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1 05:05: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家庭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變革和發展,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上的有效教學,同樣應該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而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
家庭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學生家長給學生提供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不但需要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同時需要家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特別強的學科,同時它對學生文學品位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識,并且這些知識大多都是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然而學生的實踐經驗還比較匱乏,因此學生對這些文化精髓的獲取和吸收都需要語文教師的傳教和指導,但是小學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比較有限,學習空間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學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也就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對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學習和需求了。同時,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再加上課堂教學的制約性,就使得小學生很難通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有效獲取并吸收這些人文知識。然而這些人文知識通常都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這時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就突顯出來了。家庭的環境、家長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規范等都會對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然而教學課堂上的時間比較有限,學生投入到閱讀活動中的時間也很少,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的家長跟學生一起閱讀,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讓家長跟學生一起閱讀,這樣家長在輔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他們的文化素養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輔導學生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同時家長的社會經驗也比較豐富,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行為規范,將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化,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拓展
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并且它的綜合性很強,涉及到很多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所以小學語文目標的實現,僅僅依靠教學課堂上的學習是很難完成的。小學生的思維和行為規范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學生的自制力是很難補充教學課堂上內容的缺失的。而小學生除了白天在學校學習之外,其余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學生在家里的時間就更多,所以,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有效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學生在其他一些領域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更好地發現、探究、學習,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如家長周末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去參觀、展覽,積極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在這些活動之后,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從而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這樣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暑假、寒假的時間很長,家長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去旅游、參加一些拓展活動,從而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這些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也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
三、家庭是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場所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家庭是小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家長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并根據小學生的發展需求,有效補充語文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課外輔導。課外輔導不僅包括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的輔導,還包括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很少,并且學校所提供的實踐教學設備也比較有限,這樣都會制約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學語文的實踐機會很多,并且家長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的機會,這樣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語文知識。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實踐活動中,進而促使他們更加全面的發展。如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學生要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并給學生做好榜樣,這樣就會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周末去公園玩耍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學生不能亂扔垃圾,要隨手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并身體力行的去執行這些,還應該積極監督學生的一些行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坐公交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要積極給老人讓座等。家長只有積極為學生做好榜樣,才能有效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總結
總之,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1明白榜樣的教育作用,卻很難身體力行
調查結果顯示,51.8%的被調查家長認為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榜樣的作用,39.9%認為起著淺移默化的作用,6%的認為起著導向作用,2.2%的認為沒有太大作用。業余時間,有35.6%的被調查家長大多在看電視,25.2%的在打麻將,7.1%的在上網或打游戲,僅17.5%的在看書、看報或參加文體活動等。調查數據說明大多數家長知道自身的言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很難身體力行,用榜樣的作用來影響孩子。
2期望孩子自立,卻不敢放手
面向21世紀的今天,家長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自強。但上學期間,74.9%的被調查家長要叫孩子起床,15.3%的是在孩子未能按時起床時才叫,9.8%的從不叫。從接送孩子上學情況來看,有64.6%的被調查家長擔心孩子安全,天天接送,有17.4%的經常接送,11.1%的很少接送,6.9%的不接送。調查數據說明大多數家長對孩子不放心,不敢放手。
二、原因分析
1學習成績重要且好抓,學習習慣難培養
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教育觀影響,大多數家長依舊認為只有學習好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出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家長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見面提及孩子時,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學習成績,好的成績可為家長臉上增色,故家長特別看重成績。家長抓孩子學習成績時可找到一些抓手,而對自身要求并不一定很高,如讓孩子上補習班,請家教、獎勵及懲罰等。與學習成績相比較,學習習慣要求家長以身示范,傾注較多的心血,甚至需要一些教育策略,并需長期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難養成的。為此,很多家長急功近利,避難就易,很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受大環境影響,隨大流
思想品德教育在現代小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下西藏教育仍屬應試教育,小升初的篩選考試成績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孩子能否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升學考試成績也就成為評價各小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在此指揮棒下,拉薩市區大多數小學很注重知識教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此大環境下,不少家長也把分數當成孩子的命根子,只要學習好,什么都好,只要不出大問題,家長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關注不多,且對他們百依百順,致使他們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等不良品行。
3愛好興趣少,自控能力差
首先,家長看書、看報等良好愛好興趣少,只能拿看電視,打牌,打麻將等來消磨閑暇時間。其次,家長的自控能力差。很多家長知道賭博、上網等是不良嗜好,且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大,但許多家長自控能力差,經不住誘惑,往往在不經意間參與了此類活動。
4缺乏度,溺愛成傷
“溺”就是淹沒。人被水淹沒叫“溺斃”。如果父母的愛流橫溢泛濫,那也會“淹沒”孩子,這就是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長缺乏度,對孩子過于溺愛,很多家人圍著孩子轉,舍不得他們做家務,孩子的生活自理及自立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其次,家長往往拿自己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思維。不清楚孩子的能力發展狀況,不知道孩子能勝任什么,不能勝任什么;孩子哪些能力發展的較好,哪些能力發展的還不足等等,所以不能把握及安排孩子的獨立鍛煉內容。
三、對策
1抓住根本,注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一切教育歸根結蒂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學習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1]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而小學階段又是這一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家長應抓住根本,緊握時機,注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從長計議,注重孩子良好品德的培養
古人云:才是德之資,德是才之帥;德才全盡謂之圣人,德才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古人早已認識到孩子品德的重要性。孩子思想品德低下要比孩子缺乏知識更為可怕,知識缺乏,孩子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補,但品德教育缺失往往是很難彌補的。所以,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要比知識教育重要得多。作為小學生家長,我們必須謹記,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家長手中的彩筆,孩子們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呵護、教育,才能為他們的心靈的白紙涂上繽紛的色彩。
3以身示范,全面發揮父母的榜樣示范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思想、行為及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凡要求孩子必須做到的,自己應該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孩子好教育,父母更難做,教育孩子的問題其實質就是教育自己的問題,自我身上沒有的良好行為習慣及品質,怎么能要求在孩子身上開花結果呢!父母只有嚴于律已,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積極上進,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不斷完善自己,豐富業余愛好,養成良好、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與教育。
4學會放手,還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力
孩子越大,與父母親共處的時間越短。孩子遲早要自立于世。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我們應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自立,這是對孩子的幸福一生負責。著名教育家盧梭曾說幫助孩子做的越多,就等于在剝奪他們的成長權力。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它永遠會超越家長的想象,把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層次。學會放手真的很不容易,但放手了孩子才會飛得更高。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此時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家長應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注重孩子良好品德、習慣的培養,學會放手,讓孩子發展、成長的更快更好。
本文作者:劉明全、陳雪梅、杜海軍、彭應 單位:西藏大學
【摘要】家校合作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在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課程化方面進行了實踐性研究,積極探索現代家校溝通策略,努力實現家庭教育的課程化、均衡化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課程化;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當今時代,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家校合作對學生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美國將“父母參與”列為第八項國家教育目標,日本的“家長協會”已成為日本家校合作進行兒童教育的有效形式。近年來,家校合作在我國也漸受重視。蘇州作為全國第二大外來移民城市,城鄉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礎、背景和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家長素質的高低給學生文明素質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極其關鍵的。面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學段的家長群體,在原有家長學校等多樣性家庭教育指導的基礎上,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創新和轉型,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全面大力推進家庭教育課程化勢在必行。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自2006年起,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課程化的實踐性研究,不斷在“融通”上做文章,積極探索現代家校溝通策略,努力實現家庭教育的課程化、均衡化發展。
一、家庭教育課程化的含義
學校從提高家長科學育人的素質入手,以課程化的方式,對家長進行系列化、規范化的家庭教育培訓,并建立長效機制,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科學教育孩子的能力,使家長成為伴隨孩子幸福成長的智慧型家長。同時,通過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系列化,以健全的制度和校本教材為保障,豐富的活動為載體,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托、學生為主體,努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構建良好的“三維”一體教育氛圍,為家長搭建實踐探索的舞臺,打造家庭教育專業化團隊,推動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目標一致,教育理念融通、教育過程同步、教育方法互補、教育資源共享,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實現共同育人的教育目標。
二、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化的意義
(一)做孩子人生的“航標燈”
如今,蘇州教育進入到了以學有優教、善教樂學為特色的發展新階段,優質教育需要優質的家庭教育,打造蘇式教育必須關注具有蘇州特點的家庭教育。為此,我們把培養具有儒雅精致吳文化特質的新蘇州人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充分發揮家長“同盟軍”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評價,激勵孩子不斷修正自我,超越自我。
(二)做孩子心靈的“傾聽者”
跨塘實驗小學有70%以上的學生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很多家長忙于生計,長期以來,對孩子照顧甚少,更忽略了與孩子的心靈溝通。為此學校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幸福慢慢走”的親子運動會,“心語心愿,幸福相伴”的親子書信會,“體驗孩子學習,分享成長快樂”的親子閱讀,“爸媽教我,我喂爸媽”的勞動實踐……一系列親子互動中,家長用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關注孩子的迫切需求,親子之間的障礙問題迎刃而解。
(三)做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教育學研究表明,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以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形式占據了他們的生活。要想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必須將原來的單軌運行轉變到家庭、學校、社會并軌運行的合作方式,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三維”教育網絡。本著這一理念,學校的大小活動都有家長、社區、街道志愿者的身影,他們是學生上學、放學路段的安全守護者,也是學校膳食領導小組的成員,更是學生外出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者、監督員,他們為孩子的安全護航,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三、家庭教育課程化方案設計
(一)開設課程學習,構建學習型家庭教育體系
學校將構建系統的家庭教育課程,主要涵蓋以下板塊:①提高家庭教育的責任與理念;②孩子的身心健康指導和道德品質指導;③親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④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學業指導;⑤家校溝通與融合以及新型家長素養提升等。結合家長學校系列活動,組織授課講座,家長自主學習,開展親子閱讀、參觀體驗、校園開放等活動,進行家長沙龍研討、家長互教互學、家訪指導、個別咨詢等,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豐富網絡資源,為家長提供信息溝通、與輔導等服務。學校將對課程體系的內容建設、資源開發、教材建設、評價制度以及教師培訓、培養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隨孩子幸福成長的學習型家長。
(二)家校共同管理,做孩子校園生活的參與者
當前,跨塘實驗小學的家長委員會成員在學校的護學崗、膳食小組管理、綜合實踐活動聽證會等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家庭教育課程的開設,全面開放學校大門,歡迎家長走進學校,參與更多的活動,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的小學生活,如每學期的家長會的策劃與組織由班級家委會成員承擔,號召家長每學期至少與孩子一起參與一次升旗儀式、班會活動,參與開展一年一度的學生運動會,擔任裁判或者后勤服務等。越來越多的家長走進學校,拉近了家校距離,這有利于對孩子的培養。
(三)開發資源優勢,打造校外教育的管理者
通過家庭教育課程實施,學校將全面發動有一技之長的家長參與到學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成為指導教師,如烘焙班、編織班、刺繡班等;結合學校吳文化特色教育,挖掘熟知吳文化的家長走進教室,充實現有的吳文化課堂……“媽媽教師”“爸爸教師”的身影將更多地活躍在校園內,以此拓展學校吳文化課程資源。
四、家庭教育課程化在跨塘實驗小學的實踐
(一)家長參與,共同編寫校本教材
近年來,家長參與編寫的校本德育教材(《和諧號動車在前進》《迎著朝陽起飛》)兩易其稿,不僅融入了學生的道德品質要求,在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還發揮了家長“同盟軍”的作用,讓每一位家長和教師共同實施,在參與定章、爭章、考章、頒章、護章系列活動中,共同監督、引領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發展。但教材的實施還沒有形成體系化、常態化,希望通過校本教材這個抓手,進一步開發德育校本課程。
(二)搭建平臺,攜手家長親近孩子
為了讓家長真正去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學校開展了“書信溝通,幸福相伴”活動,鼓勵孩子給家長寫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真正傳遞給家長,學校也相繼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幸福慢慢走”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包餛飩,親子共度閱讀時光等,鼓勵家長多陪伴孩子,指導家長學會傾聽,學會交流。但由于生源絕大部分是新蘇州人,地域差異、文化背景差異,造成家庭教育水平的參差不齊,需要全方位的引領、激發家庭教育正能量,推動各層面家長在家庭教育領域的全面提升。
(三)知心玩伴,創新家庭教育理念
近年來,本著創新家庭教育理念的初衷,學校鼓勵家長做孩子的知心玩伴,走出校門,與孩子一起學說吳儂軟語、帶孩子一起逛蘇州園林、和孩子一起品嘗蘇州美食……在多形式的互動、滲透和整合中,孩子進一步理解了“吳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還存在參與面不廣等問題,如果能借助此項目的引領,一定能實現我們創新家庭教育理念的初衷,讓更多的新蘇州人真正融入蘇州的文化。
(四)揚帆護航,做學校教育的管理者
學校于2012年成立了“新蘇州家長志愿團”,在“家校攜手呵護成長”的主題下設多個活動小組:校門口的“安全護學組”、放學晚接孩子的“愛心看護組”、學校食堂的“膳食監督組”、大型節日活動的“義工籌備組”等已全面上崗。“新蘇州家長志愿團”活動開始輻射學校各個領域并在不斷壯大中,這些舉措大大激發了家長了解學校、關注教育的能動性,增強了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信任。雖部分家長的參與有了一定比例,但涵蓋面不廣,家長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涉及領域的深度還是不夠的。相信如果在家庭教育課程項目的推動下,家長一定能從單純的學習者、參與者向管理者、教育者轉變,真正實現家校領域的合力共贏,為孩子各方面的成長保駕護航。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跨塘實驗小學的家庭教育逐漸走向了專業化道路,家長注重從情感培養、意志培養和行為訓練開始,讓孩子在學會做人的同時,走成才之路。正如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的: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和家庭共同的教育。家校攜手,定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作者:俞清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跨塘實驗小學
一、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
據統計,桃源縣共有農業人口80多萬,農村家庭近30萬戶,其中,有未成年人的家庭9.36萬戶,家庭教育較好的有占22%,家庭教育一般的占34%,家庭教育缺位的占44%。我從教16年,每個學年帶的班額都在50人以上,父母能夠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不到10%,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的家庭高達50%。家庭教育的缺少,導致孩子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有的孩子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農村家庭教育缺位現狀令人揪心。
二、農村家庭教育缺位的原因
1、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教育缺位。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并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占比例已高達18%至22%。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而此時,正是留守兒童身心發育成長期,由于無父母溝通,缺少家庭關愛,對孩子個性發展有許多負面影響。
2、農村家庭教育能力偏低,家庭教育效果有限。我所在的學校曾對全校一千多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做過抽樣統計,發現父母雙方或一方初中學歷及以上的占32.6%;父母雙方或一方只有小學學歷的有占44.3%;父母雙方小學沒畢業的或沒有讀過書的有占24.7%。農村家庭的家長學歷普遍不高,沒有深刻的文化底蘊。
3、家庭教育目標單一,孩子精神壓力大。有些農村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發奮圖強,考上好大學,走出農村。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僅僅只關心孩子的學分,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毫不重視,導致部分農村孩子出現了高分低能的情況,甚至存在性格缺陷,難以適應社會。我所在的一千多學生的學校,就有數名患抑郁癥的學生。我教過的一名男生就因父母寄予的期望太高,不堪重負,曾經有了輕生的念頭。還有一名女生經常拿刀片在手腕上劃,說活著沒意思,讀書太累人。
4、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過度依賴學習。部分父母認為孩子交給了學校,學校就應該負上管教孩子的全責,孩子有任何問題與自己沒有關系。家長與教師之間沒有進行有效、充分的溝通,也不能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與老師進行配合。當孩子在學校里出現任何問題后,家長只會一味的指責學校,認為學校沒有負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三、解決家庭教育缺位現象的建議
1、把寄宿學校辦成留守兒童的家。對留守學生,學校努力營造家庭式溫馨。專職生活老師承擔三重身份,一個身份是老師,一個身份是保姆,第三個身份則是家長。作為老師,要給孩子們指導作業,輔導功課;作為保姆,要操心孩子們的衣食住行;作為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讓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體驗到親情和愛,讓孩子們對生活老師有話要說,讓孩子們愿意和生活老師談心。
2、要加強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相對欠發達。家長的文化水平與學歷有限,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憑著父輩的經驗進行,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因此在農村地區有必要建設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這樣能夠幫助家長獲取正確的育人知識,要重視怎樣進行家庭教育”這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并建議家長從言傳身教、嚴愛并行、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等方面做起。
3、要加強家校溝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校起到教育的效用有一部分是依靠學校與家庭的聯絡的。可見學校與家庭聯系溝通的重要性。學校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家長主動與學校溝通,時刻與老師保持聯系。學校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以及不定期家訪的形式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學校學校的表現,從而強化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尤其是正處于叛逆期的學生,老師和家長要更加透徹的掌握他們的心理,加深與學生的溝通,盡量在教育方面做到同步。
4、創造家庭文化教育氣氛。給農村家長提供有針對性、實用的家庭讀本。建議家長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發展的報刊雜志,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從而提高孩子對閱讀課文讀本的興趣,強化家庭的學習教育氣氛。家長要創造有利于孩子學習的空間,提供書桌、書架等學習用具,給孩子學習創造良好、獨立的環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對家庭中的一切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家長的思想品德、言行舉止也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家長要對孩子的成長進行科學的綜合指導,在孩子面前盡量避免賭博、酗酒等不良行為,從而避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作者:揭志勇孫云嬌單位:桃源縣車湖垸中學桃源縣第三中學
一、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制設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漸趨于邊緣化。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制時間與普通學校一樣,分為春秋兩個學期。一般情況下,其春季學期為每年3月1日開學,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學期為每年9月1日開學,1月10日放假。學生在學期間的法定節假日,有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節假日時間共計14天。其周末時間全年共計74天左右,寒暑假時間全年共計101天左右。以上三項節假日時間累計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計算,寄宿制學校小學生全年在校時間共計176天左右。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學生每周均從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學離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說,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學生是在學校度過的。在這段時間內,其家長與孩子處于分離狀態。由于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減少,空間距離拉大,因此,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這一學制設置,十分不利于家長與孩子間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致使其家長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顯性地位下降,影響力減弱。寄宿制小學的管理模式,在責任和義務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學校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全程食宿和相關教育,為農村家庭減輕了相應的負擔,因此,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所關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過問孩子的在校情況。
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沒有意識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寄宿制學校的產生,使學生家長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時間,不僅不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從而在形式和實質上,使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了一種“在家父母管,在校學校管”的不利思想。與此同時,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調查發現,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小學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92位受訪者中,有3.3%的家長表示沒有聽說過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這一概念,有96.7%的家長聽說過或者知道家庭教育這一概念,有76%的家長(包括沒聽說過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長認為,自己能夠進行家庭教育,但其對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卻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否得當。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否得當,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則直接與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謂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長在對孩子世界觀形成上的有效影響力,對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方式的指導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認知自我等能力的總和。[2]家長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調查發現,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的人數為0,擁有高中學歷者也只占到總調查人數的8.7%。家長文化水平的極度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我國目前有近6000萬農村留守兒童,在一些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高達28.29%。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主體是其祖輩。農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鳳毛麟角。他們不僅無法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和照料,且其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法上,與現代社會嚴重脫節。由于孩子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缺乏應有的父母關愛,致使其對父輩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輩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修養的提升,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禮貌,學習成績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側重于道德倫理教育,往往將孩子的價值與家庭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美國教育學家科爾曼曾將孩子的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利用孩子的勞動力;第二階段,將孩子的教育視為家庭投資;第三階段,孩子的最終學習成就與家庭利益關系不大。受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農村地區兒童與其家庭之間的關系,往往處于科爾曼所謂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相關實地調查也證實了這一結論。據調查,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學生家長,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時間,讓孩子為家庭干活,以減輕家庭生活壓力;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小學學生家長,往往將孩子入讀寄宿學校的相關費用開支,視為家庭投資。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需要利用孩子的勞動力,以分擔家庭生產勞動;另一方面,他們又強烈地希望,通過接受應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負起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由于農村地區小學生家庭普遍認為,孩子的價值,僅體現在其為家庭所做貢獻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會地位上,因此,在對農村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員(家長)缺乏對兒童學習的有效指導和規劃,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終無法達致科爾曼所謂的第三個階段———孩子的最終學習成就與家庭利益關系不大(家庭對兒童的教育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而只是專注于培育兒童)。
這嚴重制約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受家長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計等原因影響,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與學校的聯系溝通甚少。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農村寄宿制小學低年級(1~3年級)學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長送到學校,星期五再由家長接回家。在此期間,其家長雖與老師見面的機會多,但是溝通很少。很多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在學校身體健康,不哭不鬧就行,因而其很少給老師打電話,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至于農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4~5年級)學生,由于其大多結伴上學回家,其家長認為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參加學校指定的家長會之外,一般不會主動到校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部分家長因為各種原因,甚至無法參加必需的家長會。由于家校溝通不暢,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教育無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對策建議
由于受歷史傳統、地理人文環境、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遠落后于城鎮地區。落后的經濟,嚴重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與地區差距,使農民從為家庭生存的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此,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及充裕的經濟能力,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工會、團委、婦聯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應有作用,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動。對此,可依托工會、婦聯、團委組成專業服務隊或志愿者服務隊,充分利用其力量,對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開展定點定期幫扶,以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完善農村寄宿制小學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與城鎮小學相比,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教學基礎設施相對匱乏。自實施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農村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在此基礎上,相關教育部門除應繼續在住宿環境、教學設備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的投入外,更應加強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逐步提高其教師待遇,并為其配備必要的生活教師、心理教師、安保人員等教輔人員,以緩解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因教學基礎設施匱乏、師資力量薄弱而帶來的辦學壓力,使其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幫助。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借助民間力量,以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途徑單一的問題。對此,政府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種非政府組織,為其提供相對寬松的制度和相關法律支持,使其成為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有益補充,以助推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暢通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與學校溝通平臺。家長學校設立的初衷,旨在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家長的教育素質,以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為目的。
據調查,多所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雖都開設有家長學校,但或因學校教學資源緊張,或因學校忙于學生教學管理,或因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生產生活繁忙等諸多原因,多所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從未開展過針對學生家長的相關培訓和交流活動,致使其家長學校的實際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家長學校是聯系學校、家長、教師、學生的重要紐帶,因此,要切實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應切實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相關培訓與指導,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總結
克林齊指出,家庭應當成為學校最恰當的隱喻詞。鑒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為彌補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應努力將農村寄宿制小學打造成為孩子另一個意義上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教師不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教師,同時也應是學生的父母。教師在承擔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扮演好學生父母的角色,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以與其家庭教育形成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教育水平的同時,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仝杏花 單位:文山學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越來越注重對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出行上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我國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家庭教育也開始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性格、習性、品行、氣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著負面的影響,成為了人生課堂中的一門負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這樣的現狀。
一、現狀分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長的搖籃,對其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孩子童年生活的質量。尤其是時展迅速,家庭教育對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也越來越顯著,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正是處在一個向未來邁進的過渡時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礎的重要時期,所以家庭教育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隔輩教育
當下,很多農村的家長去城里打工維持生計,把孩子交給自己的長輩代為看管。在農村,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數量很多,他們普遍過分溺愛孩子、嬌慣孩子,最后導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隨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書本、輕道德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農村家庭往往會犯一個很普遍性的錯誤,就是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性格、道德的培養。大量的農村家庭都存在著這個傳統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出人頭地,不像自己一樣過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農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們身為農民,深深地知道農民的苦與累,所以對自己的子女紛紛給予厚望,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未來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有的家長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學習,怎么都行。只要學習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點都不算什么大事,學習好勝過一切。因為學習好就是有出息,學習好會光宗耀祖,跟鄉里鄉親聊天的時候談及自己的子女特別有面子。這種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對小學生而言非常不利的。
三、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優化措施
(一)改變錯誤教育觀念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必須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過于教條去一味地注重書本教育,輕視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養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為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優秀的人。不要被當今應試教育過分洗腦,要注重農村小學生全面發展。
(二)與學校和老師及時溝通
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情況。通過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品質。通過家長與老師的聯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教育相輔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應該做到言傳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個細節,為孩子做好的榜樣,使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舒適的家庭環境之中。小學時期是充滿著朝氣和陽光的,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涵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為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中做孩子學習生活上的后備力量。
作者:錢述才 單位:民樂縣新天學區錢寨小學
美術教育本能開啟孩子們的創造之門、想象之門,卻被這樣無情的關上了,真是太遺憾!太痛心了!今天我們的藝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過去所經歷的各種教育的混合,沿用的是過去使用過的方法,或者是很多并不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對美術教育的內涵不能夠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是教師作為開啟學生的希望之門的教師卻生生的關閉了那扇本要開啟的門。針對上述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第一,首先要提高巴彥淖爾市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經常安排美術教師到全國有名的高校進修學習提高專業素養,這個專業素養不是只包括繪畫技能、技法,它應該包括美術教育的最前沿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學習、教育理論的學習、兒童心理學的學習,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美術教育的專業技能的提高。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要由心開始”。如果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對兒童心理學一知半解,不能將美術教育與兒童心理很好地結合,利用美術教育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窗,這樣的美術教育老師就是不合格的。
第二,學校要提供配套設施全備的美術實驗室
這里叫美術實驗室而不叫畫室,是因為小學美術教育的特性,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應該大力提倡的是生動有趣的美術教育活動。通過美術教育活動,提高孩子們的藝術審美情趣,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以及藝術欣賞能力。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動手,從實踐中體會和感悟,間接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
第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學校進行學生教育的同時要注重家長素質的培養,大量的資料調查表明,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如孩子的道德修養、習慣的養成、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對待人和物的態度都是從家庭教育而來的。所以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這一領域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提高家長的審美意識和美術教育觀念顯得也極為迫切。曾經有個母親這樣評價孩子的美術作品:“這個畫得不像”,美術作品評價沒有對錯之分,更加沒有像不像之分。我們熟知的印象派畫家莫奈,他的作品有很高的造詣,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中沒有具象的事物。父母的藝術欣賞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藝術水平的提高,說明學生家長的審美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所以學校也應該經常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這樣學校和家長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鏈,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四,教育要“隨年教法”
日本的大教育家貝原益軒的《和俗童子訓》指出“隨年教法”,即提倡應對兒童的不同成長階段,采取相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從現代教育理論來說,是符合人的心理年齡發展規律的,不同的年齡階層的人,認識水平不同,所以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美術教育需要有針對性。這個觀點我們現在的美術教育教師都懂,但是在實際的具體教育過程中,總是對低年級的學生的要求過高,或者不切實際。而且家長也極容易犯這樣的教育錯誤,對孩子的要求總是高過他的實際年齡,不去考慮這樣的只會導致孩子自信心缺失,不能在快樂中學習。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師作為美術教育的具體執行者,如何能夠讓學校、家庭形成一個有利于孩子藝術素養提高的良性循環鏈,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參與。以上提出的四個改良辦法,都是針對巴彥淖爾市的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這不光是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每一位教育領導者、工作者和參與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者:郁燕飛 單位:內蒙古河套學院藝術系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問題
1.情感溝通與德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并且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承擔主要的德育任務,孩子最終向著什么方向發展與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家庭人際關系是否和諧,直接關系著家庭的幸福,對中小學生的成長發展特別是心理健康狀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調查表明,在氣氛和諧的家庭里生活的兒童表現出有自信心、情感豐富和互相友愛;在氣氛不和諧的家庭里生活的兒童由于情緒時常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最終導致兒童出現厭學、自閉、抑郁等種種問題。故此,在和諧的家庭關系的創建過程中,交流必不可少,它是增進情感的直接紐帶。但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給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帶來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家庭關系正在受到挑戰,在社會生活的影響下,子女不再唯父母是從,他們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個性的充分發展。有些父母對子女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行為模式持看不慣、否定和反對態度,與子女格格不入,這就直接造成子女很少或不愿與父母進行交流。
2.家庭作業檢查與簽字家庭作業是教學的一部分,起著鞏固和預習的作用,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放學后做家庭作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對誰來說好像都無可厚非,然而對于家長必須對孩子的家庭作業進行檢查后簽字卻眾說紛紜。不少教師要求家長給孩子作業簽字是考慮到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較差,希望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配合老師督促、輔導孩子按時認真完成作業。通過教師、家長合作,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在最初的實行階段,作業簽字曾起過很大的作用,學生認真、家長用心。可是,長期在簡單一刀切的要求下出現了許多問題。第一,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作業簽字在很大程度上上是一種形式。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考慮大部分人的水平,因此有許多簡單的作業這類學生根本不愿意去做,而家長在簽字的時候卻不讓,他們只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無疑這不利于他們更進一步的提高。對于中等的學生來說,放學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早點完成作業、家長簽字后如釋重負。對于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來說,會有一種懼怕心理,放學后他們害怕自己完不成作業就在回家前把難一些的作業先抄好,回家后把簡單的作業做好后讓家長簽字。第二,家長簽字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他們認為反正有家長來檢查,自己只需要做好即可,檢查與簽字是家長的事,先做完再說,萬一有做錯的家長檢查出來再改。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作業水平和細心程度,易使學生養成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性格。第三,對家長來說,許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在這一環節上來配合教師,或一味地簽字,或一味地幫助檢查,既耽誤了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時間,也沒有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幫助下獲得進步,苦惱之余,又沒法放棄。簽字是小事,可是因為自己的不負責任,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卻是貽害無窮的。
3.家教與輔導班時下,家教和輔導班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家庭一般都是雙職工家庭,父母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在上班時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但又擔心孩子如果沒人在身邊就不會主動學習,從而把一些本可以利用的時間荒廢掉,所以將孩子送進輔導班或給孩子請家教。其次,家長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以前所學的知識根本無法應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但又擔心孩子學習落下或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將孩子送進輔導班或請老師來輔導,以彌補自身不能全力輔導的遺憾。再次,家長跟風,爭做人上人。看到別的孩子去上輔導班或有家教輔導,自己心里老是產生種種設想,孩子會不會被別人趕上?會不會原地踏步?最后也踏上同一條路。誠然,上輔導班或有家教老師輔導或多或少可以起到提高孩子成績的目標,但并非全部。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且尤為重要,但孩子們需要的是正確的、合理的家庭教育。
二、理性的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過程,是為了培養一個心理健康、全面協調發展的孩子。家庭教育因為家長對自己子女的了解程度,更有其內在的便利性。這為家長教育子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是家長該如何為自己的子女提供適當的、可行的家庭教育呢?總體來講,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換位思考,調整心態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加深感情最重要的是創建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那么,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該如何創建呢?(1)家長要換位思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與你交流。(2)要調整心態,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強加期望。成人在工作、生活中尚且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獲得激勵和夸贊,更何況孩子呢?因此家長必須學會巧用表揚與批評,不斷學習科學的育人方法。(3)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對子女尊重而不強制,理解而不溺愛,民主而不放任,做到嚴有度、愛得法。
2.調整規則,因人制宜人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一旦找到他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但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考試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否則,就是壞孩子。有的家長不管孩子有沒有相應的天賦和興趣,偏要孩子學鋼琴、繪畫、書法等。這樣的家庭教育是不能產生瓦拉赫效應的,因而要注意改進。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借鑒瓦拉赫效應,正確地認識孩子。(1)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能盲目跟風,看到別的孩子在上輔導班就立刻給孩子也報上名,孩子稍有退步就立刻請家教。(2)相信自己的孩子,避免盲目攀比。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教育發展得再好也不會培養出兩名同等優秀的孩子,因此在與其他家長或教師交流時不能因為別的孩子擁有自己孩子沒有的優勢就簡單地否定孩子。(3)要長遠考慮,加強交流。當孩子的學習退步時應及時與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而不是簡單地上輔導班或請家教,因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退步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這樣做既找出了原因,又加強了與孩子的溝通,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
3.共商規則,一致遵守在許多家長的意識里,他們已經意識到溺愛孩子的種種弊端,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盡量避免溺愛,于是認定在家庭中必須有孩子畏懼的人,這樣就會避免孩子在家誰都不怕而導致不好教育的局面。然而這種教育卻又引起了另外的種種局限。譬如孩子不知道在做事情時到底該聽誰的,造成孩子產生矛盾心理,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另外,由于父母時常隨自己的意愿說話,有時前后言語產生矛盾,讓教育陷入某種意氣用事的無定性。如果家長說話無定性,孩子也會性格乖舛多變,養成說話不算數、不遵守諾言等壞毛病。可見,對于性格、心理、心智等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要一致。不要媽媽說可以,爸爸卻極力反對,讓孩子因不知究竟如何辦才好而陷入困頓之中,最后陷入“手表效應”。
作者:徐秉忠 王娟 單位: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摘要】當今,農村問題是關系社會發展與穩定的一個大問題,而農村的中小學教育問題又是農村問題的關鍵所在,發展農村教育勢在必行。家庭作為中小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必將對學校教育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育質量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投資
教育投資不僅來自于學校和社會,有一大部分來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資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資數量又與家庭收入有關。例如,有資料表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家庭經濟發展水平就相對低下。其結果就是城鎮家庭有能力對受教育者進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隨著城市與農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資的拉大,將會有更多的家庭因為缺乏購買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資認識而無法實現學生對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觀念
(1)“全面發展觀——利用各種因素促進動態生成;與“成績至上觀”
“全面發展觀”即德、智、體、美、勞動技能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不僅要進行智育,而且要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受教育者形成來那個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美育,培養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歷程本身以外別無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進一份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而農村的一些家長不從受教育者的實際出發,對受教者的期望過高,把考上大學作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標準和唯一出路,將分數教育、比較教育、擇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
(2)“教育無用觀”與“教育有用觀”
“教育無用觀”是在大學擴招以后才逐漸流行,并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幾年來的大學擴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者就業困難,畢業論文答辯。大學生就業困難狀況確實存在,但也應該看到教育對于社會發展,民族素質和自身發展的深度影響,不能因噎廢食。
(3)“女子無才便是德”與“教育平等觀”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觀念在中國存在了數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更被封建家長奉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農村這一觀念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許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將太多的金錢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龔繼紅,鐘漲寶的“家庭子女性別結構對家庭教育直接投資的影響”調查資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項事務投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這種情況的發生與農村長期以來積淀的思想觀念是不無關系的,以男為重、重男輕女的行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發生的,團體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觀”與之相對立,許多城市家庭是獨生女,他們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觀,并且在教育中實踐了教育平等觀。
3.家庭教育者自身狀況
家庭教育需要通過家庭教育者來實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質,地位等因素也會對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產生影響。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職業背景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上直接發生,而且職業習慣也影響他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經驗不僅來源于前人的教育經驗和自身的生活體驗,還需要從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及各類刊物中汲取經驗教訓,論文范文素質拓展活動在高職學生干部培訓中的運用實例,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而很多農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養與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MPA,進而影響教育質量。
(3)與學校合作態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合及合作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合作態度。這種態度影響家庭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參與程度。家庭教育者與學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饋信息,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家庭教育,進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過改善農村家庭教育來提高中小學學校教育質量的建議
1.轉變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
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這些錯誤觀念不轉變,家庭教育將難以有大的發展。“成績至上觀”、“女子無才便是德”、“教育無用觀”等觀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須使家庭教育者轉變這些錯誤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公務員之家
2.適當增加家庭教育投資
農村經濟相對于城市來說還處于較低水平,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很多農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經趕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農村家庭教育者還沒有家庭教育的投資意識。農村家庭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投資的意義,量力對家庭教育增加投資。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多為嚴厲型或放縱型兩個極端。在這樣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質量難以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者應當積極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家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積極引導但不可過于干預,包容其個性發展但不可過于放任,促使農村中小學學生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個有效的家庭教育長效機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長效機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家庭教育服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現在的農村家庭教育多是處于自發的、比較隨意的狀態,還沒有科學、規范化的教育引導機制,特別是實施這種教育的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無論是在領導、人力、資源、管理還是經濟方面的保障上都還存在薄弱環節。長效機制能幫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導家庭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及促進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為家庭教育者多途徑獲得教育信息和進行經驗交流提供一個平臺,使家庭教育向科學化規范化邁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民族的興旺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基礎在家庭。我國家庭教育有著優良的傳統,通過親情、民俗和家規年年相續,代代相傳,源源流長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子女品德的形成、行為個性的發展,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針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的研究,為農村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工作依據成為了我們當前迫切的任務。
通過四年多的實驗,我們找到了一些造成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和應對方法,在運用的過程中也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一、課題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頒布實施后,為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們倍感鼓舞,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為新時期德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民族的興旺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基礎在家庭。我國家庭教育有著優良的傳統,通過親情、民俗和家規年年相續,代代相傳,源源流長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子女品德的形成、行為個性的發展,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針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的研究,為農村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工作依據成為了我們當前迫切的任務。
二、研究是意義
基于對我國農村傳統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我校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傳統家庭教育和當前的家庭教育在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遠大的理想抱負方面有著非常大的正面影響,即正面教育作用,但也有許多的無法回避的負面影響,其中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最大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簡而言之就是:家長替孩子設計人生,孩子們按照家長生存的經驗和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理解,為了物質上的生存而學習。家庭教育過分關注能實現個人物質愿望的學科成績、考分,忽視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把學習的目標淺化為考上理想的學校,得到理想的文憑,得到賺錢的工作。個人理想、抱負傾向于自私自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
我校是一所大部分學生是農村學生的鄉鎮中心校,文化經濟相對落后,“望子成龍”是家長的普遍心理期望,這種期望出于親子之愛,“愛之深、望之殷”,無可厚非。如果你問今天的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思想道德重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認它們的作用?但在實際生活當中,正是由于家長那顆奔騰不息的功利之心,常常不自覺地跟孩子強調發展智力,抓好分數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思想道德建設客觀上受到弱化,家庭、學校教育形成不了強大的合力,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學校在“跳獨舞”,德育工作“2>5”現象仍然嚴重;盲目的功利心導致了家庭教育手段的落后,導致了孩子品德修養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體現出用物質刺激或簡單粗暴的言行,這使得孩子學習的自主心理需求喪失,成為為家長學習的“奴隸”。孩子個人理想、學習動機、學習目標正確軌道的偏離,致使他們學習興趣喪失,智育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重視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設,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國家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從而為孩子自主而快樂的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客觀上成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瓶頸,成為了德育實效性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功利化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負面影響研究,尋找家庭、學校未形成強大教育合力的癥結所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對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有著較大的實踐意義和研究價值。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傳統的文化精華,也有糟粕。自古以來,“學而仕則優”,讀書都是當官,成為上流人士的途徑,教育的功利化動因顯露無遺。新中國成立后,經濟上一窮二白促使人們更想通過讀書找好工作來實現夢想,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好工作崗位有限,要想有好工作必須考上好的大學,促使人們把對孩子的教育目的理解為考出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對人的道德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功利化又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很早就有不少的專家發現并提出了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調查了上海“80一代”、“90一代”和“千年一代”(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的近千戶家庭,結果顯示,“重知識輕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趨勢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擔憂;《新民晚報》2005年05月29日15:09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憂;《育兒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教育時評:教育功利化是價值觀錯位的體現(2008年10月28日11:08大眾網-生活日報)等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礎,給我們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四、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1)進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訪問、座談、問卷調查、分析其具體產生的社會根源、主觀原因。
(2)結合問題產生根源,結合實際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模式。重點著力于對家長主觀思想的改變,引導正確認識育子目標,形成育子的科學方法。
(3)形成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改變家長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尋找家庭思想教育的切入點,改變家庭教育中的錯誤思想影響、行為引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主要采用訪問、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通過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弄清功利化教育思想對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
(2)行動研究法。主要采用訪問、座談、問卷調查、家教培訓等行動方式方法進行研究。
(3)經驗總結法。依據課題研究所提供的經驗事實、分析概括事物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一般實踐上升為理論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成果。
(4)文獻法。利用文獻法,檢索與收集相關理論基礎,加以繼承與創新。形成新規律、新觀點,創造出新理論。
五、研究的主要過程
1、準備階段(2004、5——2005、2)
(1)學習理論、收集文獻資料,申報課題。
學習相關文章: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調查近千戶家庭顯示家庭教育功利化蔓延至“千年一代”;《新民晚報》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憂;《育兒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等,增強對課題的認識,明確研究方向。
(2)建立課題實驗管理制度,實驗分工。為了更好地的開展好實驗工作,學校有專門的領導分管本課題工作,對實驗教師的工作進行了細致地分工,做到了高度重視,認真管理。
(3)為了弄清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確定研究內容,進行了前期調查。
2、實驗階段(2005、3——2006、5)
(1)進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訪問、座談、問卷調查、分析其具體產生的社會根源、主觀原因。
我們采用了兩人一組,到進行問卷調查、家訪,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進行訪談后,進行了匯總分析,了解了家長的普遍認識,找到了產生家庭教育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A、過分注重孩子的學識,忽視人格養成和道德發展
我國正處于全面轉型期間,新舊各種價值觀念體系不斷碰撞,實用主義的思想在中國很深蒂固。在新舊道德體系、思想體系重構的過程中。在轉型社會巨大的壓力及機遇面前,我們的家長們也極易選擇一種實用的教育方法,即使在嬰幼兒時期的教育也不例外。而正是這種傾向在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在此背景下,極易形成一種家庭教育的誤區。
為準確地摸清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課題組于2005年對家長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從問卷調查的96人中,認為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人格養成和道德發展”的僅有14人,占14.43%,認為“孩子的學識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的60人,占62.5%。家庭忽視人格養成和道德發展的程度可見一斑。
B.忽視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和潛力,按照大人的主觀愿望去規劃孩子的未來
在本次的調查問卷中,涉及到這樣一個題目,你孩子的成長道路,人生選擇是由()決定的。96位被問卷的家長中,有35人選擇了完全由家長決定,占36.4%,55人是家長建議,孩子選擇,占57.2%,僅有6人是孩子自己選擇。前兩種回答,都有家長的參與成分而竟有36.4%的孩子的命運、前途和未來則完全是被家長所操縱,仿佛他們是家長們的私有財產,這是不尊重生命,不把孩子看成獨立的人的表現,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日漸公平的競爭中,開始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淺薄,后勁不足,同時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經濟狀沉的改善,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感嘆話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傾注于下一代身上,父母們培養孩子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行為預期或多少都帶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C、家庭教育過分關注個人物質愿望的實現,把學習的目標淡化為考上理想的學校,找到好的工作
不少父母總跟孩子做這樣的想象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點中學,考不上重點中學,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考不上重點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過不上幸福生活,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昭然若揭。在這種功利性教育目標的驅使下,特別是目前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心情大都十分迫切,大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甚至比學校還要苛刻,攀比心理往往使他們心態失去平衡,對子女的教育更是求全責備,學科學習(特別是所謂的主課)的成績被相當多的家長作為衡量學生發展的唯一參照,學生的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種奢求‘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衡量孩子是否獲得進步,主要應該看(),其中回答“學業成績的變化”的家長有44人,占被調查者的45.8%,數量之大,可見一斑‘問卷6:你如果與孩子的老師交談,你最喜歡的話題是()。回答:孩子的考試分數的有24人,占25%;問卷7:期末考試快到了,你怎樣對孩子進行考前教育()。回答:考試一定要考好,成績考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有33人,占34.7%。一個個數據,鐵一般的事實擺在我們的面前,那就是:為數不少的家長過分注重孩子的成績、考分,把學習目標徹底地物質化,這樣的思想潛移默化貫穿于家庭教育的整個過程,從而導致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盲目的功利心使家庭教育的手段落后,孩子品德修養缺失,家庭教育往往表現出物質刺激式的簡單粗暴的言行,這使孩子的學習自主心理需求喪失,成為為家長學習的“奴隸”。孩子的個人理想、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偏離正確的軌道,于是家長們大都根據自己的直覺和傳統經驗對子女進行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具體體現出:
a、以知識教育代替智力開發。形成“智育至上”、“考分至上”的思想,重視學識,忽視能力的發展。
b、智力開發代替素質教育。把智力開發作為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內容,輕視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進退十分敏感,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卻不以為然,忽視孩子心理情緒的發展變化,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時,不注意孩子在各個時期中思維、情緒、心理活動的特點與變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僅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內在的動機和主動的自律精神。
c、輕視勞動教育。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讀書學習,因此,不支持孩子參加公益勞動,社會實踐活動,而且還不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養成好逸惡勞、怕苦怕累的不良習慣缺乏堅強的意志品格和責任感,最終影響到學習本身,還導致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缺乏競爭力。
D、在兒女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意識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社會的進步,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使許多家長深感知識淺薄,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感嘆都化為殷切的期望傾注在下一代身上。改革開放以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逐漸形成。人們在日漸公平的競爭中大顯身手。優勝劣汰,時代的進步向人們提出了挑戰。許多人開始感到知識不足,力不從心。隨著大量國營企業的解體,大量企業工人的下崗,更使人們的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于是,一種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感嘆油然而生,隨著下一代的成長,家長們便把自身的感嘆都化為殷切的期望傾注在下一代身上。這時候父母們培養孩子的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都帶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色彩。于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使傳統的家庭教育帶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因而出現了以“神童”教育替代兒童早期教育的傾向。智力超常的天才兒童的培養一度成為教育熱點。這種嚴重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導致了兒童學習的厭倦,摧殘了兒童的身體,影響了兒童智力的開發。出現10歲神童,20歲凡人的尷尬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F、傳統的舊觀念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文明思想已使封建時代許多陳腐的觀念得以改變。人們不再有父母之命的婚姻,不再有男尊女卑的歧視。然而,“光耀門庭”“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人們的意識中還是根深蒂固的。特別現在的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在“光耀門庭”“光宗耀祖”的思想驅使下,家長們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第一,分數至上。他們堅定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將來的狀元,是學術界的精英。因此,不管子女的愛好,不管子女的特長更不管子女的智力一味的以高分、高能、高標來要求兒童。大有不把孩子培養成天才誓不罷休之能示。調查訪談中,有這樣一道題:小剛過去一直是學校科技組的積極分子。讀六年級后,他媽媽禁止他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說是要保證他考起重點大學。在交談中70%的家長說小剛媽媽是正確的。因為孩子讀書是大事,只有讀了重點中學,讀重點大學的希望才更大。文憑越硬工作越好。將來孩子過得好,家長才光彩。這種只顧眼前利益,而忽略孩子今后發展的做法正是我們農村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具體表現。這種家庭功利化教育嚴重地阻礙了社會主義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長。阻礙了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實施。
G、特殊的家庭結構導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現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相當大的。父母因愛好、性格、意識的不同而離異,孩子歸屬一方管理。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傾其所愛,來彌補對孩子的愧疚。望子成龍的心情愈發迫切,把自己的希望寄于孩子一身,在學習上施加重壓,興趣上培養特長。什么美術班,英語班,電子琴,讓孩子整天忙于學習,疲于奔命。孩子們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孩子樣樣學,結果樣樣都不想學。科科考,結果科科都考不好。家長急于求成,脫離孩子實際的承受能力,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厭倦。過度的疲勞也使大腦記憶力減退。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哪里還有學習熱情?玩耍成了他們最大的愿望。發泄是他們最大的快樂。試想這樣的兒童怎能擁有堅強的意志?怎能有為祖國而發奮學習的動力?又怎能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
H、家長的文化素質導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農村學生的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95%以上沒讀過大學。很多家長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素質的關系,導致在教育和輔導孩子時方式單一,態度粗暴;看問題缺乏全面性。認為孩子要跳出“農門”,要過好日子就必須考出高分。學習是唯一的成才方式;分數是唯一的追求載體;掙大錢,當大官是唯一的奮斗目標。這樣的家長很少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很少關注孩子的品行、修養;很少關注孩子的為人、作風。為了分數,家長可拿電腦、游戲機、自行車、隨身聽等東西作獎品。這導致了兒童的心理發展以“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準繩。只為自己,不為他人。嚴重地影響了兒童世界觀的塑造。
I、家長對“小皇帝”“小公主”愛的錯位導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孩子們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據調查我們新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程度是歷史上沒有過的,在孩子培養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謂史無前例。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卻存在認識上的偏頗。許多家長一談到孩子的培養就想到智力開發,一講到家庭教育就認為只要盯住孩子的學習,輔導孩子學習,保證孩子學習就可以了。家長們熱衷于“0歲方案”熱衷于種種特長培訓。其目的就是要叫孩子讀一流的學校,將來干最好的工作,住最好的房子。
J、家長對新時期新型人才認識的偏差導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21世紀是科技發展的時期,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的時期。大量私人企業應運而生,社會文化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的家長茫然不知所措。錯誤地認為“人才”就是知識,知識就是單一的文憑。因此從小學開始孩子就得為獲得文憑而拼命學習。他們忽略孩子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塑造。我校一名女學生,成績很好,可她從不愿為班集體服務。理由是媽媽不許她當小干部,為了學習,家長要她“自己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其實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具有高超的專業水平,良好的道德素養,很強的綜合能力,頑強的戰斗意志的人。而這些都需要孩子在與人交往和集體活動的參與中獲得。家長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對“人才”的誤解。
K、家長的思想意識低下也是導致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
農村小學的家長多年生活在農村,小農經濟意識強。由于學習少,思想落后,目光短淺。在教育子女上,他們只注重孩子當前的利益。忽視孩子今后的發展;只重視個人的利益,忽略孩子作為社會人的價值。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有的孩子拿了別人的錢回家,是不會受到責罵的。他們的家長說:“只要學習好,這些是小事。”至于孩子在家不尊重老人,在校不尊重老師,家長看見只一笑了之。他們從不把孩子沒有熱心助人的品質,沒有尊老敬老的品質,當成是自己教育的失敗。為了孩子的學習,他們可以請家教,送去參加培訓。功利化的教育,讓兒童人格不健全,心靈不純潔,道德不高尚,人生觀、價值觀得不到很好的塑造。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完成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矯正。
(2)探索改變現狀的對策,形成操作模式
在調查了解清楚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后,我們開始了矯正策略的研究。課題組設計了家長指導的案例,實際的開展了家長培訓,在現實家長培訓工作中推廣實驗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導模式。
1、選擇好培訓內容,切實開展好家長培訓
對于存在于家長中的共同認識要通過集中培訓來予以轉變。課題組在實驗班級建立了家長培訓機構,由課題組成員擔任培訓主講,定期開展了針對性的培訓。
精心選擇培訓的內容。針對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我們著重選擇以下幾個主題進行培訓:
a、家庭教育應該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b、家庭教育中重智輕德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影響;c、怎樣正確處理“智和德”兩者之間的關系;d、如何對孩子進行品德習慣教育;e、如何調節家庭中的親子關系;f、如何加強自身修養,優化家庭環境。
按照培訓序列安排進行認真的家長培訓活動,切實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改變錯誤的觀念,促進家庭教育的改變。
2、開展好家長的個體輔導
針對家長的個別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家長訪談、書信訪談活動,深入學生家長家里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子觀念。
3、及時開展家長間的交流活動,相互提高、相互促進
除了系統的培訓活動外,我們還結合培訓預期目標開展培訓學習心得交流活動,讓家長們交流心得體會,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達到相互提高、相互促進的效果。
(3)修正實驗成果
3、結題階段(2006、6——2008、8)
(1)、整理總結課題各種資料,做好結題準備
(2)、申請結題
4、實驗成果推廣
六、研究主要成果
通過四年多的研究與實驗,課題組按照課題研究方案計劃進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成果,實驗效果是十分明顯。
(一)調查了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體表現,分析出對思想道德建設產生的負面影響
課題組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訪談和書面問卷調查,廣泛收集了家庭教育功利化產生的社會、家庭的原因及具體的表現,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的論文《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體體現》和《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功利化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負面影響》調查報告。
(二)形成了論文《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功利化矯正對策》
在充分調查了解清楚家庭教育功利化產生的社會、家庭的原因及具體的表現后,課題組進行了廣泛的實驗尋找矯正策略,通過反復的實驗,形成了論文《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功利化矯正對策》。
(三)探索改變現狀的對策,形成操作模式
課題組設計了家長指導的案例,實際的開展了家長培訓,在現實家長培訓工作中實驗推廣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導模式。
七、思考
通過本實驗,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工作還很多,實驗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是教育教學思想不斷轉變的過程。因此明天的路還更長,課題研究仍需付出艱辛的努力。
參考文獻: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調查報告——《“重知識輕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趨勢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擔憂》
《新民晚報》2005年05月29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憂》
《育兒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
教育時評——大眾網-生活日報《教育功利化是價值觀錯位的體現》
摘要:綜觀我國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現狀,普遍存在溺愛型、放任型和專制型等不良的教養方式,這種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農村是我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家庭教育關系著農村下一輩人的成長與發展,也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如果再不重視家庭教育,不僅會拖學校教育的后腿,而且會影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現狀;影響
目前,我國農村存在許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時間及精力過少的現象,甚至部分農村家庭的父母在教育觀點方面偏差較為嚴重,行為方面較為隨意,使得農村普遍存在孩子教育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選擇不當。請觀以下案例:
這是發生在某小學六年級一起喝酒抽煙事件處理的環節上的回顧。那是某星期三晚上12點,有某六年級宿舍一女生星期一從校外買來煙和酒,邀請本班與鄰班的幾位男生到宿舍酗酒。其中男生中也有一名同學也是星期一偷偷從家中帶來白酒,他們約好半夜12點后相聚。幸好當晚就被后勤老師發現,及時請來班主任一起進行教育。
第二天喝酒某一男同學(化名小剛),毫無根據地懷疑他人告密,而對被懷疑的同學進行毆打報復。當天晚上(星期四)他又與同學偷偷撬鎖潛入班主任辦公室,把班主任暫時沒收同學的手機拿走了三部。兩個晚上來,他就連續違反了三起情節嚴重事件。星期五,該班主任連忙聯系家長,希望家長到校一起配合教育。可是到了下午,全校師生都散學了,還不見其家長來。
班主任只好打小剛家的電話詢問情況。只聽該班主任的對話:“學生都散學了,你不是也要來接孩子的嗎?”接著又聽班主任說:“今天班車罷班,我已在微群里發通知叫你們家長來接孩子,難道你讓孩子走路回家嗎?”(因為孩子家住偏僻小村莊,獨步走須兩個小時。)結果那位家長還真不來學校接孩子。
而鄰班喝酒的另一位男孩家長表現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該班主任打電話問:“家長您好,今天孩子在學校違反紀律,他與同學在宿舍喝酒了,問他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喝酒了,請問平常在家他喝酒嗎?”家長說:“他沒有在我面前喝過。”班主任說:“那您知道他在同伴面前喝嗎?”家長沉默。班主任又說:“聽同學說,平常他騎摩托車,還飆車,是嗎?”家長說:“他自己取得車鑰匙。”班主任說:“我可聽說你偶爾還塔他后邊呢!”家長又一陣沉默。
對于女孩子的家長表現也不太樂觀。那位買酒煙女孩的家長來到了學校。老師向家長反映女孩在校情況后,家長說:“我們也管不了她啊!”班主任說:“您可否認識到他請男同學到宿舍,無形中把同宿舍的其她11位同學的人身安全都暴露于無監管之下,這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家長默不作聲。
從這幾位家長身上可以映射出當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現狀問題令人堪憂。
一、剖析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教育意識和觀念滯后,缺少科學的家教觀念
1.放任自流,重養輕教
部分農村家庭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其家庭教育意識淡薄,輕視家庭教育的意義,將教育定義為學校的義務與責任,認為家長僅負責照顧孩子生活,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對于孩子要求較為松散隨意,放任孩子自由發展,甚至部分家長違背學校的教育原則,過分寵溺孩子,并要求學校放松對孩子的管理,支持孩子在校混日子,對學校教育造成了諸多不利的影響,致使學校教育受到制約與阻礙。如:部分農村家庭家長要求學校不要管理自家孩子,孩子想上學就去學校,不想上學直接不去;部分農村家庭家長認為孩子未來即使考上大學,由于學費較貴,家長也不會贊成孩子繼續念書,因此,家長對于孩子在校學習漠不關心;少部分家長甚至渴望孩子快點成長,早點跟隨自己外出打工賺錢。故農村家庭家長的這些想法嚴重制約孩子正確觀念的形成。
2.溺愛縱容,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
目前,農村家庭的家長大部分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條件不斷得以提升,而孩子的教育便自然成為家庭老輩的責任。大部分老輩除了看護孩子,便是無原則的寵溺,即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不管孩子要求是否合理正確,老輩總是竭盡全力予以滿足。如:現在國家政策關注農村老年人老有所樂,村里老年協經常有活動,孫輩們就滿村寨里亂竄。農村小孩就喜歡吃小超市的垃圾食品,長輩們就偷偷給孩子送進學校。孩子在家長面前把上好的牛肉、豬腳肉,新鮮蔬菜等鮮香飯菜倒掉,家L卻視若無睹。讓孩子學會糟踐飯菜的罪魁禍首就是這些家長。
3.家長無力承擔自己的教育責任,過分依賴學校
農村家庭家長無心承擔教育責任與義務,經常混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責任,家長將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強加于學校,認為學校是孩子教育的唯一責任者。家長們由于缺乏教育子女的理念,或在教育孩子方面用心度和方式方法不到位,而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因此,學校就成了他們的“救護站”。包括最簡單的儀表整理,部分農村家庭家長也將其歸為老師管理的范圍,即將孩子全部責任推脫于學校,一旦孩子出現問題,便指責學校未盡管理職責,宣傳學校誤人子弟。如:經常在開學時候,會聽到家長說:“老師,我們是不懂教,孩子就交給您,讓老師您們辛苦啦!”
(二)家庭教育意識落后,家庭文化氛圍不濃
1.家庭成員中扭曲的“三觀”
“三觀”,即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農村部分經濟富裕的家庭,孩子父母較為玩世不恭、金錢至上;部分農村家庭家長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是非觀念,較為蠻橫無理,做事沒有原則,為人處事較為自私,思想觀念較為偏激,欠缺社會公德心,法律意識過于淡薄,是非觀念混沌不清,鋪張浪費現象嚴重。可見,部分農村家庭家長的世界觀缺失,人生觀消極,價值觀錯誤,使得孩子在家長營造的家庭環境中受到諸多的不良習慣的影響,該影響將對孩子產生無法估量的消極作用。
2.家庭不和,戰事不斷,硝煙彌漫
部分農村家庭里,家長關系惡化,經常爆發家庭戰爭,家庭暴力現象頻繁,使得孩子精神渙散,情緒消極,注意力分散,喜怒無常,容易激動,性格敏感,表情呆滯,不善人際交往,失去青春活力。部分農村家庭家長關系緊張,以至于分道揚鑣,導致孩子心力交瘁,情緒低落。尤其農村部分年輕父母,將婚姻當成玩樂的工具,結婚與離婚成為家常便飯,該現象使得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沖擊,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找不到情感寄托,厭倦生活,情緒壓抑,較為自卑敏感,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心理疾病。
3.不同教育觀念的“碰撞”
在農村家庭教育環境中,由于父母的教育理念差別,經常出現教育的沖突,如一方重視嚴格教育,而另一方呈現溺愛現象,使得家庭教育無法形成合力,進而嚴重耽誤孩子的寶貴家庭教育時機。如有一位母親說,她教不了孩子,她一教,孩子他爺爺就干涉,有一次她還被孩他爺用鋼筋打青了腿。
4.家庭成員的不良嗜好
在部分農村家庭中,家長擁有打麻將、玩牌、酗酒,甚至大型賭博等不良嗜好,部分家長將不良嗜好帶至家中,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擾亂孩子正常的生活規律。更有甚者,部分家長在家中邀眾賭博,為了湊齊人數拉上自己的孩子,在干擾孩子正常作息時間的基礎上,養成孩子諸多不良習慣,為孩子未來參與賭博埋下隱患。有些家長對于手機游戲投入精力過多,對于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關心不夠,放任孩子在家自由玩耍,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與激情,使得孩子形成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5.不健康的家庭文化
首先,部分農村家庭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過分擔心孩子的成長,喜歡事事包辦,盡可能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過于遷就孩子。過分溺愛削弱了孩子的創造力與進取心,使得孩子缺乏獨立能力,性格較為執拗,個性過于自我,抗打擊能力較弱,缺乏社會責任感。
其次,部分農村家庭父母對于孩子教育簡單粗暴。對于孩子犯錯,父母動輒打罵,忽視孩子人格,嚴重挫傷自尊心,較易形成孩子粗暴無禮、殘忍好斗的個性,導致孩子喜歡借助暴力解決問題,做事喜歡采取極端方式,容易被不法犯罪分子所利用,進而走向不歸路。
6.家庭缺少香氣息
部分農村家庭,父母對于孩子閱讀關注較少,家庭很少購置書籍,父母極少陪伴孩子閱讀。大部分農村家長喜歡在閑暇時間組織聚會、玩手機、看電視等,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較少,使得孩子與父母的距離不斷拉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7.家長的誠信度不高
部分農村家長缺乏誠信,對于孩子的承諾經常不能兌現,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當眾撒謊,對于自身犯錯拒不承認,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不理解,并不滿父母不誠信的行為。
家庭教育已經成為21世紀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的今天,綜觀我國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及時更新,方能確保人才的培養。此時,農村作為我國社會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家庭教育決定著農村人才的培養輸送,關系著社會的繁榮與穩定,故我們必須將農村家庭教育當成社會重點話題進行探討,為了順應21世紀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必須將家庭教育落到實處,抓住教育機會,把握教育精髓,明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為中國復興貢獻力量。
【摘要】農村開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須重視農村家庭教育,重視農村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農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和家長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
【關鍵詞】農村小學 家庭教育 觀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由此可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多數農村小學家長心中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成任務了,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了。這是擺在我們小學教師面前巨大的障礙。因此,我認為家長和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發育成長期,但由于農村的大多數學生父母外出務工,這些學生一般都移交給了祖輩或親朋。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父輩和親戚朋友文化水平不高,既沒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藝術。而有的親戚和朋友的責任心更差,普遍認為不便過多管教或經常盤問,有老師在管教,而老師以為有家長照看。這樣學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形成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盲區,導致這些學生出現許多問題。如厭學、逃課、外出打電子游戲、上網,有的甚至與社會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賭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社會惡習。針對如此問題,我認為盡可能調整好家長外出方式,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父母之間最好留一個在家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與影響氣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雙方都出去打工,首要問題就是選定好照顧孩子的人。最好是比較有文化、有責任感、能監督和指導自己孩子的親朋好友,既不要嬌慣孩子,也不要讓子女干過多的家務、農活,保證子女充分的學習時間。如是祖輩監護,一定要囑咐其對孫輩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出去打工的家長,一方面,加強與“監護人”的聯系,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另一方面,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只要心里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家庭教育各成員要協調一致
現在有些家庭教育孩子很不一致,爸爸要嚴管,媽媽要寵愛;父母要嚴教;爺爺奶奶要嬌慣,這樣就使孩子無所適從,有些孩子學會了鉆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誰的話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要使家庭內部教育保持一致,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要注意學習教育理論,統一教育思想。大家的思想都統一到正確的教育觀念上,才會形成一致的做法。一致是在正確教育理念下的一致,而不是錯誤的一致,如果說你打孩子厲害,我比你打得還厲害,這就不行了。
2.家庭內部要主動配合。家長在教育孩子是要主動采取與別人的家庭成員相一致的做法,盡量不要因自己教育而否定了別人的教育。切不可當著孩子說:“你爸爸說了沒用,得聽我的,我讓你怎樣你就怎樣!”總之,在教育時要注意橫向聯系,使整個家庭教育形成一個合力。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漸進的、無形的、非常有效的。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無不是受良好的父母影響所致,三分之一的失足青少年能從他們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絲馬跡。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要重視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和諧的家庭環境。
三、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要改變
(一)家庭中基本教育設施嚴重缺失
我們農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長普遍認為孩子交給學校,只要把學校里的教科書上的知識學會了就可以了,他們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知識不僅僅是來源于課本”。所以家里除了學校發給他們的教科書之外,再沒有其它書籍了。根本見不到諸如激勵孩子認真學習、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學校有時候在鼓勵學生買一些課外書,豐富自己的n外知識。根本不給以支持,學生需要課外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欲,得不到滿足,心里很不是滋味,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欲望。
(二)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有錯誤的觀念
大部分家長認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師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與己無關。我感覺農村家長一定要轉變自己落后的教育思想觀念,滿足孩子的讀課外書的愿望。增強家庭文化教育氛圍。訂一兩份有益的報刊雜志,作為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家庭的文化氛圍。要盡力為孩子創造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配置書桌、書架,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主動和孩子溝通,及時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
總之,在農村開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必須重視農村家庭教育,重視農村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農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和家長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讓我們家庭與學校攜起手來,共勉,共支撐,共同創造屬于我們農村孩子的一片天地。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教育。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家庭教育 現狀 對策
一、當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目標缺乏理性
許多家長給孩子確立家庭教育目標時,總是從自身考慮出發,以自己的經驗和愛好作為依據,而很少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以及社會的需求、現實的可能性等。所以,出現目標定位過高現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普遍心態。這種高的目標的追求,導致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個性發展不健康。
2.家庭教育內容欠合理
教育目標決定教育內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標必然導致教育內容的不合理。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忽視心理素質。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長熱衷于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父母就是盡責了,而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心卻少之又少。重智力開發,輕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養。受現有的學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絕大多數家長認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認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將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3.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學
當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許多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姑息溺愛型。表現為家長把子女當作寶貝,如果是獨生子女,更是如此。使子女長期在家庭中處于特殊地位,大人都圍著孩子轉。第二種是專制粗暴型。表現為家長對子女管教過嚴過多,大事小事都由家長說了算。子女稍有差錯,或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輕的嚴加訓斥,重則棍棒相加。第三種是撒手放縱型。表現為家長對孩子教育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第四種是矛盾型。家長對孩子先是百依百順、百般寵愛,等到寵壞了孩子,又心急火燎、粗暴專制;或家庭成員嚴寬不一致,一個粗暴打罵,一個護短溺愛,讓孩子無所適從,學會利用“保護傘”。
二、農村家長的素質直接影響了家庭教育的質量
筆者認為可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途徑來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和素質,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1.指導家長具有理性的教育觀念
首先要明確,家長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成材觀,重視孩子的獨立性,理性地對家庭教育進行定位,民主平等地對孩子進行教育,避免盲目的橫向攀比。
2.指導家長擺正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長既要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素質、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養。培養孩子從小就具有高尚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具有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和自信心、自尊心。
3.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問題,大多是方法問題。許多優秀家長,既有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又很講究教育方法,很多家長存在好的愿望,但常因缺少方法而苦惱,當前教育方法上有簡單化的傾向,有些家長企圖通過說教解決孩子的一切問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多因素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成長中的不同問題,應采取不同方法,這就決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樣性。要根據孩子的實際,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出發,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改進言教,言教就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提高認識、明辨是非,雖然言教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言教要多鼓勵、多肯定,不要總盯住缺點和不足不放,要從肯定積極因素入手,善于發現孩子的微小進步,使孩子在肯定中獲得信心,得到經驗,明確方向,不斷進步,談話要講究時機,不要總在飯桌上談話。要耐心地反復做工作,要講究言教藝術,使談話富于美感和新穎性,同一道理不要簡單重復,使孩子感到乏味,影響教育效果。
重視身教,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孩子,這是一個不能回避必須解決而又難度較大的任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早、最直接、最經常,中小學生模仿性大,可塑性強,對父母尊敬和信任,他們第一個也是經常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眼里是一本無字的教科書,父母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文化修養、個性特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熏陶感染著孩子,對孩子的智力發展,特別是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有專家指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身教”。也有人說,“一兩身教勝過一噸言教。”它是一種身邊的活的榜樣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也是一種終身教育,當今家庭教育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好癥結就在這里。
優化境教,境教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青少年成長離不開環境,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觸到的是家庭環境,中小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物質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就是孩子的消費過高。要引導孩子合理消費,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物質環境。在精神環境方面,要重視創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氣氛,情感氣氛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愉快寧靜的家庭氣氛和家庭環境,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平時用親切的口吻、朋友式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對話,要重視聽取孩子的意見,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父母之間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愛護、互相溝通,形成一種溫馨和睦的家庭情感氣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家長要重視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孩子。
[摘要]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么,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顯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當今社會,隨著我國教育的普及,農村小學的教育逐漸引起重視,隨之而來的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備受關注。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了一定的改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它既屬于基礎教育,也是一種終身教育,更是一種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它關系到小學生以后各個人生階段的性格和品質,也是聯系孩子與學校和社會之間聯系的紐帶。因此,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措施進行分析、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農村小學 家庭教育 現狀 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越來越注重對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教育的要求。在我國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家庭教育開始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性格、習性、品行、氣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著負面的影響,成為了人生課堂中的一門負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這樣的現狀。
一、現狀分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長的搖籃,對其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孩子童年生活的質量。尤其是時展迅速,家庭教育對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越來越顯著,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正是處在一個向未來邁進的過渡時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礎的重要時期,所以,家庭教育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隔輩教育
當下,很多農村的家長去城里打工維持生計,把孩子交給自己的長輩代為看管。在農村,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數量很多,他們普遍過分溺愛孩子、嬌慣孩子,最后導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隨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書本、輕道德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農村家庭往往會犯一個很普遍性的錯誤,就是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性格、道德的培養。大量的農村家庭都存在著這個傳統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出人頭地,不像自己一樣過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農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們身為農民,深深地知道農民的苦與累,所以對自己的子女紛紛給予厚望,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未來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有的家長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學習,怎么都行。只要學習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點都不算什么大事,學習好勝過一切。因為學習好就是有出息,學習好會光宗耀祖,跟鄉里鄉親聊天的時候談及自己的子女特別有面子。這種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對小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優化措施
(一)改變錯誤教育觀念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必須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過于教條去一味地注重書本教育,輕視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養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為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優秀的人。不要被當今應試教育過分洗腦,要注重農村小學生全面發展。
(二)與學校和老師及時溝通
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情況。通過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品質。通過家長與老師的聯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教育相輔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應該做到言傳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個細節,為孩子做好的榜樣,使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舒適的家庭環境之中。小學時期是充滿著朝氣和陽光的,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涵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為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中做孩子學習生活上的后備力量。
摘 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早已深入每一位父母的頭腦中。如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父母們都有清晰的答案呢?從一位小學教師的角度來探討“家庭教育”的若干問題,在這幾個問題上掌握好教育的尺度,理性地實施“家庭教育”。
關鍵詞:小學;家庭教育;理性
一、發生在小學校園的案例
案例一:老師經常在家中或辦公室中接到家長打來的類似電話,“老師,您在學校里多管管這個孩子。他不愿學習,只想著玩,不聽大人的話,光聽老師的。”“老師,您管管俺孩子,給多費點心。”言外之意,比其他的孩子要給予更多關注,不要忽略。基本上,打電話的這些家長多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習慣,或比較調皮,或對學習不大感興趣的孩子。老師也總是煞費苦心、語重心長地回應:“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級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動,走路都要連蹦帶跳的。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發現他的左眼角發青,下課時眼睛腫脹了起來。老師問他怎么弄的,他把經過告訴了老師:是一位同學和他迎面撞上,來不及躲閃,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墻壁上。看著他那眼睛睜不開的樣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因為已經是五年級學生,老師叮囑他回家和媽媽好好解釋。第二天,老師問他媽媽怎么說的,他說:“媽媽沒說什么。”這怎么可能?老師反復追問他怎么跟媽媽說的,他說:“我騙媽媽說,我去講臺邊上看課程表時,不小心摔倒了。”老師看著他笑了一笑,對這樣的孩子,還能再對他說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長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幾乎每節課都被點名,自理性較差。幾位任課老師都普遍反映這名男孩有同樣的毛病:(這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師一進入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總有廢紙,老師都必須告訴他將廢紙扔到垃圾箱內;上課,需要做練習時,隨便從書包中取出個本子,放在書桌上就開始寫。本子下面墊著的不是書包就是一堆課本;寫著寫著,一會書包掉落在地,一會課本掉落在地;有時還經常鋼筆不下水,再修理鋼筆。經常一節課下來,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亂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幾個典型的例子,其實案例不勝枚舉。當我在學校內忙得焦頭爛額、力不從心時,就經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個“事半功倍”的解決辦法,于是試圖在學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進一步,其實家長們也非常希望和老師一道共同解決孩子成長中存在的問題。
二、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1.家長要把握整個小學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話:“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成長’。”孩子的天性是對一切都感到好奇,當然學習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把學習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確實,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恐怕是史無前例的。如今就業壓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長“逼瘋”、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前途,不顧一切地逼迫孩子學習。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回避競爭,與其趨之若鶩,倒不如適當淡化它,正確地對待它。試想,當孩子處于健康、陽光、上進的狀態時,他的學習成績不也就會隨之提高嗎?
2.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權拱手相讓,完全寄希望于老師
孩子的“成長”,不僅包括智力的發展,還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豐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實,家庭才是孩子學習,特別是非智力因素培養的主要陣地。現在許多家長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總是覺得有求于孩子,可憐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學習,像舊社會大戶人家的丫環一樣伺候孩子,喪失了家長應有的威嚴。有時還會看到孩子像斥責仆人一樣給家長說話,像使喚下人一樣支使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居然連大氣也不敢出。試想一下,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當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為一名謙和有禮之人呢?因此,家長要用心教育孩子,千萬不要遷就孩子、討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家長總會說:“他才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還不懂事。”許多專家也在新聞媒體中宣傳:孩子是天使,孩子純潔無瑕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賞識教育”沒有錯,當然我們家長和老師也都不會做扼殺孩子的天性的“罪魁禍首”。但是,千萬莫把孩子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千萬莫把他們完全當做受害者。要知道:對孩子的控制越多越緊,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會越差。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那樣家長會更累。我們要對孩子強調:任何人沒有不接受教育、不讀書的權利,因為我國的義務教育,說白了就是強制教育,不接受教育、不讀書就是違犯國家法律的。當然,這是戰略上的把握,在具體操作手段要盡可能地靈活,盡可能地讓孩子自愿、自覺地接受。凡是存在孩子有希望管控好自己的契機,家長千萬要把握好,不要畫蛇添足。孩子只有自己戰勝自己,戰勝懶惰、退縮,抵御各種誘惑,才有可能真正強大起來。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努力戰勝自我,而不是“劍拔弩張”地試圖戰勝孩子。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