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0 06:0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計算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文章中探討了如何應用現代放射治療機的最佳擺位技術,以提高放射治療的效果。最后得出結論計算機數顯輔助擺位技術提高了擺位精確性,能為有效的放射治療提供了質量保證。
【關鍵詞】放射治療;計算機;擺位
現代放射治療機已經全面數字化,計算機的應用使得放療實施更精確、更方便,我院自2002年初購買了進口直線加速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現了利用計算機數字顯示輔助擺位,效果明顯,提高了放療擺位精度。
一、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自2002 年2 月至2004 年10 月間,?22 例患者使用計算機數顯輔助擺位技術照射,其中,頭部52 例,胸部36 例,腹部34 例。
2.設備。醫用模擬定位機為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生產的BMD--2模擬定位機,治療機為醫科達Presice 全數字化直線加速器。計算機顯示的功能為:Couch VRT 、Couch LNG、Couch LAT、Couch RTN、Coll RTN、Field Y、FieldX、Ctantry RTN、Coll Y1、Coll Y2、Coll X1、CollX2。模擬定位機和治療機的床在水平縱向、橫向、垂直上下移動的數據均能實時顯示。
3.方法
(1)相鄰二野照射數顯輔助擺位技術:本方法應用于相鄰二野照射(如全腦全脊髓放射) 治療,以頭部野中心為基點,水平縱向移床至上脊髓野中心,再移床至下脊髓野中心。當水平縱向移床時,計算機屏幕Couch LNG能實時顯示移動距離。對相鄰二野的照射,已知相鄰二野的中心距離,從一個野到相鄰的另一個野擺位移床時,計算機Couch LNG提供了移床距離的精確數據,能使每次照射二野中心距離不變。移床后再核對患者皮膚上已設好的照射野。這種擺位方法有計算機數據核對,又有傳統的皮膚劃野擺位,使照射更精確。
(2)形態變化較大部位數顯輔助擺位技術:上腹部將虛野的參考點設在胸骨處,下腹部將虛野的參考點設在恥骨聯合處,以固定不變的恥骨或胸骨為基準進行移床計算機擺位,能快速準確對實際野進行照射。假設對右下腹某一病灶照射,則在同中心擺位基礎上,將參考點設在患者的恥骨聯合處,通過水平縱向移床,計算機Couch LNG顯示的實時數據能確定患者照射野橫坐標中心;再水平橫向移床,計算機Couch LAT顯示的實時數據能確定照射野的縱坐標。通過二次移床就完成了計算機擺位程序,再核對患者皮膚上所設的照射野,即可開始照射。由于直線加速器治療床和模擬定位機定位床的橫向、縱向位置數據是由計算機對多圈電位器變化電壓值采樣獲得,在長期使用中可能產生偏差。采用此方法,加速器床和模擬機床的中心位置與顯示值必須定期每周一次校準。數顯輔助擺位技術只適用于機架角零度時垂直照射和水平照射。本組病例均在模擬機下定位,采用等中心照射技術,做皮膚等中心和激光點的標志,頭頸部腫瘤擺位時加用進口網狀面罩固定。4.結果122 例患者用計算機數顯輔助擺位技術照射,擺位方便、準確,經模擬定位片和治療體位片對照,重復擺位誤差≤(2.1±1.3)mm。
二、討論
一個完善的放射治療計劃只有當它得到嚴格的執行時才有意義,而擺位是治療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多年來,技術員根據患者身體皮膚上的劃線對野照射,無量化指標,對相鄰兩野照射,對身體曲面部照射,帶有經驗性和隨意性。兩相鄰野的照射,其兩野間隔和中心距離,只有通過計算機擺位技術,才能使相鄰兩野之間平滑過渡,避免“熱點”或“冷點”。在實際放射治療過程中,隨機發生的擺位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其中因治療機參數變化而造成的射野偏移允許度為5mm;因患者或體內器官運動和擺位時允許的誤差不超過8mm,理想的擺位是偏差越小越好。而頭部三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總精度要保證在(1.3±0.64)~(2.0 ±0.6)mm 之間,體部立體治療應在(2.9±0.45)mm 以內。我們充分利用患者的“硬指標”如胸骨、恥骨聯合等為參考點,使用計算機數顯輔助擺位技術,有效地克服了因循環、呼吸、胃腸蠕動、膀胱充盈等生理因素導致的擺位誤差,能充分發掘現代化設備的功能,為精確有效的放射治療提供了質量保證。
一、郵政金融計算機風險的分析
“綠卡工程”自啟動至今,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郵政“綠卡”以其全國聯網、通存通兌的功能,給廣大儲戶提供了快捷、方便、靈活的服務,提高了郵政儲蓄的經營效益,然而郵儲人員風險意識差、素質不一、管理存在漏洞以及電子化安全系統軟硬件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也同時暴露出來。1999年全國郵政儲蓄發生計算機案件20起,涉及金額609萬元,占全年案件總額的15%.郵政儲蓄已成為金融犯罪分子攻擊的目標之一,儲匯資金安全已受到嚴重威脅。筆者認為造成此類案件多發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在郵政金融電子化業務中,由于操作者自身業務素質不高或風險意識不強等原因所造成的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其主要表現是,前臺工作人員柜面把關不嚴,憑證、存單(折)審查流于形式,辦理支取手續不嚴謹;對一些異常行為,如當日頻繁大額支取現金,存折一次性大額支現、銷戶或遺忘變更存折密碼等行為缺乏必要的警覺性。這些都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二)制度風險
制度風險是指在郵政金融電子化業務中,由于稽核部門監督手段落后以及制度制定有漏洞或執行不到位所造成的潛在風險。主要表現為:
1.內控制度執行不嚴。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是滋生郵政金融計算機犯罪的土壤。計算機內控制度的核心是權限制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權限制約經常不能得到有效落實。一是權限設置不合理,過于集中,特別是網絡中心的管理員與程序員在不少單位由一個人兼任;二是相互間密碼串用,甚至以“信任代替>:請記住我站域名/
2.檢查監督力度不夠,檢查內容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廣度。檢查監督人員僅滿足于傳統意義上的帳平表準,著重于對靜態資料的審計,側重于對本地業務的監督,忽視對動態操作以及權限密碼的制約檢查,弱化了風險審計。
3.郵儲內部的稽核監督工作嚴重滯后于業務的發展。郵儲業務網絡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稽核部門監督檢查的范圍仍局限于郵儲業務本身,而忽視了整個郵儲業務的技術支撐體系,即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性的稽審,對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系統犯罪的隱蔽性、時效性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對于計算機網絡處理的業務,通常只是對輸入和輸出數據進行審核,把計算機網絡視作接收數據輸入和產生信息輸出的“黑箱”,形成一種繞過計算機網絡審核的現象。
(三)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由于對計算機安全防范認識不足,以及在計算機安全管理中科技與資金投入不足所造成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計算機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多數支局所沒有專門從事計算機安全管理的機構,科技人員單兵作戰,除了承擔業務軟件的推廣應用,還要負責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往往是顧此失彼。各職能部門如保衛、稽核和紀檢還沒有將計算機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計算機風險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現行的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難以適應郵政金融計算機發展的需要,沒有及時完善網絡安全運行管理、密碼專人管理、操作員管理、媒體存放管理等制度,并且在制度落實上,也是情況堪憂。
2.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安全技術薄弱。一是電子數據、資料、程序管理不嚴密,數據磁盤隨意帶出,打印作廢的有關儲戶存款等信息資料隨意亂扔;二是數據通信傳輸未加密或加密方法簡單,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三是安全防范基礎設施配備不足,如主機房和營業廳等重要部門沒有配備防火、防水、防盜設備,沒有安裝監控報警設備等。
二、郵政金融計算機風險的防范
當前,金融電子化已成為一大發展方向,為確保其在郵政金融的建設中穩步發展,防止計算機案件的發生,確保儲匯資金的安全與完整,切實將風險化解在基層,化解在一線,建議做好以下三方面的風險防范工作。
(一)操作風險的防范
1.嚴格劃分權限,加強內控制約。一是要將操作員、系統管理員、程序員的“三權”真正分離,三者之間決不允許相互兼任。程序員修改程序要經網絡中心負責人審查同意,同時要將修改時間、修改內容、修改人員等情況予以詳細記錄,平時不得在超級用戶狀態下進行操作。二是應用系統的記帳、復核、會計等操作權限也要分離制約,特別是前后臺的業務界限要劃分清楚,禁止職責交叉,混崗操作。三是嚴格操作員密碼管理,一人一碼,一碼一密,定期不定期更換,嚴禁泄密、串用。四是嚴禁操作人員在未退到初始登錄狀態前中途離柜。
2.加強數據信息的保密工作和憑證的驗密管理。一是加強對程序盤、打印資料的管理。每天備份的數據盤要入庫入柜保管,動用備份數據盤必須經業務主管簽字同意,相關情況在登記簿上予以詳細說明;打印的資料及時收集歸檔,作廢的有關打印資料要及時銷毀,不得流失在外,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二是凡是用以辦理通存通兌的存單(折)均需設置密碼,未設密碼的,各營業網點概不受理其通兌業務。三是密碼應由儲戶用密碼小鍵盤自行輸入,支取時,儲戶提供的密碼與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隱形密碼自動核對,相符后方可辦理業務。四是儲戶密碼遺失時,一般操作員應無權查詢,只有具有主管員權限的人員才能按照規定查詢訪問。
3.加強對郵政金融計算機系統安全的技術研究,使技術防范工作做到可靠、先進、超前。要在識別憑證真偽上下功夫,對打印存單要加技術控制,防止套打空白存單,積極推廣使用先進的防偽技術,確保有效識別假冒存單(折)、支票等結算憑證。
(二)制度風險的防范
為提高稽核檢查的成效,必須改革原有傳統稽核檢查模式,建立起一套適應當前業務發展需要的全新思維模式和審計制度,從計算機軟硬件管理、人員配備、動態操作、帳務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審計監控,以風險防范為目的,堵塞漏洞,不留死角。
1.加強人事管理。根據接觸系統和操作的密級選擇適當人選;對相關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工作表現要進行定期考評,適時進行崗位輪換。
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針對軟件開發人員、系統維護人員、業務操作人 員的工作職責,分別建立一套職責明確的管理制度,以便分清職責、互相監督;建立密碼管理制度,重要的密碼要由不同人員分段掌握,密碼要定期更換并嚴格控制密碼的擴散范圍;對應用軟件要安排專人管理,未經有關負責人的批準不得隨意修改軟件,確因業務需要而必須修改的軟件,在修改完成后要及時入庫登記,同時附軟件修改說明書和測試報告,嚴禁將應用軟件外流、外泄;建立并嚴格執行機房管理制度,切忌用信任代替制度,機房要有專人管理,劃分禁區等級,分職責進入。
3.加強計算機稽核和監管。對帳務和應用系統使用稽核軟件分別進行實時和定期檢查;對每臺終端、每個用戶的操作進行記錄,以便保留原始操作信息,進行操作信息的安全跟蹤。
4.加大內部稽審力度。內部稽查審計部門應合理配備技術和專業人員,積極參與軟件開發和研制過程,使其從軟件需求設計的起始階段,即實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利用現有郵儲網絡系統優勢,盡快研制網上隨機監測軟件,逐步建立起能夠主動監測,有效防范金融計算機犯罪的安全系統,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管理風險的防范
1.建立計算機安全及風險防范領導組織體系。各級領導要重視計算機安全工作,將計算機風險防范納入工作日程,要盡快成立“計算機安全領導小組”,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形成合力加大對計算機風險管理的力度,并從領導到職工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營造出“科技安全,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安全領導小組”要對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開展經常性檢查,防止事故發生,并定期通報計算機安全運行情況及各部門落實制度情況。有條件的部門可在“計算機安全領導小組”下設立“安全技術應急反應中心”,對網絡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提供技術支援和解決方案,定期公布網絡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及解決措施,預告提示網絡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及解決措施。
2.各級主管領導應重視并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安全防范工作,對機房等重要設施要作為要害部門嚴格管理,配備防火、防水、防盜及閉路電視監控設備,安裝的監控報警設施必須同公安機關“110”報警系統聯網。
此外,還應加強郵政金融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和計算機安全教育,增強他們對金融計算機犯罪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有效識別能力;努力提高科技人員管理計算機、處理計算機故障、防范計算機風險的能力;抓好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和培訓,提高職工的科技素質,從根本上實現計算機的安全與穩定運行,為郵政金融事業的發展服務。
安慶師范學院數學系 錢萌
摘要 《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是各種計算機考試中的一種,本文就如何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的及格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DOS 能力 考核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國家公務員也必須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的應用知識和技能。為了培養跨世紀人才,提高公務員的整體素質,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和省教委于1995年12月聯合《安徽省計算機應用能力(初級)和(中級)考核大綱》,并制定了相應的培訓計劃和考核方法,全省各地市紛紛響應。根據上述要求,我們在市考核辦的指導下,自1996年3月起先后舉辦了多期初級培訓班,在不斷探索和追求的基礎上,取得了較好成績,在近幾期的培訓結業考核中,獲得了100%的通過率,受到了各方的好評。所以能取得這樣好的效果,與我們牢牢抓住教學、操作和應試這三大環節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一、注重課堂教學,牢固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僅《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學大綱中對基本概念有具體的要求,而且在考試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要想學好基本概念,搞好課堂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第一,計算機是一門新的科學,參加學習的學員大都是初學者和剛入門者,他們對計算機很感陌生,所以講授是學員對計算機知識的第一印象。如果課堂上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勢必影響后繼學習;第二,學員的特點是在職人員,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時間相對較少,兼之又無課外作業,所以他們希望在課堂上就能吸收和消化新概念,然后加上一定上機練習,就能熟練掌握;第三,培訓班的特點是時間緊,任務重,在連續18天100多課時的時間內,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進行復習,參加結業考試,所以,課堂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呢?我們采取了講解、提問、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由教師系統、全面地講解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考慮到學員年齡普遍較大,記憶力相對較差但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強的特點,我們不是一味地講解,而是在分析、講解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出問題,讓學員去討論,經過分析思考以后,再做出解答,并要求從中找出規律、舉一反三。對一些直觀性較強的概念,我們充分利用教具進行教學。如講解鍵盤,我們就拿實物到課堂上,分析它的結構,指出每個鍵的功能,介紹它的操作方法;講解硬件,我們就打開主機箱,讓學員們觀察,充分感受計算機各個部分的組成,以及工作原理。在講完一個章節內容以后,將所有的概念系統整理、加以分析對比,指出難點和重點,抓住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鞏固所學的概念。比如:DOS部分的目錄操作命令對學員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在講解命令之前,先分析目錄和文件的基本概念,然后重點講授建目錄和刪目錄命令的格式、功能和用法,強調建目錄自上而下,刪目錄自下而上,被刪除的目錄必須是空目錄和非當前目錄。目錄和文件操作命令講完后,再全面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最后通過一個例題來練習、鞏固。
二、提高上機效率,熟練掌握基本操作
上機是鞏固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操作的重要一環,上機安排得當,則事半功倍。否則,二小時的上機時間一會兒就過去了,學員提不出問題,教師輕輕松松,但效果很差。我們是從這幾個方面來提高上機效率的。
1.合理安排上機時間
根據計算機學科的特點,讓學員從學習的第一天開始就上機操作,上機課時占總課時的60%強,同時將上機安排在理論課之后,使學員及時感受到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由操作促進理論的消化和鞏固。
2.適量安排上機作業
提高上機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布置一定的上機作業。好的學員上機計劃安排得當,一次上機收獲就很大;但大部分學員上機盲目,不知從哪里下手,他們不是通過上機促進理論的理解,反倒感到理論和實踐不是一回事,上課都聽得懂,操作怎么不行呢?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每次上機均安排適當的作業,并督促學員完成。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雖然學員的提問增多,教師工作量增大,但上機效果明顯提高。
3.充分利用教學軟件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國內外普遍應用的方法,它具有很好的人機對話功能,克服了學員多老師少,學員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弊端;另一方面CAI具有很好的動畫效果,特別是對枯燥的概念,以圖形、動畫的方式出現大大增強了學員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在上機中引進了《TT》練習、《DOS》入門、《五筆通》等各種教學軟件,除此之外,我們還編制了一些簡單、直觀的軟件,如《五筆字型錄入軟件》、《WPS綜合練習》以及《測試練習》,雖然這些軟件很粗糙,卻省略了不必要的環節,使用方便,效果同樣很好。
三、采取多種形式,復習鞏固提高
基本教學完成以后,剩下來的時間應進行復習作應考準備。一般情況下,學員們的情緒都不太穩定。
第一,學過的內容記憶不深不牢,常常到答題時回憶不起來了;
第二,考試是上機進行,2小時內要完成選擇、錄入和操作題共三大部分,事先對答題要求以及各部分前后連接既不清楚,更不熟練;
第三,考試要求很嚴,由省考委出題,并委派專人監考,學員們心里沒底,情緒緊張。為此,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員復習,提高他們的應考能力,增強自信心。具體作法是:
首先,按大綱要求系統地復習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指出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大量地練習模擬試題,包括省考委編制的練習盤以及自制的試題庫。通過練習,不僅幫助學員復習了基本知識,而且使學員了解了考試的特點、范圍和題型,更重要的還在于,使學員們掌握了正確答題(包括平時練習和實際考試)的關鍵。即
1.細致完成選擇題
選擇題共20小題,計40分,是考試的重點。選擇題的特點是概念多、范圍廣,涉及到計算機基儲DOS、WPS和FOXBASE各個部分,這就要求學員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不僅要記得住,而且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實際答題時一定要細心審題,頭腦冷靜。選擇題大多在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幾個易混概念之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有的概念甚至沒有見過或一點都不了解,這時就要求學員充分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推理和判斷。如實
例:[選擇題]在FOXBASE中,函數RIGHT(“DRAWTHESAMPLEICON”,4)的值是:A.DRAWB.IC.WD.ICON分析:FOXBASE中的函數RIGHT對學員比較陌生,原因在于FOXBASE中有100多個函數,不可能全部記憶,但是靜下心來分析一下,問題就會解決?!癛IGHT”是右的意思,而“4”則是指字符個數,綜合起來就是“右邊的4個字符”,答案就水落石出??荚囍杏龅酵愋偷念}也應能作出正確的回答。選擇題的40分既容易得,也容易丟,關鍵在細致。通過大量的模擬練習,不僅對基本概念是個鞏固,而且對題型和份量都有所了解。2.快速完成錄入題
錄入題有20分,輸入130個漢字,它的難度是限制在20分鐘內完成。剛開始練習,學員們心慌手亂,二十分鐘錄入一半還不到。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在客觀上和主觀上都做了精心安排。
第一,選擇了非常好的中文平臺UCDOS5.0,安裝了五筆字型、拼音等各種輸入法,并掛接聯想功能。然后重點教會學員如何利用五筆字型輸入法中的詞組和簡碼功能來提高錄入速度。
第二,要求學員做到:錄入前選擇好輸入法和輸入狀態(半角/全角、插入/改寫等),作好一切準備工作;錄入時,集中思想,嚴格按照要求上下對齊,充分利用20分鐘的時間盡可能多地輸入文本。
第三,告誡學員對錄入題切莫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對待,錄入題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完成,理解的東西不多,無技巧可言。選擇題已占40分,再拿下錄入題,不僅是過級的保證,也是取得好成績的保證,每個學員都必須完成好。對此要肯花時間專心練習,以求快速和準確。由于學員主觀上重視,客觀上又具備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加上大量的上機練習,大部分學員都能快速地完成錄入題,這就為做好操作題增強了信心。
3.準確完成操作題
操作題分為DOS、WPS和FOXBASE三大部分,共計40分;操作題的特點是內容多、難度大,各部分均有很多的命令要求記憶,使用這些命令還有一定的技巧,所以這部分是學員應試的難點。那么,如何抓住重點、分解難點就成為問題的要害所在。下面通過幾個實例說明一下
實例1:[DOS題](1)在A盤根目錄下建子目錄STUDD.(2)將A盤上子目錄TEMP中的內容拷貝到A盤子目錄STUDD中.(3)在A盤子目錄STUDD中,建新文件SUN.TXT,內容是SUN是個好學生.(4)將A盤子目錄STUDD中文件CHENG.DOT刪除.(5)將A盤子目錄STUDD中文件LI.TXT改為LEM.TXT.(6)在A盤子目錄STUDD中,再建子目錄WANG.實例的要求明確地告訴我們,想要較好地完成DOS部分,關鍵在于以下兩點
第一,抓住重點;DOS部分的命令多,但真正在操作中能考到的卻不超過:建文件和目錄(copycon、md)、刪文件和目錄(del、rd或deltre)、復制(copy)和改名(ren),因為只有這些命令才能對磁盤目錄結構產生影響,而象dir、type等一大批命令在操作中僅起輔助作用,這就是DOS部分的重點所在。
第二,力求準確;DOS部分的特點在于前后聯系密切,前1小題做錯,后面的答案就會跟著出錯,產生連鎖反應。有的學員往往每道題都做了,但判分時則1分未得,原因就在此。當然要做好這部分答題也不難。首先選擇正確的命令,刪除目錄用rd,刪文件用del;
其次正確描述命令的對象,一般情況下,操作對象都在A盤上,除了盤符還要注意路徑,即根目錄、子目錄、當前目錄等;最后還要重點強調的是,命令以及對象中每個字符都必須正確,少一個空格有時也不行,這也就是自始至終強調力求準確。
實例2:[WPS題](1)將正文第三行中的“不合法”改為“短期”.(2)將正文第五行中的“質量”刪除.(3)將“多年來的經驗……發展的需要”另起一段.(4)將第一段與第二段合并為一段.(5)將第一段與第三段交換位置.(6)按左邊界2,右邊界62排版.(7)在標題前將全文定義為黑體,標4號字.(注:標題與正文之間空一行,每段開頭空兩個漢字,段與段之間不留空行)(8)用細線按下表格式制表,并填入內容,表格大小以內容長度為準.1:單位代號,2:部門號3:產品號,4:生產日期5:數量,6:經手人名7:備注(縱向填入)(表格接在文章后).123456WPS題的特點之一是內容多,它包括段落(分段、段的合并、段的移動)、修改(一般的增、改、刪和查找替換)、修飾(字體、字號)、排版(左、右邊界、排版)以及制表等,而我們的對策則是充分利用菜單技術(ESC),無需記憶,不易出錯,關鍵在于理解和操作。WPS題的另一個特點是技巧性大,制表對于初學者來說很頭痛,我們采取的方法是:首先用自動制表畫出長短適宜的表格,然后按題意添加和刪除指定的制表連線,幾分鐘之內就可完成表格制作,填入相應的數據,即可大功告成。最后提醒學員,WPS題完成以后一定要存盤,否則答題無效,前功盡棄。
實例3:[FOXBASE題]已知在當前目錄中有數據庫STUDF,請在STUDF中做如下操作:(1)追加記錄09000000,平均分,0,0,0,0,0,0,.N.(2)按字段“姓名”建索引文件,文件名是SY.IDX(3)復制一新庫XK.DBF,條件是英語成績〉=60(4)增加字段“生物”,要求如下:字段名字段類型寬度小數點生物N30(5)求物理成績的平均分,并將其值存入庫中最后一個記錄“物理”字段中.FOXBASE部分的特點就是命令多,僅大綱要求掌握的就有幾十條,而且每條命令的適用范圍、所帶參數、所起作用各不相同,因此,考試靈活性很大,不易抓重點。比如:簡單的試題可以是建庫,然后進行插入、刪除、排序等;復雜的試題則是給定一個數據庫,再對其進行修改、求和、復制等;針對這些特點,我們做了如下的部署
第一,從幾十條命令中篩選出重要的十幾條命令,如庫結構操作(建立和修改),庫記錄操作(編輯、插入、修改、刪除和復制)、排序(分類和索引)以及求和(縱向和橫向),在此基礎上作第二次壓縮,即將相關的命令除去。如修改命令,至少有edit、change、brow和replace四個,只要掌握通用性強、操作方便的手工修改brows和自動替換repl即可。
第二,多練習各種題型的例題,以增加學員臨考的應變能力,這有利于學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考出好的成績。通過各種題型的重點復習,大大增強了學員應試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確立各自的優勢和重點。好的學員把重點放在選擇題上,爭取拿優秀;而一般性的學員則把重點放在選擇題和錄入題上,力爭通過;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大量練習模擬試題,既加強了知識的消化和鞏固,又熟悉了答題前后的連接及轉換,提高了熟練性和準確性,使學員答題時得心應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計算機安全管理辦法
為加強遼東實業集團計算機系統安全工作,保障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制定本辦法。本規定適用于遼東實業集團及其分支機構。
遼東實業集團計算機安全工作的指導方針是:“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嚴格管理,杜絕隱患”。遼東實業集團計算機安全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
一、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遼東實業集團辦公室為計算機安全工作管理部門,設兼職計算機安全管理員,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單位、各部門有關計算機安全規定和制度的執行情況。主要職責是:負責計算機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組織計算機安全檢查,研究分析計算機安全現狀和問題,提出安全分析報告和安全防范建議;組織計算機安全知識的培訓和宣傳工作,貫徹落實保密制度,監督檢查計算機保密工作,及時提出計算機保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二、安全管理基本準則
(一)計算機安全工作制度體系的重點是規范內部人員行為和健全內部制約機制,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及時對計算機安全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學的計算機安全工作制度體系。
(二)要害崗位人員管理規定
1.基于信息系統網絡管理任務的強化以及安全的動態特性,要求計算機信息系統加強對要害崗位人員在安全方面的管理,實行責權分配。
2.要害崗位人員是指與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直接相關的系統管理員、業務崗位操作員等崗位人員。
3.要害崗位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審查和業務技能考核,并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合格者方能上崗。
4.要害崗位人員上崗必須實行“權限分散,不得交叉覆蓋”的原則。系統管理人員和軟件維護人員不得兼任業務操作員,系統管理人員不得兼任柜面及事后稽核工作。
5.要害崗位人員離開崗位,必須嚴格辦理離崗手續,承諾其離崗后的保密義務。涉及集團業務保密信息的要害崗位人員調離單位,必須進行離崗審計,在規定的脫密期后方可調離。
6.要害崗位人員離崗后,必須即刻更換操作密碼或注銷用戶。
7.要害崗位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保密法規和有關計算機安全管理規定,承擔相應崗位安全責任。
8.系統安全員的職責是對整個所轄范圍的信息系統安全問題負責,在安全方面,系統管理員、操作員要服從系統安全員的指導、監督。
9.系統管理員的安全職責是對所轄范圍的計算機系統問題負責,接受信息系統安全員的指導和監督,參與計算機系統安全策略、計劃和事件處理程序的制定,參與計算機安全建設和運營方案的制定,負責系統的運行管理、實施系統安全細則,嚴格用戶權限管理,記錄系統安全事項,對進行系統操作的其他人員予以安全監督。
10.系統維護人員的安全職責是負責系統維護,及時解除系統故障,不得擅自改變系統功能,不得安裝與系統無關的其它程序,發現漏洞及時報告系統安全員。
11.操作人員的安全職責是接受系統安全員的指導和監督,及時向系統管理員報告系統各種異常事件,嚴格執行系統操作規程和運行安全管理制度。
(三) 計算機機房安全管理規定
1.計算機機房、場地與設施應滿足相應的安全等級要求,并進行分級安全管理。
2.機房安全建設和改造方案應通過上級安全管理機構的安全審批和驗收。
3.機房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嚴格的機房管理制度,并定期檢查制度執行情況。
4.發生機房重大事件或案件,機房主管部門應立即向有關單位報告,并保護現場。
(四)網絡安全管理規定
1.重要網絡設備應放在主機房內,其他人員不得對網絡設備進行任何操作。
2.與其他業務相關機構的網絡連接,應采取必要的技術隔離保衛措施,對聯網使用的用戶,必須采取一人一帳戶的訪問控制。
3.內部網絡的所有計算機設備,不得直接與國際互聯網相聯接,必須實行物理隔離。
4.凡要求接入國際互聯網的計算機,須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報集團辦公會審批、備案。
5.使用國際互聯網的部門應自覺接受集團辦公室的監督檢查。
(五) 運行安全管理規定
1.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所用計算機設備維修、更換或報廢時,應徹底清除相關業務信息,拆除所有相關涉密選配件,由使用部門登記封存。計算機信息系統使用部門應按規定進行數據備份,對備份介質保管、銷毀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證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密鑰必須作為絕密數據由專人保管,并定期更換。
3.網絡參數配置、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詳細開發資料及其源程序等核心技術文檔,由辦公室嚴格管理,不得外借。
4.安全人員要按規定進行系統的安全監測,業務操作人員應審查業務處理結果,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監測記錄及其分析結果應嚴格管理,不得對外。
5.確認計算機信息系統出現重大安全事件,必須果斷采取控制措施,注意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集團辦公室。
三、技術防范
(一)實體安全
1.機房和營業室應設立監控系統,應有對系統運行的外圍環境、操作環境實施監控的設施。
2.機房和營業室應具有火災報警系統,有適用于機房的滅火器材、應急計劃及相關制度;無滲水、漏水現象,如果機房上層有用水設施,應加防水層。
3.機房和營業室應具有環境測控(溫度、濕度、潔凈度)措施;機房內應有空調設施,機房環境溫度應保持在18-24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40-60,機房和設備應保持清潔、衛生。
4.計算機系統應具有防雷措施(防雷裝置和接地),機房設備應有接地設施。
5.機房和營業室
6.機房和營業室應采取防鼠害措施,地板下應采取金屬管布線。
(二)網絡通信安全
與公共網相聯的計算機系統應采取相應的加密機制、防 火墻技術和防范措施,內部網絡與國際互聯網、外部網應采取物理隔離技術。
(三)主機設備安全
主機設備包括主機、終端、存儲設備。
1.主機設備的安裝使用環境,包括電源、溫度、濕度、潔凈度等,應達到規定的要求并定期檢測。
2.主機設備應按相關技術規程安裝、調試并驗收。
3.應定期進行主機設備的例行保養和預防性檢修,制定主機設備故障維修規程并嚴格執行,重大故障應注意保衛現場,進行應急處理關立即報告。
4.備份設備應按要求維護保養,保證能及時替換使用。
5.應經常收集設備使用情況及性能表現。
(四)操作運行安全
1.必須按技術規程進行系統和用戶數據備份;系統和用戶數據必須雙備份,異地存放。關鍵系統應有災難數據備份。
2.計算機系統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應慎重選擇計算機系統的口令,口令長度不得低于8個字符。涉及資金及帳戶管理的應用系統、保密的信息系統,其密碼口令使用期限不得超過一個月,一般應用系統的密碼口令不得超過三個月。
3.應建立業務系統正常調帳規程,并嚴格按規程操作,確保資金安全。
(五)安全技術措施
1.關鍵計算機系統應具有災難恢復的技術措施。
2.計算機系統應有系統操作日志,每天開、關機、設備運行狀況等應有文字記錄。
3.計算機系統應有備份措施。
4.必須有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有計算機預防和清除病毒和軟件或硬件產品。
四、安全檢查和評審
集團辦公室要組織計算機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限期整改。
安全檢查內容包括:安全管理工作落實情況、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安全技術防范措施等。安全檢查可采取常規例行檢查、抽查和年度檢查等方式。
五、安全教育及培訓
各單位要加強計算機安全教育,宣傳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提高全員計算機安全防范意識和法紀觀念,自覺維護計算機安全。
計算機操作人員應定期參加下列計算機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一)計算機安全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章制度的培訓。
(二)計算機安全基本知識的培訓。
(三)計算機安全專門技能的培訓。
摘 要:摘要:在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它不僅對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有所改變,還同時對社會的發展有推動作用。計算機是由硬件和軟件構成的。而計算機硬件的功能是輸入并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而軟件就好比人的思想,沒有軟件的電腦就像是沒有思想和靈魂的軀體,什么都做不了。
關鍵詞:關鍵詞:計算機;軟件開發;發展
計算機對人類的生產及社會活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并以極強的生命力在飛速發展著。它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領域擴展到目前社會的各個領域,證明計算機產業的規模是相當巨大的,并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不僅是學校、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伙伴,也進入尋常百姓家,是信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解釋,“硬件”泛指各種計算設備和器械,所謂“軟件”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的程序和有關的文件。
一 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區別
軟件與硬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生產方式:軟件是開發,硬件是制造。軟件是人的智力的高度發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硬件制造。盡管開發與制造之間許多地方是相同,但軟件與硬件在根本上是不同的;(2)表現形式:硬件有形、色、味,能看得見,摸得著也聞得到;而軟件則反之。軟件存在的形式是在紙面上或人們的腦袋里,它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是要通過在機器上運行的程序才能知道的;(3)要求:軟件的要求相當高,是不允許有任何誤差的,而硬件產品可以有少許誤差;(4)維護: 硬件就像我們生活中用的物品一樣是會舊會壞的,而軟件在理論上是不會用舊用壞的,但在實際上,軟件也會變舊變壞。因為軟件是在一直不斷改變(維護)的狀態下生存的。
二 計算機軟件的開發
軟件開發的根據是用戶要求建造出軟件系統或者系統中的軟件部分的過程,軟件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軟件一般是根據用戶某種程序設計語言來實現的。一般的開發工具就是采用軟件開發。各個軟件一般都有與之對應的軟件許可,軟件的使用者想要合法的使用軟件是必須在同意所使用的許可證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從另一方面來講,某種特定軟件的許可條款與法律是不能相抵觸的。沒有經過軟件版權所有者許可的軟件拷貝,甚至是購買和使用盜版軟件都將會引發法律問題。
一個軟件的生存的周期是從開始計劃到廢棄為止的。它的周期包括計劃、開發和運行,每一時期又是以若干個更小的階段構成的。問題定義和可行性研究稱為計劃時期;開發時期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編碼;運行時期就是測試和維護。而系統計劃、分析、設計、編碼、測試及維護等六大步驟是我們開發軟件項目的基本。軟件開發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從制定計劃開始,在制定計劃的同時,軟件項目最終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必須要準確的弄清楚的,還要考慮相應的對策,在計劃不周的情況下倉促著手是軟件開發的一大忌。
三 軟件的分類
計算機軟件包括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系統軟件是管理、監控、維護計算機的軟件,如操作系統、自檢程序等。應用軟件主要就是解決某些具體問題的軟件,如人事管理軟件、學習管理軟件等。軟件從功能上來說是利用計算機本身的邏輯功能合理地組織計算機工作,簡化甚至代替人們使用計算機過程的工作環境。
系統軟件
系統軟件是負責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件可以協調工作的??傮w來說,系統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管理,文件系統管理,編譯器,網絡連接等一系列基本的工具
系統軟件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并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它的主要功能有:啟動計算機,加載和執行應用程序,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系統軟件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用戶與計算機的接口,應用軟件和用戶控制、訪問硬件的手段主要都是由操作系統完成的。
應用軟件
應用軟件的開發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用途。應用軟件的編制一般都是針對用戶利用計算機來解決某類實際問題。它可以是一組功能緊密聯系,可以互相協作的程序的集合,如微軟的Office軟件;也可以是一個特定的程序,如一個圖像瀏覽器;還可以是一個由眾多獨立程序組成的龐大的軟件系統,如數據庫管理系統。
系統軟件的任務有兩點:更好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方便用。應用軟件是為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而編制的計算機應用程序及其有關資料。如事務管理方面的軟件:工資系統、財務系統等;用于科學計算方面的數學計算IC現貨商軟件包、有限元計算軟件包等都是應用軟件。
四 軟件的發展
若說人類使用機器替代人力進行計算代表計算機的出現,那么,軟件的誕生,則來源于人類操控上述計算機器的理想。當然,軟件真正萌芽的開始出現,是在計算機械達到一定的發達程度以后。人們想盡辦法讓機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各種復雜的運算,這就要實現人與機器之間可以對話,或是讓機器準確地接收人的思想并按照人的意志去執行各種運算。1725年,法國紡織機械師布喬利用穿孔紙帶控制編織工藝改進繁瑣笨拙的編織機,80年后,法國另一位機械師杰卡德成功的改進布喬的設計,并在1805年完成了“自動提花編織機”的設計制,杰卡德設計的自動提花編織機奏響了機器自動化的序曲并且影響至今。軟件程序控制硬件運算就是在杰卡德編織機密密麻麻的穿孔卡片中孕育而出的。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硬件的演化速度比軟件的發展迅速的多。原因就是在早期的計算機中,軟件和硬件并沒有嚴格的劃分出來。期間的很長一段時間,計算機的唯一功能就在于完成大規模的簡單運算,本身并不需要多么復雜的控制技術。這時的計算機是作為一種替代人力進行龐大運算的工具而加以使用的,也就沒有必要對硬件 進行其他形式的操控,相應來說也就缺乏了對軟件的需求,所以說計算機的硬件技術實際上就是這時的計算機技術。從1960年代開始之后的幾十年軟件的存在就是硬件實現某種功能的延伸??梢赃@樣說,這一時期對軟件的保護更多的體現在了對硬件技術(即計算機技術)的保護上,一項計算機技術能夠獲得專利或者其它保護往往就是在某種(軟件)功能的出現下實現的。這種硬件迅猛于軟件的發展格局一直延續到上世紀1960至1970年代。1960 年代末期,計算機技術才有了更快的發展,計算機不僅運用科研和軍事上,還逐漸轉化向大規模的民用領域。這時是軟件設計領域混沌初開的年代,還不多見編寫軟件程序的人,編程語言的選擇性也很小。,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兩個年輕小伙子科茲和卡梅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設計一種新的編程語言,新編程語言的設計原則就是:盡可能地簡單。1975年,個人電腦(PC)的風暴開始蓄勢待發,也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最大的變革。
至此,軟件才有了更好的發展。軟件的方便易用為人們高效率的完成那些異常繁瑣的各種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而人們的各種需求也開始慢慢浮出水面,從而引發了不同領域不同層次要求的軟件一日千里的突破性增長。而用戶經濟效益的提高也帶動了軟件行業的收益,所以軟件開始頻繁升級,從而硬件的發展開始滯后于軟件。近年來,軟件行業的排頭兵微軟一方面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各種需求,另一方面為了確保其競爭優勢,每隔一段時間一種新的操作系統軟件就出現了,每當微軟推出新的操作系統,相應的對硬件的要求也就越高,這就刺激了軟件硬件必須同步發展。
盤縣二中 李 琳
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人的興趣表現在力求更深入地認識世界,就稱作認識興趣,而渴望獲得科學知識的狀態就叫做求知欲。具有認識興趣或求知欲強烈的人常常廢寢忘食,津津有味地學習,并得到很大的滿足。所以認識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在動力,而滿足求知欲,則會使學生產生與更高的認識活動水平相適應的新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覈锢韺W家楊振寧也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達爾文在自傳中說:“就我記得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喜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睈垡蛩固拐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币蚨囵B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興趣、滿足其強烈的求知欲,應該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之一。
那么,應該采取什么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其求知欲,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記憶保持率、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呢?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和感受:看一本書、就算我們連續地看幾遍,可能也未必能將將其具體情節、細節說得清楚,道得明白,但如果將這本書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就看是看一遍或兩遍,也能將其大概情況和細節的絕大部分記得清清楚楚。這說明,人體生理器官 (眼、耳、鼻、舌、身等 )與人們學習和接受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梢哉f,人類的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各種感官把外界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經分析、綜合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古人亦云:“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耳到”。前不久,筆者看到這樣一份資料: 1967年,特瑞赤拉( Treichler)提供了這樣一個研究結論:人們學習知識和人體生理器官的關系是味覺占1.0 %,觸覺占 1.5%,嗅覺占 3.5%,聽覺占 11%,視覺占 83%,僅聽和看就占 94%,可見,聽和看是人體的主要學習媒介。從記憶的角度講,人們可以記住閱讀的 10%,自己聽到的 20%,看到的 30%,自己看到和聽到的 50 %,交談時自己所談的 70%。記憶率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相同的結論:同樣的學習材料,不同的感官學習后保持率變化為:單用聽覺, 3小時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 60 %, 3天后,則降為 15 %;單用視覺, 3小時后能保持 70 %, 3天后降為40 %;如果視覺和聽覺并用, 3小時后能保持 90 %, 3天后可保持 75 %。因此,將聽和看結合起來,對于學習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一種粗放型教學,其公式可以概括為“時間 +精力”,靠教師和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成績,其實質是一種“告訴”教學。這種模式,使教師習慣于“滿堂灌”和“一言堂”,教學主要圍繞教師、課堂、書本三個中心而展開。學生基本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其教學過程,是教師作抽象的講解、描述和演示,學生通過聽課和看書對其抽象的理解和囫圇吞棗式的把握,其結果是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辛苦,而效果卻收效甚微,可謂事倍功半。這種模式無法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嚴重壓抑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這種“告訴教學”,無法有效合理地刺激學生的各個人體器官,發揮其學習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記憶保持率。
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到來,計算機多媒體這一名詞闖進我國的教育領域。媒體,英文 media的譯名,詞義是“中間、中介”。指承載的載體。從文字上理解,多媒體就是“多種媒體的綜合”,多媒體技術就是“怎樣進行多種媒體綜合的技術”。教育媒體可以分為兩類:傳統教育媒體(以教材、黑板、實物、模型、報刊、掛圖等為主)和現代教育媒體(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錄象、電影、cd、vcd等為主)。
傳統教育媒體即我們上面所說的傳統應試教育(告訴教學)中所使用的手段,而現代教育媒體即我們所謂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存儲、傳遞聲音、圖形、文字、圖像等信息的高科技應用技術,集文字、圖形、圖象、音頻、視頻等為一體,為我們提供了位圖圖象、矢量圖形、動態圖象、符號媒體、波形聲音、 MIDI音樂等。它以其直觀、形象、逼真、系統的形式,豐富的教學信息容量、快捷的傳遞方式,將學生平時感到枯燥的知識,高效、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對所表現的信息產生極佳的逼真效果,把靜態、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維空間中,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以聲、形、象等表現形式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景和意境,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感情的參與,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大大地減輕了學生的認知負荷,幫助學生更真實、生動、具體、形象地感知、理解教材,啟迪他們的思維,增強了學生對信息的接受與理解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
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迷上了多媒體教學,平時只要有時間,我就根據所上年級教材的內容收集素材,用蒙泰瑤光、Autherwere、Micrsorft Powerpoint等技術制作各種各樣的幻燈片。經驗告訴我,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實現教育教學模式由粗放型(時間 +精力)向集約型(興趣 +方法 + 效率)的轉變,使教學信息呈現方式多樣化。具體說來,其優越性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根據教材的要求,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幻燈片等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單位時間里把學生平時感到枯燥的知識,不易
理解的問題,社會焦點、熱點等,高效、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生動的視頻、感人的音樂,豐富多變的色彩,畫面的切換,使學生置身于教學中,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幫助學生記憶、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功效,而且可以很好地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
第二、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政治信息的反饋,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有利于教與學的互動發展。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精講多練”。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學生在課后要完成大量的作業,許多知識都需要學生在課后去死記硬背,不僅教師無法及時檢查教學效果,而且給學生造成很大的負擔。運用多媒體技術后,我們可以把教學上的重點與難點內容、社會熱點等,設計成課堂訓練、課堂討論,達到了講與練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教學時間不變,而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信息密度更大,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聽和看等生理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多媒體教學,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大大地促進了學生知識存儲和處理。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材和教育信息的呈現方式、教學組織形式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正如所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薄艾F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誰搶占了這個山頭,誰就在新世紀中處于有利的位置?!保?1998年 5月 6日“中國教育報”《勇立潮頭》)。所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培養重點培養“四有新人”是歷史的重托,是民族的重托。教育發生的深刻歷史變革,必然會體現在教師身上,引起教師角色的變化。畢竟,創造性的學生只能由創造性教育和創造型教師來培養。這種創造性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角色承擔能力,需要相應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只要這樣,才能提高教師職業之社會地位和實現教師內在生命價值。因此,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用現代教育技術武裝自己,轉變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轉變教師角色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告別過去應試教育的“告訴教學”,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法,變教學中教師的“如何教?”為指導學生的“如何學?”;變教師“要我學”為學生“我要學”;變“苦于學”為“樂于學”。盡快讓學生實現三個發展(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學會四種能力(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活)。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教師就必須在轉變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多作努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信用社的廣泛發展和應用,農村信用社電算化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這些變化給農村信用社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也給農村信用社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一、正確認識農村信用社計算機內控建設的重大意義
1、有利于農村信用社會計信息的自我保護。在農村信用社工作中,應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會計、信貸、管理電算化,是提高信用社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建立農村信用社信息中心,實現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科學化的基礎。由于農村信用社信息系統是農村信用社會計與計算機處理相結合的產物,且電子技術處理的性能高,隱蔽性強,單靠外界的監督,根本不能保證數據的安全和處理的準確性,它自身必須有強大的排除錯誤和抗干擾的能力。這自我保護的功能,就是由內部控制來保證的。
2、有利于分清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強化責任,提高效率。一般情況下,計算機本身出現差錯很少,但人為造成出錯的現象較多,而且一旦出錯,損失巨大。為了防止違法行為發生,處理同一筆業務的人員既要相互聯系,又要相互制約,因而設計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以分清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強化責任,減少差錯。
3、有利于提高農村信用社員工的業務技能,從而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益。農村信用社通過制定嚴格的計算機內控制度,規范會計人員、管理人員的操作行為,保證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不僅減少差錯,避免資金損失,而且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增強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后勁。
二、正確把握農村信用社計算機內控的目標
建立農村信用社計算機內控的主要目標有三:
(一)安全性。保證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全部文件的安全完整。要保證電子數據的安全,就要加強信息管理,健全各種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從技術和制度兩個方面進行控制。一方面進行技術保護,就是要加強對系統用戶的控制,加強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通信過程,如數據準備環節、系統運行環節、財務管理環節、檔案管理環節的制度控制,加強操作管理以保障電子信息的真實、準確,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真實性。通過具體的控制措施,保證所有處理的會計事項是經過審核的,是真實的。
(三)準確性。保證輸入的會計資料精確無誤,完整、及時。
三、科學制定農村信用社計算機內控制度
在農村信用社計算機實際運行中,為了預防系統產生錯誤、故障,使系統正常運行,并提供準確、及時、可靠的信息,應當建立“組織控制、操作控制、應用控制、監督控制”四大體系。
(一)健全組織控制系統
組織控制就是將系統中不相容的職責進行分離,在系統中的分類人員之間進行分工,并以相應的管理規章與之配套,讓業務處理和業務記錄相分離。其目的在于通過設立一種相互稽核、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機制來保障農村信用社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減少發生錯誤的可靠性。
1、職責分離。將計算機部門內部的職責相分離,即將系統分析、程序設計、操作、文檔資料管理和控制相分離。
2、職責分工。對計算機部門的內部人員進行職責分工。計算機崗位有會計主管、軟件操作、審核記賬職務,使職員之間形成內部牽制,各盡其能,相互聯系,并且相互監督,以減少出現錯誤的風險。
(二)健全操作控制系統
只有通過標準的計算機操作控制,才能從源頭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安全性,防止犯罪行為。避免和減少錯誤。其操作控制包括:
1、實行有限責任制。一是建立崗位責任制、權限責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要求,工作有檢查”。管理權限可根據其業務職能及業務權限劃分其管理權限,根據數據情況劃分為系統管理員、數據庫管理員、網絡管理員及日常操作員權限,并且各管理員之間要相互制約。二是要明確規定上機操作人員的會計軟件操作工作內容和權限,不同的崗位要有不同的權限,每一個員工只能進行與業務有關的操作,超出業務范圍不予授權,計算機拒絕接受其指令。嚴禁計算機管理人員進行其它業務操作,業務操作人員只能辦理自己的權限范圍以內的業務,任何人不得越權操作,如須授權時,授權人員必須親自輸入授權密碼,嚴禁將密碼告訴他人代輸。各個崗位工作人員要對自己的操作負全責,要一絲不茍地進行標準操作,并及時進行自查,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三是要加強計算機管理人員的管理。要挑選責任心強、學歷高、技術水平高及政治思想好的技術人員負責管理。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檢查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其工資、職務、職稱、評先掛鉤。
2、實行密碼控制。計算機密碼分為主機密碼、數據庫操作密碼、系統管理員密碼及操作員密碼,要嚴格控制。對工作人員要制定各自密碼,并且定期更換,杜絕他人盜用、擅用密碼,進行非法操作。換人要換密碼,重要部門實行雙人操作操作制,一人操作,一人監督,兩人負同等責任。嚴禁一人擁有多個、多級密碼,嚴禁出現無人使用的操作代碼以及共同密碼現象。如密碼泄密并造成損失,密碼使用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通過密碼控制既增強操作者的責任感,又起到了監控作用,還可以防止無關人員非法進入,確保系統安全。
3、實行接觸控制。就是防止未經授權的人擅自運用系統的各種資源,以保證各項資源的正確性。嚴格要求操作人員在不使用計算機時,及時退出系統,警惕無關人員接近計算機,防止他人非法操作。
4、實行操作的日志控制。就是由系統對所有進入系統的操作者進行跟蹤監控。要建立日記文件,保存必要的上機操作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操作人、操作內容、故障情況等。
(三)健全應用控制系統
應用控制系統包括輸入控制、過程控制、輸出控制三個環節。
1、加強輸入控制。為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避免錯誤的生成,只有經過財務審核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才能輸入計算機。要使輸入計算機的數據正確、完整、可靠??梢酝ㄟ^合作數控制法、屏幕顯示控制法、試算平衡控制法等,及時進行校對、檢查。
2、加強過程控制。在會計電算化中,電子計算機輸出的數據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對輸入的數據處理過程的控制。
3、加強輸出控制。為了保證全部輸出資料的正確和可靠,保證輸出資料發給授權人員,對輸出要實行有效的控制。輸出控制主要是指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和其他各種報表數據處理結果輸出的控制。要進行人工檢驗輸出報表,讓人腦和電腦相結合,以保證其正確性。同時要加強輸出報表的分發與保管的控制。
(四)健全監督控制系統
1、加強計算機業務的事后監督。要對計算機營業網點的賬務進行全面核對。要注重當日流水賬、微機抹賬登記薄和作廢的原始憑證的逐筆勾對,確保抹賬數據的真實性。各營業網點每日打印出必要的會計報表,逐日結平總賬進行賬務核對,堅持日清月結,總分相符。
2、要建立定期輪換的監督制度。對計算機的從業人員實行社社之間、崗位之間的定期交叉輪換,防范道德風險。
3、建立嚴格的懲處機制。定期、不定期開展計算機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對違紀違規行為一律按制度查處,決不姑息遷就。
農村信用社計算機內部控制隨著it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內部控制的創新工作,建立與時代相適應,更有效的計算機控制控制制度,以適應農村信用社管理的需要,促進農村信用社更快、更好地發展。
雙語教學是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從課程的設置、師資的布置、教材的選擇、教學的組織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增強雙語教學效果的建議。
當今全球化、國際化對我國教育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國際化已經成為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教育部在2001年的4號文件《有關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即雙語教學;要求各高校在3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并引進原版教材和提高師資水平。目前,以雙語教學為特征的高校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廣泛開展,盡管對雙語教學的成效和經濟性存在種種爭議,但雙語教學無疑是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個重要途徑。
1. 高校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麥凱把“雙語教學”定義為摘要:“把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體系,其中的一種語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币簿褪钦f,雙語教學的語言只是一種媒介,并不是通過語言課程來實現語言教育的目標,而是通過學校教育中其它的課程的學習來達到幫助學習者把握兩種語言。
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開展雙語教學既有普遍意義又有非凡性。
1.1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幾年就有新的技術出現;而且,計算機專業的發展重心在歐美,相關資料都是以英語作為主要的專業技術載體;絕大部分的編程軟件都是用英語編寫,相應的參考資料、幫助文檔也都是英文原版資料;重要的國際會議、影響因子高的學術論文采用的都是英語。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本學科、本領域的最新信息,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
1.2計算機專業的英文教材比較多,這為開展“雙語教學”創造了良好的基本條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選擇合適的教材。
1.3計算機專業的很多表述、專業詞匯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譯過來的,由于翻譯人員的專業性,有些表述和詞匯的翻譯不太準確,增加了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難度。所以,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將為學生以后查詢科技資料、閱讀科技文獻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打下基礎。
2.雙語課程的設置
課程的合理設置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把握專業的學科知識,而且要學習和使用外語,這無形中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假如課程沒有選擇好,那么就會挫傷教學的質量,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間接地也會影響教師授課的積極性。
專業基礎課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專業基礎課是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知識類課程,它是在基礎課學習的基礎上為專業課學習打基礎的課程。首先,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之前,已經有了相關的基礎知識,那么在知識的銜接上將會比較輕易,從而教師能比較順利地實施雙語教學;其次,在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會對雙語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強化了雙語教學的效果。
專業選修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專業選修課所面向的學生都是高年級學生,他們經過了低年級階段的學習,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基礎知識結構;同時,他們也已經完成了一些雙語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過了英語四級,有些學生甚至過了六級。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夠較好地適應雙語教學的環境,雙語教學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3.師資的布置
師資是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新問題。雙語教學能否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支業務精、外語水平高的教師隊伍。雙語教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靈活地運用兩種語言,相互交叉,既要讓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又要讓學生的外語能力得到鍛煉。因此對雙語教師的選派、培養和聘任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對雙語教師的挑選有以下幾個途徑[2]摘要:
3.1從國外留學多年歸來的專業教師中挑選。這些教師專業、英語水平都不錯,是雙語教師的最佳人選。
3.2選派外語較好的專業課教師去國內雙語教學開展得好的重點大學進修學習,提高運用外語進行教學的能力;還可以輸送他們出國深造,逐步形成穩定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
3.3聘請專業外籍教師。在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過程中,外籍教師的參加起著不同平常的功能。因為他們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專業知識,對學生擴大專業知識面和提高英語水平都很有必要,但是在擬聘外教時要盡量聘用那些工作態度好、業務素質高,具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師。
4.教材的選擇
合適的教材[3]是影響雙語教學實現效果的一個很主要的因素。引進和借鑒國外的優秀教材是我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條捷徑。教育部在《意見》中要求高校使用優秀的、先進的教材,非凡是在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發展迅速、國際通用性和可比性強的學科和專業更要直接使用高質量的原版教材。近幾年,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的影印教材,這些教材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我們也可以到一些權威、專業的網站下載一些英文資料,并經過適當的取舍,編排成教材,這些教材可以使學生了解業內的最新發展趨向和動態。
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選用、引進和編撰過程中,有些新問題我們是必須考慮的摘要:(1)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知識水平不一致。低年級的學生知識結構不全,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那么我們選用的教材要易于閱讀,但同時也要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高年級的學生由于經過了完整的基礎教育,并且經過了一些雙語課程的學習,他們在對知識和語言的理解上要比低年級學生高一個層次,對他們選用的雙語教材,可以適當地增加些難度。(2)國外教材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和國內不一致。直接引進國外的優秀教材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但我們必須考慮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教育體制和結構,各階段的教育目標也不一樣,因而在對課程的要求、內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差異,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教學要求,對原版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
5.教學的組織
教學過程是雙語教學實施的主要保障因素,組織得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的效果好壞。這一過程具有兩面性,一是教師的教,二是學生的學,這兩方面是相互影響和促進的。教師教學經驗足,教學手段豐富,就會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果;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反過來也會促進教師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收集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5.1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雙語教學過程中,解釋生詞、語法等勢必影響教學的進度,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比較大,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 不足。而且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教師從繁重的板書中解脫出來,這又進一步地節省出一定的教學時間。教育部在《意見》中對高校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摘要:“各高校要在加強校園網、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的基礎上,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應達到15%以上。”
5.2教學中突出重點,適時總結。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學生單位時間信息的接收量,有可能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學的內容。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調整,在保證授課知識全面的情況下做到有的放矢。原版教材的信息量比較大,但有些內容并不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于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處理。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重點,適時總結。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對重要和常用的專業詞匯要反復強化,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印象,以減少學生閱讀原版教材的障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適時地總結,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對所學知識形成熟悉,以利于他們對知識的復習和把握。
5.3教學過程的互動。雙語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以前積累的教學經驗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講得很好,但假如得不到學生的認同,那么將會大大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經常和學生進行互動,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5.4作業和考試的方式。一般高校要求雙語教學的試卷必須使用外語命題,但對學生的作業卻沒有這樣強制性的要求,這會導致學生學習惰性的養成,因為他們更習慣于使用母語來進行復習、討論和思索,會弱化雙語教學的效果。另外,試卷雖然使用外語命題,但我們也要把握一個原則。雙語教學考試主要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對他們外語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所以在命題時,應盡量使用清楚、標準、常用的表達方式,對一些不能避免的冷僻詞匯可以加注中文解釋。
5.5專題討論。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更新比較快,采用的原版教材對一些最新的探究方向和領域可能只作了簡單的介紹,因此在課堂上對這些內容進行系統的講述和拓展是不太現實的。為了讓學生了解課程所涉及內容的最新動態和進展,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專題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分小組,并給每個小組分配一些專題,讓他們自己就相關的專題查找資料,并做成多媒體外文課件,在合適的時間讓他們對所進行調研的內容給大家作報告,并組織大家對報告的內容進行討論。這種形式的討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彌補教材中相關內容的不足。
6.結語
雙語教學的實施,是我國高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和世界接軌的必然的發展趨向,對我國的教育事業和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但我們要清醒地熟悉到“雙語”僅僅是知識的一個載體,雙語教學的核心仍然是專業教育,我們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把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并能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把握第二語言,形成對外交流的能力。雙語教學是一個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個長期的教育目標,要實現這個長期的教育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還有很多新問題需要解決。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電話通信電話終端設計思路
【論文摘要】電話通信作為主要的通信技術,目前得到人們的廣泛應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話通信技術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比如信號的穩定性,通話質量要求的提升,以及數據量的不斷增加,都使得電話通信技術的發展面臨重大挑戰。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電話通信技術的效果,促進了電話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本文就點算計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電話終端進行探究,指出了網絡電話通信技術設計思路以及電話終端實現方法。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是傳統電話通信技術的革新和延續,即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信號的傳輸和接收,較傳統電話通信來說,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數據量傳輸量更大。網絡資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使用價值和推廣空間,目前,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歡迎。
1、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設計思路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是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的一種新型信號信號傳播模式。通過USB接口,將電話電話終端與網絡設備相連接,并在電話終端連接上用戶電話,實現網絡語音及數據的接收和傳播,最終實現網絡電話通信功能。一般來說,電話終端設備由脈沖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實現,所謂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就是一種能夠模擬通信信號的數字化變化方式,相較于其他信號通信技術而言,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的信道利用率更高、數據損失更小、通信效果也更好,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調制技術。
為實現電話終端的PCM碼流,往往需要借助USB數據接口,能夠有效將計算機設備同電話終端進行連接,實現通話信號的告訴傳輸,從而快速傳遞到計算機節點當中。USB接口的有效利用,實現了計算機外設同計算機設備的有效連接,實現了將計算機外的數據信息有效的導入計算機網絡當中,從而解決了傳輸問題,確保了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有效實現,USB技術同PCM技術的有效結合,促進了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有效實現。
1.1電話終端的硬件實現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需要電話終端硬件來實現最后的數據解碼和通話活動,電話終端硬件是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1.2單片機控制電路
單片機控制電路是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中電話終端硬件的一部分,是電話終端設備的電路核心,主要由存儲電路、CPU、輸入接口以及輸出接口電路四部分組成,單片機控制電路實現了對電話信號控制音的發生,實現電話信號的輸送,并能夠對DTMF的雙音多頻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完成對電路的接受,并能夠有效控制USB接口,讀取用戶在電路中的通話狀態,以及對系統參數的讀取。
1.3用戶電路
用戶電路,是一種厚膜集成電路,由MITEL工作研制,能夠為用戶提供穩定的26mA恒流饋電,用以驗證網絡電話用戶的電話使用狀態、電話的撥號脈沖等等數據,從而確保網絡電話的正常使用效果。用戶電路是確保網絡電話終端通過效果的重要組成單元,目前能夠有效支持2-4線的交換,屬于計算機網絡電話系統的基礎模擬接口。
1.4編解碼電路
編解碼電路也是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PCM編解碼電路是該電路系統中的重要功能單元,該系統主要組成單元有數據接收濾波器、數據發送濾波器、基準電壓源、輸入電路、輸出電路、邏輯控制單元以及PCM編解碼電路等等,用以對數據信號的編解碼,確保網絡通信信號的有效性。
1.5電話終端的軟件實現
電話終端數據通信的實現,不光需要硬件的支持,同樣需要軟件的支持,終端軟件功能的實現,才能夠使終端硬件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信息的傳輸、信號的編解碼,最終實現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的正常運作。
2、終端主程序
網絡電話終端的出程序,主要工作目標是實現計算機電話通信系統的初始化,包括了單片機定時器、時鐘。USB等設備的復位即初始化,對于網絡電話終端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網絡電話主程序軟件應用過程中,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即在程序中設置隊列性任務表,按照先后順序履行相關工作任務要求。電話終端主程序其實一種無限循環的數據查詢系統,不斷更新和制定查詢任務表內容,并獲知需要處理的相關任務,并以此進行相關任務的實現。在主程序運行過程中檢測到了需要執行的相關任務,就會根據程序中已經安排好的子程序序列,進行任務工作的處理和解決,逐一進行任務標準的處理。主程序主要采用“先進先出”的工作原理,如果任務的子程序到最后的工作單元,并實行重復循環。
2.1中斷服務程序
中斷服務程序,就是實現信號傳輸的開啟和關閉,一般采用的是計數的形式,其定時器由0開始,最大值為65535,并且以16.384Mhz的脈沖進行計數,持續時間約為4ms,如果電話終端設備采用AMBE芯片,則每個接收即發送數據包的周期更變為20ms;當終端服務程序的計數達到5120次之后,就能夠實現20ms的數據終端,完成數據包的接收機發送工作。
2.2任務子程序
任務子程序,主要負責對電話終端設備的摘機及斷機實現判斷,根據用戶的主叫和被叫等不同信號接收形式,完成相應的操作及工作的執行。當電話終端設備處于主叫摘機狀態時,電話終端設備將會向AMBE程序發送撥號音控制數據;當電話終端設備處于摘機狀態時,子程序將會向USB接口發送被叫的應答信號,從而判斷電話終端的相關狀態。
2.3電話終端設備的工作過程
當通話數據傳輸到電話終端設備時,用戶做出摘機動作,然后USB接口就會向計算機網絡傳輸摘機信號,同時,計算機電話通信網絡就會向主叫發送撥號音,并做出信息傳輸反應,使用戶電話重點設備接收數據信號并進行語音通話。當網絡電話系統呼叫本電話終端的相關用戶時,計算機網絡技術就會直接做出內部處理,接通被叫用戶;如果呼叫的是其他其他電話終端的用戶,則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就會直接栓送被叫用戶號碼,并等待對方的應答。當USB接口發回信息表明用戶電話終端被叫忙信號時,計算機網絡電話系統機會發送語音提示信息告知用戶被叫用戶繁忙并發送忙音。
如果是外部用戶對本網絡電話終端用戶進行呼叫時,USB接口接收到被叫信號后就會進行數據解碼,并進行合理的分析,,如果用戶繁忙,USB接口就會向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反饋相關信息,并向呼叫用戶反饋機主繁忙的信息,并發出電話忙音。如果機主處于離開狀態,即用戶閑時,USB接口就會向向用戶發出相關提示信息,以及用戶振鈴提示,以提示用戶進行電話信息的接收。當被叫用戶聽到振鈴并做出摘機反應后,USB接口就會向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系統反饋相關信息,并隨機開展數據信息的傳送,網絡電話終端就會開啟語音傳送功能。
3、 總結
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應用,是傳統電話通信技術的一種革新和延續,能夠有效提高電話數據的傳輸效率和傳輸速度,使電話通訊信號更加清晰,是未來電話通信技術的發展發展方向。在計算機哦電話通信系統當中,電話終端無需購買其他電話網絡設備,經過USB接口同計算機設備向連接,很有效避免了繁瑣的電話線路,使電話通信技術設備的成本大大降低,優化了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效率,對于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效益的增長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們要重視對計算機網絡電話通信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以先進的網絡電話通信技術來逐漸替代傳統電話通信技術,確保電話傳輸系統的穩定性,從而促進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了職業教育,2007 年全國高職院校數為1109 所,而且幾乎每個學校都在開設計算機應用專業,因此計算機應用專業已由20 世紀90 年代的熱門專業變成了各校均在開設的普通專業。隨著職業教育不斷深入和計算機專業的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逐漸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雖然每年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但是現實情況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技術應用性人才仍然短缺。這一現象表明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脫節,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面臨巨大的挑戰。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專業課程設置越來越不適合社會需要。傳統的課堂體系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訓練,教學效果不理想。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進行—定的優化與整合,本文就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課程設置應向寬基礎、活模塊方向轉變
寬基礎的思想首先產生于辦學實踐的信息反饋。我國的職業教育剛剛起步時,由于當時職業人才緊缺,于是一些培養目標比較單一的專業興起很快,但辦過一兩屆之后就山現了供過于求、無法就業的現象。實踐證明,學生的知識面不寬,畢業后就業門路就會受到限制,這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隨著科技進步的思想及企業生產組織形成的現代化,職業綜合化已是大勢所趨,故產生了與專業覆蓋面擴寬相適應的課程設置,專業基礎知識面加寬產生了所謂群集課程設置方案。其次,來源于現代社會意識的強化,認識到作為現代就職人員,除傳統的政治、語文、數學、體育等基礎知識之外,還應具有各行各業通用的基礎知識,如能源、安全、法律、質量、信息、職業道德、外語、微機等等。另外,實踐顯示人的品格與教養相關,缺乏教養,職業道德教育就會流于形式。因而,學校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開設多種潛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礎素質的課程,如禮儀、書法、美術、文藝、演講等等??傊?目的是讓學生獲得較寬厚的基礎素質,以利于培養綜合能力,而在課程編排上,則劃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個知識模塊,模塊之間能相對和互相組合。
二、課程設置應與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現實就業狀況緊密聯系
統計數據(表1)表明,職業教育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80%以上)從事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支持、數據錄入、辦公文秘等崗位的工作。在計算機應用與軟件人才鏈中處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網維護與管理、多媒體制作、網站管理與維護、軟件編程等崗位上工作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相對較少,而實際上這些崗位非常需要職業院校畢業生,在這些崗位上職業學校畢業生具有很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
因此,在進行課程的設置時,應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顧小的,課程的設置上盡量多地向就業面大的方面靠擾;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教育學生不要眼高手低,覺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記,事情都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雖然是大眾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勝一籌,就業機會肯定就會增加一分。要讓學生平時多練,能做到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三、以學生將來從事工作中出現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設置
當前,任務引領式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學習任務,對職業能力發展的促進程度是不一樣的。例如,由簡單的封閉性學習任務引領的學習就達不到綜合的開放性學習任務的效果。職業教育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工作與學習一體化的、智力與身心的綜合發展的過程,其核心專業課程應當是從工作內容中提煉出來的典型工作任務,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的簡單再現,而是教師將其按照“教育性”要求進行“修正”的結果。
典型工作任務具有以下特征:具有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計劃、實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檢查評價);能呈現出該職業的典型的工作內容和形式;在整個企業的工作(或經營)大環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義;完成任務的方式和結果有較大的開放性。
典型工作任務來源于企業實踐,它對人的職業成長起到關鍵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的設置時,應緊跟市場的變化。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學校還是沿用以前的教材,有的可能有一些小的調整,但一般調整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如現在的程序設計
的教材,盡管現在個人使用的系統早已面向對象了,但還有較多的學校的教材使用的仍是TURBOC,此程序的運行結果是面向用戶的,即使學生學會了操作,但與現實的使用卻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大部分學校的教師是每門課程專人負責制的執行者,每門課程的講授都獨立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講授內容既缺乏深度和廣度,又缺乏實際應用性;對學生的理解掌握以及本課程在實際中的應用不夠重視,大部分學生在上機實踐中不是通過上機操作消化前一課程單元所學的知識,而是機械地按照書本上的程序進行輸入操作過程,他們對如何編寫程序、閱讀程序、程序編寫的規范、程序的調試與修改程序根本無從知曉,甚至對編程環境提供的工具也應用不熟。盡管這些學生經過多語言的學習與實踐,但最終結果是對程序學習望而生畏,導致走進社會只能從事本專業的最低端層次工作。老師認為學生基礎不好,學生認為編程序太難,總的來說,目前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盡管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的,但有些課程的內容只是大學課程的簡化,對于理論知識的培養、實用技能的訓練相對不足。尤其是課程內容滯后于專業技術的更新與發展,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內容極少,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在職業技能培養方面,職業性法律法規、國際和國家標準、文檔規范、安全性措施、維護管理經驗等重要內容基本上沒有進入教學;職業素質的教育(如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應變能力等)尚沒有得到全面地實施?,F有課程體系存在以上問題,導致學校畢業生與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相脫節,從而使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很少能適應IT 行業工作。 四、課程體系上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IT 行業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行業技術人員必須具有自我知識更新、自我能力發展的素質,這不僅要求為師者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還要讓學生明白從事IT 行業,必須時時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課程體系中,除了必備的理論知識體系外,還要注重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建立“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思路比結論更關鍵,問題比答案更有用,體驗比接受更有效”的思想;提供更多的方式、線索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分析、整理相關的專業信息,實現專業知識的拓展,將學習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培養他們養成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良好習慣。
課程體系改革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課程體系設置要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在改革過程中會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走適合自己發展之路,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多層次的職業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
[摘 要]計算機軟件保護在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新實施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無疑又提供了新的課題。本篇旨在通過對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中的修改權規定及其性質探討計算機軟件之修改權的特殊性,以及其在軟件技術的普及和社會的發展要求產生的linux環境下的變化,提出平衡利益下,做到放寬對軟件修改權享有的限制。
[關鍵詞]修改權 精神權利 經濟權利 Linux GPL
一、緒言
隨著e時代的到來,高新科技的興起、數字化產品越來越多涌入市場,對這些技術、產品的保護日益成為新的課題;其間,大量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應用是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征,計算機廣泛應用與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各領域,帶來極大便利,而計算機軟件是計算機的靈魂和應用的關鍵。因此,計算機軟件的保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對于計算機軟件的保護,盡管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技術的提高和對知識產權領域認知的深入、突破,理論界和一些國家操作實踐中采用了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或商業秘密與版權相結合的保護模式,但幾乎所有國家無一例外的都主要采用著作權法這一手段對計算機軟件進行保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第10條第1款明確規定有“無論以源代碼或以目標代碼表達的計算機程序,均應作為伯爾尼公約1971年文本所指的文字作品給予保護”亦正表現了世界范圍上對著作權法保護模式的承認。
在當前,如何更好地平衡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的權利與社會公眾之間存在著的利益仍然在爭論之中。而作為具體的單一權利,計算機軟件權利人(包括了公眾使用者)的修改權(The Right of Modification)亦是一重要權利,修改權的變遷實際上也正印證著計算機軟件對其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利益平衡態度的轉變。于本篇,予僅就我國計算機軟件保護之修改權及其發展在著作權保護前提下進行探討。
二、軟件修改權概述
1.軟件修改權的含義
從新《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以下稱《保護條例》)第1條規定可以看到,我國立法者是將該條例置于了《著作權法》的特別法地位[1].則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第(三)項規定,一般意義上的修改權就是指著作權人享有的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單就計算機軟件享有的修改權而言,原1991年6月實施的《保護條例》中并沒有明確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的修改權之規定,只是在第9條的(三)項規定的使用權中規定有“在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復制、……、修改、……等方式使用其軟件的權利”,其間提及修改權而已;而修改過后的2002年1月實施的《保護條例》則明確了針對計算機軟件的修改權是指對軟件進行增補、刪節,或者改變指令、語句順序的權利[2].此項規定相對于前者而言,無疑是一大進步,它將原來條例的使用權分散開來,形成一些具體的單個權利,再對這些單個權利進行比較詳細的規定。
從上述的比較可以看到,對于修改權的規定,《著作權法》與《保護條例》規定是存在差異的,不過條例所規定的修改權相對更加具有針對性。
2.軟件修改權的主體
《保護條例》明確軟件著作權人享有修改權,具體而言,即是指依照條例規定,對軟件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則,從條例清楚,該主體是指軟件著作權人而并非是軟件開發者。但同時,根據《保護條例》第9條規定,除條例另外有規定的外,軟件著作權屬于軟件開發者;而無相反證明,在軟件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開發者。在此,有必要了解所謂軟件開發者,是指實際組織開發、直接進行開發,并對開發完成的軟件承擔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條件獨立完成軟件開發,并對軟件承擔責任的自然人。則從上完全可以認為除去非正常的例外,通常所言的軟件修改權主體就是軟件開發者[1].
那么被許可使用和非經最初的軟件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計算機軟件的用戶是否同樣都享有對軟件的修改權呢?
首先對合法被原軟件著作權人許可使用的用戶分析。一般認為對這類用戶的必要修改權是應當受到法律所保護的,正如條例第16條規定 “為了把該軟件用于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的必要的修改”以法律的形式授權于這類用戶。但是值得探究的是,該條例賦予權利的對象是“軟件合法復制品所有人”,那么就意味著非合法軟件復制品所有人并不享有這項權利。問題是,條例中的“合法”所針指的對象是什么,是對軟件復制品合法性要求還是對所有人對軟件復制品所有權利的合法?如果是針對前者的“合法”,則其似乎就沒有否認違法享有合法復制品的所有人享有本修改權,而這是并不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的,會產生反面的鼓勵,故而從立法本意而言,該“合法”自是針對享有的合法性要求,這同樣存在一個疑問,即對于合法享有合法復制品的所有人和合法享有非法復制品的所有人是否皆享有這一必要修改權?勿庸置疑,合法享有合法復制品的所有人享有本修改權;對于后一種所有人,就需要具體分析了,一般而言,法律并不支持軟件非法復制品。
再看第二種情況,予以為非經許可[2]并不必然代表該用戶是違法使用計算機軟件,這樣就存在需要權衡這些公眾范圍用戶與著作權人之間的利益問題。關于此問題,《著作權法》有體現,即在充分保護原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下,又對其進行合理、必要的限制之原則;于《保護條例》中也對應應有同樣體現。而隨著計算機軟件的運用和普及,這又發生著較大的變化,容予后文詳述。
3. 軟件修改權的客體
顯然,要了解修改權的內容得明確修改權的修改客體。從條例可見其修改權客體是計算機軟件。而著作權法上規定計算機軟件是著作權人享有的修改權客體——作品之一[3],學者也以為“以高新技術和創作行為而產生的諸多信息產品理應納入著作權法的保護范疇”[4],因此從客體上看,《保護條例》作為相對于《著作權法》的一部特別法也是合理的。
所謂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稱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法號化的語句序列就是計算機程序;而文檔則被認為是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具體說,該文檔不僅包括以書面的文字形式表達的文檔,也包括存在于計算機硬件或者存貯于軟盤或光盤中的文檔。同時,立法者認為,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是同一作品,對此,有學者就明確同一程序的源代碼表示和目標代碼文本是同一作品的兩種不同形式(version或者form),是版權保護所指向的同一標的[1].
目前我國針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要求其以固定化的形式予以表現;具有可復制性,可以通過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同時應當具有獨創性,以體現作者的個性特征,也應當是屬于作者智力勞動創作結果。從這個角度而言,計算機軟件同傳統作品并無多大差別,是以將其歸類為著作權客體是合理的。
但是具體而言,計算機軟件并不完全同傳統著作權客體——作品。首先,計算機軟件包含著更多高科技、數字化信息并且其
獲得途徑極多;其次,傳統作品多在于以文字、美感等形式通過展現其內容來提供信息或娛樂,以被人感覺為目的,主要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是人和人之間傳達思想感情的工具[2];但無論軟件開發者還是其他軟件的用戶看重的都并非計算機程序或者該程序或文檔本身,而是該軟件在計算機硬件設備中可運行而產生的強大功能;再次,與傳統作品的有形載體相比較,計算機軟件之核心——程序,一般是以軟盤或光盤的形式存在,因此相對而言,也極易被不著痕跡的修改、變動。再加上計算機軟件的廣泛應用,傳播范圍廣之特點,自然便給對計算機軟件修改權享有人的權利保護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因此,從上述比較看來,計算機軟件的修改權并不完全等同于對傳統著作作品享有的修改權。它有著作為特別法所相對獨特的內容。
那么,修改權客體是不是必須是經過登記的計算機軟件呢?1991年實施的《保護條例》對此認為,經過軟件登記管理機構登記的軟件是提出軟件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這嚴格限制了就修改權被侵犯而尋求救濟的范圍。而新的《保護條例》對此則作出了適應現代軟件發展的社會需要之規定,淡化登記的作用,認為登記只是軟件權利人證明其權利的方式,不再是尋求救濟的前提。這顯然便利甚至可以說是擴展了修改權救濟請求的范圍。
4. 軟件修改權的內容
從前述修改權的概念可以很清楚,行使修改權是一種法律授權進行增加、填補,或者刪節、改變的行為。按一般通說認為,修改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著作權法》第(三)項規定的修改權僅是狹義的概念說;廣義之修改權還包括“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3].便是以為一項完整的修改權得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詮釋。修改權是從授權性方面而言,保護作品完整權則是從禁止非著作權人行為層面上論述的[4].所以有學者又認為軟件修改權是軟件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對其軟件制作修改本和禁止他人擅自制作修改本的權利[5].
盡管如此,但《保護條例》只授權軟件著作權人以軟件修改權,而并沒有如著作權法中規定一種保護計算機軟件完整權。于此,予以為條例第23條規定的責任性條款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對不法修改權加以禁止或者限制;不然,則以條例之特別法地位,亦可應用著作權法中的相關規定,實在不必進行一種重復性規定。
具體到軟件修改權,是指對未完成或者因為原軟件有瑕疵而不能操作的程序進行的修改,從而使之能夠運行或者完成運行。就其內容而言,修改權可以分為三類情況:第一,修改僅僅是對原有程序或者文檔細微瑕疵,從而使原程序完善;第二,是一種創作輔助功能,即對沒有完成的或存在功能障礙的軟件進行修改,使之完成運行;第三,則是對根本不具備軟件價值的程序進行修改而形成可以運行或完整的程序[6],這實質上儼然是一種新的創作了。予以為此與《保護條例》中修改權內涵并無不相符合之處,條例對修改權中修改應當到達何種程度并沒有具體的止限,因此,無論是對原程序的細末修正,還是輔助完整創作,抑或是幾乎在原程序上的新的創作都可被修改權的內容所涵蓋,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計算機軟件的修改具體包括對軟件程序的修改包括對源代碼(open source)和目標代碼的修改,這也并不同于對傳統作品的修改手段。源代碼是用人工語言或自然語言編寫的、反映設計人總思想且具有較強的可讀性,但機器不可執行[1],而后者才是一種通過語言翻譯程序處理后所轉化成的可以由機器執行的指令。如果從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形式而非創作該源代碼的技術思維角度考慮,學者認為“對軟件的修改可以是用同一種編程語言,也可以用另外一種,修改應當是不拘泥于原來軟件編程語言形式的”[2]之觀點自然也就不無道理。
三、軟件修改權的性質
這首先需要從著作權法中對修改權性質出發進行探討。通過對目前對修改權的論述觀點看,在其性質上主要是爭執修改權究竟是一種精神權利還是一種經濟權利。
精神權利是不直接體現為財產內容但又與人身緊密聯系的一種權利,是相對于財產權利而言的,本質上屬于人身權范圍。而著作精神權利(Moral Rights),即著作人格權,是作者基于其作品所依法享有的各種以人身利益為內容的并不直接體現財產內容的權利,它是著作權的基本內容之一,與著作經濟權利對應。雖然于著作權法中有主張著作精神權利應被納入民法中一般人格權,但是學理界對著作權法中精神權利亦是人格權之觀念并不完全同一,這里存在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被稱之為“一體說”,認為著作精神權利并無特殊之處,它無非是民法中人格權利的一種形態;而“民法人格權制度之外另設著作人格權制度,純粹出于保護技術上的需要,并不表示二者在性質上存在差異”[3];另一種觀點則是“分離說”,強調兩種權利的客體和歸屬的差異性,認為它們是兩種各自獨立的權利。這兩種觀點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爭議,但在作者死后對其精神權利的存續處理問題以及這兩種權利皆為憲法所引申之認識上卻一致。而所謂經濟權利,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通過某種形式行使作品,從而依法獲取經濟利益的權利。
與普通法系國家將版權中精神權利多作為實現版權人利益的又一重保障之觀點所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盡管在著作權方面存在著對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關系認識有差異的兩種學說,即以德國為主的“一元論”說和以法國為主的“二元論”說[4],但從著作權來源于“天賦人權”、作品是作者人格權反映出發,一直都將精神權利作為著作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視著作權人的精神權利享有和保護。之于我國著作權法而言,其在保護精神權利觀念上承繼了大陸法系的上述傳統觀念,這一點在是勿庸置疑的。學理界通說認為,我國著作權法賦予了著作權人四種精神權利: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則從其間可以很明白,一般意義上的修改權是一種精神權利,其具有與著作權人人身緊密結合的特點,是基于作者的智力創作完成的作品而產生的權利,學者韋之在《試論版權中的精神權利》中就明確認這一觀點。
那么是不是因此就可以毫無疑問直接肯定計算機軟件的修改權就是一種精神權利呢?
有學者在論及計算機軟件相關問題時就明確指出“新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賦予軟件著作權人3項精神權利,即發表權、署名權和修改權”[5];其他大部分學者也如是認為。其實,持此同一觀點者大都是從計算機軟件系屬作品所包含的內容之一出發,認為《保護條例》是著作權法保護中僅僅針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之法律,則自條例的地位和計算機軟件與傳統作品的相似性(前文已述)完全可以得出計算機軟件之修改權是一種精神權利之結論[1].但這并不是學理界統一的定論,反對此觀點的學者以為,軟件的修改是對原有軟件進行修改形成在功能或者性能方面得以改進的軟件,其不同于一般作品著作權中的精神性質修改權,反而是類似于一般作品的改編權,是純粹的經濟權利而并無人身不可分性可言[2].
從《保護條例》第8條第2款和第3款規定來看,明確軟件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其軟件著作權,且授權軟件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其包括修改權在內的軟件著作權,并有權因此獲得報酬。這樣的規定與《著作權法》第10條授權規定存在相當的差異,后者并不授權于著作權人以對其享有的修改權等精神權利進行許可他人行使和轉讓之權利。那么,軟件修改權究竟是絕大多數支持的精神性權利,還是少數學者認同的經濟性權利,抑或其他?
對精神權利的分析得知其與人身具有相當的不可分性,具有相當的專屬性,附屬于權利主體而不能或者難以轉移,所以于著作權法中并不賦予著作權人以對其作品精神權利的轉讓和許可操作。如上文已然分析持“同一觀點”者的統一思維:將軟件保護條例作為著作權法的一部分,又計算機軟件與作品之間的關系,在著作權法中享有精神性權利之一—
—修改權運用到計算機軟件保護立法中,即替換為軟件著作權人應當享有軟件修改權這一精神性權利之結論。從純粹邏輯上考慮,因為《著作權法》是普通法而《保護條例》是相對于前者的特別法。一般而言,普通法的運用理念必然能為特別法所使用,從這個角度而言,那么,在著作權法中修改權是不能由著作權人享有行使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之權利的[3]理念同樣也應當在軟件保護立法中應用;在此一充分前提下,同時假設“同一觀點”成立,則其結果是軟件著作權人不能享有對軟件轉讓或許可他人行使之權利,如此就產生了應然狀態與實然實施的條例不統一的矛盾情況,也就是說從邏輯上很難必然推論出軟件修改權就是精神性權利。更無論說軟件修改權在具體客體、內容等方面并不完全同于一般作品修改權,有其自我的特質;另則,軟件十分強調的運用性也使軟件修改權需要與人身的相當程度分離。 那么,是不是可以說軟件修改權就是一種經濟權利呢?不然。針對前文反對者的觀點,予以為:其一,不用再贅述,對于軟件修改權的概述已經比較明晰,雖然軟件的修改權旨在軟件功能的運用,但并不完全針對可以由此獲取經濟利益而行為,而且其同樣需要軟件著作權人、其他合法權利人的智力創作開發,是本人的思想體現,具有相當的人格性;其二,從最初的軟件修改權來看,是由軟件著作權人享有的,而且即使是在軟件廣泛運用于社會生活各各領域之后,其與軟件著作權人依然具有一定的人身性,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可以說軟件修改權并不是純粹的經濟權利。
由上述分析可見,軟件修改權具有相當但并非完全、絕對的人身性質,又具有區別于一般作品的極大經濟價值而非純屬于經濟性,所以予以為,軟件修改權是一種精神性為主兼具經濟性雙重屬性的權利,其完全可以被軟件著作權人依法轉讓或者許可他人行使。
四、軟件修改權的變遷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原有的軟件保護模式因為在著作權法模式的自動保護原則下產生,計算機軟件不必公開其源代碼亦可以享受保護,然而這并不利于軟件的全球性利用和進一步開發,因此在軟件行業日益需要一種新的能夠適應internet特點的軟件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對所有人開放軟件。而Linux操作系統就是在這種開發模式要求下產生、發展起來的,并迅速在近年來在市場中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IBM司就一向支持Linux系統,形成對微軟公司軟件行業壟斷的抗衡,而我國軟件市場也正在逐步向這種趨勢邁進。
Linux是以源代碼公開為整個開發模式的基礎,這樣就使得整個原始軟件“暴露”在每一個程序員面前,接受質詢、修改意見。計算機軟件是一個大的系統,在傳統的開發模式下僅僅靠個別的開發人員或者開發企業是遠遠不夠的,不可避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其結果甚至會使用戶對軟件失去信心。而在Linux環境下,用戶也成為了協作開發人員之一,因此有的學者認為Linux操作模式使得全球形成了一個軟件發展的虛擬合作組織[1].
Linux的發放通常是使用GPL.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即通用公共許可,提出一旦軟件開發者接受了該許可條款,明示將自己軟件程序的開發源代碼公開,使之成為自由軟件,則就將不得再享有更改軟件的“自由”屬性,不再享有對其源代碼的與現在計算機軟件保護體系下同等的修改權[2].同時它也傳遞給人們一個相對與copyright的觀念——copyleft:任何散布軟件的復制板或修改版的人,都必須將作者賦予使用者的自由傳遞下去,任何使用者不得剝奪更下游使用者的自由。“[3],即任何再這些軟件的人,不管他們是否對軟件進行過修改,都必須允許之后的用戶享有進一步拷貝和修改的自由,從而保證所有用戶都能享有軟件的自由。
由此可見,在Linux環境下,對自由軟件而言,已然表示作者放棄了修改權和保持作品完整權。任何得到源代碼的人根據許可條款都可以對程序進行自由修改、升級,但必須將程序的源代碼和程序的修改者的源代碼公開。而且根據GPL的規定,即使修改的作品構成了獨立的作品,修改者也必須公開其源代碼,也即其身份仍然是修改者而不是新作品的所有人,沒有決定是否發表的權利,而只能履行必須發表的義務[4];同樣,在著作權法制度中,如果修改后的作品沒有獨創性,甚至改動很小,那么修改后的作品構成了對原作品的“抄襲”,即使在我國目前的軟件保護中,也只有合法復制品所有人才有法律賦予的例外必要修改權;但是對于自由軟件而言,哪怕有最微小的修改,或者是復制,都不夠成法律禁止的抄襲。
這里很明顯存在一個權衡軟件著作權人權利與全球人獲取軟件知識運用利益問題。作為衡量的理念,曾有人認為,作者的利益應當優于利用者的經濟利益,意即認為,只要構成對作品的改動,就侵害了作品的完整權。但是,從著作權法的文義來看不能得出這樣的優先關系;同時,從其立法意旨看,鼓勵計算機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軟件產業合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調整計算機軟件在開發、傳播和使用中發生的利益關系與保護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的權益并重。況且計算機軟件除了具有作品性外還有其重要的工具性質,它同其他工具一樣,需要全人類的智慧來共同推動其發展。另外,GPL保護公眾獲取知識的權利、促進文化的交流,進而在總體上促進知識的增長重要。予以為,正如推崇自由軟件的人們認為,獲得知識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權利,而無形財產權并不是人的基本權利,原有嚴格的保護體系干涉公眾的自然權利,甚至從某種角度說了限制人類的創造力。Linux的盛行和越來越實用證明了:我們必須相信人類理性與奉獻社會的精神確實存在。其社群證明:尤其是在網絡世界里,Copyleft觀點比Copyright更能集結眾人之力,創造出更好的軟件。另外,知識產權的客體——知識,與物權的客體具有不同的性質,具有無形性,對其使用、交流本身并沒有對其造成什么損失,甚至會增值[5],于此,微軟因廣泛應用而為人共識的強盛便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從一個角度而言,Linux也并不是完全不保護軟件最初著作權人的利益,就如同GPL第2版所言,其首先賦予了他們是否自愿公開、接受許可自由軟件的權利,這是其不享有修改權的前提,另則,為了使得一個軟件受到GPL的保護,其GNU首先就申明這個軟件擁有版權,受到版權的保護;而對于后來的修改軟件者,GPL同樣保護其權利,認為修改人可以將修改權后的程序署名;再者,條款又規定GPL下修改軟件不應損害原始權利者的名譽;如果自由軟件的使用者愿意將程序的一部分結合到自由程序中,而它們的條件不同,則需要經過自由軟件版權人的許可等等規定。
五、結語
計算機軟件保護是一個亟待研究、發展的體系,它需要綜合各方面保護立法聯合進行,同時衡量各相關利益主體的權益而產生新的適應時代的方式。修改權從最初的對作品著作權人的幾近絕對化保護到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中的轉讓權和許可他人使用權,以及合法復制品所有人的必要修改權的授予,再到如今網絡時代下的Linux系統的發展,由軟件著作權人選
擇接受通用許可下的公開源代碼,無疑正是國家乃至全球對計算機軟件保護的一個縮影。通過本篇對修改權的分析,予以為平衡各方利益的結果便是使人們相信無論從理論還是從現實需要看,對修改權的放寬限制措施是軟件開發利用以及軟件立法發展的一大趨勢;而明確理解這一變化,對我國目前的計算機軟件的保護有著重要的前瞻意義。
一、了解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的基本內涵
所謂的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是以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為載體,進行程式和資料認證的設置。舉例來講,在進入計算機的過程中,要進行相關的身份信息驗證,如果出現一些外部的異常行為或者對計算機的非法強行侵入,入侵檢測技術就能夠及時的作出相應的反應。而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主要是通過設置關卡也就是網絡陷阱來實現的。當出現非法侵入網絡的行為時,可以通過采集網絡運行環境中的相關數據來進行檢測工作,通過有效的分析相關的數據,判斷行為的性質,從而進一步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對攻擊行為的有效阻止。
二、常用的入侵檢測技術
(一)誤用檢測技術
對已經知道的病毒、入侵活動以及模式的有效檢測就是誤用檢測技術。它通過系統的假定,用一種固定的特征或者模式去表達入侵的異常活動,在網絡發生異常時將其與之前假定的模式進行自動的匹配。當兩者匹配成功時,系統檢測就將該行為定義為攻擊行為,相反的,如果兩者沒有辦法進行匹配,就可以排除這種行為是入侵或者攻擊。這種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精準的檢測出已知的入侵特征,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它只能比較檢測已知的侵入特征,而一些未知的類型則不能被檢測到,很有可能逃過去,對計算機數據庫造成威脅,尤其是網上出現的一些新興的病毒和攻擊體,因而要對系統中的數據模型進行定期的新檢測。
(二)異常檢測技術
與誤用檢測技術相比較來看,異常檢測技術的精準度和適用范圍都更高更大。所謂的異常檢測技術,就是以用戶的行為習慣和特征作為模型存入計算機數據庫,計算機會在用戶操作的過程中將其行為特征與模型進行比對,詳細的分析用戶的活動,將與正常用戶不同的活動狀態的數量進行統計。如果二者出現了較大的差異,那么就得出出現了異常的非法入侵行為的結論。這種入侵檢測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對經驗的依賴性很小,通過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得出相應的規律,并在數據庫入侵檢測系統中對這一規律進行應用。即使面對數量非常龐大的數據,同樣能夠將檢測的知識與規則快速的掌握起來。利用這種技術能夠將還未被識別的對象檢測出來,彌補了誤用檢測技術的不足,同時監控了已經被識別的對象,同時得到的檢測結果的精確度也更高。
三、優化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
(一)注重數據庫相關知識標準的建立
在發展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的過程中,分析和了解入侵行為特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要對入侵行為的準確程度與范圍進行深入的了解。在挖掘數據時,通常采取相關研究的技術手段,也就是在數據庫的系統中對給定的某一個記錄進行詳細系統的研究,整理出潛在的入侵行為,使得隱形的入侵隱患能夠更快的被發覺。
(二)全新系統模型的創建
新型數據庫模型的創建能夠有效的發揮整個入侵檢測系統的功效,它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收集數據:主要是收集數據庫中存在的歷史數據,由于系統入侵檢錯過程中需要分析并掌握相關數據,因而對歷史信息收集的完整度也有較高的要求,可以使得以后的檢測工作更加方便。
2.處理數據:主要是將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和集成,提取到需要準備的數據為下面要進行的數據挖掘打下基礎。
3.挖掘數據:按照提取的數據對相關的行為特征進行提取,建立安全系數較高的數據庫模型。
四、結語
只有不斷發展計算機數據庫的入侵檢測技術,才能夠保護計算機使其正常運行,如今計算機的入侵行為日漸猖狂,因而我們需要對入侵數據庫的行為特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不斷完善和提高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系統與技術水平,使得計算機的使用環境更加安全,方便人們的生活。
公司計算機使用及電子郵箱、網絡管理、規定
一、計算機使用與管理
1、計算機(及附帶產品)的產權歸公司所有,任何人不得將計算機或其附件的部分或全部移離辦公室。
2、公司辦公室計算機管理員人員應對計算機的類型、相關附件、使用者、領取時間等有關事項進行詳盡、準確的登記。計算機使用者應配合管理人員的工作,并簽名登記使用。
3、計算機(及附帶產品)由使用者專人保管,使用者對計算機(及附件)的損壞、滅失負責,丟失或損壞必須照價賠償。
4、計算機使用者應愛惜計算機,正確使用計算機。全體員工要愛護公司機器設備,在沒有得到部門負責人和公司計算機系統維護員的同意,不得私自拆機。如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公司計算機系統維護員協助解決。
5、公司員工使用電腦不能設置開機密碼,如有特殊原因,必須經部門負責人同意。設置密碼后,應交網絡管理員一份書面密碼說明。
6、計算機使用者歸還計算機(及附件)時,應到公司辦公室計算機管理員處辦理歸還手續。管理員應詳盡、準確登記歸還的計算機類型、相關附件、歸還時間等。
7、中午休息時間和下班后請關機,并關閉電源。確保計算機系統的安全。
二、網絡管理
1、計算機系統安全管理
任何人不得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更改系統信息和用戶數據;
任何人不得利用計算機技術侵占用戶合法利益,不得制作、復制和傳播妨害公司利益的有關信息;
各事業部、各部門要定期給數據進行備份,防發生故障時進行恢復。
2、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管理
為防止病毒侵入,保證電腦的安全,必須每臺電腦都要安裝“病毒”防火墻。
任何人不得在公司的局域網上制造、傳播任何計算機病毒,得故意引入病毒;
網絡使用者發現病毒應立即向網絡管理員報告,以便及時處理。
計算機使用者應定期查毒(周期為一周或者10天),管理員應及時升級病毒庫,事業部和部門對殺毒軟件進行在線升級。
目前公司局域網已經能正常上網,如無特殊需要,禁止使用撥號上網。
公司員工需自覺嚴格控制計算機上網時間,除上網查閱資料,下載、傳送文件外,不許在辦公室利用計算機網絡交友和聊天。違犯規定而不聽勸阻者,予以經濟處罰。
為方便工作中交換文件,請在自己電腦的C/D盤建立以自己名字為名稱的共享文件夾,訪問權限為可讀。
為保障電腦內資料的安全性,在公司服務器上,為所有員工建有以名字相同的文件夾,請把重要文件在服務器上做備份.
為保障公司服務器的安全,未經公司計算機系統維護員同意,不得私自操作服務器。
3、網絡打印
網絡打印機只允許打印與研究工作有關的文件,不得打印私人資料和網頁;
打印機出現故障,及時報辦公室管理人員,不得私自拆卸。
三、電子郵箱管理
電子郵箱由公司采取主機托管辦法申請企業電子郵箱;
由辦公室計算機管理員負責公司員工電子郵箱的地址分配;
電子郵箱出現問題,由辦公室管理人員負責聯系解決;
公司已經為所有員工設置了集團的電子郵件信箱,印制名片、對外業務聯系請使用公司統一的網址和電子郵件信箱。
如違反上述管理辦法,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和不良影響者,視情節輕重,給予處分和經濟處罰。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 實驗教學 改革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也更受招聘單位的重視。所以,高校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成為當務之急。計算機實驗課目前的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其課程改革應從教材、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
實踐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作為實踐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計算機實驗教學是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知識,讓學生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然而,目前許多學校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導致課程體系和內容陳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偏少,部分實驗課沒有完整的教學大綱,實驗課教師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實驗室的建設跟不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更不能適應目前嚴峻的學生就業形勢的需要。就如何盡快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從教材建設、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目前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計算機實驗課在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受主觀原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時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他們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認為只要理論課過了關,計算機實驗課無所謂。
2.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較差。在計算機實驗課上.教師經常會遇到學生上機實驗時因不懂計算機操作而變得不知所措的現象。這說明,學生不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驗之中。
3.學生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從而影響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鍵盤操作、系統維護、軟件使用、硬件維修等。學生上機時間不足容易造成他們對基本操作不熟練,影響他們以后計算機軟件、硬件等方面的使用,進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
4.課程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落后。一些高?,F在的計算機實驗課內容已使用了多年.很難適應飛速發展的計算機實際應用。就計算機實驗而言,目前絕大多數的實驗還是驗證性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明顯不足。每個實驗的過程基本上形成了“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報告要求——思考題”這樣一種固定模式。于是,許多實驗原理與對應的理論課內容重復,實驗步驟寫得十分詳細,甚至連記錄數據的表格都已畫好,這在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5.教師教學組織形式簡單。現在的教學組織形式基本上是分組循環方式,即學生實驗時間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這樣,就沒有考慮實驗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基礎及其實際動手能力的差異,沒有很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6.實驗方法陳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灌輸式教學多啟發式教學少:早已安排好的程序式實驗多,要求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少:實驗報告純粹羅列過程的多,提出問題和分析實驗結果的少。一些學生在實驗前對實驗內容沒有預習進入機房后不清楚實驗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只是按照課本上的步驟進行機械操作。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學生很少自己動腦思考尋找原因,而是依賴指導老師。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很差。
二、計算機實驗教學改革的設想
1.重視計算機實驗教學。學生與教師必須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計算機實驗課的重要性,同時學校要從物力、財力、人力上加大投入力度,確保計算機的先進性與完好率并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改革計算機實驗課的教學方法。真正形成一種良好的實驗教學氛圍。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應在開課前通過參觀歷屆學生的實驗成果和認真聽學校舉辦的計算機講座等方式.充分認識到計算機實驗課的重要性。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計算機實驗課的足夠重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成立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帶領學生參觀附近企事業單位計算機應用實際等。
2.編寫有特色的教材,改革教學內容。實驗指導書是教師教學的參照物和基本依據,其質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第一,改變教材內容,按照基礎類實驗、綜合類實驗、設計類實驗來安排教學內容?;A類實驗包括計算機主機、工作原理、性能特點等內容。通過這些實驗,教師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實驗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計算機實驗的基本技能,使他們養成嚴謹、認真的實驗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對于綜合類實驗部分,教師要設計一些綜合性較強、涉及面較廣、難度較大的計算機編程實驗.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計算機實驗及其他課程中所學知識的能力對于設計類實驗部分,教師只需給出若干個設計課題及所要達到的目的即可,重點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程序設計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第二。精簡一些舊的實驗內容,合并那些內容相近的實驗.避免重復,緊跟計算機發展的新的教學內容。例如:將陳舊的16位微機接口實驗設備更換為32位接口實驗設備,環境更新為windows系統。第三,鼓勵高校教師自編教材。各個高校的計算機類型、學生基礎和其他條件都不盡相同,使用統一的教材顯然是有困難的.因此,各高校應在保證基本要求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編寫具有各自特色的實驗教材。
3.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教師應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學生對基礎部分實驗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后續編程實驗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在學生做完基礎部分實驗以后,教師應組織操作考試,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不合格者要督促其重做。計算機程序設計實驗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對此,教師可以把學生編成一個個小組,采用集中討論、分別編寫的方式,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確定所用計算機類型、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實驗完成以后 ,學生要寫出實驗報告、總結和心得體會。對此,教師不能給他們任何形式的提示或指導,讓學生獨立完成。對于程序設計類實驗,教師可采用學生獨立完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式。在實驗方案確定以后,教師可根據任務量大小來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開展實驗的各項工作,并把所有的工作都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
4改革教學方法。目前,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讓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變“學會”為“會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實驗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向學生講述實驗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認識到其重要性。另外,教師要多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5.建設一支業務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計算機實驗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于是否具有一支業務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計算機實驗教材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必然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要創造條件讓教師經常參加有關計算機實驗教學的培訓和學術研討會,使他們掌握新知識,開闊教學視野.及時了解計算機理論與實驗課的發展趨勢、動態。高校還要積極組織教師申報相關的科研項目,以科研資金促進實驗室建設,用科研成果充實、改進實驗內容,使教師在科研中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結語
高校計算機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教育,它涉及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做好計算機實驗教學.將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改革,推動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計算機實驗教學改革涉及面廣.因此高校只有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才能把計算機實驗中心建成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實驗基地,為提高教學質量作出積極的貢獻。
【論文關鍵詞】: 網絡; 安全; 系統
【論文摘要】:文章結合目前大部分醫院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現狀,主要從網絡設備、計算機軟件維護和人員管理等方面談一下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維護工作。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醫療衛生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醫院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已經深入到醫院日常業務活動的方方面面。醫院的計算機系統一旦崩潰,將會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因此如何加強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設備安全
(一) 硬件設置對網絡安全的影響
1. 網絡布線
醫院主干線以及各大樓之間采用多模光纖,并留有備份。光纖到機器端采用屏蔽雙絞線,線路之間避免交叉纏繞,并與強電保持30CM 以上距離,以減少相互干擾。新增網點,距離交換機盡可能短,以減少信號衰減。平時做好跳線備份,以備急用。
2. 中心機房
綜合考慮供電、場地、溫濕度、防水、防鼠、電磁環境以及接地防雷。
3. 服務器
對最上層的服務器和數據庫來說如何保證所提供服務的可靠性和不間斷性以及數據存儲的安全是決定一個信息系統安全的關鍵。首先必須使用不間斷電源(UPS),保證服務器24小時不間斷工作,防止停電造成的數據庫損壞。對于中心服務器,目前大部分醫院采用的是雙機熱備份+磁盤陣列柜的模式,當一個服務器發生故障時,備份服務器能在十幾秒的時間內進行切換,啟動數據庫,一般能在2~3 分鐘內恢復業務處理。這樣只做到了一臺服務器出現故障時,能保證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如果陣列出現故障, 整個系統仍要停止運行,一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備有應急服務器。應急服務器在日常工作時,通過數據庫的備份服務實時地進行異地備份,保證數據與中心服務器的同步,當雙機服務器或陣列出現故障時,系統能順利轉移到應急服務器上運行,所有用戶的使用方法保持不變,患者數據信息連續,不僅方便了操作人員,而且大大的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4. 邊界安全
內外網物理斷開,這樣徹底消滅外網黑客的入侵,內外網需要交換信息時采用U盤或移動硬盤作為中介,并做好防病毒工作。
(二)外界環境對網絡設備安全的影響
1. 溫度會導致邏輯電路產生邏輯錯誤,技術參數偏離,還會導致系統內部電源燒毀或燒壞某些元器件,影響機器運轉和導致一些熱敏器件內部損壞或不能正常工作。
2. 濕度過高,會使接插件和集成電路的引線等結合部氧化、生繡、霉爛,造成接觸不良、開路或短路;濕度過低,會吸附灰塵,加劇噪聲。
3. 對于機器內部的電路板上的雙列直插或組件的接線器,灰塵的阻塞會形成錯誤的運行結果。過多的塵??稍斐山^緣電阻減小、泄漏電流增加,機器出現錯誤動作,如果空氣潮濕會引起元器件間放電、打火,從而損壞設備,嚴重的還會引起火災。
4. 靜電是網絡使用中面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以上談到的溫度、濕度、塵埃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靜電。計算機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對靜電非常敏感,它的破壞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5. 靠近網絡的計算機、大型醫療設備和網絡設備自身等,都能產生電磁輻射,通過輻射、傳導等方式對網絡系統形成干擾。他們造成的問題是:設備的一些部件會失效,但那些部件的失效看起來又是由于其他部件引起的,像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很難診斷,需要專門的診斷軟件和硬件來檢測。
二、計算機軟件的安全
(一)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全
目前一般醫院服務器和工作站的操作系統多采用微軟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這要求對計算機使用的帳號、用戶權限、網絡訪問以及文件訪問等實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定期做好監視、審計和事件日志記錄和分析,一方面減少各類違規訪問,另一方面,通過系統日志記下來的警告和報錯信息,很容易發現相關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下載和打好系統補丁,盡可能關閉不需要的端口,以彌補系統漏洞 帶來的各類隱患。對各類工作站和服務器的CMOS設置密碼,取消不必要的光驅、軟驅,屏蔽USB接口,以防止外來光盤、軟盤和U盤的使用。對關鍵數據實行加密存儲并分布于多臺計算機。
(二)數據庫的安全
數據庫的選擇和備份是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問題。系統一旦投入運行,就要求24小時不間斷,而一旦發生中斷,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在開發系統軟件時,數據庫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在發生故障時應能自動將數據恢復到斷點,確保數據庫的完整。目前現有醫院計算機網絡系統在數據庫的選擇上多采用SQL SERVER、ORACLE數據庫。醫院的數據庫記錄時刻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網管人員定時異地備份是不夠的,因為一旦系統崩潰,勢必存在部分數據的丟失。所以建立一套實時備份系統,這對醫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醫院采用磁盤陣列的方式進行對數據的實時備份,但是成本比較大,安全系數也不是很高。根據醫院這個特殊的網絡系統,可建議設計數據保護計劃來實現文件系統和網絡數據全脫機備份。例如,采用多個低價位的服務器分片負責,如門診收費系統采用一臺服務器,住院部系統采用另一臺服務器,同時再增設總服務器,在總服務器中全套備份所有醫院管理系統中的應用軟件,每日往總服務器中備份各個管理系統中產生的數據,與此同時也做好磁帶、光盤的備份,若有一臺分服務器出現異常,該系統就轉總服務器進行。這種運行機制,在一些醫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病毒防范與入侵檢測
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上分別安裝相應版本防病毒軟件,及時更新病毒庫和殺毒引擎,在服務器上編寫網絡登陸腳本,實現客戶端病毒庫和殺毒軟件引擎的自動派送安裝。在服務器和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機器上安裝入侵檢測系統,實時監控網內各類入侵、違規和破壞行為。
三、人為因素對網絡設備安全的影響
據不完全 統計,某醫院三年內局部網絡設備非正常斷電所引起的故障中,有16起為施工斷電引起網絡設備意外斷電,有130起為醫務人員不小心碰斷HUB電源導致計算機不能聯網,而僅有5起為網絡設備自身不正常掉電或自動重啟,占因斷電所引起的網絡故障總數的3.2%,其余96.8%都是人為因素導致。這充分說明,人為因素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網絡故障率。具體措施包:
1. 對全院職工,特別是對管理人員進行有關教育,讓他們樹立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了解計算機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流程,對相關人員進行新業務模式和流程教育,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要求準確、熟練。
2. 盡量不要在臨床科室使用帶電源適配器的小型集線器(HUB) 。這也是局部網絡極不穩定的重要原因,有時維護人員要反復到現場數次解決此類問題。
3. 施工前加強施工單位與網絡維護人員的協調, 斷電前制定詳細的切換方案和應急方案。
4. 合理規劃配線間和機柜位置,遠離人群,避免噪音。
5. 分置配線間內的強電電源和斷電頻繁的照明電,爭取單獨供電,和供電部門協調保證24小時不斷電。
6. 加強內部人員管理,要注意隨時觀察,盡量避免因此產生的網絡故障。
四、小結
隨著醫院計算機網絡的逐步發展,它漸漸成為一個醫院關鍵的、不可缺少的資源。我們必須積極主動的利用各種手段管理網絡、診斷問題、防患于未然,為醫院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