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06:1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業生物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如今,由于我國經濟在飛速發展,對資源的過度利用已經成為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良性循環,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我國的水資源豐富,但只有少數的淡水資源供人們利用,在這種水資源緊缺的狀況下,還出現了大量的水資源受到污染的局面,使得各個領域對水的競爭都愈來愈烈,水資源不斷地變少,緊缺,日益演變成一個國際的問題,全球對水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水資源的競爭也在逐步走向國際化。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水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如果水資源供不應求,將會導致難以預計的災難性后果。在無法改變水資源緊缺的客觀事實下,我們只有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才能避免我國在水資源的問題上出現悲劇。農業的污染作為對水資源污染最多的產業之一,采取農業水資源治理的措施必要的,本文主要通過介紹生物技術,對當前的農業水資源污染狀況進行分析,探討出生物技術在農業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關鍵詞:生物技術;農業水污染治理存在問題;原因
引言
目前我國用水較多的產業就是農業用水,由于水資源的農業利用和糧食問題緊密的聯合在一起,糧食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這給水資源的控制和調節又增加了難度。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是分布不均等,北方的水資源較少而南方較多,所以形成了北方干旱地區居多,南方潮濕的特點,在水資源的開發問題上,常見的都是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長時間的開發地下水資源,使我國的供水資源逐漸單一,還導致了地面污染等嚴重的問題。如今農業上的污染使得水資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對環境的污染如對水資源以及土地的污染,以及使用農業化學物品對農業產物的污染,如食品的安全,健康問題。比較嚴重的屬于對水的污染。大氣污染的形式主要還是農業活動中使用的化肥,經過揮發,進入到大氣層中,流動性的污染大氣層。而水污染主要是一些農業系統在設置排水設施的過程中,隨意的對當地的河流排放污染物所導致的水資源污染,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緊缺狀況的日益重視,中國的水污染在控制方面已經逐步在改善。生物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科技研究成果,在農業污水治理的問題上主要表現形式為通過植物的內部反應器來進行污水的凈化處理,但是由于我國在生物技術的開發上還存在進步的空間,所以生物技術在農業污染治理中還是需要不斷探索的。
1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生產有益的物質,對動物來說,就是使動物在生理活動過程中生產出對自身對周圍有積極作用的物質,相同的,對植物來說,就是使植物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產出對植物自身和環境有益的物質,將這一技術應用到農業水污染的治理上可以有效的對已經污染的水資源進行補救。生物技術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生物的細胞和基因,生物的一系列生理結構特征可以和水資源污染相互合作,例如它具有吸附性,降解性等。生物技術是當前科技飛速發展的新型技術,還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所以在它廣泛應用之前上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包括農業污水處理的利用。
2目前我國農業水資源污染狀況
2.1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中國的農業發展時期,農業生產者一味的追求生產量,對土地使用大量的化肥,而化肥使用超標,會使得土壤中的水分營養價值嚴重下跌,也進一步污染了地下水。中國在化肥的使用上已經超過了其他的任何國家,位居全球第一,而在利用化肥上,又不斷下滑,導致化肥不但不能合理有效的發揮其作用,還污染了周邊的河流湖泊。導致此類問題主要原因有三種,其一是化肥在生產的時候其化學元素組成不合理,其二是缺乏專業的操作人員。眾所周知,上世紀90年代,中國農業生產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施用化肥又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大部分對化肥技術認識不夠的農業生產者濫用,誤用的方法導致化肥的不合理利用,最后一個因素是我國在化肥生產的結構上不夠完善,導致化肥的益處不能被農作物完整的利用,而弊端卻發揮了主要作用,引起河流的嚴重污染。
2.2農藥的使用引起污染嚴重
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是保護農作物的基本措施,農藥投入農業生產可以避免農作物受到害蟲的侵蝕,保障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但是,農藥在農業的生產中一度出現過量的使用現狀,帶去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對生態平衡造成了威脅,也使健康問題得不到保障。隨著這一現象的加劇,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農藥的使用問題,在對水域的研究調查中發現,河流水域每20個其中至少就有一種農藥,地下水域中的調查結果也是如此。由于農藥不易揮發,特別容易保留,所以在進入土壤中后,加劇著對水域的破壞。這些被污染的水域一旦經過水域傳輸系統被人飲用,有些農藥中所含的致癌物質將會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
2.3養殖產業污染物的排放
中國傳統的施肥途徑是利用人和動物的排泄物進行施肥,但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化肥的生產導致了農業施肥的轉型,從傳統的施肥模式轉向了化肥使用的新時代,隨著化肥使用的廣泛,人們逐漸忽略了傳統的施肥模式,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不能利用,這些本來有用的有機物因不能應用于農業而排放到大氣中逐漸加劇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隨著養殖產業的不斷壯大,有機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斷地增多,況且這些排放物中所含的某些化學元素也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這成了我國水污染治理的有一個極具考驗的問題。
3生物技術在農業水污染治理中的現狀
農業水污染嚴重的現狀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這不僅是農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無疑要加大在農業發展方面的速度,但是農業水污染嚴重幾乎是一場農業發展的災難,所以為了求得農業的優質發展,在水污染治理這一問題上必須進行有力的研究,應用最新研究的生物技術將農業發展和水污染治理有效的進行融合是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新目標,生物科技雖然在農業的發展問題上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這需要我國的生物科研人員加大研究力度,更深入的探索研究,爭取在有效的利用上打開新的局面,為我國的人民安全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4生物技術在農業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4.1生物技術的推廣不廣泛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眾多,農業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收益普遍低下,這一局限性導致我國國民對生物技術的認識不夠,所以生物技術在推廣的時候出現了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一方面是各教育機構在進行生物技術的應用推廣上沒有較強的責任感,導致教育工作不能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教育力度不大,生物技術的相關知識得不到普及,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就是關于農業水污染應用于生物科技的一些工作人員在從業的時候傾向與所學內容吻合的崗位,人才大量流失使得生物技術的研發力度一直停留在初級階段,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人們的健康問題有受到了威脅。生物技術中,一些專業性不強的操作人員會對生物技術的使用造成阻礙,也會由于認識不足而導致各方面工作不能合理有效的開展,針對這一現象應該采取加大研究人員的專業性,所有進行生物技術研究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操作技術,保障制度的完整規范性。
4.2農藥不能分解的弊端
食物鏈的完整是生態平衡的主要表現形式,在食物鏈的結構中,無論哪一個生物的生存被破壞,整個食物鏈就會受到影響,生態平衡就會存在威脅。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的大量使用就是破壞食物鏈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通過殺害某一種生物來破壞生態平衡。例如農藥可以殺滅雜草,但是會影響家禽類和樹木的數量,有時候還會導致其他生物的死亡。傳統的農藥毒性較強,因此農藥的逐步發展和完善過程中,逐漸走向易于分解的階段,農藥的毒性強使得在開展農藥的生物技術研究上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我國在生物技術應用于農藥的一些領域上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農藥中的生物在分解的處理的過程中,活動區域比較廣泛,這微生物技術的研究增加了難度,目前這一技術正受到過程繁雜,投入成本高的困難,所以在生物技術應用于農藥的方向上應該先致力于研究出可以分解農藥中有害微生物的領域。在此控制污染嚴重的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利用生物技術,對各個河流湖泊的水污染程度進行測量,一旦農藥的污染程度超標,立即采取凈化措施,爭取做到水資源安全,良性的利用。
4.3生物技術的治理缺乏規劃機制
我國社會目前處于轉型的階段,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在加快,對我國的經濟,環境等都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主要遍及在城鎮和農村,所以水污染的工作也將從這兩方面進行開展,但是由于我國農村的水污染分布區域比較小而且松散,城鎮的水污染區域密集,所以需要對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做出合理的規劃。就當前我國治理水污染的階段還停留在治理上,并沒有對水污染采取檢測,維修的措施。對家庭生活用水,養殖產業排水的污染處理上,我國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沼氣池,但是這在農村污水治理上存在著問題,這也是農村污水排放的分散導致的,因為沼氣池的設立成本較高,占地面積又大,所以對于農村污水處理來說,存在問題也是無可避免的。城鎮的人口密集,污染也密集,可以應用經過特殊處理的活性泥進行處理,不過總體來說,城鎮和農村的污水處理措施還是比較落后的。所以在生物技術的應用上應該加強處理者和污染地交流,在被污染的地區建立科研站,實時實地的進行考察,研發,確保生物技術的治理機制能夠有目標性的持續深入。對高校在專業知識的普及上提供大的支持力度,實施監控機制,通過不斷的推廣,做到生物技術應用價值的發掘。
4.4生物技術應用不夠產業化
雖然我國加大了在生物科技研究上的力度,但是目前我國的生物技術還處在發展的階段,有待探索。生物技術至今還是缺少平臺,我們應該明白,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水污染的問題上不僅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還需要積累了大量經驗的專業人員,所以,在崗前的指導培訓上也應該加大力度。生物技術不夠產業化的主要原因還是缺乏強大的推動作用,對此制定方案需從三個方面考慮:第一是對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水污染的前景進行預測,這對生態平衡的合理循環和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歷史意義。第二是對農業水污染采用生物技術的崗位定義不夠明確,所以在社會的發展下,處理好個人與單位的關系問題,服務問題,財富問題,促進該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第三是生物技術在農業污水治理中的重大作用進行全面的認識,明確生物技術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不僅是治理區域環境,是對個人的健康安全問題,生態的平衡問題,以及人類的發展存亡問題都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到的是促使市場經濟參與進來,對集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進行篩選,實現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水污染的創新。
4.5生物技術的資金計劃不合理
農業污水治理工作正常無誤的運行需要足夠的資金儲備,進行實地考察,細致分析,合理計劃,開展工程等等流程,但是面對實際狀況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還需要一定的支持力度和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當前我國在農業水污染應用生物技術的治理上,缺少團隊的合作,加上各大企業不能為工作人員提供先進的研究設施,導致工作成效和預期成效大相徑庭。主要原因還是與此相關的公司比較少,多數企業在支持力度上不夠,所以生物技術的開展主要還是以小型規模為主,解決這一現狀還是需要各大企業對生物技術應用于農業水污染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白這項工作的必要性,完善資金的流動模式,創造企業和國家的共同可持續發展。
5結束語
我國當前的形式是,經濟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人口眾多,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緊缺的當下,農業水污染應用生物技術雖然有很多的阻礙因素,但這是必須跨越的一步,生物技術是一項新型的科學技術,它的發展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在生物技術的應用上應該以傳統的生物技術為基礎,加大探索的力度,不斷地深入研究,爭取解決農業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凈化大氣層和水資源,為我國重回碧海藍天,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生生不息做出重要的貢獻。
作者:孫鑫 單位:上海昂未環保發展有限公司
摘要該文以“農業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為契機,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網站建設與信息完善、實驗教學管理、實驗儀器設備管理、低值易耗管理、儀器預約管理、實驗室開放管理、實驗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化隊伍建設等方面對網絡條件下實驗教學中心管理的信息化進行了探索和實踐研究,整合了現有網絡資源,規范了實驗教學中心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實驗教學中心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開放化、共享化,推動了各項資源的共享利用,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管理;信息化;資源共享
實驗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的搖籃[1]。在高等教育迅猛、高速發展的今天,原有的教學資源配置已無法適應當前發展的要求,為此,各高校紛紛采取措施,成立了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不僅有利于節約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而且能夠促進實驗教學改革,實行分層次教學,更有利于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實現科學和規范化管理,發揮整體優勢,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2-4]。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實驗教學中心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已經成為新時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網絡信息化在高校實驗教學中心發展中能夠實現數據的實時性,易于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可以大大減少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功能齊全、智能高效的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和信息化的實驗室管理系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我約束能力,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實驗熱情和實驗興趣。
1實驗教學中心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規程”的要求和實驗室體制改革基本原則,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我們將原有植物學實驗室、生理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遺傳學實驗室、微生物學實驗室、蠶學實驗室、生物制藥實驗室通過部分調整、有機整合構建成6個功能實驗室,組建了實驗教學中心,并制定了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方案和實驗室建設規劃[5]。經過多年的發展,實驗教學中心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成效。2013年,“農業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獲得教育部批準立項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盡管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并已在實驗教學中心網絡化、信息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但必須看到,與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對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水平的要求相比較,我們在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1)實驗教學資源網絡共享程度不高;2)實驗教學、儀器設備信息化管理機制不健全;3)實驗技術隊伍參與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的意識和素質有待提升;4)實驗室處于相對閉鎖狀態,開放程度不夠;5)實驗教學中心日常信息化、網絡化管理重視程度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無法適應網絡時代對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需要,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等仍深陷繁重復雜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先進的儀器設備、最新的實驗資源又不能廣為師生使用和借鑒,嚴重制約了信息化時代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發展和示范作用的發揮。因此,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生物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工作,轉變觀念和工作思路,積極、適時調整農業生物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物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的改革與創新,建立有利于滿足素質教育與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高層次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建立高素質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有利于促進開放水平提高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網絡化管理體制。
2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建設的路徑
為了更好地實現實驗教學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我們積極搭建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心網站,拓展實驗教學中心網絡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內容與功能,搭建了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中心網絡信息化管理模塊,并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將相關功能模塊實現了交互和互訪,如圖1所示。
2.1實驗教學中心網站架構的優化
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建設是構建實驗教學中心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基礎,是實現網上輔助教學和網絡化、智能化實驗室運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通過對實驗教學中心現實合理需求的分析,將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劃分為中心概況、課程資源、教學條件、教研成果、信息平臺、制度建設、學習園地等相關板塊,每個板塊又細分成若干個二級板塊,如課程資源下設教學大綱、實驗課件、實驗視頻、網絡課程、精品課程等二級模塊,某些二級板塊又進一步細分成一定數量的三級板塊,直到劃分成最基本的功能板塊為止。通過這種設計,把實驗教學中心網站整體結構化分成若干功能明確的基本模塊,確保基本功能模塊開發明確簡單;同時,中心網站整體結構層次清晰明朗,便于維護和擴展。
2.2實驗教學管理
選擇專業的教學管理系統作為實驗教學的管理系統平臺,并通過網絡鏈接技術與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實現交互。作為一個面向學院各部門以及實驗教師、實驗教學管理人員、學生等各層次用戶的多模塊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師課表查詢、專業推薦課表查詢、實驗專業信息管理、實驗項目開課安排、實驗項目學生安排以及實驗選課情況查詢等模塊,能夠滿足從實驗教學計劃安排、實驗教師課表查詢、實驗課程開課安排到學生選課結果查詢等實驗教學各個環節的管理需要。系統采用了Internet網絡技術,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數據共享,促進了實驗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
2.3儀器設備管理
實驗教學中心采用專業公司開發的儀器設備數據管理系統。通過數據管理系統,實現了設備登記、賬目修改、設備查詢、變動申請、變動審核、報表打印等功能,建立了儀器設備的驗收登記、在帳查詢、領用人調整、校內調撥、報廢報損等各環節的網絡化管理通道,使得資產領用人員、資產專管人員、資產使用部門、資產主管部門通過網絡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了各部門之間儀器設備的時時對賬,實現了國有資產,特別是儀器設備的動態化管理,為提高儀器設備配置的優化提供了參考。
2.4低值易耗管理
委托開發了低值易耗申請管理系統,建立了包括用戶賬戶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申報信息處理為主要內容的低值易耗管理系統,實現了低值易耗申請人員管理、低值易耗品目的增減管理、低值易耗品申報信息管理等相關功能的自動化。系統的投入使用,可以讓使用者通過這個平臺在網上提交申請,便于實驗技術人員、實驗中心管理人員能夠預先了解相關材料的使用需求,及時審核,及時領取和采購。低值易耗管理系統的使用,加強了實驗教學中心低值易耗物資的綜合管理水平,節約了資金開支,減少了浪費,合理利用和分配了低值易耗物資資源。
2.5儀器預約管理
采用基于物聯網開發的“大型儀器共享管理系統”。從大型儀器管理和共享的實際工作出發,以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管理數據為基礎,根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構建大型儀器物聯網系統。該系統功能包括:在線預約,授權使用,計費結算,儀器安全和使用監控,數據傳輸,自動統計報表與上傳等,規范了工作流程,實現了分層授權管理,促進了資源整合和共享,實現了大型儀器設備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管理。同時,利用針對大型儀器的“設備監控保護儀”,作為大型儀器物聯網的終端節點,以RFID射頻通訊及識別技術,實現用戶身份識別,控制使用權限,自動生成使用記錄,實時將設備信息聯網,實現實驗數據傳輸。儀器預約管理系統的使用,從根本上實現了儀器的全線共享及開放式管理,大大解放了人力,全面地實現了大型儀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2.6實驗室開放管理
利用網絡鏈接,應用現代物聯網技術,創新了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使用實驗室的申請者通過網絡預約,實驗教學中心審核授權后,申請者在許可的時間范圍內,使用自己的校園一卡通即可進入實驗室,操作使用儀器設備。同時,利用設備監控保護儀控制儀器和實驗臺電源,配合網絡監控系統,實現實驗室的24小時開放,從而達到開放使用的目的[6]。系統細化了各項管理,進一步提高了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為教師的開放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持,為提高實驗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保障。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應用可實現實驗室的全天候開放,實現遠程控制和管理,確保實驗室的開放和安全。
2.7教學資源共享
高校擁有最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和建設隊伍,是優質教學資源的高效集中區域[7]。網絡學習資源對廣大師生的學習起著重大作用。通過網絡鏈接技術,對已有優質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完善網絡學習資源管理機制,可以實現最大可能的共享,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便捷、有序、規范、優質、開放共享的學習平臺。通過實驗教學中心網站的建設、架構的優化及對其的經常性更新,促進了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中心網站提供了教學大綱、實驗課件、實驗視頻、網絡課程、精品課程等相關教學資源等,并結合學科特色,建立了植物標本館、中藥飲片展示、家蠶資源等專業資源展示平臺,內容詳細,以供學生學習和掌握專業內容,實現了學生的隨時學習,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臺。
2.8加大實驗教學中心信息技術隊伍建設力度
根據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進程,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隊伍建設。通過開展信息化政策、信息法規、信息道德的宣傳教育,塑造和提升實驗室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意識;通過組織實驗室管理人員參加計算機基礎知識、數據庫檢索、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的應用等相關培訓,對實驗教學中心人員進行信息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在崗培訓;鼓勵實驗技術人員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積極申報有關項目,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有計劃地改善實驗技術隊伍的職稱和年齡結構,建立和完善實驗技術人員的考核監督和激勵機制。
3實驗教學中心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的效益
實驗教學中心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及網站建設改變了實驗教學中心的現有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等的管理模式,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強調了實驗教學中心的特殊性,從而將實驗教學中心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到自動化、智能化、開放化、共享化的角度上來,促進了學生實驗的主動性。
3.1實現實驗教學中心運行自動化
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儀器設備管理系統、儀器預約管理系統、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的整合、建立與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教學中心在實驗教學、儀器管理、儀器預約、實驗室開放等方面的運行自動化水平,使得實驗教學中心在自動化運行水平和能力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
3.2實現實驗教學中心管理智能化
實驗教學管理系統、低值易耗管理系統、儀器預約管理系統、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等在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工作中的投入運用,使得實驗教學中心工作人員、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教學、低值易耗、儀器設備等各項工作,有效提升了實驗教學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助于實驗教學中心的規范化管理。
3.3實現實驗教學中心管理開放化
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的使用,建立了實驗教學中心在時間、內容、設備上的立體化開放新格局,做到了對學生和教師的時間開放、空間開放和資源開放的“全開放”,實現了實驗室的遠程控制和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的全面開放使現有的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8]。
3.4實現實驗教學中心資源共享化
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建構與實驗教學中心網站的建設和內容的不斷更新、完善,一方面促進了實驗室儀器設備的集約化管理,提高了實驗室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了實驗教學中心在資金、時間、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效益,促使實驗教學中心管理上水平;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各類網絡實驗教學資源,促進了中心優質資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9-10]。
3.5促進學生自主實驗積極性
實驗教學中心的網絡化管理,為學生提供了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資源、實驗教學軟件資源和教學錄像與學生實驗成果資源等在內的豐富資源,供學生了解實驗場地、實驗設備、實驗步驟和實驗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使用,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意識、創新實踐均具有積極的意義,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11-12]。
4結束語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度發展,進一步拓寬了實驗室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也同時為實驗教學中心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提供了新的維度,因此,管理信息化是實驗教學中心管理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完善和創新網絡條件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徑,有效提高了實驗教學中心管理的綜合效益,鞏固了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已有成效,更好地發揮了實驗教學中心在學校教學、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切實地實現和加強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輻射和示范作用。
作者:張寬朝 蔡永萍 江海洋 趙良俠 趙海泉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生物科技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方面也尤為突出,所謂的生物技術也就是指生物的改造技術和利用技術。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方面非常廣泛,它不僅對農業的種植方面起到巨大作用,還提高的農業的產量,為農業更好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策略,還在其他技術領域廣泛推廣,為其他技術領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促進其他技術領域的發展。
[關鍵詞]生物技術;農業種植;推廣應用
前言
21世紀的中國,科技的發展非常突出,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如生物技術中的轉基因技術、現在的生物農藥、組織培養技術等在農業的發展中也占有很大的突出地位。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保護了土壤的肥沃程度,節約了一定的資源,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生態保護的作用,并且,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保證了農產品的高效增收和質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帶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發現農業生物技術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生物技術在農業中也越來越重要,作為第三產業,自身具有產量高,投資小等特點。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對農業的需求非常大,并且我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就意味著對農產品的需求也很大,我國的耕地面積大,這樣就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產量,以及田地自身的狀況,利用生物技術可以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情況下,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產量,土壤肥沃,生物技術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技術。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問題,如病蟲害多,需要用農藥去除病蟲害。在用傳統的農藥過程中,化學因素很多,不僅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土壤的肥力,降低農作物的產量,而且不能從根部去除病蟲害,只能局部除害,局限性大,而生物藥物,是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等來去除病蟲害的,不僅減小了對農藥的使用,可以保護環境,提高農作物產量,而且還可以從根部去除病蟲害,不會在使病蟲害復發。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可滿足我國人民的需求,帶動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加快經濟的發展。
2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2.1抗病蟲。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有時候農作物的產量并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高,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因為大量的病蟲害侵害農作物,糧食的產量因農作物侵害造成的損失占有大約六分之一,導致農作物的產量急劇減少,人們往往采用化學藥劑進行滅蟲,這樣不僅不能對病蟲害完全消滅,而且對農作物自身也具有不良的影響,影響農作物產量,利用生物技術配制的生物藥物,可以將病蟲害完全消除,提高農作物的產量。2.2抗寒。在寒冷的冬季,有些植物往往熬不過冬季便已死亡,特別是在東北這種超冷的地區,大部分植物都過不完冬季都已死亡。種種跡象表明在寒冷的冬季大部分植物的抗寒性較差,而利用生物技術,可以產生抗寒能力的轉基因作物,可使在寒冷的冬季,提高農作物的抗寒能力。2.3抗金屬。越來越多的人挖煤礦,挖鐵礦,采各種各樣的礦類,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水污染嚴重,土壤破壞嚴重等問題,而且采各種各樣的礦類會造成金屬污染,大量的重金屬會造成各種環境問題加劇。重金屬的污染,會破壞土壤的肥力,導致農作物植株矮小,生長周期不正常,導致生長周期比其他植物生長周期長,從而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并且重金屬還會危害人類的健康,對人類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巨大,利用生物技術改良農作物對重金屬的抗性,可提高農作物對金屬污染的抗性,促進農作物恢復正常生長。2.4促進其他技術領域的發展。生物技術的發展,不僅在農業種植方面有很大的貢獻,還會促進其他技術領域的發展,如促進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轉基因技術是通過一種優良的農作物基因,轉移到一種與其毫無關系的農作物身上,從而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推動其他技術領域的發展。2.5制作生物農藥。通過利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可以制作出與傳統農藥完全不同的生物農藥,傳統的生物農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傳統的農業不能將病蟲害完全的消滅,并且化學因素較多,降低土壤的肥力,破壞環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而生物農藥則不同,生物農藥不僅減少對農藥的使用量,而且還能完全消滅害蟲,不污染環境,不對土壤造成傷害,不會降低土壤的肥力。
3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策略
3.1加強宣傳。加強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和宣傳力度,可利用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通過微博、微信、新聞、報紙、電視等手段進行傳播,讓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生物技術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對農業種植方面有什么巨大的貢獻,讓生物技術引領農業的發展,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生物技術,才能更好的促進生物技術的發展,從而推動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方面的發展。3.2政府加強政策扶持。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對農民進行補貼,出臺相應的惠農政策,建立培養基地,讓更多的農民進行學習,使更多的人了解生物技術,這樣可以保證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技術設施保障,建立農村合作根據地,與一些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建立生態技術農業技術,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能,加強培養專業人員,讓專業人員帶動農村人員,從而培養農村人員的專業技術技能。3.3改革創新。生物技術的發展,不能死搬硬套,要有創新意思,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要與當今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生物技術的發展,要適應農業的發展,要與當今農業道路相適應,只有進行了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才能很好的促進生物技術的發展??偨Y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當面具有很大的貢獻,使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經濟的發展,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
作者:姚洪濤 單位:鄆城縣隨官屯鎮政府
摘要:生物技術作為人類科技發展的新型科技成果給諸多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并且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空間將會更加廣闊。尤其在農業生產中,生物技術的應用對現代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有機農業生產中生物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有機農業;生物技術;種植;應用
有機農業產品開始成為現代人追求的新時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機農產品更加的綠色環保、健康養生。而在有機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應用不但提高了有機農業產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這對于現代有機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若能夠合理利用,擴大有機農業生產范圍、推進有機農業發展并非難題。
1.生物技術在有機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生物技術是新興的科技產物,近些年來才被真正投入到實際生產中。生物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投資成本低、產量大,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體現十分顯著,并且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產量的提高。在實際的使用中,不但能夠有效增加作物產量,且投資成本低,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推進可持續發展農業上也有著明顯優勢。因此,在推廣應用中得到了一致的肯定,能夠進一步推進綠色可持續農業發展。
2.生物技術在有機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生物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其在農業種植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生物技術主要被應用在下面幾個領域中:
2.1轉基因
轉基因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領域中,即通過將某一農作物的優良基因轉移到另一農作物上,以達到提高農產品產量、產品質量的目的。轉基因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對某一農作物的基因進行改造,并重新組合,最終將其導入到生物體內,其中,目的基因的提取是轉基因技術的核心,據調查了解,當前農業種植中應用最多的生物技術則屬于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對農業種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農業種植領域中,常用的基因有種子貯藏蛋白質基因、蘇云金桿菌抗蟲基因等,由于植物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利用轉基因技術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將其轉移到另一農作物上,不僅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也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因此,轉基因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對生物技術的不斷研究,轉基因技術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并且轉基因技術的應用規模也會逐漸擴大,據資料表明,當前轉基因類植物的種植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在我國農業種植中,利用轉基因技術種植的植物面積呈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除此之外,在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最為突出的則屬于雜交育種技術,雜交育種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相比,其操作更為簡單,在農業種植實踐中,雜交育種技術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組織培養
通過人工誘導技術,在組織細胞全能性基礎上進行組織培養,以此實現通過某組織得到完整植株的技術便是組織培養生物技術。該技術實現的基礎要求便是植物細胞在操作時需要處于無菌狀態,從而保證植物細胞發育能夠正常良好,最終得到的植株也完整。該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不但能夠提高植物的產量,并且還能在提高生長速率的同時,獲得優良的植株品種,這是因為植株在生長過程中處于無菌狀態,因而有效避免了外界病毒對植株幼苗的侵害?;谶@一點,該技術對于作物產量的提升、優良品種的獲取具有積極作用,并且在實踐應用中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是值得大力推廣的生物技術之一。但是,雖然該技術的優勢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培養過程中,植物組織的培育條件十分嚴格,陽光、溫度以及濕度條件必須滿足組織生長需求,并且培養基的成分、pH值等也必須嚴格依照組織生長規律進行調節,對外界因素的控制也是影響植物組織培養效果的關鍵。除此之外,在為組織發育提供優良條件的基礎上,還應當在初代培養過程中處理外植體褐變問題,這是因為接種外植體時極易產生褐變,這會直接對組織培養結果造成影響,因此外植體褐變預防工作也是組織培養工作的重點。
2.3制作生物農藥
生物技術的出現、發展給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由于生物技術的環保性高,可持續發展性強,因而在農業生產中,尤其是農業種植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生物農業作為新興的生物技術在種植領域也開始得到應用,生物農藥是通過生物代謝產物達到殺滅農業害蟲的效果。該技術的應用不但有效保護了農作物免受害蟲侵襲,同時還避免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破壞,是綠色農業發展的又一保障,因此生物技術被應用在農業制作商具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基因工程中,很多藥品都來源于生物組織,但是這種材料提取工藝較精細,且提取困難,因而成本較高。但是生物農藥的制作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這種大規模的生產制作可以利用微生物進行生產,通過在微生物中導入需要的生物基因,利用該基因產生需要的藥物,這種生物制藥模式不但能夠降低生產難度,解決原料來源問題,還可以形成規?;a,降低生物農藥生產成本。這種通過生物技術制造的生物農藥雖然目前沒有得到推廣,但是隨著生物技術的完善,生物農藥的制造水平將會越來越高,生物農藥也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結語
農業種植是有機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生物技術作為新興技術被應用在農業種植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在未來,生物技術在有機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較為常見的生物技術主要包括轉基因技術、組織培養技術、生物農藥技術等,其中轉基因技術是目前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領域影響最大的技術。而其他生物技術研究例如生物固氮技術、光合作用研究等是未來生物技術研究的攻關重點,對于突破科研瓶頸具有重要意義。其技術的突破也為未來有機農業發展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不斷推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作者:胡雯竹 尚振娟 王紹山 單位:吉林省敦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吉林省敦化市農墾特產總站
摘要: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各方面的產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農業作為第一產業也受到了現代化的影響,其中,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于農業種植來說有著重大意義。農業種植經驗與最新的生物技術成果相結合大大的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提高了農業發展的經濟效應,有利于農業的轉型升級,實現長足發展。在本文中筆者將分析當下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發展狀況,揭示生物技術的應用對于農業種植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業科技化;應用現狀;重要意義;農作物種植
毋庸置疑,中國農業發展由來已久,農業發展情況更是關乎國家與人民的福祉。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農業的發展以不斷朝著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前進。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上的廣泛運用,使得農作物在產量和品質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進步,由此,帶動了農業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就需要不斷地把生物技術等科技的最新成果合理有效的運用于農業種植生產中。
1生物技術對于農業種植的實際意義
為了加快推進農業種植的發展進程,生物技術正不斷地廣泛應用于作物生產種植當中。生物技術的發展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升農作物的品質,滿足市場供應需求,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當下的生物技術的運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合理的應用會導致環境破壞,不利于農業的科學發展道路。所以,如何做到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與科學化是當下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與此同時兼顧現代科技與綠色發展的結合,積極地學習借鑒西方的科技成果與實踐經驗,并綜合考慮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狀況,科學合理的促進農業的長足發展,從而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助力[1]。生物技術對于農業種植方面的貢獻主要包括提高產量、提升品質、預防病蟲害3個方面。提高產量方面,我國作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在糧食供應方面一直以來都是與人民切身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技術在我國還未發展開來的時期,糧食問題一直以來就是阻礙我國全方面發展的巨大障礙,直到雜交水稻的發明,我國的糧食問題才有了巨大的突破,糧食產量上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礎性的保障。提升品質方面,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人們開始重視產品自身的品質問題。尤其是在當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階段,糧食的質量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預防病蟲害方面,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一直以來是困擾農業生產的頭號問題之一,然而,有效運用生物技術就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提升農作物的成活率,較好的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2探究當下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運用路徑
2.1生物技術中在農業種植方面應用最廣的便是轉基因技術
當下轉基因技術毫無疑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諸多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提取出優良的農作物基因,轉移至缺乏此基因的農作物之中,這種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但是隨著進一步的發展研究,有部分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對此技術產生質疑,認為這種技術從長遠來說會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然而,根據近年來的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我國并未發現該技術的危害之處。面對這種質疑之聲,應該進一步對這種生物技術進行研究,更好的完善轉基因技術。
2.2農藥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影響,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但是于此同時農藥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也是十分嚴重的。隨著我國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綠色科學可持續的發展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要求。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忽視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在這方面,廣泛開發生物農藥可以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生物農藥把生物自身的新陳代謝與農藥相結合,極大地減小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又能很好的做到預防病蟲害[3]。但是,這種新興的生物技術目前也有一定的問題,由于制作成本過高,影響了生物農藥的廣泛運用,所以,生物科學家們還需要不斷研究,進一步把該技術完善成熟,最終將這些新型科研成果應用在農業發展中來。
3結語
生物技術的運用對于農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通過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物農藥技術、雜交技術等實現了農業的長足發展。然而,在農作物的種植生產中新問題也層出不窮,這需要進一步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發展生物技術,實現農業發展的可持續化。
作者:安培俊 單位:東明縣城關街道辦事處
摘要:如今,農業作物生產在巨大的單作物農場,廣泛依賴于化學農藥、合成肥料和轉基因作物品種,不僅消耗和降低土壤肥力,減少生物多樣性,并產生空氣和水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威脅到公眾健康。因此,將生物技術廣泛應用到農業種植之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主要對我國農業發展進行分析,同時對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農業種植;生物技術;應用
1生物技術的應用現狀
將生物技術廣泛推廣到農業種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一定要加大對生物技術的應用。如今,經濟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對生物技術的完善以及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進作用[1]。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農業種植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今,我國加大了對農業種植的推廣與應用,相關政策更加完善,支持力度不斷增大,為農業種植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發展條件。近年來,我國的農作物產量不斷增加,其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程度地提升,種類也不斷增多,進而提升了我國的競爭力以及綜合國力。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雖然我國的農業種植得到了較大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而發達國家的生物技術也領先于我國。雖然我國生物技術的應用時間較晚,但是我國加大了對生物技術的推廣以及支持,使我國的生物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并獲得了不小的成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2]。
2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應用的意義
2.1提升農業產品的產量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我國的土地面積較大,但是實際的農業種植面積卻十分有限,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所以,提升農業種植技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不僅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生產質量,而且能夠較為顯著地提高農作物的生產產量,滿足人們對糧食日益增長的需求,為我國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2.2提升農作物的質量
隨著現今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糧食作物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農業作物不僅要滿足人們對于營養的需求,而且必須保證農作物的安全以及產品質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性。所以,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不僅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營養需求,同時也能提升農作物的產品質量以及食用的安全[4]。
2.3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對農業種植的影響非常大,其會對農作物的產量以及質量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農業種植中加強對生物技術的應用就可以對病蟲害進行有效地控制,進而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同時,生物技術也可以顯著提升農作物的存活率。由于生物技術是通過應用轉基因的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進而能夠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食用安全。
3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3.1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所謂的轉基因技術,就是指使用人工技術將生物的遺傳基因進行相應地剪切、加工和改造,再將其注入到需要改變基因的生物中,達到改變生物遺傳特性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主要在于對需要基因的提取,對多生物的細胞進行相應地檢測。轉基因技術不會受到生物種類的限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2分子育種技術的應用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還在不斷增長,所以一定要提高糧食的產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國的耕地面積有限,所以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中種植更高產量的糧食作物,就要加強對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其中,分子育種技術就能夠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就是運用了分子育種技術,這對我國的糧食產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術中的轉基因技術有可能會對人們造成影響,但是尚未明確。所以,分子育種技術就得到了非??斓陌l展,與以前傳統的育種技術相比,分子育種技術更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安全性及質量。所以,推廣及應用分子育種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5]。
3.3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所以,現如今人們對于糧食作物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溫飽上,而是更加開始重視食品的質量以及食用的安全性。生物技術的應用就很好地提高了食品的質量以及營養價值,同時在食用的安全性方面也有較明顯的提升。組織培養技術能夠保留并提高作物的營養價值,同時提高其抗病的能力,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其主要是以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為基礎,使植物組織能夠順利地在無菌環境中生長,并且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保證作物的品質及安全,對于農業的發展和產品的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6]。
4結語
現如今,生物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高農作物的生長速度及抵抗力,從而改善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所以,大力推廣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能夠為我國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何婷 單位:海南省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
1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轉基因技術,即通過一定的技術,將分離出來的DNA分子進行剪切、拼接和組合,并將改變后的DNA分子導入到相應作物的基因組中。通過這種改造和重新組合改變作物的基因,并以此改變農作物的性狀,達到人們想要的結果。在轉基因技術中,最重要的技術是提取目的基因,即將所需要的基因從細胞中提取出來。最關鍵的環節是檢測多細胞生物體,這種檢測是通過將單個受體細胞單獨培養,并使用一定的誘導手段使其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最終對這些個體的性狀表達情況和攝入目的基因的情況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將沒有得到有效性狀的個體淘汰,并對產生有利變化的個體進行研究和進一步的培養。轉基因技術作為應用最廣的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的育種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這種技術的應用,可以將作物的優良性狀進行組合,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并能夠通過性狀的改變對作物的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就目前的生物技術應用情況來看,應用廣泛的植物目的基因主要為蘇云金桿菌抗蟲基因、種子貯藏蛋白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這些基因重要應用于抗蟲害、病害和農作物質量的提高。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張,轉基因技術將會更廣泛的應用到作物種植中。雜交育種技術也是轉基因技術的一種,這種技術是通過對近鄰種群的個體進行雜交,使得到的雜種后代表現出2個種群的不同的性狀,通過對這些性狀進行篩選得到所需要的后代,并且這種后代還能夠通過配子遺傳下去。這種技術的操作方法較之對DNA分子剪切拼接的方法來說較為簡單,并且易于推廣,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和篩選。
2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
組織培養技術,即對相應的植物組織進行培養,利用細胞的全能型,采取一定的誘導手段,保證培養環境的無菌性,并能夠使相應的植物組織發育正常,并最終使其發育為完整的植株。這種技術能夠使植物的繁殖技術加快,并且能夠保證植物發育的優良性。由于其培養環境是無菌的,還可以有效的解決病毒對植物體的侵害問題。在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2.1組織培養的環境條件要嚴格
在對植物組織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培養環境的溫度、光照條件、濕度等進行一定的控制。同時應當注意培養基的組成,控制其PH值和滲透壓等各種條件,能夠為組織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培養環境。
2.2對于褐變進行良好的處理
褐變,即對外植體進行接種操作后,表面發生褐變現象,使組織表面呈褐色。褐變的原因主要是多酚氧化酶被激活造成細胞代謝出現問題,使細胞在代謝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醌類物質從而表相出褐色的性狀。當這種醌類物質大量產生的時候,就會對其他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到細胞組織的培養。
3生物農藥制作技術
生物農藥,即通過對生物新城代謝的產物進行分析,將其應用到農藥的制作當中去。通過這種制作材料的改變,可以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并且農藥的使用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能夠使植物的耐藥性得到提高,這對整個生態環境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由于微生物的生長迅速且其生長情況易于控制,生物農藥的原材料的產量有限、價格昂貴,因此往往采取將有效的相應基因導入到微生物中繁殖的方式進行生產,這種方式在大規模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原材料問題,降低成本,有利于生物農藥技術的發展。
4總結
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并為相應的經濟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材料,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推動了我國的發展。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為促進社會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陳繼俠 單位: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平洋鎮農村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1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重要性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我國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在最近幾年,很多新技術都出現在了農業生產領域當中,生物技術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它的發展速度非???,并且已經在農業生產中開始應用。如果在沒有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這項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國糧食短缺的問題。而且這項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優勢,該技術不需要大量的投資,產量也非常高,同時收益也比較好,減小也非常快,與此同時,這項技術也可以使得資源的配置效率更高,資源的使用也更加的合理,從而也大大的降低了資源的浪費幾率,對我國生態環境也不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這項技術對農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也對我國建設生態型社會會產生非常大的正面作用。
2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2.1通過該技術提高糧食產品的產量。在我國,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就是人口總數多,人均占地面積很小,而糧食分布不均,這就使得很多地區的糧食儲量都無法達到其實際的需要,這也成為了阻礙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雜交水稻的成功就是生物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的成果。
2.2應用生物技術,改進農產品自身的品質。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當前人們更加關注的是食品自身的質量和營養價值等。生物技術的應用就很好的滿足了這一要求,舉例來說,轉基因技術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基因進行改良和重組來提高產品當中營養元素的含量,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產品自身的抗病能力,減少了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
2.3生物農藥方面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實際的生產活動中,農作物的產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影響因素當中,病蟲害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在傳統的種植活動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農藥,這樣不僅會給產品自身的性能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農藥的使用也會對環境造成非常大的污染。而生物農藥主要就是利用生物新陳代謝出來的產物經過有關技術的提取,最終制成的農藥,這種農藥和以往使用的農藥相比要具備更大的優勢,生物農藥具有非常強的多樣性,所以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適合的農藥類型,而且生物農藥在研制和生產的過程中使用的化學成分非常的少,這就使得這種農藥在使用的過程中對農作物本身和種植環境的負面影響就更小。以往的農藥都是通過生物組織而生產出來的,而且這種農藥在使用的過程中有著十分明顯的范圍限制,同時因為其制作的成本較高,所以其售價也比較高。但是生物農藥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使用生物農藥可以使得農作物生長的更快,同時使用范圍也不會受到像傳統農藥那樣嚴格的限制,同時它也大大的減少了生產過程中需要的資金。
2.4通過生物技術提高了農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蟲性。在我國,除了水稻等極少數農作物的產量高以外,大部分農作物產量低,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我國農作物抗病性和抗蟲性差。農作物抗蟲性和抗病性差不僅僅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甚至可能導致農作物的死亡。要想提高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就必須提高農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蟲性。生物技術的引入,給解決這種難題帶來了契機,如利用馬鈴薯自身分泌的一種蛋白物質來抵抗科倫那多甲蟲對其的傷害。長期利用生物技術防蟲害,可以使農作物產生一定的抗蟲性和抗病性,這也會減少傳統農藥的使用。2.5通過生物技術來提高農作物的抗金屬性。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工業經濟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工業發展離不開對金屬的利用。由于對金屬的廣泛運用,使得金屬微粒無處不在,甚至于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也含有這些金屬微粒。有些重金屬本身是有毒性的,它們被植物所吸收后,生長產生的農作物產品中就會帶有這些重金屬元素,這就會給食用者帶來身體上的危害。土壤中也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由于這些土壤一直生長著農作物,所以這些土壤中的重金屬不易移除。如今,通過生物技術,提高了農作物自身的重金屬抗性,含有重金屬元素的土壤,在經過改良后農作物的循環種植,重金屬被逐步移除。
3對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前景的展望
3.1利用農作物的光合作用進行生物利用的研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過對光源的利用,達到植物產量的增收。在生物技術方面,就是要通過對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率,從而在農業領域大展拳腳。
3.2生物固氮技術。傳統的化肥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養料作用,但是也對農作物及土壤有著很大的傷害。氮肥是對農作物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化肥,傳統的氮肥基本上都是化學肥料,傷害土壤和農作物本身。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生物固氮,提高了氮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氮肥的成本。
3.3通過對農作物生物反應器的研究,提高農作物產量。目前,對于菌類的生物反應器的掌握難度較大,技術要求比較高,成本也相對較高。但是植物農作物的反應器就相對容易掌握,便于管理,對操作技術要求低。合理利用農作物的生物反應器,必將會取得不凡的成就。
4加強對農業生物技術的推廣和宣傳
目前農業生物技術還沒有被廣泛的應用,這就應該加大推廣力度,豐富宣傳手段。農業生物技術如果被全面的推廣應用,必將成為農業史上又一次偉大的革命,它必將引領農業生產潮流。政府應該加大農業生物技術扶持,加強宣傳投入。
5結論
使用生物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它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同時也減少了病蟲害對農作物的侵擾,這種技術還使得生態環境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避免了嚴重環境污染現象的產生,同時和傳統技術相比在經濟性上也更占優勢,所以這項技術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作者:張平平 單位:臺安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一、我國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
根據我國農業畜牧業的現有基礎以及對動物生物技術的實際需求,國家應該集中各種力量,著重對生物技術開展基礎性的研究,加大技術的投資力度,對一些利潤高的技術產品進行重點投資,根據我國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的現有基礎和社會發展變化的主要形勢,預計農業生物技術將在以下幾個領域取得長足發展。
1.分子生物學技術
由于農業養殖日益呈現出規?;c集約化較高的特征,再加上人們對短期經濟效益的集中追求,所以我國傳統的畜禽品種資源將會遭遇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其群體數量將日益降低,品種資源的破壞形勢會日益加深,根據這種現實情況,未來農業動物生物技術將在以下分子生物領域進行發展:對我國固定的優良品種或基因進行挖掘與定位;為畜禽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保護的分子監測技術;我國固有畜禽品種的起源與進化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保存動物遺傳資源的生物技術研究。
2.分子育種技術
我國農業中的畜禽育種工作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漸由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育種方法也逐漸由數量遺傳法轉向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所以分子育種技術的改進將是未來階段我國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的一個主攻方向,分子育種技術的研究將集中在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數量性狀主基因的檢測和定位技術、動物功能和抗病基因的診斷技術以及試劑盒的研究,通過這些方面的技術研究提高動物產品的質量,實現其最大效益。
3.分子診斷技術
畜禽疫病是對我國畜牧業生產以及產品安全造成主要影響的關鍵因素,畜禽疾病的危害嚴重、流行面廣,潛在危險性較大,一旦發生就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利用免疫學、現代分子生物學以及病毒學的相關技術,對我國畜禽的重要疫病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是是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主要包括:重要畜禽疫病的分子診斷、監測、重要畜禽疫病病原的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研究以及試劑盒的研發。
4.轉基因動物技術轉基因動物是一種將胚胎工程與分子生物學有機結合而研究出來的一種基因工程動物,這種技術是克隆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影響動物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能夠促進遺傳學與發育生物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是加快動物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為瀕危動物提供生存方式的有效方法。
二、結語
綜上所述,加快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的研究,促進該項技術的有效運用對農業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所以相關部門應該在深入分析我國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總結相關經驗,掌握我國動物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對分子生物學技術、分子育種技術、分子診斷技術以及轉基因動物技術進行重點研發,不斷促進我國農業動物生物技術的進步,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陸印 單位:白城師范學院
一、生物技術在低碳農業中的應用
1、生物農藥的應用。農藥化肥的大量、大面積使用,對農業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破壞。農作物中農藥化肥的殘留、農藥在空氣中的噴灑都對人們的身體生命健康構成威脅。生物農藥有毒性低、殘留少、不容易產生抗藥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利用生物資源開發生物農藥,能有效減少傳統農藥的危害,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生產中的“綠色農業”、“生態農藥”。
2、生物肥料的應用。生物肥料是指通過生物技術生產的,對農作物有特殊效果的生物制劑,成分可能是某些特殊的活體生物、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物或者基質的轉化物等等,特定的生物體可能是動物的組織、細胞,也可能是植物的,也完全有可能是微生物。同有機肥料、化學肥料一樣,生物肥料也是實際生產中的重要肥料來源。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不僅消耗了不可再生資源,而且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降低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污染了環境,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低碳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物肥料在低碳農業中定能發揮作用,發展生物肥料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農作物的品質,減少化學肥料、有機肥料的使用,有效的縮減生產成本,高效的應用了空氣中的氮元素和土地中的養分,而且能有效的改善土質的理化性質,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3、生物育種的應用。運用生物技術能夠培養出抗逆性強、高品質、高產量的優質農作物,而且可以培養具有病蟲害抵抗能力、抗除草劑能力、固氮能力、固碳能力等特殊農作物,從而減少人工投入的農藥、化肥、除草劑等,農作物的產量大大提高。借助轉基因技術,提高農作物的固氮能力,可以減少含氮化肥在農業上的使用量。在育種上應用比較多的技術有轉基因技術、組織培養技術、分子標記技術、體細胞雜交技術、農作物人工種子等。轉基因技術是對農作物基因進行轉移,得到新的農作物品種,能夠抗旱、抗病蟲害、抗寒等。組織培養技術多用在良種繁育、品種培育上,也用于無性繁殖作物的快速繁殖和脫毒,也用于種質的保存等。利用體細胞雜交技術可以培育出經濟價值更高或者具有廣泛適應性的農作物新品種。在自然條件下不結種子或者種子貴重的農作物可以采用人工種子進行繁殖,這樣可以人為的調控農作物的生長,育種年限減少,而且可以防止種子的抗性退化。
4、生物質能源的應用。我國是農業種植大國,麥稈、玉米桿、豆桿等農作物秸稈很多,目前秸稈資源大部分沒能很好的得到利用,只有少部分被用來制造人造板和配制食用菌栽基質。我國是消耗能源量巨大,而且能源短缺,隨著近幾年汽車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越來越大,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國政府逐漸加大對生物質能源研究工作的投入。利用一些生物加快降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速度,以此來開發研究沼氣和有機肥,不僅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潔能源,而且產生的有機肥能夠有效的改善土壤的性能。
目前我國可以做到通過利用一些能源植物來生產生物柴油和酒精。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發現甜高粱可以生產乙醇,對甜高粱進行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的研究,培育出一些適合生產乙醇的新品種。喬灌草油料作物可以作為生物質燃料油的原料,而且這些作物可以生長了鹽堿地、干旱區、山區、沙區等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土地上,既節約了土地資源,又能產生能源。目前可開發利用的能源植物除了常見的油料作物如玉米、油菜、高粱、大豆外,還有四合木、油楠、黃蓮木等都可以作為能源植物。
二、結束語
農業對人類發展有重大作用,農業必須實現產業化、現代化、經濟化,要大力發展低碳農業,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提高農作物產量,滿足人類的需求,利用作物的生物質能源,發展清潔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作物的品質,減少農藥化肥殘留,保護人類生命健康,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生物技術的應用能有效降低溫室效應,促使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將在低碳農業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尹磊單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一、生物技術在農業技術中的應用
所謂新型農業技術是以新興技術來帶動農業的發展,以生物經濟的非農思路來解決農業問題。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深入,我國進入了工農互補、城鄉共榮的發展階段,研究新型農業體系的技術應用體系,研究在利用常規農業技術的同時合理的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的最新成果來拓展農業新的領域。生物技術價值的主體是人,農業生產運作基本上是靠人為的進行操作,農業的發展既能滿足農民的生存需求,保障農村的建設。
從社會利益和商業利益兩個方面出發,農業技術的進步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生物技術主要是服從國家和民族利益進行運用和展開的。目前,生物技術界是眾所注目的重要領域,被視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對“三農”問題前所未有的重視,都是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今天的中國生物科技事業應該時刻往這一方向努力,實現生物技術的多重價值和意義。
現階段,我國對于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技術方面,例如,光合作用機理研究,通過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的增長,提升作物的產量,有效的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另一個就是生物固氮,通過提高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實現DNA重組改造共生真菌,促進植物作物的根系生長。還有就是轉基因技術,用轉基因植物來生產具有商業價值的蛋白質及其他特殊化學性質的物質進行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一些進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現生物技術的應用,既能提升農業的生產能力,還能夠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二、未來生物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實踐道路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是一項長久的事業,帶來的社會價值也是巨大的,所以應該加大政府的關注力度,通過政府的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和技術支持,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操作技術,對農業發展和農業生產提供新的發展道路和空間,農業生物技術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產業。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要正確發揮政府對生物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化方向的宏觀調控作用。同時要積極引導和調動地方、企業、金融等力量參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工作。
同時,積極的鼓勵科技創新,加快新技術的研發,為生物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對于有建設性的農業項目予以鼓勵和支持,通過反復的實驗和測試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的生產狀況,保障農業技術發展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農業生產的生物技術應用應該形成產業化,通過行業的優勢互補實現雙方的效益的最優化。
最后,發現生物技術的發展潛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行業間的發展都是具有相互性的,相互促進能夠實現產業鏈的形成,從總體的實力上加強競爭力,帶來更多的集群效應,讓農業發展有更多的保障,以工業發展帶動農業發展,以農業的進步來支援工業的發展。同時生物技術的應用也可以解決更多的實際應用問題,讓現實問題得到更加快捷和方便的解決。
新型農業技術體現的在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生物技術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效益,生物技術和農業的聯系程度將會日益的加深,未來會有更為廣泛應用。
作者:劉陽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當前,在農業種植領域,經常被提取使用的植物目的基因有蘇云金桿菌抗蟲基因、種子貯藏蛋白基因、植物抗病基因等。這些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通過提取使用,更好的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傊谵r業種植領域,通過利用轉基因技術,能夠能夠改良農作物的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品質量,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轉基因技術也會取得新的發展,在農業種植的應用范圍也必將擴大,將在農業種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調查顯示,目前轉基因類植物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擴大,有調查研究指出,目前在全球所有的農業種植當中,采用轉基因技術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全球耕地面積的16%,并且種植面積呈進一步擴大趨勢。此外,在農業種植領域,還有一項技術值得提及的,那就是雜交育種技術。該技術是一項極為常見的生物種植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相比而言,其操作更為簡單,并且該技術的推廣也更早,在農業種植實踐中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農業種植中雜交技術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該技術會取得更大的進展,會在農業種植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組織培養技術
組織培養技術的運用,主要是建立在細胞全能性的基礎上,通過人工誘導的方式,使植物組織在無菌狀態下能夠良好發育,最終發育成為完整的植株。在農業種植中,通過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它不僅能夠使得植物繁殖的速度加快,還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培育出更多的優良植物品種。還能夠有效的防止病毒對作物幼苗的侵害,保證種苗無病毒,進而有利于推廣良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所以,今后在農業種植中值得進一步推廣和運用,為了達到更好的運用效果,在農業種植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在植物組織培育中,要保證適宜的溫度、光照、溫度等條件,培養基組成、PH值、滲透壓等化學條件也應該滿足條件,為組織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在進行初代培養外植體的時候,要做好褐變處理工作。有時候外植體接種后,表面會出現褐變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會影響整個外植體的培養,因此,必須做好處理工作,保證組織培養的質量。
2生物農藥的制作
生物農藥也是伴隨著生物技術的運用而出現的,它是利用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作為農藥制品的有效成分,改變傳統的通過化學手段制作農藥的方法,既能夠達到殺蟲保護農作物的目的,還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損害,有利于環境保護。此外,生物農藥的運用,還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能夠提高植株的耐藥性。因此,在農藥的制作上,采用生物技術具有良好的效果,對農業種植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基因工程藥品當中,許多藥品是從生物組織中提取材料生產的。但是材料提取困難,因而藥品的價格也比較昂貴。而微生物能夠迅速生長,并且容易控制,適用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因此,在生物制藥實踐中,可以將生物合成相應藥物成分的基因導入到微生物細胞當中,使其產生相應的藥物,這樣不僅能夠解決材料來源困難的問題,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3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運用的展望
在農業種植領域,運用生物技術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生物技術存在潛在的安全危險性。由于受到科研水平和人類認識能力的限制,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基因技術,將生物技術運用到農業種植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轉基因技術可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可能會影響到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此外,轉基因還可能會影響到食品安全,對人類的健康潛在一定的危害。今后在生物技術的研究中,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例如,進行光合作用的應用研究,加強生物固氮技術、植物的生物反應器等技術的研究,突破現階段生物技術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促進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當中得到更好的運用。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農業種植中運用生物技術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加強生物技術研究,進行相關試驗,使其在農業種植中得到更好的運用,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仰峰單位:鄆城縣郭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摘要:生物技術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應用于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優越性。本文從環境生物技術的高、中、低三個方面介紹環境生物技術,以致減少農業污染。
關鍵詞:環境生物技術;農業;污染防治
環境生物技術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物或生物體的某些組成部分或某些功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產工藝或者能夠高效凈化環境污染.同時又能生產有用物質的工程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可分為高、中、低3個層次。
1低層次的環境生物技術
低層次是指利用天然處理系統進行廢物處理的技術.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濕地系統和農業生態工程等。其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界環境中的生物生態功能.投資運行費用少.易于操作管理,是一種省力、省費用、省能耗的技術。
1.1濕地系統
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從20世紀70年展起來的,被認為是控制面源污染的一種低費用、實用有效的方法。濕地系統一般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2種,天然濕地大多要經過改造才能發揮作用。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人工濕地。
1.2人工復合生態床
所謂人工復合生態床就是在人工濕地形式的基礎上,以如何提高系統負荷。減少占地面積以及填料費用等為目的發展起來的。人工復合生態床選擇最佳的植物栽種方式.并在床體內部填充多孔的、有較大比表面積的介質.以改善濕地的水力學性能.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著面積,同時增強系統對污染物。尤其是對氮、磷的去除能力。
1.3生物埂
姜達炳等(2004)在三峽庫區耕地選擇7種不同的生物籬笆,設立小區試驗研究生物埂對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機理,通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應用生物埂技術可以保持水土,主要是減少土壤中養分的主要載體
1.4植被緩沖帶技術
緩沖帶是一類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控制的生物治理措施的總稱,全稱保護緩沖帶,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攔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質的條帶狀、受保護的土地。廣泛應用于坡地水土流失控制、河(溝)道穩定性保護、干旱區風蝕控制、寒區防雪、城市園林美化等多個領域.主要的設計形式有防風林帶、十字網格防風帶、草本防風隔柵、地頭防護帶、坡地等高緩沖帶、過水草帶等多種典型設計。
2中層次的環境生物技術
中層次是以廢物的生物處理為主要內容.既包括傳統的生物處理技術.如廢水處理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也包括在新的理論和技術支撐下開發出的廢物強化處理技術和工藝,如生物流化床,生物強化技術等。是目前廢物生物處理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
2.1堆肥化
堆肥化就是依靠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進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腐殖質轉化的生物化學過程。通過堆肥處理,不僅有效地解決固體廢棄物的出路.解決環境污染和垃圾無害化的問題.同時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適用的腐殖土,從而維系自然界良性的物質循環。堆肥化的產物稱為堆肥。堆肥是一種深褐色、質地松散、有泥土味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腐殖質,氮、磷和鉀的含量一般在0.4%~1.6%、O.1%-0.4%和O.2%~0.6%。這種物質的養料價值不高,但卻是一種極好的土壤調節劑和改良劑。因此.堆肥不但可以減少生活垃圾造成的面源污染,還是處理農藥污染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
2.2沼氣技術
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庭院式生態農業模式.將種植業、養殖業與沼氣使用相結合以獲得最佳的生態效應與經濟效應,能有效地緩解農村人、畜禽糞尿給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同時,沼渣和沼液還可以還田,能明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由于施用化肥而造成的污染。另外,沼氣發酵殘留物還是一種很好的生物農藥,能有效地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并且不會像化學農藥那樣在環境中殘留,污染環境。現已探明沼氣發酵殘留物對小麥、豆類和蔬菜蚜蟲等14種農作物蟲害和甘薯軟腐病、小麥全蝕病、小麥赤霉病、玉米大小斑病等26種病害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2.3應用光合細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光合細菌(以下簡稱PSB)是一類以光為能源、以 CO和有機物作為碳源,以有機物、硫化氫、氨等作為供氫體而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的總稱。由于PSB獨特的生理生化特性使其在防治農業面源污染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PsB可以作為生物肥料。由于大多PSB都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因此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促進植株生長、降低土壤氮素的流失和污染、減少氮肥的施用量:
(2)PSB可以作為生物農藥。因為PSB中含有抗細菌、抗病毒的物質,這些物質能鈍化病原體的致病力、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
(3)PsB還可以作為一種清潔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飼料添加劑。由于其富含蛋白質、輔酶Q10、多種維生素、抗病毒物質和生長促進因子.因此作為飼料添加劑可以促進畜禽生長并且增加禽畜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4)PsB還可以用來處理養殖業的廢水。上海交通大學用PSB處理畜禽糞尿廢水已經取得了成功。試驗表明,將粗濾后的牛糞尿稀釋液用PSB處理后. BOD降解率達93%,將經PSB處理過的廢液再經過生物氧化法處理,BOD可降至30 mg?L-1。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5)PsB可以用來處理水產養殖的廢水。PSB對各種有機物質、胺、氨、硫化氫等具有極強的利用能力,能有效降低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濃度,自然凈化已經被污染的水體。
2.4微生物發酵劑
在滇池應用中復合微生物發酵劑處理農村可利用固體廢物制造高效活性有機肥.不但可以科學合理地解決農村可利用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問題,而且在保證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減少了氮、磷的流失量。該類型復合微生物發酵劑是經過先進的微生物工程技術研制的高科技產品。其微生物菌種均來源于大自然,從優質的耕作土壤和森林土壤中采集而來。此類微生物復合發酵劑中的微生物菌群依功能分為八大類群:固氮菌群、硝化菌群、解磷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光合菌群、放線菌群和生長菌群。這類高科技肥料能大幅度降低堆肥的時間,將堆肥時間從常規堆肥耗時60~90 d左右降低到7~30 d左右,從而減少堆肥的占地面積,操作較為簡單實用。在日本和臺灣經過多年的實際應用證明此類微生物復合菌群發酵生產的活性有機肥是一類集肥效、作物生長刺激劑、農藥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有利于減少目前存在于農村的面源污染,發展可持續農業。
2.5 SC27土壤微生物增肥劑
由澳大利亞珀斯生物遺傳實驗室研制的SC27土壤微生物增肥劑(以下簡稱SC27),含有27種高活性的土壤微生物。使用SC27可提高化肥肥效,減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環境,防治面源污染。1998年嘉興、杭州等地進行了SC27在蔬菜上的試驗.證明了SC27具有極佳的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效果。
3高層次的環境生物技術
高層次是指以基因工程為主導的近代污染防治生物技術,包括構建降解殺蟲劑、除草劑、多環芳烴化合物等高效基因工程菌。創造抗污染型轉基因植物等。是解決目前出現的嚴重且復雜的環境問題的強有力的手段。
利用生物雜交、生物遺傳技術培養出高產、抗病、固氮的作物,可以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另外,還可以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培養具有特殊降解、吸收能力的植物、微生物等,利用它們吸收過濾地表徑流、凈化污水。由浙江大學核農所育成的抗螟蟲轉基因水稻于2002年在浙江上虞區試種取得了較大成功。這種水稻不僅抗螟蟲、不需要施用農藥,而且產量高、米質好,受到包括國際水稻所在內的國內外一致好評。另外,還有一些國內育成的抗水稻白葉枯病品種等,都對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防治面源污染具有較好的作用。
[摘 要]農業種植中的生物技術是一門對生物體進行改造和利用的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對生物機體以及細胞利用先進的生物工程原理,對生物體進行的改造,從而促進農業的生產。本文主要就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物技術 農業種植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促動下,生物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并在農業種植領域得到推廣和運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將生物技術運用到農業種植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能夠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產品質量,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運用的意義
生物技術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高尖技術,具有投資小、產量多、回報率高的特點,將其運用到農業種植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降低在農業種植領域的投入,還能夠提高農產品產量,與使用一般技術相比而言,農業種植中采用生物技術的回報率更高。同時,還能夠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現象,避免對周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傊?,在農業種植領域運用生物技術,不僅能夠改善當前農業生產的面貌,還能夠提高農業產量,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運用介紹
1、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對基因進行改造和重新組合,然后再導入到生物體內,其核心技術是提取目的基因。在當前農業種植領域,轉基因技術是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生物技術,對農業種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將某一作物的優良基因轉移到另一種作物當中,進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當前,在農業種植領域,經常被提取使用的植物目的基因有蘇云金桿菌抗蟲基因、種子貯藏蛋白基因、植物抗病基因等。這些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通過提取使用,更好的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傊?,在農業種植領域,通過利用轉基因技術,能夠能夠改良農作物的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品質量,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轉基因技術也會取得新的發展,在農業種植的應用范圍也必將擴大,將在農業種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調查顯示,目前轉基因類植物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擴大,有調查研究指出,目前在全球所有的農業種植當中,采用轉基因技術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全球耕地面積的16%,并且種植面積呈進一步擴大趨勢。
此外,在農業種植領域,還有一項技術值得提及的,那就是雜交育種技術。該技術是一項極為常見的生物種植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相比而言,其操作更為簡單,并且該技術的推廣也更早,在農業種植實踐中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農業種植中雜交技術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該技術會取得更大的進展,會在農業種植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組織培養技術
組織培養技術的運用,主要是建立在細胞全能性的基礎上,通過人工誘導的方式,使植物組織在無菌狀態下能夠良好發育,最終發育成為完整的植株。在農業種植中,通過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它不僅能夠使得植物繁殖的速度加快,還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培育出更多的優良植物品種。還能夠有效的防止病毒對作物幼苗的侵害,保證種苗無病毒,進而有利于推廣良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所以,今后在農業種植中值得進一步推廣和運用,為了達到更好的運用效果,在農業種植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在植物組織培育中,要保證適宜的溫度、光照、溫度等條件,培養基組成、PH 值、滲透壓等化學條件也應該滿足條件,為組織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在進行初代培養外植體的時候,要做好褐變處理工作。有時候外植體接種后,表面會出現褐變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會影響整個外植體的培養,因此,必須做好處理工作,保證組織培養的質量。
3、生物農藥的制作
生物農藥也是伴隨著生物技術的運用而出現的,它是利用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作為農藥制品的有效成分,改變傳統的通過化學手段制作農藥的方法,既能夠達到殺蟲保護農作物的目的,還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損害,有利于環境保護。此外,生物農藥的運用,還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能夠提高植株的耐藥性。因此,在農藥的制作上,采用生物技術具有良好的效果,對農業種植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在基因工程藥品當中,許多藥品是從生物組織中提取材料生產的。但是材料提取困難,因而藥品的價格也比較昂貴。而微生物能夠迅速生長,并且容易控制,適用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因此,在生物制藥實踐中,可以將生物合成相應藥物成分的基因導入到微生物細胞當中,使其產生相應的藥物,這樣不僅能夠解決材料來源困難的問題,還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三、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運用的展望
在農業種植領域,運用生物技術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生物技術存在潛在的安全危險性。由于受到科研水平和人類認識能力的限制,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基因技術,將生物技術運用到農業種植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轉基因技術可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可能會影響到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此外,轉基因還可能會影響到食品安全,對人類的健康潛在一定的危害。今后在生物技術的研究中,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例如,進行光合作用的應用研究,加強生物固氮技術、植物的生物反應器等技術的研究,突破現階段生物技術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促進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當中得到更好的運用。
四、總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種植中運用生物技術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加強生物技術研究,進行相關試驗,使其在農業種植中得到更好的運用,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 要】現代生物技術也稱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21世紀是生物世紀,現代生物技術對農業產生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本文綜述了現代生物技術對農業的影響,同時適當分析了我國現代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生物技術本身有能力幫助人們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護環境,但在實踐中,生物技術作為環境保護的人其作用相對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本文也從利與弊兩個方面淺談了現代生物技術對農業的影響。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農業;影響
一、現代生物技術在農業應用的重要意義
農業是生物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由于現代生物技術可以培育出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的農作物以及畜禽、林木、魚類等新品種;可以進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可以擴大食飼料、藥品等來源,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要;可以進行無廢物的良性循環,減少環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等。因此現代生物技術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界所關注,被認為是新世紀農業科技的先導部分?,F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我國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二、現代生物技術的利與弊
(一)生物技術給生態帶來的益處
利用生物技術提高現有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可以減低農業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擴張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類保存、保護地球上僅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及其資源,有助于人們未來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資源開發新的產品。
(二)生物技術給環境帶來的益處
1、降低污染。生物技術已用于生產抗蟲害、抗除草劑作物。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蟲害、抗除草劑的能力。1995年人們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轉基因馬鈴薯,這種馬鈴薯能產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對科倫那多馬鈴薯甲蟲有毒害作用。這些轉基因作物能減少殺蟲劑的用量,降低殺蟲劑及其殘留物對食物鏈、水體造成污染,從而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2、人造氮肥。在許多農業生產區,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約農業生產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子。而一高科技農業生產區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據統計,英聯邦農場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約有50%來自肥料。由施用肥料而產生的溫度氣體(二氧氣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進地球氣候變暖。
3、固氮。除此之外,農業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生物技術的利用能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潛在的、真正有價值的幫助。同樣,人們可以利用真菌來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溫萊指出:特定的真菌類能促進土壤養分的釋放,從而促進作物生長;真菌也能通過分解有機物質(例如纖維素等)釋放出糖類,促進固氮菌的生長。轉基因作物的最終目標是使作物本身能夠自行固氮,避免、減少使用人造肥料,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將來卻有望實現這個目標。
三、現代生物技術的影響
(一)經濟角度來說。從經濟角度上講,生物技術帶來的不利并不明顯,然而,它會引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因為,生物技術公司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輸出生物技術產品而獲得利潤。
(二)對人體健康方面。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由于技術、及其產品還遠沒有被廣泛接受。生物技術可能引起生產方式和人類健康的退變。這種情況可能會隨著需要特定處理的轉基因作物的出現而產生,特別是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出現。農民必須從同一公司購買種子和除草劑,否則除草劑起不了作用。生物技術在食品上的應用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也會造成許多困難。生物技術也會對人類的健康制造麻煩。近年來在英國已有這方面的報道。特別是當能引發人體過敏反應的基因轉入農作物時,例如,堅果能引發人體過敏反應,若它的基因被導入其他作物,則有可能其他作物也會引起人體過敏。為了預防起見,轉基因作物產品必須經免疫測定篩選后才能利用。
(三)對生態環境。生物技術也可能引發環境問題。人們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出抗旱、耐鹽、抗病蟲害作物同時,也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破壞,這一結果是由于生物技術促進農作物向它原本不適應的地域擴張而造成的。生物技術同樣加速土壤侵蝕和沙漠化。另一個令人擔心的是:轉基因植物、動物、微生物脫離當地農業生態系統所造成的危害。許多有意或無意的動植物引起當地嚴重的生態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澳洲引進的兔子。至于轉基因作物脫離當地農業生態系統后有可能引發:第一,轉基因作物使自生作物成為嚴重的雜草問題;第二,轉基因作物通過雜交后產生雜種;第三,轉基因作物影響食物安全。任何一種轉基因作物都存在對生態環境產生沖擊的可能性。
(四)綜合展望。未來20年,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農業將經歷具有重大意義的革新。毫無疑問,生物技術作為科學和技術在這場變革中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原則上講,生物技術本身有能力幫助人們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護環境,但在實踐中,生物技術作為環境保護的人其作用相對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人們對它在環境保護以及促進人類進步中的作用仍將拭目以待。
四、結論
現代生物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對當代農業也有重要的意義?,F代生物技術不僅從生態環境、經濟等各個方面對我國農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并造福社會同時也會在經濟、環境等方面或多或少地產生消極影響,尤其現在盛行的轉基因作物,對我們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偟膩碚f,現代生物技術對當代農業做出的貢獻不能磨滅也不容忽視,值得一說的是在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產品的同時更要考慮好它與環境的和諧的發展。
摘 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在保障糧食安全、環境保護、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正在迅猛發展。把握農業生物技術發展趨勢,不斷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生物農業產業發展,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求,也是保障農業安全的迫切需求。以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為核心的農業科技革命,必將成為維護食物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命脈所在。
關鍵詞:農業生物技術;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農業大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在保障糧食安全、環境保護、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的中央1號文件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總要求,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為代表的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正在迅猛發展,目標是增加農產品產量、改進品質、合理利用資源、保持生態環境等,這些均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切實的希望。
1 生物技術的優勢和發展趨勢
1.1 推進良種選育,改善作物品質
生物技術可以推進良種選育、改善作物品質,為人類生存提供基本保證?,F代農業生物技術在提升農作物蛋白質、氨基酸、油脂、淀粉含量具有較大的優勢。
1.2 提高作物抗性,推行生物防治
可以提高農作物抗性,使有益的基因資源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比如在抗蟲育種、抗病基因工程、抗逆育種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在生物防治、抗蟲草劑、抗重金屬方面也有較好的表現。
1.3 繁殖有用物種,保護稀有物種
利用生物技術在保存創新種質解決資源枯竭,保存原有物種以及利用現有物種創造出新的種質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通過細胞核多次移植技術,可以生產出許多在遺傳上完全相同的生物。
1.4 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循環
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在農作物改良、醫藥研究、食品工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也隨著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在環境監測、工業清潔生產、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毒有害物質的無害化處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技術手段,人們有效地降解或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質,完成污水的生物凈化和化學農藥污染的消除,而且利用可以積累重金屬的轉基因植物使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得到改良。
1.5 合成新型生物材料
生物技術已發展到了分子水平,打破了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界限。比如,人們用轉基因植物來生產塑料,通過使用價格便宜的糖類來降低塑料,不再依賴煤和石油作原料,解決了礦物能源消耗和污染問題。
未來的農業將會是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結合愈加緊密,轉基因技術不斷成熟,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基因工程疫苗技術成為畜禽重大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生物農藥、肥料技術是發展生態農業的戰略選擇;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發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生物修復技術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農業生物質能將會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技術。
2 生物技術的劣勢和不足
2.1 基因資源爭奪呈白熱化
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發達國家的主要生物技術公司對生物資源及其知識產權展開了激烈爭奪,其核心就是對基因的爭奪。誰掌握了基因,誰就掌握了生物技術的制高點,就掌握了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2.2 經濟利益糾紛不斷升級
從當前來看,生物技術帶來的不利并不明顯,然而會引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生物技術公司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他們可以通過輸出生物技術和產品而獲得利潤,而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和產品還遠沒有被廣泛接受。
2.3 給人類帶來的困擾和危害
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以及轉基因生物的跨國越境轉移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蛭廴?、基因治療的不確定性和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經濟、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等產生潛在風險。轉基因生物作為食品進入人體,很可能出現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它的抗生素標記基因可能使人體對很多抗生素產生抗性。轉入食品中的生長激素類基因可能對人體生長發育產生重大影響,有些影響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表現和監測出來。轉基因微生物可能與其他生物交換遺傳物質,產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強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以致引起疾病的流行。
2.4 生物技術引發的環境問題
人們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出抗旱、耐鹽、抗病蟲害作物,但同時也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破壞,甚至是物種滅絕。尤其是耕作農業的擴張會增加除草劑、殺蟲劑、人造肥料的使用,生產中不斷投入的能源促進全球變暖。如,氮素生物化學循環的改變也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直接影響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對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
2.5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轉基因生物脫離當地農業生態系統后,許多有意或無意的動植物引起當地嚴重的生態問題,比如,引發自生作物成為嚴重的雜草、轉基因作物通過雜交后產生雜種等問題。轉基因抗除草劑植物田間種植的潛在危險性決定于被改善作物的農藝性狀種類、所使用的除草劑的種類以及環境條件等因素。為此,先進國家也曾引起過尖銳的爭論,說法不一。
3 如何利用和完善農業生物技術
3.1 加強對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規劃和宏觀引導
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是一個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和長期工程,也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規?;a等環節的整合。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體制,全面整合政府資源,制定產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加強宏觀引導,緊跟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潮流,從政策上主導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的綜合實施,并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強對外交流。
3.2 建立健全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法規
不斷完善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市場的法制建設,健全農業生物技術專利制度,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標準,堅持用有效的法規制度來促進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立法保護我國種質資源。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農業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完善轉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實施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審制度,規范轉基因農產品進出口秩序,確立轉基因農產品標識制度。防范和治理外來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生物災難和損失,建立和完善外來生物疫病預警預報與應急反應系統。
3.3 積極構建農業生物科技創新體系和運行模式
加快建立農業生物技術的公共平臺,著力解決農業生物產業發展的重大共性技術和個性關鍵技術。構建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農業生物科研機構,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建立適應農業生物產業要求和符合農業生物科技創新規律的體制和運行機制,創造出更多劃時代的擁有自主專有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品牌。同時,在運行模式上,避免多頭指揮和政出多門的現象,以提高轉化效率和發展速度,盡可能的實現對全國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協調發展。
3.4 建立科學合理的生物技術評價機制
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對政策環境非常敏感,直接影響著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新的進程。應積極建立權威的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評價機構或基地,構建相關轉基因產品的技術體系和管理制度,組織相關的科研單位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進行評價研究,建立相關的重點實驗室,把生物技術安全納入到國家戰略,為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過程研究把握產業技術創新的整體,兼顧農業生物產業技術創新的高投入、高知識等特點,從產業技術創新的資源配置能力、研究開發能力、技術創新的轉化產出能力、創新政策支撐力等幾方面構建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創新的評價機制。
3.5 加強技術創新,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
農業生物技術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進,引起的社會關系需要法律加以調整。對農業生物技術成果的非道德使用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需要法律加以防治。解決農業生物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要看到它的眼前的正、負效應,又要看到它長遠的正、負效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是消除錯誤觀念的前提,是克服科學運用中副作用的根本所在。
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它的創新發展正在孕育新的科技革命,承載了農業科技革命的重要內容,正在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而強勁的動力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引領現代生物產業蓬勃發展。在這場新的科技革命中,把握農業生物技術發展趨勢,不斷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生物農業產業發展,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求,也是保障農業安全的迫切需求。以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為核心的農業科技革命,必將成為維護食物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命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