。
第一,“應試教學”的思想深入人心,傳統教學理念依然對師生有所影響。用孩子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的好壞,這樣只看到孩子的一個方面,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第二,部分教師缺乏針對性的教學經驗,課堂采取滿堂灌政策。例如在數學課上,教師整堂課都在教授新知識: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個別孩子也會有自己的問題和想法,掌握程度也不一,但作為教師并不能對學生有高低之分,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告別盲目性和教條性。
第三,小學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還要進一步加強,現階段的教學方式也要進一步提高。在敬業精神,對學生、學術的熱愛也要進一步的改進,更上一層樓,看到的風景也會更加美好。
四、揚長避短,提高小學教學教育工作的對策
對于正在進行改革的素質教育,教育工作者應保持取得成就的、好的政策和措施;對于存在的問題和欠缺,及時更正和改進。
第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落實新課改理念,實現素質教育,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不僅讓孩子的成績達到優秀,同時孩子的德、智、體、美、勞也要發展和提高,形成高尚的健全的人品人格,培養創新意識。對于家庭作業的布置,要有代表性,不能用作業的多少來培養孩子的能力,對于孩子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各個方面做到平衡發展。
第二,根據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以及孩子的具體狀況,建立一個適合學生的考評和評價系統。不要把成績作為唯一衡量孩子的標準,也不要把具有個性和特別想法的孩子劃分到“新新人類”,或者置之不理,認為孩子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或者討論一些和課堂沒有關系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長處,作為教育者,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不同的教育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做到有針對性和全方位的輔導和考評,孩子才會得以平衡發展。
第三,要完善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只有教師的業務素質過硬,職業道德高尚,新課改背景下的各項工作才能得以順利并出色的完成,也就是說一支素質高尚的教師隊伍是進行素質教育改革的保障。教師作為小學教育的最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手段,還要能夠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使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出色地完成。
第四,給孩子創建舒適的學習環境。眾所周知,環境的好壞也能影響到孩子學習質量,擁有一個舒適的教學環境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在一個整潔、安靜、舒適的環境里,也能讓孩子心曠神怡。反之,一個臟、亂、差的教學環境,孩子受到的影響也不是積極的,學習的風氣,教學的單一,不僅孩子體會不到課堂的快樂,而且還會降低孩子的興趣,久而久之,更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祖國的花朵,要得到陽光的沐浴,也要得到雨露的滋潤,才會更健康的成長。
五、結語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教育的關鍵,更是教育事業的重要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要求的提高,教育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對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正確的看待并改之,根據相關的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和要求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在教育質量、教師管理和教學環境等方面加強小學教學教育管理,促進小學教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冉大范單位:遼寧省喀左縣甘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