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工程碩士論文

工程碩士論文

時間:2022-03-18 06:10: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工程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程碩士論文

工程碩士論文: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

[摘 要]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最終體現在學位論文的水平上,學位論文是體現工程碩士綜合素質、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因此,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科學地評估是至關重要的,是保證和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在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指標體系,并設計出基于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的模型。最后,通過實例驗證了該評估體系的有效性與實用性。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

1 引 言

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從1984年試點工程類型研究生開始,已經從9個培養單位、1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1千多人,發展到2010年的241個培養單位、4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8萬多人、在校生21萬余人。在這種趨勢下,如何保證我國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學位論文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工程碩士綜合素質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水平,這不僅有利于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長遠發展。

對于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估,國內外學者進行了相關的探索研究,其中張士峰探討了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學位論文選題及論文指導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建立一套完備的評價準則和責任體系來評價工程碩士論文合格與否。王慶金等構建了工程碩士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工程碩士教育質量進行了評價。黃秋萍對影響工程碩士論文質量的因數進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審標準,完善評價體系。李庚建立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態度,制定科學標準,精確評分,公正評比,以評促進,加強監督,確保長效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工作實踐的經驗,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工作必須注重的環節。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學者關于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論探討與指標體系建立兩方面,而在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定量分析卻為罕見。鑒于學者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估大多是定性評價的方式,專家評閱標準各不一致,導致論文評估時的主觀性很強,論文的質量優劣難辨,缺少一定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同時,評審專家在評閱論文時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選擇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解決多目標復雜問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地分析目標準則體系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有效地綜合測度決策者的判斷和比較。模糊綜合評價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能夠使評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觀實際,從而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判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在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的各指標進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過實例分析解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問題。

2 基于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構造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模型的構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綜合評價理論。先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再通過模糊綜合評價對該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度原理得出最終結果,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評價指標集

據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按照模糊綜合評價理論,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評價指標集:

步驟2:確定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可以通過ahp來確定。首先,構造判斷矩陣。利用1~9比例標度,對在同一準則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評分,在xi與xj之間比較賦值,其中xij代表i指標對j指標的重要性。其次,計算各指標的權重。通過比較賦值,可以得到若干個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專家將其轉化成一個綜合判斷矩陣,通過特征向量法來計算判斷矩陣的排序向量,從而可以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如果構建的判斷矩陣為a如下,求得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對這個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

最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識水平的差異,難以確保評價者對多因素評判的思想邏輯的一致性,因此為了保證層次單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即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

其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0.1時,層次單排序的結果才認為是滿意的,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元素的取值。

步驟3:確立一個評價等級集

根據實際情況及計算量大小,將指標評語分為若干個級別,建立評語等級:

步驟4:明確隸屬關系并建立模糊矩陣

通過采用德爾斐法對各評估指標所隸屬的評語等級進行考察,從第i個指標對第j個評語等級vj的隸屬度rij,由此得出第i個因素u1的單因素評判集ri=(ri1,rr2,…,rin),那么m個單因素的評判集就構造出一個總的評價矩陣r:

3 實例分析

本文通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類論文)質量進行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評價指標集

在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研究類論文)的基礎上,本文從以下八個方面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如下圖所示。評價指標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為:

步驟2: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本文中,作者邀請了多位工程碩士領域專家與教育專家給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評分。然后,利用加權算數平均綜合向量法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步驟3:確立一個評價等級集

依實際情況及計算量大小,本模型將待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等級分為5個級別,建立評語等級:

步驟4:明確隸屬關系并建立模糊矩陣

文中以某篇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為例,采用比值法確定單因素的隸屬度,即每一級所占的數目與該指標所有評價項目總數之比為該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詳細的評價情況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標的隸屬度為: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屬于(優,良,中,較差,差)的模糊隸屬度為(0.1349,0.5044,0.3607,0,0),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求解的最大隸屬原則,我們可以確定工程碩士論文質量評估的結論為良。

4 結 論

針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問題,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的論文質量評估模型,該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量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評審專家在學位論文質量評估中的片面性。同時,本文充分考慮了評估系統的模糊性,運用模糊評價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能夠真實的反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水平,使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更加科學客觀。該評估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可實現軟件化,即用計算機編程對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從而達到簡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該評估模型在其余類型的論文質量評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工程碩士論文:土木工程碩士培養問題與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1986年,Glanzer認為,專業碩士學位培養以專業教育為主導,以終結性教育為主,以實踐為導向。長期以來,高校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的傾向。土木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在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方面缺乏成熟的、科學的、規范化的培養模式,存在以下一些共性的問題:

1.社會認知缺乏。

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起步晚、時間短、規模較小。學術型研究生教育一直在人們心目中占據重要位置,社會對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普遍缺乏認識。一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難度、錄取分數線相對偏低,優秀學生報考缺乏積極性。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比較,學生和家長認為專業碩士研究生低人一等,學業含金量不足。二是社會對專業碩士研究生認可度不夠明確。企事業用人單位一般認為,專業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相比沒有什么強項,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基礎理論、專業知識比專業碩士研究生扎實,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知識、動手能力并不一定強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給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帶來障礙。

2.課程獨立缺乏。

實行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以來,課程體系基本上沿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教材,沒有形成分類、獨立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課程體系,兩者大同小異,教材內容陳舊,教材與工程實踐脫節,偏重理論講學與計算,專業課授課內容不夠直觀,適用于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教材少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無優勢、無特色、無創新,有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3.導師轉型缺乏。

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基本上是學術型學位指導老師擔任,局限在學校,缺乏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經歷,沒有實踐工作經驗,在專業知識方面能滿足學生需求,但不能滿足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職業性和技能型教育的需求,不利于培養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端專業人才。

4.校企合作缺乏。

實踐教學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當前,高校與合作企業聯系不緊密,配合不默契。由于高校與企業聯系不緊密,有的合作企業熱情不高,學校缺乏高質量的實踐依托平臺,實踐環節效果難以保證。

5.管理到位缺乏。

研究生管理包括校內和校外管理兩部分。校內管理存在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制度執行不到位,質量評價監控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校外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企業一般不設專職研究生管理人員。

二、改革思路及對策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進入改革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新時期,研究生培養目標正處在從培養學術型到應用型的轉型期。2010年,國家將“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納入了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為此,在現有條件下,高校應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膽創新,構建符合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規律和特點的培養模式。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對策是:

1.正確引導,轉變觀念。

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強調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和優勢,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社會和公眾的認識度提高了,就會滿腔熱情地接納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確定“寬口徑、嚴要求、深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加大力度,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符合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培養機制,以優異的教育成果消除社會和公眾對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質疑。

2.優化課程,分類培養。

創新型、應用型研究生人才培養具有很強的職業背景,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緊扣職業需要。現有教材偏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適應的知識體系,注重實際不夠,脫離實踐,缺乏應用性。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除傳授基礎理論知識以外,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科研能力。因此,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是關鍵,應與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有區別。

3.注重實踐,建好基地。

高質量的工程實踐是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是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美國是世界上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Julie等人認為專業學位碩士生的團隊學習,只有在實踐訓練中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校內校外實驗實踐基地建設是一駕馬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而且必須配合默契。首先,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在學校原有實驗中心和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增添儀器設備,全天候開放,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教學實驗的需要、著力培養認知和動手能力。其次,努力建設好校外實踐基地。經過考察了解,認真協商,在友好合作、互利雙贏的條件下,學院與湖南省六建公司、三建公司、湘潭市建筑規劃設計院等單位簽訂共建實踐基地的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明確責任、權利和義務,共同制定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每年定期輸送專業碩士研究生進入基地實踐學習,在校外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參與企業的工程實踐和科研課題的研究,結合工程實踐撰寫畢業論文。學生畢業時,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安排畢業生到實踐單位工作。用人單位對學生知根知底,樂于使用,學生也愿意到人熟地熟的單位就業。

4.導師轉型,雙向互動。

當前,高校教師基本上都是學術研究型的,指導專業碩士研究生缺乏實踐工作經驗。為此,高校應加強對學術型導師的培訓,改變“學術至上”的教師考核方法,制定區別化的考核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到企業兼職、掛職鍛煉制度,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導師學術創新水平和專業實踐應用能力。此外,進一步完善校外導師聘任制度。充分調動校外導師的積極性,落實校企共建機制,為培養國家一流專業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5.雙證通融,提升能力。

同歐美發達國家一樣,我國在土木建筑領域實施執業工程師資格制度。土木建筑企業(包括設計、監理、檢測等單位)為了資質達標、升級,需要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獲得本領域各類執業資格證書,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執業工程師資格制度對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的辦學產生了深刻影響,它與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尤其是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能夠相互通融的。在教學改革中,以行業的準入性和資質性為核心,將注冊執業工程師考試所具備的知識體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有機地融入理論與教學過程中,進行注冊執業工程師學識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牢固掌握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在完成學業獲得學歷學位證書的同時,又得到獲取執業工程師資格證所需能力的培養,為盡早具備本專業的“上崗證”———國家注冊執業工程師執業資格打下良好基礎。

三、結語

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應用研究為主要特征的高層次專業教育。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我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已呈現蓬勃發展的積極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高質量、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但仍存在社會認知、課程設置、導師隊伍轉型、實踐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缺陷。為實現人才培養戰略目標的轉型,本文試圖從宣傳教育入手,改變單一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實行校內校外導師雙向互動,加大實驗、實踐基地建設,實行“雙證通融”培養等方面進行探討,不斷改善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促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為國家培養大批的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端人才。

作者:陳鋮 劉望 劉忠 單位:湘潭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環境工程碩士培養效率提升研究

摘要: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是當前研究生培養效率提升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以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為例,采用培養效率提升為目標,分析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規模效率及質量效率等存在問題,并積極思考改進的措施,提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培養效率提升新思路,強化專業碩士特色培養,實現學位論文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相互促進,為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碩士;環境工程;研究與實踐

專業碩士是相對于學術碩士而言的,當前專業碩士的培養對象主要是有一定的職業背景或者為非學術型崗位做準備的學生,定位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1]。專業碩士教育最早出現在美國,我國的專業碩士培養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逐漸興起;教育部和國務院統一部署展開試點探索工作,九十年代開始正式開始和推廣專業碩士培養教育。然而,此時的招生對象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的相關從業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管理人員,培養模式也主要以非全日制的在職培養模式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成為社會急需的人才,增加研究生教育類型和模式,加快研究生培養步伐成為國家的教育戰略目標,因此,教育部增加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并擴展到了多個領域。從此,我國專業學位碩士教育逐漸向全日制教育模式轉變,招生對象也開始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并逐年增加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比例[2]。環境工程專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專業,也成為新增設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之一,而且越來越得到考生和招生單位的重視。環境工程專業碩士旨在培養服務于環保產業的應用型高端人才,對發展我國環保產業、提高國內環保技術和提升國際環保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招生單位和招生人數的增加,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教育質量和畢業生質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人才招聘單位的重視和廣泛討論[3-4]。本論文依托教育部“生物凈化與轉化”創新團隊和浙江省“環境科學與工程”重中之重學科的建設,通過圍繞當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效率提升的新方法。

一、培養效率概念的解析

(一)效率及培養效率

效率,“效”即效果,一般是指行為對目標的效果;“率”指速率,行為達成目標的速率。馬克思曾采用單位工作時間的產量來衡量生產效率。效率在經濟學上的含義,薩繆爾森給出的定義是“經濟在不減少一種物品生產的情況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種物品的生產時,它的運行便是有效率的”。效率在管理學上含義,是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對于給定的輸入,如果能獲得更多的輸出,則提高了效率。總之,經濟學理論體系對效率的基本認識是一致的,即效率是投入與產出的數量關系,就是要使資源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根據經濟學的生產理論,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的效率是指高校人才培養系統在既定成本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出量。它是保證現有技術水平下,生產者得到最大產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而對于本論文中的人才培養效率就屬于配置效率,即在現有社會資源和規定的培養時間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等各個方面的成長及收益。

(二)培養規模效率

從教育經濟學角度來看,對教育成本投資也是一種生產性投資行為,可以計算投入產出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自2009年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收全日制攻讀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全國具有招收專業碩士研究生資格的培養單位日益增多,且招收名額也不斷增加。2010年國家在2009年的基礎上減少學術型碩士3.8萬名,減少的名額用以增加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最終達到專業型:學術型=7:3[5]。一般來說,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投入包括人力(專任教師、行政及后勤人員等)、財力(國家財政撥款、企業投資、社會資助、科研收入、學生自費等)、物力(實驗設備、固定資產等)等方面;而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產出包括碩士畢業生數量、研究生學術水平、研究生教學成果、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等。所以合理且平衡的投入產出比是提高培養規模效率的關鍵[6]。

(三)培養質量效率

對于全日制專業碩士人才的培養,較高的培養規模效率并不代表具有較高的培養質量效率,因為培養規模效率更多的是數據上的表征,而全日制專業碩士人才的培養更多體現在培養質量效率上[7]。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培養單位的目的都是培養出掌握了堅實、系統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及現代化實驗方法和技能,能從事應用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如果培養單位輸入到社會的環境工程專業碩士不具有這些能力和素質,達不到社會的要求,那么這樣的培養是沒有效率的。所以隨著碩士研究生規模的擴大,怎樣保證研究生質量與數量的共同增長,在提高培養規模效率的同時也提高培養質量效率成為一個難題。

二、培養效率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于培養規模效率

由于我國高校尚未完全擺脫政府的依附地位,傳統的計劃體制依然存在,市場調節機制非常不完善,導致高校招生計劃并不符合社會的人才需求,很多專業畢業生數量遠大于社會的需求量。以環境工程專業為例,隨著近年來國家環境質量的下降,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爭相開設環境工程專業,并開始大規模招生。但是環保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與市場等行情密切相關,導致對人才的需求跟不上招生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就業率。所以一般說來師生比越大培養質量越高,哈佛大學的師生比約為1:2,耶魯大學的師生比約為1:3,在我國關于培養效率的師生比國務院規定的是不小于1:10,而事實上中國很多培養單位的師生比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8]。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培養單位向社會輸出的專業碩士人才都并未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以及社會要求。所以過于地強調投入產出比,偏重于培養規模效率,嚴重地影響了培養效率。

(二)培養質量效率不明顯

目前全國已經有170余所高校等單位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在所有招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高校等單位中,招生質量和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然而,在傳統的學術型碩士培養理念下,大部分的專業碩士培養單位雖然對專業碩士的一些培養方式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培養理念未能轉變,結果表現為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培養方案差別不大,并未能增強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在環境保護技術、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實踐能力[9]。另外,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誤解和歧視,導致培養單位對專業碩士的招生和培養不夠重視,也是造成環境工程專業碩士雖然生源逐年增加,但是培養觀念跟不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專業型碩士的培養模式一般為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聯合培養,這種模式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在完成校內理論課之后在企業導師的引導下進行實踐應用工作。但是這種模式在專業導師缺乏、高校重視學術的氛圍下流為形式。目前高校對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依然是理論課、做實驗、寫論文。這種培養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和科學研究的探索,但是實踐階段的缺乏使得專業碩士的培養失去了其本質意義[10]。就環境工程而言,理論、實驗和實踐三個環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理論是在理想狀態下得出的結論,實驗是除去了很多干擾因素后對理論的驗證,而實踐的復雜性使得其與理論和實驗存在著巨大的脫節。同時配套設施不完善使得實踐環節難以執行也是無法提高培養質量效率的重要的原因。目前高校名義上雖然有不少實踐基地,但是只是建立了名義上的合作關系或者實踐基地,并未形成真正的專業碩士實習培養方案,結果表現為實踐基地的建設的形式化,無法真正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相關的實踐機會。因此,培養單位招收計劃的盲目性、對培養理念的誤解、培養模式單一、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的培養質量效率在其培養規模效率提高的同時并未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培養效率提升的思考

(一)強化專業碩士特色培養

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場調節機制,有助于加強教育活動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系,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數量、規格和外部需求之間的一致性,從而提高教育系統的整體效率[11]。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方向應當滿足當代工業、企業以及社會對環境的要求,其掌握的環保技術、技能和管理理念應當滿足環保產業的技術要求。傳統的研究生培養只注重理論研究,往往對實踐應用培養不足,因此,導師必須在這方面予以重視。研究生成果評定除了以學術論文作為評選的標準之外,可考慮工程應用經驗、應用型研究成果等同時作為考核指標,特別是帶有學校或者地方特色的培養,對學生的就業及成長具有較好的優勢。以我校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生培養為例,我校針對浙江地方經濟特色和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重點開展服務地方經濟的廢水高級氧化、廢氣生物凈化、污染物資源化等方向的產學研系統培養,使碩士生掌握一定的工程設計、設備調試和工藝開發的能力,并鼓勵全日制專業碩士積極參與校外設計院或者環保企業的實習,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二)專業、課程規模培養效率提升

對于專業碩士而言,重要的是應用技術而不是科學研究,故課程設置的時候應與學術型碩士培養有所區別。例如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中可重點開設“環境工程CAD技術”、“環境影響評價”和“施工管理”等具有較強實踐應用性的專業課程。對于一些技術性很強的課程,授課老師還可帶領同學深入環保設施施工現場、污水處理廠或者企業現場等現場教學,并請企業資深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講解,如有可能,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此增加學生的現場觀摩體驗,加深印象,提高動手能力。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專業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這樣既平衡了投入產出比,提升了專業、課程的規模培養效率,也會提高培養質量效率[12]。

(三)學位論文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相互促進

為了在提高專業碩士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位論文水平,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針對專業碩士的培養計劃可以考慮學位論文與實踐實習交叉完成。如首先,專業碩士在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后,必須進實驗室參與導師課題部分工作,了解各研究方向并與導師討論確定學位論文需完成的內容,導師協助制定相應的完成計劃,碩士生了解、掌握并展開初步研究;其次,在了解并熟悉學位論文需要完成內容以及實驗環節基礎上,去相關企業或事業單位實習與實踐,熟悉實際技術應用工作開展所需的各項技能,并初步掌握時間、計劃管理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培養規定時間內制定并完成相應任務的能力;再次,在實習實踐一段時間后,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位論文。這樣一方面可以在去企業實習實踐時認真學習并培養相應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學習到的管理等知識用于后續學位論文完成,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的相互促進。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可以是在一定的生產實踐或者工程背景的基礎上完成的具有應用性和創新性并解決了一定實踐問題或技術問題的論文。如環保工程設計,也可以是環保設備等產品的開發,是技術在某領域的推廣與應用總結報告,甚至還可以考慮是某個項目的規劃或者管理。當然,論文應該由導師把關,并通過學校和企業組成的專家組的答辯。將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的培養與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合作,特別是學校與企業合作,對專業碩士的培養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教育與經濟的結合,使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的需求。學校與環保企業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邀請學校師生深入企業內部,共同參與環保產業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管理工作,學校聘請企業的資深工程師作為兼職教授,為學生傳授環保產業中的一些實際應用知識。學校的研發應用到企業生產當中,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再反饋給學校,學校與企業共同商討應對策略或者改進措施。專業碩士有在企業實習的經驗,企業從學校定向招收學校畢業的畢業生,如此,產學研之間形成了完美的合作關系。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后顧之憂,又解決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企業的主動參與性[13]。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對我國的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做好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工作是當今高校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培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培養效率提升為目標,分析規模效率及質量效率等存在問題,并積極思考改進的措施,強化專業碩士特色培養,實現學位論文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相互促進,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工程碩士論文:材料工程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

一、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和普通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碩士的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顯得較為薄弱,科技論文數量和質量都不是很理想,相當數量的科技論文只注重于現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總結,沒有對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不少論文由于與實踐相脫離,缺少實驗數據和結果,針對性不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模式不利于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

專業碩士要求畢業后能夠承擔生產、研發、技術服務等的一線工作,與傳統的純學術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上更著重于聯合企業生產研發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因此,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就要求增多實踐實習類教學。以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為例,他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工廠或企業中度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必然會減少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時間和能力。

2.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重視不夠

目前高校雖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但課程主要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及內容,學生只能學到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缺乏基礎載體,對于給定的研究對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還是無從知曉。而且,高校在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方面結合得還不夠,學生不能很好地將實踐成果如實驗數據等歸納整理到科技論文中去。

3.學生寫作能力差,主動性不強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寫作水平較低,面對科技論文感到壓力很大,往往帶著強烈的排斥情緒去完成寫作,更提不上主動地開展科學問題研究。不少研究生對科技論文、研究報告甚至畢業設計都采取應付的態度,缺乏創新思維和能力。學生還存在實踐過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能很好地閱讀和理解英文文獻等問題。

4.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進行科技論文的創作,需要大量的寫作經驗和素材。科技論文寫作活動的開展,如開放高水平科研平臺資源,開展交叉學科學術交流,定期開展課題組科研報告,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做學術交流等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能夠鍛煉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取并分析科研資源和綜合運用科研知識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這方面的培養主要停留在理論課程方面,缺乏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活動。

二、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其知識構成既要專業又要全面。加強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筆者從專業碩士的特點入手,針對這個新生的研究生群體探索和歸納了如下幾點提高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舉措:

1.提高高校對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的重視

首先,我國現有的針對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高校各級領導和老師應從制度上重視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采取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管理和監督機制來保證論文寫作質量。其次,我國目前研究生教育實行導師制,導師在提高研究生論文寫作水平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打造優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增強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使命感,聘請具有豐富寫作經驗的老師授課。最后,高校應重視專業碩士科技論文寫作教學,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建設國際化的課程體系,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注重寫作課程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2.優化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

傳統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主要在理論層面,對于專業碩士而言,可以通過結合寫作理論課和寫作實踐課來達到優化寫作教學的目的。在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內容、要求和創作思路外,還應做到:(1)向學生介紹和演示常用的論文檢索方法。例如對材料工程碩士而言,要使學生學會利用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學術搜索等檢索資源查詢文獻。(2)向學生介紹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專業詞匯和關鍵詞,以利于學生檢索和閱讀文獻。(3)教會學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數據處理軟件,現場演示,增加學生學習的好奇感和積極性,讓學生學會軟件的實際操作。(4)舉例說明寫作過程,在學生心中確立參照,激發其寫作的動力。(5)實時以作業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進行論文寫作能力的實踐,以撰寫綜述類論文的方式對學生的課程掌握程度進行考查。

3.建設科研平臺、舉辦科研活動

科研平臺和科研活動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有力手段。為此,各高校應注重科研平臺的建設,如開設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成立專項創新基金用于學生科技立項及科學研究,讓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實驗,以及通過校企結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創新平臺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論文寫作條件。學生在各種科研平臺的有力推動下可以將其科研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結合項目內容撰寫科技論文。同時,高校應注重創造有利于學生科技發展的學術研討氛圍,利用科研活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強化研究生課外訓練,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學術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科研競賽等,使學生掌握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動態,充實專業知識。此外,高校應完善研究生創新激勵機制,可設立科研基金對研究生科技論文等科研成果給予獎勵,轉化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提高學生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4.聯合實踐教學與科技論文寫作教學

科研實驗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的開展能夠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旨在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踐活動,把課內教學、課外科學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較快地承擔起企業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等的實際一線工作,這就要求其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的比例要高于傳統的研究生教學。針對專業碩士的這一特點,應強化學生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系統地構建聯合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和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來提高專業碩士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容和實現方法。首先,需要學校重充分利用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結合國內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實踐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利用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來推動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需要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增強研究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用科技論文的創作思維去進行科研實踐活動,也能將實踐中的收獲運用到科技論文的創作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慶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碩士,學校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培養模式上實行校內和企業雙導師制,已與華益機械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鋁業(重慶)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永紅機械公司、成量集團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議。課程體系上,學校為突出專業碩士特色,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群,開設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納米材料與器件和薄膜材料四個研究方向。學校還實施專項基金,設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創新基金”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科研。既利用現有實驗室條件,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基于以上優勢并通過研究生的寫作課程教學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我校專業碩士近兩年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了科技論文十余篇,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在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中,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對專業碩士的創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現階段針對專業碩士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模式還不夠完善,需要在這方面不斷地探索與創新,改變傳統觀念,推進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作者:蒲勇 蘇永要 肖巍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改變方法

摘要: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招生考試僵化,生源質量差;課程教育落后,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無法全面了解本專業的最新動態;缺乏創新性和自主性;只重視論文,缺乏實踐,與社會脫節;開設安全工程的高校研究領域狹窄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做到綜合性選拔人才,優化生源質量;理論與實踐兩手抓,提高綜合素質;在發展本校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向其他安全工程涉及方向發展等改變。通過這些方法,不斷優化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教育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存在問題;改變方法

一、引言

安全工程是一門涉及面廣,綜合素質要求高的新興學科,近幾年來,我國對安全工作不斷重視,社會對高素質的安全工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開設安全工程學科的高校也越來越多。雖然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實施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戰略以來,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校研究生的人數15年內增長了將近10倍,2010年已達到153.8萬人次[1],從總體上來說,研究生規模的問題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但在安全工程領域,尤其是安全工程碩士及博士生教育方面,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各高校研究領域狹窄,學生自主創新性不強等原因,導致了在研究生培養教育等方面仍有許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其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就業要求,因此,分析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緣由,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對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良好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比國外安全工程高素質人才教育落后將近半個世紀。同時,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方法基本上都沿襲了研究生教育發展初期采用的模式,隨著國際化交流的不斷增多,學術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們開始逐漸認識到我國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與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的研究生之間的差距。無論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還是市場需求的角度,我國安全工程研究生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競爭需求,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入學標準單一化,安全工程研究生數量較多,生源質量較差。目前,我國研究生招生仍舊沿用國家統一招生考試入學的方法,然而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這種規定科目的考試方法使得許多學生僅僅注重考試需要的科目,對于其他與考試不相關但是重要的專業知識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全面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其次,這種單一的考試模式導致許多只善于考試的人通過考核,而這類人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反而使一部分科研能力強但有偏科現象存在的人沒有辦法進行研究生教育深造。同時,在部分院校中,尤其是安全工程師資力量較強的院校,往往會出現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專業研究生招生人數的情況,這樣就造成了招生生源良莠不齊。2、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教育落后。研究生課程教育是研究生培養中重要的一環,安全工程更是一個涉及面廣,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高的專業,其對學生的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及與安全理論相關的知識掌握都提出了較高都要求。然而在我國大部分開設安全工程專業的院校中,研究生的課程教育依舊存在著以下幾點弊端。第一:課程選擇中的隨意性和局限性,許多課程的選擇是由導師的主觀想法和科研興趣而決定,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第二:教學手段方法落后,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法仍然是現在課程教學中的主流方法,這種繼承式教學方法難以引起學生的真正興趣,無法使學生了解到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和最新研究進展,教學效果往往較差。第三:缺乏完善的教學效果評估體系,對于教學效果的考核只有單一的考試一種方法,難以真正的了解學生對課程的全面掌握情況。3、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缺乏創新性和自主性。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研究生而言,科學研究是其研究生階段的主要任務,做好科研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對自身所在學科的前沿熱點問題,發展趨勢有良好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自己不斷的閱讀專業相關的最新論文,自主的去思考需要研究的問題和方向。然而就現在大多數院校而言,許多研究生所做的工作或項目仍然是導師規定好的題目,這就導致學生只注重于該課題相關的論文及知識,大大局限了學生的創新性和自主性。4、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缺乏實踐,與社會脫節。就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而言,其偏重于理論知識,重點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學術論文的發表,方便日后繼續進行學術研究方面的工作,但安全工程作為一個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學科,理論知識并不能使學生能夠完全勝任工作后的需要,學生依舊需要較強的工作經驗和現場實踐。從近年來研究生就業情況來看,大部分研究生的就業方向沒有選擇繼續進行學術研究相關的工作,而是從事工程實踐,企業管理等,這些崗位對理論知識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取而代之的是實踐經驗方面的要求。然而大多數研究生在讀期間,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論文的閱讀與寫作,進行實驗等方面,很少有現場實踐的機會,而學校片面的將數量作為單一的考核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研究生現場實踐的機會。這就導致了研究生在校期間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對工作后的幫助較小,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無法勝任相關工作,出現了與社會脫節的現象[2]。5、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領域較為狹窄。由于我國安全工程專業開設時間較晚,雖然近幾年以來,開設該專業的院校數量快速增長,但是絕大多數院校都是在自身強勢專業的基礎上,以安全工程作為輔助或附屬專業而衍生的,這就導致了安全工程專業院校研究領域較為狹窄,而進入該高校學習的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該校安全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煤礦安全,雖然在其他方面,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等也有所涉獵,但是無論在師資力量,學生人數,發展時間方面,都遠不如煤礦安全方向。這樣的情況會導致該校畢業生在煤礦企業較為受歡迎,但是在其他行業,其綜合實力不足的缺點也就暴露了出來。

三、我國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

1、考試與申請相結合,采用綜合素質評定招生辦法。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立體的體系,我們可以借鑒他們先進的方法,如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在招生方面的做法[3]。沒有統一的入學招生考試,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在網上自主提交申請材料,學校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標準,通過審核申請材料來決定是否錄取。而申請材料也包括多個方面,其中包括曾經發表過的論文或成果,推薦信,本科及本科之前取得的考試成績,學歷證書副本等多個方面。立足于我國國情,將考試與申請相結合,通過這種辦法,學校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從而有效的杜絕只善于應試,在一年之內突擊考試科目取得優異成績,但是科研能力較弱,綜合素質不高的學生。同時,秉承寧缺毋濫的理念,嚴格控制招生人數,在報考學生中優中選優,有利于提高生源的質量。2、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通過核心課程加多種選修課程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更多的加入互動,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和專業發展的把握程度。學生在學習專業必須的核心課程之外,學校鼓勵學生自主選修多種多樣的課程,并不必要限定在本專業之內。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綜合知識的獲取,了解其他行業的最新動態,并與自己專業的發展有機結合,從而更好的把握自身專業的動態發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加入互動的手段,如案例分析,課程設計等,使學生動起手來,真正的參與到課程的教學中去,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3、以導師制為核心,同時加強學生自主選擇。導師在研究生在讀期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的指路人,其對安全工程方面知識的掌握和豐富的經驗對研究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要建立以導師制為核心的培養模式。但同時導師也不能對學生過分的束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安排成長,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選擇。對于研究生而言,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是其工作的中心,但完全按照導師安排的項目進行研究,會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該鼓勵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安全工程專業的相關動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充分的發揮學生自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這樣做不但有利于避免研究生自主性的喪失,形成思維僵化;同時還可以多方向的研究本專業相關領域,有利于推動安全工程專業科研的持續發展。4、加強現場實踐的機會和次數,做到實踐與論文并重。論文是考核研究生的一個重要手段,但不應該作為唯一手段出現。為了使研究生適應社會的需要,避免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種現象的出現,就要不斷的加強碩士研究生進行實踐的機會和次數,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手抓。對安全工程的碩士研究生而言,應增加其在安監局,安全評價公司,化工企業,煤礦單位,建筑單位等與安全息息相關的企業的實習機會和次數,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對現場問題的處理能力,培養過硬的綜合素質,從而能夠適應多方面的社會需求。5、開設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應在加強以自身特色為主的安全工程專業實力同時,不斷的向其他方向拓展,將本校安全工程專業打造成能為各行各業輸出合格的安全工程人才的專業。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個人尚且如此,對于專業而言,更需要將自身發展為復合型的專業,從而能夠輸出更多合格的復合型人才。若培養出的安全工程碩士畢業生只能在某一特定的行業有較出色的發揮,而無法很好的滿足其他行業的需要,那么該校安全工程的競爭力就會不斷地下降。如一所院校若以煤礦安全為特色,在不斷深化該特色專業的基礎上,也要向建筑安全,消防,金屬礦山,火災預防等不同的方向不斷發展,多方向齊頭并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安全工作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安全工程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今天,社會對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要求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因此,認清在其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斷的改進教育方法,提升研究生的綜合素質,這不僅僅是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為了適應社會需求而做出的變革,同時也是中國建設一流的安全工程專業,建設一流大學,提升自身素質的必要改變。

作者:王彩萍 魏子淇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的探索

摘要:南華大學自2008年承擔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任務。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和辦學優勢,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從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制定、培養模式確定、教學方式改革以及培養過程質量控制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實踐證明,南華大學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相關措施是可行和成功的。

關鍵詞:工程碩士;安全工程;核特色;培養模式;質量控制

0引言

工程碩士培養是我國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重大舉措。它通過提高我國工礦企業和工程部門在職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增強企業實力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我國在1997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設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長期實踐證明,這種“進校不離崗”的工程碩士培養方式,避免了傳統的工程類研究生培養模式固有的局限性,促進了企業與高校的聯系,加快了我國高校從封閉式辦學向開放式辦學轉變步伐,深受委培單位領導和廣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歡迎[1-3]。南華大學于2006年首批獲得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點,2007年開始招生,至今已經達8年之久。特別是2008年南華大學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達成為其下屬的核廠礦企業培養一批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協議以來,已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共招收學員138人,安全工程專業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得到了實質性的壯大、人才培養特色得到彰顯。近年來,南華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圍繞如何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培養高素質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進行了努力探索和實踐。

1發揮學科優勢,建設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平臺

南華大學是具有鮮明核特色的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特別在核科學與技術、核燃料與核資源、醫療衛生、安全與環境保護等領域已形成較齊全的學科(專業)和研究方向。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依托于南華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近年來,為了培養高質量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通過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等央企下屬的企業、研究院所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打造了以鄒樹梁教授、丁德馨教授等博士生導師為方向帶頭人的導師隊伍,建設了多個研究生科研與實踐教學平臺,包括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中心”、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實驗室”、兩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生產運作與安全管理”和“核測控與核安全防護中心”、兩個南華大學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鈾礦通風與安全環保技術中心”和“AP1000建造安全技術中心”等。這些校企平臺的建設,不僅為工程碩士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從事科學研究和實踐教學場所,而且也為學校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企業、研究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

2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工程

碩士培養方案學科探索培養方案是培養目標達成的基本教學要求,是培養質量得以保證的依據[4-6]。由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不同企業、科研院所有各自獨特的安全生產任務及安全發展戰略,從事安全技術和管理工作的職工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同的人才培養規劃及知識結構的要求。因此,南華大學在制定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采取多種方式同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以及下屬的企業、研究院所進行交流,共同制定和修訂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如:2010年和2012年,中核集團安全環保質量部原主任孫先榮和副主任費洪澄先后到我校調研究工程碩士培訓班的工作,并就培養方案的修訂提出了指導建議。同時,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骨干教師赴三門核電有限公司、中核韶關錦原鈾業有限公司、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企業實地考察,同以上單位的安全管理部門領導和一線員工就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安全要求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了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經過多次校企協商和長期的實踐,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得到了學員企業的認可。2014年11月,安全環保部主任張金濤在與第四期學員見面會時也對南華大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肯定。(1)圍繞總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多個研究方向和課程模塊方便學員選擇。南華大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安全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與方法,具有工程應用研究、安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高層次安全工程技術和安全管理人才。圍繞這一總目標,設置了核安全、礦山安全、建筑安全、安全應急管理、安全監測與監控和信息安全等六個研究方向,并設置相應的課程組。為了確保每個研究方向的學員能達成培養目標,整個課程體系不僅包括國家工程碩士學位規定的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同時也設置了可供不同研究方向學員自由選擇的非學位選修課,以及為非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學員學習和了解安全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本科專業補修課。課程教學內容基本是以面向工程實際應用為主,不僅有引導學員了解安全科學國際發展前沿的“安全工程前沿進展”課程,也有讓學員系統掌握安全管理和系統安全分析先進方法的“現代安全管理學”和“安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必修課程;還有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開設的“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安全監測與預警技術”、“職業衛生工程學”以及“核安全評價與應急救援”等非學位選修課程。目前,工程碩士的課程體系滿足了安全工程專業多學科綜合、寬口徑培養的人才要求。(2)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依據國家工程碩士培養的要求,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由學校負責學生的學位課程學習,課程實行學分制,學員應修滿學分不低于32學分,其中學位課程不低于18學分;專業實踐為學員必修環節,由學員在企業完成,校外導師負責指導;學位論文是培養學員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經驗去解決安全領域工程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也是學員取得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條件。學位論文工作主要由學員在企業完成。

3依據企業生產需求和學校教學規律,采用靈活的學習方式以適應“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模式

(1)實行彈性學制。由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工程碩士班學員都是企業的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骨干,崗位工作任務較重,目前采用集中6個月左右的時間集中學習學位課程,其他時間在企業一邊工作,一邊完成工程碩士的相關培養環節,如開題報告、發表學位必須的期刊論文以及學位論文等。由于工作與學習矛盾突出,一些學員會因為工作任務繁忙或其它原因不能按時學習和完成學位論文,所以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行彈性學制。目前,工程碩士的學制3年,學習期限2-5年,即最短可2年授予工程碩士學位,對于不能按時完成培養環節的學員,授予學位的時間可延長至5年。(2)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學員取得入學資格后,學位點將為每個學員指定一名碩士生導師負責學員的培養工作。根據學員選擇的研究方向,由導師負責組織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家成立指導小組(3~5人),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的執行采取導師負責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3)學位論文指導實行雙導師制。根據實際需求,學位論文的指導采取雙導師制,即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目前,學校已建立了健全的校內外雙導師制,聘請學員所在單位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作為副導師聯合指導。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4開展學術交流和專家專題講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員的安全科學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

考慮到學員均有較好的工程實踐基礎、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自學能力,工程碩士班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采用了課堂講授與學術交流、專家專題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員離崗在校學習期間,學院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專家講座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幫組學員開拓學習思路,幫助學員了解核行業和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新動態,引導學員學習。如組織學員按地礦、核電和科研院所等企業類別召開班內交流活動,組織學員與相關專業教師和科研人員開展班外交流活動,共同探討企業安全生產新技術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同時,學院也邀請校內外相關安全專家為學員們進行學術講座或報告,培養學員的安全科學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如邀請“核設施安全管理與可靠性技術分析”國防創新團隊帶頭人鄒樹梁教授作了“核能發展現狀與核安全”專題講座、“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創新團隊帶頭人丁德馨教授作了“鈾礦開采中的輻射安全”專題講座、湖南工學院管理學專家廖可兵教授作了“現代安全管理”專題講座、中國工程院歐陽曉平院士作了“如何在科學研究中實現創新”的學術報告、中國核動力研究院設計所副所長余紅星教授作了“壓水堆嚴重事故研究及存在的幾個問題”的學術報告、以及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的姚仁太研究員和范丹副研究員做了“大氣擴散物理模擬技術與進展”的學術報告。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增強和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師之間的了解,而且也幫助了學員了解核行業和安全工程專業的發展新動態,培養了學員的安全科學思維新方式和創新意識。

5加強和規范培養過程管理,嚴把培養過程的質量關

根據學校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協議要求,南華大學需要對學員完成兩個不同類型的教育:入學前的GCT考試培訓和入學后的學位教育。為了確保考試通過率和培養質量,加強和規范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1)強化工程碩士入學考試培訓管理,確保錄取率。中核集團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學員均由企業推薦,學員的知識、年齡和應試能力差異較大。為了提高學員的GCT-ME成績,根據中核集團公司與南華大學簽訂協議的要求,在GCT考前,中核集團公司將下屬企業推薦的學員組織起來,集中來南華大學進行為期3個月左右的GCT考試考前輔導。為了能使學生們取得好的成績,南華大學組織有經驗的GCT培訓教師上課,同時選派兩名青年教師作為班主任,分別解決學生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通過系統全面地復習,提高和恢復了考學員的基礎理論知識,他們能信心十足地迎接考試,不僅提高了聯考成績,而且也為以后的學位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自2008年招收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三期共有138名學員經過考前GCT入學培訓后參加了考試,共錄取了132人,錄取率為95.7%。(2)規范培養過程的管理機制,確保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針對“進校不離崗”的工程碩士學習方式,南華大學制定了《南華大學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對培養過程涉及的文獻閱讀、論文選題、開題報告評價、學術交流、實踐環節、中期考核和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等環節質量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為了確保各環節的培養質量,學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一是學院成立研究生工作領導小組,主管院長任組長,全面負責工程碩士培養管理工作,副組長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書記擔任,成員由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學院研究生管理秘書和碩士生導師代表組成,加強了學院對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的領導。二是加大人員投入,每期碩士班不僅有學院研究生管理秘書專職負責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管理工作,而且還配備兩名班主任,分別由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和學院學生科科長擔任,前者負責學員的學習指導,后者負責學員的在校思想動態和生活。三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班級交流信息群,使相關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全體學員保持聯絡和溝通,保證培養計劃和進展協調一致,使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生產相得益彰。四是加強各過程質量的考核,嚴把學位論文答辯關。根據學校的研究生培養計劃要求,學位點成立研究生導師為主體的考核小組開展開題報告評價和中期考核,要求學院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且在相關學術刊物上公開1篇(工作單位有保密要求的除外)或完成安全工程設計、科研課題或評價報告1份(經安全主管部門評審認定)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送審;所有學位論文通過外單位雙盲送審后方可參加答辯。目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四期工程碩士班的138名學員都完成了學位課程的學習,全部滿足學位課程32學分的要求。一大批學員結合企業實際生產問題,將自己讀碩期間獲得的新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工程實際,完成了學位論文并取得了工程碩士學位。經過學校的學習和企業的培養,學員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學員代表,如中核北方鈾業有限公司的丁福龍總工程師、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的孫斌處長以及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的鄭有恒處長等等。

6結語

南華大學作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湖南省共建的核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校,成功的為中核集團公司開辦了四期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累計培養學生138名,已畢業的學員中絕大多數已成為企業的技術工作或管理工作的骨干,有的已走上了領導工作的崗位,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南華大學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相關措施是可行和成功的。今后,學校將圍繞我國核企業安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瞄準國家核能產業安全發展規劃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在繼續加強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的人才培養合作領域,為我國核能產業的安全高效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復合型、應用型的安全工程技術人才。

作者:葉勇軍 李向陽 劉迎云 將復量 鄭平衛 單位: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學科交叉全日制化學工程碩士人才培養

摘要:基于化工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交叉融合發展的需求,通過研究與實踐,重慶理工大學進行了以“學科交叉”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人才培養現狀,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開展探索與實踐,為西南地區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全日制工程碩士;化學工程領域;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

化學工程領域含基本無機與有機化工、石油化工與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環境化工等工業行業。化工產業既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又與信息、生物、材料、機械、計算機、資源、能源、海洋、航天、國防等高新技術領域相互滲透。同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化工產業的產品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迫使傳統化工產業積極開展產品研發和工程技術創新。產業的交叉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與此同時,也促進了高層次應用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因此,以化工為基礎的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大力發展中高端終端產品迫在眉睫。通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以“多學科交叉工程領域”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為目標,搭建高校、企業的橋梁,是實現理論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1“多學科交叉”化學工程領域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本著“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西南地區以及國家化工支柱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依托交叉發展的行業需求,培養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和法規意識,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識,較強的工程技術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創新研發的能力,并能將“交叉學科”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有效應用于化工生產中的產品開發、工程設計、過程裝備設計研發以及工藝技術改造的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的人才。

2重慶理工大學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現狀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我校化學工程學科在資源環境化工、精細化工、工業催化、化工裝備與控制等領域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在資源與環境化工領域,針對重慶及西南地區特色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重大需求,建有“重慶市化工廢水與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企業聯合建有“重慶市光氣衍生物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開展天然氣資源精細化利用、化工產業廢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和固廢處理等領域的研究。在精細化工與工業催化領域,重點開展催化材料、納米材料、能源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方面的研究,與企業聯合建有“重慶市化工本質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電子工業、能源化工、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堿化工等領域。在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領域,依托我校化學化工學院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和學校“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發展。在新型環保設備、新型分離過程設備、化工設備腐蝕與控制技術研發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與企業聯合建有“重慶市防腐涂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上述學科領域里,由于長期與重慶化工產業界合作,已經形成了基礎研究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的特色發展之路。因此,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已經實現了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格局,并開展了多學科交叉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通過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環境工程、車輛工程、生物工程、控制工程等工程領域的交叉融合,立足于企業的發展和需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多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的大綜合工程性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

3“多學科交叉”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課程體系構建

化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總體上分為校內與校企聯合的兩階段培養模式。校內培養階段主要完成課程學習,校企聯合培養階段采取實踐、學習研究、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按照由基礎向專業方向發展的分模塊化設置,主要包括基礎模塊、基本技能模板與工程交叉融合模板、以及與地區化工產業特點相結合的工程實踐模塊,如圖1所示。在公共基礎模塊,除了設置公共的工程英語,政治和工程數學外,還增設了工程經管課程,培養工程管理人才。在學位基礎課程中,針對化工企業在反應和分離等基礎知識方面,開設了高等反應工程和分離工程,并開設了化工過程設計,以期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增設了知識產權和文獻檢索等課程,培養學生在科研成果方面的查詢和寫作能力。在工程交叉融合模板,立足于化工產業與機械工程、材料工程、車輛工程、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融合,每個模塊都開設了3門課組課,比如化工與機械的結合,開設了過程原理與裝備、壓力容器的分析設計、高等化工流體力學等課組課。教學內容上突出化工理論與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通過精選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采取理論結合實際的案例式教學、以問題為導向的啟發式教學、課堂研討式教學和課程結合課內實驗等教學模式。根據工程碩士人才培養的要求,改革課程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采取筆試、案例分析、小論文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突出學生的問題分析與知識應用能力。實踐教學與學位論文主要在實踐基地完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在具體的生產崗位輪崗和企業主要管理崗位見習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企業學習培養采取以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為主、學校指導教師為輔的校企聯合指導的方式,學生在“雙導師”指導下,通過在企業參加實踐活動獲得在實踐中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在企業完成論文選題和論文研究工作。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論文選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

4總結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化工產品的發展成為了發展方向,這需要機械,材料,控制工程等為支撐。同樣,科技的發展也引領了產業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在高層次的應用型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需要重新定位多學科交叉下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行業和專業組織在培養標準制定、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指導作用,建立學校與行業企業相結合的專業化教師團隊和聯合培養基地,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推動學科交叉下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作者:許俊強 郭芳 陳志 王耀瓊 王敏 李軍 全學軍 單位: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研究

摘要: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研究和實踐,建立了基于化學工程視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即,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構建“一個”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建立“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關鍵詞: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起步于1991年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至今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優化研究生教育類型結構,完善其培養體系,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2009年全日制工程碩士開始招生。正是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與在職工程碩士在培養方式、招生等方面有所區別、存在差異,因此,過去對在職工程碩士的培養經驗不能完全照搬到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上來,這就要求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進行創新。但如何創新以及如何真正在具體的培養實踐中體現出“創新”,是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1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的一種,旨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國內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至今,其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已較為完善,研究也比較深入。其中,對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導師制、論文標準、實踐方式等方面。因此,盡管國內外對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許多積極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則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仍存在不少不足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培養目標形同虛設

培養目標是培養模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順整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思路的關鍵因素。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盡管與對應的工學碩士學位的培養目標有較明確的文字表述差異,但在實際培養過程各環節卻與工學碩士學位有極大的重合,并未表現出其培養目標所設定的差異所在,尤其是培養目標在反映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實踐性特點方面存在不足。美國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盡管與對應的工學碩士學位的培養目標沒有很明確的文字表述差異,但在實際培養過程各環節中,無論是學制、學分、課程設置或是學位論文考核等各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區別。

1.2培養過程缺乏實踐性

培養過程是培養模式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最關鍵因素。我國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在具體培養環節與原有的學術型工學碩士相比沒有體現出明顯差異,其實踐性和應用性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存在明顯不足。如,課程設置缺乏實踐性課程,專業實踐環節薄弱,指導教師工程實踐意識淡薄等等。

1.3質量評價體系模糊不清

質量評價是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綜合反映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水平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仍停留在對論文選題類型的探討之中,至于學位論文考核的其他環節(學位論文的選題及形式、考核方式、評閱答辯等)則仍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

2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研究

為了解決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培養目標形同虛設、培養過程缺乏實踐性、質量評價體系模糊不清等主要問題,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基于化學工程視角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

2.1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

為了更好地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展開教學與培養指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通過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每位全日制工程碩士配備兩名導師,校內導師為主且主要負責研究生的理論指導,校外導師為輔且主要負責研究生的實踐指導,校內外導師各負其責,共同商定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校內師資隊伍。校內師資隊伍主要來自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學位點碩士導師,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結構合理。根據學校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每年選聘、培訓2~3名校內導師。校內導師實行任期考核制度,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者方可延續任職資格,考核不合格被取消導師資格。校外師資隊伍。根據學校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校外導師每年由化工企業負責組織推薦,被推薦專家應是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學術功底深厚、主持省部級及以上應用研究項目或企業技術革新和改造項目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符合學校有關導師聘任條件,由學校負責認定導師資格,并聘任為全日制工程碩士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合作指導全日制工程碩士。校外導師應嚴格按照學校學位授予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等規章制度,履行導師職責。

2.2構建“一個”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

為了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遵循“強化基礎理論、突出實踐與創新、著重綜合素質”的原則,培養方案科學、合理。課程設置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質、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核心,要符合學校定位,具有學校特色。教學內容強調基礎理論與應用實踐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論文課題應來源于企業,或有明確的生產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涉及化學工程領域的新產品、新工藝、新過程、新技術、新裝備、新軟件或新材料的研制、開發、放大、設計與優化。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也可以是某一個大項目中的子項目。論文所涉及的課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論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與一定的創新性。

2.3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

為了更好地實施校企聯合培養機制,踐行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通過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形成有利于全日制工程碩士自我學習、工程實踐、創新應用的環境和條件。校內實驗平臺。主要包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基礎課(化學)示范實驗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湖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創新應用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4-5]。校外實踐基地。主要包括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6-7]、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8]、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聯合培養基地等校外實踐基地,是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2.4完善“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為了培養和提升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工程實踐采取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方式等,完善“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9]。實踐課程設置。為了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實踐課程主要有專業實踐A(集中實踐)、專業實踐B(分段實踐)。實踐課程由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其中專業實踐A以校內導師為主,專業實踐B以校外導師為主。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基本實施了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自主學習與現場實習相結合“三結合”實踐教學方法。逐步實施了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相結合、工程實踐與創新訓練相結合、工程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三結合”實踐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校企優質教學資源,開展現場演示、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積極開展項目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實踐教學改革。工程實踐基本要求。工程實踐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工程碩士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實踐,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工程碩士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到企業進行工程實踐。通過工程實踐,使工程碩士熟悉本領域中的項目規劃、產品研制、設備設計、工程強化、環境保護等某一或多個環節中的工程知識,并撰寫總結報告。通過工程碩士在工程實踐中的態度、表現、過程、實踐內容和總結報告質量,對其工程實踐課程成績進行整體評價。工程實踐采取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方式。在雙導師指導下,工程碩士通過在企業參加工程實踐活動,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提高發現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工程實踐成績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由校外導師、校內導師和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組成的考核小組給出。

3結語

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研究和實踐,建立了基于化學工程視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即,建設校內和校外“兩支”師資隊伍、構建“一個”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的培養方案、打造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個”培養平臺、建立“一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企業實際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該研究將為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依據,為其他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借鑒,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實踐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作者:申少華 謝文林 曾堅賢 周智華 周虎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工業工程碩士課程體系問題與對策

摘要:通過對國內11所工業工程(IE)碩士培養高校的調查研究,分析了我國IE碩士課程體系的現狀,發現其存在著課程設置區分度不大,專業特色不突出,課程之間聯系不緊密,課程結構比例不合理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從學位類型定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組織、師資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業工程碩士(IE碩士);課程體系;現狀;問題;對策

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以及企業面臨挑戰的日益激烈,我國對高級工業工程人才的需求已呈現迅速上升趨勢。然而實踐表明,我國IE碩士教育的發展嚴重滯后于國民經濟的發展,難以滿足企業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IE專業碩士培養模式不完善。為解決該問題,構建有效的IE碩士課程體系十分重要〔1〕。根據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目前全國有113所學校共128個院系招收IE碩士,主要分布在機械工程類和經濟管理類兩類學院(分別占47%和53%),少數學校還同時在兩類學院設立了IE碩士點(占12%),如大連理工大學。從學位類型上看,IE碩士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并且以專業型碩士為主(占87%),其中學術型碩士僅由機械工程類學院培養,而專業型碩士兩類學院均可培養。這兩類學院培養的IE碩士課程體系現狀如何,有什么區別?學術型和專業型IE碩士的課程體系有哪些差異?現今這些課程體系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如何改進?本文將通過對國內11所有代表性的IE碩士培養高校調查研究,對其課程體系進行分析,并得出相關啟示和建議。

一、我國IE碩士課程體系的現狀

我們從國內113所IE碩士培養高校中選取了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11所學校(約占培養單位總數的10%)進行研究。樣本中IE碩士點設在經濟管理類學院的有7所,設在機械工程類學院的有7所,同時設在這兩類學院的有3所;單獨培養學術型碩士的學院有2所,單獨培養專業型碩士的學院有9所,同時培養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的學院有3所,樣本分布接近總體分布。通過查詢樣本學校的官方網站、閱讀相關文獻資料、電話采訪、實地調查等方式對這些學校的IE碩士課程體系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總結目前我國IE碩士課程現狀如下。

(一)課程類型和內容

IE碩士課程一般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和必修環節四類,這與其他專業的碩士課程體系相似〔2〕。(為方便研究,筆者根據課程性質和內容對某些高校的IE碩士課程進行了整合。例如西安交大開設了學位必修課、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和必修環節,本文將其學位必修課歸至公共基礎課,學位課和必修課歸至專業基礎課。其他同理)其中,公共基礎課一般可分為基本公共課、數學類和管理類課程三類。專業基礎課一般分為數學類、管理類和機械類課程。專業選修課的門類廣泛,一般包括管理、機械技術和計算機三類課程。必修環節可分為理論形式和實踐形式兩種。可見,各學院及各學位類型的IE碩士均開設自然辯證法、外語等基本公共課,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和管理類的選修課,而管理類的公共基礎課僅在經濟管理類學院和專業型IE碩士中開設。機械類的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計算機類的選修課僅在機械工程類學院開設,這與其學科特點密不可分。必修環節多采取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等理論形式,差異不明顯;僅少數培養專業型IE碩士的單位采取實踐形式的必修環節(樣本中該比例為20%)。

(二)學分要求

對上述學校的IE碩士課程學分進行分析,可知公共基礎課學分一般占25%以上,專業基礎課學分等于或略高于公共基礎課,二者之和一般占總學分的一半以上,可見各單位對二者的重視程度之高。在專業選修課方面,經濟管理類學院和專業型碩士的學分要求偏低(分別較機械工程類學院和學術型碩士低8%和11%)。在必修環節方面,經濟管理類學院和專業型碩士的學分要求相對較高(較機械工程類學院和學術型碩士均高4%)。分析其原因,經濟管理類學院專業型碩士主要偏重解決企業實際管理問題,實踐能力要求高,而必修環節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不足。

二、我國IE碩士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區分度不大,專業特色不突出

1.從橫向方面比較,機械工程類和經濟管理類學院的IE碩士課程設置沒有凸顯各自的學科特點。例如某機械工程類學院開設的IE碩士專業基礎課包括“運籌學、管理學基礎、生產系統設計、物流與供應鏈”等管理類課程,這與經濟管理類學院的IE碩士課程相似,的確偏重管理技能的提高,但缺乏對機械工程領域深入研究的課程,未充分體現學科特點。

2.從縱向方面比較,各經濟管理類學院之間,以及各機械工程類學院之間的IE碩士課程設置大同小異。例如,很多經濟管理類學院都開設諸如管理信息系統、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等課程,區別僅在于這些課程分設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或選修課不同的范疇,課程所屬類別不同而已,實質差別不大。

3.從學位類型角度看,學術型和專業型IE碩士的課程體系差異不大。特別是同時招收學術型和專業型IE碩士的學院,專業型IE碩士在課程選擇、課程組織、必修環節等方面參照學術型碩士設置,未凸顯其“培養適應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特點。

(二)課程之間聯系不緊密

很多課程過于獨立,導致某些課程所講授的知識和理論方法難以應用到其他課程中。例如IE碩士開設了運籌學、優化理論等基礎課,但在其后的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課程中卻不要求學生給相關問題建模,課程內容前后脫節,學生沒有形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課程結構比例失衡

如前所述,經濟管理類學院、專業型IE碩士的選修課平均比例偏低。研究表明,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生課程體系中,選修課比重甚至超過了必修課,例如哈佛大學教育管理學研究生選修課比重高達60%〔3〕。臺灣國立清華大學IE碩士選修課比例也超過了40%。專業選修課比例偏低將不利于學生拓展專業理論、擴大知識面,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能力的提升。

三、我國IE碩士課程體系的優化建議

1.準確定位學術型和專業型IE碩士,并據此設定相關課程。學術型IE碩士開設的課程應強調理論基礎,涵蓋機械技術、管理工程、數學等各類課程。而專業型IE碩士開設的課程應面向實際操作,管理類課程設定應較多。且專業型碩士對職業教育和業務提升有迫切需求,因此教學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案例討論課比重應增大;同時要重視實踐教學,可加大實驗學時的比例,開設學生自主創新實驗項目。

2.機械類學院和管理類學院應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專業特色,進一步明確細化IE碩士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機械工程類學院應突出工程基礎和管理技能,重點開設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并加設管理、計算機技術和工業工程相關知識。而經濟管理類學院需要突出綜合及部門經濟管理能力,重點開設管理學、系統工程等課程。

3.突破學院、學位類型限制,完善課程結構。參照美國和臺灣著名大學研究生課程體系,經濟管理類學院、專業型IE碩士選修課學分應至少達到30%。選修課應結合各單位自身辦學特色設定,可以是經濟管理類課程、人文社科類課程,也可以是某一專業課程,科學方法論課程。

4.合理化IE碩士課程組織。一方面,應合理設置開課順序,使各門課程前后銜接,前為后用。另一方面,各任課教師應加強溝通(可通過查閱相關課程教學大綱、交流座談等方式),并調整授課內容,使相關課程銜接更為緊密。

5.加強IE碩士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專業型IE碩士教師,其師資隊伍既應當有幫助學生打好理論基礎的學術型教師,更要有充分把握職業發展需要和業務提升的實踐型教師〔4〕。而目前專業型IE碩士教師很多是由學術型教師兼任的,亟待提高社會實踐經驗。各單位可與知名企業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為教師提高社會實踐經驗建立平臺;也可通過與企業開展科研項目合作研究或到大型企業進修等方式來提高社會實踐經驗,從而滿足專業型IE碩士培養的師資要求。

作者:楊華 單位:吉林大學管理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

【摘要】本文以XK大學為例,闡述了該校在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管理工作方面的實踐,探索了此類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調整工程碩士培養方案,提升工程碩士科研實踐能力;加強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搭建提升工程碩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導師的作用,切實落實工程碩士雙導師制;建立工程碩士的國際化聯合培養模式。

【關鍵詞】XK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一、問題緣起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突飛猛進地進行,社會對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的趨勢,而傳統的研究生教育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對實踐能力要求極強的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甚至制約了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培養質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9年開始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范圍,據統計,2010年全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已達到了11萬名左右,占全年招生總數的24%,目標是到2015年專業學位與學術性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基本持平。作為一所以工科見長的教學研究型大學,XK大學早在1959年就開始招收5年制礦井建設專業本科生,1979年開始招收礦山建設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2001年獲得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2008年已經完成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質量評估,發展歷史悠久,專業學科完善,近年的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在國家大力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數量和提升質量的背景下,對于具有一定研究生教育基礎的地方省屬重點發展的大學來說,既是一個轉型性的挑戰又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現以該校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為例進行探索與分析。

二、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調整工程碩士培養方案,提升工程碩士科研實踐能力

(1)培養目標方面,明確提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培養應用型、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具體要求是:培養從事建筑設計、結構工程設計、巖土工程勘察與設計、市政工程設計、結構工程加固與檢測、工程監理等方面的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要求掌握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技術知識,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及較強的協調能力;掌握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現代技術手段,同時具有較強的現場溝通能力;掌握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相關管理知識,為從事工程建設項目的咨詢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及工程實踐應用能力,這與教指委制訂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是一脈相承的。

(2)課程設置方面,在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上,突出體現厚基礎理論、重實際應用、博前沿知識、著重突出專業實踐類課程和工程實踐類課程,盡可能緊密結合企業和部門的實際需求。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課程學習和工程實踐實行學分制,所修的總學分要求不少于28學分,其中學位課18~19學分,必修課5學分,選修課5~7學分,以達到專業學位工程碩士所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

(3)教材建設方面,科學構建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教材體系,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現有8門核心課程教材,教材突出基礎理論、工程案例、領域前沿三者的有機結合,如:高等巖土力學、巖土塑性力學、巖土工程錨固技術與應用、結構鑒定與加固等課程,為配合教材改革建設,積極開拓案例教學,加強教學研討,努力提高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水平。

2、加強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搭建提升工程碩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平臺

(1)創造條件建設穩定的專業實踐基地,主動聯系具有較強工程研發與設計實力的企事業單位或科研院所共建專業實踐基地,這樣不僅能夠長期為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提供工程實踐環境條件,同時也能促進了校企聯動。另外,規范已有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借鑒學科評估的相關內容,對已有的專業實踐基地進行考察和評估,督促其改善基地環境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

(2)過程管理方面,在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手冊中明確規定專業實踐的時間為半年到一年。集中進行或分段安排,實踐前制訂專業實踐計劃,實踐過程中解決有研究意義、有一定難度且主題明確的實際問題,同時深入企業,體驗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方式,如巖土方向的專業實踐環節在企業或實踐基地完成,因各實踐基地進行的項目自然環境不同,測算的數據和結論也不盡相同,學生通過這樣由淺入深,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系統培養,提高了認識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校也在科研方面,如:寒區巖土工程災害發生機理、秦巴山區公路隧道圍巖破壞機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3、充分發揮企業導師的作用,切實落實工程碩士雙導師制

(1)為了健全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在研究生實踐期間設立工程碩士與企業導師聯系考核制度,要求以規定的時間和形式,保質保量提交實踐成果,同時也督促校外導師切實參與進來。

(2)聘請校外高水平專家來校兼課,或以講壇的形式講授相關學科的前沿信息,以及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情況,拓寬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知識視野,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另外,學院從科研經費中分撥一部分設立優秀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實踐報告專項基金,立項資助、遴選出適應需求且有創新價值的實踐報告,激勵其做出高水平的有創新、實踐價值的成果。

4、建立工程碩士的國際化聯合培養模式

(1)在國際交流合作不斷加大的背景下,積極與國外的專業相關科研高校建立聯系,互通有無,通過學術講座、報告交流等形式拓寬工程碩士的視野。

(2)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經驗,為我所用,逐步建立起國際化的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三、思考與展望

對于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的探索與實踐是適應社會多樣化人才需求的一種嘗試,在重新審視和定位我國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以期推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方面的深刻改革,使其在全球化浪潮中起到積極的先導性作用。

作者:張娜 陳隆梅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思考

摘要:安全生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大力開展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識。本文主要從人才培養的定位、模式與機制、方案與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教學環節幾個方面對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旨在提高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安全生產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安全;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研究

安全生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國務院把加強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作為安全生產十二項治本之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部最近頒發的學科目錄把安全科學與工程提升為了一級學科。因此,大力開展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識。安全工程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需要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安全生產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這決定了安全工程專業碩士點的建設在人才培養定位上要有針對性;在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上要有創新性;在人才培養方案內容中突出模塊化;在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教學環節更需要加大培養力度。

一、人才培養的定位

安全工程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定位在“招生入口”與“就業出口”都需要體現出其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就業出口”也就是畢業生今后的工作性質和內容決定了“招生入口”學生的基礎專業條件。

(一)“就業出口”的針對性

省屬高校人才培養主要針對地方經濟建設。對于我省而言,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監察監管、高危行業生產和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存在較大的高層次人才缺口。特別是煤炭行業,在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的現實下,需要有大量具備煤炭生產技術基礎理論和技能,并掌握了安全生產系統工程的高層次人才,充實到煤礦安全生產的監測監管、現場指揮一線。而我省目前尚無面向煤炭行業的安全工程專業領域專業碩士培養點。面對我國到2020年安全生產實現根本性好轉的目標,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相關企業,都有較為長期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因此,在“就業出口”上,我們把人才培養定位在“針對高危行業,為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培養具備主體生產技術基礎理論和技能,并掌握安全生產系統工程的安全生產監測監管與生產技術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體現出對社會需求的針對性。

(二)“招生入口”的針對性

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的知識結構主要涉及到工學和管理學的內容,是一個學科交叉、復合型的專業。要保證有充足的優質的生源,對于應屆生,需要注重考察學生的本科所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因此,招生時,除了從安全工程本科專業招收學生以外,更要側重招收有行業主體專業學歷,如采礦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的學生。當然,對于這兩類不同的本科教育背景入口的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應當采用相對應的培養方案,以完善其作為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的知識結構。社會考生中具有現場實踐工作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優質生源。特別是在高危行業,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在自己的技術崗位上或多或少都積淀了一些安全生產的基本理念和常識,再在專業碩士學習階段加以系統學習和提高,容易成為優秀的安全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我校面向企業長期開展安全培訓和安全知識更新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種平臺,重視這批生源的開發,加大宣傳,并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采取各種措施,吸納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入學。

二、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機制

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規律來開展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具體到本專業而言,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結構,本校已經具備的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條件和該專業的特殊性等,需在原有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和機制上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作為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中應該發揮的主要作用,采取“1+1+1”學制的培養模式和“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以及由“聯合培養”到“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的模式進行培養。

(一)“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

“雙導師制”是指每位學生都配備學校、企業各1名指導教師。學校導師主要指導學生的課程學習和畢業設計(論文)撰寫;校外實踐基地導師主要負責現場業務指導、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審核工作。雖然校內外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對導師的基本素質的要求是一致的。對于校內導師,我校過去曾經對專業課教師要求必須至少在基層掛職鍛煉一年以上,這個規定需要作為專業碩士校內導師任職條件之一;對于校外導師,需要的是讓他們具備一定的教師技能,掌握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我校國家級安全技術培訓中心面向企業開展的安全培訓教師崗位培訓,可對這些導師們開展這些內容的培訓。

(二)“1+1+1”學制的培養模式

“1+1+1”學制的培養模式指安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的學制為三年,學生在這三年分三個階段完成學業。第一年在學校以基礎理論為主,完成課堂教學所必須修完的學分,在這一年中,除公共必修課以外,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入口以及出口,給出多個學習方案,建立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為學生的第二個學習階段打下基礎。第二年在實踐基地以實踐基地掛職鍛煉和實際操作為主。我院的實踐基地主要分為安全生產監督監管機構和生產、經營企業兩大類。在安全生產監督監管機構,學生可掛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崗位,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應用系統安全理論,對所轄企業或地區在開展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安全生產監督監管理論,再回歸指導安全生產監督監管,創新方式,提升監督監管水平;在生產、經營企業,學生同樣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從事安全生產的具體規劃、設計、研究、應用和隱患排查,以點帶面,總結提煉安全生產的系統理論,再回歸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當然,如果條件和時間允許,學生最好在這兩類實踐基地都能得到鍛煉學習的機會。

(三)由“聯合培養”、到“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

獨立由學院開展安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調動企業與政府相關機構的積極性,讓社會參與培養,既是凸顯實際應用能力培養,也是實現學校與企業共贏、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的最好模式。鑒于目前安全工程高層次人才的奇缺,我校的安全工程專業碩士應該乘勢而行,與相關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緊密聯系,采取聯合培養的方式,辦出特色。再逐步實現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從招生到教學計劃的制定,再到就業,培養和造就安全生產監測監管和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人才培養的方案與內容

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需滿足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除我校采用的現行的教學基本方案外,為實現上述的培養模式,在專業課程中,需要突出培養方案的模塊化,即安全系統工程模塊、安全監測監管模塊和安全生產技術設計模塊,以適應不同類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一)安全系統工程模塊

安全系統工程是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結合工程學原理及有關專業知識來研究生產安全管理和工程的新學科。在本科教學中,已經對其基本的原理有所介紹。在專業碩士階段,需要從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運籌學優化理論、可靠性工程、人機工程、行為科學、工程心理學等對其加以提升。各模塊可作為專業基礎模塊,提供給該專業的所有學生作為必修課學習。

(二)安全監測監管模塊

安全監測監管模塊主要以安全生產監督監管的應用為培養目的的教學模塊。其中主要涉及到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行業規范、管理學等。該模塊主要提供給以政府機構的相關部門為就業目標的學生必修。也可提供給到企業就業的學生選修。

(三)安全生產技術模塊

安全生產技術模塊主要以安全技術的應用為培養目的的教學模塊。其中主要涉及到安全系統的設計、安全設施的設計、安全運行診斷、重大危險源辨識、搶險救災等專業技術。由于涉及的行業較多,在本科階段,學生對各行業的內容都只能有較為膚淺的學習,而在專業碩士階段,需要就高危行業的安全技術加以重點突出,這也符合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的定位。該模塊主要提供給以到企業為就業目標的學生必修,也可提供給以到政府機構的相關部門為就業目標的學生選修。

四、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教學環節

安全工程是關系到“人命”的工程,需要每一位從業者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對待這項工作;而這個專業又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個專業,無論在安全生產監督監管領域還是在安全生產的設計、指揮崗位上,都要求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并對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上給予充分的重視。

(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對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的教學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教學質量是值得推崇的。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以“安全生產總工程師”的角色和學習主體的“學生”以“安全監察官員”或“安全監測監控工程師”的角色定位,使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能以更為接近實際的視角進入角色情境;“角色扮演”教學法需要有特定的模擬場景,這些場景包括課堂理論環境和實驗教學環境。無論教室和實驗室的環境設計和演示、實驗設備都力求逼真。更能加深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達到教學目的。以實際案例充實課程內容最新的案例融入課堂,對聯系生產實際,激發學生興趣,進一步建立工程意識將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環節

按照我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環節已經貫穿到了整個培養過程。但真正最能鍛煉實踐能力的環節,是在實踐基地的鍛煉和學習。我校建立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和聘任的基地指導教師已經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專業碩士在基地的實習要區別于本科生的一般生產實習。要學習的是生產現場的安全設計和安全診斷以及管理技能;要提高的是隱患的辨別、應急事故的處理能力等。要真正得到鍛煉,必須是“掛職”,才能獲得更多的增長能力和水平的機會,獲得更多的鍛煉。

五、結束語

我校本科安全工程專業已經入選“四川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而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點的建設,將為我校進一步完善“安全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成為四川省安全生產人才培養基地,提供重要的支撐。我們需要不斷進行安全工程領域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和創新,并需要不斷的總結和完善。努力提高安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安全生產工程應用型人才。

作者:肖素光 隆泗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工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高分子材料工程碩士創新實驗能力培養

摘要:

結合國內外的工程碩士教學現狀,通過分析國內工程碩士的課題研究方向和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存在脫軌現象、上理論課時間不足等問題,在借助于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導師制、靈活培養模式,確保創新實驗能力培養的效果,為企業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分子材料工程實踐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通過對工程碩士創新實驗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使工程碩士研究生在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積累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關鍵詞:工程碩士;創新實驗能力;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一環,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一直都受到高度重視[1,2]。在我國經濟體制轉型期,高層次復合人才在傳統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需求非常大,國家為了彌補學術型碩士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設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而工程碩士創新實驗能力培養又成了該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

1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美國的工程類碩士教育起源,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二戰后,新知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層出不窮,工程活動的涉及層面迅速拓寬,復雜性與日俱增,對工程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3]。其工程類碩士培養的最大特點就是面向專業實踐應用而非學術研究,培養目標是未來設計和開發的工程師。美國自開展工程碩士教育以來,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多樣性的培養模式[4]。在美國學校工程類碩士培養的模式主要為培養方式的不同,如本碩連讀制、遠程教育三年制等,但其課程標準與學位要求是統一的,都必須遵循美國工程技術鑒定委員會(ABET)和各專業學會(協會)提供的統一的專業認證標準[5]。英國的碩士學位教育分成兩種類型[6]。一種是給予課程學習的碩士,稱為MSC(MSCourse);另一種是基于研究工作的碩士,稱為MSphil(MSphilosophy)。此外,還有一種類似我國工程碩士的研究工程師學位。英國工程教育是以讓畢業生取得專業頭銜(即專業資格)為主要目標。經過20多年的發展,英國的專業資格已經把學術資格和職業資格融為一體。嚴格的入門要求、多樣化的候選資格,加上靈活的注冊路線,保證了專業資格的質量。我國工程碩士教育從1984年提出,經歷了從試點到奠定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階段。自從奠定了人才培養模式后,工程碩士教育從9個培養單位、1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1千多人,發展到2004年的180個培養單位、38個工程領域、年招生3萬多人、在校生10萬余人。從發展的勢頭看,工程碩士教育充滿著活力。為使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規范管理、穩步發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考核驗收,已下發(1997)57號文批準全國70多所高校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如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總的來說,大多數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7,8],以培養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為目標,經過多年發展經驗[9],目前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相比國外,現在國內開設工程碩士培養點的高校數量在大幅度增加,但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很多高校對工程碩士資格認證標準重視不夠[10,11]。就目前高分子材料工程工程領域來說,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缺點是:沒有將工程碩士的課題研究方向和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存在脫軌的問題,在定課題方向時,把企業擺在可有可無的位置上,研究生研究的課題與生源單位生產技術不搭。學生在企業工作很忙,無法保證上理論課時間等問題。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高分子材料加工碩士點擬逐步摸索出一種新型的雙導師制、靈活培養模式。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資源平臺,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性人才。本課題以高分子材料加工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為樣本進行研究,課題完成鑒定后推廣到我校其它研究生專業。

2主要研究內容

本課題擬通過課程體系改革、授課方式改革、學位論文形式改革、課題來源研究內容改革等進行研究,培養出在高分子材料工程領域創新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其主要研究內容。

2.1課程設置體系研究

由于工程碩士自身特點即能夠來上課的時間很少,生產實際經驗豐富。本項目改革是想在時間少的情況下,使學員學到更多的東西,并發揮各自的長處。在課程設置體系設置上改革以往只注重在理論教學,必修課多的特點(至少17學分)。根據學生所在生產崗位需要多增加一些選修課(原來是11學分)。并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2授課形式及方式研究

目前的工程碩士大多都在生產崗位作領導工作,工作很忙,集中上課存在的難度很大,本項目擬采取的辦法:遠程網絡上課(視頻和師生互動交流上課),即課件點播、在線答疑、在線輔導、同步和異步討論、在線測試、專家講座等方式。即用時下流行的BBS進行提問和溝通。

2.3學位論文形式改革

由于目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形式比較單一,通常采用撰寫“大論文”方式。依據此問題本次改革擬采取的辦法為:學位論文形式: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

2.4課題來源研究內容改革研究

現在學生的課題大多源于校內導師課題,這與研究生所從事的專業嚴重脫節,針對這一問題本項目擬采取的辦法:校企聯合培養,針對企業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與就業競爭能力為重點,利用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踐有機結合的方式,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質與創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與傳統高校培養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校企聯合辦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依托行業發展,構建適應新材料發展的以生產技術為導向的“零距離”實踐教學體系、與生產“零距離”接軌的教材體系、基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需求的“零距離”素質拓展培養體系,能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由此,我們將努力嘗教授走進企業,老板走進校園,企業員工(學生)走進實驗室的目的。

2.5導師管理改革

學位論文是綜合衡量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由攻讀工程碩士學位者本人獨立完成。學位論文由學校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碩士導師與工程單位選派的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聯合指導。

3創新實驗能力培養模式

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發展取決于其適應社會需求的程度,而如何深化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關系則是目前癥結之所在。材料學院就這一問題采取了如下措施:

(1)聚焦企業需求,創新工程碩士教育的辦學理念隨著工程碩士培養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不斷更新工程碩士教育的辦學理念,將以服務企業為宗旨貫穿于工程碩士培養之中,為企業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對于校企合作培養的研究生,可以自帶科研課題。即工程碩士可以帶自己單位的科研課題,課題的完成可以利用學校和企業的現有實驗條件完成。學校具有良好的實驗教學基礎條件和高水平教師,實驗室開放運行,資源共享。

(2)量身定做相比于一般的研究生,工程碩士生的知識背景更具多樣性,在培養過程中應力爭實現“量身定做、量體裁衣”,針對不同的行業和學生,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從事工作領域的課題。從而更好地滿足企業需要,滿足各領域工程建設和發展需要。如我們2011級有名學生來自于威海碳纖維廠,他做的課題是“PAN。

作者:武衛莉 劉喜軍 賈宏葛 佟麗 程偉東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工程碩士論文:區域經濟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培育研討

一、區域經濟發展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的需求

1.區域經濟的特點

區域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類型。在工業化大生產、工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經濟發展需要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較強的實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隨著國家及地方不斷提高對于地方高校培養研究生學科專業的重視,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已成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天津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天津濱海新區作為重點經濟區域被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標志著天津改革開放擁有了更高的起點,天津經濟步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工業重大項目的啟動,有力地拉動了天津市的經濟增長,形成了制造業高端化,服務業現代化的格局。2005到2011年這6年間,天津市經濟增長率年均超過16%,其中濱海新區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21.8%,成為天津市經濟增長的“龍頭”。如今,濱海新區已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為主體,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區域經濟特點。天津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天津市教育部直屬與地方市屬近20所高校提供的大批高水平應用型人才。2010年,江蘇省啟動了優勢學科群(平臺)建設工程。蘇州大學圍繞“蘇南經濟模式”研究地方政府職能及制度創新,針對太湖藍藻事件開展的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政府協調研究等,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大學優勢學科群把政府、市場和大學這個“鐵三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也是大學發展到當下的新特色。由此看出,區域經濟的發展與高校發展密不可分。

2.區域經濟對全日制專業型復合人才的需求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呈現動態化特點的,具有多樣化特征。隨著濱海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素質高端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從天津市頒布的城市總體規劃可以看出,未來天津的經濟以環渤海地區為中心,計劃建設成為北方最大的國際港口物流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適宜居住的生態城市。天津經濟的發展定位是成為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充分利用濱海新區的國家政策支持與濱海新區發達的水陸交通等地理優勢,強勢的工業基礎和長期積累的科研優勢,將天津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制造產業為主的現代化城市。基于天津的快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濱海新區的制造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軟件和服務外包等行業,特別是研發機構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十分突出,其中對理工類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應緊貼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構建高等教育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運行機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離不開高校的培養。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全日制工程碩士人才的培養更是當務之急。目前,由于教育部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將原專業學位研究生(不脫產)招生改革為全日制,既保證了社會對專業學位的認可,又能及時為經濟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從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二、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培養模式服務區域經濟現狀

1.高校為區域經濟服務意識存在偏差

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到了普及化發展階段,作為普通高校而言,適應區域經濟建設的需要,為區域經濟培養、提供各類高等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務和中心內容。目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由最初的物質資源作為支撐點轉變為以人才資源為主,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業人才資源與技術創新成為關鍵,而人才資源是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然而,目前的現狀是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并沒有與時俱進,相關專業沒有面向區域經濟的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很好的融入區域經濟中為生產服務,甚至出現人才浪費的現象。此外,高校中有些知識分子熱衷于孤芳自賞的研究課題,在服務區域經濟的過程中放不下架子,沒有實現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目的。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全日制工程碩士成為地方高校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地方高校要與區域內企業通過產學研的合作方式,融入到企業的創新與技術改造進程中,以實際的企業需求指導培養具有實用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全日制工程碩士來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2.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特點設置培養方案

應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以濱海新區需求為導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濱海新區發展對高級人才的需要,認真分析國內外著名高校同類學科的課程設置,并根據本學科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確定本學科研究生所應具備的知識結構。研究生課程使用教材應為國內外先進教材,并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基本原則,討論確定本學科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目前執行的培養方案缺乏針對區域內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中實際產生的問題的分析。因此,很多畢業生缺乏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之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強,很難適應畢業后所從事的實際生產工作。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類企業對理工類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閉門造車”式的高等人才培養由于知識結構單一,脫離生產實際,因此,進入到社會無法適應經濟需要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今的現代化企業更關注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僅僅具有單一專業知識的人才無法滿足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3.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利用率低

現行體制下評價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水平高低主要以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尖端性、高水平文章發表數量、國家級項目多少為標準,而缺乏對科研成果市場價值的重視,導致科研成果生產轉化率較低。對于企業而言,企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社會、經濟需要使其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標,企業的產品升級與技術改造是在強大的資金支持下完成的,所以企業對高端、先進的技術投入應用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以市場行為而言,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企業都會選擇高新技術投資風險與最大經濟效益的平衡點進行投資生產。在產學研合作創新、生產的過程中,相互之間的利益分配是非常敏感、關鍵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校企的合作關系,這使得建立互信關系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成為關鍵。高校與企業之間關系的建立需要經過長期的磨合,而實際情況卻是校企之間存在著大量短暫的一次性合作方式,這使得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成為急需探索的課題。高校應利用好產學研合作平臺,切實為培養經濟發展需要的全日制工程碩士提供實踐基地,使其參與到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更好適應企業的運行模式,鍛煉實踐能力。

三、基于服務區域經濟基礎上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模式展望(以天津科技大學為例)

1.以辦學特色(專業)為依托,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

天津科技大學通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目前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天津市重點學科一級學科7個,包括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設計學,其中涵蓋了36個二級學科。日前,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顯示,我校在此次學科評估工作中取得可喜成績,三個一級學科位列全國前十名,傳統優勢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歷史性躋身全國前三,彰顯了我校的輕工特色和優勢。我校秉承為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的基本原則,在以上具有優勢學科的平臺上,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為濱海新區服務。天津科技大學的特色學科以輕工為主,與濱海新區第二產業的發展方向較為一致,這為天津科技大學服務濱海新區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學校科學研究緊緊圍繞企業需求,積極地“走出去,請進來”與企業交流參與到企業的研發過程中。通過解決企業科研需要的同時,拓寬了高校教師的視野,增加了研究經費,使雙方形成互補效應,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地方高校具有各自的專業特色,以辦學特色為依托,以點帶面的進行專業整合,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學科參與到區域經濟發展中提高影響力的同時,使培養出的全日制工程碩士更加貼合經濟發展實際適應發展的需要。

2.緊密聯系區域企事業單位,輸送行業高層次復合型急需人才

為了滿足企業對高等人才的需求,應通過構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與產學研合作平臺,建立互信機制,使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環節以解決企業實際科研問題為主線,同時,配合企業對人才標準的要求開展培養工作,以求為畢業生就業問題尋找一條可行之路。此外,地方高校應建立產學研合作體制,加強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與生產企業的緊密聯系,調動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參與企業研發的積極性,促使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的提升轉化為生產力,積極地參與區域經濟發展,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靈活的組織實施培養工作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校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以來,全日制工程碩士招生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招生人數預計將達到工程碩士與學術型招生總人數的60%以上。從2012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全日制工程碩士留在天津就業的人數達到了50%以上,預計2013年畢業生也將集中留在天津本地。根據以上情況,為培養工程碩士的專業實踐能力,我校積極與本地企、事業單位接洽基地建設事宜,也推出了創新計劃項目,為培養創新型實用人才搭建相應平臺。

3.雙導師培養制度

“雙導師制”是指由校內導師和校外企業合作導師共同組成指導研究生的導師組負責制。校內導師主要培養研究生的學習能力,提升研究生發展空間,引導其掌握學習方法,深入鉆研某一領域難點,培養其專業能力。校外企業導師主要提升研究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操作能力,并發現其理論學習的不足,以不斷適應實際工作的實踐能力。“雙導師制”指導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可以使研究生將校內的理論知識成果有效地、及時地應用于企業的科技開發,同時能及時反饋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真 正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有機結合,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4.成立專門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高校可成立專門機構,為高校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學科、專業提供可靠的科技信息服務,引導相關學科、專業瞄準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及企業創新技術需求的目標,制定明確的研究方向。此外,高校還可針對濱海新區重大項目科研工作和新技術開發,以及相關學科、專業組織專業學位研究生及時深入相關企業開展相應科研項目進行實踐研究,同時在校內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理論研究,二者相互結合促進高校或企業成果及時轉化,快速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建設進程,提高產業化,提升服務區域經濟創新能力。地方高校要與企業緊密結合,形成良好的產學研共同發展關系,利用產學研平臺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提供實踐基地并為企業提供合格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畢業生提供交流平臺。

四、結束語

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形成的團隊是營造良好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輸送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聯合企業培養研究生,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的不斷提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緊密結合,在產學研合作的平臺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才能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時立于不敗之地。此外,還應進一步深化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使企業積極參與到高等人才的培養中來,有利于擴大企業自身的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儲備,應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

作者:梁珍淑李海芳梁候明單位:天津科技大學

工程碩士論文:高師化學工程碩士培育實踐與探微

1全日制化學工程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與創新

1.1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

研究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必須緊密配合,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受社會熱捧的人才。特別是對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來說更是如此。根據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特點,把研究生關閉在校園里培養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異地培養,多地培養成為必然。必須把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主線貫穿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鏈”的各個環節。在招生環節,我們對全日制化學工程工程碩士的考生的面試采取了與科學學位考生不同的方式,把對考生的實踐經驗作為主要的面試內容,讓考生感受到實踐經驗的重要性,許多考生面試后積極主動地到工廠企業鍛煉,入學后帶著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來學習,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程培養環節,我們的課程設置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分為公共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專業實踐教學四個模塊。我們加大了公共課的比重,利用我校的有效資源,合理整合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計算機與管理類課程。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專業課,都把實踐教學內容貫穿其中,理論課中包含實踐知識,實踐課中包含理論知識。在實踐培養環節,我們建立了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海利化工有限公司、國家農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四達試劑有限公司等多個培養基地,實踐條件得到了有力的保證。另外,鼓勵研究生在學校組織的集中實踐之外增加自主分散實踐。在學位論文環節,我們要求化學工程工程碩士研究生在開題前認真查閱文獻,盡量了解國內外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選擇直接來源于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應用技術課題和現實問題的課題。同時,聘請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開題報告會,對選題進行嚴格審定,多角度考慮選題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實用價值。學位論文形式采用產品開發、工程或工藝設計、工程放大及新技術工程應用報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

1.2突出課程教師和導師的主導地位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通過相關課程和案例的學習和研討來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通過聘請企業專家來校擔任課程教師,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加強課程教學。如研究生自主參與教學、由多位教師擔任一門課程的“拼盤式”教學模式等等。在課程建設方面,學院加大了研究生教師編寫適合我院工程碩士實踐的教材或講義的支持力度,加強了研究生精品課程的建設。研究生的培養離不開導師的主導作用,特別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導師最少兩位,或多位導師,無論哪個培養環節都需要導師的指導與配合,校企導師分工配合,共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導師的選擇上,我們把有橫向課題,應用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選作化學工程工程碩士的導師和授課教師,把與培養基地聯系較密切的老師選為校內導師,有利地促進了校企導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能及時準確掌握論文選題的進展情況等等。

1.3突出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主體地位

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寬廣知識結構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或技術管理人才,能獨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學校為研究生營造合理的寬松的環境,搭建良好的學習實踐平臺外,只能靠研究生自己長期的積累和持續的訓練,知識結構的改善,實踐能力的提高,學位論文設計都需要獨立完成,最終自我實現培養目標。

1.4重視工程碩士培養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

盡管化學工程工程碩士培養時間短,但我校研究生教育歷史悠久,有完整的研究生管理文件,管理制度也較為健全。我校研究生處成立了專業學位培養科,負責工程碩士的宏觀管理與控制,學位論文的質量標準由研究生處學位辦負責管理與控制,化學化工學院成立了由科研副院長負責的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管理小組以及由院長、教授、領域帶頭人、企業專家組成的學位分委員會。

2全日制化學工程工程碩士培養的困境

2.1生源問題

就我們這兩年的招生情況來看,生源問題非常嚴重,直接報考化學工程工程碩士的比例相當少,大多是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與我院同類專業學位教育碩士相比,化學工程工程碩士推免生只占其1/10。

2.2工程碩士學制問題

我校化學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學制為兩年至三年的彈性學制,我們目前先按兩年的計劃安排課程學習、實踐和學位論文,然后根據學位論文的進展情況安排論文答辯或適當延長學位論文的時間。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國家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位標準還未廣泛宣傳執行之前,導師對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還是沿用科學學位研究生的學位標準,而學校研究生處在辦理各種證件時(如學生證、畢業證)都只體現兩年學制,普遍反映兩年的時間培養既要實踐能力強保證充足的實踐時間又按時完成高質量學位論文的人才導師壓力相當大。為了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以免出現矮化工程碩士的現象,現在大多數工科院校都把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制確定到了三年。

2.3課程體系建設問題

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開放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不斷的更新。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永恒的主題,目前我們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還主要借鑒科學學位的課程體系,需要政府、企業、高校、教師等多方面的熱情參與。

3建議

3.1加強宣傳力度,改變觀念和教育理念

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是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開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類型,但無論是導師、研究生本人還是社會,對此都沒有足夠的認識,在我院關于“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的本質內涵與區別”的小型調查中,非常了解的導師只占9%,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導師各占36%,不太了解的導師還占18%。由于工程碩士的生源大都是調劑生,研究生本人也是不自愿接受工程碩士教育的,重學術輕專業的傾向普遍存在。因此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宣傳媒體等都要發揮其作用。

3.2推進職業資格認證

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不僅是對從業人員接受職業教育和專業知識水平的考核,也是對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技術要求的導向,是高校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是課程體系建設的指揮棒,方向標。推進職業資格認證,是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持續發展的得力助手。在這方面,教育碩士就比較規范,工程碩士可以借鑒其他專業學位的經驗。

3.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離不開教師、導師,要加強專門的工程碩士導師隊伍建設,對新導師要及時培訓,了解工程碩士的特點和培養目標。要改革教學方式,要大力研究完善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課程體系等等都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關鍵。

3.4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強高校間實踐基地平臺共享

隨著工程碩士教育的發展,高校的實踐基地平臺會越來越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更多實踐基地勢在必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校間實踐基地平臺共享,不僅可以緩減實踐基地緊張的局面,還可以加強不同培養單位研究生之間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作者:李羽珍劉美玲宋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處

工程碩士論文:高校工程碩士培育形式解析

一、地方高校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地方高校面向地方大中型企業,在機械工程領域已經招收了大量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一大批應用型高層次人才,但在培養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培養條件差異化較大

對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相當于國內一流高校和各種強大資源,其硬件條件(如實驗條件、經費支持、信息資源等)和軟件環境(師資力量、管理體系、研究氛圍、校企合作、公共關系等)處于相對劣勢。但另一方面,與重點大學相比,地方高校更為重視工程碩士培養,在導師選聘、學生待遇、學習環境上或能提供更有優越的條件,且政策層面更加靈活。以某地方高校2009屆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為例,共29人,學院在授課方式、生活學習條件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并為每位研究生配備雙導師,研究生論文全部來源于企業生產實踐。因此,地方高校工程碩士培養條件往往呈現很大的差異性。

2.生員質量參差不齊

(1)知識背景各異:由于機械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材料、機制、電氣、測控、管理等諸多學科,生員專業差異性大、畢業院校也各自不同,因此該領域的生員背景知識差異較大。

(2)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工程碩士研究生大多來自地方大中型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一線及管理部門,具有極為豐富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管理經驗,但絕大部分人員離開高校較長時間,加之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精力學習本領域的前沿理論,存在一定知識陳舊現象,且英語、計算機等文化課基礎較為薄弱。

(3)學習積極性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參加工程碩士學習的學員絕大多數都是是單位的技術骨干和中層管理干部,甚至有些擔任重要的行政職務,往往很難保證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精力。

3.培養目標難以實現協調一致

地方高校機械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高校、企業、研究生本人三方通力協作才能得以實現。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

(1)企業迫切需要學校培養出創新能力強、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為企業創造大量經濟效益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往往很難將上述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培養方案并落實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

(2)大多高校在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中受以往慣性影響,往往會傾向于更為重視研究生的理論及學術水準提升,未能有效與企業溝通,協調一致,從而難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

(3)絕大多數學員都是抱著很強的求知欲來學習的,但是往往低估了學習過程的艱苦性,加之家庭、工作方面的影響,往往會降低自己的要求,演變成為僅僅為了畢業證和學位證而學習,把獲得更高層次的學位而有利于自身發展作為學習目的。

4.過程管理不夠建全和完善

工程碩士研究生往往是企業的技術、管理骨干,承擔著繁重的科研、生產、管理任務,而工程碩士培養過程又是“進校不離崗”,因此在碩士生培養階段的學員往往在學習時間、學習地點、投入精力上會出現工作與學習之間的沖突;此外,學習內容與學員自己的知識背景差距大,學習難度大;同時,導師往往在學校承擔有其他教學科研任務,難以全身心投入。其次,在實際培養中往往沿用學術型培養模式,學院負責研究生的理論課教學、論文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等工作,企業很少能參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往往造成企業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與研究生的培養脫節。另外,“雙導師制”是針對工程碩士特點而實施的,但由于學員是在職學習,大部分時間在企業,學校導師往往很難像指導學術型研究生那樣細致指導,企業導師則往往是業務骨干或高層管理人員,難以抽出有效時間進行科學指導,從而使得工程碩士指導過程出現空檔。

5.評價標準難以把握

工程碩士培養是為工業企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內容側重于應用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因此畢業論文中應強化解決工程問題的新思路、新設想、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而不一定要求具有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而校內指導老師往往沿襲以往慣例,重學術水平輕工程應用、重理論輕實踐,如何客觀科學地評價工程碩士論文質量仍需要進一步厘清,因此對工程碩士論文客觀評價有一定難度。

二、提高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質量的探討

針對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的現狀和區域內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師情、生情、校情,湖南科技大學在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養體系,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針對省情、校情、生情,依照“突出實踐能力”、“強化應用能力”、“提高綜合能力”及“夯實基本素質”原則,學校、企業單位、學員(導師)三方面結合協商制訂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在具體實踐中,開學前邀請研究生院主管領導、企業專家、部分導師和學員代表進行溝通,根據生產、開發、制造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經現場專家、導師的交流和學員的面談后,學員可以結合自己從事的具體工作,選擇合適的課程滿足自身需要。

2.改革授課方式,強調靈活性和實用性

湖南科技大學工程碩士大都來源于本地大型工業企業,生產任務繁重,學員無法脫產學習。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確立班主任責任制,每個班級配備1名碩士生導師為固定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和聯系。(2)多時段集中授課。由班主任提前調研,確定合適授課時間,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學員。對于因特殊情況未能參加授課的學生則利用周末、節假日進行單獨補課。(3)現場授課。對于部分距離較遠的學員,湖南科技大學采用教師現場授課。如學校多次組織相關教師到學生較為集中的企業等進行集中授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強化校企合作,深化“雙導師制”

湖南科技大學針對“雙導師制”進行了以下改進:(1)師生雙向選擇:入學前組織師生見面會,加強交流,保證學員、校內導師、現場導師研究方向的一致性。(2)重視論文開題。由學位分委員會統一組織、集中管理、集中審核、嚴格把關。

(3)加強中期考核。由校內導師和現場導師組成評議組,互相檢查監督,保證論文質量。

4.加強管理,保證質量

為保證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湖南科技大學建立了研究生院、學院、導師三級管理體制,主要包括:

(1)研究生院嚴把生源質量。在招生中全面考核學生理論水平、科研能力、綜合素質,嚴把招生質量關。

(2)學院負責日常教學管理。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教育的核心環節,課程設置、內容選擇、教學方式上有效結合學員實際工作內容、突出個性,實行學分制和選修制相結合的考評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考核方式采取讀書筆記、筆試、研究報告、綜合分析等多種方式。

(3)導師負責督促研究生學習、培養過程。由專家組集中組織學生開題、期中檢查,答辯過程由導師初審、預答辯、匿名評審等環節組成,確保研究生論文質量。

三、結語

工程碩士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培養過程涉及企業、學員、學校三方,其管理過程更為復雜,只有努力實現地方高校、合作企業和研究生協同合作,對于培養過程各個具體環節分工協作、緊密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工程碩士的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學校放心、學員滿意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

作者:李會強?胡忠舉?劉衍瓊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米奇|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甜|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毛很浓密超多黑毛的少妇|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 蜜臀aⅴ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老师|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成全高清视频免费观看动画|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乱码午夜-极品国产内射|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中文|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日韩中文人妻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伊人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免费在线黄色电影|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