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醫學技術論文

醫學技術論文

時間:2022-04-02 10:25: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醫學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技術論文

醫學技術論文:特殊法醫病理學尸體檢驗技術在死因爭議案件法醫學鑒定中的作用

作者:王忠富,劉宏韜,蔣吉波,楊蕓,吳光輝,鄧沖,曾曉鋒,李楨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日趨完善和法律知識的不斷普及,每個公民的法制意識也在不斷加強,結果因死因爭議需完成法醫學尸檢與鑒定的案件也逐年增多。法醫工作實踐表明,法醫病理學技術在死因爭議的法醫學鑒定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實踐經驗,對特殊法醫病理學技術在死因爭議法醫學鑒定中所起的作用展開論述。

1 特殊尸體解剖方法在死因爭議案件法醫學鑒定中的作用

尸體解剖對于死因爭議案件法醫學鑒定中必須明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證明作用。它對查明死因、查明有無潛在性疾病、確定或排除機械性窒息、機械性損傷或毒(藥)中毒等暴力性因素所致死亡有積極的作用。在目前多見的醫療糾紛案件中,證明或排除醫方有無診治失誤等問題也是作用重大。特殊尸體檢驗方法有肺動脈栓塞檢驗、空氣栓塞檢驗、氣胸檢驗、小腦扁桃體疝檢驗、肺及胃腸浮揚試驗等,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特殊的證明作用。

1.1 空氣栓塞檢驗 常用于懷疑有空氣栓塞因素的致死者。在某些診療過程中,常可因操作不慎而引起靜脈性或動脈性空氣栓塞而危及生命。其中以靜脈性空氣栓塞多見,常見于頸胸部外傷、手術誤傷頸胸部靜脈、人工氣胸或氣腹,腎血管空氣造影、輸卵管通氣術、吸引器人工流產、鼻竇穿刺術等。一般進入血管的空氣量達到60~100 ml以上時即可引起死亡。懷疑靜脈性空氣栓塞死亡的案例,應盡量爭取及早進行尸體檢驗,以免尸體腐敗所產生的腐敗氣體與空氣栓塞相混淆。腦頂部血管內空氣泡絕大多數是因開顱去除顱蓋骨時從矢狀線撕去硬腦膜后致空氣進入腦血管,不應該為空氣栓塞。

1.2 氣胸檢驗 當懷疑死者有肋骨骨折的斷端刺破肺膜和肺組織、或有大泡性肺氣腫及肺膿腫破裂者,或者在頸胸部及上腹部進行過穿刺治療者,需檢查有無氣胸的存在,為判斷是否氣胸所致死亡提供證據。檢查方法是在開顱、開胸及解剖頸項部之前,先在胸部正中做一縱形切口,將皮下組織剝離至兩側腋中線處,提起使其形成袋狀,盛水后用力在水面之下刺破肋間隙。若有水泡冒出水面,即可證實氣胸的存在。應該注意的是,剝離胸壁軟組織時不可將肋間隙剝破,以免空氣經破裂處進入胸腔造成假陽性結果。

1.3 小腦扁桃體疝檢驗 對死于顱腦損傷以及懷疑各種腦病的死者,有必要做小腦扁桃體疝檢驗,因為當存在顱腦損傷或病理性出血如腫瘤、腦及腦膜炎癥等情況下,都會引起顱內壓增高,嚴重者便可導致小腦扁桃體疝的形成。檢查有無小腦扁桃體疝的存在,可以供死因分析時參考。檢查方法是取尸體仰臥位并墊高頸部,從枕骨粗隆下開始沿頸后部正中線切開枕頸部頭皮,深達骨膜。自切口兩側分離軟組織,用咬骨鉗咬斷寰椎弓并剪開硬腦膜,暴露枕骨大孔內的延腦和頸髓,觀察有無小腦扁桃體疝及其程度。可自疝下方切斷頸髓及兩側神經,待開顱后將上段頸髓連同腦組織一并取出。雖然開顱取出腦后也可以觀察有無小腦扁桃體疝的形成,但本方法更有助于原位觀察。

1.4 肺及胃腸浮揚試驗 多用于產科醫療糾紛之中,因為此時常有新生兒是活產還是死產之爭。該方法系判斷新生兒是活產還是死產的重要標志,主要根據新生兒出生后是否進行過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肺及胃腸浮揚試驗。未經過呼吸的肺,因肺內不含空氣而呈實體狀,比重為1.045~1.056,投入冷水中即下沉,而出生后隨著呼吸運動的建立,全部肺泡被空氣脹滿,肺的體積膨脹,比重<1,投入冷水中不下沉而是浮于水面。胃腸浮揚試驗是肺浮揚試驗的輔助試驗,由于新生兒呼吸運動時,也將部分氣體咽入胃內,并隨時間推移而逐漸進入十二指腸及小腸。依次結扎賁門、幽門、十二指腸上下端、空腸、回腸及結腸,將胃腸全部取出投入冷水中,觀察浮沉情況。如果尸體已經腐敗,肺及胃腸浮揚試驗則無意義。

2 病理組織學特殊染色方法在死因爭議案件法醫學鑒定中的作用

有死因爭議的尸體經過尸體解剖檢驗后,只有部分案例通過肉眼檢查即可作出初步診斷,而大多數案件必須經過病理組織學檢驗,才能進一步查明死因,確定或排除某些病變的存在,并明確病變與死亡的因果關系或死亡與治療的因果關系等。

常用的病理組織學方法包括常規組織學染色方法(H-E法)、脂肪染色法、羊水角化鱗狀上皮細胞染色及纖維組織染色法等。各方法具有其特殊的診斷目的,現舉例如下。

2.1 常規組織學染色法(H-E法) 常規組織學染色法是尸體解剖后將各內臟器組織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處理后,再觀察組織的細微病理變化,以進一步診斷疾病,明確死因。

2.2 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

2.2.1 脂肪染色法 一般情況下,不必特別證明脂肪細胞或脂質的存在,但對疑為脂肪栓塞而死亡者,如燒死尸體、全身軟組織大面積挫傷、長骨骨折或做過骨科手術、乳腺切除、油劑注射者、部分交通事故意外損傷死亡案例,都有必要做脂肪染色,以證明脂肪栓子的存在。此外,常規H-E染色鏡檢見組織內有較多空泡而懷疑有空氣栓塞時,也必須做脂肪染色,以鑒別診斷。某些毒物中毒如砷化物、磷化鋅中毒時,往往導致心肌細胞濁腫及脂肪變性,心肌細胞胞漿內出現多數細小的脂肪滴,也需要做脂肪染色來證明。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蘇丹Ⅲ(Ⅳ)法、蘇丹黑法等。由于脂肪易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常常在取出組織后,先用10%的福爾馬林固定,然后冰凍切片。

2.2.2 羊水角化鱗狀上皮染色法 產婦分娩過程中若有子宮肌壁的破裂,子宮收縮時可將羊水壓入破裂的子宮壁靜脈竇內,羊水成分可以由子宮靜脈進入肺循環,在肺動脈小分支或毛細血管內引起羊水栓塞。少量羊水成分還可以通過肺毛細血管進入大循環而引起多數器官小血管栓塞。羊膜產生的羊水中含有脫落的角化鱗狀上皮。在H-E染色中呈淡紅色,對比不清晰。特別是當上皮較少時必須通過特殊染色,才利于證明它的存在。常用的方法有:角蛋白染色、黏多糖染色、彈性蛋白染色;酸性復紅-馬修黃對比染色;阿爾卑藍-熒光桃紅染色法等。

2.2.3 纖維染色法 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染色法,各用于不同的情況下。

膠原纖維在H-E染色中不易與其他纖維相區別,必須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來加以區分。該方法可用于檢查心肌瘢痕組織灶、早期肝硬化等。彈力纖維染色用于支氣管擴張、老年性肺氣腫、高血壓細動脈壁纖維增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彈力纖維的崩解、斷裂與消失等。常用的方法有Oreein地衣紅法、Verhoff彈性纖維染色法等。網狀纖維染色法主要用于區別腦膜瘤與星形細胞瘤,以及用于判斷肝組織網狀支架塌陷破壞或增生等情況。常用的染色方法有:Gomori銀染色法、Masson三色法及Mallory三色法等。

3 總結

死亡原因的確定,往往是解決死因爭議案件的關鍵所在,也是法醫學鑒定的主要任務。以上列舉的僅是法醫病理學鑒定中的部分檢驗技術與方法。在死因爭議案件中,在完成這些技術方法的同時應結合案情調查、現場勘察、死亡情況、尸體檢驗、毒物檢驗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得出結論。醫療糾紛案例還應聘請臨床醫學專家進行會診,以確保法醫學鑒定水平和質量。

醫學技術論文: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摘 要 納米技術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整合將對21世紀的生物醫學產生深刻的影響。它將利用生物大分子進行物質的組裝、分析與檢測技術的優化、并將藥物靶向性與基因治療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觀領域,用納米生物技術檢測是否患有癌癥只用幾個細胞。

關鍵詞 納米技術;納米生物學;DNA納米技術

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最近美國《商業周刊》列出了21世紀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三個領域:一是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二是從外星球獲取能源;三是納米技術。所謂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是指在小于100 nm的量度范圍內對物質和結構進行制造的技術,其實就是一種用單個原子、分子制造物質的科學技術[1]。納米技術在新世紀將推動信息技術、生物醫學、環境科學、自動化技術及能源科學的發展,將極大的影響人類的生活,衣、食、住、行、醫療等方面。本文將圍繞納米技術給21世紀的生物醫學可能帶來影響作一概述。

1 納米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有人把在納米尺度(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生物學叫做納米生物學。納米結構通常指尺寸在1 nm~100 nm范圍的微小結構。1納米等于10-9m,即1m的十億分之一。我們知道,細胞具有微米(10-6m)量級的空間尺度,生物大分子具有納米量級的空間尺度。在它們之間的層次是亞細胞結構,具有幾十到幾百納米量級的空間尺度。顯然在納米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納米生物學,它的研究對象就是亞細胞結構和生物大分子體系。由于納米微粒的尺寸一般比生物體內的細胞、紅細胞小得多,這就為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途徑即利用納米微粒進行細胞分離、疾病診斷,利用納米微粒制成特殊藥物或新型抗體進行局部定向治療等。

2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應用

2.1 測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

納米技術與掃描探針顯微鏡(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SPMs)相結合,便具有了觀察、制造原子水平物質結構的能力,為生物醫學工作者提供了直接在亞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的應用前景[2,3]。掃描探針顯微鏡是指利用掃描探針的顯微技術,常用的有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它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的簡稱)和 原子力顯微鏡(AFM,它是Atomic Force Microscope的簡稱)。STM的原理是利用電子隧道效應測量探針和樣品間微小的距離,又將探針沿樣品表面逐點掃描,從而得到樣品表面各點高低起伏的形貌。當探針和樣品表面間的距離非常近達到一個納米時,同時在它們之間施加適當電壓,在它們之間會形成隧道電流,這就是電子隧道效應。這時探針尖端便吸引材料的一個原子過來,然后將探針移至預定位置,去除電壓,使原子從探針上脫落。如此反復進行,最后便按設計要求“堆砌”出各種微型構件。

Hafner(1999)等[4]報道了碳納米管的制備方法,整個過程如同用磚頭蓋房子一樣。隧道電流的大小和探針與表面間的距離有關,因此通過隧道電流的測量可以確定這距離的值。STM觀測的樣品要有導電性,用AFM就沒有這種要求。AFM的原理是用探針的針尖去“觸摸”樣品表面,將探針沿表面逐點掃描,針尖隨著樣品表面的高低起伏作上下運動。用光學方法精確測量針尖這種上下運動,就可以得到樣品表面高低起伏的圖像。用AFM還可以測量分子間作用力的大小以及不同環境中分子間作用力大小的變化。掃描探針顯微鏡又是操作生物大分子的工具。用它們可以扭轉或拉伸生物大分子,從而研究單個生物大分子的運動學特性。STM和AFM在平行于樣品表面的方向上的空間分辨率達到0.1 nm。已知樣品中原子間距離的量級是0.1 nm ,所以STM和AFM的空間分辨率達到了分辨單個原子的水平。它的時間分辨率取決于要掃描的樣品范圍和像素點數目,用它們測量固定觀測點時,時間分辨率達到ns甚至ps,掃描一幅面積是10 nm×10 nm的樣品時,中等象素密度的時間分辨率約是1秒[5]。顯而易見,利用STM、AFM等技術,好象使用“納米筆”一樣,可以操縱原子分子,在納米石版印刷術中構造復雜的圖形和結構[6]。

2.2 磁性納米粒子的應用

德國學者報道了含有75%~80%鐵氧化物的超順磁多糖納米粒子(200~400 nm)的合成和物理化學性質[7]。將它與納米尺寸的SiO2相互作用,提高了顆粒基體的強度,并進行了納米磁性顆粒在分子生物學中的應用研究。試驗了具有一定比表面的葡聚糖和二氧化硅增強的納米粒子。在下列方面與工業上可獲得的人造磁珠作了比較:DNA自動提純、蛋白質檢測、分離和提純、生物物料中逆轉錄病毒檢測、內毒素清除和磁性細胞分離等。例如在DNA自動提純中,用濃度為25 mg/mL的葡聚糖 nanomag R和SiO2增強的納米粒子懸濁液,達到了≥300 ng/ μL的DNA型1~2 KD的非專門DNA鍵合能力。SiO2增強的葡聚糖納米粒子的應用使背景信號大大減弱。此外,還可以將磁性納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材料后與蛋白質結合,作為藥物載體注入到人體內,在外加磁場2125×103/π(A/m)作用下,通過納米磁性粒子的磁性導向性,使其向病變部位移動,從而達到定向治療的目的。例如10~50 nm的Fe3O4的磁性粒子表面包裹甲基丙烯酸,尺寸約為200 nm,這種亞微米級的粒子攜帶蛋白、抗體和藥物可以用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這種局部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

2.3 納米脂質體—仿生物細胞的藥物載體

脂質體(Liposome)是一種定時定向藥物載體,屬于靶向給藥系統的一種新劑型。20世紀60年代,英國Bangham AD首先發現磷脂分散在水中構成由脂質雙分子層組成的內部為水相的封閉囊泡,由雙分子磷脂類化合物懸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類似生物膜結構和通透性的雙分子囊泡稱為脂質體。70年代初,Rahman YE等在生物膜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將脂質體作為酶和某些藥物的載體。納米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的優點:①由磷脂雙分子層包封水相囊泡構成,與各種固態微球藥物載體相區別,脂質體彈性大,生物相容性好;②對所載藥物有廣泛的適應性,水溶性藥物載入內水相,脂溶性藥物溶于脂膜內,兩親性藥物可插于脂膜上,而且同一個脂質體中可以同時包載親水和疏水性藥物;③磷脂本身是細胞膜成分,因此納米脂質體注入體內無毒,生物利用度高,不引起免疫反應;④保護所載藥物,防止體液對藥物的稀釋,及被體內酶的分解破壞。納米粒子將使藥物在人體內的傳輸更為方便。對脂質體表面進行修飾,譬如將對特定細胞具有選擇性或親和性的各種配體組裝于脂質體表面,以達到尋靶目的。以肝臟為例,納米粒子—藥物復合物可通過被動和主動兩種方式達到靶向作用:當該復合物被Kupffer細胞捕捉吞噬,使藥物在肝臟內聚集,然后再逐步降解釋放入血液循環,使肝臟藥物濃度增加,對其它臟器的副作用減少,此為被動靶向作用;當納米粒子尺寸足夠小約100~150 nm且表面覆以特殊包被后,便可以逃過Kupffer細胞的吞噬,靠其連接的單克隆抗體等物質定位于肝實質細胞發揮作用,此為主動靶向作用。用數層納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藥物進入人體后可主動搜索并攻擊癌細胞或修補損傷組織。

納米粒作為輸送多肽與蛋白質類藥物的載體是令人鼓舞的,這不僅是因為納米粒可改進多肽類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進肽類藥物穿透生物屏障。納米粒給藥系統作為多肽與蛋白質類藥物發展的工具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8]。

2.4 DNA納米技術和基因治療

DNA納米技術(DNA nanotechnology)是指以DNA的理化特性為原理設計的納米技術,主要應用于分子的組裝。DNA復制過程中所體現的堿基的單純性、互補法則的恒定性和專一性、遺傳信息的多樣性以及構象上的特殊性和拓撲靶向性,都是納米技術所需要的設計原理[9]。現在利用生物大分子已經可以實現納米顆粒的自組裝。將一段單鏈的DN斷連接在13 nm直徑的納米金顆粒A表面,再把序列互補的另一種單鏈DN斷連接在納米金顆粒B表面,將A和B混合,在DNA雜交條件下,A和B將自動連接在一起[10]。利用DNA雙鏈的互補特性,可以實現納米顆粒的自組裝。利用生物大分子進行自組裝,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可以提供高度特異性結合,這在構造復雜體系的自組裝方面是必需的。

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所Bukanov等研制的PD環(PD?loop)(在雙鏈線性DNA中復合嵌入一段寡義核苷酸序列)比PCR擴增技術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其引物無須保存于原封不動的生物活性狀態,其產物具有高度序列特異性,不像PCR產物那樣可能發生錯配現象。PD環的誕生為線性DNA寡義核苷酸雜交技術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使從復雜DNA混合物中選擇分離出特殊DN段成為可能,并可能應用于DNA納米技術中[11]。

基因治療是治療學的巨大進步,質粒DNA插入目的細胞后,可修復遺傳錯誤或可產生治療因子(如多肽、蛋白質、抗原等)。利用納米技術,可使DNA通過主動靶向作用定位于細胞;將質粒DNA濃縮至50~200 nm大小且帶上負電荷,有助于其對細胞核的有效入侵;而最后質粒DNA插入細胞核DNA的準確位點則取決于納米粒子的大小和結構。此時的納米粒子是DNA本身所組成,但有關它的物理化學特性尚有待進一步研究[12]。

2.5 納米細胞分離技術

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開始利用納米微粒進行細胞分離,建立了用納米SiO2微粒實現細胞分離的新技術。其基本原理和過程是:先制備SiO2納米微粒,尺寸大小控制在15~20 nm,結構一般為非晶態,再將其表面包覆單分子層。包覆層的選擇主要依據所要分離的細胞種類而定,一般選擇與所要分離細胞有親和作用的物質作為附著層。這種SiO2納米粒子包覆后所形成復合體的尺寸約為30 nm。第二步是制取含有多種細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膠體溶液,適當控制膠體溶液濃度。第三步是將納米SiO2包覆粒子均勻分散到含有多種細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膠體溶液中,再通過離心技術,利用密度梯度原理,使所需要的細胞很快分離出來。此方法的優點是:①易形成密度梯度;②易實現納米SiO2粒子與細胞的分離。這是因為納米SiO2微粒是屬于無機玻璃的范疇,性能穩定,一般不與膠體溶液和生物溶液反應,既不會沾污生物細胞,也容易把它們分開。

3 發展趨勢

跨入21世紀后的未來二三十年,數學、化學、物理學等基礎研究的進展將擴大納米技術的應用范圍,使納米技術與物醫學的聯系更加緊密,其發展趨勢是:①生體相容性好的鈦合金等物質將逐步開發[13],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②納米技術與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將有助于揭示生物大分子各級結構與功能的破譯;③納米生物技術將使藥物的生產實現低成本、高效率、自動化、大規模,而藥物的作用將實現器官靶向化[14]; ④納米生物技術應用于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分子復合物和分子組裝的研究將在病毒結構、細胞器結構細節和自身裝配機制上取得進展[15];⑤納米生物技術將使生物活性分子診斷、檢測技術向微型、微觀、微量、微創或無創、快速、實時、遙距、動態、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有人預測,二三十年后,醫生使用納米技術只需檢測幾個細胞就能判斷出病人是否患上癌癥或判斷胎兒是否有遺傳缺陷。婦女懷孕8個星期左右,在血液中開始出現非常少量的胎兒細胞,用納米微粒很容易將這些胎兒細胞分離出來進行診斷。在人工器官外面涂上納米粒子可預防移植后的排異反應。使用納米技術的新型診斷儀器只需檢測少量血液,就能通過其中的蛋白質和DNA診斷出各種疾病。

醫學技術論文:因特網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醫學教育;網絡;計算機

因特網作為一個無國界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已經滲透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對醫學教學和科研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計算機網絡和數字技術正在改變高等醫學院校的辦學模式和教育理念,醫學教育正在逐步跨入信息化時代。現將幾年來我科應用因特網進行教學的體會介紹如下。

1 因特網的基本特點

國際互聯網是目前世界上覆蓋面最廣、信息資源最豐富、規模最大的計算機網絡。因特網的雛形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建設的名為ARPANET的網絡,由于采用了TCP/IP協議,并用公開了TCP/IP協議的核心技術,使得因特網得到了迅猛發展。因特網具有開放、自由、交互性強的特點,所以其具有信息資源豐富、入網方式多樣、信息服務靈活以及多種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優點,被廣泛應用到教育、行政、企業等各行各業之中,是世界各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重要基礎設施。

2 網絡軟件的應用

2.1 網頁制作軟件

常用軟件有Macromedia Dreamweaver、Microsoft Front-page、網頁作坊等等。通過這些軟件使得網頁制作簡單易行,我們用教學素材制作出精美的網頁.在網頁中可以添加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動畫,使其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動感十足,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制作好的網頁既可以用于多媒體教學,又可以上傳至互聯網便于學生進行自學。

2.2 電子書制作軟件

常用軟件有Adobe Acrobat、Quick CHM、E書伴侶、電子文檔處理器、e書工場等等。通過把教學素材制作成不同的電子書,便于打包攜帶及檢索。并可以在不同的載體上閱讀,方便學生學習,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利用電子文檔處理器制作出藥典讓學生下載到掌上電腦、電子書閱讀器、MP3等載體,使學生能夠隨身攜帶、快速查閱,并從機械的記憶中解脫出來。

2.3 動畫制作軟件

常用軟件有Flash MX、Authorware等。利用這些軟件與網頁制作軟件相結合,使網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亦可制作生動的教學動畫,使教學擺脫枯燥無味的格調,寓教于樂,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易于掌握。如利用Flash MX是交互式矢量圖和Web動畫的標準,心血管系統血液循環的動畫、細胞周期動畫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一目了然。

3 網絡搜索引擎的應用

搜索引擎是一個對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然后供查詢的系統,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和用戶查詢三部分,是一個為人們提供信息“檢索”服務的網站,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網上的所有信息歸類以幫助人們在茫茫網海中搜尋到所需要的信息。通過關鍵詞及一些必要的技巧,我們很容易在互聯網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極大地方便了醫學教學。

目前比較有名的醫學專業搜索引擎有Medical Matrix,HeahhWeb,HealthAtoZ,Medscape,Medical World Search等。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關鍵詞搜索和分類目錄搜索,利用它們可以免費進入因特網臨床醫學數據庫,查閱到許多醫學資料,擴大醫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料,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其他非醫學搜索引擎還有Google、Yahoo、百度、新浪等,利用它們我們同樣可以查到許多有用的資料。例如:以“SARS”作為關鍵詞用百度引擎搜索,在0.001s內即可找到相關網頁約2600000篇;再以“防治”作為關鍵詞進一步搜索,許多SARS防治的相關資料立刻呈現在眼前,使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便獲得了許多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4 BBS論壇的應用

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英文縮寫,即電子公告牌系統,它通過在服務器上運行服務軟件,允許用戶使用終端程序通過網絡來進行連接,執行下載數據(或程序)、上傳數據、閱讀新聞、交換消息等功能。BBS已經日益普及,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擴充。通過BBS系統可隨時取得國際最新的專業信息,也可以通過BBS系統來和別人討論方方面面的話題,更可以利用BBS系統來刊登一些“征文”、“求助”及“提問”等啟事,極大方便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教師之間的交流。我們利用BBS來組織疑難病例討論、通知、布置作業、組織英語沙龍及各種愛好者協會等多種教學活動,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網絡的點擊率大大提高。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 遠程教學系統的應用

遠程教學是指學的過程和教的過程不在同一時間或同一地點下進行的教學,但使整個或部分學習過程得到了教師的計劃、導引、輔導和評估。參加遠程教學的學生只需在家里登錄相應的網站,就可以享受到多種形式的教學,還可以提供網上交流和討論。

5.1 在函授教育中的應用

學校通過網絡招生信息,學生通過網上報名,教師將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聯網的計算機接收信息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也可以在網上考試的日程表,在網絡上完成考試,而考試分數則會以E-mail和信件的形式通知學生。這樣既方便學生,也方便教師,同時還可以節約教學成本,非常適合中國國情。

5.2 在繼續教育中的應用

我校與多個醫學專業網站(如好醫生網站)合作,利用其網站資源對全校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要求每位教師自由上網,選擇本專業教育課程進行學習,每年獲取一定的學分作為繼續教育培訓的依據。

5.3 在對外交流中的應用

通過遠程教學系統,我們隨時可以和區內外,甚至國內外同行進行交流,定期組織學生、教師遠程學術活動,使他們能及時了解國內外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

6 展望

因特網在醫學中的實踐,促進了醫學教學改革和發展,為醫學各學科開辟了教育的新途徑,同時也對醫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課題。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有效的教學管理和學習引導,如何更好的應用現代教學手段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已經成為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充分發揮這一新技術、新事物的優勢,必將為我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醫學技術論文:試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基于就業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應用與探討

論文關鍵詞:就業 項目化教學 口腔工藝技術

論文摘要:通過深人調研、分析就業市場對口腔醫學技術人才崗位及核心能力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在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中,開展就業導向下的項目化教學,探討就業導向下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方法實施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高校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成為各高等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職業學校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不能較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弊端日益顯現。于是,一種針對當前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有效縮短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期、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應運而生。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在多年從事專業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對用人單位崗位技能需求深人實地的考察調研以及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追蹤分析,深感現有的專業教學模式和學生在校獲取的專業技能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嚴重脫節,學生在企業只需幾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的技能,在校學習了2-3年后竟然不會,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不高導致就業競爭力低下。自2006年起,在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中,開展就業導向下的項目化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總結回顧如下:

1項目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并學習工作知識的教學模式,是“行為導向法”的一種,也是當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論基礎是職業教育課程的結構觀。項目化教學,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解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

2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2.1“項目”是市場人才需求與課程教學內容雙向融合的結晶

以專業人才就業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所學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是項目設計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開發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特定崗位的知識群和技能群的意義建構,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2.2項目的完成有賴于全體成員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協作

項目化教學一般以“開發小組”為單位,依據項目目標各小組獨立地組織、安排本組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中全體成員按照分工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同時又要與其他成員保持聯系,通過交流和協商,共同完成小組的項目任務,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協作的團隊精神。

3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3.1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項目任務

確立實用、優秀的項目是項目教學法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項目教學的教學過程重點在于師生協同努力完成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的開發,所選項目應緊扣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在設計項目時,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力求使大綱中的知識點融合到各個項目中去,學生通過操作項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學職業的主要工作內容以及勝任這些工作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同時,項目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針對性。口腔醫學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項目的設計應以就業為導向,以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為依據,在深人行業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邀請行業一線專家共同確定項目任務,實現專業教學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軌。

3.2項目實施階段

第一步是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各方面不同的特點,如年齡、性別、個性、學習成績等,把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促使來自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賞。第二步是按計劃完成項目。這一階段以學生的自學和相互協作為主,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去嘗試,此時學生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去分析決策,體驗工作的艱辛,激發個人潛能和創新能力。

3.3項目成果的提交與評價

當整個項目實施結束后要進行總評,總評應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應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評價還應結合不同項目的特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將項目評價和學生個人評價有機結合。評價的目的不應只評出分數和名次,更應指出問題所在,并給出具體改進及修改建議,讓學生在下一個項目學習中表現更出色。

4項目化教學應用體會

4.1項目化教學真正體現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理念

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教學目標來看,項目化教學是應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學習和技能提高,而傳統教學則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從教學形式上來看,項目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而傳統教學則是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從學生的參與程度來看,項目化教學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作出選擇,體現了“我要學”,而傳統教學是學生聽從教師的指揮,是“要我學”的被動學習;從師生互動的方面考慮,項目教學表現出學生主動提問問題,教師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學習互動形式,傳統教學則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主動權在教師一方;從教學動力方面來看,項目化教學是教師圍繞學生的優點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得以調動,能維持長久,而傳統教學中教師要尋找學生的不足來進行教學,主要靠外在動力強迫學生學習,效果自然不佳。

4.2項目化教學更有利于高職教學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要求我們在高職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項目化教學有力地體現了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對高職教學的要求。所以,完成項目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綜合運用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探索創新的過程。項目給學生提供了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內容和展示能力的機會,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項目化教學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解決一些現實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實際工作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真正實現了專業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的有效接軌,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是可取的、有實際價值的。

醫學技術論文:試析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課程設置的思考

[論文摘要]《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調整了原來的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的招生專業,由醫學高職高專院校原來可以開辦的相關醫學類的專業調整為只能開辦醫學技術類專業,培養的目標是高級應用技術人才,這使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必須對現有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整,以培養人才為手段,同時起到引導市場正確走向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 課程設置 技能培養

2005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試行)“規定了專業劃分、名稱及所屬職業技術門類,反映了職業技術人才的業務規格和培養目標,是國家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進行宏觀管理的一項基本的指導性文件,是指導高等院校設置、調整專業、制訂培養方案、組織教育教學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在該《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的招生專業由原來的可以開辦相關醫學類專業調整為只能開設醫學技術類專業。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對醫學技術類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環節作出了界定:“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核心能力:醫學影像檢查與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和主要實踐環節:人體解剖學基礎、醫學電子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基礎、外科學基礎、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核醫學與放射治療、醫學影像設備原理及構造、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該簡介中培養目標強調高職高專院校醫學技術應該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學科性人才。學生所具有的專業核心能力是影像檢查與治療技術。為了適應新的需求,高職高專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只有改革傳統的課程設置,才能應對新形勢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挑戰。

一、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對課程設置闡釋

課程設置主要是指課程結構的合理性和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課程結構的合理性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和各課程之間的有序銜接,能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課程內容安排的科學性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知識論的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它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

(二)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課程結構不合理。沒有合理定位影像技術專業課程。目前大多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不是脫胎于原來的中專學校,就是參照醫學類本科院校課程,很少做必要的調整,有的學校甚至是因人設課,能夠真正深入社會調查市場需求和用人動態而調整專業計劃并合理設置課程的高職高專院校很少。課程科目的設置往往偏重醫學類科目,學時分配不合理,單純理論性學時過多。通識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開設不合理,通識類課程和專業基礎課所占比例過大,人文類課程太少或幾乎沒有開設。教材的選擇兩極分化,不是沿用中專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醫學類的教材,不能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這就導致學生所學不多或難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養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2)輕實踐環節,重理論課講授。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高級應用技術人才,而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不注重實踐,單純突出理論課的講授作用,多數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并不重視實驗環節,認為實踐內容只是理論內容查缺補漏的方式而已,沒有固定的實踐課程安排,實踐內容安排的隨意性大,缺乏系統和科學性,完全達不到實踐課程在技術類課程中所應該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實踐環節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論學時之后,學生只是單純按照試驗大綱或實驗指導進行操作,極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意識,導致學生喪失了實踐中的探索、鉆研意識,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層次上,最終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基礎知識不牢動手能力又差的學生。(3)采取單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結果不能作為全面衡量學生能力的依據。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因為升格于中專學校或脫胎于本科院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仍舊沿襲原來學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單一的考核方式,側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對實踐環節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單憑理論考試成績確定學生的優劣,學生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計,學生在學業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觀地評價。從這種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學質量情況難免以偏概全,失去準確度。

二、應對新形勢,優化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所界定的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醫學技術影像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僅僅突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用性和綜合性還不夠,更要建立科學、系統和完善的實踐培訓體系。在課程設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識內容外,還應該通過課程的設置,提高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課程選擇上應立足于高職高專院校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提升自中專院校或脫胎于本科院校,加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特殊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學內容不是相對滯后就是脫離高職高專院校實際,處于探索與實踐階段的高職高專院校課程建設還是參照傳統的醫學類專業的課程建設模式,不能脫離母體的羈絆,所做的只是在課程科目的數量和難度上加以減少和降低,而沒有開設適合高職高專的課程。為了適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服務社會的職能,高職高專院校應該結合專業特點和市場需要,優化原有的課程設置,脫離醫學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創設新的課程,增開一定門類的技術類課程。結合服務區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資源與優勢,大力發展校本教材。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有所取舍,側重實際應用技能的展示與講解,適當減少單純的理論研究。

(二)醫學技術類專業的特點是課程體系基石,實踐內容所占比重過小

合格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是高職高專醫學技術類專業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是影像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開設成敗的關鍵。科學、完整、合理的課程體系應該建立在工學醫學結合基礎之上,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根據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通過讓學生及早接觸與熟悉工作崗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及實踐操作技能。同時要兼顧學生職業能力可持續提升,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契合專業特點,要以影像技術崗位職能培養為出發點

教師安排教學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到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工作職能要求,改革傳統的以理論內容為主忽視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根據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崗位的職能要求等選取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本著“理論內容是實踐能力的基礎,實踐能力是理論內容的升華”的指導思想,明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從而達到培養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時刻以問題為基礎,知識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證相融合,教學中采取院校與模擬醫院和附屬醫院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影像中心和現代化教學設備及附屬醫院專業崗位的人力、設備等優勢,把部分理論課堂內容直接搬入模擬教室或到附屬醫院影像科室去講授,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學習場景。

(四)以堅持技能培養和工作相結合為出發點,積極推進整體課程實施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在傳統講授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路,注重學生校內學習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做到校內學習和實際崗位工作需求的統一。在專業技能課程方面,采取理論為點,實踐鋪開的方式,采用任務型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應用為載體,以注重培養學生具體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能力為目標,為學生理論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可持續提升提供一個有效和良好的途徑。

采用模塊化教學方式,將醫學技術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為一個總教學模塊,參照綜合醫院影像科的設置來設置子教學模塊,也就是各門課程所包含的章節。這樣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上就會避免出現錯位現象。學生在系統學習掌握好實際操作后既可勝任醫院影像科的某一個職業崗位工作,學校也可根據各級醫院影像科不同的職業崗位需要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這樣,既便于安排各門課程的教學進程,又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及就業崗位意向重點選擇一個或幾個課程模塊,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績觀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筆試+ 技能操作+ 平時作業+ 實踐報告的綜合考評方式。通過測評,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重視實踐考核的績效分值,使其考核總分值與理論考試成績權重相等。考核內容以醫學影像技師所應掌握的技術標準,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臨床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加大實踐教學內容的比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實踐性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有著它自己的獨立性,通過加強實踐教學能夠印證學生在理論課中掌握的理論知識,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著日常理論教學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過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實踐性教學所包含的實驗、實訓與實習三大環節中,不但要認真編制實踐教學大綱與計劃,還應該對實驗內容及方法進行合理改革調整,在實驗中,指導教師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帶動學生,促進學生的實際技能操練。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實驗與實訓中讓每兩位學生結成訓練對,分別扮演醫生和患者的角色進行操作訓練并互換角色,教師對于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給予指導。實踐教學是影像技術專業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 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應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還應該適當增加實訓教學,每學期抽出一定的時間,以“模擬醫院的方式將醫學模擬設備應用于影像技術專業技術實踐教學, 倡導以貼近醫院的真實環和更符合醫學倫理學的方式開展實踐和考核”。或者帶領學生到附屬教學醫院,充分利用醫院的影像設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充分安排學生在三級以上具備CT、MRI等大型影像設備以及具有較高診斷和操作技術水平的教學醫院實習,開展技能實訓,讓學生在崗位的氛圍中印證所學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健全實習管理制度,確保實習質量。

(六)立足校本實際,深化豐富教學資源

課程設置的成功依賴于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整體素質決定了課程的實施。作為應用型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富有前瞻性,能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業的工作背景和行業發展情況。院校在師資的培養上要注意突破教師的單一教書職能,積極鼓勵教師到醫療衛生行業的一線進行充分的理論實踐,豐富教師的專業素養。同一門課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師承擔,互幫互學,取長補短。院校可以根據需要合理地甄選本行業優秀人才做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承擔課程的教學任務。

積極研制與開發校本教材,從本院校與服務區的實際出發,增強專業課程的適應性。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目錄專業簡介》中,鼓勵各個高職高專院校開設學校的特色課程。而目前大多院校的課程建設研究只是初級階段,基本是沿用原來的老教材,目前還沒有使用效果更好、具有影響力的教材。所以院校應該根據影像技術專業的特點,大力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根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可以由院校和附屬醫院共同合作編寫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色教材及與之相配套的實驗、實訓指導書,并由附屬醫院共同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模式,以提高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標,為畢業生在各級醫院就業做好更充分的崗位適應準備。鼓勵教學一線教師積極采用國內外同類課程的優秀教材,通過對該教材內容的吸收與消化,并結合本校實際和專業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進行校本化處理,提高教材的適用性。體現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特點,理論知識宜廣不宜深,實踐內容要以就業崗位職能為依據。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同時加大資金投入,購入先進的教學設施和相應的實驗設備,充分滿足教學需要。

人類已經邁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各類醫學人才的需求急劇加大,所以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必將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為了應對新的機遇,高職院校醫學影像專業必須深化課程改革,了解課程結構的現狀,深入分析其不足,對現有課程結構體系進行變革,按照有關依據和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以培養一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專門人才。

醫學技術論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世紀是科學快速發展的世紀,隨著臨床醫學、電子學等學科的發展,新的檢驗技術和自動化儀器的應用為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與可靠性。檢驗科主要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檢驗報告,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臨床的工作[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在醫療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醫學發展占據著重要位置,同時關系到國民身體素質的保障,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技術的發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現時的質量管理跟不上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腳步,在質量管理中存在著許多漏洞,給人民與社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本文著重探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現報告如下: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醫療機構檢驗條件與技術配備不合理。醫院里表現床位時常面臨緊缺之勢,房間設計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檢驗結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屬的焦躁與暴怒。部分實驗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護要求,缺乏長遠計劃。檢驗硬件設備跟不上技術發展的腳步,儀器設備長時間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趨于老化之勢。

1.2實驗室室前檢查不合理。臨床醫師為患者開據檢查申請單,病人按醫囑要求留取標本送檢。部分臨床醫師對沒有針對患者的病情申請送檢,而且不少檢查項目的臨床意義不是十分明了,檢查的目的性不強。更有部分醫師因為診斷不出問題,而隨便讓病人進行抽血與進行其他無意義的形式檢驗,讓病人及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其家屬費時費力,同時又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而病情確又得不到緩解,從而失去了對醫院的信心而選擇不就醫。

此外,臨床科室標本抽取時間遲早不一,導致待檢標本時間過長而影響檢驗結果。部分護士抽取標本的操作不規范,致使檢驗結果與理論結果出現較大差異,給臨床醫師的判定造成了極大的誤導。醫師無法對癥下藥,也是導致患者再不肯就醫的重要原因。部分質量控制管理人員理論知識薄弱、知識更新遲緩。質控管理人員運用舊理論知識進行檢驗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統的誤差判斷。

1.3文件管理無序,有失規范。文件管理是檢驗科開展和進行各項工作的基本準則[2],科學規范的文件管理模式與制度才能保證檢驗科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檢驗人員對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義不熟悉,在編寫和建立程序檔案文件時分類不合理、書寫不規范,檢驗原始記錄不完整,達不到檔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檢驗科管理人員沒有對實驗室進行不定期的質量檢查,致使錯誤無法得到及時糾正與修改。另外,管理人員對儀器使用、維護、校準等賬目不夠健全,質控品與校準品存在混淆的問題,以致使用不正確,極大地影響著檢驗結果。

1.4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的關系不甚和諧。當前醫院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極大地影響著醫療合作關系。臨床醫師希望檢驗人員能幫助尋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對檢驗知識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現混淆檢測項目的現象。而檢驗人員又總是希望臨床醫師理解檢驗技術的一些高度專業化的難度,彼此之間又缺乏溝通與交流,日積月累,從而在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樹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導致關系的彼此不協調。

2針對臨床檢驗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措施與對策

2.1加強設備管理,改善檢驗環境。根據技術要求,配備適合的檢測儀器。時刻緊跟國際技術發展的腳步,引進測試領域廣、精度高的儀器設備。完善各項儀器和管理,實行“一對一”或“二對一”專人專隊管理與護理。檢驗室對檢驗人員嚴格操作規程,對儀器設備的購進、建檔、使用操作管理、人員職責均作出明確規定,以提高儀器的護理質量,保證儀器的完整性和設備檢測的準確率。

2.2完善實驗室前檢查制度,提高質控質量。要求臨床醫師及檢驗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對臨床醫師要求提高與擴展初診知識,對檢驗人員加強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檢驗人員素質。增強工作職員應對醫療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對新知識、新測定辦法、新儀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驟應實行重點培訓并嚴格考核。強化標本采集,檢驗科要做到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檢驗工作,嚴格認真做好室內、室間質控,確保測定結果的精確度和精密度,減少試驗操作經過中批間和日間標本檢測結果的誤差,使檢驗質量顯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規范,并嚴格執行。實行科主任負責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統[3]。要求檢驗單由具有處方權的醫師逐項填寫,檢驗人員需經檢驗科主任審批報告權后方能簽發報告,檢驗結束,檢驗單及報告均應備份存檔。制定檢驗儀器操作手冊,并定期進行修訂。檢驗負責管理人員定期向科主任申請檢查各種試劑的質量和所用儀器的靈敏度,精密度,定期進行校正。健全登記統計制度,對各項工作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登記和統計,要填寫完整、準確,妥善保管,并實行歸檔存檔。同時加強儀器、試劑的管理,建立大型儀器檔案。建立崗位責任制,實行專人負責。

2.4促進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的交流。檢驗科要加強和臨床科室的互動合作與交流,醫院開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動,要求各科室的人報告自己科室的最新發展。檢驗科人員要求理解臨床常見病例和高發病例的相關醫學知識,不斷學習和積累臨床知識和臨床工作經驗,提升專業檢驗能力。臨床醫師要求理解檢驗技術的一些高度專業化的難度,隨時跟進檢驗科的技術發展。

總述:隨著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繼國家對藥品進行嚴格的管理之后,臨床檢驗質量管理開始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在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質量放在核心,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質量意識,減少因為標本因素對檢驗結果產生的消極影響。

醫學技術論文: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常用護理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寬口徑培養、擴大知識面,已成為高職醫學教育的一個教學改革重點,即除了學習本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相關學科和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注重醫學教育對學生的人性化和多種能力的培養,以使高職專業的學生將來有一定的發展動力和能力。為此,為順應學生發展的需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求,我們結合這幾年對臨床醫學專業《常用護理技術》課程教學的了解和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從2008年開始我們教研室改革了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常用護理技術》課程的教學,得到了學生的好評。

1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了解和掌握某些護理理論、護理技術的同時,學會與人、與患者的溝通的技巧,培養與患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也為今后與護理人員在醫療護理工作中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礎。并且能了解社區護理的的特點,為使以后走向社區打下基礎。

2 教學對象與教學安排:

三年制統招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本課程安排在第二學年第二學期,為時9周,周學時6學時。理論與實驗學時比為1:1。

3 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

4 教學方法:

4.1 理論性強的章節如緒論、護理程序、職業防護等以課堂講授為主,突出要點,配以一些實況錄像資料.,如護理程序在臨床上的運用過程錄像。

4.2 人際溝通理論與技巧采用設置情景案例,在學生討論和表演中教師道出或總結出人際溝通的基本理論知識,課下留下情景案例作業做思考,學生實習課上練習。

4.3 常用護理技術課堂實習很重要,采用學生先自學再看錄像,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規范示教,示教中引進涉及到操作的理論知識,示教完畢學生立即進入練習。

5 體會與討論:

培養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寬闊的知識面、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的醫學生已逐漸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針對醫學生開設人文學科課程已得到醫學教育界的共識。但由于一些觀念和重視度的問題,再加上三年制高職醫學專業學制短學時緊張,所以一些院校還是十分重視醫學專業的學習,雖然近幾年按照教學計劃加設了30學時左右的護理技術課程,但仍忽視高職醫學生溝通能力和多種知識結構的培養,這對于

高職學生今后的發展不利。在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學生對于本課程加設的內容很感興趣,從對學生的調查顯示,100%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開設很有必要;99%的學生表示本課程對于拓寬知識面和對以后的工作會有幫助;61%的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認為不夠用,應該在加進一些;并有65%的學生認為應增加各方面內容的實驗課學時。為此,我們采取:(1)每周開設兩次實驗室,派專職教師值班,學生可進行學習和練習。(2)計劃在課外時間開設選修課程,如人際溝通學、感染的預防和控制理論、護理的一些理論(需要理論、應激理論等)、老年護理等。(3)在以后的教學中多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了解的信息更多、留下的印象更深。

總之,在高職醫學專業教學中開設護理學課程的內容是很有必要,我們也會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提高高職醫學生的人才質量。

醫學技術論文:DNA提取技術在法醫學的應用與進展

【摘要】 dna鑒定技術在現代法醫物證檢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應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對犯罪現場遺留的生物物證所含的dna與犯罪嫌疑人的dna樣本進行比對,鑒定dna結構是否相同,從而對生物物證是否來自于犯罪嫌疑人作出評價。不過大多犯罪現場遺留的生物樣本存在著許多不利于法醫提取的因素,比如腐敗、變質、污染等。本文就現場dna提取純化技術方面來介紹當今法醫學的技術進展。

【關鍵詞】 dna 提取 硅珠 磁珠

自從20世紀80年代dna技術問世以來,改變了過去對生物物證的檢驗只能“否定”不能“認定”的歷史。利用dna鑒定技術,可以直接“認定”犯罪現場的血跡、精斑、毛發、唾液斑等生物檢材是否為犯罪嫌疑人所留,從而為案件的偵破、訴訟提供有力的證據。目前,dna鑒定技術在生物物證檢驗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傷害、強奸、交通肇事、親子鑒定等刑事或民事案件中,現場遺留的血跡、精斑、骨骼、肌肉、毛發、唾液斑、尿斑、指(趾)甲、汗液指紋等生物物證都是dna鑒定的常見檢材,dna鑒定結論是許多刑事案件的重要證據之一。

眾所周知,要想對dna進行鑒定,必須得到足量且純凈的dna樣本, dna提取純化技術是法醫dna檢驗的第一個步驟,也是最關鍵的步驟。從犯罪現場提取的血痕或精斑,或者是從嫌疑人或親緣鑒定中提取的血液樣本,這些生物檢材中除了dna外還包括許多物質,在分析dna之前,必須將dna同其他物質分離開來。可以說,能否成功進行dna檢驗取決于能否從生物檢材中獲得高質量dna。尤其對于腐敗、變質、污染等各種條件下的現場生物檢材,dna的提取質量將直接關系到dna檢驗的成敗。

目前法醫dna實驗室最常見的2種dna提取方法是:酚-氯仿提取法、chelex提取法。雖然這些方法是被廣泛應用于法醫學檢材,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各自都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點。

酚-氯仿提取法:在dna提取過程中,涉及到一些危險的化學物質,耗時。而且有些色素和泥土中能被醇沉的雜質不易被去除。同時,由于操作中涉及到多次轉移樣本,這樣很容易造成dna丟失,dna提取率低,增加錯誤或污染的幾率。[2]

chelex提取法:該方法雖然提取dna量較多,但對微量、污染的檢材效果欠佳。而且該方法提取的dna中常存在pcr擴增抑制物,且不宜長期保存,這些都可能使擴增效率下降或擴增失敗。[1-3]

由此看到,雖然這些方法可以提取出較多的dna樣本,但是由于提取純度較低,含有較多pcr抑制物,影響了接下來的擴增過程,這樣也就影響了dna的檢驗。所以如何能提取出較純凈的dna顯得十分的必要。在此,我想介紹兩種更為有效的dna提取純化技術。

1 以二氧化硅為基礎的提取純化法

這種方法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高通量dna提取純化方法。其中最多見的就是以硅珠或硅膜為基礎的提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4-6],核酸在高濃度高離液鹽例如氫氯酸胍、硫氰酸胍、碘化鈉和高氯酸鈉環境中,通常用的是硫氰酸胍,選擇性地吸附在類似玻璃珠的硅支持物上。這些高離液鹽可破壞液態水中的氫鍵網格,使變性的蛋白質和核酸比其在折疊或配對結構的情況下更具有熱力學穩定性[7]。由于硫氰酸胍是高性能的蛋白質變性劑,可以使蛋白質與dna分離,在硅支持物吸附前高速離心可以將變性的蛋白質、雜質等不容物除去,吸附后漂洗可以將溶液中的pcr抑制物除去,因此提取的dna比較純,速度快,且不會受檢材條件影響。

實驗表明[8],0.5-1μl新鮮血液就可以提取出足以成功擴增的dna。在不同的檢材,如新鮮腦組織、皮膚、泥土上血跡、深色布血跡、火場尸體骨松質、深色布混合斑中提取的dna均可成功擴增,不受檢材種類的影響。同時,通過對chelex法,酚-氯仿法和二氧化硅膜法3種dna提取法在污染嚴重混合斑分型中的應用效果的比較[2],發現二氧化硅膜純化技術可以有效去除pcr抑制物,提取的dna擴增效果明顯優于chelex法和酚-氯仿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 納米磁珠法

納米科技是近年來國際上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取得了諸多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解決生物學、醫學難題上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磁性納米技術是納米技術的一個分支,對于dna提取技術而言,磁性納米技術將具有常規提取方法所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因此將磁性納米技術應用在法醫學界將有著廣泛的前景。而磁珠提取法就是其中最常見的方法。磁珠的主要制作步驟是這樣的[9]:首先制備5-8nm的磁性納米粒子,使其具有很高的磁場響應能力和超順磁特性,能夠通過改變外磁場實現納米調控;然后利用包覆技術,對磁性納米粒子進行包覆,為進一步修飾功能團提供載體,減少與生物組織的非特異性作用,對內部的磁性納米粒子起到保護作用;接著利用表面化學修飾技術,連接可特異地與dna發生作用的功能團[10],修飾的功能團必須具有對dna可逆吸附的特性,從而實現控制dna吸附、解離和減少與其它雜質非特異性吸附的目的;最后通過表面修飾和溶液中離子強度、ph等條件的控制,使每次操作均能獲得準確數量dna,保證后續檢測分析的高成功率。

磁珠法提取純化dna的原理與硅珠相近[11,13],先利用硫氰酸胍等強烈蛋白變性劑,破壞細胞膜及核膜蛋白,釋放dna,并使核酸酶失活;然后加入磁珠通過表面的化學集團與dna特異性吸附,而蛋白質等雜質不被吸附而留在容夜里;接著在磁場的作用下,磁性顆粒與液體分開,回收顆粒;最后再用純水或te洗脫吸附的dna,在溶解液中進行dna與磁珠的解離,將dna重新溶出。

與其他常見提取方法比較,磁珠法有著顯著的優勢[9,12]:1納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能夠用于高效dna提取,滿足微量生物樣本dna提取的要求,實驗表明,即使是0.5μl血仍能得到dna分型,而同樣的血量用chelex提取dna優勢不能得到分型,甚至當溶液中dna含量僅為100pg時,dna回收率仍然達到90%以上[13];2納米材料表面能夠進行化學修飾,從而與dna進行特異性吸附,去除樣品dna溶液中的pcr抑制物質,如有機溶劑、去污劑、金屬離子、染料等;3納米粒子表面功能團數量可以控制,獲得所提取dna溶液的濃度信息,實現定量的要求;4磁性納米材料可以通過特殊的合成工藝,使其具有超順磁特性,因此能夠通過儀器進行自動化操作,滿足數據庫建設大批量樣本提取的需要,減少人為因素影響[14];5用時少,操作簡單,適用于大多數生物檢材。對于經驗較少的初學者而言,按照簡單的程序化操作,也能夠獲得滿意的dna提取結果;6價格低廉,便于廣泛應用。由于納米材料合成采用的都是低價無機和有機原料,無須特殊的儀器設備,使得最終的合成和研發成本都很便宜。

dna鑒定技術作為法醫鑒定的重要手段,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已得到廣大司法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高度重視。目前運用dna技術在刑事案件以及各種案件中進行檢驗已經是常用手段之一。而以上介紹的技術也只是整個鑒定技術的一環,樣本的收集、str分型等一系列步驟的每個因素都可能影響dna分析結果。不過相信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國內外學者會研究出更多更靈敏,更簡便,更經濟的方法,來未法醫學界或者更大的領域服務。

醫學技術論文:現代教育技術在地方醫學院校藥學教育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積累的知識量越來越多,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促使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教學以其課堂信息量大、題材豐富形象、形式活潑多樣等特點,在地方醫學院校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藥學學科中大部分主干課程內容繁多,儀器結構復雜,原理抽象,涉及應用面廣,如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物理化學、藥物化學、生藥學、藥物分析、藥理學等課程,使得課程的學習變得困難,也為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運用有著其它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勢,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想,使教學更加靈活、有效和充滿吸引力。因此,如何使多媒體技術在網絡環境下更好地為現代藥學教育服務,是當今藥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本文試圖通過理論和實踐來探索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藥學教育教學的模式。

1 現代多媒體技術在藥學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師探索課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0min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益,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勢在必行。

1.1 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1.1 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藥學教學需要立體形象思維,而多媒體在信息處理方面是極為豐富的,能把多種信息的不同表現形式通過聲音、圖形、動畫、視頻、文本同時展示于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從中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系,這非常符合藥學教學的需要。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代替了一幅幅粗糙的掛圖和一具具笨重的模具,其多變的畫面、生動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圖文并茂的表達方式,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例如,在《藥理學》中講解治療高血壓藥物的作用機制時,通過圖片動畫展示有的藥物作用于血管,通過擴張血管降壓,有的藥物作用于腎臟,通過利尿降壓,還有的作用于血管緊張素等等,這樣的圖片動畫,使藥物作用的部位形象化,作用機制也更具條理性,同學觀看時,再結合教師課題講解,使學生的認識從抽象一具體一抽象的過程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1.1.2 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提供比課本更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多媒體素材,使原先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形式生動、形象具體的表現出來,使學生一看就懂,一看就通,如《儀器分析》課程中,在講解高效液相色譜儀時,通過網上找到的流程圖動畫或制作虛擬實驗室軟件,不僅清楚地展現了樣品進入色譜柱是如何被吸附、洗脫、分離的,而且展現了儀器使用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課件直觀又易懂,還能挖掘出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授課輕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1.3 交互性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多媒體教學具有交互性,學生主動地介人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去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行調整學習進度,自我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難度的教程,變過去單向被動的接受學習為雙向主動的學習。多媒體課件可應用于學生的復習和自學,其良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可實現教育的個體化。學生可選擇學習內容,對于沒有掌握的內容,可反復演示;對于新的內容,便于學生自學。如在課件中增加測試內容,在一個章節學習結束后,還可通過測試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使教學從灌輸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1.4 對藥學實踐課程示教的補充

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校藥學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藥學的基本操作技能。然而往往由于實驗經費不足、儀器配備不夠等客觀條件制約,無法讓每一位同學親自動手操作,特別是分析儀器的操作,對操作人員的掌握能力要求較高,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有益補充。通過建立各種藥用植物形態、藥用植物微觀結構圖像庫,建立虛擬實驗室,學生隨時可以學習,在學生實習前的培訓時,可以通過在模擬企業的各生產工藝、崗位等環節上進行充分的操作演練,有助于學生對實習生產整個工藝流程快速認識與掌握。

2 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藥學教育中應用所取得的成效

藥學學科教學設置包括藥學基礎學科和藥學專業學科,這些學科課程特點是:理論知識涉及的化學專業、藥學專業知識面較多,課程內容繁多,實踐性強,課時有限,諸如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物化學、生藥學、藥物分析等。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感覺難以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學習植物形態、分類知識、植物解剖部分的知識,藥物的化學結構及構效關系理論,儀器結構及原理時感覺非常抽象,很難接受。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挫傷,大部分學生僅僅是為了應付期末的考試,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很少。為了適應藥學學科的不斷發展和藥學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從2002年開始,將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引入到藥學學科教學改革中,如藥學相關課程的授課課件、實踐教學及實習基地建設等,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了一些嘗試,經歷5年多教學實踐,摸索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

2.1.1 基礎化學課件的設計

在基礎化學的教學中,常有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的教學,如有機化學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介紹s、p、d原子軌道和雜化分子軌道的模型時,通常采用掛圖、模型在課堂上作演示,由于掛圖不能長久使用,若不能及時更換也將影響教學效果;而現在理論課大多在大教室授課,模型相對較小,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得不清楚,影響教學效果,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基礎化學教學,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運用cs chemoffice制作了s、p、d原子軌道的三維模型、部分雜化分子軌道的三維模型等,學生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子、分子軌道的三維模型,還能從各個角度觀看原子、分子軌道的動態三維模型,從而使原子及分子結構的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有趣。藥學院有機化學課件制作獲廣西多媒體課件大賽三等獎。

2.1.2 開發設計虛擬實驗室

利用多媒體開發設計語言vb及動畫制作工具flash mx開發設計分析天平、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的虛擬實驗系統應用軟件,可用于教學、演示、練習及實驗考核。這些軟件與傳統的實驗方式最顯著的區別在于它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自適應性及集成性。它的交互性創造了一個人性化的實驗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自然、親切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和操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自適應性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只要在一臺計算機上通過校園網就可以自如地去學習與操作,無須擔心因操作失誤而損壞儀器。它的集成性是使教、學、自測和考核等功能融為一體,獲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學生通過“錯誤查詢”按鈕,可及時發現操作錯誤,以便糾正。我們自2004級藥學本科起用于實驗教學中,深受師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實驗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2.1.3 建立多媒體實驗教學平臺

在此基礎上,開展藥劑學、生藥學等實驗人機互動實驗教學平臺,編制了cai課件,建立了多媒體實驗教學系統,保證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師的示范手法、實驗手段、實驗過程及結果觀察等通過屏幕實時展示,并可根據學生的實驗需要反復播放,使復雜的實驗儀器原理、操作步驟簡單化、圖像化、形象化;結合動畫制作生產工藝流程、設備流程和設備結構原理,較好地再現了藥品生產的過程。

2.2 模擬實習前的崗前培訓,提高藥學專業學生專題實習的質量

到目前為止,我們與廣西、廣東、北京、湖南、湖北等地的近60家科研機構、制藥企業、醫療機構、醫藥公司建立了學生實習聯系,并在33所區內外的實習點掛牌,建立了穩固的實習聯系。針對實習單位的需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實習單位的工作流程、操作技術及技能、管理規定等內容,我們在制訂2011屆藥學本科學生的培養方案中加大了見習時間,增大學生對實習單位的直觀認識,提高學生的實習效果。如學生到制藥企業實習前,結合企業機器檢修和上新設備時,讓學生進廠參觀實習,同時,制作實習前的仿真軟件,基本與生產的環境一致,使人一目了然,學生可以通過在模擬企業的各生產工藝、崗位等環節上進行充分的操作演練,有助于學生對實習生產整個工藝流程快速認識與掌握。而且,我們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與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生專題實習的質量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與實習基地溝通、協調與解決,不斷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2.3 設計課程教學案例,改革教學方法

我們已初步形成藥學網絡實踐教學的平臺,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實踐內容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我校藥學院藥物化學課程為例,該課程按照能力劃分為基礎能力、應用能力和綜合拓展能力三個模塊,針對不同的能力模塊,設計相應的學習情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法。如在基礎能力模塊中,重在培養學生掌握藥物化學的基本操作技能,多采用實驗教學法,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在應用能力模塊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專題項目任務,采用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綜合拓展能力模塊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采用行動導向的協作,反思教學法。在各類能力模塊中,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充分應用于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夠獨立設計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建立藥學專業網絡教學體系

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藥學教育中應用所取得的成效凸顯,但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仍存在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建設和完善。如學校多媒體設施投入不足,硬件環境需要改善;課件的設計流于形式,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步完善藥學專業網絡教學體系。

3.1 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系統性

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針對性是指針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實際水平和可接受的程度,根據教材相關章節的具體內容以及課時限定的時間確定,捕捉與識別有效資源并加以利用。例如,在《藥劑學》中講解片劑的制做過程時,我們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壓片機的使用功能宣傳片,結合gmp車間生產片劑的全過程的模擬軟件,給學生直觀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藥物從原料到制成成品的全過程,使書本抽象的講解轉變為實際操作,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實效性是指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與運用的實踐中要適度、適量、適時,從科學性原則出發,對教學內容的選材、例證追求典型性和代表性。不為追求美觀而違背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在表達方法上,采用比較、分類、歸納、分解、演示和模擬仿真等科學手段來表達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課件制作中常用的photoshop、adobe audition、imageready、3d studio max、softimage 3d等創作方法、技術與教師講授有機結合,以講授為主,多媒體教學為輔,注重師生互動,做到人機之間既要有合作,也要有分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完成教學目標。

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系統性是指組建學科課件資源要做好長期規劃,一方面要遵循教學大綱相對穩定的基本要求,以學科知識體系為綱,搭建框架,將課程內容以模塊的形式分門別類;另一方面結合學科發展前沿,從現實需求入手,由點到面,逐步完善。

3.2 加強藥學類精品課程的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是“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和重視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要重點抓好的兩個方面工作。加強藥學類精品課程建設時,重點在構建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內容、實施創新與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配套的改革;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將授課、討論、作業、實驗、實踐、考核、教材等教學環節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和教學方式,形成立體化的教學內容體系;重視立體化教材的建設,鼓勵和推薦教師參加立體化教材的編寫,加強基礎課程教材、教學參考書、學習指導書、實驗課教材、實踐課教材、專業課程教材配套建設,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多媒體軟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庫的配套建設。目前,我們已建立了《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生藥學》、《分析化學》、《藥劑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精品課程網頁,其中《生藥學》和《分析化學》為廣西省精品課程。我們編寫出版的《大學化學實驗》教材,是一本立體化教材,以應用型醫藥專業學生為主要對象,含化學基本技能實驗、化學基本方法實驗、設計實驗、研究實驗四個層次,其特點為“一體化、多層次”,密切結合醫藥專業的應用需要,精選、重整、相益而彰。該教材為形成《大學實驗化學》書面教材與電子教案、電子圖書、cai、試題庫、網絡課程、資料庫等網絡出版物有機配套,構建教學平臺,因此獲得“十一五”第一批廣西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稱號。

目前,我們正著手開展“藥學一體化實驗教學”項目,將藥物合成、藥物制劑、藥物分析、藥理學、藥物動力學的實驗融為一體,以撲熱息痛實驗為例,從撲熱息痛的藥物合成,撲熱息痛顆粒劑的制作,到撲熱息痛顆粒劑的質量檢測,用藥動學方法測定撲熱息痛血藥濃度計算口服給藥的參數,最后研究撲熱息痛鎮痛的藥理活性,使學生經歷藥物研發全過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訓練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鞏固了藥學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3.3 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隊伍培訓是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擁有大批掌握并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基于現代技術的藥學教育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能夠將其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還要能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要實現這種融合,就需要對教師進行現代信息和互聯網應用等多方面的培訓。學校采取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對教師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培訓,注重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教師自己設計制作課件的能力及網上操作能力。學校一方面對教師進行觀念轉變,組織教師外出參觀示范課、欣賞優質課件;另一方面對全體教師進行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全員培訓,使每位教師都能熟練地進行單機教學。同時激勵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備課和教學,提高教學課件的質量。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教學思維逐步轉變,現代教育技術已漸漸融入教師的教學活動當中,逐步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

4 結語

現代教育技術在未來的教育中必將普及,發展和完善則是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無論在人力、技術,還是物力上都必須進一步增加投入,但現代教育技術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只能充分利用而不能完全依賴,只有當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現代教育技術完美結合時,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證。

醫學技術論文:醫學檢驗技術的綜合技能訓練

一、綜合技能訓練課程設計

1、訓練項目

在充分聽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意見的基礎上,結合用人單位調查問卷和本專業實訓中心現狀,確定血糖測定、血脂測定、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凝血檢查、尿常規、糞便常規及隱血試驗、乙型肝炎病毒5項測定、臨床常見標本的細菌學檢驗等綜合技能訓練項目。

2、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

學生按3~4人劃分為一個小組,實訓前教師將實訓項目布置給學生,并提出與該項目有關的問題,例如:血常規檢驗標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項,檢測內容及各項檢測內容的臨床意義等。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問題,認真閱讀教科書,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等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2)技能訓練

每個綜合訓練項目由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整個過程模擬臨床檢驗工作流程。如綜合實訓項目“血常規檢驗”,小組成員中有的扮演患者,有的作為采血人員,有的進行檢測操作,有的負責結果分析與審核。整個技能操作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進行。如果遇到結果異常,檢驗人員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回顧分析,是操作者的問題還是其他原因。在排除檢驗人員自身原因后要及時詢問患者病史,并且對患者血液進行涂片鏡檢。

(3)課后總結

每次實訓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對檢驗項目的目的、原理進行闡述,并對結果進行認真分析,要讓學生知道結果的分析和總結非常重要,比如血常規中白細胞檢測結果異常可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白血病引起,這就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綜合分析實驗結果,不能草率地就把化驗單發放出去。教師總結完畢后由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整個操作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3、考核方法

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對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訓技能考核既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也是對教師授課質量的反饋性評價。為了更好地對學生整個綜合實訓過程進行評價,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制訂各個綜合實訓項目及考核評分標準。綜合實訓課程結束后,教師對這些項目進行編號,學生抽簽確定考核項目,綜合實訓技能考核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采用全過程評價方式,實訓成績的評判嚴格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而不是以最終的實訓結果而確定。考核不合格的同學,利用實訓室開放加強訓練,然后進行補考。

4、綜合實訓效果

綜合技能訓練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問卷顯示,用人單位對這項改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討論

醫學檢驗技術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是醫學檢驗得以發展和創新的基礎。但是,傳統的實驗教學多是一些驗證性、重復性的內容,實訓項目沒有放在整門課程、整個專業要求的全局中。這種實訓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導致了理論與實踐、教學與臨床的脫節。

1、綜合技能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綜合技能訓練是以檢驗程序為核心模擬臨床檢驗工作流程,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臨床檢驗基礎、生物化學檢驗、免疫學檢驗、微生物檢驗、血液學檢驗等知識和技能,對模擬患者實施標本采集、處理、檢測及結果的審核和發放,整個過程由學生獨立完成。綜合技能訓練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一次全面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學習上獲得雙豐收。只有專業理論和技能并重,才能成為合格的檢驗師。

2、綜合技能訓練規范了學生的操作技能綜合技能訓練安排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各種單項訓練完成之后,這樣能再次強化和規范學生的各項操作技術,對學生參與臨床實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3、綜合技能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綜合實訓過程中,需要小組各個成員分工合作,團結協作,共同完成實訓的整個過程。學生在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為今后從事臨床檢驗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綜合技能訓練有效地實現教學與臨床工作的對接綜合技能訓練模擬臨床檢驗工作流程,強調了知識、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的綜合運用,經過實習前的綜合訓練,學生不僅掌握了臨床檢驗基本技術,了解臨床檢驗實際工作的過程,而且加強了實踐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實現了教學與臨床的“零距離”對接。綜合實訓改變了學生在進入實習崗位后因進入角色慢而不受歡迎的被動局面,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有很大的幫助。從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問卷顯示,用人單位對我們的這項改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5、綜合技能訓練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性實驗開設過程中,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會遇到比常規教學更多的問題,需要教師隨時指導,同時對實驗室人員和實驗室管理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綜合技能訓練使多門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朝著專業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加強各專業課程間的融匯與貫通。醫學檢驗技術發展迅猛,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是不能滿足當今社會需要的,因此教師需要定期到各大醫院進修,掌握最新的檢驗技術,豐富臨床經驗,不斷提高實踐能力,避免教學與臨床脫軌。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中開設綜合技能訓練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規范操作技能、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實現教學與臨床工作對接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代榮琴 侯振江 陳洋 劉玉枝 李紅巖 單位: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技術系檢驗教研室

醫學技術論文:探求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制的完善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及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較少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及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較少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檢驗科室也包括不同的分工,有的分工需要與臨床醫師溝通。就以檢驗科技師的工作職責來說,他們不僅負責所用專業儀器設備的調試、鑒定、操作、建檔和維修保養,更是需要負責血液質量檢查和儲備工作,參加發血、實驗檢測、血型鑒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備。而這些工作都需要與臨床醫師溝通,具體了解血型等相關問題。有這樣一些狀況,檢驗人員在檢驗工作中總是指望臨床醫師能及時跟上檢驗科推出新檢驗技術的步伐,而臨床醫師并不愿積極去嘗試,在某種程度上就容易導致不良的醫療合作關系的產生,從而容易出現醫療缺陷并引發醫療事故發生。

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執行力差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執行力差是存在的關鍵問題。很多醫院的檢驗科都設置了相關的質量管理機制,這些機制對于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都有一定的規定。但是臨床醫學檢驗科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運行中,并不能夠真正落實制度規定的內容,嚴格最終質量管理制度。比如,在相關技術人員負責對血液及成分的化驗檢查等各項技術進行檢查和監督的過程時,需要精確記下相關的記錄,但是個別技術人員在數據記錄過程中存在著誤差。在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制度明確規定,所有人員需要穿上工作裝,但是有個別人員不對自己進行規范,而直接進入實驗室。

1.3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考核較少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考核較少是存在的重要問題。技術質量管理的考核工作開展得好,能夠督促工作人員做好質量管理。但是實際上,其更關注的是檢驗技術,很少會開展這方面的考核。另外,目前臨床醫學技術質量管理考核制度也不完善,質量管理的考核結果不與技術人員的獎金、職稱等掛鉤,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2解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解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方面就其對策進行分析。

2.1培養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

培養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是解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從主觀上意識到了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重要,才能夠在日常的行為中做好關于質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培養質量管理意識需要從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身為相關的領導,要有意識地加強自身學習,通過從檢驗工作的本色出發,加強急救醫學、急救技術知識等相關方面的培訓。只有質量管理意識提升了,才能夠進一步增強工作職員應對醫療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對新知識、新測定辦法、新儀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驟應實行重點培訓,增強檢驗人員的基本醫學知識。

(2)身為檢驗科工作人員,唯有質量管理意識提升了,才能夠時刻督促自己做好工作。不僅要把技術作為工作重點,更是要重視質量管理。

2.2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是解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重要措施。檢驗科的工作與臨床科室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檢驗科工作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和其他臨床科室的溝通,熟悉不同疾病的試驗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診斷標準,理解臨床常見病例和高發病例的相關醫學知識,進一步積累臨床工作經驗,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來看,檢驗科的重要工作就是為臨床一線醫生提供里相關的檢驗數據,能夠進一步為決定診斷、判定療效、查明病因、施行臨床醫學研究等提供參考。為此,臨床科室醫生們的意見就成為檢驗科檢驗人員改進工作的關鍵,強化與臨床醫師的溝通。

2.3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的執行力

一般來說,檢驗科需要建立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檢驗技術質量保證機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檢驗科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管理小組要嚴格按照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對檢驗人員工作的質量進行監控,確保檢驗工作標準化、流程化、質量化。比如,對于儀器的設備和維護就要嚴格按照制度來做,在使用儀器前,對儀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不出現問題。在儀器使命之后,對儀器進行維護,把試驗中的儀器誤差值盡量降到最低。

2.4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考核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考核能督促檢驗科工作人員做好工作,最好是將考核的結果與其待遇、職稱等掛鉤,真正讓他們能夠重視質量管理,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檢驗科的具體管理,不定期地對檢驗科人員進行檢驗技術質量的考核和監督。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到整個檢驗過程中檢驗技術質量的考核。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是檢驗科的重要工作,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培養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的執行力及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考核等方面進行介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做好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確保檢驗科工作順利開展。

作者:王瑛 單位:南縣婦幼保健院

醫學技術論文: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升研究

1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

1.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現狀分析。

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中多學科滲透、配合,以完成臨床醫學診斷對檢驗工作的要求。作為一項綜合性應用學科,任何單項學科的技術發展都對檢驗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化學、物理學、光學、生物學等學科中,現代科技的應用為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持,也使得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成為了現代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學科。目前,臨床醫學檢驗不僅應用于臨床的診療,同時還在衛生預防、保健、康復等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在機構設置、規模建設、普及率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臨床檢驗科室成為了醫院機構的基本構成單位。針對臨床醫學檢驗需求,應首先了解臨床檢驗技術應用需求。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控制與管理、強化臨床檢驗科室的管理、強化檢驗質量的控制與評測、強化新技術應用評價等工作。

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中,多以檢測技術規范為基礎開展臨床檢測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實驗室設置、儀器標準化配置、制劑管理以及科室管理等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新技術應用過程中對臨床檢驗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需要現代醫療結構針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及應用情況進行完善,通過問題的發現、解決方法的提出、解決方法的應用以及效果評價等工作促進臨床檢驗事業的發展、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1.3鼓勵醫學檢驗設備企業發展,促進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

在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中,臨床醫學檢驗設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因此,加強對醫學檢驗設備企業的扶持、鼓勵醫學檢驗設備發展,能夠促進醫學檢驗設施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通過政策扶持、利稅扶持等,使醫學檢驗生產企業能夠提高綜合市場競爭力,進而使設備生產企業具有更強的實力進行設備研發,以此促進醫學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

1.4以臨床醫學檢驗科室管理為基礎,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

為了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鼓勵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我國醫療管理部門應在傳統檢驗規范基礎上,加強統一標準的出臺。以統一的規范、標準指導臨床醫學檢驗科室的建設與管理,以此保障臨床醫學檢驗工作質量。同時,通過對人員素質的考核規定、人員在職學習規定等硬性標準的,保持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及先進性,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針對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應用及新設備應用中還應加強與設備廠家的溝通。針對新設備、新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預案,保障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應用的基礎。

1.5加快臨床醫學檢驗成果的轉化,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在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中,各大院校及科研機構是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受市場經濟因素影響,許多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研究成果并未實現產品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影響了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現代科研機構及各大院校應加強成果的宣傳與轉化。針對一部分企業缺乏專利、成果轉讓費用的情況,研究機構可以采取技術入股等形式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通過技術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轉讓門檻、同時開拓院校、科研機構研究經費來源,促進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以經驗交流為重點,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臨床檢驗人員是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的一線人員,他們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及發展方向有著極大的發言權。但是,在目前的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發中,由于缺乏這類人員的參與,導致了許多技術實際應用操作性不強、時效性不強等問題。因此,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發單位應在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究中,加強與一線檢驗人員的經驗交流和技術交流。通過交流活動使技術研究人員了解檢驗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以此為基礎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設備操作的便捷性。同時針對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快速檢驗的需求,加強研究工作中檢驗時效性的應用,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的發展水平。

3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對提高臨床診療效率、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醫療體系的健全、醫療工作開展中對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需求,我國臨床醫學檢驗科研機構以及儀器設備生產企業應加快研發腳步。以自主知識產權為基礎,提高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水平,促進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

作者:徐平 王林濤 單位:山東省平度市田莊鎮衛生院

醫學技術論文:論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發展趨勢

醫學檢驗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因此,有必要建立其自身的理論發展體系,重點研究自動化技術、形態學檢驗技能、生物安全操作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檢驗儀器的迅速發展,使生化、臨床、免疫和微生物檢驗中的部分項目已實現了全自動或半自動化。一些新型檢驗技術(如生化檢驗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術,臨床檢驗中的干化學試紙條法檢測,免疫檢驗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學發光,微生物檢驗中的全自動鑒定技術和以聚合酶鏈反應為代表的分子生物學新技術)使檢測方法的靈敏度不斷提高,特異性增強,檢測結果更加準確可靠。檢驗技術裝備日趨專業化、精密化,檢測項目逐步增多,使臨床疾病的診斷對醫學檢驗項目的依賴愈加明顯。臨床檢驗已由單純的輔助性技術工作變成直接參與臨床診斷、科研和醫療決策的手段,對疾病的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后評估都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動化儀器檢驗雖具有速度快、重復性好、干擾因素小、可批量測定、便于室內質控和評價等特點,是醫學檢驗技術發展的主流,但其忽略了標本的形態學觀察,漏檢、誤診時有發生。實踐證明,無論儀器多么精確、多么自動化,也不能完全取代具有諸多形態學成分的顯微鏡檢驗,因為它不可能有完全的思維鑒別能力。因此,形態檢驗技能是醫學檢驗人員必備的技能和“真功夫”,是任何儀器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學校應注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此項技能的培訓。

二、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創辦已有56年,是學校的重點專業,有一定的辦學基礎和辦學經驗,為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輸送了大量的醫學檢驗人才。近年來學校在重點專業建設和示范校建設中陸續購入了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辦學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師資隊伍結構和課程設置、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部分教學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徹底轉變專業課程開發理念,表現在僅從醫學檢驗崗位工作任務出發,課程設置與工作實際、就業崗位技能要求聯系不緊密等方面。另外,出于學校教學經費和成本的考慮,壓縮了學校實踐教學及臨床見習的課時,理論教學過多,實踐教學課時相對偏少,檢驗職業崗位能力在教學中未得到充分重視。同時,還存在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師資匱乏、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脫節、學生接觸臨床較晚、適應性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問題。

三、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改革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為適應醫學檢驗行業飛速發展和檢驗醫學分工細化的發展趨勢,醫學檢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有待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模式應充分體現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特色。學校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適應實驗儀器操作、血液標本采集、實驗室質量控制和常用試劑配制的崗位需求,具備自動化和微機化實驗儀器設備操作維護方面的知識,成為醫學檢驗行業技術熟練的人才。

2專業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改革

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中職學校應以能力為本位,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科學地建立課程體系。(1)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依據,構建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圍繞應用能力和職業基本素養培養,強化綜合能力的課程體系。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校初期突出醫用化學和計算機應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疾病診療基本知識。(2)在專業理論學習方面,根據本專業職業崗位群所需知識、能力結構的基本要求,按職業導向、項目引領,刪去陳舊內容,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并在原有課程體系中增設與地域職業特點和職業崗位需求相關的課程,如艾滋病護理及職業防護、醫學統計方法等。(3)在實踐教學方面,以全面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對各門核心課程內容進行篩選,刪除陳舊和重復內容,按職業導向設置實踐教學課程,按職業崗位工作流程設計綜合實驗及仿真實訓,使學生學習在未來職業崗位,工作在學習環境,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和理論與實踐的零距離。實行早期臨床見習,著重培養學生適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及相關領域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能。

3專業教學改革

3.1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教學模式的探索

以就業為導向、崗位能力為引領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將成為現代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我校的做法是:第一學年以培養職業人文素質為主,第二學年以培養崗位核心技能為主,第三學年以培養崗位綜合能力為主,循序漸進推進,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的認知性實踐、模擬和真實崗位實訓及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質量。

3.2教學方法的創新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改革和創新

教學方法以適應職業導向、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減少純理論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加強實際操作訓練;聘請行業專家承擔一定教學任務,共同參與教學探索與實施,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立體式多媒體教學、項目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案例分析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知識競賽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通過設置一個項目或工作任務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試劑配制、實驗器材準備、預實驗等,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并配備專業實訓教師輔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操作能力訓練,使教學緊密聯系臨床而又生動有趣。

3.3考試及評價模式的改變

考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評價學生學習,檢查教師教學情況、教學水平以及評估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為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除學校評價外,還應增加用人單位和社會評價。

3.4編寫理實一體化的校本教材

對三年制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而言,要在兩年學校學習期間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專業操作技能,學校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學、做一體化的作用,對各核心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編寫具有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特色的綜合技能實訓校本教材。這樣可使核心課程專業技能相互銜接,達到強化專業技能、縮短適應臨床職業崗位時間的目的。

3.5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資隊伍建設要適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變的需要,按照職業崗位要求,教師不僅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專業教師應充實理論知識,定期參與臨床實踐,了解一線工作情況,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出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加強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行業專家或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承擔部分核心課程的理論、實踐和現場教學,實現專兼職教師教學的相互交叉、融合;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雙通道途徑,培養“雙師型”教師,改善師資結構,解決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師資匱乏的現實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辦法,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

4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改革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需要有良好的實驗實訓條件和先進的檢驗儀器設備,但學校的辦學經費有限,無法及時更新臨床實驗室,所以可走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一方面,接受各醫院因為更新換代而贈送給學校的檢驗儀器設備,一些大型儀器設備可以與醫院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強校內實訓基地仿真環境的建設和對外開放,讓學生有更多練習實踐技能的機會,又可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作為當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驗人員的培訓基地。

5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改革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醫科大學相繼開設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目前二甲以上醫院及相關行業的檢驗科室普遍接受的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這使得中職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為此,中等職業教育應從學生素質教育入手,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和心理素質培養,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高學生的就業技巧,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崗位能力。

本文作者:葛娟 單位:伊寧衛生學校

醫學技術論文:臨床醫學虛擬技術運用

本文作者:牛俊祝 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1虛擬現實技術概況

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又稱臨境技術,是指利用三維圖形生成技術、傳感交互技術以及高分辨率顯示技術,生成三維逼真的虛擬環境[1]。通俗地講,虛擬現實就是一種人與通過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環境可自然交互的人機界面。虛擬現實技術起源于美國,目前以風行于軍事訓練、娛樂、醫學、教育、建筑等各個行業。虛擬現實技術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教育是一個傳授知識的過程,通過學習者的親身經歷可以加速這一過程并且鞏固所傳授的知識,虛擬現實技術是為此而設計的很多方法中最有效的。虛擬現實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且令人鼓舞的應用前景,因為它允許學生與現有的各種信息互動,在仿真過程中,學生可以經歷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可以接觸各種仿真物體以及接觸虛擬境界的各個部分。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感知性、交互性、構想性等特點,認真分析臨床醫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契合點,必將為臨床醫學教育帶來新的生命力。

2目前臨床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臨床實踐與醫學倫理之間的矛盾

眾所周知,臨床操作中有部分是具有侵入性的,對病人來說,可能會有創傷性和危險性。假如醫學生的技能操作尚不規范和熟練,讓其直接施行操作,很有可能將對病人構成傷害,甚至危及他們的生命,這有悖于醫學倫理。其次,學生多組見習,如果反復檢查同一名患者,必然會造成患者的不合作,從愛傷觀念和人道主義觀念出發,需要有新的教學方法來代替以真人為對象的臨床實踐教學。

2.2臨床技能實踐與資源短缺的矛盾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規范性、直觀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部分不可或缺。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院校有限的實驗設備、實驗儀器、實習床位等資源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醫學生的實踐需求,師資力量和實驗室的運行能力也面臨著很大的考驗。

2.3醫療風險與帶教教師積極性的矛盾

隨著社會法制觀念的普及,社會醫療需求的增加,醫患糾紛日益增加,在對醫師尚沒有相對科學和公正的法律保護的情況下,要指導醫學生在病人身上進行臨床技能訓練,臨床帶教老師往往要冒著極高的風險,有些帶教醫師基于自我保護意識,經常避重就輕,躲避帶教。這對提高臨床技能教學質量極為不利。

3虛擬現實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優勢

首先,虛擬現實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既可避免臨床醫學實踐教學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又可使學生在虛擬的教學環境中以及模擬患者的病情變化中學習醫學知識和相關的操作技能,以便在真實的臨床醫學實踐中實現學有所用,不僅使臨床醫學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得到保障,還可以較高地保證教學質量。

其次,虛擬現實技術提供的無損耗實踐環境可以模擬實驗、實習的全部過程,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學生可在不占用實驗室資源的情況下,掌握實驗的操作流程,這樣就很大程度地節約了實驗室資源,有效緩解供需矛盾。

最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使醫學生在接觸臨床之前就提前進入虛擬的臨床氛圍,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模擬操作,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理論,可以使其動手能力得到鍛煉,進而避免在接觸真實臨床環境時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態,防止造成安全隱患。

4虛擬現實技術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4.1虛擬人體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LM)早在1985年,就開始進行人體解剖圖像數字化的研究,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醫學院將一具女性尸體和一具男性尸體分別作了1mm和0.33mm間距的CT和MR掃描,然后將尸體冰凍后切成1mm的薄片并照相,經圖像重建生成冠狀面和矢狀面映像,所得圖像數據經壓縮后,建立了“可視人”,并出版發行了CD盤片[2]。學生可在計算機屏幕上對“可視人”進行矢狀面和冠狀面的解剖,并且可以縮放局部圖像。這一項研究應用對解剖學的教學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汕頭大學醫學院于2002年9月引進挪威的綜合模擬人(SimMan),主要用于臨床技能教學和考核[3]。首都醫科大學于2004年引進了美國的HPS和智能型高級綜合數字模擬人,率先在國內開展基于VR的急診醫學高仿真模擬教學[4]。學生的診治操作由計算機評判“,病人”的狀況隨時改變——或惡化或好轉,學生在此過程中可獲得真實的臨床操作體驗。此外,虛擬人體可開展虛擬解剖學、虛擬內窺鏡學等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4.2虛擬實驗室

虛擬實驗室是在計算機加上一組軟件和相關的硬件,讓使用者在操作這臺計算機時就像在操作一臺實驗儀器一樣。很多臨床醫學教育中的實驗都可以在虛擬實驗室中開展進行。在“實驗室”里,學生有充分的實驗自主權,可以仿真實現各種實際中甚至不可視、不可入、不可摸、危險性高的實驗,擴寬了教學實驗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甚至可以“全天候”地開展實驗,降低了實驗教學對客觀物質條件的依賴。虛擬實驗室的硬件用來解決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問題,軟件更為關鍵,它能很方便地改變、增減系統的功能與規模,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爾曼實驗室開發的EXP軟件,就是一個用于神經生理學虛擬實驗的基于虛擬現實的多功能軟件。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培訓模型是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方法,不僅為醫學生提供了在校早期接觸臨床的機會和條件,而且還能使其臨床技能操作能力和綜合診斷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潛力,較快地掌握臨床診療實踐規律,最后,還有助于學生的職業道德及行為規范的養成。

近幾年,在醫學教育中,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體現在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與自信、教育規范化等方面凸顯了巨大優勢。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醫學教學水平,還有助于做到客觀化考核,但是,它永遠不可能取代真正的臨床實踐,它只是醫學生接觸真實病人之前的過渡性培訓。我們應該適當地把虛擬現實技術和其它教育模式有機結合起來,提高醫學專業課課堂的教學效率。

醫學技術論文:生物醫學在體成像技術作用

本文作者:蘭海云 汪愛勤 尹文 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部 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部 第四軍醫大學中心實驗室

在體成像技術的發展及成像策略的不斷提高,能夠在活的生物體內揭示細胞和分子水平的諸多細微變化,有助于在生物整體、真實的體內環境中高時間分辨率地研究生命過程。針對某一生物過程的帶有光學標記的報告基因已被廣泛應用于細胞生物學的研究,近年來正被更多地用于在活的動物模型中探究人體內生理機能和疾病的生物學過程。利用熒光蛋白、螢光素酶基因等生物材料標記細胞、病原體和基因,早已被證實是一種在體內設置“檢測器”、體外直觀檢測的非常可行的策略[1]。

1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原理

通過生物技術將構建的以螢光素酶基因作為標記基因的載體(重組原核表達質粒、重組真核表達質粒或重組病毒),經轉化、轉染或感染并篩選得到重組病原菌、細胞(如免疫細胞、腫瘤細胞、胚胎干細胞等)或重組病毒(如腺病毒、慢病毒、逆轉錄病毒等)用于轉入小動物;或是將含螢光素酶及調控序列的載體線性化后經顯微注射等技術穩定整合于小動物基因組制備轉基因動物[2-4]。標記基因的表達可通過多種調控元件進行調控,如靶基因的啟動子和增強子等;標記的方法因研究領域、研究目的和實驗策略的不同而各異[4],但最終都是在體內組織如血液、肝臟、腦、脾、腎等靶部位因特定生物過程的發生而伴隨產生有酶活性的螢光素酶。在注入底物即螢光素的條件下,螢光素酶催化底物反應產生特定波長的光信號,通過成像系統可以直觀檢測到光信號的產生及變化,實時反映體內發生的生物過程,如基因的調控表達、信號傳導、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細胞增殖與分化等。因此,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病毒學與免疫學、腫瘤學等研究領域[5-8]。

2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應用

2.1標記于腫瘤細胞、免疫細胞、胚胎干細胞等,轉入體內后進行成像

螢光素酶基因作為一種報告基因,最初應用于體外培養細胞內目的基因的表達研究。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發展,使其能夠應用于在體組織細胞的表達研究[9]。螢光素酶是一類生物發光酶,1種細胞可同時被2種具有不同底物的螢光素酶標記。例如其一可由一組成性穩定表達的啟動子驅動,作為內參,反應細胞數量的變化;另一螢光素酶由要研究的組織特異性啟動子驅動,其發光信號的變化,在消除細胞數量變化的影響后就可反映特定的啟動子在動物體內的表達活性[10-11]。

2.1.1腫瘤及抗腫瘤研究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可直接實時地監測各種癌癥模型中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并可對癌癥治療中癌細胞的變化進行實時觀測和評估,能夠無創傷地定量檢測小鼠整體的原位瘤、轉移瘤及自發瘤。Klerk等[12]研究證實了利用此技術測量腫瘤負荷具有很高的可靠性。Minn等[13]應用該技術進行了乳腺癌肺轉移相關基因的研究,他們構建能夠表達熒光蛋白、螢光素酶的反轉錄病毒載體,并穩定轉染已獲得的不同亞群腫瘤細胞,先通過熒光激活細胞分選術篩選同一亞群內具有相同轉染效果(穩定表達外源蛋白即熒光蛋白和螢光素酶,且水平一致)的細胞,并尾靜脈注射免疫缺陷小鼠,通過檢測生物發光的部位和大小,評價不同亞群腫瘤細胞向肺部位的轉移情況及其轉移能力,再通過檢測細胞內各基因的表達差異來分析肺轉移相關基因。Gupta等[15-16]又用相似的方法來研究乳腺癌腦轉移相關基因及乳腺癌肺轉移過程中分化基因介導的腫瘤再起始,結果再次顯示了生物發光成像技術應用于腫瘤及癌轉移機理研究領域的優越性。

2.1.2抗腫瘤免疫及腫瘤細胞疫苗的研究用帶有生物發光標記基因的小鼠淋巴細胞或基因修飾的腫瘤細胞疫苗,可以檢測放射及化學藥物治療的效果,并可尋找在腫瘤骨髓轉移及抗腫瘤免疫治療中復雜的細胞機制。Cayeux等[17]用螢光素酶基因標記基因修飾的腫瘤細胞疫苗來免疫小鼠,而用另一種底物不同于前者的5,6-carboxy-succinimidyl-fluorescein標記該小鼠內一種與腫瘤相關的免疫細胞,通過2種不同的標記研究了基因修飾的腫瘤細胞疫苗免疫小鼠后抗原遞呈、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免疫細胞在體內免疫過程中的作用。

2.1.3藥物促腫瘤細胞凋亡的研究當螢光素酶與抑制多肽以融合蛋白形式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產生的融合蛋白無螢光素酶活性,細胞不能發光,而當細胞發生凋亡時,活化的caspase-3在特異識別位點切去抑制多肽,螢光素酶活性得到恢復,由此可用于觀察活體動物體內的細胞凋亡相關事件。細胞凋亡時被激活的caspase-3/7與DEVD-氨基螢光素(aminoluciferin)特異結合而被酶解為氨基螢光素,它可被螢光素酶識別而產生生物發光信號。Liu、Hickson等[18-19]利用這一現象設計的細胞凋亡檢測方法均能夠以極低的DEVD-氨基螢光素量獲得較強的發光強度,因而這一方法可用于評價TNFα(α腫瘤壞死因子)、FasL、TRAIL(TNF相關促凋亡配體)等因素針對腫瘤的治療效果。

2.1.4胚胎干細胞及再生醫學的研究胚胎干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極具應用前景,然而注入活機體的胚胎干細胞及其分化細胞尚存在顯著的細胞死亡、畸胎瘤的形成、宿主免疫排斥反應等障礙。應用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可對胚胎干細胞本身及其在注入機體后的存活、增殖、分化等生物事件的發生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從而使上述諸多問題得以解決[20]。

2.2標記病原微生物,用于研究感染致病機制、轉移途徑及宿主免疫反應等

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中,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疾病進程中觀測病原體在動物體內的寄居部位、數量變化及對外界因素的反應等實時變化信息,而且更有助于揭示感染體內病原體逃逸宿主防御的機制[21]。對病原體感染過程非侵入性的檢測能夠對疾病進程實時地提供新的信息,且有可能發現新的感染位點[22]。Lucker等[23-26]以螢光素酶基因標記HSV-1(單純皰疹病毒)并分別侵染Ⅰ類干擾素受體缺失、Ⅱ類干擾素受體缺失、Ⅰ和Ⅱ類干擾素受體均缺失的小鼠,可觀察到HSV-1對不同干擾素受體缺失小鼠的肝臟、肺、脾、淋巴結的侵襲,及病毒從血液系統進入神經系統的過程,從而證實了不同干擾素在HSV-1感染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Lucker等[27]針對痘苗病毒的類似研究也證實,不同干擾素在機體感染過程中各自和協同發揮的重要作用。#p#分頁標題#e#

2.3標記于基因治療載體用于探究基因治療機制和評價治療效果

將一個或多個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轉入體內靶細胞可用于基因治療,應用螢光素酶基因作為報告基因構建載體,觀察目的基因是否能夠在試驗動物體內持續高效和特異性表達。這種非侵入方式具有容易準備、低毒性及輕微免疫反應的優點。螢光素酶基因也可以插入脂質體包裹的DNA分子中,用來觀察脂質體為載體的DNA運輸和基因治療情況。Smith等[28]已經運用該技術進行了HSV作為肝臟疾病基因治療載體的可行性研究。Chou等[29]將帶有螢光素酶基因標記的穩定表達肝細胞癌抗原的質粒轉入沙門菌減毒株,并作為疫苗口服免疫模型小鼠,在體成像顯示了體內沙門菌成功表達抗原和沙門菌作為活菌疫苗在體內的清除過程。

2.4蛋白質間相互作用、信號轉導等的研究

蛋白片段互補策略廣泛用于研究細胞內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策略在借助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后就可以被運用到活體動物內,以非侵入、可量化、實時地顯示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31]。在動物體內直接觀察細胞中或活體動物體內2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可將Firefly螢光素酶(Fluc)的N端與C端分離開,分別與2個可能產生相互作用的目的蛋白相連,并使2組蛋白由不同的載體分別誘導表達。在體的細胞內若2個目的蛋白能靠近并結合形成完整的Fluc,則會產生發光信號。Andrea等[32]建立了一種轉基因報告小鼠,由特異啟動子(TgG4F(+/-))及其轉錄反式作用因子多聯體蛋白Gal4進行調控。將融合了Gal4BD的p53和融合了VP16的TAg的病毒載體共轉入該小鼠的肝臟細胞,在小鼠肝臟部位觀察到了明顯的發光信號,顯示p53與TAg的結合引發Gal4BD與VP16結合,結合的多聯蛋白順利與啟動子TgG4F(+/-)結合,進而引發Fluc在肝臟組織的表達。

2.5體內干擾RNA及DNA疫苗的研究

目前RNA干擾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體外轉錄后沉默基因的方法,在體內RNA干擾的轉錄后表達沉默可以引起各種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因此生物發光在體成像技術有力地促進了體內RNA干擾的研究和在體內利用RNA干擾技術進行其他疾病機理及生物治療的探索。McCaffrey[33]等通過將表達螢光素酶的真核表達載體與針對螢光素酶基因設計的雙鏈小干擾RNA(siRNA)共注射成年小鼠,與對照組比較,前者的熒光強度明顯減弱,表明針對性的雙鏈siRNA明顯起到抑制基因表達的作用。他們還構建表達功能性小發夾RNA(shRNA)的真核表達載體,與表達螢光素酶的載體共注射成體小鼠,與對照組相比,同樣觀察到長時程后熒光強度明顯減弱。RNA干擾技術成功用于臨床治療須保證雙鏈siRNA有效轉入體內并維持有效的濃度,而借助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則可便捷準確地評價雙鏈siRNA運送方法的效果。Takeshita等[34-36]已利用該技術分別對各自所設計的不同的雙鏈siRNA運送方法進行了全面的評價,并發現合理的運送方法,如雙鏈siRNA與某些小分子化合物的連接修飾與單獨的注射雙鏈siRNA相比,前者能使雙鏈siRNA在體內較長時間內不被降解。RNA干擾可作為傳統DNA疫苗的補充,被用以在體內消除免疫抑制因子表達。DNA疫苗的效應常常因相關的信號轉導途徑下調該獲得性免疫反應而受到限制。因此,免疫抑制性的信號途徑的沉默將是DNA疫苗效能得到加強的一種極有潛力的策略。Huang等[37]應用在體生物發光技術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皮下注射編碼shRNA的DNA,可以作為體內基因沉默和一種能夠有效提高DNA疫苗效果的手段。

2.6標記于轉基因載體建立轉基因動物模型

2.6.1基因表達動物模型為研究目的基因是在何時、何種刺激下表達的,可將螢光素酶基因插入目的基因啟動子的下游,并穩定整合于實驗動物染色體中,形成轉基因動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動物發育過程中特定基因的時空表達情況,觀察藥物誘導特定基因表達及其他生物事件引起的相應基因表達或關閉。Chen等[37]將受胰島素調控啟動子調控表達螢光素酶的轉基因小鼠制成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證實了肝臟組織中含有可生成胰島素的細胞。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在轉錄調控序列和反式轉錄因子與目的基因相同的情況下,螢光素酶的表達水平及底物發光強度能夠真實反映目的基因的表達狀況。目前對于調控多藥耐藥性基因-1(mdr-1a)表達的關鍵因子和胞內微環境的機制尚不明了,使多藥耐藥性依然成為對癌癥患者成功化療的一大障礙。為深入研究mdr-1a在體內組織中轉錄調控的機制,Long等[38]通過胚胎干細胞同源重組、遺傳雜交的手段構建了基因型為mdr-1a+/Fluc的轉基因小鼠(野生型基因型為mdr-1a+/+)。mdr-1a+/Fluc中Fluc已完全置于mdr-1a開放讀碼框中,其表達受內源性mdr-1a啟動子及相應各種反式作用因子的調控,Western印跡等不同方法均驗證了該模型mdr-1a的表達量與Firefly螢光素酶蛋白表達、發光強度成正比。該小鼠體內Fluc的表達與mdr-1a的表達在時間、所處的微環境均完全一致,可作為研究各種因素下mdr-1a表達調控的理想的動物模型。類似的研究所建立的模型能彌補體外細胞培養不能提供的特定基因表達的真實微環境的缺點,也能彌補基因敲除小鼠存在的代償效應等不足[39]。

2.6.2各種疾病模型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將致病基因、病毒及細菌進行螢光素酶標記,轉入動物體內形成所需的疾病模型,包括免疫系統疾病、感染疾病等。除可提供靶基因在體內的實時表達和對候選藥物的準確反應,還可以用來評估候選藥物和其他化合物的毒性,為藥物在疾病中的作用機制及效用提供研究方法。Hsieh[40-41]等將受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啟動子調控表達螢光素酶轉基因小鼠(sPSA-Luc),與前列腺癌轉基因模型小鼠TRAMP雜交,經檢測篩選得到的子代小鼠TRAMP-Luc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的表達穩定產生螢光素酶。因此,該小鼠借助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已被成功地用于前列腺癌的發生及轉移研究。

3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針對生物發光成像過程的三大要素,即螢光素酶、底物、成像設備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應用遺傳學手段,在基因、蛋白水平對各種螢光素酶的分子結構進行改造,獲得了新的螢光素酶,使底物發光的波長發生明顯的紅移(使發光波長變長)從而減少了光穿透機體組織時的光吸收,提高了螢光素酶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的穩定性,改變了酶在組織細胞中的半衰期。與原先的天然螢光素酶相比,通過改進得到的各種螢光素酶在體內表達的穩定性、催化底物的反應等方面得到了優化,不僅增加了發光輸出量,更能適應不同時程的成像方式[42-46]。各種螢光素酶與體內不同組織對應著獨特的動力學特征。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優化發光底物轉入體內的方式、底物在體內的釋放方式、對細胞內底物攝入相關蛋白加以限制,以及對底物本身的結構加以改造等手段,來滿足體內不同時程生物過程的動態性研究。Kheirolomoom等[47]分別用長循環脂質體和溫度敏感型脂質體包裹螢光素并轉入體內。前者螢光素酶以一定水平正常表達時發光完全依賴于體內螢光素的釋放。今后,通過選擇合適的包裹材料(如設計合理的脂質體)或其他運載方式(如植入性微滲透泵[48]),可能使底物在體內較長時間內保持相對恒定的釋放速率,使底物濃度保持穩定。#p#分頁標題#e#

這樣,發光強度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取決于螢光素酶的表達水平。而溫度敏感型脂質體可以被直接運到腫瘤組織中,通過一次超聲熱處理,可以引發一次爆發式快速釋放,這種溫度敏感型脂質體則可以實現定點轉入和定點釋放底物。螢光素酶底物進入細胞的過程受細胞內某些自身蛋白的影響。Zhang等[49]發現ABC家族的乳腺癌耐性蛋白(ABCG2/BCRP)作為重要的膜轉運蛋白,其表達水平和特異結構域的功能影響螢光素的攝入過程,因而影響生物發光信號的產出。這就提示,一方面可通過降低或消除此類蛋白對底物進入靶細胞的影響,使發光信號相對地最大化,另一方面可被用于高效篩選針對ABCG2/BCRP的藥物抑制劑[50]。從某些細菌得到的螢光素酶基因均位于一個操縱子內,且操縱子內除含有螢光素酶基因外,還包含整套底物合成酶基因,因此,將該操縱子穩定轉入的細菌侵染動物模型后,無需外源底物就能實現成像[51]。若將這類細菌來源的螢光素酶應用于動物細胞,可能更有利于在體發光成像。但這是否可行,目前尚未見相關報道。成像設備方面的進展不僅提高了設備的靈敏度,而且使功能更加全面,數據采集與分析更加精確。例如,已經應用三維成像技術使信號定位更明確、分析更全面。隨著在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逐步成熟,必將使其更廣泛地應用于生物醫學研究的各領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草国产线观|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添|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丁香五月亚洲春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 色屁屁www免费看欧美激情|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鬼色| 黑色包臀裙秘书啪啪|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亚洲a∨国产av综合av|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双乳被老汉揉搓a毛片免费观看| 狠狠爱俺也去去就色|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中国人妻被两个老外三p|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