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高二歷史論文

高二歷史論文

時間:2022-03-28 04:05: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二歷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二歷史論文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文科班歷史閱讀法復習的實踐研究

一、閱讀目錄與單元導言,構建單元知識體系

歷史課本每單元有三級目錄,一是單元標題,二是課時標題,三是課文子目。記憶并理解三級目錄,是學生掌握單元知識框架的前提條件,更是學生清晰勾勒歷史線索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建議學生把每本書的這三級目錄仔細梳理體會,這是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另外,不要忘了閱讀文章引言及本課要旨,起到強調時代背景、內容與影響的指引性作用。

通過單元導言及標題、課文標題的指引,訓練學生構建歷史線索。歷史線索指某個歷史主題或事物的發展進程,即把各個時期的同類事物按時代先后順序或因果關系進行歸納。歷史的時序性和邏輯性是歷史的顯著特征。歷史的因果聯系隱含在歷史時序中,許多看起來孤立的事件之間可能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同一類事件發展的進程就形成了歷史的基本線索。

二、歷史“三分法”,構建課文知識體系

首先,歷史時空要準確定位。歷史時序是歷史學習的靈魂和應有之義。歷史課文編寫往往按時間順序,例如第六單元《三民主義》、《思想》等就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編排的。

其次,利用時代背景(原因或條件)、過程(內容、概念)、評價(性質、地位、實踐及結果)。必修三課本大多數課文都是用“三分法”安排層次的,如必修三的《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等。時代背景往往在課文前言、第一章節中提煉和概括要點,主要內容,可以通過章節標題、本課測評問答題等進行判斷,從中間尋找相關段落的內容,并歸納概括要點。所謂“要點”,就是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的骨架,是歷史“鏈條”中的重要環節。評價,自然在每章節最后一段、本課要旨、學習延伸等處。

三、分解歷史概念要素、科學歸類概念

首先教師強調歷史概念的重要性。教師明確歷史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的概念,主要掌握政治制度、國際格局、經濟政策、世界市場、思想主張、科技教育等。其次,以概念為中心結合時代背景、地位與結果,分析整合歷史整體知識體系。最后,根據目錄與標題進行綜合,組成以某個歷史概念為中心的、反映客觀歷史及其內在聯系的整體概念群。

其次分析概念與歸類概念。歷史人物概念分解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概念分解為背景、時間、地點、主體、經過(主要表現)、評價等要素;歷史制度概念分解為背景、制定者(機構)、主要內容、評價諸要素;歷史物品概念分解為時間、特點(用途)、評價諸要素。進入每一單元新授課,教師引導學生對單元及課文標題進行分析,對歷史概念的難點與易錯點,要講透、講深、講明白。將歷史概念分解并解剖它們的構成要素,從歷史小概念入手,分析歸屬的領域,依次由小到大歸屬大的概念群,從而綱舉目張、一目了然。學生要學會概括歷史概念:包含時間、地點、重要人物、階級屬性以及目標領域。比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這三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的概念,引導學生采用歸納法,盡量做到準確、精要、完整。

四、“望聞問切”材料解析

針對學生做歷史材料解析題盲目審題,費時低效,缺乏有效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我在一線教學實踐中反思總結了一套突破材料解析題的方法——“望聞問切”。

1. 布置材料解析題,指導學生把握材料主題

閱讀歷史材料解析題引導學生破題,教師根據“中外相聯、古今貫通”的原則,把中國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中,結合課標和考綱,根據普世價值觀和時事熱點,善于揣摩與預測考察主題與出題意圖。歷史材料解析題出題者往往是從一個角度切入,圍繞一個主題,收集古今中外的相關材料,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2. 解題思路與技巧,學以致用在練習

解題關鍵在思路,思路要明確、科學、有章可循。所謂科學的歷史思維方法指根據事實材料,遵循邏輯規律、規則而形成概念、作出判斷及進行推理的方法。在教學實際中,我歸納總結指導學生解題思路的四部曲——“望聞問切”。

(1)望——望導言、定時空、抓對象、揪人物、明出處等

望材料的導言,提示本材料解析題的緣由、主旨、目的等。確定時空范圍,不動搖;抓住解題對象,做文章;揪歷史人物,想立場;明確材料出處等,確定表達以上信息的字詞句等。“望”的目的在于明確本材料解析題的中心主旨,難點在于短時間內抓準材料的主題。

(2)聞——立材料、知傾向、斷立場、聞觀點

立材料——立足材料為主,再結合背景知識;知傾向——明確作者態度;斷立場——判斷作者的階級立場或派別;聞觀點——難點在分析結構、歸納中心句,“聞”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確作者態度。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歷史資料,是前人根據自己對歷史的認識而描述和歸納出來的,帶有編輯者的主觀意識。所以準確區分客觀事實和主觀見解是進一步深入理解材料的前提。由表及里、由淺入深認知史料,分辨真偽、區分背景鋪墊與閱讀重點,判斷并確定主題:明確材料的問題和推斷作者立場。

首先解構文本結構,分析內在邏輯聯系,即解構段落與句子的結構,明確文章或段落結構關系有:分總(歸納)、總分(演繹)、并列、轉折、遞進、因果等六種類型。其中總分、分總關系與因果關系最常見于歷史材料與歷史課文。而對文段結構的分析,判斷作者態度時,必須確定是否屬于并列、轉折、遞進等句子關系。關聯詞是句與句之間關系承接的載體,同時也是文段主題句的標志所在。

其次判斷基本立場,即作者站在哪個階級階層,代表誰的利益,價值取向等。它往往隱含在觀點或論點中,這也是對材料深層次信息把握的要求,是歷史閱讀的關鍵。揣摩與判斷作者的基本立場與寫作意圖;感情褒貶與態度差異,是積極肯定還是消極否定,比如語言感情色彩的揣摩,比如災難、成就等等。

最后,通過分析文章或段落結構,把握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從而對閱讀內容形成系統的認識。確定材料的中心句或論點,歸納概括段落大意,為下一步解題做準備。

(3)問——問對象、限范圍、查性質、知內涵等

問對象——解題對象;限范圍——時間地點等等;查性質——限制性的名詞定語;知內涵——明確歷史概念含義,以及能力要求的級別與內涵。“問”的目的在于明確答題方向,難點在內涵、時空的落實,抓住表述時代特征、事物特征的關鍵詞。

學生概括問題的關鍵信息,劃出重點符號或標記,對材料解析題問題中表示能力目標的動詞準確理解并重點突破。例如總括,概述:大略地敘述。概括是比抽象更高一層次的思維活動,形成對同類事物本質屬性認識的思維過程。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歸納:歸攏并使有條理(多用于抽象事物),比如抽取歷史人物、事件、現象、制度等的共同屬性、特點等。

特點(特征):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方面。與同類事件進行比較、鑒別,從而找出它與眾不同的地方。特征:可以作為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等。性質:一種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屬性。實質:即本質。它是指事物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有時候性質和實質會合二為一。

(4)切——切思路、找關聯,聯教材、寫規范

切思路——思路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眼光思考問題,思維不能定勢或孤立或片面;找關聯——找問題與材料、課本知識的關聯點,知識遷移,思路上由此及彼;寫規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史論結合規范作答。“切”的目的在于明確思路,難點在尋找設問與材料、史實的關聯點,講解題方法、技巧,找答題規律。

思維的“關聯結構”,不僅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回答問題時要先從淺表的信息入手,再由近及遠,一層層談開去。思維的“關聯結構”還體現在知識遷移,“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是歷史材料解析題的重要特征。每一個問題都對應著一個知識點。我們在完成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須根據材料結合教材知識,完成知識遷移,并對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真正篩選出有效信息。

不過,切題能力還是要取決與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熟悉度與思維的靈活度,要求學生時空定位要準確,具備鮮明的歷史時序感和階段特征意識,這樣才能善于發現歷史資料與歷史史實之間的聯系。教師要加強學生歷史基本知識與能力的訓練,這樣,材料解析題的“望聞問切”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發揮應有的作用。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研究項目“高中歷史教學中語文閱讀教學法運用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高二歷史論文:江蘇高二學業水平測試歷史試卷分析

2012年3月18日被稱為“小高考”的江蘇學業水平測試歷史考試一結束,走出考場的大部分考生都說:“今年的歷史題太難了,想過A太不容易了”(江蘇規定過A是90分,高考能夠加一分錄取,所以歷來受到大部分優秀學生的重視)。起初聽到的都是學生的嘆息聲,一開始我并不太相信真的如此之難,我認為今年應該保持前兩年的難度。直到我親眼看到了試卷,并仔細地研讀了之后,才理解了學生的嘆息。

2012年江蘇歷史學業水平測試試卷秉承了江蘇歷史高考的命題風格,整個試卷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題理念,堅持能力立意,凸顯新課標的要求。試卷的材料相當豐富,在38道試題中,絕大多數都使用了材料,材料情境與選項設置關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情境設置與教科書知識的關系處理較好,知識與情境依存度高。細細品讀,對比近三年的試卷,還是有了一些新的印象:

一、試卷對學生的能力考查要求較高,有的題目甚至達到高三歷史選修學業要求

2012年江蘇高二學業水平測試歷史試卷的難度明顯超過2011和2010年,實際難度也大大超過2009年的試卷難度。2012年的試卷更加注重對學科思維能力和思想素養的綜合考核。選擇題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觀題重點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問題設置也比較難,側重于考查歷史概念。如選擇題第,材料題36、37題,第38題的個別問。尤其是材料題的設問明顯難于歷年的試題,達到了選修歷史的考試要求。

二、側重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分析

通常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認知主要從背景、過程(表現)、影響三個角度去分析。在這三方面的內容里過程相對容易,學生也比較感興趣,而背景、影響難度相對較大。縱觀三年的歷史試卷,考查背景的題目,2010年一道,2011年兩道。而2012年七道,如第9、10、12、16、18、22、26題,分別考查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國民革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背景。

三、對歷史考查點的選取更加全面。多觸及思維的隱角。考查的角度更加細致、深入

2010、201 1兩年的歷史試卷對選擇要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多是主干中的主干,多是平常化、日常化的,考查的角度多是從宏觀上把握。比如,對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考查:2011年考孔子的教育思想,2012年則考王陽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對秦朝政治制度的考查:2011年郡縣制的宏觀措施,2012年皇帝制度的特點。同樣的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考查2012年則考了陪審法庭出現的時間,對近代科技的發展:2010年考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2011年則考了普朗克的貢獻,而2012年則考了愛因斯坦對量子論的貢獻。

對比近三年歷史考查知識點的角度、層面,2012年的試題都是有一定的深度的。

四、對往年考查過的知識點并不刻意回避。換個角度繼續考查

以往大家都有一種思維習慣,認為去年考過的,今年出現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在復習時往往注意力就不在于此。但2012年的歷史試卷對以往的考點繼續考查。如:海基會和海協會的交流情況,日軍的侵華問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五、歷史圖片承載的信息量更大。所包含的信息更加隱蔽,與解題相扣更緊

通過圖片創設新情景,這已成為江蘇歷史試卷的固定風格,這樣一方面使試卷顯得生動活潑,同時又符合了新課程的理念。但有時所選的圖片僅僅作為背景來分析或作為內容的補充,對解題的作用不大。如:2010年31題,2011年29題。

而2012年這一情況有所改變,強化了圖片承載的信息對解題的重要性,必須通過對圖片承載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捕捉、理解才能解題,否則容易出錯。這類試題2011年只有1、7、16、23、27等幾個題目。而2012年就有4、6、9、12、15、17、19、23、31、36題的材料三的圖片等近十個。

六、部分題目超出了2012年的歷史考試大綱要求,有的題目在理解上還有障礙

例如:最明顯的是2012年選擇題24,此題側重對宗教改革的內容考查,而2012年考綱規定是理解宗教改革的影響。這類題目有:第9題對的背景考查,第16題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原因的考查,第38題對西歐聯合的背景分析、世界政治區域合作的背景分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考綱的要求。

有的題目在理解上還是有一定障礙的。如:2012年判斷題33,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是中國外交的重大成果。中美兩國一致認為“一個中國”的原則是改善關系的基本前提,這一前提最終促使兩國關系正常化。

細細研讀了2012年的江蘇高二學業水平測試試卷,與前兩年的試卷做對比,無論是從所選考的知識點看,還是考查知識點的思維角度、深度,還有命題時對信息隱藏的手段處理看,2012年歷史試卷都可以看作是最難的,近三年的試卷無出其右。基于2012年歷史試卷傳遞的信息,細分其特點,希望能有效地指導今后的歷史教與學,讓歷史教學效率更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豫中學)

高二歷史論文:優化高二歷史教學結構 提高學生宏觀把握教材能力

高二文科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往往出現這樣一個現象:每次大型考試前都把教材復習一遍,但是由于歷史知識龐雜又繁多,時間匆忙,走馬觀花,缺乏深化,考出來成績不盡如人意。因此許多學生出現怕學歷史,認為自己學不會、學不好,繼而產生不想學的情緒。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把復習課上得能吸引學生,用歷史知識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結合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我是如何進行備考復習的。

一、精心備課,巧設學案,將教案和學案融為一體

備課有“三備”,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巧設學案就是重視“備學生”這一環節,根據復習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歸納概括,巧妙設計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學案能使學生明確復習內容的知識結構、重點難點,能夠對復習內容進行必要的聯想、比較、歸納、概括和運用。

例如,復習“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這一內容,可以列出兩塊:

(1)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國共雙方的對比:

(2)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共兩黨的政策和態度的變化:

在實施這一環節時忌走形式,出現隨意性。

二、認真上課,加強知識的重組和升華

高二歷史復習階段,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切實提高能力”的原則進行。復習課所要復習的內容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或多或少都掌握一些,如仍像上新授課那種模式去進行復習,學生會感到在“炒冷飯”,嚼之如蠟,這就要求教師能更好地創造新的教學情景,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和接受對教材知識的拓寬,加深,強化理解,概括,歸納,分析,綜合和史論結合等能力的訓練,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宏觀地把握歷史發展方向,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1.完整地掌握歷史事件構成,把握歷史事件發生發展過程的漸進性及其內在聯系。

歷史事件一般包含三個時段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即①事件發生前的相關事件或存在的意識,通常用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表示。②過程:包括事件的發生、發展。③事件結束后的有關內容,包括影響、意義、作用、后果、危害等。例如:在復習戰爭時包括背景(當時社會形勢、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經過、結果(勝負如何及原因)、影響。

2.完整地掌握一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的階段特征及其內在聯系。

在章節小節時,主要掌握特定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把散落于各個章節之中特定時期的歷史知識,按照歷史發展的主要線索重新聚合,概括出其主要特征,分析構成各主要線索的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例如,中國古代史章節復習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四個方面及其內在聯系來把握,形成各個階段完整的階段性特征。從中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并為之服務,同樣道理,一定社會的文化特點是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特點所決定的。

3.完整地掌握整個歷史時期某一事件構成的歷史專題,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

在專題復習中,對歷史發展的主要線索及其組成的幾個主要方面分成大小專題形式的歷史事件,著重掌握這些歷史事件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表現形式并概括出特點,引導學生理解影響事物發展變化的幾個因素及其事物發展變化后的影響,把握歷史運動的變化性,認識其發展規律。例如:中國古代史中有關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專題內容,可以從其含義、形成原因(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理論基礎、歷史背景)、演變過程(戰國初步形成——秦朝正式建立——兩漢發展——隋唐完善——北宋加強——元代新發展——明清空前強化)、特點、評價等方面把握其發展變化,認識其發展規律。

在過程中,要善于把當前的一些熱點問題揉和進去,如臺灣問題可與現在海峽兩岸的交流現狀給學生適當分析,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展望未來”。

在這個環節實施中忌貪多求快、囫圇吞棗、一知半解。

三.強化訓練,建立題庫

通過各種類型題目的訓練,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綜合、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尤其到了考前的兩三周,一般的老師都要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再加上現在各地的模擬試卷漫天飛,有的老師拿來就用,但是往往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僅浪費了時間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弄得師生身心俱疲。

為使訓練正常、有效、連續的進行,我在訓練的安排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首先,要博覽參考書籍,盡量搜集各地資料。根據上述訓練原則安排,要精心選擇,分析外地資料,擴大視野,抓住信息,揚長避短,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練習題,使學生逐漸適應難易不同的,題型不同類型的練習。在選題時注重基礎,特別是自己設計題的原則是“源于書本而又高于書本”,不做高難題和偏題。其次,關注各地的模擬卷尤其是江蘇各市的試卷,取其精華,估算難易度,做到給學生做的我先做。對那些題型新或典型題就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分析,找出解題思路,在中間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再次,重視檢測后的反饋,幫助學生找出錯因,建立錯題庫,包括練習中的錯題,重大考試中的錯題 ,單元測試中的錯題。必要時,可針對學生弱點,進行專門的強化訓練,以利于對知識的完全掌握。

在這個環節實施中忌題海戰,注重習題的精選。

四、以人為本,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高二復習階段營造輕松愉快的復習環境對提高復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平日里課前提前幾分鐘進入教室,問問學生學習的情況,身體怎么樣,或者對在上一次練習中好的和較差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課后多留幾分鐘問問有沒有問題,對個別在課上走神的學生去了解原因并勸戒其今后在課上要集中思想認真聽講。這樣做使學生不僅感覺到老師在關心他,而且尊重他的人格,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愿意與我進行交流,師生間形成一種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的和諧、融洽的關系。在這樣的復習氛圍中其復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年級歷史教學方法實踐

摘要: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較落后,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內容和信息的處理能力較差,思維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不足,學習有效性亟待提高。本文就高二年級歷史教學方法的實踐和探索進行了相對簡要的分析,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

高二年級;歷史教學;實踐和探索

新課程改革指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高二年級是學生高中階段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教師要尤其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高三備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高二歷史教師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一、創設合理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合理的情境是重要的途徑。合理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遵守兩大原則:第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第二,帶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思維性。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習變得輕松快樂。情境創設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進入到情境中,切實體會和理解教學內容,情境越吸引人,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學習效率自然也越高。以《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孔子、老子、韓非子等人的圖片或者百家爭鳴的小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學生對這方面知識均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踴躍發言。然后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他們提倡的思想嗎?”“他們處在哪個年代?當時還有哪些主流思想呢?”這樣的提問式情境教學法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

二、巧用合作討論法,給予學生更多的討論空間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討論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討論法要求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工藝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學習。這一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升學習能力。但是,在合作討論法中,教師首先要重視將學生按照一定的互補性原則進行分組,如成績較好的和一般的一組,性格內向和外向的一組等。其次,教師要注意以適當的方式組織和開展課堂討論。許多教師在采用合作討論法教學時會發現,課堂氛圍的凝重或者枯燥均會導致討論的效果減半,因此,教師在合作討論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討論的引導,方式、方法、內容都要盡量豐富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對比是歷史學科經常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該先引導學生對中國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主要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引導學生對西方思想進行同樣的分析,最后讓他們對中西雙方進行比較。這樣一來,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愉快,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

三、采用分層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同一個班集體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有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傳統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能力較強和較弱的學生是一視同仁的,給學生布置的任務也是難度一致,這種教學方式最終會導致這樣的現象:任務難度過高,學生能力強的學生得到了鍛煉,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感覺到學習的壓力,自信心喪失;任務難度較低,學生能力較弱的學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感覺沒有挑戰性,學習積極性不強。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一個班集體中,不能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分層教學法,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展開分層教學,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選擇更為適合的教學方法,使所有學生都有進步和發展。如教師啟蒙運動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了解運動的背景,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人物的代表作。而對于學生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啟蒙運動的思想,并對比中國思想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得到了鍛煉,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也不至于因為學習壓力大而厭惡學習。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歷史學科知識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界的應用更加廣泛,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歷史學科知識,構建更加完整的歷史學科體系,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課堂中采用一些圖片畫面和視頻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進行學習,教學效果更為突出,而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形成完成的歷史知識體系是十分重要的,學生通過對知識的系統了解主動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可以促進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充分的知識拓展,但是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教師應該靈活采用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提高他們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傳統歷史教學的弊端,也了解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提高高二年級歷史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并做到以下四點:第一,創設合理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第二,巧用合作討論法,給予學生更多的討論空間;第三,采用分層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第四,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歷史學科知識。這樣便可以寓教于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作者:李麗莎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二中學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文科歷史教學綜述

一、注意及時指導學生總結復習,由專題到階段小通史

如:《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與“中國近代史”第一步:本專題總結①近代中國思想解放共同的主題向西方學習,挽救民族危機,探索救亡道路,建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②主要過程A.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抵抗派(林、魏):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中體西用學器物(軍事技術)抵御侵略(制夷)B.甲午中日戰爭后資產階級:維新派(維新思想)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激進派(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學制度(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學思想(資產階級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③認識:救國、愛國、進步;救亡圖存與政治運動相結合;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第二步:“中國近代史通史脈絡(1840—1949年)”(略)高二年的階段小通史復習,不必苛求學生能百分百掌握,學生只要有小通史的主干知識體系,形成縱向、橫向線索和整體的文明史觀,把握歷史的發展脈絡和階段特征,形成初步的“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通史”框架,有利于在高三復習中學科能力的提高,順乎高考的命題方向。

二、選修課程的教學建議與對策

“必修課是通史學習,選修課是深入學習,選修命題將大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進行選拔”(楊寧一教授的觀點),福建省高考文綜的歷史學科考試命題中選答題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和《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三個選修模塊的試題中選答一個模塊的試題,占15%的分值。為此,對高二選修模塊的教學提出以下的建議與對策:1.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遵循《課標》,依據《福建省考試說明》的要求,大膽取舍,靈活處理,重點選擇對必修教材具有互補性,以人類歷史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為主線。如:福建省高考試題2009年高考——A.與明治維新;C.華盛頓和孫中山;2010年:A.北魏孝文帝改革;C.甘地;2012年:A.宗教改革;C.康熙帝2.注重與必修課程的銜接與深化。避免同一水平上的簡單重復,結合必修模塊的歷史背景分析改革、人物,或以選修模塊的知識加強對必修模塊知識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形成整體的知識體系和部分的通史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節省教學時間。如:——必修三的《順乎世界之潮流---維新思想》。

三、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歸納知識的異同點

如改革的類型促進社會轉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維新、,商鞅變法、俄國農奴制改革;學習先進文化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維新、;統治階級自身的改革梭倫改革、王安石變法;改革的影響(階段性的,長遠的本國的,世界的);改革內容的相似點(土地的處理、保守階級的利益);歷史人物歷史作用(時代影響、社會的轉型、國內影響、國際影響);歷史人物的相似優秀品格、人生經驗等。

四、加強行為習慣、學習方法的指導洛克

對高二文科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聽課、筆記、思維、自主學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要求學生知識點的記憶要規范、準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踏踏實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是高考取勝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就沒有能力素質的提高。高二文科生學習壓力較小,有不少的自主時間,可指導學生閱讀部分的人物傳記、歷史專著,觀看部分紀實影片如:《領導者》《與尼克松在1972年》《C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歷史是什么玩意》《歷史在這里哭泣》《往事并不如煙》《大國崛起》《民族復興之路》等,這樣即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也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的多角度理解,有利于培養歷史興趣。“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質的基礎和載體”[2]新課程的高考命題原則“依綱不靠本”“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注重“新材料、新情境”設計題目,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等能力,因此高二文科教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去指導學生如何解讀材料,如何結合所學知識去解題,并規范答題,如何論從史出形成自己對歷史認識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科能力,為高三復習備考養精蓄銳。高二年不是喘息、放松的時段,高二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學段,規劃好高二年的教學,及時對高一必修1、2的查缺補漏,扎實掌握高二年的教學內容,并具備一定的學科能力,才能自信、從容、穩健地邁入高三的高考復習時段。

作者:莊麗紅 單位:廈門六中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歷史小高考教學與復習

摘 要: 本文從認真學習小高考綱要,仔細找出新增和刪除的考點;針對考綱變化研讀歷史教材,認真編寫切實可行的導學案;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輕視高效,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與復習的效率,溫故知新,強化課后復習四個方面分析了如何進行高二歷史小高考教學與復習的問題。

關鍵詞: 高二歷史 小高考 教學 復習

在高中階段,高二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高二必修班的歷史教學也因為面臨小高考而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過關率和沖A率,成為每個高二歷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怎樣講授新課,復習舊知,許多老師都在苦苦尋找更好的方法以求獲得更好的效果。

一、認真學習2011年小高考綱要,仔細找出新增和刪除的考點

拿到《2011年江蘇省高中歷史學業水平測試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后,我進行了仔細的分析。與2010年相比,其變化較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新增加了一部分考點,二是刪除了一些考點,三是有些考點的表述發生了變化,四是對一些考點的要求由了解提升到理解。其中新增加的考點約30處;刪除了約20處;由了解變為理解和表述變化的約20處。從整體上看,三冊書中必修一、必修二的變化較大,必修三的變化較小。再加上必修1、必修2、必修3的考試內容比例約為4:3:3,所以復習中側重點要略偏于必修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已不怎么出現的“判斷題”說明中,要求考生加強對知識點掌握的準確性,同時也要有意識地進行一些適應性訓練。總之,歷史學科在測試能力要求上明顯提升。

二、針對考綱變化研讀歷史教材,認真編寫切實可行的導學案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無疑編寫高效并實用的導學案有利于這一目的的達到。現在我們已經改變了那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從而在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導學案設計質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通過設計的導學案增長知識、形成能力。因此,編寫導學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以高度的責任感編寫導學案。

關于導學案包括哪幾部分,如何編寫導學案,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我僅談談下面幾個值得我們共同反思的問題。

1.我們編寫的導學案是為應付學校檢查還是為更有利于教學與復習?

2.如果我們是為更有利于教學與復習,那是否用心地去編寫導學案?

3.如果我們是真正用心地去編寫了,那是否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如果我們達到了編寫的預期效果,那是否應繼續堅持了下來?

現在很多學校都采用了導學案這種教學方式,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只有認真負責,持之以恒,才能讓這種方法真正發揮作用。

三、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輕負高效,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與復習的效率

減負的目的是規范中小學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的文化知識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減負增效”與“輕負高效”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減負輕負,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高效,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科學地施教。

基于此,教師應研究如何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和輕松愉快,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會為會學。

因為現行高考制度仍然是一考定終身,所以我們在減負的同時還必須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做到“課內不松,課外不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

1.把功夫用在課外,充分備好課。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定的情況下,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于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教師在備課中要做到兩個“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編寫出高效并實用的導學案。另外,明確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來備課、上課。如果每節課教學目標不明確,教材的處理、課堂的結構等都會失去依據,其結果只能是教學內容不是面面俱到、詳略不分,就是喧賓奪主,雜亂無章,從而就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其次是“吃透”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差異情況等,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化限度發揮,甚至產生大于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果。

2.把本事顯在課內,上成優質課。

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根據課堂實際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稍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都知道: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思考。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教師起主導作用,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心中有數,哪里該啟發引導,哪里該講解,哪里該重點強調,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么都講,什么都問,漫天撒網,由教師一人唱“獨臺戲”。否則,擠掉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教師便勞而無功。葉圣陶先生說:“假如學生能夠‘領悟’了,能夠‘研究’出來了,就無須教師的‘講述’了。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研究’而‘研究’不出來的部分。這才顯出‘講述’的真正作用。”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上課前我們不妨制訂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課堂盡量無廢話,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們必須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后都要“等一等”,即使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茅塞頓開,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學生積極主動去學,比任何教學方法都好。

四、溫故知新,強化課后復習

新課改推行后,高考只有語、數、外計入總分,大部分學生更加重視這三科的學習,而忽略了其它幾科。尤其是參加小高考的科目,平時更是得不到重視。很多學生認為課后復習這幾科就是浪費時間,只要快考試時好好學學就行了。鑒于這種客觀現實,我們沒辦法要求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復習歷史,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平靜地接受這一現實,調整好心態并給學生講清楚小高考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以有利于課后復習。

復習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夯實基礎。

小高考試卷容易題占70%,中等難度和較難題只占30%,此外,《說明》也明確提出,歷史(必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的命題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和省教育廳頒布的《江蘇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為依據。同時還從江蘇高中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測試內容和要求作了一定的調整,在新課程標準的框架下,縮小了測試范圍。因此,師生的復習要緊扣說明的測試內容和要求,不必盲目擴大復習范圍,因為學業水平測試畢竟不是高考,注重的是基礎性知識。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在復習時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絕不可避重就輕,一味地深挖難題,而忽視應該作為重點的基礎知識。所以我們要把該復習的基礎知識全面地復習一遍,盡可能全面不遺漏。

2.融會貫通。

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局部到全局地把握全部。

3.靈活地運用知識。

學歷史,要“死”去“活”來。歷史課是一門機械死記量比較大的學科。但是在考試中卻要把記住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僅要記得牢、記得死,更要理解,理解得活,即謂“死”去“活”來。

4.撿“渣子”。

即查漏補缺,在復習過程中,一方面強化記憶,一方面查找有沒有遺漏的知識點,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5.翻餅烙餅。

復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否則就會夾生。記憶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便難以記牢。因此復要兩三遍才能完成。

6.在復習中要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興趣。

這一點我要重點強調一下,因為從這幾年的小高考歷史試卷我們可以看出,材料題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比如在30道選擇題中,2007年材料題僅占20%,2009年占到80%,2010年材料題更是重頭戲,除了有文字性的史料外,還有大量的圖表和圖片甚至有古印文。面對這種趨勢,我們要跟上小高考試卷變化的步伐,注重培養學生做材料題的興趣。首先要培養學生做材料題的信心。要告訴學生,材料題并不可怕,不需要把材料逐字逐句地翻譯下來,只需看懂材料,并找到材料與課本內容的結合點,從而把題目做出來。要熟練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其次要多做這方面的訓練,所謂熟能生巧,學生接觸的材料多了,自然在考試時駕輕就熟。再次要告訴學生,做材料題時看到不熟悉的材料,一定不要慌張,而要耐心地看完題目,也許在你“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再往下看一點就會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如果你不能耐心地看完題目,則可能不僅這一題失分,而且會影響下面的題目。最后面對材料題要做到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不輕言放棄,頑強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鐘。

關于高二必修班的教學與復習,我認為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就一定會收獲頗豐。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理科歷史“小高考”備考策略

高二理科歷史每周只有兩節課,要新授必修三的文化史,還要復習高一必修一、必修二的政治史、經濟史,而大部分學生高一時極不重視該學科,基礎知識并未到位。高二第二學期3月中旬就要進行全省“小高考”,可謂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它是高考的組成部分,拿到A等高考加1分,4A即可加5分。如何在較短時間做到科學備考,幫助學生實現高考加分目標,我校高二歷史備課組做了以下嘗試。

一、營造沖A的氛圍,指導學生充滿信心全力沖A

“小高考”畢竟也是高考,同行們調侃高二理科歷史地位比高三還要重要,因為沖到A就可實現高考加分。而在江蘇高考多一分總分全省排名就上幾千名。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營造沖A的氛圍,指導學生有沖A意識、目標和信心,激勵學生要有“我就是為A而生”的勇氣與豪邁感。學生的學習潛能無限,但要靠我們教師用愛心、耐心、智慧去喚醒、激發、點燃他們的無限潛能,引導他們樹立信心,明確奮斗目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二、抓綱抱本夯實基礎,做到記憶準確、理解到位

信心源自實力,只有知識基礎扎實到位才有可能實現心中目標。“小高考”歷史試卷說白了就是活材料、死知識。對基礎知識要做到“死去活來”。在“小高考”沖刺階段,3本書、25個單元,平均每天按考點要復習一個單元,還要對前一個單元進行滾動式復習,與遺忘作斗爭。這么多知識如何讀?每一單元可以按照“總―分―總”的原則來進行。第一個“總”即從整體上駕馭知識單元,形成知識網絡,從宏觀上把握教材;“分”即對任何一個知識點,按照“是什么?”“為什么?”“還有什么?”的認知規律邊讀邊思,從微觀上落實具體知識點。讀書時特別要注意階段特征、時空概念、關鍵詞句,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記憶,并把不熟的知識點標注在考點上,下次復習再拿出來讀,千萬不能熟的依然熟,不熟的永遠都不熟。最后的“總”即再次將本單元知識進行提煉、升華,并形成對本單元的規律性認識。沖刺階段的20多天里,我們每節課都要檢查基礎知識落實的效果,并把它稱為“地毯式”掃雷。這是備考成功的關鍵。

三、科學訓練,尤其注重材料解析題的訓練,提升解題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歷史“小高考”中還有10%左右的分數在書外,要求學生本人進行思考,它側重檢查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新的史學觀點及方法等,例如文明史觀、近(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以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方法等。除了課堂上教師要對以上史學觀點、方法進行滲透外,還要通過典型題目訓練來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沖刺階段,學生不能只做選擇題、判斷題,后面3道大題一定要做,而且要認真做,因為這3道平均每道只能扣1分,分析、歸納、結合材料提煉、上升認識等能力均在此體現。如果不做,這些能力就得不到訓練。

特別是材料解析題,學生往往失分較多,平時訓練時往往存在畏難情緒,其實調動非智力因素,克服心理障礙,認真審題,掌握解題技巧,這樣的題目還是可以迎刃而解。一般來說,材料解析題有三種答題要求:一是依據材料,二是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三是結合所學知識。第一種是純材料考查,要求學生緊扣材料,從材料中提煉、概括答題的關鍵句、詞,特別注意標點符號,一般幾個句號就有幾層意思,尤其是省略號后面一定有答案。材料的出處也要引起重視,時間、作者、作品名稱有時對解題有提示作用。最后還要結合分值答題,歷史學科的分值一般較小,幾分盡量就要答出幾點,并按序列化規范答題。這種考查要求切忌不顧材料,生搬硬套課本知識。例如,2013年江蘇學業水平測試第37題有關孔子及評價題,共4小題,第二、第三小題的第一問,第四小題均要求從材料中提煉答案。按照不僅依據材料還要結合所學知識的方法,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除結合課本所學知識,還需照應材料所揭示內容作答。二是材料只是提供新情境,起拋出問題的作用,這種解法類似第三種答題要求。上文中提到的第37題的第一小題則屬于第一種情況。最后一種,材料只是“引子”,所答要求從所學知識中提取。上題中第一小題的第二問,第二小題的第二、第三問,第三小題的第二問皆屬于此種情況。這種題型一定要有信心,有歷史的領悟能力,即學歷史的小智慧,再難的題目也能從書中找得到答案的影子。講評試卷時,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聽、說、寫,解題方法、技巧及如何規范答題均在講評課中滲透。總之,方法的引領在備考階段非常重要。

當然,“小高考”試卷為體現時代性,從來也不回避熱點問題,備考階段還要關注重大熱點問題,如周年、民族復興、轉變政府職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經濟全球化等都要引起高度重視。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理科班歷史“小高考”復習策略之我見

摘 要:高二理科班歷史“小高考”復習策略有:透徹研究考試說明和“小高考”試題;加強學法指導;師生分別做到“三有”“六要”;圍繞考點夯實基礎,兼顧能力;實行集體備課和“教學案”,強化啟發式教學;堅持“四分原則”指導下的學生主體觀,關注個體差異;必要的題量訓練,反復推敲錯題。

關鍵詞:高二理科班;歷史“小高考”;復習策略

高二文理分班后,語文、數學、英語和兩門選修科目是高考科目,其他4門必修科目必須通過學業水平測試方有資格參加高考,因此,必修科目的學業水平測試也稱為“小高考”。歷史學科是理科班學生的“小高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門令他們比較頭疼的學科。首先,絕大多數選擇理科的學生是由于高一時因對史政不感興趣或學習不得法導致學起來比較吃力,基礎差,能力弱,題目做不好,學習信心不足。其次,相較理化學科注重抽象思維而言,政史學科注重形象思維,要求背背記記的內容很多,枯燥乏味,不像理化那樣充滿挑戰性,不容易找到成就感,沒什么意思,不高興背記,從心理上排斥政史。再次,“小高考”是在進入高二后的來年3月舉行,只有6個月左右的時間,既要完成選修3一本書的新授課學習,還要進行所考三本書(必修1、必修2和必修3)的兩輪復習,時間緊,考點多,任務重(4門必修同時舉行“小高考”,年底前還要舉行勞動技術省級測試,如果不過關,一樣不能參加高考。關鍵是高考5門科目學習不會停止,每天都有大量作業要做)。要想一次性門門通過,并盡可能得A(一門A高考時總分加1分,4門皆A,總分加5分),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學情和考情,要想幫助理科班學生在歷史“小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復習效益。下面結合筆者近幾年帶“小高考”的體會,談一談高二理科班歷史“小高考”的復習策略,不當之處,敬請行家批評斧正。

一、透徹研究考試說明,深刻領會考試要求和命題動向,準確把握備考復習方向

“小高考”之前,省考試院都會公布命題的指導性綱領――考試說明,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因為,這有助于我們深刻領會考試要求和命題動向,從而加強備考復習的針對性,實現復習效益最大化。研究考試說明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研究“小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小高考”“命題指導思想”闡述了命題依據、主要考查內容和能力要求,是“小高考”試題命制的核心。學習、研究這部分內容,要結合最近幾年“小高考”試題真題以及考試說明后提供的“典型題示例”等具體題目,考查這些題目所涉及考點和能力要求是如何體現“命題指導思想”的。第二,研究“測試內容和要求”,關注考試說明的變化。考試說明在“測試內容和要求”中明確了“小高考”的命題考點及其考查時的相關能力層級要求,有助于備考師生加強復習的針對性,避免盲目性,從而提高復習效益。研究這部分內容時,要明確“小高考”有哪些考點和能力要求?這些考點和能力要求在近幾年“小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與以往相比,考點和能力要求有無調整與變化?如有,體現何在?這樣的調整與變化說明了什么?考試時有可能會怎么考?所有這些,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復習中有的放矢。第三,研究“典型題示例”。考試說明后提供的“典型題示例”所選用的題目都是近些年的“小高考”真題,是考試說明中的“命題指導思想”和“測試內容和要求”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好的典型性。認真研究“典型題示例”,有助于我們備考師生了解“小高考”,熟悉“小高考”,粗略感知“小高考”的深淺難易,做到“知己知彼”。

二、認真研究“小高考”試題

在透徹研究考試說明之后,就要研究“小高考”試題了。研究“小高考”試題,不能僅滿足于將這些試題做一遍,而要在此基礎上,研究試題的命題意圖、命題思路、命題方法,預測揣摩命題趨勢。同時還要注意研究試題與教材的聯系,發現自己教學與“小高考”在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上的差距,以進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具體操作時,要在宏觀上,研究歷年考題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題找趨勢、研究相同考點找規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點。微觀上,分析“小高考”命題雙向細目表,把握命題重點、命題難點和熱點,了解哪些考點會重點考、反復考,找出命題規律,明確復習方向;比對近幾年“小高考”試題,總結命題的穩定性;結合考點和能力要求揣摩命題意圖,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分析并結合參考答案的答題角度、表述方式、評分細則,培養學生規范答題習慣,做到該得的分拿足拿滿,不因非智力因素而無謂丟分。

三、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

如前文所述,理科班學生在高一時因學習不得法導致歷史學習比較吃力,基礎知識差,考試成績不好,學習信心嚴重不足。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告訴學生歷史學習規律,從基礎入手,逐步提高,讓學生在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進行解題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收獲成功的喜悅,積跬致遠,從而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

四、“三有”“六要”貫穿復習迎考始終

在復習迎考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始終做到“三有”“六要”是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教師的“三有”――心中有本、目中有生、手中有法;“六要”――備課要實、上課要活、作業要精、互動要勤、輔導要細、考核要嚴。學生的“三有”――心中有標(課時、單元、模塊目標)、目中有師(父母、教師、同伴)、手中有方(規矩、踏實、方法);“六要”――預習要恒、聽課要專、作業要真、糾錯要快、學中要悟、過程要實。

五、圍繞考點,夯實基礎,兼顧能力,滿足學生目標需求差異

必須圍繞考試說明中明確的考點及其相關能力要求進行復習。第一,老師要向學生交代清楚考試說明中的“測試內容”是“小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與之對應的“測試要求”是主干知識里的具體考點。在解讀具體考點時,向學生講明位于每一考點前的“行為動詞”是體現能力考查層級要求的,它告訴我們該考點要掌握到何種程度。第二,在記憶考點內容時,教師一方面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體現的認知規律,建議學生“滾動”記憶,不斷重復,以鞏固每天的復習內容。另一方面,圍繞考點及其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設計題目進行訓練。題目設計要適當兼顧能力,以滿足沖A學生之需要,否則,他們就不夠吃了。

六、實行“教學案”,堅持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強化“啟發式”教學,努力構建和諧課堂

在復習課教學中,要實行“教學案”,堅持備課組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備課時,要做到“五個一”和“一個二”,即集體備課由一個人主備、主講、主修改、主編學案和練習,備課組成員回去后結合本班學情進行二次備課,以調整充實。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啟發式”教學,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要以“問題”串聯教學內容,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努力構建民主、平等、互動、關愛的和諧課堂,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七、堅持“四分原則”指導下的學生主體觀,關注個體差異,共同進步、提高

鑒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復習迎考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四分原則”指導下的學生主體觀――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分別要求,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分檔提高,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八、必要的題量訓練,反復推敲錯題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通過做題來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小高考”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適當數量的題目訓練是必須的,但堅決反對“題海戰術”。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善于總結和反思,反復推敲錯題,認真思考自己的答題思路,挖出出錯根源,快速糾錯。同時動筆制作錯題集,在考前一兩天仔細查看,避免考試時再犯同樣的錯誤。唯有如此,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考出好成績。

高二歷史論文:關于高二歷史教學的思考

摘 要: 在中國社會應試教育模式背景下,高中生面臨沉重的課業負擔,高考的警鐘時刻在他們腦海里回響。學校、家長尤其注重語文、數學、外語等主課,而比較忽視歷史、地理這樣的副科。如何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守住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如何對當代青少年進行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顯得格外重要,這是歷史課的重要任務,也是每一位歷史教師的首要教學目標。

關鍵詞: 高二歷史 教學方法 教學反思 學習方法

高二是一個過渡時期,高二學生不像高一那樣懵懂無知,又不像高三那樣為了高考分秒必爭,歷史教師應抓住機遇,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獲得好的成績,而且要吸引他們探索人類歷史,成為有文化厚重感的人。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學情

新學期伊始,教師每教授一個新班級,拿到課本,就應該在上學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準備領悟新課標的精神,及時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此外最重要的是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熟悉教學,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課。教師備課時不能閉門造車,而要積極參加科組和年級組的集體備課活動,大家一起取長補短,交流思想,尋求共同進步。

教師備教材的同時應該備學生,對學生基礎不同的班級,備課時教師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排名靠前的優等生,教師要教給他們學習方法,不但要學習眼前的知識,更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對處在班級中間的中等生而言,教師要教給他們高效學習方法,有些態度很好,很想努力學好,但是花了跟別人一樣,甚至更多的時間,卻不能獲得一樣的成績,致使他們自信心受挫,對學習歷史失去興趣。而對于成績暫時不理想的后進生來說,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吸引他們對歷史學習投入更大的精力。

二、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已不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歷史教師應靈活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不斷創新。尤其高二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要深入理解教材更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期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高考考綱對歷史課程學習提出的要求是:要具備歷史學科的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論證能力、合理的邏輯思維組織能力、簡潔通暢的文字表達能力。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一是設法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理解、表達能力,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二年級是基礎年級的重要環節,要為高三復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1.比較學習法

很多學生不是不喜歡歷史,而是不喜歡記憶繁多的歷史知識點,為此,教師應有計劃性地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如世界近代史不僅階段劃分明顯,而且幾條線索非常清楚: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的開展,資產階級思想運動,殖民擴張即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等知識在各個階段基本都有涉及,教師要提醒學生學習時注意比較、歸納、概括,找出其中共同點和不同點。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有十七八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不同階段發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發展,但資產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具體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務、革命的進程、革命的結局和影響有所不同。

2.培養學生質疑意識和方法

歷史知識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客觀性指史實是客觀的,主觀性指結論具有主觀性。歷史結論時教材編寫者對史實的解讀,具有十分明顯的個人意識,學生學習時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思想,不能“只唯書”,而要學會思考。

史實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不是絕對的歷史真實,也存在謬誤。例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帝國主義卻是垂而不死,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再如,經濟危機以前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幾年前從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脫經濟危機的厄運?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適應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是既有利于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于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方法。今后教學中,教師要加倍努力探索,爭取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成為更優秀的教師。

三、教學反思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構建高效歷史教學課堂外,還要注重課外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可見反思的重要性。

鄧小平同志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堂歷史課成功與否,歷史教學意義和價值如何實現,最終評價標準是什么,都要通過教師的教學反思體現,要反思學生在這堂課上到底學習了什么,掌握了多少,是否對歷史課有了更大的興趣,這樣才有利于后續歷史課程學習。

反思不是指簡單通過一套試卷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記住了多少,而是通過總結反思看學生在哪些內容上還存有遺漏,哪些內容掌握比較扎實,這樣復習時才能有的放矢,重點識記薄弱的部分,長遠的說,有利于高三復習時有所側重,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面對新課程改革,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施新課程的理念、精神?如何實施?這是歷史教師要思考的問題,未來我們將面臨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務,挑戰也更大。努力學習、深入鉆研、尋找對策及今后努力方向是每一個歷史教師最重要的目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每一位歷史教師孜孜不倦地追求與探索。

高二歷史論文:關于高二歷史教學的思考

摘 要:高中歷史作為高中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點學科,其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研究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尤其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教師如何提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成為重要議題。高二作為高中的一個過渡階段,此時學生既有一定的歷史基礎,同時又面臨畢業前期的知識儲備工作,為此強化歷史學習刻不容緩。本文以高二歷史教學為落腳點,結合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對其教學方法進行了思考,期望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二;歷史教學;教學方法;策略

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和模式固化刻板,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學習處于比較被動的境地,而且,學生能力培養受到嚴重忽視。近年來,隨著新課改教學方案的實施,學校及教師開始進行反思,并逐步推進教學形式的轉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高二作為高中學習的重要階段,必須為高三復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通過實踐進一步提升高二歷史教學成效的研究值得深入,并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分析了目前高二歷史教學的現狀,找出了這其中的各項弊端,并據此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整改意見。

一、高二歷史教學現狀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

高二處于學生學習承前啟后的階段,在此之前既有初中以及高一歷史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為高三學習奠定基礎。然而,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言,部分學生出現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現狀,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良好養成,對歷史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一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積累基礎知識,給高二的學習帶來更大的壓力,這階段要倍加努力學習,不然就不能更好地為高三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未能與高考緊密結合

由于高二處于過渡階段,部分教師放松警惕,沒有與高三的學習緊密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未能與高考緊密結合。尤其是教師沒有從高考的角度出發,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為高三的學習打下基礎,忽視了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此同時,在課時和教學內容設計上也不夠合理,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導致學生出現知識體系欠缺和能力培養不足的現狀,同時還出現了與高三歷史教學脫節與斷層的現象。

(三)課時安排不夠充足

較之于其他學科相比,高二歷史課時安排較少。傳統意識里,把歷史看的不如三大主科重要,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語文、數學以及英語等主要科目上。課時少導致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教師在教學安排上也出現較大困難,一堂課進行太多教學內容怕學生吃不消,可是少教了,教學計劃難以按時完成,尤其對于難題無法解釋清楚,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體會教學內容,導致教學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基于此,高二歷史教學應該適當增加課時,豐富教學方式,尋找合適的突圍策略,從而達到不斷提升教學成效的目標。

二、提升高二歷史教學成效的具體策略

(一)整合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具有系統和規范的特點。為此,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利用。依托教材,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生活,考慮學生實際,盡可能多地豐富教學方式,不要總是用那些陳舊的教學方式,而要不斷拓寬學生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豐富化和趣味化。這樣,教師教得有趣,學生學習得也有趣,達到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通過拉近歷史與學生間的距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進程中,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二)轉變方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殊性,歷史學科也是一樣。歷史教學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結構和體系,同時也兼具其自身的優勢和樂趣。為此,教師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實際,積極轉變教學方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具體而言,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教材設置新情境和新問題。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法實現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深刻地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此同時,教師要多多提問,通過課堂和小組談論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習慣。這樣,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意識,進而牢固掌握扎實的歷史知識,為高三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將更加牢固,不容易忘記。

(三)善于創新,運用探究式教學理念

探究式教學作為新課改背景下運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其作用和地位顯著,對于提升高二歷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首先,這種探究式教學注重挖掘學生的內心,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通過運用探究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構建起“精神場”,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自主人格的培養和形成,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學生不受思維不受束縛,可以更好地去思考、去學習,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其次,有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普遍提高。探究式教學能充分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探索精神達到升華,對待歷史的學習興趣也會隨之不斷高漲。長此以往,學生會充分領悟歷史知識的精髓和魅力,更加深刻地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具備了較好的文綜意識和文綜能力水平,使得學生的歷史成績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不斷提升,為高三的學習和高考的沖刺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二歷史教學作為重要的過渡階段,一方面是對基礎知識的檢驗,更重要的是為高三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必須加強重視。而高二歷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從學生層面而言,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從教師層面而言,教學未能與高考緊密結合;從課時層面而言,課時安排不夠充足。基于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整合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轉變方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創新,運用探究式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推動我國高二歷史教學獲得重大發展。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年級歷史課堂雙語教學初探

摘要:伴隨著世界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作為一種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有效手段,雙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雙語教學研究如火如荼地進行,不足之處和空白地帶也逐漸浮出水面,高中歷史雙語教學研究突顯薄弱。在應試高考與新課程改革的沖擊下,對高中歷史雙語教學予以科學解讀和理念定位已經迫在眉睫,尤其是對操作模式的研究更具有現實意義。鑒于此,以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為兩大立論基點,以高二年級歷史課堂為研究對象,開展雙語教學研究。

關鍵詞:雙語教學 高二年級 歷史課堂

大致上來說,我的高二歷史雙語教學實踐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由于學生剛剛接觸歷史雙語教學,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未知的,神秘的。所以在學習之初,要進行心理動員,讓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內容、進程、難度都有大致的了解,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同時也要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盡快地完成從傳統教學向雙語教學的過渡,盡快適應歷史雙語教學并有出色的表現。比如:告訴學生不需要對語言形式的使用刻意留心,但是要盡量吸收能夠聽懂的語言知識(句型、詞匯等);幫助學生克服羞怯感,使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鼓勵學生從個別的單詞說起,再說簡單的句子,從人名地名等常用詞說起,再到歷史專業詞匯,讓學生不必拘泥于一定要使用英語,在語言能力不夠的時候,可以轉用母語來表達。教師課前準備相關詞匯,以關鍵歷史史實和歷史人物為主,安排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上使用英語板書,包括書中的大小標題,關鍵詞和專業術語。通過板書來建立學科體系,用英文設計歷史教學板書要避免長詞長句,較難的部分使用漢英結合或用漢語注明。運用多媒體創設雙語教學環境。當教學中缺乏語言環境時,教師應利用非語言行為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通過PPT直觀地展示教材,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便于他們記憶和運用。課后進行單元測試,設計部分英語題目,側重于學生的詞匯理解能力,突出學科知識的重難點考查。

經過第一階段的教學實踐,學生基本上熟悉了歷史雙語教學的模式和教學思路,絕大多數同學已經掌握課堂常用語,能用簡單的英語語句交流,能讀懂英語試題題干,解答正確率較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一些同學還沒有找到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課堂主動發言的同學較少,發言者固定是那些英語好的同學。教師的教案和教學設計都不太成熟,有待完善和提高。

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教師根據歷史知識準備相關詞源和英文資料,酌情而定,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材料的準備當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達到預習的效果,也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可謂是一舉三得。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查找相應英文詞匯,讓學生形成相關知識體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復習提問時可由學生組織,學生之間英語問答。可以采用抽簽的方式抽出學號、題號,讓全班學生都參與互動問答。

回顧第二階段的教學實踐,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喜在一部分學生在兩個階段的教學中脫穎而出,完全達到了教學目標,在歷史學科學習和英語語言學習方面獲得了雙贏,用事實印證了歷史雙語教學的可行性。而憂在少數學生由于歷史學科基礎和英語底子都很薄弱,逐漸落后于班級平均水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這部分學生甚至對英語和歷史都產生了厭學情緒。這種局面使我的教學實踐進退兩難,經過反復思考和研究我找到了比較實用的解決方案:先把這些同學集中起來完全漢語授課,確保歷史學科知識的正常掌握,然后讓他們自愿進入雙語課堂,拋給他們很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這樣,進入第三階段時,情況有所改善。

第三階段為完全雙語教學。使用合作探究法,也可以嘗試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歷史雙語教學中。首先,布置任務,明確要求,題目大多是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其次,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搜集英語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從原版外文書籍和有關網站中獲取需要的外文資料,并進行必要的分析、整理,用以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或者得出相關結論,由學生制作課件或撰寫文章,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最后,教師進行課堂點評與反饋。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課外,可以組織學生創辦“歷史雙語角”,主題是“歷史上的今天”要求每天更換內容,使用中英文介紹,或者由學生自己創辦中英文報紙,獨立發表文章,提高中英文書寫表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遇到有難度的問題,教師不能靠減少單詞量甚至放棄提問來遷就學生。教師應該及時調整雙語教學的內容和教法,設計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問題作為踏板,讓學生嘗到跳起來摘到蘋果的甜頭。這樣他們才有成就感,才有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人的和諧發展,人的健康成長。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實施雙語教學,對國家來講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水準;對教師來講有利于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對學生來講雙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學科知識和英語語言能力無疑是學生今后走向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必備的條件。因此歷史雙語教學可以說是歷史與英語的雙贏,學生與教師的雙贏,中國與世界的雙贏。

高二歷史論文:淺談高二階段歷史教學策略

高二年級的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思想認識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轉變,理性思維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和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要制定適合各層次的教學策略,既要提高實際教學的有效性,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綜合平衡,從而讓學生樹立學習歷史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的主要做法總結為如下兩個方面:

一、教材的處理

雖然現在的高考以能力立意,但是不可能脫離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只是方式在不斷創新而已。所以,夯實基礎知識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反復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重視研讀教材,準確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高二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相對于政治史和經濟史,它有很多內容、概念理論性和哲理性更強,生澀難懂,學生還沒有成熟的邏輯思維,枯燥和單一的邏輯分析不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既要培養學生對于事件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包含一些歷史典故、軼聞和時事新聞,輔助學生理解和分析。我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單元是中國古代思想史,對基本概念用盡量簡潔的語言,貼近學生的事例加以化解,把握住儒家思想發展歷程的單元主線,讓學生腦子里有清晰的線索。

第三單元是西方近代思想史,它和必修一二開始有一定的聯系,先讓學生明確思想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應,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分析事件背景和影響時,知道先從哪幾方面著手,套用具體模式,同時把握住資本主義發展對上層建筑影響的主線,具體內容則始終圍繞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這兩個基本概念。

第五單元是近現代中國思想史,與必修一二聯系尤為緊密,這樣在學習時就需要不斷回顧必修一二的知識,需要反復明確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的交互關系,突出“器物――制度――思想”這一認識過程。對于思想則是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階段加以分析,鄧小平理論則是聯系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幾次代表大會這條主線。

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是中國古代和西方近現代文化史,則明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時代變遷對文學藝術的影響作用。

在復習時一定要以單元主線為線索,這樣清晰明了,有利于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教材構建知識體系,同時通過知識的橫向、縱向聯系比較,也有利于單元與單元之間、模塊與模塊之間知識的遷移和整合,揭示其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為高三基礎知識的復習打好基礎。

高二下學期的教學內容為一本或兩本選修教材,對選修一改革史而言,高考中并不涉及教材學習過的改革內容,而是通過材料分析題的方式考查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總結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明確基本概念和理論,方便學生記憶和套用。經過多次套用相關理論知識,尋找規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試題的處理

歷史知識的考查最終還是以試題的形式呈現,所以除了扎實掌握基礎知識以外,試題訓練尤為重要,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是獲取高分的必勝法寶。

我平時特別重視試題的處理,認真批改學生每課的達標測試卷、月考卷、期中期末試卷,從中找出學生在做題時出現的典型問題,講評時拿出來與同學們剖析問題的癥結,使學生有所啟發。

對于學生而言,“習慣”是獲取高分的有效途徑。

(一)規范卷面書寫習慣

很多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考試時總是得不了高分,做題時思路也對,很大一部分人的問題出在卷面,而對于一些成績差些的學生主觀題靠“蒙”或者挑問挑點答,就更需要注意卷面問題。一些學生往往答案寫上了沒得分,有可能是書寫時問題邏輯關系錯誤、字跡潦草、錯別字或者表述語言大白話。教師要在平時的達標卷中規范學生卷面問題,要求學生像對待考試的時候一樣規范作答,盡量做到字跡工整、試卷沒有涂抹,表達規范,用語準確,形成習慣后就成為一種自然的表現。

(二)規范解題習慣

很多學生知識點背得很熟練,就是不會做題,考試不得分,問題出在了解題與基礎知識“兩層皮”,不會解題。解題是學生考試的最大障礙,也是高中歷史的最大難點。現今的高考則恰恰就是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分析、歸納、概括、總結的一系列能力,而現在的學生很大一部分語文功底差,不具備起碼的閱讀理解能力,給實際解題增加很大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只能結合學生實際選擇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最有效辦法,以求速成。經過高一文理分班后大半年的訓練,學生已經了解或掌握了一部分解題技巧和方法,高二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全面掌握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對典型例題了然于心,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為高三大量試題訓練打好基礎。

材料千變萬化,但是其中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是不變的,關鍵就是學生消化技巧方法,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進行訓練。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根據試題的難易程度,找適合的學生來主講或者大家一起說,我起輔助和引導的作用,按照解題的步奏和要求,一步一步說,從中都獲取了哪些信息,材料是怎么歸納概括的……這樣把技巧方法融入到試題中,從慢到快、從易到難,理論聯系實際更有助于學生接受掌握。經過長此以往的訓練,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夠掌握一般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并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高二階段是高中的關鍵時期,高二的學習質量直接影響到高三的復習質量。教師在教學中,一手要夯實基礎,一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和基本能力,爭取為高三取得良好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歷史學業水平測試有效復習策略

江蘇理科考生在高二參加的歷史學業水平測試(以下簡稱“學測”),涵蓋了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等三個模塊。然而,理科考生每周只有兩節歷史課,如想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優秀率,需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近年的教學實踐與思考,筆者初步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

一、緊扣考試大綱,深入講解教材

教師要認真研讀考綱,密切關注考點的變化。為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師可選擇高考模擬卷中的基礎題目,以使學測試題與高考試題的難度相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學測試題就是對高考模擬題的改寫甚至是直接借用。

教師要通盤考慮每課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把零散的知識點整理成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填充圖冊,落實重要的歷史事件,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教師要深入挖掘隱性知識,爭取做到考點的全覆蓋。2010年第21題以“奮進的江蘇――慶祝建國60周年”圖片展為背景,間接考查了江蘇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域――沿海港口城市。本題雖超出了考綱范圍,但只要學生平時認真填寫完成了《對外開放格局示意圖》,完全能做出正確選擇。

教師依照時間順序,圍繞單元引言的標題,按照歷史發展脈絡,系統地總結每單元的知識線索。提煉知識線索時,做到以點帶面,構建完備的知識網絡。2008年第38題基于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的范式,考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史。2009年第36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第37題圍繞西方人文精神,考查了智者學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第38題圍繞近代各階層探索救國道路的歷程,考查了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實踐活動。2010年第37題考查了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趨勢;第38題圍繞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考查了產生、短暫春天、發展較快三個階段。2012年第37題圍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考查了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師也要體會單元之間的內在關聯,遵循“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教學理念,引領學生感悟人類文明發展的同一性、多樣性和互通性。這種教學思路在學測試題中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反映。

教師可以打破單元的、模塊的界限,按照時間順序,根據設定的主題(政治、經濟、思想、科技等)進行專題復習。專題復習的優點在于既能橫向地展現某一時期社會發展的全貌,又能縱向地鳥瞰不同時期某一領域的演進趨勢。2011年第4題借助美國學者墨菲在《亞洲史》中的論述,考查了宋朝在商業(打破坊與市的界限)、文學上的繁榮景象(詞成為主流文學體裁)。2012年第36題圍繞中國教育發展史,考查了春秋時期孔子在教育普及方面的貢獻,漢武帝時期的教育舉措,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嚴復的教育主張,新中國成立之初及改革開放后的教育成就。

二、兼顧不同版本教材的表述,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目前,江蘇歷史教材主要有人民版和人教版,這兩個版本對某些問題的表述,在側重點和詳略程度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命題人會考慮到現實狀況,盡可能兼顧兩個版本。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考綱為準繩,研讀這兩種版本的教材,做到互為補充。2012年第38題圍繞二戰后西歐聯合考查了其背景、過程、特點和影響。對于西歐聯合的過程,人教版細述了20世紀的60年代歐共體和90年代歐盟,簡單提及了70年代(1973年歐共體提出要努力做到國際舞臺上“用一個聲音說話”,戴高樂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人民版則敘述了1975年選民直選產生的歐共體立法機構――歐洲議會成立。事實證明,學生由于對人民版重視不夠,結果導致作答此題時失分較多。

三、注重地方史教學,關注熱點問題

江蘇獨立命制的試題,通過考查地方史的相關知識,不但能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名人和身邊的事件,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愛戀之情,而且也契合新課標對合格公民的期許。2008年第14題考查了江蘇近代歷史人物――南通張謇、無錫榮氏兄弟對民族工業發展的貢獻。2011年第13題以青奧會為切入點,考查了與南京有關的歷史事件――《南京條約》簽訂、《天朝田畝制度》頒布、日本投降、國民政府覆滅。2012年第7題利用近代蘇州城的截面圖,考查了與蘇州被辟為通商口岸相關的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第8題考查了在南京發生的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民國成立和《臨時約法》頒布。這種命題趨勢客觀上要求教師關注與江蘇有關的歷史知識,圍繞某些選定的主題進行系統地總結和整理。

教師要密切關注輿論焦點,敏銳捕捉社會熱點,適當進行知識的拓展。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各地都以不同形式開展了紀念活動,緬懷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眾所周知,辛亥革命同江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鑒于此,命題人沒有回避此熱點問題,而是著重考查了其背景(組織基礎――興中會和同盟會,思想基礎――三民主義)、過程(高潮――定都南京和頒布《臨時約法》)、影響(推動了)。

高二歷史論文:高二歷史導學案教學模式小結

摘要:新學期伊始,我校大力推廣“三環節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從開學前的各級各部門的專門培訓,再到各種研究課的討論點評,我們可以看出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信心和決心。本文將我校高二歷史備課組就實施“三環節導學式”模式過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作一簡要總結。

關鍵詞:歷史教學;導學案教學;模式小結

一、分組學習,使學習小組更有利于學生交流合作

在高二年級,非常強調學習小組的作用。由班主任教師負責,各代課教師協調,形成班級各具特色的學習小組,這比較有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有利于學生與教師形成積極的、互動的效果。

二、制訂合理高效的導學案,使學生課余時間更充分合理地運用

導學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一環。學校強調導學案體現以下原則: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原則,主體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強調教師個人深度備課基礎上,備課組集體研討,形成定案。導學案包括兩個部分:預習案重在“導”字,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是學生學習的指南針;鞏固案是對學生當堂學習內容的評價和檢測。

面對高二學生時間緊、內容多的特點,我們對高二的導學案進行了符合歷史學科特色的改革。

措施之一:直接聯系課程標準和高考考點,以課程標準和高考考點作為抓手,設置問題,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并以之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重點,以求減輕學生預習負擔。

措施之二: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我們設置了一些“思考題”,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之間橫向縱向聯系的理解。

措施之三:根據歷史學科特色――強調“注重史實”,強調“論從史出”,我們設置了“知識拓展”或“合作探究”或“高考題賞析”或“歷史鏈接”等模塊,通過運用一些典型的、經典的、情景類的史料,來啟發啟示學生,來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證據意識,通過史料讓學生體驗歷史、感悟歷史。

對于導學案,要力求課前發下去,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完成預習案,這樣學生上課時可以就預習中的薄弱環節更有針對性的聽課,同時也可以極大提高第二天課堂效率。所以,為督促學生完成,導學案要求及時收上來批改或查閱,對于完成出色的,給予表揚;對于完成馬虎的,了解原因,給予督催。切實提高“導學案”的引導性和實效性。

三、加強課堂管理、注重課堂設計,使我們的課堂更積極、高效、精彩

隨著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有效教學的研究已經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追求。我校倡導的“三環節導學式”教學模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彩展示”、“糾錯反思”等。

在這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高二歷史備課組還是力求每一課都按照這三段式的要求在完成,尤其是針對其中的“精彩展示”、“精講點撥”環節,我們也力求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得到展示與表現的機會,得到鍛煉與肯定。但是在整個實施的過程中,也不免會出現一些困惑。

困惑之一:學生的課余時間,不能得到真正有效利用,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彩展示呢?

課堂改革背景下,課程資源已經不單純是教科書、教輔材料,還應包括其他許多資源。從其來源分,可以分為校內的、家庭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從其存在的形式分,可以分為物質的和精神文化產品兩方面。可以說,我們周圍存在著豐富的而又極其珍貴的教學資源。以筆者所任教的歷史學科為例,除了教科書以外的課程資源還可以包括――各種歷史書籍、電影、電視、廣播、網絡、歷史博物館、紀念館、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重大事件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豐富歷史認識,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歷史課程資源。

然而,我們學生從早上7:00到晚上11:00,每天學生在上完必要的課程的前提下,還要完成第二天所有課程導學案的預習工作,所以,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閑暇時間再來進行家庭、社會的歷史課程資源的進一步拓展工作了。說實話,可能連多看一本歷史課外資料的時間都沒有了。這樣,就學案談學案,就課本說課本,學生又如何真正做到精彩展示呢?

困惑之二:使用效果不佳,我們發現在課堂上講過的題仍有少數學生沒有完成或沒有更正。

困惑之三:學案是學生很好的復習資料,但有些學生(普通班)今天發的學案明天就找不到了。

困惑之四:實施導學案,每一節內容比原來要多用兩節課,時間比較緊,嚴重影響教學進度。

所以,針對這些困惑和問題,我們也在不斷思索,嘗試進行一些改進。

在探索中尋求解決方法:

解決之一: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或周末時間,通過到圖書室看書、上網查資料等方式擴充知識面,豐富歷史知識,為精彩的展示作準備。

解決之二:對做過或講過的導學案,再次收起來查閱或批改,并要求學生妥善保管,作為復習資料之用。

解決之三: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每堂課的引入都要創設良好的情境。創設適合本課時的故事化、生活化、活動化或問題化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比如,用中國歷史上北方民歌《敕勒歌》導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再導入《北魏孝文帝改革》;還比如,用一段讓學生捧腹大笑的《生物進化》宣傳片,導入生物進化論……精彩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作為一堂課的首要環節,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對于學生對這節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對于一節課的成敗無疑是關鍵的一步。一個成功的課堂導入可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節課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解決之四:進行小組競賽。課堂上為了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法,將全班分成12個小組進行史實的記憶、學習的比賽、課堂的展示、當堂的練習和每周的“周清”。每個環節必讓學生競爭。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學生為了小組利益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抓緊記憶、整理和交流,同時也便于展開小組及小組間的討論。在這樣一種方式下,我已經再次見到了久違的“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的場面,甚至出現當一個問題提出后,十幾個同學同時站起來搶答的場面,興意盎然、熱情高漲。讓上課的教師也會隨之激情澎湃。小組競賽的方式已經存在于筆者的課堂的每個環節,筆者正試著讓小組競賽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讓小組合作競賽成為高效課堂的一個支點!

當然,教師的點撥要根據學生精彩展示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隨時進行點撥,這樣可以針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知識要點的剖析,分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抓住問題要害、突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最后,我們認為一份好的學案,并不是堆砌幾個題目,而是能使學生更容易地學和教師更方便地教。學案的使用效果關鍵是看學案設計的質量。復習課和新授課的設計有何不同?如何有效使用學案?學案如何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這些問題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總之,強調要因材施教,也說過教無定式、教無定法。不管怎樣,只要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綜合進步有利,我們就要勇于嘗試、積極嘗試。我們會根據我校高二學生的特點和歷史學科的特色,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合適的改革!當然,這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去進一步積累經驗,才能形成一種適合我們紫中的歷史模式!才能更加激發師生的發展動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紫陽中學 7253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护士毛茸茸高潮| 桃花影院理论片在线| 内射少妇36p九色| 日日摸日日踫夜夜爽无码|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播放| 米奇7777狠狠狠狠视频影院|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国产传媒| 黑人玩弄人妻中文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我被公满足舒服爽视频| 麻豆╳╳╳乱女另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bbw搡bbbb搡bbbb|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插插射啊爱视频日a级| 人妻中出受孕 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在线观看| 成全视频高清免费|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av片在线观看|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