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個人理財論文

個人理財論文

時間:2022-03-14 04:4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個人理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個人理財論文

個人理財論文:試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手中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可以實現保值增值的個人理財業務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理財業務重視度的提高,未來個人理財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將成為各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本文探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提出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對策

受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的影響,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與發達國家比起來屬于起步階段,理財產品相對有限,但近些年來我國市場發展迅速,市場增長空間巨大。要使我國商業銀在這個競爭與機遇并存的個人理財領域處于不敗之地。本文通過分析問題、針對問題,提出須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加強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

我國金融業目前實行的仍然是分業經營,銀行不能經營保險、證券、基金等,無法對個人資產進行全權管理,其理財服務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隨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客戶要求銀行提供全面的保值增值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既包括方案設計,又包括具體操作,混業經營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但我國目前證券市場發展還不完善,風險大,證券管理水平低及金融監管當局的監控能力有限,決定了仍然要進行分業經營模式。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在只能設計理財方案的同時要積極探索混業經營的方法,加強和其他金融同業合作,在不觸犯政策的前提下,實現優勢互補,把分業經營的影響減到最小,以期適應市場的需要。

2.加強品牌建設,提供差異性、個性化服務

理財服務要注重個性化服務,需根據客戶的理財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及實際的財務狀況進行理財規劃,推薦合適的投資組合,并跟蹤客戶的整個理財過程。而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服務中對客戶細分策略、量體裁衣的產品設計方面做得還不夠。銀行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勝,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在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同質化的今天,產品的品牌可以增強產品的影響力,從而使之與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更能得到客戶的親睞。我國商業銀行還應該考慮個人理財服務的金額范圍,找準自己在個人理財市場上的位置,有針對性地建設品牌,管理品牌,加強品牌的推廣力度,讓客戶感受品牌效應,接受品牌,使自己通過品牌產品擁有競爭優勢。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所做的個人理財業務主要就是幫客戶制定出以規避風險為原則的投資組合方案,以期使客戶的資產得到保值與增值。而優質的個人理財服務應該是因人而異的,除去以上的目的,還要具體考慮客戶的行業、收入、年齡、側重目標等具體情況設計理財方案。只有這種個性化、品牌化的服務才能滿足不同人士在不同階段的需求,推動理財市場走向成熟。

3.加強網上個人理財渠道和個人理財服務的創新

網上理財平臺是基于網絡銀行的全能型理財業務平臺。網絡銀行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電話銀行、自助銀行、網上銀行等銀行服務方式已被大部分客戶所認可。現在的網絡銀行不僅能提供儲蓄、貸款和結算等傳統銀行業務,還開展投資、保險、咨詢等輔助業務。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可以在現有的網絡銀行的基礎上拓寬業務范圍,增加金融品種,整合證券、基金、外匯、國債、保險等個人理財業務,搭建一個全能型的網絡理財業務平臺。這樣的平臺不僅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也能面向更廣的客戶群體,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我國商業銀行整合自助銀行服務、電話銀行服務、網絡銀行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系統平臺,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通過聯網聯合,擴展服務范圍,增加服務種類,并通過優化服務界面、提高服務設施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個人理財的服務質量。

4.建設高質量的理財專業人才隊伍

理財業務不僅要求理財人員全面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證券、保險、投資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理財人員的業務素質將直接影響到銀行理財市場的開拓,建立一支全面掌握銀行業務,又同時通曉投資理財知識的高素質理財人才隊伍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是非常有必要的。理財理財人員是在具備良好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獲得的,我們可以從單位員工中選拔一批年輕業務骨干,進行金融專業知識的強化培訓,引入金融理財師、個人金融理財師的認證,提供證券、保險等跨專業的培訓、交流機會,全面提升理財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營銷技巧,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理財服務。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考評制度,實行業績考評制和績效獎勵,以此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5.建立個人信用體系,有效防范風險

建立個人信用體系是加強風險管理,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有力保證。盡管與公司業務相比,個人理財業務風險較小,但由于我國并沒有真正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必須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商業銀行利用其信息處理系統整合所有個人客戶信息建立一個完善的個人客戶信息系統是很重要的。而且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標準化管理,建立個人客戶信用評估等級制度,加強對同業信息和其他銀行客戶信息的收集,爭取各種類型的客戶,不斷充實現有的客戶信息系統,降低風險,使自己的系統不僅包括現有客戶信息,而且涵蓋準客戶或潛在客戶信息,以便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最后,還要建立個人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加強貸前審查和貸中、貸后管理,全過程監督貸款質量,從一開始就要做好個人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要加大抵押、擔保力度,轉嫁部分風險,建立個人消費貸款呆賬管理系統,以加大對不良貸款的監管力度,有效防范風險。

個人理財論文:淺談城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思考

論文關鍵詞:個人理財 城市商業銀行 理財產品 風險

論文摘要:目前,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競爭激烈,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城市商業銀行需以城市居民、中小企業作為市場定位,堅持理財產品特色開發,重視主動營銷、裙帶營銷方式的運用,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同時堅持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相結合。

一、 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迅速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理財顧問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綜合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居民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對財富理財的需求越來越強,中國銀行理財業務迅猛發展,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匯豐、花旗、東亞等外資銀行憑借先進的管理理念、豐富的理財服務經驗和便捷的全球投資渠道優勢積極登陸中國,搶占高端私人理財市場;國內大型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憑借自身規模和實力紛紛建立“理財工作室”、“理財中心”開展理財業務,不斷研發推出系列化和組合化的理財產品,例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光大銀行“陽光”理財、民生銀行“非凡”理財等等。理財產品類型也由最初的儲蓄型理財產品發展為包括結構型、信托貸款型、票據型、債券型及QDII等多種理財產品。

二、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與全國理財業務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相比,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卻不盡人意。2008年發行了理財產品的城市商業銀行只有19家,占所有發行理財產品銀行總數的34%,但綜合理財能力前10名的銀行中城市商業銀行只占據1席①。由于在研發能力、網點規模、管理水平等方面與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存在較大差異,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夾縫中生存。

三、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1、理財市場定位

首先,在全國所有的城市商業銀行中,除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少數幾家城商行規模實力較強之外,絕大部分的城市商業銀行屬于小銀行,研發能力相對較弱、網點規模較小,難以占據高端客戶市場。其次,“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是城市商業銀行的基本市場定位,中小企業和城市居民是其傳統業務市場。第三,從客戶方面來看,高端客戶投資金額大、抗風險能力很強,但同時要求的收益率也相對較高,與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相比,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具吸引力;低端客戶投資資金少、抗風險能力較弱,不適合作為理財業務的營銷對象。而中端客戶投資金額適中、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傾向于收益風險均衡型理財產品,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能完全滿足其需求。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應定位于城市居民、中小企業等中端客戶群。

2、理財產品研發

一是堅持市場跟隨型研發策略,以開發成熟型理財產品為主。開發新的理財產品需具較高的前期投入研發成本、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較高的風險管控水平及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城市商業銀行的自身能力難以達到上述要求。而堅持市場跟隨型研發策略,開發市場上相對較成熟的理財產品開發成本低、市場風險小、業務管理較成熟,例如信托貸款型、債券票據型、打新股型等理財產品。二是適當開發個性化、本地化的特色理財產品。城市商業銀行具有地域性較強的特點,對本地市場需求、客戶群體等情況比較熟悉,城市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特點,開發適合本地客戶或基于本地市場的理財產品,形成自身獨特的產品競爭優勢。三是加強合作,走理財業務聯合發展之路。城市商業銀行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共同開發、銷售理財產品,實現風險分擔、收益共享;城市商業銀行還可以利用自身地域性網點渠道優勢與具有產品研發優勢的大中型銀行合作,通過代銷其理財產品獲益;此外,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與信托、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適合城市商業銀行的募集資金規模較小的理財產品。四是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嚴控理財業務風險。理財業務之所以能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發展的新興業務,主要原因在于理財業務是一項收益較高的中間業務,但其風險也是各項銀行業務中較高的,例如利率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等。理財業務一旦形成風險并產生損失,將對銀行良好的社會形象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風險管控水平有限的城市商業銀行來講,控制理財業務風險尤為重要。

3、理財渠道運用

由于城市商業銀行不具有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外資銀行在媒體宣傳投放、銀行品牌信譽度等方面的優勢,所以不能坐等客戶上門。城市商業銀行的營銷優勢在于其本地化客戶經理團隊,他們在當地擁有較好的人脈和客戶資源,通過現有的各項業務與當地企業、居民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城市商業銀行應當采取主動營銷、裙帶營銷的方式通過“客戶經理——現有客戶——客戶的客戶、親朋”發展模式積極營銷理財產品,搶占擴大理財業務市場份額。

4、理財人才培養

企業的競爭實際就是人才的競爭。城市商業銀行要想在理財業務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打造一支精英理財團隊。首先,城市商業銀行可以適當從同業引進高級人才,在并不熟悉的理財業務上迅速打開局面、進入市場。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存在費用高、同業人才緊缺的缺點。其次,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與信托、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通過共同開發推廣理財產品、邀請專家對本行員工培訓等方式,借用外部人才發展銀行自身的理財業務。但這種方式存在著不確定性的缺點。與此同時,城市商業銀行應當理財團隊建設的重點放在培養自己的人才方面。一方面要支持鼓勵員工參加理財規劃師、證券從業資格、基金從業資格、保險從業資格等各類金融職業培訓,加快理財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建立人才的激勵機制,創造人才實施才華的平臺,發揮其業務潛能,實現其人生價值,提高人才事業忠誠度。

5、理財業務目標

自2007年1月份我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以來,外資銀行加速了在中國的布局和業務發展,國內的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也不斷豐富完善自身的金融業務品種,中國金融市場進入了戰國時代,城市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局面。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理財業務已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發展的新興業務,競爭尤為激烈。但是理財業務是城市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之一。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近期首要目標不應是提高盈利水平,而是:1)豐富自身銀行產品,完善金融產品體系。理財業務是一個新興的銀行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城市商業銀行不能在起跑線上輸給其他銀行。通過研發理財產品可以豐富銀行產品體系,積累業務管理經驗,培養鍛煉研發營銷人才,為以后業務的發展夯實基礎。2)培養穩定忠實客戶群體,搶占中小企業、個人客戶市場份額。通過不斷研發推出適合客戶需求的理財產品,可以將客戶長期吸引住,逐漸將其培養為忠實的客戶群體,避免因為理財產品種類缺乏而喪失已有客戶,進而對銀行其他業務造成沖擊。

個人理財論文: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分析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業務 理財產品 銀信合作

論文摘要: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推進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具有以信托貸款產品為主導,產品呢預期收益趨向合理,分成服務體系開始構建等熱點。產品風險揭示不足,品種結構不合理以及粗放式發展等問題仍然存在。我國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場方向,發揮理財業務對經營轉型的重要作用;打造卓越品牌形象與特色服務,獲取客戶的持久信任與忠誠;加大創新力度,探尋理財市場發展新空間;同時,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轉變,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轉變;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市場競爭格局的演變,使商業銀行紛紛推行以轉變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為要內容的戰略轉型,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環境的日臻完善為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個人業務有利于熨平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提升同業競爭綜合實力,拉長盈利成長周期。然而,我國商業理財業務尚且處于起步階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本文首先總結了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進程及特征,進而對當前理財市場中值得關注的重點問題展開分析,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進行探索。

一 、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其中,理財顧問服務是指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在理財顧問服務活動中,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1、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歷程及其動因

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一些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200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外幣利率管理體制,為外幣理財業務創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幾年外匯理財產品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沒有形成競爭市場。2004年11月,光大銀行推出了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陽光理財B計劃”,開創了國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為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先鋒的直接原因是,在當時信貸投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占比較低,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能夠增強其吸儲能力,緩解資金趨緊壓力。

2006以來,隨著客戶理財服務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特別是面對存款市場激烈的同業競爭,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持續加大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行力度,不斷豐富和延伸理財品牌及價值鏈上的子產品。以工商銀行為例,2005到2007年分別(發行)銷售個人銀行類理財產品190億元、755億元和1544億元,年均增速達185.3%;而2008年僅上半年即累計(發行)銷售個人理財產品54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倍。憑借網點資源、客戶資源、綜合實習優勢,國有商業銀行目前已經占據國內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是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轉變經營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壓力,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唯有加快理財業務發展的創新步伐,通過負債結構與收益結構的轉變,形成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的聯動效應,才能在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運作模式的演進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初創期,投資方向基本為銀行間國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與初期的外幣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則更為規范,客戶資金與銀行自有資金相互隔離。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財產品與商業銀行熟悉、專注并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依靠銀行自身的平臺就可以完成產品銷售、資產配置、投資決策、清算分配等職能。

此后,由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走低以及資本市場的走強,商業銀行紛紛探索新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臺進入股票市場、產業投資市場。銀行通過與信托公司合作,將理財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則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股票和實業投資。在此種投資路徑打通以后,理財產品形式上的創新層出不窮,比如新股申購、信托受益權轉讓以及由債券、股票、信托融資等產品組合而成的資產配置產品等。二是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覆蓋全球市場的投資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幣海外投資的通道,擴大了資源配置的半徑,理財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與利率、匯率、股指掛鉤的產品。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特點

1、信托貸款類產品成為理財市場的主導

2008年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單手資本市場大幅下挫,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銀監會加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規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響,理財產品的品種結構普遍發生顯著變化。子2008年2季度開始,風險相對降低、收益相對穩定的信托貸款類產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長的態勢,在各類銀行理財產品中已占據主導地位。如招商銀行全年累計發行“金葵花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理財計劃”和“金葵花招銀進寶之票據盈利理財計劃”兩種信托貸款類產品宮674只,在其各類理財產品中的占比達到73.8%。其他各行也紛紛將信托貸款類產品作為理財業務推廣的重點加以集中發行。如工商銀行的“穩得利系列”、中國銀行的“平穩收益計劃”等。信托貸款類產品普遍具有投資標的明確、結構簡單、期限多樣、收益相對穩定等特點。從根本上講,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內在特性符合當前階段投資者、商業銀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體的利益。

2、公益性、專屬性創新產品彰顯理財業務價值

針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部分銀行迅速反應,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質的創新理財產品。例如,建設銀行在震后第五天就發行了“財富.愛心公益類08年第一期理財產品”,將募集資金的8%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定向捐贈于四川災區,并且該產品不向客戶收取認購費、管理費等任何費用。此外,在教師節期間,招商銀行還特別發行了“金葵花招銀進寶之信貸資產教師專享理財計劃”,在原有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基礎上賦予了“尊師重教”這一更具意義的內涵。此類以慈善、關愛為主題的理財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財業務同質化的常規,深化了理財品牌的內涵與價值,增強了客戶的認同和忠誠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銀行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形象,對于理財業務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3、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更趨規范合理

各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趨向于規范合理,與以往部分銀行對新股申購類、結構掛鉤類產品動輒給出40%或50%的預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頂”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國內“陽光理財同升21號”掛鉤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分別為8%、4.5%、1.45%三檔;中信銀行投資于新股申購和信貸資產的“全面配置計劃0807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4.38%;而農業銀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選型產品”,招商銀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購22期與套利理財計劃”等均有給出具體的預期收益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資本市場低迷以及“零收益”實踐等因素影響,各個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水平更加實際與客觀;另一方面,按照銀監會要求,對于無法提供科學、準確的測算依據和測算方式的理財產品,各個銀行在宣傳和介紹材料中不得給出“預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盡管有所回落的預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客戶吸引力,但從根本上講,科學的、與實際收益情況吻合的預期收益率將對商業銀行及其理財產品的美譽度和客戶信任度產生積極影響。

4、產品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期限結構日臻完善

與以往同類型產品相比,各銀行理財產品的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以招商銀行為例,其2008年所發行的全部理財產品中,期限在三個月(含)以內的產品數量占比達36.8%,期限在三個月至一年的產品占比達59.7%,而一年期以上的產品僅占全部產品3.5%。此外,其他各銀行也注重短期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如工商銀行“2008年第65期穩得利增強型信托投資理財產品”的期限為16天;中國銀行的“博弈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分為14天、21天或1個月。在產品不斷短期化的同時,各銀行也注意產品期限結構的完善。以工商銀行11月份發行的“穩得利”系列產品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個月等各種期限結構,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偏好。

5、理財業務分層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

2008年來,針對中高端客戶的專屬產品不斷增加,銀行理財業務更加注重客戶細分,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舉例而言,交通銀行“得利寶新藍58號產品”和“得利寶海藍31號產品”對普通客戶、交通銀行客戶進行了分層定價,產品預期收益與客戶層次成正比。在交通銀行的財富管理服務體系中,“交銀理財”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資產5萬元以上的客戶;“沃德財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的目標客戶,并提供專屬客戶經理、專屬理財網點、專享增值服務等。同樣,工商銀行也全面升級了“理財金賬戶”服務品質,定期推出“理財金賬戶”專屬理財產品,并通過貴賓理財中心、貴賓客戶服務專線、貴賓網上銀行等各種專屬通道,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理財服務體驗。各銀行對中高端財富客戶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市場細分能力的增強和分層服務體系的構建將成為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市場存在的問題

1、信托理財集合資金用于貸款可能引發潛在風險

由于央行對信托貸款利率下線沒有規定,因此信托貸款可以規避商業貸款基準利率下限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另外,雖然從實質上看是商業銀行對用款單位放貸,但由于信托貸款與信托理財資金不在商業銀行表內核算,因此可以規避《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不用計提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優化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基于此,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開展了與信托掛鉤的理財業務,籌集資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貸款。

信托貸款對銀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屬于表外業務,貸款的信用風險完全由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承擔。在此情形下,銀行和信托公司對借款人一般不會進行授信盡職調查,對貸款用途也不會開展相關的監測工作,特別是貸款大部分在異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貸后管理一旦用款單位出現還款風險,擔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擔保責任,將會給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帶來巨大風險,銀行也和信托業雖然對此不負有償還義務,但也將面臨系統性的聲譽風險。

2、對客戶風險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業銀行在編寫有關產品介紹和宣傳材料時,風險提示不充分,主要體現在未提供必要的舉例說明。風險提示只是簡單的列示。如對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只能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的話語,未對鏟平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進行詳細的闡釋。

對一些掛鉤較為復雜的產品的理財業務,在與客戶簽訂合同前,未提供理財計劃預期收益率的測算數據、測算方式和測算的主要依據。在將有關市場檢測指標作為理財計劃合同的終止條件或中之參考條件時,未在理財計劃合同中對相關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式做出明確的解釋。

3、熟悉國際交易規則的專業人才異常匱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體化的形勢下,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尚不發達,可以預期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個人理財業務掛鉤標的投資方向將主要向境外市場發展,其中主要投資產品屬于衍生工具范疇,因此熟悉國際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規則、慣例是維護我國商業銀行從事國際衍生品交易合法權益的關鍵之所在,但目前銀行相關從業人員異常缺乏國際衍生交易經驗特別是對國際規則的了解,更無從談及靈活運用國際慣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營銷宣傳不夠

個金融機構在理財產品的營銷上基本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在銀行營業廳里,都擺放著介紹理財產品的小冊子或宣傳紙,但缺乏特色產品和個性化方案,這同客戶需求顯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即使是一些不錯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了解的客戶也不多。比如,“千里馬”、“紅雙喜”等投資分紅險,其復雜的條款,常常需要推銷員通俗化的解釋才能讓人明白,而各行卻無人主動的向客戶介紹。一些新國債、基金等的收益、風險情況也是客戶所不熟悉的,單單看一看宣傳冊,客戶根本弄不明白。

5、個人理財業務同質現象嚴重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的同質化趨向。在業務范圍上表現為,把現有業務進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為細致的客戶分層,無法為客戶提供切合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在財務策劃上技術人才的支持都無法滿足現實需求,投資產品在廣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從目前國內同業的情況來看,基礎金融產品在同業之間相差無幾,理財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定價無法展示出各商業銀行的產品特色,同質產品的競爭完全體現為市場價格的激烈比拼,嚴重影響了理財市場的健發展。

同時,金融產品的復制特點加劇了這一現象,一家銀行剛剛發出新的理財產品,其他銀行就能夠立刻跟進,名目雖不雷同,但功能特點相似、投資收益相當,幾乎是克隆。于是現有的個人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保險、證券、外匯、基金等的投資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會被幾家商業銀行,或者同一商業銀行的幾家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只是名字的區別,而沒有實質性的差異。對個人客戶而言,這些產品的確眼花繚亂,卻缺少實際吸引力。

四、加快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對策

從長遠來看,由于理財業務將國內居民財富迅速擴張而引發的對金融業務的外在需求,與商業銀行利用金融創新實現戰略轉型和多元化經營的內在需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拓展空間。

1、發揮理財業務對銀行經營轉型及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推進經營轉型與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一方面,大力發展理財業務有助于燙平經濟波動的負面影響,有助于應對利差收窄的挑戰并拉長盈利周期。首先,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能夠提高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業銀行實現收益來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結構的優化;其次,利用理財業務平臺,商業銀行能夠實現與多個市場、多種業務的對接,并使之成為綜合化經營的重要載體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若能與客戶關系管理有效結合起來,與客戶建立持久信任關系,成為客戶完全可信賴的金融顧問,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優質目標客戶的流失率,還將促進理財業務與儲蓄存款、銀行卡、電子銀行等不同業務類別交叉銷售和協同效應的實現,進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對經營利潤的貢獻度,增強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與特色服務,獲取客戶的持久信任與忠誠

當前,國內銀行的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和可復制性。在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財產品以及超越客戶預期的特色創新產品及服務,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榮譽度,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產品和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超出。在品牌建設方面,需要商業銀行持續地自身核心理財品牌加以塑造,通過準確的服務定位和文化內涵,與客戶建立情感,從而贏取客戶的忠誠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場競爭力。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全部理財業務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經過持續不斷的培養,更使客戶自然而然低產生一種信任感,這種品牌形象是難以被同業復制的。

在特色產品及服務方面,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更新理念,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熱點和焦點,必須增強響應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產品和信服務,從而獲取同業競爭主動權。理財不僅是一項規劃、一個系統、一種過程,更是規避經濟金融風險的“防火墻”。當金融市場繁榮時,需要通過有效的理財手段實現財富增長;而當金融危機到來時,則更需要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把握機遇,平穩實現客戶資產保值增值。

3、加大創新力度,探尋理財市場發展新空間

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商業銀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場方向,加大創新力度,為理財市場尋找新的加速器。貨幣政策的轉向、相關監管政策的推出和調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的實施,都為理財業務的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發展空間。近期,銀監會相繼了《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等多項政策,很多投資對象的價值將被重新發現,更多的市場品種將被發掘。例如,并購貸款類產品可能成為銀信理財業務新的增長點。與傳統的信貸資產類產品相比,并購貸款類產品將在投資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風險控制手段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此外,股權投資及PE類產品預計也將成為優化銀信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銀信合作層次的重要領域。此類創新將私人股權投資等納入銀信業務合作范圍,打造個性比較強的高端理財產品,有利于銀行與信托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服務品牌,進一步開創理財市場新的發展空間。

4、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轉變,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轉變

從國外金融機構理財業務的發展來看,理財業務并不局限于為客戶提供某種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根據細分目標市場以及投資者的財務狀況、投資預期、風險偏好等為客戶量身定制理財規劃方案。盡管近年來國內銀行理財業務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仍處于“關注產品勝于關注客戶”的初級階段,與理財業務全方位、差異化、個性化的本質內涵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從長遠看,國內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也應遵循由單一產品向綜合平臺,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由單純的產品銷售向以金融顧問、資產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投資理財服務轉變。

5、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應既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也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風險管理方式和所開展的理財業務特點,制定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規程,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

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中,市場風險的防范于控制對于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商業銀行首先應根據自身理財業務發展的特點,建立并完善理財業務市場風險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商業銀行研發、銷售和管理有關理財計劃,必須配備相應的資源,具備相應的成本收益測算與控制、風險評估與檢測,內部價格專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對需要對沖處置的風險要有具體的技術安排。在進行相關市場風險管理時,應對利率和匯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與調整進行充分的壓力測試,評估可能對隱含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制定相應的風險處置和應急預案。

個人理財論文:論我國金融機構開展個人理財服務的研究

論文關鍵詞:個人理財服務 新變化 對策建議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個人理財服務在我國金融機構中已發展得如火如荼,同時個人理財業務市場較之以前表現出一些新的變化,這對我國金融機構順利開展個人理財服務提出了挑戰。本文以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的新變化為切入點,為金融機構應對這些變化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建議。

金融機構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以自然人為服務對象,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按照客戶的實物性資產、現金收支流狀況,圍繞客戶的收入、消費、投資、風險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情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如設計資產組合,調整負債結構,規避稅收等),達到其收益預期,實現其人生的未來規劃。

個人理財服務的目的

個人理財服務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居家生活的需要。二是人生規劃的需要。三是投資增值的需要。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充分體現了金融機構研究并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度身定制理財產品與方案,不斷滿足、引導、培養特定客戶群體需求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相互信賴關系。個人理財還更多地體現金融機構差異性、價值性的特質,具有為個人優質客戶提供整體服務和附加服務的功能。

個人理財服務市場的新變化

個人理財業務與機構銀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由于銀行業零售和商業業務利潤的不斷減少,非利息收入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因此導致個人理財業務與傳統機構銀行日益接近,平行發展、交替發展和業務交叉的現象不斷增加。例如,在個人理財業務的私人客戶群體中出現了機構性的需求,即投資業務專業化、投資產品復雜化,而在與傳統機構銀行業與機構客戶的關系中,一些個人化的因素也已經出現,如企業家和政府官員與銀行之間建立起私人業務關系。

信息時代的來臨對個人理財業務提出挑戰。一方面,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的競爭者很容易進入個人理財業務市場,這對金融機構來說無疑將面臨市場競爭的加劇,而對客戶來說則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信息高速公路為客戶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計算機則為客戶快速簡潔地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客戶創造了追求高水平、多元化服務和資產管理方法的條件,而這對個人理財業務來說則是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同業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及已經入駐的外資商業銀行都在紛紛調整策略、整合資源,聚焦優質高中端客戶,制定競爭優質客戶的策略方案,以優質客戶的需求為市場導向,依托科技信息、網絡,優化組合營銷渠道,大力打造理財優質品牌。

新形勢下我國金融機構開展個人理財服務的對策

1、不斷增強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的能力。金融機構要考慮目標客戶對金融產品的實際需求,分析業務的發展前景,確定市場需求規模和該項業務的市場定位,創造出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六適”服務,即“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以適當的價格,向適當的顧客,銷售適當的產品,收到適當的效果”。同時在綜合經營的大趨勢下,逐步實現從產品到研發創新的轉變,強化研究,大膽創新,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理財品種,真正實現讓客戶資產增值。

2、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理財服務。金融機構要在做好客戶細分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和進行產品組合,針對不同層次的客戶的需求不同,設計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個人理財服務。同時,金融機構要根據客戶不斷增長的理財增值需求,制定優先發展投資增值型理財產品的研發與推廣策略,進一步加強與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租賃、財務公司等金融同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通過持續不斷地引進與開發收益好、流動性強的理財新品,確保理財業務內容充實,在為客戶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財理念的同時,達到有效增加儲蓄存款的目的。

3、提高營銷活動針對性與效率。作為履行市場營銷支持職能的產品經理,其與前臺客戶經理的支援關系是通過“一對多”的支持構架得以實現的,即一位產品經理需要對應多個客戶經理提供產品方面的技術支持,同時一個客戶經理也需要從多個產品經理處獲得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在發揮產品經理專業化優勢的前提下通過客戶經理的多元化產品營銷,滿足客戶不同的需要,使營銷活動取得最佳效果。然而,實現產品經理與客戶經理之間的在市場營銷中的緊密協作不是能自動達成的,需要通過一套完善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加以保證。為加強金融機構個人理財服務的產品開發和營銷的支持,應盡快建立個人理財的產品經理隊伍,并制定相應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加強產品經理與客戶經理在市場營銷中的協作機制,提高市場營銷的協同性與效率。

個人理財服務無疑是金融機構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相對于金融機構開展的其他業務來說,個人理財服務還是一片“藍海”,還有很多追逐利益的空間,所以金融機構要要改善個人理財的手段和理念,力爭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金融系

個人理財論文:人壽保險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研究

[摘 要] 理財規劃的最高職業資格CFP,即注冊金融策劃師或理財規劃師有望登陸中國大陸。目前,國內個人理財市場方興未艾,客戶的理財需求日益增長,壽險業提供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國際同業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已經蔚然成風,國內保險界也開始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個人理財服務模式。從長遠看,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將對壽險業產生積極影響,為壽險公司、人及中介機構、壽險客戶帶來多贏結果。未來幾年,我國壽險業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將呈現出四大新趨勢,進一步推動我國保險市場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一、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興起背景

(一)需求方:客戶理財需求日益增長

麥肯錫公司曾預計,2002年中國個人金融理財服務市場的稅前利潤將達310億美元,成為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極具潛力的國家。雖然這一預計顯然高估了一些,但國內“理財熱”的興起卻是顯而易見的。分析表明,理財熱的興起至少有以下幾點因素:

1.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恩格爾系數下降加快。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1978—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1年的6859.6元,年均實際增長達到6.4%。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恩格爾系數下降加快。2001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9%,與1978年的57.5%相比下降了19.6個百分點。特別是1996年至2001年,恩格爾系數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共計10.7%,年均下降2.1%。顯而易見,人們的貨幣支付能力大大增強之后,在滿足基本消費的同時,有了更多的資金滿足其他方面的消費。

2.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體制改革激發了居民的理財需求。最近幾年國家推出的貨幣分房化、教育產業化以及醫療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觀念,也激發了居民理財的需求。也就是說,現在人們必須自己面對怎樣實現家庭的購房計劃、保障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保障自己的健康以及安享晚年等人生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相互協調的家庭財務計劃和投資計劃,即我們常說的理財規劃。

3.金融產品的日漸豐富提高了人們的投資理財意識。20世紀的最后10年,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西方國家資本市場近百年的歷程。從金融品種看,股票基金債券等常見的投資工具都初具規模。截止2002年9月,我國深滬兩市總市值達4.4萬億元,上市公司數有 1200多家,投資者開戶數達6850萬戶。金融產品的日漸豐富既提高了人們的投資理財意識,又為人們的理財規劃提供了可實施的投資渠道。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地對800人做的專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4%的人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PA18個人理財網站專業調查顯示:50%以上的人是無計劃分配資產的;78%的人愿意接受專家顧問意見,自己理財;25%的人愿意接受服務委托理財;70%的人認為有必要時常對自己的投資績效進行評估;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顧問費。由此可見,我國居民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需求是熱切而且比較成熟的。

(二)供給方:應對市場競爭,提供增值服務

我國保險市場競爭加劇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而分紅投資類保險品種,成為各公司最有力的競爭武器。近兩年來,分紅投資類保險品種,成為我國壽險業的高速增長的主力軍。中國保監會最新統計顯示,截止2002年10月底,全國保險公司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為1 832.4億元,同比增長約 70%。分紅類保險等新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2002年上半年分紅險保費收入達624.06億元,市場占有率52.58%,同比增長1057.48%。國外成熟市場表明:無論是分紅險還是投連險,該類非傳統壽險都是未來保險市場上的主流產品,而該類產品的成功銷售非常需要銷售人員提供全面的理財規劃服務,綜合分析客戶的風險偏好和資金狀況等因素,將產品銷售給能夠承受投資風險,有理財觀念和理財需求的客戶,否則后患無窮,國外市場經驗就是如此。

此外,在我國加入WTO后,外資保險機構全面進入國內市場,其參與競爭的重點主要就是提供理財服務等一系列中間業務,而在這方面,外資保險具有更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國內的保險公司要想保持或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壯大自己的個人理財服務隊伍,提供優質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

(三)中介方:未來潛在的理財服務供給者

雖然我國新興的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專業中介公司找到了長久穩定、附加值高的主營收入。據悉,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都在積極策劃提供專業的理財規劃服務,以中介人的獨特位置來彰現自己從事理財業務的獨立性、專業性和客觀性,以此作為公司發展的有效武器。

二、國際上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概況

(一)CFP服務理念對壽險業的影響

研究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就不能不研究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CFP是國際金融領域最權威和流行的理財規劃職業資格,2001年全美職業資格中排名第一。盡管CFP不是壽險專業從業證書,但是在國外,獲得CFP證書的人中,有70%以上同時持有保險經紀人和證券經紀人資格證書,CFP天然地同壽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相聯系。雖然壽險從業人員中CFP的總量有限,但CFP所倡導的“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全方位的理財服務理念卻深入人心。國外的壽險公司,如友邦、紐約人壽等公司一直致力于理財規劃服務的研究和開拓,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隊伍,為客戶提供理財規劃服務。

(二)亞太地區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狀況

在亞太地區,人們習慣稱理財規劃為“財務規劃”。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都是國際CFP理事會成員,因此這幾個國家的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漸成規模,以財務顧問的身份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正成為新世紀壽險業務員的轉型目標。在剛剛落幕的第六屆亞太壽險大會上,理財規劃的挑戰與角色定位成為此次大會的主軸。馬來西亞2002年推出了“最佳建議規范”和“獨立財務顧問”制度,要求壽險業務員必須收集客戶充裕的資訊以后,才能提出適當的建議和壽險產品給客戶。新加坡從1988年要求壽險業務員開始運用理財規劃為客戶進行資產分配,自 2001年7月1日開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規定所有壽險業務員在提呈建議書的同時,必須讓客戶知道自己賺取了多少傭金。傭金透明的目的在于讓保險業務員像醫生、律師般收取專業的服務費用,提高業務員的形象和地位。

三、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內容及影響

(一)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基本內容

全面的個人理財規劃涉及各類金融產品,但并不意味著某個理財規劃師要提供從提出理財建議到完成具體投資操作全過程中的一站式服務。從成熟的歐美壽險個人理財市場服務看,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首先是某位理財規劃師提出“理財建議”,然后再尋找各專業領域的專家來具體實施理財規劃方案。

從服務內容上看,壽險業理財規劃服務主要包括:保險、投資、稅務、退休、教育、遺產等六大方面。提供上述六方面的全部規劃也稱為全方位的理財規劃。事實上,提供理財規劃服務并不一定要求面對所有客戶時都提供如此全面的規劃,按照客戶需求和壽險業務員的個人專業水平,也可以就某一個財務問題提供單一的解決方案(單方位財務規劃),也可以主要提供保險、投資和稅務方面的規劃(多方位財務規劃)。

從實施過程分析,CFP的標準執行程序共六步:第一、設定目標,目標必須有時間性、實際且明確;第二、收集客戶資料;第三、分析個人財務狀況,找出其長處和短處;第四、根據客戶能力和理財目標,制訂理財建議;第五、實行規劃,因為行動最重要;第六、定期檢查,因為理財規劃是動態變化的。

從壽險業務員的角度看,其實可以將以上六步劃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從第一步到第四步為第一階段,即提出規劃建議階段;后面兩步為第二階段,即理財建議的實施和績效考核階段。不同專業背景的業務員可以在兩個階段中扮演不同重要程度的角色,但是無論如何,在第一階段,壽險業務員必須要為客戶制定一套全面的、互相協調的、可操作的理財建議,在這個階段,壽險業務員就相當于客戶的“軍師”,要提出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建議。并在該大前提下,為客戶制定更具體的保險規劃,同時推薦其他領域的專家來協助客戶實施其全面的理財計劃。

(二)壽險業推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影響

從直接的產品推銷轉變為圍繞客戶需求來組織生產和銷售,這個過程本身可以說是行銷史上具有質變意義的一大步,壽險業推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將對整個壽險業、壽險公司、人及中介機構以及壽險客戶本身產生重要的影響并帶來多贏結果。

1.對壽險業的影響。整個服務模式的轉變有助于提升保險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提高公眾的保險理財意識,避免少數不良人的行為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可以說,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推行,也是壽險業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化的標志之一。

2.對壽險公司的影響。個人理財服務有助于開拓中高端客戶市場。通過客戶保險需求的深度挖掘,提高客戶的口袋占有率,不僅可以給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業務收入,而且可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發出最令客戶滿意的新產品,占據市場先機。同時,要滿足客戶的綜合理財服務需求勢必引起壽險公司與銀行、證券等跨行業金融企業的合作,通過客戶資源共享,創造更多的主營業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尤其對具有綜合性的金融集團背景的壽險公司更為有利。

3.對壽險人及中介機構的影響。實施理財規劃服務,要求業務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按照CFP的“4E”標準,實施理財規劃服務必須要求從業人員在考試、教育、經驗和職業道德四個方面達到較高水準,才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在壽險業推行理財規劃服務,必然會推動業務員提高自己素質,轉變自己的角色,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朝CFP的最高職業資格邁進。如果能夠出臺強制性的法規,規定人銷售保險產品必須提供全面的財務建議,則效果將會更加明顯。另外,保險中介機構也有機會分到一杯羹,以提供理財咨詢、培訓和收取產品傭金找到立足之本。

4.對壽險客戶的影響。毫無疑問,壽險客戶也是真正的受益者,通過接受理財服務,他們可以明白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自己究竟需不需要保險,需要多少保險以及需要什么樣的保險;同時他們還可以明白自己的理財目標和生活目標是否合理,通過家庭資源的合理分配,以最經濟的成本實現自己的綜合理財計劃,從而做到“明明白白消費,輕輕松松理財!”

四、我國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缺陷和發展趨勢

(一)目前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缺陷

1.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市場尚處在初級階段,有效的理財需求和供給都不充分。雖然國內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需求日益顯現,少數公司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總體上講理財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味著理財服務市場本身并沒有巨大的理財服務的主動性市場需求。雖然潛在需求很大,但現時的有效需求很少,普通的壽險業務員仍然可以用傳統的產品推銷式的方法獲得客戶。與此同時,理財服務的供給者也是風毛麟角,同時受制于人隊伍總體素質低下等原因,所提供的理財服務層次較低。

2.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體系尚未建立,市場影響力有限。由于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體系尚未建立,雖然各保險公司可以選拔自己的精英業務員進行理財規劃方面的培訓,并嘗試為客戶提供個人理財服務,但由于沒有系統的培訓體系和專門統一的培訓教材,也沒有權威、中立和專業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證書,這些理財規劃人員的理財規劃技能和服務品質都難以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同,市場影響力有限。

3.現時金融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不能完全滿足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要求。雖然國內各項理財金融品種已經相繼出現,但各領域的金融品種都相對初級,如股票市場不規范、銀行產品簡單、基金投資風格趨同、保險產品流行一陣風等,這些都制約著理財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效果。

4.現行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國內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法律監管體系,個人稅法的不完善,遺產繼承等方面法律制度的空白,以及壽險行業理財規劃服務的行業標準欠缺等,從制度的層面制約著綜合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發展。

(二)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發展趨勢

1.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所需的法律法規正逐漸健全和完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良性發展需要一個相對健全的法制環境,由于“理財”的專業性、復雜性、可操作性和隱私性,需要銀行、保險、證券、稅務、遺產等方面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護,良好的制度環境是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發展的前提條件。如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樣,實施財務規劃服務的保險監管部門規章也有可能出臺。

2.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行業組織逐步建立和規范。隨著第二屆中美策劃金融論壇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國際上金融領域最權威和流行的個人理財規劃(CFP)副業資格有望登陸中國大陸,CFP標準的引入將大大有利于保險業理財服務的開展。擁有權威認證,參照4E標準培養出的專職理財規劃隊伍,必然會提升理財規劃師的職業影響,并刺激潛在的理財需求轉化為顯形需求。同時,保險業的理財規劃行業協會在中國金融策劃協會成立之后也有望誕生,行業的自律規范有可能逐步形成。

3.綜合性個人金融服務公司的出現使一站式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成為可能。隨著我國第一家綜合性金融集團中信金融控股集團的出現,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模式重新引起了廣泛的思考。從國外經驗看,混業經營和綜合金融服務集團的出現應該是國內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就現況而言,無論是否混業經營,不可否認的是國內銀證、銀保、銀基的合作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斷深入,在此基礎上,壽險業務員可同時對客戶推薦銀行和證券等諸多產品,理財建議的具體實施將變得更簡便易行。此外,專門培訓壽險理財隊伍,或提供全面理財建議、實施具體操作的綜合性理財咨詢中介機構可能出現。

4.投資分紅類險種流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層次提高。事實證明,兩年來投資分紅類險種的異軍突起是我國壽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國外的歷史同樣證明,隨著保險市場的發展,投資分紅類品種將成為市場主流,客戶將更清醒地面對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隨著人們理財需求層次的提升,壽險業理財規劃服務的重點也會漸漸從最初的財務安全規劃演變到更高級的側重投資功能的規劃,進而發展到關系客戶終身的“生涯規劃”。

個人理財論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個人理財策略研究

[摘要]生命周期理論是個人理財的基本理論。根據理財實踐,個人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各階段的理財策略各有側重,最重要的是要在各階段制定適合客戶的理財策略和理財組合。

[關鍵詞]生命周期;個人理財;理財工具;投資

生命周期理論是指導個人理財的核心理論之一,它從生命周期整體出發考慮理財,掌握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點,讓人們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理財方案,選擇適當理財產品,在整個人生過程中合理分配財富,實現人生效用的最大化。該理論建立在跨期最優化理論基礎之上,核心內容是在個人或家庭一生當中有限的經濟資源約束下,求解基于終生消費(包括閑暇和遺贈)效用最大化的問題。

一、生命周期理論概述

生命周期理財理論發展淵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侯百納在1920年提出的生命價值概念。侯百納于1927年出版的《人壽保險經濟學》一書提出了人力資本、生命周期理財和行為金融學等基本概念。該書所體現的對個人福利的深切關注、對生命周期理財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性弱點的洞察即使現在也依然令人嘆服。

莫迪利亞尼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的一系列論文中提出的lch、弗里德曼(1957)提出的pih真正首次把居民的收入、儲蓄、消費統一起來考慮,一起成為近年來居民儲蓄(消費)研究的基本框架。通常把lch和pih統稱為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說(lc-pih),這是個人理財的基本理論之一。與凱恩斯的居民消費由即期收入決定不同,lc-pih認為消費者總是向前看的(forward looking),他們將會根據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相對平均地安排在各個生命周期階段的即期消費和儲蓄,而安排的目的是獲得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效用最大化。隨后,由于理性預期和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中單位根過程的研究促進了lc-pih的發展。經濟學家發展了原有的模型,提出了以歐拉方程為核心的現代生命周期儲蓄模型。霍爾(hall,1978)在lc-pih框架下考慮了消費者的理性預期(re),提出了理性預期一持久收入假說(re-pih)。

近年來,國內對生命周期理財理論的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理論。趙建興(2003)介紹了國外生命周期理財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黃向陽(2004)對西方生命周期理財概念進行了評析;葉洱霄(2004)針對我國股票市場上的非理性投資行為,認為要應用生命周期理財理論進行理性理財,但對生命周期理財理論本身并沒有作深入分析。另外,其他與個人理財研究直接相關的文獻基本上是針對我國金融機構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一些方向性和政策性的建議和看法,沒有真正從經濟學和金融學意義上對我國個人理財進行理論研究。

總體來說,通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西方lc-pih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生命周期理財理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顯著特點就是結合現代金融投資理論,利用隨機動態規劃等高難的現代數學方法,通過其發達的金融市場達到指導個人理財的目的。同時,在理論分析過程中非常注重與實證檢驗的結合,使理論可以在批判和繼承中發展。

二、生命周期階段的劃分

生命周期理論是個人理財的基礎理論,理財追求的目標是使客戶在整個人生過程中合理分配財富,達到人生效用最大化。這正是生命周期理論的精髓所在,按照該理論可把生命周期分成不同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理財目標。

弗蘭科·莫迪利亞尼的生命周期理論把消費者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少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在少年期和老年期,消費大于收入,在壯年期則收入大于消費。而halifax把人生分為青年時期、成家立業時期、中年時期和退休時期四個階段,訂制出同金融和生活方式需要相匹配的信用卡。

ubs把人生分為少年期、大學階段和參加工作初期、成年期、老年期四個階段,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客戶所提供的豐富產品,是生命周期理論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的純熟運用:它為少年階段的客戶主要提供免收賬戶管理費的優惠利率儲蓄賬戶;為大學階段和參加工作初期的客戶提供ubs campus個人賬戶、信用卡、抵押貸款、電子銀行服務、投資和儲蓄服務、人壽保險、職業規劃、各種生活信息等;為成年客戶除提供上述服務以外,還增加了按揭、退休規劃、子女教育等服務:為60歲以上的老年客戶則專門提供了年長者賬戶等。

筆者根據我國的理財實踐,將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如表1)。通過對個人理財生命周期的分析,更能在提供個人理財服務中確切了解客戶所需,提供為客戶量身定做的理財產品和服務。

三、生命周期各階段對理財工具的選擇

恩格斯曾經說過,“生產工具是衡量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和主要物質標志”,理財工具對第三方理財的成敗也起著決定的作用。一般而言,第三方理財常用的工具有:消費、儲蓄、信貸、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外匯、期貨、期權、黃金、收藏品、藝術品、pe(未上市股權投資)、qdii、qfii、教育投資、稅收籌劃、養老規劃、遺產-計劃等等,這些理財工具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組合使用。根據生命周期理論和理財實踐,消費者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其理財目標也往往不同,理財的傾向也不同。一個人處于某一生命周期階段可能有很多理財需求,但在特定的階段有最重要的、迫切的理財需求,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理財工具,對理財工具進行組合。

(一)單身期理財工具的選擇

單身期主要指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至結婚的這段時期,一般為1-5年。這時候。年輕的單身男女大多有自己獨立的收入,盡管收入水平一般不高,但由于沒有什么經濟負擔,可支配收入比較多。他們從學校剛畢業踏進社會時,總會有一些愿望需要達成。但是單身青年大多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消費傾向,其消費和開支會比較大。這段時期是提高自身、投資自己的大好時期,個人進修、結婚創業等亦會是這類人的主要理財目標。理財機構應該針對這類客戶可承受風險(波動、損失)的能力強的特點,為這類客戶設計有一定風險的理財方案,投資組合中股票比重可占很大的比例,甚至可用一部分做投機用途以增加收益,也有人偏好投資外匯、期貨和期權,儲蓄和債券所占的比例可以很小。理財機構對處于單身期客戶提供的理財工具有:消費理財、儲蓄計劃、信貸計劃、股票投資、稅收籌劃、外匯投資、期貨投資和期權投資等,但以股票投資等高風險、高收益投資為主,相對應的理財方案應該是:風險投資>節財計劃>資產增值計劃>應急基金>購置住房。

(二)新婚期理財工具的選擇

新婚期是指從結婚至有第一個孩子的期間。這一時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經濟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穩定,家庭已經有一 定的財力和基本生活用品。為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需要較大的家庭建設支出,如購買一些較高檔的用品,貸款買房的家庭還須一筆大開支(月供款)。處于這一階段的客戶,其理財目標的選擇可能更著重在家庭的建設和為未來生育子女準備資金積累。理財機構提供的理財工具有:信貸計劃、儲蓄計劃、稅收籌劃、消費理財和購房計劃等,以購房計劃為主的投資組合最為合適。相對應的理財方案應該是:購置住房>購置耐用品>節財計劃>應急基金>風險投資。

(三)家庭成長期理財工具的選擇

家庭成長期指從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學這段時間,一般為9-18年。在這一階段,多數家庭無法單獨留出資金為未來的目標進行積累。如果他們儲蓄了,也可能被用于短期的支付。但是,家庭成員的增加將會促使父母為小孩開立賬戶或者為了他們未來的教育資金而進行儲蓄。在這一階段里,家庭成員一般不再增加,家庭成員的年齡都在增長,家庭的最大開支是保健醫療費、學前教育、智力開發等費用。理財機構提供的理財工具主要有:儲蓄計劃、消費理財、信貸計劃、稅收籌劃、教育投資和保險理財,但最重要的是儲蓄計劃和教育投資。相對應的理財方案應該是:子女教育規劃>資產增值管理>應急基金>特殊目標規劃。

(四)子女大學期理財工具的選擇

子女大學期是指子女讀大學到子女參加工作的這段時期。這一階段的客戶群體事業有成,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經驗、經濟狀況都達到高峰狀態,各項投資也應擴大,但子女正在讀大學,子女的教育支出很大,家庭的收支基本平衡,有時在子女開學時期還會出現負債,所以,信貸也成為這一階段常用的理財策略(個人助學貸款)。理財機構提供的理財工具有:儲蕾計劃、消費理財、信貸計劃、稅收籌劃、保險理財和教育投資等,但最主要的是信貸計劃和保險理財。相對應的理財方案應該是:助學貸款>資產增值管理>應急基金>特殊目標規劃。

(五)家庭成熟期理財工具的選擇

家庭成熟期是指子女結婚離開家庭,家庭成為空巢狀態到夫婦二人退休前的這段時期。這階段子女都已經參加工作,能夠自食其力,家庭開支比較小,理財的重點是擴大投資,主要關注穩健性投資,同時養老規劃的制定也已經刻不容緩。處于這一階段的客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較高,在財政上更加舒適,可以做孩子在家時不能做的任何事情,也不必為孩子的支出擔憂,進入這一階段才是人生最幸福的時期,金融需求表現在財務咨詢、旅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理財機構針對這一階段的客戶提供的理財工具主要包括:債券投資、基金投資、稅收籌劃、儲蓄計劃和養老規劃、黃金投資和收藏品投資等。相對應的理財方案應該是:資產增值管理>養老規劃>特殊目標規劃>應急基金。

(六)退休期理財工具的選擇

退休期就是指退休后的時間。這一階段客戶主要的目的是安度晚年,投資和消費通常都非常保守,可承受風險(波動、損失)的能力較弱,其資金為辛苦半輩子的積蓄,不會放到風險大的計劃中去。理財機構應該將重點放到保守且套現能力較強的組合上。以備有需要時(如緊急醫療等)能夠有足夠現金應急。退休最忌諱的便是盲目投資,如果把退休金或終身儲蓄孤注一擲、錯投誤投,會導致血本無歸的理財災難。理財機構的理財策略有:養老規劃、遺產計劃、儲蓄計劃、債券投資和黃金投資等,最重要的是養老規劃和遺產計劃。相對應的理財方案應該是:養老規劃>遺產規劃>應急基金>特殊目標規劃。

在現實理財活動中,各種理財策略一般不單獨使用,也不是某一階段只使用一兩種理財策略。在理財活動中,理財機構一般會針對不同用戶的特點如偏好、風險承受能力等,結合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征,為客戶制定特定的理財組合(主要是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理財機構只有掌握了客戶的信息,才能為客戶量身制定理財策略,以實現客戶的人生效用最大化。

個人理財論文:高校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問題和對策

摘 要:圍繞一般居民家庭理財需求,個人理財課程教學需要不斷改善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理財能力。在認識個人理財課程教學重要性基礎上,概括個人理財課程的特點,從課程需求、課程定位、實踐教學和案例選取等四個方面分析了該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個人理財;理財規劃;教學方法。

家庭理財行業發展日趨成熟,大學生需要提高對個人理財行業的認識,加強自身的理財能力,以便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這一背景下,開設《個人理財》課程的高校也逐漸增多。目前,對該課程的教學尚在探索之中,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適應大學生的理財需求,如何改善課程教學以便提高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能力。對這一問題探討的深入,有利于完善個人理財教學,不斷提高大學生財商水平。

一、加強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一)個人理財社會需求增長較快。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金融投資工具種類的不斷增加,社會理財需求增長較快,理財產品市場不斷擴大。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中高端消費者人群中,約78%的受訪者需要理財服務;50%以上的人愿意為理財服務支付費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國個人理財市場每年的業務增長率達到 18%,而據該項調查預計,在未來 10 年里,中國個人理財市場將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1]。金融投資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們對專業理財服務的需求,理財規劃師行業前景廣闊,因此,培養大學生具有理財規劃方面的專業眼光和視角正在成為高校理財教育的基本目標。

(二)大學生理財能力亟待提高。

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時,大學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大學生已不滿足于基本生活消費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過一定的投資渠道為富余資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門路,但實際上,他們的理財行為和理財觀念之間還有較大差距。有調查表明,雖然大學生將證券投資列為投資首選渠道,但真正具有實際股市投資經驗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學生表示,需要理財知識并希望通過高校的理財教育課程、報紙雜志、專家講座等方式獲取理財知識[2]。

二、個人理財課程的特點。

(一)綜合性和系統性。

高校個人理財類課程綜合性突出,涵蓋了金融、會計、經濟、管理等諸多領域,需要大學生擁有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保險學、房地產金融學、國際金融學等諸多課程學習的基礎,而且對不同課程知識之間的整合度較高。個人理財類課程以居民家庭理財規劃為主要服務目標,包含著投資規劃和生活規劃兩大類內容。投資規劃不僅包括證券投資規劃,如股票、債券、基金和期權等金融工具的規劃,而且還包括外匯、黃金等方面的投資規劃。生活規劃包括了現金規劃、儲蓄規劃、消費信貸規劃、房地產規劃、保險規劃、稅收規劃、子女教育規劃、退休規劃和遺產規劃等諸多方面。

(二)實務性和專業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家庭都是經濟活動單位,都需要解決如何擴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費的問題,個人理財是以實現居民家庭的財務自由目標而展開的一系列財力分配活動,包括了投資管理、融資管理和流動資金管理三個方面。一般情況下,家庭理財集中在投資上,很多人將理財等同于投資。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資金的分配問題,需要平衡好自身財力和消費水平的關系,因此,個人理財包含著比投資內涵更廣、更為實際的內容。個人理財是在居民家庭難以應對復雜的財務管理體系狀況下誕生的,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較完善、規范的理財規劃師行業。理財規劃師包括了注冊金融策劃師、特許金融分析師、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特許財富管理師等諸多行業資格認證的專業理財人士。除理財規劃師外,廣義上為居民家庭提供理財服務的專業人員和提供相關服務的類似人員,還包括了保險專業人員、證券和投資咨詢專業人員、會計師、律師、遺產規劃師等等。

三、個人理財課程教學存在問題。

(一)適應學生理財需求的教材少不同專業的學生對理財課程有著不同的需求,一般來說,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希望獲得增加對理財規劃師職業能力的了解,加深對已有金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認識,而理工類和醫學類等其他非財經類專業學生則想通過對理財課程的學習,了解投資的基本知識,做好自己的生活規劃。但是,從目前已有的《個人理財》或者《理財規劃》教材來看,案例分析較少,而對各類理財知識的介紹成為重點,如股票投資、證券投資、房地產投資、外匯投資、保險等基本知識的介紹占據了大半的篇幅,對財經類專業學生來說,這些知識都已經了解過,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這些教材授課,學生就會認為再學已經學過的知識意義不大,從而對《個人理財》課程由新鮮、好奇逐漸轉向厭倦情緒。目前各個高校開設《個人理財》課程的專業多是財經類,因此,教材內容體系的不完善,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理財能力的實際提升。

(二)課程定位并不恰當。

《個人理財》課程定位一般是專業選修課或者一般的選修課,很少作為專業課出現。財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綜合性強的個人理財課程由于涉及到眾多金融投資工具和會計、稅收、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將其作為學生的專業選修課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是,從該課程的特點來看,知識綜合性強需要一定的教學課時讓學生融會貫通,實務性強需要學生多實際操作,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財多體會、多實踐,所以各高校分配給專業選修課的 30 多個課時就顯得不足。另外,選修課的課程定位也使部分學生存在輕視該課程的傾向,因此,隨著對個人理財課程定位認識的加深,將其調整為專業主干課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過多重視理論教學。

目前,各高校對個人理財課程的課時分配只是在32 課時上下。有限的教學課時使得實踐教學課時捉襟見肘,而強調實踐教學又會使學生的知識整合度欠缺,加上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重視理論教學成為有限課時內的理性選擇。

除了該課程的教材過多重視各類理財知識的介紹性內容外,就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這類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老教師們一般不愿涉足,這給年輕教師留下了較大的發揮空間。年輕教師理論知識較強,但教學經驗不足,對不同知識之間的銜接轉換上掌握還不夠熟練,因此,在講課中往往對實際操作重視不夠,傾向于理論講解。對學生而言,如果年輕教師理論教學與學生實際需求結合不緊密,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會快速下降。

(四)教學案例較為簡單個人理財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作為生活情景的簡化模擬,案例教學能將枯燥的理論變得簡單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選擇往往只為某一章節、某一種理財知識準備,情景設置過于簡單,使學生對案例本身的認同度不高。

除了個別教材在最后一章設置綜合性很強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種類理財知識的案例之間的互聯互通,也就是說,能將簡單的兩三種理財知識結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這也導致對案例本身的問題設置等一系列引導性的思考還欠深入。

四、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對策。

(一)加強調查研究,注重學生理財能力培養。

經濟社會的快速變化影響著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認識,大學生群體的財商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個人理財課程教學需要加強大學生理財觀念和能力的調查研究。來自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的大學生,理財觀念和經驗存在很大的差別。所學專業不同的大學生,其投資理財能力差異也較大。在個人理財課程開課前,可以設置簡單的理財課程需求調查問卷,對大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和動機進行統計分析,以便摸清大學生的實際理財狀況,能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參與案例討論和課外閱讀或實踐活動的信息反饋,注重學生解決生活模擬理財問題的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性的培養,幫助其養成較好的理財習慣,使大學生的理財能力能夠不斷提高。

(二)對個人理財課程重新定位。

解決個人理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逐步改變個人理財課程的選修課地位,將其納入專業主干課程。通過延長教師的授課時數,可以有充分的教學時間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者兼顧,會吸引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入到理財課程教學中來,他們的經驗和能力能夠縮短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過程,更能適應學生的理財需求。課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強化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一些財經類專業的學生,會加大對理財規劃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的需求,使其主動學習的動力增強,切實提高其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個人理財課程實踐教學力度。

加強實踐教學是改善個人理財課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徑有以下 4 條:一是結合大學生自身的消費和理財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理財知識的案例討論中,針對自身情況制定相應類型的理財規劃,通過相互討論交流理財信息,提高實際理財能力;二是開展理財模擬大賽,以賽帶練,促進學生理財學習的興趣;三是邀請職業理財規劃師、金融投資界專業人士舉辦理財規劃講座,使學生對實際的、前沿的理財業務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四是和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保險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多參觀,實際感受理財業務的運營流程,體驗理財文化,加深對實際理財市場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學案例的綜合性和嚴謹性。

在理財教學中,需要精選案例,建立教師自己的理財案例庫。選取案例可以從教材和經典案例中直接拿來,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師從網絡、身邊的案例等搜集,并進行加工,以適合教學需要。可以選擇從綜合性較強的案例中刪減不必要的內容,突出案例所要體現的某2 個或某幾個方面的理財知識,注重案例的適度綜合性,同時又要保證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對學生的理財能力有直接應用的價值更好;也可以從已有的幾個簡單案例進行整合,將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財問題放到同一個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過程中要注重理財規劃的邏輯性,設置問題要循序漸進,既能回顧已學知識,又能引導到新學的理財知識上。

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反饋思考所用案例的適用性、綜合性和嚴謹性,不斷整理財案例庫,增強案例教學的生命力,使之能對提高學生的理財能力提供切實的幫助。

個人理財論文:我國當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分析

摘要: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比較起國外發展成熟的業務,我國只是剛剛起步,并存在不少不可避免的問題。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加強我國銀行的競爭力,促進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個人理財;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思考

一、個人理財概述

所謂個人理財業務,就是銀行為滿足自然人客戶的多樣化需求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服務,如:理財咨詢、理財分析、存單質押、開具存款證明以及委托存款轉期轉賬等。從消費者角度講,就是確定自己的階段與投資目標,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在專家建議下調整資產配置與投資,并及時了解自己的資產帳戶及相關信息,以達到個人資產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業角度講,一是要研究開發個人理財產品,二是要提供專業的理財服務。

按照西方銀行業的觀念,“個人理財”服務就是意味著客戶將資產交給銀行后,完全由銀行代為打點,按照客戶與銀行之間約定的額度實現資產增值。而我國銀行業目前所謂的“個人理財”服務,客戶并不能把資產交給理財中心,由它代為投資、管理,而是只能向客戶提供建議。

綜上所述個人理財業務是以“經濟學”追求極大化為精神,以“會計學”的客觀紀錄為基礎,以“財務學”的運作方式為手段,從個人角度希望達到實現個人理想,提高生活品質,豐富家庭生活的目標;從金融企業角度,集合和創新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綜合性個性化的理財服務。

二、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首先是將企業客戶作為它重點發展的客戶。實際上隨著個人財務的增長,個人客戶成為銀行越來越重要的客戶,個人理財只是個人客戶業務中的一種。目前在一些富裕的地區,個人的業務已超過了企業的業務,所以與個人有關的業務有著較強的增長潛力。另外,從我們國家居民的財富增長速度看,它也為個人理財提供了一個現實的需求和成長的土壤。

在過去的幾年里,各銀行個人理財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地從城市的各個角度脫穎而出,各種品牌“量身定做”、“一對一”等詞匯充斥著媒體報道。如招商銀行推出“快易理財”、“酒店預定”、“貴賓等機”、“遠程醫療緊急救援”四項個性化服務項目;興業銀行推出“自在增利”業務;工行繼“理財金賬戶”后推出了金融@家,從根本上突破了銀行柜面服務的地域和時空限制;農行的金鑰匙金融超市,讓各階層的顧客享受“一站式”貴賓化服務;中信的理財寶;民生的錢生錢也都在從盡可能提高客戶的收益方面突出自己的影響力。

但是個人理財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反映了各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和理財服務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三、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業務需求不足

1.業務的服務門檻偏高。多數個人理財項目定位于少數的高端優質客戶,服務門檻過高,造成客源稀少。國內銀行一般“門檻”在20萬元以上。如招商銀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戶資產要達到50萬元;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要求客戶資產達到20萬等。中國目前來說總體上高收入客戶比例較低,從現有品牌看,門檻的偏高導致能夠滿足這一門檻條件的客戶比例并不多。這更顯示了我們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它還不能合理地駕馭和掌握居民的理財的需求,合理地確定門檻條件。

2.個人理財業務宣傳不到位。這體現在銀行市場營銷觀念不強,廣告宣傳做得不深不透。多數銀行理財人員缺乏主動營銷意識,“坐、等、靠”思想嚴重,認為客戶自己會上門來要求進行個人理財;或是不善于通過常規業務發展與客戶的關系,造成理財業務開展的范圍不大。也導致不少客戶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片面認識,有些人盡管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但又普遍存在“財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水準心存疑慮,對此業務持觀望態度。

(二)理財產品缺乏個性

我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有同質化趨勢,如在投資領域,幾乎都是證券、外匯、保險、基金等投資產品的組合。就目前的個人理財市場,與成熟市場的銀行理財相比,業務范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而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因此可以看出目前銀行針對普通人的“個人理財中心”的服務還處在較低的層次。

(三)商業銀行的政策體制問題

目前我國金融業屬于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足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而對這些產品的適用性無能為力,這種狀況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空間。目前,商業銀行理財方式只是傳統的儲蓄業務、貸款業務、外匯業務的簡單列舉、堆砌和整合,限制條件多,對于有些產品也只能停留在業務品種介紹、咨詢建議、辦理簡單的中間業務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理財。

(四)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

目前銀行的理財員大多是原來銀行儲蓄所的員工,對證券投資和保險業務不甚了解,所以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近年來,雖然商業銀行加快步伐進行理財客戶經理的培養力度,但多數理財經理參加理財專業培訓的機會較少,即使參加了理財業務培訓,個人理財技能仍以銀行類業務為主。而理財業務是一項專業學問很深、操作技術性很強的業務,理財涉及到稅收、財務、會計、法律、投資、銀行、保險等多方面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若不具備全面的財務分析能力及金融專業知識,就很難確保服務質量。

四、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思考

(一)提高營銷手段,加大個人理財的宣傳力度

通過各種媒體開展廣泛的個人理財宣傳,使廣大居民懂得理財的重要性,要把銀行的理財產品通過各種宣傳渠道介紹給廣大客戶,講明利弊關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讓客戶自愿選擇。商業銀行也應該充分利用廣泛的有形的銀行網點進行理財產品和專業服務的宣傳,同時加大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網點的滲透率,使客戶既能享受到人性化的專業服務,又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得到的理財服務。

(二)實行差別化、個性化服務

個人理財的重點在于個性化的服務。因為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理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對于風險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資需求來進行個性化服務,這才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真正方向。另外商業銀行在服務好高端客戶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中低層次的客戶,因此要對客戶市場進行細分,提供差異化理財服務。

其次還要提高客戶管理水平,加強專業化服務。商業銀行要在競爭中處于領先優勢,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優秀理財品牌,通過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品牌產品,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并實施差別定價策略,從而支持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三)加強跨行業的合作,豐富理財業務

通過整合現有產品,提升服務層次,為客戶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使居民的貨幣資產以儲蓄為紐帶,在儲蓄、支付和消費環節以及證券、保險、基金等投資領域合理流動,并從這些業務辦理進程中得到綜合效益,逐漸形成以中等收入客戶為主體,高端客戶為核心的新個人客戶群體。這就要求商業銀行應該與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加強跨行業合作,從現階段互相業務發展到更廣泛的行業間接觸。隨著商業銀行的經營體制的變化,銀行有必要開發混合型的金融產品,例如銀行與基金公司合作開發基金信用卡、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保險儲蓄卡等。

(四)培養專業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

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及客戶管理水平,就要加強專業化服務培養和選拔專業的理財客戶經理。隨著中國金融理財師(cfp)資格認證制度施行,商業銀行應該優選一批業務熟練、責任心強、對個人理財業務感興趣的精英員工,進行保險、股票、債券、基金、稅收等金融經濟專業知識的強化培訓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銀行業務,同時具備各種投資市場知識,懂得營銷技巧,又通曉客戶心理的高素質理財人員隊伍,為不同職業、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文化背景的各類人士提供理財服務。

五、結語

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以及人們對財富管理理念的不斷深化,個人理財業務已逐漸成為金融業發展的新焦點,各金融機構均把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做為搶占市場份額、贏取中間業務收人的重要手段。

可以預測到個人理財服務是一個蘊含巨大機遇和廣闊前景的市場,個人理財服務業務的發展將是商業銀行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要要增強銀行競爭力,就要重視個人理財這一創新業務,塑造理財品牌,突出自身特色,從提高理財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方式等方面入手,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

個人理財論文: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理財備受關注,大力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商業銀行防范化解經營風險,適應國內外競爭的必然要求。圍繞著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因素提出了促進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創新

1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必要性

1.1 滿足個人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月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6.2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9.3%。個人金融投資理念的不斷成熟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如此大的基數釋放出一個不大的比例就會產生巨大的市場容量。從個人角度來看,個人居民儲蓄的增加,金融投資產品和渠道的多樣化,個人資產及消費欲望的增加,人口老年化及老年人口相對貧困化,從一而終就業模式的消失及社會保障體系重建,人生模式的多樣化及財務風險的增加,使得專業性的金融系統理財服務成為一種需要。

1.2 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

(1)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最終經營目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逐步過渡,各銀行之間的金融競爭越來越激烈。為改善對客戶的服務,各家銀行都在努力擴大服務范圍,增加服務項目,開發新的業務品種。因此,拓展經營領域,深化服務內涵,尋求功能創新是我國銀行業在這種經營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2)個人理財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防范化解經營風險。

我國銀行業的現狀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社會信用過于集中在銀行;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對公業務、批發業務上,對私業務以及零售業務所占比重較小;資產負債業務所占比重過大,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所占比重較小。上述三個方面問題使我國銀行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而個人理財業務不僅經營風險較小而且能帶來可觀的經營收益,有利于商業銀行防范化解經營風險,實現從單一的資產負債業務向全方位的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相結合的多功能個人金融服務的轉變。

1.3 適應變化的國際競爭環境

2006年年底金融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全面享受國民待遇。外資銀行出于網點、人才等因素限制,不會將存貸業務作為重點來發展,而會將中間業務的發展作為“切入點”,逐步擴大他們的經營范圍和業務品種。個人理財業務將是國內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爭奪的重點之一。

外資銀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靈活的經營機制、豐富的管理經驗,早已對我國零售銀行領域潛在的巨大發展空間虎視眈眈。為了應對外資銀行進入的挑戰,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將發展中心轉移到零售業務中來。根據國際通行的“二八法則”,在零售業務中,20%的客戶將帶來80%的利潤。因此,爭奪最高端的20%的優質客戶資源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要在零售業務中贏得優質的高端客戶,個人理財業務極為重要。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以其領域廣、批量多、風險小、個性化、收入穩定、附加值高等特點,成為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2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

個人理財服務在國內雖然剛剛開始起步,但是,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迅速增加和個人投資意識的增強,國內個人理財業務己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對優質客戶的理財服務成為國內各大銀行的競爭焦點。雖然各商業銀行開辦了各種各樣的業務,但其共同特點表現為:銀行的理財服務產品,以結算類為主,層次低,品種少;理財服務也僅是為客戶咨詢,提供理財建議書,理財服務設置的門檻過高;對于國際上主流的個人信托業務涉足少;側重于推銷銀行現有產品,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不夠;國內各銀行所提供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同質,缺乏品牌。

3 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因素

3.1 分業經營限制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

1995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確定了銀行、信托、保險、證券等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限制控制了業內風險,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金融交叉發展和相互促進,也限制了個人理財拓展的空間。銀行、保險、證券各自為自己的客戶理財,三個市場割裂,客戶資金只能在各自的體系內循環,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增值。同時,理財機構不能代替客戶直接投資,個人理財業務最核心的部分無法實現。銀行不能涉足保險、證券、基金等,無法對個人資產進行全權管理,其理財服務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服務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

3.2 金融市場不發達制約了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

我國目前尚未實行利率市場化,金融企業競爭只能通過產品和服務進行,而無法在貨幣價格上給予優質客戶更多的優惠,更無法通過貨幣價格在產品上有所創新。相比之下,國外銀行可以在交叉銷售時制定更為靈活的定價策略。

中國資本市場不健全,可供投資的渠道有限。股票、保險、債券品種單一、基金剛起步,外匯資本項目尚未放開,制約了國內外匯業務的發展,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這使得中國現在的理財市場必然受到局限。

3.3 銀行自身業務體系不完善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1)理財品種不豐富。理財業務與傳統業務最為不同的就是其“個性突出”,不同理財機構針對不同的客戶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資領域的比較優勢,安排最適宜的投資期限,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要。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名目眾多,但各家銀行推出產品實質上大同小異,互相效仿,產品整體技術含量較低,營銷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也基本一致,僅局限于利率、匯率掛鉤與國債、央行票據等投資組合的幾種產品,不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有差別、有選擇地進行產品設計和客戶服務,產品同質化嚴重。

(2)專業理財人員素質不高。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要求理財人員必須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投資、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務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國外和我國香港地區一般都對理財業務人員資格有明確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時間較短,理財經理多由個人業務部門客戶經理兼職。由于人員素質跟不上,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主要是資產管理業務,且僅停留在產品上,深層次的理財業務還無法開展。

(3)組織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缺乏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沒有一個專門部門來對個人理財進行統一規劃、研究開發和協調指導,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處于自發狀況,部門之間條塊分割,相互之間協調不順暢,也影響了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

(4)信息系統不健全。多數銀行的業務運行系統建立在賬戶基礎上,客戶信息極為有限,無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同時,商業銀行間、商業銀行與證券、保險、信托之間的客戶信息資料不能共享,客觀上造成客戶信息資源的浪費,不利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向縱深發展。

4 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要加快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

(1)盡快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就可以在除了產品和服務競爭以外,展開價格的競爭,進一步可以在貨幣價格上進行商品創新,實行更為靈活的定價策略。

(2)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

(3)允許銀行混業經營。綜合性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允許金融的混業經營。當前,客戶對銀行的理財要求是希望銀行能夠提供一攬子的保值增值服務,但我們的銀行目前基本上只能設計一些簡單的金融理財服務方案。因此,政府應對現有限制銀行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政策法規進行修改,從而使各商業銀行可以丟掉經營政策上的鐐銬,大膽開展個人理財業務。

4.2 要加大理財市場的培育

(1)要設計符合中低客戶需要的產品,開發中低客戶市場。當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上是針對高端客戶而言的,市場準入門檻高,許多有理財愿望的中小客戶被拒之門外。誠然,對銀行來說,抓住高端客戶非常關鍵,但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是中小客戶占絕大多數,中小客戶個人理財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為實現銀行的長期利潤,商業銀行不應忽視這一市場。

(2)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個人經濟活動也十分活躍,但是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步伐卻大大拖后,無法對個人經濟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管和懲治,造成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即使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也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這種資源浪費想要盡快解決,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動各級人大立法,另一方面為個人信用管理提供協助和技術支持,實現信息共享。

4.3 要提高理財人員的整體素質

(1)要選拔一批理財專家培養對象,在選拔上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將一批具有熟悉金融專業知識、具有投資意識和營銷經驗的業務骨干選拔到理財崗位上來。

(2)強化專業性的系統培訓,重點加強投資理財知識、客戶營銷技巧、理財方案設計的培訓。可以通過與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橫向交流使理財人員全面掌握各類投資市場知識。

(3)實行資格準入制。統一對理財人員進行資格認證和考核管理,做到持證上崗。

4.4 要加快金融創新

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種類不多,特色不突出,由于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多樣性且不斷變化,為了充分滿足客戶需求,商業銀行應:

(1)不斷推進理財產品的創新。理財產品的創新首先是要新,商業銀行設計產品或服務時,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充分體現本行的智慧和優勢,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尋找市場發展空間。

(2)開發適用性產品。個人理財產品只有適用才有客戶和市場,才能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潤。為此,商業銀行提供的創新產品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而準確的市場定位來自于對客戶進行細分,即按一定的標準(如按收入、年齡、風險偏好等標準)進行分類,然后量身定做理財產品,突出產品的個性和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客戶群投資理財的需要。

(3)開發有價值的產品。要真正能給客戶帶來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滿足客戶委托理財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戶的加入,才能推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

個人理財論文:淺談城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思考

論文關鍵詞:個人理財 城市商業銀行 理財產品 風險

論文摘要:目前,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競爭激烈,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城市商業銀行需以城市居民、中小企業作為市場定位,堅持理財產品特色開發,重視主動營銷、裙帶營銷方式的運用,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同時堅持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相結合。

一、 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迅速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理財顧問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綜合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居民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對財富理財的需求越來越強,中國銀行理財業務迅猛發展,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匯豐、花旗、東亞等外資銀行憑借先進的管理理念、豐富的理財服務經驗和便捷的全球投資渠道優勢積極登陸中國,搶占高端私人理財市場;國內大型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憑借自身規模和實力紛紛建立“理財工作室”、“理財中心”開展理財業務,不斷研發推出系列化和組合化的理財產品,例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光大銀行“陽光”理財、民生銀行“非凡”理財等等。理財產品類型也由最初的儲蓄型理財產品發展為包括結構型、信托貸款型、票據型、債券型及qdii等多種理財產品。

二、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與全國理財業務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相比,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卻不盡人意。2008年發行了理財產品的城市商業銀行只有19家,占所有發行理財產品銀行總數的34%,但綜合理財能力前10名的銀行中城市商業銀行只占據1席①。由于在研發能力、網點規模、管理水平等方面與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存在較大差異,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夾縫中生存。

三、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1、理財市場定位

首先,在全國所有的城市商業銀行中,除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少數幾家城商行規模實力較強之外,絕大部分的城市商業銀行屬于小銀行,研發能力相對較弱、網點規模較小,難以占據高端客戶市場。其次,“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是城市商業銀行的基本市場定位,中小企業和城市居民是其傳統業務市場。第三,從客戶方面來看,高端客戶投資金額大、抗風險能力很強,但同時要求的收益率也相對較高,與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相比,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具吸引力;低端客戶投資資金少、抗風險能力較弱,不適合作為理財業務的營銷對象。而中端客戶投資金額適中、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傾向于收益風險均衡型理財產品,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能完全滿足其需求。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應定位于城市居民、中小企業等中端客戶群。

2、理財產品研發

一是堅持市場跟隨型研發策略,以開發成熟型理財產品為主。開發新的理財產品需具較高的前期投入研發成本、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較高的風險管控水平及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城市商業銀行的自身能力難以達到上述要求。而堅持市場跟隨型研發策略,開發市場上相對較成熟的理財產品開發成本低、市場風險小、業務管理較成熟,例如信托貸款型、債券票據型、打新股型等理財產品。二是適當開發個性化、本地化的特色理財產品。城市商業銀行具有地域性較強的特點,對本地市場需求、客戶群體等情況比較熟悉,城市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特點,開發適合本地客戶或基于本地市場的理財產品,形成自身獨特的產品競爭優勢。三是加強合作,走理財業務聯合發展之路。城市商業銀行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共同開發、銷售理財產品,實現風險分擔、收益共享;城市商業銀行還可以利用自身地域性網點渠道優勢與具有產品研發優勢的大中型銀行合作,通過代銷其理財產品獲益;此外,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與信托、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適合城市商業銀行的募集資金規模較小的理財產品。四是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嚴控理財業務風險。理財業務之所以能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發展的新興業務,主要原因在于理財業務是一項收益較高的中間業務,但其風險也是各項銀行業務中較高的,例如利率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等。理財業務一旦形成風險并產生損失,將對銀行良好的社會形象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風險管控水平有限的城市商業銀行來講,控制理財業務風險尤為重要。

3、理財渠道運用

由于城市商業銀行不具有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外資銀行在媒體宣傳投放、銀行品牌信譽度等方面的優勢,所以不能坐等客戶上門。城市商業銀行的營銷優勢在于其本地化客戶經理團隊,他們在當地擁有較好的人脈和客戶資源,通過現有的各項業務與當地企業、居民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城市商業銀行應當采取主動營銷、裙帶營銷的方式通過“客戶經理——現有客戶——客戶的客戶、親朋”發展模式積極營銷理財產品,搶占擴大理財業務市場份額。

4、理財人才培養

企業的競爭實際就是人才的競爭。城市商業銀行要想在理財業務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打造一支精英理財團隊。首先,城市商業銀行可以適當從同業引進高級人才,在并不熟悉的理財業務上迅速打開局面、進入市場。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方式存在費用高、同業人才緊缺的缺點。其次,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與信托、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通過共同開發推廣理財產品、邀請專家對本行員工培訓等方式,借用外部人才發展銀行自身的理財業務。但這種方式存在著不確定性的缺點。與此同時,城市商業銀行應當理財團隊建設的重點放在培養自己的人才方面。一方面要支持鼓勵員工參加理財規劃師、證券從業資格、基金從業資格、保險從業資格等各類金融職業培訓,加快理財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建立人才的激勵機制,創造人才實施才華的平臺,發揮其業務潛能,實現其人生價值,提高人才事業忠誠度。

5、理財業務目標

自2007年1月份我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以來,外資銀行加速了在中國的布局和業務發展,國內的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也不斷豐富完善自身的金融業務品種,中國金融市場進入了戰國時代,城市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局面。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理財業務已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發展的新興業務,競爭尤為激烈。但是理財業務是城市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之一。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近期首要目標不應是提高盈利水平,而是:1)豐富自身銀行產品,完善金融產品體系。理財業務是一個新興的銀行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城市商業銀行不能在起跑線上輸給其他銀行。通過研發理財產品可以豐富銀行產品體系,積累業務管理經驗,培養鍛煉研發營銷人才,為以后業務的發展夯實基礎。2)培養穩定忠實客戶群體,搶占中小企業、個人客戶市場份額。通過不斷研發推出適合客戶需求的理財產品,可以將客戶長期吸引住,逐漸將其培養為忠實的客戶群體,避免因為理財產品種類缺乏而喪失已有客戶,進而對銀行其他業務造成沖擊。

個人理財論文:淺論發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淺析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和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對策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

在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出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個人理財業務將隨著市場環境逐漸成熟而發展

從改革開放至今的30年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有了更多的財富積累,使得人們對理財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人們僅靠個人是很難成功地進行理財的。所以,他們需要專業的理財建議,幫助他們實現理財計劃。因此,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很有必要的。

(二)投資市場環境的改善將擴大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證監會積極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推進證券業務創新。同時,政府大力規范房地產市場、抑制樓市炒作。另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制度的改革進程在穩健發展。這些政策和措施將極大地促使我國資本和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使可加入的投資渠道、可選擇的投資產品和可投資的規模相應擴張,將會極大地增強居民個人理財的愿望和參與程度。

(三)混業經營趨勢的不斷強化將從體制上推進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準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銀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使得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進一步明朗。另外,我國開放金融市場后,國際混業經營的模式將不可避免地從外部影響我國,使我國的金融業混業經營進程在實踐中得到實質性的推進。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相對較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國家金融業政策的限制

目前我國金融業仍然是分業經營的狀況,《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銀行、保險、證券三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二)缺乏專門的理財服務系統的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建立和運用客戶資料庫分析系統是銀行個人理財的基礎,以客戶為基礎的客戶資料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多數銀行的信息系統仍以業務處理、數據保存為主,很少考慮對產品和客戶信息的分析整合,因此無法進行準確的銀行收益測算和客戶價值評估,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客戶的差異性和針對性。服務系統的落后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三)客戶對理財認識存在誤區

由于國內沒有積極普及金融教育,客戶對個人理財認識存在著誤區,目前我國大眾的理財意識雖然有所增強,但是大多數人對個人理財的概念缺乏正確認識,理財觀念淡薄。不少人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理財就是儲蓄,更有甚者認為理財就是賺錢。

(四)外資銀行加入競爭

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引起了劇烈的競爭。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也存在基礎建設薄弱、核心產品缺乏、經營觀念落后、營銷方式單一等問題。同時外資銀行擁有豐富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經驗,可見外資銀行加入競爭將會給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

(五)經營理念落后缺乏創新

一些銀行雖然成立了理財中心或個人理財部門,但是由于認識不到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內部組織結構、人員配置、以及網點布局、硬件配備等方面沒有認真研究,仔細實施,以至于到最后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方面的浪費。目前,個人理財業務僅僅局限于理財產品方面,沒有技術含量,大家一窩蜂擠上去,沒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做響自己的品牌,搞出獨一無二的特色。我國很多商業銀行做的還只是把自己做的產品展示出來向客戶推銷,而并非是為客戶量體裁衣,提供個性化服務,進行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和投資組合建議。

(六)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

從國外情況來看,理財還涉及到稅務、財務、會計、保險、證券甚至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實際操作,而理財業務大到人生目標的實現,小到日常的生活開支,方方面面無不囊括在內,因此對理財人員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大多是從柜臺業務人員中篩選出來的,即使參加了銀行組織的培訓,個人理財技能仍以銀行類業務為主。但顯然,國內的理財人員滿足不了這一要求,很難確保服務質量。

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建議

(一)加強行業合作,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

隨著金融業本身的發展及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加深,金融業混業經營將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加強行業合作,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商業銀行應該與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加強跨行業合作,從現階段相互間業務發展到更廣泛的行業間合作。

(二)建立健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科技發展相對落后,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銀行業的需求,想要適應以后銀行業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形成專門的理財服務甚至經濟網絡服務系統。

(三)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

商業銀行應結合自己多網點的優勢,利用媒體和中介機構加強宣傳、正確引導消費者,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積極培養和開發理財市場。同時,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尋找適合客戶的產品組合。

(四)加強品牌建設

加強品牌建設,強化品牌的管理力度,加強對品牌推廣的支持和指導,引領分行統一建設規劃、培養標準、服務模式和推廣活動,打造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商業銀行在打造個人理財品牌時應體現差異化,提升品牌內涵,增強品牌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五)加強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現在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且模仿能力強,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獲得一時的利益,得不到長久的效益。因此,在上述對客戶進行細分的情況下,應該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不同的服務,加強產品、服務的創新。沒有兩個客戶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如何做出最適合客戶的產品是必須要研究的。當能夠根據每一位客戶的需求做出最適合他的產品,那么“個性化”服務就達到了極致。

(六)壯大理財專業人員的隊伍

理財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情況,因此,各商業銀行要積極培養和選拔專業的理財客戶經理,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滿足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隨著金融全球化及混業經營的發展,對我國今后的理財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以及抗壓能力,組建一支專業的、全能的個人理財專家隊伍勢在必行。

個人理財論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問題的研究

【摘要】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與現實中的個人理財需求不相適應。本文指出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簡要分析了個人理財業務需求,提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問題;建議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層次有待提高

近年來,國內各家中資銀行紛紛成立了“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針對高端客戶的服務,而大多數理財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較低層次的服務。一些銀行提供的個人金融業務基本還停留在原來的存貸業務層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過是如代買國債、金融業務咨詢等簡單的業務。銀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產品展示出來供客戶選擇,而并非是為客戶量身裁衣,進行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和投資組合建議。

(二)金融產品(包括理財產品)單一,且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推出合規的金融產品只有幾十種,與世界各大銀行兩萬多種金融產品相比簡直是滄海一粟,根本不能滿足廣大個人的理財需求。同時,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能力很弱。在金融產品的開發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創新意識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顧客無所適從。

(三)個人理財服務對象門檻過高,缺乏適合普通大眾和工薪階層的金融品種

金融品種缺乏廣泛的適應性。雖然近年來銀行開拓的個人理財品種在不斷增加,同時為不同的客戶開發不同的產品,但是能向大眾普及的產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起點需要達到5萬元甚至10萬元才能辦理,個人通知存款的起存點也要在5萬元以上,服務范圍狹小,沒有適用普通大眾和工薪階層的金融品種。

(四)商業銀行提供的是金融產品,而不是金融服務

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是把產品的宣傳單分別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戶任意選擇,而缺乏個性化服務。因為客戶不能單憑自已對一些宣傳單上的介紹而全面了解這些產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各種擺出來的理財產品,而是銀行的理財人員在詳細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據客戶的特點來設計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

(五)現有商業銀行的普通員工和專業理財人員理財專業素質急需提高,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業銀行中,很多銀行的普通員工都不知道什么是“個人理財”,又怎樣去開展個人理財市場的營銷?有些銀行理財人員只是經過銀行內部挑選,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和學習就直接上崗。而對于一些資深的理財專業人員又缺乏行業規范管理和職業道德約束,例如一些客戶資料保密、產品風險提示等風險管制等。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戶個人理財觀念不正確, 個人理財市場有待培育

由于國內普及性金融教育嚴重滯后,客戶對風險收益沒有正確的認識,許多顧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財等同于發財,只求利潤最大化,而忽視了投資的風險;部分銀行理財營銷側重于收益的宣傳,沒有嚴格履行風險提示義務,使個人理財金融產品的預計(設計或宣傳)收益率與顧客的實際收益率差距很遠,其結果是絕大多數客戶不在銀行開辦個人理財業務。

二、關于改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建議

(一)加強對客戶需求的調查研究,尋找和開發市場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效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9.26萬億元,儲蓄余額達到14.23萬億元。在對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四個城市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曹文,銀行個人理財市場問題凸顯)。這說明了我國目前開展個人理財服務的社會需求很廣泛,越來越多的普通客戶渴望得到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一站式”服務。但是現在中資商業銀行一般都和外資銀行一樣,把著眼點放在20%的重點客戶市場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階層客戶忽略掉。外資銀行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于他們所擁有的網點資源、經營金融業務品種范圍等條件的限制,而這正是中資商業銀行所擁有的優勢。根據以上的調查和現在的實際情況,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別是經濟較發達地區家庭都有數額不等的儲蓄存款。如何對這些存款進行保值、增值、投資和理財?這是客戶和中資銀行須共同考慮研究的。中資銀行要實現由經營產品向經營服務、品牌、文化方面轉變,就絕不能對中低端客戶 “一棄了之”。反而,更應該把它作為重點開發的市場。

(二)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對中低端客戶理財的服務

中資商業銀行應加大在中低端客戶理財的服務力度,例如大力開發一些“基金定投”的業務,讓更多普通工薪階層客戶參與其中。而對于一些中高端客戶還可以細分產品以供客戶選擇,比如銀行傳統人民幣理財產品區,外匯理財區,基金區,保險區等幾大板快。這樣使所有的客戶就對金融理財產品的分類一目了然,便于選擇。

(三)實行差異化服務,不同的客戶配備不同類型的理財服務

首先,對于絕大多數客戶來講,太多的產品會導致其不能選擇而失去興趣。銀行理財人員可以針對每一款產品做個標簽。這個標簽從六個指標來評定該產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加入門檻和成本、接受服務的便捷性和提供產品商的背景。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都具有復雜性、虛擬性、未來性和風險性,但通過上述6個評價指標,基本上”鎖定”了理財產品的特性,當然還有一部分產品特性只有市場和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如此一來,客戶在獲取相關信息的同時可以對不同產品加以優、劣勢比較,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其次,理財群體有不同的層次,有的只需要購買一種或幾種理財產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對自己大筆資金進行理財規劃,這時我們就需要實行差異化服務。一些單一的,小額的理財服務可以由一線或大堂經理代為解答,而一些大額的、復雜的、多種理財產品組合的應由金融理財師(簡稱afp)和國際金融理財師或注冊金融理財師(簡稱cfp)等高級理財規劃師對其進行一對一的服務了。

(四)以市場為導向,加大開發產品力度,增加理財產品種類,開拓理財渠道

1.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選擇理財產品的開發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產品首先考慮的是市場需要,市場才是風向標,因為沒有市場的產品設計得再好也沒用。2.設計和開發理財產品要全方位地運用風險判斷技術和收益測算技巧,要求開發人員對所有金融產品,對各類金融市場了如指掌,并能夠進行綜合運用,測試的程序也非常復雜。所以應該長時間地大力投入。3.銀行除了自行開發產品外也可以加大與其它金融機構的合作從而增加理財產品的種類和渠道。商業銀行由于受金融、證券和保險分業經營政策的限制而無法開展一些業務,但卻可以通過代銷或的渠道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業銀行可以與一些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信托公司合作設計一些靈活多變的理財產品放在銀行代銷代售,從而填補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現行的個人理財市場的格局是銀行搭臺、多家唱戲,但其主角仍然是銀行,銀行憑借龐大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銷售能力,會進一步加強其在個人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

(五)建設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理財品牌產品,實行多層次品牌戰略

1.各商業銀行應開發和建設有特色的理財品牌產品,防止產品同質化現象,增加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顧客。2.從整體發展趨勢看,今后的理財品牌將會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創新能力強、產品差異大、服務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銀行“陽光理財”、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中國銀行“中銀理財”等;第二層次是創新一般、產品差異較小、服務差異化程度較低的品牌;第三層次是投入有限、創新差、服務能力差的品牌。商業銀行應實行多層次品牌戰略,吸引和服務多層次的顧客,擴大顧客群。 3.在品牌建設中,商業銀行應多運用公眾媒體等資源傳播和塑造品牌,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和營銷。因為提供技術含量高、設計差異高、服務個性化的理財產品對于提高品牌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整個銀行業務轉型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六)提高理財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壯大理財專業資格人員的隊伍

與國內外的外資銀行理財從業人員相比,國內中資銀行的理財人員缺乏專業培訓和專業素質,部分從業人員專業水平較低,具備專業理財資格的人員很少。要改善這種狀況,應同時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加強對目前在崗理財從業人員的培訓。2005年3月,我國的《金融理財師考試認證暫行辦法》開始實施。現在已經有很多關于金融理財師(簡稱afp)和國際金融理財師或注冊金融理財師(簡稱cfp)的課程開辦,各商業銀行可以對其在崗理財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勵理財經理層或業務骨干通過考試具備金融理財師(簡稱afp)資格,少數優秀的已經具備金融理財師資格的,再去通過培訓考試具備國際金融理財師(簡稱cfp)資格,使整個理財隊伍具備專業從業資格人員從無到有不斷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個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財類高端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只有從業人員具有過硬的專業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戶信服,讓銀行為其理財。

(七)應加強理財從業人員和理財行業的職業道德和誠信

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行為或者說銷售行為不夠規范和缺乏規管。因為個人理財產品嚴格來說是風險產品,而風險的承擔者是客戶,而現在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大多數是一味強調收益保證,而在談到風險時往往含混其辭,過多過高的承諾不符合金融產品的客觀規律。因此,商業銀行應該作出內部指引,從風險提示到產品設計再到收益說明,全面規范和引導金融產品的銷售行為,用規則和流程科學地防風控險。只有講究理財的道德和誠信,才能令客戶放心,并讓其為自己理財。

(八)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追求收益風險均衡,不斷培育和開發個人理財市場

目前很多客戶的理財觀念只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從而背離了理財的真正意義和作用;還有些客戶只是求安全,任何投資都不參與,只會把金錢長期放在一些風險低收益低的產品上,缺乏有效的理財配置。理財的真正目的是合理地安排資金,使資金保值增值,從而達到人生的收支風險的平衡。

每個客戶的理財目標不同,對收益和風險的追求都有不同。銀行應該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進行不同的產品分配。對于一些保守型的客戶應為他們提供一些存款型、保障型為主的理財產品,而對于一些投資型的可以為其配備一些基金、外匯或信托投資型的產品。對于一些長期投資的客戶可以配一些中長線產品,對于一些短期投資型的客戶則要為他們配些流動性強的產品,讓客戶各取所需。在此基礎上,不斷培育和開發個人理財市場。

個人理財論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管理

一、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流動性風險

傳統銀行理財產品多為儲蓄型產品。儲蓄型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常常被投資者忽略,那就是流動性風險。儲蓄型理財產品往往不允許投資者提前終止合同,銀行理財產品要求的金額也較大,在投資者急需用錢,產品又沒到期時,一旦投資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損失。若遇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資理財產品的客戶將損失提高利率的機會收益。如果銀行利息再次提高,儲蓄存款客戶可立即取款進行轉存,選擇人民幣理財的投資者卻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財產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二)市場風險

時下,受法律法規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以投資收益穩定的央行票據、金融債等為“賣點”,央行票據與國債一樣,雖然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但并不是沒有市場風險的,債券的供給量、物價指數、利率和匯率變動等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人民幣理財產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預期收益率,若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理財和管理經驗,市場風險就會相應增加。

(三)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風險管理的核心,包括對人的道德、能力和一個良好的激勵相容框架的實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銀行應該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客戶的資金量來“量身定做”確定客戶的資產組合。但在很多情況下,理財業務從屬于日常營銷,銀行基層網點“理財師”往往由一線營銷人員兼任。在現行的考核體系下,為客戶理財時,首先想到的是推銷自己機構的產品,其次才是客戶財產的增值,難以堅持投資人利益優先的基本準則。因此,常給客戶造成銀行不過是變了個營銷方式的印象,購買愿望并不強烈。在業務指標的壓力下,甚至將不適當的產品推銷給客戶。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

(四)法律風險

受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的制約,銀行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十分突出。我國混業經營的政策才剛剛松動,法律還禁止商業銀行直接開展證券、信托業務,同時商業銀行無權調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產品和場外市場發育程度很低,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的對象還十分狹窄,品種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較大。如果不能準確界定理財產品的性質,就有可能使理財業務與信托業務、儲蓄存款業務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現法律糾紛,則面臨訴訟威脅,并還會受到有關監管部門的處罰。而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無法充分相互滲透,對銀行從事綜合理財業務形成較大障礙。

(五)聲譽風險

所謂聲譽風險,是指由于操作失誤,不按時履約,違反相關法律規范或其他原因,而給組織創新工具交易的機構或交易中的一方的聲譽帶來的不良影響。聲譽風險雖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損失,但是它會給交易組織機構及交易主體的公眾形象帶來很大損害,使人們對交易組織機構和交易主體失去信任,勢必對其業務拓展和交易規模的擴大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聲譽風險這種無形損失,經過一段時間后一定會轉化為有形損失。

二、風險控制有效實施的外部環境構造

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帶來了新的風險隱患。銀監會對理財業務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商業銀行從風險可控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個方面嚴密防范和監控理財產品等創新業務的風險。

為進一步規范理財業務活動,促進理財業務的發展,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銀監會在認真分析總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基礎上,借鑒了境外有關機構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經驗,結合我國現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并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這是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規范發展的重要標志。《辦法》和《指引》的制定,對解決當前國內理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完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促進理財業務在規范中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辦法》和《指引》既適應了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的需要,也順應了銀行業國際競爭的要求。業務創新是動力、防范風險是前提、規范管理是基礎、外部支持是關鍵,這一精神貫穿在《辦法》和《指引》中。《辦法》和《指引》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意識,兩條原則,三項制度”。“一個意識”是指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中應樹立“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意識”。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不同于傳統業務,以客戶為中心和專業化服務是其精髓,商業銀行從產品開發設計,到銷售推介和資金運作,都要從客戶的利益出發,提供專業化服務。兩個原則是指“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防險并舉”和“按照符合客戶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審慎盡責地開展個人理財業務”。《辦法》和《指引》十分重視對客戶利益的保護,要求商業銀行按照符合客戶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審慎盡責地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三項制度是指“業務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制度”。《辦法》和《指引》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監管方法、方式和程序都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三、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的有效控制

個人理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一項高利潤的新興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蘊含著潛在風險,如不高度重視,并加以防范,極有可能會產生比銀行傳統負債業務大得多的損失。因此商業銀行應秉承“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完善并舉”的原則,通過界定性質、分類規范、嚴格風險揭示、完善內控制度等辦法,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

(一)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未來,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首先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針對理財產品的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和處理方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行的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形成風險管理部門、個人金融部門和理財中心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風險管理架構。

(二)完善風險轉移和規避的技術手段

在理財產品的研發階段,商業銀行應根據潛在客戶分布,對相關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和資金成本進行測算。對于理財資金和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進行合理規劃,并根據對市場變化的預測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計算各投資組合的風險價值和投資收益率。商業銀行不得銷售風險加權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為零或負值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債券(票據),或者雖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準確測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資工具(如零息債券、外匯理財資金的打包銷售等),商業銀行應當對可能產生的期限錯配風險進行測算與評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錯配風險對沖手段或轉移工具的情況下,相關理財產品應當與相應的投資組合在規模、期限和流動性等方面相匹配。對于浮動收益型投資組合,商業銀行應當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和市場價格的變化,按照股市原則對相關投資組合的價值進行適時重估。同時,應綜合考慮市場供需的階段性劇烈變動、利率調整、提前終止(如果合同中有提前終止條款)等因素對投資組合價值的影響,測算出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率曲線及其可能的轉移方式和幅度。對于風險投資收益曲線可能向負值變動,或者風險加權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為零或負值的理財產品,應當在合同中設置終止條款,盡可能減少銀行與客戶的損失。

(三)建立銀行內部監督審核機制

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內部調查和審計部門獨立審計兩個層面的內部監督機制,并要求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獨立的風險評估報告,定期召集相關人員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督,應在審查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相關記錄、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礎上,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錯誤銷售和不當銷售情況。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業務審計,應制定審計規范,并保證審計活動的獨立性。

(四)建立理財業務統計分析報告制度

商業銀行應當對其所開展的理財業務,尤其是理財產品,建立相關信息的統計與監測制度和機制,就理財業務的總體情況、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投資組合設計及投資情況、理財產品的終止和收益分配等情況,進行定期統計分析。理財業務的管理部門應及時將有關統計報告或報表,以及相關法律訴訟情況和其他重大事項,報告銀行高級管理層。同時,商業銀行也應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及時報送有關報表、資料。

(五)培養優秀的理財從業人員

從業人員能力不足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最大障礙之一,也是銀行風險管理最深刻的隱患之一,其導致的操作風險、信譽風險等將時時刻刻影響銀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銀行應該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同時,積極建設一支長期穩定的能力全面的個人理財業務團隊。首先,建立健全個人理財業務人員資格考核與認定管理制度,有關人員必須持有相關資格證書才能夠從事理財服務;其次,銀行應堅持對從業人員開展適時的繼續培訓,并對其業務水平及服務進行跟蹤評價,將現有的長期分業經營產生的大量銀行專業化人才培養成為具有綜合金融理論和財務分析知識以及市場分析能力和投資技巧,并且具備職業道德和操守的全面復合型理財專家。

個人理財論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界定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諸多不規范的現象,有些銀行甚至以個人理財業務之名行高息攬儲之實。有鑒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辦法和指引秉著“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完善并舉”的監管原則,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了系統的界定和規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了《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對商業銀行代居民個人進行境外理財的活動給予了規范。至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了比較清晰的規范依據和保障。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涵和分類。根據《辦法》,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的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個人理財業務可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前者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管理和運用資金,并承擔由此產生的收益和風險。后者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風險與收益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的方式承擔。而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計劃分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后者又可進一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

(二)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嚴格限定。在《辦法》出臺之前,關于是否允許商業銀行提供保證收益理財計劃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很多人擔心商業銀行會利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把它作為一種高息攬儲和規模擴張的工具,變相突破國家利率管制,進行不公平競爭。《辦法》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給予了承認,但為防止利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變相高息攬儲,《辦法》明確規定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或相關產品中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應當是對客戶有附加條件的保證收益;商業銀行不得承諾或變相承諾除保證收益以外的任何可獲得利益;商業銀行使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附加條件所產生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此外,銀監會對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實行嚴格的審批制。

(三)綜合理財服務的準入起點。為保證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指引》規定商業銀行應綜合分析所銷售的投資產品可能對客戶產生的影響,確定不同投資產品或理財計劃的銷售起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人民幣應在5萬元以上,外幣應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其他理財計劃和投資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應不低于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并依據潛在客戶群的風險認識和承受能力確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財業務準入的門檻,這將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資者退出該市場,而擁有大量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將會成為購買個人理財產品的主力軍。由此,個人理財產品結構也就隨之發生了變化。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經營面臨多重風險,而其中法律風險造成的損失很可能是無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把法律風險單獨列為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之一。對于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范,我國《辦法》和《指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將其列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內容之一。如《辦法》三十六條規定“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進行嚴格的合規性審查,準確界定個人理財業務所包含的各種法律關系,明確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問題,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切實防范法律風險。”

具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如下的法律風險:

1未按規定進行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風險。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辦法》和《指引》分別規定了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時必須履行相應的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義務,否則將可能會遭到客戶的索賠請求并受到銀監會的處罰。如商業銀行利用理財顧問服務向客戶推介投資產品時,理財計劃的宣傳和介紹材料應包含對產品風險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客戶揭示相關風險,說明最不利的投資情形和投資結果;按照要求對客戶進行風險提示,如個人理財顧問服務中風險提示應設計客戶確認欄和簽字欄,由客戶抄錄確認欄的語句進而簽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風險提示的內容至少包括語句“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只能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風險提示內容至少包括語句“本理財計劃是高風險投資產品,您的本金可能會因市場變動而蒙受重大損失,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

2宣傳和銷售中的法律風險。我國對商業銀行宣傳和銷售理財計劃或產品的活動提出了一定要求,商業銀行必須予以遵守,否則將承擔相應的后果和責任。如商業銀行不得銷售未經批準的理財計劃或產品,也不得將一般儲蓄存款產品單獨當作理財計劃銷售或者將理財計劃與本行儲蓄存款進行強制性搭配銷售;理財業務人員和一般產品的銷售和服務人員的工作范圍應有明確的界限;對于市場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特別是與衍生交易相關的投資產品,商業銀行不得主動向無相關交易經驗或經評估不宜購買該產品的客戶推介或銷售。

3證據保留的法律風險。《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未保存有關客戶評估記錄和相關資料的,不能證明理財計劃或產品的銷售符合客戶利益原則,給客戶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按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承擔責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旦出現訴訟情形,商業銀行應當承擔舉證的責任來證明自身理財計劃或產品銷售的正確性。因此,商業銀行應妥善保存完備的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記錄,為以后可能產生的訴訟提供全面有力的證據。此外,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當與客戶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或根據業務需要簽署客戶授權委托書和其他必須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關合同和各類授權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夠齊全。

4金融分業格局下的法律風險。雖然我國現行法律對混業經營已顯現出認可的趨向,但實際上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商業銀行不得開展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由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往往也只能將客戶的資金投向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融資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財產品無一不和資本市場相連,隨著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為了能夠獲得比較優勢,必然會積極為客戶的資金尋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這會導致商業銀行在現行分業格局下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

5代客境外理財違反投資所在地法律法規的風險。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受境內居民個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戶的資金在境外進行規定的金融產品投資的經營活動。這要求商業銀行在開展境外理財業務時不僅應該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國家外匯管理及行業規定,而且還必須知曉且嚴格依照投資所在地的法律法規來開展投資活動,否則將會面臨違反投資所在地規范的法律風險。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

個人理財業務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業務,其法律風險的產生必然會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認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決此問題的良策。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針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有規定雖然出臺的比較及時,但隨著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將涌現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法律法規來加以明確。且僅就我國目前的規定來看,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仍處于法律規制的空白狀態。例如我國現將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性質界定為委托關系,但這種界定十分牽強,模糊和回避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屬于信托范疇的實質,這種法律界定和現實業務運作的沖突必將難免法律風險的發生。再有,我國雖然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給予了認可,但商業銀行一旦破產,在破產清算中個人理財產品將處于何種清償順序,《辦法》和《指引》都沒有予以提及。另外,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獲得資格的情況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實際中復雜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一般也都會涉及該類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備“理財”的內涵,因為它也承擔類似規避風險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導致的情形是個人理財業務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現監管法規上的“交集”,商業銀行對在判斷適用何種法規及相應程序上存在困難。

(二)金融分業體制滯后于金融業務創新的整體趨勢。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的繁榮是以其本國金融混業的現實背景作為支撐的。由于西方國家放寬金融管制、實行混業經營,他們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推出的理財產品可謂花樣繁多,無論是證券交易、外匯交易、黃金交易還是保險業務、基金業務,只要客戶有需求,銀行統統可以代為,可以說西方國家商業銀行實現了個人理財業務投資領域多元化和服務全能化,體現出“理財”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基本原則,這種分業經營的格局使金融機構之間缺乏足夠的競爭和效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許多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理財品種無法開辦,最終導致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理財品種和服務手段的創新受到制約和束縛。

(三)銀行法律風險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完善。銀行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對法律風險的防范可以說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興起較晚,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所以其相應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尚沒有得到系統完善的建立。例如商業銀行制定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操作依據等不夠完備、存在疏漏,有些甚至與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沖突和矛盾;銀行法律部門的工作職責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風險化解上,事前防范風險的作用被忽視;銀行高層領導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比較淡薄,對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一旦發生將造成的嚴重后果沒有給予重視;業務人員的法律素質低下,為了穩住客戶,有些業務人員往往明知道應該辦理哪些法律手續,卻為了行客戶“方便”而使銀行承擔法律手續不健全的危險等等。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對策

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我們認為可以從其外部法制環境和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兩個方面予以解決: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改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外部法制環境

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填補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對于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關系的定位問題,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在注重對個人理財業務監管的基礎上重視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關系的調整,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另一方面,面對商業銀行競相開展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積極拓寬投資渠道的現實發展趨勢,我國應加緊立法,掃清“灰色區域”,進而構建出個人理財業務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內控機制建設

內控機制的完善與否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倘若商業銀行不自我約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將失去應有之意,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防范更是無從談起。

1制定和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部規章制度。商業銀行應當針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點制定詳細的規章和制度,尤其是對容易出現風險的環節重點防范。并且,針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實際還要不斷完善業務規章、健全操作程序。當然,一個重要的前提是銀行內部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等首先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并且結合國家法律的調整對已有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等進行必要的修改。

2提高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首先從銀行高層管理者就要樹立把法律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態度,將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放在第一位,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確保個人理財業務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對個人理財業務人員定期法律培訓,并且以一定的考核機制和懲戒機制來加以保障,使其樹立起“法律至上”“依法操作”的工作理念。

3重視銀行法律部門“事前防范”職能的發揮。應正視法律部門在銀行經營中的重要性,將法律部門的工作重心由風險的“事后救濟”向“事前防范”過渡,使法律部門的工作與業務部門的經營緊密結合,從而為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為個人理財業務部門的經營管理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具體到法律部門應著力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首先,訂立個人理財業務合同、文書范本。合同和文書范本可以使業務操作規范進行,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商業銀行要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的合同文本管理制度,其法律部門應在遵守國家法律和本行規章的前提下,通過梳理和研究個人理財業務的常用合同,訂立、完善并推廣使用標準的合同文本,同時適應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更新來進行調整和修訂。其次,加大審查力度。法律部門應嚴格根據已有的法律事務審查制度,認真完成行內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事務審查工作。法律部門在審查中如果發現風險點,應及時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為個人理財業務部門提供內容具體、操作性強的法律指導意見。第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法律檔案。建立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防范檔案庫,積累業務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今后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范例,同時也可以從中梳理出一些今后需要個人理財業務人員加強關注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浪货跪下给我好好含着羞辱调教| 波多野结衣bt|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 少妇真人直播app|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免费|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老子午夜理论影院理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japan黑人极大黑炮|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曰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麻豆国产丝袜白领秘书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护士脱了内裤让我爽了一夜视频|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小说|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