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10:0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三化學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為什么要向學生學習
1.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向學生學習不是新話題,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均有非常精當的描述.但長久以來教師在師生關系中占絕對的主導,時常以權威的形象出現,無疑影響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因此,擁有向學生學習的心態,放低身段,尊重學生是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必然選擇.
2.學生獲取信息方式的多元化
不能小看學生,要相信他們的潛能和智慧.現在的學生,他們除了從教師那里學得知識,生活中獲取認知的方式是多元化,其中有些是教師所沒有的,有些,教師以為是新知識,但學生可能早就知道.而且,學生人多,群體中不乏有智慧的閃光,總有一些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新認識,新解法.向學生學習是點燃學生激情的方式之一.
3.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向小孩子學習,不愿意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個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問題,小孩的困難,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氣,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學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真正符合學生實際,學生最有體會,他們通過自己的直接感受和心理體驗,能夠辨別教學方法的優劣,教師虛心的向學生學習,知曉他們內心的需要,問計于生,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效率,這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
4. 獲得學生尊重的重要途徑
教師向學生學習,會不會在學生面前降低威信呢?許多優秀教師的實踐證明, 教師威信的樹立,除了學識還有人格,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虛懷若谷,勇于向學生學習,勇于在學生面前糾正自己的錯誤或者欣賞接受學生比自己更科學的解法,會極大鼓舞學生的學習熱情,談不上失面子影響聲譽,尤其對化學教師而言,更是具有科學態度的表現,更能贏得學生的敬重.
二、為什么高三復習階段更需要向學生學習
1.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
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過去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是教師開展有效復習的起點,如果不詳細了解,憑借經驗照本宣科,復習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另外,學生的知識雖然零散,但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提供充分的自主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展示,在尊重寬容的氣氛下,很多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自己悟得重點,突破難點,并且會生成一些讓教師感到意外的新觀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尤其需要關注學困生,向他們學習,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困惑,詢問他們的最初想法,也許就在不經意間,教師能找到反復講解學生依然不會的原因,因為很多情況下學生需要的教師沒講到,教師反復強調的卻不是學生需要的.
2.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有提升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復習課難上,尤其對于化學學科,課時少、內容多,教學模式、手段又相對單一,學生的興趣、熱情難以調動.如果在復習課上老師多給學生機會,向學生學習,讓他們做老師,培養敢想敢說的性情,那么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極大提升,一定能在枯燥的復習課中找到一點樂趣,一定會全力啟動思維機器,當輪到自己發表觀點時,他肯定把自己最閃光的東西展現出來,肯定希望老師、同學能聽懂并欣賞自己.
三、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中怎樣落實向學生學習
向學生學習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常態行為.在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中,向學生學習需要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中全程貫徹,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側重點,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1.課前的關鍵是準備
課前準備時,教師需要秉承客觀、耐心、謹慎的心態,與不同層次的學生傾心交流或者學情預測,了解他們頭腦中有哪些知識點錯誤、遺忘、混淆,分析他們能力素養的欠缺之處,進而整合教學素材,設計合適的復習過程.比如在復習有機合成時,發現學生對反應條件存在很大困惑,于是準備了以下問題讓學生課堂活動:①濃硫酸、加熱可能是哪些有機反應的條件?②甲烷、苯、甲苯、苯酚的溴代反應條件有何異同?③列舉常見的氧化反應(有機),對比它們的反應條件.
2.課中的關鍵在于放手
向學生學習,老師就不能搞一言堂,需要提供充分的時空讓學生交流展示.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以為不能僅僅把學生展示當成老師后續講解的載體,展示答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展示思想,這種深層次展示才能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教師有話語權,但不能隨意下結論,多讓學生自由表達.比如:學生在展示氧氣的還原產物時,根據介質環境的差異,提出可能的三種還原產物,O2-、OH-、H2O,但在交流過程中,有學生指出還可能是O2-2,并舉鈉在空氣中燃燒為例,說實話,筆者在備課時沒想到此,學生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向學生學習還表現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整理.在現行的高考模式下,筆者以為在高三不要布置化學的課外任務,而對于非常重要的復習整理,假如布置在課后,那僅僅是教師心理上得到一種安慰,很少有學生會做.雖然高三化學課時少,但寧可在教學內容、試題難度上做做減法,也必須保障自主整理的時間.在筆者的課堂上,經常能找到學生富有個性的網絡圖、打油詩,每當發現這些閃光點,筆者總是第一時間拍下照片,一方面積累寶貴資料,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精彩展示的一種激勵.
3.課后的關鍵是及時反思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教師需要自我反思,更要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制定反思提綱,總結課堂得失.學生的反思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素材,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進一步完善教學行為,是專業成長的助推劑.同時教師可以據此針對性點撥,尤其在高三階段,個別輔導對臨界生的提高是最好的方法.
向學生學習,以學生為本,完善教學過程,不斷提高高三化學復習的效率,培養出讓自己崇拜的學生,我以為,這是教師的最高境界.
摘 要:目前高中化學教學實際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分配比例不合理,很多老師只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致使化學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實際的學習效率也不高。在化學課程中實驗貫穿整個課堂才能保證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效率,而在化學實驗復習課堂中應該注重化學實驗內容的設置。結合當前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堂教學的現狀,對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堂教學的開展進行有效的整合,希望有助于化學老師的教學。
關鍵詞:高三化學;實驗復習;教學方法;策略
高中學生在高一、高二在化學的學習中就已經接觸到了化學相關實驗,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對學習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進行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堂的教學時,化學老師已經不能依靠高一、高二的教學方式,必須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對學過的化學實驗知識進行整合,持續保持學生對化學的研究熱情。以下主要闡述怎樣的化學實驗整合方式對學生理解知識和鞏固知識有很好的效果。
一、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堂教學現狀
在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堂中主要的特點就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課程結構的設計較為嚴謹,對化學知識點中存在的難點及易錯點進行了詳細的歸納、總結,但是卻嚴重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老師對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并沒有了解清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很難抓到自己需要補充的內容。
另一方面還存在的問題有,在化學實驗課程中,老師一般情況下通過對知識的梳理之后就設置一定的實驗讓學生進行練習,對于實驗內容的設計比較簡單,根本沒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探究,學生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參與到實驗教學中,思維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
二、整合設計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程
對高三化學實驗課程內容的設置,除了要對現有知識進行梳理整合,還要對高一、高二學習到的知識側重點進行回顧,從這兩個方面出發設計的實驗課程對化學知識的整合是多維層面的。
(一)對不同階段的化學知識進行整合
1.在具體設置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程的時候,不可能對已往的實驗知識進行全部的重新教學,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生容易遺忘或者實驗重要性較高的內容進行教學。比如說粗鹽的提純實驗、有明顯顏色變化K2CrO7/K2CrO4物質的酸堿平衡性能、鹵素單質的置換實驗等,這些實驗應用在課堂上的可行性較高,只需要通過試管就可以體現出實驗的效果,值得在具體的實驗課程中開展。
2.學生在學習部分元素化合物的實驗時,不同元素之間沒有進行一定的整合,致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開展高三化學實驗課程時,可以對化學學習中所涉及的不同元素化合物進行有效的歸納整合,不僅能提高學生化學復習課程的效率,而且對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了一定的系統化,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3.考慮到不同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只開展簡單的化學實驗顯然不能滿足知識層次不同學生的需求,所以在實際設計化學實驗課程的過程中應該添加一些解決疑難問題的實驗,通過老師的正確指導對學生進行啟發,滿足基礎較好學生思維層次的不斷提升。這些實驗教學對高三學生來說是很大的突破,學生在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相應原理的基礎上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不斷開發了自身的認知思維。
(二)對零散的實驗進行整合
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在考試中學生經常由于化學元素知識的掌握過于零散,導致經常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在設置高三化學實驗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系統化、規律化的整合,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從元素周期表出發,對其中所包含的知識進行串聯和網絡化,另外通過相應的實驗作輔助,合理連接不同元素的知識點。
比如說,在進行實驗“氯氣的制備與性質”時,要注意該實驗中涉及的關鍵環節,在學習氯氣的性質課程內容時,我們了解到氯氣有多種性質,氯氣的燃燒和漂白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條件,而在實際進行該實驗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把實驗中涉及的所有內容都進行實際的操作,只需要將實驗內容進行一定的微型處理。在對氯氣的制備原理進行對比實驗時,盡量選取步驟簡單的實驗,考慮課堂時間的有限,通過運用較少的實驗試劑以降低有害氣體的排放。經過微型實驗的教學不僅能達到實驗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實驗教學效率。
(三)對學生思維層次的整合
在高一、高二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對新知識的引入,而通過實驗對新知識的引入能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在高三對化學實驗的學習就不能僅僅局限在對基礎知識的整合上,應該以整合知識為基礎,逐漸形成學生學習化學的體系,在重組化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層次進行整合。
化學實驗的內容多種多樣,涉及的實驗主要考查的知識有:實驗的原理;常見物質的檢驗;物質的提純、分離及制備;對一定量濃度溶液的配置;測定pH值等,近年來對一定量濃度溶液的配置實驗考查的情況比較多。所以,針對學生已經了解到元素反應的基本概念理論,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通過進行實驗“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滴加酚酞褪色的原因分析”后學生不單實現的是相關知識的鞏固學習,而且在一定認知沖突中激發出了學生探索、研究知識的積極性。老師的復習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也實現了綜合性的三維目標。總之,在高三之前對實驗的目標進行分解,而在實際高三的實驗課程中將教學目標轉移到實驗的基本素材上,把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科,通過對化學實驗的學習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相關理論知識的鞏固。通過一定的實驗,使得化學學習不再枯燥,化學知識變成了生動有趣的實驗,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也能拓展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在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程的設置上學生及老師都應該重視對實驗課程的學習,其次,選擇恰當的實驗內容,逐漸把化學實驗教學變成開拓思維和探索專業知識的有效工具。
摘要:文章以復習課“鹽類水解”的教學設計為例,在翻轉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成為主動研究者,教師成為學習指導者,提高了高三化學復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化學復習;鹽類水解;有效性
一、問題背景
在高三化學復習中,復習內容包括必修和選修內容,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現象,基于這種現狀,我們更需要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指導高三化學復習課的教學。翻轉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被眾多教師熟知并運用于教學實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并結合教材自主學習,課堂上師生或生生之間交流討論、提問質疑,達到解惑提升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不是簡單地將知識前移到課外,而是對傳統課堂提出了挑戰。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把知識的傳遞過程放在了課外,更注重知識的內化吸收,借助師生的課堂互動,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提高了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在經過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后,筆者進行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一系列教學嘗試,對翻轉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有效地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對教師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教師需要精心制作導學案、準備微課視頻、調查學習反饋單,有時還要根據內容的需要準備實驗器材等,預設學生的問題,以指導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教師要廣泛查閱資料,以自身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跨學科儲備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并且一定要留有備用方案以應對課堂上的“意外”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身邊的教練而不是講臺上的木偶,是學生知識的交流者而不是知識的代言人。課后,教師要適時地布置鞏固任務,形式不拘一格但效果要恰到好處。下面就以高三復習課“鹽類水解”為例,談談筆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的理解與實施。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 理論依據與設計思想
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一定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超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本節 “鹽類水解”的設計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對所學有意義的知識主動建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指出,選修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進一步學習化學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加深刻地了解化學與生活、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以提高化學科學素養,為具有不同潛能和特長的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依據課標對“鹽類水解”的學習要求,采用自主先學同伴互學實驗助學展示共學的教學流程,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探索。
2. 教材分析與學情調查
“鹽類水解”是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的第三節的內容,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體現課標要求,一是探究鹽溶液的酸堿性,二是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的原因,三是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和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鹽類水解”既是對前一節“溶液酸堿性”的進一步探究,又為后一節“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奠定了平衡研究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不僅要深入研究教材,還要結合高三復習教學的實際,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復習內容的有機整合。本節課著重從鹽類水解的原理、主要影響因素和應用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幫助學生認識鹽類水解的重要作用。
在高二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知道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初步學會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判斷主要因素對鹽類水解的影響,認識鹽類水解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本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具有較好的合作互動和實驗探究能力。需要突破的瓶頸是:鹽的水解程度存在差異性的原因,不同因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鹽類水解在實際應用中的利與弊等等,而這些正是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的最近發展區的超越。
3. 教學目標確定
(1) 認識鹽類水解的本質,理解鹽溶液呈酸堿性的原因,會判斷不同因素對水解平衡的影響,歸納鹽類水解的規律。能舉例說明鹽類水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通過鹽溶液水解程度的比較學會設計實驗、控制變量以改進實驗等。
(3) 結合鹽類水解的應用舉例,感受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
4. 主要環節與設計意圖
主要環節1 微課視頻 自主學習
課前學生對與鹽類水解有關的三段微視頻(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進行自主學習,并填寫微課學習反饋單(表1)。教師通過微課學習反饋單的調查,了解學生已知的、未知的、想知的等,據以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復習課的特點在于學生并不缺乏知識,而是不能把已學的知識進行合理地串聯起來,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提高化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上述三段微課視頻,不是簡單的知識回顧。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鹽類水解的理解與思考,因此在制作視頻時,教師要留有恰當的提問、適當的質疑時間并進行簡短的總結。利用視頻可以重復觀看的特點,插入實驗片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鹽類水解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主要環節2 情境創設 提出問題
播放一段約為22秒的新聞視頻:高速公路上一轎車發生自燃,由于車上沒有配備滅火器,車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火將自己四十多萬元的奧迪車燒成了空殼。
設計意圖:有關汽車配備滅火器的安全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對泡沫滅火器的興趣的探究欲望。
主要環節3 問題討論 設計實驗
由泡沫滅火器的原理為切入口,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是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教師結合課前學生填寫的微課學習反饋單,提出反饋單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兩個問題:① 比較0.1mol/L CH3COONa、NaHCO3、NaClO三種溶液的水解程度,② 怎樣證明Na2CO3溶液呈堿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通過這兩個共性問題的探討,進一步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
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想到方案,分別測定三種溶液的pH比較溶液的堿性強弱。但是有學生發現,當溶液pH比較接近時,pH試紙就不能區分了。怎么辦?改用比較精確的pH計。
設計意圖:測定不同鹽溶液pH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越弱越水解”的理解,同時又獲得了pH計操作的機會,鞏固了實驗操作技能。
第二個問題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提出不同的實驗方案。有的認為可以加Ca(OH)2溶液,有的認為可以加Ca(OH)2固體更好,有的認為加CaCl2固體,還有的認為加稀HCl等等,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設計意圖:Na2CO3溶液呈堿性是學生所熟悉的知識,但是怎樣證明該溶液的堿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并不是很多學生會思考的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記住了這個結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這個問題,進而學會利用平衡移動原理改變Na2CO3溶液的堿性強弱,有效突破了鹽類水解理解的難點。
主要環節4 實驗探究 交流再探
按照學生提出的幾種主要方案,分組進行實驗。為了節約時間,每組同學選擇方案中一種進行實驗,然后匯報實驗結果。過程中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幾組進行拍照,照片投放于大屏幕進行展示。
此時趁熱打鐵繼續追問: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適量的CaCl2使紅色褪去,試從平衡移動角度分析運用的化學原理是什么?再問:若要使得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的紅色加深,有哪些方法?紅色變淺,又有哪些方法?利用提供的試劑,學生可以想到很多方案,甚至超出了提供試劑的范圍,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最后由學生歸納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并總結鹽類水解的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以及實踐探究,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鹽類水解平衡的移動,掌握鹽類水解的規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主要環節5 學以致用 回歸生活
為了使學生在鹽類水解的原理和生活之間架起“應用”的橋梁,請學生對照表格(表2)中鹽類水解的應用,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與課的開始相呼應,復習了鹽類水解,根據其原理自制簡易泡沫滅火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學生滿心期待自制簡易泡沫滅火器的成功,但與預期的結果并不相同,鼓勵學生應進一步查閱資料探究。
通過復習,使學生形成“鹽類水解”的思維導圖(圖1),建立學科知識體系,同時在實驗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設計意圖:與慣常的成功方式不同,有意創設一個與預期結果不同的實驗現象,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原理與實際應用之間還需要繼續地探究,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究。通過資料查閱,向學生介紹實際泡沫滅火器中還添加了發泡劑從而增加發泡效果,也是對學生視野的拓展。
三、實踐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結束后,筆者對學生作了訪談。多數學生表示對翻轉課堂教學的認可,他們認為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后,在課堂上對原來學習中的困惑進行重點突破,深入交流與探討,加深了對鹽類水解的認識,同時也獲得了研究平衡問題的一般方法,為后續的學習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歷。回顧與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1) 高三化學復習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微課資源開發的基礎上。在翻轉課堂里,學生課前通過微課的幫助自主先學,把先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放到課堂上交流探究,從而提高了復習教學的實效,所以微課的質量對于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制作微課視頻不能僅靠個人力量閉門造車,而應該發揮團隊的智慧,甚至還可以鼓勵學生的加入,利用視頻編輯軟件,形成微課視頻資源。
(2) 高三化學復習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要根據復習內容的差異性實施教學。本節“鹽類水解”屬于化學原理復習,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學生由現象向理論升華,運用化學原理對現象解釋,控制變量使鹽類的水解朝向有利于人類的方向進行。在元素化合物復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微課視頻中介紹的歸納提煉的方法,對不同類元素的物質形成轉化關系圖,實現元素化合物知識由“繁”到“簡”的轉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有助于學生利用微課視頻自己掌控學習進程,增加了課堂上的互動性。學生是主動研究者,教師變成了學習指導者和促進者,能使學生所學知識“活”起來,提高了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提高化學復習課效益的教學措施,為高三化學的復習效益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三 化學 復習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三復習課的教學不同于新授課,無論從知識技能上還是學法上,學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果復習時只是將原來的知識作簡單的、機械的重復,學生就無法感覺到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就會感到乏味, 喪失學習興趣。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去做題,從中尋求解題方法,而忽略了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勢必造成基礎知識得不到網絡化的整理,教材各部分知識問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滲透,使學生感到解決問題時無從入手,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相應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三復習課效率方面,談談應重點抓好幾個問題,愿和同行探討。
二、提高高三化學復習課效率的措施
1.保持復習課的新鮮感――話題式教學設計
復習課的新鮮感來自于對復習內容的重組與整合,不適宜再如新授課那樣按模塊分開復習,那么,如何整合?尋找一個話題,設置一系列涉及各模塊的問題應當是可行的做法。
例如,以“硫酸銅的制備”為話題,設置如下問題:
(1)工業上如何以銅為原料制備硫酸銅? 幾種制備方法?優劣如何評價?
(2)銅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雙氧水溶液,為何能得到硫酸銅?涉及哪些化學反應?
(3)銅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為何能得到Cu2+?涉及哪些離子反應?
(4)逸出溶液的氮氧化物如何回收利用?涉及哪些氧化還原反應?
(5)如果氮氧化物都得以回收利用,硝酸在整個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這些問題涉及硫酸、硝酸的化學性質,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理解,對離子反應的認識等等。既有對課本中介紹過的典型物質的回顧,也有對并不熟悉的新物質、新材料的推想,這樣的話題容易激發起學生的新鮮感和學習熱情。
2.以習題帶知識點的形式進行復習,提高學生有效參與
這種復習的思路是教師并非一上來就總結化學知識,而是以一道題為線索,從具體問題出發,總結比較抽象的概念。這種先以練習為情境進行總結歸納的方法從實際問題入手,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學生再現知識比較容易,提高了學生的有效參與,教師再幫助學生有序疏理,建立知識問聯系,學生就會形成比較深刻的記憶,就會形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重視能力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基礎知識掌握好了,只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如何把已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分析、解決問題中,把已知的和未知的聯系起來,使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只有先教會學生怎樣去用,學生才會自己去應用,才能逐步地達到學而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分析、解決問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本題的知識結合點,即將學過的知識點遷移到要解決的問題上,進而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圖形變換等,尋找解決方法。如對化學中一個學生認為非常簡單的反應,若能從全方位去思考和提示,也會使其內涵變得十分豐富,給學生深刻啟示。
如Zn+2HCl=ZnCl2+H2中,a.從置換角度分析,鋅是一種活潑金屬,能置換鹽酸中的氫;b.從氧化-還原角度分析,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c.若將這個氧化-還原反應另置在兩電極上進行,就構成了高二課程中所學的原電池;d.從離子角度分析:Zn+2H+=Zn2++H2,鹽酸在溶液中起氧化作用的是H+,可以推理在非氧化性酸溶液中,及某些鹽如NaHSO4中也能發生這個反應;e.從化學反應速度角度考慮,改變C(H+)可以改變反應速率;f.用所學電解知識來設計反應Cu+2HCl=CuCl2+H2。
多年的教學證明,不同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思維參與程度是有區別的,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教師應盡量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
4.引導學生進行試題分析,學會反思
所謂反思,就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并進而產生新的發現。可見,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是進行有效學習、獲取有效知識的有效措施。因此高三化學總復習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積極反思。
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要通過嚴格、合理、規范的要求來幫助、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高三復習中有一部分時間是用來考試的,因通過考試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清楚自己知識的薄弱點,從而來彌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修正自己的學習計劃。試題分析是考試后必須做的工作,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化學基本概念、原理不清,還是審題粗心大意;是化學術語書寫錯誤還是表達能力欠缺;是解題格式不規范還是考試心理緊張,等等。教師分析試卷也應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重視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指導,突出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的培養。教師還應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試題,把題目的知識點向廣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盡可能地構建知識間的廣泛聯系,從“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也可以把原題中涉及的知識點向多側面、廣角度進行合理變換,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結束語
高三備考復習,絕不是簡單地拼時間、拼精力漫無目標地大量演題的過程,而是科學的、有計劃的復習過程,只要復習中時刻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依據,明確復習要求,把握復習方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就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高三化學任課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加強課堂管理、提高高三化學課堂效率呢?以下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一下我的見解,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1、引入教學內容應多種方式:簡單引入、復習引入、故事引入
這些都是我們老師的方法,我認為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高三學生更應進行問題情景引入。例如我在給學生復習到晶體類型的知識時就進行了一次問題引入:有這樣一道高考題NaCl、MgCl2、AlCl3熔融狀態下置于三個容器中并用導線串聯,通電一段時間后,問各容器析出的晶體物質的量比是多少?學生很快就把答案給出來了,但我馬上說到:“同學們,當年這道高考題是有錯誤的,你們先閱讀今天要復習的內容‘晶體的類型和性質’然后告訴我錯誤在哪里?”就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所有的學生都在認真閱讀,積極的思考然后找出問題所在:AlCl3是分子晶體,熔融狀態時它不導電。
2、應下功夫研究高考的熱點問題同時又是學生困難的問題
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這一點上,我們通常都會講一些方法:比如教師要風趣、幽默等等,但高三的學生,理性的東西遠大于感性的,課堂上時不時插入一些幽默的話語可活躍課堂氣氛,但是重要的還是應下功夫研究高考的熱點問題同時又是學生困難的問題。
例如,學生在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一塊的推斷題上,對于元素的位置,陰陽離子半徑的大小一直是一個難點,對于學生的這一困難我思考后給他們總結出八字口決:對于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陰陽離子有‘陰前陽下、價小徑大’這么一個規律。如F-與Mg2+,F元素在Ne元素的前面Mg元素在Ne元素下一周期。
在高考化學試題中,要求學生書寫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一個常考的熱點問題,而學生也是對這類要求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個情況我組織學生進行課題型復習,集中訓練,總結要點得出四句口決:‘變價物質(元素)不能消、氧還產物要清楚、三個守恒要牢記、氫氧不平巧用水’。此口決簡明好記又十分有用,學生用它解決這類問題十分順手。
這樣通過解決高考的熱點問題同時又是學生困難的問題,讓學生在我的化學課堂上學到面對高考解決問題的知識技能這樣學生才會全心投入到老師所引導的課堂中來,學生參與度才會大,教學效率才會提高。
3、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增加學生自己參加實驗并自行設計實驗的教學活動。
給學生創設參與化學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實驗探究知識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把課本中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適當增加分組實驗的次數。另一方面,要重視實驗習題的教學。因為實驗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設計方案到實施,最后形成結論等幾個階段與科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且學生對自己親自設計方案并實施的實驗操作更精確,觀察更細致,參與的意識更強烈。
二、增加化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
1、以境育情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往往對情感的產生起綜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觸發規律"。根據這一規律,在化學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圍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動可以參與,觸"境"生情,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例如:在學習到有關環境污染的相關章節時,我們可以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以讓學生"入境",領略知識與現實的聯系。
2、以理育情
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科學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愛科學的情感,是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點上,化學較其它學科有相對的優勢。例如:在《合成氨的條件的選擇》的教學中,可以向學生講述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化學工業獲得了飛躍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以此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在講《鐵和鐵的化合物》內容時,可結合我國的豐富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新成就,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3、以情育情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師用愛心和真誠感人,教師應該善于將深厚的情感傳遞給每一個學生。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多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和辯論時,讓學生據理力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達到啟迪思路、發展思維,動情、曉理。教師要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更加熱愛學習。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組織好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這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方式
1、選擇好組織活動的課題或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活動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活動的課題或問題選擇得當,能激發學生思維共鳴,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但是,如果選擇的不恰當,容易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教學目的。首先,活動的課題或問題要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如果漫無邊際進行,就會抓不住課堂教學重點,即使所選的問題再精彩,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其次,活動的課題或問題要疑而不難,引人入勝。提問的難易應該控制在學生經過聽取教師講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夠回答出來的程度。
2、把握好組織活動的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活動要注意時機。時機得當就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時機不當就會分散學生的精力,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總之,我們教師每天都要走進課堂,把每一次進課堂的機會,都當作自己的一次鍛煉機會,我相信這樣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就會逐步提高,教學效率也一定會提高。
一、高三前期各種考試化學學科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1)教師層面
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效性不夠。高三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新手較多,雖然工作上他們有激情、有干勁,但缺乏高三教學的經驗,對新課標、新教材研究不夠,在學科知識的框架結構、縱橫聯系、重難點把握上存在不足,導致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效性不夠。部分高三學生反映處于負擔重、效率低的被動學習境地。
(2)學生層面
第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沒有形成知識網絡和樹形結構。對第一階段復習的學科主干知識和重點內容沒有真正掌握,實驗能力、分析情景問題的能力不強,從而導致知識性失分。
第二、第一階段復習時,部分教師忽視對課本、課標及近年新課改實驗區高考題的研究,沒有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平時的訓練、評講注重比較難的題而忽視基礎,從而使許多學生在簡單的題上失分。
第三、學生的基本解題能力達不到要求。在考試中反映出來就是學生審不來題,閱讀速度慢,自我獲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強;解題習慣差,書寫混亂;數學運算能力不夠,經常出現計算錯誤;不能用學科語言準確簡明的進行答題和表達等。
第四、時間安排不恰當。有的學生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能夠做的題沒有時間做,應該得的分沒有得到,這反映出平時的定時訓練落實不夠,學生缺乏考試方法上的指導和應考經驗的積累。
二、目前高三化學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復習的目的在于:一是讓學生對已學過的零散知識進行歸納、梳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二是形成學科能力,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
(1)從復習過程看:部分教師的復習教學是機械地按課本章節順序或知識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淺層次的重復,沒有真正把握新課標的要求,沒有對課本和復習資料進行有機的整合,過分地依靠復習資料,不注意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學生沒有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2)從復習內容看:沒有認真研究“綱、本、題”和學科知識的重點、疑點、難點、生長點,結果是重點、難點知識復習不到位,生長點知識拓展不夠,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培養。
(3)從復習方法看: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課下學生苦渡“題海”,只重視知識的灌輸,很少去思考如何通過改進教法和幫助學生改進學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從師生活動看:課堂中教師既作導演,又作演員,部分教師總是一廂情愿,課堂上講得頭頭是道,看似很辛苦,實際上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只是聽眾、觀眾,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興趣沒有思考、研究與反思。
(5)從課堂實施看:計劃性、針對性、目標性不強。有的教師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比較大,在課堂上講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隨意發揮,廢話多,節奏散;有的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講解問題不深入、不透切。
三,高三化學學科后期復習建議
(1)教學要有針對性,要對路。復習教學既要對高考的路,又要對學生的路。任課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綱、本、題”,要研究今年高考的新情況,掌握高考試題的基本形式和特點。同時要認真研究學情,掌握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情況。復習教學,教師要在研究考綱,研究教材,研究考題,研究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科技的結合,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和學法上狠下苦功。要把握復習的重難點、深廣度,注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反對滿堂灌,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實效性。
(2)要落實“講、練、評”。
一是要“講、練、評”結合。“講”要突出基礎和重點,“練”要做到精,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避免題海戰術,保證學生有用于消化、看書的時間。在后期綜合訓練時,要讓學生練速度、練規范、練方法、練心理。要讓學生明白:“稀里糊涂作十道題,不如明明白白作一道題”。“評”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在評講前要認真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充分準備評講內容,在評講時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去作而不那樣去作,為什么這樣作是對的而那樣作是錯的,也就是時時要讓學生明白一個“理”字,處處要講“理”。總之要評出規律、思路、技巧與方法。
二是要“精選、精講、精練”。有的講評課,由于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逢題就講,每題必講,教師累,學生苦,這種評講既費時又低效,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高三課堂,為了不讓學生陷入“題海”中,我們教師必須首先到“題海”中去,精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題目作為例題或練習(最好選用近幾年全國及其他省、市的高考題),不用成套的資料或練習題。評講時要教會學生尋找解題的切入點、突破口,要注意方法、思路及學生答題錯誤的原因分析,讓學生由模仿到舉一反三,實現變通。
(3)心理訓練要常抓不懈。高考不僅是學生智力的競爭,也是心理素質的競爭。在后期的復習教學中,一是教師應隨時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從學科知識角度減輕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要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二是在后期的教學管理中,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激發他們的情商。三是高三后期,學生容易產生緊張、失眠、焦慮等現象,這多是由于缺乏自信造成的。教師要留心學生遇到的這些問題,要及時疏導,幫助他們恢復信心。要告訴學生,不管現在成績如何,只要高考沒有舉行,就有機會。四是要提示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學習,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盲目模仿別人只會增加慌亂和更加緊張。
(作者單位:四川達州市大竹縣大竹中學)
摘 要:高三化學的總復習階段,我們往往感到最棘手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概括、深入與創新,如何構建知識體系,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何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復習觀念是否先進,復習策略是否科學,復習方法是否得當對學生高三一年復習效果及高考成績都有至關重要影響。同時,這也是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水平、教學能力的全方位檢驗。因此,如何上好高三化學復習課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認真探討的一大課題。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有效性;
近幾年來高考化學試題,總的講覆蓋面大,綜合性強,單一知識點的檢測題較少,單一識記題目較少,基本實驗內容題較少。體現了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的思想,因此高三化學復習階段必須堅持三到位。即基礎知識到位,邏輯思維到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到位。通過復習使自己將原來分課時、分單元學習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網絡化、規律化。通過復習使自己原有知識鏈中薄弱環節得到加強,錯誤理解的概念得到糾正。如何進行有效的復習,通過復習使學生自己掌握中學化學的雙基的同時,提高觀察、思維、想象、記憶、表達、自學等諸多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施:
一、閱讀教材,形成體系
課本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復習的關鍵首先要過好課本關。任何復習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因此在總復習中必須重視課本的閱讀,閱讀課本時,要全面看課本內容,如書上例題,有關習題課要上演示實驗和有關的分組實驗。在看書過程中要劃出重點和難點,了解哪些知識屬于記憶性內容哪些屬于理解性內容,哪些屬于綜合運用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復習不是單純的重復,而是用舊知識的磚瓦建造新的高樓大廈。如果一味的看書,不細讀精讀、勢必引起味同嚼蠟之感,因此在看書前必須明確章節學習目標,如化學平衡一章。要知道這一章是中學化學重要理論部分之一,它用動態的觀點揭示了可逆反應的基本規律。這一章的重點在于動態和平衡,影響平衡移動的條件。在閱讀中著重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應用,同時必須通過看書對課本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綜合,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絡,可通過表解形式、圖解形式并加以歸納。如元素化合物知識可通過不同的單質及化合物的相互轉化串聯起來,又如,“分子結構”中易混淆的概念較多,可建立相關概念系統,進行概念同化。基本概念的網絡有利于有效儲存,在遇到問題時,才能迅速將知識分解、遷移、轉換、重組,使問題得到解決。
二、重視基礎,凸顯重點
復習中,要在打好基礎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上,不要獵奇,不要搞“偏、難、高”的內容。對于大綱不要求的內容,要堅決刪掉,一些內容如磷酸式鹽和堿的反應,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以及涉及量的關系一類離子反應,硝酸鹽的分解產物過氧化鈉與某些混和氣體反應后,氣體體積變化方面的內容,要少化精力,不要任意拓展,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礎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關鍵上。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占了很大的比例,涉及兩大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電解質深液、化學平衡等理論知識,又和實驗、計算題目密切相關。要注重各章節的聯系,加強理論的學習和指導。重視基礎不等于面面俱到。如高一化學第四章《鹵素》重點應是“氯氣”關于氯氣的性質制法及用途,這些都是相互聯系的,對每一塊都要逐個分解進行理解,單就制法而言從反應原理、特點到具體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凈化干燥、驗滿、尾氣處理各部分都必須做到,但對后面的第四節的學習“鹵族元素”時,類似的內容就不必這樣很深入地討論,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變化規律,關鍵是在共性中把握元素性質的特性,就“碘與淀粉變藍”這一小知識點而言,有些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結論不會理解,可以根據如下典型題目,必要是時結合實驗進行突破。另外在有機物的學習中,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是基礎,也是很重要的知識,根據有機物中官能團的特點來分析有機物的性質和相互銜變關系,通過物質的性質去理解物質的制法和用途,只有全面抓住這一系列內容,近幾年高考中出現的有機信息題、合成題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復習時必須全面地理解基礎,并要善于關于抓住重點。
三、把握熱點、注重總結
做題時鞏固知識是重手段,是由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是學習成功的關鍵之一。但決不能是搞題海戰術,逢題便做,浪費精力和時間卻達不到復習的目的。近幾年,高考題型相對穩定,熱點內容往往涉及到: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正誤的判斷;不用試劑或有一種試利鑒別多種物質;溶液中會有離子的濃度大小排隊;熱化學方程式的反應熱的計算;氧化還原反應;晶體結構和化學鍵;化學反應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有機新信息題;阿伏加德羅定理及推論;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四種晶體的有關知識;弱電解質的電離及平衡理論;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膠體的知識;常見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等主干知識。因此,在總復習過程中,要根據章節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做適量的針對性練習。在迎考前通過典型例題、類比題、拓展題針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強化訓練,注重解題思想的指導和解題模型的建立。如守恒思想、極端假設法、十字交叉法等模型。另外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要引導學生用化學原理思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自我強化,加強反思
高考測試學生的能力品質包括: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因此一個章節復習結束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驗收、學生自己也要進行驗收,進行信息反饋。特別是綜合復習階段,要進行針對性的自我強化,強化的辦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試題,最好是近年來的高考題材和各類模擬題。像統一考試有人監考一樣,在規定時間內答卷,然后對照標準答案,辯明正誤,自我評分。通過自測自評發現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查閱資料,及時補缺。對典型題目展開思路,尋求規律,總結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類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應試能力,老師對試題錯誤的分析與學生自我反思、評價結合起來,盡量避免歷年高考、歷屆學生的共同錯誤,如:思維的變通性差;語言表達能力差;做題的規范性差;信息的處理和把握能力低;實驗能力差等。
總之,高三復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提高復習效率,須在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訓練等環節上下功夫,在復習中找到有的放矢加強復習的針對性,策略性也就顯得非常重要。
【摘要】高三化學復習課所能達到的實際學習效益距離應有的學習效益差距較大,在高三總復習中要提升化學復習課的效益就必須要解決思維容量、診斷方式和結構優化等方面的問題,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改變復習策略,從思想層面、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著手,尋求突破。
【關鍵詞】高三化學 復習策略 合作學習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高考的命題思想已經順應了現代教育的理念,并且將考試的考點逐漸與實際生活的相關問題相結合起來,把知識立意轉化成為能力立意,更強調考查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高三化學課的復習也應該隨著這一變化的變化而針對傳統的復習模式進行改變。
一、問題的提出
有關復習課教學需要關注的是復習所達到的效果和師生通過復習所收到的收益。就目前而言,高三化學復習課所達到的效果收益甚微,其主要表現在于教師因為受到教輔材料的牽制,在課堂的深入思考方面缺乏時間,對于舊有的復習模式也缺乏創新或者突破的勇氣;而學生則由于沉浸題海戰術而失去了自主構建知識網絡結構的機會,更沒有在復習中形成自我診斷和知識拓展的習慣;還有就是出于部分高考題的不合理導向,造成了高三的復習課陷入一個“一切為了考題,為了一切考題,考題就是一切”的死循環之中。
如何才能構建一個有個性又創造力的復習課課堂?如何才能讓每個學生在復習課教學中充滿熱情?如何才能讓化學老師在復習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構建,自我診斷,自我發展?這些都是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策略需要著重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二、合作學習的含義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合作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自覺的或者不自覺的在行為上采取相互配合的一種互動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單位,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來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推廣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態度主動性的培養
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知識方面的交流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逐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和積極學習態度。
(二)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體現
合作學習以小組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導而不演,將演的任務交給學生,教師本身只是扮演一個協助者、參與者和咨詢者的角色。因此,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中心,學生帶著本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其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化學知識能力的提高。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因為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從而忽略了“化學源自于生活,并將服務于生活”的學科性質,也不注重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將化學與生活經驗相聯系,只是將已有知識結論和問題答案直接傳授給學生,忽視教學知識與學生本身發展的差異,忽視當代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進而培養出一個個所謂的“書呆”。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將授課內容上的知識點引申開來,拋磚引玉,舉一反三,最大限度的發掘課堂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最終達到融會貫通。
(四)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培養正確對待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著眼于全體學生,不要求人人成功,但需要人人進步,是真正地符合了現代教育的主題思想。其最大的優點在于獎勵制度的改變,合作學習所追求的并不是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而是注重團體成績的排隊,以小組整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建成員競爭”的新格局。這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和正確對待競爭態度的養成都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實踐中應當注意的原則
眾所周知,小組合作學習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那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遵循什么原則以便提高小組合作實效呢?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普遍性原則
許多教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時應該要照顧到學生的整體素質,題目難度偏大,會致使一些處在中下游的學生無法參與進來,也就很難達到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目的;題目太容易,會使學生失去討論的欲望,同時還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選擇難度適中、大多數學生一般都能回答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例如,講電解質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討論課題:在下列物質中,哪些是屬于強電解質,哪些是屬于弱電解質,哪些是屬于非電解質卻可以導電?⒈鹽酸⒉硫酸⒊醋酸⒋碳酸⒌蔗糖溶液⒍酒精⒎氨水⒏銅⒐二氧化硫⒑氨氣⒒硫酸鋇。在討論中學生們都能侃侃而談,分小組合作學習,給了每個學生分析、思考的機會,自己說,也聽別人說,既訓練了全體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性原則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強的課題讓小組合作完成,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比如說,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濃硫酸和H2SO4有何區別?讓學生們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從而推導得出答案。一些推導性較強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都是非常適合小組合作完成的,讓學生在親手操作、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爭論性原則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在設計課題時可以巧妙的融入一些帶有爭論性的問題,有爭論才能開展討論,這樣才有利于迸發出集體智慧的火花。類似于“導電的一定就是電解質,不導電的就不是電解質嗎?”這一類的問題,在全班交流時,各個小組各抒己見,紛紛匯報討論的結果。學生們在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中獲得了新知識,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更能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學習、探討,是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好方式,在具體的實踐中還需對此作更深的探討。
摘要:介紹了“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基本程序,以“鋁及其化合物”復習課為例分析了該教學模式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的實踐,并且闡述了該教學模式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的實踐策略和實踐效果。
關鍵詞:“問題驅動”教學模式;高三化學;鋁及其化合物;復習課實踐案例;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背景下,江蘇實行了“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的新高考方案。化學屬于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從教學內容、考查方向、教學學時等多方面作了調整,教學內容進一步體現了“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的特點,考查方向進一步體現“寬基礎、厚實踐、重能力”的特色,教學學時減少。
目前江蘇高考化學試題的設計,突出與生產、生活、科技的密切聯系,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能力,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相關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吸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上述背景下,高三化學復習遇到了內容繁多、要求頗高、時間緊迫的實際問題,良好的復習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選用“問題驅動”教學模式,較好解決了高三化學復習課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及其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實踐案例
1.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是架構在建構主義和現代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現代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不能完全依靠教師傳授,而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學習個體借助他人(包括老師、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無論是新知識的獲得,還是舊知識的歸納、總結和提高,都必須經過真正的意義建構才能獲得。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要素和基本程序通常可歸納如下:
為什么“問題驅動”教學模式適合于高三化學復習課呢?筆者以為該模式打破了以單純講授、歸納為主的封閉式教學,依據復習目標、圍繞復習內容、在分析學生現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探究活動、解決問題,完成復習任務,進而提升學習的能力。
運用該模式,針對高考試題“寬基礎”的特點,高三化學復習在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基本方法和基本觀點;針對高考試題“厚實踐”的特點,在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課本教學實驗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人類生產、生活、科學研究相關的化學實踐活動;針對高考試題“重能力”的特點,在復習化學學科知識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觀察、實驗、化學語言以及化學特征方法運用等能力。
2.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的實踐案例
高中化學課程設置了《化學1》、《化學2》和《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實驗化學》4個選修模塊,知識有“多、繁、雜、散”的特點,復習時要將原有知識進行對比、歸納、總結、提升,在熟練掌握化學主干知識,形成知識網絡的同時,提高學生審題和解題的思維能力、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因此就存在“內容多、要求高、時間緊”的問題。為求解決以上問題,提高復習課的學習效率,筆者嘗試使用了“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
下面以“鋁及其化合物”的復習課為例,闡述“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的具體實踐。
(1)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根據考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本節復習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是:首先通過小組討論探究,熟練掌握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其次是通過小組討論探究,掌握簡單計算及Al(OH)3的制備方案;再次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和理解Al(OH)3的性質和制備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小組討論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2)設計合理的 “問題情景”
為了達成“熟練掌握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這一基本復習目標,設計了以下工業流程問題情景。
工業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Fe2O3、SiO2等雜質)為原料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下:
提出問題:①流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怎么寫。②在流程圖中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實驗方法并描述實驗現象,寫出物質Z的化學式。③如何構建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圖。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學生掌握了Al、Al2O3、Al(OH)3的性質等基本知識,構建了鋁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通過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提高化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通過對實驗方法、步驟、現象的描述,提高化學實驗能力;通過工藝流程圖的閱讀,提高分析、推理、假設、歸納等能力。
高三化學復習課的另一目標是把高中所學的必修和選修模塊知識進行綜合提高,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設計了④和⑤兩個問題。
④Al(OH)3為何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用電離方程式表示,并用平衡移動原理說明Al(OH)3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原因。
⑤根據Al(OH)3的酸、堿式電離,討論制備Al(OH)3的最佳途徑。
⑥評價上述鋁的冶煉工藝流程的優缺點
問題④⑤中,精心設計了鋁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性問題,學生在討論、回答這類問題時,需要綜合不同課程模塊的知識、化學原理、科學方法才能解決問題。通過這類問題情景的討論研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思維能力和科學方法的應用能力,
設計問題⑥旨在提高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評價能力。流程圖簡潔表達了實驗的主要步驟,通過對鋁的冶煉工藝流程的評價,進一步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同時初步掌握實驗設計和評價,學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3)適時點撥“活動探究”
在問題①②③的交流、討論中,師生共同回顧了Al、AlCl3、Al2O3、Al(OH)3、NaAlO2等物質的性質及相互轉化關系等基本知識,同時也對過濾等基礎實驗操作進行了梳理。此時要及時引導學生探究④⑤,并且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點撥學生從“電離平衡”的角度分析Al(OH)3的兩性,并根據對Al(OH)3的酸式電離和堿式電離的理解,探究Al(OH)3的最佳制備途徑。
通過活動中適時的點撥,目標層層上升,從“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識的總結”到“鋁及其化合物和化學平衡原理、化學反應原理等模塊知識的綜合運用”再到“科學方法的應用”。
(4)及時釋疑“解決問題”
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會提出不同層次的很多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重組,使問題得到優化,與學生共同解決。
在上述討論中,學生有這樣一些疑問:Al(OH)3之所以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是由于它有兩種電離方式,但是,Al為何也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呢?與Al反應能放出H2的溶液,應該具有什么性質?其實這些問題也是在學生平時作業時經常碰到的問題,同學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就會聯想起來,這樣可拓展復習的知識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平衡移動”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時,進一步掌握了與鋁及其化合物知識相關的“化學平衡、化學平衡移動、水解原理”的知識,同時掌握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提升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一輪復習對知識、能力的基本要求,還能形成學生遇到問題,“不畏問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精神。
(5)適度提高的“總結歸納”
通過大量的小組討論探究,很多相關問題得到解決,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在本節鋁及其化合物復習課中,設計了問題情景⑥,讓學生討論探究,對所復習的知識進行適度的提高。
在討論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各抒己見,展示學習成果的同時,學會橫向比較,縱向思考,從而完善知識體系,創新思維,知識和能力都能有較大的提高。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從而達成共識,師生共同進步。
二、“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三化學復習的教學策略
1. 精心設計有效“問題情景”
“問題驅動”式化學復習課是圍繞指向明確的“問題情景”這一教學環節展開,教師要注意篩選有價值的知識,提供真實的、精巧別致、新鮮的問題材料,使學生感受到問題情景中舊知識的新鮮感,創造出一種富有誘惑力的“召喚結構”,從而引發學生對問題產生疑問、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例如:以上鋁及其化合物復習課中,教師呈現鋁的冶煉流程圖,將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已學知識相聯系,并以新課學習時未接觸過的流程圖進行再現,而不是直接要求學生寫出某些方程式,再通過構建鋁及其化合物轉化關系圖來提升學生對舊知識的綜合能力。
2. 正確定位“師生關系”
在使用“問題驅動”式復習課模式時,無論是“活動探究”、“問題解決”還是“總結歸納”,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激勵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合作學習。及時和學生交流,創造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快樂合作學習。
3. 靈活變通“問題驅動”模式
“問題驅動”作為一種高三化學復習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和相似性,操作性很強,但是,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時,不可機械地按照程序進行模仿操作,而應根據具體復習內容,指向教學目標,適當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使教學形式新穎活潑,并始終以解決問題為主線,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為最高追求,讓學生在自主的活潑多樣的“活動探究”中“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三、“問題驅動”教學模式運用于高三化學復習的實踐效果
1. 化解了高三化學復習的難點
元素化合物的復習課的難點在于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同時,盡量把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反應原理、物質結構等知識融合進來,使知識進行橫向拓展,建立知識的立體網絡。
鋁及其化合物的復習案例中,難點在于一方面讓學生重現、掌握鋁及其化合物性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另一方面是學會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鋁及其化合物性質,從而帶動平衡原理的復習,還想使學生對通常的工藝流程有一定的評價能力。
程序中設計了六個問題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通過對①②③問題的討論,會熟練書寫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自主構建出Al、AlCl3、Al2O3、Al(OH)3、NaAlO2轉化關系圖;
通過對問題④和⑤的討論,學生能正確寫出Al(OH)3的酸、堿式可逆電離方程式,Al3++3OH-[?]Al(OH)3[?]AlO2-+H++H2O,并成功提出了三條由AlCl3制備Al(OH)3的途徑,第一條是Al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第二條是AlCl3溶液中加氨水,第三條是將AlCl3溶液分成二份,體積比為1∶3,在第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使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然后把兩份溶液混合。最后應用平衡移動、水解等化學原理解釋,得出第三途徑制Al(OH)3,既節約原料,產品又比較純凈,是實驗室制取Al(OH)3的最佳途徑。成功地帶動原理的復習。
又通過對問題⑥的討論,學生了解了物質Z的循環使用能降低鋁冶煉的成本,從而建立了工業生產中原料的充分利用、環境保護等思想。
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設置,幫助學生將原有的知識、經驗發生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讓學生伴隨著漸趨深入的問題討論推動問題的解決,在不知不覺中教學的難點就化解了。
2. 提高了高三化學復習的效率
鋁及其化合物的復習案例中,Al、AlCl3、Al2O3、Al(OH)3、NaAlO2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轉化關系圖,Al(OH)3的酸、堿式電離,鋁的冶煉三塊內容可能會花費幾堂課的時間。通過采用“問題驅動”模式,師生共同討論,層層遞進解決了以上問題,從課堂容量看,提高了復習效率。
另一方面,“問題驅動”復習課模式既是教師提出問題,作為任務,驅動學生思考、動手操作,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能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和思維,學生感到學習輕松。整堂課在教師的精心點撥、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悄然度過,記憶就在問題的不斷解決中被喚醒,相關的知識網絡在問題解決中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解決中得到提升,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復習課的效率。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學生感覺不到被教育”。
3. 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三化學復習課不僅僅是把學生已有知識進行羅列,依次裝進“桶”中,更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解決綜合性化學問題的能力。“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對碰到實際問題時“想什么”、“怎么想”、“為什么這么想”等過程進行感悟,是實現“知識教學”轉向“觀念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通過點撥學生對Al(OH)3的最佳制備途徑的討論,引導學生體會化學理論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學會碰到類似問題時用科學的方法解決。
4. 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問題驅動”模式的高三化學復習課圍繞教學目標,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師生共同進行活動探究,從而解決問題。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塑造,以“和諧共生”為核心,構建教師、學生生命可持續發展、超越主體的新型師生“生態關系”,這種“生態關系”體現的是一種健康向上的課堂文化取向,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經過一個學期恰當、合理的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深深感悟,“問題驅動”教學模式不但解決了高三化學復習就遇到的“內容多、要求高、時間緊”的教學問題,還使學生審題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更值得慶幸的是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開心和自信,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標所在。
摘要:“問題整合診療式”教學模式旨在課前緊抓學生預習環節,根據學生學情設立教學重、難點;課上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整合,創造開放寬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后及時反饋,了解教學實際效果,制訂出下一階段的教學安排。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模式;“問題整合診療式”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才能使得教師教的有效,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有效,一直成為我在高三教學過程中關注的問題。教學有沒有效益,不是僅看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更重要的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知識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在高三教學中,筆者不斷嘗試和總結著教學方法和技能,努力進行有效教學,其中對“問題整合診療式”教學模式感受最深。該模式大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課前緊抓學生預習環節,根據學生學情設立教學重、難點;課上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整合,創造開放寬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后學生及時反饋,了解教學實際效果,制作出下一階段的教學安排。
“問題整合診療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為理論依據(見下圖)。該模式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和安排。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一、課前“診斷”環節
1. 預習——整合問題
高三復習中課本知識學生已經全部學習完畢,但這不意味著說無內容可以預習,化學學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識的零散性較強,學生不易將所學內容記得扎實,有效利用學生的預習環節,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首先,讓學生帶著教師指定的問題去預習(課前發放教師精心準備的學案),這樣可以使得預習具有方向性和高效性;然后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尋找問題,發現自身的知識漏洞,及時記錄下來并積極尋求解決,這樣可以使得預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預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來源已在信息化社會的背景下變得越來越豐富,課本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僅有來源,學習從以往單一的課本——師——生環境轉變到師——生、人——機、生——生多個交互系統有機結合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由教師、學生、圖書館、網絡等共同構成,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
例如,復習化學實驗模塊時,首先需要對中學化學常見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介紹。該知識在教學安排上如果采用教師在課堂上點滴知識羅列式的復習,至少需要三節課,學生學得乏味無趣 ,感覺教師所說知識都知道,太簡單!結果基礎知識反而沒有有效復習,課堂效率低下。估計到這些情況后,我對教學安排做了一些調整:首先,課前發放教學學案(附上部分預習練習),讓學生對于下堂課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都有所了解,然后,提出具體預習問題:(1)中學化學常見實驗儀器有哪些;(2)將反應器和容器按①可直接加熱類、②隔石棉網可加熱類、③不能加熱類進行分組(上課時多媒體屏幕上打出一些常見的反應器和容器,讓學生現場上機操作加以辨識和分類);(3)了解常見反應器和容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4)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的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項;(5)中學課本中哪些實驗使用了溫度計及使用時具體的擺放位置;(6)常見漏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學習習慣出發,從諸多學習手段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多種先預習這些知識,然后結合自身情況提出希望教師課堂上重點講解的問題。
2. 設立教學重、難點——篩選問題
教師教學重難點的設立應做到因時制宜,因生制宜。高三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應做到重視課本、重在基礎,教學中要時刻以學生的實情為重,合理設立教學重難點,做到不急不躁。然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實情只有他們自己最了解,所以,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深入學生之中,詳細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學生反饋來的信息教師一定要細心整理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反饋!
在學生預習完常見實驗儀器內容之后,我開始向學生征集課堂上希望老師重點講解的問題,很快在我的辦公桌、QQ、郵箱里就放置著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我挑出其中一些提問頻率較高的問題準備在課堂上列出:(1)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的仰視、俯視問題;(2)天平稱量時“右物左碼”結果如何;(3)不同特征的試劑瓶保存試劑的注意事項;(4)中學化學哪些實驗需要使用溫度計;(5)中學化學干燥器、干燥劑的類型和使用方法。課堂上預備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然后再做點評。少數學生提出的個別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單獨解答,真正做到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這種教學方式的改變,不僅使得學生重視了課本,發現了知識漏洞,而且教師在課堂上也省去了許多知識羅列的時間,把時間留在了學生感覺較困難的知識重點講解上,教學更有針對性,課堂四十五分鐘高效使用,學生也可以在討論中學會交流、合作與互助。
二、課堂“診療”環節
1.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高效的多感官通道教學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記憶信息有85%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或4%依靠觸覺和嗅覺等。單位時間內接收的信息量,單憑視覺是聽覺的一倍,而視覺、聽覺協同起來作用則是聽覺的十倍多。由此可見,學習要特別重視感官并用的方法。學校教育中由于對視覺圖像和觸摸感覺的能力極少要求,導致學生的這些感覺也在慢慢退化。把高三化學復習與多媒體、互聯網等優勢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高效的多感官通道教學可以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課堂容量增大的同時,教師一定要考慮盡可能的解放出學生的手,不要讓他們因忙于記筆記而顧此失彼,可以根據課型情況的需要,將課件、文檔、試驗裝置圖片、隨堂練習、家庭作業及答案等掛在互聯網上,學生在非常輕松的環境中主動、生動地學,將時間用于有效學習的過程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把時間留給學生去想、去問、去探索,最終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中學化學常見實驗儀器多達四十多種,課堂上全部一一實物展示存在較多不便。利用多媒體播放技術,把儀器的使用與課本實驗結合起來,將聲音、動畫等“放大”實驗現象,不僅為儀器的使用提供了正確的示范操作,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實驗的理解。在講解量筒、容量瓶、滴定管仰視、俯視讀數造成誤差問題時,我播放了一段錄像,學生認真觀察,學習氣氛高漲,我立即讓學生對錄像說明的問題作出總結,由此引出畫圖法“定一點或定兩點”解決誤差的關鍵,學生在對比中自我啟發。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景,學生在情景中進行自我啟發式學習。
2. 傳統教育技術與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整合
“傳統教學模式亦可成為有效的教育技能!”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傳統的技巧、策略、方法和其中所蘊含的教學思想、理論等都是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的。無論按照哪種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傳統教學方法的使用。
例如高三教學中對總結歸納法的運用就是傳統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很多高三學生感到復習時不易將四年化學所學內容記得扎實形成系統化。為此,總結歸納法就成為我在教學過程中和指導學生學習時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中學化學干燥器除了可以填裝干燥劑用于干燥之外,還有其它用途嗎?我給出相關網址,學生課下瀏覽學習,很快總結出①用做防倒吸裝置②用做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制取氣體實驗的反應器等等。課堂上學生帶著網上下載的裝置圖片,有些甚至是自制的課件,交出了一份份完美的作業!利用這個環節,留時間給學生自我歸納反思,自由發言,互相補充。教師再做適當的引伸與提高,最終讓學生真正的得到收獲。
三、課后“復查”環節
課后的評價反饋主要包括及時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這樣兩個部分。
及時性評價是在教學后為引導教學前進或使教學更為完善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確定。只用一課時我完成了中學化學常見實驗儀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教學,我通過留出測試題、問卷調查、觀察、座談等多種及時性評價形式了解到教學效果的第一手材料,學生根據個人情況提出希望我進一步或重復講解的問題,或是對我的教學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他們有的通過書面提交的形式,更多的學生采用了網絡形式與我溝通交流,答疑解惑,方便快捷,幫助我想出了很多“金點子”,使我受益匪淺,我與學生相互幫助,加深了解,共同進步。
階段性評價是在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活動后,教師為了把握最終的教學成果而進行的評價。例如學校或市級階段性模考。階段性評價注重的是教與學的結果,借此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全面鑒定,對整個教學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評定。
利用這樣的評價反饋環節我了解到教學的實際效果,及時制定出下一階段的教學安排,對于學生重復出現的問題,我可以選擇課堂上重講、精講,或是挑出部分習題配以詳細解析掛在網上,讓學生加深理解,自我反思總結。對于少數學生出現的問題,我可以根據問題的情況或是立即回帖答復,或是約時間課下單獨輔導。這樣的課后評價反饋體系的建立具有快捷性和針對性,學生補缺補漏,基礎知識得以夯實。
當然,上文所提到的“問題整合診療式”教學模式在有效教學方面并不完全,使用范圍也受到學習內容和學習階段等因素的限制。本文僅從一節課的教學模式談了一點自己的實踐和體會,筆者想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有效技能的探討是必將深入下去的!每位教師都要努力去成為教學的有心人,使每一次教學都能成為力所能及下最有效的教學。
摘要:新課程下高三化學教學要以考綱為基礎,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凸顯三維目標的培養,將探究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高考;化學;有效教學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真分析近兩年高考理綜(全國課改卷)化學科知識分布等相關信息,對揭示新課改后高考命題特點、領會高考命題精神、指導高三化學教學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課標《高考考綱》要求
《高考考綱》指出:為了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基礎知識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課改前的考核目標與要求相比,現在更注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測試。
二、高考理綜化學試題(全國課改卷)給我們的啟示
從去年(2011年)新課改的高考試題看,命題已基本與新課改理念接軌,即:以高中化學基本知識為載體,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尤其是學科內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應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在深入細致地研究化學學科考試大綱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課程標準的挖掘上,緊扣課程標準,圍繞課程標準用好教材,而不要拘泥于教材展開教學,并適當、適度地擴展整合。
1.在夯實基礎知識上多下工夫
高考必考必修1、必修2和選修4的內容。通過分析可發現試題不僅關注學生對單一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更關注學生對這
一知識點認識的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還重點考查學生對化學學
科基礎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所以我認為除了重視課本有關知識之外,還必須注意和加強以下幾點的教學:(1)無機元素化合物知識;(2)陌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3)如果不教選修5則有機元素化合物知識也需拓寬,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必考知識內容的
要求。
2.重視能力培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思考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腦動、手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核心。所以,在創造條件的前提下,應該加強探究實驗教學。
3.充分體現新課改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
教學中重視選用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素材,培養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主動關注現實生活中
與化學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關注試題研究,把握命題方向和題型特點,高效指導學生學習、備考
教學中適當選擇體現知識、方法、能力綜合等特點的題目,通過對一些典型問題的探究,配以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三、新課標下高三化學的有效教學
高考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有效教學的基礎。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現在已經是我們實施的第五年。在這五年的實踐中,借鑒了別人的經驗,同時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1.新課程教學過程的精心備課
新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出發點。課前要精心準備,教師準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余,不僅要鉆研教材,還要備學生,也需要備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在我們學校,年級組始終堅持集體備課,同課教師共同討論一周的課怎么上,集體研究方法與過程,首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再思考怎樣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備課,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新課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教學的主導性作用,讓多樣性的知識成為學生提高認知能力的途徑;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制訂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要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學案的使用有利于新課程教學。新課程教學,突出了人際交往,師生間、生生間合作意識的增強,競爭意識的增強,變過去教師硬性灌輸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覺接受。學生層次不一,教學時間緊張,如何做好這個工作自己還在不停地探索。
3.新課程教學要滲透“探究性”思想
新課程背景下的探究性教學,是以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為依據,以現行教材為基本素材,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和生生的互動發現問題,產生探究主題,進而通過對材料、案例的分析(分析法)、邏輯推理(分析思辨法)以及實驗(實驗法),最終釋疑并獲得結果的活動。探究性教學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已知知識進行一次“再發現”,從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找到一種“研究”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實施探究性教學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探究與知識基礎的關系。探究性教學必須以基礎知識為基礎。我們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時,不能一概否定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應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以實現二者之間的整合。
(2)過程與結果的關系。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通過師生的“交互”作用,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新課程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時代,學習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新課程化學教學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化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課外廣泛閱讀可以逐漸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并能在自主探究中學習、運用化學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而課外活動則是一個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沒有主體強烈持久的學習興趣作依托,閱讀勢必將流于應付,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求知欲,因勢利導,把他們的興趣激發出來。
5.教材的使用
我們在高一高二學習了必修一、必修二、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和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到了高三就直接復習了。這樣處理教材有欠妥之處,但是要繼續學習其他的選修課本,時間又有限,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行的指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鐵路自立中學)
摘要:為科學合理地制定高考復習教學策略,教師要研究四個方面:考綱、課本、考題和評價。即學習考綱看要求,回歸課本找標準,鉆研考題看趨勢,推敲評價找方向,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以取得“投資少見效快”的復習效果。
關鍵詞:高三化學復習課 考綱 課本 考題 評價
新課程背景下新的一輪高三化學復習已經啟幕,科學合理地制定高考復習教學策略,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學生有效復習、提高成績。為此,教師要研究四個方面:考綱、課本、考題和評價,即考綱是綱領,統領高考,必須研讀到位;復習中隨時回歸課本,尋根追源;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特點,把握命題趨勢;潛心研究考試評價,洞悉高考的改革方向。筆者就上述四個方面談談認識。
一、學習考綱看要求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明確指出了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哪些知識屬于了解,哪些屬于理解和掌握,哪些屬于靈活和綜合運用在考綱中均有明確現定。因此,在復習中教師要學習考綱并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中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去復習。同時,研究考試大綱的變化,要把新舊考試大綱作對比,明確哪些知識點是增加的,哪些知識點是刪掉的,哪些知識點的考試要求有變化。例如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高考化學的重點與熱點,但這也是新大綱較原大綱變化最大的一部分內容,具體舉兩例:①將“了解膠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質和應用”降低為“了解膠體是一種重要的分散系”;②對“鹽類水解的原理”由“理解”要求,降低至“了解”,刪去了”了解鹽溶液酸堿性“的要求,但提出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鹽類水解應用”的要求。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考綱的變化調整復習的難易度和深淺度。有些內容只要求了解,就沒必要花過多的時間去鉆研,有些增加難度的就要深入挖掘。又如新教材增加的內容:①鹽橋;②應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熱的計算;③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④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計算;⑤《有機化學基礎》“質譜法、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在高考復習中要重點關注,高考試題中很可能出現。教師一定要明確考綱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復習要求,讓學生明確高考的方向,不盲目地加深難度,不盲目地搞題海戰,而是有的放矢,為學生的有效復習指引方向。
二、回歸課本找標準
在高考復習時把課本扔到一邊,每天只埋頭做題,這是錯誤的做法。課本是知識和方法的重要載體,也是產生高考試題的主要來源。課本在高考復習中起到很好的基礎作用和示范作用。其一,書本上定義、定律、公式等的敘述,符號的使用都是統一的和標準的,其二,許多高考題在課本中有原型,例如2010年新課標卷選修有機化學基礎的聚碳酸酯的合成題原型來自課本選修5的116頁第2小題。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實驗題,可以發現幾乎所有試題均來自課本上的學生演示實驗及課后學生實驗。由此可見,脫離課本的復習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以課本為基礎和標準,將課本中的題目加以變化引申、拓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打好基礎。當然,回到課本不是要對課本知識死記硬背,而是以課本為復習過程中的支撐點,按照《考試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回到課本也不是簡單地將知識重新復習一遍,而是對課本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
三、鉆研考題看趨勢
高考命題堅持“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則,著力體現新課程理念。因此,高考試題對高三復習教學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無論復習哪部分內容,我們都應該認真分析、研究近幾年的高考題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提高復習效率。以下是筆者對全國(新課程卷)近三年高考試題的分析。
1.新課程卷近三年高考題考點的分布。
2.分析新課程卷近三年高考題呈現必考考點(每年必考)和輪考考點(非每年必考)。
選擇題中必考兩道有機題,主要考點為:烷烴或氯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有機代表物的反應類型等。輪考考點為:阿伏伽德羅常數、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電化學、離子方程式(考過2次),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反應熱、物質的保存和檢驗、化學與生活、元素化合物、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化學用語(各1次)。主觀題中三道必做題,一般為:實驗綜合題,元素化合物復合題,化學反應原理復合題(電化學,反應熱,化學平衡,水溶液中離子平衡等)。其中必考考點為:無機實驗及化學平衡的計算。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高考命題的五個特點:①高考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②高考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內容,始終圍繞著化學的主干知識展開;③高考試題十分重視對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核力度,特別是對中學化學基礎理論;④強化信息攝取和加工與注重實驗的定量分析及條件控制;⑤計算集中在反應原理部分和物質的量部分,如蓋斯定律,反應熱,化學反應速率及平衡常數,物質的量濃度等,可能與元素化合物結合。
3.新課程卷命題在延續以往“大綱卷”基本結構框架、保持試卷整體穩定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在試題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了新的嘗試,命題視角更加貼近生產和生活實際。
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例如摒棄了傳統的遠離真實場景的框圖推斷題,代之以實際應用的工藝流程、操作流程等流程提問或情境設問的新題型,實驗綜合題更多地以實驗探究的方式呈現。化學計算不再單獨設置板塊而是糅合到其他板塊中去,但是高考并沒有降低對化學計算的要求,還出現了將化學簡答與化學計算整合的新趨勢。化學學科內綜合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
四、推敲評價找方向
每年高考評卷結束后,教育部考試中心都會公布各高考學科的試卷評價報告,這份報告對高考試題的總體評價、試題特點和對教學的建議都有詳細的說明,通過認真學習、研究、推敲該評價報告,我們可得到許多信息,其中包括高考命題的改革方向。堅持能力立意,重視持續發展。控制選考難度,保證考試公平。比如各選修模塊的試題的知識容量和能力層級相當從設問角度入手,根據能力層級由低到高的次序編排,由此使各選修模塊題之間的能力層級大致相同,這在近三年的新課程高考試卷中都有很好的體現。“優點將繼續保持,缺點將進一步彌補”必將是高考命題的一個發展方向。
總之,作為高三化學教師,我們必須明確考綱要求、命題趨勢、高考方向,不能脫離課本,不盲目增加難度,盡量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以取得“投資少見效快”的復習效果。
【內容摘要】 高三教學中,習題教學尤為突出,如何組織好習題教學,對高三復習及學生素質的培養顯的極為重要。高三習題教學要做好典型例題精選,習題精選,練后評析,解題總結幾個環節,并且要適時轉變習題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探究性教學,嘗試把傳統式“授之以魚”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授之以漁”的教學模式,將解題能力與素質培養并重。
【關 鍵 詞】習題教學探究性教學能力培養
化學習題教學,主要是指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例題講解、習題處理和作業題、試題評講等教學活動,它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概念、性質、公式和原理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是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三基”,培養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高三教學中,習題教學現的尤為重要。而傳統習題教學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更注重“題海戰術”,片面強調解題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和科學探究中的應用,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把傳統式“授之以魚”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授之以漁”的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相配套,高考改革也越來越趨向于對考生能力的考查,綜合型、應用型、生活型的考題所占比值越來越高。
因此,無論是從“應試”還是從“新課改”理念出發,如何在高三習題教學中充分發揮化學習題的功效,開拓思維,培養應用創新能力,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以下是幾點體會:
一、精選例題,思路點撥
高三復習在課堂上除了知識點的歸結、提領及適當深入外,總要輔以相應的例題。例題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順解題思路,復習鞏固知識和明確解題規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化學習題類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對例題必須進行篩選,精選典型的、對所復習知識點具有指導意義的習題,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找出例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及要求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并列出解題格式,闡述解題要點和注意事項,使學生從解題思路、方法、層次和規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啟發。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不僅可以收到以題及類、舉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達到明確概念、掌握方法、啟迪思路、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精選習題,組織訓練,培養思維能力
習題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間的縱橫關系,掌握知識的系統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掌握題型,開拓思路,熟悉解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及時反饋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加強習題訓練,但不能將學生引入“題海戰術”。這就要求學生的練習要“少而精”,必須對習題進行精選,選擇具有啟發性、典型性、規律性和針對性的習題,采用“多變、多析、多問、多解”的方法組織學生練習,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練后評析,注重思路啟迪,知識的綜合與前后聯系
學生練習后的評析特別重要,不僅能及時清理學生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同時對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評析要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練習中反饋的情況,在改作過程中及時分析,在課堂上對錯誤較集中或一些值得發散、探究的題目進行評析。評析時要避免“就題論題”,應該積極啟發討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練習返饋的信息,積極組織學生討論,適時啟發點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轉化,并引導學生對部分習題適度深化,挖掘習題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方法可采用“一題多解”、“變題討論”、“錯例分析”等。通過評析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知識講活,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變通性、創造性,開拓學生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
四、加強解題小結,注意學法指導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在練習和評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能力,指導學生總結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并使之系統化,同時對題目類型,解題步驟進行歸納小結,總結解題常用方法、解題的一般規律、應注意的事項、容易出現的問題等,并在掌握常規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啟發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題多解的新途徑、新方法,并做出小結論,讓學生明確或記憶,這樣可使學生解題經驗集少成多,開闊視野,少走彎路,提高解題速度。
五、研究性學習的嘗試
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堂授課以外,引導學生結合典型個案分析研究,對教學中或教學以外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探究其本質規律的一種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的,幫助學生發現探究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
高三一年主要是對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回顧、綜合,并且時間比較緊,因此常會出現“匆匆趕路”的現象,而忽視或輕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也疲于做題。而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高三將知識綜合以后,學生通過努力,對原有知識也會有新的認識,或知識之間出現混淆,或有所深入,因此,在習題中更容易發現問題,更容易出現爭議。此時不能拿“標準答案”來平息,而應適時進行討論,對個別問題進行探究,如此可能更有利于對知識的認識和實際應用,也更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科學觀的培養。
正確認識習題教學,在大背景下,及時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改進教學手段,運用科學的方法組織教學,不僅能鞏固知識,培養解題技巧,提高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化學實踐能力。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摘要】 高三教學中,習題教學尤為突出,如何組織好習題教學,對高三復習及學生素質的培養顯的極為重要。高三習題教學要做好典型例題精選,習題精選,練后評析,解題總結幾個環節,并且要適時轉變習題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探究性教學,嘗試把傳統式“授之以魚”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授之以漁”的教學模式,將解題能力與素質培養并重。【關鍵詞】習題教學 探究性教學 ,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高三教學中,習題教學顯的尤為重要。而傳統習題教學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更注重“題海戰術”,片面強調解題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和科學探究中的應用,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把傳統式“授之以魚”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授之以漁”的教學模式。化學習題教學,主要是指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例題講解、習題處理和作業題、試題評講等教學活動,它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概念、性質、公式和原理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是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三基”,培養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尤其是與新課程改革相配套,高考改革也越來越趨向于對考生能力的考查,綜合型、應用型、生活型的考題所占比值越來越高。 因此,無論是從“應試”還是從“新課改”理念出發,如何在高三習題教學中充分發揮化學習題的功效,開拓思維,培養應用創新能力,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以下是幾點體會:一、精選例題,思路點撥 高三復習在課堂上除了知識點的歸結、提領及適當深入外,總要輔以相應的例題。例題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順解題思路,復習鞏固知識和明確解題規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化學習題類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對例題必須進行篩選,精選典型的、對所復習知識點具有指導意義的習題,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找出例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及要求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并列出解題格式,闡述解題要點和注意事項,使學生從解題思路、方法、層次和規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啟發。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不僅可以收到以題及類、舉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達到明確概念、掌握方法、啟迪思路、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精選習題,組織訓練,培養思維能力 習題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間的縱橫關系,掌握知識的系統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掌握題型,開拓思路,熟悉解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及時反饋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加強習題訓練,但不能將學生引入“題海戰術”。這就要求學生的練習要“少而精”,必須對習題進行精選,選擇具有啟發性、典型性、規律性和針對性的習題,采用“多變、多析、多問、多解”的方法組織學生練習,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三、練后評析,注重思路啟迪,知識的綜合與前后聯系 學生練習后的評析特別重要,不僅能及時清理學生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同時對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評析要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練習中反饋的情況,在改作過程中及時分析,在課堂上對錯誤較集中或一些值得發散、探究的題目進行評析。評析時要避免“就題論題”,應該積極啟發討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練習返饋的信息,積極組織學生討論,適時啟發點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轉化,并引導學生對部分習題適度深化,挖掘習題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方法可采用“一題多解”、“變題討論”、“錯例分析”等。通過評析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知識講活,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變通性、創造性,開拓學生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 四、加強解題小結,注意學法指導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在練習和評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能力,指導學生總結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并使之系統化,同時對題目類型,解題步驟進行歸納小結,總結解題常用方法、解題的一般規律、應注意的事項、容易出現的問題等,并在掌握常規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啟發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題多解的新途徑、新方法,并做出小結論,讓學生明確或記憶,這樣可使學生解題經驗集少成多,開闊視野,少走彎路,提高解題速度。五、研究性學習的嘗試 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堂授課以外,引導學生結合典型個案分析研究,對教學中或教學以外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探究其本質規律的一種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的,幫助學生發現探究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
高三一年主要是對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回顧、綜合,并且時間比較緊,因此常會出現“匆匆趕路”的現象,而忽視或輕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也疲于做題。而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高三將知識綜合以后,學生通過努力,對原有知識也會有新的認識,或知識之間出現混淆,或有所深入,因此,在習題中更容易發現問題,更容易出現爭議。此時不能拿“標準答案”來平息,而應適時進行討論,對個別問題進行探究,如此可能更有利于對知識的認識和實際應用,也更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科學觀的培養。 正確認識習題教學,及時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改進教學手段,運用科學的方法組織教學,不僅能鞏固知識,培養解題技巧,提高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化學實踐能力。
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神經系統中發生的各種過程的復合.人的學習固然與外界刺激分不開,但人是有認知機能的,在學習時,他總是利用這一機能,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主動地去尋找外部刺激進入內部認知過程.這些理論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起點和教學策略及其學習過程的階段的劃分、學習結果的描述,以及獲取反饋信息的教學技術提供了更加科學的理論基礎.根據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特點設定問題,引導學習者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發現式教學法,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推廣運用和認可.
在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我們應如何改進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和效果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學前準備——引導回憶已學知識
學前準備是使新學習成為可能的身心條件,包括與新學習內容有關聯的知識與技能及學習生理機能、智力、情趣、社會性和學習策略的發展.在上課之前,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準備狀態,只有弄清楚學生已經知道什么,才能使學生復活對當前學習必需的以前學到的那些知識和能力.然后以此為前提進行教學.由此,每節新的復習課開始之前,應先通過習題,定時訓練等形式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并上交批閱后針對具體情況備課.新課講解之前,留出5分鐘時間由學生復述上節內容和本節要學習的相關內容,使學生養成按時復習的好習慣,使前面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并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組織教學——提出適當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的回憶一旦完成,教師就應向學生直接提示要學習的內容,用適當的刺激去激化學生的學習行動.高三雖然全部為復習以前的知識內容,但由于學生學習時間較長,遺忘嚴重,所以復習時應立足基礎,突出主干,避免細節過分冗雜.內容呈現要結構清晰、層次鮮明、在回憶舊知識的同時形成整體性的組織結構,要使學生形成積極有效的學習,教學內容應富有意義,符合學生的認知加工過程.同時,教師應采取一些教學策略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以有助于學生進行選擇性知覺.
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將思維展開過程設計為“適當啟發、步步為營.”在引導學生進入思維興奮狀態之后,向學生提供一組關于CO2的事實、實驗現象和故事,隨后提出一系列啟發思考題,讓學生自己結合事實和現象,分析、抽象、歸納、概括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又如,在講“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通過對比復習氫氣的結構、性質,啟發學生分析、推測、假設碳的結構和性質.然后通過故事、實驗、生活常識、科技事實等驗證自己所作的推論和假設,進而再予以深入分析闡述.
三、課堂反饋——學習效果的檢測
為了確保學生正確、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還應使學生將學習的結果表現為外部行為并對這些行為進行反饋.加涅認為,學習的每個動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饋.所以,反饋對于學習是必要的.一方面,針對新復習內容設置難度適宜的相關習題進行當堂訓練,便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內容,通過實際演練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同時,教師又能通過練習情況進而了解學生對于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還應布置有適當難度的課后練習題進行鞏固.作業批改后,教師必須盡可能準確地把作業結果告訴他們,并進行適當的評價,打分,以達到強化知識的目的.
四、課堂總結——課堂學習的概括和升華
課堂總結既是對學生知識學習的總結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鼓勵評價,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升華和提高.擺脫課堂總結流于形式的弊端,提高課堂總結實效,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觀察.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細心觀察,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和結果心中有數,使總結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
第二,時間保證.為取得課堂總結的效益,要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少則兩三分鐘,多則四五分鐘.
第三,把握要點.教師要綜合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反饋信息判斷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否健全、完善,根據學生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
第四,形式多樣.課堂總結要注意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方式進行.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精講精練”,精選例題與習題,運用教學“變式”,使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并能做到“舉三反一”.教師應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應將學習方法融入知識之中,通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不但學到知識,而且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只有寓學法于教法之中,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擺脫依賴性,改變被動狀態,從而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