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初中科學論文

初中科學論文

時間:2022-03-23 10:2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初中科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科學論文

初中科學論文:

初中科學論文:試論新課改下初中科學課合作學習策略初探

論文關鍵詞:初中科學課 合作學習 策略

論文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同樣初中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也面臨著這樣的要求。為了在初中科學課教學中更好地實現合作學習,筆者對初中科學課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我國在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在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中,要求充分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模式。合作學習的使用有利于初中科學課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目標要求,更有效地進行教學,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 初中科學課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由于傳統教學的弊端,造成學生缺乏團隊精神,大多數學生喜歡自己學,而忽視與同學的合作學習。而初中科學課與其他課程相比,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具有合作精神??茖W課程中存在的大量的實驗,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有的需要學生集體去操作。科學課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去獲得知識。比如,關于天平使用的實驗中,不僅僅需要教師講授天平的使用方法,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明白天平的原理。還有一些實驗是要求學生共同去完成的,這就要求在初中科學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才能實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才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二、 初中科學課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

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在教學中實現初中科學課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科學課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更好地體現科學課的特點,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精神。那么,如何在初中科學課中開展合作學習呢?筆者認為要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要求學生通過積極的合作來達到學習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學生應該認識到,在同個小組之內的成員是榮辱與共的關系,成功的前提就是必須好好合作,人與人的協調與配合是合作的關鍵,每個成員不但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自己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如果學生對合作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小組合作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一定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而這些任務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既不能讓一個學生單獨能夠完成,也不能讓小組成員很吃力地完成,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中體會合作的力量與重要性,在小組內樹立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體會到合作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愿望。

2.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轉換角色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學生進行孤立的學習,教師則是“一言堂”式的教學。這樣就造成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的一些思想方法會變得主觀、封閉,缺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地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于疲倦狀態下的頭腦,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識。”初中科學課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扮演著多重角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合作者和評價者。第一,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進行科學課合作學習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后,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合作,促進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第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在進行科學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要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當學生討論的思維受到阻礙時, 或者對情況的看法有錯誤,又或者分析問題的觀點不夠全面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糾正,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第三,教師是一個合作者。當學生由于當時的認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布置的任務的時候,教師就要和學生共同研究,合力解決問題。第四,教師是一個評價者。當學生在匯報或展示完成果之后, 教師要及時給出評價,并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教師角色的轉換能夠更好地促使合作學習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展開。

3. 科學合理地分組,使學生有序合作

科學合理地分組是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初中科學課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隨便給學生分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組,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比如科學課中合作學習分組時,依據學生組織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創新程度、特長、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情況、個性、家庭經濟、守紀狀況等將學生分組,這樣有利于打破各種類型學生間的交流障礙,使學生的交流范圍擴大。在科學課堂上按認知水平把學生混合起來分組的理由是提倡同學之間互相合作,這對師生都有益處。能力弱的學生可以以能力強的學生為榜樣,并能從能力強的學生那里學習并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特別是在科學實驗課時,要按照學生的動手能力來分組,每個組應該由操作能力好的與一般的搭配,這樣才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在分組完畢后,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工,使其有序合作。小組長的主要工作是給組內成員分配任務,帶領全小組人員有秩序開展交流討論、積極思考、研究活動。記錄員的任務是記錄下小組內的重要活動情況。匯報員的職責是把記錄員記錄下來的重要活動情況定期地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匯報。教師可根據活動的具體需要設立不一樣的職務,但一定要要求組內成員既主動承擔個人責任,又相互幫助、緊密配合,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及時地完成小組內布置的學習任務。

4. 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是科學課合作學習順利實施的關鍵。以往的初中科學課教學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于初中科學課的合作學習評價而言,科學合理的評價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需要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指導老師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小組合作的成員,絕對不能根據原來的學習成績給孩子貼上標簽。盡可能發現和表揚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特別是對那些自卑、膽怯和交往困難的學生給以更多的幫助和鼓勵,讓他們在小組內看到自己的價值。指導教師要營造一種互相幫助和積極向上的合作氛圍。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具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在進行科學課小組學習評價的時候,教師要從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這四方面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可以按照這四個方面編纂一張評價表,發給每個學生,使學生進行小組內成員的互評;然后再給每個組發一張評價表,由組員共同討論對每個小組進行評價;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互評及小組間的評價結果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初中科學論文:構建初中科學生態課堂

生態課堂即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生態環境構成的生態系統。從生態學的視角看,課堂就是一個微觀的生態系統,作為生態因子的教師、學生和環境三者之間形成的一種動態平衡關系。生態課堂就是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課堂,重構課程理念、師生關系、實踐范式等,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的一種新型課堂。傳統課堂的本質是技術,它運用的方法是控制,追求的結果是知識與技能。從20世紀后期到21世紀初,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被運用于教育領域,其獨到的觀點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初中科學課堂,目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依據生態學原理,視為嚴重的生態失衡。如師生關系異化;科學教師自身主體動力不足;學生學習方法欠缺。針對現狀,以生態學、教育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融合現代教育理論,以全新的生態理念構建初中生態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探討研究構建初中科學生態課堂,嘗試改善初中科學生態課堂系統的結構。下面就從師生關系角度如何構建初中科學生態課堂。

一、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首先,應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傳統的初中科學教學,存在著教師過多地講解、分析和說明問題,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容易養成思維惰性,從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態課堂下要求科學教師應當實現由重“教”向重“學”的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從探究問題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主動、深入探討地理問題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中獲得知識、能力和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因此,首先要改變學習方式,變灌輸式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其次,探究式學習的設計不僅著眼于知識、能力、過程,而且要具有人文性。

其次,應從教師權威的傳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常常缺乏對學生應有的尊重和關愛,更缺乏雙方的互動與合作,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

二、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角色的轉變

學生是一個現實完整的生命體,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學生是一個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體,是不依教師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學習的過程決不是那種教師想讓學生怎樣學習就怎樣學習,教師想怎樣灌輸就怎樣灌輸的過程。

教師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也不能把知識強加給學生,不但加不進去,而且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主動性,從而妨礙教學的效果和產生不良的師生關系。教師需樹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觀念,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生態課堂下教學策略應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動態的信息交流過程,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享、共識、共進。在教學中,這種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構建。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自身的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在教學互動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促進學生能動地發展,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勞動構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而學生在課堂上決不是無可奈何的觀眾,更不是配合老師上課的配角,而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興致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真正的師生互動、并由此生成新的知識的過程。

三、在課堂上體現生態課堂的師生互動

1.課堂提問中體現師生互動。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怎樣設問、怎樣回答、由誰回答、由誰提問,不僅是課堂組織和教學控制的手段,還更多體現了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參與狀況、交流狀況和互動狀況。

2.課堂講解中體現師生互動。課堂講解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依賴于課堂講解。在課堂講解中,師生互動的內容很豐富,有針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互動,也有為促進雙方交流進行的表情動作姿勢的互動。

3.課堂討論中體現師生互動。在生態課堂中,小組討論與合作成為課堂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討論中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有了新知識的生成,課堂也因此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4.課堂師生情感體現互動。在和諧的課堂氣氛里,課堂情境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發展特點,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正常和諧,學生會產生滿意、愉快、羨慕、互諒、互讓的態度和體驗。

生態課堂是我們追求的一種理想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追求。生態課堂起點是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幸福成長,生態課堂的學習是動態的、民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交流的。隨著生態課堂的不斷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生態課堂肯定能成為課堂教學園地里的一棵參天大樹。

初中科學論文:初中科學新課改的幾點思考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之際,科學新課改之路該如何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想學、樂學。以下是我對初中科學新課改的幾點思考。

一、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和獻身科學事業教育

科學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和獻身科學教育內容。例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于科學研究精神。從我國古代指南針、地動儀、火箭的發明,到現代的“兩彈一星”和“神舟”飛船成功收回。教師應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輝煌的科學成就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科學而學習的責任感。用知識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科學課的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科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現象中探究并認識科學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從生活中獲取的經驗,學生感受比較深。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科學的教學過釋中,把學到的科學規律,力求使之貼近生活,去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把科學規律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號入座。這樣即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規律的理解,又會使學生覺得科學知識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三、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

1.在中學科學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充分發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有機結合起來。二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又艱苦又愉快。

2.創設科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實驗和小制作,課本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教學掛圖和模型等帶趣味性的科學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3.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4.鼓勵性提問,注重對學生作業、測試作業適時肯定,成立科學興趣小組,使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參加小制作、小發明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老師提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上感情要真摯,教態和藹;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差生更要關懷備至。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他們才會把心里話,真實的教學信息告訴教師。

五、采用探究教學模式

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為學生創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要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形成”參與—體驗—內化—外延”的科學探究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面以歐姆定律教學為例。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

以調光臺燈切入,問:調光臺燈是調節了電路里的什么科學量使燈的亮暗發生變化的?再通過演示實驗觀察電流的變化與燈亮暗變化的關系,問:“電流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電流與電阻、電壓有關系。這樣就確定研究方向。

2.引導討論,設計方案

啟發和引導學生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先應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總體方案:控制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研究?再進行局部設計:由學生小組討論、設計電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評價他人的設計,以器材的作用和選擇加以討論。

3.學生操作,實施方案

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采集數據。教師在學生的操作技能、儀器使用上給予幫助。

4.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引導學生用計算和圖像分別分析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再進行綜合,得到結論。

5.反思應用遷移

用一組簡單的小練習鞏固探究過程中得到的歐姆定律;鞏固電表的使用;電路的連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結反思探究過程,理清思維線索。

科學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努力減輕學生的負擔,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與創新精神。教師的主要責任是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狀態和積極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潛能的開發。

初中科學論文:初中科學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國學者杰?唐納?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類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加強生命教育,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是建立學生關心人、熱愛生活、與別人和諧相處的一大有力法寶。在科學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必要,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形勢使然。

一、科學教學融入生命教育的意義

河南大學的劉濟良教授認為,生命教育是“在學生物質性生命的前提下,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上海的專家組認為:“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迫切需要系統科學地開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建構生命價值;啟發學生欣賞生命,進而尊重生命主體;激發學生確立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珍惜生命;促進學生發展潛能及自我實現,展現豐富的生命力?!?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思考

1.改變教學思想,著力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

生命教育旨在使學生掌握生命存在的意義,重在道德品質的塑造。

根據時代要求,新課程明確提出:讓學生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基礎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發展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科學探究興趣,培養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了解科學與技術、經濟和社會的互動作用,認識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全球觀——這就是科學素養。

2.改變教學模式,著眼培養學生的實作素養

首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去,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結合其生活經驗展開廣泛討論。二是課堂上盡量多讓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在空間上教師要主動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問題,去探索規律;獲取知識;在時間上,一節課45分鐘內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不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合理處理好教材,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教學思路清晰,圍繞中心內容展示,層次清楚,過程流暢,過渡銜接自然、精心設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清楚,問題設計實事求是、切合學生實際。

3.改變教學手段,著眼培養學生的技巧素養

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教學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使其達到預想的目標。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技巧素養,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自覺性。利用錄像、圖片資料可以展示自然界中各種生命的資料,對學生有效識別生命存在,理解生命變化規律的普遍性,有很好的效果,利用錄像還可以將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動形象地展現,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電腦分析、模擬實驗,可減中小學生分析的難度,引導出有效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還可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生命情景,變靜為動、剖析運動過程、視頻放大及輸出畫面,這有利于培養具有形象性、有序性、整體性和深刻性的學生思維。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科學教學融人生命教育應不斷改革。筆者認為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觀,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生命教育基礎的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愿意為周圍的人、為社會、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初中科學論文: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

摘要 本文試圖從必要性、原則、內容等方面闡述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構建適合初中科學課堂的開放式教學體系,為初中科學教師實施開放式教學提供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

關鍵詞 初中科學 開放教學 主體性 發散思維

1初中科學實施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1.1對傳統教學的反思傳統教學是一種相對封閉式的教學。在這種封閉式的教學系統下,我們的學生不能發揮作為獨立個體所擁有的支配權,不能自主控制自身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主體性意識。在這種被動消極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傾向于消極地適應目前的現實狀況,而不是積極地改造客觀世界。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1.2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生的發展,提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犊茖W(7-9)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始于他們在生活實踐中對自然界的認識,而不是單純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接受[1]。因此,初中科學教學應突破教材,以開放的科學教學活動為平臺,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主動發展以及終身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的基本理念。

1.3科學學科的開放性特點

科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實驗性學科,是一門與人們生活密切聯系的綜合學科??茖W的研究對象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的物質世界,人類對科學的認識也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這構成了一個發展、動態的科學學科世界。開放的科學學科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采用一種開放的教學方式。

2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實施原則2.1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開放式教學主張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無論是在設計教案,還是在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意志。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從學生的現實需要、經驗、興趣出發,努力轉變學生“被教、被考”的被動局面,樹立學生“課堂主人”的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2動態性原則

現代教育觀認為,知識不只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更重要的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探究、分析、選擇、創造的動態生成的過程[2]。開放式課堂教學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發展的,是適時變化的,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需求成為調整教學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教學過程往往會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加以調整,教師事先預設的教學計劃給打亂,教學進度或者加快或者減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2.3探究性原則

初中科學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開放式課堂教學必須強調課堂活動的探究性,根據開放程度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探究活動。某些問題和證據可以來自教師的演示實驗,老師可以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一些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結論。

3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以教學理念開放為起點,圍繞目標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時間和空間開放、作業開放、評價開放五個方面開展教學實施。通過開放式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為初中科學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實施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

3.1教學目標的開放

教學目標開放是指教學要超越知識,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開放的課程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開放還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因此在相同的時間里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完成同樣的教學目標是不科學的。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而且這種目標又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去調整。

3.2教學資源的開放

在新課程背景下,科學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科學教學資源??茖W教師應盡可能充分開發、合理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于科學教學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除實驗室的各種實驗器材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各種生活用品制作各種簡易的實驗用具和模型,不斷擴大科學教學資源的容量。還可以利用校外科學課程資源,如田野、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農田基地等。另外當地的鄉土風情和民間的各種習俗活動也是很好的教學資源。

3.3教學時間、空間的開放

所謂教學時間的開放是指課堂教學向課前開放和課后開放。課堂教學向課前開放即課前教師預先向學生公布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課前查找資料、預習新課內容;課堂教學向課后開放,是讓學生把問題帶出教室,下課鈴聲應成為繼續探究的新起點。在科學課堂上,教學時間的開放顯得尤其重要。很多實驗準備、調查研究等任務都需要學生在課前或課后去完成。

根據科學課程的特點,初中科學還應該走出課堂,將教學空間開放向教室以外的很多場所。如,帶學生參觀植物園、動物園、花鳥市場、農田、博物館等。整個大自然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環境就是最好的科學課堂。

3.4課后作業的開放

課后作業的開放是指除書面式作業外還可以完成各種實驗、獨立觀察、小制作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等??茖W是一門生活的學科,也是一門實驗的學科,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去做書面上的習題,是不可能完成科學的教學目標的。

所以教師應該設置多樣的作業,尤其是動手實驗、實地調查、小制作等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形式,讓學生高興地把作業帶回家,把課堂無形地延伸到課外。

3.5教學評價的開放

開放的教學方式應采用開放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的開放性包括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開放式教學要注重評價方法的開放多樣。科學課程采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聯系觀察與面談、實踐活動、書面測試、個人成長記錄袋等方法。實踐活動包括科學探究、實驗、調查、科技制作、問題研討、演講表演、角色扮演等。經常性的、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一種動態及時的導向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還要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注重校長、教師、家長、學生自己的評價,注重學生和社會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在學習評價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尤其是把學生參與對自我和他人學習成果的評價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強調學生的自我比較,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這在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都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4結語

開放性教學模式順應了教育發展的趨勢。在當代知識經濟社會和信息社會里,教育體系和教育設施將越來越開放,學習內容越來越豐富,學習活動趨于多樣化。故開放式教學越來越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但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還是一種新的嘗試,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學習和吸納好的教學因素,共同推進該教學模式的發展。

初中科學論文:初中科學教學情境的創設與實踐

【摘 要】:創設科學情境作為科學課教學的外部誘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情景中來,誘發并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很重要。新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7—9年級)》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情境,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因此,作為科學教師就應當善于在課堂教學中把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作為自覺設計教學過程的產物,從而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始終。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情境;創設

初中科學是一門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知識與生產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 它是人類幾百年積累的經驗,其中有些知識具有較1高的抽象性。而初中學生的思維還是以想像思.維為主,如何使他們理解接受、消化抽象的科學知識?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設和諧、生動、自然的學習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采取能動性行為的態勢。因此,創設最佳教學情境,可以更自然地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現象,進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讓學生體驗探究、自主建構知識的學習方式,使之產生“情境效應”,提高科學教學效果。

一、教學情境的內涵和意義

學習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知識是社會建構的。因此,知識和學習的發展不能與現實世界分開,而是必須通過參與社會實踐達到。教學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其教學的功能就會減弱。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進行科學探究,而科學探究是在一定情境下進行的。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日益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探究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施“情境、問題、探究”教學是積極適應知識經濟和. 信息時展的客觀要求。培養和造就一代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新人,已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國際競爭的迫切要求。這給我們科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更多的實際情境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已迫在眉睫。

實施“情境、問題、探究”教學是進行探究教育的內在要求。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探究是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所必須的。

實施“情境、問題、探究”教學是深化科學探究和情境教育研究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并落實到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已成為教學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實施“情境、問題、探究”教學也是推進和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需要一定的科學探究的素養,特別是初中學生更需要在課堂中習得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實施“情境、問題、探究”教學能夠有效地把研究性學習和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創造真實可行的條件,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培養與發展學生對問題現象進行探究的基本素養,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對社會生活的現象、事件及問題的主動、積極、科學探究的基本能力,為真正獨立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的策略

1.利用差異性實驗創設引發懸念的問題情境

差異性實驗是指結果出人意外的、與學生學習的前概念或常識相違背的科學實驗,這些實驗展示的現象,與學生的潛概念發生矛盾,能引發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使學生頭腦中產生各種疑惑,教師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在蒸發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請學生做如下的吹氣實驗:第一次請學生將手掌攤開放在離嘴約15厘米的地方,張大嘴慢慢地對手掌呵氣,學生會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請學生將手掌攤開放在同樣的位置,先閉嘴,然后嘴留一條小縫,用力向手掌吹氣,學生會感到“冷颼颼”。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實驗提出問題,在情境的啟發下學生會想:同樣從自己嘴里吹出的氣,理應溫度相同,可手掌上為什么兩次會有不同的感覺?于是師生圍繞解決相應的問題來展開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有許多類似的簡易實驗、實驗現象與學生的原有認識相沖突,如“從漏斗口往下吹乒乓球,乒乓球競吸在漏斗上不往下掉”、“紙鍋燒水,紙不會發生燃燒”、“水生火”、“拉兩本頁碼交疊的課本,拉不開課本”等等,通過實驗,讓學生從中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

利用差異性實驗創設引發懸念的問題情境,教師要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等待時間”,把提出挑戰性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建構知識的意識與習慣。

2.利用真實生活事件創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學習情境,意味著情境創設要注意問題的真實性,以真實的生活事件為基礎,學生才能切實明白知識的價值。如在“流體速度與壓強的關系”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創設以下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

情境1:(游戲)用細線把兩個乒乓球吊在空中,相隔3—5厘米,當你對準它們中間吹氣,兩只乒乓球之間的距離將發生什么變化?

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在情境展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三、結語

隨著“情境、問題、探究”教學的開展,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了較大的變化,以前的課堂教學比較沉悶?,F在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大景觀。學生都有著探究知識奧秘、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傾向和動機,“情境、問題、探究”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這些傾向和動機轉化為實際行動,把學生的潛能較好地發揮出來了。教學中虛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定需要,創設最適臺學生學習的情境,使科學課充滿科學味,這對情境功能的有效發揮是十分重要的。從我校目前實施的“情境、問題、探究”教學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反映這樣的學習學得有趣,學得生動活潑,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樂在其中。

初中科學論文:課堂教學的反思淺談初中科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內容摘要] 教學的價值不是單純為裝備學生的知識,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以適應當代世界迅速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要使創新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初中階段科學教學必須注重培養這一能力.本人運用新課程教學理念,結合多年科學教學的實踐,對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 初中科學教學 創新思維

一、 創新教育的背景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接動力.”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生的思維素質.教育要改革,創新,以培養和提高全民族的創新能力,這是我們教師們肩負的光榮歷史使命.

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初中階段,是青少年生理發展和智力發展,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對事物的認識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從機械識記逐步理解識記時期.此時,青少年的思維活躍,創新意識與獨立意識增強,個性特征更為突出.在三年的科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個性,自然是廣大科學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我們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鍥機,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創新教育的理論依據

何謂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或稱創造性思維,乃是通過發現和應用事物的規律,預測推測某種事物的存在與變化規律,或設計制作某種事物的思維活動。創新思維包含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和假設等能力,它是斯騰博格思維三元理論的一個層面。而托倫斯和薩弗特所創立的孵化模型是針對教育創新思維的一個總體設計,包容了能提高創新思維的理性認知加工過程和包含“洞察,直覺,啟示”時間在內的“超理性”加工過程。托倫斯和薩弗特把創新過程描述為一種收集信息或解決方法的方法:“一個人要創造性的學習,他首先必須知識在解決難題中的空白處。然后,他必須收集有關缺失部分或難點所在的信息,努力鑒別知識中的難點或空白出。。接著,他要收尋解決方法,作種種猜測或接近目標,提出多種假設,設想各種可能性并預測。隨后是檢驗,修正,再檢驗和完善假設或其他的創造性成果。而后是解決疑難這一最重要的加工過程——反復琢磨,拼接起零碎的思維——孵化。最后是結果的交流?!?

他們這一模型的目標是給學生提供經驗,這些經驗回激勵學生去找出問題或知識的空白,從全新的角度來思考它們,并花時間去孵化它們。

三、創新教育面臨的困難

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是一種“應試”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忽略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包括了道德、性情和智能的培養,使學生在這方面日趨成熟與完善,成為對社會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人才。智能分為實能和潛能兩部分,傳統的教育在忽略了一部分實能的同時,更忽略的是潛能(創造力、學能)。過去表面上很注重知識的學習,實際上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淡化了知識的實用。應試教育“試”出來的學生是這部分的記憶較強的人,而對于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實際動手能力和動手去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綜合、評價等能力則相對較差。因此,就目前的教育現狀而言,創新教育存在著以下幾點困難與挑戰。

1、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現在的課堂模式雖然花樣繁多,卻未擺脫教師唱主角,學生按老師預先設置好的框架進行輔助表演的模式。說到底,學生還是處于從屬地位。現在教育雖然強調新的教學理念,但大多數教師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為完成教學任務,從頭到尾滿堂灌,強調確切性,樂于給學生一個單一的標準答案。對學生的答案過早下結論,限制了學生對其他答案的尋求,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思維只能在教師的有限范圍內活動,弱化了學生創造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創新的心境。

2、過分強調電化教學的運用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在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的確給科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如果過多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會使教學流于形式。從表面上看,學生興趣很濃,但實際上,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往往根據自己的思路,這樣一來,在課題教學是就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造成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的不足,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3、過分強調考試分數的功能

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分數不僅是學生的命根,還是家長,社會對一個教師評價的主要依據。有些教師明白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也能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溶入一定的創新性,然而,只是一次考試分數不太理想,他所背負的壓力卻是無法估量的,有來自學生的,家長的,學校的。其實,考試只是評估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然而“應試教育”則將考試異化為教學目的。使“指揮棒”指向考試分數,導致師生共同片面追求高分數,忽視真實能力水平。殊不知,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時三刻并不能完全體現成效,如果教師在這時候不能持之以恒,重新把教學回歸到以往的形式,那他所做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學生的創新能力永遠得不到提高。

四、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實施

1、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去負擔?!泵裰鞯膶W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必要前提。所謂民主的課堂氛圍,即教師在課堂上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限制,讓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不對學生的獨特見解進行批評和挑剔,使學生消除害怕被教師批評的心理障礙,獲得創新的環境,從而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實施愉快教學,師生關系融洽,雙方配合得好,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師生之間必須建立起來親密融洽的關系,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積極營造信任和尊重開啟學生創新的心扉,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評價和肯定中激發創新思維的熱情。比如在接一個新班的時候,老師都會介紹自己,我也不例外。我會實事求是的介紹我與他們年齡相仿時學習與生活中的煩惱與困惑,歡樂與理想,進而也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故事,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2、采用豐富的導入手段,啟發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是能否積極思維的重要前提。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我在教學中,采取一些新穎、直觀、奇特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興趣濃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由妙制的演示導入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的認識活動是以感知為基礎的,利用新奇有趣的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新鮮感,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例如雞蛋放入水中要下沉,這是學生常見的現象,可是當教師把雞蛋放入濃鹽水的玻璃水槽中時,雞蛋竟浮在水面上,這時再往水槽中加一些清水,雞蛋又會下沉;然后再加一些濃鹽水并輕輕攪拌,如果濃度合適的話,雞蛋就會停留在鹽水中間。當學生看到這些現象,就渴望知道“為什么”。由此進行浮沉條件的教學就比較好。再如學氣壓時,表演“紙片托水”、“小瓶吞蛋”、等實驗;在學習熱學知識時,表演“紙鍋燒水”、“燒不壞的手帕”等實驗;在學習碳酸鈣的化學性質時,表演“牛奶變汽水”、“清水變豆漿”等實驗;這樣的引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由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

用生動的故事引入新課,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集中。例如在講浮力一課時,可引入三國時期曹沖稱象的故事;阿基米德測皇冠是否為純金的故事等。在講電磁感應現象時,除了講法拉第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發現了該現象之外,穿插“克拉頓跑失良機”的故事。在講放射線時,穿插“居里夫人對放射線現象的研究”的故事等。學生聽后,興趣盎然,對這部分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

實踐證明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高度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使之處于最佳狀態。

(3)由生活現象導入

生活現象豐富多彩,是導入新課的好素材。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新課,很容易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例如在講觀察和實驗時,可從“在一天之內,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是基本不變的,為什么我們會看到早晚的太陽比較大,而中午的太陽比較小呢?這也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當時無法回答的問題,你們知道嗎?”來引入。在講物態變化時,利用“下雪不冷,化雪冷”、“冬天,窗玻璃上為什么會出現水?而且是在窗玻璃的內表面?”、“抽油煙機上為什么沾滿了液態的油?”、“夏天,狗為什么會伸長舌頭?”、“用久了的日光燈和燈泡的玻璃壁為什么會發黑?”等現象引入比較好。

3、設計遞進的問題情境,引導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新穎別致,層層遞進,并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問題,這有助于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講壓強的計算時,當計算好一個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后,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你還想知道人在其他情況下對地面的壓強嗎?”馬上會有學生舉手說:“我想知道人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強。”還有的學生說:“想知道人躺在地上對地面的壓強?!苯處熢賳枺骸斑@兩種情況下,受力面積怎么確定?哪種情況下的壓強大?”學生很容易答出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強大。接著,教師在繼續發問;“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下,人對地面的壓強較大?”這時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會爭先恐后的舉手發言。有的說,像跳芭蕾舞演員那樣人的腳尖觸地時對地面的壓強大。有的說,運動員穿釘鞋跑步時對地面的壓強大。還有的說,氣功師表演的“一指嬋”對地面的壓強大。緊接著,教師在問:“哪些情況下人對地面的壓強較小呢?”有的學生很快說出,人趴在地上對地面的壓強小。有的說,身體下面墊上一塊大木板,對地面的壓強更小了。再讓學生思考:當年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有許多人陷入雪坑和泥潭而獻出了生命,你能替紅軍戰士想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而避免此類現象發生嗎?請小組的同學討論后發言。這一環節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各個小組討論熱烈,每個同學都在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最后確定了以下幾種方案。

方案一:在危險的地方爬著前進。

方案二:像滑雪運動員那樣腳下綁上木板,手拿雪杖滑著前進。

方案三:身上套上充足氣的車胎,像帶游泳圈那樣。一旦下半身陷進去,上身由于車胎的存在而減小了壓強使上身不會陷進去,可以讓別人用繩子拉出來。

同學們的方案太好了,連老師也為他們拍案叫好。

4、加強班級的群體合作,開拓創新思維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是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和學會競爭。學會合作與競爭應滲透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去。學生群體中,總有一部分學科的尖子,利用他們來互教互學,常能起到教師所起不到的作用,學生對學生的解答,敢于反駁和爭辯,就能進一步辨析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合作,達到互相啟發,共同討論,加強記憶的目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強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群體互動,教師要有意識的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任務,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情景,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習,學會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

小組活動是群體合作的主要組織形式,可由以下操作組成。

① 有教師提出要研討的主要問題,提供大家討論。

② 個人交流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或查詢的結果。

③ 組內成員就某種觀點或見解的正確性展開討論,提出質疑或補充意見。

④ 由成員作總結性發言,對小組經過討論所達成的共識,所產生的歧義分別進行歸納整理,以在全班交流時發表見解和提出問題。

例如,在學習火災時應采取哪些自救的方法時,可以讓小組進行討論,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學生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提出了多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方法一:將被子、床單或衣服打濕,披在身上,迅速逃離火場。

方法二:用濕毛巾捂著口鼻,防止有毒氣體進入呼吸道。

方法三:逃離火場時應盡量將身子(特別是頭部)靠近地面,可防止被煙熏倒或缺氧窒息。

方法四:如果火勢蔓延,將安全通道封著,這是應待在房間里,同時將門窗關緊,想辦法從靠近外側的窗口逃離。從較高的窗口逃出時,不能直接跳下來,利用繩子或將床單等物撕條接成繩子,順著繩子滑下來。

方法五:如果窗口安裝了防盜窗,這時,一方面利用工具撬窗一方面呼喊求救。

在群體合作活動中,教師只是組織者,提示者,活動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施展各自的才能,把所學知識在討論中加以用,進一步提高其研究問題的能力。

5、設計開放的家庭作業,強化創新思維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再用以往的作業觀來對待學生,顯然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業要學生的實際出發,變封閉性作業為開放性作業,打破思維定勢,讓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把學生思維引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例如,在學完水資源一課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家庭作業:我國淡水資源緊缺,是世界上的貧水國之一,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你的家庭準備采取切實可行的節水措施?交流時,學生給出了以下幾種做法,我覺得既有創意,又很實用。

① 用掏米、洗菜的水澆花。

② 將洗臉、洗衣服的水盛放在桶內,用來拖地或沖洗馬桶。

③ 洗碗時不要用水直接沖洗,將水放入盆內再洗。如果是油碗,先用洗潔凈擦過,再用清水洗干凈。

④ 用淋浴洗澡,在身上抹香皂或在頭發上涂洗發液時,應關上水龍頭,搓好后在打開水龍頭沖洗,而且水龍頭不要開得太大。

⑤ 盡量使用節水型馬桶,如果馬桶的容積太大,可以在馬桶的水箱內放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以減小馬桶水箱的容積。

⑥ 室內地板或家具上落的塵土,可以用吸塵器吸。不一定用水擦洗。

由此可見,有目的,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拓寬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在新教材中,類似這樣的開放性問題,開放性的作業比比皆是,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去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智力活動,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運用知識的技能,促進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該變陳舊的評價方式,肯定創新思維

心理學實驗證明:“創新思維能力與學生成績的相關程度不高。一些成績不十分優秀的學生,因其勇于創新,畢業后有較大的創造發明和技術革新。而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卻因其墨守成規而無所建樹?!币虼耍倪M評價方式是創新思維得以形成的重要保證。

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無錯原則,即學生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有話就說,有想法就趕表達,不求標準答案。我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答對問題時,就及時評價說“回答得很好”、“真不錯”、“對”或者把他正確的答案再重復一遍;對有創造性的回答,就說“真聰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學習”等。對一時答不上來的或答錯的同學,就鼓勵說“再仔細想一想”、“誰幫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對”等。由于學生的回答得到及時表揚、肯定,他們就發言踴躍,課堂氣氛活躍。除用語言鼓勵外,有時只用點頭表示肯定,有時甚至是親切地撫摸著學生的頭以示激勵也一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初中科學論文:網絡環境下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策略初探

摘要:客觀分析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局限,積極探索了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并選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實例進行研究,為教師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開展科學課堂教學及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了實證。

關鍵詞:網絡環境 科學教學 合作意識

一、引言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傳統的科學課堂教學逐漸暴露出許多弱點。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則在集體教學活動時難以實施;發問回答、小組討論等形式,又使教學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等等。隨著信息產業飛速發展,需要獲得和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作為綜合性很強的科學來說,如何從傳統授課模式中解脫出來,利用網絡來處理、利用大量的信息和資源,將成為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

因此,如何在發揮傳統教學優勢的前提下為科學教學營造一個開放式的環境,并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乃是擺在科學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課題。網絡環境下的科學課堂教學,是指在內容和要求的水平相近的情況下,利用網絡環境提供學習資源和信息交流平臺,將教學內容的某些章節、課時或環節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使網絡和課堂有機結合,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程度。而積極利用網絡進行科學課堂的輔助教學不愧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二、實施策略

筆者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選擇一個教學案例———八年級下冊《大氣的壓強》,根據網絡環境下的科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從理論上構思兩者整合的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中執行,并觀察和反思兩者整合的教學效果。

實施過程分4個階段:(1)專題學習資源庫的開發;(2)學習導航系統的設置;(3)交流協作系統的建立;(4)檢測評價系統的建立。在這4個階段中,不僅拓展了課程資源,還指導了學生如何在網絡上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為了取得較好的效果,筆者將兩個課時(第三節和第四節)調到了一起,連堂上課。

(一)專題學習資源庫的開發

八年級下冊科學教材附錄3中列出了不少科學信息的網站:如中國科技在線、科學園地等,這些網站雖然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但由于存在著大量冗余或非真實的信息,學生直接在因特網上搜索信息,課堂教學效率會受到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將數字化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了一個符合教學需要的小型的專題網站。在該專題網站中,筆者設計了8個模板:情景導入、自學引導、學習資料、教學資源、選學內容、相關鏈接、師生互動、在線測試。

(二)學習導航系統的設置

網絡化課堂學習環境所提供的學習資源量很大,在設置了智能導航(如資源庫的信息網絡結構圖、學習路徑、電子書簽、模擬演示等)和人工導航(如直接對話、廣播等)后,及時向學生提供了提示、輔導、啟發、反饋、糾錯等有關導航航標,基本能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學習導航系統的設置并不是為了通過幾個航標簡單地把學生“牽”到東或“牽”到西,而是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自主開展合作探究,真正達到知識的主動建構,培養創新能力。因此,導航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以下幾個要求:1.從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導入根據認知心理學原理,學生的積極性“三動”(動手、動腦、動口)常常是遇到問題引起的,薩其曼探究教學模式認為探究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一個集中學生注意的焦點,最好是一個能引起學生驚異的事件或現象,讓學生充滿探究的欲望。在本堂課中,筆者在“情景導入”這一模板里插入了一段動畫《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通過直觀的動畫及仔細的講解,慢慢地進入了情境,不少學生都迫不及待地進入了下面地自主學習中,學習的積極性非常地高漲。

2.要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開展這一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首先學生要在“自學引導”這一模板了解自己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同時還要掌握如何利用這個網站和因特網的方法。學生們可以在“教學資源”這一模板里利用數字化的資源更形象、更直觀、更具體地掌握這些科學家們所做的著名實驗。不少學習能力較強地學生還可以利用“選學內容”這一模板來掌握科學實驗分析的一般方法,通過“相關鏈接”了解更多的與大氣壓強相關的生活實例,如飛機為什么會上升。就這樣學生們帶著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慢慢地腦子中積累了一些知識,同時也形成了一些觀點和看法。

3.要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不需要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4.交流協作系統的建立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我國科學教育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必須以科學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時學生的自主交流協作是這樣開展的:(1)了解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2~3分鐘)?!白詫W導入”模板提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本課的重難點以及這個專題網站和因特網的使用方法和建議,帶著學習目標和任務。

(2)自主學習(15~20分鐘)。學生利用“學習資料”和“學習資源”中的信息進行自主學習。

(3)自主討論。經過上一個階段的自主學習之后進入到這一模板后,學生來到了“討論專區”。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言論。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是要控制好全局,不能讓學生隨意地發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帖子,同時也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帶動大家一起學習和交流。于是我在“師生互動”里準備了8個討論主題:杯中的水會流出來嗎、飲料是怎樣進入口中的、掛鉤為什么會吸在墻上、馬德堡半球實驗說明了什么、兩船為什么會相撞、乒乓球為什么吹不下來、飛機為什么會上升、宇航員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高山上煮飯為什么不易熟。 (4)學生論證過程(3、4兩部分共25~30分鐘)。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通過去網上查證、與和自己有相同觀點的同學進行討論、給出相應的原理、實例等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如有個學生認為,高山上煮飯不容易熟是因為液體沸點變化的原因。但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因為海拔高溫度降低的緣故;與前者有相同觀點的人就引用了海拔與氣壓、氣壓與液體沸點的關系,還展示了一個說明氣壓與液體沸點關系的實驗,這樣終于確立了自己的正確觀點。這樣在本堂課中,利用網絡環境,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通過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通過網絡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的能力。

5.檢測評價系統的建立

這是整個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筆者留出了課堂的最后8分鐘,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的評價,即讓學生通過“在線測試”模板里的練習來達到知識的鞏固,同時來檢測他們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給出得分,再根據定量的得分給出定性的評價:優秀、良好、馬馬虎虎、你還需努力等。定性評價還有兩方面,一方面,結合學生在論壇內的帖子(數量和質量)和“在線測試”的答題情況,在“老師評價”中給學生作出一個綜合的學習能力和情感的評價,如你的觀點很具獨特性、你的實例非常有說服力、你結論簡練而精辟等;另一方面,在“人氣指數”一欄中由學生投票,讓學生了解自己在這堂課中的活躍程度和影響力。這兩個評價方法并行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體驗了學習的效果,也保證學習始終處于正確的軌道上。要能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實踐效果

通過這次網絡環境下的科學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學生的表現讓我驚喜,我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1.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實現了因材施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在這一堂課上,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使學生真正獲得了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長久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學生借助于因特網及“師生互動”、論壇來更好地理解這些教學信息,并且學生之間的交流沒有受到傳統課堂上的種種限制,大大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從而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意識慢慢地建立了起來,也確實能開放而有方向地進行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協作交流,這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

2.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建構、獲取和選擇信息的能力因為網絡集中了各方面不同的知識和信息;學生需要通過對這些知識和信息的整合,發現和獲得其中的價值與意義,并進行新的意義建構,從而確立自己在課堂中的自主探究的主體地位;網絡教學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選擇信息的能力,這恰恰是信息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在現代社會中網絡是一種現實的生存空間,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意味著現實生活的能力,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更加顯得重要。

3.這樣一種學習環境和方式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欲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真正的持續的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而且,這樣的學習評價可以使得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及時的反饋,論壇內用戶等級的功能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有人說,在網絡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別人的眼球。那么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尤其是在一個有著長期固定的學習團體的學習環境中,只有提出更好的問題、更深刻的思想、更有新意的觀點或者提供更新的材料,才能有效地吸引別人的眼球,而學習的深入所帶來的收獲更能帶來一種創造性的滿足感,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

然而,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科學課堂教學的實踐,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如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的威信感受到挑戰,壓力增大。作為教學組織者,教師需要跨學科的知識結構,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擴大知識面,并加強教師間的群體協作。同時也要注意,網絡終究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它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切不可把科學教學變成網絡教學,也不能削弱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實驗的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傳統的課堂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網絡環境下的科學課堂教學將更具生命力。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積極地探索與實踐,找到網絡技術與科學課堂教學整合的最佳模式,讓現代信息技術為科學課堂教學撐起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初中科學論文: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摘要】初中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是新理念和新觀念,初中科學教師可以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設計的優化,學生心理的調控等方面來加強初中科學課堂優化的進程。

【關鍵詞】初中科學 有效教學 策略

初中科學為了提高科學課的效率,可以發展學生的思想和思維活動,讓鮮活靈動的教學出現,讓充滿情趣的課堂變得更加富有生機,教師必須加強組織、參與和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推動科學探究性活動的進程,從而更好地駕馭科學課堂,讓科學課堂生成的空間最大化。

一、確立科學合理的有效教學的目標在科學有效教學的目標上,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原則:1、突出主體,預設目標。課堂應該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指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課堂行為、情感的變化、學習的結果,從學生的角度敘述學習的目標指向,讓教學向學生本位轉變。

2、細化要求,確立目標。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行為方式來制定,做到精確化、標準化、具體化,可以理解,可以操作,可以把握的,并且具體到可以根據逐漸實施的一些過程來制定的。

3、層次分列,差異共存。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個體差異,允許在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經歷上的差異。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差別而設計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

這些都是學生都能達到的,從低到高層次上逐漸實現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力來投入到探究活動中,收獲探究的樂趣。

4、重視學生,注重生成。教師要對教學目標產生深刻的思考,留下彈性的空間,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動態生成,一切以學生發展為主,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引導,提升學生的境界,培養學生的品質。

二、優化高效優秀的教學設計

1、教學內容板塊化。教師對科學教材的知識和外延進行充分理解和內化,在對學生思維預測的基礎上,將很多的知識點設計成若干板塊,并實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

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去傾聽去發現,并根據思維實際來調整教學,為產生生成服務。

2、教學結構板塊化。教師要制定規范有序完整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思路要更清晰,趨向開放性和深刻性的特點,比如,設計復習鋪墊和課堂小結的環節,密切聯系基礎知識,取舍重點難點,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在這個環節中,科學教師可以注重情景鋪墊、自主探索、知識遷移等結構的優化,總結科學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并解決問題,并讓教學更加抽象和概括化,切近問題的本質。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拓寬視野,融進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擇更好的內容進行加工,創設探究情景,設計出更多的研究切入口。

3、訓練角度板塊化。教師要全面了解和關心學生,求得學生最大程度地發展,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出“練習超市”,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分為基礎題、提高題、競賽題、拓展題等。這樣學生可基本有發展,能力也得到發展,通過學習和鞏固,運用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科學彈性作業的設計和完成又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把握學生心理的有效策略 教育是人與人在心靈上的微妙的接觸,學生對老師的情感要求超過了學生對知識的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之間更好地交往,讓師生更加平等地溝通,讓課堂更加輕松愉快。

1、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努力創設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民主自由的師生關系,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對話者,實踐者。在科學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成為小老師抒發個性化的見解。

2、創造愉快的心理情境。學生的內心非常敏感和細膩,教師的言行將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輕松的愉快的學習的環境,教師要用飽滿的精神面貌,高漲的情感感染學生,并給予學生信任、真誠、關心和尊重、鼓舞和信心,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的優點得到更好地發揮,收獲成長的喜悅。

例如科學教學中,探究水的沸騰的試驗時,水的沸點是100度,但學生測出來是98度,學生立即對書上的結果進行質疑,并和教師一起科學的質疑,教師和學生的質疑,能夠讓師生一起分享知識,讓學生收獲幫助和啟迪。

四、積極發揮教師評價的妙用

1、重視學生的感受,運用即時評價。教師要運用眼神、動作、肢體等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即時評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收獲及時地進步。

2、體驗學生的感受,運用差異評價。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評價尺子,對學生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評價,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激勵,產生成功的體驗,增長學生的自信心。

3、分享學生的感受,運用延時評價和即時評價。教師要及時分享學生在科學教學中的感受,并珍惜學生的情感和體驗,給予高度的評價,給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幫助學生之間交流和思考,促進思維的發展,并讓學生形成樂于學習,樂于探究的優秀品質。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成長,收獲的是心靈的成長。

總之,初中科學教師要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對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思維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初中科學教師要加強課堂生成性教學的研究,針對當前初中科學課堂上所存在的與新課程改革不合拍的問題,整抓實改,落實在行動上,全面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深化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

初中科學論文:淺談初中科學課堂問題設計實例剖析

[論文關鍵詞] 初中科學 課堂問題設計 誤區 優化 例析

[論文摘要] 本文從課堂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問題設計的誤區為切入,舉例說明了課堂問題設計要“基于教學目標、基于有效觀察、基于發散思維”等的優化。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在呼喚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中,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一、問題設計的重要性

初中科學課堂問題的設計關系著學生的思考質量,反作用于課堂教學的效率。初中生自我表現的心理需求較為強烈,但又存在著主動表現的心理障礙。因此,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問題設計,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表現,又有利于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從而使提問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誘導其展開合理、適度的定向思維,推動知識發展和創新,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目標的效率,并突破重難點。然而,不少教師因種種原因使課堂提問陷入有悖于教學科學規律的誤區,問題設計缺乏系統性、目標性、思考性、導向性、基礎性等,結果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問題設計誤區例析

在各種各樣的課堂觀察中發現,部分老師并沒有對問題的設計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因提問目標不清、信口開河而導致學生乃至老師自身手足無措的現象并非個別。例如,有教師在上“地球上的水”時,以娛樂節目的形式把學生分成4組,通過一連串問題的搶答、鼓掌、增減分數等形式把課堂搞得“轟轟烈烈”。但細細品味不難發現,這樣的“熱鬧”到底有多少教學目標能得以落實?這種追求形式的活動,最終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和抗拒心理。究其因是問題設計缺乏挑戰性。有一節科學公開課,課題是華師大版八年級(下)第三章“電”的第一節“自然界的電現象”,上課時教師提問:“暑假中你們遇到最煩惱的事是什么?”學生齊聲回答:“停電?!苯處?“很好!我們今天就開始學習有關電的知識。”筆者聽到這,一種悲哀馬上襲上心頭:這哪里是教育?分明是一種扼殺!其問題根本沒有明確的指向。有一位老師在上“鳥類”時提問:飛機是模仿什么動物制造出來的?生答:鳥類。師:鳥為什么能飛?生答:因有翅膀。師:有翅膀就能飛嗎?生卡殼。這樣的提問根本無法達到教師的本意(引出本節課的重點:鳥類與飛翔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原因在于問題的設計空洞浮泛,使學生茫然失措,其結果必然導致“冷場”。

此外,“為設疑而設疑”的提問也非常普遍,如常常問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使問題單調直露、缺乏思考性,而非“在不疑處設疑”。

縱觀以上事例不難發現,不合理的問題設計是導致學生思維僵化、創造性被抑制的重要成因之一。如何有效設計問題?這是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深入研究的問題。

三、優化問題設計舉例

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設疑策略,先應了解設疑策略與教學模式間的辯證關系,即設疑策略應處于下位,應服從于教學模式的總體設計?,F以具體實例加以說明。

1.問題設計要基于教學的具體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目標主要描述學習者在接受教學過程后所預期的行為變化,且須以課程標準所限定的范圍和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因此,基于教學目標的問題設計是教師必須遵守的一個原則。

2008年12月19日,在本縣農村中學的一堂公開課上,授課教師對華師大版《科學》九下第3章第3節《自然界的碳循環和氧循環》的教學引入是這樣設計的:教師在播放“種子萌發長成植株”的視頻后提問“感受到了什么”,結果出現“很神奇”、“美極了”、“種子發芽”、“植物生長”等各種答案。此時教師馬上把話題轉到“植物為什么會生長”這一話題上,許多學生的回答也就戛然而止,緊接著的是一些學生的不滿。問題在哪兒?是因為視頻和提問的目標指向不明確!若要生硬地得到“植物生長”這一答案,既有“定向思維”之嫌,又無法切入教學目標。若改為學生觀看“溫室效應”導致的利和弊的視頻(如氣溫升高使作物生長周期縮短,使海平面升高等)后,分組討論“地球溫室效應日益嚴重的原因”(引導學生從二氧化碳增減的原因進行分析),匯報交流討論成果,老師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煉和歸納,建構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不但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更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問題設計要基于學生的有效觀察

觀察是知覺的高級形式,是一種受思維影響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化的持久知覺活動。觀察比一般知覺有更強的積極性和理解性,思維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觀察也叫“思維的知覺”。觀察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基礎,也是創造的開端。有效觀察除了需要良好的記錄習慣外,還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任務,要有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周密的觀察計劃等。而合理的問題設計有利于學生開展有效的觀察。

2009年3月17日,筆者在農村中學聽了華師大八下第3章第4節《電阻》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上課教師在演示“并聯在同一電路中的兩個小燈泡發光現象”(69~71頁“思考與討論”中的實驗)后提問:“兩個燈泡的燈絲長度與粗細一樣嗎?與亮度有何關系?”結果,學生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重新觀察后回答 “不一樣,燈絲粗而短的更亮”。以上例子從表面看,學生參與度很高,效果似乎不錯,但細細分析不難發現,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前的觀察是無效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提問后的重新觀察,且因問題過于明確,所以缺乏思考的深度,從而出現學生回答熱烈的教學假象。因此,這種提問對學生進行有效觀察并無多大價值??勺鋈缦赂倪M:在學生觀察活動前,先給予“觀察兩種電路中的燈泡亮度,比較并分析造成燈泡亮度不同的原因,并通過討論得出合理的結論”這一明確的觀察目標,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有明確的任務驅動,使其觀察的目的性更加明確(突出了比較分析的觀察成分),這種任務驅動下的討論也就更有思考性和挑戰性。當學生得出“燈泡亮度與燈絲的長度和粗細存在關系”時,再追問“怎樣的燈絲更亮?原因是什么?”其設問便隱含著學生觀察目標指向的引導,有利于學生通過主動觀察并獲得結論,這不但有利于學生觀察興趣的培養,也有利于相關內容的理解記憶。

3.問題設計要基于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對,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因此,課堂教學提問必須基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基礎。

在上例的“探究導線性質與導電性關系的實驗”中,學生通常用同一裝置進行實驗,然后根據燈泡的亮度說明哪一種導線的導電性好(電阻小)。若在學生實驗前設問:若用該裝置驗證銅、鐵、鉛筆芯等的電阻大小時,最好如何選擇材料的先后次序進行實驗?為何要這樣選擇?或在學生完成該實驗后,教師可能會發現不同學生選擇材料的次序是不同的,此時教師可以質疑“若同一裝置先觀察銅的導電性后觀察鉛筆芯的導電性,結果發現前者燈泡較后者亮,是否就可得出銅的電阻比鉛筆芯的電阻小的結論?為什么?”設計這樣的問題可讓學生發現,電源實際上也是一個變量因素,因為隨著實驗的進行,電源電量是要逐漸消耗的。因此,當教師問“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一設計缺陷”時,學生自然會想到調換材料的先后次序重復實驗即可解決這一問題。

當然,問題設計的優化方法不僅僅局限于上述三種,只要我們善于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學習教育科學理論,就會不斷優化設問的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科學論文:淺析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科學的整合藝術

論文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科學教學 整合藝術

論文摘要:初中科學是一門集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為一體的基礎學科。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對中學科學教育的要求,科學教學的手段、方法、模式和教學觀念都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F代教育技術全面運用于科學教學整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渲染教學氛圍,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創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時代已經來臨, 基礎教育改革風起云涌, 科學的教學理念也在不停的發生著變化。傳統的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知識的學習與傳授。在這種價值取向下,由于過分強調了科學知識而偏向了物質生活價值,科學知識成了教育活動中的教條,而過多科學知識又會羈絆人的發展。然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錄像、錄音特別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媒體,集光、性、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

一、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以往“粉筆”+“黑板”的教學環境,它可以創設出精彩、新穎而富有懸念的情景,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內容形象,顯示方式生動,直觀性強?,F代教育技術正是支持強大的動畫及超強聲音的教學手段。學生可通過觀察、視聽及人機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愉悅的感受,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運動的合成和分解一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課件中的動畫演示氫氣球上升,飛機投彈,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從而使學生帶著急于想探索原因的心情,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有利于突破教學中重點和難點

科學是一門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有些知識單憑課堂講授,學生感覺抽象,難以理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課件就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既幫助學生突破不易理解的難點知識,變難為易;又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例如:在講解電動機和發電機的原理時,空洞的理論很難讓學生理解,這時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課件模擬制作,讓學生有非常詳盡的了解在學習“內燃機”時,把汽油機和柴油機的構造和工作過程制成課件,把各部分結構和工作過程配合動畫分解并講解,再使其連續工作,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動畫模擬,點擊重、難點,讓學生感受極佳的動態效果,則教學重難點的解決猶如破竹之勢,順利完成。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摸擬優化科學實驗

實驗在科學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科學離不開實驗。科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然而,教材中有許多實驗因條件限制,無法直接演示或演示效果不明顯,如果教師不做實驗, 用“ 黑板加粉筆” 的形式完成教學,這對學生的筆試也許影響不大,但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并沒有得到培養。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

1、提高實驗的可見度,增強演示實驗的效果

科學教學中的許多實驗都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觀察的對象,要求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實驗,如:力學實驗中對刻度尺、彈簧秤等測量工具的讀數,電學實驗中各種儀表的讀數,在演示時均可采用電子投影儀直接投影到屏幕上,影像清晰、穩定,可見度大、效果好。另外,通過畫面的布局、色彩、動畫、音響效果、播放速度等的變化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形象、更快捷地理解實驗,突出和強化實驗重點。

2、模擬實驗,突破時空限制

科學教材中有一些實驗因具有危害性或無法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想象出科學過程。如:常溫液化、低溫超導等在實際教學無法演示;分子運動、固體擴散、天體運動等由于受時空限制不可能演示;電源短路、人身觸電、噪聲污染等由于有極大危害性也不宜在課堂直接實驗。這些都可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設計成課件,通過模擬演示,讓學生生動感知,激發學生大膽想象,將這些復雜又不易弄清的內容弄明白。

四、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應用計算機與網絡的功能可以創設引入概念的情境、推導規律的情境、提出能夠逐步深入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外化的問題情境,學生在所設置的科學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在生與生、師與生的討論與協商中充分地展現相關的科學情景,并經過比較與鑒別、分析與判斷、改造已有的科學圖景或建立新的科學情景,從而完成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它能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行探索和研究,是對學生進行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的思維訓練的理想工具?,F代教育技術課件不僅僅有利于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它創設情境,進行能力培養。

1、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課件展現科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課件的制作,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實際情景,可以把復雜的科學過程(多種因素均在變化)暴露無遺,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和想象去理解動態的科學過程,形象地建立起相應的過程圖景。這樣一方面能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對知識意義上的建構;另一方面又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產生靈感和頓悟。

2、創設動態、變化的圖像,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事物總是運動變化的,事物的變化分為量變與質變,其中質變是突變,而量變就有一個過程,并且事物在量變的過程中質并不變。因此尋找變化中保持不變的部分,乃是把握事物本質的重要方法。如講解“共點力平衡”問題時,可創設三個情景:(l)夾在光滑斜面和可以轉動的木板之間的小球,當木板轉動時,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木板所受壓力的變化;(2)光滑斜面向左緩慢移動過程中,懸掛在豎直繩上的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細繩拉力的變化;(3)細繩一端拴著一個小球,小球所受球面的支持力、細繩的拉力將如何變化。學生在分析、判斷得到結論后,不僅得到了三個共點力動態平衡的圖解法以及使用條件,更重要的是發現了三個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動態平衡,或者是合力的大小方向不變,而且一個分力的方向不變:或者是合力的大小方向不變而物體受力三角形與結構三角形相似,且對應邊之比保持不變。這正是科學變化中的幾何關系的不變性。變化中不變以及在變化中求不變的思想是辯證思維在科學學中的重要體現,也是科學學的靈魂,貫穿于科學學始終,應用幾何畫板或其他教學軟件,展現動態圖景,可以幫助學生在探索本質、尋求真理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變化中求不變的意識,引導學生對科學問題進行哲學上的思考,從而培養他們全面、本質看問題的基本素質。

五、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是現代科技、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有先進和優越之處,也確實對課堂教學改革有促進作用,但在教學實際工作中要處理好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關系,不能用現代教育技術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手段。

1、不可替代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是科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科學理論運用于生產實踐的橋梁和中介,所以科學實驗是不可替代的。科學實驗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讓學生獲取第一手資料,當然對于一些限于條件不能進行的實驗,用現代教育技術模擬也是可取的。

如果簡單地把演示實驗搬到屏幕上,就違背了認知規律,只有恰當地結合兩者,將其作為科學過程的再現,結果的分析,規律的總結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摒棄“現代教育技術萬能觀”

計算機是否在教學中使用,應完全取決于教學需求,應以服務教學為出發點,以最大功效發揮媒體作用,以達到最優教學效果為宗旨。計算機只是一種教學媒體,它的角色應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替代,不可喧賓奪主。既不能只顧教師對學生的灌輸,也不能讓學生完全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否則就會出現以機器代替教師對學生“滿堂灌”的現象,其危害更大。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真正意義。

3、不宜照搬現代教育技術課件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要以研究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目標為宗旨,在實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課件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選擇和加工,注重擇優,制作的課件切忌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制作課件要充分體現課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網絡功能的優勢。千萬不可圖省事,對現成教學課件照搬不誤,這樣會錯誤疊出,不切實際,成為花架子。

初中科學論文:新課程下初中科學主體參與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主體教學強調承認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將受教育者真正視為能動的、獨立的個體,以教育促進他們主體性的提高與發展。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實施主體教學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初中科學主體教學應遵循的基本策略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主體參與,自主、合作、體驗、拓展學習和發展性評價。

關鍵詞:初中科學 主體 策略 模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參與是學生心理和知識發展的需要,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的過程。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創新的全過程中得到發展。

一、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的結構與實施

主體參與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精心準備后實施激勵、引導下的以學生自學、互動為主要學習形式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可概括為八個字:激勵、引導、自學、互動。激勵、引導是教的特征,是激勵式、情景化、問題化、結構化的教;自學、互動是學的特征,是主動參與式的學,兩者是同一過程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筆者根據主體教育思想與理論,結合初中科學教學的特點,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實踐,總結出五個環節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初步參與。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一開始教師就要注意情感引導,要滿懷激情地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使每一個學生心理無壓力感,讓他們真正體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其次,教師設置情境時,不能只有一種模式,要根據具體課型和教學內容,創設輕松愉悅的氣氛并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可采用一段小故事,一句名言,一段詩畫般的描述,一段生動的錄像片,一個小實驗,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設計一些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探索精神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學習中。

2.引導自學——獨立參與。在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后,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有利的教學因素,展開下一步教學活動——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這一教學環節是一堂課的重點,為了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克服可能出現的那種放任自流的“放羊式”自學形式,教師要進行合理的組織,給予必要的導讀提示。首先,教師備課時要了解學生的心理世界和生活世界,編制引導學生學習的聯系生產、生活、現代科學技術實際的讀書提綱和開放型練習題,學生結合提綱和練習進行自學、自練,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產生學習興趣和疑問,并以高漲的情緒參與到進步、高效的自主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情感,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較和提出問題,善于發現學生思維上的閃光點,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再發現和再創造,使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3.組織交往——合作參與。小組交往前學生已經過自我深思內蓄的過程,教師組織、指導、調控小組交往,學生以合作方式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發表、交流,暢所欲言,互相啟發,加深知識理解,獲得新的發現,出現不同程度的參與沖動,興奮再一次外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而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發現個別學生沒有認真參與,要及時加以引導,作出明確的要求;發現因思維受阻設計方案有困難、操作錯誤或不規范,要及時點撥、指導,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能順利進行;發現學生提出問題和假設以及對驗證假設設計的探索性實驗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要引導學生交流與討論一些較深層次的、有交流價值的問題,不要讓討論流于形式;在進行全班交流,分享成果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記錄下自己沒想到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4.精講鞏固——拓展參與。教師針對小組學習反饋作評價式、解疑式或引伸式精講,不需面面俱到,只要根據前幾步的反饋信息,針對重點和難點講解即可。最好精心安排變式的綜合的操作演練,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和遷移。有時候還可設計一些題目,使學習走向深入,使學生在拓展參與中鞏固、運用和完善知識。

5.自主評價——反饋參與。傳統教學中總結是一大環節,而這個環節基本都是由教師來做。其實這種總結不應只是簡單地復述一下一節課的主要內容,而是學生一種極好的自我反思的機會。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性實驗的優越,運用初中科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喜悅,體驗到學習科學是一種愉快的活動,這種體驗性的東西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二、主體參與模式教學的策略與要求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交往。學習氛圍主要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情緒情感狀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愉快地體驗學習過程。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確立“尊生愛生”的師生關系,絕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提問時教師要把自己放到學生一邊,帶著欣賞的眼光期待學生發表學生的見解,關鍵時將“提問”改為“提示”,誘導學生有創見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問題和怪異回答,應采取寬容的態度,一般不生硬地否定,提示他“再聽聽別人的意見”,引導學生在研討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我發現的意識;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學困生,不能有偏見和貶低,要尊重和理解他們,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在教學中應提倡加強師生交往,這種交往應是多樣式的、交互式的,既有師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生生交往中進行,教師只是交往中的一個成員。這種多向交往既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智力活動水平。

2.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是一種主動探索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發揚“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創新精神,大膽向老師置疑提問,敢于對課本,對參考書提出疑問,“吹毛求疵”列舉課本實驗原理、過程、儀器的缺點,積極探索設計新的方案。對于有質量的提問,教師最好不要直接回答,而是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從側面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開拓思路,引導學生參加課堂研討,從根本上幫助學生釋疑。

三、發展性評價,是促進學生主體參與的催化劑

激勵性的發展性評價是主體參與學習的助推劑。要讓全體學生樂意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就要善于讓學生體驗成功,從成功中感覺到“自己能行”,感覺到教師和同學的信任,感覺到參與的樂趣。這時教師激勵和他人的評價就似火箭起飛的助推劑,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要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1.評價要從“甄別選拔”到“育人為本”。實施發展性評價,不奢求所有學生同步發展,要敢于承認差異,把目標定位在“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多讓學生進行縱向自我比較,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對學困生盡量少用橫向的比,以避免產生“畏難”和“反正我不行”的心理。

2.評價要關懷學生的成長。要促使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和發展。而不是制定等級,擴大差距,強化選優功能。評價要理解和體諒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營造人人無所顧慮的表達氛圍。一般來說學困生膽小,大家不信任,甚至討厭,覺得拖了他們的后腿,使學困生在班中抬不起頭來,被自卑所困擾。要讓不同層次學生都實現參與,教師要善于消除這兩類學生的消極心理,使他們明白:一個優秀的學生是一個會關心幫助任何人的人。使學困生明白:人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是坐在教室里的人,都是有希望的學生,相信所有人都能行。幫助他們建立一種和諧、互助、向上的情感,使他們在“他尊”的良好氛圍中無所顧慮地表達。

3.評價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參與評價,通過主體參與的評價,促進自我意識的成熟和主體精神的覺醒,讓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增強發展信心,形成發展的動力。作為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熱情洋溢的言詞,多運用激勵性的評語,要讓學生從教師的言詞中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信任,自己的進步。例如,“你真很棒,雖然只說了一句話,但你今天勇敢地站起來了!”“你能跨出成功的第一步,真了不起!”等等。

4.延緩評價,創設多向思維的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有多種可能性。習慣的做法是一個學生表述意見后,教師馬上作出判斷,使其他的可能性自然消退,這樣不利于蘊含著創造意識的多向思維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減少了積極表達的機會。面對有豐富內涵的研究性問題,不妨采用“延緩評價”策略,給學生創設一個多向思維訓練的空間,即教學中通過暫緩作出判斷和評價,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提供許多解答,鼓勵各種想法,歡迎提出改進意見。

總之,要努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初中科學論文:初中科學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探討

【摘要】突出科學方法的系統培養是科學教學的特點之一。初中科學涉及很多科學方法,比如觀察、實驗、演繹、歸納、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類比法、模型法等。寓方法教育于教學之中,同時隱性滲透與顯性呈現相結合,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有益于學生終身發展。

【關鍵詞】科學教學;科學方法;教學理念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是科學知識轉化為科學能力的橋梁和紐帶,學生掌握知識并能將知識以一定的科學方法應用于科學實際,就具備了科學能力。初中科學涉及到很多科學方法,比如觀察、實驗、演繹、歸納、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類比法、模型法等??茖W教師將這些科學方法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同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科學教學的總目標是“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學會科學方法,并在日后學習和工作中受益,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方法教育主要是由兩個階段構成,一是讓學生體驗理解,即利用平時教學與輔導對所學科學方法達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二是遷移和運用,即將所學習科學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

一、教學設計滲透科學方法

科學教育方法是需要持久性的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的。特別是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中,學生利用科學方法學習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在《電功》教學中,老師先讓學生通過水流做功了解電功(類比法);之后假設電功與電壓大小、電流強度和通電時間都相關;然后后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證明假設的正確性(控制變量法、對比等);最后是運用(練習鞏固)。實驗是科學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種,但是實驗設計對學生來說還有一定困難,這就需要老師指導引導。為了探究電功與電流強度的關系,可以引導學生需要控制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那么學生會安裝兩個小燈泡的并聯電路,而且只在干路上安一個開關;為了探究電功與電壓的關系,學生會認識到一定要控制電流強度與通電時間相同才可以進行驗證,此時可以將之前并聯的兩個小燈光變成串聯;電功的大小可以從燈泡的亮度知曉,因為電流做功多時,就有多的電能轉化成熱能,燈泡就會越亮(轉換法)。在科學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與學生思維過程相結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與品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隱性展示科學方法,有時也要明確科學方法的含義、名稱,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科學方法有更明確的理解。

二、通過問題引導聚焦科學方法

好奇心是人類本能。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們都是由于好奇心產生疑問,然后進行研究,最后總結出隱藏在背后的科學規律??茖W方法就隱藏在整個過程之中。如果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就可以促進學生觀察思考,體會科學魅力。比如,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學生因為之前在家中經常看到燒水,所以對于實驗觀察缺乏熱情,比較隨意。這就需要老師提出問題恰當引導:水沸騰前和沸騰后氣泡的大小和水流情況是一樣的嗎?有什么區別?聲音會變化嗎?可以怎么描述?你要記錄什么?可以怎么記錄?學生有了問題指向后,馬上發現水沸騰前后不同。這樣,通過“問題+觀察”方法,聚焦問題,加深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對生活現象有了更深刻科學認識,同時也體會到科學研究需要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三、通過習題感悟科學方法

在學習中,練習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組成。練習是“逼迫”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概念和規律,掌握科學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把練習扭曲成“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老師要精選練習,做到“經典題”、“相似題”、“變形題”、“延伸題”等相結合,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比如例題:有KCl和KBr的混合物共計3.78克,將這部分物質溶入水中,并且倒入AgN03溶液,根據相關知識會有沉淀的出現,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得出沉淀物6.63g,則混合物中K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很多學生對這種問題很頭疼,涉及到很多的物質,方程式中沒有一種“真實”的物質可以利用,會感覺無從下手。元素的含量也就很難進行求解。這題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差值法”?;A題“差值法”往往是先算出氣體或沉淀的質量,然后再求其他物質質量。而本題進行了變形和延伸,對于真正理解“差值法”是很有幫助的,也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一次飛躍。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題目中的題眼了。在本題中,實驗前后的沉淀物都是沒有水的,前者是K,C1,Br組成的,而后者是Ag,Cl,Br組成的,前后兩種物質的質量上的差異是因為K和Ag進行了替換,可知一共增加了2.83g,這部分都是Ag比K重的部分,進而算出K的含量為1.61g。

四、通過合作展示理解科學方法

新課改的推進,使我們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合作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也是多元的。初中生由于年齡特點,他們是有較強的合作展示欲望的,比較愿意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在合作中,他們學會用各種科學方法學習和應用。比如平時預習,本人都會要求學生畫一個知識結構圖,并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特點;等一章學習完后,又會要求學生再畫一張整章內容的知識結構圖;然后老師也畫知識結構圖,并把這些圖像藝術作品一樣在教室墻上進行展示,促進交流、合作與學習。學生在進行展示交流后,要引導學生對科學方法進行一定程度的歸納總結,通過針對性復習更好地鞏固和內化,并進而讓學生養成自覺運用科學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傊?,“突出科學方法的系統性培養”是科學教學的主要特點之一。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必須以科學方法作為先導,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就是運用具體的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體驗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將科學方法滲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使學生對科學方法產生興趣。學生在熟練掌握科學方法后,引導將方法應用到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為自身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陳建華 單位:浙江金華蘭溪市外國語中學

初中科學論文:初中科學教學創新思維綜述

摘要:

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應當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應當培養學生靈活的創新思維。尤其對于科學教學而言,需要令學生在既有學科知識基礎上,發揮創新創造能力,拓寬創新思維?;诖耍恼陆Y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與案例,從探究提問、實驗活動組織、課堂激勵三個方面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尋找可行性的路徑。

關鍵詞:

科學教學;創新思維;中學生

在新課改背景下,中考關于科學的命題走向出現了很大變化,尤為突出的變化就是開放性試題的大量增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已然成為科學教學的目標。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鼓勵并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提問及探索。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學生創新思維培育,是當前科學教學的重難點問題。

一、探究性提問打造創新思維引擎

亞里士多德曾說:“所有的創新思維都是由疑問和新奇開始的?!笨梢?,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以問題為探索的開端,只有將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才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進而采取創造性的方法對問題進行探索與解決[1]。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意制造懸念,訓練學生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如在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特性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層層深入提問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問題1:大家知道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嗎?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發聲現象的回憶了解到振動是發聲的原因;問題2:請大家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進而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且進行現場試驗,有小組就設計“在桌上壓住尺子一端,然后彈動尺子露在桌外另一端”的方式驗證聲音產生的原理;問題3:請大家通過實驗證明物體振動速度與音調的關系。那么此時,學生就會通過調整尺子露出桌面長度的方式,調整尺子的振動速度,試圖找出振動速度與音調變化間的關系。

二、實驗活動提供創新思維培養良機

實驗活動是自然科學興起與發展的基礎,在教學中也是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原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實驗活動的未知性與多邊性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采用創新思維解決相關問題[2]。如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將藍色墨水注入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當中,讓學生思考并動手操作如何確保墨水不從玻璃管中流出來。通過實踐操作,同學們發現用手堵住玻璃管的任一管口,無論將其橫置或豎置,墨水都不會流出。緊接著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接著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然后用硬紙板蓋在杯口,倒扣杯子,紙板沒有掉下,杯內的水也沒有流出。繼而向學生提問,是什么力承托著杯中的水?為什么杯中的水沒有流出呢?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發了,又如在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內注入溫開水,然后將瓶內的溫開水全部倒掉,之后迅速擰緊瓶蓋,靜觀瓶子發生的變化。看到瓶子癟了,進而提問:這又是什么原理呢?通過這樣的實驗,引導學生進入關于大氣壓強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打開與訓練。

三、課堂激勵催化學生創新創造思維

有人曾說:“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被夸大的。”這句話雖然不全然正確,但確有一定道理,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家長的鼓勵與引導[3]。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經??隙▽W生,注重激勵學生創新,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電磁感應一節教學中有學生質疑書上概念“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導體中就產生電流?!边@里說的“閉合”電路不恰當,筆者沒有立即制止,而是耐心聽他講理由。他認為電源是構成電路的基本元件,有了電源,閉合電路才會有了電流,沒有電源,就是閉合了開關那也不能叫閉合電路,所以沒有切割磁感線之前不能叫閉合電路,這里一提閉合電路就已經指有電源,有電流了,并不需要導體去切割磁感線才產生電流了。有道理啊,這不就是我們要提倡的創新精神嗎?對于疑問筆者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并發動全體同學都來思考這個問題。一會兒,有學生提出可改為“閉合線路”或“閉合導線”,也有同學提出改為“閉合電線”或“閉合線圈”,我都給予了肯定,最后筆者激勵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大膽質疑,勇于創新。

總之,科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絕非朝夕之功。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通過探究性提問打造創新思維引擎、實驗活動組織提供創新思維培養良機、課堂激勵催化學生創新思維等方式,開拓學生創新思維。

作者:楊啟存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莼湖中學

初中科學論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與探究性學習模式

摘要:初中科學可以說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課程,新課程提倡在教學中把科學探究放在顯要位置,充分重視科學探究在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作者結合教學經驗,分析了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意義及應該怎樣在科學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等方面問題。

關鍵詞:初中教學;科學實驗;探究性學習;實施策略

運用探究性學習能使學生親手操作、親眼觀察,從中掌握汲取知識技能,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然而,現實教學中的情況并不理想,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科學實驗課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一般教師把握主動權,一味講解,注重滿堂灌,學生只是一味聽講,被動接受,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自然教學效果也不好。探究性學習模式摒棄了傳統模式的弊端,它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學會解決問題,思考問題,扭轉了以往初中實驗教學的死板生硬局面。所以,探究性學習模式應該受到重視,并能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得到大力推廣和運用。

一、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的作用

(一)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目前傳統的初中科學實驗課程上,可以說實驗的規程已定,操作流程已定,試驗器材已定,甚至試驗結論都是一致的,那么學生只得依葫蘆畫瓢,按部就班操作,毫無新意,嚴重束縛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發揮想象力,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大膽設計,動手實驗,積極摸索實踐,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和提升,學習效果也自然增強。

(二)轉換角色,使學生充分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學習的主動權應該在他們手里,所以教師也應該逐漸從傳統的主導角色轉換過來,做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組織者。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學會放手,讓學生學會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勤于思考習慣和獲得實踐中獲真知的能力。這樣舉一反三,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自然就轉換了,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二、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集結合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特點,開展探究性學習模式。初中科學實驗課程時間有限,導致很多實驗不能完整地展現給學生。比如月相及其變化的觀察實驗,觀察生鐵生銹等實驗,這些實驗要求在展示實驗前做好充分準備。所以教師可以把此類實驗放到課外,布置給學生任務,適時引導詢問實驗開展情況,并拿到課堂上分析探討,這樣達到的效果會明顯強化。借助開展課外實驗,就是結合初中科學課程的特點,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體現。比如做雞蛋被“吸入”玻璃容器中的試驗,可采取以下步驟:先準備一個熟雞蛋,浸泡在白醋溶液中,一段時間雞蛋皮和醋酸反應充分,雞蛋皮變軟,準備一口徑稍小于雞蛋的容器,在底部鋪一層細土。然后在容器中扔進點燃棉團,待熄滅之后,立即把雞蛋對準容器口處。發現棉團火焰熄滅之后,雞蛋迅速掉進容器中。冷卻一段時間發現雞蛋皮又恢復了堅硬狀態。教師接下來剖析原因:棉團燃燒容器內的一部分氧氣,且排除一些空氣。待火熄滅后,容器內氣溫迅速降低,壓強低于空氣大氣壓強。因此,大氣壓把殼變軟的雞蛋壓入容器中。從這個實驗就可以發現,開展課外探究教學一方面能夠完成初中科學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實驗任務,另一方面能拓展科學實驗內容和形式。值得推崇的是,接著試驗調動學生到生活中搜尋試驗素材和尋找實驗的方法,通過引導他們的實驗過程,探索實驗步驟等,培養了他們勤于動手、敢于創新的習慣,大大激發了他們思考探索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意味著學生要處理面臨的許多實際問題和難處,甚至付出努力和心思最終沒有收獲和成功。這個過程是很造就人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探索、主動學習、尋求創新的經歷,對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發展都是不錯的歷練和提升。因此,探究性學習模式帶來的作用是積極高效的,影響是意義深遠的。

(二)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問題。教師根據課程需要預先布置學生動手設計操作某一個實驗,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問題,讓他們展開探究,探討實驗步驟是否合理,器材使用是否正確,并積極探討改進策略。如在操作光合作用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探索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或者公布教材實驗步驟,并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探討設計方案步驟是否正確有效。雖然學生對于實驗原理都能表達明確,就是調節綠色植物所處環境的溫度,會發現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墒?,在實驗實際操作中,會有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實驗效果,比如環境中的光線條件、空氣濕度、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等,都需要學生考慮進去。

(三)引入情境教學法。要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高效實施探究教學模式,教師就得盡心準備,深挖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情況,巧妙設計一些問題,引入采用情境教學法,使他們進而進行深思深究,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在講解“月相及其變化”試驗時,教師就應當根據試驗要求,做好充分準備,設計一些趣味的問題,結合試驗和教學搜集實驗器材和道具。接下來,教師和學生互動,創建一些情景或者場景問題,如在一個月當中看到月亮由缺到圓,又轉為月缺,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呢?上弦月和下弦月是怎么回事?日食和月食又是怎么產生的呢?你能詳細敘述其中原理嗎?提出該問題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而查找真相,了解月相變化秘密。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利用準備好的材料和器具展現月相變化的過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找出合理解釋和自然現象原理,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拓寬他們的知識范圍??傊?,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把探究性教學模式引進初中科學實驗課程,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改提倡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探究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探究性教學模式摒棄傳統模式,給科學實驗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新鮮空氣,教師教學煥發新生,學生學習也興趣盎然,所以,在科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模式對強化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習效率尤其必要,完全契合當前教育改革需要,這種教學模式應當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和探索,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合理運用,促進我國素質教育更好地發展。

作者:陸金達 單位:余姚市陸埠鎮洪山中學

初中科學論文: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問題化教學方式是為適應初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旨在培養初中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動求知的欲望,使教師擺脫陳腐的教學觀念,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加入學習,使求知的過程變得有趣且有效。問題化教學符合現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雙重需要,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關鍵詞:現代初中教學;問題化教學;問題設置;應用問題

化教學理念起源于美國,這種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教學方式在國外備受教育界關注。近年來,國內及時更新教育改革體制,將學生初步學習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積累學習方法的過程逐漸提上教學日程,廣大教師盡力改善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引導初中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并積極解答,盡快使初中教學脫離“灌輸式教育”的崎嶇道路。

一、現代初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應試教育模式背景下,學生逐漸喪失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體現為初中生墮于思考、墮于發現、墮于創新,將學習過程簡化成機械化重復。傳統教育方式以教師依照教科書講解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口述教育,不先設立問題,而學生被動參與學習,不需要過多思考,只要緊跟教師思路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即可。整個過程并不需要學生有創新思維,更不需要過多思考,課后習題過程中對當節課堂內容進行鞏固復習,以記住知識要點為重,殊不知,這樣的學習方式過于被動,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力并不持久,學習效率無從談起。如今,考試成績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優劣的標準,教育初衷并非如此,而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所占比重并不是最大,真正應該重視的問題是探索過程的經歷,學習方法的獲得和求知經驗的積累。

二、實施問題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科學教學課程中實施問題化教學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利用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可以促進學生增強學習熱情,讓學生緊跟教師思路,在課程推進中積極思考,積極提問,善于發現,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開發學生創造力,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解決問題視為求知的美好成長過程,并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終生受用的學習經驗。

三、問題化教學中問題的設置參考

問題化教學進程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與是否設置了有效問題有直接關系,很多教師已然認識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并積極參與問題化教學方式改革,因未能設置合理有效的問題,非但沒有發揮問題化教學的特長,反而導致教學效率一再降低。因此怎樣設置有效問題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中之重,設置有效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參考。(一)從學生生活經驗著手設置問題設置問題時從學生生活經驗著手,能從中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因相似生活經歷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使學生因問題的親切感產生心理共鳴,因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其探索問題的答案。(二)從科學實驗角度著手設置問題青少年時期屬于動手能力相對較強階段,因此對科學實驗充滿了興趣,源于青少年對未知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實際教學中應緊抓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以科學實驗為切入點,通過實驗提出相關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將教學目標明確化。(三)圍繞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設置問題時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以免問題脫離教學主旨。若問題脫離教學主旨,就偏離了設置有效問題應遵循的原則,則教師連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都無法完成,科學教學意義更無從談起。

四、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科學實驗上,科學是一門更接近自然,更能引起學生探索興趣的課程,科學實驗過程中,怎樣合乎時宜地提出有效的問題,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探索興趣,是值得所有教師潛心觀察和不斷實踐的問題。教師要從細微之處觀察學生的興趣所在,結合教學目標給予適當引導,讓學生不自覺對未知問題產生強烈好奇和探索欲望。鑒于此,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應及時普及和推廣,讓更多學生從被學習、被考試的圍墻中解放出來,把學習視為生活經驗積累中的重要環節,努力探索、積極思考、勇于創新,把學習視為生活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會擁有較系統方法,對解決問題會有自己獨特見解,對將來更多未知問題充滿解決動力,這便是成功的教育。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化教學模式,是非常符合學生心理成長要求的,讓教師輕松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同時讓學生快樂積極地吸收課程營養。從教師角度看,一改往日的教學模式,有了更系統有效的教學方法;從學生角度看,鍛煉了發散性思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學會以問題為導向求知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養成對整個生命都有意義的學習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18禁裸乳无遮挡自慰免费动漫| 黑鬼大战白妞高潮喷白浆|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九九re6热在线视频精品66|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欧美三级在线电影免费|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亚洲|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偷窥村妇洗澡毛毛多|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三年片中国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色护士极品影院| 成年女人wwxx免费国产| 欧美xxxxx高潮喷水麻豆| 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国产免费观看黄av片 | 亚洲美腿丝袜 欧美另类| 欧洲lv尺码大精品久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在厨房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野花视频官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